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议《边城》中的湘西民俗世界
从《边城》看湘西的风俗文化
从《边城》看湘西的风俗文化从《边城》看湘西的风俗文化<边城》的描写让湘西的文化得到大力的推广,让更多的人知道湘西这个地方。
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从《边城》看湘西的风俗文化。
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湘西风俗画秋水明月心沈从文的《边城》是文学史上一件别致的精品,《边城》是歌颂人性的至美,“是表现人性美的力作”,“是人性美的赞美诗”,是一部理想的作品。
既然是理想的,就不是现实的。
边城是单纯的,每一寸都是真,每一寸都是善,每一寸都是美。
在这片如世外桃源般的土地上人们如此生活着:“静静的河水即或深到一篙不能落底,却依然清澈透明,河中游鱼来去皆可计数。
”一、真:真心、真诚、纯真1.主人公翠翠与傩送之间最真挚的爱情翠翠是一个迷人的形象,是全书的灵魂。
她美、热情、纯真。
随着岁月的更替,翠翠的情感发生了变化,因为在一次龙舟竞渡时邂逅船总的儿子傩送,从此暗暗倾心。
后来,翠翠路遇了刚刚在划船比赛中得了头奖的傩送,两颗年轻的心灵撞击在一起,那种朦胧的爱意便在翠翠心中萌发。
她那少女的纯情便自然而然地流露了出来。
翠翠与傩送之间的爱超越了世俗的物质条件,爱的真诚,热烈,忠贞,没有做作,不虚伪,完全出自内心。
用翠翠爷爷的话来说:“有什么福气,又无碾坊陪嫁,一个光人。
”没有任何附加的物质条件,翠翠是凭着身上绽放的自然的美打动船总的两个儿子,当顺顺要傩送在与团总女儿婚事的事情上表态时,他说:“我尚不知道我应当得座碾坊,还是应当得一只渡船;因为我命里或只许我撑个渡船!”语言虽简单质朴,但我们能感受到他们爱得真挚,刻骨铭心。
2.老船夫与外孙女翠翠之间最美好、纯真的亲情老船夫是作者在小说中尽力刻画的另一个人物。
对于自己的女儿和外孙女,他疼爱有加。
随着岁月的流逝,转眼间,外孙女已出落成了一个如她母亲一样美丽的少女。
从此,在老船夫的心里又多了一层心事:为翠翠找一个如意郎君。
为此他不辞辛苦,竭尽全力周旋于翠翠、天保、傩送、船总顺顺和杨马兵之间。
无意中为孙女的婚事设置了一些障碍,导致了一系列的误会,最终酿成了傩送与翠翠的爱情悲剧。
以边城为例,论沈从文小说中的湘西世界
以边城为例,论沈从文小说中的湘西世界沈从文作品《边城》讲述了几个人旅行在湘西地区的故事,通过他们的旅行经历,展现了湘西的世界。
沈从文将湘西的景色、民谣、历史文化以细腻的笔触,完美地再现出来,营造丰富多彩的湘西世界。
沈从文在小说《边城》中展现了湘西所特有的气候状况。
他描写了湘西乡村时雨时甚,湿清蒸腾的景象:“雨水跳跃,光滑如银,像一只把满满的草碗打翻了一般。
”“雨有歇息,又有重启,淭滚滚,栗栗而至。
”他还描写了湘西那凉爽曲折、空旷明亮的景色:“地面高低的峻峰,一成不变,见着没有鸟儿叫,也没有什么树木摆弄,荒僻漆黑……”这些描写,淋漓尽致地勾勒出湘西的高原气候,也展现了湘西乡村恬静而特有的自然风光。
沈从文在小说《边城》中还给湘西世界带来了民情与文化,他写到:“行人隔着相隔的竹林,偶尔可以听见一窝湍急的距声,大概就是山里的红木簪中穿出声来的……”他还描写了百姓们使用破旧的火把,在深夜里进行勤劳力行活动;他还写到了山里人们欢唱的民谣:“只见他们吟咏起歌,诗意绕指柔,溢满嘹亮歌声,那时歌里歌外,昏暗夜空,满是凄凉滋味。
”这些描写勾勒出湘西世界温暖老实的民间文化。
小说《边城》中,沈从文还把湘西的历史人文一一细致而丰富的绘制出来:他把湘西的知青们在社会里的表现凸显出来,就像小说中的柯小畅、山花放纵自由;他还写到了湘西古老的革命传统,以及小伙伴们的友情,满怀敬畏的爱国精神;他还将湘西受破坏的道德和优质的人文素养生动的表达出来。
以上各方面的细致描写,形成了湘西充满历史文化底蕴的独特世界。
总之,沈从文在《边城》一书中,细腻而生动地描写出了湘西的世界。
从气候、文化、历史等方面来看,他勾勒出湘西乡村平和而又深深扎根在湘西土地之上的气息,更深刻地展现了湘西人淳朴而生机勃勃的特点。
从《边城》看沈从文的“湘西世界”
从《边城》看沈从文的“湘西世界”沈从文是现代作家中成书最多的一位,特殊的身世经历赋予他独特的文学气质,而《边城》正是他构架的这个世界的核心之作。
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从《边城》看沈从文的“湘西世界”。
希望大家喜欢。
从《边城》看沈从文的“湘西世界”1 边城——一片爱与美的世界地处湘川黔交界处的“边城”——茶峒,山清水秀,风光怡人。
《边城》以白塔下,“一个老人,一个女孩子,一只黄狗”相依为命为基本素材,叙述了这样一个故事:端午节的龙舟赛上,翠翠与外公走散,巧遇当地船总顺顺的儿子傩送,傩送派人送翠翠回家,他青春活泼心地善良,给情窦初开的翠翠平添了一件无法言明的心事,朦胧中有着爱的追求与梦想。
然而傩送的大哥天保也同时爱上了美丽纯情的翠翠,二兄弟按当时风俗相约唱山歌比赛定夺。
后天保为成全弟弟,乘船离家不幸遇难;傩送则悲痛难耐,驾舟出走。
外公因为翠翠的未来心力交瘁,在暴风雨之夜盍然长逝,留下了孤独的翠翠一人,在白塔下静静守候着她的心上人。
那个用歌声把灵魂轻轻浮起的年青人,还不曾回到茶峒来,“也许永远不回来了,也许‘明天’回来”。
作者以纯净的笔触谱写出一首爱与美之歌。
湘西淳厚朴实的人情世态,健美古朴的风俗习惯,新奇幽雅的山光水色,情调爽朗明快,色彩绚丽清新,是一幅优美别致的风土人情画卷。
而青年男女的情爱,父子祖孙间的亲爱,人民相互之间的友爱,以及自然万物之爱与湘西之美糅合在一起,了无痕迹地融人了全部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之中。
沈从文在谈及《边城》时说:“我要表现的本是一种‘人生的形式’,一种‘优美,健康,自然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
我主意不在领导读者去桃源旅行,却想借重桃源上行七百里路酉水流域一个小城小市中几个愚夫俗子,被一件普通人事牵连在一处时,各人应有的一分哀乐,为人类‘爱’字作一度恰如其分的说明。
”[1](p45)在边城澈纯明净的风俗画卷中,作者把自己的希冀与追求投射在众多淳朴美好的人物身上,潜心营造出一片爱与美的世界。
《2024年电影《边城》中的湘西民俗元素》范文
《电影《边城》中的湘西民俗元素》篇一一、引言电影《边城》以其独特的叙事风格和浓郁的地域文化特色,成功地展现了中国湘西地区的独特魅力。
影片以湘西的民俗元素为背景,将当地的风土人情、习俗传统以及民间文化生动地呈现在观众面前。
本文将详细分析电影《边城》中的湘西民俗元素,探讨其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
二、湘西民俗元素的呈现1. 地域特色电影《边城》以湘西地区为背景,通过画面、音乐等手段,将湘西的山水风光、民居建筑以及自然环境展现得淋漓尽致。
这些地域特色为影片营造了一种独特的氛围,使观众仿佛置身于这片神秘的土地。
2. 传统节日与习俗电影中展示了湘西地区的传统节日和习俗,如端午节的龙舟竞渡、中秋节的月饼分享等。
这些习俗在影片中得以体现,不仅丰富了故事情节,还让观众对湘西的民俗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3. 民间艺术与工艺电影《边城》中还展示了湘西地区的民间艺术和工艺,如刺绣、编织等。
这些民间艺术和工艺在影片中得以传承和发扬,展现了湘西人民的智慧和才华。
三、湘西民俗元素的文化内涵1. 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湘西地区的自然环境为当地人民提供了生存的基础,同时也塑造了他们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活态度。
电影《边城》通过展现湘西的自然风光和民俗活动,让观众感受到人与自然的亲密关系。
2. 家族与社区的纽带湘西地区的家族和社区观念非常强烈,人们在生活中互相帮助、共同发展。
电影中通过展示家庭、族群间的关系,让观众感受到湘西人民的团结和友爱。
3. 传承与发扬的民族文化湘西地区的民俗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电影《边城》的展现,让观众对这一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同时,影片也展示了湘西人民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扬,让这种文化得以延续和发展。
四、湘西民俗元素的艺术价值电影《边城》通过展现湘西地区的民俗元素,成功地塑造了一个独特的地域文化形象。
这些民俗元素不仅丰富了影片的内涵,还提高了影片的艺术价值。
同时,影片也让观众对湘西地区的民俗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有助于推广和传承这一文化。
论沈从文小说的湘西世界
论沈从文小说的湘西世界沈从文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重要作家之一,其代表作之一是以湘西世界为背景的长篇小说《边城》。
本文将以该小说为主要研究对象,探讨沈从文小说中湘西世界的表现形式、主题思想和文化价值。
一、湘西世界的表现形式《边城》是沈从文小说中湘西世界的代表作之一,小说通过叙述边山故事的形式展示了湘西世界的丰富多彩。
小说中充满了湖南方言和当地风俗,这让读者能够深入了解湘西文化的内涵。
作者通过刻画湘西地区的自然风光和物产资源,揭示了湘西的地理特征和资源优势。
小说还通过描写湘西人民的生活方式和思想情感,展现出湘西世界的人文特征。
二、湘西世界的主题思想沈从文小说中湘西世界的主题思想主要体现在对湘西文化、历史和人文精神的探究。
小说中深刻展现了湘西地区的历史演变和文化传承,揭示了湘西世界的独特人文精神。
小说中反映的文化与价值观念以及人们的情感、个性、命运等方面在湖南文学中也是具有独特性的。
小说以优美的语言艺术展示了湘西世界的内心世界,是一种推进华南文学发展的宝贵财富。
三、湘西世界的文化价值沈从文小说中湘西世界的文化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首先,小说中对湘西风俗和民俗的描写,对湘西地方文化的传承具有重要意义。
其次,小说以湘西世界为背景,通过对湘西人物的人生经历和心理描写,展现了湘西人民的勇敢和乐观精神,在文化上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最后,小说通过对湘西世界的描写,使得湘西地区的文化与价值观念得到展示和传播,具有防止文化消失的作用。
综上所述,沈从文小说中湘西世界的表现形式多样,主题思想卓越,文化价值显著。
通过研究该小说,我们能够更深入地了解湘西地区的文化和历史,也能够对湖南文学的发展做出具有推动意义的贡献。
论《边城》中的民俗事象
论《边城》中的民俗事象论《边城》中的民俗事象《边城》以独特的艺术魅力,生动的乡土风情吸引了众多海内外的读者,也奠定了《边城》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特殊地位。
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论《边城》中的民俗事象。
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论《边城》中的民俗事象《边城》是沈从文笔下呈现出的最美丽的“湘西世界”,湘西的山山水水和巫楚文化氛围养育了沈从文,而沈从文又通过自己的笔把湘西故土神秘的风姿和喷涌的原始生命力展现得淋漓尽致。
作家这种摆脱现实情感的重压,把感情融化在文字和故事中而表达出的深沉情感正是通过这种对民俗情感的认同而获得的。
《边城》的成功之处在于沈从文把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放在了民俗事象之中,将意蕴深厚的民俗景观作为写作的背景,将小说的人物和事件融于民俗学语境的框架中,使民俗获得了一种媒介的作用。
因此,对民俗的理解成为了对《边城》理解的一把钥匙。
《边城》为读者描绘了一幅具有浓郁民族特色与边地情调的民俗风情画,小说中的民俗在被叙写的同时显现出了自有的审美意蕴和价值。
作为一种文化现象,民俗是特定地域与民族的文化名片,它存在于民间物质文化、社会组织、意识形态和口头语言等要素中间,是一个由种种民俗事象所组成的现实文化空间。
换言之,民俗本身其实就是一种原生态的现实社会生活表象,一定地方的民俗就是该地方凡俗大众日常生活的真实图景。
所以在深入反映一个地区的生活时,自觉地去观察和搜集在人们心灵中有着广泛影响、并在其思想性格的形成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的民俗事象,对作家塑造具有民族性格和独特个性的典型形象大有裨益。
《边城》借助了一系列具有民俗符号寓意和功能的具体事象传达深邃的情感和信息,营造出文本朦胧而悠远、朴实而隽永的审美韵致。
歌谣在苗族人的生活中,特别是在各种仪式中,占着很重要的地位。
苗族人不但平素能随时随地信口唱来,表达当时的情绪或叙述当地的事件,而且每当举行某种仪式或集会时,男女对歌更是日夜不休。
而对歌也成为了男女婚恋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青年男子是否能寻到理想的伴侣、抱得美人归,就要看他唱歌的本事了。
2019浅析沈从文《边城》中的湘西世界-成人电大毕业论
浅析沈从文《边城》中的湘西世界论文摘要:《边城》原本是沈从文先生为我们提供的一种理想的“人生形式”,一种“优美,健康,自然,而不悖人性的人生形式”。
他在小说中企盼的是“世外桃源”般的仙境,他将人生当作一种理想化的东西,希望人与自然能够和谐,人性美在原始状态下能够得以保存,他试图用爱和美来美化人性,改善人与人之间关系。
但是,《边城》给我们的,却不仅仅是“优美”,也有人在命运的变数面前的无助与无奈的忧伤。
沈从文用极美的文笔写下了一个极大的悲哀,翠翠的爱情悲剧,并不具有戏剧性,一切尚未发生就已经消失。
也许是理想与现实的矛盾,也正是这样一种矛盾,才映衬了《边城》的真实。
理想的不可实现性决定了悲剧意识的必然存在性。
不管我们承认与否,它都以各种形式在。
生活总会有不幸与矛盾,生命其实如此真实又如此无奈。
生活过,幸福过,惆怅过,悲伤过,才是完整的人生,才让人懂得珍惜,学会记忆美好。
也正是这样一个悲剧的结局,阐释了生活中坎坷,不幸的必然,我们不必去抱怨,因为它就是生命的一部分,是自然中不可或缺的色彩。
关键词:沈从文,边城,湘西世界,人性美目录论文摘要: (1)引言: (3)正文 (4)一、《边城》的作家及故事简介: (4)二、《边城》中的风景美: (4)三、《边城》中的民俗美: (5)四、《边城》中的人性美: (7)(一)爱情在人性美中的表现: (7)(二)亲情在人性美中的表现: (8)(三)乡邻情在人性美中的表现 (9)五、《边城》中的悲剧美: (10)(一)、悲剧美的表现 (10)(二)、悲剧美的成因 (11)(三)、悲剧美的表现方法 (12)结论: (13)引言:《边城》创作于上个世纪30年代,是沈从文的著名代表作,也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优秀的中篇小说之一。
沈从文选择自己的家乡湖南西部小镇凤凰城为故事发生的背景虚构了一个充满湘西特色,美好纯真却又凄婉哀怨的爱情故事。
如果仅仅从故事的角度讲,沈从文无意追求扣人心弦的故事情节悬念,也没有可以营造惊心动魄的故事氛围,更没有概念化的图解人物,他只是采用典型的中国传统叙事结构,用散文化的情节,表现小镇里两个青年人之间纯真朦胧的情感,讲述了一个有情人终未成眷属的爱情悲剧。
《2024年电影《边城》中的湘西民俗元素》范文
《电影《边城》中的湘西民俗元素》篇一一、引言电影《边城》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沉的文化内涵,成功地描绘了湘西地区的乡土风情和人文景观。
在影片中,湘西的民俗元素如独特的地理环境、传统的生活方式、丰富多彩的民俗活动以及独特的语言文化等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展现。
本文将详细分析电影《边城》中的湘西民俗元素,以期更好地理解其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
二、湘西的地理环境与民俗文化电影《边城》以湘西地区为背景,展现了其独特的地理环境和丰富的民俗文化。
湘西地处山区,山清水秀,自然风光秀美。
这里的地理环境对当地人的生活方式、生产活动以及文化传承产生了深远影响。
在电影中,观众可以感受到湘西人朴实、热情、善良的民族性格,以及他们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活方式。
三、传统的生活方式与民俗活动在电影《边城》中,传统的生活方式和民俗活动得到了充分展现。
湘西人以农耕为主,生活节奏相对较慢,他们重视家庭、亲情和友情,善于歌唱和舞蹈。
在节日庆典时,他们会举行丰富多彩的民俗活动,如赛马、打鼓传花等。
这些活动不仅丰富了当地人的生活,也传承了湘西的民俗文化。
四、丰富的湘西民俗元素电影《边城》中还展现了丰富的湘西民俗元素。
例如,当地的建筑风格、服饰、饮食、婚嫁习俗等都在影片中得到了体现。
湘西的建筑风格以木结构为主,具有独特的民族特色;当地人的服饰色彩鲜艳、款式独特;饮食以酸辣为主,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婚嫁习俗则充满了神秘和浪漫。
这些民俗元素共同构成了湘西独特的文化风貌。
五、独特的语言文化电影《边城》中的语言文化也是湘西民俗元素的重要组成部分。
当地人使用独特的方言,这种方言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
在影片中,观众可以听到当地人用纯正的方言交流,感受到他们的热情和真诚。
此外,影片还通过对话、歌曲等形式,展示了湘西人的智慧和才情。
六、结论电影《边城》成功地展现了湘西地区的民俗元素,包括独特的地理环境、传统的生活方式、丰富多彩的民俗活动、丰富的湘西民俗元素以及独特的语言文化等。
《2024年电影《边城》中的湘西民俗元素》范文
《电影《边城》中的湘西民俗元素》篇一一、引言电影《边城》以湘西地区为背景,展现了一个唯美而又哀伤的边疆小城故事。
电影不仅成功塑造了一群生动的人物形象,同时也对湘西的民俗元素进行了生动的展现。
本文将从电影的角度,对其中所体现的湘西民俗元素进行深入的分析和探讨。
二、湘西的自然环境与人文背景湘西位于湖南省的西部地区,这里山清水秀,自然风光优美。
同时,湘西地区也拥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民俗风情独具特色。
这些丰富的民俗元素在电影《边城》中得到了生动的展现。
三、电影《边城》中的湘西民俗元素1. 传统节日与习俗电影中多次展现了湘西地区的传统节日和习俗,如龙舟节、苗年节等。
这些节日活动丰富多彩,既有欢快的歌舞表演,又有热闹的赛马比赛,生动地展现了湘西人民的热情与活力。
此外,电影还展现了湘西地区的婚嫁习俗,如新娘出嫁时穿的红衣、新郎接亲的仪式等,都体现了湘西人民的淳朴与善良。
2. 民间艺术与手工艺电影中还展现了湘西地区的民间艺术和手工艺,如刺绣、编织等。
这些民间艺术和手工艺在湘西地区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是当地人民智慧的结晶。
在电影中,这些民间艺术和手工艺得到了生动的展现,让观众对湘西地区的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3. 民间信仰与传说电影中还涉及了湘西地区的民间信仰与传说。
如对神灵的崇拜、对祖先的祭祀等,都体现了湘西人民的信仰观念和价值观念。
这些信仰与传说在湘西地区有着广泛的影响,是当地人民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电影中,这些信仰与传说得到了生动的展现,让观众对湘西地区的文化有了更全面的认识。
四、湘西民俗元素在电影中的作用1. 增强电影的文化内涵通过展现湘西地区的民俗元素,电影《边城》成功地将这个地区的文化特色融入到了故事中,增强了电影的文化内涵。
观众在欣赏电影的同时,也能对湘西地区的文化有更深入的了解。
2. 塑造人物形象湘西地区的民俗元素在塑造人物形象方面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通过展示人物在节日、婚礼等场合的表现,观众可以更直观地了解人物的性格、价值观等,从而更好地理解人物的行为和情感。
电影《边城》中的湘西民俗元素
电影《边城》中的湘西民俗元素电影《边城》中的湘西民俗元素《边城》是中国著名作家沈从文的代表作品之一,也是一部被广大观众熟知且深受喜爱的电影。
该电影根据沈从文的同名小说改编,由著名导演桑弧执导,以湘西土家族的民俗风情为背景,展现了一段充满动情和荡气回肠的爱情故事。
本文将重点探讨《边城》中的湘西民俗元素,揭示其在塑造故事情节和角色形象方面的重要作用。
首先,湘西的民俗文化是《边城》这部电影的灵魂所在。
湘西地区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发源地之一,独特的土家族风情深深地烙印在这片土地上。
电影通过精细的布景,真实地再现了湘西的民居、庙宇、山林和田园风貌,为观众带来一种强烈的视觉冲击力。
同时,电影中还描绘了湘西土家族的传统节日、婚嫁礼俗、祭祀仪式等民俗活动,使得观众能够更加全面地了解湘西的风土人情。
其次,湘西民俗元素在电影中具有重要的情感表达功能。
电影中女主角秋水是一个湘西土家族的姑娘,她身上融合了湘西女性特有的坚韧与温柔。
在电影中,秋水被描绘成一个勤劳、善良、乐观的女性形象,她对待爱情和家庭始终充满着真挚的情感。
这体现了湘西女性传统价值观中尊重家庭和感情的重要性。
与此同时,电影还展现了湘西男子如何通过勇敢和正直来获得爱与尊重。
这些情感表达在电影中通过湘西民俗元素的渗透得到了充分的展示。
第三,湘西的神秘与灵性也成为了《边城》这部电影的一个重要主题。
湘西地区有着丰富的神话传说和祭祀仪式,这些先民们对于大自然和神灵的崇拜渗透于电影的每个细节之中。
电影中黎生利用土家族的神灵信仰和巫术来表达自己对秋水的爱情之深。
这种画面上的神秘与精神上的灵性赋予了整个故事更加丰富的内涵。
最后,湘西民俗元素在电影中还展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
湘西的自然环境极具特色,山峦起伏、江河婉转,交相辉映之下形成了独特的人文景观。
电影中的人物通过与自然的互动,展现了对大自然的敬畏和保护的态度。
湘西土家族的民俗活动中蕴含着丰富的生态智慧,让人们深刻认识到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性。
《2024年电影《边城》中的湘西民俗元素》范文
《电影《边城》中的湘西民俗元素》篇一一、引言电影《边城》改编自沈从文先生的同名小说,以其细腻的笔触和独特的视角,展现了湘西地区的独特风情和民俗文化。
本篇论文旨在探讨电影《边城》中湘西地区的民俗元素,分析其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
二、湘西的自然环境与人文背景湘西地区位于湖南省西部,地势险峻,山清水秀。
这里的人民以苗族、土家族等少数民族为主,他们在这片土地上繁衍生息,形成了独特的民俗文化。
电影《边城》所展现的湘西地区,正是这种自然环境和人文背景的完美结合。
三、电影中的湘西民俗元素(一)建筑风格电影中展现的湘西建筑风格,以木结构为主,多采用吊脚楼、风雨桥等建筑形式。
这些建筑不仅具有实用性,还体现了当地人民的审美观念和建筑艺术。
(二)婚嫁习俗电影中描绘了湘西地区的婚嫁习俗,如相亲、定亲、迎亲等环节。
这些习俗不仅展示了当地人民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还体现了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传承。
(三)民间艺术湘西地区的民间艺术丰富多彩,如苗绣、土家织锦等。
电影中通过描绘这些民间艺术,展示了当地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四)节日庆典湘西地区的节日庆典活动丰富多彩,如苗年节、火把节等。
电影中通过描绘这些节日庆典活动,展现了当地人民的热情和活力。
四、湘西民俗元素的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一)文化内涵湘西地区的民俗元素体现了当地人民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和审美观念。
这些元素不仅具有地域性,还具有历史性和文化性,是当地人民智慧的结晶。
(二)艺术价值电影《边城》通过展现湘西地区的民俗元素,将当地的文化和艺术表现得淋漓尽致。
这些元素不仅具有审美价值,还具有教育意义和历史价值,对于传承和弘扬当地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五、结论电影《边城》通过细腻的笔触和独特的视角,展现了湘西地区的独特风情和民俗文化。
影片中的湘西民俗元素不仅具有地域性和历史性,还具有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
这些元素不仅展示了当地人民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还体现了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传承。
通过电影《边城》,我们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和感受湘西地区的文化和艺术魅力。
电影《边城》中的湘西民俗元素
电影《边城》中的湘西民俗元素电影《边城》中的湘西民俗元素湖南湘西是中国西南山区的一片独特之地,它以其浓厚的民俗文化而著名。
电影《边城》,根据巴金的同名小说改编而成,讲述了湘西小山村的故事。
在该电影中,湘西的民俗元素被巧妙地融入到剧情和角色中,为观众展现了湘西的独特文化风貌。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分析电影《边城》中的湘西民俗元素。
首先,值得注意的是电影中展现的湘西民俗节庆活动。
在电影中,观众可以看到村民们欢快地过庙会、踩大鼓、放风筝等传统节庆活动。
这些活动代表了湘西人民丰富多彩的生活习俗,也体现了他们对自然、祖先和生活的崇敬。
尤其是庙会这一元素,它是湘西人民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湘西人对祭祀和信仰的一种表达方式。
其次,电影中刻画的湘西民俗婚嫁习俗也是一大亮点。
影片中主人公霞姐的婚礼场面十分隆重,几乎全村人都为她筹备了婚礼。
从选日子、办喜酒、设宴席等细节,都展现了湘西人民婚嫁习俗的独特魅力。
而电影中展现的这些婚嫁习俗,凝聚了湘西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体现了他们对家庭、婚姻的重视。
此外,电影中还展现了湘西特有的民俗信仰。
比如,村民们对各类神明的敬畏和供奉,以期得到平安和丰收。
电影中的角色们在面对困境和风险时,常常会祈求神灵保佑和祷告。
这种民俗信仰既反映了湘西人民对神秘力量的敬畏和依赖,也折射了他们对幸福、安全的追求。
另外,湘西的地域特色也贯穿于整个电影中。
影片中湘西的山川风光尽收眼底,奇峰异石、江河流水构成了湘西的独特地貌,为影片增添了一副山水画卷。
与此同时,湘西特有的方言和民间故事也贯穿于电影中的对话和情节之中,使观众更加深入地了解了湘西的文化和人民。
最后,电影《边城》中的人物性格和行为习惯也透露出湘西民俗元素。
湘西人民生活在山区,他们勤劳、坚毅、豁达,对待困境和世事有着独特的洞察力和胆识。
电影中的主人公霞姐就是湘西人民坚强意志和乐观向上的典型代表。
她凭借顽强的毅力和对爱情的执着追求,战胜了一个又一个的困难,最终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
《2024年电影《边城》中的湘西民俗元素》范文
《电影《边城》中的湘西民俗元素》篇一一、引言电影《边城》是一部以湘西地区为背景的经典作品,通过细腻的镜头语言和情感表达,将湘西的美丽风光、独特民俗和深厚文化底蕴展现得淋漓尽致。
本文旨在探讨电影《边城》中湘西民俗元素的表现,从多个角度分析其内涵和意义。
二、湘西的自然风光与民俗景观电影《边城》的背景设定在湘西地区,这里山清水秀,风光旖旎。
影片通过航拍、长镜头等手法,展现了湘西的山水之美,以及与之相伴的渔船、小桥等特色景观。
同时,电影还展现了湘西地区的民俗风情,如当地的传统建筑、节日庆典、婚丧嫁娶等习俗,这些都在电影中得到了生动的呈现。
三、湘西的传统服饰与民间艺术电影《边城》中,人物的服饰也是一大亮点。
湘西地区的传统服饰具有浓厚的民族特色,如绣花鞋、头饰、长袍等,这些服饰在电影中得到了充分的展示。
此外,电影还展现了湘西的民间艺术,如山歌、舞蹈、戏曲等,这些艺术形式不仅丰富了电影的内容,也让观众对湘西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四、湘西的宗教信仰与民俗活动湘西地区的宗教信仰以巫文化和土家族宗教信仰为主,这些信仰在电影《边城》中得到了体现。
如一些民间信仰和祭祀活动,这些活动不仅丰富了电影的情节,也让观众对湘西地区的宗教信仰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此外,电影还展现了湘西地区的传统节日和庆典活动,如端午节赛龙舟、丰收节等,这些活动不仅具有娱乐性,还承载了当地人的信仰和情感。
五、湘西民俗元素在电影中的意义电影《边城》中的湘西民俗元素具有重要的文化价值和社会意义。
首先,这些元素丰富了电影的内容和表现形式,使电影更具艺术性和观赏性。
其次,通过展示湘西地区的自然风光、民俗风情和传统文化,有助于推广和传承湘西地区的优秀文化传统。
最后,这些民俗元素还能让观众对湘西地区的历史、地理、人文等方面有更深入的了解,从而促进不同地区之间的文化交流与融合。
六、结论综上所述,电影《边城》中的湘西民俗元素具有丰富的内涵和重要的意义。
这些元素不仅让电影更具艺术性和观赏性,还为观众提供了了解湘西地区文化传统的窗口。
论《边城》中的“湘西世界”
总目录论《边城》中的“湘西世界” (3)一、《边城》中的“湘西世界” (6)(一)与人合二为一的自然之景 (6)(二)人性美 (8)1、祖孙之间的亲情美 (8)2、青年男女之间的爱情美 (9)3、邻里之间的人情美 (10)二、湘西世界的形成要素 (11)(一)自身因素 (11)1、苗族的血统 (11)2、地域文化的熏陶 (12)3、对苗民的同情 (13)(二)外部环境的影响 (13)1、边城的地理位置 (13)2、都市环境的冲击 (14)3、现代文明对湘西的入侵 (15)三、湘西世界的美好与悲哀……………………………………………(17 )(一)湘西世界的田园牧歌 (17)(二)“湘西世界”隐伏的悲哀 (18)参考文献 (22)谢辞……………………………………………………………………( 23)论《边城》中的“湘西世界”摘要:沈从文对中国现代文学的贡献在于他从作品到理论构建的湘西世界。
其湘西世界的建构及其文学成就的代表应首推以湘西为题材和背景的小说。
《边城》毫无疑问是这类作品的代表,他在《边城》这部作品中极力构建着心中的理想神庙,在这座神庙中既供奉着自己的人生理想,又供奉着他的文学理想。
湘西世界的建构与他自己的人生经历和外部环境息息相关,多种因素的相互交织使得沈从文在《边城》中构建出一幅田园牧歌式的生活图景。
尽管这种牧歌情调式、如梦幻般的湘西世界一直以来令众多读者如痴如醉,但深入研究其作品,我们会发现沈从文构建湘西世界的真正意图并不在于构造一个令人神往倾心的世外桃源,恰恰相反,他的湘西世界的真正意蕴在于要让读者挖掘出其背后所隐伏着的哀愁以及作者在湘西世界中所倾注的文学理想,这才是湘西世界存在的真正意蕴。
关键词:边城;湘西世界;牧歌;悲剧The Xiangxi World in the "Border town"Abstract: Shen Congwen's main contribution in modern Chinese literature is that he constructs the Xiangxi world from the work to the theory. It is the representative of the Xiangxi world and its literary achievements that the novels regard Xiangxi as their theme and backgroud. "Border town" unquestionable is the representative one. Shen Congwen is struggling to construct his ideal holy place, in which he consecrates his dream for life and literary. The constructing of Xiangxi world is closely related to his life experiences and external environment. A convergence of many factors makes him draw an idyllic picture of life in Xiangxi world. Although many readers are captivated by this kind of idyllic and dreaming life, if you get more into his work, you will find the real purpose of constructing Xiangxi world for Shen Congwen is not to build an attractive ideal world, on the contrary, he wants to make the reader can bring out the concealed sadness and the author’s literary ideal, which is the true meanings of Xiangxi world.Key words:"Border town"; Xiangxi world; idyllic; tragedy目录一、《边城》中的“湘西世界” (6)(一)与人合二为一的自然之景 (6)(二)人性美 (8)1、祖孙之间的亲情美 (8)2、青年男女之间的爱情美 (9)3、邻里之间的人情美 (10)二、湘西世界的形成要素 (11)(一)自身因素 (11)1、苗族的血统 (11)2、地域文化的熏陶 (12)3、对苗民的同情 (13)(二)外部环境的影响 (13)1、边城的地理位置 (13)2、都市环境的冲击 (14)3、现代文明对湘西的入侵 (15)三、湘西世界的美好与悲哀……………………………………………(17 )(一)湘西世界的田园牧歌 (17)(二)“湘西世界”隐伏的悲哀 (18)参考文献…………………………………………………………………( 22)谢辞……………………………………………………………………( 23)沈从文的中篇小说《边城》自1934年问世以来,就引起了广泛关注。
边城中湘西社 会的风俗文化与其影响
边城中湘西社会的风俗文化与其影响《边城中湘西社会的风俗文化与其影响》沈从文先生的《边城》为我们展现了一幅美丽而独特的湘西画卷,其中蕴含着丰富多样的风俗文化,这些风俗文化不仅为故事增添了浓厚的地域色彩,更对湘西人民的生活和性格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湘西社会有着独特的节日习俗。
在书中,端午节是一个备受重视的节日。
人们在这一天会举行盛大的龙舟竞赛,河中龙舟竞渡,鼓声震天,岸边观者如云,欢呼雀跃。
年轻人纷纷跃入河中捉鸭,展现出他们的勇敢和矫健。
这样的节日习俗,不仅是一种娱乐活动,更体现了湘西人民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力量、勇气的崇尚。
这种对节日的重视和热情,增强了人们之间的凝聚力和归属感,让整个社区在共同的庆祝中更加团结和谐。
婚俗也是湘西风俗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湘西,婚姻往往有着一定的传统和规矩。
比如,媒妁之言在一些情况下仍然起着重要的作用,双方家庭的认可和同意是婚姻成立的重要前提。
同时,彩礼和嫁妆的交换也是常见的习俗。
然而,与一些地方不同的是,湘西的婚俗中也有着对爱情的尊重和追求。
翠翠与傩送之间纯真的爱情,就超越了世俗的规矩和物质的考量。
这种婚俗文化,既保留了传统的元素,又在一定程度上给予了年轻人追求真爱的空间,反映了湘西人民在传统与现代之间的平衡和抉择。
湘西的歌舞文化同样别具特色。
人们在劳作之余,常常通过唱歌跳舞来表达内心的情感和愉悦。
歌声悠扬,舞姿优美,充满了浓郁的生活气息。
这些歌舞不仅是娱乐方式,更是一种情感交流的手段。
通过歌舞,人们传递着喜怒哀乐,分享着生活的点滴,增进了彼此之间的了解和感情。
这种歌舞文化培养了湘西人民乐观向上的性格,让他们在艰苦的生活环境中依然能够保持积极的心态,享受生活的美好。
饮食文化在湘西社会中也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湘西地区的特色美食,如酸鱼、腊肉等,反映了当地的物产和气候特点。
酸鱼的制作,是为了在潮湿的环境中保存食物;腊肉则是在冬季为了储备足够的营养。
这些独特的饮食方式,不仅满足了人们的味蕾需求,更体现了湘西人民的智慧和对生活的适应能力。
试论《边城》中的湘西世界[1]
毕业论文(设计)题目试论《边城》中的湘西世界院(部)文学院专业汉语言文学年级2011年形式层次学号姓名周永辉指导教师(签名)2012年7 月1日目录摘要 (3)关键词 (3)前言 (4)一、湘西世界的概述 (4)二、健康朴实的生命形态 (4)(一)纯真热烈的爱情 (5)(二)原始纯朴的生存状态 (6)三、自然、人性美的结合 (6)四、和谐在湘西世界的具体体现 (8)五、湘西命运的悲剧 (8)结语 (9)参考文献 (9)试论《边城》中的湘西世界周永辉2012年7月摘要:沈从文的湘西世界是一个人性和谐自然地精神世界。
他通过湘西世界要表现得就是一种遥远而令人心向往的人生形式,一种优美、健康、自热又与人性不相违背的人性形式。
对生命的把握是沈从文的湘西世界对人生最好的诠释,从而使得朴实的湘西大自然与社会现实融为一体,构筑了具有东方特色的世外桃源——湘西。
在与工业相冲刷的现实世界,湘西就成为我们净化心灵的一片天地,而湘西世界所体现的情感与现在我们所追求的和谐相符合。
关键字:沈从文湘西世界淳朴和谐沈从文以其特有的文学气质,用优美古朴而又略带忧伤苍凉的笔调,构建起充满真善美的和谐的湘西世界。
而《边城》是这个世界的核心之作,是由"爱"和"美"构筑的一个理想王国。
在《边城》这座和谐的"希腊神庙里,作者供奉着自己的人生理想,爱与美自然结合,人与人肝胆相照,天真温柔的翠翠,勤劳朴实的祖父,能干体贴的傩送,个个美好善良,爱与美弥散在作品中,缓缓拨动人们的心弦,展示着健康与美丽。
一、湘西世界的概述沈从文在1926年至1928年的早期创作中,主要集集有《鸭子》、《小说诗歌散文戏剧合集》、《蜜桔》、《好管闲事的人》、《老实人》、《雨后及其它》等,是其稚嫩的习作阶段。
30、40年代是其创作的成熟丰收的阶段,先后出版中短篇小说《神巫之爱》、《旅店及其它》、《石子船》、《阿黑小史》等。
其中《柏子》是他成名的第一篇小说。
这些湘西题材的小说中,人物遍及社会多个层面,有船夫、水手、妓女、军人、老板、杂役等。
《2024年电影《边城》中的湘西民俗元素》范文
《电影《边城》中的湘西民俗元素》篇一一、引言电影《边城》是一部以湘西地区为背景的经典作品,通过细腻的镜头语言和情感表达,将湘西的美丽风光、独特民俗和深厚文化底蕴展现得淋漓尽致。
本文旨在探讨电影《边城》中湘西民俗元素的表现,分析其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
二、湘西的自然风光与民俗景观电影《边城》以湘西的自然风光为背景,展现了湘西地区的独特魅力。
画面中,青山绿水、古朴村落、翠竹摇曳,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画卷。
同时,电影还通过镜头捕捉了湘西的民俗景观,如赛马、龙舟竞渡、婚嫁习俗等,让观众感受到了湘西人民的热情与活力。
三、湘西的民俗文化元素在电影《边城》中,湘西的民俗文化元素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例如,湘西的民间音乐、舞蹈、戏曲等艺术形式在电影中得到了展示,让观众领略到了湘西文化的独特魅力。
此外,电影还展现了湘西人民的日常生活场景,如集市贸易、乡村庙会等,呈现了湘西人民的勤劳、朴实和热情。
四、湘西的民间信仰与传说电影《边城》还深入探讨了湘西的民间信仰与传说。
例如,电影中提到的山神信仰、祖先崇拜等民间信仰观念,以及关于湘西地区的神话传说,都为电影增添了神秘而富有深意的文化内涵。
这些信仰与传说不仅反映了湘西人民的宗教观念和价值观,也体现了他们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敬畏。
五、电影中的湘西民俗艺术表现电影《边城》通过丰富的镜头语言和情感表达,将湘西的民俗艺术表现得淋漓尽致。
例如,电影中的歌舞表演、民间工艺品等,都展现了湘西人民的创造力和艺术才能。
此外,电影还通过人物的情感纠葛和命运波折,将湘西的民俗文化与人物性格、命运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使观众在欣赏美丽画面的同时,也能感受到湘西文化的深刻内涵。
六、结论电影《边城》以细腻的镜头语言和情感表达,展现了湘西地区的自然风光、民俗文化和民间信仰。
通过对湘西民俗元素的深入挖掘和表现,电影不仅让观众领略到了湘西文化的独特魅力,也传递了深厚的文化内涵和人文关怀。
因此,我们应该更加关注和传承湘西的民俗文化,让其在现代社会中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
《边城》中的湘西风情解读
《边城》中的湘西风情解读关键词:《边城》;湘西;风情一、湘西地域文化背景回顾1.民族构成湘西是个美丽的世界,那里有纯净的山水也有纯朴的村民,湘西州现在共有43个民族,主要的少数民族是土家族、苗族。
除了这两个民族外,还有回族、瑶族、侗族和白族等。
湘西各民族长期以来处于大杂居、小聚居的状态。
2.民俗风情湘西的少数民族风情大多数都大同小异,其中苗族和土家族是主要的少数民族,这两个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很相似,土家族和苗族的传统民居主要有茅草屋、土砖瓦屋、木架板壁屋、吊脚楼这四种最为典型。
在服饰上土家族和苗族也非常相似,男子都是喜欢用青蓝色的土布褂子当头巾,女子穿着也非常讲究,身上佩戴的银饰比较多,而且衣服上有很多绣花。
二、《边城》中的湘西风情(一)《边城》中的湘西风情简析在小说《边城》中,沈从文从居住、服饰、饮食及节日等几个方面呈现给读者一个别具一格的湘西土家族、苗族生活画卷。
湘西的自然美景“茶峒地方凭水依山筑城……那些房子莫不设有吊脚楼”是湘西少数民族固有特色的住宅房屋的样式;而在这样美丽的湘西里生活的乡民每日过着平淡且悠闲的日子,白天男人们在自己家的门前锯木或劈树,而妇女们穿了浆洗得极硬的蓝布衣裳,胸前挂着白布扣花围裙,弯着腰在一边做事一边拉家常,在每条小巷道里都能见到“夏天则晒晾在日光下耀目的紫花布衣裤……实在非常愉快。
”而“端午”,是一年中最热闹的日子。
“端午日,当地妇女小孩子……全家出城到河边看划船。
”“每只船可坐十二个到十八个桨手……指挥船只的进退。
”在这一片纯净的土地上孕育的这些人也有着淳朴的性格和乐于助人的豪迈,就如小说中的渡船老船夫几十年如一日地在渡口帮每一个要过河的人,每当别人给他一些钱时,他不但不接受还很生气地硬塞回人家手里,遇到在船上的汉子他也毫不吝啬地拿出自己的烟袋和美酒给他们。
而当遇到灾难的时候这里的人也会积极加入救援的队伍。
(二)《边城》中湘西风情的特点分析小说《边城》是描写“湘西世界”最为典型的作品,作品讲述的是湘西边境一个渡船老人和他的外孙女翠翠的平凡生活以及掌水码头顺顺的大儿子和二儿子同时爱上翠翠的爱情悲剧,在整个故事情节里除了描写茶峒乡民之间的友爱和互相帮助,而湘西的自然美景和湘西民族的风俗也是小说的画龙点睛之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议《边城》中的湘西民俗世界
作者:王婷婷
来源:《文学教育》2014年第12期
内容摘要:沈从文的《边城》呈现了一个充满风情的湘西民俗世界。
本文从三方面对其进行探讨——湘西社会的节庆习俗、湘西地区开放的爱情观念及婚俗、湘西对于傩神的信仰。
接着,文章综合阐述了民俗描写对于文艺作品的重要性。
关键词:文艺民俗边城湘西
“习俗催化艺术,艺术改造习俗”①作家创作文学作品时,都会或多或少地涵盖一些民俗的成分,例如某地婚丧嫁娶的风俗、节庆的风俗等;甚至有些文学作品直接取材于民间传说。
钟敬文先生曾打过一个比方,说人们生活在民俗里,就好像鱼儿生活在水里,没有民俗,也就没有了人们的生活方式。
因此,文学要表现人,表现人的关系、人的事情和人的思想感情,就离不开与之密切相关的人们的生活方式,即民俗。
②
《边城》中,沈从文将自己的思想和情感蕴含在民俗事象之中,把寓意深厚的民俗景观作为写作的背景,将小说的人物和事件融于文艺民俗学的框架中,使民俗成为传情达意的一种媒介。
本文拟从三个方面对此进行阐释,探讨沈从文所营造的“边城”湘西民俗世界在整篇小说中的重要地位。
一.湘西社会的节庆习俗
每个民族,受自身历史或地理环境的影响,都有自己的传统节日。
作者开篇即点出——“边城所在一年中最热闹的日子,是端午、中秋和过年。
”对于这三个重要的边地节庆,作者做了不同程度的展现。
对端午节,沈从文无疑是着墨最多的,文章共四次提到“端午日”。
边城地处湘西,属古时楚地,为巫楚文化。
端午节也正是为了纪念战国时楚国的爱国主义浪漫诗人——屈原;划龙船、包粽子等节日的活动都由此发展而来。
边城地处偏僻,人们平常很少有机会赶赴热闹的场面。
而在端午节这天,整个边城可以说是全城出动,男女老少纷纷去河边看划龙船、捉鸭子。
在这样一个场景下,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交流,特别是青年男女之间的情愫暗生便有了一个合适的自然地时空场所。
所以,翠翠与天保、傩送两兄弟的爱情故事、情感纠葛始终与端午节在时空上相连。
翠翠分别与天保、傩送相识在端午节,而且也都与湘西端午节“划龙船”“捉鸭子”这两项传统的节庆活动有关。
翠翠在几次参加端午节看龙船的过程中,自己的内心对于爱情也由初时的懵懂演化为后来的羞涩。
这样一种被放置在民俗背景下的成长读来让人回味无穷,清新隽永。
罗宗宇认为,《边城》情节链中的核心项与关节点都包括傩送和翠翠之间的相识——唱歌——等待三个最基本的叙事单元。
其中,相识和唱歌就是由民俗事件来构成和推进的。
例如傩送(二老)和翠翠的相识就源于端午节赛船过后的民俗活动“捉鸭子”。
③这似乎为边地特有的一种端午节习俗,同时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男性的征服欲望。
在端午节这样一个一年中不多的男女公开相会的时节,捉鸭子也可以间接反映男性对女性的征服,体现出湘西原始而又充满热情的爱情意识,如文中“你这时捉鸭子,将来捉女人,一定有同样的本领。
”
对于中秋节,文中将其与湘西月下男女唱歌联系起来——“这两年来两个中秋节,恰好都无月亮可看,凡在这边城地方,因看月亮而起整夜男女唱歌的故事,皆不能如期举行……”天保与傩送为翠翠唱歌,也要挑“有大月亮天气”。
月下唱歌这一民俗与中秋节相连,给故事更添了一丝浪漫的气息。
至于新年,作者描述了新年时舞狮、舞龙灯、放烟火的热闹场景,但又写“翠翠同他的祖父,也看过这样的热闹,留下一个热闹的印象,但这印象不知为什么原因,总不如那个端午所经过的事情甜而美。
”这样,文章从反面烘托了翠翠对于爱情的懵懂——其并不是因为端午节的热闹而独对“两年前的”端午念念不忘,真正让她不忘的是那个让她骂作“你个悖时砍脑壳的”二老。
二.湘西地区开放的爱情观念及婚俗
湘西少数民族的爱情观念较之中原地区的汉族是比较开放的,且多少带些原始部族的遗风。
这在当地通过唱歌自主选择结婚对象及其对从事性交易者的看法中可以看出来。
1.月下唱歌
边城与世隔绝,形成了自己的一个小社会。
在其中,多民族混居,各民族的婚俗共存。
天保提出要娶翠翠时,翠翠的爷爷让其选择“走车路”还是“走马路”。
“车路”是汉族婚俗:得请媒人带着彩礼上门提亲,看重“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而“马路”是当地苗族的婚俗:在远处向翠翠唱“三年六个月”的歌,以歌声赢得心上人的爱情。
对于自然情感关系中的情爱主体而言,自主自制的两情相悦才是情感生活的基础和情爱关系的必要条件,这就是“快乐”的命意。
④
歌谣在湘西人民的日常生活及各种仪式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在男女青年相恋的过程中更是一种重要的媒介。
正因如此,天保和傩送两兄弟在发现双方都对翠翠动了情时会选择使用唱歌这一古老浪漫而又十分公平的方式角逐翠翠的芳心。
这也从侧面反映了苗族婚俗中女方所拥有的主动权和自主权,因为她可以从其众追求者中顺从自己的心意挑选,而不必受世俗眼光或家世背景所累。
此外,文章还提到了几种以歌示爱的方式。
例如,二老因勇猛又长得俊俏,“在滩上过夜,被村子里女人见着了,人家在你棚子边唱歌一整夜”。
在苗乡,唱歌求爱并不是男人的专利;女人也可以通过歌声直白地向自己的意中人吐露心迹。
湘西的女子是幸运的,她们在追求爱情方面拥有更多的自主权。
再如,从事皮肉生意的妓女可以“听水手爬桅子唱歌”。
以这样的途径,她们卑微的生命中添入了一丝爱情的甜蜜。
爱情的力量是伟大的,即便是坠入风尘,她们也仍怀着对爱情的憧憬。
2.当地人对妓女的看法
不同于旁的地域对于风尘女子的不齿与指责,妓女在边城这样一个淳朴的地方找到了属于自己的生存空间。
沈从文称,女性的性生意,“由于民情的淳朴,身当其事的不觉得如何下流可耻,旁观者也就从不用读书人的观念,加以指摘与轻视。
”这点比较异乎寻常。
可是从苗族文化角度来看,当地的舆论并不非常强调妇女贞洁。
就连这个最特殊的赞美,也是建立在沈从文对当地道德态度理解的基础之上的。
比如翠翠母亲的婚前风流韵事,对提及此事的《边城》人物来说是迷人的回忆,而从不是羞耻的记录。
⑤
看上去似乎不可思议,这在一般的地区伤风败俗的现象在边城却显得那么自然,淳朴的民风似乎把妓女道德上的污点,把翠翠母亲未婚生子的不安也吹净了。
边城的包容性让人叹服,它包容了一切的爱,包括不为世俗所接受的爱情。
它地处偏僻,交通闭塞,但在精神世界,它是开放的。
三.湘西对于傩神的信仰
对于“天保”和“傩送”这两个名字,沈从文在文中做了解释——“他把长子取名天保,次子取名傩送,意思是天保佑的在人事上或不免有龌龊处,至于傩神送来的,照当地习俗,人便不能稍加轻视了。
”天保像顺顺,而小儿子却文静,像他的母亲。
傩送继承了母亲的特征:长相俊俏,唱歌才能突出,进而赢得了翠翠的爱情。
顺顺无意识地偏爱小儿子,所以给小儿子取名傩送,因为当地人认为傩神要比汉人的“天”更加灵验。
故事最后,天保的夭折也正与此相应。
傩神是湘西本地的信仰,苗民信奉傩神,有着悠久的历史,所以也更受重视。
在中原汉族的观念中,“天”是他们信仰的最高系统;而在边地少数民族的心中,傩神才是万万不可亵渎的,需要好生敬畏的。
“天”保佑的天保看重传统,中规中矩,忠厚英武;“傩神”送来的傩送则是一个有着“诗人气质”的会唱歌的“竹雀”。
二者无法比较出谁更优秀,但处在湘西边地的习俗中,傩送二老显然更符合当地原始、纯粹、浪漫的气质。
在翠翠这么一个从小在此环境中长大,灵魂为山歌所铸成的小女子心中,二老自然更合她的心意。
四.总结与思考
在《边城》中,沈从文之所以对于民俗着墨甚多,可能的一点原因就在于其对原始生命张力的赞美及生命自由意识的张扬。
当沈从文不遗余力充分展示湘西传统文化的丰富内容时,实际是作者赞颂美,追求人性美,追求优美的人生形式的一个手法或方法。
事实上,除了这种贴近生活的方法,别的方式都显得力度不够或难以控制。
通过阅读《边城》,通过这些不为人知的湘西民俗风情的描写,我们更真实地走进了边城人的日常与世俗生活,也更真切地感受着湘西人“优美,健康,自然,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
参考文献
[1]金介甫.沈从文笔下的中国社会与文化[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4:142;149;175
[2]李凤亮.民间文艺的民俗文化学意义[J].思想战线.2003(4):55-59
[3]罗宗宇.论边城对民俗的叙事建构[J].贵州社会科学.2007(3):98-102
[4]钟敬文.民俗文化学发凡.民俗文化学:梗概与兴起[M].北京:中华书局,1996:182
[5]周仁政.巫觋人文——沈从文与巫楚文化[M].长沙:岳麓书社.2005:150
注释
①钟敬文.民俗文化学发凡.民俗文化学:梗概与兴起[M].北京:中华书局,1996:182
②李凤亮.民间文艺的民俗文化学意义[J].思想战线.2003(4):55-59.
③罗宗宇.论边城对民俗的叙事建构[J].贵州社会科学.2007(3):98-102
④周仁政.巫觋人文——沈从文与巫楚文化[M].长沙:岳麓书社.2005:150
⑤金介甫.沈从文笔下的中国社会与文化[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4:142
(作者介绍:复旦大学国际文化交流学院对外汉语教学专业研究生,研究方向:对外汉语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