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春九年级语文下册名著导读 《儒林外史》讽刺作品的阅读

合集下载

部编版九下语文 第三单元 名著导读 《儒林外史》讽刺作品的阅读

部编版九下语文     第三单元  名著导读  《儒林外史》讽刺作品的阅读

《儒林外史》主 旨深邃,在小说艺术 上有很高的境界。这 部小说“秉持公心, 指摘时弊”,将讽刺 的锋芒寄寓在含而不 露、耐人寻味的叙述 中,通过冷静传神的 刻画,廖廖数语,便 将人物形象和世俗风
读书方法 指导
讽刺文学历史悠久。西方文 学里的讽刺,可追溯到古希腊寓 言和喜剧;中国文学里的讽刺, 源于《诗经》的“美刺”和史传 的“惩劝”,既有入木三分的揭 露,也有“微而显,志而晦,婉 而成章,尽而不污”的讽喻。几 千年来,讽刺作家们以笔为武器, 无情地揭露虚伪,鞭挞丑恶,在
专题二:《儒林外史》讽刺艺术探究。《儒 林外史》的讽刺艺术一直为人称道,突出表现在 对人物的刻画上。上至达官显宦,下至贩夫走卒。 他们行藏不同,性格各异,而“其人性情心术, 一一活现纸上”,让读者一见而洞彻其灵魂。选 择一个主要人物,细读有关章节,看看作者在刻 画人物上,运用了哪些讽刺手法,呈现出怎样的 讽刺效果。写一篇小论文,谈谈你对《儒林外史》 1.抓住含义丰富的细节,准确把握作者的态 讽刺艺术的体会。 度。
1.体会批判精 讽刺作家塑造人物,叙述故事,锋芒所向并非个 神
乌有的情节和夸张变形的描写中曲折地揭示现实 矛盾,这是讽刺作品常用手法之一。例如乔纳森 ・斯威夫特的《格列佛游记》,写的是主人公在 “大人国”“小人国”乃至“慧骃国”看似荒诞 不经的漫游,讽刺的却是人间真实的世相。另一 种手法则是抓住平常生活中传神的细节,以冷峻 的白描直书其事。例如“范进中举”,写胡屠户 一巴掌治好了范进的疯病,一同回家,“见女婿 衣裳后襟皱了许多,一路低着头替他扯了几十 回”。这一细节,作者写来不动声色,却活描出 科举制度下一人飞黄腾达后世人诚惶诚恐、毕恭 毕敬、逢迎唯恐不及的画面。不同的讽刺笔法, 令作品具有多姿多彩的艺术风格,同时也透露出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3单元 名著导读儒林外史讽刺作品的阅读 课后作业(含答案)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3单元 名著导读儒林外史讽刺作品的阅读 课后作业(含答案)

名著导读《儒林外史》:讽刺作品的阅读一、填空题。

1.我国古典讽刺小说的艺术高峰是《儒林外史》,作者是清代作家吴敬梓。

2.《儒林外史》是一部以封建时代的知识分子为主要描写对象,以批判科举为中心思想的长篇小说。

书中揭露了封建社会末期各种丑恶现象。

3.在《儒林外史》中, 严贡生是以一个巧取豪夺、横行乡里的奸诈、卑鄙小人的形象出现的。

围绕这点,作者记叙了好几件事情,其中描写最为生动传神的是云片糕事件。

4.《儒林外史》中, 王冕奠定了作者理想人物的基本特点,正如书中第一回目所说“说楔子敷陈大义,借名流隐括全文”。

作为一个士人,作为一个“名流”,在他身上体现着中国士人的精神。

5. 匡超人本是一个淳朴的农村少年,对父母的一片孝心令人感动,却一步步走向堕落,最终变成了薄情寡义的虚伪小人。

6.宋神宗下诏表彰的贤人中,唯一的女子是沈琼枝。

7.张铁臂曾在娄家人头会事件中骗取钱财。

此后,他以张俊民的身份,出入天长杜府,后被蘧公孙“看破了相”。

8. 牛浦郎原本与祖父相依为命,后隔壁开米店的卜老爹做主把自己的外孙女嫁与他为妻,但他后来却撇下妻子。

为了结交官府,追求名利,他冒名顶替、到处招摇撞骗。

9.知县安了席坐下,用的都是银镶杯箸。

【甲】退前缩后的不举杯箸,知县不解其故。

静斋笑道:“世先生因遵制,想是不用这个杯箸。

”知县忙叫换去,换了一个瓷杯、一双象牙箸来。

【甲】又不肯举。

静斋道:“这个箸也不用。

”随即换了一双白颜色竹子的来,方才罢了。

知县疑惑他居丧如此尽礼,倘或不用荤酒,却是不曾备办。

落后看见他在燕窝碗里拣了一个大虾元子送在嘴里,方才放心。

选段中【甲】指的是范进,该选段中的细节描写暴露了【甲】虚伪做作的特点。

10.【乙】看着号板,又是一头撞将去。

这回不死了,放声大哭起来。

众人劝着不住。

金有余道:“你看,这不是疯了么?好好到贡院来耍,你家又不死了人,为甚么这样号啕痛哭是的?”【乙】也不听见,只管伏着号板哭个不住。

一号哭过,又哭到二号、三号,满地打滚,哭了又哭,哭的众人心里都凄惨起来。

2020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 名著导读 《儒林外史》:讽刺作品的阅读 优质课件

2020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 名著导读 《儒林外史》:讽刺作品的阅读 优质课件

洞彻其灵魂。选择书中的一个主要人物,细 读有关章节,看看作者在刻画人物的过程中, 运用了哪些讽刺手法,产生了怎样的讽刺效 果。写一篇小论文,谈谈你对《儒林外史》 讽刺艺术的体会。
范文:
《儒林外史》讽刺艺术探究 鲁迅说:“讽刺的生命是真实。”《儒林外 史》作为一部优秀的长篇讽刺小说,善于通过对 人物言行的白描,透过当时人们不以为奇的普普 通通的日常生活细节,真实生动地揭示出形形色 色儒林人物的可鄙、可憎、可笑、可怜,进而让 我们认识到封建科举制度的腐败和对人心的毒害。
荆元迎面上前作揖,自报姓名,这二老,正是杜 少卿夫妇。
二十年来,少卿仗义轻财如故。钱财散尽,仆从 便遣散了,家什也陆续典当,亲朋以他为败家儿,与
他断绝了往来。他便携夫人在城西陋巷住下,给人写 字营生,并无余财。
三人相谈甚欢,分道而别。 荆元径自向后山走去,隐约闻听丧乐,心下一沉。 走近园圃,见邻里皆披麻——于老者已于两天前无疾 而逝。灵堂内,哀号动天。 荆元并不进灵堂,只将琴放在惯常抚琴的石凳上,
吏形象。他地位不高,生活也困窘,却摆资格, 拿架子,耍小威风。作者的态度是嘲笑中透出 憎恨的。
作者的讽刺艺术寓于人物对话中。例如写 范进进考场后和周学道的一段对话。周进问: “你就是范进?”范进跪下道:“童生就是。” 学道道:“你今年多少年纪了?”范进道:
“童生册上写的是三十岁,童生实年五十四 岁。”学道道:“你考过多少回数了?”范 进道:“童生二十岁应考,到今考过二十余 次。”一口一个童生,态度之卑微、口气之 胆怯,活现纸上。
名著导读 《儒林外史》:讽
刺作品的阅读
作者名片
作 者
吴 敬 梓
生 卒 年
1701 -
1754

敏 轩

九年级语文下册名著导读《儒林外史》讽刺作品的阅读

九年级语文下册名著导读《儒林外史》讽刺作品的阅读

才华,便择他为婿,希望他能继承事业。 但在女儿完婚后,他见女婿只会诗词歌赋, 不通八股,便出两个题让他作文章,结果 蘧公孙写出来的都是些诗歌上的话,又有 两句像《离骚》,又有两句“子书”,不 是正经文字,因此,心里着气。他与妻子
商量再娶一个如君,早养出一个儿子来叫 他读书,接进士的书香。妻子说他年纪大 了,劝他不必,他就着了重气,跌了一跤, 半身麻木,口眼也有些歪斜。鲁编修是科 场上的成功者,也是科举制的维护者,但 作品通过写他晚年的凄凉,对他进行了深 刻的讽刺。
现状和儒士命运进行批判揭露的讽刺小说。小 说形象地刻画了在科举制度下,知识分子精神 道德和文化教育腐朽糜烂的现状。它透过众生 百态揭示了当时士人追逐功名利禄的观念、官 僚制度、人伦关系和整个社会风气。
小说一方面真实地揭示了人性被腐蚀的 过程和原因,从而对当时吏治的腐败、科举 的弊端、礼教的虚伪等进行了深刻的批判和 嘲讽;一方面热情地歌颂了少数人物以坚持 自我的方式所做的对人性的守护,从而寄寓 了作者的理想。
贪官污吏的典型
【汤奉】 高要县知县,为了表示自己为政清廉, 对朝廷各项法令严加执行。朝廷有禁杀耕 牛的禁令,汤奉不问因由,竟然将做牛肉 生意的老师夫活活枷死,闹得群众义愤填
膺,鸣锣罢市。事发后,按察司不仅没有 处罚汤奉,反而将受害的人家问成“奸民 挟制官府”之罪。如此“清廉”的知县, 一年下来居然也搜刮了八千两银子。
住万感俱发,一头撞去,哭得死去活来。 而当朋友们答应替他捐个监生时,他竟爬 到地上磕头说:“若得如此,便是重生父 母,我周进变驴变马,也要报效!”不久, 周进凭着监生的资格竟考中了举人。顷刻 之间,不是亲人的也来认亲,不是朋友的 也来认作朋友。之后,他又中了进士,升
为御史,被指派为广东学道,于是连他教 过书的学堂居然也供奉起了“周大老爷” 的“长生牌”。在广州,周进发现了范进。 为了关照这个与他有着相似经历的五十四 岁的老童生,他把范进的卷子反复看了三 遍,终于发现那是一字一珠的天地间最好 的文章,于是将范进取为秀才。

名著导读《儒林外史》:讽刺作品的阅读-九年级语文下册(统编版)

名著导读《儒林外史》:讽刺作品的阅读-九年级语文下册(统编版)

墨剑飘雨 liyongqian
李永强g
任务二:主要人物概览
第一章 中考作文解读
知识链接
分类 代表人物
性格特征
经典回目
老实平庸,懦弱猥琐, 周蒙师暮年登上第(第2回)
周进 范进
思想麻木之极,知识贫 周学道校士拔真才(第3回) 乏之极,一生匍匐于科 胡屠户行凶闹捷报(第3回) 举制下,精神也受其毒 范学道视学报师恩(第7回)
新知讲解
【专题探究】 专题二:《儒林外史》讽刺艺术探究
1.《儒林外史》善于通过对人物言行的白描揭示其精神世界,“无一贬词, 而情伪毕露”(鲁迅语),阅读时,要抓住意蕴丰富的细节,准确把握作者 对人物的态度。 2.阅读时,可以边读边做批注,画出有所体会的语句,作为立论的材料;也 可以阅读前人的评点或关于《儒林外史》的研究著作,深化自己的理解。 3.《儒林外史》通过众多人物形象,对科举时代的社会生活进行了深刻的反 思,这便是《儒林外史》一书为人所称道的“公心”。阅读时要注意体会。
人 物 形 象
真 儒 贤 人
对某些封建礼俗提出大 杜少卿平居豪举
胆挑战,追求恣情任性、 (第32回)
杜少卿 不受拘束的生活;尊重 杜少卿夫妇游山
女性,要求个性解放。 (第33回)
在他身上有比较多的离
经叛道的味道。
第一章 中考作文解读
知识链接
分类 代表人物
性格特征
经典回目
敢于反抗封建婚姻制
度,敢于同封建势力
新知讲解
【专题探究】 专题一、故事会
2、故事梗概示例
【2】两根灯草
话说有个乡绅叫严监生,胆小又有钱。严监生老了临死的时候,卧房里挤满了子 女后代,老人家卧在床上话也说不出,就只是伸出两根手指,众人不知其意。侄子问 严监生的意思是不是有两个亲人还没见面,老人摇头。侄子又问严监生是不是有两笔 银子不曾交代家人,拉人摇头摇的厉害。老奶妈有问是不是他两个儿子不在眼前,老 人还是摇头,两个手指指着不动。待到其妻子赵氏擦擦眼泪对老爷子说:“我知道, 你是看那灯里有两根灯草怕费了灯油。”然后赵氏挑掉一根灯草。严监生看了随即点 点头,手一垂,人就挂了。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名著导读《儒林外史》:讽刺作品的阅读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名著导读《儒林外史》:讽刺作品的阅读
——鲁迅《中国小说史略.清之讽刺小说》
他(吴敬梓)所作的《儒林外史》不仅描写了一 个时代的知识分子的生活命运,而且反映了以他 为代表的先进知识分子对社会理想的探索和追求。
--陈美林(古代文学研究专家)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 孟郊
有插花游街、马蹄轻疾的风流,有衣锦还乡、袍笏 加身的荣耀。
在作者笔下,这个制度已经极度腐朽,不再能选拔真正的人オ, 反而成为蒙蔽、扭曲士人灵魂的工具。如书中的范进、被吹捧 为能“天地间之至文”,竟连北宋大文学家苏轼是谁都不知道,而 就是这样一个无知之徒一且中举,立刻成为众人艳羨的对象, 集名利于一身。小说通过刻画奔走于科举道路的众多士人形象, 对封建科举制度和整个封建社会的“儒林”作出了深刻的批判。
“儒林”指封建社会里“读书人”或 “士人”这一群体。历代正史皆相沿 设有“儒林传”,记述各朝有学问、 有品德的大儒。吴敬梓的《儒林外史》 却与此不同,刻画的是“儒林”的另 一些为正史官书所不载的面相。
烛幽索隐,物无遁形,凡官师,儒者,名士,山人, 间亦有市井细民,皆现身纸上,声态并作,使彼世相, 如在目前,惟全书无主干,仅驱使各种人物,行列而 来,事与其来俱起,亦与其去俱讫,虽云长篇,颇同 短制;但如集诸碎锦,合为帖子,虽非巨幅,而时见 珍异,因亦娱心,使人刮目矣。
体会批判精神。识刺作家塑造人物,叙述故事,锋芒所向并非个别的人,而 是以之为典型,针砭时弊,揭露某种社会现象背后的荒谬本质,从而间接地 表达对光明的向往。例如,《儒林外史》中刻画了许多受科举制度播弄而失 魂落魄的人物形象,用意所在,是展现这种制度对人心灵的毒害,揭露科举 制度本身的不合理。又如书中第四十八回写王家三姑娘绝食“殉夫”,全县读 书人都以为“这样好女儿,为伦纪生色”,于是“知县条,本学祭,余大先生祭, 国县乡绅祭,通学朋友祭,两家亲戚祭,两家本族祭,祭了一天,在明伦堂 摆席…”这正是对“满本都写着两个字是“吃人”(鲁迅语)的封建礼教的愤怒抨 击。不止于此,某些作品在讽刺丑恶的同时,也会塑造一些象征正面理想的 人物,例如《儒林外史》中的王冕、杜少卿、虞育德、庄徹君等。这些正面 人物的嘉言懿行,恰与反面人物的丑恶举止形成强烈对比,更增强了作品的 批判力量。欣赏讽刺笔法。讽刺作品的笔法是多种多样的。在看似子虚乌有 的情节和夸空形的描写中曲折地揭示现实矛盾,这是讽朝作品常见的一种手 法。例如乔纳“小人国”乃至“慧骃国”看似荒诞不经的漫游,讽刺的却是人间真 实的世相。另一种常见的手法,则是抓住平常生活中传神的细节,以冷峻的 白描直书其事。例如“范进中举”-回,写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名著导读儒林外史讽刺作品的阅读新人教版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名著导读儒林外史讽刺作品的阅读新人教版

名著导读《儒林外史》:讽刺作品的阅读一、填空题。

1.我国古典讽刺小说的艺术高峰是《儒林外史》,作者是清代作家吴敬梓。

2.《儒林外史》是一部以封建时代的知识分子为主要描写对象,以批判科举为中心思想的长篇小说。

书中揭露了封建社会末期各种丑恶现象。

3.在《儒林外史》中, 严贡生是以一个巧取豪夺、横行乡里的奸诈、卑鄙小人的形象出现的。

围绕这点,作者记叙了好几件事情,其中描写最为生动传神的是云片糕事件。

4.《儒林外史》中, 王冕奠定了作者理想人物的基本特点,正如书中第一回目所说“说楔子敷陈大义,借名流隐括全文”。

作为一个士人,作为一个“名流”,在他身上体现着中国士人的精神。

5. 匡超人本是一个淳朴的农村少年,对父母的一片孝心令人感动,却一步步走向堕落,最终变成了薄情寡义的虚伪小人。

6.宋神宗下诏表彰的贤人中,唯一的女子是沈琼枝。

7.张铁臂曾在娄家人头会事件中骗取钱财。

此后,他以张俊民的身份,出入天长杜府,后被蘧公孙“看破了相”。

8. 牛浦郎原本与祖父相依为命,后隔壁开米店的卜老爹做主把自己的外孙女嫁与他为妻,但他后来却撇下妻子。

为了结交官府,追求名利,他冒名顶替、到处招摇撞骗。

9.知县安了席坐下,用的都是银镶杯箸。

【甲】退前缩后的不举杯箸,知县不解其故。

静斋笑道:“世先生因遵制,想是不用这个杯箸。

”知县忙叫换去,换了一个瓷杯、一双象牙箸来。

【甲】又不肯举。

静斋道:“这个箸也不用。

”随即换了一双白颜色竹子的来,方才罢了。

知县疑惑他居丧如此尽礼,倘或不用荤酒,却是不曾备办。

落后看见他在燕窝碗里拣了一个大虾元子送在嘴里,方才放心。

选段中【甲】指的是范进,该选段中的细节描写暴露了【甲】虚伪做作的特点。

10.【乙】看着号板,又是一头撞将去。

这回不死了,放声大哭起来。

众人劝着不住。

金有余道:“你看,这不是疯了么?好好到贡院来耍,你家又不死了人,为甚么这样号啕痛哭是的?”【乙】也不听见,只管伏着号板哭个不住。

一号哭过,又哭到二号、三号,满地打滚,哭了又哭,哭的众人心里都凄惨起来。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名著导读 《儒林外史》讽刺作品的阅读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名著导读  《儒林外史》讽刺作品的阅读

4.汤奉(贪官污吏的典型)
高要县知县汤奉,为了表示自己为政清廉,对朝 廷各项法令严加执行。朝廷有禁杀耕牛的禁令,汤奉 不问因由,竟然将做牛肉生意的老师父霍霍枷死,闹 得群众义愤填膺,鸣锣罢市。如此“清廉”的知县, 一年下来居然也搜刮了八千两银子。
整体感知
《儒林外史》讽刺作品的阅读/
5.鲁编修(八股迷的典型)
整体感知
《儒林外史》讽刺作品的阅读/
2.范进(腐儒的典型)
范进时年五十余岁,连秀才都没考中,家中穷困 不堪,他腊月还穿着单衣,冻得他直打哆嗦(广东虽然 气候温暖,但腊月时节温度也不高)。周进见到他,便 想起了自己当年的惨状,在惺惺相惜之下,将他录取 为秀才,后来又将他录取为举人,因此上演了一出“ 范进中举”的癫狂闹剧。
知识备查
《儒林外史》讽刺作品的阅读/
晚清四大谴责小说
知识备查
《儒林外史》讽刺作品的阅读/
背景资料
吴敬梓经历了清朝康熙、雍正、乾隆三代,当时的清朝处在统治的最高 峰,政治、经济、文化全面发展,但社会表面的繁荣掩盖不了封建社会的腐 朽。统治者镇压武装起义的同时,大兴文字狱,以考八股、开科举、提倡理 学等方法统治思想、约束士人。吴敬梓反对八股文、科举制,憎恶士子们醉 心制艺,热衷功名利禄的习尚。他把这些观点反映在《儒林外史》里,以讽 刺的手法,对丑恶的事物进行深刻的揭露。
九年级语文下册
《儒林外史》讽刺作品的阅读/
名著导读 《儒林外史》讽刺作品的阅读
学习目标
《儒林外史》讽刺作品的阅读/
1.立足文本,从作品的语言文字描述中读出作者的情 感态度。(重点)
2.分析作品中的人物形象,把人物放到特定的时代背 景中去理解。(难点)
3.欣赏并品味这部作品的艺术特色。(素养)

九年级下册 名著导读 《儒林外史》:讽刺作品的阅读

九年级下册  名著导读 《儒林外史》:讽刺作品的阅读

名著导读《儒林外史》:讽刺作品的阅读【作者简介】【吴敬梓】(1701—1754),字敏轩,又字粒民,晚号文木老人,安徽滁州人,清代最伟大的小说家之一。

早年也热衷科举,18岁考取秀才,23岁继承家产又很快荡尽。

33岁家迁南京,生活贫困。

36岁因对科举生厌,拒绝科考。

54岁客死扬州,朋友买棺收殓,归葬南京。

因家有“文木山房”,所以晚年自称“文木老人”。

著有《文木山房诗文集》《文木山房诗说》,讽刺小说《儒林外史》。

【背景】讽刺文学,指用夸张手法和嘲讽态度创作的文学作品,有着悠久的历史。

这类作品中的人物及事件,往往是作者否定、批评的对象,而否定的方式是通过揭露对象的可恶、可鄙、可笑来体现的。

而对值得同情的人物身上的缺点,其讽刺往往包含善意的批评。

几千年来,讽刺作家们以笔为武器,无情地揭露虚伪,鞭挞丑恶,在笑声中批判社会现实,创造了许多经典作品。

“儒林”指读书人这一阶层。

《儒林外史》全书正是以封建知识分子为主要对象,描写他们的生活和精神状态。

全书的中心是反对封建科举、封建礼教,讽刺因热衷功名而造成的极端虚伪的社会风气。

作品塑造了许多典型人物,如周进、范进、马二先生,严监生等等。

在中国文学史上,尤其是讽刺小说中,这本书获得很高评价。

书名上,“儒林”一词源出《史记》“儒林列传”,是“儒者之林”,指学术界等。

国史列传,自然是“正史”,作者专门以“外史”为书名,正是为了作区别。

吴敬梓经历了清朝康熙、雍正、乾隆三代,当时的清朝处在统治的最高峰,政治、经济、文化全面发展,但社会表面的繁荣掩盖不了封建社会的腐朽。

统治者镇压武装起义的同时,大兴文字狱,以考八股、开科举、提倡理学等方法统治思想、约束士人。

吴敬梓反对八股文、科举制,憎恶士子们醉心制艺,热衷功名利禄的习尚。

他怀着愤世嫉俗的心情创作了《儒林外史》。

他把这些观点反映在《儒林外史》里,以讽刺的手法,对丑恶的事物进行深刻的揭露。

参加科考的,一般都必要经历童试、乡试、会试、殿试等程序。

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名著导读 《儒林外史》:讽刺作品的阅读

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名著导读 《儒林外史》:讽刺作品的阅读
荆元迎面上前作揖,自报姓名,这二老,正是杜 少卿夫妇。
二十年来,少卿仗义轻财如故。钱财散尽,仆从 便遣散了,家什也陆续典当,亲朋以他为败家儿,与
他断绝了往来。他便携夫人在城西陋巷住下,给人写 字营生,并无余财。
三人相谈甚欢,分道而别。 荆元径自向后山走去,隐约闻听丧乐,心下一沉。 走近园圃,见邻里皆披麻——于老者已于两天前无疾 而逝。灵堂内,哀号动天。 荆元并不进灵堂,只将琴放在惯常抚琴的石凳上,
思维导图 儒 林 外 史
王冕生平(第1回) 儒林众生相(第2~54回) 民间四奇人(第55回)
幽榜(第56回)
王冕生平(第1回) 介绍王冕生平,展现了王冕身上的
士人精神,隐括全文。
儒林众生相(第2~54回) 介绍了儒林的众生相,嘲讽了与
“儒林”有关的各色人等。
民间四奇人(第55回) 名士渐渐消磨殆尽,重点介绍了市井
默默弹起《潇湘水云》。琴音悠远,声动林木,鸟 雀俱来相和。
于老长子闻琴声而出,待荆元弹毕,对他一鞠 躬,道:“父亲二三百亩田园,已分给我兄弟五人。 您常抚琴的石凳,恰在我园内。多年来听你们论琴, 我也知一二,若不嫌弃,您以后可以常来。我已年 迈,不敢违逆父亲意愿,科考已然无望,兄弟儿孙
却还能有为。科场污浊,却也能通青云之路,于家 不久将能振兴!”
姚园,大笑着在清凉山冈上走了一里多地,随 从嘻嘻笑笑,“两边看的人,目眩神摇,不敢 仰视”。这件事情,在当时,可算是惊世骇俗 了,这件事体现了杜少卿对女性的尊重和对繁 文缛节的蔑视,颇显魏晋名士风度。
➢ 专题二:《儒林外史》讽刺艺术探究
《儒林外史》的讽刺艺术一向为人称道, 突出表现在对人物的刻画上。小说写了数百个 人物,上至达官显宦,下至贩夫走卒。他们行 藏不同,性格各异,而“其人性情心术,一一 活现纸上”(清闲斋老人语),让读者一见而

九年级语文 名著导读 《儒林外史》:讽刺作品的阅读

九年级语文 名著导读 《儒林外史》:讽刺作品的阅读
《儒林外史》:讽刺作品的阅读 名著概览
作者简介:吴敬梓(1701—1754),字敏轩,号粒民,安徽 全椒人。因家有“文木山房”,所以晚年自称“文木老人”。 吴敬梓一生创作了大量的诗歌、散文和史学研究著作,有 《文木山房诗文集》十二卷(今存四卷)、《文木山房诗说》 七卷(今存四十三则)、讽刺小说《儒林外史》。
乔纳森·斯威夫特《格列佛游记》
◎作者简介: 乔纳森·斯威夫特(1667—1745 年),英 国作家,政论家,以著名的《格列佛游记》和《一只桶的 故事》等作品闻名于世。
◎主要内容:《格列佛游记》以主角格列佛的角度描述在四个国 度历险的奇遇:小人国、大人国、飞岛国和慧骃国。第一次,格列 佛遇海难,来到小人国。这里居民身高仅六英寸,君臣贪婪、国家 战祸连绵。作者以居高临下的角度,用巨人的眼光俯视人类的荒唐 渺小。第二次,格列佛误闯大人国。这里居民身高如尖塔,武器精 良、国威赫赫。作者以小矮人的角度,仰视人类的粗俗和铁石心肠。 第三次,格列佛逢海盗,造访飞岛国。这里属地被笼罩控制,城市 和乡间颓败、荒芜。作者以平常的心态,平视人类的疯狂和邪恶本 性。第四次,格列佛遭水手叛变,被放逐到慧骃国。这里统治者和 居民是马,他们高度理性,而人形动物却邪恶、低劣。作者以理性 动物的角度,审视人类的本质。
严监生临终之际,伸着两根指头就是不肯断气,大侄子、二侄 子以及奶妈等人都上前猜度解劝,但都没有说中,最后还是赵氏走 上前道:“爷,只有我能知道你的心事。你是为那灯盏里点的是两 茎灯草,不放心,恐费了油。我如今挑掉一茎就是了。”直到赵氏 挑掉一根灯草,他方才点点头,咽了气。这细节说明了严监生的吝 啬。当然,我们也应认识到严监生性格的复杂性。他的性格中有吝 啬的一面,也有卑微可怜的一面,还有慷慨与不乏人情的一面。他 以金钱作为护身符,来消灾弭难,苟且偷安。正妻王氏病后,他

名著导读 《儒林外史》:讽刺作品的阅读-九年级语文下册

名著导读 《儒林外史》:讽刺作品的阅读-九年级语文下册

吴敬梓的《儒林外史》是我国文学史上一部杰出的现实主义章回体长篇讽刺小说。作品通过描绘士林“群丑图”,展现金钱权势对人的品格的毒害,清楚表明否定功名富贵的立场,并通过书中少数淡泊名利、恪守道德、张扬个性的贤者奇人,寄托了自己对理想社会的追求。
主题思想
《儒林外史》是一部以知识分子为主要描写对象的长篇小说,也是一部典型的讽刺小说。本书主要描写了一些深受八股科举制度毒害的儒生形象,反映了当时世俗风气的败坏。小说并没有贯穿全书的中心人物和主要情节,而是由众多故事连缀而成,表现的是日常生活中普通士人的生存状态与精神世界。
周进欣喜不已,向他们叩头谢恩。后来,借着监生的身份,他居然中了举人,接着又中了进士,到广东为官。
பைடு நூலகம்
范进:时年五十余岁,连秀才都没考中,家中穷困不堪,他腊月还穿着单衣,冻得他直打哆嗦,广东虽然气候温暖,但腊月时节温度也不高。周进见到他,便想起了自己当年的惨状,在惺惺相惜之下,将他录取为秀才,后来又将他录取为举人,因此上演了一出“范进中举”的癫狂闹剧。
赏析:严监生临终之际,伸着两个指头就是不肯断气,大侄子、二侄子以及奶妈等人都上前猜度解劝,但都没有说中,最后还是赵氏走上前道:“爷,只有我能知道你的心事。你是为那灯盏里点的是两茎灯草,不放心,恐费了油。”直到赵氏挑掉一根灯草,他方才点点头,咽了气。
这细节成为中国文学史上极著名的一例,它对那些悭吝乡绅的揭露讽刺可谓入木三分,同时也为严监生的性格塑造添上了极传神的一笔。
王冕:历史上真实存在的人物,作者据此进行了改编。他出身农家,天文地理经史上的大学问无不精通,而又安于贫贱,以卖画为生,不与权贵相交,淡泊名利。王冕在小说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在整个小说的人物塑造上,他奠定了作者理想人物的基本特点,正如回目所说“说楔子敷陈大义 借名流隐括全文”。王冕作为一个士人作为一个“名流”,在他身上体现着中国士人的精神。

人教版 20春九语下--名著导读 《儒林外史》讽刺作品的阅读

人教版 20春九语下--名著导读 《儒林外史》讽刺作品的阅读

名著导读《儒林外史》:讽刺作品的阅读教学目标1.学会分析人物形象,把握人物形象特征。

2.学会欣赏、品味作品的艺术特色,理解作品的批判、讽刺意义。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对于《儒林外史》,同学们一定不陌生,之前学过的《范进中举》就出自此书。

这部作品以封建时代知识分子为主要描写对象,以批判科举制度为中心内容,描绘了封建社会广阔的社会生活,揭露了封建社会末期的种种丑恶现象。

对于这样一部讽刺作品,我们应该如何来阅读呢?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下讽刺文学作品的阅读方法。

二、阅读指导讽刺文学有着悠久的历史。

几千年来,讽刺作家们以笔为武器,无情地揭破虚伪,鞭挞丑恶,在笑声中批判社会现实,创造了许多经典作品。

阅读这些作品,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体会批判精神。

讽刺作家塑造人物,叙述故事,锋芒所向并非个别的人,而是以之为典型,针砭时弊,揭露某种社会现象背后的荒谬本质,从而间接地表达对理想的向往。

(2)欣赏讽刺笔法。

讽刺作品的笔法是多种多样的。

在看似子虚乌有的情节和夸张变形的描写中曲折地揭示现实矛盾,这是讽刺作品常见的一种手法。

另一种常见的手法则是抓住平常生活中传神的细节,以冷峻的白描直书其事。

不同的讽刺笔法,让作品具有多姿多彩的艺术风格,同时透露出的作者对讽刺对象的感情、立场和观点,值得在阅读时细加品味。

(3)联系现实深入理解。

讽刺作品包含着深刻的批判精神,具有强烈的爱憎情感。

阅读时,要注重联系现实,深入思考。

三、作家简介吴敬梓(1701—1754),安徽全椒人,清代小说家。

字敏轩,号粒民,晚号“文木老人”“秦淮寓客”。

工诗词散文,尤以长篇小说《儒林外史》成就最高,又有《文木山房集》《文木山房诗说》等传世。

四、主要人物介绍参考示例:1.周进(腐儒的典型)周进原本是个教书先生,对科举考试极为热衷,可惜到了花甲之年,却连个秀才都没考中。

有一回,他和姐夫来到省城开科取士的考场贡院,触景生情,伤心欲绝,竟一头撞到木板上,晕了过去。

九年级语文下册名著导读(〈儒林外史〉:讽刺作品的阅读)知识点

九年级语文下册名著导读(〈儒林外史〉:讽刺作品的阅读)知识点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名著导读((儒林外史):挖苦作品的阅读)知识点写作背景:吴敬梓的个人经历,令他对考八股、开科举等利弊感受尤深。

而在时代背景上,清朝康熙、雍正、乾隆三代,中国已经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社会外表的繁荣掩盖不了封建社会的腐朽。

总揽者镇压武装起义的同时,大兴文字狱,以考八股、开科举、提倡理学等方法总揽思想、牢笼士人。

吴敬梓反对八股文、科举制,憎恶士子们醉心制艺,热衷功名利禄的习尚。

他把这些观点反映在(儒林外史)里,以挖苦的手法,对丑恶的事物进行深刻的揭露。

书名上,“儒林〞一词源出(史记)“儒林列传〞。

是“儒者之林〞,指学术界等。

国史列传,自然是“正史〞,作者特意以“外史〞为书名,正是为了作区别。

例如:两根灯草有个乡绅叫严监生,胆小又有钱。

严监生老了临死的时候,卧房里挤满了子女后代,老人家卧在床上话也说不出,就只是伸出两根手指,众人不知其意。

侄子问严监生的意思是不是有两个亲人还没见面,老人摇头。

侄子又问严监生是不是有两笔银子不曾交代家人,老人摇头摇得厉害。

老奶妈又问是不是他两个儿子不在眼前,老人还是摇头,两个手指指着不动。

待到其妻子赵氏擦擦眼泪对老爷子说:“我了解,你是看那灯里有两根灯草怕费了灯油。

〞然后赵氏挑掉一根灯草,严监生看了随即点点头,手一垂,人就去了。

专题二:(儒林外史)挖苦艺术探究①抓住含义丰富的细节,把握作者对人物的态度;②边读边做批注,阅读前人的评点或相关研究著作,深化理解;③从反面人物形象体会对封建社会的批判。

(儒林外史)是一本有趣的小说,得意或者潦倒的科场举子;清廉或者贪腐的官场老手;逃婚的才女,纳妾的盐商;冒牌侠客,水货隐士;找不到心上人的世家子弟,寻不着老父亲的孝顺儿郎;骗吃骗喝的书生,坑蒙拐骗的江湖游士。

形形色色,各行各业的人都在人间行走,有挖苦,有眼泪,有寒意也有温暖。

(儒林外史)通过X的白描,写“常见〞“公然〞“不以为奇〞的人事的矛盾、不和谐,显示其蕴含的意义。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名著导读儒林外史讽刺作品的阅读新人教版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名著导读儒林外史讽刺作品的阅读新人教版

名著导读《儒林外史》:讽刺作品的阅读一、填空题。

1.我国古典讽刺小说的艺术高峰是《儒林外史》,作者是清代作家吴敬梓。

2.《儒林外史》是一部以封建时代的知识分子为主要描写对象,以批判科举为中心思想的长篇小说。

书中揭露了封建社会末期各种丑恶现象。

3.在《儒林外史》中, 严贡生是以一个巧取豪夺、横行乡里的奸诈、卑鄙小人的形象出现的。

围绕这点,作者记叙了好几件事情,其中描写最为生动传神的是云片糕事件。

4.《儒林外史》中, 王冕奠定了作者理想人物的基本特点,正如书中第一回目所说“说楔子敷陈大义,借名流隐括全文”。

作为一个士人,作为一个“名流”,在他身上体现着中国士人的精神。

5. 匡超人本是一个淳朴的农村少年,对父母的一片孝心令人感动,却一步步走向堕落,最终变成了薄情寡义的虚伪小人。

6.宋神宗下诏表彰的贤人中,唯一的女子是沈琼枝。

7.张铁臂曾在娄家人头会事件中骗取钱财。

此后,他以张俊民的身份,出入天长杜府,后被蘧公孙“看破了相”。

8. 牛浦郎原本与祖父相依为命,后隔壁开米店的卜老爹做主把自己的外孙女嫁与他为妻,但他后来却撇下妻子。

为了结交官府,追求名利,他冒名顶替、到处招摇撞骗。

9.知县安了席坐下,用的都是银镶杯箸。

【甲】退前缩后的不举杯箸,知县不解其故。

静斋笑道:“世先生因遵制,想是不用这个杯箸。

”知县忙叫换去,换了一个瓷杯、一双象牙箸来。

【甲】又不肯举。

静斋道:“这个箸也不用。

”随即换了一双白颜色竹子的来,方才罢了。

知县疑惑他居丧如此尽礼,倘或不用荤酒,却是不曾备办。

落后看见他在燕窝碗里拣了一个大虾元子送在嘴里,方才放心。

选段中【甲】指的是范进,该选段中的细节描写暴露了【甲】虚伪做作的特点。

10.【乙】看着号板,又是一头撞将去。

这回不死了,放声大哭起来。

众人劝着不住。

金有余道:“你看,这不是疯了么?好好到贡院来耍,你家又不死了人,为甚么这样号啕痛哭是的?”【乙】也不听见,只管伏着号板哭个不住。

一号哭过,又哭到二号、三号,满地打滚,哭了又哭,哭的众人心里都凄惨起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名著导读
《儒林外史》:讽刺作品的阅读
1.学会分析人物形象,把握人物形象特征。

2.学会欣赏、品味作品的艺术特色,理解作品的批判、讽刺意义。

一、导入新课
对于《儒林外史》,同学们一定不陌生,之前学过的《范进中举》就出自此书。

这部作品以封建时代知识分子为主要描写对象,以批判科举制度为中心内容,描绘了封建社会广阔的社会生活,揭露了封建社会末期的种种丑恶现象。

对于这样一部讽刺作品,我们应该如何来阅读呢?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下讽刺文学作品的阅读方法。

二、阅读指导
讽刺文学有着悠久的历史。

几千年来,讽刺作家们以笔为武器,无情地揭破虚伪,鞭挞丑恶,在笑声中批判社会现实,创造了许多经典作品。

阅读这些作品,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体会批判精神。

讽刺作家塑造人物,叙述故事,锋芒所向并非个别的人,而是以之为典型,针砭时弊,揭露某种社会现象背后的荒谬本质,从而间接地表达对理想的向往。

(2)欣赏讽刺笔法。

讽刺作品的笔法是多种多样的。

在看似子虚乌有的情节和夸张变形的描写中曲折地揭示现实矛盾,这是讽刺作品常见的一种手法。

另一种常见的手法则是抓住平常生活中传神的细节,以冷峻的白描直书其事。

不同的讽刺笔法,让作品具有多姿多彩的艺术风格,同时透露出的作者对讽刺对象的感情、立场和观点,值得在阅读时细加品味。

(3)联系现实深入理解。

讽刺作品包含着深刻的批判精神,具有强烈的爱憎情感。

阅读时,要注重联系现实,深入思考。

三、作家简介
吴敬梓(1701—1754),安徽全椒人,清代小说家。

字敏轩,号粒民,晚号“文木老
人”“秦淮寓客”。

工诗词散文,尤以长篇小说《儒林外史》成就最高,又有《文木山房集》《文木山房诗说》等传世。

四、主要人物介绍
参考示例:
1.周进(腐儒的典型)
周进原本是个教书先生,对科举考试极为热衷,可惜到了花甲之年,却连个秀才都没考中。

有一回,他和姐夫来到省城开科取士的考场贡院,触景生情,伤心欲绝,竟一头撞到木板上,晕了过去。

醒来以后,他满心悲怆无法排解,索性号啕大哭,满地打滚。

这一幕被几个商人见到了,他们出于怜悯,凑钱帮这个可怜的老头儿捐了个监生。

周进欣喜不已,向他们叩头谢恩。

后来,借着监生的身份,他居然中了举人,接着又中了进士,到广东为官。

2.王惠(贪官污吏的典型)
南昌太守王惠,是一个贪官的典型。

他念念不忘“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的通例,他一到任,衙门里就满是“戥子声,算盘声,银子声,衙役百姓一个个被他打得魂飞魄散,合城的人,无一个不知道太守的厉害,睡梦里也是怕的”。

3.严监生(吝啬鬼的典型)
严监生,书没读过太多,他这个监生也是花钱捐来的。

他最为人熟知的桥段莫过于临死前那两根放不下去的手指。

几个侄儿以及奶妈怎么也猜不中严监生到底想说什么,而赵氏一语道破,原来是灯中有两茎灯草,严监生怕它费油,难以合眼。

待赵氏挑去一根,严监生便一口咽了气。

4.严贡生(地痞恶棍)
严贡生是严监生的哥哥,他强圈王小二的猪,打折王大的腿。

坐船不给钱,还诬赖船夫吃了他的贵重药。

没借给人银子却要利息。

弟弟刚死,他就强占弟媳和侄子的房产。

真可谓“你的是我的,我的还是我的。


5.匡超人(由淳朴善良的青年,变成卑鄙恶劣的文痞)
匡超人本是一个淳朴的农村少年,为人乖巧、做事勤快,其对父亲的一片孝心亦令人感动。

在流落他乡时,他受社会环境影响逐步发生了变化。

在杭州,匡超人遇到了马二先生,并受马二先生的影响,把科举作为人生的唯一出路。

考上秀才后,又受一群斗方名士的“培养”,以名士自居,追名逐利。

他吹牛撒谎,钻取功名,卖友求荣,忘恩负义,一步步走向堕落,变成一个衣冠禽兽。

6.杜少卿(正面人物)
杜少卿虽然出身于大官僚地主家庭,却“出淤泥而不染”,行为中有些离经叛道,思想中具有某些民主主义的成分。

他蔑视科举,瞧不起功名富贵。

他淡泊功名,讲究“文行出处”。

朝廷征辟,但他对朝政有着清醒的认识,装病拒绝应征出仕。

五、内容主旨
《儒林外史》是一部以辛辣的笔触对社会现状和儒士命运进行批判揭露的讽刺小说。

小说形象地刻画了在科举制度下,普通士人的生存状态和精神境界。

它透过人生百态揭示了士人功名利禄的观念、官僚制度、人伦关系和整个社会风气。

作者从揭露科举制度以及在这个制度下的士人丑恶的灵魂入手,进而讽刺了封建官吏的昏聩无能、地主豪绅的贪吝刻薄、附庸风雅的名士的虚伪卑劣,以及整个封建礼教制度的腐朽和士人灵魂的扭曲。

通过描绘这幅士林的“群丑图”,展现了金钱权势对人的品格的毒害,清楚表明作者否定功名富贵的基本立场,通过书中少数淡泊名利、恪守道德的贤者奇人,寄托了对理想社会的追求。

六、艺术特色
1.通过精确的白描,写出“常见”“公然”“不以为奇”的人和事的矛盾、不和谐,显示其蕴含的意义。

如:严贡生正在范进和张静斋面前吹嘘:“小弟只是一个为人率真,在乡里之间,从不晓得占人寸丝半粟的便宜。

”言犹未了,一个小厮进来说:“早上关的那口猪,那人来讨了,在家里吵哩。

”通过言行的不一,揭示严贡生欺诈无赖的行径。

2.具有悲喜交融的美学风格。

如:周进撞号板,范进中举发疯,马二先生对御书楼顶礼膜拜,王玉辉劝女殉节的大笑等,这瞬间的行为是以他们的全部生命为潜台词的,所以这瞬间的可笑又蕴含着深沉的悲哀,这最惹人发笑的片刻恰恰是内在悲剧性最强烈的地方。

3.人物塑造真实。

作者塑造人物形象以真实为最高原则,即按照人物所处的特定情景,写得符合真情实理。

即使是反面人物也常有可取之处,而不是脸谱式描绘。

小说中许多人物性格处于流动发展的状态,和现实生活十分贴切。

如:范进、荀玫因地位升迁而变异,匡超人、牛浦郎因受环境污染而变色。

吴敬梓笔下的人不是定型的,也不是单色的,而是善变的、杂色的。

4.《儒林外史》是一部短篇艺术与长篇艺术相结合的作品,有一个非常明确的中心主题,也有大致清楚的时间线。

但全书没有贯穿始终的主要人物和故事框架,而是一个个相对独立的故事的连环套。

前面一个故事说完了,引出一些新的人物,这些新的人物便成为后一个故事中的主要角色。

有的人物上场表现一番以后,就不再出现,有的人物还再次出现,但基本上只是陪衬性的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