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道光时期邵景南制紫砂“朱泥莲子壶”赏析

合集下载

紫玉灿粲莲子香——“莲子”紫砂壶艺术创作论

紫玉灿粲莲子香——“莲子”紫砂壶艺术创作论

(紫砂艺术)2020年11月陶瓷Ceramics•73•紫玉灿粲莲子香——“莲子”紫砂壶艺术创作论*洪俊英(洪俊英紫砂工作室江苏宜兴214221)摘要莲子壶是紫砂壶艺术大家庭中的经典款式,多样化的形态有佛家的大智慧。

此件“莲子”紫砂壶作品色彩奇异,气质深沉内敛,精致中有大气智慧。

本文对此壶进行了全面细致地分析,从紫砂壶工艺技巧,艺术水准与文化气质等方面论述了该作品的艺术特征。

关键词紫砂壶莲子艺术创作文化气质中图分类号:TQ1747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2—2872(2020)11—0073—02前言中国的江苏宜兴在陶瓷制作方面可谓硕果累累,据出土文献显示,商周时期宜兴丁蜀地区就已有陶制品出现,此后更是日就月将,获得了“陶都”桂冠。

在宜兴各类陶瓷艺术品中,紫砂壶绝对是数一数二的杰作,作为陶土制品,其成就甚至已经超过精美的瓷器,足见紫砂壶的艺术魅力。

在中国民间,紫砂壶几乎是人人认可的最好的茶壶,对于爱茶和爱风雅的中国人来说,紫砂壶的价值不压于黄金珠宝,自然也就有“紫玉金砂”之美名,也为传播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与大国工匠精神贡献了力量。

中国茶道文化讲究儒、释、道三者合流,这样的的特点也影响了紫砂壶艺术创作。

紫砂壶在制作时不仅讲究外表的精致独特,追求风雅,也要在文化内涵上有所建树,这样的作品才算有了“灵魂”,才能在不断变化的时代之中展现紫砂壶的艺术风采与中华文明的魅力。

1莲子壶的简介莲子壶在紫砂壶大家庭中是非常经典的壶型,以造型多变著称,但万变不离其宗,或是有莲子之形,或是有莲子之色,或二者兼具,总有莲子之味在其中。

莲是佛教文化的象征物,莲子作为莲花的种子自然也具有佛教文化的象征意义。

在民间文化中,莲子也象征多子,包含有生活兴旺美满的好意。

这样一来,莲子便立于超脱与世俗之间,追求风雅也不忘世俗,是紫砂壶艺术创作的极好主题。

此件“莲子”紫砂壶整体造型简单古雅,是紫砂壶艺术中最常出现的一种造型。

运用这样的造型加强了作品的传统韵味,也是对紫砂壶经典造型的致敬。

你不知道的紫砂器形之莲子壶!

你不知道的紫砂器形之莲子壶!

你不知道的紫砂器形之莲子壶!在紫砂壶的经典器形中,以一款壶一直被众多玩家推崇,也伴随有很多争议,这个壶就是莲子壶。

莲子壶的标准样,很多都是以大亨款为标准,但实际上从明代起莲子的器形一直不断演变,有高身有矮身,有笠帽盖、平盖、牛盖等,下面就一起来看看,莲子壶的经典款到底都长啥样。

笠帽莲子此为陈子畦款笠帽莲子,壶造型简洁,质感温润细腻,色泽深黝含光。

此壶取莲子之形,壶身饱满却有清逸之感,线条柔和而有强劲力道,引而不发,持而不盈。

亭亭而立,于静默之中诉尽千言。

大亨莲子此为大亨款莲子壶,也是如今很多朋友认为标准款的莲子壶,宽口垂肩,鼓腹直落,弧形盖顶与饱满的身形呼应,融为一体。

其壶把后带垂耳,是最大的特征,整体匀称而饱满,端庄雅致。

平盖莲子此为平盖莲子中最为著名的「行有恒堂」款,其壶身为圆式,线条有力,浑朴雅致、比例协调。

平盖,颈高而无子口线;其下腹收敛远小于大亨莲子的弧度;壶流为三弯流,壶把更是无垂耳。

此款同样为平盖莲子壶,其最大的特点是桥形钮,很多朋友都错把此款当做是井栏壶的改样,但实际上此款乃是莲子壶,此为顾老款。

此为清代大家赵松亭款,造型稳重,气势磅礴。

壶周身皆由弧线构成,线条圆融有力,简洁明快,壶身虽圆似方,沉稳而不凝滞。

倾斜向上的管状流和重心略为下沉的环形把,前后呼应。

壶的造型简单却无以增减,再三观之韵味无穷。

牛盖莲子牛盖莲子即是在上面这款桥钮平盖莲子的衍生款,将壶钮改为牛盖,遂成经典款式,最为著名的为顾景舟与裴石民款。

顾款牛盖莲子,整器清秀敦厚、胎质细腻、色泽典雅;每一根线的始终、每一接合的过渡、每一棱角的锐钝,都极为用心,各处衔接一气贯通。

口盖处严丝合缝、整齐划一;比例协调、柔中寓刚,通器散发出一股扎实有劲的精神气。

以上就是最经典的莲子壶的款式了,大家以后有看到其他名为莲子的壶的时候,不要急着反驳,说不定真的也是莲子款的演变,有的莲子长的像掇球,有的莲子长得像仿古……。

紫砂清韵“莲子壶”

紫砂清韵“莲子壶”

的 佳 句 。“ 可 琢 ” 的 就 是 宜 兴 的 制 陶 业 ,东 坡 云 . 间乐 ” 泥 指 “ 此

的一 段 历 史 经 典 。回味 经 典 . 我 们更 深 刻 理 解 了紫 砂 壶 的 发 使 展 道路 。 这对 今天 推 进 紫 砂 文 化 的 发展 有 着 深 刻 的 意 义 。
精 妙 . 是 紫 砂 壶 的特 质 没有 变 : 但 紫砂 器 不 挂 釉 , 是 充 分 利 而
用 泥 之本 色 , 成 后 色 泽 温 润 、 雅 可 爱 : 砂 器 面 具 有 亚 光 烧 古 紫 效 果 . 可 减 弱 光 线 的 反 射 , 能 清 晰 地 表 现 器 物 形 态 、 饰 既 又 装
第 4 5卷 第 3期 21 0 2年 0 6月




Vo.5No3 1 . . 4
Ja g u Ce a c in s r mi s
J n ,01 u e2 2
7 5
紫砂 清韵“ 莲子壶"
郑 军
( 兴 24 2 ) 宜 1 2 1
宜 兴 紫砂 艺 术 是 中国 陶 瓷 艺苑 中 的 一朵 奇葩 ,艺 术 家们
壶 造 型 、 饰 与 自身 天然 色 泽 所 生 成 的 生 动效 果 。 民 国 时期 装 以 名气较大 的紫砂艺人谈 伯章制作 的“ 子 壶” 例 ( 图 1 , 莲 为 见 ) 该壶气韵饱满 、 曳生情 、 条流畅 、 润舒展 、 雅飘逸 , 摇 线 圆 淡 颇 有 小 家 碧 玉 的清 韵 :莲 子 壶 ” 身 高 挑 、 肩 娟 秀 , 把 弯 成 “ 壶 颈 壶
独 应 用 的 。 明代 徐 次 京 的“ 花 龙 首 壶 ” 清 代 邵 大 亨 的 “ 如 菱 , 龙 头 一 捆 竹 ” 而 清 代 名 家 陈 鸣 远 的 “ 鸡 壶 ” 预 示 着 风 形 的 来 . 天 则

任祁英 论紫砂壶“莲子”的创作感受

任祁英   论紫砂壶“莲子”的创作感受

论紫砂壶“莲子”的创作感受任祁英(宜兴214221)摘要大自然是艺术创作永恒的题材,古人借景抒情,在迷茫时、在失意时,总是从自然中找到心灵的寄托,并创作出发乎心灵的诗词书画等。

艺术是相通的,紫砂壶与其他艺术创作也有共通性,紫砂艺人们从大自然中汲取创作灵感,或直接以自然中的动植物为原型,或采用夸张抽象的表达方式传达出自然之美,关于自然题材的紫砂壶数不胜数,人们赋予它高于自然的生命力,使之具有独特的精神内涵,深入人心,这类紫砂器型被称为“花器”。

本文以紫砂壶“莲子”为例,浅谈其创作感受。

关键词紫砂壶;莲子;造型设计;自然意趣中华文明历史悠久,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出现了无数让人惊叹的手工艺品,提高了人们的生活品质,但随着时代的发展,很多手工艺品退出历史潮流,唯有紫砂壶以与时俱进的生命力不断发展,表现出独一无二的实用价值和观赏价值,在日积月累中深入中国人的心中,深刻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人的生活。

发展至今,紫砂壶不仅是实用器,更是实用与观赏价值兼备的艺术品,它是人们情感和个性的载体,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载体,它源于生活又回归于生活,是人们的精神依托,代表了人们最美好的祈愿。

大自然是艺术创作永恒的题材,古人借景抒情,在迷茫时、在失意时,总是从自然中找到心灵的寄托,并创作出发乎心灵的诗词书画等。

艺术是相通的,紫砂壶与其他艺术创作也有共通性,紫砂艺人们从大自然中汲取创作灵感,或直接以自然中的动植物为原型,或采用夸张抽象的表达方式传达出自然之美,关于自然题材的紫砂壶数不胜数,人们赋予它高于自然的生命力,使之具有独特的精神内涵,深入人心,这类紫砂器型被称为“花器”。

紫砂壶“莲子”(见图1)是典型的花器作品,此壶继承了知名花器大师蒋蓉所制“青蛙莲子壶”的造型特点,沿袭了镂、雕、塑等花器创作技法,模仿莲藕、莲花、莲子的自然形态设计而成,造型生动、刻画细致,极具艺术情趣。

此壶身筒以圆器为基本形制,身筒端庄沉稳、鼓腹突出、圆融饱满,如同一朵饱满有致的莲花,花瓣层层合拢;壶底为平足,稳定地立于平面,平添了几分挺秀之感,凸显莲花秀丽挺拔的气质;壶盖为压盖,与壶口严丝合缝、通转流畅,子母线吻合,壶盖向上盈起自然的弧度,略显饱满,而又光滑舒缓,与壶身浑然一体,给人以生机和张力,盖面上饰以饱满的可转动的莲子,颗颗灵动,可谓巧夺天工,莲子疏密有致地分布于盖面,意趣十足;壶钮为一颗饱满的大莲子,呈桃心状,造型可爱灵动、玲珑有致,提携了作品的灵气;壶流造型为两节莲藕状,短小的莲藕圆润饱满、形态丰腴,粗细变化匀称,藕节线清晰明显,壶流根部与身筒暗接,浑然一体,逼真可爱;壶把如同根茎,弯曲自然、韧劲十足,其上散布着疏密有致的小刺点,细腻生动,契合自然形态,流、把相辅相成,极具自然意趣。

浅谈“莲子壶”的清雅之美

浅谈“莲子壶”的清雅之美

1 ) 造型古朴 , 整体搭配清新而淡雅 , 自然 和 谐 , 十分优美 , 平 静 中孕 育 着 动 感 。 观其 身筒 , 壶身似莲子 , 弧度 饱 满 , 线 条 圆 润 有
力、 灵动优 雅 ; 壶 肩 圆 滑 自然 , 流、 把协调 , 张力 十足 ; 大 口盖 ,
隽永无穷啊。” 朱熹品尝着莲子汤 , 也 细细品位母 亲这番意味
砂 光 货 以朴 素 、 凝 练 为显 著 特 征 的艺 术 风 格 。 “ 莲子壶 ” ( 见 图
富。 古 代 就 有 不 少 以莲 子 为 题 材 的 名 诗 佳 作 , 至今广 为流传 。 比如 南 朝 乐 府 中 的 一 首 诗 《 西洲 曲》 : “ 采莲 南塘秋 , 莲 花 过 人 头: 低头弄莲子 , 莲 子 清如 水 。 ” 描 写 了一 名 青 年 女 子 思 念 情 人 的 痛苦 。 其中“ 莲子” 谐音 “ 怜子” , 意 思 是 爱你 。 “ 低头弄莲子” ,
“ 莲子壶 ” 历来造型各异、 形态不一 。 “ 莲子壶” 源 于 明朝 崇
祯年间的“ 莲子罐 ” , 当时 莲 子 的 造 型 是 直 口垂 肩 圈 足 , 鼓 腹 长
深 长 的 话 语 沉 思 良久 , 终 于 悟 出 此 中之 意 : 莲子 , 即怜 子 也 , 慈
大气 端庄 ; 口盖 子 母 线 精 确 地 将 壶 盖 、 壶1 3分 割 开 来 , 口 盖 线
母 怜子的心是苦的 , 待 日后学有所成时 , 那慈母的心就像抽掉
苦 心 的 莲 子 一 样 变 得 甘美 无 比 了 。 从 那 以后 , 朱 熹更 加 废 寝 忘 食地求学上进 , 常常苦读直至深夜 , 最 终 成 为 历 史 上 著 名 的理 学家 、 思想家 、 文学 家。“ 莲 子壶” 实用美观 , 握 在 手 心 可 以把 玩. 同时 它 蕴 含 的文 化 韵 味 又 能 清 心 怡 人 。

“莲子壶”的清韵意境之美

“莲子壶”的清韵意境之美

“莲子壶”的清韵意境之美
吴静
【期刊名称】《山东陶瓷》
【年(卷),期】2017(40)6
【摘要】古都阳羡,荆溪砂韵,特有的江南风情给笔者提供了丰富的想象环境。

紫砂作品"莲子壶",整体造型似一颗莲子,壶身圆润,充满了文人的高雅气息和浑朴韵味。

"莲子壶"以莲作为壶器的造型,表明了人们对莲子的热爱,诗人吟诗,画家泼墨,以莲子作壶也是一种文化的创新,壶艺家将它们融入壶中,留给人无限的品读遐想空间。

【总页数】1页(P39)
【作者】吴静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一壶冲古意,千秋有同心——浅谈紫砂“清韵壶”的意境 [J], 顾莉敏
2.半菊清韵一壶静心——谈“半菊壶”的创作感悟 [J], 邵爱君
3.紫砂清韵“莲子壶” [J], 郑军
4.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莲子壶”的创作艺术性 [J], 张红
5.清茗入佳壶,韵致自道来--漫谈“清韵壶”的意境 [J], 潘跃明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莲子壶”的造型设计和文化内涵

“莲子壶”的造型设计和文化内涵

“莲子壶”的造型设计和文化内涵佚名【期刊名称】《山东陶瓷》【年(卷),期】2018(041)006【总页数】1页(P42)【正文语种】中文图1 莲子壶宜兴紫砂壶历经数百年的传承发展,在传统与现代相互融合、中西方文化的交流碰撞下,艺术形式与文化内涵日益丰富,呈现出崭新的气象。

近年来,紫砂壶在各大艺术类拍场大放异彩,既推动了紫砂壶的发展,也促进了交流,为壶艺设计者拓宽了创作思路。

艺术来源于生活又回归于生活,只有“雅俗共赏”的好物才能为人接受。

紫砂壶作为传统手工艺品,实用价值是基础,唯有将“雅”的元素与实用性相结合,才能创作出一把真正的好壶。

造型是一把壶的基础,奠定了整壶的形、神、气、态。

壶艺设计者通过点、线、面的不同组合运用,塑造出不同的外观形体,或稳定庄重、或方正有力、或小巧玲珑,给人以或柔美、或安定、或大气的视觉感受。

所谓“视壶如见人”,造型是作品个性和气质的体现。

按照不同的造型特点,紫砂壶大致可分为:光素器、筋纹器和花器,其造型千姿百态,让人目不暇接。

紫砂“莲子壶”是典型的光素器(见图1),整体素净光洁、线条利落、块面挺括,作品通过线条的不同运用,以及嘴、把、钮等形体的搭配组合,表达作品自身的生命力。

紫砂光素器看似简约,实则很见功力,摒弃色彩和装饰,作品各部位的比例及搭配、线条的表现全都呈现在观者眼前。

“莲子壶”为清式老款器型,在历代紫砂艺人的模仿创新下,有了新的演绎和现代化的表达。

传统莲子壶以古代莲子罐为原型,整体造型似一颗莲子,古朴敦厚。

此壶器身扁圆,鼓腹突出,饱满而有张力;底部圈足,稳重大方,短颈与圈足相呼应,上下统一,形成结构上的和谐感;壶盖为压盖,盖沿一圈与壶身贴合紧密、通转合缝,盖子盈起、其上扁珠钮压盖。

壶身、壶盖、壶钮宛如三个扁圆相叠,扁圆大小循序渐进,比例协调,具有形式韵律美。

壶流为一弯流,线条柔和而有力,与圈把前呼后应,圈把下有一飞、线条自然舒展,有灵动可爱之趣。

艺人通过均衡的造型、协调的比例与柔婉的线条赋予此壶端庄雅致的神韵,颇为难得。

莲子清心竹韵传神———从紫砂艺术作品“莲竹壶”之中探寻传统和创新的完美结合

莲子清心竹韵传神———从紫砂艺术作品“莲竹壶”之中探寻传统和创新的完美结合

莲子清心竹韵传神从紫砂艺术作品 莲竹壶 之中探寻传统和创新的完美结合*赵益军(宜兴市丁蜀镇迪砂堂陶瓷经营部江苏宜兴214221)摘要紫砂莲子壶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明代,成就一代经典光素器,竹子元素的题材装饰则是能够让人们沉浸在中国传统文人营造的文化意境之中,感受到国人对于紫砂艺术和竹子文化的热爱以及寄托其中的文化内涵㊂从整体上来看紫砂艺术作品 莲竹壶 ,第一印象是既非常熟悉,又十分的新颖㊂我们可以感受到创作者经过了非常扎实的传统基本功训练,具有很强的创新意识,也能够把自己所思所想通过妙手天工来实现,这一点非常重要,有的匠人往往是眼光很高,但在具体的抟制过程之中却难以达到想要的艺术效果,而这件作品却非常清晰地展示出传统的造型之美和竹器的仿生之美,二者的平衡与融合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㊂这样的一把紫砂壶,人们能够真正的体会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和包罗万象,也为紫砂艺人的天马行空和精湛技艺而啧啧称赞㊂关键词紫砂艺术莲竹壶传统创新完美结合中图分类号:T Q174.7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2-2872(2024)03-0123-02在中国传统艺术中,宜兴紫砂在历史上并没有受到高度的重视,一方面是因为紫砂矿料只有在宜兴这方水土中孕育而生,其他地域尽管有与之相似的泥土,但是在成分的组成和烧成透气性方面还是有着明显的区别,所以没有形成一定的规模;另一方面,紫砂一开始只是作为实用的饮茶工具而出现在田间地头,若不是在文人雅士的参与设计和大力推广下,紫砂就可能会在今天消失不见㊂值得庆幸的是,在各方面的努力下,紫砂艺术依然在今天熠熠生辉,赏壶成为人们饮茶生活中的一种乐趣,特别是在当下传统工艺逐渐式微的大背景下,紫砂传统工艺的传承㊁发展和创新就成为紫砂匠人们必须面对的首要问题㊂1 莲竹壶 的造型艺术紫砂艺术作品 莲竹壶 (见图1)采用了传统的莲子壶的形态特征,再结合了竹器的装饰手法,让人们能够在其中体会到紫砂传统器的艺术魅力的同时,还能够感受到以竹入壶㊁以竹饰壶的那种栩栩如生的感觉,充满了把玩的乐趣所在㊂此壶壶身延续着人们非常熟悉的传统经典器型莲子的造型,优美的线条勾勒出天然的韵味,特别是在壶嘴和壶把的搭配方面,莲子壶可谓是做到了极致之美㊂而且一弯流的壶嘴微微向上,出水非常的爽利,与之遥相呼应的壶把则是耳廓型圈卷设计,特别能够迎合人们端握的习惯,舒适自然,实用性和赏玩性都非常高㊂图1莲竹壶壶盖压合壶口,严丝合缝,凸起的壶盖和壶身一样气韵饱满,和谐统一,上面的壶钮则是竹节扭转而成,在壶嘴和壶把的位置,也同样装饰了竹子的形态,让人们能够欣赏到创作者精湛细腻的工艺手法以及对于传统器型和竹器的融合和理解㊂在经典光素器中,莲子壶的地位是非常高的,它的形体看起来比较简约,但具有十分丰富的内涵,许多全手工制作的壶形学习,都是从一个个莲子壶开始练习,待莲子的形态有模有样之后,其他的光素器基本也就一通百通了,所以在紫砂艺人心目中,一把好的莲子壶也是非常难得㊂竹子的装㊃321㊃(紫砂艺术)2024年03月陶瓷C e r a m i c s *作者简介:赵益军(1969-),本科,高级工艺美术师;主要从事紫砂壶制作工作㊂饰就更加的直观明了,紫砂竹器作为紫砂造型艺术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从紫砂艺术诞生之日起就有着紧密的联系㊂从竹子制成的紫砂工具,到陶刻竹子的内容,以及竹子形态的紫砂壶,都讲述着非同寻常的渊源㊂从整体上来看紫砂艺术作品 莲竹壶 ,第一印象是既非常熟悉,又十分的新颖㊂我们可以感受到创作者经过了非常扎实的传统基本功训练,具有很强的创新意识,也能够把自己所思所想通过妙手天工来实现,这一点非常重要,有的匠人往往是眼光很高,但在具体的抟制过程之中却难以达到想要的艺术效果,而这件作品却非常清晰地展示出传统的造型之美和竹器的仿生之美,二者的平衡与融合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㊂这样的一把紫砂壶,人们能够真正的体会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和包罗万象,也为紫砂艺人的天马行空和精湛技艺而啧啧称赞㊂2 莲竹壶 的文化内涵三脚石瓢四脚炉,丰为莲子扁为鼓 ㊂这是在宜兴紫砂圈经常能够听到的谚语,除了描述出莲子壶的特征之外,也能够看出莲子壶在行业之中的地位㊂诞生于明代的莲子壶,它的造型来源就是 莲子罐 ,当时莲子的造型特征是直口垂肩圈足,鼓腹长圆身,附盖者盖面略鼓,整体造型似一颗莲子㊂在后来的演绎过程中,随着一圈圈的圆形累叠,从小到大,有着中国传统祝福寓意的 莲生贵子 ,以莲子为题材的紫砂壶有很多,大亨莲子㊁牛盖莲子㊁平盖莲子等,都能够看出紫砂艺人们和广大壶友们对于这件器型的喜爱㊂竹子是江南地域最为常见的一种植物,尤其是在紫砂的故里宜兴南部山区丘陵地带,有着千亩的竹海掩映着大片的茶园,所以紫砂壶能够在这样的环境中运应而生,并且在今天依然方兴未艾㊂竹子题材的紫砂壶作为紫砂造型艺术中非常重要的部分,一方面能够折射出人们对于紫砂艺术和地域关系的紧密联系,因为紫砂艺人们能够不断地观察竹子,抽象地演绎出来,其中的心得体会非常多㊂另一方面,竹子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所代表的那种精神象征和人文气概,深深地影响着国人的艺术审美㊂作品 莲竹壶 可以说是代表了紫砂艺术非常关键的两个元素:传统性和创新性㊂创作者在紫砂行业耕耘多年,完全理解一把莲子壶对于紫砂造型艺术的影响,同时也融合了竹子的形态特征,因为江南为典型的代表就是竹子,特别是在东坡先生 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㊂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 的格言影响之下,让人们能够把竹子那种与众不同的形态和所代表的精神向往领会其中㊂这样的一件作品在人们的茶座之上,对于懂得欣赏宜兴紫砂艺术的朋友而言,是最完美不过的选择,在一壶清茗之中品味人生的云淡风轻㊂3结语当人们在紫砂艺术的世界里面遨游时,总是容易被形形色色的紫砂器型所吸引,从泥㊁型㊁工㊁名等等不同的方面来一一审视,能够看到紫砂所蕴藏的丰富艺术和人文审美,具有非常高的实用性和艺术性㊂这也正是在当下机械化大生产的背景下,传统的手工艺制作更显得弥足珍贵,所以值得紫砂艺人们在传承的过程之中用匠心和初心去守护,也希望广大的壶友们能够加倍珍惜和爱护手中的心爱之物,经过长期的泡养之后,能够形成岁月的包浆,散发出幽幽暗光,更加的令人爱不释手㊂参考文献[1]顾永斌.论紫砂壶 竹段 的造型艺术和人文内涵[J].陶瓷科学与艺术,2019,53(12):64.[2]王耕兰.一念清净,一念自在 论紫砂壶 古莲子 的文化意境[J].江苏陶瓷,2019,52(3):67+69.[3]范菊华.论 自饮自乐 紫砂壶的创新设计与传统内涵[J].全国性建材科技期刊 陶瓷,2021(5):53-54.[4]周南辰.从 江南风㊃窗 的设计创作实践谈紫砂壶的创新[J].全国性建材科技期刊 陶瓷,2020(9):66-68.[5]许美勤.浅谈紫砂壶创新之感悟 作品"如意连连"壶的创作[J].全国性建材科技期刊 陶瓷,2023(9):88-89+114.[6]范锡军.论紫砂壶作品 母子情 的创新设计与情感价值[J].全国性建材科技期刊 陶瓷,2023(4):125-126+ 137.[7]盛听凤.浅谈紫砂花器 春华秋实 的造型之美㊁工艺传承与创新[J].全国性建材科技期刊 陶瓷,2022(11):129 -131.[8]李晶,李青松.基于陕西紫砂的汉文化文创产品创新设计研究[J].全国性建材科技期刊 陶瓷,2022(4):188-192.㊃421㊃陶瓷C e r a m i c s(紫砂艺术)2024年03月。

邵家壶鉴赏!

邵家壶鉴赏!

邵家壶鉴赏!
邵家壶”及柏原制“芹壶”鉴赏!邵氏家族为宜兴望族,明清以来,祖居宜兴川埠上袁村。

宜兴紫砂自明代宗师时大彬奠定了紫砂壶走向艺术化的基础以来,他的入室弟子邵文金(亨祥),邵文银(亨裕)都是当时的制壶高手,其中邵文银的传器“圆珠壶”现藏香港茶具文物馆。

而传至清初,邵氏家族的名家高手更是人才辈出,灿若星辰,计有几十人之多。

其中比较著名的有邵基祖、邵玉亭、邵德馨、邵茂林、邵茂森、邵茂祖、邵元祥、邵元华、邵元麟、邵元发、邵元亨、邵元茂、邵元林等,这些名手主要制作表面涂有彩釉的宫廷壶与民间壶。

紫砂胎的壶具富丽豪华、明艳大气,反映了清初王公贵族的审美情趣,其中的精品被清宫收藏。

另外清初的邵氏家族高手还常常制作一些朱泥小壶,这些壶容量较小色泽红艳,深受爱用功夫茶的闽粤人士的青睐,其中比较著名的有邵春元、邵柏原、邵福官、邵应周、邵应观、邵仲文等。

清中期以后,邵家以彩釉为主的宫廷壶与民间壶逐渐淡出了紫砂的历史舞台,而一扫纤巧靡繁之风的领军人物是清嘉道年间的邵家壶一代巨匠邵大亨。

清中期至清末,邵家壶艺人中比较著名的高手还有邵旭茂、邵友兰、邵正来、邵春来、邵泰来、邵大赦、邵景南、邵二泉、邵维新、邵俊根、邵夫廷、邵友廷、邵格廷等。

清末至民国,邵家壶名家还有邵云甫、邵湘甫、邵茂章、邵全章、邵陆大、邵宝琴等。

论紫砂壶“莲子”的自然意趣

论紫砂壶“莲子”的自然意趣
紫砂壶制作技艺丰富,从光器、筋纹器到花器,都 有其独特的工艺技术,“拍打成型法”、“泥片镶接 法”、捏塑、镂雕、陶刻、贴花等装饰技艺,仅是观看 其制作过程就让人叹为观止,那一把小小的紫砂壶,宛 如人的身体,壶嘴、把、盖、的子如同人体的五官四 肢,一把真正成功的作品能通过作者精湛的工艺技法、 恰到好处的造型设计表现出人的精神气质。紫砂壶“莲 子”(见图1)是一款成功的花器作品,花器来源于自然 又高于自然,以自然中的事物为原型设计而成,通过自 身对事物的观察和敏锐的觉知,利用合适的工艺技法模 拟事物的自然形态而制成的,紫砂花器形象生动、栩栩 如生,表现出强烈的自然情趣和生活意趣,让人从中感 受到清新自然之美,给人以美好的遐想。紫砂壶“莲 子”以自然界中常见的莲为原型,整壶身筒呈一朵饱满 的徐徐绽放的莲花,其花瓣次第展开,一片一片雅致清
论紫砂壶“莲子”
的自然意趣
高野 江苏宜兴 宜兴 214221
【摘 要】一把成功的紫砂作品,不仅是实用器,更具有深 厚的人文情感和思想,它仿佛在向人们讲述着一个美妙的故 事,引导人们对它进行更深层次的解读,从中有所感悟,升 华出亲近人心的意味,得到精神上的启迪和情感上的共鸣。 紫砂壶“莲子”以莲为创作对象,给人以返璞归真之感,让 人感受到清幽淡泊的意境,舒缓了心灵,放慢了生活的脚 步,给人以精神的力量,同时又蕴含了丰富的传统文化,让 中华文化的精髓与紫砂壶相融,提升了作品的人文意境。 【关键词】紫砂壶;莲子;造型设计;自然意趣
宜兴紫砂壶经过了几百年的传承,沉淀了太多时代 的特征。发展至今,除了实用价值,人们愈发注重紫砂 壶的精神价值,陶艺家开始更多地表现自我个性的艺术 追求,在创作观念上、空间上探索新的可塑性,在继承 传统的基础上也在逐步扬弃,使古老的紫砂焕发出新的 生命活力。现代的紫砂壶制作工艺和装饰艺术在吸取前 人成果的基础上有了新的发展,紫砂壶造型和装饰的艺 术之美、形式之多、题材之广泛,是当今任何陶器所无 法比拟的,人们正以极大的热情去接受它,接受它的文 化影响,它已成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瑰宝。

莲由心生,心生万相——浅析《莲子壶》的艺术内涵

莲由心生,心生万相——浅析《莲子壶》的艺术内涵

2018-11文艺生活LITERATURE LIFE莲由心生,心生万相———浅析《莲子壶》的艺术内涵周新(江苏宜兴214200)摘要:把天然界、动植物界的天然形态用浮雕、半浮雕等造型装饰设计成仿生形象的茶壶,人们称之为“花器”。

因带有浮雕、半圆雕或圆雕装饰,别称“塑器”花器有吉、祥、福、瑞四类,分别是“吉兽器”、“祥枝器”、“福物器”、“瑞果器”,吉、祥、福、瑞四类常见交叉搭配、融合贯通、或作树木形,或作花果、或做动物形都别具一格,件件都让人爱不释手。

关键词:紫砂陶;紫砂壶;莲花;佛家;莲子中图分类号:J52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8)32-0029-01莲子借用佛家的偈语,可谓“莲由心生,心生万相”。

莲,以其清新高洁不染尘俗之形象,深得世人喜爱,亦为佛教宝花。

花货莲子以自然界中荷花、莲蓬等自然形象,加以简化,结合实用,变形为壶。

莲子壶中有素色的,代表性作品有清代陈鸣远的莲形壶、民国王熙臣的莲蕊壶、现今束凤英的莲子壶。

莲心壶为民国制壶名家王熙臣首创,后成为紫砂茶具中的传统产品,壶艺泰斗顾景舟与近现代壶艺大师裴石民均制作过莲心壶,他们的传世精品已成莲心壶的典范。

《莲子壶》又名《莲花壶》、《莲蓬壶》,以荷花为基型,既摹拟莲形,壶身若莲花花苞,花瓣微张,如立风中;壶身以荷花瓣组成,盖似饱满的莲蓬,空心鼓凸,内镶活动的莲子,粒粒饱满,生动自如,摇动时灵灵有声;壶钮浑圆如珠,圈口,壶流像藕叶,短嘴,壶的把作嫩藕状,由一节粗壮的藕形弯曲而成,藕节之间,节节相连,错落有致,形象和抽象巧妙结合,生动有趣。

全壶构思奇妙,美观实用,制作规整,气度饱满,充满田园气息。

莲,以其清新高洁不染尘俗之形象,深得世人喜爱,亦为佛教宝花。

身若莲花,花瓣微张,如立风中,是如此的妩媚动人。

莲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植物,深受大家的喜欢,它不但美观,而且是一种代表宗教和哲学的植物,有这极其神圣的植物,更是因为它的清白、圣洁的精神。

紫砂壶『点彩莲子』450cc清中期老壶

紫砂壶『点彩莲子』450cc清中期老壶

紫砂壶『点彩莲子』450cc*清中期老壶*
初见此壶,便被它周身的点彩吸引住了。

想当然以为这是时下青花之热的表现吧,然而细细看去,却甚有古味在这壶中散发开来。

最后拿起此壶,仔细端详,才发觉这竟是清朝中期之古壶,不觉为自己先前的浅显印象而深感愧疚。

整壶周身蓝色点彩,绚烂纷纷。

营造出一种静谧安宁的气质,随岁月静静流淌,愈发显得深邃与隽永。

清中期古壶,历史悠久。

周身绚烂的蓝色点彩,营造出一种静谧的氛围,历久弥新。

清朝中期之古壶,在这细微之处更能得到印证。

点彩莲子,450cc。

清中期老壶。

浅析作品《莲子壶》的制作与鉴赏

浅析作品《莲子壶》的制作与鉴赏

艺术鉴评文 周海军浅析作品《莲子壶》的制作与鉴赏在传统的紫砂壶造型当中,古朴敦厚、清秀俏丽是《莲子壶》的标志性特点,不过随着时代的衍化,很多传统壶形都发生了一些微小的变化,但这种改变并非是为了颠覆。

传统造型有着历史和文化的积淀,紫砂艺术的传承既是造型的传承更是文化的传承。

所以当一件紫砂经典造型出现以后,后世总会出现各种各样的临摹演绎和经典复制,但很快制作者就发现,即便将古典老器的尺寸衡量的再精确,也很难重现经典优秀作品的那种味道,所以传承经典并不仅仅是重复同样的大小尺寸,同样的轮廓而已。

在紫砂壶的鉴赏时,经常能听到“精、气、神”三个标准,其中唯独没有“形”,这事实上代表了紫砂自古以来对紫砂自身美感的概括和总结。

紫砂壶的传统制作工艺相当独特,但最终可以归结为“全手工制作”。

人的双手是大脑的延伸,是创造力得以转变为现实的枢纽,在制作紫砂器的时候,我们的思维无法直接地转变为形体,而需要通过双手进行过渡,这就形成了一种偏差,不同陶手会有不同的偏差,每个人偏差的程度以及方向都各不相同,反映到具体的紫砂作品上就显现出技艺的高低优劣。

所以每一个紫砂行业的前辈在引领新手入门的时候,都会一再强调基本功的重要,只有通过反复的练习,才能尽量缩小大脑与双手的偏差,思维的美感才能真正地过渡到现实。

这在紫砂光素器的制作中显得尤为明显,因为光素器的轮廓结构并不如花素器那样复杂,也不会像筋纹器那样繁复,可以通过双眼直观地观察,得出形体的变化。

越是微小的瑕疵,在越简单的造型结构上就会更加明显。

《莲子壶》便属于这样一类的紫砂造型。

作品《莲子壶》的壶身较为高挑、颈肩显得娟秀,壶把一弯曲成一道优美的弧线,恰如美人叉腰,亭亭玉立;壶流一弯顺势胥出壶肩,轻灵小巧简单直接,壶盖向上隆起,将壶的上半部分撑起一道曼妙的曲线,圆融且带有一股向上的张力,壶钮落于圆心顶端,明修钮座承托起一颗扁圆珠,恰似点缀了一颗莲子,风情清妙,结合椭圆形的壶腹,上下对应,融为一体。

紫砂清韵_莲子壶_

紫砂清韵_莲子壶_

图 1 莲子壶图 2 莲子壶紫砂清韵“莲子壶”郑军(宜兴 214221)宜兴紫砂艺术是中国陶瓷艺苑中的一朵奇葩, 艺术家们 精心构思、塑造了供世人欣赏的器皿,并使之成为独具风格的 无釉细陶。

紫砂陶起源于宋代,明代的紫砂名家辈出,紫砂陶 艺蓬勃发展,紫砂壶也广为流传。

随着紫砂壶造型艺术的日臻 完美、文化内涵的丰富与制造技术的提高,宜兴紫砂陶艺愈加 精妙,但是紫砂壶的特质没有变:紫砂器不挂釉, 而是充分利 用泥之本色,烧成后色泽温润、古雅可爱;紫砂器面具有亚光 效果,既可减弱光线的反射,又能清晰地表现器物形态、 装饰 与 自 身 天 然 色 泽 的 生 动 效 果 ; 造 型 简 练 、 大 方 , 色 泽 淳 朴 、 古 雅,用其泡茶,使用的年代越久,壶身色泽就愈加光润古雅,泡 出来的茶汤也就越醇郁芳馨, 甚至在空壶里注入沸水都会有 一股清淡的茶香。

紫砂壶不愧是中华瑰宝,世界名陶。

紫砂壶成为世界陶瓷门类中独树一帜的艺术, 源于紫砂 壶造型、装饰与自身天然色泽所生成的生动效果。

以民国时期 名气较大的紫砂艺人谈伯章制作的“ 莲子壶” 为 例 ( 见图 1), 该壶气韵饱满、摇曳生情、线条流畅、圆润舒展、淡雅飘逸, 颇 有小家碧玉的清韵;“莲子壶”壶身高挑、颈肩娟秀, 壶把弯成 一溜圈形的优美空间,恰如美人的手臂作叉腰状, 亭亭玉立; 壶嘴为二弯小流胥出于壶肩,轻巧娇娆,款款生情; 妙的是壶 盖的中部微微隆起,形成一圈曼妙曲线,圆融婉转、气韵生动; 更妙的是壶钮高耸,似一枚莲子点睛,万般风情难状, 真有说 不出的情味;整器圆润丰满,肩颈舒展张弛有度, 弧形盖顶与 饱满的身形呼应,融为一体;壶嘴和壶把的处理、 线形的过渡 犹如行云流水一般穿越壶身,使得整体顾盼有致、 神采奕奕。

壶身一面以刀刻竹子作为装饰,另一面则有铭文:“山似蜀,泥 可琢,东坡云,此间乐”,简拙浑朴,极富古意。

“ 莲 子 壶 ” 泥 质 细 密 , 紫 气 莹 润 可 爱 , 整体 造 型 似 一 颗 莲 子,壶身圆润,周身光泽流溢,真似紫砂艺林的闺阁女子,充满 了文人的高雅气息和浑朴韵味。

冰清玉洁“莲子壶”

冰清玉洁“莲子壶”

冰清玉洁“莲子壶”作者:董咸良来源:《江苏陶瓷》2015年第08期在宜兴紫砂的始创期,紫砂鼻祖供春和其后的名家李茂林皆为制作筋纹壶的高手,供春有“六辦圆瓤壶”传世,李茂林有“僧帽壶”、“菊花八辦壶”佳作,可见筋纹壶是历代紫砂艺人出自本心的艺术创造。

筋纹器占了这个“巧”字的首位,它是利用自然界的花、木、果等物之形,用规整、严密、精巧的设计,制成对称、协调的器型。

面与线的组合皆精准到位,体现了紫砂壶高超的制作工艺。

自佛教传入我国,便以莲花作为标志,代表“净土”,象征“纯洁”,寓意“吉祥”。

李茂林的“僧帽壶”用莲花纹作为的装饰,壶身贴有8辦莲花纹。

说明他对我国的佛教文化有着较深的研究,由此可见,“僧帽壶”中孕含了较深的文化内涵,“莲子壶”(见图1)传承了“僧帽壶”中贴塑莲花的艺术特征,并以莲的花、根茎、莲蓬、莲子造型组合成有莲特征的筋纹壶。

莲。

又称荷,睡莲科,多年生水生草本,根茎最初细瘦如指,有节,向下生须根,向上抽叶和花梗,夏秋生长末期,莲鞭在水下淤泥中膨大成藕。

至明春萌生新株,夏天开花,淡白深红,花谢后长成莲蓬,内生莲子。

藕节、莲子、莲叶均可入药,花叶供观赏。

宋人周敦颐所作脍炙人口的《爱莲说》,其中就有千古名句:“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人们还把莲誉为“莲花仙子”,它与兰花、梅、牡丹等列入了我国“十大名花”的行列。

“莲子壶”选用了上等紫泥,烧成后红中透紫,有莲花在旭日映照下“别样红”的诗情画意。

壶体饰8辦莲花花辦,其形丰润饱满、轮廓清晰、线条柔和圆转,勾画出了自然界莲花的生动意趣和勃勃生机。

在线与面的搭配上,充分调动了自由曲线在造型中所产生的生动活泼、线形流畅的特征。

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副院长杨永善在《陶瓷造型艺术》一书中论述到:“自由曲线是一种具有生命力的线,它和自然界许多生动的事物联系着。

行云流水,柳枝摇曳。

花叶挺立,都表现出自由曲线的特点,”用自由曲线构成了莲花委婉动人的形态,勾勒出了莲花如出水芙蓉般的清新、圣洁。

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莲子壶”的创作艺术性

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莲子壶”的创作艺术性

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莲子壶”的创作艺术性张红【摘要】《莲子壶》是笔者对紫砂壶创作的一次创新.艺术需要不断钻研,才能发挥其潜在的特质,需要悉心的观察和平时对紫砂壶的了解认识及经验的积累,从而去把握其适于创新和改造的重点.【期刊名称】《陶瓷科学与艺术》【年(卷),期】2013(047)012【总页数】1页(P80)【关键词】紫砂壶;莲子;经典;光素器【作者】张红【作者单位】【正文语种】中文紫砂是陶瓷艺术中富有特色、最具个性的一类。

这主要得益于它的独特材质及其精妙入微、巧夺天工的独特工艺。

宜兴紫砂陶历史悠久,造型丰富多彩,从古到今,留下了许多经典名作,深得国外人士的喜爱和称颂。

紫砂壶和一般陶器不同,里外都不施釉,采用当地的紫泥、红泥、绿泥抟制焙烧而成。

由于成陶火温较高,烧结密致,胎质细腻,既不渗漏,又有肉眼看不见的气孔,经久耐用还能吸附茶汁,蕴蓄茶味;且传热不快,不致烫手;若热天盛茶,不易酸馊;即使冷热剧变,也不会破裂;如有必要,甚至还可直接放在炉灶上煨炖。

此外,紫砂壶造型简练大方,色调淳朴古雅,长久使用,器身会因抚摸擦拭,变得越发光润可爱。

《莲子》壶型是传统中最为普通的也是最经典的,莲子壶式恒古不衰,它的造型魅力就在于“多一分繁,少一分弱”,恰在于简的最佳切入点。

因其外形简洁圆润,清新雅致,深受饮茶之士钟爱,成为宜兴紫砂壶的传统样式。

此壶砂质温润细腻,造型简朴,线条流畅,体面挺括,质朴大方。

壶形突出莲子,骨肉亭匀,这是紫砂茗壶光素造型中的一件佳器,看似素面素心,却体现出其功力和纯熟深厚的技艺。

《莲子》壶型是紫砂陶艺中的自然,古朴,典雅,清淡风格的代表。

笔者制作的这把《莲子》壶,正是研习了光素器的审美特点。

该壶对比匀称,比例恰当;壶盖微微凸起,钮角清晰,盖口严密精致,古典大方,朴实无华,自然素雅,实用把玩,简洁明了。

于变化中求统一协调,严谨工整,规矩挺括,风格简练,纹理组织规则有序,等分匀衡,筋纹线清晰柔和,齐整协调,线条顺畅,自然明快,具有强烈的节奏韵律美。

莲子壶:三脚石瓢四脚炉,丰为莲子扁为鼓

莲子壶:三脚石瓢四脚炉,丰为莲子扁为鼓

莲子壶:三脚石瓢四脚炉,丰为莲子扁为鼓紫砂壶百科全书宜兴的独特材质——紫砂,造就了我们广大的能工佳匠,造就了宜兴这个陶都名片。

他们创造的宝贵财富和一件件留存于世的精美工艺品,就是工艺的证明、品质的的证明。

所以说——紫砂是一种特质、紫砂是一门工艺、紫砂是一种品质、紫砂是一门道德!“莲子壶”“莲子”壶形,一圆叠一圆,寓意“连生贵子”。

明代问世。

一说取象形,另说由古时南方煮莲子粥所用的莲子罐演化。

阳羡壶谚云:“三脚石瓢四脚炉,丰为莲子扁为鼓”。

这壶身比仿古壶稍高一些的圆器便是莲子壶了。

考证莲子壶造型的来历,似乎很难说清其创意源头。

有好壶者考出至少有两说。

其一,源自流行于明朝崇祯年间的“莲子罐”,直口垂肩圈足,鼓腹长圆身,附盖者盖面略鼓,整体造型似一颗莲子。

后又变化出高莲子、古莲子、大莲子等,由古朴敦厚而化为清秀俏丽之美,秀出清初莲子壶的风貌。

另一说是,壶身较矮,亦称扁莲子,壶式若扁墩、仿古井栏,纽变桥式为圆珠或牛鼻,易名为平盖莲子或牛盖莲子。

这种变化,从壶式中彰显典雅的书卷之风。

“莲子壶”的基本特点是:整体饱满,肩颈舒展,张弛有度,口盖略大,弧形盖顶与饱满的身形呼应,融为一体。

流、把线条过渡如行云流水,整体视觉匀称。

壶把根部带“尾巴”,即壶把底端带垂耳,使用时可用无名指相抵,以免烫手。

佛家所谓“莲由心生,心生万相”。

最早的“莲子”壶流行于明崇祯年间,为“罐”状,直口,垂肩,圈足,鼓腹长圆身,盖面略鼓,整体形似一颗莲子。

清初后,“莲子”壶的造型开始多样化,有“盎盖”、“平盖”、“嵌盖”、“截盖”、“牛盖”、“秋水”、“筋纹”等,“莲子壶”成了任人打扮的小姑娘。

【盎盖莲子】壶身呈饱满浑圆的莲子式,平口出唇。

弯流,环柄。

线条浑朴饱满,气度大方,耐看而神韵具足,作品造型挺拔,秀巧而有气势。

潘虞荣制紫砂莲子壶邵景南制紫泥诗文古莲子壶【平盖莲子】直颈平盖,假圈足,宝珠钮,三弯流,圈把,形制稳健唐云绘许四海制并刻平盖莲子壶清早期陈子连制紫泥平盖莲子壶顾景舟刻书画平盖莲子壶整壶意赞清廉之高士也!造型源于莲子,莲出淤泥而不染,濯清廉而不妖,“清莲”谐音“清廉”。

紫砂《朱红莲子壶》的美韵艺术

紫砂《朱红莲子壶》的美韵艺术

艺术鉴评文 姬婧超紫砂《朱红莲子壶》的美韵艺术茶文化作为中华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始终贯穿于中华文化的发展。

而作为茶文化衍生而出的紫砂制品,更是将茶文化带入了新的境界。

茶注重色、香、味,而紫砂制品的出现,使茶的色、香、味得到了很好的保留。

可以这样说,茶因紫砂而增香,紫砂因茶而得韵。

紫砂制品起源于宋,发展于明,无数艺术匠人在数百年的发展中,不断吸收多种文化,创作出了无数优秀的紫砂艺术品。

可见紫砂艺术源远流长,历史悠久,一件优秀的紫砂艺术作品,不仅深受人们喜爱,还自带一种美的韵味。

令人深感其美。

每个人都能从紫砂艺术作品中得到一些启示与感悟。

紫砂泥因颜色丰富,自古就有“五色土”之称。

泡茶需要有一个空间来发挥茶本身独特的魅力,而紫砂有着特殊的分子结构,有双重气孔的特征,具有良好的透气性能,使得茶逾暑不馊,将茶叶的香气留住,这恰恰是其他器皿不可企及的优势。

因此,紫砂不单单是一个艺术工艺品,还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这种实用与观赏融于一体的独特魅力,引得人们对紫砂艺术作品爱不释手。

每一件紫砂艺术作品都有它个性非凡的艺术魅力和艺术美感,最能直观感受的莫过于紫砂艺术作品的造型。

这款《朱泥莲子壶》是紫砂艺术造型中最为传统也最为经典的造型。

该壶整体观之,气韵饱满、线条流畅,圆润简洁、雅致清新。

其造型魅力就在于“多一分则繁,少一分则弱”,恰恰体现了一种简洁之美。

壶形质朴大方,看似素面素心,却能体现出一种骨肉均衡之感,将紫砂造型中光器造型的精髓部分抓取得十分到位,体现出了紫砂艺术创作者造型艺术功力的纯熟和深厚。

《朱泥莲子壶》 选用优质紫砂矿泥,泥质细腻,比例匀称大方,壶嘴、壶盖、壶把三者和谐统一,盖口严密精致,古典大方,在流动之美中和谐统一,壶嘴微微弯曲,壶流流畅有力,壶把弯成一个优雅的曲线造型,造型简洁优美,恰如一美人的手臂做出的掐腰状,壶钮圆润可爱,简洁生动,壶身圆润,肩颈舒展,弧度得当,与壶盖相互呼应,融为一体,壶嘴和壶把的处理精妙,点、线、面三者之间的过渡如行云流水一般,使得整体顾盼有致,神采奕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清代道光时期邵景南制紫砂“朱泥莲子壶”赏析
作者:陈艳
来源:《江苏陶瓷》2017年第02期
摘要紫砂壶是用宜兴地区特有的紫砂泥制成的茶具,其起源可上溯到宋代。

明代正德年间,随着茶文化的兴起,紫砂壶的制作蔚然成风、名家辈出,各种花色的紫砂壶不断推陈出新。

尤其到了清代,在文人参与设计下,紫砂壶品类繁复,造型风格各异,逐渐呈现出百花齐放的局面。

关键词紫砂;朱泥莲子壶;邵景南;清代
清代紫砂壶在前人的基础上再创辉煌,这时期涌现出了不少制壶名家,例如在壶器款式和雕塑手法上均有所创新的陈鸣远,以精巧取胜的杨彭年、杨凤年兄妹俩,善于以竹刀代笔镌刻壶铭书画的陈曼生,以及以浑朴见长的邵大亨、黄玉麟。

这些名家所制茗壶,其传世作品都美妙绝伦、价格不菲,在这段时期的紫砂壶造型也有了较大的变化,比如自然型体的紫砂壶替代了自然型体与筋纹器型相融合的紫砂壶。

清代紫砂壶除了继承明代的镌刻壶铭书法以外,还融入了泥绘、堆泥、镂空、包漆、贴花、加彩、施釉、绞泥、浮雕、磨光等工艺。

丰富多彩,层出不穷,将紫砂壶的制作推至发展的辉煌时期。

现以清代道光时期邵景南制作的紫砂“朱泥莲子壶”(见图1)为例,谈谈清代紫砂壶的特点。

1 紫砂“朱泥莲子壶”的造型特征
清代道光时期邵景南制紫砂“朱泥莲子壶”出现在台湾唐人工艺出版社出版的《紫泥藏珍—明清宜兴窑器之美》一书中,此壶为古莲子壶式,或称作“掇球壶”。

壶体鼓腹,一弯流上挺,执把圆弧有力,口盖留唇,功法严谨。

壶身素雅,身筒一侧铭刻“解司马之渴,助玉川之吟”,左署“留佩”,钤“吴”、“芝云”两圆方章,底钤“邵景南制”,壶体精巧,宜茗宜赏。

邵景南,一字留佩,嘉庆道光时期制壶著名陶人,善搏紫砂、朱泥诸器。

作品调泥精练,制器规整,胎薄工巧,喜镌诗文铭并落款“留佩”,属文人壶类。

2 紫砂“朱泥莲子壶”的工艺特点
清代道光时期邵景南制“朱泥莲子壶”具有以下特点。

第一,采用朱泥材质制作。

朱泥制成的紫砂壶为精品之作,兴盛在中国清朝初期、中期的紫砂泥料属于红泥系,这也是宜兴紫砂泥料特殊的地方。

据《阳羡名陶录》、《阳羡茗壶系》里面记载,朱泥又被称作“石黄泥”,它的含铁量极高,产在嫩泥矿的下层,故此被称为“未触风曰之石骨”。

石骨的意思就是尚未完全风化的土块,这种土块坚硬似顽石,遇水就会自行溃散。

朱泥作为紫砂泥料系列中一种特殊的泥种,它细腻的触感、红而不娇的颜色,使许多爱壶者为其痴迷,难以忘怀。

第二,陶刻工艺技
术精湛。

陶刻是为了深化主题意象,丰富紫砂壶的文化内涵,并增加审美亮点,以吸引更多的茶客。

因此,紫砂壶的制作技法是决定其成败的关键。

邵景南设计的紫砂“朱泥莲子壶”,其陶刻文字,刀法丰富、刀力雄健、刀下干净利落,也由此可见清代紫砂壶的陶刻艺术特色。

第三,线条饱满而柔美。

线是最富于表现力的艺术语言,也是最能明确体现结构的手法。

在邵景南设计的紫砂“朱泥莲子壶”作品创作中,充分地掌握和运用了线条的技巧,使作品表现得更有生命力。

曲线有着丰富的感情,在此壶的设计上表现得温和缓慢、丰满柔软,令人观之惊叹。

3 结语
清代道光时期邵景南制的这款紫砂“朱泥莲子壶”成为了清代圆器的经典之作,通过对此壶的造型和工艺特点进行分析后,更加理解了清代紫砂壶一统紫砂壶艺之美的原因。

清代还有许多值得后人去学习的紫砂大师,介绍这款紫砂“朱泥莲子壶”的目的,是为了抛砖引玉,吸引更多的紫砂从业者去研究清代紫砂壶艺。

参考文献
[1]蔡春英.浅谈紫砂与茶文化的交融[J].佛山陶瓷,2013(12):49-50
[2]印莉.艺无止境——艺术创新略谈[J].陶瓷科学与艺术,2014(05):78
[3]吴勇.浅析宜兴紫砂茶具[J].佛山陶瓷,2012(12):6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