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医学院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专业介绍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专业课程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专业课程
1简介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属于公共卫生学科的重要部分,主要研究人群中疾病的流行病学特征以及卫生统计数据的处理与分析方法。
该专业旨在使学生深入了解疾病的传播规律,提高预防和控制疾病的能力,并为合理规划公共卫生政策提供支持。
2课程内容
该专业课程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2.1流行病学原理
在流行病学原理方面,学生将学习疾病的发生、传播和控制原理,了解多种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和设计研究方案的方法。
2.2卫生统计学
卫生统计学作为该专业的核心课程,会教授学生如何应用统计方法收集、处理医学数据,以分析与疾病有关的卫生问题,为疾病预测、卫生规划和健康政策制定提供依据。
2.3疫情预测与控制
在疫情预测与控制方面,课程会教授学生如何预测疾病的传播情况,并提出相应的控制措施。
此外,还包括疫苗接种和控制传染病的方法和措施。
2.4大数据处理
随着疾病数据和医学信息的不断增长,处理大数据的能力也成为该专业的重要部分。
学生将学习如何利用计算机和统计学方法处理和分析大数据,以及如何应用数据挖掘技术进行研究。
3就业前景
就业前景广阔,包括疾病控制预防、公共卫生部门、医疗机构、大学及研究机构等。
毕业生可以从事疫情监测、流行病调查、流行病学分析、卫生政策研究、数据分析等职业,并在相关领域发挥自己的专业能力和创造力。
4结论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专业是非常重要的公共卫生领域的一个分支,拥有广泛的就业前景和应用价值。
课程内容丰富,非常实用,对培养专业人才和推动公共卫生事业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学科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是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的一个二级学科,是1997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将原流行病学和卫生统计学二个二级学科调整合并而成。
流行病学是研究人群中疾病与健康的分布及其影响因素,并研究防制疾病及促进健康的策略和措施的科学;卫生统计学是运用概率论和数理统计的原理、方法,结合医学实际,研究数字资料的搜集、整理分析和推断的一门学科。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是现代医学的基础学科和方法学,同时也是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的一门重要应用学科。
本学科于1985年开始培养硕士研究生,1998年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2000年荣获河南省重点学科,2003年获河南省一级重点学科,2003年获博士学位授予权。
本学科毕业的博士/硕士研究生,主要去向:①高等院校和科研单位从事教学和研究工作;②省市级以上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等医疗卫生领域从事业务和管理工作;③部分硕士研究生继续攻读博士学位;④国外大学和科研机构等从事教学、科研和医疗卫生工作。
主要研究方向分子流行病学:该研究方向应用分子生物学原理和技术从分子和基因水平阐明疾病在人群中发生、发展的原因,并制定预防控制对策和措施,是目前流行病学学科各研究领域中最活跃、最具发展前景的研究领域;本研究方向在分子流行病学理论、方法和应用研究方面取得了很大成绩,尤其在感染性疾病分子流行病学研究中,目前处于国际先进水平。
近三年来共承担了国家级和省部级科研课题等8项;获得省级科研奖励3项;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出版有关教材、著作20余部。
代表性课题有:河南省医学创新人才工程项目“幽门螺杆菌分子流行病学与基因诊断的研究”,国家教育部“分子流行病学实验基地与生物标本库系统的建立”;河南省教育厅“结核杆菌耐药基因芯片研制”等。
肥胖及其相关疾病流行病学:该研究方向主要开展心血管疾病和糖尿病的筛查和干预方法的研究,通过研究获得常见慢性病的发病率、患病率趋势及危险因素人群暴露率的数据,开展慢性病的筛检方法的研究并应用于人群的筛检,对高危人群和社区全人群综合应用教育策略、政策策略和环境策略进行慢性病的干预研究并评价干预的效果,在基线研究的基础上建立慢性病发病率及其危险因素的长期监测系统。
流行病学与卫生统计学
南方医科大学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一、专业名称流行病学与卫生统计学(流行病学方向)Epidemiology and Statistics(Epidemiology)二、培养目标1.培养政治合格、德才兼备的符合我国新时期社会主义建设发展需要的高级人才。
2.基础理论扎实、专业知识系统,了解本专业发展方向,掌握本专业的研究思维和基本方法,具有独立完成本专业领域科研课题的能力。
3.掌握1门外语,达到基本的听、说、读、写能力,熟练阅读本专业领域的文献和书籍。
4.具有较好的组织、交流和沟通能力,协作精神好,有创新意识。
三、研究方向1.分子流行病学研究2.感染性疾病流行病学研究3.慢性病流行病学研究4.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流行病学研究四、招生对象1.具有预防医学、临床医学或其他宏观领域医学专业本科学历和学士学位的应届毕业生或往届毕业生;2.从事公共卫生、预防医学、临床医学、卫生管理或其他医学相关专业的具有学士学位的工作人员。
五、学习年限实行弹性学制,一般为3-5年,基本学制为3年。
六、课程设置(必修课程、选修课程、教学实践)(一)必修课1.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T h e o r y a n d P r a c t i c e S o c i a l i s m)36学时1学分2.自然辩证法(N a t u r a l D i a l e c t i c)60学时3学分3.英语(E n g l i s h)120学时5学分4.医用统计学(M e d i c a l S t a t i s t i c s) 81学时3学分(二)专业基础课1.高级微生物学(A d v a n c e d M e d i c a l M i c r o b i o l o g y)100学时3学分2.分子生物学(Molecular Biology) 100学时3学分3.卫生学(Hygienics) 100学时3学分4.心理学(Psychology) 100学时3学分5.社会医学(Social Medicine) 100学时3学分(三)专业课1.流行病学(Epidemiology)200学时5学分(四)选修课1.临床科研方法(M e t h o d o f C l i n i c R e s e a r c h)42学时1.5学分2.细胞培养技术(M e t h o d o f C e l l C u l t u r e)40学时1.5学分3.实验动物学(E x p e r i m e n t a l Z o o l o g y)40学时1.5学分4.医学微生物学(M e d i c a l M i c r o b i o l o g y)40学时1.5学分5.分子生物学(M o l e c u l a r B i o l o g y)40学时1.5学分6.免疫学进展(D e v e l o p m e n t o f I m m u n o l o t y)50学时1.5学分7.免疫学实验(E x p e r i m e n t o f I m m u n o l o g y)64学时2学分8.分子生物学实验(E x p e r i m e n t o f M o l e c u l a r B i o l o g y)40学时1.5学分9.心理学专题讲座(M e n t a l H e a l t h) 20学时1学分(五)教学实践1.流行病学原理与方法(Principle and Method of Epidemiology)40学时七、培养方式公共必修课和选修课由学校研究生学院统一组织授课和辅导;专业课和不在选修课列表中的专业基础课在科室研究生指导组的指导下自学,由研究生指导组辅导;教学实践由科室研究生指导组和教学秘书统一安排。
徐州医学院2010届毕业生专业简介
附件6:徐州医学院2010届毕业生专业介绍硕士专业(简):神经生物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病原生物学、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药理学、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解剖学、影像医学与核医学、耳鼻咽喉科学、皮肤病与性病学、妇产科学、心血管病、血液病、肾病、呼吸系病、消化系病、内分泌与代谢病、传染病学、儿科学、神经病学、神经外、普外、胸外、骨外、泌尿外、肿瘤学、麻醉学、急诊医学本科专业:麻醉学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和麻醉学等方面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在医疗卫生单位的麻醉科、急诊科、急救中心、重症监测治疗病房(ICU)、药物依赖戒断及疼痛诊疗等领域从事临床麻醉、急救和复苏、术后监测、生理机能调控等方面工作的医学卫生专门人才。
主干学科:基础医学、临床医学、麻醉学。
主要课程:人体解剖学、生物化学、生理学、药理学、内科学、外科学、临床麻醉学、危重病医学、疼痛诊疗学、麻醉药理学、麻醉设备学、麻醉生理学、麻醉解剖学。
学生就业情况:就业方向为二级甲等以上综合性医院。
急救医学专业方向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和急救医学等方面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在医疗卫生单位的急诊科、急救中心、重症监测治疗病房(ICU)、疼痛诊疗等领域从事急救和复苏、术后监测、生理机能调控等方面工作的医学卫生专门人才。
主干学科:基础医学、临床医学、麻醉学、急救医学。
主要课程:人体解剖学、麻醉解剖学、生理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病理学、药理学、内科学、外科学、妇产科学、儿科学、急诊医学、创伤医学、麻醉学、危重病医学、疼痛诊疗学、医学心理学。
学生就业方向:就业方向主要为二级甲等以上综合性医院。
体外循环灌注专业方向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和麻醉医学理论知识和实际能力的高级灌注医师,能在各级医疗卫生单位的麻醉科、重症监测治疗病房(ICU)、恢复室(RR)等领域从事体外循环灌注工作。
主干学科:基础医学、临床医学、麻醉学。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100401)一、培养目标1.热爱祖国,坚持四项基本原则,遵纪守法,具有为国家、为人民服务和努力奋斗的献身精神。
医德医风高尚,实事求是,工作作风扎实,具有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团结协作精神,保持身心健康。
2.具有严谨的科学态度、协作进取的精神、勤奋好学与刻苦钻研的工作作风、实事求是的工作态度和创新意识。
3.熟练掌握本学科基础理论和研究方法,熟悉本研究方向和相关领域的最新动态和发展趋势,熟练掌握先进的实验方法和操作,能够独立进行有创新性的科学研究;熟练掌握两门外国语;毕业后成为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坚实、宽广、系统的专业理论知识和独立开展科研工作和主持重大课题研究能力的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高级专业人才。
二、研究方向01 慢性病分子流行病学02 传染病流行病学03 行为与伤害流行病学04 环境流行病学(包括职业环境)05 健康危险行为干预06 艾滋病预防控制研究07 医学统计理论与方法的应用08疾病统计、统计理论方法在医学领域中的应用研究三、学习年限医学硕士研究生学制3年,其中课程学习1~1.5年,论文工作不少于1年。
硕士研究生的修读年限最长为4年。
硕士生提前完成培养计划,并符合提前毕业条件,经过规定的审批程序可以提前毕业。
硕士研究生在校学习时间不得少于1.5年。
四、课程设置(详见附表)(课程设置参照培养规定,填写附表即可)五、学位论文工作(重点强调选题、开题报告、论文工作中期报告、论文工作结束报告、论文撰写与修改等环节的要求和做法。
)学位论文工作是研究生培养的核心,严格按照《XX医科大学硕士研究生培养的暂行规定》执行,具体安排如下:1. 导师指导导师指导研究生查阅文献,结合自身研究工作进行科研选题;指导研究生撰写综述、课题设计、论文;指导研究生开展课题现场实施、相关实验室技术以及研究资料的管理和统计分析。
2.专业课程学习要求修满18学分以上(包括专业进展课和专业英语课)3.开题报告制度研究生在第二学年的第一学期参加由公共卫生学院组织的开题报告。
流行病学与卫生统计学基础概述
流行病学与卫生统计学基础概述流行病学与卫生统计学是研究疾病传播及其影响的重要学科,它们能够提供有关疾病的流行情况、疾病与环境等相关因素之间的关系以及预防和控制疾病的策略。
本文将对流行病学与卫生统计学的基础知识进行概述。
一、流行病学的定义与目的流行病学是研究疾病在人群中的分布和影响因素的学科。
其目的是了解疾病的发生规律、推断疾病的成因以及制定相应的防控措施。
流行病学通过收集、分析疾病的发病率、死亡率和相关因素的数据,揭示疾病的疫情特征,为公共卫生工作提供依据。
二、流行病学的研究方法1. 流行病学调查:通过现场调查和问卷调查等方式,获取有关疾病流行情况的信息,如病例的年龄、性别、职业、病程等,分析并总结疾病的流行特征。
2. 疫情监测:通过建立疾病监测系统,定期收集疾病的报告数据,监测疾病的发病率和扩散趋势,及时发现并防控疾病的暴发和流行。
3. 病例对照研究:选取一组病例和一组对照,比较两组之间的暴露差异,探究疾病与暴露因素之间的关系。
三、卫生统计学的定义与应用卫生统计学是研究人群卫生状况和卫生服务的学科,通过收集、整理和分析卫生相关的数据,揭示人群的健康水平、疾病负担及卫生资源分配情况。
卫生统计学为制定卫生政策和规划、评估卫生服务效果提供科学依据。
四、卫生统计学的指标与测量方法1. 疾病负担:常用指标有死亡率、发病率、病残率等。
通过收集全国、区域或个体的疾病相关数据,计算相应的指标,综合评估疾病对人群健康的影响。
2. 卫生服务:常用指标有医疗资源利用率、医疗费用、卫生服务人员配备等。
通过收集医疗机构和人口普查等数据,评估卫生服务的供需关系和质量水平。
3. 卫生质量评价:通过评估医疗机构和医疗行为的质量,了解卫生服务的实际效果和潜在风险,为改进卫生服务提供依据。
五、流行病学与卫生统计学的应用领域1. 疾病预防与控制:通过分析疾病的发病规律以及暴露因素,制定疾病预防策略,推动卫生教育和公共卫生干预措施,最大限度地减少疾病的发生和传播。
流行病学和卫生统计学是干什么的?你知道吗?
流行病学和卫生统计学是干什么的?你知道吗?发表时间:2020-07-16T03:28:23.965Z 来源:《健康世界》2020年5期作者:母骏[导读]剑阁县人民医院 628317在医学学科中,卫生统计学、流行病学都属于重要的方法学科、基础学科。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若对更多流行病学数据分析,应逐渐探寻出较多的统计学知识,而将统计学、流行病学结合在一起,就显得越来越重要。
在此背景下,2006年中国人民大学诞生了流行病与公共卫生统计专业。
由此能够看出,这一专业也属于比较年轻的专业,那么流行病学和卫生统计学到底是干什么的,以下我们对相关内容进行分析。
流行病学和卫生统计学是做什么的?(1)流行病学:流行病学是对人的健康状态,以及疾病对人群影响、分布的研究,同时评价、控制、预防、消除疾病和保持健康的一个重要学科。
其在各个学科预防中起到重要作用。
所以,在进行相关学科研究时,都会将流行病学作为重要的研究基础。
(2)卫生统计学:卫生统计学是对卫生服务领域、居民健康状况,进行数据整理、收集与分析的一门重要学科。
它主要是采用流行病学、统计学等理论与知识,开展统计数据等方面的工作。
(3)流行病学和卫生统计学间的关系:社会及人口学院对人口死亡率、人口死因、健康寿命,以及死亡率等方面,进行了诸多的研究,也累积了大量的成果,在本科生、研究生的课程当中,早就已经开设多门关于生殖健康、健康教育及社会医学等方面的课程,并拥有了一支具备高水平教学的队伍。
在近十年的时间内,健康研究都当作是主要的突破点,将流行学、社会学、人口学、统计学方法等理论,全面的应用于健康领域的研究当中,进而为行为流行病学的研究,提供了发展的方向。
流行病学和卫生统计学实际是处在预防医学的范畴当中,其中流行病学的内容比较广泛,具有病因学研究、疾病预防,从指定卫生政策制定逐渐演变到研究分子学。
实际上卫生统计是一种工具,尤其是对研究医学可以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
对于医学论文水平来说,在一定程度上是由它来决定。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专业.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专业一、培养目标(一)适应当代社会、科技、公共卫生事业发展的需要,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专业人才。
培养的研究生主要到医学院校、科研单位、疾病控制与卫生监督单位以及医疗保健服务和卫生事业管理机构从事相应的教学、科研、专业技术和管理工作。
(二)能够基本熟练地掌握和运用流行病学与卫生统计学的研究方法;具有较高水平得第一外国语,能熟练地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
二、研究方向(一)慢性病流行病(二)遗传流行病(三)临床流行病(四)卫生统计三、课程设置学位课程1.公共必修课:11.5学分自然辩证法 2.0学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 1.0学分公共外语 3.0学分专业外语 1.0学分医学多变量统计 4.5学分2.专业必修课:10学分(1)专业基础课7学分高级公共卫生 2.0学分流行病学研究方法 3.5学分人口动力学 2.0学分从中老年保健流行病学 1.5学分选修遗传流行病学 1.0学分(2)论著及文献阅读3学分非学位课程10学分1.相关学科理论与实验技术课7学分分子生物学工作基础 2.0学分高级生物化学实验 3.0学分人类细胞遗传学研究方法与技术 6.0学分心血管的分子药理学 1.5学分衰老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 1.0学分健康社会学科学研究方法 2.0学分分析误差与质量控制 1.5学分2.方法课:1学分计算机程序包在流行病学中的应用 1.5学分医学科研设计 2.0学分医学文献检索 2.0学分信息技术在医学中的应用 2.0学分3.自选课2学分从我校及校本部开设的研究生课程中选修。
四、教学实践具体要求见总则.。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科学学位培养方案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博士科学学位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见总则。
二、学科简介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目前已发展形成多门分支的研究方向。
分子流行病学(Molecular Epidemiology)作为传统流行病学和分子生物学交叉融合的新学科,代表着流行病学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其研究对功能基因组阶段流行病学的发展和疾病防治具有重要意义。
现场流行病学是现代流行病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它将流行病学与卫生统计学的原理和方法应用于社区卫生服务、卫生规划或科研项目的现场数据的收集、统计分析、管理与评价,利用流行病学现场调查获得的各种卫生信息,为卫生部门提供决策依据、制定相应的政策和策略。
三、研究方向1.遗传流行病学2.疾病预测与统计决策3.临床流行病学4.肿瘤流行病学四、学习年限及时间安排见总则。
五、课程学习研究生学习实行学分制,科学学位博士生课程学习学分要求为7.0学分。
1、公共必修课共5.0学分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 36学时 2.0学分外语(英语) 72学时 3.0 学分2、必选课至少2门至少2.0学分生命科学理论课程一门,至少1.0学分,由导师与研究生根据研究方向,从以下5门课程中选择:预防医学与全科医学研究进展 18学时 1.0学分免疫学研究进展 18学时 1.0学分神经科学研究进展 18学时 1.0学分细胞生物学研究进展 18学时 1.0学分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 18学时 1.0学分实验技术课程或专业基础课程一门,至少1.0学分,由导师与研究生根据研究方向,从以下几门课程中选择:高级流行病学 54学时 2.5学分医用多元统计分析与计算机应用 54学时 2.5学分现场调查技术 18学时 1.0学分分子流行病学 18学时 1.0学分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实验原理 32学时 1.5学分膜片钳技术与离子通道研究 32学时 1.5学分细胞和分子免疫学 18学时 1.0学分组织化学和免疫组织化学 54学时 2.5学分3、选修课不做要求六、实践培养1.教学实践要求:非本学科博士研究生,在学期间要完成20课时(或相当于20课时)的实验教学,并根据学科需要,参与学科批改作业、监考等工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学科简介
(学科代码:100401)
自1958年建院以来,我院就筹建了流行病和卫生统计学教研室,从上个世纪60年代开始,在江苏省历次流行性出血热、大肠杆菌O157:H7、SARS等重大疫情及慢性病的防治以及统计分析、统计咨询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2006年被批准为硕士学位专业授权点,2007年被列为院重点学科建设点。
专业研究方向
1.非传染病流行病学:探讨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肿瘤等疾病的病因、预防措施及效果评价以及不同人群的健康心理研究及干预对策与措施的效果评价。
2.卫生统计学方法在流行病学中的应用:应用相关学科的理论与方法进行跨学科研究,丰富和发展流行病学与卫生统计学的理论方法及应用。
3.生殖流行病学:应用统计学的原理和方法,合理进行实验设计,从分子、细胞、整体动物和人群研究水平上,系统地研究多种化学物共存时对生物体生殖功能的联合毒作用。
4.营养流行病学:应用流行病学的方法,研究膳食因素、饮食模式与疾病的关系,促进有关慢性病,特别是营养因素与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预防与控制。
学科梯队概况
本学科集中了一批优秀的中青年骨干教师,在相关学科的教学、科学研究和服务等方面均有较强的优势。
学科负责人:黄水平教授;学科梯队:专职教师22名,其中教授1人,副教授8人,讲师12人,高级职称41%;博士1人,在读1人,硕士11人,在读硕士3人,硕士以上学位占60%;具有高级实验技术人员1名,中级1名,助理3名。
教学、科研课题及获奖等情况
承担研究生、本科生、专科生等各层次的教学。
近五年来主持省部级课题4项,厅局级课题22项,院级课题15项,发表学术论文110篇,获省科技进步成果奖5人次,地市级成果7项,省级教学成果奖1项,院级5项,多媒体课件2项,主编或参编的专著和教材16本。
获江苏省首届“省333工程”学术带头人称号1人次,“青蓝工程”3人次,徐州市第二届青年科技奖1人次。
院师资队伍“振兴计划”中青年学术带头人2 人次,院青年骨干教师8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