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 第一次世界大战
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3第一单元 第一次世界大战 单元总结 名师制作优质学案
单元总结(一)一、第一次世界大战主要交战国的目的1.德国:实现世界霸权,企图建立“中欧帝国”,还要摧毁英国的海上霸权,夺取英法的殖民地。
2.法国:希望报普法战争中的一箭之仇,恢复原来在西欧和中欧的霸主地位。
3.奥匈帝国:奴役巴尔干,使塞尔维亚沦为其附属国。
4.英国:保住世界霸主地位,打败最大的竞争对手德国,瓜分德国的殖民地,在西亚肢解土耳其帝国。
5.俄国:摧毁德奥在土耳其和巴尔干的势力,确立自己在这一地区的统治。
6.日本:为了夺取德国在太平洋上的属地和德国在山东的权益,进一步侵略中国。
7.意大利:瓜分北非沿岸和阿尔巴尼亚等国家和地区,在地中海地区建立霸权。
8.美国:为了捞取战利品和争夺世界霸权。
二、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进程三、一战的影响和后果1.政治和国际关系格局方面(1)大战导致欧洲地位下降,使德意志、沙皇俄国、奥匈、奥斯曼四个帝国毁灭,英法实力进一步削弱,美国和日本崛起,从而改变了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力量对比,几个世纪以来形成的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格局受到了挑战。
(2)一战最重要的政治后果之一就是社会主义革命在俄国取得胜利,并极大地激励了欧洲各国的无产阶级革命运动。
(3)一战促进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和地区民族的觉醒,这些国家和地区的民族资本主义得到进一步发展,战后民族解放运动掀起新高潮。
2.经济和社会生活方面(1)大战所带来的最直接、最明显的后果是人力、物力的巨大损失和破坏。
(2)一战成为一系列新技术发展的催化剂,并促使人们不断地改进生产流程,为生产管理的革新提供了条件。
(3)一战促使政府机构改变了职能,加强了对经济的干预程度。
(4)一战改变了人们的思想观念,引起了人民要求和平、反对战争运动的高涨;社会主义的理想和观念深刻影响了人类社会的各个方面;和平主义思潮盛行一时。
四、世界近现代主要矛盾的演变1.从英西、英荷矛盾到英法矛盾:新航路开辟后的一个时期内,西班牙和葡萄牙成了国际关系的主角。
1588年,英国打败西班牙的“无敌舰队”,开始确立海上霸权。
第一单元 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
第一单元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萨拉热窝事件第一次世界大战凡尔登战役视角120世纪影响世界历史进程的对立组织视角2欧洲地位的变化十月革命(彼得格勒武装起义)《凡尔赛条约》《九国公约》凡尔赛—华盛顿体系1.《凡尔赛条约》2. 《九国公约》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为新的世界大战埋下祸根视角1华盛顿见证历史的发展——华盛顿会议召开100周年新经济政策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苏联模式实现国家工业化是国家发展的必然趋势——苏联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开始95周年印度非暴力不合作运动1. (2016河北17题2分)某条约第2条规定:“如果意大利未有直接挑衅行为而遭到法国进攻,不论其理由为何,其他两缔约国必须以它们的全部军队给予被攻击的一方以援助……”这一条款中的“其他两缔约国”指()A. 德国、奥匈帝国B. 法国、俄国C. 英国、法国D. 英国、俄国2. (2018河北27题12分)探究问题。
材料一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同盟国的失败而告终。
但是,交战双方都付出了惨重的代价,蒙受了巨大的损失。
面对战争的惨痛后果,战胜国的胜利失去了意义。
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一场没有胜利者的战争。
——摘编自《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材料三在美国参战的影响下,中国、巴西、利比里亚等一批国家对德宣战,壮大了协约国集团的阵营,也使第一次世界大战真正进入全球规模阶段。
交战双方把研制的新式武器投入战场。
飞机、坦克、毒气首次用于战争,远程大炮杀伤力巨大,造成了重大的物资破坏和人员伤亡。
——摘编自《世界历史》九年级上册(1)材料一认为“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一场没有胜利者的战争”,其依据是什么?(2分)(2)据材料二,指出一战每天死亡人数与过去战争相比有何特点。
(2分)试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探究其成因。
(8分)(提示:需答对4个成因)3. (2015河北17题2分)下图中,某条折线反映了苏联工业生产指数变化的趋势,这条折线是()A. ①B. ②C. ③D. ④4. (2012河北18题2分)“它使1921年春天的危机迅速消失,生产稳步恢复。
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3课件 第一单元第1课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课件
(3)人类历史发展到20世纪出现世界大战的原因 ①20世纪的世界已经基本上形成一个整体,各国各地区 之间 的联系日益加强,形成了“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局面。 ②20世纪生产力的迅速发展和_____科__技______的飞速进步,为 世界大战的爆发和扩大提供了必要的物质和技术基础, 也使 战争变得更加残酷。
[探究问题] (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基本现象?该时期这一现象的出现主要 取决于什么? (2)材料二反映了德国的什么要求?据材料二指出,德国与哪 两国产生矛盾?这又反映了哪两类性质国家的矛盾?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两大军事集团形成 的原因。
[探究思路]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通过材料获取信息、再认再现以及归纳、 整合所学知识的能力。材料一主要反映了资本主义经济政治 发展不平衡的现象;材料二反映了德国争夺殖民地与世界霸 权的要求。回答第(1)问要分析材料一,且要抓住题干中的关 键词“基本”“该时期”(第二次工业革命以来主要资本主义 国家向帝国主义过渡),而后概括回答。回答第(2)问要在理解 材料二所反映信息的基础上,依据所学知识作答。回答第(3) 问要围绕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分析原因。
理解19世纪末20世纪初帝国主义政治 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1.政治发展不平衡:英法美建立了比较完善的资产阶级民 主制度;德俄日三国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专制主义和 军国主义色彩浓厚。 2.经济发展不平衡:第二次工业革命后,美德经济发展迅 速,超过老牌的英法等资本主义国家,改变了帝国主 义 国 家间的力量对比。
(3)帝国主义干涉巴尔干事务 ①原因:两次巴尔干战争不仅在巴尔干地区制造出新的矛盾, 为资本主义列强的干涉提供了机会。 ②表现:俄国、奥匈帝国投入对巴尔干半岛的争夺。 ③影响:列强的争夺、民族矛盾的不断激化,使巴尔干地区 成为欧洲的“___火__药__桶______”。
历史一轮复习资料.选修.战争与和平.当阳一中.黄发林编写
第一单元第一次世界大战(1914—1918年)一、一战的历史背景根本原因: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发展的不平衡引起列强对世界市场和世界霸权争夺的矛盾。
(列强的三大矛盾:法德矛盾、俄奥矛盾、英德矛盾。
经济发展的不平衡:经济发展速度不一样,后起国家超过老牌国家。
政治发展的不平衡:民主发展程度不一样;经济实力与占有的殖民地面积倒挂。
)主要原因:帝国主义两大军事集团疯狂的扩军备战。
(三国同盟:德奥意;三国协约:英法俄)。
直接原因:(导火线)萨拉热窝事件(7月28日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一战爆发)。
其他因素:①20世纪初世界已经基本上成为一个整体。
②科技进步成果被运用于军事领域。
③军国主义和极端民族主义的泛滥使两大军事集团相互仇视。
★巴尔干地区为什么会成为欧洲的“火药桶”?①外因:欧洲列强争夺和插手(在巴尔干争夺最为激烈的是俄国和奥匈帝国)。
②内因:民族关系复杂,各种矛盾交织。
★英国传统的外交政策是什么?含义如何?原因?政策:“光荣孤立”(欧洲大陆均势政策)。
含义:不同任何国家结成持久固定的同盟。
原因:①经济实力雄厚,军事尤其是海军实力强大,是海上霸主。
②英国为岛国,为了免受战争威胁,保证自己安全。
③英国与欧洲大陆的大国法俄德等国都有矛盾。
不愿加入任何一方。
④维持欧洲大陆的均势,便于自己对海外殖民地进行掠夺。
★20世纪初英国又为什么要放弃“光荣孤立”政策?必要性:①英德矛盾激化,德国咄咄逼人。
②自身实力下降,欲寻求盟友。
可能性:③三国同盟威胁法俄。
二、一战的经过结果第一阶段:1914年战争第一年,德国把进攻重点放在西线,企图集中兵力速战速决,先消灭西线英法,再消灭东线俄军(施利芬计划)。
结果,马恩河战役宣告了德军“速战速决”战略的破产。
此后西线转入持久的阵地战。
第二阶段:1915、1916年德国把进攻重点放在东线,企图先打败俄军结束东线战斗,再回头打西线的英法。
结果,德军第二年的作战计划同样破产了。
第1单元_第一次世界大战
第1课
山雨欲来
英、法、德、美四国经济、政治比较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政治民主化 的发展程度不一致:
第一类是以英法美为代表的,资产阶级民主制度较 为健全;
第二类是以俄德日为代表的,专制主义和军国主义 的色彩较为浓厚。
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一、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 殖民地占有与工业位次比较
1、欧洲的相对衰退;
2、美日迅速崛起; 3、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
4、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
5、国际格局变化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欧洲中心受到挑战 国际联盟建立
三、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1、成为新技术发展的催化剂; 2、促使政府机构改变了职能; 3、改变了人们的思想观念; 4、客观上有助于提高妇女的社会地位。
具有决定意义 (转折点)
时间最长
未分胜负
规模最大
德国损失小, 英掌握制海 最大的一次海战 权
新式武器的广泛使用(1)
一战英军的坦克
新式武器的广泛使用(2)
新式武器的广泛使用(3)
思考:一战中出现了哪些新式 武器?新式武器在战争中的作用?
潜艇、飞机、坦克、毒气等
使战争更加惨烈; 使战争的规模更大; 使战争的范围更广。
欧洲三条战线及其对峙形势
二、交战双方战前制订的作战计划
德国: 施里芬计划
避免东西两线作战,先发制人,各个击破的速决战
协约国: 法、俄两国同时在陆上对德国展开进攻
迫使德国分兵,东西两线作战
三、一战的第一阶段———1914年的战斗
马恩河战役
巴黎
三、一战的进程———1914年的战斗
西线: 1、主要战役 马恩河战役
3、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课件
1916.5
德军 - 英军
英国海军仍掌握着
制海权
一战期间最大的一次海战
欧洲战场三个阶段战局的演变
阶段
第一阶段 (1914年)
第二阶段 (1915—
1916年)
战役或重大事件
马恩河战役
凡尔登战役 索姆河战役 日德兰海战
影响
德军速战速 决计划破产
战略主动权 转移到协约
国一方
第三阶段 (1917—
1918年)
国
驻英大使佩奇在同年10月11日致总统顾 问豪斯的信中即预见到,战后“差不多 所有欧洲国家都快要破产了。海上将不
的 “
再有德国。而十年以后,……整个世界
中
前途就将会落在我们手中,这是非常难
得的机会。”
立
美国在战争初期采取了怎样的政策?他这样做 ”
的真正目的是什么?
两年半的“中立”使美国在国际贸易中独占 鳌头。美国工业总产值1914年为二百四十九亿 二千万美元,1919年为六百三十九亿七千一百 万美元,增长156.7%。在大战期间,美国百万 富翁增加了一万七千人。
战 役 1916.12
德军 - 法军
索姆 1916.6 德军
河战 -
-
役 1916.11 英法联军
德国计划失败,
德军使用飞机、飞艇、
法军站稳了脚跟, 毒气弹;
德军兵力、士气
一战中具有决定意义的
开始衰落
一战。
未能决出胜负
一战中规模最大的战役; 英军首次使用坦克; 也是一场巨大的消耗战。
海 战
日德 兰海 战
德国 英国、法国、俄国
第2课 旷日持久的战争
一、一战中欧洲的三条战线
英国
西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标志着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同盟国的失败而告终。
三、同盟国失败的原因
1、经济实力的对比
参战国 德、奥
英法
经济所占 军队数量 人力资源 可利用 世界比重 资源地 19.2%
27.9%
623万
873万
1.45亿
2.88亿
本国和占 领国资源
本国, 殖民地, 附属国
美国战争后期的给协约国以巨大的经济援助
2、军事战略方面
腐朽落后的俄国,完全没有经济实力来进行反对第一流 工业强国的现代化战争。对德战争的屡遭败绩激化人民 的不满情绪,引起了革命。
俄国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
1917年俄国爆发十月革命,资产 阶级临时政府被推翻,新生苏维埃 政权向各国建议停战,并缔结“不 割地不赔款”的和约。 1918年3月苏俄与同盟国签订了 《布列斯特和约》退出了世界大战。
第一单元 第一次世界大战
(1914—1918)
第1课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资本主义国家的生产力获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
各国工业生产在资本主义世界所占比重
1870 年
美国 23% 其他 22%
1913 年
美国 35% 其他 29%
德国 13% 英国 32% 法国 10%
英国 14%
德国 法国 16% 6%
3、俄国退出一战
材料一:想一想参加最近几次战斗的步兵团吧,他们中1/3 的人没有步枪!这些可怜的家伙在暴风骤雨的榴霰弹中耐心等 待,等待拾起倒下同伴的步枪„„ ——[俄] 帕莱奥洛格《一位大使的回忆录》 材料二:战壕里的俄国士兵向采访他的英国记者战士了他 们的武器——一把绑在木棍上的刺刀。“先生,正如你看到的, 这不是战争,而是一场屠杀。他们(德国)有大炮和毒气,我 们只有胸膛!” 材料三:俄国„„无视科技进步和军事领域的巨大变化„„ 仍然死抱着过去那一套陈腐过时的理论不放,坚信刺刀胜过子 弹„„ ——毛元佑 《世纪初的列强混战》
历史选修三
第四单元 第二次世界大战
中国的抗日战争有哪些特点:
1从局部抗战到全民族抗争2以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为旗帜,国共合作抗日3两党独立领导,两个战场相互配合4世界上开始最早,持续时间最长的反法西斯战争5是亚洲抗日主战场,也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
绥靖政策的实质:西方大国仇视社会主义,牺牲小国利益以维护自身利益与安全的极端自私的强权政治
第六单元
国际联盟和联合国的异同
相同:
1都是世界大战的产物2都反映了战后世界要求和平的共同愿望3都是普遍性的国际组织4成立之初都具有明显的大国强权色彩5宗旨都是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
不同:
1国联是大会一致原则,联合国强调大国一致原则2联合国较之国联更具普遍性,权威性3联合国在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方面位下降;以欧洲为中心的国际秩序发生动摇;欧洲强国英法德奥遭受重创⑵苏俄建立并成为欧洲政治中的重要因素;欧洲各国无产阶级革命运动发展
2美国:
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债权国和资本输出国;在国际事物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在欧洲重建中发挥无可替代的作用
3日本:
获得发展和扩张的良机,大大扩大了在中国和太平洋的利益;海运业和工业迅速发展,由农业国变为工业国,由债务国变为债权国
第一单元 第一次世界大战
2.旷日持久的战争
第一单元第一次世界大战
第一单元第一次世界大战一.历史背景1.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形成。
2.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过渡到帝国主义阶段。
二.原因1.根本原因: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加剧,列强争夺世界霸权和重新分割世界的矛盾激化。
2.重要原因:新老帝国主义国家争夺殖民地的矛盾尖锐(三对)法德矛盾——实质:争夺欧大陆霸主地位英德矛盾——是帝国主义国家的主要矛盾俄奥矛盾——争夺巴尔干半岛3.具体原因:同盟国和协约国两大军事侵略集团,扩军备战。
同盟国集团——德、奥、意协约国集团——英、俄、法3.导火线:萨拉热窝事件。
(1914年)4.矛盾实质:争夺世界霸权和殖民地三.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1.欧洲列强的三对主要矛盾①法德矛盾(普法战争的后果);②俄奥矛盾(争夺巴尔干);③英德矛盾(争夺世界霸权和重新分割殖民地)2.同盟国的形成①1879年,德奥结盟,具有明显的反俄性质;②1882年德国利用意大利同法国争夺殖民地的矛盾,把意大利拉入同盟。
3.协约国①1892年法俄缔结军事协定,欧洲开始出现两大军事集团对峙的局面;②1904年英法签订协约;③1907年英俄签订协约,三国协约正式建立,欧洲两大军事集团最终形成。
四.一战的性质对交战双方来说都是非正义的帝国主义掠夺战争,虽然塞尔维亚、比利时是为保卫独立和主权而战,但不能改变整个战争的非正义性。
五.为什么到20世纪初才出现世界大战?1.20世纪初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形成,世界成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资本主义列强处于世界体系的统治地位。
2.生产力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为世界战争的发生创造了条件。
3.同盟国和协约国两大军事集团为重新分割世界和争夺世界霸权疯狂的扩军备战。
六.一战的主要战线战线位置作战双方西线比利时、法国北部和德法边境德军对英法军队东线波罗的海南岸至罗马尼亚德奥军队对俄国军队南线巴尔干地区奥匈对塞尔维亚七.战争的过程1.1914年的战争进程①爆发1918年7月28日,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此后,德、俄、法、英相继投入战争。
中考历史 考点系统复习 世界现代史 第一单元 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
工业化 能够在短时期内,集中全国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实现
评价 工业化;排斥市场和商品经济,致使后来苏联的经济 体制日益僵化
时间 20世纪30年代初 措施 开展消灭富农运动;支持集体农庄的建设 特点 采用行政手段加快农业集体化进程 农业
(1)消极:农民的利益受到严重损害,致使苏联农 集体化
考点5: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高涨(九下第12课P52-56)
领导者
甘地
印度的
1920年,甘地号召印度人民开展
非暴力
非暴力不合作运动。1922年发生了
不合作 概况 第一次 农民焚烧警察局的事件,甘地认为
运动
这超出了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范
围,决定停止运动
印度的 非暴力 不合作 运动
1930年,主要采取不服
华盛顿 影响 战后世界经济的发展
体系
(2)消极:不可能从根本上消除帝国主义国家之
间的矛盾,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埋下祸根
考点4: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九下第11课P47-51) (2022·安徽13) 1.新经济政策
时间 1921年春开始实施 目的 恢复和发展生产,巩固政权
(1)农业方面:以征收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 (2)工业方面:允许使用雇佣劳动力和出租土地,允许私人经 营中小企业 内容 (3)商业方面:农民可以自由买卖纳税后的剩余产品,实行自 由贸易 (4)分配制度:实行按劳取酬的工资制 允许多种经济形式并存;把社会主义同市场、商品、货币关 特点 系直接联系起来
为信号,起义者冲进冬宫,临时政府被推翻 苏维埃政 1917 年 11 月,全俄工兵代表苏维埃第二次代表大 权的建立 会宣布成立苏维埃政府,列宁任人民委员会主席
高中历史课件-第一单元 第一次世界大战
战争特征: 大炮、战壕、士兵
—战争的残酷
战争的特点: 旷日持久
一、一战的概况:
一个主战场:欧洲战场 两大军事同盟:同盟国VS协约国 三条战线:东线、西线、南线 三个阶段:1914;(西线为主)
1915——1916年,1916年是关键的一年
(先东线后西线)
1917——1918年 持续四年
(3)美国在一战初期采取这种政策的实质
利用战争之机,大发战争横财,等待时机称霸世界
材料一:两年半的“中立”使美国在国际贸易中独占鳌头。 美国工业总产值1914年为二百四十九亿二千万美元, 1919年为六百三十九亿七千一百万美元,增长156.7%。 在大战期间,美国百万富翁增加了一万七千人。
材料二:美国从债务国变成了债权国。迄1919年,美国 借给协约国的战债约一百亿美元,成了二十个国家的债主。 它还把世界黄金储备的40%掌握到了手里。
1914年9月 11日,小毛奇向 结马为合恩何材河小料战毛提役奇示的在,失马分败恩析宣河这告场个法战报国役告速的是决失在战利计划 德皇报告:“陛 哪的会一失导场败致战,被役使撤之西职后线的的进下出入场现相?的持?阶段,同时也 下,我们输掉了 为德国真正面临两线作战的危机 这场战争。”3 天后,他被撤职。
二、一战三阶段战局演变
阶段 1914年
战役或重大事件
马恩河战役(西线) 东普鲁士战役(东线)
影响
德军速决战计 划破产,陷入 两线作战困境
1915—1916凡尔登战役、日德兰海战、 索姆河战役(西线) 俄军夏季攻势(东线)
为了国旗,为了胜利! (法国,乔治·斯科特)
共同回忆,残酷战场
• 约翰、亨利和科勒, 都是法国人,在巴黎 的一家汽车修理厂工 作。
高中历史第一单元第一次世界大战基础知识总结
第一单元第一次世界大战【单元重点知识】1、一战前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矛盾的根源、实质和三对基本矛盾及其成因、主要矛盾;2、欧洲两大军事侵略集团的参加国、核心及其建立目的、形成标志;3、欧洲开始出现两大军事集团对峙局面的标志;4、一战的导火线、爆发标志、起讫时间、交战双方、主要战场及战线(特别是起决定作用的战线);5、一战的三个阶段及其时间、决定性战役、结果;6、一战的性质和影响(尤其是摧毁的四大帝国)。
【知识结构】一、第一次世界大战背景:1、根本原因: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2、具体原因:帝国主义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
①原因:列强之间争夺世界霸权和殖民地的矛盾日益尖锐。
②矛盾:英德矛盾,法德矛盾,俄奥矛盾。
③过程:1879年德奥结盟,1882年德、奥、意结盟,三国同盟正式形成,德国是其中的核心;1892年法俄结盟,英国于1904年、1907年分别与法、俄结盟,三国协约正式建立。
3、科技成果被应用于军事为战争形成世界规模奠定了物质基础,预示着未来战争更加残酷。
4、军国主义和极端民族主义的泛滥,煽起了民众的狂热,加速了战争的到来。
5、导火线:萨拉热窝事件。
二、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概况1.三条战线:(1)西线:英法比与德国在这里作战。
(2)东线:德国、奥匈和俄国在这里作战。
(3)南线:塞尔维亚与奥匈等国在这里作战。
2.主要阶段:(1)第一阶段:1914年。
马恩河战役。
到1914年底,进入相持阶段。
德国“施里芬计划”破产。
东线俄、奥、德互有胜负,开始形成了对峙局面。
(2)第二阶段:1915~1916年。
凡尔登战役、索姆河战役和日德兰海战。
交战双方都深深陷入了战争的泥潭,元气大伤。
交战双方都已经感到有些力不从心。
(3)第三阶段:1917~1918年。
同盟国集团的瓦解:①1918年10月,奥匈帝国瓦解。
②1918年11月,德国失败投降,标志着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结束。
3、加速一战结束的因素:①1917年4月,美国借口德国“无限制潜艇战”参加协约国作战,改变了战争相持的局势。
20世纪的两次世界大战
20世纪的两次世界大战
第一单元第一次世界大战
一、课标内容
1.简述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历史背景,理解人类历史为什么发展到20世纪才会出现世界大战。
2.简述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过程,认识德奥集团失败的原因。
3.简述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后果,认识世界大战对人类历史发展的影响。
二、教学要求
第1课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第2课旷日持久的战争
第3课同盟国集团的瓦解
第4课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后果
第二单元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世界
一、课标内容
1.了解凡尔赛会议和华盛顿会议构建帝国主义和平体系的史实,剖析该体系的不稳定性。
2.知道“非战公约”的主要内容,认识其历史作用。
3.简述国际联盟的成立和主要活动,评价其历史地位。
二、教学要求
第1课巴黎和会
第2课凡尔赛体系与国际联盟
第3课华盛顿会议
第4课维护和平的尝试
第三单元第二次世界大战
一、课标内容
1.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历史背景,概述第二次世界大战是怎样从局部战争走向全面战争的。
2.了解国际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和各大战场重要战役等史实,认识反法西斯国家是怎样通向胜利之门的。
3.简述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汲取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历史教训。
4.了解联合国的产生及其在维护世界和平中的主要活动。
二、教学要求
第9课联合国的建立及作用。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大炮巨舰的高峰”
1916年5月,英德两国海军在日德兰海面上展开 一场海战,德国取得了战术上的胜利,但在战略上 并未打破英军封锁,英军仍掌握着制海权。
持久战有利于协约国
因为协约国在面积、人口、资源等方面都 远胜于同盟国,还占有广阔的海外殖民地,但 其兵员分散,装备较差,这有利于长期作战。 同盟国军队虽然装备精良,训练有素,战争准 备充分,但其人口、资源都无法同协约国相比, 这有利于速决战,故战争转入持久战显然对同
马恩河 巴黎
马 恩 河 战 役
• 1914年9月5日,马恩河战役打响。英法 联军的六个集团军与德国的五个集团军 总共150多万人,6000多门大炮在200余 千米的战线上展开激战
马 恩 河 战 役
时间:1916.2至12月德军VS法军 兵力:一百三十个师 伤亡:七十余万人 特点:时间长,长达10个月; 具有决定性意义 成一战转折点; 伤亡惨重,有“绞肉机”之称; 大量使用新式武器 索姆河 凡尔登 马恩河 巴黎
夺殖民地的斗争或战争必然会影响到它们的殖 民地或半殖民地,进而影响整个世界。
施里芬,德国前参谋 总长。他于1905年主 持制定了著名的“施 里芬计划”,即为避 免东西两线作战,实 行先发制人、各个击 破速决战:取道比利 时直取法国巴黎,速 胜法国后挥师东进, 阿尔弗雷德· 冯· 施里芬 打败俄国。
本模块着重反映人类对20世纪以来战争与和 平的运动发展的重要内容。共设6个专题: 第一单元 第一次世界大战; 第二单元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世界; 第三单元 第二次世界大战; 第四单元 雅尔塔体制下的冷战与和平; 第五单元 烽火连绵的局部战争; 第六单元 和平与发展 其中,专题1、3、5反映了不同时期战争在动因、 目的、性质、规模、手段和影响等方面发生的深 刻变化,专题2、4、6反映了人们在不同情况下为 维护和平所作的努力。
第一单元第一次世界大战
结束
德奥集团失败 原因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战争能力下降无力回天 同盟国纷纷投降 基尔港水兵起义全国响应
第一单元
第一次世界大战
直接伤亡 经济损失 间接饥荒 经济困难
战争带来灾难
西欧衰落 原因 表现(经济 精神 地位) 战争改变实力
后果
美日崛起 原因 表现
无产阶级革命 原因①②③ 表现 德、匈 战争引起革命 民族解放运动 亚非拉 原因①②③ 欧洲
议会
总统
美国
波士顿 倾茶事 件
法国
财政危 1789—1794 机和三 三派更替 级会议 第一帝国 的召开 王朝复辟
英 美 政 体 的 比 较
国家 国家 元首 君主; 世袭终 身制; 无实权 总统; 由选举 产生; 任期制 政府 首脑 内阁 原则 权力 中心
英国
美国
首相; 议会选 议会主 议会产 举产生 权至上 生 对议会 负责 总统; 总统指 三权分 普选产 定,对 立与制 生 总统负 衡 责
项目
历史 传统
根本 原因
直接 原因 新议会 的召开
过程
1640—1688 护国政体 王朝复辟 光荣革命 1775—1783 6年战争 2年谈判
成果
大抗议书 建共和国 权利法案 独立宣言 1787宪法 权利法案 人权宣言 1791宪法 第一共和 结束封制 民法典
英国
王权有 封建统 限的传 治阻碍 统 资发展 殖民地 殖民统 的自由 治阻碍 传统 资发展 专制制 封建统 度和森 治阻碍 严等级 资发展
第一单元
第一次世界大战 原因 经过 后果
第一单元
第一次世界大战
二次工业革命后 加紧瓜分殖民地 不平衡性加剧 要求重新瓜分
第一单元第一次世界大战
第一单元 第一次世界大战 第1课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自主整理(略) 同步测控 我夯基 我达标 1.解析:本题旨在考查对重要历史现象的认识和理解能力。
在向帝国主义过渡的过程中,由于英国是老牌的资本主义国家,其纺织业等部门的设备已经陈旧,但资本家宁愿把大量资本输往国外,也不愿用于更新国内的生产设备和采用新技术。
因此,英国的经济发展速度远远落后于美德,逐渐丧失了在世界工业中的垄断地位。
答案:C 2.解析:在19世纪晚期,资本主义社会处于一个相对稳定的发展时期,因此①既不符合法国,也不符合英国。
英国占有大量的海外殖民地,拥有广阔的商品销售市场,因此②不符合英国。
答案:B 3. 解析:第二次工业革命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资本主义国家的对外侵略由以商品输出为主进入到以资本输出为主的阶段。
答案:B 4. 解析:“不愿消极地站在旁边”就是要加入分割世界的行列。
答案:A 5. 答案:C 6. 解析:在普法战争中战败的法国,失去了原来在西欧和中欧的霸主地位,国内各阶层一致要求报仇雪恨;德国深恐法国东山再起,极力扩充军备。
因此,法德矛盾的历史根源在于普法战争。
答案:B 7. 解析:本题旨在考查透过现象分析本质的能力。
法德矛盾来源于普法战争,但这仅是现象,而不是实质。
普法之所以结仇,主要是都想掌握欧洲大陆的霸权。
答案:A 8. 解析:英国在欧洲奉行的是传统的势力均衡政策,“光荣孤立”正是这一政策的表现。
所谓势力均衡政策,是指英国通过各种手段,使欧洲大陆各国势力均衡,相互牵制,而不是指英国想和欧洲大陆某个国家保持势力相当。
答案:D 9. 解析:本题旨在考查对19世纪末帝国主义之间基本矛盾的认识。
德国和奥匈帝国的共同敌人是俄国,它们都反对俄国向巴尔干地区扩张势力。
答案:A 10. 解析:本题旨在考查对巴尔干半岛的地理状况、民族分布、国际矛盾的认识。
巴尔干半岛是沟通欧、亚、非三洲的交通枢纽,地理位置显赫,因而成为众多大国争夺的对象。
高中历史选修3
第一单元第一次世界大战1、20世纪初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形成世界成为一个整体,生产力和科技进步,为世界大战提供了物质和技术基础;根本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具体原因:帝国主义国家围绕争夺霸权和殖民地,展开激烈的斗争。
三对矛盾日益尖锐(法德矛盾、俄奥矛盾、英德矛盾)最终形成了两大军事侵略集团,疯狂地扩军备战,巴尔干成为火药桶。
导火线:1914年萨拉热窝刺杀事件双方:同盟国:德、奥匈、奥斯曼、保加利亚共4国协约国:英、法、俄、意、日、比等,后美、中等加入,共27性质:是一场帝国主义战争(塞尔维亚、比利时有正义的民族解放战争性质)时间:1914年——1918年主战场:欧洲主战线:西线(决定性作用):英法比——德东线:俄——奥匈德第一阶段:1914年主动权在德方实施“施里芬计划”西线马恩河战役,东线俄军进攻东普鲁士战役,德速战速决计划破产经过:第二阶段:1915—1916年主动权转移到协约国一方三大陆上战役:西线的凡尔登、索姆河战役(坦克)和东线的俄军夏季攻势;海上英德日德兰海战第三阶段:1917—1918年美、中等国参战(原因、影响);俄国退出战争(原因、影响);1918年11月德宣布投降结果:以同盟国的失败而告终(经济、军事、国内和国际力量对比来分析原因)1、给人类造成了巨大的人员、物质和精神损害2、以西欧为中心的国际格局受到挑战(欧洲国际地位下降,美日崛起)3、促使世界无产阶级革命运动和民族解放运动高涨(俄十月革命等)4、推动人类向整体化方向发展。
战后出现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世界性的国影响:际组织---国联5、成为新技术的发展的催化剂(飞机、汽车、化工技术得到广泛应用)6、促使政府的职能发生转变(开始了国家对经济的干预)7、改变了人们的思想观念(社会主义理想和观念及和平主义思想影响深远)1、美国的参战一战后,美国宣布中立,并向交战国双方出售军火和物资大肆渔利,由于英国的海上封锁,使得美国与协约国经济联系日益接近.德国的“无限制潜艇战”使美国的商船遭到重大损失1917年,两大军事集团都已精疲力尽,美国此时参战,既可轻易获胜、捞取战利品,又有利于战后夺取世界霸权,于是在1917年2月,美国以德国恢复无限制潜水艇为由,宣布同德断绝外交关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欧洲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英国的“光荣孤立”政策:⑴政策:“光荣孤立” 。
(欧洲大陆均势政策)⑵含义:不同任何国家结成持久固定的同盟⑶原因:(根本原因-国家利益决定对外政策)①经济实力雄厚,军事尤其是海军实力强大,是海上霸主;②英国为岛国,为了免受战争威胁,保证自己安全;③英国与欧洲大陆的大国法俄德等国都有矛盾。
不愿加入任何一方。
④维持欧洲大陆的均势,便于自己对海外殖民地进行掠夺⑷放弃“光荣孤立”政策的原因A、必要性:①英德矛盾激化,德国咄咄逼人; ②自身实力下降,力不从心,欲寻求盟友B、可能性:三国同盟威胁法俄3、危害:两大集团对峙,笼罩战争阴云㈢直接原因:萨拉热窝事件(导火线)1914年6月28日,塞尔维亚青年在萨拉热窝刺杀了奥匈帝国皇储夫妇。
⑴巴尔干半岛存在哪些矛盾?①巴尔干与奥斯曼土耳其的矛盾(与前宗主国的矛盾)②巴尔干内部的矛盾(巴尔干同盟内部争夺领土)③巴尔干各国与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巴尔干国家反对外来干涉与侵略)④帝国主义国家争夺巴尔干的矛盾(主要是俄国和奥匈帝国)⑵巴尔干为什么会成为欧洲的火药桶?(列强的争夺、民族矛盾)①外因:欧洲列强争夺和插手(主要原因)②内因:民族关系复杂,各种矛盾交织⑶欧洲列强为什么要向巴尔干扩张势力?又为什么能在巴尔干扩张自己的势力?A、必要性:①战略地位重要;②资源丰富,盛产石油B、可能性:①奥斯曼帝国的衰落;②民族关系复杂,各种矛盾交织。
⑷在巴尔干争夺最为激烈的是哪些国家?俄国和奥匈帝国㈣客观条件:①军国主义与极端民族主义的泛滥 (思想基础)②科技进步成果被运用于军事领域 (物质基础)①表现:A传统武器性能提高B新式武器扩展海空(潜艇、飞机、坦克、远程大炮等)→突破战争方式,手段先进C新的交通手段D新的通讯工具→突破战争地域,范围扩大②危害:预示未来战争更加残酷,更加危险③认识:科技进步的福与祸(一把双刃剑)小结:帝国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矛盾→战争重点难点1、20世纪初当时欧洲有关国家有哪些利益要求?A 德:①压制法国,防止其崛起复仇,维护欧陆霸主地位②重新瓜分世界,夺取世界殖民地B法:复仇,夺回欧洲霸权。
C 英:维护霸权、殖民地,维持欧陆均势D 俄:争夺巴尔干地区E 奥匈:视巴尔干地区为其势力范围F 巴尔干国家:反对外来奴役,争取独立2、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帝国主义阶段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原因3、人类历史为什么发展到20世纪才会出现世界大战?①客观条件:20世纪的世界已基本上形成为一个整体,各国联系日益加强,形成“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局面;②可能条件:科技进步成果和巨大的生产力被应用于军事领域,使战争能在更大范围内进行,从而形成世界性大战;③现实条件:19世纪末,资本主义发展不平衡性加剧,帝国主义因争夺殖民地矛盾激化,形成了两大军事集团。
4、资本主义世界体系:⑴含义:指的是19世纪六七十年代至20世纪初形成的资本主义世界政治经济体系,即世界范围内资本主义国家和其他非资本主义国家通过它们之间的相互经济联系而形成的统一的经济整体。
它既包含资产阶级征服世界的过程,又包含资产阶级按自己意愿改造世界的过程。
它包括资本主义世界政治体系、经济体系和殖民体系。
⑵形成: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开始形成于工业革命后,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完全形成。
⑶内容:资本主义世界体系主要包括三个方面:①第一,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确立,发生在19世纪6、70年代。
(即资本主义世界政治体系)②第二,资本主义的殖民体系的形成。
第一次工业革命后至20世纪初,亚洲除日本外,大部分地区沦为资本主义国家的殖民地和半殖民地,非洲基本上沦为殖民地,拉美除原有的殖民地外,独立的国家实际上成了英美等国的附庸国。
这样帝国主义国家已经奴役和控制了世界上绝大部分土地和人口,世界殖民体系最终形成。
③第三,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
即亚非拉美被侵占的国家成为资本主义商品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资本的输出场所和掠夺性的贸易,瓦解破坏了当地自然经济,把当地经济都纳入资本主义轨道,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形成。
5、通过本节的学习,你从中可得到哪些启示?①要通过正当的经济手段促成自身的发展;②通过和平手段解决国际争端,各国不承担战争义务;③要正确应用科技成果为人类造福;④要警惕军国主义和极端民族主义思潮的泛滥。
基础金题1、“一战”前夕,英、美、法、德四国工业产值在世界的高低位次是:()A、英美法德B、美德英法C、美德法英D、英法德美2、一战前,英、德矛盾成为帝国主义国家的主要矛盾,这是因为()①英、德是欧洲最强大的资本主义国家②英、德在全球范围内争夺殖民地最激烈③英、德矛盾导致了国际关系的新变化④英、德矛盾的激化导致了战争的发生A、①②B、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③④3、一战前夕法德矛盾的实质是()A、争夺世界霸权B、争夺欧洲大陆霸权C、重新瓜分世界殖民地 D法国企图报仇4、第一次世界大战前,两大军事集团最终形成的标志是()A、英、日同盟B、德、奥、意三国同盟条约的签订C、法、俄军事协定签订D、英、法协约和英、俄协约的签订5、19世纪末20世纪初帝国主义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说明当时世界局势的突出特点是()A、英、法、俄和德、意、奥的利益不同B、英、德矛盾尖锐,各自寻找支持者C、帝国主义重新瓜分世界的斗争日趋激烈D、帝国主义为了各自的利益相互勾结6、20世纪初,英国放弃“光荣孤立”政策转而与法、俄结盟的最重要原因是()A、军事力量明显消弱B、三国同盟已经形成C、霸主地位业已尚失D、英德矛盾激剧上升7、科技成果被运用于军事在一战时期的表现不包括:()A、潜艇、坦克、飞机出现扩大作战空间B、电话、电报促进了军事通讯现代化C、坦克、飞机、远程大炮等使战争更加残酷D、传统武器被淘汰8、第一次世界大战得以发生的因素是()①少数大国争夺世界霸权②以欧洲为中心的国际格局开始发生变化③极端民族主义泛滥④由于科技进步创造出了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和现代交通、通讯工具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9、三国同盟建立时所针对的敌国是 ( )A.俄国和法国 B.俄国和英国 C.英国和法国 D.英国和日本10、19世纪末欧洲两大军事集团对峙局面出现的标志是 ( )A.法俄协约建: B.三国同盟建立 C.英法协约建立 D.英俄协约建立11、1900年,德国首相比洛曾提出:“如果我们没有巨大的威力,没有强大的陆军和海军,就不能得到幸福。
”此话表明 ( )A.统治阶级提倡加强军事力量振兴德国B.德国在国际竞争中受到仇视C.统治者要使德国走上军国主义的发展道路D.统治者准备用增强军事力量提高国际地位12、19世纪末20世纪初,欧洲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从实质上说明 ( )A.英法俄和德意奥的利益冲突 B.英德矛盾尖锐,各自寻找支持者C.帝国主义重新瓜分世界的斗争日趋激烈D.帝国主义列强为各自利益相互勾结13、关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正确的是 ( )①与第二次工业革命有关系②从背景看交战各国都是非正义的③生产力的迅速发展和科技的飞速进步,为世界大战的爆发和扩大提供了必要的物质和技术基础④一战的爆发与世界市场的形成有关A.①②③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第2课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经过一、一战的爆发:1、爆发:1914年7,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俄、法、德、英很快参战,大战全面爆发2、交战双方:两大军事同盟①协约国集团:英国、法国、俄国、比利时、塞尔维亚、意大利、日本、美国(1917)、中国(1917)②同盟国集团:德国、奥匈帝国、奥斯曼土耳其帝国、保加利亚探究一:意大利加入协约国一方作战,说明了什么问题?①协约国集团给予意大利的利益更大②意大利认识到协约国集团的力量更强大3、三个阶段:1914;1915——1916年;1917——1918年三条战线:东线、西线、南线①西线:英国、法国、比利时对德国作战。
(作战区域:比利时、法国北部和德法边境)②东线:俄国对德国、奥匈帝国作战。
(作战区域:波罗的海南岸至罗马尼亚)③南线:巴尔干:塞尔维亚对俄国作战。
(作战区域:巴尔干地区)探究二:为什么东线、西线是主战线?为什么西线更具有决定意义?⑴帝国主义两大军事集团分别为英法俄和德奥为主,因此英法与德军作战的西线,俄军与德奥军作战的东线是主战线。
⑵西线交战双方分别是两大集团的核心,实力相对较强。
二、战争的进程1、欧洲战场三个阶段战局的演变(战争重心的变化:西------东------西)2、三个阶段⑴第一阶段(1914年)①西线:马恩河战役(第一次大规模战役;宣告施里芬计划破产,西线进入相持阶段)施里芬计划:(德国)集中大部分兵力先击败法国,并切断英国与欧洲大陆的联系;然后,掉过头来对付俄国,争取两三个月结束战争(特点:先发制人、速战速决)②东线:德、俄互有胜负,进入相持阶段③1914年东西两线的战事进入持久的阵地战探究三:西线为什么会形成持久战和阵地战局面?这种转变更有利于协约国和同盟国的哪一方?为什么?⑴形成持久战和阵地战局面的原因:①交战双方没有一方具有绝对优势②大杀伤力的武器更有利于防守③军队机动性不强,后勤保障能力不高⑵战争转入相持,显然对后者不利:①协约国在面积、人口、资源等方面都远胜于同盟国还占有广阔的海外殖民地。
但兵源分散,装备较差,利于长期作战。
②同盟国军队虽然装备精良,训练有素,战争准备充分,但其人口、资源都无法同协约国相比,利于速战速决。
⑵第二阶段(1915~1916)A、1915年战争重心转移到东线,德国想一举击溃俄国,但未达到目的,德国计划再次落空B、1916年(关键性一年)①西线:凡尔登战役、索姆河战役ⅰ凡尔登战役:具有决定意义→原因:法军站稳了脚跟,德军兵力、士气开始衰落。
“凡尔登绞肉机”→交战双方伤亡惨重ⅱ索姆河战役(规模最大、新式武器“坦克“)→英国仍牢牢掌握制海权②海上:日德兰海战(英德海军最大规模的海战)C、特点:①战争重心:西线——东线——西线②战争的主动权逐渐从同盟国转移到协约国③双方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但仍不分胜负,陷入了战争的泥潭⑶第三阶段(1917~1918)A、协约国阵营的变化1、美国的参战⑴战争初期①政策:中立②原因:ⅰ、远离战场,受影响不大ⅱ、国内人民反战情绪(孤立主义)ⅲ、可以利用中立国的地位与交战国扩展贸易,大发战争横财⑵战争后期①政策:参加协约国对同盟国作战②原因:ⅰ、美国与协约国的经济联系日益加强,利益接近,ⅱ、担心俄国退出战争,协约国失败,损害自己利益;ⅲ、德国的“无限制潜艇战”极大地损害了美国的利益(直接原因)ⅳ、保证协约国胜利以保障借给协约国的巨额贷款能够归还ⅴ、为捞取战利品和获取战后世界领导权(目的、根本原因)⑶影响:①一战进入全球规模阶段②大大增加了协约国一方的经济、军事实力③影响了许多其他“中立”国家加入协约国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