易卜生戏剧《建筑大师》艺术特色浅祈
唤醒灵魂的十年之约——浅析话剧《建筑大师》
39艺术论丛唤醒灵魂的十年之约——浅析话剧《建筑大师》王芊艺河北大学摘要:《建筑大师》是易卜生晚年的代表作之一,人们常常联想到这是这是他对自己艺术探索之路和后期戏剧创作心态的总结,该剧在2006年经过林兆华导演的改编,登上了首都剧场的舞台,赢得了长达两分钟的掌声。
这部创作于1893年的戏剧,在今天仍然具有时代意义,下面我们将就人物,舞美设计,时代意义等几个方面对该剧作进行分析。
关键词:时代性;象征含义一.人物分析索尔尼斯因为十年前的一场莫名其妙的大火而被推上“建筑大师”的神坛,功成名就的他似乎丧失了对事业的追求,他甚至害怕和年轻人交往,但是独有的魅力风采却让他的身边围绕着各种年轻女性。
第一幕中,索尔尼斯的扮演者濮存昕静坐在舞台中间,开始和自己的徒弟瑞格纳的未婚妻“打情骂俏”,欺骗开雅是自己离不开她,一定要她留下来。
而到了后面我们得以发现,索尔尼斯开始向怀疑两人关系的医生贺达尔辩解,自己仅仅是要留下瑞格纳,为了羁绊住他们,索尔尼斯不想让瑞格纳抢走自己的生意,不管什么样的生意,就算是小到一间年轻夫妇的别墅,索尔尼斯也要指示开雅从瑞格纳那里把图纸拿过来。
索尔尼斯是一个自私的冷漠的商人,他为了利益可以欺骗任何人的感情,他把开雅玩弄于股掌之中,为他所用,他只想让有生之年把瑞格纳留下,也不惜要打击他,只让他画图。
一切在希尔达出现后改变了,希尔达就像一束光,照进了索尔尼斯灰暗的心,希尔达带索尔尼斯慢慢回忆年少的过往,告诉索尔尼斯他曾经登上过塔楼的顶端,她直呼万岁。
索尔尼斯本该忘却了这些过往,而希尔达出现就是给予他新生,索尔尼斯说他不想跟年轻人在一起,而希尔达给索尔尼斯带去了激情。
希尔达对吻的拷问,对登上塔顶放上花环的追忆让索尔尼斯缓解了对家庭现状的不满,他宁肯游走于道德的边缘,因为那些被年轻人崇拜,登上塔楼的光彩,强健的体魄,年轻的容貌都已经荡然无存了,现在留给索尔尼斯的只有一个破裂的家和岌岌可危的事业。
在家中,索尔尼斯面对久久沉浸在自责中无法治愈的妻子,在事业上,他面对着年轻有野心的瑞格纳。
从《建筑大师》看易卜生晚期的深层生态观
・
Ju a fXiy n r lU iest o rபைடு நூலகம்l n a g Noma nv ri n o y
( h o. S c S i d . V 12 o 4Jl 2 0 P i s & o . c.E i ) o. 9N . uy 0 9 l t
来 的; 她也似乎特别能理解索尔尼斯 , 简直就像一个
收稿 日期 :0 9 52 2 0 - -0 0
作者 简 介 : 汪余礼 ( 9 9 ) 男 , 北黄 石人 , 汉 大学哲 学学 院 美学专 业博 士后 , 究 方向 : 17 一 , 湖 武 研 戏剧 美学。
・
1 ・ 7
第2 9卷
付代 价, 价 不 是 金 钱 , 是 人 的 幸 代 而 福—— 不仅是我 自己的幸福 , 并且还有别 人 的。 你 明 白不 明 白 , 尔达 ?这 是我 的 希 艺术成 就在 我 自己和 别 人 身上 索取 的代
价 。我 每 天都 得 还 债 , 简 直 毫 无 办 法 。 我 还 了又 还 , 这笔债 永远 没 有还 清的 日子 !
的对立为基础 ” 但 实质上 主要是 在索尔尼斯 与其 , 灵魂镜像希尔达之 间展开的 , 而且他们之 间对话的 核心指 向是 索尔尼 斯心 中那 个 “ 心动 魄 的大 疑 惊 问” 0随着这一疑问的提出、 展开与解决 , 该剧一步 步上升到形而上 的层次。 在第一幕 , 索尔尼斯 的处境简明生动地展示出 来后 , 希尔达很快就 出现 了。希 尔达 的出现具有极 大的偶然性 , 仿佛是应 索尔尼斯 内心 的召唤而 冒出
专题 论 坛 : 卜生戏 剧 的生 态观 研 究 ・ 易
论《建筑大师》的戏剧性
论《建筑大师》的戏剧性论《建筑大师》的戏剧性杜明秦武汉大学艺术学院摘要:作为易卜生颇具自传色彩的一部作品,《建筑大师》被评论界争论得最为深入详尽。
在易卜生思想的探索过程中,他的戏剧题材的广度、思想内容的深度都值得我们思考。
关键词:建筑大师;易卜生;戏剧性论述之前,究竟什么是“戏剧性”?谭霈生先生曾在《论戏剧性》的前言提到:“‘有戏或‘无戏,正是观众评价一出戏的标准之一。
”①这是对一部戏剧最直观的印象。
“戏剧性”需要剧中的人物有思想感情的变化,彼此关系的变化,才能抓住观众的兴趣,在创作的过程中,起到极大的作用。
本文以《建筑大师为例,试论析其戏剧性。
一、情境在第一幕中,索尔尼斯就已经成为别墅的新主人,布洛维克的身体状况愈加严重,瑞格纳成为了他最放不下的心事。
易卜生通过设置布洛维克和索尔尼斯雇佣关系的对换,让情境更加尖锐。
戏剧情境是促使人物产生特有动作的客观条件,是戏剧冲突和发展的契机,是戏剧情节的基础。
这样的戏剧情境,是戏剧创作的一个重要环节,他直接关系到我们所讨论的“戏剧性”②随着剧情的进一步发展,剧作隐藏的秘密慢慢揭开。
老宅毁于一场意外的火灾,索尔尼斯的儿子夭折,这些都是戏剧情境中的具体事件。
索尔尼斯在这个过程中一步步走向绝望。
索尔尼斯将老宅原址进行重新规划设计,并通过一系列别墅的建造获得成功。
中年的到来,逐渐陷入精神危机。
妻子限于当年的事情无法走出来。
瑞格纳的速度成长对索尔尼斯的威胁挑战权威。
希尔达对他生命的兑现诺言。
特定的环境和情况,让索尔尼斯与妻子、瑞格纳的矛盾逐渐被揭露。
当矛盾中的人物产生特定的动作,使矛盾爆发为冲突。
③如此,冲突和悬念都能在这样的一个设置中展开。
二、冲突在剧中,人物形象鲜明。
可见创作者对人物性格的把握。
戏剧冲突,是活生生的人物之间的性格冲突;要构成真正的性格冲突,首要的条件是写出活生生的人物形象。
④索尔尼斯是一个复雜冲突的人。
一方面,在世人眼中,他如天才般,不费力取得辉煌的成就。
浅论《建筑师》家庭伦理观的破坏和建构
浅论《建筑师》家庭伦理观的破坏和建构《建筑师》是易卜生的后期象征主义代表作之一,也被学界认为是作者最具有自传色彩的作品。
该剧讲述索尔尼斯打败老辈建筑师开创自己事业后,面临即将新一代建筑师取代的命运,并深陷代际冲突、两性关系对立、理想与幸福矛盾的多重困境中。
与索尔尼斯发生了复杂伦理关系及矛盾且性格完全迥异的三位女性形象代表不同的家庭伦理观,表达了剧作家对19世纪末非理性主义思想对传统人伦关系的冲击和破坏的忧思,进一步探讨家庭伦理观的建构问题。
一.以索尔尼斯为中心的三个女性形象《建筑师》剧中围绕索尔尼斯的事业、家庭和理想,有三位性格和形象特点迥异的女性:开雅、希尔达和艾林。
开雅是索尔尼斯工作室的记账员,是索尔尼斯事业的帮手和牺牲者;希尔达是奇特的“山精”女孩,在索尔尼斯出现事业危机后,突然出现并给与其精神力量;艾林是索尔尼斯若即若离的妻子,她看似孱弱却有着惊人洞察力。
1.柔弱无力、缺乏思想的情人——“附庸者”开雅开雅本是索尔尼斯的学徒兼下属瑞格纳的未婚妻。
她“身体瘦削,面容娇弱,服装整齐”,总是戴着“绿色眼罩”。
开雅柔弱善良、盲目痴恋,她的眼里只有情人索尔尼斯,一味迎合并竭尽全力为其事业服务。
索尔尼斯并没有被开雅的痴情打动,反而利用她的痴情牵制瑞格纳,达到抗衡新生力量(年轻建筑师)、保护个人权威和地位的目的。
与索尔尼斯的虚情假意和专横强势相比,开雅是一个缺乏思想、毫无主见的附庸者形象。
在年轻的希尔达出现后,开雅沦为“不相干”的人。
开雅即使成为了职业女性,也无法掌握个人命运。
开雅最终成为了男性的附庸者,为了索尔尼斯的事业,她沦为牵制新兴力量的工具;而索尔尼斯的放弃,她又只能从职场回归家庭:做瑞格纳的未婚妻并担负起照顾老布罗维克的任务。
开雅被动嚅弱,是一个附庸者形象,没有话语权,无法表达自己的情感需要和价值实现的愿望。
2.忧郁隐忍、毫无生命力的妻子——隐匿者艾林艾林是索尔尼斯的妻子,她“瘦弱憔悴,像是受过忧愁的折磨”,但风韵犹存,而且“服装优雅宜人,全是黑色”。
浅析林兆华版《建筑大师》
浅析林兆华版《建筑大师》《建筑大师》是由林兆华导演执导的一部电视剧,讲述了一个关于建筑师的故事。
这部剧独特的视角和深刻的内涵赢得了众多观众的喜爱和好评。
下面就让我们来浅析一下林兆华版《建筑大师》。
这部电视剧的故事背景十分独特。
林兆华导演以建筑师为主题,将建筑设计的过程、建筑师的心路历程以及建筑行业的发展融入到剧情中。
通过讲述建筑师在追逐梦想的道路上所遇到的困难和挑战,林兆华成功地将建筑行业的发展与人物的命运结合在了一起,使得整个剧情更加真实、贴近生活。
该剧的角色塑造也十分出色。
林兆华导演在人物的设定上进行了精心雕琢,每个角色都有着鲜明的个性和深厚的内心世界。
无论是主角还是配角,都有着独特的魅力和特质,使得整个剧情更加丰富和生动。
观众在观赏这部电视剧时,可以身临其境地感受到每个角色所经历的喜怒哀乐,从而更加深刻地理解建筑师这个行业的特殊性和辛酸。
林兆华版《建筑大师》在艺术表现上也有着独到之处。
剧中的场景布景、服装造型、音乐配乐等都经过精心的设计和呈现,将建筑师的生活与工作以及整个社会背景进行了完美的融合。
观众在欣赏这部剧时,不仅可以领略到建筑师的职业魅力,同时也能感受到导演对于艺术表现的独特理解和探索。
这部电视剧所传达的主题和价值观也值得我们深思。
林兆华版《建筑大师》通过剧情的设置和人物的塑造,向观众传递了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和职业精神。
无论是面对挫折还是追求理想,建筑师们都始终坚守初心,不断追求进步和创新。
这种敬业精神和奋斗精神无疑是值得每个人学习和借鉴的,同时也为整个社会注入了一种向上向善的正能量。
林兆华版《建筑大师》无论是在故事情节、人物塑造、艺术表现还是主题价值上都有着独特的魅力和突出的表现,成功地吸引了不少观众的关注和喜爱。
这部电视剧不仅在业内获得了好评,同时也在观众中获得了很高的口碑和评价。
相信在未来的时间里,这部电视剧还会继续发挥其影响力,为观众带来更多的感动和启迪。
论《建筑大师》中艺术家的人生困境与突围表演
论《建筑大师》中艺术家的人生困境与突围表演文‖黄 颖【摘要】作为易卜生晚年最优秀也最为隐晦难懂的作品之一,《建筑大师》是他对艺术本质、艺术功能、艺术家生存困境与命运进行深入探索的结晶。
剧中主人公索尔尼斯不仅是一个建筑师,更是一位艺术家。
当面对现实、灵魂、创作上的重重困境,他并没有畏怯退缩,其内在的努斯精神驱使着他在艺术道路上不断突破,超越自我;在登上顶峰的那一刻,他实现了生命最璀璨的绽放,然后从高塔上摔下来,一切戛然而止。
易卜生通过塑造索尔尼斯这个立体人物,为我们深入剖析了艺术家隐秘幽微、丰富多彩的内心世界。
在剧作中,现实世界和理想幻境交相辉映,呈现出了“山外有山,楼外有楼,景观叠现”的复象世界。
【关键词】艺术家;人生困境;突围表演;努斯精神[中图分类号]J80 [文献标识码]A《建筑大师》作为易卜生晚期戏剧的代表作,逐渐成为研究晚年易卜生的一个突破点。
在国外,挪威评论家阿莱克斯•博尔克曼认为“建筑师可以理解为进行创作的艺术家”[1];哈罗德•克勒曼认为“《建筑大师》可以称之为‘艺术家的烦恼’,要创造任何一件重要的成就都得付出代价”[2];比约恩•海默尔认为该剧是“一部描写创作者所生活于其中的日常现实的戏剧,那是一种必须屈从于代沟冲突和怨偶婚姻的日常生活”[3];玛莉•兰定认为该剧是“一部以建筑总管和建筑师之间的对立为基础的你死我活的争斗的戏剧”[4]。
在国内,上海戏剧学院的刘明厚认为该剧是“关于力量的拥有、力量的缺乏、力量的丧失、力量的追求,以及受到力量的刺激和感到力量的惊人”[5]的一部戏剧,特别能说明“易卜生与力量”的关系;武汉大学的汪余礼通过《论<建筑大师>末尾的“转变”——兼及易卜生的“精神进化论”》《从<建筑大师>看易卜生晚期的深层生态观》《<建筑大师>:艺术家的灵魂自审与神性探求——兼析索尔尼斯从艺术转向宗教的内心历程》三篇论文,分别探讨了该剧中的“精神进化论”、深层生态观与宗教转向问题。
从_建筑大师_看易卜生剧作中的_妖性_
2009年8月第25卷第4期外国语文Foreign Language and LiteratureAug.,2009Vo.l25No.4从5建筑大师6看易卜生剧作中的/妖性0李兵1陈燕红2(11四川大学外国语学院,四川成都610064;21成都中医药大学图书馆,四川成都610021)提要:易卜生的诸多戏剧作品,尤其是创作于5培尔#金特6(1867)之后的剧作,都透出一种神秘和诡异的气质与色彩。
哈罗德#布鲁姆将其称之为/妖性0。
以易卜生的后期剧作5建筑大师6为例,对这种/妖性0进行了分析与展示,旨在说明:作为/现代戏剧之父0的易卜生,他的剧作所呈现出来的/现代性0,在今天仍然熠熠生辉,不失为我们戏剧创作的典范。
关键词:易卜生;后期剧作;建筑大师;妖性中图分类号:I533107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414(2009)04-0091-03An Ana lysis of th e/Trollish0i n Ibesn.s La ter P laysLI B ing C HEN Y a n2ho ngAbstr ac t:Ever si nce t he pub licati on of P eer Gynt(1867),many of Ibsen.s later plays have presented a m yster i ous and e2 ven spectral a ir or color,wh i ch is accurate l y nam ed byH arold Bloo m as/trollish0.The present paper atte mpts to provi de a thorough as we ll as profound ana l ys i s on this/trollish col or0by focusi ng o n the re lated aspects i n TheM ster Builder,a p l ay wr iitten i n1892,the best exa m ple of the p l ays of t h is nature.As the/father of the m odern thea ter0,the m o dern ity per m e2 a ted i n t hese plays still qua lif y the m as m o de l s for t he play wr i ghts even today.K ey word s:Ibsen;l a ter pa l ys;TheM a ster Bu il der;trollishness挪威剧作家、诗人、世界文学史上公认的/现代戏剧之父0。
易卜生话剧《建筑大师》的诡异色彩探究
71艺术论丛易卜生话剧《建筑大师》的诡异色彩探究耿山淞北京师范大学继续教育与教师培训学院摘要:《建筑大师》呈现出独特的色彩美学,富有冲击性的视觉体验与演员天人合一的表演使得话剧舞台极具感染性,深深的吸引着受众的眼球,推动着故事的情节发展。
生活剧《建筑大师》极具观赏性与探索性,本文通过对《建筑大师》的色彩解读,重点分析了《建筑大师》表演的动作色彩、表演色彩、舞蹈色彩,并结合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体系中的理念与内容,对其进行了论述。
关键词:《建筑大师》;诡异色彩;易卜生引言:《建筑大师》是象征主义戏剧的重要体现,在19世纪末公演,以精巧的构思剖析了现实。
该剧通过丰富多彩的美学表达,使其呈现出独特的美学策略,该话剧在中国也曾被多次还原、完善,尽可能在保持原有色彩的基础上,实现了对整体调色的科学把握,使得动作、舞蹈、语言与整体舞台布景、故事情节相适应,使受众能够得到更加完美的体验。
一、《建筑大师》的色彩表演指向(一)表演指向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提出了体验派的理论,主张通过体验的方式,使得演员与角色之间达到合一的境界,并重视情感与意识之间的转化,将心理技术转化为下意识动作、行为。
易卜生的戏剧大都重视人物的真实感,通过色彩烘托性格,表达人物的状态。
《建筑大师》之中,色彩表演指向更具立体性,具有自由、灵动的特征,使各项色彩以立体化的方式堆叠,舞台所构建的世界观则被淡化。
演员在多重的色彩环境之中体验、感受色彩所带来的心里感觉,其中包括浅灰色、暗紫色、深红色等,大量的视觉元素承载着演员的精神元素,演员通过心理的感受,下意识的进行舞台的创作以及表演,使得整个戏剧表演更具灵活性、自由性,色彩在《建筑大师》中具有更加自由的表演指向[1]。
(二)动作指向舞台的色彩、服装的色彩,均会影响表演者的动作表现力,也会增加演员的动作张力。
斯坦尼斯拉夫斯基认为,演员应勤于感受,感受角色所处的环境、情绪等,继而驾驭观众的感受。
《建筑大师》的每个舞台色彩、服装色彩,直接的展示着一个人的精神状态,使角色在动作表达上更具有顺序性、合乎动作逻辑。
易卜生话剧《建筑大师》的诡异色彩探究
易卜生话剧《建筑大师》的诡异色彩探究作者:耿山淞来源:《神州·中旬刊》2019年第02期摘要:《建筑大师》呈现出独特的色彩美学,富有冲击性的视觉体验与演员天人合一的表演使得话剧舞台极具感染性,深深的吸引着受众的眼球,推动着故事的情节发展。
生活剧《建筑大师》极具观赏性与探索性,本文通过对《建筑大师》的色彩解读,重点分析了《建筑大师》表演的动作色彩、表演色彩、舞蹈色彩,并结合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体系中的理念与内容,对其进行了论述。
关键词:《建筑大师》;诡异色彩;易卜生引言:《建筑大师》是象征主义戏剧的重要体现,在19世纪末公演,以精巧的构思剖析了现实。
该剧通过丰富多彩的美学表达,使其呈现出独特的美学策略,该话剧在中国也曾被多次还原、完善,尽可能在保持原有色彩的基础上,实现了对整体调色的科学把握,使得动作、舞蹈、语言与整体舞台布景、故事情节相适应,使受众能够得到更加完美的体验。
一、《建筑大师》的色彩表演指向(一)表演指向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提出了体验派的理论,主张通过体验的方式,使得演员与角色之间达到合一的境界,并重视情感与意识之间的转化,将心理技术转化为下意识动作、行为。
易卜生的戏剧大都重视人物的真实感,通过色彩烘托性格,表达人物的状态。
《建筑大师》之中,色彩表演指向更具立体性,具有自由、灵动的特征,使各项色彩以立体化的方式堆叠,舞台所构建的世界观则被淡化。
演员在多重的色彩环境之中体验、感受色彩所带来的心里感觉,其中包括浅灰色、暗紫色、深红色等,大量的视觉元素承载着演员的精神元素,演员通过心理的感受,下意识的进行舞台的创作以及表演,使得整个戏剧表演更具灵活性、自由性,色彩在《建筑大师》中具有更加自由的表演指向[1]。
(二)动作指向舞台的色彩、服装的色彩,均会影响表演者的动作表现力,也会增加演员的动作张力。
斯坦尼斯拉夫斯基认为,演员应勤于感受,感受角色所处的环境、情绪等,继而驾驭观众的感受。
《建筑大师》的每个舞台色彩、服装色彩,直接的展示着一个人的精神状态,使角色在动作表达上更具有顺序性、合乎动作逻辑。
易卜生《建筑大师》的心理现实主义
易卜生《建筑大师》的心理现实主义作者:陈思岑来源:《文教资料》2020年第03期摘; ; 要:被称为“现代戏剧创始人”的易卜生的后期作品中透露出的荒诞主义和象征元素为文学批评家提供了多维的解读空间。
作者认同易卜生后期剧作是由前期的浪漫主义、现实主义过渡到心理现实主义这一说法,并以其晚期作品《建筑大师》为例,结合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解读该剧的心理学元素,赋予角色对话崭新的诠释。
关键词:精神分析; ; 心理现实主义; ; 易卜生; ; 《建筑大师》; ; 索尔尼斯现实主义源于十九世纪的法国,作为浪漫主义的对立面,现实主义呼吁关注自己生活的时代和社会状况,体现出的暴露性和批判性使现实主义作家们探索当代西方社会的灵魂诟病,所以现实主义文学常常充斥存在主义及心理学的影子。
出现于十九世纪末的心理现实主义流派发展和继承了现实主义的传统,通过对人物心理的精细分析反映社会精神演变的事实[1](165)。
二十世纪迅速发展的心理学研究更是为心理现实主义文学提供了理论支持,进一步打开了该流派的创作思路。
学者张怀久对心理现实主义特点的总结是:它赋予现实主义新机,以人物的心灵变化和发展作为主要叙述线索和结构方式,专注意识的演变和展示主观世界,强调人物主观感受是和客观现实发展相协调的[1](169)。
可见,心理现实主义比现实主义注入更多的心理学元素,作家们刻意进行人物心理活动的细节刻画。
由于人物心理活动本身具有复杂性,再者心理学善用象征符号作分析,因此心理现实主义的作品往往是神秘怪诞的。
由弗洛伊德开创的精神分析,从一种治疗神经病的方法发展为心理学的一个重要学派,主要关注意识和无意识活动及精神结构等心理特质,逐渐融入医学、哲学、文学艺术等领域,对它们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
在本文中,笔者将精神分析作为一种“解释的艺术”[2](14),一种研究文学作品内部心理学元素的批评理论。
从精神分析视角解读心理现实主义文学能够让读者更好地理解情节的逻辑性,读懂心理学象征符号。
建筑师
与内心的山精较量——读《建筑师》“现代戏剧之父”易卜生的一生颇为传奇,在事业上,以其对人性的深刻认识剖析出人的内心世界,实现了灵与肉的分离,获得了万众瞩目的成就;而在生活中,却始终处于孤僻的状态,对情人与孩子冷酷至及。
正因如此,这部著于易卜生晚年的戏剧便有些自传的色彩,更像是借主人公索尔尼斯灵魂的独白。
主人公的爱情主人公索尔尼斯并未享受到爱情的滋味,剧中很重要的三个女人艾林、开雅、希尔达都没有使他得到那“最可爱的东西”。
艾林•索尔尼斯象征着主人公逝去的爱情,代表了过去的一切,包括徒有其名的婚姻、死去的孩子以及愧疚之情。
开雅•佛斯里象征了索尔尼斯现在的爱情,代表了他目前的尴尬处境。
希尔达象征着未来,象征着他渴望的情感生活。
与艾林的纠葛在于责任,这也正是艾林本人的悲剧。
他和艾林注定被“责任”绑定,无法自由的去追寻自己想要的一切,那沉重的负罪感也使他无法平静的忘掉过去,深陷痛苦的漩涡。
开雅则与他的另一个悲剧紧密相连,他对开雅并没有爱情。
开雅只是他牵制事业上过去以及未来的对手布罗维克父子的工具,当他发觉他并不可避免的要被“下一代人”打败,便将开雅丢开。
他不可能永远都在建筑业上处于最高的地位,瑞格纳那一辈会将他重重击倒正如当年他打败了布罗维克纵使布罗维克对他曾多次压制。
所以他的野心与欲望本身就是一出悲剧。
至于希尔达,她是索尔尼斯的灵魂召唤而来的伴侣,她的疯狂与压抑在索尔尼斯内心的自由情绪一拍即合。
他要和她一起搭建空中楼阁,他想把自己和过去完全切断。
当他拼劲最后的力气爬上自由的巅峰却也重重的跌了下来。
因为绝对自由与相对平衡决定了一个人的生死。
既然他选择了绝对自由,那么死是必然的结果,也是最好的结果。
死在彻底的自我解放和超越之时,死在空中楼阁的狂想之时,怀着满足,狂喜和希望。
山精的力量何在?爱情与事业的悲剧都是索尔尼斯自己造成的,“代价不是金钱,而是人的幸福。
不仅是自己的幸福,并且还有别人的。
”痛苦与失去是自己的选择,伴随而来的还有那短暂的成功。
对易卜生戏剧作品的理解
对易卜生戏剧作品的理解
易卜生(Henrik Ibsen)是一位挪威著名的戏剧作家,他的作品以揭示人性的复杂性和社会问题为特点。
易卜生的戏剧作品深刻地探讨了个人与社会、道德与自由、权力与虚伪等主题。
他的作品常常通过复杂的人物关系和情节展示人类内心的挣扎和矛盾,以及社会现实中的伦理困境。
易卜生的戏剧作品包括《娜拉》、《公敌》、《玩偶之家》、《人民公敌》等,这些作品以其深刻的洞察力和对人性的透彻剖析而闻名。
他的作品常常通过戏剧性的冲突和对话,揭示了人类内心的欲望、恐惧和追求自由的渴望。
易卜生的作品也常常批判社会的虚伪和道德沦丧,以及权力的滥用和对个体的压迫,从而引起了观众对社会现实的深刻反思。
总的来说,易卜生的戏剧作品以其对人性和社会问题的深刻关注,以及对道德和自由的探讨而闻名,他的作品对于当代社会和个人的思考仍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从《建筑大师》看易卜生剧作中的“妖性”
An a y i ft e “Tr l s ” i I e n’ t r Pl y An l sso h ol h i n b s SLa e a s
t o o g swel sp oo n n l ssO .h s“ rl s o o ” b c sn n t e r lt d a p csi h trB i e ,ap a h r u h a l a rf u d a ay i 1 t i t l h c l r y f u i g o h eae s e t T eMse u l r ly 3 oi o n d w i tn i 8 2,t eb s e a l f h l y f h sn t r .Ast e “ ah r ft emo eT t e tr h e mo e n t e me ri e n 1 9 t h e t x mpe o e p a so i a u e t t h f t e d l h a e ”,t d r i p r - o h l y a e n t e e p a s s l q ai e a d l frt e p a wrg t v n td y td i s ly t l u l y t m s mo es o h ly i h se e o a . h i f h Ke r s I s n;ltr p y ;T se i e ;t l s n s y wo d :b e ae a s h Ma trBu l r r l h e s l e d oi
浅析易卜生后期戏剧中的 (0)
浅析易卜生后期戏剧中的“三人组”模式及其深层内涵摘要:易卜生在其后期的心理现实主义戏剧中,建构了一种“三人组”的模式。
这种模式由人格对立面的设置、第三者的出现和家庭的破碎三种不同的形式共同构成。
作家通过对“三人组”模式的构建,不仅使人物鲜明的性格得到了充分地展现,而且最终帮助人类找到了一条自我拯救之路。
透过这种表层的结构我们可以窥见这位戏剧大师对于人物精神活动和内心世界的细致关注和深入挖掘,从而更好地表达了其戏剧所体现的深层内涵。
关键词:易卜生“三人组”模式《海上夫人》《建筑师》《罗斯莫庄》在易卜生后期的戏剧中,心理描写和心理分析成为其主要的艺术表现手法,而象征手法的运用最能表现人物多变的内心世界和隐秘的精神活动,二者不可分割,这也是易卜生戏剧的魅力所在。
所以,人们也将他的象征主义戏剧称为心理现实主义戏剧。
一位外国学者Charles R. Lyon曾注意到易卜生戏剧中具有非常明显的“易卜生式的三人组”(Ibsenian triad)模式,这个模式当中往往包含一个男性形象和两个女性形象,这个模式还具有如下特色:“主角的形象被切割成两个面向:一方面是与经验密切相关的欲望,而另一方面则是在形式的视野中,固执于现实、个人身份认同的反向的欲望”①。
但笔者认为,这种“三人组”的模式包含多重含义。
它可以是一个男性形象和两个女性形象,也可以是一个女性形象和两个男性形象,还可能是以一个家庭的形式出现在戏剧中,而且这种看似表面的组合形式下又隐藏着深层的意蕴。
本文将通过对《罗斯莫庄》、《海上夫人》、《建筑师》三部戏剧的分析,探究易卜生“三人组”模式的多种形式及其深层内涵。
一.“三人组”模式之人格对立面的设置易卜生的戏剧有其独特性,他总是将一个人物形象性格中的两个对立面通过与其有关联的另外两个人物形象表现出来。
也就是将一个人物内心的矛盾冲突外化,这样可以更好地展现人物的性格特征,从而进一步窥探人物的内心世界。
在《海上夫人》中,这个“三人组”模式由艾梨达、房格尔和陌生人组成,而陌生人则是以一种模糊的、不确定的身份出现。
话剧建筑大师观后感
话剧建筑大师观后感一开场,那舞台布置就像是一个神秘的建筑世界在我眼前展开。
各种线条和结构,简单却又透着一种说不出的艺术感,就像建筑大师们脑海里那些还没完全成型,但已经充满无限可能的构想。
剧中的人物啊,各个都像是鲜活的建筑元素。
建筑大师索尔尼斯这个角色可太有意思了。
他就像是一座高耸入云但又有点摇摇欲坠的摩天大楼。
一方面,他有着无比辉煌的建筑成就,那些伟大的作品仿佛是他身上最耀眼的勋章。
但另一方面呢,他内心的纠结和挣扎又像是大楼里隐藏的裂缝。
他的傲慢、自负,就像大楼顶端那根刺向天空的尖顶,拒人于千里之外,可同时又透露着一种孤独。
他害怕年轻一代超越他,就像老建筑害怕被新的风格所取代,这种矛盾的心理被演员表现得淋漓尽致。
你能看到他在舞台上时而张狂地大笑,仿佛整个建筑世界都在他的掌控之中;时而又陷入深深的沉思,那皱起的眉头就像建筑上扭曲的装饰线条,让人忍不住想要探究他内心的迷宫。
而剧中的女性角色呢,就像是建筑里那些柔软的装饰或者隐藏的支撑结构。
她们看似柔弱,却有着强大的影响力。
比如索尔尼斯的妻子,她像是一座老建筑里的基石,默默支撑着一切,虽然常常被索尔尼斯忽视,但她的存在却又不可或缺。
还有那个年轻的女孩,她像是一股清新的风,吹进了索尔尼斯那座封闭又高傲的建筑里。
她的活力和对建筑的热情,就像新的建筑理念一样,冲击着索尔尼斯的传统观念。
整个话剧的对白也特别精彩。
那些关于建筑理想、人生追求、权力与传承的话语,就像建筑的蓝图一样,一点点勾勒出人物的内心世界。
有时候他们的对话像两个建筑工人在激烈地争论建筑的风格,你来我往,互不相让;有时候又像一个建筑师在喃喃自语,诉说着自己对建筑的痴迷和困惑。
从这个话剧里,我还看到了建筑背后的人性。
建筑可不仅仅是砖头、水泥和钢铁的组合,它是人的梦想、欲望和恐惧的实体化。
每一座伟大的建筑背后,都有像索尔尼斯这样复杂的灵魂在推动。
就像我们看到那些宏伟的教堂,它不仅仅是宗教仪式的场所,更是当时的人们对上帝的敬畏、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以及建筑师本人对荣耀和不朽的追求的结晶。
易卜生《建筑大师》的心理现实主义--一种精神分析解读
2020年第3期(总第849期)丈敖冬'科易卜生《建筑大师》的心理现实主义------种精神分析解读陈思岑(四川外国语大学大学外语教学部,重庆 400031)摘 要:被称为“现代戏剧创始人”的易卜生的后期作品中透露出的荒诞主义和象征元素为文学批评家提供了多维的解 读空间。
作者认同易卜生后期剧作是由前期的浪漫主义、现实主义过渡到心理现实主义这一说法,并以其晚期作品《建筑大师》为例,结合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解读该剧的心理学元素,赋予角色对话崭新的诠释。
关键词:精神分析心理现实主义易卜生《建筑大师》索尔尼斯现实主义源于十九世纪的法国,作为浪漫主义的对立 面,现实主义呼吁关注自己生活的时代和社会状况,体现出 的暴露性和批判性使现实主义作家们探索当代西方社会的灵魂诟病,所以现实主义文学常常充斥存在主义及心理学 的影子$出现于十九世纪末的心理现实主义流派发展和继承了现实主义的传统,通过对人物心理的精细分析反映社 会精神演变的实[1](165)O 二十世纪发展的心理学为心理现实主义文学 了理 ,开了该流派的创作思路。
学者张久对心理现实主义 的总:现实主义 ,以人物的心灵变化和发展作为主索和 方,注 的演变和展示主世,人物主 和 现实发展 的吓169"。
,心理现实主义 现实主义注 的心理学 , 作家们人物心理活动的细 $ 于人物心理活 :性,者心理学作分析, 心理现实主义的作神 的$开创的精神分析, 神 病的方法发展为心理学的学派,主要关注 和活及精神心理特质,学、哲学、文学 ,对们生 I的影响$在文,者精神分析作为 "解释的艺术”%2&(14),文学作品内部心理学元素的批评理论$从精神分析 心理现实主义文学能够让者好地理情的逻辑性,懂心理学 $作为现代戏剧创始人的易卜生,对西方戏剧乃至于其 他 都产生了深远影响,仅包括前期剧作中的浪漫元 、批判现实主义,还后期剧作中对心理描写的别关 注。
易卜生戏剧《建筑大师》艺术特色浅析
135易卜生戏剧《建筑大师》艺术特色浅析作为易卜生晚年最具争议的一部作品,《建筑大师》通常被看作是解开易卜生精神世界隐秘谜团的一把钥匙,那里面装着一个名满天下的剧作家全部的痛苦、不安和恐惧,它是剧作家灵魂的写照。
剧中建筑大师索尔尼斯与“神秘少女”希尔达之间的感情几乎算不上爱恋,在希尔达还是个十二三岁小女孩的时候,索尔尼斯曾因一时激动吻了她,还亲口承诺“给她一个王国”。
疲惫的家庭生活毫无生气,妻子对他的一切只剩下“责任”,而他其实是“一个没有快乐就不能过日子的人”。
当年被他挤垮的老建筑师的儿子瑞格纳,已经构成对他事业上最大的威胁。
这一切使得索尔尼斯时刻陷入一种病态式的不安和恐惧中。
希尔达作为“下一代”人的另一股力量,又重新唤起了建筑大师内心里的“山精”。
他要再做一次所有人(包括他自己)都认为不可能的事——爬上新建成的自家屋顶的塔楼,亲手将花环挂在高高的风标上。
建筑大师从自己建造的塔楼顶端坠落下来,他以这样的方式,最后一次完成了人生的超越。
建筑大师的这一壮举,除了在他妻子艾琳那里成为永远抹不去的悲伤,并没有扭转他一度开始下沉的公众形象。
(他的潜在威胁——年轻的绘图员瑞格纳,在亲眼目睹大师摔碎脑壳之后,仍不忘奚落道——“可见他究竟做不成”)。
事件的整个过程中,开始时最为他担心,出事以后又最悲痛欲绝的人,只有他的妻子艾琳。
在明知毫无效果的情况下,艾琳不但自己试图劝阻他,并且央告希尔达一起劝他。
希尔达非但没有听从他妻子的劝告,反而火上浇油,一路怂恿大师去完成他人生中最辉煌的作品。
建筑大师的死,在希达尔看来,并不是值得哀痛的一场灾难,而恰恰是“令她着迷”的骄傲和荣耀!无疑,对于索尔尼斯之死,这个比他小很多的,来自莱桑格的年轻女孩是唯一的诱因(剧中希尔达是天使和魔鬼合二为一的化身)。
她的到来,唤醒了索尔尼斯重新审视自己的勇气。
是她,引出了索尔尼斯身体里的“山精”。
如果他的冒险仅仅为了向一个年轻的,甚至连情人都还算不上的女孩证明什么,那么,他最后的“报应”根本就不值一提。
易卜生后期剧作中蕴含的死亡精神
易卜生后期剧作中蕴含的死亡精神作者:魏晨阳来源:《文学教育·中旬版》2021年第04期内容摘要:《建筑大师》和《海达高布乐》都是挪威剧作家亨瑞克易卜生晚年的作品。
易卜生晚期的作品从现实主义问题剧转型到象征主义的道路,更倾向于探究人类的灵魂深处更微妙复杂的内心世界。
这两部作品的主人公最后都选择了不同方式的死亡,这既是易卜生对死亡本身的探索,也体现了作者和主人公直面困难和选择的勇气。
关键词:易卜生死亡精神亨利克·约翰·易卜生是一位具有影响深远的挪威剧作家,是现代现实主义戏剧的创始人。
他可以和莎士比亚、莫里哀相媲美,更为后来的剧作家提供了极具参考意义的创作实验,比如美国剧作家田纳西威廉姆斯以及我国的喜剧大师曹禺。
易卜生晚期的作品具有强烈的个人精神反叛色彩和神秘主义倾向。
死亡是人类无法超越的悲剧,也是易卜生戏剧创作中永恒的主题,在易卜生作品里绝大部分的主人公都不可避免的走向死亡。
易卜生笔下的死亡没有海明威式的坦然与超脱,对于易卜生而言,分居在死亡之河两岸的已不再是生命本体与孤寂、灰灭的灵魂,取而代之的是内心深处早已溃败的生命与精神的再次新生,而且还是“易卜生所有的主人公内心具有的一种不健康的紧张情绪所产生的必然结果”。
一.《建筑大师》中死亡的解脱与必然《建筑大师》是易卜生晚期的作品,写于1892年,也是后来被认为易卜生最具争议的作品。
该剧在2006年8月首次登上首都剧场的舞台,由林兆华指导,陶虹和濮存昕主演。
《建筑大师》讲述了晚年成名的天才建筑师索尔尼斯和疯狂少女希尔达的故事。
索尔尼斯渴望充满活力,拥有不羁的魅力,但却承受家庭和自己心理的双重束缚,生活在濒临崩溃的道德边缘。
在不为人知的背后,他过的非常痛苦,极为压印。
神秘少女希尔达的出现拯救了濒临崩溃边缘的索尔尼斯,希尔达用她青春的激情和不羁,战胜了萦绕在大师心中的恐惧,他重新拿起象征活力与梦想的花环,向生命的“空中城堡”走去。
话剧《建筑大师》的舞台空间造型语言分析
话剧《建筑大师》的舞台空间造型语言分析□王砜《建筑大师》这部话剧是挪威戏剧家易卜生晚年时创作的。
该剧讲述了一位毁灭性的天才——索尔尼斯的故事。
一场神秘的大火成就了他成为建筑大师的梦想,功成名就的他在晚年渴望登上巅峰。
超常的活力、不羁的魅力吸引了年轻女子簇拥在他身边;年迈的大师行走在道德的边缘,对青春无限向往,但又惧怕青春的威胁。
惹人艳羡的声誉背后,索尔尼斯的生活并不快乐。
该剧是有易朴生自传性质的作品,易卜生由此从具有现实主义风格的社会问题剧向象征主义风格转型。
设计者在对剧中整体叙事结构的空间造型进行创作时,更多的是要从当时社会环境,创作背景来表情达意,揭示思想。
而运用舞台美术造型语言来表达和揭示则是最重要的手段。
现代舞台美术发展至今在不断吸收借鉴各类造型艺术形式的同时,形成了舞台美术独特的、综合的造型语言特点。
形式感、材料、色彩这些词汇则是其中的关键所在。
本文以《建筑大师》的空间造型设计为例,分析探究其设计中的材料、形式感、色彩等造型语言在话剧中的设计运用以及创作特点,阐述个人对舞台空间造型设计的粗浅认识及观点。
一、话剧《建筑大师》中的造型形式在舞台美术创作中,空间造型本身即构成一种独特的形式语言。
舞台空间造型的形式感,是指观赏者能够通过舞台造型形式因素的知觉而产生的特殊心理感受和情感体验。
舞台上的空间形式通过线、面、体等多种不同组合手段来给戏剧赋予不同的感情色彩和感染力,给观众心理,情感体验上带来冲击。
正如克莱夫·贝尔所说:“线条、色彩在特殊方式下组成某种形式或形式的关系,激起我们的审美感情。
这种线色的关系组合,这些审美的感人的形式,我称之为‘有意味的形式’。
”①《建筑大师》是现实主义戏剧大师易卜生向象征主义风格转型的一部代表作品,带有明显的象征主义风格。
因此,不能以传统写实再现的表现手段来进行空间造型创作。
舞台空间设计既不是纯粹的剧中表演环境的再现,也不是客观生活环境的真实还原,设计者创作的是一个充满象征和隐喻的世界;强烈形式感的运用则是重要的表现手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Leabharlann 作为 易 卜 生晚年最具争议的一部作 品, 《 建筑大师 》通 常被看作是解开 易 卜 生精神 世界 隐秘谜 团的一把钥匙 ,那里面装着一个 名满天 下的剧作家全 部的痛苦、 不安和恐惧 , 它是剧作家灵魂 的写照。 剧 中建筑大师索尔尼 斯与 “ 神秘 少女 ” 希尔达之 间的感情几乎算 不上 爱恋,在 希尔 达还是个十二三岁小女孩 的时候 ,索尔尼斯 曾因一时激动吻 了她 ,还亲 口承诺 “ 给她 一
豳踊
J 1 3 5
易 卜生戏剧 《 建筑大师》艺术特 色减祈
■ 朱光蕊
出了索尔尼斯身体里 的 “ 山精 ”。如果他的 冒险仅仅为 了向一个年轻的 ,甚至连情 人都 还算不上的女孩证 明什么 ,那么,他 最后的 “ 报应 ”根本就不值一提 。自从 那一天,索 尔尼 斯最最恐惧 的 “ 下一代 的敲 门声”,把 神秘 的希 尔达带到他的生 活里,他 的世 界就 完全变 了。 希尔达远还算不上是索尔尼斯 的精神知 己,就连他们相 隔十年后 的见面 ,说起来也 个王 国”。 和新认识差不 多。 ( 索尔尼斯并 不缺 少女人 疲惫的家庭生活毫无生气 ,妻子对他 的 缘,尤其能吸 引年龄反差很 大 的年轻 “ 萝莉” 切只剩下 “ 责任 ”,而他其实是 “ 一个没 们上钩。在 希尔达 到来之 前。绘 图 员的未婚 有 快乐就不能过 日子 的人 ”。当年被他挤垮 妻也 曾是他 追慕 的对 象之一)只是他的那些 的老建筑师的儿子瑞格纳 ,已经构成对他事 沉睡 的欲望并没有死 ,而是在希尔达 闯入 以 业 上最大的威胁。这一切使得索尔尼斯 时刻 后 ,一一又都复活 了起来 。对他来讲,希尔 陷入 一种 病态式的不安和恐惧 中。希尔达作 达只是他欲望 的表达 ,是他 曾经辉煌过的见 为 “ 下一代 ”人的另一股力量 ,又重新唤起 证 ,是他年轻时候 的影子 ! 了建筑大 师 内心里的 “ 山精 ”。他要再做一 《 建筑大师》最后一场戏 “ 天梯 ”的设 次 所 有人 ( 包括 他 自己) 都认 为 不 可 能 的 计可称得上是神来之笔:原本 由冷冰 冰的几 事——爬上新建成 的 自家屋顶 的塔楼 ,亲手 组线条构成的封闭空间突然被 打破 。我们看 将花环挂在 高高的风标 上。建筑大师从 自己 到:逐 渐亮 起 的 舞 台后 景 真 的搭 建起 一架 建造 的塔楼顶端 坠落 下来, 他 以这样的方式, 近2 0米高 、直通天幕 的阶 梯。建筑 大师一 最后一次完成 了人生 的超越 。建筑大师的这 步一步地在希尔 达和众人 的注视 下爬 到了顶 壮举 ,除了在他妻子艾琳那 里成 为永远抹 端 ,最后 消失在观众 的视线 中……这种让观 不去 的悲伤 ,并没有扭转他一度开始 下沉 的 众看上去 “ 悬”的外部肢体动作 ,竟也可 以 公众形 象。 ( 他的潜在威胁——年轻 的绘 图 在 心理上产生 出意想不 到的戏剧悬念 ,构成 员瑞格纳,在 亲眼 目睹大师摔碎脑 壳之后 , 对人物意 向的直观表达 。人在 高处 ,他 的身 仍 不忘 奚 落道— — “ 可 见 他 究 竟做 不 成 ”)。 影总是孤独 的, 他 的灵魂没有人能真正读懂 。 事件 的整个过程 中, 开始时最为他担心 , 站在 自己亲 自建造 的建筑顶端 ,向下望 ,还 出事 以后又最悲痛欲绝 的人 ,只有他 的妻子 是不免会让人感到晕眩和恐惧 ! 艾琳 。在 明知毫无效果 的情况下 ,艾琳不但 无论是建筑大师索尔尼斯 ,还是早 已功 自己试 图劝阻他 , 并且央告希尔达一起劝他 。 成名就 ,晚年却仍在寻求 自我突破的伟大的 希 尔达 非但 没有 听从他妻子的劝告 ,反而火 剧作家易 卜 生, “ 大师 ”的价值,也许就在 上浇油 ,一路怂 恿大师去完成他人生 中最辉 于 自我不断地 冒险和颠覆 。索尔尼斯最初建 煌 的作 品。建筑 大师的死,在 希达尔看来 , 造的教堂 ,代表 着易 卜 生早期的浪漫主义戏 并不是值得哀痛 的一场 灾难 ,而恰恰是 “ 令 剧: “ 为人类建造的家 ”代表 着使他 一举成 她着迷 ”的骄傲和 荣耀 !无疑,对 于索尔尼 名的那些社会 问题剧 ;而有着 高高的尖塔 、 斯之死 ,这个 比他 小很 多的,来 自莱桑格的 连 接着空 中城堡 的房子——则代表着他所 向 年轻女孩是唯一 的诱 因 ( 剧 中希 尔达是天使 往 的 “ 灵魂戏剧 ”。这些戏剧关注着人类所 和魔鬼合二 为一 的化 身) 。她 的到来 ,唤醒 处 的形而 上的空 间,而 易 卜 生也从此与这一 了索尔尼斯重新 审视 自己的勇气 。是她 ,引 主题无法分离 。 责任编辑 刘 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