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与夏目漱石笔下的知识分子形象比较

合集下载

鲁迅与夏目漱石讽刺作品比较研究

鲁迅与夏目漱石讽刺作品比较研究

鲁迅与夏目漱石讽刺作品比较研究鲁迅与夏目漱石是20世纪初期中国和日本最杰出的作家之一,在他们的作品中,讽刺是一个重要的元素。

两人都在自己的作品中对社会、文化、历史和政治进行了深刻的揭露和批判,但在讽刺的方式和风格上却有着明显的不同。

本文将对鲁迅和夏目漱石的讽刺作品进行比较研究,从两位作家的生平背景、文化传统、作品风格等方面进行深入分析,以了解他们讽刺作品的异同之处。

要对鲁迅和夏目漱石的生平背景进行简要介绍。

鲁迅(1881-1936)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之一,他出生在一个知识分子家庭,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深受五四运动的影响。

他的作品主要关注中国社会现实和人性的扭曲,对封建社会、官僚制度、封建礼教等进行了尖锐的批判。

夏目漱石(1867-1916)是日本近代文学的领军人物之一,他是在明治维新后的日本成长起来的,深受西方文化和思想的影响,他的作品主要关注日本社会的现代化和个人心理的挣扎,对传统文化、社会制度、个人人性等进行了深刻的剖析。

从文化传统的角度来看,鲁迅的讽刺作品更多地反映了中国传统的文化和历史,他深受儒家、佛家和道家的影响,对中国传统的社会伦理、人生观、道德观进行了批判和改写。

夏目漱石则更多地反映了日本传统文化和西方文化的碰撞和融合,他深受日本文化和西方文化的影响,对日本传统文化的价值观、道德观、社会结构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和批判。

从作品风格的角度来看,鲁迅的讽刺更多地体现了一种犀利的批判和辛辣的讽刺,他运用夸张、讽刺、讽刺等手法来揭露社会现实的丑恶和人性的扭曲,他的作品《狂人日记》、《呐喊》、《阿Q正传》等都是鲜明的代表。

夏目漱石的讽刺则更多地体现了一种细腻的探讨和含蓄的讽刺,他运用讽刺、讥讽、暗示等手法来揭示人性的复杂和社会的变迁,他的作品《我是猫》、《坊ちゃん》、《三四郎》等都是夏目漱石讽刺的经典之作。

从影响和价值的角度来看,鲁迅和夏目漱石的讽刺作品都对当时的社会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们的作品被广泛地传播和传颂,成为了中国和日本文学的经典之作,对后世的文学创作和社会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启示和影响。

浅析鲁迅笔下的知识分子形象

浅析鲁迅笔下的知识分子形象

浅析鲁迅笔下的知识分子形象浅析鲁迅笔下的知识分子形象内容提要:“五四”前夕至1926年间,鲁迅在他的小说中塑造了三种类型的知识分子形象:一是受科举制度毒害的,一心求功名的封建文人,他们是封建制度的牺牲者;二是灵魂完全腐朽的,表面上道貌岸然,满肚子男盗女娼的文人渣滓,他们是封建制度的追随者;三是具有进步要求和变革愿望的现代知识分子,他们是封建制度的反叛者,也是鲁迅笔下最重要的知识分子形象。

另外,鲁迅在他的叙事性散文中,同样创造了许多性格鲜明的知识分子形象。

我们从中可以发现作为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的鲁迅成长的轨迹。

关键词:知识分子觉醒深思思想性个性解放反叛鲁迅是中国现实主义文学传统最杰出的继承者,也是现代现实主义的创造者。

他把现代中国社会生活中有重要作用的农民和知识分子,引进文学创作领域中。

在他的笔下一尊尊典型的人物塑像,展现在读者面前,丰富了中国文学的人物殿堂,构成了一道不朽的壮丽景观。

鲁迅的小说中一大重要题材就是知识分子生活。

他的笔下塑造了以下三种类型的知识分子形象:一、在科举制度下,一心求功名的旧文人。

如孔乙己(《孔乙己》),陈士诚(《白光》)等,这些落后的封建知识分子的悲惨命运受到鲁迅的非常关注。

鲁迅在鞭挞他们的灵魂时,也对他们怀有一定的同情心,因为他们也是受了毒害的被侮辱被损害者,是被封建制度吃掉的一类。

孔乙己是清末一个下层知识分子。

他曾热衷科举,一心想上爬,在《四书》《五经》中耗尽了年华,落到了即将求乞的地步。

他不肯脱下那件象征读书人身份的又脏又破的长衫,说起话来满口之乎者也,时刻不忘显示自己是与众不同的读书人。

甚至当别人戏弄他时,他一再表现出自命不凡、孤芳自赏的傲气。

只有当人们触到他灵魂深处的伤疤——“怎的连半个秀才也捞不到?”时,才立刻颓唐不安。

在长期的封建教育熏陶中,他和一般“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的士大夫一样,鄙视体力劳动,养成好吃懒做的恶习,不会营生。

他以“君子固穷”为戒律,却免不了偶然做些偷窃的事,最后落到打折腿的惨境。

鲁迅与夏目漱石作品比较研究

鲁迅与夏目漱石作品比较研究

鲁迅与夏目漱石作品比较研究作者:焦明明来源:《青年文学家》2015年第29期摘要:鲁迅留日期间接触到了日本文学和日本文学作家,其中受夏目漱石影响最深。

鲁迅的作品在题材选取和形象塑造上,在写作技巧和作品叙述角度上,在作品的社会功用方面都表现出与夏目漱石的相似之处。

他们作为现实主义作家,以自己独特的文学艺术,直面社会现实,唤醒国民灵魂。

关键词:鲁迅;夏目漱石;相似性;现实主义[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5)-29-0-01鲁迅1902年到日本留学,留日时期的“幻灯片事件”使他弃医从文。

在7年的留日生涯里,日本文学对他造成很深的影响。

鲁迅在留日期间正值日本自然主义最兴盛之时,在接触了一系列的文学观念及文学作品后,他却对反对自然主义的夏目漱石十分关注。

在接纳夏目漱石的文学观后,又根据中国自身国情需要,鲁迅更强调用文学的方式来改造国民劣根性,唤醒民众麻木的灵魂。

夏目漱石的长篇小说《我是猫》令他在日本文坛声名鹊起,鲁迅收集在《呐喊》里的短篇小说《狂人日记》和中篇作品《阿Q正传》也开启了中国现代文学的新篇章。

鲁迅和夏目漱石是具有高度民族历史责任感和批判现实主义精神的先进知识分子,鲁迅被中国人称作“民族魂”,而夏目漱石则被日本人称为“伟大的人生教师”。

鲁迅译介外国文学作品的主要目的是“转移性情,改造社会”,“五四”时期,他的白话小说创作就从日本文学中汲取营养。

鲁迅著作中不乏很多诙谐、嘲讽的作品,也多是受了夏目漱石的讽刺艺术影响,夏目漱石早期小说具有笑而带涩的讽刺艺术风格。

通过翻译日本论著和文学作品,鲁迅受日本文学的影响慢慢加深。

夏目漱石是日本最杰出的资产阶级作家,出生于明治维新(1868年)前一年,但在写他的第一部小说《我是猫》时已经38岁了。

尽管五四运动比明治维新晚了近五十年,但是不同于鲁迅“五四运动”的参与人身份,夏目漱石是以一个后来者的身份观察明治维新的成果。

夏目漱石和鲁迅的比较研究

夏目漱石和鲁迅的比较研究

010名家名作黄雅伦一、夏目漱石和鲁迅夏目漱石无论是在日本还是在中国都是知名度很高的作家。

他的作品角度独特,文笔辛辣,对社会及其人性的无情批判讽刺引起了当代甚至是现代读者的强烈共鸣。

如果说在中国有哪位文学大家与他的文风相似的话,那就是鲁迅了。

关于两位文学大家,国内外的研究大多把关注点集中在两位作家作品中相似的“思想”以及“样式”上。

其实,两个人的人生经历也有很多相似的地方。

夏目漱石和鲁迅都曾做过教师,同时又都作为作家一直进行文学创作。

两位作家的作品中似乎也根据自身的一些经历,塑造了很多知识分子的经典角色。

二、夏目漱石和鲁迅作品里的“伪知识分子”佐藤洋一在论文①中曾提到鲁迅作品中的知识分子分类。

和鲁迅创作的人物形象相似,夏目漱石在作品中塑造的知识分子可分为三类:伪知识分子、沉默无言的知识分子、觉醒的知识分子。

下面通过比较作品中具体的人物来进一步地分析和整理两个作家塑造的知识分子形象的共同点。

在上述佐藤洋一的论文中,就有提到鲁迅作品中的《阿Q正传》里的“假洋鬼子”就是“伪知识分子”的典型代表。

“假洋鬼子”是村里有钱人钱太爷的儿子,在城里的“洋学堂”里上课,又到日本留过学。

归国后,他的“辫子不见了”。

“假洋鬼子”接受了先进的西方文化教育,看上去似乎还跟清末革命先进派一样,以“断发”来展示对腐朽封建传统的抵抗。

但是,事实上刚好和这表面的假象相反。

作者在文中借母亲的口道出了“断发”的缘由。

“这辫子是被坏人灌醉了酒剪去的。

”②由此,已经可以看出“假洋鬼子”的“假”。

更别说,他为了能考取功名,特意去买了一条“假”辫子。

戴着“假”辫子,穿上长衫,再无革命先进青年的做派。

而当他听闻革命派的消息时,又立刻马上摇身一变,把自己的“假”辫摘掉,从长衫换回了西装。

如此两面派,怪不得作者要借阿Q之口叫他“假洋鬼子”了。

这样的虚伪文化人在夏目漱石的《哥儿》里也有一位——教导主任“红衬衫”。

“红衬衫”是当时“大学毕业”的文学学士,妥妥的“优秀”知识分子。

夏目漱石 行人

夏目漱石 行人

哥哥不相信阿直对自己的爱,并怀疑阿直和二郎有不正当关系,于是居然对弟弟二 郎提出了一个极其荒唐的请求:让弟弟和阿直单独去某处游玩,并共度一晚,来证明 阿直是贞洁的。 二郎觉得极其荒谬,拒绝了哥哥,但是最终,还是在哥哥的坚持和母亲对哥哥的妥 协下,和阿直单独去了一个地方。本想当晚回去,不料大风大雨急作,无法出门,于 是二人最终还是在同屋共住了一晚。 其间阿直有对二郎的言语挑逗行为,但二郎最终什么也没做。二人翌日一早回到原 处,二郎跟哥哥约好,具体的事情回东京再说,于是四个人就返回了东京。 三、回去之后 回到东京之后不久,哥哥就提出让二郎说出那天晚上和阿直发生的事情,但是二郎 执意不说,于是和哥哥大吵一架之后二人反目,搬出去一个人住,渐渐回家的次数也 越来越少,即使回去,也不跟哥哥说话。 但是,渐渐的从妹妹阿重和三泽等人口中听说,哥哥最近感觉精神越来越不正常, 我虽然很担心,但是也无计可施。 四、尘劳 (尘劳指为世间俗世而累所产生的疲劳) 二郎就哥哥的事情,跟父母谈了一下。然后又委托三泽的担保人,也是哥哥的同事H 君,和哥哥出门旅行解闷。临行前,二郎拜托H把哥哥在旅途中的样子都写信告诉他。 十几天之后信来了。 信中说,哥哥一直非常苦闷,觉得自己生活很不安,很累。然后和H谈论宗教问题, 还打了H一巴掌。但整个旅行期间二人相处的都极为和谐。最后H说:‚我真希望他一 直在酣睡中。但是如果他无法从酣睡中醒来,那又是一种不幸了。‛
出生日期:1867年2月9日


水瓶座的出生时间:公历 1月20-2月19 区间分析 [2月1-2月9] 性格特征:性格忽冷忽热、充满矛盾,才能几乎全部集中在喜好或精神生活方面。思想活跃开放,语言 尖锐,神秘难以捉摸,有敏锐的直觉,并富有幽默感,性格比较开朗。你对于一切新奇的事物、开拓性 的事业、前沿科学、改革创新和天文学都有着浓厚的兴趣。 动力来源:智慧 [2月10-2月18] 性格特征:敏锐的直觉、善于思维的头脑赋予你善于幻想的精神,真正的天赋和灵感会表现在艺术上, 但也会导致你乌托邦式的空想。往往不太适应日常生活的规律。向往自由,拒绝被任何人束缚,有一种 独立自主或独身主义思想倾向。 是所有水瓶当中最‚爱动脑,不爱动手‛的一个区间的人。

关于鲁迅小说中的知识分子形象的分析

关于鲁迅小说中的知识分子形象的分析

关于鲁迅小说中的知识分子形象的分析第一篇:关于鲁迅小说中的知识分子形象的分析鲁迅的小说中所描绘的知识分子的形象主要分为:具有封建思想的知识分子的形象、具有小资产阶级思想的知识分子的形象、以及觉醒的知识分子的形象。

在他们的身上体现了中国的旧知识分子所具有的可悲性与鲁迅先生的某些思想和心路历程。

我要讲的,主要是觉醒的知识分子形象。

因为在这些人的行为中,我们可以看出鲁迅先生对世界的某种认识。

鲁迅先生一生善于骂人,却极少称赞人。

而这些觉醒了的知识分子的形象,就正是为先生所称赞的为数不多的人。

首先,还是略微谈一下其他的两种知识分子形象:1.具有封建思想的知识分子形象;由于从秦初到清末,封建阶级始终占据着统治地位,而封建思想又已经在人们的心中根深蒂固,所以在鲁迅的小说里有一大部分是描写和封建思想有关的知识分子。

在他们当中,我们可分为两小类:1.封建思想的受害者(孔乙己《孔乙己》、陈士成《白光》等)。

2.封建思想的维护者(四铭《肥皂》,高尔础《高老夫子》等)。

对于受害者,作者对他们的描写除了批判与同情之外,主要是为了向世人揭示封建思想的“吃人”本质,用以惊醒那些仍然麻木的具有封建思想的下层文人。

而对于维护者,作者对他们只有批判没有同情。

而对于他们的刻画,鲁迅始终是抱着“启蒙教育”的思想和改良人生的目的,因此其小说的题材“多采至病态社会的不幸的人们中,意思是要揭出病苦,引起疗效的注意”而反讽则是鲁迅小说的重中之重,只有多揭露一些与封建有关的知识分子的可悲可叹之处时,才能够真正的惊醒世人,达到疗救世人的目的。

2.具有小资产阶级思想的知识分子形象。

从清末到民国中后期,大资产者和封建买办及帝国主义共同统治着中国,而鲁迅本人就生活在那样的年代。

因此在鲁迅的小说里所反映的知识分子的形象有很多的一部分是描写具有小资产阶级思想的知识分子的,而在这些具有小资产阶级思想的知识分子中又无非是写了大致的三种类型:即革命者(夏瑜《药》)、投机者(假洋鬼子《阿Q正传》)、消沉者(吕纬甫《在酒楼上》、魏连殳《孤独者》、N 先生《头发的故事》、方玄绰《端午节》、文学青年《幸福的家庭》、涓生和子君《伤逝》)。

鲁迅笔下的知识分子形象

鲁迅笔下的知识分子形象

鲁迅笔下的知识分子形象第一篇:鲁迅笔下的知识分子形象鲁迅笔下的知识分子形象其精神特征大体上可以分为三种类型:第一类是封建制度的受害者和牺牲者,如《孔乙己》中的孔乙己、《白光》中的陈士成等。

他们深受封建科举制度的毒害,一心想求得功名,充满旧式文人的酸腐气味,作者对他们既有批判,也有同情;第二类是封建制度的维护者和追随者,如《肥皂》中的四铭、《高老夫子》中的高尔础等。

他们的灵魂已经完全腐朽,表面上道貌岸然,实际上满肚子男盗女娼,或是封建道德的卫道士、假道学,或是不学无术的文人垃圾、文人败类。

作者对他们只有批判,没有同情;第三类是封建制度的破坏者和反抗者,如《狂人日记》中的狂人、《在酒楼上》中的吕纬甫、《孤独者》中的魏连殳、《伤逝》中的涓生和子君,以及《药》中的夏瑜、《长明灯》中的疯子、《一件小事》中的“我”和《幸福的家庭》中的“文学青年”等。

他们具有现代的意识、进步的思想和改革的要求,也曾有过为自己理想而奋斗的辉煌历史,但他们的反抗几乎都以失败而告终。

这类形象不仅数量众多,而且也是鲁迅最为看重的现代知识分子形象。

鲁迅希望大家通过他们失败的故事,看到他们的悲剧既是时代的悲剧、社会的悲剧,也是他们自己缺乏“韧性”精神和斗争策略的结果。

鲁迅创作《伤逝》的目的,不同于当时流行的同类题材小说,不是为了表现青年人为争取恋爱自由和婚姻自主而对封建婚姻观的反抗,也不是为了歌颂当时风行一时的“个性解放思想”,而是为了指出“个性解放思想”的局限,探讨受“个性解放思想”影响的一代“五四”反叛青年在冲出家庭的牢笼后如何才能走上“新的生路”。

《狂人日记》中作品通过主人公狂人的眼睛,观察了他身边的人:“他们--也有给知县打过枷的,也有给绅士掌过嘴的,也有给衙役占了他妻子的,也有老子娘被债主逼死的”,然而,他们不但没有起来反抗吃人的人,反倒也要跟着吃人。

狂人为此而困惑,作者为此而愤怒:“是历来如此惯了,不为以非呢?还是丧了良心,明知故犯呢?”在狂人或作者看来,这些人如果不改,最后终会被吃掉的,而未来的希望只能寄托在那些“或者还有”的“没有吃过人的孩子”身上,因此,他发出了“救救孩子……”的呼声。

论鲁迅小说中的知识分子形象

论鲁迅小说中的知识分子形象

论鲁迅小说中的知识分子形象鲁迅的小说集《呐喊》和《彷徨》主要塑造了两类人物形象,一类是辗转于社会底层,受尽压迫和蹂躏的贫苦农民,另一类则是命途多舛,穷愁潦倒的知识分子。

作者对这两类人物的态度本来是十分清楚的,即认为他们都是“病态社会的不幸的人们”,对他们的悲惨遭遇寄予了深刻的同情;与此同时,也看到他们身上存在的这样那样的弱点、缺点,对他们作了诚恳的并且也是深刻的批判,希望他们能够摆脱现状,奋发努力地在人生的道路上前行。

应该说,对这两类人物,鲁迅表示的同情和给予的批评尽管在程度上有所不同,但基本认识和态度是一致的。

长期以来,评论者对鲁迅小说中的农民形象所显示的意义及作者对他们的态度,总的说来分析切合实际,即认为作者通过这些人物揭示了封建制度对劳动人民的摧残和迫害,以艺术的方式替他们喊出了内心的痛苦,博得了读者的同情。

但是,对于知识分子形象,大多数评论者却认为他们的命运固然说明了封建礼教对他们的压迫和毒害,反映了社会的黑暗。

但主要是显示了知识分子自身的弱点和缺点,即追求功名、个人奋斗、脱离群众、软弱动摇等,鲁迅刻划他们,就是要指出知识分子必须彻底改造。

努力和工农群众相结合,作者对他们的态度虽有同情,但主要是批评。

这种看法是否正确理解了作者的创作意图?是否符合鲁迅作品的实际?今天我们可以重新作一番探讨。

(一)知识分子在社会结构中并不是一个单独的阶级。

在旧社会,由于他们的经济状况和所处的社会地位不同,有本身就是统治阶级或极力为统治阶级效劳的知识分子,有靠自己的劳动自食其力的知识分子,也有被压迫被剥削的知识分子。

总的说来,本身就是剥削阶级的知识分子是少数,大多数知识分子(包括被称为自由职业者的依靠自己的知识和劳动谋生的知识分子,更不用说那些穷愁潦倒的知识分子)都和劳苦大众一样处在被压迫、被剥削的地位,他们也是被侮辱与被损害者,虽然由于知识分子掌握一定的知识技能,在社会生产和社会生活中处于较劳苦大众稍好的状况,但是,也由于他们思想活跃,反应敏感,统治阶级对他们的思想统治和政治压迫就较之一般群众为烈。

鲁迅笔下的知识分子形象

鲁迅笔下的知识分子形象

鲁迅笔下的知识分子形象【文章摘要】本文分析了鲁迅笔下一批知识分子形象,对作品的知识分子进行了新的思索和分析,鲁迅作品中塑造了新旧两种特征的知识分子的形象,我对这两种特征的知识分子形象又作了如下四个方面的分析,旧的知识分子形象包括迂腐文人、封建文人渣滓;新的知识分子形象包括“我”的形象、思想前卫要求上进的知识分子,并且对这两大特征的人物形象进行对照分析,其次在分析这些人物形象时,通过延伸的眼光平行比较了与鲁迅先生同时期的作家所描写的知识分子,尽可能做到拓宽视野,升华主题。

【关键词】鲁迅;新旧知识分子形象;国内外作品;对比;行与德鲁迅,现代小说之父,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奠基人。

他的文学创作,无论是在造型的人物,创新,或在主题挖掘的深度和广度都有辉煌的成就的方式。

他的大部分工作是揭露社会当时的黑暗,主要作品有小说《呐喊》和《彷徨》。

在这些作品中,不仅在丰富的思想内容的表现,深既尖锐的批评暴露了封建制度,封建礼教吃人的本质,揭示虚伪的封建监护人,而在农民的时候社会现实的广泛而深刻的总结和性能,妇女,知识分子问题,并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到来充满激情的呼吁,表示在分化知识分子孤独,陷入困境,徘徊和思考的心情新文化阵营,分析了知识分子的灵魂。

此外,鲁迅在他自己独特的艺术注重塑造大感典型代表的形象,开创新局面前所未有的新颖的艺术形式。

这篇文章应该提到的是鲁迅知识分子的生动描述的形象,可以说笔者总结知识分子的形状和占大多数的小说的人物塑造的比例。

因此,鲁迅的思想内涵得到充分的理解,我们必须一个典型的一批最有说服力和启发力认真分析和思考的艺术精神和精髓。

寻找知识分子的小说形象,其特点可分为新老两类,一类是老知识分子,他们的无知,麻木,迫害封建制度和腐蚀;一个是新知识分子,他们的先进思想,努力摆脱对他们的旧的社会危害。

因此,本文从这个角度入手,进行对照分析,对于当下社会的知识分子的言与行有一定启示意义。

1 两大类型的知识分子形象鲁迅的小说,在现实生活中,表达知识分子题材的作品包括《孔乙已》,《白光》,《幸福的家庭》、《在酒楼上》、《孤独者》、《伤逝》等等。

论《伤逝》与《心》中知识分子形象的异同

论《伤逝》与《心》中知识分子形象的异同

论《伤逝》与《心》中知识分子形象的异同作者:乾文馨来源:《北方文学》2019年第30期摘要:鲁迅先生发表于1925年的小说《伤逝》与夏目漱石先生发表于1914年的小说《心》,虽然两位作者的国别不同,创作年代不同,但都描写了20世纪初典型的知识分子形象。

笔者运用文献研究的方法,通过两部作品中知识分子形象的比较,得出身处社会动荡时期迷茫不安的知识分子形象异同,以期對两位各自民族的伟大作家的契合与差异予以比较。

关键词:鲁迅;夏目漱石;《伤逝》;《心》;知识分子文学的高峰。

两者皆站在不顺从时俗的立场,重视敢于独来独往的反抗精神,以此警醒国人,从而解决各自民族所面临的重大问题。

以《伤逝》和《心》为例,比较两位作家所处年代知识分子形象的异同,挖掘作者对当下知识分子立场、责任等问题的重大意义。

一、鲁迅与夏目漱石小说中知识分子形象概述鲁迅和夏目漱石一直致力于文化重建的问题,虽然他们在如何达到人的觉醒的道路上看法不同,但他们都执着于现实生活中的人,在每一次变革或动乱中,受难最多,为祸最惨的就是知识分子,知识分子就成为他们需要着重塑造的对象,在作品中不厌其烦的描写知识分子们的觉醒,以及觉醒后的无路可走。

(一)鲁迅小说中知识分子形象以《孔乙己》中的孔乙己为代表的“上一代知识分子”体现了鲁迅对封建思想和伦理道德的强烈谴责,他们受到封建等级观念和科举制度的毒害,竭力想维持自己高人一等的身份,但又无法适应新时代而显得迂腐和空虚。

《在酒楼上》中的吕纬甫,和《孤独者》中的魏连殳等则是迷路的知识分子代表。

他们在曲折反复的现实中经历了重重挣扎,可还是不得不痛苦地放弃理想,丧失斗志,从热情的呐喊者沦为了彷徨的孤独者。

“新一代”知识分子率先试图冲破封建伦理道德的牢笼,强调个性解放,争取个人权利和自由。

然而在中国根深蒂固的旧意识思想下很难继续前行,在社会现实中反抗,奋斗,挣扎,喘息最后失败。

(二)夏目漱石小说中知识分子形象夏目漱石通过对小说《三四郎》中的主人公小川三四郎这类初涉人世的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不合时宜的朴实,理想目标的失败和茫然求学不知所措的描写,表明文明开化对乡村学生的巨大挑战以及在都市生活中乡村学生的自卑和胆怯。

鲁迅与夏目漱石讽刺作品比较研究

鲁迅与夏目漱石讽刺作品比较研究

鲁迅与夏目漱石讽刺作品比较研究
鲁迅和夏目漱石都是20世纪初期日本和中国最重要的现代作家之一。

两位作家都有着尖锐的批判眼光,在其作品中常常通过讽刺手法来揭示社会弊端和人性的丑恶面。

本文以鲁迅的《阿Q正传》和夏目漱石的《我是猫》进行比较研究,探究两位作家在讽刺手法上的异同点。

首先,两位作家都在其作品中采用了夸张和嘲讽的手法来揭示社会问题。

在《阿Q正传》中,鲁迅通过夸张阿Q的自大和愚昧来讽刺中国现代化进程中出现的自卑、无知和无力感;而在《我是猫》中,夏目漱石则通过嘲讽猫的自认高贵和狂妄,来揭示人类社会中的虚伪和愚蠢。

其次,鲁迅和夏目漱石在揭示社会弊端的目的上也略有不同。

鲁迅虽然讽刺了中国传统社会的种种弊端,但他的目的更多是希望激发中国人民的自豪感和民族精神,推动中国社会的进步和改革。

而夏目漱石则更多地是为了提醒人们要警惕社会上那些虚伪的伪善和愚蠢的人性弱点,引起人们的反思和思考。

最后,两位作家在讲述故事的方式上也有一定的不同。

鲁迅在《阿Q正传》中采用的是叙事体裁,通过讲述一个普通的农民阿Q在现代化进程中的遭遇和感悟,来揭示中国传统社会的种种弊端。

而夏目漱石在《我是猫》中则采用的是猫的视角,通过讲述一只猫对人类社会的观察和反思,来揭示人性的丑恶面。

综上所述,鲁迅和夏目漱石都是以讽刺手法揭示社会问题和人性弱点的重要作家,两位作家在揭示社会问题的目的、讲述故事的方式和描写手法上都有各自的特点。

通过比较和分析两位作家的作品,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他们的文学风格和思想倾向,也可以更好地体会到讽刺的力量和价值。

夏目漱石的《克雷格老师》与鲁迅的《藤野老师》的比较

夏目漱石的《克雷格老师》与鲁迅的《藤野老师》的比较

282文_学术探讨夏目漱石是日本近代的代表性作家,鲁迅是中国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

这两个人都通过自己的作品被人们所熟知,拥有着强大的影响力。

夏目漱石的《克雷格老师》通过幽默的手法描写了作者在英国留学期间认识的克雷格老师的形象。

鲁迅将《克雷格老师》译成中文,并在夏目漱石的影响下创作了《藤野老师》。

这篇论文通过分析这两部作品的创作背景与人物形象,比较出两部作品的不同之处。

一、夏目漱石与鲁迅夏目漱石与鲁迅都是当时各自国家的文豪,现如今也具有不可忽视的影响力。

他们虽然都拥有留学的经历,但却拥有着完全不同的人生轨迹,最终在文学界取得了成功。

在这里,以夏目漱石创作《克雷格老师》时期与鲁迅创作《藤野老师》时期的两人为主体进行介绍。

1、关于夏目漱石夏目漱石在1905年发表《吾辈是猫》,以此为契机在文学界出道。

从出道到夏目漱石离世的11年间,他不仅创作了十册以上的长篇小说,还创作了大量的俳句、汉诗、随笔。

夏目漱石的作品对日本近代文学的形成以及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他意味深远的思想和对艺术性的精通使其在日本文学史上占据了不可替代的位置。

1905年,夏目漱石通过文部省的派遣留学英国。

留学期间,他亲身体验了西洋文化的同时,也深感日本社会的发展之慢。

英国留学对夏目漱石的人生以及文学创作都给予了很大的影响,萌发了对日本近代的文明开化的批判思想。

夏目漱石以在英国的留学经验为基础,创作了很多的作品,《克雷格老师》就是其中之一。

《克雷格老师》是表现了人物形象的一部作品。

通过幽默的手法描写了作者在英国留学期间认识的克雷格老师的形象。

2、关于鲁迅1902年,鲁迅为了学习医学而远渡日本留学。

最初,在东京学习日语时感受到了“清留学生”完全没有救国家于危难之中的觉悟。

鲁迅从心里憎恨这一现象。

也就是这个原因,鲁迅离开东京,转移到了仙台求学。

在仙台的医学专科学校,鲁迅师从藤原严九郎学习医学。

藤原老师不仅对学问极其严谨,也不抱有民族偏见意识。

对当时从弱小国家而来的鲁迅尽心指导,建立了良好的师生关系。

我是猫读书笔记(共7篇)分析

我是猫读书笔记(共7篇)分析
“守夜人”的角色。这两位东方知识分子共同的人格追求和批判、
从社会历史文化背景来看,鲁迅与夏目漱石两位作家都生活在本国由自我封闭的封建制
(二)鲁迅和夏目不同点
.鲁迅与夏目漱石文学思想比较之一:对待文化的态度
鲁迅对传统文化深恶痛绝,尽情讽刺,而夏目漱石的思想核心却是东方文化思想。
(1)人性问题上,鲁迅讽刺的主要是“阿q式”的人性弱点,夏目漱石既讽刺东洋的扼杀
课文中有一幅插图描绘的是主人一家正在嘲笑那只猫,每个人表情不一:男主人一脸凶
文章生动而幽默,深受读者的喜爱。不论是惟妙惟肖地描述猫行为举止的地方,还是猫
【设计理念】
倡导自读自悟,实现多边对话与个性化阅读。教师为学生创设真实的对话交流的环境,
【教学目标】
指导学生认识9个生字,会写16个生字,在理解生字词的基础上读懂课文。
篇一:日本国家概况 《我是猫》 读书笔记
读书笔记
内容提要:本文是本人读《我是猫》的读书笔记。文章先是介绍了《我是猫》的主要内
关键词:小说内容;读后感;夏目漱石;鲁迅
一、主要内容
长篇小说《我是猫》是夏目漱石的代表作。这部作品写于1904年至1906年9月,1905
1月起在《杜鹃》杂志上连载,不久,编成上、中、下三册出版。
又平安地落在西方,也完全托了实业家的福。”“官吏本是人民的公仆、
”猫公批评大和魂说:“因为是魂,才常常恍恍惚惚。东乡大将有大和魂,鱼贩
‘大和魂!’日本人喊罢,像肺病患者
”猫公还敢于蔑视权贵,鼓励创新。他描画乌鸦在东乡
把伊藤博文的照片倒贴在墙上。他说:“不从胯下倒看莎士比亚,文学就
??”
猫公如此神通广大,才高识卓,又公正锐敏,当然是神猫、奇猫、圣猫了,以它的眼睛

鲁迅和夏目漱石的个人主义

鲁迅和夏目漱石的个人主义

2007年第8期总第144期山东社会科学sli^NDoNGSOCIALSC匝Na玛No.8GeneralNo.144鲁迅和夏目漱石的个人主义邓传俊(济南大学外国语学院,山东济南250022)[摘纂】鲁迅和夏目漱石分别是中日两国现代文学的象征性存在。

二者都提倡个人主义,鲁迅的个人主义强调个体的精神自由,漱石的个人主义则强调要受责任、义务和人格的约束。

两位作家均在各自的人生和创作中贯彻了其所提倡的个人主义。

[关键词】夏目漱石;鲁迅;个人主义【中圈分类号】10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4145[2007]08—0094—03鲁迅和夏目漱石分别是中日两国的现代文学巨擘,也是对现代文明洞幽烛微的思想家。

鲁迅在留学日本期问(1902—1909),痛感改造国民性的必要性,毅然弃医从文,并在<文化偏至论》、《摩罗诗力说>等文章里阐发了其个人主义即“立人“思想,强调个人的“主观之内面精神”…(嘟),“把晚清以来国民性讨论中国家民族本位的思想转换到了个人个性本位上来”。

[2】(讳’夏目漱石所生活的时期正是日本明治政府大力推行“脱亚入欧”、“文明开化”的时代,可以说他是明治维新的同龄入和见证人。

在英国留学期间(1900—1902),漱石探索到了“自我本位”的文艺观和人生观,进而予1914年提出了其“道义上的个人主义”(3】《升∞’思想。

无论是对于鲁迅而言还是对漱石来说,个人主义思想既是其生活原理,也是其文艺创作主题。

把握这一思想并对之进行比较。

或许会对我们理解这两位具有象征意义的作家提供一个新鲜参照。

一、鲁迅的个人主义鲁迅个人主义的主要思想渊源是在日留学期间所接受的尼采哲学思想。

他适值日本国内尼采热达到顶点的1902年来到日本,于尼采的积极的、意志的人性和“超人“说中,发现了强烈的主体性精神。

…附)鲁迅在东京的弘文学院学习两年日文后,转赴仙台医专学医。

1906年夏,以“幻灯片事件”为契机。

鲁迅做出了从事文学启蒙的新选择。

鲁迅与夏目漱石讽刺作品比较研究

鲁迅与夏目漱石讽刺作品比较研究

鲁迅与夏目漱石讽刺作品比较研究鲁迅与夏目漱石是20世纪初期中国和日本两位杰出的作家,他们的作品深刻地影响了东亚文学史的发展。

两位作家在文学创作中,都善于运用讽刺手法来揭露社会现实和人性的丑陋。

本文将对鲁迅与夏目漱石的讽刺作品进行比较研究,探究他们在讽刺手法、题材选择以及风格特点上的异同之处。

我们来看看鲁迅和夏目漱石的讽刺手法。

鲁迅的讽刺作品以犀利的语言和思想深刻的触及社会现实而著称。

他通过夸张、对比、具体细节的描写等手法,将社会现实中的种种不公、腐败和丑恶呈现在读者面前,让人深思并震撼。

例如《狂人日记》中对传统封建礼教的讽刺、《阿Q正传》中对阿Q的荒谬及虚伪、《呐喊》中对绅士和庸人的讽刺等,都展现了鲁迅讽刺的独特魅力。

而夏目漱石的讽刺作品则多采用幽默、讽刺之外的手法,通过对人物内心的描写,以及对社会现实的探析,展现出他细腻而凝练的讽刺风格。

比如《我是猫》中对日本近代化进程和中产阶级的讽刺、《吾輩は猫である》中对中产阶级与上层社会的讽刺等,都显露出夏目漱石对时代风貌揭示的深刻洞察和精准点评的才能。

我们来看看鲁迅和夏目漱石的题材选择。

鲁迅的讽刺作品大多以中国社会的现实问题为背景,通过对封建社会、外来文化影响和现代化进程等方面的批判,揭示了中国社会百态。

夏目漱石的讽刺作品则主要围绕日本社会所展开,对日本人文风情、社会现实、政治制度等进行深入探讨。

通过对不同社会、不同文化的审视,他们都使自己的讽刺作品更具有时代性和社会性。

我们来看看鲁迅和夏目漱石的风格特点。

鲁迅的讽刺作品以激烈、铿锵有力的语言为主,强调对社会现实的批判与揭露。

他笔下的角色大多具有鲜明的特征,用以突出社会的丑陋和荒诞。

夏目漱石的讽刺作品则多以平和、淡然的态度,纵使对社会现实进行点评,但却不带有对社会的愤懑之气。

他的作品更多展现出对人物内心和情感的追问和探索,显得更加含蓄和微妙。

鲁迅与夏目漱石笔下的知识分子形象比较

鲁迅与夏目漱石笔下的知识分子形象比较

鲁迅与夏目漱石笔下的知识分子形象比较杨世宇(濮阳职业技术学院,河南濮阳457000)中国教育与经济论坛【摘要】本文就鲁迅和夏目漱石笔下二代知识分子形象的比较,折射出中日两国近代文学的发展史就是一部知识分子在双重的重负之下挣扎、辗转、不屈不挠地探索的历史。

他俩的身上上以及他们笔下的主人公们身上集中地体现了中日知识分子零乱而又不屈的探索身影。

鲁迅和夏目漱石正是这两个民族新文化的代表。

【关键词】比较文学;形象;知识分子从比较文学的角度来说,无论是影响比较还是平行比较“鲁迅和夏目漱石”都是值得做的题目。

在中国,最早论及鲁迅和夏目漱石关系的当是周作人所著的《鲁迅的青年时代》。

周作人认为鲁迅创作中讽刺的笔致就颇受夏目漱石的影响。

在日本,七十年代后,鲁迅和夏木目漱石的比较研究也有诸多论文和专著发现。

的确,无论是个人经历、气质、心境以及在中日两国文坛上的地位,他们都有许多相似之处。

他们都出身在破落的封建地主家庭。

青年时期,他们都接受了最先进的学堂教育,并出洋留学。

在知识积累上,他们同是学贯中西的大学者。

他们也都是在从事文学批评和大学教学多年后,在生活积累极为丰富的中年时期开始创作的。

他们的可比之处,就在于他们都是两种文明夹层中的知识分子,他们联络着两种部不同社会的“中间物”。

因此,他们既反传统,又在传统之中;既倡导西方的价值,又对西方的野心保持警惕。

从这个意义上讲,鲁迅和夏目漱石作为现代知识者必然是天然的孤独者和反叛者。

这种孤独、反叛和探索,只能通过艺术家笔下的人物来表现。

他们笔下的知识分子,特别是第一代过度型的知识分子,更多地投上了作者孤独和反叛的身影,也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们可以看出鲁迅和夏目漱石笔下知识分子形象的文化心态。

中国和日本的近代化道路都是在西方坚艇利炮的包围下开始起步的。

开国以后,中日两国面临的不仅是西方强大的物质文明,而且更令知识分子感到异质的精神文明。

西方的各种文学流派、哲学思想、社会理论都一窝蜂似地涌了进来,东、西方的文明毫不犹豫地发生了碰撞。

鲁迅与夏目漱石文学思想比较之二反叛精神.

鲁迅与夏目漱石文学思想比较之二反叛精神.

鲁迅与夏目漱石文学思想比较之二:反叛精神
鲁迅的反叛精神与夏目漱石极其相似,只是二者的具体情况不同,鲁迅的思想是想借西洋先进之外来挽救国家的危亡,然而这种思想却湮灭在一片排满声中,辛亥革命后,面对更为复杂的形势和更强大的敌人,鲁迅清醒地认识到一切之根源在于中国千百年来形成的根深蒂固的封建礼教上,于是集中批判的锐器对吃人的礼教予以猛烈的抨击。

夏目的任个人排众数,主要来自初入社会即对现实的不满,他在汉诗中曾有这样的诗句:快刀斩断两头蛇,不顾人间笑语哗,黄土千秋埋得失,苍天万古照贤邪。

可见作为一个正直的知识分子,他对周围的邪恶群体无法忍受,也备感寂寞,从而形成孤高的心理,这也是夏目对日本近代社会的一种担忧,他的小说《我是猫》《哥儿》等无不充满批判意识,提倡以个性解放为中心的观念,正是这种不随时俗,勇于反抗的精神,使鲁迅对夏目有一种格外的亲近感。

鲁迅笔下知识分子形象浅析

鲁迅笔下知识分子形象浅析

鲁迅笔下知识分子形象浅析第一篇:鲁迅笔下知识分子形象浅析摘要:浅析鲁迅的小说中的知识分子的形象,看看这些人的形象能给社会带来什么样的影响,而鲁迅又为什么会写这些人,同时还将他们作为小说中的典型人物来写。

在他的身上是如何体现出了鲁迅先生所说的劣国民性的。

将他们所属的类型一一划清楚,同时还将这些所谓“知识分子”的形象进行具体的剖析,进而观察在这些人身上是怎样来体现当时社会。

但是,对于知识分子形象,大多数评论者却认为他们的命运固然说明了封建礼教对他们的压迫和毒害,反映了社会的黑暗。

但主要是显示了知识分子自身的弱点和缺点,即追求功名、个人奋斗、脱离群众、软弱动摇等,鲁迅刻划他们,就是要指出知识分子必须彻底改造。

笔者从鲁迅作品中的人物分类和作者的态度两个方面来谈谈自己的一些拙见。

关键词:鲁迅作品封建制度封建思想讽刺鲁迅笔下知识分子形象浅析鲁迅是中国文化革命巨匠,中国现代文学的伟大奠基人。

鲁迅的精神是我们中华民族精神的结晶,民族的象征,是中华民族的“民族魂”。

鲁迅是个社会批判家,他的文章是攻击时弊的。

若要了解鲁迅,就得研究他的小说——特别是他的小说中的知识分子的形象。

小说集《呐喊》、《彷徨》代表着鲁迅文学创作的最高成就,也体现了中国现代文学创作的最高成就。

两部著作不仅在思想内容方面表现的深刻、丰富,既尖锐批判了封建制度、封建礼教的吃人本质,又揭露了封建卫道者的虚伪,还广泛而深刻地概括和反映了当时的农民问题、知识分子、妇女问题问题以及民主革命问题和反封建反传统问题等社会现实,并热情呼唤有别于旧民主革命的新的革命的到来,流露出了新文化阵营分化时期知识分子寂寞、苦闷、彷徨和探索的心情,解剖了知识分子灵魂。

而且,在艺术形式上作者以其纯熟的艺术技巧着重塑造了大批有代表意义的典型形象,创造了全新的小说格局。

其中对知识分子形象的生动描写占了小说人物形象塑造比重的大部分。

要对鲁迅小说的思想意蕴得以深刻领会,就不得不对这批最具说服力的艺术典型的精神所在进行认真探索和分析。

鲁迅与夏目漱石讽刺作品比较研究

鲁迅与夏目漱石讽刺作品比较研究

鲁迅与夏目漱石讽刺作品比较研究鲁迅与夏目漱石是20世纪初期两位伟大的文学家,他们分别代表了中国和日本文学的最高水平。

在他们的作品中,不乏对社会现实和人性问题的深刻讽刺。

本文将就两位文学家的作品进行比较研究,探讨他们在作品中的讽刺手法和表现形式。

我们来看鲁迅的作品。

鲁迅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之一,他以辛辣的文字和深刻的思想,揭露了当时中国社会的种种弊病。

在他的小说《狂人日记》中,他通过主人公的内心独白,对封建社会的愚昧和腐朽进行了严厉的批判。

主人公在疯狂的自白中,揭露了人们的愚昧无知、虚伪和自私自利。

鲁迅以朴素的语言,直截了当地传达了他的讽刺之意,对封建社会的种种弊端毫不留情地揭露出来。

而在《阿Q正传》中,鲁迅则用悲剧性的故事,对中国人的自卑和软弱进行了深刻的讽刺。

通过主人公阿Q的种种悲惨遭遇,鲁迅对中国传统观念下的人性缺陷进行了深刻的揭示和讽刺。

与此不同,夏目漱石的作品则更多地展现了对日本社会和人性的讽刺。

在《我是猫》中,夏目漱石通过一个喜欢八卦的猫的角度,对当时的日本社会进行了讽刺。

猫以其独特的视角,揭露了日本中产阶级的虚伪与浮华、市侩与愚昧。

夏目漱石通过猫的视角,以机智幽默的笔触,深刻揭示了日本社会的种种问题,对所谓的"家庭和睦"、"风雅文化"等都进行了精彩的讽刺。

而在《三四郎》中,夏目漱石则通过主人公三四郎的成长历程,对当时的日本传统道德观念和文化进行了讽刺。

夏目漱石以幽默的笔触,讲述了三四郎与周围人的矛盾冲突和人性缺陷,对当时尊崇的传统道德观念进行了深刻的讽刺。

鲁迅与夏目漱石的讽刺作品都以其独特的风格和手法,揭露了他们所生活的社会的丑恶和低劣。

他们通过对社会和人性的深刻观察,以鲜明的社会批判和人性讽刺,表达了对社会现实和人性问题的深刻关注和批判。

虽然他们的作品风格和表现形式有所不同,但都在作品中展现了对社会现实和人性的深刻揭示和讽刺。

在当代,鲁迅与夏目漱石的讽刺作品依然具有深刻的价值,对我们认识社会和人性都有着重要的启示和警醒意义。

觉醒,挣扎与追求——鲁迅与夏目漱石笔下的知识分子形象比较

觉醒,挣扎与追求——鲁迅与夏目漱石笔下的知识分子形象比较

作者: 苏文倩
出版物刊名: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页码: 54-76页
主题词: 夏目漱石;鲁迅作品;知识分子形象;弥子;三四郎;涓生;子君;孤独者;原口;吕纬甫
摘要: 从比较文学的角度来说,无论是影响比较还是平行比较,“鲁迅和夏目漱石”都是值得做的题目。

在中国,最早论及鲁迅和夏目漱石关系的当是周作人所著的《鲁迅的青年时代》。

周作人认为鲁迅创作中讽刺的笔致就颇受夏目漱石的影响。

八十年代比较文学的方法大量被引进鲁迅研究领域,以《鲁迅和夏目漱石》为题的论文就有三篇。

在日本,七十年代后,鲁迅和夏目漱石的比较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鲁迅与夏目漱石笔下的知识分子形象比较
杨世宇
(濮阳职业技术学院,河南濮阳457000)
中国教育与经济论坛
【摘要】本文就鲁迅和夏目漱石笔下二代知识分子形象的比较,折射出中日两国近代文学的发展史就是一部知识分子在双重的重负之下挣扎、辗转、不屈不挠地探索的历史。

他俩的身上上以及他们笔下的主人公们身上集中地体现了中日知识分子零乱而又不屈的探索身影。

鲁迅和夏目漱石正是这两个民族新文化的代表。

【关键词】比较文学;形象;知识分子
从比较文学的角度来说,无论是影响比较还是平行比较“鲁迅和夏目漱石”都是值得做的题目。

在中国,最早论及鲁迅和夏目漱石关系的当是周作人所著的《鲁迅的青年时代》。

周作人认为鲁迅创作中讽刺的笔致就颇受夏目漱石的影响。

在日本,七十年代后,鲁迅和夏木目漱石的比较研究也有诸多论文和专著发现。

的确,无论是个人经历、气质、心境以及在中日两国文坛上的地位,他们都有许多相似之处。

他们都出身在破落的封建地主家庭。

青年时期,他们都接受了最先进的学堂教育,并出洋留学。

在知识积累上,他们同是学贯中西的大学者。

他们也都是在从事文学批评和大学教学多年后,在生活积累极为丰富的中年时期开始创作的。

他们的可比之处,就在于他们都是两种文明夹层中的知识分子,他们联络着两种部不同社会的“中间物”。

因此,他们既反传统,又在传统之中;既倡导西方的价值,又对西方的野心保持警惕。

从这个意义上讲,鲁迅和夏目漱石作为现代知识者必然是天然的孤独者和反叛者。

这种孤独、反叛和探索,只能通过艺术家笔下的人物来表现。

他们笔下的知识分子,特别是第一代过度型的知识分子,更多地投上了作者孤独和反叛的身影,也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们可以看出鲁迅和夏目漱石笔下知识分子形象的文化心态。

中国和日本的近代化道路都是在西方坚艇利炮的包围下开始起步的。

开国以后,中日两国面临的不仅是西方强大的物质文明,而且更令知识分子感到异质的精神文明。

西方的各种文学流派、哲学思想、社会理论都一窝蜂似地涌了进来,东、西方的文明毫不犹豫地发生了碰撞。

面对着这种现象,中日两国的知识分子作为时代的先觉者,他们首先感到的是弱国子民的悲哀。

他们不得不在东、西方不同的文化价值的冲突中进行反省和选择。

可以说中日两国近代文学的发展史就是这样一部知识分子在双重的重负之下挣扎、辗转、不屈不挠地探索的历史。

鲁迅和夏目漱石正是这两个民族新文化的代表。

在他俩的身上以及他们笔下的主人公们身上集中地体现了中日知识分子零乱而又不屈的探索身影。

鲁迅和夏目漱石在如何达到人的觉醒的道路上看法虽然不同,但他们执着于现实生活中的人,在作品中不厌其烦地描写他们的悲愁苦乐、描写他们的不觉醒,以及醒来了无路可走的悲剧。

他们都朔造了三代知识分子,分别是:
鲁迅:1、清末辛亥革命前的知识分子(狂人、疯子、夏瑜、孔乙己、陈士成等);2辛亥革命至五四运动时期的知识分子(魏连一、吕伟甫、N先生、方玄作、四铭、高尔基等);3五四以后的知识分子(涓生、子君等)。

夏目漱石:1、幕末明治维新前的知识分子(长井得等);2、和明治社会同时诞生的知识分子(广田、松本、一朗、“先生”、健三、哥儿、代助、《我的猫》中的一群知识分子等);3明治维新以后的知识分子(美弥子等)。

他们笔下的第一代知识分子形象是一些被旧道德和旧学说扭曲了的形象,作者对他们的否定,就是对表现在他们身上的旧道德和旧学说的否定,以及他们所生存的社会的否定。

鲁迅和夏目漱石首先否定的是科举制度和武士制度。

他们都从人道主义的立场出发否定了科举制度和武士制度,揭示了由于这些制度而形成的道德、习惯、风俗对人心的毒害,使得知识分子人格变形,丧失了正常的生活能力和判断能力。

和科举制度、武上制度紧紧相联的是封建等级观念。

这也是鲁迅和夏目漱石极力加以批判和否定的观念。

鲁迅和夏目漱石描写了否定性的社会,否定性的人物,然而正是在对于这些人物及其生存的社会的否定中,又可能看出鲁迅和夏目漱石对于人和社会的正面理想与热切期望。

这种人否定中获得肯定,从批判旧世界中发现新世界的思想特点,构成了鲁迅和夏目漱石现实主义精神的共同性。

与第一代知识分子相比,第二代知识分子无疑是鲁迅和夏目漱石重点描写的对象。

他们或是归国留学生,或是国内新式教育培养出来的,在整个思想意识上他们是过渡型的,时间上也正处于中日两国社会历史进程的过渡性状态之中:旧的、沉重的、完整的封建传统正从他们身后渐渐消失,而新的、同样沉重和完整的新传统正在向他们靠近。

他们首先是本民族最先觉醒的人,他们的觉醒体现在他们是具有对现实社会的伦理体系给子批判性理解的人。

他们批判的武器是个性主义和民族主义。

夏目漱石的作品《我是猫》中以苦沙弥为首的一群知识分子,他们聚首在苦沙弥的客厅里,高谈阔论,嬉笑怒骂,指斥社会,批评人生。

苦沙弥们对明治社会以金钱为本位,人与人之间充满了尔虞我诈的关系进行了批判。

在鲁迅笔下,魏连是声称要破坏旧的家庭,吕纬甫曾整日地议论中国改革的事,到神庙中拔过神像的胡子。

N先生旱就剪了辫子。

即使是那位“道学家”四铭也曾执心于新学。

在鲁迅笔下整整一代的知识分子,无论他们以后归属如何,他们觉醒过,抗争过。

鲁迅和夏目漱石笔下的第三代知识分子是一群感受到现代文明更多的知识分子。

按理说他们可以生活得好一些了。

然而由于当时社会历史发展的不充分和他们自身发展的不充分,他们同样感到举步唯艰,感到自己与当时社会的冲突和矛盾。

鲁迅和夏目漱石在这一代知识分子中,特别加以朔造的是个性觉醒和追求自我的女性形象。

如:子君和美弥子,她们都是现代文化的知识女}h}。

子君可以和涓生谈雪莱、易卜生、泰戈尔以及他们的作品。

美弥子就更不用说了,她那不时冒出的一两句英语,常把=四郎搅得晕头转向。

这种接受了西方新思想的女性,首先觉醒的感觉是:我是我自己的,他们谁也没有干涉我的权利。

除非她们自己愿意,强迫他们嫁谁是不可能的。

鲁迅和夏目漱石笔下的世界也有诸多的不同,仅以他们笔下的知识分子而言,这些知识分子,作为两种文明夹层中的过渡人物,他们苦闷、彷徨。

在夏目漱石的笔下,知识分子就是知识分子,一种文明的载体,如此而已。

在鲁迅笔下,知识分子决不只是单纯的知识分子,他们同时身兼知识分子和社会改革者的双重使命。

他们自觉地承担起劳动人民的苦难,他们的悲剧就决不是知识分子寻求自己道德上的“桃花源”而不得的失望。

他们的失败要比之更惨得多。

7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