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中语文《胡同文化》说课教案新人教版必修1
《胡同文化》说课稿
二、说教法与学法
1、自主学习享受美的愉悦,提 高审美能力
2、示范分析学法
对语文而言,朗读是最重要的,最根本的,也是最有效的。通过朗读把无声 的文字变成有声的语言,既可帮助学生理解思想内容,又可体味语言的韵味。 “把北京人的生活习惯与‘处街坊’、‘有板眼’、‘没戏’等词句起来思考。” 就是朗读法在本次演示中的妙用。“上下文和自己的生活实际进行推断”是高考 说明中明确的要求。
三、说学法:
学生在学习本节内容前,对重力现象并不陌生,因此我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 习本节内容,可采用讨论法和研究法相结合的方法来学习本课。让学生在学习中 讨论研究,归纳总结,在实验操作中体验成功的快乐。
四、说教学程序:
一)导入新课:(5分钟)
首先可让学生回答几个问题:(1)什么是力?(2)力的符号是什么?(3)力的 单位是什么?这样可让学生回忆上节课所学内容,为学习重力概念做准备。然后 让学生看书5分钟,找出本课的重难点和疑问。教师可适当板书内容提要。学生 在看书过程中可巡回指导,及时提醒学生抓住关键内容。
最后让学生回答书上的问题,适当板书。这样可使学生清楚本课内容并初步 了解重点和难点。同时也可锻炼学生的自学能力、归纳总结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为进一步学习打好基础。同时教师在学生回答问题过程中也可发现学生在学习中 存在的问题并为讲解新课作好准备。增强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另外还可培养 学生的自学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和归纳总结能力。
3、教学重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理解作者对胡同文化的描写以及透出的对胡同的怀念和批判。 难点:引导学生体会作者所说的“胡同文化”的内涵。
31、教材处理
首先通过多媒体展示有关胡同的图片,让学生直观感受“胡同”的特点,再 通过阅读课文,勾画重要句子,了解作者笔下的“胡同文化”的特点。采用师生 互动的方式,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谈谈自己的看法,使课堂进入一个轻松、 活泼、有序的状态之中。
《胡同文化》教案(人教版高一必修教学设计)
《胡同文化》教案(人教版高一必修教学设计)《胡同文化》教案(人教版高一必修教学设计)一、教学目的:1、概括北京胡同文化的特点及内涵,体会作者对北京胡同文化流露的感情,并借以培养学生筛选信息并概括信息的能力。
2、体会《胡同文化》中浓郁的文化气息,并借以理解汪曾祺散文的特点。
3、引导学生品味本文语言朴实、典雅的特点。
二、教学重点:概括胡同文化的内涵和作者在文中流露出来的对胡同文化的感情,训练筛选信息、概括信息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概括胡同文化的内涵和作者在文中流露出来的对胡同文化的感情,训练筛选信息、概括信息的能力。
四、授课时数:一课时五、教学手段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以北京胡同的图片使学生感性认识北京胡同的特点,更深刻地理解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
六、教学过程(一)上课前播放歌曲《北京胡同》(有背景图片)。
(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二)导语同学们,说起巷子,我们并不陌生,而且应该比拟熟悉了,不管是农村还是城镇,往来于巷子之中的经历是有的,但对于巷子中蕴含的文化内涵却不大注意。
有一位作家却能以独到的眼光,凭深厚的文化底蕴,审视北京的巷子也就是胡同,开掘出了北京胡同的文化意蕴,认为胡同文化是北京文化的重要组成局部,这就是今天要学习的汪曾祺的《胡同文化》。
我们将一节课完成对这篇课文的学习,大家有没有信心?(多媒体展示北京胡同照片)(三)教学目的、重点、难点:教学目的:1、阅读全文,概括北京胡同文化的特点及内涵,体会作者对北京胡同文化流露的感情,并借以培养学生筛选信息并概括信息的能力。
2、体会《胡同文化》中浓郁的文化气息,并借以理解汪曾祺散文的特点。
3、引导学生品味本文语言朴实、典雅的.特点。
教学重点(难点):概括胡同文化的内涵和作者在文中流露出来的对胡同文化的感情,训练筛选信息、概括信息的能力。
(四)作者简介汪曾祺(1920~1997),江苏高邮人,作家、剧作家。
其有“短篇圣手”之称,主要著作有小说集《邂逅集》《羊舍的夜晚》《汪曾祺短篇小说选》等,代表作有小说《受戒》《大淖记事》等。
《胡同文化》高一教案(精选6篇)
《胡同文化》高一教案(精选6篇)《胡同文化》高一教案(精选6篇)作为一名教师,时常需要用到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
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胡同文化》高一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胡同文化》高一教案篇1教学目标概括北京胡同文化的内涵,体会作者对北方胡同文化流露的感情。
教学重点在理清作者思路的基础上,体味作者的思想感情教学难点对全文中心意思的概括。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本文作者汪曾祺在《散文应是精品》中说:“近几年(也就是二三年吧),散文忽然悄悄兴起。
散文有读者。
在商品经济的冲击下,在流行歌曲、通俗小说、电视连续剧泛滥的时候,也还有一些人愿意一个人坐下来,泡一杯茶,看两篇散文,这是为什么?原因可能是:一、生活颠簸,心情浮躁,人们需要一点安静,一点有较高文化味的休息;二、在粗俗文化的扰攘之中,想寻找一种比较精美的艺术享受。
这些年,把语言看成艺术,并从中得到愉快的人逐渐多起来,这是我们这个民族文化素养正在提高的可喜的征兆。
“散文天地中有一现象值得玩味,即散文写得较多也较好的有两种人,一是女作家,二是老头子。
女作家的感情、感觉比较细,这是她们写散文的优势。
有人说散文是老人的文体,有一定道理。
老年人阅历较多,感慨深远。
老人读的书也较多,文章有较高的文化气息,多数老人的散文可归入“学者散文”。
老年人文笔大都比较干净,不卖弄,少做作。
但是往往比较枯瘦,不滋润,少才华,这是老人文章一病。
“小说家的散文有什么特点?我看没有什么特点。
一定要说,是有人物。
小说写人的,小说家在写散文的时候也总是要想到人。
即使是写游记,写习俗,乃至写草木虫鱼,也都是此中有人,呼之欲出。
”下面我们就体会一下作者写的散文的风格特点,看他属于哪一种风格。
二、自读课文,分析,讨论。
按照课文由表及里的行文顺序和由简易到繁难的思维规律,让学生先阅读、分析、讨论前半篇课文的段落大意比较合理,可以逐段概括它们的要点,也可只做有代表性的段落,视时间充裕与否而定。
2019-2020年高中语文《胡同文化》说课教案新人教版必修1
2019-2020年高中语文《胡同文化》说课教案新人教版必修1一、说教材:1.教材分析:整体感知课文,体会作者的态度、观点、感情;抓住课文要点,理解课文的内容和思路,体会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对课文的内容、语言和写法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看法或疑问。
汪曾祺的《胡同文化》是一篇好文章,普普通通的胡同,在作者的笔下,洋溢着浓郁的文化气息。
它用富有京味而有精练的语言概括了北京胡同的特点,又用北京人特有的生活方式表达出了胡同文化的内涵,再后,用真实的感情表达出了对北京胡同特有的感情。
而本单元教学的一个重点正是:概括要点,提取精要。
因此,在对《胡同文化》的教学过程中应该着力于引导学生概括出文章的要点,提取精要。
京味的语言是文章的一大特色,也是本学期唯一的一篇,所以应该好好的让学生品读、欣赏,从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觉。
这也正好体现了新大纲中要求的“要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和整体能力的提高,重视积累、感悟和熏陶,重视语文运用能力和语感的培养。
”鉴于以上的教材分析,确立如下的三个教学目标:2、教学目标(1)、阅读全文,概括北京胡同文化的内涵,体会作者对北京胡同文化流露的感情,并借以培养概括要点、提取精要的能力。
(2)、体会《胡同文化》中浓郁的文化气息,并借以理解汪曾祺散文的特点。
(3)、引导学生注意本文语言朴实、雅致的特点。
3、教学重点:概括胡同文化的内涵和作者在文中流露出来的对胡同文化的感情,训练概括要点、提取精要的能力。
4、教学难点:同教学重点。
二、讲教法课文:1、文章篇幅比较长,但是比较浅白,可以用来训练学生阅读的速度,同时找关键词、句,概括出要点,提取精要。
2、优美的语言要用声音来品读才有味道,让学生读出自己喜欢的句子,并说说它的妙处。
3、结合有关语句,进行比较阅读,引导学生欣赏京味的语言。
4、作者的感情是复杂的,让学生通过收集资料,进行讨论引向更深入的思考。
课时安排:1课时布置预习:1、什么是胡同文化?2、北京的胡同有什么特点?3、胡同文化的内涵是什么?4、作者对胡同有着怎么样的感情?三、教学过程:1、导入:由歌曲《故乡是北京》引入,让学生感受一下浓浓的北京风味,由现实生活中走进古老的北京城,去看看古老的胡同。
高一册语文《胡同文化》教案设计
高一册语文《胡同文化》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胡同文化的发展历程和特点;2.掌握胡同文化相关的词汇和表达方式;3.培养学生对胡同文化的欣赏和理解能力;4.培养学生的合作和交流能力。
二、教学重点1.胡同文化的定义和特点;2.胡同文化相关的词汇和表达方式;3.胡同文化的欣赏和理解。
三、教学准备1.课文《胡同文化》;2.讲台、投影仪、电视等教学设备;3.学生课本、练习册;4.相关胡同文化图片和视频。
四、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1.利用学生已有的背景知识,向学生提出胡同文化相关的问题,引发学生思考和讨论;2.引导学生回忆和复习胡同文化的相关内容。
清点(10分钟)1.通过投影仪或电视播放一段关于胡同文化的视频,激发学生对胡同文化的兴趣;2.引导学生观看视频,并逐一列举胡同文化的特点;3.学生逐一回答问题,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
导读(10分钟)1.教师向学生介绍本课的学习目标,并重点强调了解胡同文化的发展历程和特点的重要性;2.学生跟随教师朗读课文《胡同文化》,初步了解胡同文化的相关内容。
阅读理解(25分钟)1.学生独立阅读课文《胡同文化》,并回答相关的阅读理解问题;2.学生可以借助课本、练习册以及互联网等资源查找答案;3.教师在学生独立完成后,进行答案解析和讲解,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分组合作(30分钟)1.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每个小组由4-5名学生组成;2.每个小组选择一个胡同文化的代表性特点进行研究,如胡同建筑、胡同美食等;3.学生在小组内展开合作,收集胡同文化相关的资料、图片和视频,并做好归纳和整理;4.每个小组派出一名代表,向全班呈现他们的研究成果;5.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展示,其他学生进行提问和评论。
总结归纳(10分钟)1.教师对学生的研究成果进行点评和总结,概括出胡同文化的主要特点;2.学生将教师总结的内容记录在笔记中,作为复习和回顾。
五、教学延伸1.鼓励学生到胡同地区进行实地考察和体验,增加对胡同文化的直观感受;2.邀请胡同文化研究专家或从事胡同文化工作的人士来校做讲座,丰富学生的知识和认识。
《胡同文化》教案(人教版高一必修教案设计)
《胡同文化》教案(人教版高一必修教案设计)都安高中高一语文组苏秋艳2010年1月20日一、教学目标1.德育目标:体会作者对传统文化的深厚感情,培养学生的批判意识,强化爱国主义教育。
2.知识目标:指导学生理清思路、概括要点,正确理解北京胡同文化的内涵,学习京派语言。
3.能力目标:训练学生用关键词概括文章,培养学生独立阅读能力。
二、教材分析《胡同文化》为教读课文,单元学习重点是概括要点,提取精要。
教师放手引导学生从文章整体和局部的联系上反复思考,要求学生概括北京胡同文化的内涵,领会作者对北京传统建筑、传统文化的理解和态度。
三、教学过程师:“去北京是很多人的梦想,一提到北京,你想到了什么?”生:“想到故宫、长城、颐和园┅┅”生:“想到1949年,毛主席在天安门城楼上宣告: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生:“2008年奥运会可能在北京举行,我们一定要多得金牌。
”生:“想到北京的胡同、四合院看看。
”师:“也许很多同学想不到北京的胡同、四合院,胡同、四合院是老北京的象征,今天我们一起去看一看。
”师:你们觉得胡同是什么样的?生:胡同就是小巷子生:胡同四四方方的。
师:像四合院?生:是的!师:那是死胡同!师:那么什么是“文化”呢?(展示:文化是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特指精神财富。
文化具有阶级性、地域性、民族性。
)师:“胡同文化”是哪个阶级的文化?生:市民阶级。
师:哪里的市民?生:北京的市民。
师:北京什么地方的市民?生:北京胡同里的市民。
师:那么胡同文化就是--?众生齐答:北京胡同市民的一种文化。
师:在了解“胡同文化”前,我们先来看看北京胡同都有哪些特点,请同学们阅读课文前半部分,把自己的发现和同位前后位同学交流一下再回答。
(几分钟讨论后)生:胡同很多!生:胡同有宽有窄!生:胡同是贯通大街的网络,很安静。
生:胡同取名有各种来源!师:你是从课文第2段发现的,是吧?生:是的!师:那么请你说说第2段都提到了胡同的哪些名称。
高三《胡同文化》语文说课稿
高三《胡同文化》语文说课稿
《胡同文化》是高中语文教材中的一篇学生古文阅读材料,通过讲述胡同文化的传承
与衰落,探索中国传统社会的变迁和文化的渗透。
本篇文章适合作为胡同文化的代表,引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思考和认知。
首先,我将通过导入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古文的热情。
我可以通过展示一
幅描绘北京胡同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胡同的街道道路狭窄、人口密集、住宅相邻等
特点,引发学生对胡同文化的好奇心。
接下来,我将带领学生一起进行文本阅读,理解文章的主题和脉络。
通过课堂合作讨论,学生们可以积极参与到对话中,理解胡同文化的底蕴。
同时,我将逐步分析文中
用词的特点、文句的变化、修辞手法的运用等方面,引导学生在阅读中提升古文阅读
能力。
之后,我将通过让学生观察胡同文化在现代的变化,引导学生思考传统文化在现代社
会中的继承和发展。
我可以设置一些问题,如当代社会中胡同文化的保护、胡同民居
的改造等,帮助学生思考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的关系,并指导学生通过阅读文中描述
的角色命运变迁,来探讨时代变迁对人的影响。
最后,我将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或写作,让学生拓展对胡同文化的思考和表达能力。
学生可以就胡同文化的传承与衰落、胡同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的保护与发展等方面进行
讨论或撰写小论文,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和写作能力。
通过这样的教学过程,学生将对《胡同文化》有更深入的理解,并对传统文化有更高
的文化自信。
同时,学生也能够锻炼自己的阅读理解能力、表达能力和批判思维能力。
2019-2020年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一册高一上《胡同文化》网络课教学设计
2019-2020年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一册高一上《胡同文化》网络课教学设计一、教学设计意图本课教学内容是人教版普通高中语文教材第一册课文《胡同文化》,文章字里行间流露出浓郁的京味,通过对北京胡同及胡同里老北京人的生活描述,让读者领会深厚的文化底蕴,这对于从未在北京生活过的高一学生来说,无疑是很困难的,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很难让学生溶入课文所营造的文化氛围中去,于是,网络所提供的丰富而开放的资源环境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融为一体,对于全面培养学生素质,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1)信息资源打破了时空限制,将学生带入情境,化静为动,化繁为简,化虚为实,使枯燥的知识趣味化,抽象的事物形象化,深奥的道理具体化,易于激发学习兴趣。
(2)丰富的信息资源为学生提供了自主探究学习的舞台,克服了传统教学中学生不能全员参与的弊端,使教学最大限度地面对全体学生,增强全体学生的学习能力。
(3)在语文教学中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可以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创新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描述(1)知识与技能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深入理解北京胡同文化的内涵,品味京派语言。
(2)能力与方法培养筛选局部和整体信息的能力和独立阅读能力,通过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培养获取网络信息,整理和加工网络信息的能力。
(3)情感与态度体会作者对传统文化的深厚感情,培养学生的批判意识,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
通过欣赏京味独特的歌曲,深层次地理解作者情感。
三、教材内容分析汪曾祺先生的《胡同文化》是篇序文,原文有小标题“摄影艺术集《胡同文化》序。
”这是一篇匠心独运,充分显示作者个性风格的小品文。
作者把这普普通通的胡同,从来源到起名分类和这数不清的胡同中凝聚浸透着独有的胡同文化自然融合起来,使我们对北京胡同文化和那世世代代居住在这里的北京人的文化心态有了生动、深刻的理解,从中也流露出作者对胡同文化怀旧伤感的感情。
四、教学重点、难点分析与突破1、教学重点(1)总体把握文章的内容,用简要的语言从不同方面概括要点。
高中语文《胡同文化》说课指导新人教版必修1
《胡同文化》说课指导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走近作者:了解作者及其散文的特点2、了解胡同及胡同文化的特点,掌握作者的行文脉络3、学习作者用平实朴素的语言叙事抒情的方法[能力目标]初步培养学生对“文化”的感悟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化品味[德育目标]1、读懂作者在字里行间流露出来的那种怀旧与超脱的情感2、培养学生一种全新思维方式,即善于透过现象看到事物隐含的文化现象。
[教学重点]1、整体把握文章的行文思路,用简要的语言概括胡同及胡同文化的特点。
2、理解胡同与胡同文化之间的联系[教学难点]通过语言的品味,体会作者对北京胡同文化的感情[教学方法]朗读法讨论法[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如果在繁忙的学习之余,突然有这么一个机会,可以让大家到外面去旅游一次的话,不知你们最想去的地方是哪里?下面哪位同学能告诉老师呢?学生答。
(答案各种各样。
但学生的回答会出现两条思路:一是答到了去北京,另一是答了一些其它地方,这时侯教师必须善于把握时机,抓住切入点,把话题引向正题——北京,进一步导入课题并出示(幻灯片1、2、3)教师进一步明确:俗话说:“不到长城非好汉”,但是还有这样一句话,不知大家是否听到过,那就是“如果你去北京,有一个地方你不到的话,就等于没去过北京,同学们知道这时哪里吗?学生答。
明确:胡同。
(幻灯片4)那么,今天我们就跟随作者汪曾祺一起去北京的胡同走一走,看一看。
(出示幻灯——配有背景的课题《胡同文化》)二、简介作者,了解作者。
(出示幻灯片5)汪曾祺(1920-1997),江苏高邮人,当代著名作家。
1939年考入西南联大中国文学系。
此后,当过教师,编辑等。
不平凡的生活经历,使之对社会、对人生有深刻独到的见解,尤其给人深刻印象的是汪先生对市井民居的熟悉,经他的描述,那一方水土中鲜明特色的生活,就像一幅幅立体感强的油画,展现在读者面前,使人难以忘怀。
其人有“短篇圣手”之称,代表作有小说《受戒》、《大卓记事》等。
高中语文《胡同文化》说课稿 新人教版必修1
《胡同文化》说课稿今天我要说的是人教版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必修〕第一册第四单元《胡同文化》一课的教学目标定位、教学重点确立、教学难点突破、教学过程实施的设计及其理由。
一、根据《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对文学作品阅读和鉴赏总体要求、教材中序言部分编写意图、本篇序言的内容形式概述以及具体学情,确定教学目标、重点和难点。
〔一〕《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对文学作品阅读和鉴赏总体要求1.阅读和鉴赏文学作品要从整体上把握文本内容,理清思路。
2.应引导学生注意作品内涵的多义性和模糊性,鼓励学生对文本能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进行阐发、评价和质疑。
3.根据语境揣摩语句含义,体会精彩语句的表现力。
4.引导学生查阅有关资料,知人论世,加深对作家作品的理解。
〔二〕教材中本单元编写意图高中语文第一册第四单元是序言,编排目的是“力图使学生对序言的理解、分析能力有所提高〞。
序言“内容广泛,形式也很自由,感情色彩比较浓厚〞,“学习这个单元,不仅要尽可能地从序言中汲取有关著作的信息,更要了解作序者的思想感情和阐述的道理,领悟序言的语言魅力〞。
〔三〕本篇序言的内容形式概述内容上写的是胡同的特点--正、俗、窄、多、静,是胡同文化的精髓--封闭、安土重迁、易于满足、逆来顺受、置身事外,冷眼旁观,是对胡同的态度--怀旧、感伤、无奈,是对胡同文化的态度--调侃、批评。
本文是作者为《胡同之没》写的序言,对胡同和胡同文化的感情复杂,作者是委婉劝告老们在留恋怀念即将消失的胡同中告别放弃过时的旧观念。
形式上,语言特点--朴实、雅致,自成风格,富有表现力。
〔四〕具体学情有利条件:经过初中阶段的学习,学生已经具备初步的咬文嚼字能力,对讽刺性语言不陌生。
不利条件:学生搜寻资料的时间空间受到限制,还没有对掌握揣摩语言的方法熟练运用,诵读质疑交流的意识不强。
综合上述情况可以确定如下几个关键词:胡同、胡同文化、语言朴实典雅、感情态度、诵读、质疑交流。
二、教学目标:〔一〕知识和能力:概括胡同的特点和胡同文化的内涵。
《胡同文化》(人教版高一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
《胡同文化》(人教版高一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胡同文化教学目标:1.了解胡同及胡同文化的特点,概括北京胡同文化的内涵,,掌握作者的行文脉络。
2.品味语言,学习用平实朴素的语言叙事抒情的手法,体会京味语言醇厚活泼的魅力。
教学重点:点拨概括要点的方法,并尝试用用简明的语言概括胡同的特点和胡同文化的内涵。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文中流露出的对北京胡同文化的复杂情感。
教学计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提起北京,我们都会肃然起敬,她是我们国家的首都,是我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我们会想到天安门广场,会想到金碧辉煌的故宫,想到雄伟的万里长城,更会想到2008年的奥运会。
可你想到北京的胡同吗?方正的北京胡同,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北京市民,构成了独具特色的胡同文化,或者叫北京市民文化。
但随着商品经济大潮的冲击,她友将经受怎样的历史沧桑?今天,我就和同学们一起走进北京胡同,体味蕴含其中的胡同文化的奥秘!二、背景知识介绍1、作者简介汪曾祺(1920-1997),江苏高邮人,当代著名作家。
1939年考入西南联大中国文学系。
此后,当过教师,编辑等。
不平凡的生活经历,使之对社会、对人生有深刻独到的见解,尤其给人深刻印象的是汪先生对市井民居的熟悉,经他的描述,那一方水土中鲜明特色的生活,就像一幅幅立体感强的油画,展现在读者面前,使人难以忘怀。
其人有“短篇圣手”之称,代表作有小说《受戒》、《大卓记事》等。
2、胡同“胡同”一词来源于蒙古语,简单地说,就是小巷或小街道。
3、文化广义上的文化是指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狭义上的文化特指精神财富,如文学、艺术、教育、科学等。
文化是个复合的整体,是人们生活意识、习惯、观念等的集合。
三、速读课文,理清思路1、正音镊子(niè) 腌鱼(yān) 摞砖(luò) 棱角(léng) 房檩(lǐn)储存(chǔ) 低徊(huí) 噌的一声(cēng) 安土重迁(zhòng)2、给文章划分层次,理清行文思路(1——4节)北京胡同的特点(第5节)过渡段(6——12节)北京胡同文化的特点(13——15节)北京胡同的没落与衰败四、讲读课文1、阅读1—4节,从每段中找出关键信息,概括北京胡同的特点。
《胡同文化》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一上册)
《胡同文化》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一上册)桂林市第十九中学蔡祺琪【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与能力目标:1、概括北京胡同及胡同文化的内涵,理解文章主旨。
2、品味文章直白、朴素、富有表现力和朴实雅致的语言特色。
情感目标:体会作者对胡同文化的情感。
【教学重点】1、对文章主旨的理解,概括要点,提取精要。
2、理清思路,归纳主旨,体会作者情感。
【教学难点】品味文章语言特色。
【教学设想】运用形象直观的多媒体教学,让学生更加真切感受文章的内容,也有助于学生感性理解基础上的理性思考【教具准备】幻灯片、资料【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展示北京故宫、天坛、天安门、鸟巢与水立方五张图片。
)同学们,当我们还在为这些建筑物感叹不已的时候,我们是否关注过北京城内还有这样的建筑物,(展示北京四合院、北京胡同图片)建筑是凝固的音乐,建筑是一首诗,它无声地传达着人们的各种思想。
建筑更是一种人文符号,一种文化。
今天我们不能亲自到胡同走走看看,但有这样一位老人,他用朴素真切的文字打开了另一扇品味文化的窗,使我们得以走进胡同,走进胡同文化。
二、进入新课1.作者介绍汪曾祺,当代著名作家,江苏高邮人,他久居北京,熟悉北京人的生活,他对传统文化情有独钟,所以他的小品文特别有京味儿。
代表作有小说《受戒》、《大淖记事》等。
本文是他为摄影集《胡同之没》写的序。
2.学习重点、难点及方法指导学习重点:概括要点,提取精要;理清思路,归纳主旨,体会作者情感。
学习难点:品味文章语言特色学习方法:方法一:找出文中关键词、关键句(中心句)。
方法二:自己组织语言概括大意。
3.解题——胡同文化读题,要求学生调动已有经验,充分发挥想象,说说题目告诉了你些什么内容?明确:关于“胡同”:巷,小街道。
北京的胡同,实质上是许许多多、大大小小、一个紧挨一个排列起来的四合院之间的通道。
何谓“文化”:“文化,就广义而言,是个复合的整体,包含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习俗和个人作为社会成员所必需的其他能力和习惯。
高中语文 第四单元之胡同文化教案(1)人教版第一册
胡同文化——汪曾祺教学目的:1、概括胡同文化的内涵,体会作者对胡同文化流露的情感,2、学习作者用朴实雅致的富有表现力的语言来虚实叙事抒情的方法。
教学重点:1、总体把握课文内容,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2、理清思路。
教学难点:1、通过具体词句的品味,体会作者对北京胡同文化的情感。
2、在了解文化这一概念内涵的基础上,把握胡同文化的主要特点。
课型:新授课教法:讲解法教学过程:一、导入北京自古帝王都,自明代以来,它就是北方乃至中国最重要的都市也是最具文化底蕴的都市。
提起北京除了老祖宗遗留下的历史文化遗迹外,我们油然会想起老舍笔下那生在皇城根下,住着四合院的老北京,提着鸟笼,穿梭胡同之间,养鱼养花的悠闲自在的生活。
他和我们黄土高原上吼着秦腔,吃着黏面的陕西人身上透着不同的气质文化气息。
这种感觉得出却道不明的东西是什么呢?汪曾祺先生把他归结为《胡同文化》。
胡同也是一种文化?特别吧!让我们一起走进胡同领略他的文化内涵!二、整体研读大家知道这篇文章是汪先生为他的摄影艺术集〈〈胡同之没〉〉所写的序,北京就胡同天下有名,最能体现北京的民俗特点和市民生活特征。
1、回顾课文(1)胡同是北京城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使北京城有一个明显的特征是什么?(像一块豆腐,四方四正)(2)在作者的眼中,这四方四正的形式,仅是事物存在的一种方式吗?(方正不但影响了北京人的生活,也影响了北京人的思想)(3)这篇序言从内容上写了两方面的内容是什么?(介绍北京的胡同、受胡同影响的不北京人的生活和思想观念)(4)胡同是不是一种文化形式?在文中找2、探讨胡同文化(1)胡同是一种怎样的文化形态呢?让学生找关键词句封闭那些生活现象体现了它的封闭?安土重迁独门独院讨论:安土重迁是什么意思?他们的家是“金窝”“银窝吗”?那为什么不肯搬家?(住惯了,恋旧,图安逸)破家值万贯的内在思想他们愿意过封闭守旧的生活,独门独院是说他们深居简出不彼此交往吗?不那能说北京人封闭吗?(能,平常不多交往,随一点“份子”只是为了合礼数)师:看来,这北京人送礼给你并不代表对你感情深,没咱陕西人诚,陕西人不讲客套、面子,对待客人不管食量大小,一律大碗黏面,虽然粗犷了点,但却是赤诚之心。
《胡同文化》教案
《胡同文化》教案《胡同文化》教案「篇一」胡同文化(人教版高一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了解北京胡同的特点及胡同文化的内涵。
(二)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分析能力,掌握通过抓关键句理解文意的方法;2.初步培养学生对文化的感悟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化品味。
(三)德育目标:读懂作者在字里行间流露出来的那种怀旧与超脱,学会正确对待传统文化,并做出自己的价值判断。
教学重点:1.概括北京胡同建筑和北京胡同文化的特点。
2.在理清思路的基础上,体味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体味作者对胡同文化这种传统文化的情感和态度。
教学方法:朗读法、讨论法为主,讲授法为辅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设想:《胡同文化》是汪曾祺为摄影艺术集《胡同之没》写的序,文章犹如一幅清淡、脱俗而又紧扣市民生活的风俗画,条理清楚,层次鲜明,通俗易懂。
在学生通过预习,解决生字词的基础上,主要通过讨论法分析文章。
首先,从“文化”的.角度导入新课,引出“胡同文化”;然后,采用朗读法、讨论法,鼓励学生在反复阅读的基础上,通过分析,了解胡同及胡同文化的特点,锻炼学生概括文章要点的能力;设计思考题,就“胡同文化”的精义展开讨论,引出对作者如何看待胡同文化及其衰落的思考,提供一些背景材料以便学生分析,然后共同讨论,得出结论;最后,总结本课内容,布置课后作业。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从“文化”的角度导入,引出“胡同文化”。
二、新课内容(一)阅读文章,整体感知给同学们阅读时间,在预习的基础上,快速浏览文章,可以互相讨论,看看这篇文章的层次应该怎么划分,为什么?然后找同学回答。
教师适当指导划分层次需注意的要点。
讨论并得出结论:(展示文章划分层次的结果)第一层(1-4):胡同的特点。
第二层(5-12):胡同文化的特点。
第三层(13-15):胡同文化的没落,以及作者对胡同文化及其衰落的感受(二)研读文章第一层次,了解北京的胡同请大家思考一下:胡同的特点有哪些?(多媒体展示问题)阅读文章1-4段,分组讨论,然后派代表发言,其他小组补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2020年高中语文《胡同文化》说课教案新人教版必修1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整体感知课文,体会作者的态度、观点、感情;抓住课文要点,理解课文的内容和思路,体会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对课文的内容、语言和写法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看法或疑问。
汪曾祺的《胡同文化》是一篇好文章,普普通通的胡同,在作者的笔下,洋溢着浓郁的文化气息。
它用富有京味而有精练的语言概括了北京胡同的特点,又用北京人特有的生活方式表达出了胡同文化的内涵,再后,用真实的感情表达出了对北京胡同特有的感情。
而本单元教学的一个重点正是:概括要点,提取精要。
因此,在对《胡同文化》的教学过程中应该着力于引导学生概括出文章的要点,提取精要。
京味的语言是文章的一大特色,也是本学期唯一的一篇,所以应该好好的让学生品读、欣赏,从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觉。
这也正好体现了新大纲中要求的“要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和整体能力的提高,重视积累、感悟和熏陶,重视语文运用能力和语感的培养。
”鉴于以上的教材分析,确立如下的三个教学目标:
2、教学目标
(1)、阅读全文,概括北京胡同文化的内涵,体会作者对北京胡同文化流露的感情,并借以培养概括要点、提取精要的能力。
(2)、体会《胡同文化》中浓郁的文化气息,并借以理解汪曾祺散文的特点。
(3)、引导学生注意本文语言朴实、雅致的特点。
3、教学重点:
概括胡同文化的内涵和作者在文中流露出来的对胡同文化的感情,训练概括要点、提取精要的能力。
4、教学难点:
同教学重点。
二、讲教法
课文:1、文章篇幅比较长,但是比较浅白,可以用来训练学生阅读的速度,同时找关键词、句,概括出要点,提取精要。
2、优美的语言要用声音来品读才有味道,让学生读出自己喜欢的句子,并说说它的妙处。
3、结合有关语句,进行比较阅读,引导学生欣赏京味的语言。
4、作者的感情是复杂的,让学生通过收集资料,进行讨论引向更深入的思考。
课时安排:1课时
布置预习:
1、什么是胡同文化?2、北京的胡同有什么特点?
3、胡同文化的内涵是什么?4、作者对胡同有着怎么样的感情?
三、教学过程:
1、导入:由歌曲《故乡是北京》引入,让学生感受一下浓浓的北京风味,由现实生活中走进古老的北京城,去看看古老的胡同。
2、第一步:概括要点,提到精要。
默读课文,结合预习(1、2、3),找出相关的内容,培养学生概括归纳的能力。
举例:
(1)由“什么是胡同文化”开始提问,直接入题,让学生首先明白胡同文化也就是北京市民文化。
(2)“胡同的特点”,学生很容易找到,教师可能用三句领起句让学生找出相关句子品读,如“北京的胡同真多啊;北京的胡同真奇啊;北京的胡同真静啊”
(3)“胡同文化的内涵”指导学生抓中心句,学生很快就可以找出来。
3、第二步:品味语言,体会作者感情。
让学生朗读出自己喜欢的句子,并作适当的点评。
老师指导欣赏下列句了:
有窝头,就知足了。
大腌萝卜,就不错。
小酱萝卜,那还有什么说的。
臭豆腐滴几滴香油,可以待姑奶奶。
虾米皮熬白菜,嘿!
有窝头,就好。
大腌萝卜,较好。
小酱萝卜,好。
臭豆腐滴几滴香油,更好。
虾米皮熬白菜,最好!
这两个句子相比,你更喜欢哪一个,哪一个更能表现出北京人易于满足?为什么?经过讨论,学生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同时也煅练了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
结合课练习,让学生去品味,去欣赏,去感受作者的感情。
4、第三步:细读最后三个自然段,体会作者感情:(伤感留恋理解)
5、第四步:小结全文。
(北京的胡同造就了特有的北京的胡同文化,。
那么,我们有没有想到有着悠久历史的四中也有着它独特的文化呢?让我们也学学汪曾祺先生,写一篇《四中文化》?课外延引的写作,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也会引起他们对身边人,身边事的观察,有利于提高写作水平。
附板书设计:
胡同文化
胡同:方正胡同文化:封闭(自私)
取名易于满足
宽窄冷漠
网络安分守己,逆来顺受
感情:伤感留恋理解(复杂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