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农的画梅人生
无忧林:从金农自画像题跋再探其性情
无忧林:从金农自画像题跋再探其性情金农自画像是清代著名画家金农所绘制的自画像,此画以其独特的笔触和技巧,生动地展现出金农的个性和性情。
通过对金农自画像题跋的再探,我们可以更全面地了解这位才子画家的特点和性格。
金农自画像的题跋中透露出他的潇洒不羁和自由豪放的性情。
他在文中自称“狂丐”,形容自己“万事若无从云里来”,这种超然世外的态度显露出他对名利的淡薄和对自由的追求。
金农相信“耕于田野,播于空虚,抚须舒胸而首足豪壮,乃彼掌珠拈玉之秀”;他认为“天地间,无有奇逸之贵贱,得失之机心无所着,玩物纷纷,浑似摆弄桃片以殁敝之。
”这些言辞充满了金农对自由和自由化的向往,显示了他对世俗功名的漠视和对艺术追求的坚持。
金农的自画像中表现出他豁达乐观和积极向上的性格。
他自称“无机沉痾迹,无谋黄金斧”,明确表示自己不事琐碎、勿媚世俗之举。
他表达出“不问何不韬晦卓荦之式,既是砌琢,即气足也。
”之态,意味着他坚守真我的信念和对艺术的热情。
金农在自画像中用忧愁、苦痛的表情,生动地表现出自己遭遇困境的相貌,但同时他却能展现出高昂的斗志和积极的生活态度。
这也正是他坚守理想信念,乐观面对困难的精神象征。
金农自画像的题跋中还可以看出他对艺术的执着和对人生的思考。
他在自画像中自称“自重磁石,也聊窥事物真者也。
”他将自己比作磁石,认为自己能够洞察事物的真实本质。
金农对于艺术的探索和创造展现出他对艺术的深入思考和矢志不渝的追求。
他在题跋中自述的困境和内心的挣扎,以及通过绘画表达出来的情感,都可视为他对人生苦痛和追求真善美的思考。
无忧林:从金农自画像题跋再探其性情. 这幅画以其独特的笔触表现出了金农的个性特点和情感表达。
通过对其题跋内容的分析,我们深入了解到了金农的潇洒不羁和自由豪放的性情,豁达乐观和积极向上的性格,以及对艺术的执着和对人生的思考。
这幅自画像不仅仅是一个具象的形象,更是艺术家内心世界的投射,是对他个人性格和人生观的真实写照,也是他艺术创作的精神源泉。
“一生心事为花忙”金农画梅墨戏图册
“一生心事为花忙”金农画梅墨戏图册
“一生心事为花忙” 金农画梅墨戏图册
文艺天下
03-07 06:54
订阅
众所周知,张大千曾在上世纪30年代末40年代初先后临摹过徐渭、石涛、八大山人的诸多作品,但唯独不曾摹写金农的梅花,这是为什么呢?探究其原因有三:①张大千在边跋中说得十分清楚“妙笔华光淡欲无,七百年无继起。
”金农画梅花的功夫是张大千力所不及的,张大千在诗中也说出他的“自愧不如”;②溥儒在诗中也认为,后人无法把金农画梅花的“一生心事为花忙”的真功夫传承下来;③汪士慎画梅花,金农画梅花,二人相互抵励30馀年,画梅花已经成为寓志写心情的习惯,后人没有这样的人生经历,又如何能做得到?
清金农梅花图册页(十二开)
纸本水墨设色25.4×29.8厘米
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藏(缺一开)
清金农墨戏图册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藏
来源:中国书画印。
金农的《墨梅图》
金农的《墨梅图》
金农的墨梅图 1760 年
轴?纸本?水墨?淡彩,116.5 x 60.5 公分
农,生于仁和(今浙江杭州)。
金农年少时聪颖好学,阅读大量经籍文章,很快就以诗才闻名乡里。
此后又先后跟随著名学者毛奇龄、何焯读书,并接触到许多古代书画作品。
1720年金农离开家乡,第一次来到扬州,结交了很多朋友,成为“扬州八怪”之一。
此后,金农常往来于扬州、杭州之间,以卖文卖画为生,过着职业画家的生涯。
他的两个得意门生─罗聘和项均也颇有成就。
金农擅长作花卉,尤其是梅花,流传作品极多,另外也能画人物,画风雅拙,别有特色。
本图就是金农众多梅花作品中的一幅,构图简约,画中树干粗壮,墨色浓重,梅花细致小巧,老树盛开着娇嫩的花朵,给人欣欣向荣的感觉。
画幅左上角署款“庚辰三月画”,庚辰为乾隆二十五年.。
金农名作欣赏
⾦农名作欣赏⾦农(1687年—1763年),字寿门、司农、吉⾦,号冬⼼先⽣、稽留⼭民、曲江外史、昔耶居⼠、寿道⼠等,因其⼈⽣历经康熙、雍正、乾隆三朝,所以⾃封“三朝⽼民”的闲号,钱塘⼈,布⾐终⾝。
清代书画家,扬州⼋怪之⾸。
荷花图⾦农善以书⼊画,其漆书笔意常体现在其画作中。
此图荷花以淡墨⽩描勾勒,荷叶叶脉留⽩,以重墨淡墨两⾊分染正反两⾯,⼯整稳重,具有简约平实的装饰意味。
⾦农杂画之⼗⼆温⽇观号智归⼦,宋末元初画家,擅长草书,善画葡萄,顷刻⽽就,世称“温葡萄”,此图题跋即有感于此⽽写。
画中绘⽔墨葡萄,⾃左向右⽣发,枝叶重叠有序,葡萄颗颗饱满,⾏笔不迫不促,古朴⾃然。
⽡盆菖蒲菖蒲常见于端午时节,是⽂⼈书斋⼏案清供赏玩之物,也是⾦农眼中的“仙草”。
⾦农喜写菖蒲画菖蒲,爱菖蒲的孤清。
此图中蒲叶细密短⼩,⽡盆质朴⾼古。
画中题诗给菖蒲过⽣⽇更是妙趣横⽣:“蒲郎蒲郎鬓发古,四⽉楚天青可数。
红兰遮户尚吐花,紫桐翻阶正垂乳。
写真特为祝长⽣,⼀盏清泉当清醑。
⾏年七⼗⽼未娶,南⼭之下⽯家⼥,与郎作合好眉妩。
”墨梅图⾦农画梅,⾃称“江路野梅”。
此图布局奇绝,⾃右向左上⽴⼲,侧枝穿插倔如虬龙,笔法古拙简练,配以浓墨点苔,以⽩描清笔绘就梅花,颇具古意。
墨梅图⾦农此作⾃题诗:“⽼梅愈⽼愈精神,⽔店⼭楼若有⼈。
清到⼗分寒满把,始知明⽉是前⾝。
”以⽼梅树为主体,⽉影朦胧宁静,虚实相⽣,画作充满清寥之⽓,以梅花、明⽉⾃寓,表现出画家的孤⾼与淡泊。
墨梅图⾦农画梅在技法上博采各名家之长,师宋代⽩⽟蟾,也受到杨补之的影响,此外更是“以梅为师”,曾冒着风雪反复揣摩梅枝正反转侧、疏密穿插的⽣动情态,师法⾃然。
此图⾪书笔意出枝,细笔淡墨勾花,点蕊⼲脆精炼,点萼墨⾊浓重,⽤笔挺健有⼒。
墨梅图梅花清雅俊逸,凌寒傲放,其品性⾃古为⽂⼈所乐道。
⾦农爱梅,梅开时节就天天赏梅画梅。
此作双梅图,梅⼲以湿笔写出,以不同浓淡墨⾊濱染分出前后,⾃在穿插,圈梅和点梅缀于其间,暗⾹浮动,秀润天成,古朴⽂秀。
明清画人录|金农:世界白泱泱,我是如来最小之弟
明清画人录|金农:世界白泱泱,我是如来最小之弟【之八】春风十里扬州路,春风十里不如你。
扬州八怪的带头大哥金农“耻向春风开好花”,一生总是与春天有着深深的隔阂,执迷于冷艳的物象之哀,沉湎于残破的金石之趣,最终在“丹青不知老将至”的特立独行的艺术旅途中羽化,成为那个性张扬的艺术时代的镜鉴和符号。
金农像金农(1687-1763),清代书画家,扬州八怪之首。
字寿门、司农、吉金,号冬心先生、稽留山民、曲江外史、昔耶居士、寿道士等,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布衣终身。
《罗汉诵经图》爱与愁:寂寞抱冬心金农出生在一个不算壕但也颇有几分资产的大户人家,他自己曾这样记述道:有田几棱,屋数区,在钱塘江上。
中为书堂,面江背山,江之外,又山无穷,若沃洲、天姥、云门、洛思诸峰岭,群欲褰裳涉波暱就予者。
小时候的金农聪明伶俐、聪慧好学,由于家境尚佳,自小就接受了良好的启蒙教育,很快就熟悉了《三字经》《千字文》等蒙学读物,这种“学前班”的破蒙教育为他打下了一定的入学基础。
不久,父亲将他送到离家不远的吴山书院接受正规的私塾教育,在这里金农结识了陈章、丁敬、杨知等一批同窗好友,度过了一段少不更事的时光,而且邂逅了一段最终无疾而终的初恋。
这个叫亮亮的女子从此成了金农心中的隐痛。
两人的相爱却跨越不过世俗中门当户对的观念的束缚,出生于富商之家的少女亮亮拗不过父母的阻挠和反对,最终与金农有缘无分,两人不得不分手,而亮亮此后另嫁他人后不久便郁郁而终。
《漆书四言联》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此后的金农的情感和婚姻一直没有走出这段伤感的记忆。
25岁那年金农经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与大户人家的女子黄慧姑喜结连理,婚后一年诞下一女海珊,这是他一生中最悠游自在的一段时光,夫妻两人举案齐眉,一家三口其乐融融,但在他内心深处还有对亮亮的丝丝缕缕的眷念。
这样的老婆孩子热炕头的日子在他30岁那年划上了句号。
这一年他的父亲去世,从此家道中落,“寒宵怀人,不寐申旦,遂取崔国辅‘寂寞抱冬心’之语以自号”,从此成了冬心先生的金农却又祸不单行,他的老师何义门因卷入了宫廷之争而入狱,尽管随后遭赦免但在仕途上却划上了休止符。
【欣赏】清金农梅花图册
【欣赏】清金农梅花图册清金农梅花图册【欣赏】1作者简介金农(1687—1763)清代书画家,扬州八怪之首。
字寿门、司农、吉金,号冬心先生、稽留山民、曲江外史、昔耶居士等,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布衣终身。
好游历,卒无所遇而归。
晚寓扬州,卖书画自给。
嗜奇好学,工于诗文书法,诗文古奥奇特,并精于鉴别。
书法创扁笔书体,兼有楷、隶体势,时称“漆书”。
五十三岁后才工画。
其画造型奇古,善用淡墨干笔作花卉小品,尤工画梅。
个人荣誉一:书法金农是扬州八怪的核心人物。
他在诗、书、画、印以及琴曲、鉴赏、收藏方面都称得上是大家。
金农从小研习书文,文学造诣很高。
浓厚的学养使他居于“扬州八怪”之首。
但是金农天性散淡,他的书法作品较扬州八怪中的其他人来说,传世作品数量是非常少的。
他生活在康、雍、乾三朝,因此他给自己封了个“三朝老民”的闲号。
金农的行书从其早期开始就不入常格,而以碑法与自家的“漆书”法写成的行草书,用笔率真,随心所欲,点画浪藉而又笔墨醇厚,粗头烂服之间,透出苍逸稚拙之趣,令人叹服;其“写经雕版”式的楷书,似乎与民间书法一脉相通,没有轻重的线条变化和圆润的转折用笔,也没有提顿中的波挑,以均匀的线条和方硬的转折,书写出类似单线体美术字的书体,却又具有器形文字般的古茂,其书法的启迪意义非常深远。
传世书迹有《度量如海帖》,今流入日本。
《盛仲交赞》,绢本漆书。
二:绘画年五十始从事于画,涉笔即古,脱尽画家之习,良由所见古迹多也。
初写竹师石室老人,号稽留山民,继画梅师白玉蟾,号昔邪居士。
画佛号心出家盦粥饭僧。
又画马自谓得曹、韩法,赵王孙不足道也。
其山水花果布置幽奇,点染闲冷,非复尘世间所睹,盖皆意为之。
问之则曰贝多龙窠之类也。
他画梅,自称“江路野梅”、要求“天大寒时香千里”,画马题道:“今予画马,苍苍凉凉,有顾影酸嘶自怜之态,其悲跋涉之劳乎?世无伯乐,即遇其人,亦去暮矣?吾不欲求知于风尘漠野之间也。
”足见其怀才不遇的心情。
他在一册页上画一士大夫高卧四面通风的水池亭中,题曰:“风来四面卧当中”。
扬州八怪金农作品赏析
扬州八怪金农作品赏析金农《隶书七言联》扬州八怪金农作品赏析摘要:金农的画造型奇古,善用淡墨干笔作花卉小品。
初画竹,继画马,画佛像,画梅更能独创一格为“扬州八怪”之一。
性好游历,“足迹半天下”。
他嗜奇好学,工于诗文书法,诗文古奥奇特,并精于鉴别。
墨梅立轴水墨纸本扬州八怪金农《墨梅》赏析:款识:寻梅勿惮行,老年天与健。
半树出江楼,一林见山店。
对拈冻笔头,未画意先有。
枝繁花亦繁。
空香欲沾手,拟作万玉图。
春风吹满纸。
谢却金帛求,笑寄瞽居士。
居士尝断炊,噤痒寒耿耿。
挂壁三摩,赏我横斜影。
稽留山民画诗书。
钤印:金吉金印(白文)、金氏寿门(朱文)、生于丁卯(白文)“元章茂密补之疏,妙笔华光淡欲无。
七百年来无继起,画诗书见一癯儒。
”这是张大千1956年边跋金农《墨梅图》的诗。
前两句论画梅,说到元代王冕(元章)的茂密与宋代杨无咎(补之)的疏淡,后两句则称赞金农是数百年来能够继起此道的画、诗、书皆长的“癯儒”。
图中的梅自左下端发干,向上、向右曲折变化而生出花枝、花朵,或疏或密,或正或侧,运笔中缓行缓止,不迫不促,有顿有挫,有节有律,好似不用力而力自在,又似无用意而其意无处不在。
中国画谓之写,和书法通,无须事先安排,一笔既落,笔笔生发,一气而成。
这古朴而文秀的梅,又何尝不是作者性灵写照!溥心畬题曰:“无剑拔弩张之势而逸韵自高。
”这逸韵是文人画的追求,是作者学养、性灵的体现。
冬心先生作画时间仅十六、七年,其传世作品必然有限。
在其署款的作品中有三类:一为亲笔,二为代笔,三为伪笔。
三类中,亲笔最少。
亲笔画,如此画者,其重要特征是,画与字的笔法、笔性的一致。
试看图中,梅的枝干和其题诗的漆书,有着相似松灵中的沉着,舒缓而鲜明的节律。
这种一致性发自内在的性灵,是摹仿不出的。
此帧《梅花图》,写寒梅怒放,花疏气清,野逸古拙,韵味隽永。
画面布局奇特,繁简相宜,黑白对比尤妙。
画中题诗,表现了画家“人与梅花一样清”的高尚节操,还透露出他和一位盲友的深情厚谊。
金农和他的山水梅花砚
AppreciatION 鉴赏·文房88金农(1687-1763),浙江杭州人,字寿门、司农、吉金,号冬心,又号稽留山民、曲江外史、昔耶居士。
生于清康熙二十六年,卒于乾隆二十八年,终年76岁(一作77岁)。
清代书画家、“扬州八怪”之一。
金氏博学多才,嗜奇好古,精篆刻、鉴赏,以隶书、梅、竹、山水、鞍马、人物见长。
书法创扁笔书体兼有楷隶体势,时人称之为“漆书”。
50岁(1736年,乾隆元年)开始学画,由于学问渊博又有深厚书法功底,故一从事于画涉笔即古,尤擅画梅,著有《论画杂诗》《景申集》等。
金农的别号更多,有金牛、老丁、古泉、竹泉、稽梅主、莲身居士、龙梭仙客、耻春翁、寿道士、金吉金、心廿六郎、仙坛扫花人、金牛湖上诗老、百二砚田富翁、香铁、苏伐罗吉苏伐罗、稽留山民、庵粥饭僧等25个之众。
其中“稽田山民”“昔耶居士”“心出家庵粥饭僧”“百二砚田富翁”“耻春翁”“冬心”“心出家”“庵粥饭僧”“曲江外史”为中晚年以后使用的字号。
金氏的此方石砚,纵17厘米,横11厘米,厚度3厘米,分砚盖与砚池两部分,是一方既有欣赏价值又可实用的精致小砚。
砚石材取自我国四大名砚之首的广东肇庆市的端溪,砚石品种似为常见的“天青”。
砚台盖面制作十分讲究,精雕细琢,一幅风景别致的山水画,简直令人身临其境。
画中有山有水有亭台有草舍,江面漂着一叶小舟,舟上有一渔夫正舵船缓缓而归,亭阁中坐着一老翁正在遥望远处景观,并欣赏黄昏时节的梅花幽香;近景处一老者缓步回家,前面不远小桥流水细细有声已经快到家门。
画面突出梅花而点缀他木,所刻梅花枝多花繁,生机勃发,古金农和他的山水梅花砚王祖远砚分砚盖与砚台两部分编辑|薛续友xuexuyou@AppreciatION 鉴赏·文房89雅拙朴。
他画梅自云“清到十分寒满地,始知明月是前身”,“凌霜雪、节独完、我与君、共岁寒”(见《画梅题记》)以表现他孤傲不阿的节志,要求“天大寒时香千里”,用笔奇拙、凝练厚重也在画面体现出来。
清到十分寒满把 始知明月是前身——金农墨梅绘画艺术风貌探究
经典清 金农 双色梅花图中国美术馆藏清 金农 梅花图册之一25.4cm×29.8cm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藏清 金农 梅花图册之二25.4cm×29.8cm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藏清 金农 梅花图册之三25.4cm×29.8cm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藏清 金农 梅花图册之四25.4cm×29.8cm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藏横交错,繁枝密萼花光迷离,风神俱足地营造出恍如晓雪之处方开也的特别意境。
用充满形式感和夸张意味的浓淡墨随意写出枝干,用笔顿挫如篆书,花瓣意笔圈之,并在老干和花萼上点以重墨,机巧繁密、幽冷疏散的意境立现。
梅花旁枝斜出,散逸疏冷,密不透风或疏散幽淡,有奇崛拙骨的趣味性。
或圈勾或没骨,加以重墨点厾,配以风格强烈的书体和诗句,注重空间的表现和局部的描写,以书法的线条突出画面的视觉形象,极具风貌。
张大千曾于1956年跋金农《墨梅图》:“元章茂密补之疏,妙笔华光淡欲无。
七百年来无继起,画诗书见一癯儒。
”溥心畬先生也题道:“无剑拔弩张之势而逸韵自高。
”自是对其墨梅意韵的极佳注释。
“扬州八怪”与当时的社会时尚相悖,性灵,而又适合商业需要的写意画风。
多直露,少虚伪,宣泄不平,清新狂放。
个性化的笔墨表达和敢于标新立异的精神打破了清代中叶画坛的沉寂,给人以有力的启迪,其艺术风貌对后世水墨写意画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梅兰竹菊松石在他们的描绘下笔墨简约、寓意深刻,在塑造对象上注重表情达意和直抒胸臆,在纵横肆意和文质交融之间表现内心之狂放和清高。
他们继承了青藤、白阳的笔墨特点以及石涛、八大山人的奇谲创意,清初“四僧”的个性化画风直接影响了他们的变革与创新。
其中“我之为我,自有我在”“墨点无多泪点多”的自成一格的画风给予“扬州八怪”很大的影响,“扬州八怪”作品旷达忘世与清奇磊落的意境也被赋予了极大的笔墨表现力。
情绪、人格皆从笔姿墨趣中流溢出来,汇聚成一种真率天成的胜境。
清代书画家金农生平简介
清代书画家金农生平简介金农(1687—1763),清代书画家,扬州八怪之首。
字寿门、司农、吉金,号冬心先生、稽留山民、曲江外史、昔耶居士等,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布衣终身。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清代书画家金农生平简介,希望大家喜欢!金农生平简介金农,字寿门,号冬心。
除了这个号之外,还有稽留山民、曲江外史等多个称号。
金农于1686年出生于钱塘,也就是现今的浙江杭州。
根据金农自述,他的家就在钱塘江边上,面对江面背靠着大山,家里有几亩地,应该是属于小康家庭。
金农从小就十分的聪慧,小时候在何焯家读书,与“西泠八家”之一的丁敬是邻居。
又与吴西林同一时期,于是这三人被称为“浙西三高士”。
金农一直与他们交往,使自己更加博学多才。
但是金农这个人做文章不循规蹈矩,因此考了多次的科举都没有中,也导致了他一生与官场无缘。
金农年过半百后,由于郁郁不得志,就下定决心去四处游历。
游历期间被大好河山的风光给深深的迷住了,从中获得了感悟,开始学画,最终成为了“扬州八怪”之首。
金农的交友圈也十分的广泛,身份高贵的名门公卿,腰缠万贯的富豪巨贾,甚至生活贫苦的普通百姓中都有金农的朋友。
在金农这么多的朋友中,与他关系最好的应该就是郑板桥了。
他们两个经常聚在一起把酒言欢,郑板桥甚至还说过这样的一句话:“杭州只有金农好”,由此可见这两个人的关系是有多好了。
金农年过半百才开始学画,但是却能取得这样的成就,实在是不容易的。
不过这主要得益于金农有良好的书法功底,自己又学识渊博,收藏了许多名作,对绘画有自己独到的见解,才终于成为了一代名家。
金农是什么朝代的人金农是我国著名的画家,那么金农是什么朝代的人呢?我们大家都知道,金农是“扬州八怪”之首,而“扬州八怪”指的就是在我国清朝中期活跃在扬州的八个画风相近的著名画家的总称,又被成为扬州画派,所以我们可以知道金农是我国清代的书画家。
清朝初期,随着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扬州作为富豪聚集地,开始追求起了文化的发展。
金农墨梅图丨一生知己是梅花
扬州八怪中的金农,号冬心先生。
他喜欢画墨竹梅花,后人誉其“涉笔即古,脱尽画家习气”。
他一生没能进入官场,前半生笔耕墨耘,游食四方,六十四岁后定居杨州,卖书鬻画。
“以布衣雄世。
”金农的题画诗也极有味,古文人画讲究诗书画印四绝,冬心先生既以卖字画谋生,其画作当然也是“四绝”之作。
他很有文采,他著有《冬心先生集》等文集十多种。
他的咏梅诗曰:“砚水生冰墨未干,画梅须画晚来寒,树无丑态香沾袖,不爱花人莫与看。
”爱花也是爱美,诗人的一生与诗书为侣,梅竹为伴,也是爱美的一生。
他画的梅花很古雅,有一梅花横幅,花枝皆反向横斜,画上繁花如雪,枝干横斜,干上苍苔数点。
如坠墨玉,他有题跋曰:“吾郡孤山下荒亭之中,有梅十数,横斜多态,相传逋仙手植,每花时必吟赏其侧。
今客杨州,若号寒之虫,谨户不出,追求风格,呵冻写此,尚不失其古貌也。
”短短数语道出他的梅是源于生活的,是写生得来的。
他的梅花也是谨户不出,精心创作的,不是胡涂乱抹,欺世盗名的,所以,他画的梅花,是艺术的梅花,是有美感的梅花。
有风格的梅花。
他有画跋曰:“画梅须有风格,风格宜瘦不在肥耳,杨补之为华光和尚入室弟子,其瘦处如鹭立寒汀,不欲为人作近玩也,客窗仿拟,以寄胜流。
”宋朝的华光和尚有“墨梅鼻祖”之称,可见冬心师承古法,取法乎上之源谰。
东邻满座管弦闹,西舍终朝车马喧,只有老夫贪午睡,梅花开后不开门。
野梅如棘满江津,别有风光不爱春,画毕自看还自惜,问花到底赠何人。
从诗中可见冬心先生“闭户著书忘岁月”的人生境界,“高山流水少知音”的高士情怀。
他的一幅“落梅图”上画着一道粉墙,墙上伸出一枝曲干,墙底落花无数,诗意盎然。
大有“一枝红杏出墙来”之意,又有“零落作泥碾作尘”之叹,他题诗曰:横斜梅影古墙西,八九分花开已齐,偏是东风多狡狯,乱吹乱落乱沾泥。
任你高士佳人,遇到恶客鼠辈,也躲不掉委于泥涂的境遇了。
观此画幅真叫人生落英之思,坠红之叹。
风尘之怨,感遇之想了。
冬心先生就是寻花争艳之时,依翠偎红之际,也忘不了画他的梅花,有一则小跋透露出他的艳遇,他的痴顽:“客窗偶见徘梅半树,用玉楼人口脂画之。
金农画梅,别具一格
金农画梅,别具一格
? 提示:点击上方↑"中国书画超市"免费订阅本刊
画家与画家之间,作家与作家之间原是不能相比的,各是各的事,是各有擅长。
金农是奇思妙想,但他的大部分的好也停留在“奇思妙想”之上。
“金农知画而法不备”金农有两样好,梅花和他的书法,一般人无法与之做比。
金农之好,不好在技法,而好在妙想之上,在别人不敢想的他都敢想,比如画墙头,一堵墙头,梅花从墙头那边过来,简简单单却有意韵,画面上没有人,却分明又有人在,这个人正立在墙头之下仰着头看别人家院子里的梅花。
不知是谁的诗:“梅花开时不开门。
”梅花在古人的眼里真是性命,不开门一是要自己看,二是怕俗人扰了梅花的清韵。
我家养梅花便是这样的心情,今年的梅花是绿萼先开而朱砂随后。
梅花开的时候是既想让人来看,又不愿让人来看,想让人来怕乱,不想让人来又怕梅花是白开一场。
好东西是要人看的,但你有太好的东西就是怕人看,那简直像是娶了如花似玉的美妾,是想要人看的,却又怕人看。
在心里,是火烧火燎。
中国书画超市启迪真知-鉴藏价值⊙免费订阅:搜[书画超市]→关注⊙放到桌面:标题下[中国书画超市]→右上角→[到桌面]⊙书画拍卖:+微信515958379[QQ]⊙推荐阅读:搜:历代|牌匾|陈海良|书法有法|所谓大师|点将|王羲之|名家100人|黄秋园|
黄宾虹|齐白石|李可染|张大千|扇面……还可回复任何词查看哦!↓↓↓看历史文章。
金农最著名的一首诗
金农最著名的一首诗金农(1687—1763)如果活到现在,正好333岁。
一生坎坷,所幸他活了77岁,成为书画史上耀眼的明星。
金农诗书画印考古鉴定样样精通,50岁之后才开始作画,善画竹、梅、鞍马、佛像、人物、山水,尤精墨梅。
但我最喜欢的还是冬心先生的梅以及他题画的自度曲、小调,还有他憨态可爱的样子。
金农《寄人篱下》有一件《寄人篱下》的梅花作品,很是特别,构图特别,表现特别,颇能反映金农的个性。
图中一道半敞开的篱笆透出几株梅花来,茂密而冷艳,右边题了“寄人篱下”四个与画比例极不相符的四个字。
画尺幅虽小,却把画分为篱笆院内和篱笆院外两个天地,元气淋滴、骨秀神清。
此图作于他72岁时,这时金农客居扬州,生活逐渐变得窘迫。
《寄人篱下》正是他生活的真实写照。
有一次,峨眉山中精能院漏尊者给金农写了一封信,问讯他的近况,顺便问了梅花与鹤,过了一个月,金农动笔仿元人画了一幅梅寄给“漏尊者”:蜀僧书来日之昨,先问梅花后问鹤。
野梅瘦鹤各平安,只有老夫病腰脚。
腰脚不利常闭门,闭门便是罗浮村。
月夜画梅鹤在侧,鹤舞一回清人魂。
画梅乞米寻常事,却少高流送米至。
我今常饥鹤缺粮,携鹤且抱梅花睡。
可以得见,写这首诗的时候,金农是何等的穷困潦倒,为了换米,也为了喂自己圈养的鹤,自己不停地画梅换米,但到了老年,扬州书画市场开始走下坡路,金农也时常为之苦恼,好在“冒寒画得一枝梅,恰好邻僧送米来”,才使他度过了风雨飘摇的晚年生活。
所以在金农的内心有着悲凉的矛盾,表面上他追求文人雅士之清高,可面对现实,他只得卖画“乞米”维持生活。
一边叹息世道之不公,却又暗暗和自己较真,利用坚毅的品格纵情于书画,借梅花的铁骨冰心激励自己与寄托情感。
不过,我倒是愿意换一个角度去理解《寄人篱下》图,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世间的过客而已,犹如尘埃,飘忽勿定,《寄人篱下》它所表达的不仅仅是表象的东西,其中寓意的恰恰是“客”。
人生如寄,世间是人短暂的栖所,人只是“过客”, 每个人都是在这个尘世“寄存”一下。
寂寥冬心,住佛舍娶哑妻画梅乞米的“扬州八怪”头一号画家
寂寥冬心,住佛舍娶哑妻画梅乞米的“扬州八怪”头一号画家金农自画像一、人生如寄冬心,冬日孤寂凄清的心情。
二百多年前,一介书生病痁江上,寒宵怀人,不寐申旦,遂取崔国辅“寂寥抱冬心”之语自号。
初见此名时,我却想能谓之冬心者当是梅花,念及,脑际就会莫名其妙地浮现一个场景:山野有梅林,梅林有茅屋,一个素衣女子掀起竹帘把头探出窗外,嘴唇翕动却没有发出声来,好像是生怕惊着立雪赏梅的青衣书生。
冬心即清代画家金农,扬州八怪之一,五十而画。
我十几岁时读汪曾祺小说《金冬心》,记得他对这位公认的扬州八怪里的头一号人物颇有微词,觉得这是一个装模作样、矫情欺世、似放达而实精明的人,认为他的清高实际上是卖给盐商的古彝器上的铜绿,但末了却叹服:这真是一个绝顶聪明的人!当时,汪老的话反而勾起我遐想他非常喜欢的金冬心的另一面——“疏能走马,密不容针”的梅花,究竟是什么样子。
冬心墨梅明朝张岱曾言:“人无癖不可与交,以其无深情也;人无疵不可与交,以其无真气也。
”我或许也算有癖之人,不懂却非常喜欢书画。
后来,捧读《冬心画谱》,铭记冬心的梅——“吾家有耻春亭,因自称为耻春翁。
亭左右前后种老梅三十本,每当天寒作雪,冻萼一枝,不待东风吹动而吐花也。
”冬心因痴情于梅,视梅为手足,故又有“晨起用杜道士小龙精墨为梅兄写照”之雅记。
如此爱梅,清极也奇极。
冬心一生画梅很多,涉笔即古,每画必题“一摅枨触之感”,书法上的“古朴”,造就了其梅花的“古拙”;书法上的“雅致”,造就了其梅花的“生趣”。
大幅与小品、画轴与册页,大多是墨梅,很少敷色,即使敷色也不浓艳,且授书入画,借书以抒发情感,而使梅花“生意”。
据说张大千最心仪的画家冬心是一个,说“金冬心的画画得极其蹩脚,但是又好得不得了”。
又蹩脚又大好,学问甚大,不同一般。
《寄人篱下图》我注意到,人们评论冬心的梅花,大多会提《寄人篱下图》。
这幅作品是冬心梅花三绝图册中的一幅,现藏南京博物馆。
我曾寻来图片细细欣赏,画幅很小,构图很简单,两块方形的篱笆栅栏内,老梅一株,一枝枝梅花盛开,透过栅栏的门,还可以看到梅花点点落地,从而使这幅本应拘谨的画面产生了天地舒展、空灵透达的效果。
讲堂丨金农说:画梅须画晚来寒,不爱花人莫与看
讲堂丨金农说:画梅须画晚来寒,不爱花人莫与看金农梅花图金农画梅曾题诗两首:(一)砚水生冰墨半干,画梅须画晚来寒。
树无丑态香沾袖,不爱花人莫与看。
(二)老梅愈老愈精神,水店山楼若有人。
清到十分寒满把,如知明月是前身。
梅金农清代扬州八怪之首金农,号冬心先生。
他以擅写漆书、精绘墨梅、博学工诗名世。
不同于郑板桥那般雅俗共赏,妇孺皆知,金农的声望似乎在文人圈内更为显赫。
金农梅花图纳尔逊-艾金斯艺术博物馆藏江梅留白,生香之感据说,金农是五十岁后学画的,可这位半路出家的旷代逸才,却开辟了一片绚烂的艺术天地。
他笔下的梅花密密麻麻、层层叠叠、虚虚实实、蓬蓬勃勃,透露出阳光般的朝气与活力,在画坛别具一格。
金农还曾在一幅自绘江梅图的留白处,以特色鲜明的漆书题写“空香沾手”四字。
捧读这位冬心先生的梅花图,确有指间生香之感。
清金农梅花图轴纸本,设色,墨笔130.2×28.2厘米弗利尔美术馆藏老梅截干,显凌寒之性图中取梅树老干一截,通贯画幅正中,顶天立地,布局奇绝,又以大笔铺枝,小笔勾瓣,繁枝密萼,穿插左右,枝干以饱含水分的淡墨挥写,浓墨点苔,更显出老梅凌寒的性格。
“花光迷离,恍如晓雪之方开”。
右侧上端有作者自题,乃知为追思五十年前,观元至大辛少府贡粉矮梅卷情事,凝想而作,款署:“荐举博学宏词杭郡金农画记,时年七十又五。
”此为金农老年精心之作。
金农红绿梅花图立轴,绢本设色纵138厘米,横65.5厘米上海博物馆藏花枝繁密,生机勃发此画从款题中可知是金农将元人辛贡、王冕所创的粉、白梅法,集写于一画之中的杰作。
全幅花枝繁密,生机勃发。
以大笔淡墨画干,浓墨点苔,枝条疏密有致。
勾花点蕊,以粉朱、铅白点染花瓣,清丽透逸,有暗香浮动,韵清神幽之感,款署“七十三翁杭郡金农记”。
是作者晚年的代表作之一。
金农梅花竹石图广州市美术馆藏笔触古拙,稳健意趣此画在构思布局与笔墨意趣上各有特色,笔触古拙, 在轻盈潇洒的风姿中含有沉厚稳健的意趣, 淡墨点花, 薄而润, 富有色彩感;画中自题:“古来画梅谁最好,僧中独数华光老。
金农的七幅馆藏《墨梅图》
金农的七幅馆藏《墨梅图》
《梅花》
王安石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咏梅》
毛泽东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
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
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梅花是二十四番花信之首,被誉为花魁。
他象征不惧风雪、迎雪吐艳,凌寒飘香,坚韧不拔、不屈不挠、自强不息的崇高品质和坚贞气节。
文人墨客赏花,不仅赏花的外表,更欣赏花中蕴含的人格寓意和精神力量。
文学艺术史上,梅诗、梅画数量之多,足以令任何一种花卉都望尘莫及。
梅的品格与气节是“龙的传人”崇尚的精神面貌。
上至显达,下至布衣,几千年来对梅花深爱有加。
擅长墨梅的名家枚不胜举,今天我们先来欣赏“扬州八怪”之首金农的墨梅。
《梅花图》弗利尔美术馆藏
《梅花图》纳尔逊-艾金斯艺术博物馆藏
《红绿梅花图》上海博物馆藏
《梅花竹石图》广州美术馆藏
《梅花》弗利尔美术馆藏
《墨梅图》故宫博物院藏
《梅花图轴》故宫博物院藏。
时值寒冬,跟着金农去赏梅。
时值寒冬,跟着金农去赏梅。
金农(公元1687-1763年),字寿门,又字司农、吉金,号冬心先生、稽留山民、曲江外史、昔那居士等,浙江仁和(令杭州)人。
善诗,工书法,精鉴赏。
五十岁后始学画,梅、竹、鞍马、人物、山水俱能,笔墨拙厚淳朴,布局构图别出心裁,为“扬州八怪”之首。
“杨州八怪'是清代画史中妇孺皆知的怪异画派,而金农则属八怪之一的迷雾人物。
之所以“迷雾'是因为他的身世、爱好、思想以及人生经历中不同阶段的理想、际遇等有别于常人。
他的别号很多,有“寂寥抱冬心'、“稽留山民'、“耻春亭翁'、“百二砚田富翁”……,此外还有“龙梭仙客'、“二十四郎”、“纸裘老生”等。
他生于淅江钱塘江,青少年时,家境优游闲适,投师问友,笔墨耕耘;中年以后,嗜佛,称已为“心出家奄粥饭僧'和“如来最小弟”;晚年他伴随着博爱鸿词科的结束而破灭,于乾隆二十八年,贫病相加的衰暮之年殁于杨州佛舍。
金农的身历铸就其玉骨冰肌的品性,自然的高士画梅那是一种君子所为。
当时,“西冷八家'之鼻祖丁敬,他诗文造语奇崛,又擅画梅,金农时遇相契,这样,更触发金农表达梅画的动因。
据史,金农一生好游,曾游历山西、京师、沿路一达风光,返南之机学曾慕往罗浮村。
他观梅赏景(性),目察心机,对罗浮梅骨识透无遗,留下大量墨宝。
所以,人们也对金农字画的追求日益逼切,发展到供不应求的地步。
当时的民众日:“堂前无字画,不是旧人家。
”这导致金农多用门生代笔的重要客观原因。
金农癖以梅为妻,鹤为子,曾有题句云:“我今常饥鹤缺粮,携鹤且抱梅花睡。
'可见,金农佛心常静,以梅为伴之事举又成了怪癖了。
金农的梅画甚多,不论亲笔或代笔,都是一种怪乎应对之手。
以史知鉴,项钧、罗聘学为金农代笔,金农好友学记“今爱钱不动笔,均也甘心画不止。
”门弟持处士礼梅花相赠,同人视立,孛然兴致,足证金农画梅,笔墨高超无议。
金农所画《梅花册》构图很独特,画面用花枝穿的姿态,给人有梅仙倾情,笑面相卧,空隙中只见几处疏枝一带花串,仿拂一笑人依儇而在。
金农(画作)便做了梅花、寄与谁
金农(画作)便做了梅花、寄与谁金农(1687—1763),清代书画家,扬州八怪之首。
字寿门、司农、吉金,号冬心先生、稽留山民、曲江外史、昔耶居士、寿道士等,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布衣终身。
他好游历,卒无所遇而归。
晚寓扬州,卖书画自给。
嗜奇好学,工于诗文书法,诗文古奥奇特,并精于鉴别。
书法创扁笔书体,兼有楷、隶体势,时称“漆书”。
五十三岁后才工画。
其画造型奇古,善用淡墨干笔作花卉小品。
金农博学多才,嗜奇好古,收金石文字千卷。
精篆刻、鉴赏,善画竹、梅、鞍马、佛像、人物、山水。
尤精墨梅。
所作梅花,枝多花繁,生机勃发,古雅拙朴。
来源:潜斋游艺《梅花》册页冻萼吐华吾家有耻春亭,因自称为耻春翁。
亭左右前后,种老梅三十本,每当天寒作雪,冻萼一枝,不待东风吹动,而吐花也。
今侨居邗上,结想江头,漫写横斜小幅,未知亭中窥人,明月比旧如何?须于清梦去时问之。
寿门金吉金画记。
绿萼含芳寿道人写意兰宫空香如洒空香如洒。
近号日老丁。
蜡梅初绽乾隆廿五年八月,在广陵九节菖蒲憩馆,画梅花小册,七十四叟杭郡金农记。
佛院冰姿苏伐罗吉苏伐罗,画于佛家无忧林中,庚辰秋日。
寒香清韵龙梭仙客,仿神霄散吏。
八月十五日记。
吹香照眼雀查查,忽地吹香到我家,一枝照眼,是雪是梅花。
曲江外史。
繁枝密萼冬心先生画繁枝密萼,窃比古人也,谁许之乎。
琼枝俟赏百二砚田富翁之所为也。
赏之者,有俟其人。
玉蝶清标曲江外史小笔。
金农把梅花的形式美与诗情美推向了极致,在他的内心存在着悲凉的矛盾,一方面追求文人雅士之清高,另一方面必须卖画“乞米”维持生活。
在怀才不遇的矛盾心态当中,金农叹息世道又自强不息,利用坚毅的品格寄情于书画,借梅花的铁骨冰心激励自己与寄托忧思。
“老梅愈老愈精神,水店山楼若有人。
清到十分寒满把,始知明月是前身。
”诗里画外,无不透露出金农孤高、淡泊、寂寞的人生,仿如画家自身命运的真实写照。
金农画梅题记《梅花图》吾乡龚御史田居先生家,有辛贡粉梅,丁处士钝丁家,有王冕红梅,皆元时高流妙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金农的画梅人生
作者:董迎迎
来源:《艺术研究》2018年第02期
摘要:金农学画,主要以竹、梅、马、佛为主,并且顺次而作,其有次序的取材选题和立意内涵有别于其他名家以单个物象作为抒意载体的习惯,这种转换的过程不仅不自觉地促成了金农宽泛的题材领域,更重要的是揭示了他人生需求不断递增的情形,充分体现出他对自我关注的转变。
本文现从马斯洛的需求层次论的视角将梅花题材单独摘选出来进行探究,通过金农与“梅”生发出关系的对象和历程进行梳理、归类,以此管窥金农终生对各种需求的诉求以及对际遇中各种感怀。
关键词:金农画梅需求
心理学家马斯洛将人的需求分成五大类,分别是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
这五大层次由低层到高层依次排列,也可归纳为基本需求,发展需求、潜力和自我实现需求三个方面。
简言之,基本需求指衣、食、住、行等最基本的生活保障得到满足。
发展需求是个体渴望得到家庭、朋友等群体的关怀和理解,也希望得到他人的赏识和认同。
自我实现需求则是完成与自身能力相称的一切事情,发挥自己的潜在能力,实现价值,成为所期望的人。
{1}根据马斯洛需求层次论,一般来说,个体的需求由某种或某几种需求构成且相对低一层的需求得到满足后会驱使更高一层次的需求得到满足,而将这一普遍适用于每个个体的理论引用到金农的画梅经历中尤为契合,对于金农来说,画梅的经历显然含括了上述三方面的需求。
一、谋生之所需
金农晚年以卖字画作为经济来源的考证在他的《画梅题记》中最为多见,如“山僧送米,乞我墨池游戏……”、“画梅乞米寻常事,那得高流送米至。
我竟长饥鹤缺粮,携鹤且抱梅花睡”、“冒寒画得一枝梅,却好邻僧送米来”{2}《画竹题记》中除了大篇幅记载的是对学习画竹的技法之外,提到的是“往往画以自赏,间或作易米计”{3},而《画马题记》、《画佛题记》更鲜有提及谋生之事,从以上史料内容可以看出金农在画梅的过程中对绘画用于谋生交换这一创作行为显现的相对强烈些。
而原因大致有两个方面,其一,金农的梅作主要集中在乾隆二十至二十三年间,这个时期也是“扬州八怪”极为繁盛的时段,商品经济的发达间接带动了文化意识形态的繁荣。
当时扬州的众多商贾,为标榜身份、虚增涵养,便刻意附庸风雅,高价收购古玩画作,市民阶层也对书画产生极大兴趣,传扬州民谚:堂前无字画,不是旧人家。
慕名而来的各地画家汇集于此,建立在双向互求关系之上的字画交易进而活跃起来,这种商业化性质的艺术活动直接提升了画家的声誉和生存处境。
其二,早在雍正十一年(1733年)刊行过的《冬心先生集》中金农自称写竹兰“踯纸自叹息,不入画师普”,时年金农四十七岁,而又有文献记载金农年余五十开始习画,踰六十岁开始画竹,显然在画竹或画竹之前数年技艺摸索的这一阶段仍是金农真正艺术生涯的初始期,其造诣和技巧均未达到一定程度,画作尚未达到的普
遍认可,不能售卖也是情理之中,后来随着画技逐渐娴熟,再加上扬州画坛画梅大家的陨落,适逢能够填补梅花题材的空缺。
后期的“马”、“佛”则可视为金农自我价值需求的进一步的延展的媒介或载体,更多的用于他对生存意义上的体悟和寄予,谋生这一作画目的行径便应势降为绘画的次要功能,而且通过分析周积寅、王凤珠编撰的《扬州八怪书画年表》金农的众多作品,属以梅花题材数量之多,从晚年部分作品的题跋中也可以看出梅花依然是主要的收入来源。
因此可以推断“画梅”这一过程对于金农而言最富有现实意义的时期。
二、情感之认同
现代社会心理学认为,要理解和描述行为,人和他所处的情景必须被看成是一个相互依赖的因素群。
梅花显然成为金农扩展情思和维系群际关系需求的重要依托。
梅花用来传递思念之情,早有司马光作“驿使何时发,凭君寄一支”,于谦:“马上相逢情不尽,一支谁寄陇头春。
”金农最初画梅师从白玉蟾,《梅花册十二开之十二》云:“宋白玉蟾工画梅,孤枝小朵,与道士张龙池同一妙也。
予仿为之。
”曾题画:“石门僧画梅……予仿其意”{4}、也说“爱仿丁野堂,万玉纷满纸”,在综合借鉴各家之长之后金农笔下的江路野梅生拙简率、蓬勃焕发,既雄浑朴茂,又冷香清艳,而不同书体的题跋,使得“古朴”的基础上更增“奇逸”风貌,因此汪鋆盛赞他“书画高古,足以继轨前人,其题画别饶异趣,不落昔闲窠臼。
”也有因昔日一幅墨梅追想萧太虚、杨补之“二君无由共赏也,不禁怃然。
”除了这几人,在画梅题记中,金农还追忆了王冕、辛贡、萧太虚、赵孟頫、汤叔雅等人,显然这些前人不是和金农同处一个时代的,但因如出一辙的画梅共性衍生出的是他对古人流露的崇敬之感和情感认同。
实际生活中与金农因“梅”结缘的人甚多。
“扬州八怪”中与汪士慎和高翔关系较为密切,被称为“画梅三友”,陈子清《名画概要》中把金农与汪士慎、高翔、罗聘并列为“画梅四圣手”,金农称“画梅之妙,在广陵得之二友焉”{5},他们时常在一起饮茶挥毫、切磋画梅之技,金农也自己证实道:“汪巢林画繁枝,高西唐画疏枝,皆是世上不食烟火人。
予画此幅,居然不疏不繁之间。
”{6}《梅花二友汪士慎、高翔传》记载汪士慎双目失明、家贫断饮,金农在冰天雪地里画梅花,作《万玉图》相送;《宝迂阁书画录》卷三载《高翔画,金农题山水册》,每页都有金农的题诗,同样高翔也曾为金农作过肖像画,多幅画册均有;{7}秦祖咏《桐阴论画》卷曰:“罗两峰聘,笔情古逸,思致渊雅,难得冬心神髓,墨梅兰竹,均极超妙。
”罗聘和项均师从金农,并为之代笔画梅。
尤其罗聘画梅笔法圆润、潇洒飘逸,24岁便成为金农得意高足,二人师徒情深,金农终殁时由罗聘扶柩归葬。
此外,金农还为闵长啸作《画梅册》、为径山长老本初作《寒梅欲雪图》、为谷原作《梅》轴,赠丁敬堂《红白梅》、赠江春《梅树花开图》,现存南京博物馆的《玉壶春色图》也是他为同乡前辈龚翔麟所作,另有多幅墨梅图赠友人等等。
这时期的“驿路梅花影倒垂,离情别绪系相思。
故人近日全疏我,折一枝儿寄予谁”{8}与雍正五年所作《忆康山旧游》“相思渺天磨,肠断茱萸湾”的情感流露是一致的,都传达了一种相知相思的情谊,而几乎伴随金农整个后期艺术历程的梅友同早年结交的丁敬、厉鹗、杭世俊等文友也是出于相似的情感需求,可见,金农的书画艺术早已带有服务于人际关系的倾向。
三、价值之追求
笔者将金农“画梅”的价值归纳为梅花的人格化象征、非商品性的画作和“期有所遇”的追求。
被称为“岁寒三友”之一的梅早已在古人的绘画实践中被解读成崇高品格精神的符号,逐渐形成了“梅的人格化的过程也是人的梅格化过程”这一认知,人们赋予梅精神品质象征同时,也在追求人格化的意志传达。
曾子说:“士不可不弘毅。
”梅历来是中国传统文化意象里寓意“意志”的典型代表,文人金农的梅花亦是此范例,陆以湉的《冷庐杂识》就评金农的墨梅“苍劲绝俗,凌霜雪,节独完,我与君,共岁寒”,以此借用物色表象抒写金农的志向和高洁的精神。
在拟古主义思潮占据主流之际,摆脱“四王”构建的程式化秩序的束缚颇为困难,“扬州八怪”这样新兴的艺术群体审美旨趣与当时传统受众的欣赏经验或多或少存在一定差异,因此在特定的历史情境下金农的梅花不为大多数人赏识成为必然。
金农在其中一幅画梅提跋中写道:“近来老丑无人赏,耻向春风开好花”。
事实上,他仍秉持迥别于正统画派的趣尚,追求“率意为之”、“出自灵府”的画风,而这种有意返其到之行潜含其对现状不满的深刻情绪体验,所以金农才“不趋时流、不干名誉”,究其原委,是他对改变时弊局限的渴望,因此我们对金农梅作或其他艺术形式语言的赞誉同时,还应深入纠察他的心理需求,如张庚所说“画亦心画也”,正是对寻求个体整个艺术创作思维过程中的需求动机最精简的表述。
文人晚年多溺于佛,金农无疑是弃儒归释最深刻的一位。
从画梅时“清到十分寒满把,始知明月是前身”已开始萌生禅意,可见他经过对自然物象潜意识的主观构建以及对笔墨技术法则的不断拓新后,艺术形式的心理渊源这种陈述体现在金农画梅之后的作品中已不再浅显和偶然,所以再反过来看金农以“竹”、“梅”“马”、“佛”为主的一系列绘画题材,“梅”无疑是后来“佛”的最初原型替代。
因“梅”已萌生禅意,可以认为“佛”是“梅”的升华指归,换种角度理解也是以“梅”为始对精神寄托的更深层次的纵向诉求过程,而这种诉求的缘由正是他屡屡不得志所致。
金农仕途道路的理想愿景伴随着博学鸿词科的结束而破灭,但他一直“期有所遇”的隐衷却无法释怀,才有了“画毕自看还自惜,问花到底赠何人”的无奈心境的慨叹,即使发声“老梅愈老愈精神”,也没能在仕途上有所作为,而是将自身价值追求转化为禅悟之道。
蒋宝龄《琴东野屋集》卷二中题到其墨梅的“瘦枝如棘花繁开淡”、“墨晕花清有神”其实也是对金农寻求主体意识超越物我的局限以获取精神慰籍的侧面暗示。
综而观之,以社会心理学中需求层次论的的角度重新审视金农的画梅历程同研究金农艺术道路中所展露的人生是一脉相承的。
画梅已经隐含了金农终身追求的人生目标,从谋生之求到“佛即我心”的情感归属,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出“梅”的价值的附加和转化过程。
梅花是金农艺术道路最集现实和理想的一面镜子,透过这面镜子才可以洞见其生存意义。
注释:
{1}【美】弗兰克.戈布尔,吕明,陈红雯译. 第三种思潮马斯洛心理学[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7.
{2}{3}{4}{5}{6}{8}张郁明.扬州八怪诗文集 [M] .南京:江苏美术出版社,1966.
{7}阎安.金农的绘画题材及其选择原因初探 [D].浙江:中国美术学院,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