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观察物体_整理和复习教案

合集下载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3 观察物体 -人教新课标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3 观察物体 -人教新课标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3 观察物体 -人教新课标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掌握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和几何图形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2. 让学生学会用数学语言表达物体的形状,提高学生的数学表达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和几何图形。

2. 用数学语言描述物体的形状。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和几何图形的方法。

2. 教学难点:用数学语言描述物体的形状。

四、教学方法1. 采用直观演示法,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掌握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和几何图形的方法。

2. 采用小组合作法,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中学会用数学语言表达物体的形状。

3. 采用问题驱动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让学生观察教室里的物体,如桌子、椅子、书本等,引导学生从不同的方向观察,并提出问题:你们能从不同的方向看到物体的哪些部分?(2)让学生分享自己的观察结果,引导学生总结:从不同的方向观察物体,可以看到不同的部分。

2. 探究新知(1)让学生观察一个简单的几何图形,如正方体,引导学生从不同的方向观察,并提出问题:你们能从不同的方向看到正方体的哪些面?(2)让学生分享自己的观察结果,引导学生总结:从不同的方向观察正方体,可以看到不同的面。

(3)让学生用数学语言描述正方体的形状,如正方体有6个面,每个面都是正方形等。

3. 实践应用(1)让学生观察一个复杂的物体,如机器人,引导学生从不同的方向观察,并提出问题:你们能从不同的方向看到机器人的哪些部分?(2)让学生分享自己的观察结果,引导学生总结:从不同的方向观察机器人,可以看到不同的部分。

(3)让学生用数学语言描述机器人的形状,如机器人有头、身体、四肢等。

4. 总结延伸(1)让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回顾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和几何图形的方法,以及用数学语言描述物体的形状。

小学数学人教版五年级上册优秀课时教案 第3单元 整理和复习

小学数学人教版五年级上册优秀课时教案 第3单元 整理和复习

整理和复习本节课的内容是教材第42页整理和复习。

首先教材系统整理小数乘、除法的计算内容,教材给出整理的要点,帮助学生沟通小数乘、除法的联系,明确整数的运算顺序和运算律对小数同样适用,使学生形成系统的知识结构。

接着系统整理利用小数乘、除法计算解决实际问题:一是关注数量关系的分析,能正确列式;二是关注结果的处理,注意根据实际情况取近似值;三是关注选择信息,培养提出问题的能力。

1.整理和复习小数除法的有关知识,熟练掌握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2.进一步明确小数乘、除法与整数乘、除法的联系。

3.明确整数的运算顺序和运算定律对小数同样适用。

4.掌握利用小数乘、除法计算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5.经历知识的回顾整理过程,体验归纳总结,构建知识与技能体系的学习方法。

【重点】整理小数乘、除法的知识,形成知识体系。

【难点】培养学生归纳总结,主动建构知识的能力。

【教师准备】PPT课件,口算题卡若干张。

师:在第一单元我们学习了小数乘法的知识,在第三单元里我们又学习了有关小数除法的知识,先请同学们根据学过的计算方法,一起来算一算下面的几道题。

请同学们完成教材第42页整理和复习的第1题。

(老师用PPT课件出示)0.67×7.59.12×0.88.36×0.25 1.89÷0.547.1÷0.250.51÷2.23.14×1020.125×7.41×80(3.2+0.56)÷0.8学生分组计算。

(1)学生独立完成,小组交流。

老师巡视。

(2)指名回答计算结果,再集体订正。

0.67×7.5=5.0259.12×0.8=7.2968.36×0.25=2.09 1.89÷0.54=3.57.1÷0.25=28.40.51÷ 2.2=0.2318…3.14×102=320.280.125×7.41×80=74.1(3.2+0.56)÷0.8=4.7师:这些都是与小数乘、除法有关的计算题,同学们完成得都很好!现在请你们回顾一下:小数乘、除法与整数乘、除法有什么联系?通过回顾对本学期学习的有关小数乘、除法的知识进行整理。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整理和复习》教案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整理和复习》教案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整理和复习》教案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整理和复习》是对前面学习的知识进行梳理和巩固的过程。

本章节主要包括四则混合运算、几何图形的认识、计量单位转换、分数的应用等内容。

通过复习,使学生对所学知识有一个全面、深入的理解,提高他们的数学素养。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的四则运算、几何图形和计量单位的知识,具备了一定的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但在实际应用中,部分学生对分数的理解和应用还不够熟练,需要通过复习加以巩固。

同时,学生对于复习过程中的新方法和技巧的接受能力较强,可以尝试运用各种教学手段提高复习效果。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对四则混合运算、几何图形、计量单位转换、分数应用等知识有一个全面、深入的理解,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总结归纳等方法,培养学生整理和复习的习惯,提高学习效率。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他们积极、主动、独立学习的品质。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运算法则,几何图形的特征和计算,计量单位转换的方法,分数的应用。

2.难点:分数在实际应用中的解决问题,四则混合运算的综合应用。

五. 教学方法1.自主学习:引导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自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

2.合作交流: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和经验。

3.总结归纳:引导学生总结复习过程中的规律和方法,提高学习效果。

4.教学评价:通过课堂提问、作业批改等方式,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法。

六. 教学准备1.教案:准备详细的教学计划,明确教学目标、重难点、教学方法等。

2.课件:制作课件,辅助讲解和展示知识点。

3.练习题:准备适量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4.教学工具:准备好黑板、粉笔、直尺、圆规等教学工具。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或实物,引导学生回顾所学知识,如四则运算、几何图形、计量单位转换、分数应用等。

观察物体人教版新课标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教学设计

观察物体人教版新课标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教学设计

观察物体人教版新课标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人教版新课标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P38例1、例2.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分析事物的能力,培养学生构建简单的空间想象力。

2、使学生知道站在不同位臵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一个位臵最多能看到三个面。

3、能辨认物体的正面、侧面、和上面。

4、学会辨认从不同位臵观察到的物体形状。

教学重点:能结合具体事物辨认从不同位臵看到的物体形状。

教学难点:体验从不同角度看物体,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最多只能看到三个面。

教具准备:课件、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等。

教学过程:一、古诗导入激发情趣1、师:同学们,你们还记得宋代诗人苏轼的那首《题西林壁》吗?让我们共同来朗诵这首诗。

(学生朗诵).师:一座庐山,为什么诗人看到的却是“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的景色呢?(学生回答)2、其实,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也需要这样,从不同的位臵观察一个物体,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观察物体.(板书:观察物体)二、师生互动,探究新知。

1、教学例1。

(1)引入:①神探“威威猫”的故事同学们知道吗?他的厉害之处在哪里?②他就是靠敏锐的观察力,破了很多大案。

今天我们一起去看看他在忙些什么?(2)出示例1:一位专家刚刚研制出一种新药,他把新药放在小药箱里,可是有一天,他发现药不见了,是谁偷了药?①药箱现在就摆在桌上,先看看是什么形状?共有几个面?请同学们坐在自己的位臵上,不移动小药箱,你看到了哪几个面?(介绍小药箱的正面、上面、左右面)②你能找一个位臵看见所有的面吗?③如果只观察一次,最多能看到小药箱的几个面?最少又能看到几个面呢?先观察再与小组的同学交流。

④生观察、交流并指名回答。

⑤看到三个面,你是怎么看的?只看到一个面,你是怎么看的?(指名学生演示)⑥观察物体的一个面时,视线要和这个面垂直。

(3)断案。

①我们刚才对小药箱作了细致的观察,也许对案件的侦破能提供一些线索,请看大屏幕。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3单元 整理与复习 人教版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3单元 整理与复习 人教版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3单元整理与复习人教版教学内容本单元为《整理与复习》,旨在帮助学生巩固前两个单元所学的知识,对加法和减法进行深入理解和应用。

教学内容包括对加法和减法的基本概念、运算规则、简便计算方法以及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进行复习和整理。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能熟练运用加法和减法的运算规则,掌握简便计算方法,并能将其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整理和复习,让学生对加法和减法有更深入的理解,提高他们的计算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让他们在学习中体验到乐趣,形成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

教学难点1. 对加法和减法的深入理解,特别是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2. 简便计算方法的掌握和灵活运用。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教学PPT。

2. 学具:练习本、铅笔、橡皮。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PPT展示一些加法和减法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回顾加法和减法的基本概念和运算规则。

2. 新课:通过讲解和举例,让学生理解加法和减法的简便计算方法,并让他们在实际问题中进行应用。

3. 练习:让学生做一些练习题,巩固他们对加法和减法的理解和应用。

4. 小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加法和减法在实际问题中的重要性。

板书设计1. 加法和减法的基本概念和运算规则。

2. 加法和减法的简便计算方法。

3. 加法和减法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作业设计1. 做一些加法和减法的练习题,巩固他们对加法和减法的理解和应用。

2. 结合生活实际,找出一些可以用加法和减法解决的问题,并尝试解决。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整理和复习,让学生对加法和减法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他们的计算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但在教学过程中,也发现一些学生对简便计算方法的掌握还不够熟练,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以注意。

教学难点1. 对加法和减法的深入理解,特别是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2. 简便计算方法的掌握和灵活运用。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整理和复习》优质课说课稿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整理和复习》优质课说课稿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整理和复习》优质课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整理和复习》这一单元,主要是对前面所学知识进行梳理和巩固。

内容包括数的认识、数的运算、几何图形、测量、概率和统计等。

本节课旨在通过复习使学生对所学知识有一个清晰的认识,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部分数学知识,但程度参差不齐。

在学习过程中,部分学生对一些概念和运算规则的理解不够深入,导致在做题时出现错误。

此外,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往往缺乏条理性和逻辑性。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引导他们建立良好的数学思维习惯。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复习,使学生对数的认识、数的运算、几何图形、测量、概率和统计等知识有一个全面、深入的理解,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整理和归纳知识的能力,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数学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通过对所学知识的复习,使学生形成知识体系,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2.难点: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数学思维能力,使学生在面对复杂问题时,能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解答。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采用案例分析法、讨论法、问答法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发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回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知识梳理:引导学生对数的认识、数的运算、几何图形、测量、概率和统计等知识进行回顾,让学生自己发现知识之间的联系。

3.案例分析:选取一些具有代表性的题目,让学生进行分析、讨论,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4.总结提升:对所学知识进行归纳和总结,使学生形成知识体系。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观察物体》教案1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观察物体》教案1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观察物体》教案1一. 教材分析《观察物体》是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的一章内容,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物体的不同角度,培养他们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本章内容主要包括观察物体的正面、侧面和上面,以及简单的几何体。

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观察物体的基本方法,提高他们的空间认知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他们对物体有了一定的认识。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观察物体的方法还不够熟练,需要通过实践活动来进一步巩固。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观察物体的基本方法,提高他们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2.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积极思考的习惯。

3.让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观察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四. 教学重难点1.观察物体的方法。

2.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实践活动法、小组合作学习法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一些几何体模型,如正方体、长方体等。

2.准备一些图片,展示物体从不同角度的观察结果。

3.准备黑板、粉笔等教学工具。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的物体图片,引导学生观察物体,并提出问题:“你们观察到了物体的哪些方面?从哪个角度观察的?”让学生自由发言,分享他们的观察结果。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一些几何体模型,如正方体、长方体等,并从不同角度展示给学生看。

同时,教师通过讲解,向学生介绍观察物体的基本方法,如正面、侧面、上面等。

3.操练(15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实践活动,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几何体模型,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并记录下观察结果。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问题。

4.巩固(5分钟)教师挑选几名学生,让他们上台展示自己的观察成果,并分享观察物体的心得体会。

其他学生认真听讲,对比自己的观察结果,总结经验。

5.拓展(5分钟)教师提出一些有关观察物体的问题,让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

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33整理与复习(一) 人教版

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33整理与复习(一) 人教版

教案:五年级数学上册-33整理与复习(一)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复习,巩固和掌握本册教材中的基础知识,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3. 通过对知识点的整理和复习,提高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数的概念:复习整数、小数、分数的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转换关系。

2. 运算能力:复习四则运算,提高学生的计算速度和准确性。

3. 应用题:复习解应用题的方法,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巩固和掌握本册教材中的基础知识,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教学难点:理解并掌握整数、小数、分数之间的转换关系,提高学生的计算速度和准确性。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教师通过讲解和示范,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点。

2. 练习法:通过大量的练习题,巩固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小组合作法:学生分组讨论和交流,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交流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和回顾,引导学生复习本册教材中的知识点。

2. 讲解:教师通过讲解和示范,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点。

3. 练习:学生通过大量的练习题,巩固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小组合作:学生分组讨论和交流,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交流能力。

5. 总结:教师对本节课的知识点进行总结,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六、课后作业1.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 预习下一节课的内容,提前了解新的知识点。

七、教学反思1. 教师要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对学生的疑问进行解答和指导。

2. 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3. 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重点关注的细节:教学过程中的练习环节补充和说明:在五年级数学上册的整理与复习(一)课程中,练习环节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部分。

人教版五年级上数学第三单元教案

人教版五年级上数学第三单元教案
2、将一个正方体和圆柱体并排放,要求生想象画出从不同角度看到的样子。
完成练习八第3题。
四、课堂小结:从这节课的学习中,你学会了什么?
板书设计:
正面上面侧面(左面或右面)
观察物体(三)
教学内容:教材41页例3,从不同角度观察多个物体。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进一步培养学生从多角度观察事物物体。2、能分辨较复杂物体不同角度所观察的情况。
4.欣赏古诗《题西林壁》(课件出示古诗)
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三、练习巩固
1.完成课本第40页练习八的第1题
学生独立完成后,教师讲评。
2.完成课本第40页练习八的第2题
根据从一个方向看到的图形,判断所观察的物体是什么立体图形?
四、归纳总结
师:今天我们学会了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在生活中,我们处处都要留心观察,做一个勤于思考的好孩子,你们能做到吗?
师:同样的物体,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看到的形状是不一样的。
(三)巩固练习
1、完成例3及做一做。
师:如果从物体的右面观察,看到的图形会和左面看到的图形一样吗?
如果用4个正方体摆,你知道几种不同的摆法?
学生摆。
师:从以上活动中,你发现了什么?
2、完成练习九1-3题。
(四)动手操作,思维拓展。
学生按老师要求摆小正方体。
教学重点:在实际的观察活动中,让学生认识到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
教学难点: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两个物体的形状。
教法:直观演示,质疑引导。
学法:直观感知,小组交流。
教学准备:纸盒、长方体、正方体。
教学过程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整理和复习人教版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整理和复习人教版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整理和复习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整理和复习,加深对五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形成系统的知识体系。

2.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3.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数的概念:自然数、整数、小数、分数的定义和性质。

2. 计算方法:四则运算、小数加减乘除、分数加减乘除、四则混合运算。

3. 量的计量:长度、面积、体积、质量、时间的单位换算。

4. 几何图形:平面图形的认识和性质、立体图形的认识和性质。

5. 数据的整理和表示:统计图表的制作和分析、概率的基本概念。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数的概念、计算方法、量的计量、几何图形、数据的整理和表示。

2. 教学难点:小数和分数的运算、四则混合运算、几何图形的性质、数据的整理和分析。

四、教学方法1. 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 通过实例讲解和练习,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数学知识,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3. 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教学过程1. 教学导入:通过回顾五年级上册数学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 知识梳理:对五年级上册数学知识进行梳理,形成系统的知识体系。

3. 实例讲解:通过实例讲解,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数学知识。

4. 练习巩固:通过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5. 小结反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小结,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效果。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练习成绩:通过练习题的成绩,评价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3. 自主学习:观察学生在自主学习中的表现,评价学生的学习能力。

七、教学建议1. 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教学计划,因材施教。

2. 加强学生的练习,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整理和复习》教学案设计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整理和复习》教学案设计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整理和复习》教学案设计▶教学内容教科书P42第1题,完成教科书P43“练习十”第2、4、6、7题。

▶教学目标1.整理本单元的知识点,巩固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和记忆,提高计算能力,进一步体会转化法在问题解决过程中的应用。

2.在分类、比较、辨析中,进一步厘清本单元各知识点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完善课前自制的思维导图,提高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对实际生活情境的分析比较,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并在学习活动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点正确熟练地进行小数除法计算及理解循环小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能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商的近似数,能利用小数除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一、复习铺垫,激趣引入【教学提示】尽量让学生自己梳理本单元的知识点。

师:本单元我们主要学习了什么知识?(小数除法)今天这节课我们就对本单元的知识做一个系统的整理和复习。

【设计意图】开门见山,直接引出复习的内容。

二、整理知识,建构网络1.快速浏览,构建结构。

师:请同学们快速浏览教科书P24~42的内容,同时思考本单元包括哪几大块内容?小组内互相交流,指名学生汇报。

【学情预设】本单元学习了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一个数除以小数、商的近似数、循环小数、用计算器探索规律、解决问题。

教师结合学生的汇报总结:【设计意图】在这一环节中,教师让学生在交流与合作的互动中,自己整理出小数除法的知识结构网络图。

让学生经历了一次系统整理和复习的过程,不仅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而且初步感知了复习整理的方法。

2.逐层复习,强化细节。

(1)复习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师:(课件出示)观察、思考这两个算式分别属于哪种类型的小数除法?并在小组内讨论它们的计算方法。

各组派代表一一汇报。

【学情预设】预设1:5.07÷6属于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

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1)按整数除法的方法去除。

(2)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3单元 整理和复习-人教版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3单元    整理和复习-人教版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3单元整理和复习-人教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整理和复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本单元所学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整理和复习的全过程,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整理和复习,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积极的学习态度。

教学重点:1. 基本概念的理解:确保学生能够正确理解和使用本单元的基本概念,如分数、小数和百分数的概念及其相互转换。

2. 基本技能的掌握:使学生能够熟练地进行基本的计算,如分数的加减乘除、小数的四则运算和百分数的计算。

教学难点:1. 概念的深入理解: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本单元的概念,如分数、小数和百分数的深层含义和实际应用。

2. 计算技能的熟练掌握:通过大量的练习,使学生能够熟练地进行各种计算,提高计算的准确性和速度。

教学方法:1. 引导发现法: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和发现知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 合作学习法:通过小组讨论和合作,使学生相互学习,相互帮助,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

3. 练习法:通过大量的练习,使学生熟练掌握本单元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教学准备:1. 教材和教案:准备好教材和教案,确保对教学内容有清晰的理解和把握。

2. 教具和学具:准备好教具和学具,如计算器、练习册等,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和理解。

教学过程:1. 导入:- 通过提问或小测验的方式,检查学生对本单元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情况。

- 引导学生回顾本单元的学习内容,如分数、小数和百分数的概念及其相互转换,以及基本的计算方法。

2. 自主学习:- 给学生一定的时间,让他们自主地整理和复习本单元的内容。

- 引导学生总结本单元的重点和难点,以及自己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3. 合作学习:- 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在小组内进行讨论和交流,共同解决问题。

- 引导学生相互学习,相互帮助,共同提高。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整理和复习》教学设计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整理和复习》教学设计
教学反思
本节课对“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除数是小数的小数除法”;“商得近似数”;“循环小数”;“用计算器探索规律”;“解决问题”几个内容进行了一次完整的梳理和有重点的复习。原先的教学设计是在学生自己整理的基础上帮助学生树立小数除法整个单元的知识点,让学生说说每一块知识的重难点是什么,再分块有针对性的练习纠错。但试教后发现这一单元的知识并不适合用这种模式,因此有了今天的教学预案。我采用边练边整理的方式,借助5.34÷6=0.89、5.34÷0.12=44.5这两道小数除法,引导学生回忆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并进行有效地梳理。同时,让学生对小数除法与整数除法进行有效地比较,沟通知识之间的联系。通过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集体讨论,相互交流、补充、完善,相互质疑、辩论、评价,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取长补短,张扬个性。这样从整理和复习小数除法的意义和计算法则的过程中,让学生体验获取知识的方法、步骤,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能力。
师:同一块手表在香港标价500港元,在日本标价5500日元。它在哪儿的标价低呢?
生:500港元兑换成人民币是500×0.82=410(元),5500日元兑换成人民币是5500×O.08=440(元),440>410,所以这块手表在香港的标价低。
师:一个玩具2.8美元,用100美元可以买几个这样的玩具呢?
9.7÷1.5≈6.5(分钟/千米),所以李大伯跑lkm平均需要6.5分钟。
5.完成教材第43页练习十的第7题。
学生独立思考,根据题中信息提出相关的数学问题,并给予解决。
三、课小结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们有什么收获?可以与大家分享一下吗?
学生发言,教师给予点评。
作业:完成教材第43页练习十的第5、6题。
教师多媒体出示。
0.67×7.5 9.12×0.8

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3.6整理和复习-人教版

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3.6整理和复习-人教版

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3.6 整理和复习人教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为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的第六课时,主要复习整理和复习之前学习的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

包括正方形、长方形、平行四边形、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和应用。

二、教学目标通过复习整理,使学生熟练掌握各种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掌握各种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及推导过程。

难点:灵活运用面积计算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黑板、粉笔、多媒体课件学具:练习本、笔、剪刀、胶水、正方形、长方形、平行四边形、梯形纸片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一些生活中常见的平面图形,如教室的地板、书桌、窗户等,引导学生观察这些图形的特点,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

2. 知识回顾:让学生回顾之前学习的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以及推导过程,巩固所学知识。

3. 小组合作:让学生分成小组,利用手中的纸片,剪出不同的平面图形,如正方形、长方形、平行四边形、梯形等,然后通过小组合作,探究这些图形的面积计算方法。

4. 成果展示:每个小组选出自己认为最美的平面图形,进行成果展示,讲解自己的创作过程和面积计算方法。

5. 例题讲解:出示一些有关平面图形面积计算的例题,如计算一个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梯形的面积,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6. 随堂练习:出示一些有关平面图形面积计算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检验自己对本节课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主要包括各种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及推导过程,以及本节课的主要知识点。

七、作业设计1. 请用今天所学知识,计算下面各图形的面积,并填写在练习本上。

(1)长方形:长5米,宽3米(2)正方形:边长4米(3)平行四边形:底6米,高4米(4)梯形:上底3米,下底5米,高4米2. 答案:(1)长方形:15平方米(2)正方形:16平方米(3)平行四边形:24平方米(4)梯形:22平方米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复习整理,使学生掌握了各种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及推导过程,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35整理与复习(三) 人教版

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35整理与复习(三) 人教版

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35整理与复习(三)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整理与复习,巩固和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2. 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对本册教材的知识点进行整理与复习,包括整数、小数、分数的运算、计量单位、几何图形等。

2. 对学生进行综合练习,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通过整理与复习,巩固和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2. 教学难点:如何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回顾本册教材的知识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整理与复习(10分钟)让学生翻开教材,对照目录,回顾每个单元的知识点。

教师可以提问学生,检查学生的掌握情况。

3. 综合练习(10分钟)教师设计一些综合性的题目,让学生进行练习。

学生可以独立完成,也可以与同桌讨论。

4. 小组讨论(10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个题目进行讨论。

讨论结束后,每个小组派一名代表进行讲解。

5. 总结与反馈(5分钟)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总结,对学生的优点进行表扬,对学生的不足进行指导。

五、教学评价1. 评价学生的整理与复习情况,看学生是否能够准确地掌握每个单元的知识点。

2. 评价学生的综合练习情况,看学生是否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

3. 评价学生的合作情况,看学生是否能够积极参与小组讨论,与同学进行有效的沟通。

六、教学反思1. 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进行指导。

2. 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3. 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以上就是对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35整理与复习(三)的详细讲解,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适当的调整,以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

人教版五上数学第三单元《观察物体》教案

人教版五上数学第三单元《观察物体》教案

人教版五上数学第三单元《观察物体》教案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教科书38页例1、以不同角度观察一个物体
教学目的:
1、培养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分析事物的能力。

2、培养学生构建简单的空间想象力。

3、加强学生之间交流互助。

重点难点:
帮助学生构建初步的空间想象力。

教具学具:
长方体、正方体、盒子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请同学们猜谜语:“左一片、右一片,摸得着,看不见,是什么呢?”(耳朵)为什么能看见别人的耳朵,却看不见自己的耳朵呢?因为我们观察的角度不一样,那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进一步研究观察物体(板书)
二、新授课
教师将一个对面涂有相同颜色的长方体举起静止不动,叫生观察并提问。

1、你观察到的长方体是什么样的?
2、你至少能看到几个面,一次最多能看到几个面?
3、通过观察,我们发现了至少能看到长方体的一个面,也可能看到两个面,最多一次能看见三个不同的面,那么请四人小组讨论当我们看到两个或三个面的时候,这些面之间有什么联系呢?
三:构建空间想象力
1、师出示一个正方体要求生正面观察,并想象画出从左面,从上面,从右面观察正方体的样子。

2、师再次出示一个一组对面是正方形的牙膏盒,给学生从不同角度先进行初步观察,再将牙膏盒横对着学生,要求学生想象画出正面右面上面牙膏盒的样子。

再将牙膏盒竖对着学生,要求学生想象画出正面右面上面看到牙膏盒的样子。

四:巩固练习
完成练习八的1-2题。

五:兴趣探索,根据以下几幅图找出1的对面是几,2的对面是几,3的对面是几。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观察物体教案及课后反思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观察物体教案及课后反思

第三单元观察物体第1课时教学内容:课本第38页的例1教学目标:1、使学生经历观察的过程,让学生认识到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不同的。

2、使学生能够辨认从正面、左面和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3、培养学生的辨证唯物主义思想。

教学重点:能够辨认从正面、左面和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推理能力。

教学过程:一、设疑导入新知。

1、教师设疑导入:一次最多能看到同一物体几个面?2、揭示课题。

二、引导探究,学习新知。

A 教师出示药箱,学生站在不同的位置观察1、小组交流:你看到的是药箱的哪几个面?看到的面的形状相同吗(一个面、两个面、三个面)2、思考、交流:能同时看到药箱的所有面吗?一次最多能看到几个面?3、教师小结:从不同的方向观察同一物体,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站在任一位置,都不能同时看到长方体所有面,而最多只能看到它的三个面。

B、引导学生辨认从不同方向看到面的形状。

1、观察思考:从正面观察到是什么图形?从左面、上面呢?2、画一画自己从不同的位置所看到的图形。

3、学生交流自己从不同的位置所看到的图形。

4、让学生从右侧面和背面观察药箱,并描述所看到的形状。

三、反馈练习。

学生拿出课前准备好的正方体、球、圆柱等物体。

分别从不同的方向观察,1、在小组内说一说观察到的是几个面,是什么形状;2、画一画观察到的是面的形状。

教师提醒:从同一个方向观察不同形状的立体图形,得到的形状也可能是相同的。

不能根据看到的一个方向看到的形状,来确定是什么立体图形。

四、练习。

1、第40页的1题:连一连。

2、第40 页的2题说说这个物体可能是什么立体图形?【教学反思】第2课时教学内容:教科书第39页的例2。

教学目标:1、通过让学生观察两个简单立体图形组合的活动,学会辨认从不同的方向观察到的两个物体的形状和相对位置。

2、培养学生的辨证唯物主义思想就、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辨认从不同的方向观察到的两个物体的形状和相对位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单元观察物体(三)整理和复习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观察的过程,让学生认识到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

2. 通过观察实物,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两个物体或一组立体图形的位置关系和形状。

3. 通过拼搭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想像和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
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两个物体或一组立体图形的位置关系和形状。

教学难点:通过拼搭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想像和推理能力。

教学过程:
一、回忆梳理构建网络
激趣:欣赏古诗《题西林壁》
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先了解一下同学们第一单元都学了哪些知识?是出示一幅正方体组成的实物
师:四人小组讨论,交流。

(1)小组交流
(2)汇报:展示学生所写的,并引导说板书:
师:这单元学习的是什么内容?(板书:观察物体的整理和复习)
师:观察物体从什么角度来观察?看到的物体是否一样的呢?(板书:观察角度:上、左、右、正等,)
结合学生的回答问:除了这种情况,生活中许多实物站在不同的角度看是不一样的,就如诗中所见的山峰、、、、、、)
知识结构网络:
观察物体观察角度:(上、左、右、正等)物体不一样。

的整理和复习
物体形状观察角度(上、左、右、正面等)
师:请你用你所学的知识帮它解决一下问题。

(出示题目)
二、典型例题沟通联系
1.
让学生拿出自备的骰子、摆出这样的图形
(1)定正面
(2)定好正面后,你从正面、左测面、上面观察到的图形一样吗?请你在纸上画出你在正面、左侧面、上面观察到的图形。

(3)侧面分为左侧面和右侧面,左侧面和右侧面观察到的图形一样吗?(从左侧面看到的是….,从右侧面看到的也是…..)
2.观察圆柱体
(1)观察圆柱体的上面
老师拿出一个圆柱形的茶叶罐
(观察圆柱体的上面和下面,得到的平面图形是圆形)
(2)观察圆柱体的正面、侧面(难点)
学生从正面和侧面来观察,得出的图形可能不是正方形
有学生认为是
这样的图形,上面两条边是弯曲的。

师剖析:观察圆柱体的上面学生很容易得出是一个圆形,但是由于观察角度以及光线作用于弯曲的圆柱体侧面的原因,给学生的感觉就是侧面不是一个长方形(或者正方形)
因此配合课件,来进行讲解
正面和侧面上面(和下面)
三、知识应用能力拓展
1.
这个图形是由8个小正方体拼成的,如果把这个图形
的表面涂上红色,那么,只有一面涂红色的有()
个小正方体;有两个面涂红色的有()个小正方体;
只有3个面涂红色的有()个小正方体;有4个面
涂红色的有()个小正方体;只有5个面涂红色的
有()个小正方体。

2.学生按老师要求摆小正方体。

(1)用5个小正方体摆从正面看到的图形(你能摆出几种不同的方法)。

(2)用四个小正方体摆出从正面看是,从左边看
也是的情况。

四、小结质疑
师:刚才同学们表现得真不错,谁再来说说刚才我们都复习了哪些内容。

观察图形时要注意什么?哪些地方是最容易错的,你想提醒同学们注意哪些地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