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导学案)

合集下载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8课《第一次世界大战》教案和导学案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8课《第一次世界大战》教案和导学案

第三单元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第8课第一次世界大战【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通过学习帝国主义列强争霸世界和两大军事集团形成的史实,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前经历了长时间矛盾与冲突的酝酿,培养学生运用历史的眼光分析历史事件的意识和能力。

过程与方法:了解萨拉热窝事件,认识突发事件对人类和平的威胁,加深对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原因的理解;运用图示法揭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交战双方及战争过程和结局;运用问题讨论或辩论的方法,引导学生探究大战爆发的原因、性质、结局和影响。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是帝国主义两大军事侵略集团相互争夺、疯狂扩军备战的结果;讨论战争给人类发展和进步带来的严重灾难,引导学生认识具体历史事实得出结论,认识到热爱和平、远离战争是一种进步的现代意识。

【教学重点】大战爆发的原因及其影响。

【教学难点】大战的性质和大战结束的原因。

一、新课导入从公元前2800年到现在的4000多年间,没有战争记载的只有一年。

但1914年以前的战争都是局部的、区域性的,而1914年爆发的战争则是世界性的。

它是在怎样的情况下发生的?又产生了哪些影响?二、课堂活动目标导学一: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1.教师讲解:在两次工业革命的推动下,欧洲主要国家的经济迅速发展。

它们凭借强大的军事力量瓜分世界。

为了夺取更多的市场、原料产地和投资场所,欧洲列强展开激烈争夺。

19世纪后半期,法国与德国之间、俄国与奥匈帝国之间、英国与德国之间的矛盾不断激化。

而世界范围内的殖民地占有状况如何呢?呈现图表如下:项目英德法美1870年工业产量占资本主义世界32 13 10 23比重1913年工业产量在世界上的位次 3 2 4 11913年殖民地在世界所占位次 1 4 2 5引导学生分析这些国家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原因,以及从表格中的数据所能说明的问题。

最后教师强调:帝国主义国家的权益总是和它的综合实力成正比的→新、老帝国主义之间的争端。

2.教师讲授两大军事集团——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

同步导学案: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同步导学案: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同步导学案: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课标要求]简述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汗青背景,理解人类汗青为什么成长到20世纪才会出现世界大战。

讲堂互动一、剑拔弩张的两雄师事团体1.三对基本矛盾(1)法德矛盾:普法战争中法国战败,力图寻机复仇;德国为防备法国,拼死扩充陆军,试图压制法国。

(2)俄奥矛盾:主要表现在对巴尔干半岛的争夺上。

奥匈帝国把巴尔干视为自己的势力范畴;俄国却打着斯拉夫主义的旗帜向巴尔干渗透。

(3)英德矛盾:德国想从英法等老牌殖民强国手中夺取殖民地,英国一贯推行欧洲大陆均势政策,不愿看到德国强盛与其争夺殖民地等。

[重点精讲]19世纪末20世纪初,帝国主义国度之间矛盾的根源和实质。

(1)根源:帝国主义国度之间经济政治成长不均衡。

①第二次产业革命后,美、德经济实力居世界前线,但殖民地较少。

②而英、法经济实力相对掉队,所占殖民地较多。

③帝国主义国度间实力比拟与所占殖民地出现不相称的状况。

(2)实质:争夺殖民地和世界霸权。

[要害点拨]经济成长的不均衡是资本主义国度矛盾产生的根源。

19世纪末20世纪初,垄断的出现为生产力的进一步成长创造了有利条件,同时也加剧了资本主义国度之间经济成长的不均衡。

随着实力的变化,列强之间围绕破裂世界标题的矛盾日趋锋利,冲突愈演愈烈。

[深化探究]质料德外洋长皮洛夫在议会上果然宣称:“德国人向自己的一个邻国让出陆地,向另一个邻国让出海洋,而给自己留住一钱不值的天空,这样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我们也要给自己一块光亮之地、一块阳光下的土地。

”思考(1)质料反应了德国的什么要求?据质料指出,德国将要与哪两国产生矛盾?这又反应了哪两类性质国度的矛盾?(2)这种矛盾出现的根源是什么?该矛盾的成长对国际政治产生了怎样的影响?答案(1)重新破裂殖民地和争夺世界霸权。

与英国、法国产生矛盾。

新兴起的资本主义国度和老牌资本主义国度之间的矛盾。

(2)根源:资本主义经济政治成长不均衡。

影响:英德矛盾成为帝国主义之间最主要的矛盾,形成了以英德为首的协约国团体和同盟国团体。

第1课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第1课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第1课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一、教学目标目标内容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识记理解运用动荡不安的世界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德国与英法矛盾的激化;帝国主义国家的扩军备战德国与英法矛盾激化的原因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评价列强之间的矛盾问题探究资本主义生产的特性决定其对市场和原料的需求是无止境的,资本主义经济政治的不平衡性是导致列强矛盾激化的原因,帝国主义矛盾激化到不可调和的程度就必然会爆发战争剑拔弩张的两大军事集团欧洲列强之间的主要矛盾;三国同盟;三国协约三国同盟比三国协约晚形成的原因如何评价英国的大陆均势政策问题探究问题比较“巴尔干火药桶”两次巴尔干战争;奥匈帝国吞并波黑;萨拉热窝事件;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巴尔干地区为何成为欧洲的火药桶萨拉热窝事件为何成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问题探究人物评价二、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1.知识结构2.教材分析与建议重点帝国主义列强的主要矛盾和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

难点英国的大陆均势政策与帝国主义列强主要矛盾的变化;巴尔干地区为何成为欧洲的“火药桶”。

教材内容分析和建议本课主要介绍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前的世界形势:帝国主义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巴尔干地区成为欧洲的火药桶;萨拉热窝事件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

20世纪初,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帝国主义阶段。

各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加剧,殖民地对各国的发展有更重要的意义。

后起的资本主义国家如德国经济发展迅速,超过了英法等老牌国家,但殖民地却已被老牌资本主义国家分割完毕,因此德国同英法等国矛盾激化。

法德矛盾、英德矛盾、俄奥矛盾成为欧洲列强间的主要矛盾。

列强间的矛盾和冲突促成剑拔弩张的两大军事集团形成:19世纪七八十年代,德、奥、意三国同盟建立;20世纪初,英、法、俄三国协约签订。

由于列强的争夺、民族矛盾的激化,巴尔干地区成为欧洲的“火药桶”。

1914年6月的萨拉热窝事件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能说出一战爆发的原因、经过和结果以及产生的影响.能运用历史地图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基本情况.并根据地图简要介绍三条战线的地理位置及交战国家.能列举出一战中所经历过的几次重大战役.知道促使战争形势发生转折性的战役的名称.2分析一战背景.原因、性质、结局;清楚两大军事对抗集团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辨证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对因果关系的认识..分析各国间矛盾中的三对主要矛盾.其中英德矛盾是最为主要矛盾.培养学生运用历史资料的能力..引导学生对战争双方力量的对比;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分析信息的能力..过程与方法1通过小组辩论分析一战的起因;学会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2阅读教材、观察图片;概括归纳知识点;学会从图片、史料中获取有效信息的方法..3让学生收集有关一战的文学艺术作品;并组织交流;使学生学会从文学作品中去感知历史的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播放凡尔登战役的视频呈现出战争的残酷性;使学生的心灵受到震撼;进而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战争人类应该怎样避免这样的惨剧重演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两大军事对抗集团即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的形成;两大军事对抗的形成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矛盾发展的结果.新崛起的帝国主义国家要求按照新的实力对比重新分割世界.为此各国展开了长期的斗争. 2教学难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性质首先;第一次世界大战主要是一场帝国主义战争.从战争全局来看;无论是起因.作战双方的目标还是酝酿的过程都能够说明这场战争是帝国主义为争夺世界而进行的非正义战争.其次;塞尔维亚反对奥匈帝国的战争是正义的民族解放的性质;但它并不能改变非正义的帝国主义战争的性质..三、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首先播放一段视频:提问这是一战中的哪次战役引出问题:你知道发生这次惨剧的原因是什么 2直接原因是什么 3根本原因又是什么然后导入新课........出示课题(二)自主学习;整理知识1、将课前准备好的导学案分发给学生2、利用幻灯片出示本课的学习目标;让学生了解本课需要掌握的知识点;重难点;以及三维目标让学生利用导学案结合教学目标;阅读教材;自主学习;并完成导学案中的自主学习部分..完成后;让学生来展示他们完成的情况..自主学习:1、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背景: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下;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相继进入了阶段;他们之间发展不平衡;为了争夺;展开了激烈的争夺;形成了两大军事对抗集团:、、三国形成了“”.. 、、三国形成了“”..2、年6月28日;一个发生在巴尔干半岛上的偶发事件点燃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这就是“”.. 年;宣战..3、第一次世界大战最残酷的战役是 ;历史上称之为“”以形容战争的残酷性..4、第一次世界大战人类的灾难:战争历时 ..参加国30个;15亿人口卷入战争; 万人伤亡..经济损失难以估计;是人类历史上的一场灾难..三合作探究;深化认识各个学习小组合作讨论导学案中的合作探究部分;然后每一小组派一个代表来展示本组的成果;先由学生来点评并补充说明;再由教师进行点评并补充说明..1、有人说;如果没有萨拉热窝事件;一战就不会爆发;你认为呢2、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性质是什么3、我们应该从这场战争中得到什么启示(四)课堂小结让学生来总结一下本课所学的知识点五当堂检测;反馈巩固让学生完成导学案中的当堂检测部分的题目1、20世纪初期;帝国主义国家矛盾激化的主要原因是A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B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对世界霸权的争夺C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 D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2、两大军事侵略集团的对峙;使国际危机和局部战争不断发生;____________是两大军事集团争夺的焦点;成为世界大战爆发的火药桶A.亚平宁半岛 B.巴尔干半岛 C.伊比利亚半岛 D.阿拉伯半岛3、1916年的凡尔登战役之所以被称为“凡尔登绞肉机”;主要是因为A它是一战中第一次大规模战役 B交战双方使用了大量的新式武器C造成双方大量的人员伤亡 D对一战起了决定性的作用4、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性质是帝国主义战争;其主要判断依据是A交战双方都是帝国主义国家 B美德矛盾是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主要矛盾C主要参战国的目的是争夺霸权和重新瓜分世界D后起的帝国主义国家要压倒老牌资本主义国家5、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德国外交大臣皮洛夫说:“让别的民族去分割大陆和海洋而我们德国只满足于蓝色天空的时代已经过去了..我们也要为自己要求日光下的地盘..”为了争夺“阳光下的地盘”..德国与哪一个国家的矛盾最尖锐A.美国 B.意大利C.英国 D.俄国6、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一位美国历史学家在谈到一战前的欧洲形势时说:“欧洲变成一只“火药桶”;只等一粒火星将它引爆..材料二:这是一次被称为绞肉机的战役..一位战地记者曾这样记述道:“整个树林被削平得像割去谷穗的田地;所有覆盖物弹痕累累……到处者是残骸、击破的战车、碎成一块一块的尸体;击毁的大炮;几个月都是如此..读后请完成:(1)这两个材料都是描述哪一场战争作战双方是谁(2)材料二中被称为“绞肉机”的战役发生在哪一年被称为绞肉机说明了什么(3)这场战争双方的目的是什么战争的性质是什么(4)战争给人类带来灾难..请你设计一条以“呼唤和平”为主题的宣传语..教学反思本节课;我主要是通过情景导入、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课堂小结;当堂检测五个环节来进行的..因为现在提倡高效课堂;要以学生为主;先学后教;所以在课堂上主要是以学生为主..在本节课中;我存在的问题是;题目设置没有层次性;不够合理;重难点没有在教学过程中突出来;在学生展示成果的同时;没有一套合理的有效的评价机制;以此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高一历史必修_中外历史纲要(下)(部编版)_《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导学案1

高一历史必修_中外历史纲要(下)(部编版)_《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导学案1

《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导学案本单元课标22.世界大战、十月革命与国际秩序的建立⑴通过了解两次世界大战,理解20世纪上半期国际秩序的变动;⑵了解列宁领导的十月革命爆发的原因、过程,理解十月革命的世界历史意义;⑶理解两次世界大战之间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对国际秩序的影响。

要点学纲学习重点一、帝国主义与世界大战的酝酿(一)▲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世界的争斗(一战爆发的根本原因)1.原因: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发展到帝国主义阶段,⑵世界领土基本被瓜分完毕,⑶大国实力对比发生重大变化;2.表现:欧洲列强之间的基本矛盾(参见表1);3.结果:欧洲形成两大敌对军事集团。

(二)△同盟国与协约国的对抗,世界局势紧张(一战爆发的主要原因)同盟国和协约国:1.成立目的;2.成员国及核心;3.对抗表现。

(三)萨拉热窝事件(一战爆发的直接原因或导火线)1.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世界的争斗与第一次世界大战;2.战后国际秩序的重建二、第一次世界大战(一)大战的爆发及性质(二)▲大战的进程:欧洲战场战局的演变(参见表2)1.主要战线与交战双方;2.各个阶段各条战线的主要战役(或重大事件)及战局演变;3.日本对德宣战和侵略中国。

(三)▲大战的影响三、一战后的国际秩序(一)▲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建立1.标志: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及其主要内容(《凡尔赛和约》和《九国公约》);2.特点(⑴战胜国以强权政治原则建立新秩序,⑵一定程度上承认了民族自决,⑶作为战胜国的中国受到不公正待遇);3.影响:(⑴在全球范围内建立了帝国主义的国际新秩序,⑵同时,也为新的国际冲突埋下祸根)。

(二)△国际联盟1.地位;2.成立宗旨和形成决议的原则;3.实质;4.认识评价一、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背景——帝国主义与世界大战的酝酿(一)19世纪末20世纪初,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世界的争斗,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根源。

导致帝国主义列强之间争斗的原因是: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发展到帝国主义阶段;⑵它们竞相奉行帝国主义政策→掀起了新的瓜分世界的狂潮→亚洲诸国很快沦为殖民地半殖民地,非洲几乎被瓜分殆尽;⑶帝国主义各国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大国实力对比发生重大变化。

《第一次世界大战》 导学案

《第一次世界大战》 导学案

《第一次世界大战》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背景和原因。

2、掌握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主要进程和重要战役。

3、分析第一次世界大战对世界格局和人类社会产生的深远影响。

二、学习重难点1、重点(1)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原因,包括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同盟国与协约国的形成等。

(2)重要战役,如马恩河战役、凡尔登战役、索姆河战役等。

2、难点(1)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对世界政治、经济和社会思想等方面的复杂影响。

(2)分析一战期间各国的外交策略和国际关系的演变。

三、知识梳理(一)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背景1、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美、德、英、法、日、俄等相继进入帝国主义阶段。

各国经济发展不平衡,后起的帝国主义国家如德国要求重新瓜分世界,与老牌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

2、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1)三国同盟:德国、奥匈帝国、意大利在 1882 年结成同盟。

(2)三国协约:英国、法国、俄国于1907 年最终形成协约国集团。

3、萨拉热窝事件1914 年 6 月 28 日,奥匈帝国皇储斐迪南大公夫妇在萨拉热窝视察时,被塞尔维亚民族主义者普林西普枪杀。

这一事件成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

(二)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进程1、战争的爆发1914 年 7 月 28 日,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

此后,德、俄、法、英等国相继参战。

2、主要战役(1)马恩河战役:1914 年 9 月,德军进攻巴黎,英法联军在马恩河一带抗击德军,德军速战速决的计划破产。

(2)凡尔登战役:1916 年 2 月至 12 月,德法在凡尔登展开激战,此役被称为“凡尔登绞肉机”,是一战中最惨烈的战役之一。

(3)索姆河战役:1916 年 7 月至 11 月,英法联军在索姆河地区发动进攻,这是一战中规模最大的战役。

3、美国参战1917 年 4 月,美国对德宣战,大大增强了协约国的力量。

4、俄国退出战争1917 年11 月,俄国爆发十月革命,新生的苏维埃政权退出了战争。

第一次世界大战导学案

第一次世界大战导学案

第21课第一次世界大战学习目标:1.知识要点:通过学习帝国主义列强争霸世界和两大军事集团形成的史实,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前经历了长时间矛盾与冲突的酝酿,培养学生运用历史的眼光分析历史世间的意识和能力。

2.能力要求:通过对萨拉热窝事件主要过程的学习,了解其“导火线”的作用,认识突发事件对人类和平的威胁。

3.情感培养目标:通过对凡尔登战役的学习,讨论战争给人类发展和进步带来的严重灾难,引导学生认识具体历史事实得出结论,认识到热爱和平、远离战争是一种进步的现代意识。

学习重点、难点:1、重点: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

2、难点: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

自主学习:(一)第二次工业革命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影响。

(战争的背景)1、生产力获得突飞猛进的发展。

2、资本主义国家开始从自由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即__________阶段过渡。

3、19世纪末20世纪初,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相继进入阶段。

(二)第一次世界大战1、原因:(1)根本原因: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

(2)具体原因: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三国同盟:_____、______、______ 三国协约:_____、_____、____性质:帝国主义军事侵略集团。

影响:展开疯狂的_______________,世界大战一触即发。

(3)直接原因(导火线)__________________。

2、经过::(1)爆发:___________年7月底,______向塞尔维亚宣战,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德国和英、法、俄很快卷入战争。

__________为了自身的利益,望风使舵,参加协约国作战。

(2)战场:主要集中在____________,后扩大到_______、________和太平洋地区。

(3)转折:1916年的______________造成七十多万人的伤亡,被称为_________________,之后法军扭转被动局面,德军速战速决的计划破产。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课件1(新人教版选修3)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课件1(新人教版选修3)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课件1(新人教版选修
3)
课件
整个20 世纪由于战争和种族屠杀共死了约174000000 人,如果把这些人从头到脚连起来可以绕地球5 圈。

二十世纪人类社会历史上爆发了哪些大规模的战争?
课件
(1914—1918)
课件第1 课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课程标准:
1、了解一战前夕欧洲列强之间的主要矛盾、欧洲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过程和一战爆发的导火线;
2、理解人类历史发展到20 世纪才出现世界大战的原因和条件;
3、认识第一次世界大战是资本主义列强矛盾激化的结果。

课件
拿破仑战争(1790~1815):233
克里米亚战争(1854~1856):1075
普鲁士丹麦之战(1864):22
普奥之战(1866):1125
美国南北战争(1861~1865):518
普法战争(1870~1871):876
波亚战争(1899~1902):10
日俄战争(1904~1905):292。

第一次世界大战导学案[1]

第一次世界大战导学案[1]

第21课第一次世界大战导学案宜昌市二十二中陈福英点击新目标:1、记住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萨拉热窝事件,大战的开始和结束的时间,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主要战场和战线,记住重要战役——凡尔战役。

2、结合两大帝国主义军事集团的形成分析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根本原因。

3、讨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性质为什么是帝国主义掠夺战争。

4、说出第一次世界大战带来的影响。

创设情景:看地图:多媒体展示:/albums/26747/26747.html#213904$55a628d17e99a5759a502721/albums/26747/26747.html%23213904$55a628d17e99a5759a502721%232 13904$55a628d17e99a5759a502721#213904$55a628d17e99a5759a502721《欧洲两大帝国主义集团对峙图》请同学们回顾这两大军事侵略集团是怎样形成的?它的形成对世界局势产生了什么影响?师生共同复习上节内容,并导入新课。

课前小热身:第一次世界大战:原因:根本原因:重要原因:直接原因(导火线)交战双方:国和国战争爆发:时间标志:主要战场:洲三条战线:西线;英法对东线;俄国对南线:奥匈对重要战役:、、战争结束;时间:以集团的失败而结束。

性质:它是一起争夺世界霸权的非正义的战争。

影响:是人类历史上空前,造成了重大的物质和精神损失。

激化了的看。

促进了民族独立国家的形成和的觉醒。

课堂进行时:一、油画展示:多媒体展示:/i?ct=503316480&z=&tn=baiduimagedetail&word=%EC%B3%B5%CF%C4%CF+%D3%F6%B4%CC&in=17657&cl=2&lm=1&pn=9&rn=1&di=4878049245 &ln=966&fr=&fmq=&ic=&s=&se=&sme=0&tab=&width=&height=&face=&is=&istype=这幅画反映了一战前的哪一重大事件?画中的刺客是谁?遇刺的主角又是谁?这一突发事件有何重大影响?一个国家皇储的遇刺是否足以引发一些场世界性的战争?如果不是,引发一战的根本原因是什么?二、找一找:看课本地图《第一次世界大战时的欧洲战场》找到交战国双方的主要国家:同盟国;协约国:主要战场:三条战线;线;线;线起决定性作用的战线:线重大战役:战役;战役;战役列举一战中首次使用的新型武器:多媒体展示:《凡尔登战役》图/i?tn=baiduimage&ct=201326592&lm=-1&cl=2&fr=ala0&word=%B7%B 2%B6%FB%B5%C7%D5%BD%D2%DB%CD%BC/i?ct=503316480&z=0&tn=baiduimagedetail&word=%B7%B2%B6%FB%B5%C7%D5%BD%D2%DB&in=27450&cl=2&lm=-1&pn=2&rn=1&di=9884690460&ln=811 &fr=ala0&fmq=&ic=&s=&se=&sme=0&tab=&width=&height=&face=&is=&istype=2三、想一想:阅读课文10——11页,德国发动凡尔登战役的主要目的是什么?结果怎样?产生了什么影响?目的:结果:影响;四、小组讨论:材料一:这场战争历时4年零3个月,涉及30个主权国家,推翻了4个帝国,产生了7个新国家,死亡人数为:战斗人员约850万,非战斗人员约1000万,直接经济损失达1805亿美元。

高中历史《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学案1 人民版选修3

高中历史《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学案1 人民版选修3

第1课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学案(1课时)一、教学要求1、了解一战前夕欧洲列强之间的主要矛盾、欧洲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过程和一战爆发的导火线。

2、理解人类历史发展到20世纪才出现世界大战的原因和条件。

3、认识第一次世界大战是资本主义列强矛盾激化的结果二、知识整理1、大战爆发的原因:20世纪初,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入 阶段,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 发展不平衡加剧,形成 、 、 三大主要矛盾,其中 矛盾是最主要的,随着列强之间矛盾不断加剧,欧洲出现了 个对立的集团,即 集团和 集团。

2、两大军事集团形成过程: 年,德奥首先缔结了“ ”, 年,三国同盟正式建立,成员是 、 、 ,以 为核心。

年法国和俄国缔结军事协定,标志欧洲 两大军事集团对峙的局面,英国与法、俄分别于 年和 年签定协约,标志着三国协约正式建立,欧洲两大军事集团 形成。

3、大战的导火线: 年, 皇储斐迪南大公到 检阅军事演习,在萨拉热窝遭到 青年普林西刺杀,历史上称之为 ,它成为一战的导火线。

三、知识结构1、一战爆发的原因①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根本原因 ②列强间矛盾的激化——主要原因③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及扩军备战——具体原因 ④萨拉热窝事件——导火线2、列强之间的矛盾和两大军事集团形成3、一战的爆发① 导火线——萨拉热窝事件② 爆发:1914年7月28日,奥匈向塞尔维亚宣战4、20世纪初才出现世界大战的原因:20世纪的世界已基本上形成为一个整体,各国联系日益加强,形成“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局面;科技进步成果和巨大的生产力被应用于军事领域,使战争能在更大范围内进行,从而形成世界性大战。

意 德奥 法 英俄 1904 1907 1892 协约国 同盟国 1882四、拓展探究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德意志放弃它在东非的要求……承认荚国保卫桑给巴尔……英国把海利哥兰岛让给德国……德意志应……对大英帝国……在非洲的反法政策……在亚洲的反俄政策……给以帮助。

课件1:第1课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课件1:第1课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3)人类历史发展到 20 世纪出现世界大战的原因 ①20 世纪的世界已经基本上形成一个整体,各国各地区之间的 联系日益加强,形成了“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局面。 ②20 世纪生产力的迅速发展和_科__技___的飞速进步,为世界大战 的爆发和扩大提供了必要的物质和技术基础,也使战争变得更 加残酷。
[思维导图]
探究一战前帝国主义列强之间的关系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漫画:英国的欧洲大陆政策
材料二 德意志帝国放弃它在东非的要求……承认英国保卫 桑 给 巴 尔 …… 英 国 把 海 利 戈 兰 岛 让 给 德 意 志 。 …… 德 意 志 应……对大英帝国……在非洲的反法政策……在亚洲的反俄 政策……给予帮助。
材料二 在世纪之交,外交大臣比洛宣称:“让别的民族去分 割大陆和海洋,而我们德国人满足于蓝色天空的时代过去了, 我们也要为自己争取阳光下的地盘。” 路德维希说:“从 1870 年到 1917 年几乎有半个世纪之久,德 国的中小学校和大学一直在庆祝纪念色当的胜利,用以培育青 年人获取新的胜利所需要的傲慢情绪。” 在一战爆发时,大多数人投票支持战争。而德国的战争目的早 就列在一本秘密的备忘录中:吞并布里耶矿区,削弱法国,使 比利时、卢森堡和俄国统治的非俄罗斯民族都对德国俯首称臣, 并建立一个以德国为领导的欧洲关贸和经济同盟。
[探究问题] (1)据材料一、二、四,归纳英国对外政策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据材料三、四,指出哪两国矛盾正逐步激化。结合所学知识 回答英国为此在外交上作出了什么重大调整。 [探究思路] 第(1)问注意据材料概括归纳,其变化表现为由奉行传统的“势 力均衡”政策到勾结德国反对法、俄,再到反对德国。第(2) 问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回答。
(2)表现 ①一方面欧洲列强通过谈判和幕后交易解决彼此间的矛盾,纠 集军事集团;另一方面它们也把更大的赌注放在扩军备战上。 ②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前,欧洲列强的陆海军总人数大大增加。 德国的海军实力由位居世界第六位迅速提高到世界第二位,仅 次于英国海军。 ③随着欧洲列强之间矛盾不断加剧,欧洲出现了两个对立的集 团。

第一、第二次世界大战(1) (1)

第一、第二次世界大战(1) (1)

南苑中学“152010”集体备课导学案学习过程(一)精心梳理自主复习第一次世界大战(1914年——1918年)根本原因:1、原因具体原因:帝国主义列强争霸世界,形成两大军事侵略集团——,两大军事集团展开疯狂的,世界大战。

直接原因(导火线):2、过程爆发:时间、交战双方、主要战场战役:作战范围的扩大:范围、重大事件结束:时间、标志3、影响:4、性质:第二次世界大战(1939年——1945年)一、二战爆发的原因①根本原因:。

②历史原因:一战后建立的体系分赃不均,德意日法西斯要求重新分割世界。

③直接原因:1929年~1933年的,加速了德日法西斯专政的建立和欧亚战争策源地的形成,是战争制造者。

④其他原因:英法美等大国推行政策,纵容侵略,加速了战争的爆发。

慕尼黑阴谋把推向顶峰。

二、二战中的重大事件时间标志事件全面爆发扩大进一步扩大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转折欧洲第二战场的开辟雅尔塔会议:目的、时间、参加国、内容欧洲战争结束二战结束小结二战的进程:全面爆发→扩大→转折→胜利三、二战的性质和影响(二)互动探究拓展提升1、面对法西斯国家的侵略,英法等西方大国实行纵容侵略的绥靖政策,其主要原因和实质是什么?有哪些表现?产生了哪些恶劣影响?2、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影响请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第二次世界大战历时六年多,把世界人口的80%都卷入战争中.在战争中丧生的总人数大约为5000万左右, 战争消耗了巨大的社会财富,直接军费消耗有1.1亿美元。

还有四万多亿美元的物质财富被毁坏,人类多年积累的财富毁于一旦。

材料二在德黑兰会议期间,丘吉尔曾描绘说:“我的一边坐着巨大的俄国熊,另一边是巨大的北美野牛,中间坐着的是一头可怜的英国小毛驴……”材料三战后初期,苏军总兵力接近美国,还建立了强大的军事工业……在战争后期和战后初期,东欧、亚洲建立的人民民主国家有:南斯拉夫、匈牙利、波兰、朝鲜、中国……材料四二战期间,美国研制原子弹用于对付日本;德国人研制成功V-2火箭,是用于空袭英国的。

7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导学案

7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导学案

交战双方: 三国同盟: 三国协约: 导火线: 年 月 日,
、 、
、 、
1882 年 1907 年
巩固 练习
Hale Waihona Puke 过程 1、 记忆本课知识结构图。 2、 练习册第 7 课
拓 展 练 习
年份 1870 年 1913 年
美国 23% 38%
德国 13% 16%
英国 32% 14%
法国 10% 6% ③英法老牌资
对此表的解读,正确的是( ) ①英德老牌资本主义国家走下坡路 ②法美新兴资本主义国家正在崛起 本主义国家走下坡路 ④美德新兴资本主义国家正在崛起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九年级历史下册学案设计
单元 课题 课型 第三单元 急剧动荡的现代世界 第 7 课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新授课 课时 教学时间 班 级 姓 名
姓名 1.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一场 ( )
总分 100 分
得分
A.资产阶级革命 B.民族独立战争 C.帝国主义掠夺战争 D.反法西斯战争 2.一战前形成的三国同盟的成员国包括( ) ①德国 ②奥匈帝国 ③意大利 ④英国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3.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两大军事集团争夺的焦点,并成为世界大战火药桶的是( ) A.凡尔登 B.突尼斯 C.莫斯科 D.巴尔干半岛 4.它是由民族矛盾引发的一次偶然事件,但却成为了一场历时四年的世界性战争的导火 线。“它”是指( ) A.黑船事件 B.萨拉热窝事件 C.凡尔登战役 D.珍珠港事件 5、5、1914 年萨拉热窝事件成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其实质是( ) A、奥匈帝国的皇储夫妇被打死 B、德奥借机发动战争 C、塞尔维亚民族解放斗争高涨 D、英法制止俄国扩张 6、战争是残酷的,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被称为“绞肉机”的战役是:( ) A、斯大林格勒保卫战 B、索姆河战役 C、滑铁卢战役 D、凡尔登战役 7.学习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历史后,刘小明同学整理出以下知识点,你认为正确的是 ( ) ①战争爆发前在欧洲形成了两大军事对抗集团 ②萨拉热窝事件是战争爆发 的根本原因 ③战争爆发后, 意大利参加了协约国集团作战 ④大战中最惨烈的战役是 凡尔登战役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 ①③④ 8.下列史实不属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影响的是( ) A“三国同盟”“三国协约”的形成 B 俄国 1917 年彼得格勒武装起义 C 中国爆发五四爱国运动 D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确立 9.迫使英国放弃光荣孤立政策的是( )A.美国 B.法国 C.俄国 D.德国 10. 1914 年,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空前规模的世界大战爆发,其导火线是( ) A.三国同盟形成 B.三国协约形成 C.萨拉热窝事件 D.德国突袭波兰 下表是 1870-1913 年美、德、英、法工业产值在世界工业生产中的比重变化表。 国别

第1课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教案)

第1课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教案)

第1课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和影响。

2.培养学生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

教学重点:
2.分析第一次世界大战对世界产生的影响。

1.理解列强之间的博弈和利益纷争。

2.分析世界大战对民众生活和国际秩序的破坏。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1. 教师用ppt展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照片和资料,引入本节课的主题: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2. 反思并讨论战争对人类带来的影响。

例如,战争会带来什么样的破坏?战争会对人们的生活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1. 教师向学生讲解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背景和原因,并用地图和图片展示各国之间的博弈、利益纷争等。

2. 通过课堂讲解、问答等方式,帮助学生了解世界大战对世界产生的影响。

三,练习(10分钟)
学生分组,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教学游戏。

让学生分角色扮演各国领袖,互相博弈角逐利益,体验列强之间的博弈和利益纷争。

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难点及学生表现。

让学生对课堂内容进行总结评价。

2.让学生回答问题:“你从本次学习中了解到了什么?”
教学方式:
课件教学、讲解、问答、小组合作、角色扮演
教学手段:
ppt、黑板、图片
教学资源:
第一次世界大战相关资料
教学评价:
1. 在问题解答环节,学生积极发言,课堂气氛热烈,反映良好。

2. 在小组合作的游戏中,学生踊跃参与,积极协作,角色扮演生动形象。

3. 学生根据本次课程对世界大战和历史事件的理解和认识进行了概括和总结。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三单元第8课 第一次世界大战导学案(1)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三单元第8课 第一次世界大战导学案(1)

第8课第一次世界大战【学习目标】1、知道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两大军事集团,理解两大军事集团形成的严重后果。

2、了解萨拉热窝事件的主要过程,认识突发事件对人类和平的威胁。

3、理解一战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巨大灾难,树立热爱和平的意识。

【重点难点】重点: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第一次世界大战影响难点:一战爆发的原因、对一战的分析和评价【导入新课】某次战争中出现的新武器•毒气•飞机•坦克•远程火炮【自主学习】1.1882年,由__ __、__ __和__ __组成的三国同盟正式形成;20世纪初,__ __分别与__ __、__ __缔约,建立起三国协约。

这两大军事集团展开疯狂的扩军备战,冲突不断。

2.欧洲列强争夺的焦点集中在__ __。

1914年,__ __事件成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索。

__ __在德国的支持下,以此为借口,向塞尔维亚宣战,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

意大利为了自身的利益,与协约国达成秘密协定,参加__ __一方作战。

3.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战争主要在__ __上进行,后来,战争逐渐扩大到非洲、亚洲等地。

1916年,德、法两国军队在法国的凡尔登展开了阵地战。

由于死亡人数太多,__ __有“绞肉机”“地狱”“屠场”之称。

德国企图打破僵持局面,但遭遇失败。

4.1917年,美国参加__ __一方作战;俄国十月革命后,__ __第一次世界大战。

5.1918年11月,德国投降,战争以__ __的失败而结束。

6.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一次__ __的战争,是西方列强为重新瓜分世界、争夺世界霸权而发动的一场__ __。

这场战争持续时间长、规模大、使用新式武器、伤亡惨重。

大大削弱了欧洲的力量,从根本上动摇了欧洲的优势地位。

大战还削弱了帝国主义的殖民力量,进一步促进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__ __。

【合作交流】1.你怎样看待普林西普刺杀行为这一突发事件?假如没有萨拉热窝事件,一战可以避免吗?普林西普是为了挽救民族危机。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教学设计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教学设计

《第⼀次世界⼤战的爆发》教学设计第⼀单元第⼀次世界⼤战第1课第⼀次世界⼤战的爆发教学设计孝义三中⾼⼆历史组董志强⼀、教材分析课程标准是简述第⼀次世界⼤战爆发的历史背景;理解⼈类历史为什么发展到20世纪才会出现世界⼤战。

为此,本课需要明确的是引发⼀战爆发的根本原因、主要原因、直接原因以及要认识到⼈类社会发展20世纪具备了引发世界性⼤战的必然性和可能性。

⼆、学情分析⾼⼆学⽣对第⼀次世界⼤战的爆发的背景在(必修2)第⼆单元《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中已经有⼀定的涉及(如:殖民扩张、世界市场、⼯业⾰命),这为理解帝国主义国家为什么要发动战争以及能发动世界⼤战做了⼀定的铺垫。

但对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盾这⼀块内容缺乏知识储备。

三、教学⽬标分析知识与技能 : 了解第⼀次世界⼤战前⼣欧洲列强之间的⽭盾;两⼤集团形成过程过程与⽅法:阅读和解读课⽂,利⽤课程有效资源;启发诱导⾼⼀历史学习内容;培养学⽣分析处理信息的能⼒情感态度价值观: 认识第⼀次世界⼤战是资本主义列强⽭盾激化的结果,是全球化的产物四、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帝国主义列强的主要⽭盾与两⼤军事集团的形成难点:理解到20世纪才出现世界⼤战的原因五、教学思路通过有组织、有计划的课前预习、课中⾃学阅读、质疑答疑、分组讨论、检测练习等形式,实现师⽣教与学的有机互动。

在教材的处理上,点拨思路,启导分析,给学⽣留下较多思考的时间和空间,借以逐步培养学⽣独⽴思考、⾃主学习、探究性学习的习惯和基本能⼒。

六、教学策略及教学媒体本节课的教学可采⽤“问题式”和“学导式”教学模式和思路,在教师积极引导下,突出学⽣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同时配合史料阅读、质疑答疑、课堂讨论等⽅法,调动学⽣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努⼒实现师⽣教与学的有机互动。

在教材的处理上,应突出重点、难点内容,点拨思路,启导分析,给学⽣留下较多思考的时间和空间,借以逐步培养学⽣独⽴思考、⾃主学习、探究性学习的习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课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导学案)
编写人:何玉田 审核人: 何玉田 时间:2011-02 16-
班级: 组别: 组名: 姓名:
【课程标准】
简述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历史背景,理解人类历史为什么发展到20世纪才会出现世界大战。

【重点难点】
重点:帝国主义列强的主要矛盾与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

难点:如何理解为什么到20世纪才出现世界大战(必要性和可能性) 【知识点一】帝国主义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根本)
表一 英美德法在世界工业生产中比重(%)的变化(1870-1913)
表二 一战前英美德法四国力量比较表
到20世纪初,整个世界已被瓜分完毕。

请仔细解读以下两组数据材料,我们又发现什么问题?
【知识点二】剑拔弩张的两大军事集团(具体)
1、请同学结合“资料回收”和所学知识,思考:战前德国与英国的矛盾主要因何产生? 英德矛盾的本质问题
又是什么?
材料一 让别的国家去分割陆地和海洋,而我们只能欣赏蓝色天空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我们也要求阳光下的地盘!
——1895年皮洛夫(德国外长的讲话)
材料二 假如德国明天从地面上被消灭掉,那末,后天在世界上就找不到一个不因此而富有的英国人。

过去,
各国为争夺某一城市或某种遗产而厮杀若干年,难道现在它们不应该为每年50亿英镑的商业收入而战吗?
——英国《星期六评论》杂志(1887年)
2、法德矛盾又是怎样发展演变呢?随着英德矛盾激化,英国不得不调整与法国的关系,试着说说从19世纪以来英法关系的微妙变化,可以得出什么规律?
3、(同时)俄国和奥匈帝国在巴尔干地区争夺异常激烈,使巴尔干半岛的各种矛盾更为激烈和复杂,甚至被称为欧洲的“火药桶”,为什么这么称呼?请结合P6《巴尔干地图》,从民族、宗教、地理位置、大国的插手等多角度回答。

4、两大军事集团疯狂的扩军备战,笼罩战争阴云。

可以说世界大战爆发如箭在弦,一触即发。

那么,点燃战火的火星是什么事件?
【知识点三】萨拉热窝事件(导火线)
名词解释:萨拉热窝事件(指导学生掌握名词解释的方法,如把握重大事件的时间、地点、过程、结果和地位等要素)
以“萨拉热窝事件”为主题的一组情景创设史料选择题(历史教学,2007,6):
1、南斯拉夫萨拉热窝有一块石碑,碑文是“1914年6月28日,加夫里诺·普林西普在这里用他的子弹,表达了我们人民对暴虐的反抗和对自由的向往。

”加夫里诺·普林西普刺杀的是
A德国皇帝威廉二世 B奥国皇储斐迪南大公
C法国国王路易十四 D俄国沙皇尼古拉二世
2、南斯拉夫某城有一块石碑,碑文是“1914年6月28日,加夫里诺·普林西普在这里用他的子弹,表达了我们人民对暴虐的反抗和对自由的向往。

”当时“他的子弹”射向
A德国皇帝威廉二世 B奥国皇储斐迪南大公
C法国国王路易十四 D俄国沙皇尼古拉二世
3、南斯拉夫某城有一块石碑,碑文是“1914年6月28日,加夫里诺·普林西普在这里用他的子弹,表达了我们人民对暴虐的反抗和对自由的向往。

”这段话对“他的子弹”事件
A进行了具体的描述 B表示了一定的同情
C保持了理性的中立 D作出了高度的赞扬
4、有一块纪念碑的碑文是“1914年6月28日,加夫里诺·普林西普在这里用他的子弹,表达了我们人民对暴虐的反抗和对自由的向往。

”文中提到的事件发生在
A奥匈帝国的首府 B塞尔维亚的首府
C黑塞哥维那首府 D波斯尼亚的首府
5、南斯拉夫的萨拉热窝有一块石碑,碑文是“1914年6月28日,加夫里诺·普林西普在这里用他的子弹,表达了我们人民对暴虐的反抗和对自由的向往。

”文中“暴虐”是指
A阶级压迫和宗教迫害 B宗教迫害和国际压迫
C种族歧视和民族压迫 D国际侵略和民族压迫
萨拉热窝事件正好点燃了欧洲的“火药桶”,如果没有这个事件,帝国主义大国还会找到其他借口发动战争,两大军事集团已经对战争进行了精心的准备,战争不可避免。

但战争自古有之,人类社会为什么到20世纪才出现世界大战?当时爆发世界性大战还具备了哪些条件?
四、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条件
1、20世纪初整体世界的形成
们结合必修二专题五的内容回答:世界市场如何一步步形成?
2、20世纪初生产力的迅速发展和科技飞速进步(物质和技术)
结合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就和一组图片,归纳科技如何促进世界大战的爆发和扩大?这又给我们带来什么深刻启示?
【巩固总结】
提问学生:从今天这节课的学习,同学们有什么感触和启发?【延伸探究】
有人说,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一次偶然的灾难,假如塞尔维亚民族主义者不刺杀奥匈帝国皇储夫妇,一战就不会爆发。

你是否同意这一观点?请谈谈你的看法。

(这个问题带有对本课学习内容的总结作用,学生初步学会用历史思维分析必然性与偶然性的关系,同时掌握做辨析题的一般方法)
答案
1.119世纪末20世纪初,帝国主义国家的经济实力与所占殖民地面积出现了倒挂现象,为了争夺海外市场,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

可见,帝国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是帝国主义国家的矛盾的根源。

第一次世界大战在20世纪初爆发,有其历史必然性即为了世界市场而大战。

整体世界市场的形成---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加剧对全球市场的争夺
4.1从15、16世纪开辟人类文明交往的航线到第一次工业革命导致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尤其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下,20世纪初的世界基本上形成了一个整体,各国各地区之间的联系日益加强,形成了“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局面。

4.3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和巨大的生产力被运用于军事领域:新式武器(潜艇、飞机、坦克、远程大炮等)能使战争突破了以往以陆地为主的限制,扩大到海洋和空中;新的交通工具和新的通讯工具的出现,又扩大了战争的规模。

总之,科技可以给人类世界带来光明,也可以毁灭人类文明。

只有科技与人文精神相结合,才能使人类世界有个真正美好的明天。

提问学生:从今天这节课的学习,同学们有什么感触和启发?肯定学生的不同答案:要通过正当的经济手段促成自身的发展;要正确应用科技成果为人类造福;通过和平手段解决国际争端;要警惕军国主义和极端民族主义思想的泛滥;……(培养学生的聚合思维和发散思维;更好发挥历史教育的人文教育功能)延伸探究:
1.资本主义发展的不平衡引起列强对世界市场和世界霸权争夺的矛盾;
2.列强的三大矛盾最终形成了两大军事集团,它们的对峙导致了世界大战的爆发;
3.科技进步成果和巨大的生产力被应用于军事领域,使战争能在更大范围内进行,从而形成世界性大战;
4.军国主义和极端民族主义的泛滥使两大军事集团相互仇视,推动了战争的爆发;
5.导火线(直接原因):萨拉热窝事件促使两大军事集团主要成员国相继宣战,导致一战全面爆发。

其中,第1条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必然原因或根本原因;第2条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具体原因;3、4条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可能条件;第5条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偶然原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