恶性淋巴瘤诊断中荧光原位杂交分析基因状态的研究
荧光原位杂交fish检测目的
荧光原位杂交fish检测目的
荧光原位杂交(FISH)是一种重要的分子生物学技术,用于在细胞或组织的原位上检测特定的DNA序列。
在医学和生物学研究中,FISH技术广泛应用于基因诊断、染色体分析和肿瘤研究等领域。
FISH检测的主要目的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基因诊断:通过FISH技术可以检测基因的异常表达、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异常等,用于诊断遗传性疾病、罕见病和癌症等疾病。
例如,针对乳腺癌的HER-2基因扩增检测,有助于指导靶向治疗和预后评估。
染色体分析:FISH技术可以用于检测染色体数目和结构的异常,对于产前诊断和遗传咨询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检测染色体异常,可以预测胎儿是否存在遗传性疾病的风险。
肿瘤研究:FISH技术在肿瘤学研究中主要用于检测肿瘤细胞的基因变异、基因扩增和染色体异常等。
这些信息有助于了解肿瘤的病因、发展机制和耐药性等方面,为肿瘤的诊断、治疗和预后评估提供依据。
靶向治疗:在靶向治疗中,FISH技术可以用于检测肿瘤细胞是否存在特定的基因变异,从而指导医生选择合适的药物和治疗方案。
例如,肺癌的EGFR基因突变检测,有助于选择靶向EGFR的药物进行治疗。
总之,FISH技术作为一种重要的分子生物学技术,在医学和生物学研究中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通过FISH检测,人们可以深入了解基因、染色体和肿瘤等方面的信息,为疾病诊断、治疗和预后评估提供有力支持。
荧光原位杂交技术检测原发性胃肠道淋巴瘤染色体及基因变异方法的建立
【 yw r s Lmp o a G s o t t a n ols ; C rm sme G n a ai ; I i yr i t n Ke od 】 y h m ; at i e i l epams rn sn ho oo ; e evr t n nsuh bi z i , i o t d ao
d gnrt nt ea dw sigs wy R sl Cer iue f G Ltm rcl : 5 eepoe (re urset eeea o m n ahn o l. eut i i l s la c rs I o e sP 3gn rb genf oecn pt oP u l l s n 1,D 2 eepoe( d urse t i a) a dI H gn rb rd geno e o ursec ga) e i a) S 5gn rb r oecn g 1 , n eepo e(e /re r l wf oecnes n1 w r g 1 3 ef l sn G yl l i e
c rm sm n eevr t n npi r gs o t t a l h m (G L . Meh d FS eet nme o r ho oo ea dgn a a os i r y at i e i ly i i ma r n s n mp o a P I ) to s IH dtco t df i h o
Esa ihm e fFI e hni ue t t c h m os e a t bls nto SH tc q o de e t c ro om nd ne v i i f g t o nts i ll m p ge araton o asr i e tna y hom a F ENG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基因分型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基因分型弥漫大B 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 DLBCL)是一种常见的恶性淋巴瘤,约占所有淋巴瘤的30-40%。
DLBCL 的基因分型对于治疗方案的选择和预后评估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DLBCL 的基因分型及其在临床应用中的价值。
一、DLBCL 的基因分型DLBCL 的基因分型主要通过免疫组化染色和荧光原位杂交(FISH)等方法进行。
目前,较为常用的基因分型方法为BI 分类法和分子分型。
1.1 BI 分类法BI 分类法根据细胞遗传学特征将DLBCL 分为三个亚型:生发中心B 细胞样(GCB)、活化B 细胞样(ABC)和原发性纵隔大B 细胞淋巴瘤(PMBL)。
其中,GCB 和ABC 亚型最为常见,PMBL 较为罕见。
1.2 分子分型分子分型主要是通过检测MYC、BCL2 和BCL6 基因的重排情况来进行分类。
分子分型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1.2.1 MYC、BCL2 和BCL6 重排在DLBCL 中,MYC、BCL2 和BCL6 基因的重排非常常见。
这些重排可能导致基因的异常激活,从而促进淋巴瘤的发生。
根据重排情况,分子分型可分为MYC 重排型、BCL2 重排型和BCL6 重排型。
1.2.2 活化B 细胞样(ABC)和生发中心B 细胞样(GCB)亚型活化B 细胞样(ABC)亚型和生发中心B 细胞样(GCB)亚型是DLBCL 的两种主要分子亚型。
GCB 亚型主要与生发中心B 细胞相关,而ABC 亚型则与活化B 细胞相关。
这两种亚型的治疗方案和预后存在较大差异,因此基因分型对于治疗方案的选择具有重要意义。
1.2.3 其他分子标志物除了MYC、BCL2 和BCL6 基因外,还有一些其他分子标志物在DLBCL 的基因分型中具有重要意义,如CD10、Bcl-1、MUM1 等。
这些分子标志物有助于对DLBCL 进行更为精细的分型,从而为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更为精确的依据。
荧光原位杂交技术在淋巴瘤诊断中的应用
淋 巴 瘤 2 余 . 体 干 细 胞 移 植 术 后 9个 月 , 热 伴 颈 部 淋 年 异 发
巴 结 肿大 1 0d人 院 。2 0 0 5年 第 一 次 淋 巴结 活 检 诊 断 : 霍 非 奇 金 淋 巴瘤 , B小 淋 巴 细胞 性 。经 3 疗 程 化 疗 后 , 身 浅 表 个 全 淋 巴 结有 所 缩 小 。但 C 示 肺 部 有 肿 瘤 浸 润 , 床 考 虑 有 中 T 临 高 度 恶 化转 化 的可 能 , 再 次 送 检 右 侧 腋 窝 淋 巴结 。免 疫 组 故
每 个 待检 标 本 计 数 1 0 带 有 完 整 信 号 的 问 期 细 胞 核 。 0个
广
医
科
大
学
报
J OURNAI OF GUANGXIM E CA DI L UNI RSI VE I RS TY
2 0 c 5( 0 8 De 2 6)
・ 93 ・ 9
荧光 原位 杂 交技术在 淋 巴瘤诊 断 中的应用
王桂 秋 文 亦磊 王 华 马 韵 △
南宁 502) 3 0 1
( 西 医科 大 学 病 理 学 教 研 室 广
关键 词 荧 光 原 位 杂 交 ; 巴瘤 ; 断 淋 诊 中 图 分 类号 : 7 3 R 3 文献 标 志 码 : A 文章 编 号 : 0 59 0 2 0 ) 60 3 —2 1 0 —3 X( 0 8 0 — 9 90
I PAI CA一3 ( ima公 司 ) GE 6 0 Sg 中浸 洗 2 资 料和 方 法
淋巴瘤细胞学检查
淋巴瘤细胞学检查淋巴瘤细胞学检查是诊断淋巴瘤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一系列检查方法对淋巴瘤细胞进行观察和分析,以确定肿瘤的性质、分型和分期,为治疗和预后评估提供依据。
以下是淋巴瘤细胞学检查的主要内容:一、细胞形态学观察细胞形态学检查是通过观察肿瘤细胞的形态特征,对其性质进行初步判断的方法。
在淋巴瘤细胞学检查中,医生会收集患者的淋巴结、组织样本或体液,如血液、骨髓等,并进行制片染色,以观察肿瘤细胞的形态和结构。
常见的形态学特征包括细胞大小、形态、染色深浅、核分裂像等,通过这些特征可以对淋巴瘤进行初步的分型诊断。
二、细胞免疫学检查细胞免疫学检查是通过检测肿瘤细胞的表面抗原标记,以确定肿瘤细胞的来源和分化程度。
淋巴瘤细胞表面存在多种抗原标记,通过检测这些标记的表达情况,可以进一步确定淋巴瘤的类型和分化程度。
此外,通过流式细胞术等技术可以对淋巴瘤细胞进行更深入的免疫表型分析,有助于疾病的诊断和分型。
三、细胞遗传学检查细胞遗传学检查是通过分析肿瘤细胞的染色体异常,以揭示肿瘤的遗传学特征。
淋巴瘤细胞的染色体异常类型多样,不同类型的淋巴瘤具有不同的染色体异常特征。
通过对肿瘤细胞的染色体进行核型分析、荧光原位杂交等技术,可以发现与淋巴瘤发病相关的基因突变和染色体易位等异常情况,有助于疾病的诊断和预后评估。
四、分子生物学检查分子生物学检查是通过检测肿瘤细胞中的基因突变和表达异常,以揭示肿瘤的分子生物学特征。
随着基因组学和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淋巴瘤相关基因被发现,通过检测这些基因的突变和表达情况,可以为淋巴瘤的诊断、分型和预后评估提供重要依据。
常见的分子生物学检查包括基因突变检测、基因扩增和基因表达谱分析等。
五、肿瘤标志物检测肿瘤标志物检测是通过检测血液或其他体液中肿瘤相关标志物的含量,以评估肿瘤负荷和监测治疗效果的方法。
一些淋巴瘤细胞会释放特定的蛋白质或抗原,这些物质可以在血液或其他体液中被检测到。
通过对这些标志物的检测,可以评估肿瘤的进展情况和治疗效果,有助于疾病的监测和管理。
现代分子诊断技术在肿瘤诊治中的应用
现代分子诊断技术在肿瘤诊治中的应用随着现代医学的不断发展,肿瘤诊治中的分子诊断技术越来越受到注重。
分子诊断技术能够通过检测肿瘤细胞内的蛋白质、DNA等分子来确定患者是否患有肿瘤以及肿瘤的类型,从而为医生提供更具针对性的治疗方案。
本文将对现代分子诊断技术在肿瘤诊治中的应用进行探讨。
一、肿瘤诊治中的分子诊断技术分子诊断技术是一种通过分析肿瘤细胞内的分子来诊断肿瘤的技术手段。
目前在肿瘤诊治中主要应用的分子诊断技术包括:免疫组织化学、蛋白质芯片技术、荧光原位杂交(FISH)技术、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技术、下一代测序(NGS)技术等。
其中,免疫组织化学是一种通过检测肿瘤细胞内的免疫标记物来确定肿瘤类型的技术,它可以帮助医生明确诊断。
蛋白质芯片技术则是一种可以同时测定大量蛋白质表达水平的技术手段,它可以帮助医生确定不同肿瘤类型的蛋白质表达功能,并且为医生提供更有针对性的治疗方案。
FISH技术是一种可以检测肿瘤细胞内基因缺失、基因扩增等命名的技术,它可以帮助医生确定肿瘤的遗传变异情况。
qPCR技术则是一种可以快速准确检测基因表达水平的技术手段,可以帮助医生确定基因表达水平高低及通路活性以及肿瘤的恶性程度。
NGS技术则是一种在较短时间内实现对肿瘤生物组分析的技术,能够发现潜在DNA突变和融合基因,为医生提供更为详尽的肿瘤基因组信息。
二、现代分子诊断技术在肿瘤诊治中的应用非常广泛,可以帮助医生确定基因突变、基因重排、基因扩增等情况,从而为医生提供更为针对性的治疗方案,同时也可以在肿瘤的治疗过程中监控患者的反应情况和病情进展。
近年来,分子诊断技术在肿瘤诊治中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泛。
例如,在乳腺癌的诊治中,分子诊断技术已经成为常规的诊断方法之一。
医生可以通过检测乳腺癌细胞内的HER2基因扩增情况,来确定患者是否适合接受HER2靶向治疗。
在非小细胞肺癌的治疗中,EGFR基因突变状态的测试也是常规检验之一,EGFR基因扩增使患者更容易对药物治疗产生反应。
荧光原位杂交技术在白血病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研究
的染色体畸变 , 其类型不仅在急性髓性 白血病 ( M ) A L 与急性淋
巴细胞 白血病( I ) A J 之间有明显区别 , 在它们各 自的亚 型间 L 且
对 自血病做 出的分型诊 断。采用 M C分 型则可在相 当程度上 也互不相同。 I
弥补 F B分型单纯 用形 态学分 型之 不足 。除形态 学特点 外 , A 白血病 的染 色体检查具有重要 的临床意义。首先 , 隆性 克 M C尚依据 白血病细胞表 面所携 带或表 达 的系列特异性 抗原 染色体异常的检出有 助于白血病的诊断 、 I 分型 和鉴别诊 断。如 ( : 如 髓系抗原 , 、 T B或非 T 非 B淋 巴系抗原 ) 应用单克 隆抗 P 染色体是 C 、 , h ML的重要诊断标 志 , 细胞 遗传学分 析显示大 约 体进行测定标记 , 提高对 白血 病分 型 的准 确性 与客 观性。 同 9 %的 C 5 ML都有 P h染色体 , 借此 可将 C ML与类 白血病反应 、 时, 还采用 了 色体分带技术及其 他细胞遗传学 方法来检测 白 染 骨髓增生异 常综合征 ( D ) M S 及其他骨髓增生性疾病等相鉴别。 血病患者是否存在染色体方面的异常 , 可对指导 临床判断预后 第二 , 染色体异常可作为监 测急 性 白血 病病情 缓解或 复发 , 以 提供有价值 的参考。 及C ML急变的重要 指标 。如 C ML在监测 的过程 中发现除原 有
FISH技术在恶性淋巴瘤诊断中的应用
FIS H技术在恶性淋巴瘤诊断中的应用王丽丽,陈云昭,李 锋【指示性摘要】荧光原位杂交(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 on,F I SH)已经成为诊断和评估恶性淋巴瘤的一项确定技术,其结果快速准确,较传统的细胞遗传学诊断技术有明显的优越性,在临床应用中有广泛的前景。
【关键词】荧光原位杂交;探针;淋巴瘤【中图分类号】R733 【文献标识码】A DO I:10.3969/j.issn.1672-4992.2010.04.70【文章编号】1672-4992-(2010)04-0820-02 半个世纪以来,恶性淋巴瘤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对其研究也越来越引起病理学家的和临床医师的关注,在诊断和治疗方面已取得重大的进展。
F I S H技术是恶性淋巴瘤诊断的一项重要的工具,现代医学的迅速发展使诊断学在整个临床医学中所占的比重逐渐增大,用于诊断的新学科、新技术也日益增多,如可将各种彼此独立的诊断资料加以综合分析并从中得到对于临床治疗有用的信息是对现代医学的重大挑战。
在淋巴瘤的诊断方面,常规血液学、病理学、细胞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等等构成诊断的基础,如能将其中的各部分有效的信息加以整合便可以最大限度的互补,避免不必要的重叠,把淋巴瘤和淋巴增生性疾病的诊断提高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这是单凭传统的形态分析无论如何也达不到的。
如今,F I S H技术已经成为当今白血病/淋巴瘤诊断和分型的重要手段之一,在发达国家正成为常规的辅助诊断技术。
随着WHO新分类的广泛应用,临床基于判断生物学行为,判断预后和改进治疗的需要,对淋巴瘤的诊断和分型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因而要求免疫表型分类更为准确、精确和细致。
F I SH技术具有操作简单、检测快速、结果易于观察、重复性好、空间定位精确、灵敏度和特异性高等优点,是免疫组化和PCR技术所不可比拟的。
当免疫组化染色不理想时辅以F I SH技术的表型分析有助于淋巴瘤的明确诊断和正确分类,对有条件的单位,建议把F I SH技术作为必备的辅助诊断。
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ISH)技术在疾病分型诊断中的应用
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ISH)技术在疾病分型诊断中的应用生命科学的发展,生物技术的进步使我们对疾病本质的认识不断地深入,也使我们拥有更多新的治疗方法和药物应对疾病的威胁。
如何准确有效地利用这些新的治疗方法和药物治愈疾病是我们迫切需要研究的内容。
如何对疾病进行正确的分型和诊断却是上述工作的基础。
只有全面地把握病情,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准确的判断和分析,才能为病患制定及时有效的治疗方案。
因此我们要求疾病的诊断工作能提供更为准确和及时的结果。
而古老的“望、闻、问、切”和传统的常规手段已远远无法满足我们对疾病诊断的要求,迫切需要将新的技术引入疾病诊断领域。
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lorescence In-Situ Hybridization简称FISH)是一种利用非放射性的荧光信号对原位杂交样本进行检测的技术。
它将荧光信号的高灵敏度、安全性,荧光信号的直观性和原位杂交的高准确性结合起来,通过荧光标记的DNA探针与待测样本的DNA进行原位杂交,在荧光显微镜下对荧光信号进行辨别和计数,从而对染色体或基因异常的细胞、组织样本进行检测和诊断,为各种基因相关疾病的分型、预前和预后提供准确的依据。
自20世纪80年代末,Pinkel和Heiles将FISH技术引入染色体检测领域后,FISH技术就在临床诊断及科研工作中得到了广泛的运用,显示出与一些传统技术相比的明显优势。
与传统的免疫组织化学法(IHC)相比,FISH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可重复性。
目前免疫组织化学法正广泛应用于肿瘤等多个领域的临床诊断。
免疫组化的检测对象是疾病相关的蛋白。
由于蛋白的表达和本身的构象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很大(例如酸、碱和变性剂),检测条件的稳定性对检测结果至关重要。
此外,免疫组化检测结果的判断依赖于检测者对显色结果的主观判断,对于一些弱阳性的结果,不同的检测者容易产生分歧。
上述的因素都可能影响医生对病情的最终诊断。
荧光原位杂交技术检测的对象是细胞中的DNA,致密的双螺旋结构使DNA 可以历经千百万年而依然保持良好,其结构稳定,不易被环境条件影响,为荧光原位杂交技术的稳定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荧光原位杂交法检测造血干细胞移植后骨髓嵌合状态和微量残留病灶
荧光原位杂交法检测造血干细胞移植后骨髓嵌合状态和微量残留病灶470中华器官移植杂志2006年8月第27卷第8期ChinJOrganTransplant.Aug2006,V o1.27,No.8荧光原位杂交法检测造血干细胞移植后骨髓嵌合状态和微量残留病灶仇惠英薛永权潘金兰吴亚芳陈苏宁孙爱宁吴德沛【摘要】目的探讨荧光原位杂交(FISH)法在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HSCT)后检测供,受者骨髓嵌合状态和微量残留病灶(MRD)的作用.方法2001年2月至2005年6月对83例患者进行allo-HSCT.对供者为异性的64例受者实施骨髓细胞性染色体着丝粒探针FISH法检测,评价供,受者骨髓嵌合状态及其动态改变;对供,受者性别相同而有特殊染色体异常的19例受者,应用相应的基因探针(BCR/ABL,AMI1/ETO和MLI)对骨髓细胞行FISH法检测,评价微量残留病灶的发生.结果64例异性allo-HSCT的受者中,50例供,受者骨髓嵌合度在99以上;7例早期嵌合度偏低(96.2~98.7),在随访过程中逐渐上升至99以上,移植后均未复发原病;另外7例嵌合度在随访过程中呈进行性下降,其中3例微量残留病灶在10以上,均同时出现血液学复发;4例患者微量残留病灶在2~5之间,其中2例经快速停用免疫抑制剂后出现严重的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1例在免疫抑制剂快速减量后骨髓嵌合度逐步上升至99.9,目前仍处于完全缓解(CR)状态中;1例持续处于CR状态.19例供,受者性别相同的allo-HSCT受者中,16例移植后未检测到原来的异常核型;1例检测到10的微量残留病灶,经免疫抑制剂减量4个月后降为1,移植后1年仍在完全缓解中;2例分别在移植后1个月和4个月时出现原来的染色体异常,复查骨髓为原病复发,再次化疗未缓解.结论应用FISH法检测allo-HSCT后骨髓嵌合状态和微量残留病灶,对判断植入,复发和指导早期干预性免疫治疗有重要意义.【关键词】原位杂交,荧光;造血干细胞移植;嵌合状态;肿瘤,残余FIuorescenceinsituhybridizationdetectedminimalresidualdiseaseandchimerisminpatien tswithhema—tologiemalignanciesafterallogeneichematopoieticstemcelltransplantationQIUHui—ying,XUEY ong—quan,PAN】in—lan,ela1.FirstAffiliatedHospitalofSuzhouUniversity,JiangsuInstituteo厂Hematology,Suzhou215006,Cina[Abstract]0bjectiveToexploretheminimalresidualdisease(MRD)andcellularchimerismi n patientswithhematopoieticmalignanciesafterallogeneichematopoieticstemcelltransplan tation(allo-HSCT).MethodsFromMay2001toJune2005,83patientsreceivedallo—HSCT,including55malesand28females.0fthem49patientsreceivedsihlingHLA-matchedbonemarrowtransDlantat ion(BMT),3HLA-matchedperipheralbloodstemcelltransDlantation,8un-relatedBMT,9non myeloa—blativestemcelltransplantation(NsT)and14relatedhaploidenticaltransplantation.Among them,49patientswerediagnosedashavingCML,16havingAML,16havingALL,onehavingmultiplemyelomaandonehavingmalignantlymphoma.ChimerismandMRDweremonitoredbyflu orescenceinsituhybridization(FISH)usingXandYspecificcentromericprobesorgeneprobesforBCR /ABL,MLLandAML1/ET().1000cellswereanalyzedforeachsample.ResultsAmong19patientsr eceiv—ingsex-matchedtransplant.theformerchromosomerearrangementswerenotfoundin16pat ientsaf—tertransplantation,MRDwasdetectedin10ofcellsinonepatientand1ofcellshavingMRDin 4thmonthafterthereductionofimmunotherapy,andthepatientswerestillinremissiononeye araftertransplantation.Twopatientswerefoundhavingtheformerchromosomalrearrangement1a nd4monthsaftertransplantation,respectively,whodidnotachieveremissionafterchemotherap y.Over99donorchimerismswerefoundin50patientsonday25,donorcellswereatalowlevel(96.2~98.7)in7patientsonday25,andincreasedover99later.Theywereinremissionwithout relapse.Thedonorchimerismsweredecreasedgraduallyinother7patients,ofthem3patients withthehostcellsabove1()showedhematologicrelapse.Fourpatientswiththehostcellsbetween 2~5haddifferentoutcomes:2patientsdiedofsevereGVHDafterthereductionofcyclosporineA ,onepatientgotadonorchimerismover99afterreductionofimmunotherapy,andonepatientw as作者单位:215006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血液科江苏省血液研究所中华器官移植杂志2006年8月第27卷第8期ChinJ0rganTransplant,Aug2006,VoI.27,No.8stillincompleteremission.ConclusionsFISHcouldplayapivotalroleinthedetectionofMR Dandchimerisrn.ItishelpfultOtheevaluationofgraftandrelapseandtOtheguideofinterventionof earlyimmunotherapy.[Keywords]Insituhybridization,fluorescence;Hematopoieticstemcelltransp1antation;C hi—merism;Neoplasm,residual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可治愈近半数的恶性血液病,但是仍有部分患者因移植相关毒性,感染,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及原发病复发等因素导致治疗失败_1].allo—HSCT的复发率明显低于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但仍有部分患者在移植后因微量残留病灶(MRD)导致复发而死亡.al-lo—HSCT后应用荧光原位杂交(FISH)法动态检测微量残留病灶以及供,受者骨髓嵌合状态,可及时发现复发倾向,为临床治疗及时提供线索.资料和方法1.一般资料:本院2001年2月至2005年6月间对83例allo-HSCT后的患者用FISH法进行检测.其中男性55例,女性28例.原发病为: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49例,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16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16例,多发性骨髓瘤1例和恶性淋巴瘤1例.移植方式为:同胞全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52例(49例骨髓移植,3例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无亲缘关系造血干细胞移植8例;非清髓性造血干细胞移植(NST)9例;亲缘间半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14例.2.检测项目:64例异性allo—HSCT的受者在移植后第25,9()和180d采集骨髓,FISH法检测受者的性染色体,以评价供,受者骨髓的嵌合状态.对于嵌合状态低的受者以及用供者淋巴细胞输注(DLI) 治疗的受者实施动态监测.19例供,受者性别相同而有特殊染色体异常的allo—HSCT受者,应用FISH法检测微量残留病灶.14例异性allo—HSCT 受者(11例为CML,3例为Ph十_ALL)同时检测BCR/ABL融合基因与骨髓嵌合状态,每次分析1000个细胞(个别细胞数少的受者分析500个细胞).3.实验方法:采用x,Y性染色体着丝粒探针和融合基因探针.(1)探针的变性:每份标本各加DNA探针1.0tA和4l杂交稀释液,充分振荡混匀,75℃水浴变性5min,立即冰浴5min;最后置37℃水浴中预杂交30min1h.(2)杂交:将变性后的DNA探针加于玻片杂交区域,盖上18mm×18mm盖玻片,RubberCement封片后置37.C湿盒中杂交过夜.(3)洗涤:小心揭去盖玻片后,将玻片置于预热至46℃,浓度为500ml/L的甲酰胺/2×SSC中,5min×3次;再将玻片移入常温浓度为1 ml/LTween一20/4×SSC中,5min×2次;最后将玻片移入4×SSC中,2min×1次,室温下自然干燥.(4)复染:每张玻片加6lDAPI/Antifade,置于一20.C避光复染.(5)荧光显微镜检查:以LeicaQ55OCW荧光显微镜系统观察和采集图像.结果1.FISH法检测供,受者骨髓嵌合度:64例异性allo-HSCT受者中,50例受者移植后供者细胞在99以上;7例移植后早期嵌合度偏低,供者细胞在96.2~98.7之间,随访过程中嵌合度逐渐上升至99%以上,移植后均无原病复发;另外7例患者嵌合度在随访过程中呈进行性下降,分析其1000个细胞中自体细胞数量分别为32,24,38,52, 143,330及240个,前4例受者(受者细胞2~5 %)中2例经快速停用免疫抑制剂后,出现严重GVHD,最终因经济原因放弃治疗而死亡,第3例行1次供者淋巴细胞输注后,嵌合度上升至93,随访至今仍处于完全缓解(CR)状态中,第4例受者合并肺部感染,现给予抗感染治疗,暂时未见复发倾向;后3例受者(受者细胞10%以上)同时出现血液学复发,1例慢性粒细胞急变复发后采用供者淋巴细胞输注及甲磺酸伊马替尼(商品名:格力卫)治疗无效而死亡,另2例因经济困难放弃治疗而死亡.2.FISH法检测微量残留病灶:19例供,受者性别相同的allo—HSCT受者中,16例为正常核型, 未检测到阳性融合基因;1例检测到微量残留病灶为10,立即将免疫抑制剂减量,术后5个月复查时降为1,至今随访1年,仍在完全缓解中;另2例分别于移植后1个月及4个月出现原染色体异常,复查为骨髓复发,再次化疗无效,分别在移植后3个月和5个月死亡.14例异性allo-HSCT患者中,11例患者未检测到BCR/ABL阳性细胞,1例BCR/ABL阳性细胞为1/500;同时进行嵌合体检472?中华器官移植杂志2006年8月第27卷第8期ChinJOrganTransplant.Aug2006,V o1.27,No.8测,11例的受者细胞在0~0.90A之间,1例为4.4,移植后均无复发.1例BCR/ABL阳性细胞为68/500,相对嵌合体检测示受者细胞占13.30A;另外1例BCR/ABL阳性细胞为16/500,受者细胞占12,嵌合体与微量残留病灶检测结果相一致,2例均采用免疫干预治疗.3.供者淋巴细胞输注治疗的作用:5例受者经免疫抑制剂快速减量至停用后骨髓嵌合度仍低下,另外1例Ph+_ALI患者在移植后8个月时用FISH法检查骨髓嵌合度在100,但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rr_PCR)检测BCR/ABL融合基因始终为阳性,均给予供者淋巴细胞输注治疗,剂量从5X10/kg开始至2X10/kg递增,每隔2周左右输注1次,如果在治疗过程中嵌合度上升或发生严重的GVHD则停止供者淋巴细胞输注治疗.用供者淋巴细胞输注治疗后,2例嵌合度上升,1例融合基因转为阴性,3例治疗无效死亡.讨论目前,检测移植后供,受者骨髓嵌合度的方法有多种,各种方法均有优缺点.本组采用FISH法,一次可分析数百乃至上千个细胞,不受细胞分裂相缺乏的影响,中期或间期细胞均可用,敏感度达1l_1].我们对83例接受allo-HSCT的患者用FISH法动态检测骨髓嵌合度,并研究了供者淋巴细胞输注后嵌合率的动态变化,部分有特殊染色体异常者应用FISH法检测微量残留病灶.19例供,受者性别相同的受者应用FISH法检测微量残留病灶,结果显示移植后早期微量残留病灶较高,但这并不一定意味着白血病复发,临床上可尝试通过免疫抑制剂调节发挥移植物抗白血病(GVI)效应;如果在移植后的随访过程中出现微量残留病灶增多,则高度提示可能为原病复发.在移植后早期用FISH法检测嵌合度偏低的受者,可能处于混合嵌合体状态,在移植后需要密切随访,大多数受者在allo_HSCT后嵌合度进行性上升,甚至可达到完全骨髓嵌合状态.特别是对非清髓性造血干细胞移植,在移植后早期供者细胞嵌合程度偏低,以后嵌合度逐渐增高,呈现从混合嵌合体(MC)向供者细胞完全骨髓嵌合状态(FDC)转化的过程,通过免疫抑制剂的调整或使用供者淋巴细胞输注可诱导MC向FDC转化.本组有4例患者嵌合度进行性下降,FISH法分析1000个细胞,患者自体细胞数为24~52个,细胞形态学检查提示仍在缓解中,为分子水平的复发,通过免疫抑制剂快速减量或停用以及采用供者淋巴细胞输注干预性治疗后可消除体内微量残留病灶,随访至今4例患者均未复发;3例患者在随访过程中出现受者自体细胞100 个(10)以上,均表示同时有血液学复发.我们认为,FISH法检测受者细胞为2~5时,应加强随访,并实施免疫干预治疗,可减少移植后复发;检测到受者细胞在10以上时,则提示可能有血液学复发,由此可见FISH法检测供,受者骨髓嵌合度的结果与临床转归高度相关.Vinogradova等l_2]动态监测25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移植后微量残留病灶与供,受者骨髓嵌合度,结果提示受者细胞比例与BCR/ABL阳性细胞数高度相关.本组的12例患者用FISH法检测后也得到同样的结果,均未检测到微量残留病灶的发生,残存的受者细胞少,临床上无复发;相反,微量残留病灶高的受者骨髓嵌合度也低下,2例患者虽未出现血液学复发,但仍给予临床干预性免疫治疗.因此,我们认为微量残留病灶与供,受者骨髓嵌合度结果高度相关,并与临床实际情况相符合.本组有部分受者在随访中发现微量残留病灶或骨髓嵌合度下降,经过免疫干预治疗后,微量残留病灶消失或骨髓嵌合度上升,但也有部分受者经免疫抑制剂快速减量甚至停用后,出现严重的GVHD,这就说明需要密切观察免疫抑制剂用量与微量残留病灶和骨髓嵌合度之间的动态平衡关系,以便给予适当的处理.本研究表明,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用FISH法检测嵌合度与微量残留病灶,对判断植入,复发和指导早期干预性免疫治疗有着重要意义.参考文献1TurkiewiczD,GorczynskaE,ToporskiJ.eta1.Monitoringof hematopoieticchimerismaftersex-mismatchedallogeneicstem celltransplantation(alloSCT)bydual—colorFISHanalysisofX andYchromosomes.LeukRas.2003.27:993—998.2VinogradovaOA,SavchenkoVG.DomrachevaEV,eta1.Mo—lecularcytogeneticmonitoringofchimerismandminimalresidual diseaseinpatientwithchronicmyeloidleukemiaafterallogenic andsyngenicbonemarrowtransplantation.TerArkh,2002,74:38—44.(收稿日期:2005—09—12)。
荧光原位杂交技术在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中的应用及分子遗传学异常研究
医药界 2019年12月第23期—101—临床经验对不同呼吸机辅助通气治疗ICU 重症COPD(慢性阻塞性肺病)合并呼吸衰竭的临床效果观察徐 蕾1 高焕焕2 王海霞通讯作者(苏州科技城医院呼吸内科 江苏 苏州 215000)【摘要】目的:分析在ICU 内重症COPD 并发呼吸衰竭患者治疗中应用不同呼吸机辅助通气治疗的临床价值。
方法:对照组采取有创机械通气治疗方案,观察组则改为无创机械通气治疗。
结果:两组治疗前pH 值、HR、SaO2对比无显著差异(P >0.05),治疗后观察组的pH 值、SaO2高于对照组,HR 低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7.37%,对照组为84.21%(P <0.05)。
结论:对于ICU 内重症COPD 并呼吸衰竭患者采用无创机械通气治疗可显著提升疗效,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关键词】COPD;呼吸机;辅助通气;呼吸衰竭【中图分类号】R5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4808(2019)23-101-02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属于临床中常见病和多发病,患者若同时并发呼吸衰竭将进一步增加治疗难度,且患者死亡率相对较高。
机械通气治疗方案是此类患者中的有效治疗措施,以往治疗中多通过有创气管插管或行气管切开,然而由于创伤性较大,且部分患者无法耐受,因此不利于临床的广泛应用和推广。
近年来随着临床中机械通气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经鼻/面罩无创通气在临床中开始广泛应用,而且在各类急慢性呼吸衰竭患者治疗中发挥着重要作用[1]。
本文旨在分析ICU 内重症COPD 患者并发呼吸衰竭情况时有效的呼吸机辅助通气治疗方案及其应用效果。
1.资料及方法1.1常规资料,抽取院内ICU 于2017年7月起,到2019年3月收治的76例重症COPD 并呼吸衰竭患者,以数字法随机分组。
观察组:38例,男女性别比为21/17,年龄区间处于52~86岁,均值(64.5±1.3)岁,COPD 病程4个月~7年,病程均值(2.4±0.3)年。
荧光原位杂交技术检测BCR-ABL融合基因阳性的病例分析
荧光原位杂交技术检测BCR-ABL融合基因阳性的病例分析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ISH)是一种能够检测基因染色体异常的分子遗传学技术,广泛应用于血液学、肿瘤学等多个领域中。
本文以一名患有慢性髓细胞白血病(CML)的患者为例,阐述荧光原位杂交技术检测BCR-ABL融合基因阳性的过程及结果。
患者,男性,65岁。
因口渴、口干、腰疼等症状就诊于本院。
经常规检查发现白细胞计数为40×10^9/L,骨髓形态学示慢性期CML。
接下来,为了确定患者CML的分子遗传学变异情况,选择了荧光原位杂交技术检测BCR-ABL融合基因。
实验流程如下:首先,从患者血样中提取细胞,并通过离心等处理步骤,制备出细胞悬液。
接着,使用一系列合成的荧光探针,与细胞DNA序列发生特异性结合。
該荧光探针包含Fusion Green(FG)和Fusion Orange(FO)荧光染料,分别用于标记BCR基因和ABL基因。
如果细胞存在BCR-ABL融合基因,那么BCR基因和ABL基因就能形成连接,使荧光探针结合并显示出光信号。
如果细胞没有BCR-ABL融合基因,则FO和FG的信号不会同时出现。
实验结果显示,患者细胞核内同时能够检测到FO和FG信号,且两种信号位置重合,说明患者BCR基因和ABL基因融合。
进一步分析结果,患者的融合基因区域是t(9;22)(q34;q11.2),合成了BCR-ABL融合基因。
依据患者荧光原位杂交技术检测结果,制定了治疗方案,包括干细胞移植和靶向治疗等。
通过定期监测患者血象和病理学表现等指标,发现患者的CML得到了有效控制。
总之,荧光原位杂交技术可以高度特异地检测基因染色体异常,是CML等恶性肿瘤分子遗传学诊断和疗效监测的重要技术手段。
在临床检查中,可以辅助医生诊断和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从而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和治疗效果。
通常淋巴瘤的诊断手段有哪些
通常淋巴瘤的诊断手段有哪些淋巴瘤是一种源自淋巴组织的恶性肿瘤,其发病率逐年增加。
准确诊断淋巴瘤对于选择最佳的治疗方案至关重要。
以下将详细介绍通常淋巴瘤的诊断手段。
1.病史和体格检查:医生首先会详细询问患者的病史,包括症状的出现时间、持续时间、程度、进展情况等。
同时,医生会进行全面的体格检查,以寻找可疑的淋巴结肿大或其他病理征象。
2.血液检查:通过抽取患者的血液样本,可进行多项血液检查。
其中最重要的是完整血细胞计数(CBC)和外周血涂片检查。
CBC可以提供关于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数量和形态的信息。
异常的血细胞计数可能暗示有问题存在,如白血病,淋巴瘤等。
3.淋巴结活检:活检是确诊淋巴瘤的重要方法之一。
主要分为淋巴结外科活检、淋巴结穿刺活检和淋巴结骨髓活检三种。
淋巴结外科活检是将一个淋巴结完整地切除,通常是通过手术进行。
淋巴结穿刺活检是通过穿刺淋巴结并取出样本进行检查。
淋巴结骨髓活检是通过骨髓穿刺取样,然后在实验室中进行病理检查。
4.放射学检查:在诊断淋巴瘤的过程中,一些放射学检查可以提供有用的信息。
其中最常用的是X射线和CT扫描。
X射线和CT扫描可以帮助医生观察淋巴结肿大的程度和部位,同时排查可能的转移。
此外,MRI和PET扫描也可以用于评估淋巴瘤的范围和侵犯的其他器官。
5.免疫组化检查:免疫组化是一种病理学检查方法,可通过使用特定抗体来检测组织标记物,以帮助确定肿瘤类型。
在淋巴瘤的诊断过程中,免疫组化可以用于确定细胞表面和细胞内蛋白的表达情况。
6.流式细胞术:流式细胞术通过检测细胞的荧光标记物来分析淋巴细胞群体,可以精确地确定不同的淋巴细胞亚群,并检测淋巴瘤的存在。
7.基因检测:基因检测主要通过检测染色体结构和基因突变来确定肿瘤类型。
例如,染色体荧光原位杂交(FISH)可以用于检测染色体变异。
此外,PCR技术还可以用于检测与某些淋巴瘤相关的基因突变。
总结起来,淋巴瘤的诊断通常涉及病史和体格检查、血液检查、淋巴结活检、放射学检查、免疫组化检查、流式细胞术和基因检测。
荧光原位杂交技术检测多发性骨髓瘤和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分子遗传学异常及其临床意义
分类号学号D200978175学校代码10487 密级博士学位论文荧光原位杂交技术检测多发性骨髓瘤和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分子遗传学异常及其临床意义学位申请人:陈蕾学科专业:内科学(血液病)指导教师:胡豫教授答辩日期:2012年5月A dissertation submitted to Huazhong University ofScience and Technology for the Degree ofDoctor of MedicineClinical significance of genetic abnormalities detected by interphase 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 in multiple myeloma and chronic lymphocyte leukemiaD.Candidate: Chen LeiMajor : HematologySupervisor : Prof. Hu YuHuazh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 TechnologyWuhan 430074, P. R. ChinaMay 2012独创性声明本人郑重声明,本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的总结。
尽我所知,除文中已经标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
对本文的研究做出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
本人完全意识到本人将承担本声明引起的一切法律后果。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日期:年月日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即:学校有权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
本人授权华中科技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学位论文。
多色荧光原位杂交技术检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复杂核型异常
多色荧光原位杂交技术检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复杂核型异常【摘要】本研究建立多色荧光原位杂交(M-FISH)技术平台,探讨其在检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复杂核型异常中的应用。
联合应用常规细胞遗传学方法和M-FISH技术分析了5例伴有复杂核型异常的ALL患者。
结果表明:M-FISH 证实了原有的异常t(9;22)、t(1;19)和 t(y;1),同时还发现了新的异常der(1)(1∷3∷7)、der(6) t(6;9)(q?;p13)、der(1)t(1;11)、der(12)t(1;12)、der(3)t(3;5)、der(2)t(2;16)、der(9)(9∷18∷7)和der(7)(9∷18∷7),并且纠正了原有的错误分析,其中der(9)(9∷18∷7)及der(7)(9∷18∷7)为世界上首例报道。
结论:M-FISH在检测ALL复杂核型中的应用前景广阔,是进行精确染色体核型分析所不可缺少的先进手段。
【关键词】多色荧光原位杂交Detection of the Complex Chromosomal Aberrations in 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 by Means of Multiplex 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Abstract This study was aimed to establish the technique of multiplex 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 (M-FISH) and to explore its usefulness in detection of complex chromosomal aberrations (CCAs) in 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 (ALL). Five ALL patients with CCAs were analyzed by combining the techniques of conventional cytogenetics (CC) and M-FISH. The results demonstrated that M-FISH confirmed the aberrations previously detected by CC,such as t(9;22),t(1;19) andt(y;1),and revealed new abnormalities as der(1)(1∷3∷7),der(6)t(6;9)(q?;p13),der(1)t(1;11), der(12)t(1;12),der(3)t(3;5),der(2)t(2;16),der(9)(9∷18∷7) and der(7)(9∷18∷7),and also corrected the wrong results in CC. Among these abnormalities,der(9)(9∷18∷7) and der(7)(9∷18∷7) were reported for the first time. In conclusion,M-FISH has proved to be useful in characterization of the CCAs in ALL,and it is an essential method to refine the karyotype analysis.Key words multiplex 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complex chromosomalaberration伴随血液系统疾病WHO分型的提出,细胞遗传学已被提升到了更重要的地位。
石蜡切片荧光原位杂交检测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BCL6基因异常
石蜡切片荧光原位杂交检测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BCL6基因异常韩永胜;薛永权;张俊;杨海燕【摘要】目的建立石蜡包埋的淋巴瘤组织切片荧光原位杂交(FISH)技术平台,探讨其在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应用家用高压锅和水浴变性法在淋巴瘤石蜡切片上行FISH分析,BCL6双色断裂点分离探针FISH检测58例石蜡包埋DLBCL病例中BCL6基因易位和扩增.结果通过优化实验条件,成功地建立了淋巴瘤石蜡切片FISH方法;DLBCL中BCL6基因易位和扩增的发生率分别为24.1%(14/58)和17.2%(10/58),BCL6基因异常的检出率为39.7%(23/58).结论石蜡包埋的淋巴瘤组织切片可用于FISH分析;FISH检测BCL6基因异常有助于DLBCL的诊断.【期刊名称】《安徽医药》【年(卷),期】2011(015)006【总页数】2页(P711-712)【关键词】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BCL6基因;荧光原位杂交;石蜡包埋【作者】韩永胜;薛永权;张俊;杨海燕【作者单位】安徽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血液科,安徽,合肥,230001;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浙江省肿瘤医院,浙江,杭州,310022【正文语种】中文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是非霍奇金淋巴瘤(NHL)中最常见类型,占成人NHL的30% ~40%。
染色体3q27/BCL6基因易位和扩增是DLBCL中最常见的遗传学异常,它导致BCL6基因异常表达,从而有助于淋巴瘤的发生。
在2001年及2008年WHO发表的造血和淋巴组织肿瘤分类中,均将遗传学改变列为DLBCL的重要诊断指标。
荧光原位杂交(FISH)作为近年来开展的一项检测遗传学异常的新技术,在国外已广泛应用于淋巴瘤的科学研究及临床诊断中。
在我国FISH在淋巴瘤中应用的报道较少,石蜡包埋淋巴瘤组织FISH技术尚不成熟。
因此,我们建立了石蜡包埋淋巴瘤组织切片FISH方法,并应用该技术检测了58例DLBCL病例中BCL6基因易位和扩增,以探讨其在DLBCL诊断中的价值。
揭秘基因密码——荧光原位杂交分子病理报告解读
视界照耀科技| 11MEDICAL HEALTH医学健康生命是一部由基因编写的复杂交响曲,而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 ,FISH )是揭示这部交响曲内在奥秘的重要工具之一。
FISH 是一种生物分子分析技术,用于研究细胞和组织中的染色体结构、基因定位和基因表达。
该技术通过使用荧光标记的DNA 或RNA 探针与目标DNA 或RNA 序列杂交,然后通过荧光显微镜观察杂交信号的位置和数量。
FISH 技术让人们能够在细胞和组织层面上观察基因、染色体的情况,了解患者病变部位的分子生物学特征,从而为个体化医疗提供支持。
但对于许多患者而言,他们并不了解FISH ,甚至对为何进行FISH 检测存在疑惑。
本文将从科普角度解读FISH 分子病理报告,以及FISH 走入临床工作的意义。
1 FISH 的前世今生FISH 从实验室走进临床工作,已经历了50余年的历史。
1969年,科研工作者利用放射性标记DNA 或28S RNA 发明了FISH 。
尽管当时原位杂交技术已经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和灵敏度,但鉴于放射性同位素自身特性的局限,如安全性、空间分辨率低、不稳定性等问题,这项技术仅限于实验室研究方面的应用。
1986年,有科研工作者开始利用异硫氰酸盐荧光素来标记探针,并在荧光显微镜下进行观察分析,建立了荧光原位杂交技术。
1989年,Delong 首次使用荧光标记寡核苷酸探针检测单个微生物细胞。
20世纪90年代,FISH 技术已具有敏感度高、信号强、背景低、快速等优点,这使得FISH 技术逐渐商业化,并出现了各种商业化的荧光标记探针和相关试剂。
同时,自动化的FISH 系统也开始出现,使得该技术更加高效和可靠。
随着技术的发展,研究人员实现了多色FISH ,允许在同一样本中同时检测多个目标。
这作者简介:陈烨,博士,研究实习员,主要研究方向为分子病理研究。
通信作者:陈光勇,博士,主任医师,主要研究方向为消化系统疾病病理诊断。
荧光原位杂交及其在肿瘤生物学中的应用
荧光原位杂交及其在肿瘤生物学中的应用
吕永杰
【期刊名称】《国外医学:遗传学分册》
【年(卷),期】1994(017)001
【摘要】荧光原位杂交(FISH)是一种应用荧光物质依靠核酸探针杂交原理在核中或染色体上显示DNA序列位置的方法。
FISH具有快速、安全、经济、灵敏度高、特异性强等优点,在中期及间期细胞均可检测DNA序列及其变化,广泛应用于细胞遗传学、产前诊断、肿瘤生物学、核组成、基因定位、基因扩增等领域。
细胞内染色质含量的不平衡是引起肿瘤的根本原因,细胞遗传学上表现为染色体数目或结构异常,分子水平上表现为DNA片段的扩增
【总页数】6页(P3-8)
【作者】吕永杰
【作者单位】无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3-3
【相关文献】
1.荧光原位杂交技术及其在环境微生物学中的应用 [J], 江平
2.荧光原位杂交在肠道微生物学中的应用 [J], 吴旭;吴中明
3.荧光原位杂交在环境微生物学中的应用及进展 [J], 慕庆峰
4.荧光原位杂交技术及其在肿瘤生物学中的应用 [J], 黄贻学;方女燕;郭颖
5.荧光原位杂交技术在血吸虫生物学中的应用及进展 [J], 莫筱瑾;冯正;胡薇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S h e n Xi a o y i n g ,Qi Do n g d o n g ,W “ Xi n r u i ,Qu Y u e 。 ,Z h a n g Li y i n g ,Z h a n g Y u p i n g ,X “Ch u n we i ,
V “Ji h u a . 】 .De p a r t me n t o f Pa t h o l o g y,3 0 6 Ho s pi t a l o f PL A ,Be i j i n g j 0 0 1 0 1, C h i n a .2 .De p a r t me n t o f On — c o l o gy。Zh o n g s h a n Ho s p i t a l ,Da l i a n Un i v e r s i t y,Da l i a n J l 6 0 0 1, C h i n a .3 . Be i j i n g Xi n j i Yo n g k a n g Ge n e Sc i — e n c e a n d Te c h n o l o g y Co . ,Lt d. ,Be i j i n g】 0 0 0 8 5, Ch i n a .4 . De p a r t me n t o f Pa t h o l o g y, P Mi l i t a r y Ge n e r a l Ho s p i t a l o f Be i j i n g PL A ,Be i j i n g 1 0 0 7 0 0, Ch i n a .5 .De p a r t me n t o f Pa t h o l o g y,T e Pe o pl e ' s Ho s pi t a l o f Ⅵ — f a n g,We i f a n g,S h a n do n g 2 6 1 0 4 1, Ch i n a .6 .De p a r t me n t o f Pa t h o l o g y,Aff i l i a t e d Ho s p i t a l o f Ac a d e my o f
ALK 基 因
Ge n e t i c s t at u s a na l y s i s o f 8 c a s e s i n m al i g n a nt l ympho ma d i a g no s i s f l uo r e s c e n c e i n s i t u h yb r i di z a t i o n
・
1 12 6 ・
Gu i z h o u Me d i c a l J o u r n a 1 , 2 0 1 6, Vo 1 . 4 0, No . 1 1
恶 性 淋 巴瘤 诊 断 中荧 光 原 位 杂 交分 析 基 因状态 的研 究
沈 小英 亓 岽 东 武 鑫瑞 屈悦 。 张 立英 张 玉萍 许春 伟 △ 吴继华 ☆
( 1 . 解放军 3 0 6医 院 病 理 科 , 北京 1 0 0 1 0 1 ; 2 . 大 连 大 学 附 属 中 山医 院肿 瘤 科 , 辽宁 大连 1 1 6 0 0 1 ; 3 . 北京 新基 永 康 基 因 科 技 有 限 公 司 , 北京 1 0 0 0 8 5 ; 4 . 北 京 军 区总 医 院 病 理 科 , 北京 1 0 0 7 0 0 ; 5 . 山 东 省潍 坊 市 人 民 医 院 病 理 科 , 山东 潍 坊 2 6 1 0 4 1 ; 6 . 军 事 医 学 科 学 院 附 属 医 院病 理 科 , 北京 1 0 0 0 7 1 )
巴瘤 中 B C L 一 6 基 因重 排 的 阳性 率 为 2 9 . O 3 ( 9 / 3 1 ) , 滤 泡性 淋 巴瘤 中 B C L - 2基 因重 排 的 阳 性 率 为 6 1 . 1 1 ( 1 1 / 1 8 ) , 黏 膜 相 关 淋 巴组 织淋 巴 瘤 中 MAL T 1基 因重 排 的 阳性 率 为 4 7 . 3 7 ( 9 / 1 9 ) , 套 细胞 淋 巴瘤 中 C C N D1 基 因 重排 的 阳性 率 为 8 8 . 8 8 ( 8 / 9 ) , B u r k i t t 淋 巴瘤 中 C — MYC基 因重 排 的 阳性 率 为 1 O O ( 2 / 2 ) 和 间 变 性 大 细 胞 淋 巴瘤 中 AL K 基 因 重排 的 阳 性 率 为 7 5 . O O ( 6 / 8 ) 。 结 论 基 因重 排 对 恶性 淋 巴瘤 的诊 断 具有 重要 的 实 际 价 值 。 关 键 词 淋 巴 瘤 ; B CL 一 6基 因 ; B CL 一 2基 因 ; M ALT1基 因 ; CCND1基 因 ; C — MYC 基 因 ;
摘 要 目的 探 讨 恶性 淋 巴瘤 中基 因 重排 的 特 点 。 方 法 回 顾 性 分 析 8 7例 恶性 淋 巴 瘤 组 织 样 本 , 利 用 荧光 原 位杂交技术 , 分 别检 测 弥 漫 大 B细 胞 淋 巴 瘤 、 滤 泡 性 淋 巴瘤 、 黏 膜相 关 淋 巴组 织 淋 巴瘤 、 套 细胞 淋 巴瘤 、 Bu r k i t t 淋 巴 瘤 和 间 变性 大 细胞 淋 巴瘤 中 B CL- 6 、 B CL - 2 、 MAL T1 、 C CND1 、 C — MYC和 AL K 基 因 重排 。 结果 弥 漫 大 B 细胞 性 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