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当代建水紫陶器形的创新与发展
试论建水紫陶的传承和创新
22神州文化试论建水紫陶的传承和创新蒋家才建水县成林紫陶文化艺术有限公司(蒋家才工作室)摘要:建水紫陶不仅是工艺美术的结晶,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建水紫陶是社会生活的实用品,它的身影中折射出历史社会的千姿百态。
时至今日,我们当前在继承传统中弘扬建水紫陶文化,但是也不乏创新。
时代不同了,人们的审美观也在变化。
我们必须大胆创新,在创新中求得更大的发展。
关键词:建水紫陶;继承;创新艺术凝铸着久远而漫长的人类文明,寄托了人类向往。
古往今来,伴随着制陶技术的发展,陶艺作品也在不断被人们接受。
陶艺,在中国有着深厚的文化历史,它作为一种泥土的艺术,承载了深厚的文化底蕴,体现了民俗风情、文化传统和民族艺术的精髓。
陶艺的精神性和审美性的不断提升,使陶艺渐渐的融入到我们的现实生活在艺术形式多元化的今天我们开始意识到:陶艺不能再囿于传统,陈设在博古架上;它需要更好的融入到社会大环境中,融入到百姓生活中。
它必须满足人们不断发展变化的审美需求,真正走入人们的心灵,为人们的生活服务。
环境陶艺从陶瓷母体中蜕变出来,存在自然中却又充满人类文明,它作为一种思想和艺术的载体,表达人们对生活的感悟和追求。
建水紫陶,作为独立的艺术形式,既吸收了人类生活要融于环境的特点又保留了现代陶艺区别于其他艺术的造型语言和表现手段。
它运用陶瓷的艺术实践去方便生活,并表达个人情感和审美理念。
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陶艺的精神性和审美性也在不断提升,当陶这种材料正在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的时候,人类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也正在复苏,人类对陶艺的追求也在不断的进步中。
打开建水陶瓷艺术大门,有诗有画:诗中原本有画,但那是无形的,只能心灵感觉并无视觉,现在经艺术结合,已是有形的,在心灵感觉的同时,有了视觉,可使诗画相辉映,互为补充,相得益彰,获得更为充足的美感。
建水紫陶艺术作品题画诗内容极其丰富,题材广阔,内容可以随画而作,不受空间时间制约,也可以“叙其事、咏其美”。
上下五千年、左右八万里,纵横驰骋、尽情地表现胸中之晴。
云南建水紫陶的产业化发展及对策
云南建水紫陶的产业化发展及对策云南建水紫陶是中国传统的手工艺品,在当地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积淀。
随着现代工业的发展和市场需求的变化,建水紫陶的产业化发展面临着一些困难和挑战。
为了更好地推动建水紫陶的产业化发展,需要制定相应的对策和措施。
一、建水紫陶的产业现状建水紫陶作为云南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独特的艺术价值和观赏价值。
在当地,建水紫陶的传统工艺一直延续至今,并且成为当地一种重要的产业。
不仅在国内,也在国际市场上有一定的知名度和市场需求。
与此建水紫陶的产业发展也面临一些挑战。
传统的手工制作工艺导致产量有限,无法满足市场需求。
市场竞争激烈,建水紫陶的知名度和影响力相对较弱。
受制于传统工艺和技术的限制,建水紫陶的产品创新和设计创意有待提升。
二、产业化发展对策针对建水紫陶的产业化发展,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提出可行的对策:1. 技术创新:加大科技投入,引进先进的生产技术和设备,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通过技术创新,改变传统的手工制作模式,实现产业化生产。
2. 品牌建设:加强建水紫陶品牌的建设和推广,提升产品知名度和美誉度。
通过举办展览、参加赛事、开展宣传推广等方式,扩大市场份额,提升产业竞争力。
3. 市场拓展:积极开拓国内外市场,寻求合作伙伴,拓展销售渠道。
通过开发电商平台、参加国际展会等方式,拓展建水紫陶产品的销售范围,提高产品的市场份额。
4. 人才培养:加强对传统工艺技术的传承和培训,培养一批新的工匠和设计师。
通过举办培训班、学徒制度等方式,加强人才队伍的建设,推动建水紫陶产业的传承和发展。
5. 文化挖掘:通过深入挖掘建水紫陶的文化内涵和历史渊源,提升产品的文化价值和艺术魅力。
通过推出以建水紫陶为主题的文化产品和旅游项目,吸引更多的消费者和游客,增加产业的附加值。
三、总结建水紫陶作为云南传统的手工艺品,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
在产业化发展的过程中,需要面对诸多挑战和难题,但也充满了发展的机遇和潜力。
浅谈建水紫陶的艺术传承与创新
38艺术论丛浅谈建水紫陶的艺术传承与创新李映禄映禄陶艺工作室摘要:建水紫陶属于陶的一种,是中国传统的手工艺术,其与江苏宜兴陶、广西钦州陶、四川荣昌陶并列中国“四大名陶”,被人们称之为“滇南琼玉”,是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遗产,有着悠久的历史和顽强的生命力,但是,随着现代化进程加快,传统的紫陶手工艺受到严峻的挑战,面临着生存危机和发展困境,如何将建水紫陶技艺这门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下去,如何更好的发展和创新值得我们研究和探索。
关键词:建水紫陶;传承;创新众所周知,建水紫陶发展到今天同其他手工艺一样,面临着后继无人、后备人才缺乏状况,面临着传统艺术失传的可能。
而且,瓷刻工艺品市场化程度很低,甚至有价无市,没有向苏州刺绣、无锡泥人那样形成产业化和市场化,存在举步的维艰境地。
同时,由于民间瓷刻艺术家有时是单枪匹马,活动能力有限,有时埋头苦干在艺术发展上存在盲目性,缺乏总体工作计划和发展方向。
作为建水紫陶创作者我认为在当下发展建水紫陶,做大做优,应该从传承与创新这两大方面入手。
中国手工艺术传统的的传承方式是口口相授,这种传统的艺术传承方法,以师带徒,手把手教学,得到师傅口手真传,是建水紫陶艺术工作传承的基础。
但是,现在人工作节奏快,有些人生活比较浮躁,业余时间大多被麻将、扑克、电脑、喝酒、跳舞所占有,很少有人能静下心来学习一门传统的手工艺术,因此,建水制陶艺术家要从年轻人中,从有识之士中选拔建水紫陶艺术爱好者、选择有志于学习传统建水紫陶艺术的人进行授徒,着力培养,言传身教。
通过授徒传承,口手相传,把祖国传统的瓷刻艺术一代一代地继承下去,发扬光大。
同时,举办培训班进行建水紫陶艺术传授,人多面广,能一次性集中许多人带动学习建水紫陶工艺,这是建水紫陶艺术传承和发展的有效措施。
建水紫陶艺术家要在技校、社会团体、老干部活动中心举办建水紫陶艺术专题培训班,传授建水紫陶工艺理论、绘图方式、技术要领、操作技巧,首先培养他们实际绘画能力,其次培养他们实际动刀能力,培养他们对传统的瓷刻工艺兴趣和艺术修养。
浅谈建水紫陶制作和发展
literary 浅谈建水紫陶的制作和发展■股志勇(云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历史渊源建水县位于云南省南部,是一个汉、彝、回、哈尼、傣、苗等民族聚居的边陲重镇。
被世人誉为“中国四大名陶”之一的建水紫陶就产于建水县碗窑村。
建水紫陶发源地碗窑村世代以陶瓷为业,村名因陶瓷而得。
始于清代道光年间的建水紫陶传统手工技艺,是在承传了千余年陶瓷文明的基础上,为满足近现代人物质文化生活需要而逐步形成的。
《民国建水县志稿》中载:“建水陶业(紫陶)创始于清光绪末期,发明者,建水知县卢咸顼,江西人,先试做烟斗,继做花瓶、茶壶、笔筒、汽锅及各种用具。
体质坚实,形式古朴,书画生颍,色彩光润,见者无不赏心悦目。
累次寄往欧美赛会,均获上奖,成为独一无二之工业也。
民间代表性紫陶发明人有清中未期的张好、潘金槐和40年代成名的向逢春等。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1954年成立了“建水县陶器社”(70年代更名为建水县工艺美术陶厂),打破了当时仅靠手工作坊生产的格局,碗窑村大部分人进厂亦工亦农,人最多时有150多人,建水紫陶古老传统的制陶工艺得到了继承和弘扬。
■艺术价值建水紫陶因艺而珍,其品质洁如玉,明如镜,声如磬,具有良好的透气性,无铅、无毒、对人体无有害物质。
其更侧重于文化的张扬,以传统中国书法绘画为主要内容,以陶为纸,既保留笔墨的法备气至,又要兼顾陶坯在不同弧面和湿润状态的柔糯特性,使建水紫陶古貌淋漓,文气盎然。
与其它陶瓷艺术不同的是,建水紫陶不仅可以通过制作精美、造型新颖的器形之外,最主要的是将传统的书画艺术运用于紫陶创作,紫陶上的字画不以斑斓的视角冲击取胜,而以一种纯洁安详的淡雅与观者交流,传导出的是一种优美单纯的宁静。
■工艺制作在传统的建水紫陶制作工艺中,一般分为制泥、拉坯、绘制、刻坯、填泥、精修、烧制和磨制8个程序,每道工序都由专人承担各个工艺的制作。
制泥:建水紫陶的原料取自距县城两公里附近的碗窑村。
传统的制泥方法是:将开采出来的粘土原料用石磨磨成细粉,然后将细粉过筛后按照制陶要求把不同成分含量的粉末泥灰原料进行配比,再将其倒入陶缸中加水浸泡搅浆,待含砂浆泥沉落池底,便只勺取上面的浆泥倒入另外的池内作再次淘洗。
云南建水紫陶的产业化发展及对策
云南建水紫陶的产业化发展及对策云南建水紫陶是中国的传统工艺品,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工艺特色。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传统文化的重视和市场需求的增长,建水紫陶产业也逐渐得到了发展。
建水紫陶的产业化发展还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需要采取有效的对策来推动其长远发展。
一、建水紫陶的产业现状建水紫陶是指在云南省建水县制作的紫陶器皿,已有近千年的历史。
紫陶器皿质地坚硬,色泽莹润,釉色浓艳,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和收藏价值。
目前,建水紫陶产业已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包括原料采集、制作工艺、销售渠道等各个环节。
但与此建水紫陶产业也存在一些问题。
产业规模小,技术水平落后。
传统的制作工艺虽然有着独特的魅力,但无法满足现代市场的需求。
销售渠道窄,品牌知名度不高。
建水紫陶的宣传推广力度不够,导致产品在市场上的竞争力较弱。
缺乏产业标准和保护措施。
在市场竞争中,建水紫陶面临着来自其他材料和工艺的竞争,需要有相应的标准和保护政策来维护其地位。
二、产业化发展对策要推动建水紫陶产业的产业化发展,需要采取一系列的对策措施。
加强技术创新和人才培养。
传统工艺的传承和创新是产业发展的基础。
建水紫陶产业应加大对技术人才的培养力度,引进先进的生产技术和设备,提高产品质量和工艺水平。
完善销售渠道和品牌建设。
加强建水紫陶的宣传推广力度,开发多样化的销售渠道,提高产品的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
建立品牌形象,打造地方特色,提高产品附加值和竞争力。
建立产业标准和强化保护措施。
加强对建水紫陶的质量控制和标准制定,提升产品的合格率和市场认可度。
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打击侵权盗版,维护产业利益。
加强政策扶持和产业协作。
政府应加大对建水紫陶产业的扶持力度,制定相关产业政策和规划,引导资金和资源向紫陶产业倾斜。
建立产业协作机制,加强产业链合作,促进产业集群发展,提升整个产业的竞争力和影响力。
三、展望随着对传统文化的重视和市场需求的增长,建水紫陶产业有望迎来更好的发展机遇。
在政府、企业和社会各方的共同努力下,相信建水紫陶产业一定能够实现产业化发展,推动经济增长,为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浅谈建水紫陶工艺的创新和发展
51艺术论丛浅谈建水紫陶工艺的创新和发展李勇建水县半根拙陶文化产业有限公司摘要:建水紫陶是我国陶瓷工艺中的奇葩,它具有鲜明的地域特性,有独特的原料、工艺流程、造型特征、独具特色的雕刻装饰手法,被赋予中国四大名陶的美誉。
以其优异的实用、观赏功能和陶文化的特征,倍受世人珍爱,历经千年不衰的重要原因,是历代建水能工巧匠薪火相传。
到了今天,如何传承和发展紫陶的材料、工艺技术、艺术表现等成为一个重要问题。
我通过自己亲身的实践、感悟,对于紫陶工艺的创新与发展略述己见。
关键词:建水紫陶;制作技艺;工艺创新众所周知,建水紫陶发展到现在,可以说是百花齐放,但重复性的产出过多,具有较高艺术价值的作品有限等实际状况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建水紫陶产业化的发展。
大量的商品只能算做一般意义上的工艺品,不能上升到更高层次的收藏品的层级中去,可以说其未来的发展是任重而道远的。
建水紫陶的产业发展需要更多的有志之士,从超越功利诉求的层面上不断努力,创造以及制作出更多的精品加以带动,既保留手工艺的“实用性”,又兼顾艺术品格,满足人们的审美需求。
显而易见的是,创意与创新是文化产业不断发展中永恒的主题,建水紫陶这项历史悠久的传统工艺只能在传承中不断创新,在不丢弃自身独特的阴刻阳填、无釉磨光等根本属性的同时,从书法、绘画、雕刻、镶嵌、烧制、磨光等工艺的统筹中不断研究,开发出更精良的制作工艺和更具地方特色的装饰理念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
建水紫陶传统手工技艺分为:泥料制备、手工拉坯、湿坯人工装饰、雕刻填泥、高温烧成、无釉磨光六道工艺过程。
建水紫陶与我国其他陶瓷工艺都有着朴素、单纯的艺术特征,但是它也有着与众不同的工艺特征和艺术效果。
建水陶的艺术特征来源于其制作工艺,制作技艺集泥料成型、绘制、雕刻、嵌泥、磨制等工艺于一体,可将诗文、书法、绘画、篆刻等艺术形式相互融合,既可满足视觉上的审美需求,又能触摸把玩。
在建水陶的所有工艺程序中,“刻坯填泥”和“无釉磨制”是其最重要的工艺特色,也是建水紫陶独有的制作工艺。
云南建水紫陶的产业化发展及对策
云南建水紫陶的产业化发展及对策云南建水紫陶是中国传统工艺品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艺术价值。
近年来,随着对传统文化的重视和推广,建水紫陶的产业化发展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推动。
与其他传统工艺品相比,建水紫陶的产业化发展仍面临一些问题和挑战,需要制定相关的对策。
建水紫陶的产业化发展需要保护和传承好其文化传统。
建水紫陶作为云南地方特色产业,与当地的地理环境、历史文化紧密相连。
保护好其传统技艺和文化内涵是产业化发展的基础。
相关的对策包括加强对传统技艺的培训和传承,提高工艺品的质量和品味,丰富产品的种类和风格,使之符合现代市场的需求。
建水紫陶产业化发展需要加强品牌建设和市场推广。
建水紫陶的知名度和品牌形象相对较低,传销对象主要是一些地方的艺术爱好者和文化研究者。
建设一个具有品牌影响力的建水紫陶品牌是产业化发展的一个重要环节。
相关的对策包括建立专业的销售渠道和品牌形象,加强对产品的宣传和推广,使之逐渐走向市场。
建水紫陶产业化发展需要加大对科学技术创新的支持力度。
传统的陶瓷制作技艺无法满足现代市场的需求,需要通过科技创新来提高产品的质量和产量,降低成本,提高竞争力。
相关的对策包括加强对建水紫陶科学技术研究的支持,鼓励产业界与科研机构的合作,开发新的原材料和工艺,推动建水紫陶产业的升级。
建水紫陶产业化发展需要政府的支持和引导。
政府应制定有利于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提供资金支持和减免税收等优惠政策,搭建平台和桥梁,促进建水紫陶与其他传统工艺品的交流与合作,推动建水紫陶的产业集聚和规模化发展。
云南建水紫陶的产业化发展具有一定的潜力和前景,但同时也面临着诸多的挑战和问题。
只有加强传承与创新,加大市场推广和政府支持,才能推动建水紫陶产业向更加繁荣和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建水紫陶还可以怎么创新呢?
建水紫陶是中国传统工艺中的一种,它源自于云南省建水县,因其独特的紫色而得名。
建水紫陶已有数百年的历史,但是在现代社会中,如何让它更好地发展和创新呢?我们将探讨一些创新的想法,以使建水紫陶在现代社会中得到更广泛的认可和应用。
一、利用新技术创新在现代科技的帮助下,我们可以利用新技术来创新建水紫陶。
例如,可以使用3D打印技术来打印出建水紫陶的模型,然后再用传统的手工技艺来制作真正的建水紫陶。
这不仅可以提高生产效率,还可以创造出更加精细和复杂的设计。
可以使用数字化技术来设计建水紫陶的图案和纹路,这些设计可以在建水紫陶的表面上印刷出来,从而使建水紫陶更加美观和具有个性化。
二、注重环保和可持续性现代社会越来越注重环保和可持续性,因此在建水紫陶的生产和设计中也应该注重这些方面。
例如,可以使用可降解的材料来制作建水紫陶,这样可以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可以使用可再生能源来供应建水紫陶的生产过程中所需的能源,这样可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三、结合其他文化元素建水紫陶本身就是一种文化元素,但是我们也可以结合其他文化元素来创新建水紫陶。
例如,可以将建水紫陶与当地的民俗文化相结合,设计出更具有当地特色的建水紫陶。
可以将建水紫陶与其他艺术形式相结合,例如音乐、舞蹈等,从而创造出更加多元化和富有创意的作品。
四、注重品牌建设和市场营销在现代社会中,品牌建设和市场营销是非常重要的,这也适用于建水紫陶。
建水紫陶需要建立自己的品牌形象,向消费者传递自己的价值观和文化内涵。
需要通过各种渠道进行市场营销,例如电商平台、展会等,让更多的人了解和认识建水紫陶。
在现代社会中,建水紫陶可以通过利用新技术、注重环保和可持续性、结合其他文化元素和注重品牌建设和市场营销等方面进行创新。
这些创新不仅可以提高建水紫陶的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还可以让更多的人了解和认识建水紫陶,从而使建水紫陶在现代社会中得到更广泛的认可和应用。
云南建水紫陶的产业化发展及对策
云南建水紫陶的产业化发展及对策云南建水紫陶是中国传统的工艺美术品,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内涵。
作为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建水紫陶一直以来都备受人们的喜爱和追捧。
随着现代工艺技术的进步和市场需求的变化,建水紫陶产业面临着产业化发展的挑战。
为了更好地推动建水紫陶产业化发展,需要采取有效的对策措施,进一步挖掘传统工艺的文化价值,促进建水紫陶产业的创新和发展。
2. 缺乏品牌化和市场化运营建水紫陶产业整体上缺乏品牌意识和市场化运营能力,产品知名度不高,销售渠道单一,影响了产业的发展和市场竞争力。
二、建水紫陶产业化发展的对策1. 加强技艺传承和创新对于建水紫陶来说,最重要的是技艺的传承和创新。
要加强对紫陶技艺传承人的培养培训,营造有利于技艺传承的环境,注重对传统技艺的创新和发展,打破传统的制作模式,推动纯手工艺品和现代化设计相结合,提高产品的时尚与艺术感。
2. 提升品牌知名度和市场化运营能力建水紫陶产业要加强品牌建设,树立企业品牌形象,提升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打造核心竞争力。
积极开拓多元化的销售渠道,提升产品的市场化运营能力,使产品更好地适应市场需求。
3. 挖掘文化内涵,提高产品附加值建水紫陶产业要注重挖掘文化内涵,通过表现产品背后的文化故事,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增强产品的文化品味和艺术性,使产品走向国际市场。
4. 加强政府扶持与产业联盟合作政府部门应当加大对于建水紫陶产业的支持力度,鼓励企业进行技术创新和产品研发,提供相关产业扶持政策和资金支持。
建立紫陶产业联盟,促进产业内相关企业之间的合作和交流,实现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
5. 加强宣传推广,提升产品知名度通过开展各种展览会、文化节庆、宣传推广活动,提升建水紫陶产品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增加传统工艺的影响力和号召力,吸引更多的消费者和投资者。
三、结语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建水紫陶产业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
要实现产业化发展,必须加强传统工艺的传承和创新,提升产品的品牌知名度和市场化运营能力,挖掘产品的文化内涵,加强政府扶持,并加强宣传推广,注重精神文化价值的传承,使建水紫陶这一中国传统工艺品焕发新的生机和活力。
浅谈云南建水紫陶的创新发展
52艺术论丛浅谈云南建水紫陶的创新发展张孝成建水陶园三杰紫陶文化有限公司摘要:建水紫陶作为一门传统的手工艺术,有着中国四大名陶的美誉,被人们称之为“滇南琼玉”。
本论文对建水紫陶工艺品创新发展进行研究讨论,对在创新发展中的问题进行剖析与思考,通过对建水紫陶工艺品的创新发展的分析,让建水紫陶工艺品在挑战与机遇并存的大背景下,立足于传承,致力于创新,开放现代市场、提高创新意识,寻找发展新道路。
关键词:建水紫陶;继承;发展;创新中国传统手工艺历史源远流长,一代代手工艺人书写了无数辉煌的篇章。
当下,人们的生活环境与审美观念发生了巨变,传统手工艺面临题材老旧、作品雷同、审美陈旧、缺少设计等诸多行业问题,建水紫陶工艺品也面临了相同的问题,瓷刻传统工艺向现代艺术形态的转换过程相对迟缓,甚至有些方面还有出现停滞、倒退的现象。
传统的瓷刻手工艺受到严峻的挑战,面临着生存危机和发展困境,甚至走向消亡的可能。
如何让传统的建水紫陶工艺品更好地适应时代,必须找到建水紫陶工艺品自身的持续发展和振兴之路。
传统工艺品是民族文化的一种象征,饱含了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蕴藏着一个民族的生存方式、审美意蕴、生活态度及民族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场景。
细细品味每个时代呈现的传统工艺品,可谓巧夺天工,叹为观止,建水紫陶既是一个历久弥新、体现中华中国传统手工技艺制作水平、符合国家战略方向的文化战略型产业,又是一个与时俱进,随着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而蓬勃发展、方兴未艾的朝阳产业。
可以说,昨日的建水紫陶工艺品是今日的典藏,今日的建水紫陶工艺品是明日的文物。
建水紫陶是社会生活的必需品,它的身影中折射出历史社会的千姿百态。
凡提到建水陶由粗陶向精陶演变,由地方性的实用生活陶跃居国内外的工艺名陶的行列,绕不开的话题,总是围绕着两种建水特有的,在陶艺史上从未出现过的新器型“汽锅”、“烟斗”来说明。
能匠人们用匠心感悟,通过对技艺的专研,用双手创造出精美的紫陶工艺品。
面对如此丰富而极具表现力的传统紫陶工艺品,我们必须传承其既拙又巧的表达方法和代代相传的精湛技艺,建水紫陶的传统工艺历经岁月保留着民族的原初记忆和生存哲学,是我们取之不尽的学习以及体悟的源泉。
转:浅议建水紫陶作品的鉴赏
转:浅议建水紫陶作品的鉴赏摘要:建水紫陶不仅具有实用价值,而且在造型、色泽、装饰等方面具有高超的工艺水平,也具有极高的美学鉴赏价值。
可以说建水紫陶已经具有了建水地方色彩的观念性、情感性的艺术表现形式,制陶艺术家审美情趣的表达已经成为了建水紫陶创作的灵魂。
文章将从建水紫陶制作者的角度具体分析建水紫陶在造型、色泽、装饰等方面的特点及几种创造趋势。
这对于我们进一步认识并发展现代建水紫陶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建水紫陶作品鉴赏在中国,陶器的产生距今已有11700多年的悠久历史。
陶器的发明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标志,是人类第一次利用天然物,按照自己的意志,创造出来的一种崭新的东西。
人们把粘土加水混和后,制成各种器物,干燥后经火焙烧,产生质的变化,形成陶器。
它揭开了人类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新篇章,具有重大的划时代的意义。
陶器的出现标志着新石器时代的开端。
陶器的发明,也大大改善了人类的生活条件,在人类发展史上开辟了新纪元。
一、建水紫陶的现状虽然很多人知道中原陶器的大名,却不知道在云南同样有驰名中外的建水紫陶。
建水早在距今有3500多年前便出现了原始的陶器,历史上有宋有青瓷,元有青花,明有粗陶,清有紫陶的说法,建水紫陶自清代出现发展至今可以说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属传统的名优产品。
1953年在北京举办的全国民间工艺品展览会上,建水紫陶与江苏宜兴陶、广东石湾陶、四川荣昌陶一同被列为我国四大名陶之一。
沿着前人的足迹,现代建水紫陶人不断刻苦钻研、革新工艺,将建水紫陶又推上了一个新的高度:建水紫陶多次在大型博览会及比赛中获奖,特别是2008年11月,在由中国工艺美术协会、浙江省人民政府主办的《第七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精品博览会》上,在博览会组织的全国工艺美术类最高级别“百花杯”奖的评选中,建水紫陶获金奖一件(作者向炳丞、作品:彩泥绞填红河梯田飞蝶瓶)、银奖四件(作者杨春丽和田波、作品分别是:直璧白陶画插、残贴文具套件)、优秀奖两件;2008年6月7日,建水紫陶传统制作工艺被国务院批准列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008年9月,“建水紫陶工业园区”被正式批准立项。
云南建水紫陶的产业化发展及对策
云南建水紫陶的产业化发展及对策云南建水紫陶是中国传统工艺品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文化价值。
随着现代工业的发展和消费观念的转变,建水紫陶的产业化发展面临诸多挑战。
为此,本文将从建水紫陶的产业现状入手,探讨其产业化发展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产业现状建水紫陶作为中国的传统工艺品,具有千年历史,其独特的造型和精湛的工艺一直备受世人的喜爱。
受制作工艺与市场需求等因素的影响,建水紫陶的产业化发展一直处于相对落后的状态。
传统的手工制作方式导致生产效率低下,而工艺水平的不稳定也使得产品品质参差不齐。
与此现代陶瓷制品的兴起,让建水紫陶在市场上的竞争力受到了很大的影响。
建水紫陶的产业化发展迫切需要进行转型升级,以适应当代社会的需求。
二、存在的问题1. 传统制作方式的限制由于建水紫陶的传统制作方式多依赖于手工技艺,这导致了生产效率低下、成本高昂的问题。
这种制作方式不仅难以满足市场的需求,同时也制约了产业的规模化发展。
2. 品质不稳定传统手工制作方式造成了建水紫陶产品的质量不稳定,有些产品甚至存在着瑕疵,这直接影响了产品在市场上的竞争力和美誉度。
3. 市场需求的转变随着现代陶瓷制品的兴起,传统的建水紫陶在市场上的竞争力受到了很大的挑战,市场需求转变也给建水紫陶的产业发展带来了一定的冲击。
三、产业化发展对策1. 技术创新建水紫陶产业的转型升级需要依托技术创新,引进现代化的生产工艺和设备,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并且推动传统工艺与现代技术的结合,提升产品的质量和竞争力。
2. 品牌建设建水紫陶产业需要强化品牌意识,通过品牌建设,提高产品知名度和美誉度,打造具有竞争力的建水紫陶品牌,从而提升产品在市场上的竞争力。
3. 市场拓展积极开拓市场,开发新的销售渠道,扩大产品的销售范围,提高产品的市场占有率。
4. 文化传承建水紫陶作为中国传统工艺品,应当注重文化传承,传承和弘扬建水紫陶的工艺技艺,提升其文化价值,从而吸引更多的消费者,提升产品的市场价值。
浅析新时代背景下建水紫陶的发展路径
浅析新时代背景下建水紫陶的发展路径摘要:从古至今,建水紫陶一直是一种独特的陶器,它源于清代道光年间,产于建水,颜色呈赤紫而得名。
建水紫陶制作过程十分复杂,从泥料选择、拌和洗泥、澄泥发酵、揉泥混匀、拉坯成器、书法绘画等多个步骤,都是为了满足不同的需求。
本文详细探讨了建水紫陶的制作技术和艺术价值,并着重分析了在新时代背景下建水紫陶的发展趋势,期望为建水紫陶产业的发展提出有利的建议。
关键词:建水紫陶;新时代;发展路径一、建水紫陶的制作工艺建水紫陶地处我国省境内的建水县,是一座多民族聚居的边陲重镇,其中以“我国四大名陶”闻名于世。
碗窑村历史悠久,以陶器为主,因此而得名。
建水紫陶文化传统手工技艺始于清代道光年间,它是在千年中国传统陶器文明的基石上,经过不断发展和演变,最终形成了满足当今人们物质文化生活需求的独特工艺。
《民国建水县志稿》记载:“建水紫陶创始于清光绪末期,由建水知县卢咸顼创制。
建水紫陶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元末明初,并在清朝时期达到顶峰。
它以其独特的色彩和质地而闻名,被誉为”宋有青瓷、元有青花、明有粗瓷、清有紫陶“。
建水紫陶的制作过程十分复杂,从泥料的选择、拌和洗泥、澄泥发酵、揉泥拌和、拉坯成器、文字绘制、精雕阴刻、彩泥阳填、精确修坯、天然风干、烧窑、抛光等多个步骤,都是为了满足不同的实用需求。
建水紫陶的原料来自五彩山上的陶土颜色各异。
在选择好陶土后,我们会将它们敲打成粉末然后按照不同比例混合在一起,这也是建水紫陶独特的地方之一。
之后,就是澄泥发酵,揉泥搅拌,完成后开启制坯,这是一种艺术作品陶器后期的成形能否均匀漂亮,完全取决于匠人的技艺和审美观。
湿陶坯的初步形态因其含水量较高而必须晾干,修坯则是拉坯的继续,在对泥坯加以精细的修补和造形,以确保下阶段的装修工作可以在光洁的陶坯上顺利完成。
建水紫陶以其独特的书画绘画艺术闻名,它将书画与陶艺完美地结合在一块,使得陶艺的外观、室内装饰和古味都显得格外迷人。
浅谈建水紫陶的艺术传承与创新
浅谈建水紫陶的艺术传承与创新作者:李映禄来源:《神州·下旬刊》2018年第06期摘要:建水紫陶属于陶的一种,是中国传统的手工艺术,其与江苏宜兴陶、广西钦州陶、四川荣昌陶并列中国“四大名陶”,被人们称之为“滇南琼玉”,是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遗产,有着悠久的历史和顽强的生命力,但是,随着现代化进程加快,传统的紫陶手工艺受到严峻的挑战,面临着生存危机和发展困境,如何将建水紫陶技艺这门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下去,如何更好的发展和创新值得我们研究和探索。
关键词:建水紫陶;传承;创新众所周知,建水紫陶发展到今天同其他手工艺一样,面临着后继无人、后备人才缺乏状况,面临着传统艺术失传的可能。
而且,瓷刻工艺品市场化程度很低,甚至有价无市,没有向苏州刺绣、无锡泥人那样形成产业化和市场化,存在举步的维艰境地。
同时,由于民间瓷刻艺术家有时是单枪匹马,活动能力有限,有时埋头苦干在艺术发展上存在盲目性,缺乏总体工作计划和发展方向。
作为建水紫陶创作者我认为在当下发展建水紫陶,做大做优,应该从传承与创新这两大方面入手。
中国手工艺术传统的的传承方式是口口相授,这种传统的艺术传承方法,以师带徒,手把手教学,得到师傅口手真传,是建水紫陶艺术工作传承的基础。
但是,现在人工作节奏快,有些人生活比较浮躁,业余时间大多被麻将、扑克、电脑、喝酒、跳舞所占有,很少有人能静下心来学习一门传统的手工艺术,因此,建水制陶艺术家要从年轻人中,从有识之士中选拔建水紫陶艺术爱好者、选择有志于学习传统建水紫陶艺术的人进行授徒,着力培养,言传身教。
通过授徒传承,口手相传,把祖国传统的瓷刻艺术一代一代地继承下去,发扬光大。
同时,举办培训班进行建水紫陶艺术传授,人多面广,能一次性集中许多人带动学习建水紫陶工艺,这是建水紫陶艺术传承和发展的有效措施。
建水紫陶艺术家要在技校、社会团体、老干部活动中心举办建水紫陶艺术专题培训班,传授建水紫陶工艺理论、绘图方式、技术要领、操作技巧,首先培养他们实际绘画能力,其次培养他们实际动刀能力,培养他们对传统的瓷刻工艺兴趣和艺术修养。
浅谈建水紫陶的历史起源与发展创新
47艺术论丛浅谈建水紫陶的历史起源与发展创新狄春娟陈学陶艺工作室摘要:中国四大名陶之一的建水紫陶,是云南省建水县民间传统手的工艺品,始于元末明初,距今已有900年历史。
建水紫陶融合了不同的文化内容,将素面的陶瓷变为一个具有特殊文化的载体,让原本单调的陶瓷获得升华。
也因其具有良好的透气性、保湿性和可塑性,其文化价值和实用价值都很高,应用场景广无论是作为食物用具,还是家居装饰、艺术收藏等方面,都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本文通过追溯建水紫陶的历史源流,从创新和发展建水紫陶的角度进行研究和分析。
关键词:建水紫陶;历史起源;发展创新一、建水紫陶的历史源流1.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云南省位于我国西南边陲,地域辽阔,四季如春。
建水位于云南南部,历史悠久,古称步头,亦号临安。
建水自元代以来,就是滇南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的中心。
元代以建水为中心,立宫屯、民屯,设驿路,置马站;明代驻军大量移驻建水,汉族人以空前规模迁入,带来了内地的先进技术和文化艺术,汉族与多个少数民族的融合,因其不同的民俗风情融合,造就了建水独特的民俗文化。
建水紫陶采用当地得天独厚且蕴藏量丰富的红、黄、紫、青、白五色土配制而成。
2.悠久的制陶历史建水紫陶的发端源于建水悠久的制陶历史。
建水早在3500多年前便出现了原始的制陶业,汉代出现陶器,宋代烧制出成熟的青瓷。
从元到明,青花瓷业进入了鼎盛期,成为云南省生产陶瓷的中心,产品远销省内外和东南亚。
然从清初开始,因建水转向实用的粗陶而景德镇瓷器的崛起和御窑精细唯美的装饰风格,建水陶瓷发展受到了一定的影响。
3.四大名陶的产生1914年,张好始制粗陶汽锅的初型“杨林锅”,以釉绘花鸟鱼虫等纹饰,再施釉烧成,经过改造后采用细腻的红泥制作,把原有的直锥型改为扁圆型,造型以曲线为主,变圈足为卧足,上饰以书画,并定名“汽锅”。
1953年,在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中,碗窑村制陶的37户人家组成“陶器生产合作社”。
同年,由艺人向逢春领头制作的各类工艺品共计80余件,选送参加“北京全国民间工艺美术展”,建水紫陶并由此与江苏宜兴陶、广西钦州陶、四川荣昌陶并列为“中国四大名陶”。
云南建水紫陶的产业化发展及对策
云南建水紫陶的产业化发展及对策1. 引言1.1 背景介绍建水紫陶,作为云南建水的传统手工艺产业,源远流长,拥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文化底蕴。
建水紫陶被誉为“东方艺术瑰宝”,其制作工艺精湛,器物造型优美,色泽鲜艳。
对于建水当地来说,紫陶产业不仅是一项重要的经济产业,也是一种文化传承和精神追求。
随着时代的变迁和市场的竞争,建水紫陶面临着生存困境和发展挑战。
传统的手工制作方式无法满足现代市场需求,产品销售不畅导致产业发展受阻。
而且,随着现代化生活方式的兴起,建水紫陶的市场受众范围逐渐收窄,需要更加积极地拓展市场。
加强对建水紫陶产业的产业化发展研究,探索新的市场模式和发展策略,已经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只有通过产业化的发展路径,建水紫陶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继续传承和发展下去。
本文将从产业化发展现状和对策两个方面进行详细探讨,希望能为建水紫陶的发展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和启示。
1.2 问题提出生产工艺传统化和产量有限是云南建水紫陶产业化发展的主要问题之一。
传统的手工制作方式虽然保留了古老的工艺和技术,但却无法满足现代市场对产品质量和数量的需求。
由于生产过程繁琐复杂,导致生产效率低下,限制了产业的规模扩大。
云南建水紫陶在市场推广和品牌建设方面存在着不足。
由于缺乏有效的营销渠道和品牌推广策略,使得建水紫陶的知名度和市场份额有限。
很多消费者对建水紫陶并不了解,导致产品销售不畅,影响了产业发展的可持续性。
解决这些问题,促进云南建水紫陶产业化发展至关重要。
需要通过加强技术创新,提高产业规模和效益,不断拓展市场渠道,提升产品品质和形象,加强品牌建设和文化传承等方面的工作,推动云南建水紫陶产业化发展迈上新的台阶。
2. 正文2.1 产业化发展现状云南建水紫陶作为中国传统民间工艺品之一,自古以来就以其精湛的工艺和独特的艺术风格吸引着众多人的目光。
随着现代工业的发展和市场需求的变化,建水紫陶产业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紫陶行业的传承与创新初探
28神州文化紫陶行业的传承与创新初探田智文建水县智文陶品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摘要:建水紫陶是我国一项非常具有传统的特色制陶工艺。
建水紫陶本身古朴沉厚,经过长期发展与积累,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文化底蕴,非常具有民族性和地方性。
2008年,建水紫陶烧制技艺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越来越多的传统文化爱好者和手工艺爱好者关注建水紫陶。
论文主要以建水紫陶这一传统工艺为研究对象,对建水紫陶的工艺历史和发展现状进行理顺和分析,从现代设计学的角度分析和研究建水紫陶原因,找出一条传承和保护建水紫陶的合理化道路。
关键词:建水紫陶;传承;创新中国四大名陶,云南建水紫陶占有一席之地。
建水紫陶产于清代,始于道光年间,是在明代粗陶生产昌盛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曾有“宋有青瓷、元有青花、明有粗陶、清有紫陶”之说。
建水紫陶是云南民族文化艺术珍品,采用原生态的陶土,集书画名家之墨宝,汇雕刻艺术之神韵,大处能容江河山川之气魄,细微处则可见花鸟虫鱼之神韵。
建水紫陶以“手工拉坯、书画装饰、阴刻阳填、无釉磨光”的独特工艺而闻名于世。
清光绪年间,建水紫陶最初以制作烟斗、气锅、茶壶等生活陶器,从民国初年起,在紫陶上由名家书画,采用断简残帖等装饰方法,经雕刻填泥、高温烧制、无釉磨光后,呈现出典雅秀丽、自然斑驳、浑朴古拙、别具一格的金石韵味。
建水紫陶发展到今天,比装饰注重造型、比技法注重创意。
更注重社会化的象征意义和陶艺创作者的自我意识,成了陶艺创作者发挥想象的载体,成了实现陶艺创作者个性的媒介,成了现代人的精神寓所之一。
但是在千百年的建水紫陶发展史中,紫陶制作逐步形成了模式化的弊端,造型追求完整规范,装饰讲究精细关观,从而导致了历代陶瓷造型的大同小异。
光亮的杯、碗、瓶、罐、壶、钵虽然实用、关观,但是,器型缺少变化,更谈不上艺术个性。
现代紫陶陶艺与传统紫陶陶艺在审美标准和制作工艺上有所不同。
传统的建水紫陶强调器物的实用功能,而现代建水紫陶注重体现艺术欣赏性。
云南建水紫陶的产业化发展及对策
云南建水紫陶的产业化发展及对策云南建水紫陶是中国传统的手工艺品,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制作工艺。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工艺技术的提升,云南建水紫陶产业也在不断进行产业化发展。
在面临市场竞争和生产环境变化的情况下,云南建水紫陶产业也面临诸多挑战。
需要对云南建水紫陶的产业化发展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对策,以推动该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一、云南建水紫陶产业的发展历程云南建水紫陶起源于明代,至今已有数百年的历史。
它以其独特的工艺和优质的陶土而闻名,深受消费者的喜爱。
在过去,云南建水紫陶主要依靠手工制作,工艺复杂,生产效率低。
但随着科技的发展和工艺的改进,云南建水紫陶开始逐步实现产业化生产,进入了现代化的轨道。
目前,云南建水紫陶产业已经初步实现规模化生产,产品种类增加,工艺水平提高,市场影响扩大。
但与此云南建水紫陶产业也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是产品同质化严重,市场竞争激烈,导致价格战频发,降低了产品的附加值。
其次是缺乏品牌意识,云南建水紫陶产品在市场上缺乏知名度,营销和推广工作不到位。
再者是生产环境和生产工艺有待提升,一些小作坊和无资质生产企业存在安全隐患,也影响了整个产业的形象和发展。
要推动云南建水紫陶产业的产业化发展,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综合推进。
首先是加强产品创新,需要提高产品的差异化和个性化,开发出新款式、新工艺和新用途的紫陶产品,以满足消费者多样化的需求。
其次是建立品牌意识,加大品牌建设和推广力度,提升产品的知名度和美誉度,让消费者更加信任和认可云南建水紫陶。
再者是加强规范化生产,严格控制产品质量,加强安全生产管理,铲除一些小作坊和无资质生产企业,提高整个产业的生产环境和生产工艺水平。
政府部门也应该加大对云南建水紫陶产业的扶持力度,提供更多的政策支持和财政支持,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加强产品质量管理和环保措施,提高云南建水紫陶产业的整体竞争力。
也要加强对从业人员的培训和技能提升,推动云南建水紫陶产业向着高端化、智能化和绿色化的方向发展。
浅析建水紫陶装饰工艺的艺术特点
浅析建水紫陶装饰工艺的艺术特点建水紫陶是云南建水县独特的陶瓷工艺,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和独特的艺术魅力。
其艺术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造型新颖独特建水紫陶的造型独特,在传统陶瓷工艺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形成了一种独特的艺术风格。
在造型上,建水紫陶以自然景物和生活场景为创作灵感,将花卉、鸟兽、人物等元素巧妙地融入到陶瓷器物中。
建水紫陶还注重造型的简约和平衡感,追求自然、舒适的审美效果,给人一种和谐、美好的感受。
二、工艺精湛建水紫陶工艺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工艺精湛,体现了工匠的高超技艺和对艺术的追求。
从原料的准备到制作工艺的掌握,每个环节都经过精心设计和精细处理。
制作过程中使用传统陶瓷技法,如制作陶胎、上釉、素烧、彩绘等,工艺流程复杂且繁琐。
而且,建水紫陶的彩绘技术也是其独特之处,以激光雕刻、绘金、彩绘等多种手法将图案描绘在陶瓷器物上,使其更加生动、华丽。
三、色彩饱满建水紫陶的色彩也是其艺术特点之一。
建水紫陶釉色丰富多样,有紫、红、白、黑、绿等多种颜色。
紫色是建水紫陶最具代表性的颜色,也是建水紫陶的独特之处。
紫色寓意着高贵、典雅、神秘,给人一种奇特而又不失庄重的感觉。
紫陶的制作需经过高温烧制,经过退火的砖瓦,色泽变得更为鲜艳、饱满,给人一种视觉冲击力。
四、文化内涵丰富建水紫陶不仅具有艺术美感,而且还富有深厚的文化内涵。
建水作为历史悠久的古城,拥有丰富的历史和文化资源。
建水紫陶以其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展现了建水传统文化的精髓和独特之处。
从陶瓷器物中可以看到建水的历史故事、民俗风情、自然景观等元素,使得建水紫陶更加具有文化底蕴和观赏价值。
建水紫陶装饰工艺具有独特的艺术特点,不仅造型新颖独特,工艺精湛,色彩饱满,而且还富有深厚的文化内涵。
它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高水平的工艺技艺,成为中国传统陶瓷文化的一颗璀璨明珠,独特而又可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论当代建水紫陶器形的创新与发展
作者:李想
来源:《神州·中旬刊》2020年第03期
摘要:建水紫陶产于中国的云南省建水县,建水紫陶的陶泥产自五彩山,其泥土中含铁量高,因而陶瓷成品的硬度较高,表面有金属质感,叩击有金器之声。
表面加以抛光,质感细腻,光滑如镜。
建水紫陶的制作工艺较为精密,注重装饰的美感,主要手法有镂刻、拼接镶填等。
上世纪30年代在巴拿马博览会上荣获美术奖。
60年代被中国文化部列为中国四大名陶。
但是这名贵的陶瓷也面临过危机,技师的缺乏、制作工艺的的单一、毫无创新的设计让当代人渐渐淡忘了这辉煌的历史。
面对着艰巨的问题,建水紫陶如何创新、怎样与现代人民审美相结合成为了其首要问题。
关键词:建水紫陶;创新;发展
一、建水陶器的溯源
早在一万多年前,我们的祖先就已经开始使用陶器,是人类远古的创造之一。
原始的陶器是泥质陶器制作工艺较为简单,表面上没有任何装饰。
后来以著名的得仰韶文化为代表,出现了各种各式的彩陶艺术。
关于云南水陶,其主要特点表现在工艺制作与艺术体现,建水县位于云南的南部,古代名为“步头”,又被叫做“巴甸”。
后被译为“建水”。
建水紫陶是中国四大陶器之一,建水县又被称为“中国紫陶之都”,建水紫陶的得名因其产于建水呈赤紫色而得名。
后有文雅人士觉得这个名字太过直白而缺乏韵味。
后赋予其富有诗意的名字“滇南琼玉”。
二、建水紫陶的造型艺术特点
造型艺术是指用一定的物质材料和特殊的手艺创造出来的静态可视的空间艺术。
建水紫陶的造型可谓是千变万化,种类样式繁多。
但其主要整体造型还是以圆形或者方形为主体。
根据其成型方法可将其分为圆器或者方器。
对于圆器其造型是以各种曲线与直线组合而成,讲究的是珠圆器润,例如扁天球体、玉壶春瓶等皆是圆器的代表形体。
讲究的是体型和谐其造型融合生活百态,通过艺术手法得以成形。
紫陶广泛运用了以葫芦形态作为基本体型的设计,这也说明了民间造型艺术的最高境界就是自然天成。
随着社会的进步时代的发展,物品的实用美观主导着人民的制陶思想。
得以让紫陶的艺术形态更加优美、精致。
在陶器上各种不同的线条也塑造了不同的艺术风格。
方器的设计也少不了对其的造型想象、构思、陶制技巧与审美观点的相结合。
从思路构造开始,就要考虑的往后制作的每一步,让其能呈现出庄重、古典朴素的效果。
其造型主要以长
度不同的直线、曲线组合而成。
讲究的是线条分明、轮廓明显、古朴庄重。
紫陶里较为典型的如玉兰方瓶、方形笔筒等。
运用着流畅的线条与精密的结构构造体现它的整体美感。
三、建水紫陶的造型特征
造型艺术是创造出不同形类的艺术,它要求的是艺术家对事物的再次创造。
造型艺术不是所谓的凭空捏造,而是是自然的形体转换成人们理解的艺术形体。
其目的是为了表现物体内在的美感,这就是造型艺术的本质。
建水紫陶的造型艺术是让陶器更具有价值与意义,把陶器的外在与艺术家的内在的灵感相结合,不管是陶器的形状、装饰、抽象都是为了把本质加以最大限度的提炼,体现艺术本身的价值,带给人们美的享受。
造型是艺术与现实的交织,这种艺术与现实的统一体现在生活的每一处。
建水紫陶拥有着丰富的创造方式,造型中运用了几何元素与自然元素的结合。
单一的几何元素体现出的是造型的美感,如若结合着自然中的元素,体现出来的一定是一种别具一格的形式。
当陶艺人在选择制陶工艺时,都会以不同的方式、自己的审美、性格、爱好来陶制瓷器,达到满足实用与视觉上的满足的目的。
形体的选择遵循着艺术的规律,在给予人美感的基础之上,进行一种有目的的选择。
所以首先学会观察形体,掌握它的本质和艺术上的规律。
主要主体上遵循着形体上的规律,其中任意部分都可以改变、抽象和变形等手法都可以体现出艺术表现。
四、建水紫陶的现状
紫陶的文化底蕴深厚、具有特别的艺术分风格,是这座城市200多年的重要的文化艺术符号,被世人誉为“活文化”。
但可惜的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市场上逐渐缺少制陶手艺人,建水紫陶跌入了低谷之中。
上世纪70年代,建水紫陶的辉煌逐渐被人们所淡忘,市场上没有统一的制作水准,制陶技术也是听师傅口述,品质上得不到保证。
工艺美陶走入了艰难的地步,直接揭示了紫陶业的市场情况,是紫陶消费链萎缩了么?答案是否定的。
每年国内市场消费量十几万件,国际市场更是巨大。
但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变迁,人们的消费观念以及对陶制品的审美观点发生了改变。
没有高品质的紫陶业很难被现代人所接受,紫陶业没有根据现代人要求所进行创新从而发挥不出自己的资源优势。
04年年末,为了改变紫陶现状,先后成立了建水紫陶研究会与紫陶工作室。
在当地政府的扶持下为制陶产业注入了新鲜的血液,生产了一批又一批的文化含量较高,精湛工艺的紫陶制品。
五、建水紫陶的创新研究
制陶人把美感放在了首位,让人们所能接受。
若紫陶不把创新制造放在首位,还会像之前一样被世人所淡忘。
第一点在造型上可以借鉴其他器皿较为精湛的地方,例如金银器随着功能的多样性变得丰富多彩,加上对陶器的理解进行些点缀的装饰。
可以像玉质器一样小巧精致等。
都可以从其他地方借鉴引用到紫陶创造之中。
第二点事色彩上的选择,大自然是多姿多彩的可以各种颜色相互搭配从而反映出生活,从而为装饰提供了多种多样的选择。
第三点工艺上的改造,可以在原有的制陶工艺上进行新的创新,可以尝试镂空、铲雕等创新手法。
结语:
一个有价值的产品必然脱不了所在的文化,从产品创新到产品出品都应考虑到自己的文化特色,陶厂有自己的企业文化,各地有各地的特色文化,都可以引用加以创新让人们都能找到自己心仪的紫陶文化。
紫陶的工艺设计、造型设计都要反映出人们所需要的文化特点、审美观点与生活的习俗,用自己善于发现的眼睛洞察社会中的各种元素,准确的将制陶人的想法融入到设计当中,在将来会表现出自己特有的创造性和个性化中做到更好。
参考文献:
[1]俞何衍.云南建水紫陶茶具设计[D].昆明理工大学,2014.
[2]段瑜.云南建水紫陶产品的创新设计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14.
[3]马佳.手工艺的生命力:对建水紫陶业进程的人类学研究[D].云南大學,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