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21寓言两则教学设计鲁教版
最新鲁教版(五四制)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寓言两则》教案第一课时(精品)
《寓言两则》教案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学会本课生字新词,注意多音字“圈”的读音及“窟窿”、“街”等字的字形。
二、过程与方法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这则寓言。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理解《亡羊补牢》这则寓言故事的内容,懂得做错了事要即时纠正。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在理解故事内容的基础上体会寓意,并能联系学习、生活实际,谈一谈感想。
教学难点理解犯了错误,遇到挫折,这是常见现象,只要能吸取教训才能避免重犯错误的寓意。
教学方法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究的空间。
课前准备生字新词卡片、视频、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同学们喜欢听寓言故事吗?为什么?2. 你知道哪些带有动物的寓言故事?3. 寓言有什么特点?(用一个短小的故事说明一个深刻的道理或讽刺某种人。
寓:寄托、包含的意思。
言:讲道理。
)4. “寓言二则”的“则”是什么意思?(相当于“篇”)今天我们来学习《亡羊补牢》这篇寓言。
二、新课学习1. “亡羊补牢”是个成语,这个成语中有不理解的字吗?2. 指名解疑,并说说是用什么方法理解的。
亡:丢失。
牢:关牲口的圈,在课文中指羊圈。
3. 看了课题,你想提出什么问题?(为什么丢羊?为什么补羊圈?)4. 再读课题,从“补牢”这个词你能猜出丢羊的原因吗?5. 你的猜想对不对呢?让我们来读课文。
注意:读的时候要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6. 用自己的话把这个故事讲给大家听听,引导评议。
7. 养羊人一共丢了几次羊,为什么丢?小结:可见读书前我们的猜测是完全正确的,读书就要这样边读边想,读前要想,读中也要想。
8. 课文哪几个小节讲丢羊的?9. 自由读1—4节,思考:养羊人丢了一只羊,为什么还会丢第二只?10. 羊圈破了个窟窿。
(1)出示生字卡片“窟窿”,指名读,注意“窿”读轻声。
(2)“窟窿”就是——(洞)。
怎样记住这两个字?指导学生书写“窟窿”。
(3)齐读这句话。
(第三句)(4)第三句讲了丢羊的原因,那前两句讲了什么?引读前两句。
(5)理清这小节三句话之间的联系,试背。
鲁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全部教案
1、理解“亡羊补牢”这个成语的意思。
2、理解寓言内容,正确回答课后问题,懂得寓言的寓意。
3、练习用“从此”造句。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在理解故事内容的基础上,体会寓意,并能联系学习、生活实际,发表感想。
教学用具录象、幻灯图片、自制教学幻灯片等。
教学过程一、复习检查1、说出“掩耳盗铃”的意思。
2、回忆学习“掩耳盗铃”的方法。
图文结合,理解内容。
反复朗读,悟出道理。
联系分析,加深理解。
二、讲读第一则寓言──《亡羊补牢》(出示课题)1、释题:亡─丢失;牢─关牲口的圈;亡羊补牢─羊丢失后修理羊圈。
2、分节读文,质疑。
纠正读音:“街坊”中“坊”读轻声;“窟窿”中“窿”读轻声。
3、看录象,思考问题,理解大意。
那个养羊人丢失第一只羊后,听了街坊的劝告是怎样想的?(用_______划出)结果怎样?当养羊人第二次丢失羊后,他是怎样想的?(用_______划出)结果怎样?4、细读课文,归纳寓意。
幻灯出示:“羊已经丢了,还修羊圈干什么呢?”⑴把这个反问句换成肯定句:羊已经丢了,修羊圈没有用。
⑵问:修羊圈有没有用?为什么?(修了羊圈就不会再丢羊了,有用而且一定要修。
)⑶比较句子:“羊已经丢了,还修羊圈干什么呢?”“羊已经丢了,修羊圈没有用。
”(反问句语气更强,突出了养羊人根本没有想到后果,执迷不悟。
指导朗读,用毫不在意的语气读出。
范读,个别读,齐读。
)⑷讨论:如果你是养羊人,你会怎样做?过渡:由于养羊人没有你们正确的想法,所以就出现了又丢了一只羊的结果了。
出示句子:他很后悔,不该不接受街坊的劝告。
①理解填空:养羊人现在感到很___________,明白了应该___________街坊的劝告。
②比较句子:他很后悔,不该不接受街坊的劝告。
他很后悔,应该接受街坊的劝告。
(前一句两个“不……不”双重否定,突出表明了养羊人知错改错的决心。
)指导学生读出“后悔、知错”的语气。
个别读,范读,齐读。
③从哪些地方看出他真的后悔呢?用“_______”划出有关的词语。
【精编文档】三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21寓言两则教材解析鲁教版.doc
精品教育试卷习题文档
1
《寓言两则》教材解析
这篇精读课文包括两则寓言故事,一个是《亡羊补牢》,一个是《南辕北辙》。
这两则寓言都出自《战国策》。
《亡羊补牢》讲的是一位养羊人第一次丢了羊,街坊劝他修羊圈、堵窟窿,养羊人没有听从劝告;第二天他又丢了羊,才后悔没有听街坊的劝告,于是赶快动手把窟窿堵上,把羊圈修好。
从此,他的羊再也没丢过。
这个寓言告诉我们:一个人做错了事,只要肯接受意见,认真改正,就不算晚。
《南辕北辙》讲的是一个人想到南方去,而他所走的路却是朝向北方。
别人提醒他走错了,他却满不在乎。
“辕”是古代车马前面的两根车杠;“辙”是车轮走过之后,路面压成的痕迹。
人们用“南辕北辙”这句成语,来比喻行动与目的相反,也就是“背道而驰”的意思,含有讽刺、批评的意味。
安排这篇课文的意图主要是让学生了解寓言表达上的特点,把握故事内容,结合生活实际体会故事蕴含的道理。
同时,增加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积累,引导他们喜欢寓言,学习读懂寓言的方法。
这两则寓言,内容通俗易懂,故事情节简明有趣,但寓意深刻。
教学中要在学生感受寓言揭示的形象、了解寓言主要内容的基础上,体会寓意,这是学习本课的重点和难点。
三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21寓言两则亡羊补牢教案3鲁教版
《亡羊补牢》教学目标: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亡羊补牢》2、学会本课生字新词,读准多音字“圈”,记准“窟窿”、“街”等字的字形。
3、抓住“亡”和“牢”来了解故事内容,并结合生活实际体会“亡羊补牢,为时未晚”的道理。
教学重点、难点:引导学生在理解故事内容的基础上体会“亡羊补牢,为时未晚”的道理,并能在学习、生活中及时做到亡羊补牢。
教学流程:一、回顾导入1、老师带来了两幅图画,请看大屏幕:看着这幅画,你想起了那个词语?(揠苗助长、守株待兔)2、没错,这些都是我们二年级的时候学过的寓言故事,寓言故事有什么样的特点呢?(寓言就是通过一个生动有趣的故事告诉人们一个深刻的道理,寓,寄托;言,讲道理)3、老师这儿还有一个寓言故事,你知道是什么吗?(板书:《亡羊补牢》)齐读课题。
4、“亡”和“牢”的理解。
哪些同学知道这个故事?那谁能来猜一猜“亡”和“牢”的意思?(学生猜测)相信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们就会明白了。
请把课文翻到第34页。
二、读通课文,解决字词。
1、自读课文。
请同学们自由地大声地朗读故事,争取把课文读通顺,遇到难读的字词多读几遍。
2、解决字词。
请看大屏幕,老师把课文中的几个词语请到了上面,谁能来来读一读。
(针对学生的情况老师适时引导)①多音字和轻声字。
(这个地方需要注意一下;很厉害,连多音字和轻声字都读对了)齐读词语②理解“街坊”和“窟窿”的意思。
谁知道街坊的意思?窟窿呢?(“窟窿”都是穴字头,与洞穴有关,并指导写法。
)③找词语解释“亡”、“牢”你觉得在这些词语当中,谁能解释“亡”和“牢”的意思呢?(丢失、羊圈、窟窿)三、再读全文,解读为什么“亡”羊1、快速朗读课文。
解决了字词,让我们再次走进故事,一边读,一边思考两个问题:养羊人“亡”了几次羊?每次“亡”羊的原因是什么?用横线画出来。
2、解读亡羊的原因。
①第一次丢羊是什么原因?原来羊圈破了一个窟窿,夜里狼从窟窿钻进去,把那只羊叼走了。
(大屏幕出示)谁能带上“因为……所以……”来说说第一次丢养的原因?学生回答,简单评价分小组读句子(三大组)②还有一次丢养的原因呢?“羊已经丢了,还修羊圈干什么?”(大屏幕出示)你读出了养羊人的满不在乎;你读出了养羊人的无所谓;听了你的朗读,老师仿佛感受到了他一丁点儿也不着急。
三年级语文《寓言两则》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1.理解寓言故事的寓意,并进行简单的思辨分析。
2.培养学生的语文阅读习惯,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发展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教学重点:1.学习理解寓言故事的寓意,并进行简单的思辨分析。
2.培养学生的语文阅读习惯,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教学难点:1.理解寓言故事的寓意,并进行简单的思辨分析。
2.发展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教学准备:1.教师端:寓言故事《狼和羊》、《乌鸦和狐狸》的课件、课文扩展素材。
2.学生端:教材、笔记本。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前几课的学习内容,并复习一下什么是寓言故事。
二、呈现(10分钟)1.教师呈现课件,导入《狼和羊》的寓言教材。
2.教师朗读故事,让学生注意故事中有哪些动物和情节。
3.教师询问学生对于故事的理解和感受。
三、讲解(10分钟)1.教师通过课件讲解故事的寓意,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分析。
2.教师解释故事中出现的生词和短语,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故事。
四、合作探究(15分钟)1.教师分成小组,让学生自由讨论一下故事中所传递的道理,并写在纸上。
2.教师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引导学生进行口头表达和辩论。
五、巩固(15分钟)1.教师引导学生回答一些关于寓言故事的问题,检测学生对于寓意的理解。
2.教师提供一个创作主题,让学生自主进行故事创作,并展示给同学们听。
六、拓展(15分钟)1.教师给学生提供一些寓言故事的延伸阅读,让学生选择一个感兴趣的故事进行阅读。
2.学生可以自由发挥,写下自己对于故事的理解,或者编写一个新的故事。
七、反思(5分钟)1.教师和学生一起回顾课堂内容,总结学习的收获和体会。
2.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反馈情况,进行教学反思和调整。
板书设计:寓言故事的寓意《狼和羊》《乌鸦和狐狸》三、讲解(10分钟)1.教师通过课件讲解故事的寓意,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分析。
2.教师解释故事中出现的生词和短语,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故事。
三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教学设计21 寓言两则
21 寓言两则知识点:1、会认6个生字,学写11个生字。
正确读写“寓言、亡羊补牢、羊圈、窟窿、叼走、街坊、后悔、劝告、盘缠、硬要”等词语。
注意多音字“圈”的读音及“窟窿”、“街”等字的字形。
2、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两则寓言故事。
3、了解故事内容,结合生活实际体会故事蕴含的道理。
4、重点句段:(1)他很后悔,不该不接受街坊的劝告,心想,……从此,他的羊再也没丢过。
(2)他的马越好,赶车的本领越大,盘缠带得越多,走得越远,就越到不了楚国。
预习提纲:1、认读生字新词。
2、熟读课文。
3、提出不懂的问题。
教学流程:一、谈话激趣,揭示课题1、寓言有什么特点?(用一个短小的故事说明一个深刻的道理或讽刺某种人。
寓:寄托、包含的意思。
言:讲道理。
)2、今天我们学习《亡羊补牢》和《南辕北辙》两篇寓言。
(板书课题)二、初读课文1、检查预习:1)出示词语逐一认读。
寓言、亡羊补牢、羊圈、窟窿、叼走、街坊、后悔、劝告(注意多音字“圈”的读音及“窟窿”、“街”等字的字形。
)2)分段朗读课文,纠正读音。
3)学生质疑。
根据学生的问题,讨论解疑。
2、理解题意1)“亡羊补牢”是个成语,这个成语中有不理解的字吗?2)指名解疑,并说说是用什么方法理解的。
亡:丢失。
牢:关牲口的圈,在课文中指羊圈。
3)用一句话完整地说说“亡羊补牢”的意思。
三、议读课文,理解内容。
1、自由读课文,思考:养羊人一共丢了几次羊?为什么还会丢第二只?二次丢羊后,养羊人又是怎么想、怎么做的?2、同桌互议。
3、集体交流。
4、分角色朗读。
(1)同位分角色朗读。
注意:读出街坊劝告的语气,读出养羊人第一次丢羊后无所谓,毫不在意的语气。
以及第二丢羊后的后悔之情。
(2)指生分角色朗读,师生评议。
5、体会寓意。
1)再读课文,思考:如果这个人再不修羊圈,会出现什么后果?抓住“后悔”“接受”“再也”引导学生读书讨论,揭示寓意。
2)在生活中,也常常发生类似的事。
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看法。
三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 21《寓言两则》教材解析素材 鲁教版
《寓言两则》教材解析
这篇精读课文包括两则寓言故事,一个是《亡羊补牢》,一个是《南辕北辙》。
这两则寓言都出自《战国策》。
《亡羊补牢》讲的是一位养羊人第一次丢了羊,街坊劝他修羊圈、堵窟窿,养羊人没有听从劝告;第二天他又丢了羊,才后悔没有听街坊的劝告,于是赶快动手把窟窿堵上,把羊圈修好。
从此,他的羊再也没丢过。
这个寓言告诉我们:一个人做错了事,只要肯接受意见,认真改正,就不算晚。
《南辕北辙》讲的是一个人想到南方去,而他所走的路却是朝向北方。
别人提醒他走错了,他却满不在乎。
“辕”是古代车马前面的两根车杠;“辙”是车轮走过之后,路面压成的痕迹。
人们用“南辕北辙”这句成语,来比喻行动与目的相反,也就是“背道而驰”的意思,含有讽刺、批评的意味。
安排这篇课文的意图主要是让学生了解寓言表达上的特点,把握故事内容,结合生活实际体会故事蕴含的道理。
同时,增加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积累,引导他们喜欢寓言,学习读懂寓言的方法。
这两则寓言,内容通俗易懂,故事情节简明有趣,但寓意深刻。
教学中要在学生感受寓言揭示的形象、了解寓言主要内容的基础上,体会寓意,这是学习本课的重点和难点。
三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21寓言两则南辕北辙教案1鲁教版
南辕北辙一、导入新课师:我们今日再来学习一篇好玩的寓言故事南辕北辙。
然后板书:南辕北辙我们看课题其中“辕”“辙”是我们这节课要相识的生字。
(请同学们视察从这几方面入手:生答(1)视察偏旁(2)理解“辕”“辙”这两个字。
(3)指导书写辕字。
师:我们再来看“南辕北辙”这个词语你有什么发觉(生:由一对反词组词的成语)师:你们能不能说几个这样的成语呢?(生答) 师:(相机出示课后内容:南辕北辙南腔北调南来北往天南海北声东击西瞻前顾后瞻前顾后思前想后左膀右臂)师:老师这里也有一些我们一起读读。
过渡:每个成语背后都有一个故事,“南辕北辙”这个成语讲一个什么样的故事?二、深化研读课文(1)师:同学们把书打到53页,自由读课文,要将读不准的字多读几遍,把句子读通顺,并思索课文讲解并描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让学生概括)(2)师:我们再来读课题谁来说说你对“南辕北辙”字面上的理解?师:下面我们将深化的理解课文,同学们默读课文,思索下面的问题,请同学们看大屏幕:出示自学提示:1、那个人要到哪里去?2、他有哪些有利条件?3、他为什么到不了楚国?师:带着这些问题起先读课文吧!师:谁来汇报第一个问题?生:1人。
师板书:(楚国)在文中哪找到的?出示那两句话:1、路上遇到的人(新奇地)问他:“你往哪里去?”2、他(兴奋地)说:“我到楚国去。
”师:同学们我们要远行就要做好足够的打算,那个去楚国人都做了哪些打算呢?他有哪些有利条件?我们来看其次个问题:A、(板书:马好,路费多,驾车人技术好)师:你是从课文中哪些内容知道的?出示对话部分(然后指导朗读。
)B、让学生读读这些对话,边读边想:路人是带着怎样的心情和语气去问话的?坐车的人又是怎样语气回答的呢?师:这个坐车人有这么多的有利条件,他最终到达楚国了吗?(生答:不能)他为什么到不了楚国?用文中的话说一说。
师:他不知道这些条件越好,离楚国就越远了。
)师:为什么他有这么多的有利条件却到不了楚国?能不能用一句话说出来,用上关联词语。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寓言两则-鲁教版 (6)
《矛和盾的集合》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能正确认读课文中的生字新词,理解并积累“左抵右挡”“难以招架”等词语。
2.读懂课文,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能用自己的话讲述“发明坦克的过程”,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读懂课文,弄清楚发明坦克的过程,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一、导入新课。
1. 同学们,在古代战争中有这样两种常见的武器,瞧,知道他们是什么吗?(出示课件)矛和盾,2.课件田字格,指导书写“矛”和“盾”(教师田字格书写“矛”和“盾”,叙述字理)矛:矛字横撇点横钩,弯钩加撇把笔收,打仗用它来进攻,如果用盾是自卫。
(生书空)盾:短撇长撇连十目,万箭飞来能挡住。
(生书空)3. “矛”和“盾”分别有什么作用?(板书:进攻、自卫)4. 一个进攻,一个自卫,有点儿针锋相对,冤家路窄的感觉。
如果把它们集合起来又会怎样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课文《矛和盾的集合》。
(田字格板书“集”,注意四横,撇捺舒展些),齐读。
二、学习课文。
1.预习课文了吗?那老师来考考大家。
既然预习了,那第一行词语是:2.⑵这些词语读对了真的很不错,但这只是个简单的考验,接下来有个难多了的挑战敢不敢? 还是这些词语填,老师希望你们根据课文的意思,把这些词语填进进这段话中(学生自己练习、准备,指名读)。
比赛中,面对朋友雨点般刺来的矛,发明家( ),还是( )。
经过反复思考,发明家将矛的( )和盾的( )合二为一,发明了坦克,这个( )在战场上( ),德国兵一下子退了十公里。
3.学习课文一二段。
现在,请同学们打开课文,默读课文第一、第二自然段,你一定会看到一个令人紧张的画面,千万不要让这个画面在你眼前一晃而过,把它用波浪线画下来。
(学生默读课文,划句子,教师巡视。
)⑴谁来读读自己划的句子?(指名读句子)⑶师:大家看这个“刺”字,出示刺的古文,很久很久以前,刺是这样写的。
看看刺字,你有什么感觉?引:你看,它的上面和下面都是尖尖的,旁边还有一把大刀。
三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21寓言两则南辕北辙教案鲁教版
南辕北辙教材简析:这个成语故事见《战国策.魏策》,是季梁劝魏王时说的寓言。
其寓意是:无论做什么事情,必须先把方向搞正确。
或者说,方向对头,条件越好,成绩越大;方向错了,适得其反。
后来人们在使用这个成语时,也针对愿望好,措施不得力的情况。
本课要求认识13个字:辕、辙、梁、驶、驰、系、旅、恳、固、执、担、夫、驾。
会写10个字:驶、应、奔、驰、系、旅、固、执、夫、驾。
教学目标:1、认识13个字,能写好10个字。
2、朗读课文,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3、学会质疑读懂故事,体会成语的意义。
教学准备:字词卡片、课件教学方法:讨论、小组合作式。
教学建议:课文依照《战国策》体例,用对话形式叙述。
正因为人物的对话形象性很强,所以学习本文应当引导学生抓住课文中的语言文字,反复朗读,在读中体味,读中感悟。
本文适合让学生分角色朗读,在充分朗读的基础上再进行表演。
在学生理解课文以后,可以让学生想象:楚国在南方,而那个去楚国的人却往北走,结果会怎样?学生有感而发,文章的寓意也就在学生互相交流、互相启发的过程中明确了。
课后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什么样的事情是“南辕北辙”?你能举出一个例子吗?让学生当堂举出例子可能比较难完成,这个问题可以暂时留下来,让学生以后注意在生活中观察,什么时候谁发现了,就可以讲一讲,大家在一起评判。
在教学中,要充分培养学生的学习的独立性。
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识字教学不再视为难点,要让学生运用学过的识字方法解决不认识的字,课堂上要腾出时间让学生交流识字方法,学生能借助汉字的构字规律独立识字。
教案设计:教学过程:一、交流导入。
1、同学们,喜欢读成语故事吗?可以讲给大家听听吗?2、小组内交流自己读过哪些成语故事?请1---2名同学到前面介绍。
3、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个成语故事《南辕北辙》。
(板书课题)二、初读感知,愉快识字。
1、利用自己掌握的识字方法,自由读课文。
2、同桌互相听读课文,然后标出生词并多读几遍。
3、小组合作,愉快识字。
三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21寓言两则亡羊补牢课件鲁教版
亡羊补牢
2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你以前读过哪些寓言?说说 你读过的寓言故事吧!
3
自读课文,想想文中的这则寓言讲 的是什么故事,并说明了什么道理。借 助拼音认读生字,同学间可相互交流认 字方法。
4
亡羊补牢
5
读读认认
quàn 他很后悔,不该不接受街坊的劝告。
12
13
相信梦想是价值的源泉,相信眼光决定未来的一 切,相信成功的信念比成功本身更重要,相信人 生有挫折没有失败,相信生命的质量来自决不妥
协的信念。
谢谢观看
14
kū long (lóng) diāo 原来狼又从窟窿钻进去,把羊叼走了。
6
读读写写
偶——寓 一则寓言
街坊
窟窿
狼群
叼走
后悔 劝告
7
读读想想
读《亡羊
补牢》,说说
这则寓言故事
讲了什么?用
自己的话说一
亡羊补牢
说。
8
休息时间到啦
同学们,下课休息十分钟。现在是休息时间 休息一下眼睛,
看看远处,要保护好眼睛哦~站起来动一动 对身体不好哦~
99
☆ 养羊人为什么后来又没丢羊了? ☆ 课文中“后悔”、“接受”两个词语 体现了什么? ☆ 说说你对这则寓言的寓意的理解。
你想对 那个人说些 什么吗?
10
读读演演
分角色演读《亡羊补牢》。
11
☆ 你在学习上和生活中也遇见过类似 “亡羊补牢”这样的事吧?说说你的见闻和感 想。
☆ 把这两则寓言故事讲给你的爸爸妈妈 听。
沂水县四小三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21寓言两则亡羊补牢教案讨论交流鲁教版
这些都可以用一个词语来概括——“亡羊补牢”。
六、总结全文。
1、再读课题,理解题意。(本义,引申义)
2、所以,“亡羊补牢”后面往往跟着一句话——“未为迟也”。自己读读,理解它的意思。
养羊人是这样说的,你猜他心里会怎样想?
(5)你看,好心的街坊情真意切,养羊人却漫不经心,不听劝告。同桌分角色朗读。
(6)指名读,评议.
(7)老师说提示语,学生试背对话。
5、让我们来看看他不听劝告的结果。
(1)指名读第4节,评议。
(2)为什么要读好两个“又”字?联系第一节,想一想。
(3)齐读第4节.
(4)刚才我们学习的片段,如果用题目中的两个字来概括,就是-—(亡羊)。
(4)第三句讲了丢羊的原因,那前两句讲了什么?引读前两句。
(5)理清这小节三句话之间的联系,试背。
(6)指名背。(指导方法)
(二)街坊劝告,他不听。
(1)“街坊”就是-—(邻居),注意“坊"读轻声。
(2)街坊是怎么劝的?指名读,读出劝告的语气。
(3)引导评议,齐读.
(4)可养羊人呢?指名读,评议。(读出他的无所谓,毫不在意)
6、指名表演这个片段,注意:可适当增加一些内容,如人物的心理活动可通过语言、动作来表现。
7、二次丢羊后,养羊人又是怎么想、怎么做的?自由读第5节,划出有关句子.
8、讨论交流:
(1)养羊人是怎么做的?出示投影,看图说话。
(2)指名读文中句子,评议。
为什么要读好“赶快”?能否去掉?(改正错误,不能拖延)。
三、平平安安许许多多整整齐齐干干净净
上虞市三小三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21寓言两则亡羊补牢教案讨论交流鲁教版
十二、【写作指导】按照做实验的顺序来写,把实验过程写清楚.可以写一写自己做实验时的动作和想法,以及自己在实验中有什么发现.
猜猜他是谁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观察人物的外貌、性格和兴趣爱好。
2.能用几句话或一段话描写人物的外貌、性格、兴趣爱好,以此来表现人物的特点。【语文要素】
3。能注意写一段话时开头空两格.
4。培养学生细心观察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
学习描写人物的外貌、性格和兴趣爱好的写作方法,并抓住一两点印象深刻的地方写出人物的特点。
(4)第三句讲了丢羊的原因,那前两句讲了什么?引读前两句。
(5)理清这小节三句话之间的联系,试背。
(6)指名背。(指导方法)
(二)街坊劝告,他不听。
(1)“街坊”就是-—(邻居),注意“坊"读轻声。
(2)街坊是怎么劝的?指名读,读出劝告的语气。
(3)引导评议,齐读.
(4)可养羊人呢?指名读,评议。(读出他的无所谓,毫不在意)
边想,读前要想,读中也要想.
四、精读课文,理解内容。
1、课文哪几个小节讲丢羊的?
2、自由读1—4节,思考:养羊人丢了一只羊,为什么还会丢第二只?
(一)羊圈破了个窟窿。
(1)出示生字卡片“窟窿”,指名读,注意“窿”读轻声.
(2)“窟窿”就是——(洞).怎样记住这两个字?指导学生书写“窟窿"。
(3)齐读这句话.(第三句)
上高县实验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21寓言两则亡羊补牢教案讨论交流鲁教版
1.面向全体,双向互动,多向交流,只有交际的双方处于互动的状态,才算是真正意义上的口语交际,这样的口语交际课堂才充满生机、充满活力。
边想,读前要想,读中也要想.
四、精读课文,理解内容。
1、课文哪几个小节讲丢羊的?
2、自由读1—4节,思考:养羊人丢了一只羊,为什么还会丢第二只?
(一)羊圈破了个窟窿。
(1)出示生字卡片“窟窿”,指名读,注意“窿”读轻声.
(2)“窟窿”就是——(洞).怎样记住这两个字?指导学生表达出自己的观点,并说清楚理由.
难点
当别人的观点与自己的不同时,要学会尊重。
教师:课件.
学生:预习课文.
1课时
一、激发兴趣,导入课题
1.师:同学们,你们认识这些同学吗?(课件出示本班班干部的名字)
2.指名学生说.
3.你们想当班干部吗,这节课就让我们大家就“该不该实行班干部轮流制”这一话题各抒己见吧!
亡羊补牢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这则寓言。
2、学会本课生字新词,注意多音字“圈"的读音及“窟窿"、“叼”等字的字形。
3、理解《亡羊补牢》这则寓言故事的内容,懂得做错了事要即时纠正.
教学重点、难点:
引导学生在理解故事内容的基础上体会寓意,并能联系学习、生活实际,谈一谈感想。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5.______代诗人刘禹锡在《望洞庭》中将月色下的千里__________比作一面未加打磨的巨大__________,这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了月下洞庭湖朦胧、静谧的美;而“白银盘里一青螺"则将皓月银辉下的________比成银盘中的__________,写出了洞庭湖山水的外形美、色彩美.
三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21寓言两则课件鲁教版
xiū
dǔ
diū
huǐ
修补 堵上 丢了 后悔
词语讲解:
• 亡羊补牢:亡,丢失;牢,羊圈。丢了羊 赶快把羊圈补好。
• 窟窿:孔,洞。 • 叼:用嘴衔住,在嘴上吊着。 • 街坊:同街巷的邻居。 • 后悔:为自己过去做错的事情感到遗憾和
愧疚。 • 劝告:拿道理劝人,使人改正错误或接受
意见。
思考:
1、牧羊人总共丢了几次羊? 2、牧羊人在各次丢羊的时候分
从前有一个人,要到楚国去。 但是楚国在南边,他却硬要往北走, 并且不听朋友的劝告,坚持认为自 己是对的,结果却离楚国越来越远。
放飞想象,体会寓意:
1、请同学们想象:楚国在南方,而 那个去楚国却往北走,结果会怎样呢?
2、通过这篇课文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阅读感想
寓言告诉我们,无论做什么事,只 有首先看准方向,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有 利条件;如果方向错了,那么有利条件只 会起到相反的作用。
幸亏你及 时修好了羊 圈,补上了 窟窿,不然 你的羊会丢 完的。
这个故事告诉了 我们什么道理?
这则寓言告诉我们:一个人做 了错事,并不要紧,只要能及时改 正,就不算晚。
南辕北辙
创设情境:
你家在哪里?假如你要回家, 要往哪个方向?往相反的方向可 以到家吗?
初读课文,理解题意 :
1、怎么理解“南辕北辙”这个成语? 2、“南辕北辙”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别是怎么做的?
1、牧羊人总共丢了(两)次羊;
2、第一次街丢坊羊劝:他把羊圈修好,堵 上那个窟窿,牧羊人说:“羊都丢了, 还修羊圈干嘛!” 第二次丢羊他:后悔没接受街坊的劝告, 及时把羊圈修好了。
休息时间到啦
同学们,下课休息十分钟。现在是休息时间 休息一下眼睛,
临安市第一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21寓言两则南辕北辙教案讨论解疑鲁教版
2、学生说问题,教师归纳问题。
词义:盘缠问题:”南辕北辙"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南辕北辙》中那个坐车人是怎么想的?他的朋友又是怎么想的?谁想法对?为什么?
3、组织阅读课文。
二、讨论解疑
1、随机阅读,结合课文,联系实际理解词义.
盘缠(路费)硬要(一定要)
2、通读课文,进一步认知课文。(读中思考问题)
⑦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
2.布置作业。
A。迁移练习.用“不是糊里糊涂、壮大胆子、不懂就要问、弄清楚、连连点头"等词语写一段话来赞扬一位同学的勤学好问精神。
B.收集有关孙中山先生的小故事。
C。你还知道哪些有关读书方面的名言、警句,能不能找一些抄下来自勉呢?
板书设计:
3 不懂就要问
私塾读书 像唱歌
唯有一人 壮胆问 边学边问
学生惊呆 静无声
戒尺拿起 厉声道 收获多
先生细讲 学生听
11煮书
教学目标
1.会认字7个,理解“煮书”“消化"“品味”等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
1。引导学生学习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通过合作学习,知道读书的方法,逐步认识到应该培养好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B.当孙中山提出问题后,学生的表情有什么变化?先生的态度前后有什么变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从中可以体会到什么?(侧面描写,更突出了孙中山对待学习的认真、执著的态度)
C.向先生提出问题为什么还要挨打呢?而今天的老师为什么却鼓励学生提问呢?(帮助学生区分清楚:过去私塾封闭式的封建教育与今天民主开放式教育的不同。)
南辕北辙
教学目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21寓言两则教学设计鲁教版【备课资料包】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懂得这两则寓言的寓意。
2.学会生字,理解“窟窿”“街坊”“后悔”“劝告”等词语的意思。
3.认识“只要……就”,“如果……就……”这两种句式。
4.能用自己的话将这两则寓言讲出来,并背诵其中的一则。
【教学重点】
理解两则寓言的寓意。
【教学难点】
了解故事内容,结合生活实际体会故事蕴含的道理。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激趣揭示课题
1、同学们喜欢听寓言故事吗?为什么?
1.过去我们学过哪些寓言?
2.寓言有什么特点?(用一个短小的故事说明一个深刻的道理或讽刺某种人。
寓:寄托、包含的意思。
言:讲道理。
)
3.“寓言二则”的“则”是什么意思?(相当于“篇”)
4.今天我们学习《南辕北辙》和《亡羊补牢》两篇寓言。
我们先学习寓言。
看老师写课题:亡羊补牢指名读,齐读。
二、理解题意。
1、“亡羊补牢”是个成语,这个成语中有不理解的字吗?
2、指名解疑,并说说是用什么方法理解的。
亡:丢失。
牢:关牲口的圈,在课文中指羊圈。
3、用一句话完整地说说“亡羊补牢”的意思。
4、看了课题,你想提出什么问题?(为什么丢羊?为什么补羊圈?)
5、再读课题,从“补牢”这个词你能猜出丢羊的原因吗?
三、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1、你的猜想对不对呢?让我们来读课文。
注意:读的时候要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用自己的话把这个故事讲给大家听听,引导评议。
3、养羊人一共丢了几次羊,为什么丢?
4、小结:可见读书前我们的猜测是完全正确的,读书就要这样边读边想,读前要想,读中也要想。
四、精读课文,理解内容。
1、课文哪几个小节讲丢羊的?
2、自由读1—4节,思考:养羊人丢了一只羊,为什么还会丢第二只?
3、同桌互议。
4、集体交流:
(一)羊圈破了个窟窿。
(1)出示生字卡片“窟窿”,指名读,注意“窿”读轻声。
(2)“窟窿”就是——(洞)。
怎样记住这两个字?指导学生书写“窟窿”。
(3)齐读这句话。
(第三句)
(4)第三句讲了丢羊的原因,那前两句讲了什么?引读前两句。
(5)理清这小节三句话之间的联系,试背。
(6)指名背。
(指导方法)
(二)街坊劝告,他不听。
(1)“街坊”就是——(邻居),注意“坊”读轻声。
(2)街坊是怎么劝的?指名读,读出劝告的语气。
(3)引导评议,齐读。
(4)可养羊人呢?指名读,评议。
(读出他的无所谓,毫不在意)
养羊人是这样说的,你猜他心里会怎样想?
(5)你看,好心的街坊情真意切,养羊人却漫不经心,不听劝告。
同桌分角色朗读。
(6)指名读,评议。
(7)老师说提示语,学生试背对话。
5、让我们来看看他不听劝告的结果。
(1)指名读第4节,评议。
(2)为什么要读好两个“又”字?联系第一节,想一想。
(3)齐读第4节。
(4)刚才我们学习的片段,如果用题目中的两个字来概括,就是——(亡羊)。
6、指名表演这个片段,注意:可适当增加一些内容,如人物的心理活动可通过语言、动作来表现。
7、二次丢羊后,养羊人又是怎么想、怎么做的?自由读第5节,划出有关句子。
8、讨论交流:
(1)养羊人是怎么做的?出示投影,看图说话。
(2)指名读文中句子,评议。
为什么要读好“赶快”?能否去掉?(改正错误,不能拖延)。
(3)养羊人为什么会这么做呢?引读描写他心理的句子。
(4)指导读这句话,读出他的后悔之情。
(5)将这句话换一种说法。
(要是……就……如果…就……)
(6)但是他转念一想,现在修还不算晚,为什么?
(7)他的想法对不对?从哪儿读出?(从此,他的羊再也没丢过。
)
(8)“从此”是什么意思?指导学生用“从此”造句。
(9)理清句与句之间的联系,背诵第5节。
五、体会寓意。
1、再次出示投影,这个人在修补羊圈时,原来劝告过他的街坊刚巧路过,想想街坊又会怎么说?养羊人又会怎么回答?
2、同桌表演后指名上台演,并指导评价。
3、如果这个人再不修羊圈,会出现什么后果?
4、揭示寓意:由此可见,像养羊人这样犯了错误,只要(),就()。
5、在生活中,也常常发生类似的事。
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看法。
同桌互议,再指名交流。
(眼睛近视,沙尘暴,环境污染……)
这些都可以用一个词语来概括——“亡羊补牢”。
六、学习生字总结全文。
1、再读课题,理解题意。
(本义,引申义)
2、所以,“亡羊补牢”后面往往跟着一句话——“未为迟也”。
自己读读,理解它的意思。
3、总结学习寓言的一般方法:理解题意——理解内容——联系实际,体会寓意。
4、认读生字]
(1)记忆生字字型,并讲讲字是怎样记住的
(2)难字指导记忆书写
街:把中间的“圭”去掉,就是“行”。
人们经常行走在大街上,而街道路面最初是用“土”铺的
窟窿:这是个冻字,因而“洞穴”的穴做偏旁
寓:写时注意第11笔是横,不是点
作业设计:
1.比一比再组词
悔()叼屈隆
梅()叨窟窿
2背诵这则寓言。
3 联系学习、生活实际,谈谈你读了这则寓言的感想。
第二课时
(一)齐读《亡羊补牢》。
二、故事导入激发兴趣
三、自读自悟
1、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认读生字“缠”
2、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3、提出自己不理解的问题
四、汇报交流,指导朗读课文
1、检查读文和认读生字
2、交流课文及不理解的问题。
讨论“南辕北辙”、“盘缠”
3、练习朗读课文,讲故事
4、指名朗读,师生评议
5、根据评议,再练习朗读
6、练习讲述故事。
注意把任务语言讲明白。
五、创设情景练习口语交际
1、出示图:棉队哪个人走远的影子,他的朋友会说什么?
2、你想对那个楚国人说什么?
3、回到课始的故事:楚王会不会攻打赵国?为什么?
总结:南辕北辙的故事现实中可能没有,但是实际上,有多少人在做着这样的蠢事啊!,做任何事,,要是选择错了方向,无论怎样努力,也是达不到目标。
六、写字练习
1、抄写生字
2、难点提示:“缠”右半部不要写成“厘”
3、抄写词语
寓言窟窿劝告软硬狼群法则后悔盘缠叼走街坊
第三课时
一、听写生字词语
二、朗读课文并说一说每一则的寓意
三、拓展活动
把搜集到的寓言故事,在小组里讲给同组的伙伴听,选一个参加班级寓言故事大赛,评出故事大王奖三名
四、完成同步练习
【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