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贸易理论
第二章 国际贸易服务理论 国际服务贸易
(三)服务商品的市场价值和市场价格
第三节 服务商品的价值与使用价值
三、服务商品的价值构成 (一)服务产品的概念 1.一般概念 2.经济学概念 (二)服务商品的特征 1.服务产品是无形的 2.服务提供商和服务消费者的同时性 3.服务质量差别大 4.服务具有不可储存性 5.服务价格差别大
第二节 国际服务贸易学说
二、新贸易理论的主要内容与特征
(一)新贸易理论对贸易动因和贸易基础的解释 1.从供给角度揭示了规模经济性和不完全竞争市场结构 下的企业的垄断竞争行为成为贸易产生的重要动因与基础 。 2.新贸易理论还强调需求因素对贸易产生和贸易结构的 影响。 3.技术差距论以不同国家之间的技术差距为分析前提, 认为技术差距和模仿时滞决定了现实的贸易格局。
• 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后,在世界贸易自由化的同时,兴起了新贸易保护主义 。管理贸易政策的内容是:国家对内指定各种对外经济贸易法规和条例,加 强对本国进出口贸易有秩序的发展的管理,对外通过协商,签订各种对外经 济贸易协定,以协调和发展缔约国之间的经济贸易关系。
第四节 国际服务贸易政策
二、自由的服务贸易政策
可逆转。
5.两国的生产资源都被充分利用,且要素密集度不
6.两国消费者需求偏好相似。
7.自由贸易而且各国贸易平衡。
第一节 国际服务贸易的比较优势理论 二、传统贸易理论对服务贸易的指导
(一)比较优势理论是国际服务贸易的基础
(二)国际服务贸易理论对生产要素禀赋说的 补充与发展。
第二节 国际服务贸易学说
(一)相关概念 1.生产要素禀赋与要素丰裕度 2生产要素密集度.
03-第三章国际服务贸易理论
认为国际贸易原理完全适用于服务贸易,没有必要把服 务贸易同一般国际贸易区别开来。
作为一个简单的思想,比较优势说是普遍有效的,即每 个团体都专注的共同利益正是自身效率更高的那项活动 所带来的。
正如存在于商品生产中那样,比较优势也存在于服务业 中。
一、比较优势理论适用于服务贸易 (二)国际服务贸易比较优势理论的主要内容 1 假设条件 2×2×1 技术水平既定 充分就业
TFj=nbnEnj+bn+1Bj (3)
其中,bn是对应于金融服务的短阵N的第n列,bn+1等于世界产出与世 界收入的比率。在要素价格均等化条件下, bn在不同国家之间相等,但 bn+1却不相等。尽管由(5-3)式可知一国商品与服务贸易收支状况与出口量 有关,但在传统的H-O理论中是假设贸易均衡的,即Bj=0,故省略了该变 量。
既肯定国际贸易的基本原理对于服务贸易的适用 性,同时也承认具体理论在解释服务贸易上的缺 陷,主张在利用国际贸易理论来解释服务贸易时, 必须对传统理论进行若干修正。
总的说来,第三种观点得到了国外学术界较多的认可。国 际学术界比较一致的看法是,服务贸易作为国际贸易的一 种形式,国际贸易理论是可以适用的。但是,由于服务贸 易具有许多货物贸易所不具备的特征,在运用以后者为实 践基础的传统国际贸易理论来解释前者时,必须对之进行 适当的修正。
(二)服务贸易对比较优势理论的挑战 生产要素范围广泛化 生产要素在区域间或国家间具有流动性 不完全竞争和规模经济是服务贸易产生的现实动因 服务贸易的成本由供给和需求双方共同决定 各国的市场结构和国内管理环境对服务贸易产生影响 技术是影响服务贸易的内生变量 服务贸易的竞争优势依赖于关联产业 企业组织影响服务贸易竞争力
比较优势理论不适合于分析服务贸易。
国际服务贸易理论
国际服务贸易理论在国际服务贸易理论中,最经典的理论是从比较优势理论和国内消费差异理论延伸出来的“跨国生产理论”。
据此理论,不同国家的消费者会因为产品质量、服务水平、价格等差异而选择不同的国家提供的服务,这就推动了跨国服务企业的兴起和发展。
例如,美国的互联网公司在全球范围内提供各类服务,而印度的软件外包公司则为世界各地的企业提供IT 服务。
这种理论对解释企业国际化和服务贸易的规模和格局变化有很大的启示作用。
此外,国际金融服务理论也是国际服务贸易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国际金融服务是指银行、保险、证券、外汇等金融领域的国际贸易活动。
国际金融服务理论主要包括利益差异理论、金融中介理论和金融创新理论。
利益差异理论认为资金的区域流动是由于不同地区的利益差异,跨国资金流动以获取更高的回报。
而金融中介理论则认为跨国金融机构的介入促进了国际金融服务贸易的发展。
而金融创新理论则强调金融创新对国际金融服务贸易的影响。
例如,电子支付和互联网金融的发展促进了国际金融服务的交流与贸易。
此外,国际服务贸易理论中还涉及到创新和技术发展对于服务贸易的影响的理论。
根据“技术利益溢出理论”,技术进步在一个国家产生的同时,也会利益溢出到其他国家。
因此,技术创新和技术转让对于发展服务贸易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特别是信息技术和通信技术的发展,使得跨境服务贸易更加便利,并推动了服务产业的全球化。
在国际服务贸易理论中,还有一种非常重要的理论是关于服务贸易规则和政策的理论。
国际服务贸易规则和政策对于服务贸易的发展和贸易便利化起着重要的引导作用。
目前,世界上主要采取两种方式来进行国际服务贸易的规则和政策的协调:一是通过双边和多边自由贸易协定来促进国际服务贸易的自由化和便利化;二是通过国际和地区服务贸易协定来规范和引导国际服务贸易的发展。
例如,世界贸易组织的《服务贸易总协定》就是一种多边服务贸易协定,旨在减少和消除国际服务贸易中的壁垒和限制,促进国际服务贸易的发展。
第二讲 服务贸易的基本理论
浙江理工大学
三、服务的效用价值论 1.效用价值论(又称主观价值论) 效用是人的劳动所创造的福利。财富是已积累起来的效用, 它可以贮存起来以供将来之用,其期限可以超过所有者或受 益人的寿命。 效用的反面是无效用,无效用也是人的行为的一种结果, 它可以使财富减少,从而降低人的福利。 商品的价值如何决定——取决于“边际效用” 取决于“边际效用” 2.服务效用价值论 服务可以创造效用,如果它可以用价格表示出来,并在市 场上出售,便产生了价值。 注意:服务所产生的总效用和其市场价值之间的关系并不是十 分确定。
– 投资信息产业,促进信息产业化可以获得经济效益。 – 投资信息产业、促进产业信息化以提高劳动生产率,由此可带动信息 市场和信息贸易的发展而促进经济增长。
3.信息产业与经济增长点
是否将信息产业作为本地区的龙头产业或新的经济增长点,要分析本地区 的实际现状以及国际、国内在信息产业领域的竞争状况。 – 虽然信息产业本身具有促进经济增长的自然垄断、规模经济、范围经 济和差异经济特征,但并不等于只要经营信息产业就一定会给经济增 长带来回报。 – 信息产业是否能够真正成为本地区新的经济增长点,取决于本地区为 信息产业提供的内部机制和当时的外部经济是否吻合。
– 各国对服务贸易领域多会进行各种形式的干预,这完全不符合李嘉图理论 所作的完全竞争市场结构的假设。 – 李嘉图主要分析商品,但许多服务贸易与外国直接投资密切相关,许多国 家对服务领域的国外直接投资的各种担心以及由此而引发的对服务领域的 限制政策也会影响到它的适用性 – 在确定比较服务优势时,对服务生产率的计量很困难。 第一,服务的实际产出在某些服务领域很难获得。 第二,目前已有的计量方法难以用数量方法衡量服务的实际效用。 第三,把消费者在服务生产过程中的作用纳入计量模型是一个很复杂的问 题。 浙江理工大学
CH2.国际服务贸易理论
国际服务贸易
2.2传统比较优势理论适用性的争论
概括起来,理论界主要有三种观点: P30 1.比较优势理论不适用于服务贸易
R·迪克(R.Dick)和H·迪克(H.Dicke)(1979)运用“显示性比较优势法”来验 证知识密集型服务贸易的现实格局是否遵循比较优势原理。
桑普森(G.Sampson)和斯内普(R.Snape)(1985)认为,一些服务要求生产 者和消费者直接接触,这就有可能出现生产者的跨国移动,而传统的赫克歇 尔—俄林模型(H-O)理论的基本前提假定之一为“没有要素的国际移动”, 若不放弃该假定,H-O理论就不足以解释服务贸易。
(3)制度可行性。这与各国对服务贸易的国内规制 及各国政治、法律、文化等体制因素有关。
国际服务贸易
2.1贸易品、非贸易品 与服务可贸易性
四个因素增强了服务的可贸易性:
• 首先,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不仅有效地消 除了诸多服务的时空限制,使跨国界数据 流动日益便捷和快速,降低了交易成本, 强化了服务的可贸易性,而且其本身也成 为一种服务。
国际服务贸易 2.2 传统比较优势理论适用性的争论
2.比较优势理论适用于服务贸易 以国际经济学家理查德·库伯(Richard Kumpe,1988) 为代表的另一派坚持认为,作为一个简单的思想,比 较优势说是普遍有效的。
• 萨皮尔(Sapir)和卢兹(Lutz)(1981)及萨皮尔(1982) 进行了一系列著名的服务贸易的实证研究,其主要结 论是:“物质资本丰裕的国家在运输服务部门有比较 优势,而人力资本丰裕的国家在保险、专利等服务部 门拥有比较优势”;“传统贸易理论不仅适用于货物 贸易,也适用服务贸易,要素禀赋在货物贸易和服务 贸易模式的决定上都具有重要作用。
2.比较优势理论在国际服务贸易领域中的局限性体现在哪 些方面?
第三章 国际服务贸易理论与模型 《国际服务贸易》
第一节 服务贸易比较优势理论及相关模型
一、国际服务贸易显性比较优势
显性比较优势指数及其含义
RCA定义:一经济体某种商品或服务的出口占世界该种商品或服务 出口的比率对于该经济体总出口占世界总出口比率之比。
在n(j=1-n)个经济体,m(i=1-n)种出口商品或服务中,一经济体 的显性比较优势指数可以表示为:
m
RCAij
X ij
n
X ij
X ij
i 1 nm
100
X ij
j1
j1 i1
第一节
二、迪尔道夫模型
商品和服务贸易的互补性
(1)封闭状态下:无商品和服务贸易发生
(2)自由贸易状态下:商品和服务都实现自由贸易
(3)半封闭状态下:只有商品可以自由贸易
比较优势理论解释商品贸易和作为商品贸易副产品的服务贸易是有效的。
第六节
三、国际服务外包的衡量 服务外包总体测度 分行业服务外包测度
OSSi
j
产业i的服务j投入 产业i的全部非能源投入
服务j的进口
服务j的国内产出+服务j的进口-服务j的出口
上式中的 产业i的服务j投入 产业i的全部非能源投入
的计算,可以采用投入一产出分析方法。该分数的
分母除了非能源物质性投入外,还包括9大类服务部门:电信;金融;机
第一节
三、伯格斯模型
伯格斯运用修正过的H-O模型,探讨了服务贸易、服务技术出口问题。 该模型说明了服务提供者的服务技术差异如何形成比较优势从而决定服 务贸易的格局。 根据伯格斯模型,一个厂商是选择合约经营还是选择自身进行服务取决 于服务的市场价格与要素价格孰高孰低。如果服务价格相对地超出工资 和租金越高,生产厂商就越少依赖服务部门,但用于服务的支出将因要 素间替代程度的不同而升降。如果技术或政策壁垒阻碍服务贸易,那么 提供服务的技术差别将成为一国商品比较优势的重要决定因素。
国际服务贸易第三章 国际服务贸易理论
国际市场价格是服务商品国际价值的货币表现
供求关系直接影响服务商品国际市场价格的波动
其他影响国际市场价格变动的因素 • 垄断 • 竞争 • 经济周期 • 政府政策
第三节 配第—克拉克定理及其在服务贸易中的运用
一、配第-克拉克定理
英国经济家C·克拉克于1940年发 表了《经济进步的条件》一书,书中 搜集和整理了20多个国家的各部门劳 动力投入和总产出的时间数据,进行 了卓有成效的统计和研究,提出了劳 动力在三次产业间分布的结构变化理 论。 克拉克发现:一个国家内从事三个 产业的劳动力比重,会随着国民经济 的发展,人均国民收入的提高而变动, 农业劳动力急剧下降,从事制造业的 劳动力比重与经济增长同步,但通常 在接近40%时便稳定下来,而服务业 的劳动力比例则不断增长。
第四节 国际服务贸易理论模型
Theoretical Model Of International Trade In Services
第一节 国际服务贸易比较优势理论
一、比较优势理论完全适用性
▪ 原理适用(合理内核) ▪ 实证研究结论吻合
二、比较优势理论不适用性
▪ 前提不适用 ▪ 发展的环境和条件不同 ▪ 服务贸易有自己的特点不适用
生产过程的分散化
图1 总成本和产出
图2-2b就反映这一情况:假定 生产分散化改变了固定成本 和变动成本之间的比例,而 且在生产区1984年,迪尔多夫率先成功地利用传统的2x2x2赫 克谢尔——俄林模型探讨服务贸易比较优势。 迪尔多夫的模型为一种商品和一种服务。他认为,可从 商品和服务贸易的互补性、服务要素贸易、不可移动要素 的贸易等三方面对服务贸易比较优势进行剖析。
goods
国际服务贸易的相关理论
国际服务贸易的相关理论国际服务贸易是国际经济和国际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全球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之一。
它指的是各国之间通过提供和消费服务来进行的跨国交易和贸易活动。
国际服务贸易具有显著的特点和理论基础,下面将就国际服务贸易的相关理论进行探讨。
首先,国际服务贸易的比较优势理论是国际服务贸易研究的重要理论基础。
比较优势理论由经济学家大卫·里卡多提出,其基本观点是每个国家都应该专注于生产和出口自己相对优势的产品或服务。
根据比较优势理论,一个国家在某类服务领域中具有相对优势意味着该国在生产这类服务方面相对更具竞争力。
国际服务贸易的发展也离不开国家在某些领域的相对优势,比如金融服务、信息技术服务等。
比较优势理论有助于各国在国际服务贸易中实现资源优化配置,提高全球经济效益。
其次,新贸易理论对国际服务贸易的发展也有重要影响。
新贸易理论强调不同国家之间贸易的根本动因是产品差异。
在服务贸易领域,不同国家的服务产品具有不同的特点和差异化,这使得国际服务贸易具有广泛的发展潜力。
新贸易理论关注的是企业的规模经济和垄断力量,这也影响到了服务企业的国际化程度。
随着技术的进步和交通运输的发展,国际服务贸易的规模不断扩大,企业和机构在全球范围内交换服务成为常态。
新贸易理论的观点有助于理解和推动国际服务贸易的发展。
第三,国际服务贸易的凯恩斯外部平衡理论也是相关的理论基础。
凯恩斯认为,社会总支出是决定收入水平和就业机会的主要因素,而国际贸易失衡则可能导致内外需的不平衡,进而影响到国际服务贸易的发展。
凯恩斯外部平衡理论强调了全球宏观经济平衡的重要性,以及国家政府对国际贸易和服务贸易的调控作用。
国际服务贸易发展的规模和速度也与全球经济的需求、政策和市场的稳定有关。
凯恩斯外部平衡理论提出了国家政府在国际服务贸易发展中应扮演的角色,例如调整贸易政策、提供资金支持等。
此外,国际服务贸易还受到新经济学和全球生产网络等理论的影响。
新经济学的观点强调知识和信息的重要性,而服务贸易正是一种知识密集型的经济活动。
国际服务贸易理论
迪尔道夫模型 伯格斯模型 萨格瑞模型
(二)迪尔道夫模型
1984年迪尔道夫首次运用传统的2.2.2模型(两个国家、 两种要素、一种商品和一种服务),对服务贸易的比较优 势进行了分析。
1.货物贸易与服务贸易的互补性 2.要素流动的服务贸易 3.含有稀缺要素的服务 评价 1.当一国决定发展服务贸易时,首先要研究本国服务贸易
(三)弗兰科斯理论
与马库森强调提出的服务部门内部专业化 (内部积聚)模型相反,弗兰科斯则强调服 务在协调和联结各专业化中间生产过程中 的(外部积聚)作用。
他构造了一个规模报酬递增和具有垄断竞 争特征的模型,讨论了生产者服务和由于 专业化而实现的报酬递增之间的关系,以 及生产者服务贸易对货物生产的影响。
(二)国际服务贸易的比较优势
从服务的特征看比较优势
从服务的要素密集度看比较优势
(三)国际服务贸易中的竞争优势 理论
竞争优势理论的演进: 1、古典经济学:以生产统计为主,注重土地、资本、
自然资源及劳动力等要素。 2、制度经济学:把国家视为一种组织和制度安排。 3、现代经济增长理论:推崇人力资本和技术进步在
的比较优势。 2.不同服务产品的比较优势不同,各国应根据本国比较优
势制定服务贸易发展战略。 3.进一步证明了商品与服务贸易的不可分性。
(三)伯格斯模型
贡献: 1.通过对H-O理论的修正,引入了服务生产和服务
价格,推导出描述服务贸易的一般模型,揭示了 不同国家服务提供技术的差别是各国比较优势和 服务贸易模式的主要决定因素。 2.服务贸易自由化可能会损害进口国利益。也即 服务贸易自由化对服务进口国来说未必是一件好 事。 3.当本国具有服务技术优势并向外国免费转让技 术时,外国仍可能会受到损害。
《国际服务贸易》第三章 国际服务贸易理论
第五节 服务外包理论
一、外包的概念
外包(Outsourcing)是指企业动态地配置自身 和其他企业的功能和服务,并利用企业外部的 资源为企业内部的生产和经营服务。 在讲究专 业分工的二十世纪末,企业为维持组织竞争核 心能力,摆脱组织人力不足的困境,将组织的 非核心业务委托给外部的专业公司,以降低营 运成本,提高品质,集中人力资源,提高顾客 满意度。外包业是新近兴起的一个行业,它给 企业带来了新的活力。
第三节 规模经济和不完全竞争下 的服务贸易理论
一、生产区段和服务链理论
背景:科技进步便服务生产成本趋于下降,服 务价格变得越来越低廉,这一变化导致了服务 生产的分散化、迂回性。将生产过程分散在不 同地点,增加了生产方式的组合,从而导致对 服务链更为强烈的需求。由此,国际服务链得 到了更为频繁和大量的使用而成为生产过程不 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三、凯茨考斯基:寡头垄断模型
与马库森观点相反,基氏运用寡头垄断模
型,解释了取消国内服务贸易管制的国际
影响。 认为取消国内管制可以促进厂商为获取规 模经济效益而进行国际竞争,因此政府最 好的政策是创造自由的国内市场。
四、垄断竞争模型
马库森借助于垄断竞争理论,对熟练劳动力的服 务贸易问题进行了专门研究。 结论是:即使单纯发挥要素禀赋的作用也能从贸 易中获利;由于多种熟练劳动投入能够提高该部 门的最终产出,小国比大国获利更多;由于一些 专业化受到限制,仅有货物贸易并不能实现生产 的帕累托最优,而引入服务贸易可以导致最大程 度的专业化和帕累托最优;即使存在垄断的力量, 关税也不能提高一国的福利水平,而且可能因削 弱全球的专业化潜力而使福利水平降低。
2.要素密集度不同的服务类型也具有不同 的比较优势
第四章国际服务贸易理论
(四)木桶效应 (五)供应链管理理论
本章小结
1. 辛德利(B.Hindley)、史密斯(A.Smith )、 萨皮尔(A.Sapir)、卢茨(E.Lutz)、劳尔(ll) 等人认为比较优势论合乎逻辑地适用于服务贸 易。
2. R·迪克(R.Dick)和H·迪克(H.Dicke)等学者认 为服务贸易与商品贸易源于不同的概念范畴, 应有不同的理论渊源。
(三)BPO相关概念的进一步理解 1. 业务应用外包 2. 业务流程外包 3. 业务流程离岸外包 4. 企业转型外包 5. 多方外包 6. 共享服务或“内包 “
二、服务外包的相关理论
(一)交易成本经济学理论 1. 交易费用的构成 2. 交易费用的决定因素 (二)资源观经济学理论 (三)核心竞争力理论
二、国际服务贸易与国际商品贸易、国 际投资在竞争方面的对比
(一)共同之处 1. 国际服务贸易与国际商品贸易的共同之处 2. 国际服务贸易与国际投资的共同之处
(二) 不同之处 1. 国际服务贸易与国际商品贸易的不同之处 2. 国际服务贸易与国际投资的不同之处
(三)服务贸易竞争优势的特点
(一) 比较优势对服务贸易的适用性 1.自然条件和基础设施制约服务贸易的产生和
发展 2.比较优势决定了服务贸易的格局 3.比较优势影响服务贸易的国际价格
(二) 服务贸易条件下比较优势的特殊性 1.服务贸易中的比较优势比较短暂 2. 某些服务行业具有一些自身独有的特征 3.许多服务实际上是不可以贸易的,生产者必
(1) 商品和服务贸易的互补性 (2) 服务要素贸易 (3) 不可移动要素的贸易
2.伯格斯模型
伯格斯(1990)认为,对标准的赫克谢尔一俄林 一萨缪尔森(H一O一S)模型做简单修正,就可 以获得适用于描述服务贸易的一般模型,从中 揭示不同国家在提供服务技术上的差别如何形 成比较优势和商品贸易模式。
【服务贸易】国际服务贸易理论-企业文化-全文免费阅读-max文档投稿赚钱网
■5 国际服务贸易理论
■关于穷国和富国服务业内部结构差异的解释: 由于穷国的劳动力禀赋相对丰富,穷国的劳 动力密集型服务的价格水平较低,因而在工程 承包等劳动密集型服务上具有比较优势。 由于富国资本、技术要素禀赋较为丰富,因 而在金融、工程咨询、信息处理等资本型服务 上具有比较优势。
■5 国际服务贸易理论
■5 国际服务贸易理论
5.2.3 伯格斯模型B
■揭示不同国家服务提供技术上的差别是如 何形成比较优势和商品贸易模式。
■在市场完全竞争、规模报酬不变,如果技 术相同的两国商品可自由贸易(服务不可贸 易),即使无一种要素能在国际上流动,两 国的要素价格和国内服务价格的差异出也会 缩小或完全消失(在运输成本忽略为零的情 况下),从而降低市场参与者从事服务贸易 的动机。
■5 国际服务贸易理论
■传统的商品贸易强调的是供给方的生产成本优势 ,而服务贸易由于自身的特点更强调需求因素 所 导致的成本增量式消费者的选择性,如运输成 本 、信息成本、消费者收入及其偏好,系列服务 质 量,包括售后服务和购买环境如信贷条件、保 险 要求等。由于现实经济中大量存在着的垄断竞 争 与规模报酬递增现象,造成随着市场需求规模、需 求结构的变化生产规模化、专业化、多样化、 分 散化的出现,由此带来服务贸易的发展。服务 贸 易的发展即是国际商品贸易发展的结果,又是 国 际贸易存在的条件。
■马库森强调服务部门内部的专业化,弗兰科斯 则强调服务在协调和联结各专业化生产过程中的 作用。
■5 国际服务贸易理论
■ 本章小结: ■ 作为一个简单的带有普遍性的思想,比较 优势理论在一定程度上仍适用于解释服务贸 易,表现为拥有不同要素禀赋的国家围绕服 务要素开展贸易,如含有缺席要素的服务贸 易、要素移动的服务贸易等。 ■ 服务业技术比较优势是形成服务业贸易的 又一重要因素,但一国服务来技术比较优势 及其扩散对该国国际贸易格局的影响应视具 体情况而定。
国际服务贸易的相关理论
国际服务贸易的相关理论国际服务贸易是指服务项目的国际交换和服务业在国际上的跨境交易活动。
与商品贸易不同,服务贸易主要以无形的服务为主要内容,包括金融服务、信息技术服务、旅游服务等。
国际服务贸易的发展对于全球经济的增长和国际贸易的稳定具有重要影响。
比较优势理论是国际贸易理论的基础,它认为贸易是基于比较优势的,国家应专注于自己在生产其中一种商品或服务方面的优势。
然而,在传统的比较优势理论中,服务贸易往往被忽视,因为服务贸易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如无形性、不可存储性和不可分割性,这些特殊性使得服务贸易不能像商品贸易一样依赖于传统的比较优势。
新贸易理论则试图解释服务贸易的产生和发展。
新贸易理论主要关注国际贸易中的规模经济和不完全竞争等因素。
服务贸易通常具有规模经济,即在生产过程中,单位成本随着产量的增加而减少。
这使得服务企业可以通过提高产量和规模来降低单位成本,从而在国际市场上获得竞争优势。
不完全竞争是指市场上存在一些具有一定的市场力量的企业,这些企业可以通过不完全竞争来获取利润。
服务贸易中的很多服务具有垄断性,如金融服务和电信服务,它们通常由少数几家大型企业垄断,这使得服务企业可以通过控制价格和质量来增加利润。
国际分工模式是指在国际服务贸易中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服务分工。
根据国际分工模式,服务贸易可以分为生产者服务和消费者服务。
生产者服务是指一些服务项目主要由企业间进行交换,如金融服务和信息技术服务;消费者服务是指一些服务项目主要由企业和消费者之间进行交换,如旅游服务和医疗服务。
国际分工模式认为,在国际服务贸易中,一些发达国家通常在生产者服务中具有竞争优势,而一些发展中国家通常在消费者服务中具有竞争优势。
总之,国际服务贸易的相关理论主要包括比较优势理论、新贸易理论和国际服务贸易模式等。
这些理论不仅有助于对国际服务贸易的发展和影响进行理论分析,还为相关国家和企业制定服务贸易政策和战略提供了指导和参考。
国际服务贸易第二版第4章 服务贸易理论
支持者:1981年,萨皮尔(A.Sapir)和卢茨(E.Lutz)对 认为:“传统的贸易理论不仅适用于货物贸易,也适用于 服务贸易,要素禀赋在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模式的决定上 都具有重要作用。”萨皮尔甚至进一步提出,服务贸易的 比较优势是动态的,发展中国家具有成为服务出口国的潜 力,这对现实中的服务贸易有一定解释作用。1986年,拉 尔(S.La11)通过对发展中国家的实证研究,也得出与此 类似的结论。 针对政府行为影响了比较优势规范化理论在服务贸易领域 的适用性的观点,辛德利和史密斯详细地分析了政府限制 服务业外国直接投资、对服务业实行特别管制以及为保护 优质服务业而封闭国内市场三方面的行为,排除了其对理 论适用性问题的干扰.将服务研究的主要困难定位于测度 和统计而不是理论问题上。他们的结论是:“尽管服务与 商品相对而言有着显著差别,我们也应对这些差别给与重 视,但是,比较优势理论强有力的逻辑超越了这些差别。 ”
美国著名的国际经济学家理查德·库伯(Richard Kunpe)同样坚持认为:“作为一个简单思想,比较优势理 论是普遍有效的,……对传统比较优势论的依赖是基于一 个简单的命题——每个团体所专注的共同利益正是自身效 率更高的那项活动所带来的。这个命题总是有效的,试图 解释各个团体所拥有的比较优势结构的不同理论确实存在 ,但是其中一些甚于全部都是错误的。正如存在于商品市 场中那样,比较优势也存在于服务业中。”
服务产品按其使用价值的不同消费功能,可分为:
1、服务消费品:满足人的生活消费需要的服务产品。包 括精神需要和物质需要。
2、服务型生产资料(服务形式的生产资料):满足人的生 产消费需要的服务产品。包括智力和非智力。
二、服务的效用价值理论
1、效用价值论也叫“主观价值论”,该理论认为,商品 的价值决定于“边际效用”。
国际服务贸易的基本理论
2、完全适应的观点
代表性经济学家包括:麦尔文 (James•Melvin)、萨皮尔(A•Sapir)和鲁 兹(E•Lutz)、拉尔(S•Lall)、理查得•库伯 (Richard Kumpe)、辛德利(Hindley)和史 密斯(Smith)、斯库兹(Schultz)
这种观点认为,作为一个简单的思想,比 较优势说是普遍适用的,即使货物贸易 和服务贸易存在一些差别,但该差别并 未大到足以推翻该理论的地步。
1989年,马库森建立了一个两部门的一般均衡模 型来探讨具有规模经济的生产性服务和其他专 业服务的国际贸易。其分析结果是,允许生产 性服务等特殊中间投入贸易优于最终产品的贸 易,中间投入的自由贸易可以保证贸易双方的 福利同时增加。
2、基尔兹克斯基
1987年,基尔兹克斯基运用寡头垄断模型,解释 了取消国内服务业管制的国际影响。与马库森 的观点相反,他认为取消国内管制可以促使厂 商为获取规模经济效益而进行国际竞争,因此 政府最好的政策是创造自由的国内市场。
1)迪尔道夫(A•Deardorff)
1984年,迪尔道夫先是分析了国际贸易理论用于 服务贸易的局限性,认为至少有三个特征可能 会导致比较优势理论失灵:一些服务贸易的需 求仅仅是货物贸易的派生需求,不存在贸易前 价格;许多服务涉及要素流动;某些要素服务 可以由国外提供。他通过分析指出,前两点不 影响比较优势理论在服务贸易中的运用,但第 三个特征会导致比较优势原则不成立。然后, 他运用H-O模型,通过改变其中的个别约束条 件,率先成功地解释了国际服务贸易是如何遵 循比较优势原则的。
6)斯库兹
他认为,即使商品和服务的确有差别,而 且有一些服务的确存在很大程度上的国 家控制(如银行业、保险业和电信业等) 或者根本无法进行国际贸易,但这丝毫 不影响比较成本论的国际适用性,比较 优势原理是普遍适用的。
服务贸易的基本理论
(二)服务的价值属性 1.服务产品的价值构成与价值量的决定 服务产品的价值就是凝结在非实物使用价值上的
、得到社会表现的一定量的抽象劳动。 服务价值产生的原因在于它的服务劳动的凝结性
、社会性和抽象等同性。 (1)服务产品的价值构成
服务产品的价值构成可包括如下三个方面:一 是不变资本;二是可变资本;三是剩余价值。
两优取其重,两劣取其轻
2020/3/2
李嘉图指出了优势的存在,并将其归结为 劳动生产率的不同或技术的不同。
劳动生产率的差别或技术差别是各国生产同 一种产品时存在价格差别的基本原因,这种 价格差别及其生产者对较高价格的追求是国 际贸易的动力;每个国家专门生产自己有优 势的产品并根据自己对产品的需要进行交换 是国际分工的结构;各国经过国际贸易都能 够获得实际收入水平的提高则是国际贸易的 结果。
2020/3/2
• 3.服务产生的总效用与其市场价值之间的关系并 不是十分确定的。总效用可以看作是市场价值与 有效的外部经济的组合,亦即已支付和未支付的 效用。
• 4.决定服务的市场价值有许多因素,这些因素在 服务中的构成相对的不同,导致服务的要素密集 度的不同,从而产生不同要素密集度的服务,不 同要素密集度的服务其市场价值是不同的。
节”理论。
2020/3/2
服务“四环节”理论对于发展服务业的意义
• 第一,服务“四环节”理论既是服务业概念的延 伸,又是得以完整、科学地确立的根基。
• 第二,通过树立“服务生产观”,使人们认识到 服务业的发展并非是分配第一、第二产业创造的 价值,而是为社会财富的增长作出了贡献。加快 服务业的发展。
(3)服务产品使用价值具有非转移性。
(4)服务产品使用价值再生产的被制约性。
国际服务贸易的基本范畴与理论
国际服务贸易的基本范畴与理论国际服务贸易是指不同国家之间相互提供和消费的服务项目的交流和交易。
它涉及一系列涵盖了广泛领域的服务,包括金融服务、旅游服务、教育服务、咨询服务、运输服务等等。
国际服务贸易在全球经济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对国家之间的经济联系和社会发展起到了推动和促进作用。
国际服务贸易的基本范畴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1. 商务服务:商务服务主要是指企业之间的商务交流和合作,包括贸易代理、会计咨询、法律服务、市场调研等。
这些服务可以帮助企业降低成本、提高效率、提供市场信息和专业的支持,促进国际贸易的顺利进行。
2. 金融服务:金融服务是国际服务贸易中最重要的一部分。
它包括银行、保险、证券等金融机构提供的各种服务,如贷款、汇款、国际支付、风险管理等。
金融服务在促进跨国企业投资和合作、推动国际资本流动方面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3. 旅游服务:旅游服务是指人们跨越国界进行的旅游活动所需要的各种服务,包括酒店、餐饮、交通、导游等。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深入发展,旅游服务对于国际服务贸易的贡献逐渐增加,成为国际贸易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4. 教育服务:教育服务是指国际学生在其他国家接受教育和培训的过程中所需要的各种服务,包括教育机构的招生和管理、学生的签证和住宿等。
国际教育服务对于促进人才培养、跨文化交流、增加国家软实力和外汇收入都具有重要意义。
5. 咨询服务:咨询服务是各种专业咨询机构向企业、政府和个人提供的专业建议和解决方案,包括管理咨询、技术咨询、法律咨询等。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全球化的加深,国际咨询服务成为国际服务贸易的一个快速增长的领域。
国际服务贸易的发展受到一些基本理论的指导和解释。
其中主要有以下几个理论:1. 比较优势理论:比较优势理论由亚当·斯密首次提出。
它认为国际贸易的基础是不同国家拥有的生产资源和技术差异。
比较优势理论强调国际贸易的互补性和相互依存性,国家应该专注于自己的优势产业,通过国际贸易获得最大的福利。
第三章国际服务贸易理论
A 生产区段PB
b
服务链
PB
PB
消费者
C PB
SL PB SL
PB
SL PB
PB
d
PB
SL
PB
PB
SL
消费者
消费者 消费者
图3-2生产过程的分散化
随着生产扩张,社会分工与专业化程度愈益加深,从而加 速了生产区段的分离。图3-2b就反映这一情况:假定生产分 散化改变了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之间的比例,而且在生产 区段之间增加投人大量固定成本可以导致较低的边际成本, 这就是图3-3中的bb'线反映的情形。在该阶段中,服务业 起到了重要作用。图3-2b中的两个生产区段需要通过服务 来协调和联结,这种协调和联结必然需要成本,比如运输 服务成本。由于生产区段的分散导致总成本中增加了联结 生产区段的服务链成本,故新的成本产出线应为虚线cc'。 在图3-3中这些服务成本与生产规模基本无关,因为线cc'与 线bb'平行。即便服务链成本随着生产水平的上升而增大, 也只需将线cc'画得比线bb'稍陡一些即可。但是,含有服务 链的边际成本应低于相对集中生产(线aa')的边际成本,否 则,厂商将不愿意采用分散生产的方式。
法尔维和格默尔的这个结论与巴格瓦蒂的 解释不谋而合,它同样解释了为什么穷国 的服务价格比富国更低,只是前者是动态 分析,后者为静态分析。虽然穷国的服务 价格低,但这并不意味着穷国一定能够向 富国出口服务。他们的工作都说明了一个 问题,即各国要素禀赋不同导致的服务价 格差异,可能是服务贸易产生的坚实基础 之一。
生产者服务业则是由生产部门在生产过程中通过生产者服务业则是由生产部门在生产过程中通过内在化内在化或或非市场化非市场化方式转向方式转向服务外服务外包包二生产者服务的市场化发展二生产者服务的市场化发展订约承包订约承包促进促进订约承包订约承包的因素的因素企业活动日趋复杂化导致对雇员的监督日益困企业活动日趋复杂化导致对雇员的监督日益困专业化的加强和技术诀窍的变动率使得在市场专业化的加强和技术诀窍的变动率使得在市场购买某些种类的专门技能比在厂商内部生产更有购买某些种类的专门技能比在厂商内部生产更有信息和交通费用的下降导致服务的市场交易费用信息和交通费用的下降导致服务的市场交易费用下降下降在法律与工会组织的影响下雇工的非工资费用在法律与工会组织的影响下雇工的非工资费用趋于增加趋于增加制约制约订约承包订约承包的因素的因素在许多行业中产品工艺与销售革新的步伐随在许多行业中产品工艺与销售革新的步伐随着电子技术及其他最新技术的利用而加快着电子技术及其他最新技术的利用而加快计算机与有关电子设备的最新发展提高了监督计算机与有关电子设备的最新发展提高了监督厂商雇员工作的能力降低了管理成本厂商雇员工作的能力降低了管理成本不断扩大的厂商规模与交通运输的低廉费用相结不断扩大的厂商规模与交通运输的低廉费用相结合使得保持内部扩大的职业专业化成为可能合使得保持内部扩大的职业专业化成为可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英国
150
200000
50
300000
绝对优势理论与服务贸易
美国在提供教育服务方面拥有绝对优势,英国 在提供医疗服务方面拥有绝对优势。运用绝对 优势理论解释服务贸易,两国形成国际分工: 美国专门提供教育服务,英国专门提供医疗服 务。
要素禀赋理论与服务贸易
标准H-O模型
H-O理论(即赫克歇尔-俄林理论)以要素分布 为客观基础,强调各个国家和地区不同要素 禀赋和不同商品的不同生产函数对贸易产生 的决定性作用。
对H-O模型的扩展
S-S定理 罗布津斯基定理 H-O-S定理
要素禀赋理论与服务贸易
萨格瑞模型(1992)
比较优势理论与服务贸易
比较优势理论表明,即使在所有产品生 产上都处于绝对劣势,也可以进行国际贸易 获得福利增进,条件是绝对劣势并非在所有 产品生产上的程度都相同。 比较优势理论把国际贸易的研究从流通 领域延伸到生产领域,指明了贸易理论分析 的前进方向,其重要贡献使之成为传统贸易 理论的核心和新贸易理论的起点。
比较优势理论与服务贸易
对于比较优势理论是否适用国际服务贸 易,至今仍有许多争论。 在诸多针对比较优势思想普适性的理论 和实证分析中,学者们发展出基于比较优势 理论的服务贸易模型,比较优势思想开始伴 随国际服务贸易理论的进展而不断演化。
比较优势理论与服务贸易
迪尔道夫模型(85)
利用传统2×2×2(两个国家、两种要素、 一种货物、一种服务)模型,考察比较优势 理论是否能够用于解释国际服务贸易。 迪尔道夫在模型中将服务贸易分为作为货物 贸易补充的服务贸易、有关要素流动的服务 贸易和含有稀缺要素的服务贸易三类,分别 讨论了各类服务贸易中比较优势理论的发展 演化。
绝对优势理论与服务贸易
绝对优势理论,第一次从劳动价值论 的视角阐述了国际贸易发生的基础和动因, 指明了贸易双方通过分工和交换达到双赢 的理论依据。 亚当•斯密看到了贸易双方能够通过分工 和交换获得最终资源配置的帕累托改进, 这无疑是对国际贸易行为理解上的巨大进 步。
绝对优势理论与服务贸易
斯密认为,贸易双方各自至少存在某种绝对优 势,符合服务贸易的许多现实情形。 20世纪80年代以后,杨小凯等为代表的新兴古 典经济学者,利用超边际分析方法,将斯密的 分工理论与科斯的交易费用理论结合起来,阐 述了分工在国际贸易乃至整个经济发展过程中 的关键作用,肯定了斯密绝对优势理论的合理 性。 现代主流经济学教科书上的以边际效用和边际 生产力为基础的分析方法就是边际分析
比较优势理论
大卫·李嘉图在其代表作《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中 提出了比较成本贸易理论(后人称为“比较优势贸易 理论”)。 比较优势理论认为,国际贸易的基础是生产技术的相 对差别(而非绝对差别),以及由此产生的相对成本 的差别。 每个国家都应根据“两利相权取其重,两弊相权取其 轻”的原则,集中生产并出口其具有“比较优势”的 产品,进口其具有“比较劣势”的产品。 比较优势贸易理论在更普遍的基础上解释了贸易产生 的基础和贸易利得,大大发展了绝对优势贸易理论。
基本内容
绝对优势理论与服务贸易 比较优势理论与服务贸易 要素禀赋理论与服务贸易 新贸易理论与服务贸易
绝对优势理论与服务贸易
假定世界上仅有两个国家:美国和英国,两国 都提供教育和医疗两种服务。未发生贸易时, 两国必须提供这两种服务以满足国内需要。以 服务提供者人数衡量服务量:
分工前的两国服务提供
萨格瑞将技术差异导入H-O-S框架,借以分 析国际服务贸易,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该理 论假定技术要素无差别且相对不变带来的局 限性,使修正后的模型更加符合国际服务贸 易的现实特征。
要素禀赋理论与服务贸易
梅尔文模型(1989)
梅尔文构建了两个国家,两种要素和一种商 品、一种资本密集型服务的2×2×2模型框 架,并指出属于不同范畴的货物和服务未必 需要不同的理论模型。 只要尽可能多地开放各领域贸易,服务贸易 就将遵循要素禀赋理论,即服务要素丰裕的 国家,出口密集使用服务要素的商品和服务 本身;服务要素稀缺的国家,进口密集使用 服务要素的商品和服务本身。
比较优势理论与服务贸易
德杰克与凯茨考斯基模型(1989)
德杰克与凯茨考斯基提出了按要素密集度 划分的服务分类,他们通过两国模型验证 了比较优势理论在服务贸易领域的适用性。
比较优势理论与服务贸易
克拉维斯模型(1984)
一个典型穷国比富国的服务价格显得更低。 各国贸易品行业的工资因生产率的差别而不 尽相同,由于各国贸易品行业的工资率决定 非贸易品(主要是服务)的工资率,而且服 务行业的国际生产率相对较小,所以穷国的 低生产率贸易品行业的低工资,运用于生产 率相对于富国并不低的服务和其他非贸易品 行业,结果导致低收入国家或地区的服务和 其他非贸易品的低价格。
分工后的两国服务提供
教育 劳动小时 数 美国 英国 200 0 服务量 400000 0 医疗 劳动小时 数 0 200 服务量 0 1200000
绝对优势理论与服务贸易
分工提供两种服务后,两国交换教育和 医疗服务,用以满足国内需要。美国向 英国提供能够满足200000人需要的教育 服务,与之交换的是英国能够满足 600000人的医疗服务,双方都得到了好 处。所以,服务产品的分工和交换也为 整体带来了收益增加。
比较优势理论与服务贸易
生产区段和服务链理论
琼斯和凯茨考斯基(1986)分析企业产出水 平提高、收益增加和要素分工的关系,研究 促使企业转向通过服务链联结各个分散生产 区段的新型生产方式。他们指出,一系列协 调、管理、运输和金融服务组成服务链,当 对国际服务链的需求明显上升的时候,国际 服务贸易将会发生。
比较优势理论与服务贸易
技术比较优势模型
诺德斯(2010)利用OECD国家的投入产出 表,研究货物与服务在生产和贸易方面的内 在联系。 通过使用投入产出数据,模型计算了产品生 产和贸易过程中服务作为直接投入和间接投 入的比重,确定货物与服务之间的投入产出 关系。知识和技能的差异引起货物和服务的 比较优势,从而促进贸易。而当各国提供服 务的技术和产业组织技能存在差距的时候, 服务贸易中的技术比较优势就此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