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诗海拾贝学习资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诗海拾贝

诗歌的起源:

诗是最古老也是最具有文学特质的文学样式。来源于古代人们的劳动号子和民歌,原是诗与歌的总称。开始诗和歌不分,诗和音乐、舞蹈结合在一起,统称为诗歌。

诗歌的特点:

诗歌是高度集中地概括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它饱含着作者的思想感情与丰富的想象,语言凝练而形象性强,具有鲜明的节奏,和谐的音韵,富于音乐美,语句一般分行排列,注重结构形式的美。

文学常识:

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

《诗经》记录了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约500年间的诗歌共305篇。所以又有“诗三百”之称。相传为孔子编订。

《诗经》根据音乐的不同分为“风” “雅”“颂” 三大部分。

我国诗歌大展史上被公认为的三个黄金时期的文学样式分别是唐代的诗歌、宋代的词和元代的曲。

名句接龙: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走进诗的国度

诗经·采薇(wēi)(节选)(最早的诗歌总集)

昔我往矣(yǐ){语气助词},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语气助词},雨(yù)雪霏霏。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昔:从前。

矣:语气助词,用在句尾,和“了”相同。

往:去、离开。指的是战士去远征。

依依:形容树枝柔弱,随风摇摆的样子。

当初我远征去边疆的时候,青青杨柳,

丝丝缕缕,随风摇摆。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来:归来。

思:语气助词。

雨雪:下雪。

霏霏:雪花飘舞的样子。

现在我远征归来的时候,漫天雪花纷纷

扬扬,随风飘舞。

诗意是:回想当初出征时,杨柳依依随风吹,如今回来路途中,大雪纷纷满天飞。

表现了普通士兵在离乡出征的岁月里的艰苦生活和内心伤痛,字里行间表达了对战争的不满和对故乡的思念。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当:

杨柳依依,鸟语花香,春意盎然的时候:

“我”

却不得不离开,远赴战场……

思考:我离开的,仅仅只有这美好的春色吗?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当:

我远赴战场无数载,九死一生归来之时:

“我”

漫天雪花飞舞,又冷又饿,寒风刺骨……

思考:在这漫天的雪花中,他会想到什么?

《诗经·采薇》通过“杨柳依依”与“雨雪霏霏”与”的情境变化中,借景抒情表达了远征的战士对家乡,对亲人的思念之情,同时也表达了对战争的反对和厌恶之情。

春夜喜雨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作者简介:

杜甫(712--770)字子美。唐朝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其诗涉及社会动荡、政治黑暗、人民疾苦被誉为“诗史”,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诗艺精湛,被誉为“诗圣”,他一生写诗一千四百多首。

好雨知时节, 当春乃发生

好雨:及时雨

乃:于是,就;

发生:催发植物生长。

这一场雨好像选好时候,

正当春天万物生长时就随即降临。

“好”,一个”好”字既是作者对春雨的赞誉,也流露出作者欣喜的心情.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潜:暗暗地,悄悄地;

润物:使植物受到雨水的滋养

细雨随着春风悄悄地在夜里来到,

它默默地滋润万物,没有一点声音。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野径:乡间的小路

天上乌云密布,乡间小路全都是黑沉沉的,只有江上的小船上的灯火独自明亮着。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晓:早晨;

红湿处:枝头的花红润一片。

重:花朵饱含雨水,古曰”重”。

锦官城:四川省成都市。

第二天早晨,到处是湿漉漉的,红艳艳的一片,沾着雨水的鲜花,装点着锦官城。

问:题目《春夜喜雨》这四个字中哪一个字体现了作者的思想感情?

“喜”字,体现了作者对春雨来得及时而感到喜悦的心情。

因何而喜呢?

因雨而喜。

这首诗的主题思想是什么?

作者抓住了春夜绵绵细雨的特点,赞美了春雨给大地带来了蓬勃生机,给人们带来了丰收的希望.抒发作者内心的喜悦之情。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宋·辛弃疾

明月/ 别枝/ 惊鹊,

清风/ 半夜/ 鸣蝉。

稻花香里/ 说丰年,

听取/ 蛙声/ 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

两三点雨/ 山前。

旧时/ 茅店/ 社林边,

路转/ 溪头/ 忽见。

词题之解

《西江月》是这首词的曲牌名,不是题目,这首词的题目是《夜行黄沙道中》。

作者介绍

辛弃疾,南宋爱国词人。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人。与苏轼并称为“苏辛”。二十一岁参加抗金义军,历任安抚使等职,一生政治清明,坚决主张抗金。他所提出的抗金建议,均未被采纳,并遭到主和派的打击,曾长期落职闲居。晚年一度起用,不久病卒。

写作背景

这首词是写于辛弃疾晚年退隐江西农村之时。

辛弃疾一直关心人民疾苦,常常因农民的丰收在望而喜悦,也为百姓疾苦而伤怀。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别枝惊鹊:惊动喜鹊飞离树枝。

月光十分明亮,鹊儿被惊醒了,从树枝上飞起,引起树枝摇曳;半夜里清风吹拂,传来声声蝉鸣。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清风送来一阵阵稻花的清香,传来一片青蛙的叫声,使人觉得仿佛是在争说着丰收年。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遥远的天边星辰稀疏,在山前下起了轻微的雨。

上片写晴,下片写雨。这两句描写一场骤雨即将瓢泼而下的气象。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头忽见。

大雨将至,急忙避雨,可一向熟悉的茅店竟找不到了,跑到溪桥转弯处,嘿,茅店不就在眼前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