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选修课《创新设计概论2》大作业要求
设计概论》大纲、教案
设计概论》大纲、教案工业革命的关系,以及现代设计教育的发展历程。
重点:现代设计的内涵与发展历程难点:设计与美术的区别与联系核心知识点:设计的本质、现代设计的趋势、工业革命与现代设计的关系创新点:现代设计教育的发展历程的介绍第3章设计的基本原理(8学时)讲授设计的目的与原则、设计的形态与特征、设计的风格与流派、设计的色彩与构图、设计的材料与工艺、设计的造型与结构、设计的创新与评价、设计的实用性与美学性。
教学要求掌握设计的基本原理,包括设计的目的与原则、设计的形态与特征、设计的风格与流派、设计的色彩与构图、设计的材料与工艺、设计的造型与结构、设计的创新与评价、设计的实用性与美学性。
重点:设计的基本原理难点:设计的创新与评价核心知识点:设计的目的与原则、设计的形态与特征、设计的材料与工艺、设计的创新与评价创新点:设计的实用性与美学性的介绍第4章设计的实践与应用(12学时)讲授设计的实践方法、设计的应用领域、设计的案例分析、设计的市场营销、设计的商业模式、设计的社会责任。
教学要求掌握设计的实践方法,包括设计的应用领域、设计的案例分析、设计的市场营销、设计的商业模式、设计的社会责任。
重点:设计的实践方法难点:设计的商业模式核心知识点:设计的应用领域、设计的市场营销、设计的商业模式、设计的社会责任创新点:设计的案例分析的介绍第5章设计的未来(8学时)讲授设计的未来趋势、设计的创新思维、设计的跨界融合、设计的数字化、设计的可持续发展。
教学要求掌握设计的未来趋势,包括设计的创新思维、设计的跨界融合、设计的数字化、设计的可持续发展。
重点:设计的未来趋势难点:设计的跨界融合核心知识点:设计的创新思维、设计的数字化、设计的可持续发展创新点:设计的跨界融合的介绍四、教材及参考书目教材:1.《设计概论》,作者:XXX,出版社:XXX2.《设计美学》,作者:XXX,出版社:XXX参考书目:1.《设计的心理学》,作者:XXX,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2.《设计思维》,作者:Tim Brown,出版社:XXX3.《设计的艺术》,作者:XXX,出版社:XXX设计概论》是产品设计专业的必修课,旨在研究和概述设计现象、设计基本原理、设计基本规律,并对设计范畴的相关问题进行知识性介绍和理论探索。
设计创新与创业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简介
设计类大学生创新+创业在我国还是新生事物,时间不长,实践中成功的不多,理论上的成果更少,设计创业教育在我国刚刚起步。因此,加强我国在校大学生的创业理念教育和创业技能培养,已是一项重要和紧迫的任务。本课程正是基于这一大背景下,探索基于我国国情的设计类大学生设计与创业一体化培养模式及方法,主要内容有听取设计界成功专家的设计与创业经验;基于自己所熟悉的专业知识寻找、发现某个问题或者市场机会进行专项调研;针对该问题进行设计创新并给出合理的设计解决方案;为自己的设计方案写出创业计划书;熟习淘宝众筹、京东众筹等平台上关于创业计划书的格式及相关要求并写出自己的众筹方案。
[4]Mushipe, Zuvarashe Judith.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 An Alternative Route to Alleviating Unemployment and the Influence of Gender: An Analysis of University Level Students' Entrepreneurial Business Ideas.[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Business Administration4.2 (Mar 2013): n/a.
设计概论 答案
1.青铜器设计:青铜是由自然铜和铅,锡等元素的合金,不同的器物其合金的配比不同,铅锡成分越大青铜越硬脆。
人们把吧使用青铜材料制作工具,武器的时代称作“青铜时代”,中国的青铜时代从公元前2000年左右开始形成,经夏商周三代,大约经过15个世纪,其特点一是大量使用青铜生产工具,兵器和青铜礼器,而是进入青铜时代前有个漫长的技术积累期。
商晚期和西周早期是青铜工艺发展的高峰时期,在世界青铜工艺史上,中国青铜工艺以其冶铸技术之进步,生产和铸造规模之宏大,品种造型之多样,设计之匠心,装饰之精美,而独树一帜。
商周时代青铜器的铸造规模十分巨大,司母戊鼎,高133厘米,长110厘米,重达875公斤,铸造时间需同时使用七八十个坩埚,一二百人同时操作,充分显示出商代青铜铸造业生产规模和技术水平。
2.造型:造型是设计的基本任务,是利用相应的材料使用特定哦工具和技术为一定目的而创制结构,既是一种“形式赋予”的活动。
3.产品形态:一般分为功能形态,符号形态,色彩形态三类,所谓功能形态,即是产品的物质性结构,这种结构是因一定的功能而形成的,是由材料的相互关系而决定的。
产品的所有外部特征都归为产品的外部形态,产品只有通过其外部形态才能成为人的使用对象和认识对象,发挥其功能。
产品的符号形态是多种多样的,可以说是无限。
色彩形态是产品的色彩外观,是色相和色度的表现。
色彩形态不仅具有审美性和装饰性,而且还具有符号意义和象征意义。
4.装饰艺术:装饰是艺术的一部份,也是艺术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装饰一词具有动词和名词属性。
作为动词,之装饰活动的结果,广义的泛指装饰现象和活动,狭义的之具体额度装饰类品。
赋予美的行为,不仅仅表现为外表的装饰,包括功能美,作为一种工艺方法,技术,如漆工艺的描金绘,景泰蓝哦掐丝,点蓝等工艺。
“既雕既琢,复归于朴”,“大音希声”,“大象无形”,“大巧若拙”,是一种超然之境。
装饰是一种普遍的艺术文化现象,在根本意义上,是人改变旧有事物和旧有面貌,使其变化,增益,更新,美化的活动,作为一种艺术方式,装饰以秩序化,规律化,程式化,理想化为要求。
《设计概论教案》
《设计概论教案》章节一:设计概述教学目标:1. 了解设计的定义和意义;2. 掌握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流程;3. 理解设计在生活和工作中的应用。
教学内容:1. 设计的定义和意义;2. 设计的基本原则;3. 设计的流程;4. 设计在生活和工作中的应用。
教学活动:1. 引导学生思考设计的定义和意义;2. 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设计的基本原则;3. 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了解设计的流程;4. 让学生通过实际案例,了解设计在生活和工作中的应用。
章节二:设计原则教学目标:1. 掌握设计的基本原则;2. 学会运用设计原则进行创意设计。
教学内容:1. 设计原则的定义和分类;3. 设计原则的应用方法。
教学活动:1. 引导学生了解设计原则的定义和分类;2. 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掌握常见的设计原则;3. 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了解设计原则的应用方法;4. 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运用设计原则进行创意设计。
章节三:设计流程教学目标:1. 理解设计流程的意义;2. 学会运用设计流程进行设计。
教学内容:1. 设计流程的定义和分类;2. 常见的设计流程;3. 设计流程的应用方法。
教学活动:1. 引导学生了解设计流程的定义和分类;2. 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掌握常见的设计流程;3. 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了解设计流程的应用方法;4. 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运用设计流程进行设计。
章节四:设计分类教学目标:2. 掌握各类设计的特点和应用。
教学内容:1. 设计的分类;2. 各类设计的特点;3. 各类设计的应用。
教学活动:1. 引导学生思考设计的分类;2. 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各类设计的特点;3. 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了解各类设计的应用;4. 让学生通过实际案例,了解设计在生活和工作中的应用。
章节五:设计师教学目标:1. 了解设计师的定义和职责;2. 掌握设计师的技能和要求;3. 了解设计师的工作环境和职业发展。
教学内容:1. 设计师的定义和职责;2. 设计师的技能和要求;3. 设计师的工作环境和职业发展。
《设计艺术概论》教案
《设计艺术概论》教案第一章:设计艺术概述1.1 教学目标1. 了解设计艺术的定义与特点2. 掌握设计艺术的基本分类3. 理解设计艺术在现代社会的重要性1.2 教学内容1. 设计艺术的定义与特点2. 设计艺术的分类:视觉设计、产品设计、环境设计等3. 设计艺术在现代社会的作用与影响1.3 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设计艺术的定义、特点与分类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的设计艺术案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设计艺术的作用与影响1.4 教学评价1. 课堂讨论:让学生分享对设计艺术的理解与认识2. 课后作业: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分析设计艺术在其中的应用第二章:视觉设计艺术2.1 教学目标1. 了解视觉设计艺术的定义与特点2. 掌握视觉设计艺术的基本元素与原则3. 理解视觉设计艺术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2.2 教学内容1. 视觉设计艺术的定义与特点2. 视觉设计艺术的基本元素:点、线、面、色彩等3. 视觉设计艺术的原则:对比、统一、平衡、强调等2.3 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视觉设计艺术的定义、特点与基本元素2. 实践操作法: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视觉设计实践,掌握设计原则与技巧2.4 教学评价1. 课堂练习:让学生在课堂上完成简单的视觉设计练习2. 作品展示:让学生展示自己的视觉设计作品,分享设计思路与心得第三章:产品设计艺术3.1 教学目标1. 了解产品设计艺术的定义与特点2. 掌握产品设计艺术的基本原则与方法3. 理解产品设计艺术在现代社会的重要性3.2 教学内容1. 产品设计艺术的定义与特点2. 产品设计艺术的基本原则:实用性、美观性、创新性等3. 产品设计艺术的方法:调研、草图、模型、测试等3.3 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产品设计艺术的定义、特点与基本原则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的产品设计案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设计艺术的作用与影响3.4 教学评价1. 课堂讨论:让学生分享对产品设计艺术的理解与认识2. 课后作业: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分析产品设计艺术在其中的应用第四章:环境设计艺术4.1 教学目标1. 了解环境设计艺术的定义与特点2. 掌握环境设计艺术的基本原则与方法3. 理解环境设计艺术在现代社会的重要性4.2 教学内容1. 环境设计艺术的定义与特点3. 环境设计艺术的方法:调研、规划、设计、实施等4.3 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环境设计艺术的定义、特点与基本原则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的环境设计案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设计艺术的作用与影响4.4 教学评价1. 课堂讨论:让学生分享对环境设计艺术的理解与认识2. 课后作业: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分析环境设计艺术在其中的应用第五章:设计艺术与生活5.1 教学目标1. 了解设计艺术在生活中的应用与重要性2. 掌握设计艺术在实际生活中的实践方法3. 提高学生对设计艺术的审美鉴赏能力5.2 教学内容1. 设计艺术在生活中的应用:家具、服装、建筑等2. 设计艺术在实际生活中的实践方法:观察、分析、评价等3. 设计艺术的审美鉴赏能力培养5.3 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设计艺术在生活中的应用与实践方法2. 实地考察法:组织学生参观设计艺术展览或实物,提高审美鉴赏能力5.4 教学评价1. 课堂讨论:让学生分享对设计艺术在生活中的认识与体会2. 课后作业: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分析设计艺术在其中的应用第六章:设计艺术的历史与发展6.1 教学目标1. 了解设计艺术的历史背景与发展脉络2. 掌握设计艺术的重要时期与代表人物3. 理解设计艺术与时代变迁的关系6.2 教学内容1. 设计艺术的历史背景与发展脉络:从古代到现代的设计艺术发展2. 设计艺术的重要时期:工业革命、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等3. 设计艺术的代表人物:如迪特·拉姆斯、米尔顿·格拉瑟等6.3 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设计艺术的历史背景、发展脉络与代表人物2. 图片展示法:展示各个时期的设计艺术作品,帮助学生直观理解6.4 教学评价1. 课堂讨论:让学生分享对设计艺术历史的认识与理解2. 课后作业:让学生结合自己所了解的设计艺术历史,分析其对现代设计艺术的影响第七章:设计伦理与可持续发展7.1 教学目标1. 了解设计伦理的含义与重要性2. 掌握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在设计艺术中的应用3. 理解设计艺术对环境、社会的影响与责任7.2 教学内容1. 设计伦理的含义与重要性:如尊重用户需求、注重社会责任感等2. 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如环保、节能、可再生等3. 设计艺术对环境、社会的影响与责任:如减少浪费、提倡绿色设计等7.3 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设计伦理的含义与重要性、可持续发展的概念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的可持续设计艺术案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其应用7.4 教学评价1. 课堂讨论:让学生分享对设计伦理与可持续发展的认识与理解2. 课后作业: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分析设计艺术在其中的应用第八章:设计艺术与商业8.1 教学目标1. 了解设计艺术在商业领域的应用与重要性2. 掌握设计艺术在商业中的实践方法与策略3. 理解设计艺术与商业价值的相互关系8.2 教学内容1. 设计艺术在商业领域的应用:如包装设计、广告设计等2. 设计艺术在商业中的实践方法与策略:如市场调研、品牌塑造等3. 设计艺术与商业价值的相互关系:如提高产品附加值、增强企业竞争力等8.3 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设计艺术在商业领域的应用与实践方法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的设计艺术商业案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其应用8.4 教学评价1. 课堂讨论:让学生分享对设计艺术与商业的认识与理解2. 课后作业: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分析设计艺术在其中的应用第九章:设计艺术与文化交流9.1 教学目标1. 了解设计艺术在文化交流中的作用与重要性2. 掌握设计艺术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表现与影响3. 理解设计艺术对文化传承与创新的贡献9.2 教学内容1. 设计艺术在文化交流中的作用与重要性:如传递价值观、促进国际交流等2. 设计艺术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表现与影响:如东方与西方的设计艺术差异3. 设计艺术对文化传承与创新的贡献:如传统工艺与现代设计的结合等9.3 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设计艺术在文化交流中的作用与重要性、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表现与影响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的设计艺术文化交流案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其应用9.4 教学评价1. 课堂讨论:让学生分享对设计艺术与文化交流的认识与理解2. 课后作业: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分析设计艺术在其中的应用第十章:设计艺术的未来展望10.1 教学目标1. 了解设计艺术在当代社会的发展趋势2. 掌握设计艺术在未来的创新方向与挑战3. 激发学生对设计艺术未来发展的思考与探索10.2 教学内容1. 设计艺术在当代社会的发展趋势:如智能化、个性化等2. 设计艺术在未来的创新方向与挑战:如环保、人类需求变化等3. 设计艺术的发展与人类文明的关系:如设计艺术如何影响人类生活方式等10.3 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设计艺术在当代社会的发展趋势、未来的创新方向与挑战2. 创意实践法:让学生分组进行设计艺术创新项目,激发对未来设计的思考与探索10第十一章:设计艺术与科技融合11.1 教学目标1. 理解设计艺术与科技融合的意义和趋势2. 掌握设计艺术在科技产品中的应用方法3. 探讨设计艺术与科技融合对未来的影响11.2 教学内容1. 设计艺术与科技融合的背景和意义2. 科技产品中设计艺术的应用案例分析3. 设计艺术与科技融合的未来趋势11.3 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设计艺术与科技融合的背景、意义和趋势2. 案例分析法:分析科技产品中设计艺术的应用案例11.4 教学评价1. 课堂讨论:让学生分享对设计艺术与科技融合的认识和看法2. 课后作业: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分析设计艺术与科技融合的应用第十二章:设计艺术与数字媒体12.1 教学目标1. 理解设计艺术在数字媒体中的作用和重要性2. 掌握数字媒体设计艺术的基本原理和方法3. 探讨设计艺术在数字媒体领域的未来趋势12.2 教学内容1. 设计艺术在数字媒体中的作用和重要性2. 数字媒体设计艺术的基本原理和方法3. 设计艺术在数字媒体领域的未来趋势12.3 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设计艺术在数字媒体中的作用、基本原理和方法2. 实践操作法: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数字媒体设计艺术实践12.4 教学评价1. 课堂练习:让学生在课堂上完成简单的数字媒体设计艺术练习2. 作品展示:让学生展示自己的数字媒体设计艺术作品,分享设计思路与心得第十三章:设计艺术与社会创新13.1 教学目标1. 理解设计艺术在社会创新中的作用和重要性2. 掌握设计艺术在社会创新中的实践方法和策略3. 探讨设计艺术在社会创新领域的未来趋势13.2 教学内容1. 设计艺术在社会创新中的作用和重要性2. 设计艺术在社会创新中的实践方法和策略3. 设计艺术在社会创新领域的未来趋势13.3 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设计艺术在社会创新中的作用、实践方法和策略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的设计艺术社会创新案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其应用13.4 教学评价1. 课堂讨论:让学生分享对设计艺术与社会创新的认识和看法2. 课后作业: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分析设计艺术在社会创新中的应用第十四章:设计艺术的跨学科合作14.1 教学目标1. 理解设计艺术跨学科合作的意义和趋势2. 掌握设计艺术在不同学科领域的应用方法3. 探讨设计艺术跨学科合作的未来方向14.2 教学内容1. 设计艺术跨学科合作的背景和意义2. 设计艺术在不同学科领域的应用案例分析3. 设计艺术跨学科合作的未来趋势14.3 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设计艺术跨学科合作的背景、意义和趋势2. 案例分析法:分析不同学科领域中设计艺术的应用案例14.4 教学评价1. 课堂讨论:让学生分享对设计艺术跨学科合作的认识和看法2. 课后作业: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分析设计艺术跨学科合作中的应用第十五章:设计艺术的职业规划与发展15.1 教学目标1. 理解设计艺术行业的职业规划和发展路径2. 掌握设计艺术从业者的技能和素质要求3. 探讨设计艺术行业的未来发展趋势15.2 教学内容1. 设计艺术行业的职业规划和发展路径2. 设计艺术从业者的技能和素质要求3. 设计艺术行业的未来发展趋势15.3 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设计艺术行业的职业规划、发展路径和从业者要求2. 职业规划指导法:为学生提供设计艺术职业规划的指导和帮助15.4 教学评价1. 课堂讨论:让学生分享对设计艺术行业职业规划的认识和规划2. 课后作业: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制定个人设计艺术职业规划重点和难点解析本文主要介绍了《设计艺术概论》的教学内容,包括设计艺术的定义与特点、分类、历史与发展、伦理与可持续发展、商业应用、文化交流、科技融合、数字媒体、社会创新、跨学科合作以及职业规划与发展等方面。
《设计概论教案》
《设计概论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设计的概念、分类和原则,掌握设计的基本流程和方法。
2. 培养学生对设计的美学鉴赏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3. 使学生认识到设计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提高他们的设计素养。
二、教学内容1. 设计的基本概念:设计的定义、目的和功能。
2. 设计的分类:视觉设计、产品设计、环境设计等。
3. 设计的原则:统一性、对比性、重复性、对齐性、亲近性等。
4. 设计的基本流程:需求分析、创意构思、设计方案、制作与实施、反馈与改进。
5. 设计的方法:头脑风暴、思维导图、草图绘制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设计的基本概念、分类、原则和流程。
2. 难点:设计方法的创新运用和设计素养的提高。
四、教学准备1. 教案、PPT、教学素材(图片、案例等)。
2. 投影仪、白板、教学用具(如彩笔、卡片等)。
3. 学生作业样本、设计软件(如Photoshop、Illustrator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优秀设计作品,引发学生对设计的兴趣,导入新课。
2. 讲解:分别讲解设计的基本概念、分类、原则和流程,结合案例进行分析。
3. 实践:引导学生运用设计方法进行创意构思和设计方案的制作。
4. 讨论:分组讨论设计作品,分析其优点和不足,提出改进意见。
6. 作业布置:让学生完成一个简单的设计作品,巩固所学知识。
7. 课后反思:教师对教学效果进行反思,为学生提供进一步学习的建议。
六、教学评价1. 学生设计作品的质量:考察学生对设计原理和方法的掌握程度,以及创新思维和审美能力。
2. 课堂参与度:评估学生在讨论、提问等方面的积极性。
3.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吸收和应用能力。
4. 学生反馈:了解学生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意见和建议,以便改进教学。
七、教学策略1. 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具体的设计案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设计原理和方法。
2. 小组合作:鼓励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设计艺术概论》教案
《设计艺术概论》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设计艺术的定义、分类和特点,掌握设计艺术的基本概念。
2. 培养学生对设计艺术的兴趣和审美鉴赏能力,提高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3. 使学生了解设计艺术的发展历程,认识我国设计艺术的优势和不足,树立民族自豪感和使命感。
二、教学内容1. 设计艺术的定义与分类设计艺术的广义与狭义定义设计艺术的分类:视觉传达设计、产品设计、环境艺术设计等2. 设计艺术的特点实用性:满足人们的生活需求审美性:具有美的特质创新性:不断探索与突破可持续性:注重环保与资源利用3. 设计艺术的基本元素点、线、面:构成视觉元素的基础色彩、质感、形状:丰富设计的要素空间、比例、节奏:营造审美体验的关键4. 设计艺术的方法与程序调研与分析:了解需求与现状创意与构思:产生创新想法草图与制图:表达设计意图制作与评价:实物制作与效果评估5. 设计艺术的欣赏与评价审美标准:功能、美观、创新、环保等评价方法:主观评价与客观评价相结合案例分析:分析经典与现代设计作品的特点与价值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设计艺术的理论知识,阐述概念和原理。
2. 案例分析法:分析经典和现代设计作品,让学生直观感受设计艺术的美。
3. 实践操作法:引导学生进行设计实践,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
4.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设计作品,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四、教学资源1. 教材:《设计艺术概论》教材及相关辅助资料。
2. 课件:PowerPoint或其他多媒体课件。
3. 设计作品图片:经典和现代设计作品图片。
4. 设计软件:如Photoshop、Illustrator等。
五、教学评价1. 平时成绩:学生课堂参与度、发言、作业等。
2. 实践成果:学生设计作品的创意、美观、实用性等。
3. 期末考试:设计艺术基础知识、案例分析等。
六、教学活动设计1. 课堂讲授:教师通过讲解,向学生传授设计艺术的基本概念、分类、特点、基本元素、方法与程序等内容。
通识教育平台(公共选修课)科目-汇总
32
汽车安全驾驶与维护
2
32
汽车文化
2
32
红色代表这些课程已经开过。
32
创造力开发
2
32
大学生与公关
2
32
人群关系与社会
2
32
大学生与公共关系
2
32
现代领导科学概论
2
32
沟通与领导
2
32
环境与生活
2
32
自
然
科
学
类
计算机网络与Internet
2
32
高级文秘与办公自动化
2
32
多媒体技术的应用
2
32
计算机安装维护
2
32
汇编语言程序设计
2
32
C语言与程序设计
2
32
可编程控制器
2
32
国学系列讲座
2
32
大学生形象设计
2
32
大学生毕业论文(设计)写作指南
2
32
孙子兵法
2
32
英语应用文写作
2
32
英语阅读
2
32
英语翻译与写作
2
32
大学生心理调适与心理健康
2
32
心理学
2
32
普通心理学
2
32
国学文化
2
32
国防军事与兵器知识
1
16
文献检索
1
16
艺
术
体
育
类
中外音乐作品欣赏
2
32
*艺术导论
1
16
中国传统礼仪
2
32
《设计艺术概论》教案
《设计艺术概论》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设计艺术的基本概念、特点和分类。
2. 使学生掌握设计艺术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3. 培养学生的审美观念和创新能力,提高他们在实际生活中的设计素养。
二、教学内容1. 设计艺术的基本概念:设计、艺术、设计艺术的关系。
2. 设计艺术的特点:实用性、审美性、创造性。
3. 设计艺术的分类:视觉设计、产品设计、环境设计。
4. 设计艺术的原则:功能与美观相结合、以人为本、创新与实用并重。
5. 设计艺术的方法:调研、创意、设计、制作、评价。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设计艺术的基本概念、特点、分类、原则和方法。
2. 教学难点:设计艺术的原则和方法在实际案例中的应用。
四、教学准备1. 教材:《设计艺术概论》。
2. 课件:设计艺术的基本概念、特点、分类、原则和方法的相关图片和案例。
3. 教学工具:投影仪、电脑、黑板、粉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些设计艺术作品,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设计艺术,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讲解:分别讲解设计艺术的基本概念、特点、分类、原则和方法,结合实例进行分析。
3. 实践:分组进行设计艺术实践,让学生运用所学的原则和方法进行设计,并互相评价。
4. 总结: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进一步消化和吸收所学知识。
教学评价:通过课堂讲解、实践环节和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评价学生对设计艺术的基本概念、特点、分类、原则和方法的掌握程度。
六、教学拓展1. 设计艺术与传统文化的关系:介绍设计艺术如何在传承与发展传统文化中发挥作用。
2. 设计艺术与社会发展的关系:探讨设计艺术如何适应和推动社会发展。
3. 设计艺术与跨学科交流:阐述设计艺术与其他学科领域的交叉融合。
七、案例分析1. 分析国内外知名设计艺术家的作品,解读其设计理念和创作方法。
2. 分析成功的设计艺术作品,探讨其背后的设计原则和思路。
3. 学生分组讨论,选取具有代表性的设计艺术作品进行分析,分享自己的见解。
《设计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设计概论》课程教学大纲《设计概论》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名称:设计概论课程学时:36学时课程学分:3学分授课语言:中文授课对象:设计专业本科生二、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设计的基本概念、原则和方法,了解设计在人类社会中的作用和意义,为今后的设计实践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课程内容1、设计的基本概念2、设计的历史与发展3、设计的原则和方法4、不同领域的设计应用5、设计在人类社会中的作用和意义四、教学方法1、讲授设计的基本概念、原则和方法,使学生对设计有初步的认识。
2、结合历史与文化背景,深入剖析设计的演变过程,让学生了解设计在人类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
3、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掌握不同领域的设计应用和方法,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4、组织课堂讨论和小组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五、考核方式1、平时作业:布置相关主题的论文或读书报告,督促学生课下自主学习。
2、期中考试:通过笔试形式,测试学生对课程内容的掌握情况。
3、期末考试:通过笔试形式,测试学生对课程的整体掌握情况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课堂表现:包括学生的出勤情况、课堂参与度、小组协作表现等,占总成绩的20%。
六、课程亮点1、结合实际案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设计的原则和方法。
2、注重实践操作,让学生亲身体验设计的魅力。
3、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培养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七、课程展望1、通过进一步的学习和实践,提高学生的设计水平和创新能力。
2、引导学生关注设计前沿动态,了解未来设计的发展趋势。
3、鼓励学生参与设计竞赛和实践活动,增强实践能力和竞争力。
八、教学资源1、教学教材:选用设计专业认可的优秀教材,确保课程内容的质量和系统性。
2、参考书籍:推荐相关领域的经典著作,让学生在课余时间自主阅读,扩展知识面。
3、网络资源:提供与设计相关的网络资源,如设计网站、论坛、博客等,让学生了解行业动态和最新技术。
4、教学演示:使用多媒体设备,通过图片、视频等形式,直观展示设计作品和历史背景。
《设计概论》教学大纲
《设计概论》教学大纲课程名称:设计概论授课方式:讲授、案例分析、小组讨论学分:3总学时:48预备知识:无一、课程简介本课程旨在介绍设计概论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帮助学生全面了解设计的概念、发展历程、设计问题的分析与解决方法,并培养学生的设计思维和创新能力。
二、教学目标1.了解设计概论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
2.掌握设计问题的分析与解决方法。
3.培养学生的设计思维和创新能力。
4.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5.培养学生的设计文化和设计伦理意识。
三、教学内容1.设计概论的概念和范畴1.1设计的定义和特点1.2设计的范畴和分类2.设计的发展历程2.1古代设计史2.2近代设计史2.3当代设计史3.设计问题的分析与解决方法3.1设计思维与创新3.2需求分析与用户研究3.3创意生成与评价3.4设计实施与评估4.设计的影响因素4.1技术因素4.2经济因素4.3社会因素4.4环境因素5.设计文化与设计伦理5.1设计与艺术5.2设计与生活5.3设计伦理与社会责任四、教学方法1.讲授:通过讲解理论知识,介绍设计概论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和方法。
2.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实际设计案例,让学生理解设计问题的分析与解决方法。
3.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进行设计问题的分析和创意生成,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4.课堂练习:布置设计相关的练习题,提高学生对设计问题的分析与解决能力。
五、教学评估1.平时表现:包括课堂参与与讨论、课堂练习成绩等。
2.作业:包括设计案例分析、设计报告撰写等。
3.期末考试:考察对设计概论知识的掌握程度。
六、参考教材。
公共选修课《创新设计概论2》大作业要求
铜陵学院公共选修课大作业课程名称: 创新设计概论姓名: 韦伟所在系: 金融学系专业: 金融学学号: 10011211392012年12月21日铜陵学院我国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设计摘要:当今世界,伴随着经济全球化、网络化的发展趋势,技术创新已成为全球竞争的焦点。
无论对国家、民族,还是对地区、企业,技术创新已成为其兴旺发达的源泉和不竭动力。
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是国家自主创新能力的基础,大量研究结果表明,要提升我国的国家竞争力,关键是要提升我国主要产业及企业的国际竞争力;要提升我国主要产业和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关键是要不断增强其技术创新能力。
关键词:自主创新;科技创新体系;创新主体引言:目前,加强自主创新、建设创新型国家已上升为国家战略,社会各界、各个行业都在积极研究如何推动自主创新,但何谓自主创新尚没有明确的定义,自主创新的内涵是什么亦不明确,有关理论问题尚处于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阶段。
本文结合自己的理解,对自主创新的有关理论问题进行r初步思考,现提出一些基本观点供商榷。
1.1 企业研发经费投入不足我国大中型工业企业研发经费支出与其销售收入的比例,多年来一直在0.7%以下徘徊,而主要发达国家已达2.5%~4%,差距较为明显, 2001年我国财政科技拨款为574.2亿元,其中企业仅占7.2%。
此外,我国企业重引进,轻消化吸收再创新。
据有关研究,引进同等的技术设备,我国用于消化吸收再创新的费用只及日韩的0.7%。
1.2 高级科技人员不足、流失严重经了解,尽管国家每年毕业工科博士上万名,但从高级科技人员最密集的302家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来看,仍有84家没有一名博士。
全国192家中央级企业专业技术人员中,具有硕士以上学历人员也只占总数的2.1%,而高级技师仅占工人队伍的0.16%。
并且,国有企业科技人才流失现象严重。
技术创新,人才为本。
科技人员的不足与流失,无疑会大大削弱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
1.3 政府主导的创新体系尚未完全形成在发达国家,80%的科研工作在大企业中完成。
北京林业大学选修课简介讲述
仅供参考【课程名称】创新能力学【所属类别】自然科学类【任课教师】李宁【课程内容】大概就是教你创新啦换位思考啦【考核方式】论文【成绩区段】93【个人感想】论文是我自己写的,在图书馆借的书,然后选了一种创新思考的方法,分析了二教椅子存在的一些问题以及我的解决方案。
用了大概半天的时间就搞定了吧。
这个课其实还挺有意思的,选的人很多,老师也会让交一些小纸条什么的,题目也很有意思。
经常做一些心理测试,然后我就发现了不一样的自己哈哈【课程名称】多媒体应用【所属类别】自然科学类【任课教师】我忘记了...........【课程内容】讲ppt的演示 ppt制作中的注意事项以及ppt讲解中需要注意的问题【考核方式】小组为单位制作ppt并且演示【成绩区段】92【个人感想】这个老师很少点名,但是人很幽默。
我学到了不少东西,比如ppt的配色啊,讲解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啊,还有讲解时的仪态问题啊等等等等。
最后,我们组做得是中国风的ppt,本人酷爱做ppt......所以这课上的很开心啊~~只要认真做,相信都可以拿不错的成绩的。
我们组一个学长得了98呢.............【课程名称】时尚消费与设计【所属类别】艺术类【任课教师】韩鹏【课程内容】数码产品呀好像手机讲的比较多车车呀时装呀 ~~~【考核方式】ms是3000字的论文【成绩区段】90【个人感想】开始还以为是一男老师叻,上课才知道是一美女,很闪的说。
可是后来越发让人失望,嘎嘎有同学评价过她平均一周老十岁…不知道为啥,风格日趋……不说了。
但是我觉得吧,这门课值得一选哦,因为老师从不点名 O(∩_∩)O哈哈~ 不想去就不去呗,而且去的话,欣赏一下时下的奢侈品啥的也不错(哎也只能是欣赏了555)至于论文嘛也挺好写的上网百一下自己添点儿就ok了~~~时尚消费与设计.. 绝对好基本不点名给90以上课也挺有意思的【课程名称】保健按摩-中国农业大学-90元【所属类别】学院路共同体【任课教师】熊光明【课程内容】穴位、解剖、经络的常识理论,高级按摩师标准的全身按摩手法【考核方式】开卷理论笔试+按摩手法实操+考勤【成绩区段】90+【个人感想】实用、分高【课程名称】科技英语视听说【所属类别】文学语言类【任课教师】常青【课程内容】每节课收看关于心理,生物,生态等一切科技相关的英语视屏(一般一遍无字幕,一遍英语字幕),相关生词学习,视频提问回答并记录,有时上交作为考勤记录。
《一、 创意设计》作业设计方案-高中信息技术人教版选修2
《创意设计》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本作业旨在帮助学生通过创意设计,培养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本次作业,学生将能够:1. 理解创意设计的概念和基本要素;2. 掌握基本的图形和文字处理技能;3. 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二、作业内容1. 分组: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4-5人;2. 任务:每组选择一个与信息技术相关的主题,进行创意设计;3. 要求:a. 创意设计需包含至少一个创新点,能够解决实际问题或具有实际应用价值;b. 设计过程中,小组成员需共同讨论、协作完成,发挥各自优势;c. 最终作品需展示出良好的视觉效果和文字描述;d. 提交电子版创意设计作品及一份小组总结报告。
三、作业要求1. 按时完成:各小组需在第一课时结束后开始创意设计,并在第二课时结束前提交作品及报告;2. 合作精神:小组成员需共同参与创意设计,积极讨论,发挥各自优势,共同解决问题;3. 创新性:创意设计需包含至少一个创新点,能够解决实际问题或具有实际应用价值;4. 作品提交:作品需提交电子版创意设计稿件及一份小组总结报告,报告需包含小组讨论过程、创新点、实际应用价值等信息;5. 尊重知识产权:提交的作品不得侵犯他人知识产权。
四、作业评价1. 作品评价:教师对各小组提交的作品进行评价,主要关注创意设计的创新性、实用性、视觉效果和文字描述等方面;2. 报告评价:教师对小组总结报告进行评价,主要关注小组讨论过程、合作精神、总结内容等方面;3. 个人表现评价:教师根据小组内成员的参与度、协作能力等进行评价,作为个人表现得分;4. 分值分配:作品评价占40%,报告评价占30%,个人表现评价占20%,课堂表现占10%。
五、作业反馈1. 学生反馈:各小组在提交作品及报告后,教师将向各小组反馈评价结果,以便学生了解自己的优缺点,及时改进;2. 教师反思:教师根据学生反馈和评价结果,反思本次作业的设计和实施情况,以便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
《一、创意设计》作业设计方案-高中信息技术人教版选修2
《创意设计》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本作业设计旨在通过《创意设计》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使学生能够独立完成一个简单的创意设计作品,并掌握基本的创意设计流程和方法。
同时,通过实践操作,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二、作业内容本课时作业内容主要围绕“创意设计”的核心概念展开,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创意启发:学生需通过观察日常生活、收集网络素材等方式,寻找设计灵感,并形成书面创意说明。
创意说明应包括创意来源、设计主题、设计思路和预期效果。
2. 设计制作:学生需使用信息技术工具,如画图软件、编程软件等,将创意转化为具体的设计作品。
作品应体现创意主题,并具备一定的实用性和美观性。
3. 团队协作:学生需以小组形式进行项目合作,共同完成一个综合性的创意设计作品。
小组内成员需分工明确,互相协作,共同完成设计任务。
4. 设计呈现:学生需将设计作品以PPT或海报等形式进行展示,并准备简短的解说词,阐述设计思路和作品特点。
三、作业要求1. 创意启发阶段,学生需至少收集三个不同领域的创意灵感,并形成详细的创意说明。
2. 设计制作阶段,学生需熟练掌握至少一种信息技术工具,并能够独立完成设计作品。
作品应具备原创性,不得抄袭他人成果。
3. 团队协作阶段,小组内成员需相互沟通、交流,确保每个成员都了解项目进展和任务分配。
在遇到问题时,应及时向老师或同学寻求帮助。
4. 设计呈现阶段,学生需将作品以清晰、简洁的方式呈现出来,解说词应准确、流畅,能够充分表达设计思路和作品特点。
四、作业评价作业评价将根据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创意的独特性、设计的实用性、作品的完成度、团队协作的效率以及作品呈现的质量等。
老师将对每个小组的作业进行评分,并给出详细的评价意见。
五、作业反馈作业完成后,老师将对学生的作品进行点评,指出作品的优点和不足,并给出改进意见。
同时,老师还将对学生在作业过程中的表现进行评价,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优势,提高自己的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铜陵学院公共选修课大作业课程名称: 创新设计概论姓名: 韦伟所在系: 金融学系专业: 金融学学号: 10011211392012年12月21日铜陵学院我国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设计摘要:当今世界,伴随着经济全球化、网络化的发展趋势,技术创新已成为全球竞争的焦点。
无论对国家、民族,还是对地区、企业,技术创新已成为其兴旺发达的源泉和不竭动力。
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是国家自主创新能力的基础,大量研究结果表明,要提升我国的国家竞争力,关键是要提升我国主要产业及企业的国际竞争力;要提升我国主要产业和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关键是要不断增强其技术创新能力。
关键词:自主创新;科技创新体系;创新主体引言:目前,加强自主创新、建设创新型国家已上升为国家战略,社会各界、各个行业都在积极研究如何推动自主创新,但何谓自主创新尚没有明确的定义,自主创新的内涵是什么亦不明确,有关理论问题尚处于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阶段。
本文结合自己的理解,对自主创新的有关理论问题进行r初步思考,现提出一些基本观点供商榷。
1.1 企业研发经费投入不足我国大中型工业企业研发经费支出与其销售收入的比例,多年来一直在0.7%以下徘徊,而主要发达国家已达2.5%~4%,差距较为明显, 2001年我国财政科技拨款为574.2亿元,其中企业仅占7.2%。
此外,我国企业重引进,轻消化吸收再创新。
据有关研究,引进同等的技术设备,我国用于消化吸收再创新的费用只及日韩的0.7%。
1.2 高级科技人员不足、流失严重经了解,尽管国家每年毕业工科博士上万名,但从高级科技人员最密集的302家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来看,仍有84家没有一名博士。
全国192家中央级企业专业技术人员中,具有硕士以上学历人员也只占总数的2.1%,而高级技师仅占工人队伍的0.16%。
并且,国有企业科技人才流失现象严重。
技术创新,人才为本。
科技人员的不足与流失,无疑会大大削弱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
1.3 政府主导的创新体系尚未完全形成在发达国家,80%的科研工作在大企业中完成。
我国企业研发机构数量较少,研发能力不足。
2001年我国大中型企业中,有研发机构的仅占25%,有研发活动的仅占30%。
在“产学研”结合企业基本处于从属地位。
企业之间的技术联盟也仅仅是有需求、无行动,尚属纸上谈兵。
1.4 整个社会未能形成保护创新良好氛围具体表现在:部分企业改革的主动性差,没有真正认识到深化企业改革的重要性;部分经营管理者急功近利,追求短期效益,缺乏长期打算;部分企业与其直管行政部门未能彻底脱钩,尚未形成法人管理结构。
由于企业的法人实体与市场主体地位不明确,从而削弱了企业技术创新的利益驱动机制和风险意识,同时政府对企业的干预大,造成创新机制不灵活。
2 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提升因素分析2.1 市场的需求与竞争市场需求是企业自主创新的外部拉力,诱导企业为经济利益进行创新,使企业自主创新成为可能。
市场竞争是企业自主创新的外部压力,促使企业为战胜竞争对手、赢得市场优势地位进行更有效的创新活动,迫使企业开发适销对路、价廉物美的产品。
2.2 政府创新体系的引导技术创新是用一种新的技术体系和组织方式替代原有的组织方式,创新根植于组织结构之中,因此,技术创新通常可以视为技术体系的变更和组织方式的创新,以及两者与环境的相互作用的结果。
未完全消除,企业技术创新的主体地位尚未形成。
随着国际竞争的界面从从生产、市场前移到产品的研究开发阶段,建设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有机结合的新型自主创新体系。
2.3 知识产权的保护完备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是促进企业自主创新的重要外部条件。
我国建立知识产权制度时间较短,保护知识产权的社会意识不强,尽管政府采取了许多措施,但是侵犯知识产权的问题仍然大量存在,一些企业的创新技术尚未得到有效保护,由于执法不严,处罚力度不够,往往因侵犯知识产权成本偏低而使侵权者敢于冒险。
2.4 企业家精神的培育企业家的冒风险和勇于创新的精神,以及创新活动组织能力是重要的内部因素。
根据对技术创新项目的大量统计分析,创新失败的风险概率高达70%以上。
由于我国部分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本身的制度性缺陷,内部缺乏激励机制,技术创新与企业领导者之间没有生死攸关的关系,创新价值得不到体现,导致企业家个性品格中过度依赖传统路径,自主创新动力不足,缺乏创造性解决问题的精神。
从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所实行的产业技术进步方针看,主要是两条:一条是“引进、消化吸收、创新”,另一条是“以市场换技术”。
这两条都有一个基本出发点,即将技术的获取依托于国外,亦即技术依赖由于缺乏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而处于不利竞争地位的状况。
因而,可以认为,自主创新中的“自主”是对重要战略信息的传达,需要从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高度来加深对“自主”的理解[1](P6—9)。
笔者认为,在“创新”之前加一个“自主”作为限定词,主要是强调创新主体(或称实现主体)属于国家,强调要充分依靠我们自身的力量去实现创新目标,其关键是要拥有自己的核心技术,获得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
二、自主创新的概念及其内涵自主创新是依靠我们国家自身(或主要依靠自身)的力量整合创新资源,以获取自主知识产权、掌握核心技术为宗旨实现科技突破,进而支撑和引领经济社会发展、保障国家安全的一系列活动及全部过程。
自主创新是一个综合性的概念,对应于不同的现实主体,自主创新应有不同的内涵。
自主创新从现实主体而言分为国家(或区域)层面的自主创新和企业层面的自主创新。
国家(或区域)层面的自主创新是指以国家或一个区域作为现实主体,以能自主解决本国(或本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安全面临的重大关键技术问题,并能对全球科技发展产生重大影响为标志,以原始创新、集成创新以及引进消化基础上的再创新为主要实现形式,以推动产业结构升级。
其自主创新活动主要表现为对产业发展的关键技术内源式供给,对部分前沿高科技的以我为主的研究开发,对基础科学和应用基础科学领域基本发展方向的引领或影响,对知名企业和国际品牌的成功培育等。
企业层面的自主创新是以企业作为现实主体,在市场竞争中通过自身努力,有效运用企业内外的各种创新资源,攻克技术难关,以掌握对产业发展有重大影响的自主知识产权或核心技术为标志,以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并在此基础上依靠自身的能力推动创新的后续环节,完成技术成果的商品化。
其主要表现为对行业发展有重大影响的核心技术的开发和掌握,拥有对产品和服务的自主定价权以及市场价值分配过程中的主导权等。
关于自主创新的内涵,笔者认为主要应从以下几方面来加以理解:第一,自主是前提。
没有自主权就谈不上创新。
作为创新的现实主体,无论是一个区域还是一个企业,应当具有创新投入、技术选择、创新活动。
第二,创新是目的。
自主创新的落脚点在创新,没有自主权就不可能有创新,有了自主权如果不从事创新活动当然也不存在自主创新。
最重要的是创新成果的商业化运用。
第三,获取核心技术、掌握知识产权是关键。
在国际竞争日益激烈、技术在竞争中的作用日益凸显的今天。
必须把自主创新的主攻目标定位于获取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技术。
第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是核心。
创新的现实主体能否创新。
因此,自主创新不要强调开展创新活动,而且要十分重视在创新实践中培养自主创新能力,这是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高国家竞争力的中心环节,是贯穿于建设创新型国家全部实践活动的一条主线。
三、自主创新的形式与特色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今天,强调自主创新不等于闭关锁国,自主创新并不排斥开放、集成与引进,之所以提倡自主创新,主要是指应尽量避免受制于人,减少“路径依赖”。
在目前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下,自主创新更应该在开放的环境下进行,瞄准世界科技发展最前沿,积极整合现有技术,推进集成创新,积极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充分消化吸收再创新,这些都是自主创新的重要方面,也就是说原始创新是自主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基础上的再创新也属于自主创新。
之所以把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纳入自主创新的范畴,主要是基于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可以有效借助创新的扩散效应,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任何自主创新,不等于关起门来搞创新,不等于不需要消化吸收别人的先进技术,即便是发达国家也需要引进。
坚持自主创新绝不是排斥技术引进,而是把在技术引进基础上的学习和再创新作为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
加强原始性创新,加强集成创新,可以使各种相关技术有机融合,形成具有市场竞争力的产品和产业,有利于提高创新效率;在广泛吸收全球科学成果、积极引进国外先进技术的基础上,充分进行消化吸收和再创新,可以收到费省效宏、事半功倍的效果。
自主创新相对于他人创新而言具有以下基本特点:第一,技术突破的内生性。
自主创新所需的核心技术来源于内部的技术突破,是依靠自身的力量通过独立的研究开发活动而获得,这是自主创新的本质特点。
第二,技术与市场开拓的率先性。
在同一市场上,非率先性的自主创新是没有意义的,自主创新必须将技术上的率先性作为努力追求的目标才可望获得成功。
而技术上的率先性必然要求和带动市场开发方面的率先性,因为技术开发成果只有尽快商品化,才能为企业带来丰厚的利润,才能达到创新的目的。
因此,自主创新还应将市场领先作为努力追求的目标,以防止跟随者抢占市场,侵蚀其技术开发成果。
第三,知识和能力支持的内在性。
知识和能力支持是创新成功的内在基础和必要条件,在研究、开发、设计、生产制造、销售等创新的每一个环节,都需要有相应的知识和能力的支持。
自主创新不仅技术突破是内生的,而且创新的后续过程也主要是依靠自身的力量来推进。
掌握自主创新的这些基本特点,有助于我们把握好自主创新的努力方向,并为自主创新积累和创造必要的条件。
四、自主创新的主体借鉴国家创新系统的有关理论,一般而言,一个完整的科技创新体系有知识创造、技术创新、知识传播和创新成果的应用四个子系统,这四个子系统均有相应的实现主体。
究竟谁是自主创新的主体,是政府、企业、科研机构还是高等院校,这是必须明确的问题。
从创新的本来意义上讲,创新是科技成果的商业化应用,科研机构和高校虽然创造出了大量科技成果,但如果多数成果闲置没有应用就不属于创新,因而科研机构和高校不能作为自主创新的主体。
技术创新与科技研究的区别就在于技术创新是科技成果与市场需求相结合以创造财富的过程。
企业是市场经济的主体,也是创造社会财富的主体,企业离市场最近,最了解市场的需求,因此,企业必然是自主创新的主体结论:明确企业是自主创新的主体,就是要使企业成为研究开发投入的主体、技术创新活动的主体和创新成果应用的主体。
既然企业是自主创新的主体,那么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就必须着力增强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其关键在于增强企业创新的自主性。
一方面,企业应具有创新活动的主体意识,即企业是创新活动的决策主体、投资主体、受益主体,也是创新活动的组织主体;另一方面,企业通过对市场的把握,牵引创新活动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