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06语文的演变06特殊句式:所谓特殊,曾是习惯
高考语文特殊句式.docx
文言特殊句式文言特殊句式一般分四: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倒装句,其中理解的是倒装句代的常序,一般“主——”“定(状)—中心”,即主在前,在前,修在中心前;但有因修辞、等的需要序会生化。
如果以个常序准的,我会一些文言文句子有多次序倒的情况,是古人的。
就像广州方言“我走先”与普通“我先走”一,没有修辞或的意。
但了方便我学,就称它“倒装句”,即指文言文中一些句子成分的序出了前后倒的情况。
我把那些放在主前的象叫做“ 前置”或“主倒装”,那些放在或介前面的象叫做“ 前置”,把那些定放在中心后的象叫做“定后置”,把那些介短即状放在中心后的象叫做“介短后置”或“状后置”。
判断句判断句是事物的性、情况、事物之的关系做出肯定或否定判断的句子。
( 1 )用“者⋯⋯也”表判断①廉者,之良将也。
(司迁《廉相如列》)② 者,阳城人也。
(司迁《涉世家》)③ 者,所以道受解惑也。
(愈《》)( 2 )句末用“者也”表判断①城北徐公,国之美者也。
(《国策 .忌王》)②予菊,花之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者也;,花之君子者也。
(周敦《》)( 3 )用“者”表判断四人者,陵君圭君玉,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父。
(王安石《游褒禅山》)( 4 )用“ ”或判断“是”表判断① 超、遂尚在关西,操后患。
(司光《赤壁之》)② 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无魏晋。
(陶渊明《桃花源》)③同行十二年,不知木是女郎。
(北朝民歌《木》)④同是天涯落人,相逢何必曾相。
(白居易《琵琶行》)( 5 )用“即”“乃”“ ”“皆”“本”“ ”“亦”“素”“必”等副表示肯定判断① “臣本布衣。
” 此“ 危急存亡之秋也。
”(葛亮《出表》)②此岳阳楼之大也。
(范仲淹《岳阳楼》)③且相如素人。
(司迁《廉相如列》)④,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庄子《我所欲也》)( 6 )用“非”表示否定判断①子非我,安知我不知之? ( 庄子《秋水》 )②六国破,非兵不利,不善,弊在秦(洵《六国》)③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利也⋯⋯(孟子《得道多助失道寡助》)(7 )无志判断句。
文言文特殊句式
文言特殊句式文言特殊句式,一般指的是文言文中不同于现代汉语表达习惯的某些特殊的句式。
主要有: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和倒装句等。
一、判断句:所谓判断句,就是以名词、代词或名词性短语为谓语对主语进行判断的句式。
文言文中也有用判断词“是”(或“非”)来构造判断句的现象比如: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非我也,兵也。
(一)采用副词“乃”“即”“则”“皆”“是”“诚”“为”等表示判断。
例如:此则寡人之罪也。
(《勾践灭吴》)句中“则”译为“是”,即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判断词。
①今天子有急,此乃臣效命之秋也。
②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③梁将即楚将项燕。
④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⑤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⑥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⑦非死,则徙尔。
⑧我乃楚狂人,风歌笑孔丘。
(二)采用“……者,……也”的方式构造判断句例如: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陈胜者,阳城人也。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句中判断词“是”的意思,是由“……者,……也”结构表示出来的。
1.用“……,……者也”表判断莲,花之君子者也。
(《爱莲说》)2.用“……者,……”表判断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
3.用“……,……也”表判断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项脊轩,旧南阁子也。
(《项脊轩志》)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
和氏壁,天下所共传宝也。
4.用“……,……”表判断刘备,天下枭雄。
(《赤壁之战》)二、被动句所谓被动,是指主语与谓语之间的关系是被动关系,也就是说,主语是谓语动词所表示的行为的被动者、受事者,而不是主动者、实施者。
这样的句子,称为被动句。
现代汉语中常用“被”表示被动关系,文言文中也有,但很少。
比如:忠而被谤,能无怨乎?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其常见类型有:(一)有标志词的被动句1.“见”“……见……于”“于”表被动。
如:“吾常见笑于大方之家。
”①臣诚恐见欺于王。
初中语文特殊句式
初中语文特殊句式整理(省略句)一、《与朱元思书》1.(高山)互相轩邈2.(吾)从流飘荡,任意东西3.急湍甚(于)箭二、《五柳先生传》1.(他)闲静少言2.(文章)颇示己志3、因以(之)为号焉。
三、《送东阳马生序》1.(余)又患无硕师名人与(之)游2.(吾)寓(于)逆旅3.余立侍(其)左右四、《小石潭记》1.(溪水)斗折蛇行2.坐(于)潭上3.日光下澈(潭水)五、《岳阳楼记》1.(滕子京)属予作文以记之2.(洞庭湖)衔远山,吞长江3.然则(这地方)北通巫峡4.(他们)览物之情六、《醉翁亭记》1.得之(于)心而寓之(于)酒也七、《满井游记》1.(吾)局促一室之内,欲出不得2.(吾)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省略句一、省略主语仰而视之曰:“吓!”——《惠子相梁》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曹刿论战》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邹忌讽齐王纳谏》寒暑易节,始一反焉——《愚公移山》二、省略宾语将以攻宋——《公输》乡为身死而不受——《鱼我所欲也》必以分人。
——《曹刿论战》客从外来,与坐谈。
——《邹忌讽齐王纳谏》皆以美于徐公——《邹忌讽齐王纳谏》三、省略介词惠子相梁。
——《惠子相梁》1、上使(之)外将兵之:他,指扶苏《陈涉世家》2、今或闻(之)无罪之:他,指扶苏《陈涉世家》3、然足下卜之(于)鬼乎于:向《陈涉世家》4、(陈胜)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陈涉世家》5、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之/其)用者之:他,指吴广《陈涉世家》6、独守丞与(之)战(于)谯门中之:他们,指起义军于:在《陈涉世家》7、守丞死,(起义军)乃入据陈《陈涉世家》8、君与(之)俱来之:他,指诸葛亮《陈涉世家》9、上使(之)外将兵之:他,指扶苏《陈涉世家》10、今或闻(之)无罪之:他,指扶苏《陈涉世家》11、然足下卜之(于)鬼乎于:向《陈涉世家》12、(陈胜)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陈涉世家》13、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之/其)用者之:他,指吴广《陈涉世家》14、独守丞与(之)战(于)谯门中之:他们,指起义军于:在《陈涉世家》15、守丞死,(起义军)乃入据陈《陈涉世家》16、君与(之)俱来之:他,指诸葛亮《陈涉世家》倒装句式:1、还自扬州(状语后置)……………《伤仲永》2、何陋之有?(宾语前置)……《陋室铭》3、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定语后置)……《核舟记》4、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定语后置)……《记承天寺夜游》八年级下册1 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马说》状语后置2 马之千里者《马说》定语后置3 骈死于槽枥之间《马说》状语后置4 策之不以其道《马说》状语后置5 每假借于藏书之家《送东阳马生序》状语后置6 弗之怠《送东阳马生序》宾语前置7 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送东阳马生序》状语后置8 全石以为底《小石潭记》宾语前置9 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岳阳楼记》状语后置10微斯人,吾谁与归?《岳阳楼记》宾语前置11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醉翁亭记》状语后置12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醉翁亭记》状语后置13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醉翁亭记》状语后置14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醉翁亭记》状语后置九年级上1 受地于先王《唐雎不辱使命》状语后置2 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唐雎不辱使命》状语后置3 休祲降于天《唐雎不辱使命》状语后置4 欲信大义于天下《隆中对》状语后置5 欲报之于陛下也《出师表》状语后置6 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出师表》状语后置7 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出师表》状语后置8 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出师表》状语后置9 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出师表》状语后置10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出师表》状语后置11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出师表》状语后置12祭以尉首《陈涉世家》状语后置九年级下册1 宋何罪之有?《公输》宾语前置2 胡不见我于王?《公输》状语后置3 此为何若人《公输》宾语前置4 起于鲁《公输》状语后置5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溪举于市《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状语后置6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状语后置7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状语后置8 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状语后置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鱼我所欲也》状语后置9 此之谓失其本心《鱼我所欲也》宾语前置10搜于国中三日三夜《庄子》故事二则状语后置11夫鹓雏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庄子》故事二则状语后置12庄子与惠子游于豪梁之上《庄子》故事二则状语后置13何以战《曹刿论战》宾语前置14战于长勺《曹刿论战》状语后置15欲有求于我也《邹忌讽齐王纳谏》状语后置16能谤讥于市朝《邹忌讽齐王纳谏》状语后置17皆朝于齐《邹忌讽齐王纳谏》状语后置18此所谓战胜于朝廷《邹忌讽齐王纳谏》状语后置倒装句式:白雪纷纷何所似?宾语前置……《咏雪》。
现代汉语特殊句式
现代汉语特殊句式现代汉语特殊句式与一般句式在结构上有着很大的不同,在表述上或强调突出句子的某一成分,或者某一成分比一般句子多,或者在表述上起到某一方面的专门作用,这类句子就叫特殊句式。
现代汉语中特殊句式有六种,分别是:把字句、被字句、连动句、兼语句、是字句(判断句)、存现句、。
[口诀]把被连,兼是现。
1、把字句把字句是一种用“把”字将宾语提前并与宾语一起构成句子的状语的特殊句式。
这种句式使得语句的表达变得灵活多样,也为诗歌等韵文的押韵提供了方便。
值得注意的是除了“把”字,还可以用“将”等虚词起到这样的作用。
例如:我把我的作文本忘在家里了。
他把他人生的黄金时期硬是这样虚度过去了。
林觉民把自己的一生凝固成了光照千秋的历史册页。
我手执钢鞭将你打!他早已将生死置之度外了。
[注意]把字句的本质就是将宾语前置,与介词“把”一起构成句子的状语。
在句式变换中,把字句是一种最基本的变换样式,也是最简单的变换,但是在写作中,它为语言表达提供了极大的方便,尤其是韵文写作当中。
2、被字句被字句(也称“被动句”)是一种用“被”字变施事者(正常的语序中是主语,相应的宾语就被称为“受事者”)为状语或者用“被”字表示受事者所受的动作、行为的特殊句式。
如:我被这突如其来的事情给吓懵了。
/ 我被吓懵了。
我被李老师这重重的一掌给打醒了。
/ 我被打醒了。
我被《疯娘》这篇文章深深地感动了。
/ 我被深深地感动了敌人被我们打败了。
/ 敌人被打败了。
他被公司开除了。
/ 他被开除了。
[注意]被字句的本质是表示受事者所受到的动作、行为,突出的是受事者,所以有时候说出施事者,有时候不说出施事者,这要看表达的重点是什么了。
另外,在句式变换中,这是非常重要的一种形式。
比如在“主动句和被动句的变换”、“突出句子的某一表达重点”,被字句就是非常必需的。
例如:(1)改变下列句子的句式,强调我方无辜。
美国军用侦察机在我国南海上空把由王伟驾驶的我国一架军用飞机撞毁了。
高考语文文言文特殊句式课件 新课标 人教
之
公
05年高考: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性矜严,进止必以礼,诸儒称其高。 (2)主簿大惊,以白就。 (3)晖刚于为吏,见忌于上,所在多被劾。
句(1)(2)考省略句,句(3)考被动句
2、判断以下句子,与“鱼,我所欲也”句式不相同的一项是:( ) A、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 B、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C、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者也。 D、季布为朱家钳奴。
B
2、选出句式相同的两项:( ) A、君幸于赵王 B、得复见将军于此。 C、信而见疑,忠而被谤。 D、外连横而斗诸侯。
1、下列句子中,哪一句不是省略句( ) A、项伯杀人,臣活之。 B、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 C、客从外来,与坐谈。 D、以筒水灌之,始出。
6、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为……
7、人马烧溺死者甚众
无标志
1、下列句子中,不是被动句的是:( ) A、重为乡党所笑,以污辱先人。 B、敬希见谅。 C、为仲卿母所遣。 D、君子寡欲则不役于物
B
三、省略句
在现代文中,为了表达的简洁,常在句子中省略某词或某种成分,而这种现象,在文言文中更为普遍,能把省略成份补充出来,也是读懂文章的关键。最常见的有以下几种: 1.省略主语。 2.省略谓语。 3.省略宾语。 4.省略介词。
(1)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2)去我三十里,唯命是听.
不知句读,不解惑
用“唯(惟)……是……”提宾 (唯利是图、惟命是从)
三)、用“之”或“是”把宾语提到动词前,以强调宾语。
10.(06年高考题:)下列各句,与“何为而至于此”句式完全一致的一项是(3分) A.君何以知燕王 B.夫子何哂由也 C.夫晋,何厌之有 D.何故而至此
高中语文必考的文言文特殊句式汇总
高中语文必考的文言文特殊句式汇总高中语文文言文教学中,特殊句式是教师教授的重要内容,那么具体有哪些特殊句式是需要我们掌握的呢?下面是店铺给大家带来的高中语文必考的文言文特殊句式,希望对你有帮助。
高中语文必考的文言文特殊句式一、判断句(1)用“者……也”表判断“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2)句末用“者也”表判断“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3)用“者”表判断“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
”(4)用动词“为”或判断词“是”表判断用“为”联系主语和谓语,表示判断。
例如:马超、韩遂尚在关西,为操后患。
“为天下理财,不为征利。
”“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巨是凡人,偏在远郡……”“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 “汝是大家子。
”(5)用“即”“乃”“则”“皆”“本”“诚”“亦”“素”等副词表示肯定判断,兼加强语气,用“非”表示否定判断今天子有急,此乃臣效命之秋也。
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梁将即楚将项燕。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 臣本布衣。
”“且相如素贱人。
”“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对否定判断学生常易忽略,因此要特别注意。
例如: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你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的快乐?)予本非文人画士。
(6)无标志判断句。
文言文中的判断句有的没有任何标志,直接由名词对名词作出判断。
如:“刘备天下枭雄。
”(《赤壁之战》)不用语气词,完全由词序来体现。
例如:此人力士。
注意点:判断句中谓语前出现的“是”一般都不是判断词,而是指示代词,作判断句的主语,而有些判断句中的“是”也并非都不表示判断,“是”在先秦古汉语中少作判断词,在汉以后作判断词则多起来。
二、被动句所谓被动,是指主语与谓语之间的关系是被动关系,也就是说,主语是位于动词所表示的行为的被动者、受害者,而不是主动者、实施者。
文言文中,被动句的主语是谓语动词所表示的行为被动者,受事者,而不是主动者,施事者。
文言文特殊句式讲解ppt课件
这种结构中的“即”同样表示肯定判断。例如,“梁父即楚将项燕。”
判断句语义关系等同关系,即两者在某一方面或某一点
上相等或相同。例如,“曹操天下枭雄。”
02
类属关系
判断句中的主语和谓语还可以表示类属关系,即主语属于谓语所表示的
某一类别或范畴。例如,“夫战,勇气也。”
如“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荀 子《劝学》),正常语序应为“青, 于蓝取之,而于蓝青”。
固定结构语义理解
01
02
03
准确翻译
理解固定结构在句子中的 准确含义,如“所以”常 表原因或手段,“无乃” 表委婉语气等。
上下文联系
结合上下文理解固定结构 的语义,避免断章取义。
熟记常见固定结构
如“得无…乎”、“何 以…为”、“有以…”、 “无以…”等。
主语是动作的承受者,通过 “于”、“为”、“见”、 “被”等词语表示被动关系。 作用在于强调动作行为对主语 的影响,使语言更加客观。
在不影响意思表达的前提下, 省略句子中的某些成分,如主 语、谓语、宾语等。作用在于 使语言更加简洁明了,突出重 点信息。
改变现代汉语常规句式的语序, 将谓语、宾语、定语等成分置 于主语之前或之后。作用在于 强调谓语或宾语等成分,增强 语言的感染力。
识别方法与技巧
01
熟悉文言文特殊句式的 类型和特点,掌握各类 句式的标志性词语和语 法结构。
02
03
结合上下文语境进行理 解,注意分析句子成分 之间的关系和语义逻辑。
善于运用对比、归纳等 方法,总结文言文特殊 句式的规律和识别技巧。
04
多读多练,通过大量阅 读和练习提高文言文特 殊句式的识别和运用能 力。
文言文特殊句式总结
文言文特殊句式总结第一部分文言特殊句式文言特殊句式,一般指的是文言文中不同于现代汉语表达习惯的某些特殊的句式。
主要有: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和倒装句等。
下边我们根据所学文言文,举例加以说明:一、判断句:文言文中也有用判断词“是”(或“非”)来构造判断句的现象,比如: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桃花源记》)非我也,兵也。
(《寡人之于国也》)句中“是”“非”,和现代汉语判断词“是”“非”同义。
但是,这种用法不大常见。
文言文往往用别的词或结构方式来表示判断。
(一)用其他判断词表示判断例如:此则寡人之罪也。
(《勾践灭吴》)翻译:这是我的罪过啊。
句中“则”译为“是”,即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判断词。
此外还有:“即”“乃”“皆”“本”“诚”“亦”“素”“非”等等,例句:①今天子有急,此乃臣效命之秋也。
②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③梁将即楚将项燕。
④臣本布衣。
⑤且相如素贱人。
⑥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二)采用“……者,……也”的方式构造判断句例如: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廉颇蔺相如列传》)译为:廉颇,是赵国的优秀的将领。
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译为:妻子认为我美的原因,是私爱我。
句中判断词“是”的意思,是由“……者,……也”结构表示出来的。
当然,这个结构不是固定不变的,具体言语中,其结构变化十分灵活。
比如:1.用“……,……者也”表判断莲,花之君子者也。
(《爱莲说》)2.用“……者,……”表判断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
(《游褒禅山记》)3.用“……,……也”表判断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译为:城北徐公是齐国的美丽的人。
(注意,本句句末的“者”是“的人”的意思,不是结构助词。
)项脊轩,旧南阁子也。
(《项脊轩志》)4.用“……,……”表判断刘备,天下枭雄。
(《赤壁之战》)二、被动句所谓被动,是指主语与谓语之间的关系是被动关系,也就是说,主语是谓语动词所表示的行为的被动者、受事者,而不是主动者、实施者。
0205语文的演变05句子的规矩:句子成分的一般与特殊形式
语文的演变0205句子成分:一般与特殊句子成分的一般规范之前讲词义的古今流变,这固然是文言文的阅读困难的首要原因,但还有另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句子语法规则的不同。
比如文言文中句子成分的倒装是一种习惯,是大量、频繁出现的,而今天的书面语中倒装现象则很少见。
如果我们不“习惯”倒装现象,就算知道词义也难以理解整个句子的意思。
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是以”等于“以是”,“何如”就是“如何”,“贤哉回也”即“回贤也哉”等等等等。
所以,我们有必要了解基本的语法规则:句子成分。
没有这点常识,无从理解倒装等语法现象。
句子成分即: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补语。
其中构成句子主干的是主语、谓语和宾语,如“司马光(主语)砸(谓语)缸(宾语)”;而定语、状语、补语是句子的修饰性成分,如“机智的(定语)司马光(主语)用石头(状语)砸(谓语)破了(补语)大(定语)缸(宾语)”。
有英语语法基础的同学,会觉得这“主谓宾定状补”跟英语好像是一样的——的确如此,句子成分是相通的。
主语,是句子的“主人”,也就是整个句子描述或说明的对象,说明是“谁”或“什么”。
划分句子成分时,主语符号为双横线(双下划线)。
例如:我们要积极参加体育活动。
(“我们”是主语)运动会日程还没有公布。
(“日程”是主语)小明十五岁了。
(“小明”是主语)逃避不能解决问题。
(“逃避”是动词)坚强是一种宝贵的品质。
(“坚强”是形容词)山高月小,水落石出。
谓语中是用来陈述或描述主语的,其作用是表明主语怎么样、有什么性质、处在什么状态等等,解释主语“做什么”或“怎么样”。
划分句子成分时,谓语符号为单横线(下划线)。
例如:鱼儿在河里游泳。
(游泳,动词作谓语)山上的树又绿了。
(绿,形容词作谓语)这里的黎明静悄悄。
(静悄悄,形容词短语作谓语)外面天气很热。
(热,形容词做谓语)山高月小,水落石出。
(山势高峻,月亮就小了;水位下降,石头便露了出来。
)吾日三省吾身。
(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
(完整word版)特殊句式
文言文特别句式文言特别句式一般分四类: 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倒装句,此中较难理解的是倒装句。
现代汉语习惯的惯例语序,一般为"主-谓-宾"" 定(状 )-中心词 ",即主语在谓语前,谓语在宾语前,修饰语在中心语前;但有时因修辞、重申等的需要语序会发生变化。
分类: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倒装句假如以这个惯例语序为标准的话,我们会发现一些文言词句子有很多序次颠倒的状况,这是先人说话的习惯。
这就像广州方言" 我走先 " 与一般话" 我先走" 相同,没有修辞或重申的意义。
但为了方便我们学习,就称它为" 倒装句 " ,即指文言文中一些句子成分的次序出现了前后颠倒的状况。
我们把那些谓语放在主语前的现象叫做" 谓语前置 " 或" 主谓倒装 ",那些宾语放在谓语动词或介词前面的现象叫做 " 宾语前置 " ,把那些定语放在中心语后的现象叫做 "定语后置 ",把那些介词短语即状语放在中心语后的现象叫做 "介词短语后置 " 或 "状语后置 "。
判断句判断句是对事物的性质、状况、事物之间的关系做出一定或否认判断的句子。
⑴用"者也"表判断①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司马迁《廉颇蔺相如传记》)②陈胜者,阳城人也。
(司马迁《陈涉世家》)③师者,因此传道受业解惑也。
(韩愈《师说》 )⑵句末用 "者也 " 表判断①城北徐公,齐国之漂亮者也。
(《战国策.邹忌讽齐王纳谏》)②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 ;牡丹,花之荣华者也 ;莲,花之君子者也。
(周敦颐《爱莲说》 )⑶用"者 "表判断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
文言特殊句式(精校WORD版)
文言特殊句式文言特殊句式李文斌简介文言特殊句式一般分五类: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倒装句、疑问句其中较难理解的是倒装句现代汉语习惯的常规语序,一般为主—谓—宾定(状)—中心词,即主语在谓语前,谓语在宾语前,修饰语在中心语前;但有时因修辞、强调等的需要语序会发生变化。
如果以这个常规语序为标准的话,我们会发现一些文言文句子有许多次序颠倒的情况,这是古人说话的习惯。
这就像广州方言我走先与普通话我先走一样,没有修辞或强调的意义。
但为了方便我们学习,就称它为倒装句,即指文言文中一些句子成分的顺序出现了前后颠倒的情况。
我们把那些谓语放在主语前的现象叫做谓语前置或主谓倒装,那些宾语放在谓语动词或介词前面的现象叫做宾语前置,把那些定语放在中心语后的现象叫做定语后置,把那些介词短语即状语放在中心语后的现象叫做介词短语后置或状语后置。
判断句判断句是对事物的性质、情况、事物之间的关系做出肯定或否定判断的句子。
用者……也表判断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陈胜者,阳城人也。
(司马迁《陈涉世家》)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韩愈《师说》)句末用者也表判断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战国策.邹忌讽齐王纳谏》)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周敦颐《爱莲说》)用者表判断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用动词为或判断词是表判断马超、韩遂尚在关西,为操后患。
(司马光《赤壁之战》)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陶渊明《桃花源记》)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北朝民歌《木兰诗》)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白居易《琵琶行》)用即乃则皆本诚亦素必等副词表示肯定判断臣本布衣。
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诸葛亮《出师表》)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范仲淹《岳阳楼记》)且相如素贱人。
(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2025届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阅读专题知识梳理
2025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文言文阅读专题知识梳理一、考查形式多以选择、简答的形式考查。
一般考查实词、虚词、文言断句、古代文化常识、筛选概括信息、翻译等。
二、知识讲解(一)五类常考实词1.通假字所谓通假,就是两字通用或这个字借用为那个字。
它的分类如下:(1)通用字:两个读音相同或相近、意义也相通的字,古代可以写这个,也可以写那个。
例:《烛之武退秦师》中“失其所与,不知”的“知”就是“智”的意思,“知”和“智”这两个字在古代是通用的,现代一般认为“知”通“智”。
(2)假借字:两个读音相同或相近、意义毫不相干的字,古代有时也可以借代。
例:《鸿门宴》中“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的“蚤”,本义是跳蚤,因为它和“早”的读音相同,被借用了“早”的意义。
“早”是本字,“蚤”是假借义,“蚤”是“早”的假借字,“蚤”通“早”。
(3)古今字:一个汉字(古字)原有几个意义,后为区别,另造一个新字(今字)来表示其中的一个或几个意义。
例:《师说》中“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的“受”字是古字,“授”是今字。
2.一词多义一词多义现象在文言文中相当普遍。
把握一词多义,要注意了解词的本义、引申义、比喻义和假借义。
词的本义,就是词的本来意义,即词产生时的最初的根本的意义。
如“道”的本义是“路途、道路”。
词的引申义,就是词由本义派生出的与本义相关的其他意义。
如“道”的引申义为“方向、方法、道理”。
词的比喻义,就是词建立在比喻基础上所产生的意义。
如“爪牙”的本义是“鸟兽的爪子和牙齿”,比喻义是“得力的帮手或武士”,现在属贬义词。
3.古今异义古今异义是指古今字形相同而意义和用法不同的词语。
这种意义和用法的差异是在语言的演变过程中形成的,大致包括词意扩大、词意缩小、词意转移、词意强化、感情色彩变化几种。
(1)词义扩大:古义的范围小于今义。
如“中国”,古义指“中原地区”,今义指“整个中国”。
(2)词义缩小:古义的范围大于今义,今义一般包含在古义之中。
(完整word版)高中文言文特殊句式大全.doc
高中文言文特殊句式大全:文言文的句式,跟白文的句式,有的相同,有的很不相同。
即使是相同的句式,文言文句式也有它自己的特点。
文言句式包括:判断句、被句、疑句、否定句、序(倒装句)、成份省略(省略句)和固定构(句式)。
除了“疑句、否定句”之外,其他叫特殊句式(指与代不同的句式)。
一.判断句(10种型)判断句是人或事物表示断定,断定人或事物是什么、属于什么的句式。
1.者,所以道受解惑也。
(⋯⋯者,⋯⋯也)2.此帝王之也。
(⋯⋯也)3.柳敬亭者,之泰州人。
(⋯⋯者,⋯⋯)4.刘天下雄。
(⋯⋯,⋯⋯)(四种是由“者、也”表判断的型)5.沛公之参乘樊者也。
(⋯⋯者也)6.当立者乃公子扶。
(乃)7.超、遂尚在关西,操后患。
()8.此岳阳楼之大也。
()9.即今之然在墓者也。
(即)10.巨是凡人。
(是)(是在先秦以前只做代用,不表判断):一、判断句(1)汝是大家子,仕宦于台,慎勿死,情何薄!(《孔雀南》)(2)不知天上,今夕是何年。
(《明月几有》)(3)而欲投吴巨,巨是凡人,偏在郡,行将人所并,足托乎!(《赤壁之》)(4)公子姊惠文王弟平原君夫人。
(《信陵君窃符救》)(5)板印籍,唐人尚未盛之。
五代始印五,已后典籍皆板本。
(沈括《活板》)(6)我将,有攻城野之大功。
(《廉相如列》)(7)相如者,人也。
(《廉相如列》)(8)且将大可以拒操者,江也。
(《赤壁之》)(9) \" 离 \" 者,犹离也。
(《屈原列》)(10)彼童子之,授之而其句者,非吾所其道解其惑者也。
(《》)(11)四人者:陵君圭君玉,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父。
(《游褒禅山》)(12)之,同予者何人?(《》)(13)吾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
(《涉世家》)(14)我,子瑜友也。
(《赤壁之》)(15)兵挫地削,亡其六郡,身客死于秦,天下笑。
此不知人之也。
(《屈原列》)(16)曹公,豺虎也。
(《赤壁之》)(17)此世所以不也。
文言特殊句式知识点总结
文言特殊句式知识点总结文言特殊句式知识点总结如下:一、判断句1.用“者……也”表判断。
2.用“者”表判断。
3.用“非”表判断。
4.用动词“为”或判断词“是”表判断。
5.无标志词表判断。
二、被动句1.用“于”或“受……于……”表被动。
2.用“为”或“为……所……”表被动。
3.用“被”表被动。
4.无标志词,意念上的被动。
三、省略句1.省略主语。
2.省略谓语。
3.省略宾语。
4.省略介词或介宾结构。
5.谓语动词的省略。
6.兼语式的省略。
7.承前省和蒙后省。
8.某些固定格式中缺少成分。
四、倒装句1.谓语前置(主谓倒装)。
2.宾语前置(动宾倒装)。
3.定语后置(定后倒装)。
4.介词结构后置(状后倒装)。
5.多置句——前置和后置同时存在。
6.成分省略句——倒装的同时还有省略。
7.特殊倒装句式——“倒装”以避让。
8.“之”“是”的妙用——“倒装”以求活。
9.“倒装”的特殊作用——以求音韵协调。
10.语法结构与实际词序不一致——“倒装”以合逻辑。
11.“倒装”用于长句之中,用于反问句之中。
12.固定结构中的“倒装”。
固定格式倒装,不能随意安排。
13.其他特殊固定结构的倒装。
有的句子已经形成习惯,成为固定格式,必须要这样安排,才能符合语法规则和语言习惯。
如“是以”等。
14.有无“倒装”皆可,以合语感为要。
(正常语序读起来不顺,有滞涩感,就得考虑“倒装”。
)。
高中文言文特殊句式大全
高中文言文特殊句式大全:文言文的句式,跟白话文的句式,有的相同,有的很不相同。
即使是相同的句式,文言文句式也有它自己的特点。
文言句式包括:判断句、被动句、疑问句、否定句、词序(倒装句)、成份省略(省略句)和固定结构(习惯句式)。
除了“疑问句、否定句”之外,其他叫特殊句式(指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
一.判断句(10种类型)判断句是对人或事物表示断定,断定人或事物是什么、属于什么的句式。
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者,……也)2.此帝王之资也。
(……也)3.柳敬亭者,扬之泰州人。
(……者,……)4.刘备天下枭雄。
(……,……)(这四种是由“者、也”表判断的类型)5.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
(……者也)6.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乃)7.马超、韩遂尚在关西,为操后患。
(为)8.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则)9.即今之缧然在墓者也。
(即)10.巨是凡人。
(是)(是在先秦以前只做代词用,不表判断)练习:一、判断句(1)汝是大家子,仕宦于台阁,慎勿为妇死,贵贱情何薄!(《孔雀东南飞》)(2)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明月几时有》)(3)而欲投吴巨,巨是凡人,偏在远郡,行将为人所并,岂足托乎!(《赤壁之战》)(4)公子姊为赵惠文王弟平原君夫人。
(《信陵君窃符救赵》)(5)板印书籍,唐人尚未盛为之。
五代时始印五经,已后典籍皆为板本。
(沈括《活板》)(6)我为赵将,有攻城野战之大功。
(《廉颇蔺相如列传》)(7)蔺相如者,赵人也。
(《廉颇蔺相如列传》)(8)且将军大势可以拒操者,长江也。
(《赤壁之战》)(9)\"离骚\"者,犹离忧也。
(《屈原列传》)(10)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师说》)(11)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
(《游褒禅山记》)(12)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爱莲说》)(13)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八上语文第六单元特殊句式
八上语文第六单元特殊句式
八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主要包括特殊句式的学习。
特殊句式
是指在句子结构和句子成分上有一定特殊性质的句子。
在这一单元中,我们将学习一些特殊句式的运用和变化,以丰富我们的语言表
达能力。
首先,我们来谈谈特殊疑问句。
特殊疑问句是用来询问特定信
息的句子,通常以特殊疑问词开头,如“谁”、“什么”、“哪里”等。
通过学习特殊疑问句的构成和运用,我们可以更准确地获取所
需信息,提高语言交际的效率。
其次,我们还将学习倒装句。
倒装句是指将句子中的主语和谓
语的位置颠倒过来的句子结构。
倒装句的运用可以使句子结构更加
多样化,语言表达更加生动有趣。
此外,我们还会学习感叹句。
感叹句是用来表达强烈感情或情
绪的句子,常常以感叹词开头,如“多么”、“多么”、“真是”等。
通过学习感叹句的运用,我们可以更加生动地表达自己的情感
和观点。
最后,我们还会学习一些其他特殊句式,如强调句、祈使句等。
通过全面学习这些特殊句式,我们可以丰富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使语言更加地道和丰富。
希望同学们能够认真对待这些特殊句式的
学习,提高自己的语文水平。
【文言文复习秘籍】专题06 文言文翻译(学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新高考版)
高考一轮复习——文言文翻译导学案班级:姓名:【真题演练】(2022新高考卷Ⅰ)秦将伐魏。
魏王闻之,夜见孟尝君,告之曰:“秦且攻魏,子为寡人谋,奈何?”孟尝君曰:“有诸侯之救,则国可存也。
”王曰:“寡人愿子之行也!”重为之约车百乘。
……又北见燕王曰:“今秦且攻魏,愿大王之救之!”燕王曰:“吾岁不熟二年矣,今又行数千里而以助魏,且奈何?”田文曰:“夫行数千里而救人者,此国之利也。
今魏王出国门而望见军,虽欲行数千里而助人,可得乎?”燕王尚未许也。
田文曰:“臣效便计于王,王不用臣之忠计,文请行矣,恐天下之将有大变也。
”王曰:“大变可得闻乎?”曰:“燕不救魏,魏王折节割地,以国之半与秦,秦必去矣。
秦已去魏,魏王悉韩、魏之兵,又西借秦兵,以因赵之众,以四国攻燕,王且何利?利行数千里而助人乎?利出燕南门而望见军乎?则道里近而输又易矣,王何利?”燕王曰:“子行矣,寡人听子。
”乃为之起兵八万、车二百乘,以从田文。
魏王大说,曰:“君得燕、赵之兵甚众且亟矣。
”秦王大恐,割地请讲于魏。
因归燕、赵之兵,而封田文。
(节选自《战国策·魏策三》)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8分)(1)吾岁不熟二年矣,今又行数千里而以助魏,且奈何?(2)燕不救魏,魏王折节割地,以国之半与秦,秦必去矣。
【方法指导】从高考的特点与考查目的出发,文言文翻译要严格遵循的两个原则:一是忠于原文,力求做到信、雅、达;二是字字落实,以直译为主,以意译为辅。
文言文“六字翻译法”:留、补、删、换、调、贯一、留:凡朝代、年号、人名、地名、书名、器物名、官职等专有名词或现代汉语也通用的词,皆保留不动。
例:⒈赵惠文王十六年⒉庐陵文天祥⒊左司马曹无伤使人言于项羽曰对点小练:1、至和元年七月某日,临川王某记。
2、盖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
3、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4、安帝雅闻衡善术学,公车特征拜郎中,再迁为太史令。
二、删:把无实义或没必要译出的衬词、虚词、偏义副词中无实意的一方等删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文的演变0206特殊句式:所谓特殊,曾是习惯“特殊”的语法习惯文言文的译读,词义的古今差异是一关,句式的古今差异也是一关。
上节已经讲过,现代汉语习惯的常规语序,一般结构为“主—谓—宾”、“定(状)—中心词——补”,即主语在谓语前,谓语在宾语前,修饰语在中心语前;这些正常成分极少缺失或打乱语序,这是现代汉语的语法规范:主谓宾、定状补,主干枝叶分清楚。
定语位居主宾前,谓前为状谓后补。
状语有时在主前,逗号分开心有数。
文言文句子中词语顺序,如果以现代的语法去审视,会发现很多不合规范的情况。
如果直接按字面词序去解读,即使我们知道其中每个字词的意义,也解释不通。
这就是文言文特殊的“倒装句式”造成的——当然,这“特殊”是对今天的我们而言,古代的作者们对这些“特殊句式”都是习以为常的。
比如,现代汉语中也偶有倒装句,但句子成分的倒装通常是为了满足特殊表达需要,例如:爸爸妈妈,放心吧!——放心吧,爸爸妈妈!中国最后一个王朝的统治终于过去了!——终于过去了,中国最后一个王朝的统治!现代汉语的倒装,是为了达到突出、强调某些意义的效果,而像修辞手法一样使用的;但文言文中的倒装,简直多到了任性的地步——修饰性成分中的定语、状语可以倒装,连主语、谓语、宾语,都可以倒装,而且出现的频率那是相当之高,几乎没有那篇文章中没有倒装的。
显然,我们要学习文言文,就不能不对古人视为常态的“特殊”句式有所了解。
特殊句式文言特殊句式一般分四类:省略句、倒装句、判断句、被动句。
倒装句定语/(状语,)&主语+ 状语&谓语&补语+ 定语&宾语,这是之前我们小结的现代汉语的常规语序。
以此为标准,我们会发现文言文句子有许多语序颠倒的情况,这种语序颠倒的句子就是“倒装句”——倒装,即指文言文中一些句子成分的顺序出现了前后颠倒的情况,这在文言文中是非常常见的。
因而也是大家学习文言文特殊句式的重点——呐!老师这儿已经画出重点了啊!讲倒装,首先要分清“前置”与“后置”:将应放在后面的成分提到了前面,即“前置”;反之,即“后置”。
然后再看被前置或后置的是主谓宾,还是定状补,就可以明确倒装的具体类型了。
我们把那些谓语放在主语前的现象叫做“主谓倒装”,那些宾语放在谓语动词或介词前面的现象叫做“宾语前置”——依此类推,定语本应放在中心语前面,我们就把那些定语放在中心语后的现象叫做“定语后置”,“状语后置(介词短语后置)”指的就是把介词短语即状语放在中心语后的现象。
下面择要举例说明:主谓倒装也叫谓语前置或主语后置,正常来说,主语在谓语前,如果反过来了,就是主谓倒装。
古汉语中。
谓语的位置也和现代汉语中一样,一般放在主语之后,但有时为了强调和突出谓语的意义,在一些疑问句或感叹句中,就把谓语提前到主语前面。
例:甚矣,汝之不惠。
(《愚公移山》)。
句中“之”没有实在意义,只是用在主谓之间以取消句子的独立性,全句实为“汝(之)不惠甚矣”,相当于说“你的不智真是太过分了啊”。
谓语前置,突出“甚矣”,有表示强调的意味,可译为“你太不聪明了”。
例:贤哉回也!(《论语七则》)译意:“颜回很贤德啊!”那正常的语序应该是什么?回贤也哉!宾语前置宾语本应在谓语后面,如果跑到谓语前面了,就是宾语前置。
否定句中代词充当宾语、疑问代词充当动词或介词的宾语以及用“之”字或“是”字作为提宾标志时,宾语通常都是前置的。
文言文中,动词或介词的宾语,一般放置于动词或介词之后,如下几种情况例外,构成宾语前置:“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何以”是“以何”的倒装,可译为“为什么”。
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是以”是“以是”的倒装,可译为“因此”。
“是”是指示代词,指代前面的原因。
微斯人,吾谁与归?“吾谁与归”是“吾与谁归”的倒装,可译为“我和谁同道呢?”何有于我哉?“何有”是“有何”的倒装,可译为“有哪一样”。
古汉语中,疑问代词做宾语时,一般放在谓语的前面。
孔子云:“何陋之有?”“何陋之有”即“有何陋”的倒装。
可译为“有什么简陋呢?”“何”,疑问代词,“之”,助词,无实在意义,在这里是宾语前置的标志。
僵卧孤村不自哀。
“不自哀”是“不哀自”的倒装,可译为“不为自己感到悲哀”。
“自”,代词,在否定句中,代词做宾语要前置。
另如“忌不自信”,“自信”即“信自”,意相信自己。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关山度若飞”是“若飞度关山”的倒装,“关山度”应为“度关山”。
定语后置古汉语中有时为了突出中心词的地位,强调定语所表现的内容,或使语气流畅,将起修饰、限制作用的定语放在中心词之后,如同不说“漂亮的花”而说“花漂亮的”。
如: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荷担者三夫”是“三夫荷担者”的倒装,定语“三夫”后置,以突出中心词“荷担者”,可译为“很多个能挑担子的成年男子”。
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亭翼然临于泉上”是“翼然临于泉上亭”的倒装,定语后置,可译为“一座像鸟儿张开翅膀一样高踞在泉上的亭子。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
“花之隐逸者”是“隐逸之花”的倒装。
可译为“具有隐逸气质的花”。
还有数量词作定语也会习惯性后置,如:尝贻余核舟一。
(他)曾送我一只核舟。
“核舟一”是“一核舟”的倒装,定语“一”后置,可译为“一个核舟”。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状语后置(也叫介宾短语后置)用介词“于”组成的介宾短语在文言文中大都后置,译成现代汉语时,除少数译作补语外,大多数都要移到动词前做状语,也就是说,在原文中,状语成分被后置了。
例:何有于我哉?全句为“于我有何哉”的倒装句,介宾结构“于我”后置。
译为“在我身上有哪一样呢”告之于帝,是“于帝告之”的倒装,介宾结构“于帝”后置,译为“向天帝报告了这件事”。
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全句为“于南阳躬耕,于乱世苟全性命”的倒装,介宾结构“于南阳、于乱世”后置,可译为“亲自在南阳耕种,在乱世中苟且保全性命”。
和“于”类似的还有“以”。
介词“以”组成的介宾短语后置,在今译时,一般都前置做状语。
如:屠惧,投以骨。
全句为“以骨投之”的倒装,介宾结构“以骨”后置。
译为“把骨头扔给它”。
为坛而盟,祭以尉首。
“祭以尉首”是“以尉首祭”的倒装,介宾结构“以尉首”后置,可译为“用将尉的头来祭祀”。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
“述以文”是“以文述”的倒装,介宾结构“以文”后置,可译为“用文字来记述”。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
“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是“以讨贼兴复之效托臣”的倒装,介宾结构“以讨贼兴复之效”后置。
思考题:1.状语后置现象在文言中有大量的例子,那么文言中有状语前置现象吗?如果有,请举例说明。
2.“何有于我哉”一句五个字,两种成分倒装,试着明确其倒装类型并理清其正常的语序。
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孔子说:“默默地记住所学的知识,学习起来不知满足,教导别人而不知疲倦,对我来说,又有什么呢?”省略句省略句,是文言文中最常见的特殊句式。
古今汉语都有成分省略,但在古汉语中,省略现象更为普遍,而且按照现代汉语习惯,一些不能省略的成分也都省略了。
文言文句中普遍存在着省略成分的情况,明确并补充出省略成分,有助于理解句子的意思。
具体的省略形式包括:1、主语的省略。
如:(屠夫)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蒲松龄《狼》)樊哙曰:“今日之事如何?”良曰:“(今日之事)甚急。
”(《鸿门宴》)“甚急”前省略主语“今日之事”,可以根据上文“今日之事如何”推测出来。
2、谓语的省略。
如: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告)。
(《曹刿论战》)择其善者而从之,(择)其不善者而改之。
(《论语》)3、修饰语和中心词的省略。
例如: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吾)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吾)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邹忌讽齐王纳谏》)这是修饰语的省略:“吾”,“我的”,是句中的定语成分,因为第一句“吾妻之美我者”中有了“吾”,后两句就承前而省略掉了“吾”。
行一不义(事),杀一无罪(人),而得天下,不为也。
(《荀子》)这是中心词的省略。
4、宾语的省略。
如:屠惧,投(之)以骨。
屠户害怕了,把骨头扔给狼。
(蒲松龄《狼》)5、介词和介词宾语的省略。
例如:死马且买之(以)五百金,况生马乎?(《战国策》)此人一一为(之)具言所闻(陶渊明《桃花源记》)6、分句的省略。
例如: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亦可至远),功在不舍(荀子《劝学》)思考题。
请参照示例,思考并补充完整下列各句成分:永州之野产异蛇,(蛇)黑质而白章;(蛇)触草木,(草木)尽死;(蛇)以啮人,(人)无御之者。
(柳宗元《捕蛇者说》)(村中人)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桃花源记》)(臣)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出师表》)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
(《邹忌讽齐王讷谏》)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曹刿论战》)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试与他虫斗,()虫尽靡。
又试之()鸡,果如臣言。
(蒲松龄《促织》)判断句对事物的性质、情况、事物之间的关系做出肯定或否定(是或不是)判断的句子,就是以名词、代词或名词性短语为谓语对主语进行判断的句式。
多数判断句有相当明显的固定句式,其常见的形式有以下几种:1.“……者,……也”“……,……也”“……,……者也”“……者,……”“……者,……者也”“……,……者”等形式表示判断。
如: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欧阳修《醉翁亭记》)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陈胜者,阳城人也。
(司马迁《陈涉世家》)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邹忌讽齐王纳谏》)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周敦颐《爱莲说》)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2.用动词“为”或判断词“是”表示肯定判断。
如:马超、韩遂尚在关西,为操后患。
(司马光《赤壁之战》)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白居易《琵琶行》)易误点:判断句中谓语前出现的“是”一般不是判断词,“是”在先秦文言文中很少用作判断词“是”,而是指示代词,相当于“这”、“这样”、“这些”等,作判断句的主语。
在汉代以后作判断词“是”的情况才多起来。
所谓遇到“是”时,要注意它在句中是指示代词还是判断词。
3.用“即”“乃”“则”“皆”“本”“诚”“亦”“素”“必”等副词表示判断。
如: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
此乃臣效命之秋也。
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诸葛亮《出师表》)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范仲淹《岳阳楼记》)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孟子《鱼我所欲也》)4.采用否定副词“非”表示否定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