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鲁迅笔下的悲剧女性形象
论鲁迅小说中的女性形象
论鲁迅小说中的女性形象作者:汪怡来源:《文学教育》 2012年第19期内容摘要:鲁迅是中国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他小说中的女性形象有着不同的类型和特征,比如一味地逆来顺受地,盲目地反抗意识的,有着觉醒反抗意识的。
本文着重论述几位极具典型意义的人物形象:单四嫂子、祥林嫂、子君。
从对她们的分析中,我们可得知造成她们悲剧原因的是封建礼教和封建制度。
关键词:鲁迅女性形象分析鲁迅是我国伟大的思想家和文学家,一提到他的名字,我们的脑海里就会不由自主地想起一篇篇出自他手的经典篇目,如:《狂人日记》、《阿Q正传》、《孔乙己》等等。
他的一生始终都以抨击旧的封建势力,揭露社会中的黑暗现象为己任,他时时刻刻都关注着社会现实,文章里始终如一地贯穿着民主主义革命的启蒙思想。
众所周知,“五四”运动掀开了新文化运动的序幕,在当时的社会,“反对旧道德,提倡新道德,反对专制,提倡民主”的呼声越来越高。
这时期出现了大量反封建礼教,追求妇女解放的文学作品。
鲁迅则是较早关注妇女解放问题的伟大作家之一。
在他的小说创作中,给我们塑造了一个个鲜明生动的妇女形象,通过这些我们看到了鲁迅先生对妇女,特别是对旧中国劳动妇女命运的深切关注。
她们分别是:《明天》中的单四嫂子、《祝福》中的祥林嫂和《伤逝》中的子君,这些人物中,虽说也有人尝试着抗争旧的不平等的社会制度给自己带来的不公,但最终无一摆脱了悲惨的命运。
本文试通过对这几个典型形象的分析,探讨鲁迅对妇女的关注及对她们解放问题的不断探索。
一.逆来顺受的“良民”——单四嫂子在第一部小说集《呐喊》中,鲁迅通过《明天》塑造了他笔下的第一个女性悲剧形象。
她具有中国传统的劳动妇女的优良品德:勤劳、善良,但同时她又具有旧制度下农村劳动妇女的弱点、逆来顺受。
她是一名寡妇,和幼小的儿子相依为命,在她丈夫死去的二三年里,既没有失身也没有改嫁,她的心中甚至连再嫁的念头也没有,她只是希望靠自己的双手来养活自己的儿子。
浅析鲁迅笔下的女性形象
浅析鲁迅笔下的女性形象 This model paper was revised by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on December 10, 2020号: 学号:浅析鲁迅笔下的女性形象系 别 文学与传媒学院专 业 对外汉语班 级 1101姓 名 张霞指 导 教 师 董文会2015年3月28日安阳师范学院人文管理学院本科毕业论文鲁迅先生一直都很重视对女性问题的研究和探索,并试图通过文学作品来表现反封建的思想主题,呼唤女性意识的觉醒和解放。
对于鲁迅先生作品中塑造的女性形象,国内外的专家都已有过研究讨论。
论文在大量阅读原着作品和汲取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鲁迅先生的各种杂文、散文等,以鲁迅先生的男性视角为切入点,通过鲁迅笔下的女性形象,来细致的分析女性思想的演变以及对其他作家、读者的影响,以便更好地理解新时期中国女性思想的转变。
关键词:鲁迅作品,女性形象,思想影响AbstractLu xun has always attaches great importance to the study of women'sissues and explore, and tried to through literature also feudalism thought theme, called the awakening of female consciousness and the liberation, about shaping the image of women in Lu xun's works, the domestic and foreign experts and scholars have already studied and discussed, based on a lot of reading the original works from, on the basis of predecessors' research results, combined with various essays prose of Lu xun, in Lu xun's male perspective as the breakthrough point, through the female image of Lu xun'sto better analyze the evolution of the women thought as well as the impact onthe rest of the author's view of women, and Chinese women's effect on the readers to better understand Chinese women thought in the new period of transformation.key words : The words of Luxun ,The image of woman ,The evlotion of ideas0 1 2一、前言19世纪末,资本主义列强入侵中国,中国传统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模式被打破。
论鲁迅笔下封建社会的女性悲剧——以《祝福》中的祥林嫂为例
A b s t r a c t : Mi s t r e s s X i a n g l i n i n Z h u f  ̄c a n b e r e g a r d e d a s t h e mo s t s u c c e s s f u l i f g u r e i n L u x u n w o r k s .
r f e e d o m a n d a l wa y s r e g a r d e d a s t h i n g s t o s e l 1 .Al t h o u g h s h e i s d i l i g e n t ,k i n d h e a r t e d a n d t o u g h, h e r e x — p e r i e n c e i s a c t u a l l y t h e p o w e r f u l c o mp l a i n t o f f e u d a l v i o l e n c e, s h e c o u l d n o t g a i n d i g n i t y ,p e r s o n’ S f u n -
Mi s t r e s s Xi a n g l i n r e p r e s e n t s t h e mo s t w o me n o f o l d C h i n a ,t h e y a r e ̄d u a l b o n d a g e, o p p r e s s i o n ,b u t d o n o t l o s e t h e s p i i r t o f r e s i s t a n c e;a n d t h e i ma g e o f Mi s t r e s s Xi a n g l i n a l s o r e l f e c t s t h e C h i n e s e s o c i a l d i s ・
论鲁迅小说中女性的悲剧意义
论鲁迅小说中女性的悲剧意义摘要:鲁迅小说中以女性为主角的作品并不多,但这些作品中的女性皆为悲剧人物,其原因有三:一是封建社会女性主体意识的缺失,鲁迅企图从灵魂深处对其进行理性的救赎;二是中国传统文化背景下,女性深受其禁锢似的控制;三是他的悲剧观为我们提供了灵魂救赎的范式,意义深远。
关键词:鲁迅灵魂救赎文化视角悲剧意义中图分类号:i206.6 文献标识码:a在鲁迅小说中,女性作为主角出现的作品并不多,但都是悲剧形象。
这些女性在特殊的文化氛围中哭泣、流血、呻吟,她们任人出卖、宰割、吞噬。
同时,她们也挣扎、抗争,但最终都是以失败告终。
她们即使做着奴隶,过着非人的生活,但还是不被男权社会所认可,最终“一律带有严重的灵魂病态,有的甚至根本就无灵魂”。
这些没有“灵魂”的女性的命运具有惊人的相似性,要么死了丈夫和儿子,要么在男权社会的逼迫下,走投无路,了此残生。
甚至还有个别女性在封建伦理的文化背景下,先是被人吃,而后转为吃人,如《祝福》中的柳妈等。
鲁迅笔下,每位女性的价值理性都得到了毁灭,最终酿成了悲剧。
所以,鲁迅利用文学的手段,对女性的命运寄予了深切的同情和怜悯,对于封建伦理、封建礼教等传统文化对女性的不公进行了无情的揭露,对于女性在封建文化下而形成的落后、愚昧、无知和奴性意识具有独具只眼的理解和阐释,利用哲人思想从灵魂深处对她们进行理性的救赎,企盼她们觉醒,企盼她们价值理性的回归,企盼她们建立起自己独立的人格,恢复女性本来的人本精神和社会地位,从而实现女性彻底解放。
一在鲁迅笔下,旧中国女性均缺失主体意识。
中国女性在男权社会中始终充当着服从与被服从的角色,这就注定她们的命运是悲惨的,人权是不独立的,在社会和家庭中处于弱势地位。
这种弱势,首先源于女性的生理特征,即女性缺乏健壮强悍的体魄,其体能与男性不可同日而语。
“女性自身纤弱柔美的体能就决定了她从事社会生产的地位和作用必然处于弱势和从属地位。
”其次,女性还背负着繁衍后代、相夫教子的重任,不可能也没有精力参与重大的社会和生产活动,这必然造成话语权的丧失。
浅论鲁迅小说中女性形象的悲剧性
浅论鲁迅小说中女性形象的悲剧性2006年11月15日李增泓鲁迅是现实主义文学大师,在他的文学创作活动中,一直致力于"国民性"问题的探索。
其中,中国妇女问题、特别是农村妇女问题也是鲁迅较为关注的问题之一。
一、失子的寡妇:单四嫂子最早以女性为主要描写对象的小说是《明天》,单四嫂子是鲁迅在小说中塑造的第一个女性悲剧形象。
二、再寡失子的祥林嫂第二个失去儿子的寡妇是祥林嫂。
《祝福》中的祥林嫂,是一个善良、勤劳的人,但这样一个平凡的、处于社会下层的劳动妇女,活在吃人的封建社会中,政权、族权、夫权、神权四座大山把她彻底压碎了。
三、离婚的爱姑失子的寡妇命运是如此,那其他妇女的命运又是怎样呢?鲁迅在《伤逝》和《离婚》中塑造了子君和爱姑这两个人物形象。
四、"五四"新女性:子君《伤逝》中的子君是"五四"时代的新女性,有文化,有知识,接受了新思想,心中有真挚热烈的爱,跟爱姑又有明显的区别,但结果又怎么样呢?鲁迅是现实主义文学大师,在他的文学创作活动中,一直致力于"国民性"问题的探索。
其中,中国妇女问题、特别是农村妇女问题也是鲁迅较为关注的问题之一。
鲁迅以妇女为主人公的作品不多,但就在这为数不多的篇章中,通过一个个在生活中痛苦挣扎的女性的悲剧,深刻揭示了残酷的社会现实,愤怒控诉了封建宗法制度的种种罪恶,其悲剧性的女性形象具有重要的认识价值和震撼灵魂的艺术效果。
《明天》、《祝福》中的单四嫂和祥林嫂,都是失子的寡妇,深受封建制度的压迫、封建思想和礼教的毒害,命运悲惨却从没想到要去抗争。
《离婚》中的爱姑具有较明显的反抗性,但并没有跳出封建礼教的圈子。
《伤逝》中的子君,是有文化有知识的"五四"时代的新女性,敢于冲出封建家庭,与自己的爱人自由结合,但由于封建势力的压迫、以及个人的思想局限,同样是一步一步地走向了悲剧。
鲁迅通过这几个悲剧性的女性形象,既同情她们的遭遇,又批评了她们自身存在的缺点,更把批判的矛头指向了腐朽、反动的封建宗法制度,揭示了妇女要获得解放,首先必须取得社会的解放这个深层的含义。
鲁迅小说中女性形象的双重悲剧特征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
J u n l f C a g hn E u a i n n t t t o r a o h n c u d c t o I s i u e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S p 2 1 e .0 1
第 2 卷 第 9期 7
V 12 N . o.7 o9
鲁迅小 说 中女性形 象的双重悲剧特征
邵 宇 彤
( 吉林 大 学 出版社 ,吉林 长春 1 0 2 ) 3 0 1
摘 要 :鲁 迅 笔 下 的一 系列 悲剧 的 女性 形 象 ,如 祥 林 嫂 、 爱姑 、子 君 等 ,不仅 真 实地 反 映 了旧 中国 广 大 妇 女 在 封 建礼 教 统 治 下所 受
到 的残 酷 迫 害和 不 幸 的人 生 遭遇 ,而 且 对 其 自身 所承 载的 创 伤 ,作 了 多面剖 析 和 全 景 透 视 。 祥 林 嫂 们 遭 受 着 稳 做 奴 隶 和欲 做 奴 隶 而 不得 的双 重 悲惨 境遇 。鲁 迅 对 悲剧 女 主 人 公 的 态 度是 “ 其 不 幸 ,怒 其 不 争 ” 哀 。
关键 词 : 鲁迅 小说 ;女 性 形 象 ;双 重 悲 剧
中 图分 类 号 :11 20
文 献 标识 码 :B
文 章 编 号 : 17 - 5 1 (O 1 0 - 0 8 0 6 1 6 3 2 l) 9 0 1- 2
“ 悲剧是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 。 ”这是鲁迅对 人生 追究社会的黑暗 ,缺医少药 ,天灾人祸 ,民不聊生 ,却指责一个 可悲的是连祥林嫂 自 的一种体悟。鲁迅用现实主义的笔触 ,为中国现代文坛 留下了一 久受迫害的、身心憔悴的祥林嫂是个罪人 , 系列鲜明 、生动 、栩栩如生的女性形象 ,如祥林嫂 、爱姑 、子君 己也认为 自己有罪 ,把 自 己辛苦劳作挣来的工钱全部拿到了镇西 等。这些悲剧女性形象不仅真实地反映了旧中国广大妇女在封建 头的土 地庙捐 了一条 门槛 ,作 为 自己的替 身 ,任干人跨 、万人 礼教统治下所受 到的残酷迫 害和不幸的人生遭遇 ,而且对其 自身 踩 ,来赎 自己一生的罪名 。而结果却是 ,即使捐 了门槛也赎不 了 所承载的创伤 , 了多面剖析和全景透视 。祥林嫂们遭受着稳做 罪 ,她依然被认为是不贞节的女人。在新 年祭祀时 ,祥林嫂忙着 作 奴隶和欲做奴隶而不得的双重悲惨境遇 。鲁迅对悲剧女主人公 的 祭神庆典 ,随着鲁四老爷一 声喝 “ 祥林嫂 ,你搁着吧 ” ,彻底摧 态度是 “ 哀其不幸 ,怒其不争 ” 。 毁了她的精神 支柱 。在鲁镇庆贺新年的鞭炮声 中,祥林嫂怀着 巨 大的恐惧悲凄而死 。爱姑 ,尽管泼辣 、勇敢 ,但却难以掩饰其潜 小 , 鲁迅以 “ 哀其不幸”的情感 ,描绘了悲剧女主人公遭受的种 在 的奴性心理和 自卑 意识 。她 敢于公开 大骂丈夫是 “ 畜生 ” 老畜生” ,而且 不把慰老爷放 在眼里 ,即使是对 自己敬 种磨难 ,尤为珍贵的是揭示 出了造成这种不 幸悲剧的根本社会原 公公是 “ 七大 人是知书识理 ,顶明白 因。祥林嫂的人生悲剧并不是 由于鲁四老爷 或是 四婶较其他的地 畏的七老爷也敢发表 自己的见解 。 “ ” 不 主财 主们凶恶造成 的 ,她的婆婆 、柳 妈等也不 是骨子 里很坏 的 的 ; “ 像我 们乡下人 。我是有 冤无 处诉 ;倒正要找七大人讲 人 ,实际上 ,祥林嫂是被她 自己所恪守的封建礼教所扼杀的。鲁 讲 。自从我嫁过去 , 真是低头进 ,低头出 , 一礼不缺。他们就是 四老爷 、婆婆等不过就是封建的社会礼 教观 念的维护者。爱姑是 专和我作对 ,一个个都像个 ‘ 气杀钟馗 ’ 。那年的黄 鼠狼咬死 了 个大胆 、泼辣 、敢想敢为的有个性的女子 ,为了不让丈夫随便休 那匹大公鸡 , 那里是我没有关好吗?那是 男 杀头癞皮狗偷吃糠 限 掉 ,自己做主闹了整整三年 。然而 ,她 的斗争尽管凶猛 ,但实未 拌饭 ,拱开了鸡橱 门。那 ‘ 小畜生 ’不分清红皂 白,就夹脸一嘴 摆脱封建传统的思想束缚。她的思想武器是 封建礼教 ,寄希望于 巴……。 “ 知道那是 有缘故 的。这也 逃不 出七 大人的明鉴 ; ” 我 “ 知书识理的人”讲 “ 公道”上 ,极 力声 明 自己是 “ 三茶六礼定 知书识理的人什么都知道 。他就 是着了那滥婊子的迷 ,要赶我 出 那 下 的 ,花 轿抬来 的 ” ,进 门后 “ 真是 低头进 ,低 头出 ,一礼不 去。我是 三茶 六礼 定下的 ,花轿抬来 的呵! 么容易吗? ……我 缺” 。她反抗夫权 的理论依据仍是封建礼教 已显而易见 ,而且要 定要给他们一个颜色看 ,就是打官司也不要紧。县里不行 ,还 维持住的就是形 同虚设的封建家庭婚姻关系 ,甘心继续做稳封建 有府里呢……”爱姑所 做的这一切都是凭借 自家的势力和对七大 家庭的奴隶。子君 ,曾经深深地投入爱河 ,她和涓生的爱是真挚 人 寄与的希望 ,认为七 大人是 “ 书识理” 的人 ,应该 讲 “ 知 公 而纯真的 ,热烈而幸福的 ,但是他们的爱却 因生活无法继续维持 道” 。而在慰老爷家却遇上一种威慑 力量 , “ 客厅里 ,宾客满座 , 而天折。子君 回到了曾经背叛的家 ,在 父亲 的严威和他们的冷眼 只见红青缎子马褂闪闪发光 , ”在 一片 发光的马褂中 ,爱姑凭感 中孤寂抑郁而死 ,尽早地结束 了年轻的生命 。然而在鲁迅的小说 觉一眼认出了从未见过面的七大人 : 魁梧 、圆脸 、细眼 ,头顶是 中 ,却没有把 涓生的 自私和卑怯视为子君悲剧的主要原因 ,而是 秃的 , 壳和脸都是油光光地发亮 , 脑 谈吐高深 ,深邃莫测。爱姑 又亲眼看 到人们在七大人身边前呼后拥。仆人们必恭必敬 。连从 深刻地揭露了黑暗的社会制度是杀死子君的原凶 ,指出了离开 了 社会革命 , 没有独立的经济地位 ,只是单纯地追求个 } 生 解放 , 是 北京洋学 堂回来的少爷 也低声 下气地 像个瘪臭 虫。七大 人摩挲 没有出路的 ,这才是造成子君们悲剧的根本原 因。 “ 屁塞 ” “ , 忽然两眼向上一翻 ,圆脸 一仰 ,细长胡子围着 的嘴里 同时发出一种高大摇曳的声音来了。 ‘ …兮 !’ 来 ” 仅此一声 ,爱 鲁迅还以 “ 怒其不争”的态度, 描写了悲剧女主人公在精神 上的致命 弱点 ,揭示 了她 们思想根部的深 层 因素造成 的悲剧命 姑 “ 觉得心脏一停 ,接着便突突地乱跳 , 似乎大势已去 , 局面都 变 了 ;仿佛 失足 掉在 水 里一 般 ,但 又知 道这 实在 是 自己错 。 ” 运。使人痛定思痛 ,感受透彻。认识到是女主人公 自身存在的种 “ 她这时才知道七大人 实在威严 ,先前 都是 自己的误解 ,所以太 种弊端才使 自己走上绝路,无力回天。首先看祥林嫂,她不知道 ”她精 神崩溃 了 ,彻底地摧 毁 了她的 自信 力。 自己叫什 么,只 以丈夫的名字命名了 自己,充分体现 了她只是一 放肆 ,太粗卤了 。 己说 ‘ 我本来是专听七大人吩咐 ……。 ’ ” 从爱姑的 个附庸 ,祥林死了 ,人们仍叫她祥林嫂 ,因为她 “ 生是 他的人 , “ 由的 自 不 标来看 ,她要的不是 离婚与否的 自由,而是要获得封建婚 死是 他的鬼” ,是死鬼祥林的附属品 。在第二次 被绑架式地卖给 抗争 目 贺老 六成婚时 ,她一头撞在香 案上 ,骨 子里恪 守的是 “ 一而 姻制度下继续遭受欺凌和虐待的女奴地位 。她抗争的理由就是 自 从 三茶六礼 定下的 , 轿抬来 的” 花 , 终 ”的 封 建礼 教 观 念 ,当第二 个 丈夫 死 了 ,儿 子被 狼 吃 了 , 己是 明媒正娶来的 ,也就是 “ 她— — 个受害者 ,却成 了克死丈夫、孩子 的害人精 !人们不去 无非就是想证 明自己的正统太太的地位 ,而且强调 自己是遵守封
浅谈鲁迅笔下的阿Q形象
《 影 》描 写 的 只 是 当年 父 亲送 作 者 上火车 时 的 一个 片 老 实实 进 行 叙述 ,真 情 实感 却 能 自然 而 然 地流 露 出来 ,足 见 背 二 作者 的 艺术造 诣 ;描 绘父 亲 的 背 影 ,采 用 白描 的手 法 ,全 是 朴 素 的 文 字 , 又 与 叙 述 的格 调 谐和 一 ,从而形成 了 《 致 背
的 中 国 国民性 格 的弱 点 ,体 现 了 鲁迅 先 生 “ 画 出这 样 的 国 不 敢对 压 迫 者 进 行针 锋 相 对 的实 际 斗争 ,只 沉 迷 于瞒 和 骗 , 要 民 的魂 灵 来 ” 的创 作 目的 ,显 示 了不 朽 的 思想 价 值 。
被压 迫 的人 民是永 远 不能 得 救的 。作 者 问情 阿 Q 的命运 ,I 司情
《 影 》 正 是 靠 作 者 的 生 活 感 受 ,靠 真 情 ,写 出 了 情 基 调 , 那 对 父 亲 深 切 的 怀 念 和 同 忆 ,那 笔 端 流 露 m来 的至 背
致 , 取得 了成 功 。朱 自清 并不 刻 意 去创 造 什 么意 境 ,但 却 能 情 ,是 只 能用 朴 实 自然 的文 字 来表 现 的。 《 影 》 在 艺术 L 背
的 结 果 ,其 中渗 透 着 他 的痛 苦 和 眼 泪 ,不 能 反抗 ,只 能用 精 视 现 实 ,用 盲 目的 自尊 自人 、 自轻 自贱 、欺 弱 怕 强 、健 忘 、 神胜 利 法 来安 慰 白 己,也 反 映 了他 被 压 迫被 奴 役 的地 位 ,这 忌 讳缺 点 、 以丑 为荣 等 种 种妙 法 来 自欺 自慰 , 自我 陶 醉 于虚
浅谈鲁迅笔下的女性形象及其女性观
浅谈鲁迅笔下的女性形象及其女性观摘要:鲁迅先生终其一生都在与封建礼教进行顽强的斗争,他热切的期望女性能够摆脱封建传统意识的束缚和悲剧命运的摆布,树立个性自由的解放思想。
作品中塑造的一系列女性形象,如单四嫂子、祥林嫂、爱姑、子君、刘和珍等,无一不透露着鲁迅先生心中的女性观及其对女性解放思想的解读。
关键词:鲁迅悲剧命运;个性自由;女性解放思想一、引言鲁迅作为我国现实主义作家,一生都以抨击旧势力,揭露社会黑暗现象为己任。
尤其在对于女性命运这一问题上,先生倾注了大量的笔墨,在1918年先生就写下了《我之贞烈观》一文,开始其对女性命运的关注,用犀利的笔法批判了封建礼教的“吃人”社会。
在先生之后的作品中,如《祝福》《明天》《离婚》《纪念刘和珍君》等,他既表达了对封建制度下女性悲剧命运的同情,又有对女性自身麻木不仁的批判,还对敢于反叛斗争封建礼教的这一类女性形象进行了讴歌,同时,先生自身也在不断探索如何解放妇女,改变社会现状的道路。
概括来说,鲁迅先生笔下的女性大致分为以下几类:二、鲁迅笔下的女性形象(一)愚昧落后的“守旧”形象《风波》中的九斤老太太是一个身居穷乡僻壤的老太太,她对现状生活极其不满,经常利用她的一句口头禅“一代不如一代”来揭示她的不满,她的不满在文中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表现在她蔑视儿孙,连孙女饭前吃炒豆子她都不满,说:“我活到七十九岁,活够了,不愿意眼见这些败家相,立马就要吃饭了,还要吃炒豆子,吃穷了一家子,真是一代不如一代!”其次表现在她和儿媳妇争论秤的问题时,她不管三七二十一又用“一代不如一代”来招架。
总之不管什么情况,不管她懂不懂,她都要用这句口头禅。
作者写九斤老太太频繁使用这句口头禅,并不是单纯写她不满的情绪,而是想揭示出小生产者因循守旧、冥顽不灵的保守观念。
(二)自觉自省的“反叛”形象在《离婚》中作者塑造了一位与众不同的女性形象——爱姑。
爱姑具有“母夜叉”般的性格,撒野又泼辣,面对丈夫的背叛,她回娘家搬兵讨伐,势要出这一口恶气,闹离婚一闹就是三年,连婆婆也奈何不了她。
鲁迅笔下塑造的悲剧女性形象及社会反思
鲁迅笔下塑造的悲剧女性形象及社会反思毛华中 郑州工业应用技术学院摘 要:鲁迅的小说集《呐喊》与《彷徨》是中国现代小说的成熟之作。
其作品中,鲁迅先生关注妇女问题,成功地塑造了九斤老太太、杨二嫂、王九妈、祥林嫂、单四嫂、爱姑、子君等几个在封建统治的压迫下的血肉丰满的悲剧女性形象,批判了“国民劣根性”。
用她们悲苦凄凉的人生命运,抨击了封建社会的道德礼教迫害,对封建宗法制度的黑暗和愚民政策进行了无情的抨击。
关键词:悲剧女性;国民劣根性;封建礼教[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7)-14-029-02恩格斯在《马列文论》中将悲剧定义为:“历史的必然要求和这个要求不可能实现之间的悲剧性冲突。
这个‘悲剧性冲突’是历史发展的必然所决定的,是美好的事物遭到毁灭的一种必然的矛盾”。
鲁迅的作品集《呐喊》与《彷徨》中的小说《风波》、《明天》、《故乡》、《祝福》、《离婚》和《伤逝》都是悲剧小说,并在这几篇小说中塑造了几个血肉丰满的悲剧女性的形象,她们的悲剧是社会悲剧,也是命运悲剧、家庭悲剧、爱情悲剧。
他的作品无情抨击了残余的封建思想和封建势力,对哪个时代中国妇女,尤其是中国农村妇女在精神和肉体上受到的双重摧残,表达了他对中国广大农村妇女被封建礼教所奴役、迫害的关注和同情,展现人生的痛苦,从而引发人们对人生的深层次思考。
一、封建社会悲剧女性的典型代表——祥林嫂“《祝福》是描写病态社会中正常悲剧的典范之作。
悲剧的形成与发展,完全是按照这个社会的正常秩序来进行”。
“毛主席在《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里深刻地指出,在旧中国,政权、族权、神权、夫权,代表了全部封建宗法的思想和制度,是束缚中国人民特别是农民的四条极大绳索。
”《祝福》最突出的成就,是塑造了祥林嫂这个在封建各种残害妇女的思想交替压迫下,被摧残至死的典型的中国悲剧女性形象。
作品通过祥林嫂这个被残害的妇女形象,深刻批判了封建礼教对于农村妇女在生活上,特别是在精神上的残酷毒害。
鲁迅笔下的女性形象浅析
脸 上 也 白 胖 了” 但 不 久 便 被 婆 家 劫 回 , 。 牲 口一 样 卖 到 了 深 山里 。 她 曾头 撞 桌 角 , 以 死 来 反抗 达 被逼 再 嫁 的 命 运 。 但她 的这 种抗 争 ,分 明是信 守着 传统 的 “ 从一而 终 ” 好女 不嫁 二夫 ”的封 建观 念 。她 、“ 认 定 了生 是 夫 家 人 ,死 也 要 做 夫 家 鬼 ,她 “ 反抗 ”时额 角上 留 下 的那 块 疤痕 ,实 则 正 是传统女性所谓 “ 贞节” 观念的标记 。 当寡 而又嫁 ,嫁后复寡 的祥林嫂再次来到鲁镇 的时 候 , 四老 爷 视 她 为不 干 净 的 浊物 。 鲁 面 对鲁四老爷态度的变化 ,祥林嫂如临迷雾 直 到 柳 妈 的 一 番话 才 使 她 茅 塞 顿 开 。 因 此 她才 将其一生辛劳所得 用来捐一条 门槛 , 以洗刷因再嫁而带来的 “ 罪孽 ” 。但这最终 未 能 改 变 她 的 悲剧 命运 。正 是 那 些 腐烂 发 臭的 “ 统 ” “ 建 意 识 ” 道 德 观 念 ”重 传 、封 、“ 重压 在 祥 林嫂 头 上 , 她 埋 得不 能 呼 吸 , 把 不 能动弹 , 将她一步步逼上了生活的绝境 , 终 使她怀着对另一 世界的恐惧走向了死亡 。 一 明天》 中的单四嫂子和祥林嫂一样有 着丧 夫 失 子 的 不 幸 命运 。她 年 纪 轻 轻 就 守
而纵容 男子对女子的玩弄和欺凌 ,是一种 惨 无人道的荒谬行为。鲁迅愤怒地指出 : “ 节”和 “ 烈”是架在 中国妇女脖颈上的两 把尖 刀, 几千年来残害了多少无辜的妇女。 鲁迅认为 :道德这事 ,必须普遍 ,人人应 “ 做, 人人能做 , 又于 自他 两利 , 才有存在的 价 值 。 I ‘ 然 平 等 , 男女 便 都 有 一 律 应 ” 既 守 的契 约 。 子决 不 能 将 自己不 守 的事 , 男 向 女子特 别要求。 I 时 指出 ,男人大多奉 "悯 行 多妻主义 , 却极 力要求女子从一而终 , 他 们将 自己不能遵守的贞洁强加到女性身上 , 这 些不道德的多妻主义者是没有表彰女性 节 烈的资格 的。鲁迅揭示了一个事实:“ 即 如失节 一事 , 岂不知道必须男女两性 , 才能 实现 ”6 I_ 会舆论 却 “ 责女性 ” ;社 专 ,封 建社会的丑陋就在于 ,节烈了,女人受表 彰, 男人不问责任; 不节烈 了, 女人该受罪 , 男人无事 。鲁迅就是这样充分展示 了节烈 这一封建社会的虚伪 、卑劣的本 质。 对新的历史时代的知识女性即受 “ 五 四” 思潮影响的新 女J 鲁迅先生也投去了 眭, 密切注视的 眼光 。并通过 小说 《 幸福的家 庭 和 《 伤逝》 艺术地表现 了以新女性为代 表的封 建家庭叛逆者的形 象,深刻揭示 了 新 女性 和 旧式 妇 女 同 样 的 局限 性 — —受 封 建意识浸染的根深蒂 固。 幸福的家庭》里 的主妇是 “ ・ 五 四”运动那年 “ 决计反抗一 切阻碍 ” 自由结婚的新女性 , 而 但是 在整天 和劈柴、 白菜打交道的现实的痛苦 中, 她不 得不用面壁虚构的幸福来填补灵魂的空虚 , 让小家庭的庸俗生活麻痹 自己的意志。她 不知道爱情 的幸福是不能离开社会的解放 而单独实现的。她不仅缺乏从事社 会革命 的伟大志向,而且根本不知道还有这样一 个伟大的事业。 因此 , 在反抗封建礼教方面 表现得非常勇敢 的女青年 ,后来却完全沉 湎于家务琐事不能 自拔 ,又退 回到f式妇 E l 女 的境界 中去 了 。 至 于 伤 逝 》 中 的 子 君 就 更 形 象 深 刻地暴露 了新女性们 反封建意识的不彻底 性并 由此导致她们不幸的命运 。作为新时 代的女 性 ,她接 受 了 “ 四”新 思想 的 五 洗 礼 , 喊 出 了 “ 是 我 自 己 的 , 他 们 谁 我 也 没 有 干 涉 我 的 权 利 ” 信 念 之 明确 、 态 。 度之坚决 ,比起封建社会青年 男女的斗争
鲁迅小说中女性形象的悲剧性及其社会意义
鲁迅小说中女性形象的悲剧性及其社会意义【摘要】在鲁迅反映妇女问题的小说中,主要塑造了单四嫂、祥林嫂、子君和爱姑等四个妇女典型,鲁迅的小说中还有许多围绕在主人公周围时隐时现的老妇人形象,她们虽在场时间不多却在小说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鲁迅与众不同的思想认识及社会洞察力,对处于社会底层妇女的关注充满了客观的同情和批判。
从他所描写的女性形象上分析,我们发现,他哀其不幸,怒其不争,但同时又对她们的觉醒充满了无限的期望和信心!本文拟通过分析这些妇女形象,揭示旧中国劳动妇女从麻木到觉醒到反抗的斗争历程,并从中了解鲁迅先生对旧中国妇女解放道路的探索。
【关键词】鲁迅女性被奴役反抗帮凶悲剧鲁迅是20世纪中国最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是中国现代民族精神的杰出体现者,现代意识的代表者。
他以其独特的思考角度及方式剖析了近代中国社会存在的种种弊端,尤其是对于处在社会最底层的女性,他给予了颇多关注。
他深知封建礼教给女性的道德规范作了最苛刻的规定,从宋代起,缠足就是女性受奴役的最严酷的象征。
这仅是女性在身体上受到的摧残;在心灵深处,她们灵魂里奴隶意识的积淀,也比男性更深厚,精神上的奴役使她们的灵魂变得扭曲与畸形。
在著名的杂文《我之节烈观》中,他揭露了传统的封建文化对女性充满血腥的不人道、丧失人性的摧残;他的小说也刻画了许许多多妇女形象,《祝福》、《明天》、《伤逝》、《离婚》等小说中塑造的几个悲剧人物形象,其材“多取自病态社会的不幸的人们中,意思是揭出病苦,引起疗救者的注意”,其形象有着重要的认识价值和震撼灵魂的艺术效果。
鲁迅曾在他的小说集《呐喊》中把整个社会比喻为一个铁屋子,把当时愚昧的国民比喻为熟睡在这间屋子里的人们,所以他要呐喊,让这些昏睡的人们觉醒。
而在铁屋子里,女性是没有驱使和奴役他人的希望的,女性永远受男性的奴役,如有非议,就是不安分,罪莫大焉。
铁屋子里的女性,毫无疑问是比昏睡的男性国民大多数更深地受封建传统文化精神的奴役。
鲁迅笔下女性形象及其妇女观
鲁迅笔下的女性形象及其妇女观摘要鲁迅作为伟大的思想家、文学家、革命家,他在作品中一直比较关注中国的妇女问题,塑造了一系列典型的女性形象,通过她们的不幸遭遇与悲惨命运来表达其对封建宗法制度与封建道德的猛烈抨击,揭露出封建礼教的吃人本质。
作者在引言在封建社会里,妇女的地位极其低下,属于最弱势群体,作为新文化运动一面旗帜的鲁迅,对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的女性表达了极大的关注与同情,并致力于探索女性解放的道路,这一点刚好与五四反封建的思想主题相符合。
鲁迅在1918年写的《我之贞烈观》中,开始关注女性的命运,这也是他国民性改造主题思想的体现。
从此开始,鲁迅在《祝福》、《纪念刘和珍君》、《离婚》、《明天》等作品中一直关注女性的生存状态。
在他的作品中,既同情女性的不幸命运,也批判女性身上的麻木不仁等弱点,还讴歌女性的反抗精神。
通过小说中一系列的典型妇女形象,鲁迅深刻地揭露封建制度对女性精神上的戕害,对封建宗法制度、封建礼教给予激烈的批判,无情地鞭挞了封建制度对妇女的压迫,表达了对中国妇女悲惨命运的关注与同情,同时也在不断地探索妇女解放的道路。
一愚昧无知的落后者形象鲁迅在作品《药》中,刻画了华大妈这样一个愚昧无知的落后者典型。
华大妈为了医治儿子小栓的病,到处求偏方,愚昧地相信“人血馒头”能医治儿子的病。
为了得到“人血馒头”,一大早就醒了,让丈夫拿着钱去买。
丈夫买到“人血馒头”回来后,店面已经收拾得干干净净,从这可以看出华大妈的勤劳善良。
作品描写华大妈的笔墨不多,但是她的盲从心态比较显眼,其愚昧无知的性格也让人难忘。
在文章结尾处,又安排夏瑜的母亲夏四奶奶在清明祭坟时和华大妈相遇。
两个孩子,两种不同的命运,但是同样的结局,让人哀婉不止。
鲁迅让华大妈承担人生的重负,在不幸中艰难生活,通过日常琐事暴露出深埋在其骨子里的麻木和愚昧。
再如,《风波》中的九斤老太太对现状非常地不满,她的口头禅就是“一代不如一代”。
孙女在她面前吃炒豆子,她都非常不高兴地咒骂说:“我活到七十九岁了,活够了,不愿意眼见这些败家相——还是死的好。
鲁迅作品中的女性形象解读
鲁迅作品中的女性形象解读鲁迅,中国现代文学的伟大先驱,他的作品深刻地揭示了当时社会的种种弊端,并以犀利的笔触对人性进行了深刻的剖析。
在他的作品中,女性形象占据了一定的比重,她们或坚强或脆弱,或勇敢或无助,呈现出了鲁迅笔下的鲜明个性。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对鲁迅作品中的女性形象进行解读。
1. 女性形象的独立意识在鲁迅的作品中,女性形象常常展现出独立的意识和追求。
例如,在《狂人日记》中,孔乙己的妻子虽然身世低微,却有着坚忍不拔的人生态度,她独立地支撑起整个家庭,并努力让儿子接受良好的教育。
从这个角度而言,女性形象在鲁迅的作品中并非只是家庭中的依附者,而是有自己思想和意愿的独立人。
2. 女性形象的弱势地位然而,鲁迅的作品中也有很多女性形象处于弱势地位。
例如,《阿Q正传》中的王妈妈是一个出卖阿Q的小贩,她身世贫寒,不得不依靠出售自己的身体谋生。
在这个角色中体现了当时社会对于女性弱势地位的揭示,女性在物质和社会权力方面的双重压迫。
3. 女性形象的反抗精神鲁迅的作品中也充满了女性形象的反抗精神。
例如,在《药》中,一位出卖自己的女子在情感背叛后,通过毒药的形式对背叛自己的丈夫进行报复。
这种自杀形式的反抗展示了女性在绝望时尽管身处弱势,但依然有勇于反抗的精神。
4. 女性形象的牺牲精神许多鲁迅作品中的女性形象都体现了牺牲精神。
她们为了家庭、为了理想做出了巨大的牺牲。
例如,在《伤逝》中,女主人公兰心为了照顾孩子和病重的丈夫,整日忍受着痛苦和艰辛。
这些牺牲精神的女性形象使我们思考社会对女性的压迫,以及她们为了家庭和理想所作出的付出。
5. 女性形象的悲情命运鲁迅的作品中也贯穿着女性形象的悲情命运。
她们往往身世凄苦,受尽欺凌和迫害。
例如,《红楼梦问》中的女性形象苦难缠绵,孤苦无依。
通过这些悲情命运的女性形象,鲁迅呼吁社会应当关注女性的权益,尊重她们的人格和价值。
总结起来,鲁迅作品中的女性形象具有丰富多样的特点,她们有独立的意识和追求,同时也承受着弱势地位、牺牲精神和悲情命运。
鲁 迅 笔 下 的 妇 女 形 象 分 析
编号0801620毕业论文届本科)题目:鲁迅笔下的妇女形象分析系(部)院:中文系专业:汉语言文学教育作者姓名:陈海燕指导教师:张惠林职称:讲师完成日期: 2008年 05 月 20 日二00八年五月鲁迅笔下的妇女形象分析陈海燕(河西学院中文系甘肃张掖734000)摘要:鲁迅始终对处在社会最底层的妇女给予极大的关注和同情,在他的小说中,成功地塑造了众多生动形象而富有典型意义的妇女形象。
作品通过描写她们的悲惨遭遇,深刻地揭露了封建宗法制的种种罪恶,愤怒地控诉了封建社会吃人的本质。
鲁迅对造成妇女悲剧命运的社会根源和思想根源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挖掘,将中国文学史上描写妇女悲剧命运的主题,推到了一个全新的高度。
关键词:鲁迅;妇女形象;精神重压;命运悲惨;被奴化的灵魂。
Lu Xun's women's image analysisAbstract: Lu xun always on at the society of women to give a great deal of concern and compassion, in his novels, successfully building a wide range of vivid and rich typical significance. Works by describing their miseries, profoundly revealing feudal patriarchal evils, angrily accusing a feudal society eat human nature. Lu Xun to the cause of women's tragic fate of social roots and origins for the breadth and depth of mining, the Chinese literary history describing women's tragic fate of the topic, to a new level.Key words:Lu Xun's image; women; mental pressure; a tragic fate; is the soul of enslavement.鲁迅是我国伟大的思想家、革命家、文学家,现实主义作家,他的一生始终以抨击旧势力,揭露社会中的黑暗现象为已任。
鲁迅笔下的女性形象
一、完全被奴役且无力反抗的女性
•
《祝福》中的祥林嫂是这类女性的典型。她是一个勤劳善良、安分守已的 普通农村妇女,在她的丈夫死后,婆婆打算卖掉她。可一直以来深受封建女 德影响的祥林嫂不愿意改嫁,她为了遵守“从一而终”、“饿死事小,失节 事大”的封建教条逃到了鲁镇地主鲁四家做女佣。虽然在鲁四家做工很辛苦, 但她脸上“有了笑影”,“也白胖了”,她对当前的生活感到十分满足。可 没过多久,她的婆婆便派人将她抢去,想将她卖给山里农民贺老六为妻,祥 林嫂拼死抵抗,她甚至将头撞在桌角,可最后还是被迫嫁给了贺老六。被逼 改嫁后,祥林嫂似乎也认了命,她与贺老六安安稳稳的过日子,特别是在生 下儿子后,她对生活又充满了希望。然而,好景不长,家庭发生了一连串的 变故,贺老六因病而亡,儿子又被狼吃了,祥林嫂被族长赶出了家门,只好 又返回鲁四家做工。可这时的祥林嫂在鲁四家和鲁镇人眼里已是个不祥之人, 他们嘲讽奚落她。佣人柳妈说她死后将会下地狱、会被锯成两半,劝她捐门 槛赎罪。但当她用血汗钱捐了门槛后,鲁四和周围的人还是认为她不干净, 不让她参与祭祀。尤其当四嫂看到她快碰到祭祀用的酒杯时,那一声声“祥 林嫂,你放着罢”让祥林嫂心里的最后一根稻草也被压倒了,她彻底的绝望 了,变得痴痴呆呆。最后,在万家灯火的除夕夜,凄惨的死于街头。
二、进行了反抗却失败的女性
• 《离婚》中的爱姑和《伤逝》中的子君,她们要比祥林 嫂和单四嫂子进步得多,她们懂得抗争,然而她们的思想终究 未能彻底摆脱封建观念的束缚,最后依然不自觉的顺从了封建 观念。 爱姑也是一个农村妇女,她十五岁嫁到施家,谨守媳妇妻 子的本分。看似逆来顺受的小媳妇,当丈夫拼上了小寡妇要遗 弃她时,她却进行了大胆的反抗。她和施家整整闹了三年,闹 得施家鸡鸣狗跳,施家只好请来了绅士慰老爷从中说和,然而 爱姑却不同意,一定要和施家抗争到底。后来慰老爷请来城里 的七大人,在七大人面前,爱姑起初据理力争,向七大人申诉 自己在施家受到的欺凌。她将希望寄托在七大人身上,认为七 大人是知书识礼的人,必定可以帮她打赢这场官司。可她却忘 了七大人正是这封建礼教的维护者,是不可能帮助她去打破这 传统的礼教的。事实上,爱姑真正想维护的是她合法妻子的身 份,她本是明媒正娶的夫人,可丈夫姘上了小寡妇,想要离婚 抛弃她,于是她大闹想要维护她正妻的地位。所以说,她的行 为从根本上来说还是为了维护封建礼教,她的思想仍旧受着封 建思想的束缚。
简论鲁迅小说创作中的几位女性形象
简论鲁迅小说创作中的几位女性形象的二十五篇现实中,有三分之一多是以反映妇女悲苦生活和妇女解放斗争为主题或内容的。
塑造了诸如单四嫂子、祥林嫂、爱姑、子君等一系列活生生的妇女形象。
本文通过对小说中几位女性形象共性和个性的分,从中领略那个时代女性不断挣脱身外的枷锁和内心桎的悲壮历程,去感受鲁迅对封建宗法制度种种罪恶的强烈控诉,和对女性的同情。
探索悲剧在今天所具有的现实意义。
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发生,对中国现代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
这一时期,处于时代前沿阵地上的知识分子对封建营垒发动了猛烈的攻击。
鲁迅是这一时期文化战线上的主将,作为一个非常优秀的小说家,其笔触最为深刻。
从《狂人日记》开始,陆续发表大量作品,塑造出众多的典型人物。
但他笔下的女性形象可能不如男性形象更丰富。
因为一提起鲁迅,人们首先想到的是阿Q、狂人、藤野先生、孔乙己、闰土等。
但仔细梳理,我们依然能够深刻的感觉到,鲁迅小说中众多女性的“国民性”特征。
他深刻的揭露了封建制度和封建伦理道德的罪恶,显示了一个思想家和文学家的高远瞩。
一. 小说中女性的共性和个性分鲁迅在农村生活过,对农村生活是熟悉的。
农村作为中国封建社会残存时间最长,封建意识影响最强烈的地带。
农村妇女更是封建社会的最底层。
她们的悲惨命运引起了鲁迅的深切关注。
比如《故乡》中的豆腐西施杨二嫂,《离婚》中的爱姑。
但是,更集中更深刻地揭露封建势力对农村妇女欺压和迫害的是《祝福》中的祥林嫂。
作者把祥林嫂放在更复杂的社会关系里,为典型的农村妇女悲剧命运提出了强烈的控诉。
她的遭遇充满了辛酸和血泪。
她生活在以鲁四老爷为代表的封建势力包围之中。
即使同样受到封建思想麻痹毒害的笃信鬼神的柳妈,也来吓唬她。
从他的丧夫、失子到惨死,反映的是封建社会的四条绳索;政权、神权、族权和夫权对劳动妇女的束缚和迫害。
五四新文化运动带动了中国知识女性“走出传统的家庭,走进新兴的社会。
”①去迎接新思潮。
初步确立起“自我观念”,开始勇敢追求人格及婚恋自由.子君正是其中的代表。
悲哀的抗争—鲁迅笔下的妇女形象
悲哀的抗争——鲁迅小说中女主人公形象初探文学院0503班王悦 05010316 [内容梗概]:妇女问题,是关系社会文明的重要问题。
鲁迅,对妇女问题始终给予极大的关注。
他在作品塑造了众多封建社会的妇女形象,通过描写她们一生悲惨的遭遇,深刻地揭露了封建宗法制的种种罪恶,愤怒地控诉了封建社会吃人的本质。
作者在同情她们的命运,关注她们的生活有的同时,也为她们的解放道路作了深层次的探索。
[关键词]:单四嫂祥林嫂子君爱姑悲惨反抗纵观古今中外的文学史,我们不难发现,作家对广大妇女的命运总是寄予了特别的关注和同情。
他们以伟大的人道主义精神和丰富的审美意蕴,精心塑造了一个个真实动人的女性形象。
在这个基础上,鲁迅小说中由单四嫂(《明天》)——祥林嫂(《祝福》)——子君(《伤逝》)——爱姑(《离婚》)四位女主人公组成的妇女形象,不仅真实地反映了旧中国广大妇女在封建礼教统治下所遭受的残酷迫害和所进行的无力抗争,而且对妇女自身所背负的历史的负荷和精神的重压,作了全方位的剖析和多角度的透视,从而体现了鲁迅对中国妇女心态的深度把握和妇女解放问题的非凡思考。
在这组妇女形象的身上,深深地烙上了属于鲁迅的那种深邃思想和高超艺术的印记。
一《明天》的主人公单四嫂,“是一个粗笨女人”。
她勤劳善良,丧失丈夫后,遵循着封建礼教“从一而终”的观念不敢改嫁。
她没有什么非分之想,只想靠自己的双手养活自己和儿子。
然而,厄运却向她袭来。
宝儿生病,求签、许愿、吃偏方,宝儿的病依旧不见好转。
她只好把希望押在庸医小仙身上。
但宝儿最终还是死了,这个寡妇的最后一点希望也随之破灭。
深受封建礼教和封建迷信思想毒害的单四嫂,养成了逆来顺受、愚昧麻木、毫无抗争意识的奴隶性格。
她对自己所遭受的一切打击和不幸,只是通过所寄托的如梦幻般的“明天”,依旧是永远无法兑现的梦。
鲁迅曾指出,妇女“是做了旧习惯的牺牲①”。
单四嫂对封建道德教条的一味遵从,对自己的命运甘心情愿地任人摆布,这就意味着等待这个可怜寡妇的,只能是更沉重更无穷尽的痛苦和悲哀,是更漫长更黑暗的无情岁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鲁迅笔下的悲剧女性形象摘要:鲁迅以深沉的笔调、强烈的感情、浓重的色彩,塑造了许多迥异的女性形象:“铁屋子”里的传统女性、“五四”时期觉醒的女性、走上社会反抗的女性。
可她们最终的命运都是悲剧性的。
本文试图分析这三类女性形象,并探讨导致她们悲剧命运的原因,而由此解读鲁迅先生的女性观问题。
关键词:鲁迅悲剧女性形象女性观现代“妇女解放”的呼声发端于“五四”新文化运动,妇女解放的声浪震得无人不知。
鲁迅是最关心妇女问题和社会下层妇女命运的作家之一,提及他笔下的女性形象,我们自然地就会想到以《祝福》中的祥林嫂、《伤逝》中的子君、《记念刘和珍君》中的刘和珍为代表的一批女性形象,他们以自己的生命向社会提出控诉,发出呐喊。
仔细分析这些女性的生存状况、斗争方式,就能发现鲁迅笔下的女性形象是逐步发展的,鲁迅的“女性观”是不断进步的。
一鲁迅在“五四”及其退潮时期对女性寄予了深刻的关注,创作了一些以妇女生存状态与命运为内容的小说,这些女性尽管属于不同的社会阶层,有着不同的家庭背景,然而她们却有着同样悲剧性的命运。
(一)“铁屋子”里的传统女性千百年来,中国妇女被囚居在传统的“铁屋子”里,她们是不能自由主宰自己命运的。
从社会到家庭直到个人,从精神到物质,被剥夺了一切权利和独立性。
对此,鲁迅深感痛心,他曾说:“中国向来就没有争到过‘人’的价值,至多不过是奴隶”。
[1]的确,人一旦丧失独立地位和独立品性,剩下的也许只有奴性了。
祥林嫂是不幸的女性,她是个连想做“奴隶”也不得的寡妇。
祥林嫂虽然进行了拼死的反抗,仍然没有摆脱再嫁的命运。
再回到鲁镇的祥林嫂已经被所有的人认为是“败坏风俗”的。
祥林嫂所讲的有关阿毛的悲惨故事成了人们饭后茶余的消遣,连她头上拼死抵抗留下的伤疤也成了人们寻开心的话题。
在这种要生不能,要死不敢的尴尬境地的煎熬中,祥林嫂开始“疑惑”了,她受尽一切苦难,丧夫失子,逆来顺受,为了赎罪,用尽了所有的积蓄,在土地庙捐了一条门槛,让千人踩万人跨,以赎去一生的罪恶。
结果还是只得到一个悲惨的结局。
她终于提出了一个大胆的问题:“一个人死了之后,究竟有没有灵魂的?”而“我”的回答“也许有吧”使她陷入更深的灵魂煎熬之中。
《明天》中的单四嫂子也是一个死了丈夫又失去儿子的孤苦伶仃的寡妇,她的躯壳虽然还没有被封建礼教吞吃掉,但在精神上已经被判了死刑。
她将在周围人们对她的不尊重、不同情及她精神恍惚地寄梦于“明天”的状态下度过余生,所以单四嫂子的不幸不仅在寡妇丧子,更大的痛苦是她的孤独与空虚。
《明天》中的单四嫂子和《祝福》中的祥林嫂都最终淹死在“无主名无意识的杀人团”的唾沫的汪洋之中,所以鲁迅说:“社会的公意,向来以为贞淫与否,全在女性。
男子虽然诱惑了女人,却不负责任。
……男子既然不负责任,又不能自己反省,自然放心诱惑,……所以女子身旁,几乎布满了危险”。
[2](二)“五四”时期觉醒的女性如果说,鲁迅在祥林嫂等农村劳动妇女身上投注较多的是怜悯和愤怒之情的话,那么,他对“五四”时期妇女觉醒后的妇女解放道路中出现的种种问题有的更多的则是思考。
《伤逝》中的子君是受过“五四”新文化运动洗礼的新女性。
进步的思想,吹醒了她个性的独立意识。
她毅然地和专制家庭决裂,并且“分明地,坚决地,沉静地”宣布:“我是我自己,谁也没有干涉我的权利。
”[3]这是中国女子觉醒的呼声,一向作为附属品的中国妇女,第一次发出了自觉地向社会要求独立的呼声。
然而,觉醒只仅仅是斗争的开始,婚恋自主后的新女性又将如何发展,这问题在子君心目中是模糊的。
“五四”运动虽然给了子君一些平等自由的思想,使她意识到她是一个和男性一样有着自己的权利的人,但她自身并没有完全觉悟,还是一个处于新旧思想夹缝中的人。
她一方面争取人的权利,意识到她是她自己的;另一方面,她却依然承认传统指派给她的角色——当一个贤妻良母,照顾好丈夫和家庭。
她对于传统敢于反抗,赢得了涓生对她的爱和尊敬,但是当她勇敢地跨出传统的约束后,却停留在原处,止步不前,重新陷入了传统的约束中,最后失去了涓生的爱。
从根本上说,妇女解放与社会解放互为条件,相互推动。
如果社会未给女性准备好条件,即使走出家门,女性的出路也不一定光明。
(三)走上社会反抗的女性强调社会制度的改革、经济权的获得,强调战斗,表明鲁迅已经把妇女解放与社会解放联系起来。
妇女要获得现代意义的解放,而作为最根本的手段,则是扫荡封建制度,消灭“想做奴隶而不得的时代”和“暂时做稳了奴隶的时代”,创造“中国历史上未曾有过的第三样时代”。
[4]尽管中国妇女在封建文化的压抑下已做了几千年的女奴,也许中国女性们的心灵已受到严重戕害,但“中国的女性并不如厌世家所说的那样无法可施”[5]。
因此鲁迅在《纪念刘和珍君》中,倍加赞赏刘和珍的精神,“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
”“当三个女子从容地转辗于文明人所发明的枪弹的攒射中的时候,这是怎样一个惊心动魄的伟大呵!”“中国女性临难竟能如此从容”“至于这一回在弹雨中互相救助,虽殒身不恤的事实,则更足为中国女子的勇毅,虽遭阴谋密计,压抑至数千年,而终于没有消亡”。
这已不是娴雅温柔的东方女性,刘和珍这个青年女学生在向社会发动主动进攻,虽死犹生。
中国女性的三从四德,被冲得干干净净。
个人的独立性、反抗性在刘和珍等人身上被唤起,焕发了新的生命力。
这就是鲁迅描写到的历史的进步。
鲁迅特别指出:“三·一八惨案”中死伤者对于将来的意义,“苟活者,在这深红的血色中,会依稀看到微茫的希望,真的猛士,将更奋然而前行。
”真的猛士站起来,奋然而前行,中国才有了得救的希望,中国妇女解放才有了希望。
二鲁迅笔下的这些女性的种种不幸命运,与这个社会、文化、和心理结构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首先,社会影响人的发展。
在鲁迅笔下,除了对那些传统女性倾注了极大的“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感叹外,在很大程度上,还对那些敢于反抗,争取自我价值的新式女性给予了更大的热情,既反映了她们将“有价值的东西撕破给人看”的悲剧命运,更肯定了这些不再偏安一隅的女性叛逆反抗的奋斗历程。
并指出,这些女性不管性格如何,层次怎样,有无觉醒,她们的悲剧都是深刻的社会悲剧。
其次,鲁迅是最了解封建等级观念、封建伦理道德观念对中国女性的残酷统治及毒害的。
他曾指出,女性是在任何一等男性之下的。
正是在“一级一级的制驭着,不能动弹,也不想动弹了”的深重压迫下造成了“女性性格”:奴性及可悲的奴性传统,被剥夺了独立性,而只有依赖性、从属性;使她们精神十分痛苦而又十分麻木;受着欺凌与煎熬而只知逆来顺受,不知抗争。
因此,鲁迅深刻的指出:“在生理和心理上,男女是有差别的;即在同性中,彼此也都不免有些差别,然而地位却应该同等。
必须地位同等之后,才会有真的女人和男人,才会消失了叹息和苦痛。
”“在真的解放之前,是战斗。
……我只以为应该不自苟安于目前暂时的位置,而不断的为解放思想、经济等等而战斗。
解放了社会,也就解放了自己。
但自然,单为了现存的惟妇女所独有的桎梏而斗争,也还是有必要的”。
[6]最后,精神的戕害对妇女的危害也是极大的,鲁迅通过小说在做文化批判时,就特别注重发掘众多生活现象中所隐藏的文化观念,尤其通过描写女所自觉自愿信奉的陈规陋俗,揭示了文化蒙蔽给女性造成的精神戕害。
三从鲁迅对女性的关注,我们可以解读出他的女性观思想。
鲁迅先生的女性观首先是一种道德观,尤其在“五四”时期,表达了他对旧道德秩序的强烈批判和对新道德观念的热切呼唤。
在旧中国,女性背负着比男性更多的历史文化、道德伦理和社会的多重重负,其社会角色的灾难性和个体命运的悲剧性,能从更广更深的层面折射出中国历史文化、伦理道德的非人性特质。
“人是以往全部历史的产物”。
[7]鲁迅正是从这一理性视角,对特定历史文化、社会现实、伦理道德、人际关系等多维生存状况下的中国女性,进行历史思考和审视的。
在《关于女人》一文中,鲁迅指出:“各种各式的卖淫总是有女人的份,然而买卖是双方的,没有卖淫的嫖男,那里会有卖淫的娼女,所以问题还在卖淫的社会根源。
这根源存在一天,也就是主动的买者存在一天。
……男人是私有主的时候,女人自身也不过是男人的所有品。
”[8]鲁迅的这一认识是非常深刻的,他把女性悲剧命运的症结归结为封建社会,指出造成妇女种种不幸和痛苦罪恶的渊源是封建宗法等级制度和私有制度。
其次,鲁迅的女性观还与其启蒙思想联系在一起。
在“五四”女性解放运动兴起时,鲁迅是以一个女性启蒙者、解放者的身份出现的。
与沈从文、林语堂等善于描写“女性美”不同,鲁迅笔下的女性没有翠翠、木兰等纯真、秀美、灵秀的外貌和丽质风姿,而具有某种“沉重感”和“悲剧性”。
鲁迅力图以小说改变人的精神,提高人的觉悟,从文化角度写出中国妇女的不觉悟,目的正是为了使人彻底摆脱封建文化,成为具有纯洁人性的“真的人”。
可以看出,鲁迅是站在一个启蒙者的立场来思考女性问题,塑造女性形象的。
最后,鲁迅先生的女性观是其人生观的重要组成部分,与社会时代及个人独特的生活经历密切相关。
鲁迅出生在一个“受过封建社会很深的洗礼”的封建家庭,鲁迅是长子,他深切地感受到母亲守寡的悲苦生活。
妻子朱安比鲁迅大三岁,目不识丁,与鲁迅的思想、性格、志趣全然不同。
但鲁迅也深刻的认识到,朱安也是旧习俗的牺牲者,因而尽管与她毫无爱情可言,仍有一种悲悯的感情。
打破鲁迅在新旧道德间徘徊僵局的是许广平。
许广平是一位有抱负、有见识的女性,她大胆主动地追求鲁迅,置旁人的流言飞语而不顾,鼓励鲁迅与无爱的、不幸的婚姻决裂。
这给鲁迅半新半旧的牺牲观以极大的冲击,他终于摆脱了重担,坦然对许广平宣布“我可以爱”。
这是鲁迅自我的一次新的觉醒。
不言而喻,许广平与鲁迅的结合,给鲁迅的思想、生活和创作都带来了深刻的变化,使他度过了其生命史上最有意义的晚年。
正是这些特殊的社会时代背景,家庭经历及个性特质,使鲁迅从一种更深的文化语境层面看待女性,形成了他带有强烈历史文化、伦理道德、社会启蒙意识的丰富的女性观。
鲁迅对女性问题的反思,在当时的新文化界得到了回应,也在以后的文化圈得到了延伸。
1924年以后登上文坛的老舍,在《最值得歌颂的事》一文中也说道:“男女平等的口号喊了几十年了,可是妇女并没有得到平等”。
乃至丁玲的《莎菲女士日记》、茅盾的《幻灭》、曹禺的《日出》、巴金的《寒夜》等等小说中的女性,都为“回家”和“堕落”两种出路所缠绕,显示出作家对妇女的问题的关注和探讨。
这大概便是鲁迅描写鲁迅弱势群体及三个女性的价值意义所在吧!注释:[1]鲁迅,《坟·灯下漫笔》,《鲁迅全集》第一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214页[2]鲁迅,《坟·我之节烈观》,《鲁迅全集》第一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365页[3]鲁迅,《彷徨·伤逝》,《鲁迅全集》第一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130页[4]鲁迅,《坟·灯下漫笔》,《鲁迅全集》第一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214页[5]鲁迅,《坟·灯下漫笔》,《鲁迅全集》第一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215页[6]鲁迅,《南腔北调集关于妇女解放》,《鲁迅全集》第四卷,598页[7]刘骁纯,《从动物快感到人的美感》,山东文艺出版社,1986年,25页[8]鲁迅,《关于女人》,《鲁迅全集》第四卷,1991年,273页参考文献:[1]王小明,《无法直面的人生——鲁迅传》,上海文艺出版社,2001年[2]刘骁纯,《从动物快感到人的美感》,山东文艺出版社,1986年,[3]李允经,《鲁迅的婚姻与家庭》,十月文艺出版社,1990年[4]沈睿,《她者的眼光》,中国文联出版社,2000年[5]周芳芸,《中国现代文学悲剧女性形象研究》,天地出版社,1999年[6]钱理群,《心灵的探寻》,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7]钱理群,《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8]鲁迅,《鲁迅全集》,人民文学出版社,1991年作者介绍:张晶晶(1982-),女,四川成都人,四川文化产业职业学院文经学院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