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主管中药师考试辅导:知母与贝母

合集下载

四味百合科药物的比较(贝母,百合,知母,萱草)

四味百合科药物的比较(贝母,百合,知母,萱草)

四味百合科药物的比较(贝母,百合,知母,萱草)贝母,百合,知母,萱草都是百合科植物。

仅仅属于同一个科也说明不了什么问题,因为百合科植物种类繁多,如葱、蒜都是,在中药中属于百合科的恐怕也不少于十种。

这里选出这四种药物在外形或功能上有一定的可比性,试图在比较中分析其药性。

川贝在《诗经》中称“虻”(méng),在《诗经?风?鄘风?载驰》中有:“陟彼阿丘,言采其虻。

女子善怀,亦各有行。

”我当然是不会翻译,有专业人士是这样翻译的:“登上那边高山岗,采些贝母治忧伤。

女子虽然多想家,自有道理和主张。

”这说明了川贝能散心胸郁结之气,可用治心中不快,愁闷不舒的病症。

我们知道愁闷及愤怒都属于气机不够舒展的表现,但二者又有明显的不同,忧愁属肺,怒属于肝。

阳气从肾脏开始生长壮大,到了肝木时正是青壮年的状态,力量很强盛,如果这时受到了郁阻,它会很强烈的爆发,表现为情志就是怒,循着生长壮老的规律,到达肺金的时候,阳气已经衰老了,这时再受到什么限制,它想反抗却又无能为力,只好忧愁郁闷了,若长此以往,恐怕不仅是忧,还要发展到悲了。

我们中医中肝为将军之官,肺为相辅之官。

将军一般都是壮年的形象,相爷一般都是老年人担任,正是机体阳气所处状态的写照。

当然偶有例外,象《将相和》就是一例,或许其矛盾就在于将相年龄的倒置,如果二人的年龄倒过来,可能就不会发生这个故事了。

言归正传,不论是治肝怒还是肺忧,总的原则都是疏通郁结,使气机通畅。

选药当然要选具有向上透发作用的药物。

疏肝的代表药物一般认为是柴胡,柴胡有升散之性,正符合肝的特性,那么也用柴胡解肺郁好吗?这不太合适,因为肺的作用是宣降,它既不是纯升也不是纯降,是升极而降,即气机升降转折的一个关键点,用柴胡这种一往直前的药物是不合适的,所以柴胡解决不了忧愁,贝母为什么行呢?我们看一下贝母的植株,就会发现贝母的形象好像是肝肺气机交接的自然体现。

简单地说,贝母长的有点象拐棍形,下面是一根笔直的茎,长到顶端开一朵花象钟形一样垂下,不正是升极而降的写照吗。

主管药师《中药师基础知识》重点资料

主管药师《中药师基础知识》重点资料

主管中药师——基础知识1.升降浮沉是药物对人体作用的不同趋向性。

凡气温热,味辛甘的药物大多有升浮作用,凡气寒凉,味苦酸的药物,大多有沉降作用;花叶及质轻的药物大多升浮,子、实及质重的药物,大多沉降。

2.十八反:本草名言十八反,半蒌贝蔹及功乌,藻戟遂芫俱战草,诸参辛芍叛藜芦。

3.十九畏:硫黄原是火中精,朴硝一见便相争,水银莫与砒霜见,狼毒最怕密陀僧,巴豆性烈最为上,偏与牵牛不顺情,丁香莫与郁金见,牙硝难合京三棱,川乌草乌不顺犀,人参最怕五灵脂,官桂善能调冷气,若逢石脂使相欺。

4.甘“能补、能和、能缓”,即具有补益、和中、调和药性和缓急止痛的作用。

5.相须是两种功效类似的药物配合应用,可以增强原有药物的功效;相使是一种药物为主,另一种药物为辅,两药合用,辅药可以提高主药的功效。

知母配贝母可以增强养阴润肺、化痰止咳的功效,石膏配牛膝治胃火牙痛,石膏为清胃降火、消肿止痛的主药,牛膝引火下行,可增强石膏清火止痛的作用。

6.温法:通过温里祛寒的作用,使在里之寒邪得以消散,适用于脏腑的沉寒痼冷,寒饮内停、寒湿不化,以及阳气衰微等;消法:通过消食导滞、行气活血、化痰利水以及驱虫等方法,使气、血、痰、食、水、虫等所结成的有形之邪渐消缓散,适用于致食停滞、气滞血瘀、症瘕积聚、水湿内停、痰饮不化、疳积虫积以及疮疡痈肿等病证。

7.治法有汗、吐、下、和、温、清、消、补“八法”。

①汗法,适用于外感表证、疹出不透、疮疡初起,以及水肿、泄泻、咳嗽、疟疾等有表证者;②吐法,适用于中风痰壅,宿食壅阻胃脘,毒物尚在胃中,痰涎壅盛之癫狂、喉痹,以及霍乱吐泻不得证;③下法,适用于燥屎内结、冷积不化、瘀血内停、宿食不消、结痰停饮,以及虫积等证;④和法,适用于肝脾不和、寒热错杂、表里同病,或邪犯少阳,证属半表半里等;⑤清法,适用于热证、火证、热甚成毒,以及虚热等;⑥温法,适用于脏腑之沉寒痼冷、寒饮内停、寒湿不化,以及阳气衰微等;⑦消法,适用于饮食停滞、气滞血瘀、癥瘕积聚、水湿内停、痰饮不化、疳积虫积,以及疮疡痈肿等病证;⑧补法,适用于各种虚证。

主管中药师《基础知识》模拟试卷二(精选题)

主管中药师《基础知识》模拟试卷二(精选题)

[单选题]1.清胃散的主治症是()。

A.胃气上逆症(江南博哥)B.胃火牙痛症C.肝火犯胃症D.胃热阴虚症E.胆胃不和症参考答案:B[单选题]2.用异羟肟酸铁反应检识香豆素时,反应条件是()。

A.碱性B.先碱性,后酸性C.酸性D.先酸性,后碱性E.中性参考答案:B[单选题]3.蜂蜜不具有的功效是()。

A.润燥B.止痛C.补中D.补血E.解毒参考答案:D[单选题]4.石斛具有的功效是()。

A.益胃生津,滋阴清热B.滋补肝肾,凉血止血C.补益肝肾,乌须明目D.养阴清肺,清心除烦E.补气养阴,润肺止咳参考答案:A[单选题]5.治疗各种原因所致的闭症神昏,无论热闭、寒闭,均可选用的药物是()。

A.牛黄B.麝香C.石菖蒲D.羚羊角E.苏合香参考答案:B[单选题]6.分段沉淀法分离皂苷是利用混合物中各组分的什么性质?()A.难溶于乙醇B.易溶于乙醚C.极性差异D.碱性差异E.酸性差异参考答案:C[单选题]7.酸枣仁汤中配伍川芎的主要用意是()。

A.祛瘀血,止疼痛B.行气滞,化瘀血C.调肝血,疏肝气D.祛风邪,止头痛E.祛风邪,止痹痛参考答案:C[单选题]8.朱砂安神丸的功用是()。

A.养心安神,滋阴补肾B.补肾宁心,益智安神C.益阴明目,重镇安神D.镇心安神,清热养血E.清热开窍,镇痉安神参考答案:D[单选题]9.六味地黄丸与肾气丸的共同药物为()。

A.泽泻、山萸肉B.熟地黄、淮山药C.丹皮、干地黄D.桂枝、附子E.知母、茯苓参考答案:A[单选题]10.补中益气汤中配伍黄芪的用意是()。

A.补气固表B.补气升阳C.补气生血D.补气行水E.补气活血参考答案:B[单选题]11.下列方剂中可用于治疗疝气瘕聚的是()。

A.温经汤B.逍遥散C.一贯煎D.大建中汤E.身痛逐瘀汤参考答案:C[单选题]12.大补阴丸中体现“滋阴降火”配伍意义的药物是()。

A.沙参、麦冬B.黄柏、知母C.熟地、山药D.枸杞、当归E.栀子、苦参参考答案:B[单选题]13.归脾汤的功用是()。

主管中药师考试辅导资料:传统制药的原则

主管中药师考试辅导资料:传统制药的原则

1.相反为制:改药性是指用药性相对立的辅料(包括药物)来制约中药的偏性或改变药性。

如用辛热升提的酒来炮制苦寒沉降的大黄,使药性转降为升。

用辛热的吴茱萸炮制黄连,可杀其大寒之性。

用咸寒润燥的盐水炮制益智仁,可缓和其温燥之性。

2.相资为制:增药效是指用药性相似的辅料或某种炮制方法来增强药效。

资,有资助的意思。

如用咸寒的盐水炮制苦寒的知母、黄柏,可增强滋阴降火作用。

酒炙仙茅、阳起石,可增强温肾助阳作用。

蜜炙甘草可增强补中益气作用。

3.相畏(或相杀)为制:降毒性是指利用某种辅料以制约某种药物的毒、副作用来炮制该药物。

如生姜能杀半夏、南星毒(即半夏、南星畏生姜),故用生姜来炮制半夏、南星。

4.相恶为制:抑烈性是中药配伍中“相恶”内容在炮制中的延伸应用。

“相恶”本指两种药物合用,一种药物能使另一种药物作用降低或功效丧失。

一般属于配伍禁忌。

但据此理,炮制时可利用某种辅料或某种方法来减弱药物的烈性,如麸炒枳实可缓和其破气作用。

对服用后有不良反应的药物,“相恶为制”与“相畏为制”意义相似。

(二)具体方法1.制其形是指改变药物的外观形态和分开药用部位。

“形”指形状、部位。

中药因形态各异,体积较大,不利于配方和煎熬,所以,在配方前都要加工成饮片,煎熬时才能达到“药力共出”的要求。

常常通过碾、捣或切片等处理方法来达到目的。

2.制其性是指通过炮制改变药物的性能。

如通过炮制,增加药物的香气,以达启脾开胃的作用;除其臭气,以利服用;抑制过偏之性,免伤正气;改变药物寒、热、温、凉或升、降、浮,沉的性质,满足临床灵活用药的要求。

3.制其味是指通过炮制,调整中药的五味或矫正劣味。

根据临床用药要求,用不同的方法炮制,特别是用辅料炮制,能改变中药固有的味,使某味得以增强或减弱,达到“制其太过,扶其不足”之目的。

4.制其质是指通过炮制,改变药物的性质或质地。

改变药物质地,有利于最大限度发挥药物疗效。

矿物药煅或淬等,均有利于煎出有效成分或易于粉碎。

中药鉴别-知母(清热药)

中药鉴别-知母(清热药)

中药鉴别-知母(清热药)出处:《神农本草经》别名:蚳母,连母,野蓼,地参来源:百合科植物知母的干燥根茎。

处方用名:知母、肥知母、知母肉、炒知母、盐知母药性:苦、甘,寒。

归肺、胃、肾经。

功效:清热泻火,滋阴润燥。

1.外感热病,高热烦渴2.肺热咳嗽,阴虚燥咳3.骨蒸潮热4.内热消渴5.阴虚肠燥便秘用法用量:煎服,6~12g。

本品清热泻火宜生用,滋阴降火宜盐水炙用。

注意事项:本品性寒质润,能滑肠通便,故脾虚便溏者慎用。

01—临床配伍1.配贝母:知母苦寒,质软性润,上清肺经,下泻肾火,兼清胃热;贝母苦寒,清热润肺,止咳化痰。

二者俗称“二母”,配伍应用,可育阴润肺,止咳化痰,对水亏火旺之干咳无痰或少痰用之为宜。

一般多用川贝母。

2.配黄柏:知母多用盐水炒以下行人肾,滋阴降火偏用于肾经虚热、骨蒸、消渴;黄柏入肾清热,偏用于肾经湿热、淋浊、膝软。

黄柏清下焦有形湿热,知母泻下焦无根之火。

二药合用,可增强其清泄相火、退热除蒸之效。

《本草纲目》日:“知母之辛苦寒凉,下则润肾燥而滋阴,上则清肺金而泻火,乃二经气分药也,黄柏则是肾经血分药,故二药必相须而行。

”3.配草果:知母性寒,能泻阳明独胜之热;草果辛温,燥脾祛湿,芳香辟秽。

二药合用,寒热并施,能调理脾胃,清热透邪。

4.配石膏:生石膏辛甘大寒,质重浊,其性走而不守,善清胃家实热,为邪热进入阳明气分之要药,偏于清;知母苦寒质润多液,偏于滋。

二者合用,一清一滋,有清热保津之效。

5.配栀子:栀子善能泻火清热除烦;知母苦寒而不燥,既能清实热,又可退虚热。

二药配用,清热除烦,治心肺俱热、烦躁口渴、舌赤不眠。

故云“知母得山栀则降火。

”6.配百合:百合宁心安神,润肺止咳;知母清热泻火,滋阴润燥。

二药配伍,一润一清,宁心安神,清热润肺。

7.配麦门冬:二药均为泻肺火、滋润肺阴之品。

知母且能滋肾阴,泻胃热,麦门冬兼可养胃阴,相须为用,滋阴清热效力更强,常用于肺热伤津、燥咳痰少或无痰者。

8.配酸枣仁:知母滋阴清热除烦,酸枣仁补肝宁心除烦,相配有养血安神、清热除烦之功效。

主管中药师方剂学13

主管中药师方剂学13

主管中药师方剂学131. 1、以下哪个方剂的功用是祛风化痰、通络止痉 [单选题]A、小活络丹B、独活寄生汤C、羌活胜湿汤D、牵正散(正确答案)E、大秦艽汤答案解析:【答案解析】牵正散【功用】祛风化痰,通络止痉。

2. 2、牵正散主治 [单选题]A、外感风邪头痛B、风中头面经络(正确答案)C、风疹、湿疹D、热盛动风证E、类卒中答案解析:【答案解析】牵正散主治风中经络,口眼(口呙)斜。

3. 3、不是镇肝熄风汤、大定风珠共有药物的是 [单选题]A、白芍、甘草B、龟甲、甘草C、龟甲、牡蛎D、鳖甲、牛膝(正确答案)E、白芍、牡蛎答案解析:【答案解析】镇肝熄风汤组成包括怀牛膝、生赭石、生龙骨、生牡蛎、生龟甲、生杭芍、玄参、天冬、川楝子、生麦芽、茵陈和甘草;大定风珠组成包括生白芍、阿胶、生龟甲、干地黄、麻仁、五味子、生牡蛎、麦冬、甘草、鸡子黄和生鳖甲。

所以不是镇肝熄风汤、大定风珠共有的药物有鳖甲和牛膝。

4. 4、头痛,眩晕,失眠多梦,舌红苔黄,脉弦,宜选用的方剂是 [单选题]A、川芎茶调散B、天麻钩藤饮(正确答案)C、大定风珠D、羚角钩藤汤E、镇肝熄风汤答案解析:【答案解析】天麻钩藤饮主治肝阳偏亢,肝风上扰证。

头痛,眩晕,失眠多梦,舌红苔黄,脉弦。

5. 5、羚角钩藤汤和天麻钩藤饮共同具有的功用是 [单选题]A、滋阴潜阳B、增液舒筋C、平息肝风(正确答案)D、补益肝肾E、清热活血答案解析:【答案解析】羚角钩藤汤【功用】凉肝息风,增液舒筋天麻钩藤饮【功用】平肝息风,清热活血,补益肝肾。

6. 6、含有细辛、薄荷的方剂是 [单选题]A、小青龙汤B、大秦艽汤C、银翘散D、大秦艽汤E、川芎茶调散(正确答案)答案解析:【答案解析】川芎茶调散【组成】川芎、荆芥、白芷、羌活、甘草、细辛、防风、薄荷叶。

7. 7、九味羌活汤和川芎茶调散中共同含有的药物是 [单选题]A、荆芥、白芷B、羌活、薄荷C、生地黄、甘草D、羌活、川芎(正确答案)E、麻黄、甘草答案解析:【答案解析】九味羌活汤【组成】羌活、防风、苍术、细辛、川芎、白芷、生地黄、黄芩、甘草。

知母贝母 教学设计

知母贝母 教学设计

知母贝母教学设计知母贝母是中药中的两种常用药材,具有清热解毒、润燥化痰的功效。

在临床中常用于治疗咽喉肿痛、咳嗽、口干舌燥等症状。

对于中医学学生来说,学习知母贝母的使用方法和配伍规律是非常重要的一步。

因此,本篇文档将为大家介绍一份适用于中医药本科生的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通过学习,学生应该能够:1. 了解知母贝母的基本药理作用和药味、性味。

2. 掌握知母贝母的基本功效、主治及用法用量。

3. 能够掌握知母、贝母的药物配伍规律。

二、教学内容1. 知母、贝母的基本介绍:包括药材的来源、药味、性味、功效作用等方面。

2. 知母、贝母的主治用法:包括治疗咳嗽、痰多、喉咙肿痛等方面。

3. 知母、贝母的辨证施治:包括针对不同症状、体质的具体治疗方案。

4. 知母、贝母的相关方剂:包括龟龄集、石膏知母汤、玉屏风散等几个常用方剂的介绍。

5. 知母、贝母的药物配伍:包括知母、贝母配伍的基本规律,以及配伍的注意事项。

三、教学方法1. 理论授课:课堂上讲解知母贝母的基本知识,包括药材来源、药味、性味、功效作用、主治用法、辨证施治、相关方剂等方面。

2. 临床案例:通过简单的临床案例分析来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知母贝母的用法用量和药物配伍。

3. 课件演示:通过示意图、图片和视频等多媒体方式展示知母、贝母的基本信息和相关知识点。

4. 组合练习:将学生分组,让每组选一种常见的中药材,结合与之配伍的其他材料,进行组合点穴的练习。

5. 研究讨论:引导学生对知母贝母的使用方法和配伍规律进行小组研究和讨论,探究提高其疗效的方法和可能的风险等问题。

四、评价方法1. 考试方式:考试成绩占总评成绩的一定比例。

可以考察学生对知母贝母的基本知识和药物配伍规律的掌握程度。

2. 实验报告:要求每个学生都需要写一份实验报告,总结分析所选组合材料在临床应用中的效能及潜在风险,以及其药理基础和机制。

3. 课堂问答:老师可以在课堂上针对每个知识点让学生提出问题,逐一解答。

知母贝母文言文翻译

知母贝母文言文翻译

古之医者,多识草木之性,察其寒温,辨其升降,以疗疾苦。

夫知母、贝母,草木之奇珍也,其性甘寒,味苦微辛,入肺、胃二经,清肺热,止咳嗽,消痰饮,止呕逆,功莫大焉。

知母,生于山之阴,得地之阴气,故其性寒,味苦而甘。

其叶如母,故名知母。

其根白而长,状如知者,故又名知根。

其味甘寒,入肺经,能清肺热,润肺燥,止咳嗽,消痰饮。

肺为娇脏,不耐寒热,知母之寒,能除肺中邪热,使肺气得清,则咳嗽自止。

贝母,生于山之阳,得地之阳气,故其性微寒,味苦而辛。

其叶如贝,故名贝母。

其根如珠,故名珠母。

其味苦辛,入胃经,能消痰饮,止呕逆,解热毒。

胃为水谷之海,痰饮生于胃,贝母之辛,能散痰饮,止呕逆,使胃气得和,则热毒自解。

二者同科而异种,性质虽异,而功同则一。

知母贝母,相须为用,治肺胃之疾,如鼓琴瑟,和而不同,各擅其美。

昔有医者,遇一患者,咳嗽痰多,胸满气逆,饮食难进。

医者诊之,谓曰:“此肺胃之疾,宜用知母贝母汤。

”遂以知母、贝母、杏仁、橘皮、半夏等药,煎汤服之。

患者服后,咳嗽渐止,痰亦减少,胸满气逆之状,亦随之而解。

知母贝母,虽草木之微,而能疗人之疾,实为医家之宝。

故曰:“草木有知,能疗疾苦。

”是以医者宜深知草木之性,察其寒温,辨其升降,以疗疾苦。

昔有医者,遇一孕妇,妊娠三月,咳嗽不止,痰多胸闷。

医者虑其胎气不安,不敢轻用寒凉之药。

乃以知母贝母,煎汤令服,以清肺热,润肺燥。

孕妇服后,咳嗽渐止,痰亦减少,胎气亦安。

由此观之,知母贝母,非独疗肺胃之疾,亦能安胎养孕。

盖因其性甘寒,能清肺热,润肺燥,故孕妇服之,可免胎热胎燥之患。

夫知母贝母,草木之奇珍也,其性甘寒,味苦微辛,入肺胃二经,清肺热,止咳嗽,消痰饮,止呕逆,功莫大焉。

医者宜熟读其性,善用其药,以疗疾苦,救死扶伤,此乃医者之责也。

夫草木之性,各有所主,医者宜详察其性,审其病机,以用药疗疾。

知母贝母,虽草木之微,而能疗人之疾,实为医家之宝。

愿医者共勉,以草木之性,疗人之疾,为苍生造福。

主管中药师考试《基础知识》押题试卷

主管中药师考试《基础知识》押题试卷

1、在前人著作的根底上补充了太子参、于术、西洋参、冬虫夏草、银柴胡、鸦胆子等药的著作是A.?神农本草经?B.?本草纲目拾遗?C.?本草经集注?D.?新修本草?E.?证类本草?标准答案:b2、以下选项中,不属于水制法的是A、闷B、润C、浸D、水飞E、煮标准答案:e解析:是水火共制。

(炮制内容主要在专业知识里)3、以下各项中,不属于温热性能作用的是A、温理B、温经C、补火D、开窍E、回阳标准答案:d4、具有发散作用的药味是A、酸B、苦C、甘D、辛E、咸标准答案:d5、表示减毒配伍关系的是A、相须,相使B、相恶,相反C、相畏,相杀D、相须、相恶E、相恶,相杀标准答案:c6、不属于解表药使用注意的是标准答案:d解析:此题考查解表药的使用注意。

热病津亏者忌服发汗伤津,失血兼表证者慎服发汗伤津。

7、外感风寒表证、外感风热表证均可使用的药组是A、麻黄、桂枝B、紫苏、生姜C、细辛、白芷D、荆芥、防风E、羌活、独活标准答案:d8、马齿苋除能清热解毒外,又能A.凉血止血,通淋B.凉血止血,止痉C.凉血止血,润燥D.凉血止血,截疟E.凉血止血,活血标准答案:a解析:此题考查马齿苋的成效。

清热解毒,凉血止血,通淋。

9、为治气分高热和肺胃实火之要药的中药是标准答案:a10、黄连、黄芩、黄柏三药比较,说法不正确的选项是A、三药皆为苦寒之品,尤以黄连为最B、共同成效是清热燥湿,泻火解毒C、都可以治疗湿热内盛或热毒炽盛之证D、黄芩偏泻上焦火,黄连偏泻胃火,黄柏偏泻下焦火E、三药常相须为用标准答案:c11、治疗实热积滞燥结难下,首选的药物是A、通草B、巴豆C、芒硝D、商陆E、火麻仁标准答案:c12、治风湿痹痛、腰膝酸软,常以独活配标准答案:d解析:此题考查独活配桑寄生的意义。

两药相合,既祛风寒湿,又能强腰膝,治风湿痹痛,腰膝酸软者可投。

13、不属于苍术的主治病证是标准答案:e解析:此题考查苍术的主治病证。

湿阻中焦证,痰饮水肿;风寒湿痹,表证夹湿;湿热下注足膝肿痛,痿软无力,需配清热祛湿药用;夜盲,眼目昏涩。

伤寒论中药学习十三知母

伤寒论中药学习十三知母

伤寒论中药学习⼗三知母知母是百合科知母属的草本植物的⼲燥根茎,⼆⼋⽉采收,河北省及北⽅许多省⼭⾕间野⽣,称⽑知母,耐旱耐寒喜阳光。

现代多有种植,以河北安国最多。

形状与百合⼤蒜葱⾲有相似之处。

之所以命名知母,因为主根茎外会⽣出许多⼦根茎,⼦根如知道母根的重要性⼀样,围绕着母根⽣长。

考最早将这种草⽤母字来表⽰,取母⽣⼦之意,⾳为迟,与知⾳相近。

后来衍变为知母。

⼦根当有繁殖滋⽣作⽤。

因为味苦,⼜称苦⼼,因为主根和⼦根相连,⼜称连母。

还有其它⼀些名称如⽔参,也有深意。

现代化学分析,知母成分中主要有⼆⼗多种知母皂苷,有消炎镇痛解热降糖功效,还有治疗痴呆增强记忆的作⽤。

有双苯吡酮,也有中药发现的许多治疗功⽤。

还有多种糖类,没有研究清楚。

根据中医归经理论,分别⽤盐,酒炮制,也有炒制的。

分别称盐知母,酒知母,炒知母。

需要密备保存,防潮。

知母味苦性寒,也有说性平的,说明寒性不⼤。

也有说味微⽢,微⾟的,对药味体会更细。

⼊肺胃肾三经。

根据性味归经,中医确定了知母的⼀些应⽤。

中医认为,知母能够清肺胃⽓分热,⾃然津液不再耗损,⼈体阴质得以滋⽣潜长,所以知母这种救津液的药物,实有通过滋阴达到补阳之意。

有医者在黄芪补⽓⽅中多配伍知母,防体热不受补。

知母性寒味苦多液,能滋阴降⽕,润燥滑肠。

与⽯膏配伍组成⽩虎汤,可以治疗伤寒温病中的烦热燥渴,伤寒论中多次⽤到。

⾦匮要略中的桂枝芍药知母汤,治疗脚肿如脱。

与黄柏配伍组成知柏地黄丸,可以治疗⾻蒸劳热,盗汗,⼼烦。

与贝母配伍组成⼆母丸,可以治肺热咳嗽。

与天花粉,葛根,五味⼦配伍,可以治疗消渴病,也就是糖尿病。

可以治⼤便秘结,可以治⼩便不利。

另外还有安胎,消痰,治淋的作⽤。

知母每⽤6到12克,⽔煎内服。

也⼊丸散中⽤。

⼤便稀泄,肠胃虚寒者忌⽤,会引发腹泻加重,造成⼤虚损。

尺脉微弱者忌⽤。

“知母贝母”释疑

“知母贝母”释疑

“知母贝母”释疑“知母贝母”出自明代冯梦龙的《广笑府》,有一个人才开了药铺,有一天他外出,让儿子独自打理药铺。

一天,一个买药的人来买牛膝和鸡爪黄连,儿子愚笨不识药,在药柜中没有找到,就割了自家耕牛的一条腿,斩了鸡的两只脚,卖给了买药的人。

他外出回来后问儿子今天卖药状况,当知道了儿子卖药的过后,哭笑不得说,假如客人要买知母贝母,你岂不是连母亲也卖了?后来,成语被用来描述那些不学无术又自以为是的人。

二母常见药方中知母、贝母像一对孪生史弟,在中药处方里常常能看到它们的姓名,老中医们对其情有独钟,开处方时很洒脱地将二者写为“二母”。

所以,拿到中药处方看到二母两字,可别摸不着头脑,那就是知母和贝母。

中医有名的医治咳嗽的丹方二母散,就是由等量的知母和贝母研末混合组成,用水冲服,入肺经,治肺热、润肺燥,能够医治肺热肺燥引起的久咳不止,是一对很好的同伴。

知母和贝母都属寒性中药。

至于两者的差异,在于知母性寒、味苦,入胃、肺和肾经,有清热泻火、生津润燥的成效,对肺热过盛、阴虚消渴的咳嗽作用最好。

而贝母性味微寒,归入心经和肺经,能够清热化痰止咳。

联合知母一同使用,对热性咳嗽、干咳无痰或痰黄黏稠的咳嗽作用极好。

川贝浙贝辨证用贝母家族中有名的要属川贝母和浙贝母,在外形上,浙贝母个头比川贝母大,又称大贝。

两者尽管都有清热化痰、散结消痈的成效,但川贝味甘偏润,重在润肺,治虚劳,而浙贝性味大苦而寒,重在散结和医治风热咳嗽。

医生在使用时,会依据患者不同的状况,挑选川贝母或浙贝母。

假如是肺燥或许久病阴虚所造成的的咳嗽,选用川贝为宜;若是由于风热犯肺导致的咳嗽,或兼并有肺痈时,当然以浙贝为好。

知母、贝母尽管有止咳的成效,但并不适用于医治所有的咳嗽。

由于它们都属寒性药物,对风寒侵袭、寒湿内盛、脾胃虚寒引起的咳嗽患者并不适合。

另外,贝母会可能引起血糖升高,对兼并糖尿病的咳嗽患者,也尽量不要用。

“知母贝母款冬花,专治咳嗽一把抓”,这三种止咳药应该这么用!

“知母贝母款冬花,专治咳嗽一把抓”,这三种止咳药应该这么用!

“知母贝母款冬花,专治咳嗽⼀把抓”,这三种⽌咳药应该这么⽤!“知母贝母款冬花,专治咳嗽⼀把抓”,此句中提到的知母、贝母和款冬花都是具有治疗咳嗽功效的中药材,也是民间常⽤的咳嗽偏⽅的组成药材。

相传唐朝著名的诗⼈张籍就曾经使⽤款冬花来治疗⾃⼰的咳嗽。

张籍家境贫寒,⼀⽇他偶感风寒,咳嗽不⽌,因为⽆钱治疗,因此病情不断加重,后经⼀僧⼈指点,采来款冬花煎服之后才治好了⾃⼰的咳嗽。

在民间,贝母也有相似的传说,相传它曾经治好了⼀位年轻妻⼦的久咳不愈之症,使其⽣下了健康的孩⼦,因⽽得名,寓意“宝贝之母”。

知母知母、贝母和款冬花这三种中药都是治疗咳嗽的良药,但其适应症和使⽤⽅法各有不同,在⽇常使⽤时必须对症下药才可起效。

热性咳嗽找知母、贝母知母性寒,味苦,⼊胃、肺、肾经,具有清热泻⽕、⽣津润燥的功效,常⽤于因为肺热过盛、阴虚消渴引起的咳嗽,对于痰多咳嗽的治疗功效最佳。

此外,知母还具有滋阴润肺、去⽕润肾、清除胃⽓、消烦⽌渴的功效。

贝母贝母性微寒,归⼼经、肺经,具有清热化痰⽌咳的功效,对于肺部燥热引起的咳嗽有缓解之效。

知母和贝母⼀起使⽤,可治疗痰少咳嗽。

寒热均适宜的款冬花款冬花性温,味⾟,⽓⾹,⼈肺经,具有⽌咳祛痰润肺的功效。

由于其性温,因此对于寒邪引起的咳嗽有缓解的功效;同时其味苦,⼜可消除⾎热、肺热、⼼热等症状,对于热性咳嗽也有⼀定的治疗作⽤。

使⽤知母、贝母和款冬花缓解咳嗽症状的具体⽅法如下:贝母梨将梨洗净,从上⽅四分之⼀处切开制成梨盅,将贝母五克捣碎放⼈梨盅,加⼊红糖⼀起上锅蒸,可治疗肺热痰多咳嗽。

⼆母散知母和贝母取等量研磨成粉末,以⽔冲服,可⽤于治疗痰少的久咳不⽌之症。

款冬花蜜膏将款冬花和百合⼀起研磨成细末,加⼊蜂蜜之后制成蜜膏服⽤,可治疗咳⾎、多痰的咳嗽之症。

款冬花熏蒸法将款冬花加⽔煎煮半个⼩时,晾凉后滤去药渣,将款冬花药液倒⼊加湿器中加湿,可预防和治疗咳嗽的爆发。

使⽤禁忌知母和贝母均性寒,不可⽤于治疗外感风寒引起的寒湿咳嗽,脾胃虚寒或有腹泻、腹痛等症状的⼈也不适宜使⽤这两种药物。

卫生资格考试中药学中级主管中药师基础知识试题精选及答案 (9)

卫生资格考试中药学中级主管中药师基础知识试题精选及答案 (9)

卫生资格考试中药学中级主管中药师基础知识试题精选姓名分数一、单选题(每题1分,共80分)1、既能活血消癥,又可以通经下乳的药物是A、水蛭B、斑蝥C、穿山甲D、莪术E、三棱答案: C解析:穿山甲的功效:活血消癥,通径,下乳,消肿排脓。

2、下列不属于竹叶石膏汤组成的药物是A、人参、粳米B、石膏、麦冬C、知母、生地黄D、甘草、半夏E、竹叶答案: C解析:竹叶石膏汤组成包括竹叶、石膏、半夏、麦冬、人参、甘草和粳米。

3、以下哪项是氰苷的苷元A、酯B、α-羟基腈C、氢氰酸D、醛答案: B解析:氰苷:主要是指一类α-羟基腈的苷。

4、下列除哪项外均是甘草皂苷的性质A、能被中性醋酸铅沉淀B、易成盐C、易溶于热稀乙醇中D、易溶于稀氨溶液E、易被酸水水解答案: E解析:甘草皂苷不易被酸水水解,与5%稀H2SO4在加压下,110~120℃进行水解,生成2分子葡萄糖醛酸及1分子的甘草次酸。

5、以下关于苷类化合物酸水解的易难顺序排列正确的是A、氮苷>硫苷>碳苷>氧苷B、氧苷>氮苷>硫苷>碳苷C、硫苷>碳苷>氮苷>氧苷D、碳苷>氧苷>氮苷>硫苷E、氮苷>氧苷>硫苷>碳苷答案: E解析:按苷键原子的不同,酸水解的易难程度为:N-苷>O-苷>S-苷>C-苷。

6、属于多聚糖的是A、淀粉B、棉子糖C、水苏糖D、蔗糖E、槐糖答案: A解析:多聚糖有:淀粉、纤维素、菊糖、黏液质等。

7、具有消食化积,行气散瘀功效的药物是A、沉香C、鸡内金D、神曲E、山楂答案: E解析:山楂功效:消食化积,行气散瘀。

8、除下列哪一项外,均为十八反的内容(D)A.乌头反白蔹B.海藻反甘草C.甘草反甘遂D.人参反五灵脂9、实脾散组成中含有的是A、草豆蔻、苍术B、炮干姜、茴香C、大腹皮、木瓜D、茯神、大腹子E、附子、炙甘草答案: E解析:实脾散【组成】厚朴白术木瓜木香草果仁大腹子附子白茯苓干姜各一两甘草(炙)半两。

10、以下哪项是蕲蛇功效A、祛风,通络,止痉B、补肝肾,强筋骨C、祛风湿,和胃化湿D、祛风通络,利水E、舒筋活络,和胃化湿答案: A解析:蕲蛇性能:甘、咸,温。

主管中药师考试重要考点

主管中药师考试重要考点

主管中药师考试重要考点桂枝性能功效1.性能:辛、甘,温。

归心、肺、膀胱经。

2.功效与应用:①发表解肌(发汗力弱)——风寒感冒:风寒表实无汗及风寒表虚有汗(有汗能止,无汗能发)。

②温通经脉——寒凝血滞诸痛证(痛经、闭经),寒湿痹痛。

③助阳化气——阳虚证(心阳不足心悸、胸阳不通胸痹、脾胃虚寒),痰饮、蓄水证等。

鉴别用药:麻黄(散)与桂枝(温)的功效主治异同相同点:二药都能发汗解表,治疗风寒表实无汗证,常相须为用。

同中之异:其中麻黄发汗力强,桂枝发汗力弱,然桂枝味甘兼补,又宜于风寒表虚有汗证。

不同点:麻黄又能宣肺平喘,利水消肿,治风寒犯肺之咳喘以及风水水肿等,为桂枝所不具;桂枝又能温通经脉,助阳化气,治寒凝血脉证、胸阳痹阻证,蓄水证等,为麻黄所不备。

酸枣仁应用1.用于虚烦失眠,心悸怔忡等症。

酸枣仁养阴血、益心肝、安定心神,主要用于血虚不能养心或虚火上炎出现的心悸失眠等症,往往与茯苓、柏子仁、丹参、熟地等同用。

2.用于虚汗。

酸枣仁有收敛止汗的功能,治虚汗可与牡蛎、浮小麦等同用。

解表剂①解表剂多用辛散轻扬之品组方,故不宜久煎,以免药性耗散,作用减弱;②本类方剂在服法上一般宜温服,服后宜避风寒,或增衣被,或辅之以粥,以助汗出;③服解表剂的取汗程度以遍身持续微汗为佳,若汗出不彻则病邪不解,汗出太过则耗气伤津。

汗出病瘥,即当停服,不必尽剂;④服解表剂应注意禁食生冷、油腻之品。

以免影响药物的吸收和药效的发挥;⑤若表邪未尽,而见里证者,一般应先解表。

后治里;表里并重者,则当表里双解。

若外邪已经入里,或麻疹已透,或疮疡已溃,或虚证水肿,均不宜使用。

麦门冬炮制【来源】本品为百合科植物麦冬的'干燥块根。

【常用名】麦冬、寸冬、杭寸冬、川麦冬。

【产地】浙江、四川、湖北。

【采收季节】秋季采挖。

【炮制方法】鲜品,洗净泥沙,晒至半干,揉去根须,晒干备用。

若取除烦,将鲜药洗净,四季用开水泡,即时取出,滤干水份投入缸内,加盖湿布,润透揉软,抽去其心,用片刀破开翻转晒干。

清热润肺——知贝母

清热润肺——知贝母

清热润肺——知贝母知贝母,即知母和川贝母,二者均有清肺热、润肺燥之功,临床常相须为用,治疗肺热、肺燥咳嗽,是常用的润肺止咳佳品。

不过,二者由于出身不同,故临床使用稍有差异。

川贝母长于润肺,且能化痰止咳;知母重在泻肺热,润肺燥,无化痰之功。

现介绍几则治疗验方,供患者选用。

图为知母二母丸(中成药)方由川贝母、知母、大黄、黄芩、前胡、天花粉、桔梗、杏仁、桑白皮等组成。

口服,一次9克,一日2次。

可清热化痰、润肺止咳。

适用于肺热咳嗽、痰涎壅盛、口鼻生疮、咽喉肿痛、大便秘结、小便赤黄等。

二母宁嗽丸(中成药)方由川贝母、知母、石膏、炒栀子、黄芩、蜜桑白皮、茯苓、炒瓜蒌子、陈皮、麸炒枳实、炙甘草、五味子等组成。

口服,一次9克,一日2次。

可清肺润燥、化痰止咳。

用于燥热蕴肺所致的咳嗽、痰黄而黏不易咳出、胸闷气促、久咳不止、声哑喉痛等。

二母安嗽丸(中成药)方由知母、玄参、罂粟壳、款冬花、紫苑、苦杏仁、百合、浙贝母等组成。

口服,一次 1丸,一日 2次。

可清肺化痰、止嗽定喘。

用于虚劳久咳、咳嗽痰喘、骨蒸潮热、喑哑声重、口燥舌干、痰涎壅盛等。

图为川贝母知母粥知母10克,大米100克,白糖适量。

将知母择净,放入锅中,加清水适量,水煎取汁,加大米煮粥,待熟时调入白糖,再煮一二沸服食,每日1~2剂。

可清肺泻热、化痰止咳。

适用于肺热、肺燥咳嗽。

贝母粥贝母10克,大米100克,白糖适量。

将贝母择净,放入锅中,加清水适量,浸泡5~10分钟后,水煎取汁,加大米煮粥,待熟时调入白糖,再煮一二沸服食;或将贝母研粉,每次取药末1~3克,调入粥中服食,每日1~2剂。

可化痰止咳、清热散结。

适用于肺虚咳嗽、外感风热咳嗽、肺燥咳嗽,或痰火郁结、咯痰黄稠等。

(文/胡献国任医师)。

主管中药师《基础知识》预测试卷二(精选题)

主管中药师《基础知识》预测试卷二(精选题)

[单选题]1.小建中汤的君药是A.芍药B.桂枝C.(江南博哥)饴糖D.炙甘草E.生姜参考答案:C参考解析:小建中汤方中重用饴糖温中补虚,和里缓急。

为君药。

故选C [单选题]2.主治阴虚血少,神志不安证之心悸失眠可选用A.朱砂安神丸B.天王补心丹C.归脾汤D.补中益气汤E.甘麦大枣汤参考答案:B参考解析:天王补心丹主治:阴虚血少,神志不安证。

心悸失眠,虚烦神疲,梦遗健忘,手足心热,口舌生疮,舌红少苔,脉细而数。

故选B[单选题]3.风邪初中经络,舌强不能语言。

手足不能运动者,治宜选用A.大秦艽汤B.牵正散C.天麻钩藤饮D.地黄饮子E.小活络丹参考答案:A参考解析:此为中风外无六经之形证。

治宜养血荣筋。

秦艽汤功用养血荣筋。

主治中风外无六经之形证,内无便溺之阻隔,手足不能运动,舌强不语,属血弱不能养筋者。

故选A[单选题]4.配伍中含有"寓散于敛"原理的方剂是?A.生脉散B.四神丸C.玉屏风散D.小青龙汤E.金锁固精丸参考答案:C参考解析:玉屏风散主治表虚自汗。

方中黄芩益气固表止汗为君;白术补气健脾为臣;佐以防风走表而散风邪,合黄芩、白术以益气祛邪。

且黄芩得防风,固表而不致留邪;防风得黄芩,祛邪而不伤正,有补中寓疏,散中寓补之意。

即寓散于敛。

故选C[单选题]5.牡蛎散的配伍中君药应为A.牡蛎B.黄芪、牡蛎C.牡蛎、小麦D.麻黄、牡蛎E.黄芪、麻黄参考答案:A参考解析:方中煅牡蛎咸涩微寒,敛阴潜阳,固涩止汗,为君药。

故选A[单选题]6.益母草尤擅于治疗的水肿是A.风水水肿B.脾虚水肿C.肾虚水肿D.水瘀互阻水肿E.寒湿水肿参考答案:D[单选题]7.香豆素在强碱溶液中长时间加热,可生成A.顺邻羟基桂皮酸B.反邻羟基桂皮酸C.顺邻羟基桂皮酸盐D.反邻羟基桂皮酸盐E.对羟基桂皮酸参考答案:D参考解析:香豆素类分子中具内酯结构,碱性条件下可水解开环,生成顺式邻羟基桂皮酸的盐,但如果与碱液长时间加热,开环产物顺式邻羟基桂皮酸衍生物则发生双键构型的异构化,转变为反式邻羟基桂皮酸衍生物。

29知母-贝母-白芷-淫羊藿-黄芩-神农本草经(中经171-175)

29知母-贝母-白芷-淫羊藿-黄芩-神农本草经(中经171-175)

29知母-贝母-白芷-淫羊藿-黄芩-神农本草经(中经171-175)注:神农本草重在掌握药性,不要使用单味药171 知母第23节0:24:50味苦,性寒凉,治消渴,经方中用的非常多;经方中的白虎汤,就是石膏+知母;颜色黄白相间,对应的是脾和肺;主治:泻肺火,清胃火;如何知道一个人胃火很大?胃口非常好,从早吃到晚,这就是胃火大。

正常胃的蠕动,呼和吸一次,胃各动两次,脉的动和胃的蠕动是相同的,如果呼吸一次,胃蠕动3次,4次,这就是速度加快,胃火就大;味苦,有滋补和坚的功能,能够治疗肢体肥肿,下水以外,还能补不足益气,因为味苦益气,所以可以和石膏用在一起,石膏没有益气的作用,所以张仲景把他们两个放在一起使用;下水,消肿,利大小便,一般都是在阳明热证的时候用,病在阳明的时候,便秘都是热实,寒实在少阴和厥阴症才能看到;如何知道是寒实热实?问小便,小便是黄的热实,小便淡白寒实,另外一个礼拜不上厕所,难过是热实,不难过是寒实;如果太胖,胃口太大,想减肥就可以石膏+知母,胃火减小,就不想吃油炸高热量的食物,如果不想吃饭,没有胃口,可以增加胃火;元素:凉心去热,治阳明火热,泄膀胱肾经的火,喉咙中腥臭;好古:命门相火有余(火太多了);唐容川:知母的叶很顽强,拔光了照样生出来,所以知母水很盛,能清气分的热,气分的热就是肺热,血分的热是心脏,血管里面的热;所以病人发高烧,但热不寒,壮热的时候,把被子都踢开(肺热和胃热引起的高烧用白虎汤);如果是便秘引起的高烧,用大承气汤,把大便攻出来,烧就去掉了;如果是伤寒引起的高烧,盖10层棉被还觉得冷,用麻黄汤和其他很多的发汗方;所以发烧要因时因地的治疗;禁忌:因为是清凉退热的药,虚寒的病不可以用;172 贝母第23节0:33:16如果把贝母打成细粉,用很细的筛子筛出最细的粉,放进蒸馏水里就融化了,大约30:1的比例,可以作为眼药,因为可以去热,能够去眼翳;大明:消痰润心肺,收敛疮口;原文:味辛,喉咙堵到,乳房有硬块,奶水出不来,性味辛苦,性平,无毒,祛痰止咳的要药;过去使用在燥渴,咳嗽不止,2-3钱都可以;因为是辛味的,能够祛痰的力量很强,收敛伤口的时候是外用;唐容川:色白性平,利胸肺的痰气,(辛味入肺,再加苦味能够发散,所以能泄肺里的痰水)173 白芷第23节0:38:40过去是美容养颜的药,治阳明头痛的药(额头的痛就是阳明痛,大部分来自胃,如果会针灸,中脘穴下去就不痛了);原文:味辛,治女人漏下赤目,润泽,可做面脂(因为熬浓的话,黏黏的,外用可以敷脸);味辛,所以可以散风热,风束缚在表面上,可以散风;散风表汗的要药,能够发表;大明:眼睛发赤,赘肉在眼睛里面,乳痈(乳房硬块),乳癌,一切的疮痈都可以使用;倪师讲:风胜湿,如果一个地方湿气太重,如何去掉湿气?就是吹风,所以所有能够祛风的药都是能够去湿的药;元素:阳明头痛(额头痛);唐容川:白芷辛香,颜色是白,色白入肺,又是阳明经,根性属升,所以能升肺跟阳明的风寒;临床上可以用个5钱;174 淫羊藿第23节0:43:03它的叶子边缘有很多小小的芒刺,草药当中能够壮阳补肾固精的药;图片来自于网络味辛苦,性温热;滋补的药很少用寒凉的药,经方很少用凉补,用温补和热补;主治壮阳补肾固精,阳痿,茎痛,消瘰疬,赤痈;别录:令人有子;大明:丈夫绝阳无子,妇人绝阴无子,都可以使用;所以补腰膝,强心力很好的滋补的药,也可以泡酒(米酒),男女都可以吃,放一点淫羊藿,巴戟天,肉苁蓉,覆盆子,喝的时候一小杯就可以,不能过;禁忌:虚阳,强在那边下不来不能用;175 黄芩第23节0:50:54经方中用的非常广,那么多治风湿的药,仲景为什么用它;原文:味苦,性平,无毒,治各种热,黄疸,肠澼pi,热利下利,排水利尿;所有的黄都会用到黄芩,正黄芩颜色是黄中带点青;主治:清热,去心肺大小肠诸经之热,肝胆的火,黄疸,下利,天行热疾,妇科养阴安胎;临床上倪师治疗肝炎,肝硬化,肝癌,到了重症时候的寒热并结,去热和去寒的药会在同一个方子里出现,胆结石,恶心这些都会用到;甄权:热毒骨蒸,往来寒热(一下冷一下热),肠胃不利;唐容川:黄芩味苦,中多空虚,人身惟三焦是行水气的孔道,三焦主相火,火很盛的时候,可以去火,火逆呕苦,黄芩为正药,味苦颜色重有绿,所以可以入胆,胆汁是绿色的,所以小孩子如果大便是绿色的就是胆汁,奶水出来是绿色的也是胆汁,呕吐吐出来是绿色,也是胆汁;所以治疗肝胆病,势必要用到黄芩;肝经从头络到阴器,绕一圈出去,所以小便淋沥,里面五淋,小便痛,除了去热的药,会加黄芩,用途很广;药征:治心下痞,旁治胸胁苦满,呕吐下痢;心下面就是胃,呕吐恶心都可以使用黄芩;一个人如果感冒了发烧,不小心吃了坏的食物造成下痢,表邪跟着下陷,就变成了心下痞,一共有5种心下痞伤寒金贵时讲;剂量:小孩子1钱,中等个子2钱,诸如此类;171 知母和石膏并用,泻肺火,去胃火;172 贝母祛痰止咳,收敛伤口,眼药;173 白芷散风表汗,眼睛发赤,乳痈,乳癌,去湿,美容;174 淫羊藿补肾固精,阳痿,茎痛,补腰膝,强心力;175 黄芩去诸经之热,黄疸,排水利尿,安胎,肝胆病,胸胁苦满,呕吐下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知母
1.性能:苦、甘、寒。

归肺、胃、肾经。

2.功效与应用:
①清热泻火――外治外感热病,高热烦渴,内治肺热咳嗽,胃热消渴。

②生津润燥――肺燥咳嗽;肠燥便秘;骨蒸潮热。

3.【用法用量】:煎服,6~12克。

4.【使用注意】:该品性寒质润,有润肠作用,故脾虚便溏者不宜用。

常与石膏配伍。

5. 【鉴别用药】:石膏和知母均能清热泻火,可用治疗温热病气分热盛以及肺热咳嗽等证,但是石膏长于清解中清泻火热,重在清泻肺、胃实火,肺热咳喘、胃火头痛牙痛多用石膏;知母泻火中长于清润,肺热燥咳、内热骨蒸、消渴多选知母。

贝母
【性味与归经】苦、甘,微寒。

归肺、心经。

【功能与主治】清热润肺,化痰止咳。

用于肺热咳嗽,干咳少痰,阴虚劳嗽,咯痰带血。

【用法与用量】 3~9g.
【注意】不宜与乌头类药材同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