亨利克·易卜生
高中语文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中册12《玩偶之家》
在尖锐的矛盾冲突中,海尔茂对娜拉甜言蜜语至恶语相向,再至 软语欺哄,自私虚伪,男权至上的真面目显露无疑。而娜拉觉醒后毅 然出走,成为打破玩偶身份,追求独立解放的新女性。
学习任务二 为什么成为玩偶是 逃不开的命运?
社会问题剧,主要指反应社 会矛盾、提出社会问题的戏剧作 品。1877年到1882年,易卜生一 共推出了4部重要的社会问题剧, 《社会支柱》、《玩偶之家》、 《群鬼》,《人民公敌》,英国 戏剧家萧伯纳,美国戏剧家奥德 斯,都是易卜生社会问题剧的直 接继承者。
• 在苏醒之后,娜拉对自己的角色又有怎样的认知? p109 我受尽了委屈,先在我父亲手里,后来又在你手里。 (摇头)你们何尝真爱过我,你们爱我只是拿我消遣。 你和我父亲把我害苦了。我现在这么没出息都要怪你们。 过去我以为快乐,其实不快乐。 你一向待我很好。可是咱们的家只是一个玩儿的地方,从来不谈正经事。在这 儿我是你的“玩偶老婆”,正像我在家里是我父亲的“玩偶女儿”一样。我的 孩子又是我的泥娃娃。你逗着我玩儿,我觉得有意思,正像我逗孩子们,孩子 们也觉得有意思。托伐,这就是咱们的夫妻生活。
要是宗教不能带你走正路,让我唤醒你的良心来帮助你——你 大概还有点儿道德观念吧? 我只知道我的想法跟你的想法完全不一样......我不信世界上有这种
• 对话中“讨论”了哪些方面的社会问题?娜拉是如何看待的?
易卜生-玩偶之家--赏析PPT课件
2021
7
树
• 是西方典型的意象,暗指伊甸园的智慧树 或生命树。作品中圣诞的描写反复出现, 从“挂满装饰”到“空无一物”,暗指娜 拉一直生活在一个充满幻想的伊甸园中, “空无一物”也暗指娜拉的希望幻灭。
2021
8
跳舞
• 跳舞本是自己宣泄情感的方式,但在作品 中,从娜拉穿的舞衣,都不是独立自主的。 对海尔茂而言,跳舞是他用来炫耀娜拉的 途径,暴露了娜拉对于海尔茂就是玩偶的 定位。娜拉在练习的塔兰特拉土风舞,跳 得狂热和疯狂,预示这个看似和谐的家将 被打乱,不可避免地分崩离析。
在1879年创作作品是,也正是挪威妇女解 放运动高涨的年代
• 故事原型来源于易卜生朋友劳拉与她丈夫 的故事。劳拉的结局是受不了打击,得了 精神病,丈夫与她离婚。
2021
5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树 • 圣诞节 • 跳舞 • 黑色 • 奇迹
象征手法
2021
6
圣诞节
• 作品把时间设定在圣诞节前后三天,在第 一幕的开端,“幸福的家庭”充满了节日 气氛。但随着剧情发展,“生活的风暴” 即将来临,主人公间的矛盾一步步地被激 化。到最后,两人不可调和的根本矛盾导 致娜拉在节日晚上出走,这个悲剧性结局 与美好的节日形成鲜明对比,也是对虚伪 的海尔茂,甚至是当时资产阶级男女不平 等,男权盛行的社会的讽刺。
2021
12
娜拉
• 觉醒前: • 善良、活泼、无忧无虑 • 当时资产阶级家庭中依附男性生存的女性代表 • 习惯于用自身取悦男性而生存的日子 • 勇敢聪明,不忍心打扰病重的老父,独自拯救丈夫生
命,自己尽力维持家庭生计和还债
• 本身拥有独立的思想和不服输的“反叛”精神,只是 长期在男权的掌控下暗暗滋生。
亨利克·易卜生
Problem play
The problem play is a form of drama that emerged during the 19th century as part of the wider movement of realism in the arts. It deals with contentious social issues through debates between the characters on stage, who typically represent conflicting points of view within a realistic social context.
自私、虚伪、顽固、充满功利心而缺乏真情实感。
戏剧艺术1
通过女主人公娜拉和她的丈夫海尔茂的家庭生活, 揭露和批判了资产阶级婚姻及其伦理道德观念的虚 伪性,当娜拉认识到自己的玩偶地位时,她毫不迟 疑地离家出走了。这是一个社会问题剧的标准结局, 即没有结局的结局。
剧本无论就内容或形式而言,在欧洲戏剧发展史上 都属创举,影响深远。
亨利克·易卜生
(Henrik Johan Ibsen,1828-1906)
挪威戏剧家、诗人。 出生于挪威南部小 城希恩的一个木材 商人的家庭,后来 家道中落。
15岁时离开父母, 16岁到小城格里姆 斯塔做药店学徒
1848年开始写作 诗歌。
1850到奥斯陆报考大学,未 被录取,同年完成第一部剧 作《凯替莱恩》。
《玩偶之家》情节单纯,结构紧凑,形式完整,矛 盾冲突集中尖锐,显示出古典主义“三一律”的影 响,但它的四堵墙的室内布景则是易卜生的创造。
紧张的戏剧场面、深刻的心理刻画、有力的戏剧悬 念以及精炼明确的戏剧语言等,都是《玩偶之家》 的艺术特色。
易卜生
•
这一阶段特征:易卜生有意打破欧洲戏剧的传统写法, 努力创作反映现实生活的白话剧,他通过广大群众喜闻乐 见的形式,以最简洁的剧情把社会问题和舞台艺术结合起 来,让剧中人对一些重大社会问题展开讨论,并且作出自 己的解释。戏剧的结尾虽不作出结论,却能激发观众深入 思考、探索问题的答案。 • 易卜生说“我的工作是提出问题,我对这些问题没有答 案”就是这个道理。易卜生使戏剧与议论结合,观众与剧 中人结合,“回溯”与抒情结合,达到思想内容与戏剧情 节的一机统一,这正是现代戏剧不可缺少的要素。易卜生 不愧是现代戏剧的开拓者。
• 娜拉是一个觉悟中的、具有资产阶级民主 倾向、追求精神解放的妇女典型。 “首先 我是一个人,跟你一样的一个人——至少 我要学做一个人。”
《群鬼》
• 《群鬼》的女主人公阿尔文太太 的丈夫沉湎于酒色,在外嫖赌,回家 还勾引女仆。阿尔文太太即没有勇 气离婚,也没有魄力出走,她选择了 以最大的献身精神和最坚韧的忍辱 负重留在家里作一个贤妻良母。她 在每一件事情上都无私地牺牲自己, 她甚至帮助被丈夫引诱的女仆,把丈 夫的私生子抚养成人。所有这些付 出得到的结果是:她不仅失去了丈夫, 而且也害了自己惟一的寄托——她 的儿子,她身心交瘁支撑的家庭彻底 崩溃了。
《玩偶之家》(1879)
• 《玩偶之家》是一 出关于妇女解放主题 的世界名剧。 • “现在的正准备着 改造社会关系,这种 改造,主要解决工人 和妇女前途的问题。 我等着这个改造,我 为这个改造而兴奋, 我愿意用我终身的一 切力量为这个改造而 行动。”
• • • • • • •
共分三幕 主要人物:托伐﹒海尔茂、娜拉 林丹太太(克丽丝蒂娜) 合资银行职员克洛克斯泰 第一幕 1、娜拉的幸福生活(巧用伏笔) 2、娜拉向林丹太太透露了自己的幸福生活
第十节 易卜生
基于这样的思想情绪,当1848年欧洲 革命运动爆发的时候,易卜生异常兴 奋,他热烈赞扬民主共和制度。尽管 这种制度还有许多朦胧的东西,但他 反封建专制的民主主义思想在40年代 末期已经确立了,这样的思想观点在 当时的挪威是进步的。
易卡生的创作就是以这些思想观点为基础 开始的。他的最早的作品是抒情诗,如响 应匈牙利革命的《哈马扎乐人》,以及讽 刺土壕劣绅和官僚政客的一些短诗。易卜 生这些作品的社会意义可以从他自己的有 关回忆中得到说明,他写道:“在伟大的 国际暴风雨的咆哮中,我也向我所处的那 个小社会——由于环境和生活条件而困处 其中的小社会打起仗来。”
林丹太太原本是柯洛克斯泰的情人,家庭负担强 迫她牺牲爱情,嫁给富人,过着没有爱情的生活。 丈夫死后,她没儿没女,陷入孤独、凄凉之中。 林丹太太的悲剧,是金钱统治一切的私有制社会 罪恶的又一明证。 剧本的这些次要人物的悲剧命运与主人公娜拉的 悲剧连成一气,构成资本主义制度之多方面的罪 证,加重了剧本的悲剧气氛和暴露力量。
易卜生就是这样描写了娜拉的精神觉醒过 程的,借此宣传了他的妇女解放思想。 鲁迅在《娜拉走后怎样》一文中指出,娜 拉的出路,妇女解放的道路,是在经济上 获得独立地位,从而才能在家庭、在社会 与男人平等。为此,需要韧性的战斗。
2.海尔茂形象: 这是个男权思想的体现者,是资本主义道德法律、 宗教传统的维护者。他是作者鞭挞的对象,剧本 对这个人物自私灵魂进行了无情揭露。海尔茂在 夫妻关系中不仅表现出大男子主义,还表现出一 个资本主义社会秩序捍卫者的本质。在友谊关系 上,海尔茂也是个口密腹剑的利己主义者。他为 人自负、狭隘、冷酷。 总之,易卜生从各方面暴露了海尔茂的利己主义, 借此无情地批判了资本主义社会的丑恶。
一、生平和创作
一)早年生活和创作 1828年3月20日,易卜生出生于挪威东南 海岸上一座不大的商业小城斯基恩。易卜 生的家庭是个富商家庭,但在他8岁的时候, 家庭破产了。易卜生在少年时代就走上独 立生活的道路,他作了药店的徒工。他受 到的是因家境破落而来自亲朋邻里那儿的 冷淡,因徒工身分来自主人那儿的奴役。 易卜生的青少年生活是贫困无欢的,但这 也使他对于宗法制生活秩序的不平等、对 于小市民世界的虚伪、庸俗以及停滞落后 等生活习气,产生了反抗。
易卜生
这些作品大胆揭露资产阶级 道德的堕落、婚姻的不合理、 道德的堕落、婚姻的不合理、 家庭生活的虚伪、 家庭生活的虚伪、思想的庸俗 偏狭及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破 产; “社会问题剧”以其丰富的社 社会问题剧” 会内容和高度的艺术技巧震动 了西方舞台, 了西方舞台,引起一场戏剧革 命。
三、易卜生主义
易卜生主义, 易卜生主义,实际上是 一种易卜生式的人道主义, 一种易卜生式的人道主义, 它代表着挪威小资产阶级的 开创性和独立性等思想意识, 开创性和独立性等思想意识, 体现了“自由农民之子” 体现了“自由农民之子”的 精神传统和时代要求。 精神传统和时代要求。 易卜生式的人道主义首先 表现为一种不损害他人利益 的绝对的“自我主义” 的绝对的“自我主义”。易 卜生十分推崇自我和独立精 神,欣赏戏剧主人公与社会 的对立,提倡“ 的对立,提倡“人的精神的 反叛” 反叛”。
《玩偶之家》艺术特点:
( 1 )对传统爱情题材的突破: 对传统爱情题材的突破: 传统爱情题材往往把冲突集 中在恋爱障碍上, 中在恋爱障碍上,或表现世 俗力量对美好爱情的摧残, 俗力量对美好爱情的摧残, 罗米欧与朱丽叶》 如《罗米欧与朱丽叶》;或 表现一方负心带来的心灵创 伤和人生悲剧, 伤和人生悲剧,如《美狄 玩偶之家》 亚》。 《玩偶之家》却描写 了新时代的家庭矛盾: 了新时代的家庭矛盾:妇女 为自己争取平等自主的地位。 为自己争取平等自主的地位。
( 2 )“回顾式”结构:“回 回顾式”结构: 顾式”结构源远流长, 顾式”结构源远流长,古希腊 悲剧诗人索福克勒斯在《 悲剧诗人索福克勒斯在《俄狄 浦斯王》中首创这一结构模式。 浦斯王》中首创这一结构模式。 玩偶之家》 《玩偶之家》典范地运用了这 一模式,以娜娜伪造签字事发 一模式, 引起的夫妻矛盾这一情节高潮 开头, 开头,把结婚八年的生活通过 娜娜的回顾一一展示, 娜娜的回顾一一展示,使结构 更紧凑,冲突更集中、更剧烈、 更紧凑,冲突更集中、更剧烈、 更扣人心弦。 更扣人心弦。 巧用伏笔,构思精巧, (3)巧用伏笔,构思精巧,情 节完整,前后呼应是《 节完整,前后呼应是《玩偶之 的又一特点。 家》的又一特点。
第十三节 易卜生
不,这些都还不够!
我们共享雾霭、流岚、虹霓。
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
做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仿佛永远分离,
根,紧握在地下; 叶,相触在云里。 每一阵风过, 我们都相互致意, 但没有人, 听懂我们的言语。 你有你的铜枝铁干,
却又终身相依。 这才是伟大的爱情, 坚贞就在这里: 爱——不仅爱你伟岸的身躯, 也爱你坚持的位置,足下的
社会问题剧
• 特点: • 1、以资本主义社会中重大社会问题为主题,
并在结尾没有直接结论,没有任何暗示。 • 2、主要有两种表现手法: A追溯法。在戏
剧开幕之前,矛盾已经发展了一个相当长 的时间,已经接近总爆发的时刻。作者通 过追溯的办法把矛盾的原因交代出来,使 剧本结构十分集中、紧凑和精炼。 B讨论 法。剧情的发展过程,也是讨论展开的过 程。
• 代表作:《英格夫人》 《觊觎王位的人》
《布朗德》 《培尔·金特》
• 《培尔·金特》
• 《培尔·金特》有《浮士德》的特点,但主 人公却是浮士德与梅非斯特的结合体,是 欲望与邪恶的化身。
• “我宁愿放弃一切欢乐/但绝不放弃心中的 自我。”
• 中期创作(1865-1890)
• 成就主要是“社会问题剧”,以强烈的批 判精神,探讨现代社会的政治、宗教、道 德、法律、教育、家庭、妇女问题。
• 传统爱情题材往往把冲突集中在情感障碍 上: 或表现世俗力量对美好爱情的摧残, 如《罗米欧与朱丽叶》; 或表现一方负心 带来的心灵创伤和人生悲剧,如《美狄 亚》。
• 《玩偶之家》的突破
• 《玩偶之家》却描写了新时代的家庭矛盾: 不是把爱情推到生死极限面前去试炼,而 是在庸常的家庭琐事中展开冲突,表现现 代妇女争取平等地位的主题。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易卜生
第二节 易卜生
制作者 谢苗娟
一、生平简介
二、创作情况
三、玩偶之家
四、影响
五、小结
六、思考题
一、生平简介
亨利克· 亨利克·易卜生 1828—1906), ),挪威著 (1828—1906),挪威著 名的戏剧艺术家, 名的戏剧艺术家,也是欧 19世纪后期最著名的戏 洲19世纪后期最著名的戏 剧大师。他开“ 剧大师。他开“社会问题 之先河, 剧”之先河,用戏剧来表 现当代社会生活, 现当代社会生活,讨论社 会问题, 会问题,对欧洲现代戏剧 艺术的革新和发展起了巨 大作用,因此被称为“ 大作用,因此被称为“现 代戏剧之父” 代戏剧之父”。
对海尔茂的态度: 对海尔茂的态度: 反对VS不反对 反对 不反对 • 斯特林堡:认为其是老实人,娜拉 斯特林堡:认为其是老实人, 是撒谎者。 是撒谎者。 • 克勒曼:认为存在两种价值观。 克勒曼:认为存在两种价值观。 • 赫斯特:认为过多的社会问题的辩 赫斯特: 论有损于作品的美学价值。 论有损于作品的美学价值。
易卜生出生于挪威斯基恩市的一个富裕的木材商 人家庭, 岁时父亲的生意破产,家境日渐困难。 人家庭,8岁时父亲的生意破产,家境日渐困难。1844 不满16岁的易卜生不得不离开家独自谋生, 16岁的易卜生不得不离开家独自谋生 年,不满16岁的易卜生不得不离开家独自谋生,到药 店当学徒,从少年时代便饱尝了生活的艰辛, 店当学徒,从少年时代便饱尝了生活的艰辛,生活环 境加深了他对社会和人生的了解。工作余暇, 境加深了他对社会和人生的了解。工作余暇,经常阅 莎士比亚、歌德、拜伦的作品 的作品, 读莎士比亚、歌德、拜伦的作品,随后自己也动手写 并学习拉丁文。 年艰苦的学徒生活, 诗,并学习拉丁文。6年艰苦的学徒生活,磨练了他的 斗争精神,同时也培育了他的创作兴趣, 斗争精神,同时也培育了他的创作兴趣,这在他一生中 是一个重要阶段。1850年 是一个重要阶段。1850年,易卜生前往奥斯陆参加医 科大学入学考试,因希腊文、 科大学入学考试,因希腊文、数学和拉丁口语成绩不 未被录取。 佳,未被录取。后来易卜生先后在卑尔根和奥斯陆担 任过剧院的艺术指导,从此走上了戏剧创作道路, 任过剧院的艺术指导,从此走上了戏剧创作道路,逐 渐成为欧洲知名的戏剧作家。 渐成为欧洲知名的戏剧作家。
9易卜生
1846年 与莱曼的女仆之一,艾尔莎•索菲•闫斯 黛特,产下一名私生子。
1850年,易卜生下决心参加大学考试 ,告别药 店 ,到首都开辟新的生活。但他考试名落孙山, 留在首都从事报刊编辑工作与文学创作。
第十八节 易卜生
亨利克·易卜生(Henri Ibsen,18281906)是19世纪挪威杰出戏剧家,欧洲 近代现实主义戏剧的杰出代表, “社 会问题剧”的创造者。
被人们誉为“现代戏剧之父”和“伟大 的问号”。
1828年出生于挪一威南、部生木平材商人家庭。
1834年(8岁),他父亲破产。
1891年回国,1900年中风
1906年5月23日去世。享年78岁。挪威政府为 他举行国葬。
二、创作
戏剧创作50年,共25部。可分三个时期: 1、早期创作(1848-1868) 主要成就是浪漫主义历史剧:《厄斯特罗斯
的英格夫人》和《觊觎王位的人》。 两部诗剧《布朗德》、《培尔·金特》:标志
D、《人民公敌》(1882):揭露性最强的作 品。主人公斯多克芒是一个正直、勇敢、热爱 真理的医生。
这一阶段特征:易卜生有意打破欧洲戏剧的 传统写法,努力创作反映现实生活的白话剧, 他通过广大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以最简洁 的剧情把社会问题和舞台艺术结合起来,让 剧中人对一些重大社会问题展开讨论,并且 作出自己的解释。戏剧的结尾虽不作出结论, 却能激发观众深入思考、探索问题的答案。 易卜生说“我的工作是提出问题,我对这些 问题没有答案”
欧洲戏剧的几个高峰:古典戏剧__古希腊。中世 纪宗教剧繁荣。文艺复兴莎剧为代表,是欧洲近代 戏剧的第一个高潮。17世纪的古典主义戏剧,第二 个高潮。易卜生是第三个高潮。莎剧无一描写现在, 人物都是激情型人物,语言无口语,是无韵诗体, 多出现鬼魂。都与现实有一定距离。易卜生戏剧完 全取材于现实社会,人物象生活中一样真实可信, 语言是口语,摈弃超自然因素,从人际关系中挖掘 社会问题。是欧洲现实主义戏剧创始人,结束了几 百年来欧洲戏剧的浪漫化倾向。
易卜生
《玩偶之家》(1879)
三幕家庭悲剧《玩偶之家》 是体现易卜生思想和艺术成就 的典范作品,描写的是海尔茂 夫妇的家庭关系由和睦转为决 裂的故事。海尔茂的妻子娜拉 是一位活泼热情、天真可爱的 少妇,她热爱丈夫,也爱护家 庭。海尔茂一次得了重病,无 钱治疗,为了治愈丈夫的疾病, 娜拉不惜伪造父亲的签字向人 借债。
学徒期间,他利用工作之余勤奋学 习,阅读了莎士比亚、歌德等欧 洲著名作家的大量作品,并开始 诗歌创作。
1848年,资产阶级革命浪潮席卷全 欧,易卜生深受鼓舞并积极参加 政治活动,号召斯堪的纳维亚半 岛上的诸国联合起来,共同抵抗 普鲁士的武装侵略丹麦。为此, 他写了一些歌颂民族独立的诗篇, 表达了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争取 民主和反对暴政的自由思想,并 完成第一部剧本《凯蒂琳》 (Catiline)。该剧于1850年出 版。
在我国,鲁迅和郭沫若 则分别指出了娜拉的不同 出路:要么堕落和回来, 要么走向革命。这是针对 中国的国情作出的回答。 在这出戏剧中,尽管娜拉 的出路众说纷纭,但社会 批判意识是显而易见的。
易卜生通过娜拉的逐渐觉醒 过程,明确提出了妇女解 放的重大社会问题。易卜 生对娜拉的出走予以肯定, 这在当时挪威的社会中是 具有进步意义的,但怎样 才能使妇女获得真正解放, 易卜生并不清楚,也没有 作出回答。
(3)巧用伏笔,构思精巧,情 节完整,前后呼应是《玩偶之 家》的又一特点。
对中国的影响
20世纪20年代初正是 “五四”个性解放思潮盛 行的时候,易卜生的《玩 偶之家》在中国产生了很 大影响,“男女平等”、 “婚姻自由”成为最具影 响力的口号。
现代戏剧之父
现代戏剧之父——易卜生一、创作经历和影响1、地位及简介亨利克·易卜生(1828—1906),挪威著名的戏剧艺术家,也是欧洲19世纪后期最著名的戏剧大师。
同时也是现代“社会问题剧”的创造者(首创者是欧里庇得斯),用戏剧来表现当代社会生活,讨论社会问题,对欧洲现代戏剧艺术的革新和发展起了巨大作用,因此被称为“现代戏剧之父”。
是继莎士比亚、莫里哀之后的第三座戏剧高峰,对中国有着重要影响。
胡适在《新青年》发表“易卜生号”,对中国思想文化的推动起了巨大作用。
2、生活简史1828.3.20易卜生出生在挪威小镇斯基恩。
他16岁到药店当学徒,并开始戏剧创作。
1844-1864,易卜生以辉煌的创作业绩为自己赢得广泛的声誉1864年出国,开始了27年的国外之旅,期间创作了一系列享誉世界的“社会问题剧” 1891年回国,创作由探讨社会问题转向心理分析,批判力度削弱,悲观情绪加强。
1906年5月23日,易卜生去世,挪威举行国葬。
3、创作经历早期创作(1848-1864)早期创作多为浪漫主义历史剧和哲理诗剧,通过历史故事和民间传说表现爱国主题。
代表作:《英格夫人》《觊觎王位的人》《布朗德》《培尔·金特》等《布朗德》(1866)是一部哲理诗剧。
同名主人公是个十足的完美主义者和理想主义者,他奉行的准则是“全有或全无”,要么是完人,要么是无赖。
他对一切不符合理想的事物都采取毫不妥协的批判态度,宣传真理,号召群众跟他一起往高处走。
然而,民众后来被发财致富的诱惑所吸引,不仅弃他而去,还用石块砸向他,可他仍然继续号召人们为了远大、完美的理想社会而牺牲现实利益。
布朗德最终被坍塌的冰块砸死,他的悲剧与堂匡兴、关婉福编著《外国文学讲义》认为:《布朗德》是一部具有批判精神的作品。
它批判了资产阶级社会的享乐主义和自私自利的人生哲学,要求人要有理想,遵从崇高的道德标准,这些对于人们都有启迪思想和清洗灵魂的作用。
但是,他的理想太模糊、不具体,缺乏明确的内容。
易卜生
二、形象分析
娜拉:是一个具有民主倾向,追求精神解放 的妇女典型。 天真、活泼、善良、具有自我牺牲精神 坚强、能干、有主见 叛逆、不向传统观念妥协、敢于反抗夫权、 反抗社会 娜拉离家出走时对丈夫说:“首先我是一个 人,跟你一样的一个人——至少我要学做一 个人。”
娜拉幻想三个奇迹出现
对海尔茂的期望; 向阮克医生借钱; 幻想一个富翁的遗产。
三、艺术特色
回溯法结构优点 使情节单纯,集中,紧凑,为揭示矛盾, 塑造性格服务。戏剧以次要人物柯洛克 斯泰的三次活动而推动剧情的发展。
三、艺术特色
4、将讨论引入剧中
冒名签字对不对? 海尔茂该不该担起责任?
离家出走对不对?
出走之后怎样?
把“讨论”因素引入戏剧是易卜生一大贡献。 第三幕娜拉叫海尔茂坐下来,“咱们有好些 话要谈一谈”“咱们必须把总帐算一算”。
三、艺术特色
戏剧语言推进剧情发展
柯洛克斯泰:我就是因为冒名签字做了 好多年牢。
三、艺术特色
3、回溯法结构
第一幕好像是最后一幕,围绕冒名签字 逐步把矛盾推向高潮。
三、艺术特色
锁闭式结构(回溯法、倒叙)
地点单一(均发生在娜拉家里); 省略前情(一开始便出现危机,出现高潮); 集中写结局(“第一幕好象是最后一幕”)。
三、艺术特色
戏剧化语言的暗示作用
娜拉:“哼,你哪知道我们小鸟儿,小 松鼠的花费。”暗示娜拉暗暗从自己的 花费上节省下来还债的情节。
三、艺术特色
戏剧语言塑造性格
第三幕,剧情发展到高潮,娜拉跳完舞回家,海尔茂 对她甜言蜜语:“亲爱的宝贝,我总觉得把你搂的不 够紧,娜拉,你知道不知道,我常常盼望有桩危险的 事情威胁你,好让我拼着性命去救你。”可是,几分 钟之后,一封恐吓信吓的他向娜拉大发雷霆,恶毒辱 骂的言辞前后映衬,虚伪。 当他接到第二封信时,快乐的喊叫:“娜拉,我没事 了!我没事了!”卑微自私。
16.挪威的文学巨匠著名的社会问题剧作家现代戏剧之父代表挪威
16.挪威的文学巨匠著名的社会问题剧作家现代戏剧之父代表挪威易卜生代表作是《玩偶之家》、《人民公敌》、《培尔·金特》、《野鸭》。
1、《玩偶之家》是挪威戏剧家亨利克·易卜生创作的戏剧作品。
该戏剧是一部典型的社会问题剧,主要围绕过去被囚禁在家的女主人公娜拉的觉醒展开,最终以娜拉的出走结束全剧。
2、《人民公敌》是挪威剧作家易卜生在1882年创作的剧散文。
由话剧改编的《人民公敌》向人们讲了一个温泉浴场的污染调查事件,当市长的哥哥和当医生的弟弟站在各自的立场,对于良知、欲望和民意展开博弈。
3、《培尔·金特》文学家易卜生创作的一部最具文学内涵与哲学底蕴的作品,也是一部中庸、利己主义者的讽刺戏剧。
译者是著名的翻译家萧乾。
玩偶之家
易卜生戏剧创作的三个不同 阶段:
第三阶段是象征主义阶段,易卜生写了四 据俄国的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在1950年出 第二阶段是批判现实主义创作高潮时期, 其中 初期是挪威民族浪漫主义戏剧, 部女人戏和四部男人戏,其中《野鸭》、 版的自传里回忆说::1905年在俄国首 《社会支柱》(1877)、《玩偶之家》(1879)、 《海达·1865)和 《群鬼》(1881)和《人民公敌》(1883)四大 演时“整个剧场出现了真正的起义场面”, 纳斯》(1892,中译本又名《建筑师》) 社会问题剧就成就于这个时期。《群鬼》深刻揭 《培尔· 金特》(1867)最为杰 而剧中主人公斯托克曼医生正是由斯坦尼 露了资产阶级伦理道德的败坏和虚伪,并且敢于 等既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又达到炉火纯青 斯拉夫斯基亲自扮演,这个角色也成了他 出,描写沉湎欲壑而沦丧道德的 触及乱伦、性病、上代造孽后代遭殃等深层次的 的艺术高度,这些剧本外在的矛盾冲突减 最情有独钟的角色。直到1950年美国的 道德规范问题,以致成了世界各地新剧院开张时 少,重点转向探索人生真谛、心灵净化和 浪子终于回头惜乎已晚的《培 戏剧家阿瑟· 米勒还将该剧改编成美国版 所必备的“打炮戏”剧目。《人民公敌》的反响 人格升华等。对于易卜生后期作品的评价 尔· 金特》为他带来了世界声誉。 则是更其猛烈,简直如同狂飙飓风一般席卷欧洲: 用以抗议“麦卡锡主义”的迫害。该剧在 长期以来争议纷纭莫衷一是,然而有些论 1898年在巴黎首演时不时被口号声所打断,剧终 挪威演出时引起了骚乱甚至大打出手,以 点似乎较为囿于当时的意识形态偏差而颇 时观众高唱《马赛曲》,演出比正常时间超过一 致易卜生为避祸被迫移居国外。 倍多。 有失之于艺术公允之嫌,存在着明显的片 面性主观性的歧解和贬抑。
人物特点:
1. 娜拉 他准备自己承担责任,牺牲自己,来保全丈夫的名誉。同 2. 林丹太太 3. 海尔茂 (1) 剧中的主人公娜拉本是个善良、天真、纯洁 时她天真地认为,到时候丈夫会来“挑起那副担子”。娜 林丹太太同娜拉一样高尚。她自食其力,富有牺牲精 海尔茂自私、虚伪、渺小和怯懦 而多情的少妇。戏剧里不是表现娜拉的贤妻良母形 拉的幻想,表现出她的单纯和对丈夫的深情。第三阶段: 神。为了维护生病的母亲和年幼的弟弟的生活,她嫁 象,他着力表现的是娜拉的精神觉醒即精神反叛。 当海尔茂看到柯洛克斯泰的揭发信时,对她破口大骂。娜 给了一个有钱但她不喜欢的男人。丈夫死后,她开小 (2) 娜拉的精神觉醒有个过程。第一阶段:丈夫 拉的幻想完全破灭了。她完全醒悟过来,往日的欢乐都是 铺,办小学,为母亲养老送终,抚养几个弟弟自立, 假的,自己不过是丈夫的“玩偶”,她看穿了丈夫的伪善 生病,她为救丈夫,伪造父亲签字向柯洛克斯泰借 最后剩下她孤单一人仍在为寻找工作到处奔波。易卜 和自己的处境,她的心又平静了,毅然出走。(3) 娜拉 钱。柯洛克斯泰以娜拉“冒名借债”之事要挟娜拉 生笔下的这两位妇女形象栩栩如生,给人留下了深刻 对资本主义法律、宗教、道德进行了全面的批判。如娜拉 的丈夫海尔茂不要辞退他。这使娜拉的精神上受到 印象,充分显示出易卜生对妇女命运的深切同情。 说:“法律我要想想是不是正确,难道法律不允许女儿爱 沉重的打击,平静的心中起了波澜。第二阶段:由 父亲,妻子救丈夫”。 烦乱到幻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民公敌》
《人民公敌》是其现实主义创作阶段 的最后一部剧本。 正直的斯多克芒医生从北方来到南海 岸城市的一个游客众多的浴场当医官, 发现疗养地的矿泉中含有传染病菌, 要求重建矿泉管道,但市长及一伙资 本家唯恐损害他们利益而坚决反对, 并煽动群众市民大会上向他进攻,宣 布他为“人民公敌”。 作品充满为真理而斗争的精神,从斯 多克芒医生的失败也说明易卜生对自 己提出的“精神反叛”或对资本主义 社会现实进行个人反抗的主张有所无 奈。
中期创作(1869-1890)
从浪漫主义转向现实主义:以 日常生活为素材,从多方面剖 析社会问题,揭露和批判的锋 芒直指资产阶级社会的种种弊 端,触及到法律、宗教、道德 乃至国家、政党、体制等各个 领域。被称为“社会问题剧”。 重要剧作有《青年同盟》、 《社会支柱》、《玩偶之家》、 《群鬼》、《人民公敌》等。
海尔茂形象
海尔茂在家中是一个大男子主义者,在社会上是 资产阶级道德、法律和宗教的维护者。 从表面上看,海尔茂是个“正人君人”、“模范 丈夫”,似乎很爱妻子,实际上他只是把娜拉当 作一件装饰品,一件私有财产,真正重要的是他 的名誉地位。富有讽刺意味的是,海尔茂为了表 白自己对妻子的“爱”,甚至声称希望发生一场 巨大的灾难以使他有机会显示出“真正的男子汉 大丈夫”品格。 自私、虚伪、顽固、充满功利心而缺乏真情实感。
戏剧艺术2
主题突出、人物鲜明、结构严密、 情节集中,矛盾的发展既合情合 理、又有条不紊。 把剧情安排在圣诞节前后三天之 内,借以突出节日的欢乐气氛和 家庭悲剧之间的对比;以银行职 员柯洛克斯泰因被海尔茂辞退, 便利用借据来要挟娜拉为他保住 职位为主线,引出人物之间各种 矛盾的交错展开, 让女主人公在短短三天中,经历 了一场激烈而复杂的内心斗争: 从平静到混乱,从幻想到破裂, 最后完成自我觉醒,从而取得了 极为强烈的戏剧效果。
Problem play
易卜生主要戏剧作品
民族浪漫历史剧:《凯蒂琳》(1850年)到《觊 觎王位的人》(1863年)等剧作 思想哲理剧:《爱情喜剧》(1877年)、《布朗 德》(1866年)、《培尔•金特》(1867)和 《皇帝与加利利人》(1873年) 当代现实剧(社会问题剧)《社会支柱》(1877 年)、《玩偶之家》(1879年)、《群鬼》) (1881年)、《人民公敌》(1873年) 心理与象征剧:《野鸭》(1884年)、《罗斯莫 庄》(1886年)、《海上夫人》(1888年)、 《海达•高布乐》(1890年)、《建筑师》 (1892年)、《小艾友夫》(1894年)、《约翰 •盖勃吕尔•博克曼》(1896)和《当咱们死人醒 来的时候》(1899)。
在中国的影响 1
清末民初林纾把《群鬼》译成中文。 1907鲁迅《文化偏至论》称易卜生“瑰才卓识”,“其所 著书,往往反社会民主之倾向,精力旁注,则无间习惯信 仰道德,苟有拘于虚而偏至者,无不加之抵排”。“伊勃 生(易卜生)之所描写,则以更革为生命,多力善斗,即 迕万众不慑之强者也”。《摩罗诗力说》推崇易卜生“愤 世俗之昏迷,悲真理之匿耀”,赞赏《人民公敌》里斯多 克芒“死守真理,以拒庸愚”,“而终奋斗,不为之摇” 的斗争精神。鲁迅激励国人成为易卜生式的“精神界之战 士”。 1914春柳社首次把《娜拉》搬上中国舞台。 1918《新青年》4卷6期推出“易卜生专号”,发表罗家 伦、胡适合译《傀儡家庭》剧本,《国民公敌》、《小爱 友夫》节译、胡适论文《易卜生主义》、袁昌英《易卜生 传》等。
晚期创作
63岁(1891)回到祖国,在 奥斯陆度晚年,已没有中期的 热情、犀利,显得冷峻、深邃, 转向心理描写和精神分析,有 悲观情绪和象征主义色彩。 《野鸭》、《建筑大师》。 1898七十寿辰时,挪威文化 界聚会庆祝,国家剧院为他树 立了一尊铜像。 一生共写过二十六个剧本和许 多诗篇。其剧作对现代戏剧发 展具有深刻而广泛的影响,故 而被称誉为“现代戏剧之父”。
早期剧作
大多根据挪威古代英雄传说和 用中世纪的民间创作,改编多 部剧本:《凯替莱恩》、《英 格夫人》、《奥拉夫.利列克 朗》、《觊觎王位的人》等。 《觊觎王位的人》写挪威从封 建割据到民族统一时期的斗争, 作品借歌颂古代英雄宣传民族 团结,激发民众爱国热情,以 倡导挪威民族戏剧。 《布朗德》、《彼尔.金特》 (两部剧本都表现了“个人精 神反叛”的主题)开始向现实 主义转变。
《社会支柱》
《社会支柱》描写造船商 博尼克以卑鄙手段发财, 被誉为“社会支柱”,当 其真实面目要被揭露时, 不惜采取杀人灭口的办法, 将受害者置于死地。 作者以博尼克在为他举行 的庆祝大会上忏悔罪过为 结尾,这种处理带有作者 的主观色彩。
《群鬼》
《群鬼》反映的也是爱情、婚姻和家庭生 活问题。 女主人公阿尔文格夫人和一个放荡的男子 结婚后,生活不幸。但是在一个牧师的劝 说下,却逆来顺受,结果自己成了资产阶 级婚姻关系和伦理道德的牺牲品。
思想意义
通过女主人公娜拉与丈夫海尔茂之间由相亲相爱 转为决裂的过程,探讨了资产阶级社会的家庭婚 姻问题,暴露男权社会与妇女解放之间的矛盾冲 突,进而向资产阶级社会的宗教、法律、道德提 出挑战,激励人们尤其是妇女为挣脱传统观念的 束缚,为争取自由平等而斗争。 剧本深刻揭露和批判了资产阶级婚姻及其伦理的 虚伪性,抨击了男权社会的不合理制度,是一个 要与男子平等的女子向社会的公开挑战,最后落 幕在挪拉出走的碰门声中。 恩格斯曾指出,娜拉是有自由意志与独立精神的" 挪威的小资产阶级妇女"的代表。 英国大戏剧家萧伯纳曾说:“在她身后发出的碰 门声,比滑铁卢或色当的炮声还更有力量。”
社会问题剧
按照题材分类的一种戏剧类别。主要指反映社会矛盾、提 出社会问题的戏剧作品。有广义(索福克勒斯、欧里庇得 斯、莎士比亚和雨果的创作)或狭义的不同解释。 狭义社会问题剧专指易卜生及其继承者的某些剧作。19世 纪70和80年代,易卜生创作了《社会支柱》、《玩偶之 家》、《群鬼》、《人民公敌》为代表的系列作品,后人 称之为社会问题剧。 这些剧本涉及当时社会存在的政治、宗教、道德、家庭婚 姻、妇女教育、法律各种社会问题,让剧中人物直接讨论 这些问题,对于资产阶级社会道德的堕落、婚姻不合理、 家庭生活虚伪、思想庸俗狭隘、民主政治破产等提出尖锐 批评,具有强烈的社会批判色彩。 英国的萧伯纳、J.高尔斯华绥,美国的C.奥德兹,都是易 卜生社会问题剧的直接继承者。
《玩偶之家》
女主人公娜拉伪造父亲的签字 向人借钱,为丈夫海尔茂医病。 丈夫了解原委后,生怕因此影 响自己的名誉地位,怒斥妻子 下贼无耻。当债主在娜拉的女 友感化下主动退回借据时,海 尔茂又对妻子装出一副笑脸。 娜拉看透了丈夫的自私和夫妻 间的不平等,不甘心做丈夫的 玩偶,愤然出走。最后幕就落 在挪拉出走的碰门声中
艺术上主要特征
戏剧冲突来自现实生活,符合生活的逻辑。 故而集中而又典型。 “讨论”要素的引入,剧情在“讨论”中 展开、人物性格在“讨论”中发展丰富、 观众思想情绪被“讨论”的问题所吸引。 塑造了“精神反叛者”形象。
The problem play is a form of drama that emerged during the 19th century as part of the wider movement of realism in the arts. It deals with contentious social issues through debates between the characters on stage, who typically represent conflicting points of view within a realistic social context. The most important exponent of the problem play, however, was the Norwegian writer Henrik Ibsen, whose work combined penetrating characterisation with emphasis on topical social issues, usually concentrated on the moral dilemmas of a central character. In a series of plays Ibsen addressed a range of problems, most notably the restriction of women's lives in A Doll's House (1879), sexually-transmitted disease in Ghosts (1882) and provincial greed in An Enemy of the People (1882). Ibsen's dramas proved immensely influential, spawning variants of the problem play in works by George Bernard Shaw and other later dramatists
亨利克· 易卜生 (Henrik Johan Ibsen,1828-1906)
挪威戏剧家、诗人。 出生于挪威南部小 城希恩的一个木材 商人的家庭,后来 家道中落。 15岁时离开父母, 16岁到小城格里姆 斯塔做药店学徒 1848年开始写作 诗歌。
1850到奥斯陆报考大学,未 被录取,同年完成第一部剧 作《凯替莱恩》。 1851入卑尔根剧院任编剧和 舞台主任,开始戏剧家生涯。 1857回到奥斯陆,1859结婚。 1864去意大利。此后27年中 没有回故乡。 1865《火灾》和1867《培 尔· 金特》为他带来了事业和 经济上的成功。此后是他黄 金时代。声誉不断增强,成 为欧洲剧作争论的中心。 1906逝世于奥斯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