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部编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 语文园地)教案
部编人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语文园地三》教案

语文园地三教学目标1.学习根据阅读目的,有针对性地选择适合的阅读方法。
2.学习细节描写方法,写出人入迷时的情景;学习说明理由时,用逐条列举的表达方式。
积累古诗词《春日》。
教学重点积累朱熹的诗《春日》。
教学难点学习细节描写的方法和逐项说理的表达方式。
教具准备课件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回顾交流,总结收获1.导入:本单元我们共学习了三篇课文,分别是《竹节人》《宇宙生命之谜》《故宫博物院》,你们从这些文章中学到了什么呢?先我们一起来看看三位学习伙伴的收获吧!2.课件出示“交流平台”的内容,学生齐读交流材料。
3.小组交流,讨论内容,提取阅读经验。
指名学生分享得到的信息,教师指导。
(1)根据任务选择合适的材料。
(2)浏览与阅读目的关联性不强的内容。
(3)养成先想目的再选择方法的阅读习惯。
4.提示学生要从交流材料中区分“策略”和“方法”。
5.回顾本单元学过的三篇课文,梳理阅读策略方法。
7.指名学生回答,教师指导。
8.小结:读书时要思考阅读目的,根据不同的目的选择合适的阅读方法,选取合适的阅读材料。
在阅读的过程中采用多种阅读方法,可以将重点阅读、快速浏览、略读相结合。
二、积累古诗,拓展迁移1.导入:同学们,你们最喜欢哪个季节?你们知道哪个季节意味着生命和希望吗?是的,那就是春天(同步出示春天美景的图片)。
你们还记得哪些我们学过的有关春天的诗句?哪位同学愿意来背诵一下?2.学生举手发言,老师表扬。
3.下面老师这里也有一些关于春天的诗句,看看有没有你熟悉的吧!(同步出示春的诗句)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唐]杜牧《江南春绝句》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唐]韩愈《晚春》繁枝容易纷纷落,嫩蕊商量细细开。
——[唐]杜甫《江畔独步寻花》(其七)4.学生朗读,要求读出感情,感受春的气息。
5.过渡:古往今来,不仅是我们热爱生机勃勃的春天,古人也常常吟诵诗词来赞美春天。
早在八百多年前的南宋,有一位诗人,他和春天有个美丽的邂逅,这位诗人就是朱熹,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他的《春日》。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语文园地三》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

三、尝试写出忐忑不安或犹豫不决时的心理活动
1.出示:【课件4】
桑娜脸色苍白,神情激动。她忐忑不安地想:“他会说什么呢?这是闹着玩的吗?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他受的了……是他来啦?……不,还没来!……为什么把他们抱过来啊?……他会揍我的!那也活该,我自作自受……嗯,揍我一顿也好!”
4.明确:情节描写对突出人物形象作用很大。
(板书:情节突出人物形象)
5.再次朗读本段文字,说一说你的脑海中还出现了怎样的形象?(提示学生说具体,可以从穿着、武器、表情、语言等方面说一说。)
6.谁还能说出一些突出人物形象的情节?
二、句子中的重点词语包含感情色彩
1.学生自读课本上的三个句子,注意加点的词语。
2.指名说说从句子中加点词语体会到的情感。
3.教师指导:
第一个句子中“狞笑”一词使读者想到恶魔,表现出了对洪水愤恨的感情。
第二个句子中“放肆”一词,让读者感觉到人们的无助和面临的危险。
第三个句子中的“嗤笑”使读者看出了两个小姑娘的年幼无知,充满了对她们的厌烦感。
4.学生带上情感再次读句子。
5.强调:从句子的重点词语中可以看出包含的感情,因为词语有感情色彩。
(2)通过小说的情节感受人物形象。
(3)注意环境描写,分析人物形象。
教师指导:分别联系学过的课文的相关内容来解释课件内容。(板书:多个层面理解人物形象)
词句段运用
一、情节对突出人物形象的作用
1.学生读课本上关于“关云长温酒斩华雄”的一段文字。
2.教师指导朗读并适当解释。
3.指名说说你理解到的关云长是什么形象?(武功高强的大英雄)
“日积月累”安排的是古诗《回乡偶书》。这首诗是唐代诗人贺知章在老年回到家乡后,感到时光飞逝而写下的一首古诗,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热爱。教学中,对于古诗意思的理解以孩子的自读自悟为主,教师只是简单点拨。同时,利用表演,让诗中那鲜明生动的形象,真切感人的情景及耐人寻味的情感,深深地印到学生的脑海里,教学效果良好。
新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 -语文园地三(教案)

5.赏析:首句点明出游的时令、地点,下三句写“寻芳”的所见所识。春回大地,诗人耳目一新。正是这新鲜的感受,使诗人认识了东风。仿佛是一夜东风,吹开了万紫千红的鲜花;而百花争艳的景象,不正是生机勃勃的春光吗?诗人由“寻”而“识”,步步深化,统率全诗的则是一个“新”字。其实诗中的的“泗水”是暗指孔门,因为春秋时孔子曾在洙、泗之间弦歌讲学,教授弟子。因此所谓“寻芳”即是指求圣人之道。“万紫千红”喻孔学的丰富多彩。诗人将圣人之道比作催发生机、点燃万物的春风。这其实是一首寓理趣于形象之中的哲理诗
足见它的坚固。桥面用石板铺砌,两旁有石栏石柱。每个柱头上都雕刻着不同姿态的狮子。这些石刻狮子,有的母子相抱,有的交头接耳,有的像倾听水声,千姿万状,惟妙惟肖。
早在13世纪,卢沟桥就闻名世界。那时候有个意大利人马可波罗来过中国,他的游记里,十分推崇这座桥,说它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并且特别欣赏桥栏柱上刻的狮子,说它们共同构成美丽的奇观。在国内,这座桥也历来为人们所称赞。它地处入都要道,而且建筑优美,卢沟晓月很早就成为北京的胜景之一。
2.练一练,学运用。
下边有三段描写小球迷的文字,请大家判断它们在写法上有何不同?
①小林子今年远不满十四岁,黑黑的脸,黑黑的胳膊腿儿,结结实实的。球场上,一见人老爱伸出大拇指自秀:别看咱矮,标准的足球运动员身材。
②王老师一踏进小林子的家,就被小林子的妈妈一把拖住了:“唉呀呀,王老师,你说咱这儿子是不是中邪了。看球赛,幸亏是我拉得快,他差点一脚踹破电视机。作文从来都说不交,给国家足球队写的信光草稿都有好几本了,连家里喂条狗,他非要取名叫,叫什么马拉多纳……”
部编版(统编)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语文园地三》教学设计

部编版(统编)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语文园地三》教学设计在本单元的研究中,同学们学会了不同类型文本的阅读策略。
在交流平台环节,同学们回顾了三篇课文的阅读方法,并通过梳理、回顾、分享的方式,加深了对阅读策略的理解。
同时,同学们也分享了自己在阅读过程中所留下的深刻印象,提高了对文本的理解和感悟能力。
二、词句段运用1.教师通过课件展示一段描写人物的句子:“他的眉头紧锁,嘴角微微上扬,似乎在思考什么。
”请同学们分析这句话中的细节,感受作者通过细节描写人物神态的方法,并思考如何在自己的写作中运用类似的细节描写,让叙述更加生动具体。
2.同学们分组进行仿写,选取一个场景,通过细节描写人物的神态、动作等来让叙述更加生动具体。
教师在课堂上点评优秀作品,鼓励同学们多思考、多尝试。
三、语言运用1.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一篇科普性说明文《宇宙生命之谜》,引导同学们掌握说明文的逻辑特点,研究用有条理的表达方式表明自己的想法。
2.同学们通过阅读这篇文章,学会了如何通过逻辑推理和结构分析来理解和表达文章的主旨和观点。
教师在课堂上引导同学们进行讨论和思考,提高同学们的理性思考和有条理地表达能力。
四、古诗研究1.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一幅春景插图,帮助同学们感受诗歌描写的XXX。
教师引导同学们朗读并背诵古诗《春日》,让同学们在研究中体会诗句意思,想象诗句描绘的画面,体会作者的所感所想。
2.同学们通过自学、注释、工具书等方式,理解词意,多种形式地读,提高了对古诗的理解和感悟能力。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课时:2课时第1课时课时目标:1.能在阅读不同类型的文本时采用不同的阅读策略。
2.学会分析记叙文段落中的细节,研究结合动作来描写人物神态的方法。
3.掌握说明文的逻辑特点,研究用有条理的表达方式表明自己的想法。
研究了这个单元,我了解到选择合适的材料是根据任务而定的。
例如,为家人计划故宫一日游时,应该重点阅读材料一、材料三和材料四。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语文园地三》教学教案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语文园地三》教学教案一、课前解析本单元语文园地安排了“交流平台”“词句段运用”“日积月累”3个板块的内容。
关注交流平台:“交流平台”围绕“有目的地阅读”这一阅读策略,通过三位学习伙伴交流的形式展开对本单元课文学习中使用到的阅读策略进行整体回顾和梳理。
第一位学习伙伴以《故宫博物院》为例,交流了如何根据阅读目的选择合适的阅读材料。
第二位学习伙伴以《竹节人》为例,交流了如何根据阅读目的提高阅读速度的方法,与阅读目的关联性不强的内容,不需要逐字逐句地读,做到快速浏览就可以了。
第三位学习伙伴提示学生要养成根据阅读目的选用恰当的阅读方法的习惯。
关注词句段运用:“词句段运用”有两部分的内容,第一部分是引导学生关注人物动作描写和神态描写,明确人物动作描写、神态描写在表现场面、刻画人物时所起的作用,在表现人物入迷状态时,还可以运用细节描写加上人物感受的方法、正面描写加侧面烘托的方法;教材举了三个例子,要求学生读一读,并试着写一写类似的情景。
第二部分是学习怎样清楚、有序、完整地说明理由、表达观点的方法,可以运用总分结构,先总说再分说,可以将理由逐一排列,加上序号。
教材举了《宇宙生命之谜》中的语段,并用加点部分提示表达的方法,引导学生体会这样表达的好处,然后选择教材提供的话题进行练习。
“词句段运用”引导学生经历发现、体会、仿写的过程,最终达到学以致用。
关注日积月累:“日积月累”安排的是朱熹的七绝《春日》,这首诗表面描绘了春日美好的景致,实则是一首哲理诗。
前两句写出春回大地,自然景物焕然一新的景象,也写出了作者郊游时耳目一新的欣喜感觉。
后两句用形象的语言,具体描绘了光景之新,抒写了寻芳所得。
诗中的“泗水”暗喻孔门,“寻芳”暗喻求圣人之道,表达了诗人于乱世中追求圣人之道的美好愿望。
二、教学目标1.能通过交流讨论,梳理出本单元“有目的地阅读”的基本策略和常用方法,并逐步形成有目的地阅读的良好习惯。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语文园地三

语文园地三【教学目标】1.学会在读书时根据任务选择合适的材料,精读和泛读相结合,逐步养成根据阅读目的有针对性地选择合适的阅读方法的习惯。
2.体会通过人物语言、动作、神态等描写表现人物的精神面貌和内心世界。
3.体会说明文语言的条理性。
4.积累背诵《春日》一诗。
体会诗歌的意境,了解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1.能够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选择恰当的阅读方法。
2.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3.学会如何描写人在入迷时的样子。
【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问题导入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课件播放《春光美》音频)师伴随着音乐导入新课:同学们,本单元我们学习了三篇课文,从中你有什么收获呢?(学生自由回答)这节课让我们一起走进语文园地三,比一比,看看谁的收获会更多呢?你是怎样理解阅读的?在什么情况下可以采用快速阅读的方法?人在入迷时的样子该怎样描写等,都是我们这节课要探讨的问题,下面我们就逐一进行学习和交流。
二、交流反馈1.通过这个单元的学习,你了解到阅读方面的哪些知识?对不同的阅读材料我们应该采用哪些阅读方法进行阅读?明确:学习到这个单元,我们知道了要根据任务选择合适的材料,读文章时,与阅读目的关联性不强的内容,不需要逐字逐句地读,这样可以提高阅读速度,使精读与快速阅读能有效结合。
2.课件出示具体的问题和阅读材料,思考:怎样选择阅读方法?哪部分详读?哪部分略读?由此你得出了什么结论?(学生自由交流)明确:读书时要养成一个习惯,先想想阅读的目的和任务,再有针对性地选择合适的阅读方法。
3.学生自由交流有关阅读的具体方法、步骤,教师总结。
小结:可以从阅读目的、任务、阅读材料的性质、阅读能力的培养等方面进行交流总结。
三、合作探究1.课件出示课文例句,思考:怎样才能将人入迷的样子写生动?明确:可以抓住人物的动作、神态去写,也可以写当时的场景、氛围等。
2.读课文中的例句,注意加点的部分,思考:这样表达有什么好处?(课件出示)明确:加点的部分采用序数词,分条罗列了几项内容,对生命的存在条件进行了说明,显得思路清晰,一目了然,逻辑性强。
部编版(统编)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语文园地三》教学设计篇

部编版〔统编〕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语文园地三》教学设计部编版〔统编〕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语文园地三》教学设计精选2篇〔一〕教学目的:1.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理解文言文的根本特点和根本意义,培养学生对文言文的兴趣;2. 学习认读文言文中的常用字词,熟悉它们的用法;3. 学习理解文言文短文的根本意思,养成学习文言文的习惯。
教学重点:1. 学习并理解文言文短文的根本意思;2. 熟悉文言文中的常用字词。
教学难点:1. 理解文言文短文的根本意思;2. 学会运用文言文中的常用字词。
教学准备:教材、课件、课程设计、录音设备、多媒体设备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新课〔5分钟〕1. 导入前导以及文言文的根本特点与根本意义。
2. 教师简要介绍本课主要内容,并与学生共同讨论文言文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步骤二:学习文言文短文〔15分钟〕1. 教师分段朗读文言文短文,并重点解析一些生字词的读音和意思。
2. 学生跟读文言文短文,并边听边读跟读,加深对文言文的理解。
步骤三:理解文言文短文〔15分钟〕1. 教师与学生一起分析文言文短文的内容,理清文中的主旨和要点。
2. 学生完成课后练习题目,检验对文言文短文的理解。
步骤四:稳固文言文的常用字词〔15分钟〕1. 教师通过课件展示文言文中的常用字词,并讲解它们的意思和用法。
2. 学生听讲、记录并朗读文言文中的常用字词。
步骤五:稳固与拓展〔10分钟〕1. 学生自主阅读其他文言文短文,并尝试理解其意思。
2. 学生展示自己的学习心得和体会。
步骤六:总结与反思〔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进展本课学习的总结与反思。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体会,并进展互相评价。
教学延伸:1. 学生可以自主选择一篇文言文短文进展阅读,并尝试翻译成现代汉语。
2. 学生可以根据文言文的特点,写一篇简短的文言文短文,并进展朗读。
部编版〔统编〕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语文园地三》教学设计精选2篇〔二〕教学目的:1.理解围绕中心意思写的写作要求;2.可以根据中心意思拓展写作内容;3.学会运用修辞手法,增强作文的表现力和吸引力;4.培养学生的观察力、考虑力和组织才能。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三单元《语文园地三》人教(部编版)

1.教学重点
-诗词的朗读与感悟:《江南春》、《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等诗词的朗读节奏、韵律,通过朗读感悟作者的情感。
-词汇的积累与应用:学习并掌握课文中出现的生词、成语,如“莺歌燕舞”、“草长莺飞”等,并能正确运用到语境中。
-写作技巧的借鉴与运用:分析《春天的故事》等文章的写作特点,如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学会在写作中运用。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诗词的朗读感悟和写作技巧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比如诗词意境的理解,我会通过举例和比较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首诗词或文章中的春天描写,探讨其表达的情感和使用的修辞手法。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写作练习。学生尝试模仿课文中的写作手法,创作一段描写春天的文字。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写作练习。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诗词的基本概念、重要性和应用。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我们加深了对春天描写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今后的阅读和写作中灵活运用。如果对任何内容有疑问,欢迎随时提问。
五、教学反思
在上完《语文园地三》这一单元后,我进行了深入的思考。课堂上,我尽力引导学生感受诗词的魅力,尝试让他们理解春天的美好。从学生的反应来看,他们对于诗词的朗读和感悟有一定的兴趣,但在理解诗词的深层含义和写作技巧上,还有一定的难度。
我发现,通过提问和讨论的方式,学生们能够积极参与课堂,对春天有了更深刻的认识。然而,如何在短时间内让他们掌握诗词的鉴赏方法和写作技巧,仍是一个挑战。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寻找更生动、形象的教学手段,帮助学生突破这个难点。
2024年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第三单元语文园地三 优质版教案

学过程设计备课”(手写)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梳理“有目的地阅读”的方法,逐步养成根据阅读目的选择阅读方法的习惯。
2.学习刻画人物入迷状态的方法,并试着写一写。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出示课件3)(板书:语文园地)展示图片,引导学生回忆本单元学习的三篇课文。
二、“交流平台”的学习1.(出示课件4、5)引导学生关注“交流平台”中几位学习伙伴交流的内容。
(板书:交流平台:有目的地阅读)2.请你结合本单元的学习,说说你的收获吧!(出示课件6)(1)根据不同的阅读任务,选择合适的阅读材料。
(2)跟阅读目的不相关的材料可以不仔细读。
(3)掌握“有目的地阅读”策略,逐渐养成习惯。
(设计意图:梳理出本单元“有目的地阅读”的基本策略和常用方法,并逐步养成根据阅读目的选择阅读方法的习惯。
)三、学习“词句段运用”第一题(出示课件7)1.题目中的句子写出了人对某件事入迷的样子。
读一读例句,作者是通过什么方法写出人物入迷的样子的?(板书:词句段运用:刻画人物入迷的方法)例句1、2:作者运用了“攒着、跺脚拍手、咋咋呼呼、伸长脖子、探过来”这一系列动作描写。
(出示课件8)例句3:作者在这段话中运用了“上前、后退、叽里咕噜、踩、挥动、舒了口气”这一系列动作描写,运用了“眼睛闪着异样的光、激动、痴痴地微笑”这一系列神态描写。
(出示课件9)2.你的生活中,有没有出现过类似的情景?动笔写一写吧!(出示课件10)示例:小丽抿着嘴,弓着腰,蹑手蹑脚地,一步一步慢慢地靠近它。
靠近了,靠近了,又见她悄悄地将右手伸向蝴蝶,张开的两个手指一合,夹住了粉蝶的翅膀。
(设计意图:在练习中学习刻画人物入迷状态的方法。
)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学习用逐条说明理由的方式,有条理地表达观点。
2.朗读并背诵《春日》,大致了解古诗的意思。
【教学过程】一、学习“词句段运用”第二题1.(出示课件11)读题中的例句,注意加点的部分,想一想这样表达有什么好处。
2.删去加点的部分,再来读一读,看看和原句有什么区别。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语文园地三-教案教学设计

部编版六上语文园地(三)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学习根据不同的任务,选择合适的材料阅读;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有针对性地选择适合的阅读方法。
2.通过阅读“词句段运用”,学会巧用动作描写、语言描写、神态描写等方法和正侧面描写的方法;学习说明理由时,用逐条列举的表达方式。
3.积累古诗词《春日》。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根据不同的任务,选择合适的材料阅读;培养学生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选择恰当的阅读方法。
【教学难点】学会巧用动作描写、语言描写、神态描写等方法和正侧面描写的方法;学习说明理由时,用逐条列举的表达方式。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导入:同学们,本单元我们学习了三篇课文,是哪三篇呢?《竹节人》《宇宙生命之谜》《故宫博物院》。
通过学习这三篇文章,我们学会了怎样的阅读方法呢?2.板书课题。
二、讲授新课(一)交流平台1.学习了《竹节人》,你学会了哪些阅读方法?讨论归纳:知道了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选择恰当的阅读方法。
如带着“写玩具制作指南,教别人玩这种玩具”这一任务读《竹节人》,相关联的段落应该仔细阅读,反复阅读。
而关联性不强的段落,如:有关玩竹节人的有趣经历这部分内容,浏览一下就可以了。
这样可以提高阅读速度,提高学习效率。
2.学习了《故宫博物院》,你学会了哪些阅读方法?讨论归纳:根据不同的学习任务,选择合适的材料阅读。
如:带着“要为家人计划故宫一日游,画一张故宫参观路线图”,应该重点阅读材料一、材料三、材料四。
3.总结,谈收获。
我们要养成习惯,读书时先想想阅读的目的,再有针对性地选择适合的阅读方法。
4.学以致用:读《死海不死》一文,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二)词句段运用:1.引导学生观察三个片段,探讨句子特点。
总结描写人物方法。
探讨归纳明确:(1)第一个片段,作者抓住“一圈黑脑袋、攒着观战、跺脚拍手、咋咋呼呼”4个关键词语,运用动作描写,写出了当时场面的热闹气氛。
(2)第二个片段,作者抓住“看得入了迷、伸长脖子、恨不能、探过来”4个关键词语,运用神态描写和动作描写,写出观战人入迷的情景。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精品教学设计(含习作 语文园地)

《竹节人》教学设计一、课文内容分析第三单元是一个阅读策略单元,学生通过本单元学习“带着目的阅读,选用恰当的阅读方法”。
本文处于本单元第一课。
通过本文的阅读,学生要学习:1.根据目的对阅读材料进行取舍,选择恰当的阅读材料,减少无关材料和不重要的材料的干扰。
2.确定内容后,还要运用以前掌握的阅读策略,选用恰当的阅读方法,达到阅读目的。
本文以回忆性的文笔描写了作者童年时代做竹节人,斗竹节人以及老师没收竹节人却也自己偷偷玩的情景,表现了童年游戏的乐趣,表达了儿童的喜悦与满足,也表达了对童年生活的回忆与眷恋。
特别是通过孩童眼睛描述了老师也加入斗竹节人这一童年趣事,将斗竹节人的乐与趣推向了高潮,抒发了对老师的亲近与理解,字里行间流露出简易的儿时玩具带来的心灵快乐。
《竹节人》阅读要求中安排了三个任务:(1)写玩具制作指南,教别人玩这种玩具。
(2)体会传统玩具给人们带来的快乐。
(3)讲一个有关老师的故事。
学生在完成这三个任务时,可以主要聚焦于文章的部分内容进行阅读,是学习聚焦阅读重点的良好范本。
同时,三个任务又是相互联系的。
学生要关注文章的整体性,前后关联,才能更好地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
二、学情分析从生活体验角度来看,《竹节人》这篇课文是作者对儿时的一个游戏的回忆,不但有对游戏工具的制作过程,还介绍了游戏的玩法,同时字里行间饱含着他对这种游戏的喜爱之情,更传达着他对童年生活的眷恋。
生活在都市的00后的孩子们阅读本文会产生耳目一新的感受,虽然他们的玩具更新颖,更丰富,却很难产生这种淳朴的感受。
对妙趣纵横、诙谐幽默的文本语言会产生浓厚的兴趣。
并且,学生对传统玩具有一定认知,对玩具说明书比较了解,这些生活经验为完成本节课的学习活动提供了一定的支持。
从阅读策略角度来看,学生通过前几册阅读策略的学习,已经掌握了“预测”“提问”“提高阅读速度”等阅读策略,并在长期的语文阅读实践中学会了批注、想象等多种阅读方法,这些都会成为本文阅读的基础,支撑学生选择运用不同策略进行阅读。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 语文园地三 教案

语文园地(教案)教学目标1. 能通过交流讨论,梳理出本单元“有目的地阅读”的基本策略和常用方法,并逐步形成“有目的地阅读”的良好习惯。
2. 学习刻画人物入迷状态的方法,并试着写一写。
3. 学习怎样清楚、有序、完整地说明理由,表达观点。
4. 朗读并背诵古诗《春日》,了解古诗的大意。
教学准备一张药品使用说明书;小学课件资源。
教学课时 2 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 能在阅读不同类型的文本时采用不同的阅读策略。
2. 学习刻画人物入迷状态的方法,并试着写一写。
教学过程Ⅰ交流平台:总结阅读策略1. 师:学完了这个单元的课文,同学们肯定掌握了一些阅读方法。
课件出示“交流平台”的内容。
小组互相交流、讨论,丰富阅读经验。
2. 实际运用。
(1)课件出示药品使用说明书,讨论以下问题:①你的姐姐想知道这种药的成分和用法,她会怎么阅读这张说明书呢?②你的妈妈想了解这种药的作用和注意事项,她会怎么阅读这张说明书呢?③你想知道这种药的味道如何,你又会如何去阅读这张说明书呢?(2)交流:同一张说明书,为什么每个人看的内容和方法都不一样?预设:当人们的阅读目的不同时,所关注的内容、所采用的阅读方法也会有所不同,这也是本单元学习的重点:有目的地阅读。
3. 师:请同学们畅所欲言,谈谈关于“有目的地阅读”的心得体会。
【设计意图】把学习到的阅读策略运用到生活实际中,让学生对本单元的“有目的地阅读”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Ⅱ词句段运用:关注描写方法1. 课件出示词句段运用第一题。
(1)自由朗读句段,体会其描写人物入迷的情景。
(2)圈画出句段中描写人物动作、神态的词语,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2. 读例句1,说一说作者是如何写出大家对玩竹节人这件事入迷的样子的。
预设1 :“摆”字表现了玩竹节人的阵势大。
预设 2 :“攒”指“聚,凑集,拼凑”,说明大家都被竹节人吸引,纷纷聚集在一起。
预设3 :“跺脚拍手”表现了同学们激动的样子。
师:“摆”“攒”“跺”“拍”都是动词,作者在这里运用了动作描写的方法。
部编本人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语文园地三》教案

丁:读文章时,与阅读目的关联性不强的内容,不需要逐字逐句地读,这样可以提高阅读速度。如,带着“写玩具制作指南,并教别人玩这种玩具”这一任务读《竹节人》,有关玩竹节人的有趣经历这部分内容,浏览一下就可以了。
(2)她急忙从书架上取下那本书,找个无人注意的角落蹲下,迫不及待地读起来,一页、两页……面部表情也随着书中的情节变化着:一会儿眉头紧锁,一会儿面带微笑,一会儿泪眼婆娑。直到书店的灯忽地亮起来,她才发觉自己已经蹲在那里读了两个多钟头了。
(二)读下面的例句,注意加点的部分,想一想这样表达有什么好处。选择一个话题,用这种方法说一说。
想一想,通过学习这个单元的三篇课文,你对阅读有什么体会?你是怎样根据不同的任务和目的进行阅读的?把自己对阅读的体会、阅读的做法与同学交流一下吧。
2.展示汇报。
预设:
甲:学习了这个单元,我知道了要根据目的选择合适的材料。如,要为家人计划故宫一日游,应该重点阅读材料一、材料三和材料四。
乙:学习了这个单元,我懂得了阅读的目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不同,关注的内容和采取的阅读方法也会有所不同。阅读时要根据不同的目的,选用恰当的阅读方法。
向妈妈请求,每周三放学后踢一会儿足球
妈妈,你知道吗?踢足球有很多好处呢:一是可以增强我的体质;二是可以锻炼我思维的敏捷性;三是可以培养我与队友的集体主义精神;四是可以让我结识更多的朋友;五是可以让我劳逸结合,让我有充足的体力和充沛的精力投入到学习中……妈妈,就让我每周三下午放学后踢一会儿足球吧,好吗?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三》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三》教案【教学目标】:1.通过交流,懂得阅读时要明确自己的阅读目的,从而选择合适的阅读方法。
2.阅读描写人入迷的样子的句段,体会其中运用的多种描写方法,试着自己写一写。
3.试着用“一是……二是……三是……四是……”这种表达方式来说明理由、表达观点,感受分条列举法的好处,学习用有条理性的表达方式来表明自己的想法。
4.学习古诗《春日》,感受春日的生机,体会诗中蕴含的哲理。
【重点难点】:1.能在阅读不同类型的文本时采用不同的阅读策略。
2.学会分析记叙文段落中的细节描写,学习综合运用各种描写方法,如动作描写、神态描写、语言描写等,把人物入迷的样子描写生动。
【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回顾阅读本单元课文时所采用的阅读方法,交流针对不同的阅读目的所采用的阅读策略。
2.读一读描写人入迷的样子的语段,分析其中的描写方法,并学会仿写。
【课时重点】1.能在阅读不同类型的文本时采用不同的阅读策略。
2.学习描写人物入迷的样子的方法。
【教学过程】一、交流平台1.回顾本单元课文,学生说说自己选择的阅读任务及采用的阅读方法。
(1)就《竹节人》一课展开交流。
生1:我选择的阅读任务是“讲一个有关老师的故事”,阅读时我特别留意了关于老师的内容,也就是关注老师没收竹节人、玩竹节人的内容,理清了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但对如何做竹节人、玩竹节人的内容只是快速浏览,这样就节省了很多时间,而且抓住了重点。
(2)就《宇宙生命之谜》一课展开交流。
生2:我对火星特别感兴趣,想知道“人类是否有可能移居火星”,所以阅读时我重点阅读了关于火星的段落,而对其他内容没有逐字逐句地读,这样就提高了阅读速度,而且也得到了我了解的知识。
(3)就《故宫博物院》一课展开交流。
生3:这篇文章太长了,要是全部读完得花很长时间。
但如果我的阅读目的是为家人计划故宫一日游的话,就只需要重点阅读材料一、材料三和材料四。
而且对材料三只需要了解一些信息,如游览的进出口,材料四则可以结合材料一一起来看。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语文园地三》教学设计

语文园地三【教学目标】1.通过交流,明确自己的阅读目的,选择合适的阅读方法。
2.学会巧用动作描写、语言描写、神态描写等描写方法的技巧。
3.学会有序叙述事情的写作方法。
4.感受春天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体会朱熹对春天的赞美和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1.培养学生根据不同的任务,选择合适的阅读方式来读材料。
2.理解并背诵《春日》【教学难点】学会运用各种描写方法和修辞使语言生动具体,为文章增添色彩。
【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寻芳:游春,踏青。
泗(sì)水:河名,在山东省。
滨(bīn):水边,河边。
光景:风光景物。
等闲:随意。
“等闲识得”是容易识别的意思。
东风:春风。
4.指名生翻译该诗。
(风和日丽游春在泗水之滨,无边无际的风光焕然一新。
谁都可以看出春天的面貌,春风吹得百花开放、万紫千红,到处都是春天的景致。
)【板书设计】运用动词情景描述神态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教学反思】语文园地的内容是比较活泛和多样的,在教学中我应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说、练、举一反三,也应该多设置一些互动或者小游戏,引导学生在游戏中学习。
我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在这两方面多注意,多改进提高的。
学习方法分享一个人学习成绩的优劣取决于他的学习能力,学习能力包括三个要素:规范的学习行为、良好的学习习惯、有效的学习方法。
有了规范的学习行为才能培养出良好的学习习惯,形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就会形成适合自己的有效学习方法,三者是相辅相成的,规范的学习行为是前提,是基础。
实践证明:一个行为持续30天以上,就会形成稳定的行为,超过100天就可以形成习惯。
过程不变结果不变,过程改变结果巨变,过程合理成绩斐然!学习能力的三要素又可分为八大学习环节,即学习管理八环节:1、计划管理;2、预习管理;3、听课管理;4、复习管理;5、作业管理;6、错题管理;7、难题管理;8、考试管理。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语文园地教案新人教版

- 请分析文章中的自然景物描写,并谈谈你对作者情感表达的理解。
- 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对大自然保护的认识和体会。
2. 写作作业:请学生以“我眼中的大自然”为题,写一篇短文,描绘你眼中大自然的美景,字数不限。
3. 口语交际作业:请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选取课文中的一个自然景物描写,进行角色扮演,模拟作者的情感表达。
3. 信息化资源:教学PPT、相关视频资料、在线字典、阅读理解练习题。
4. 教学手段:讲解、提问、小组讨论、写作练习、口语交际练习、投影展示。
五、教学实施过程
1. 课前自主探索
教师活动:
- 发布预习任务:通过在线平台或班级微信群,发布预习资料(如PPT、视频、文档等),明确预习目标和要求。
- 设计预习问题:围绕课文《草原》、《西沙群岛》、《索溪峪的风景》,设计一系列具有启发性和探究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思考。
教学内容与学生已有知识的联系: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掌握了基本的阅读和写作技巧,对于描写景物、人物的方法也有一定的了解。本节课的内容将在学生已有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写作和口语交际训练,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运用能力。
二、核心素养目标
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为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和审美情感。通过学习本单元,学生将进一步提高阅读理解能力,能够独立分析并欣赏文学作品中的自然景物描写,培养对大自然的热爱和保护意识。同时,学生将在写作和口语交际训练中运用所学知识,提高语文综合运用能力,培养创新思维和表达能力。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更好地理解自然之美,提升自己的审美情感,培养积极的人生态度。
- 开展自然写作:鼓励学生进行自然写作,可以是对大自然的美景进行描绘,也可以是对大自然的感悟和思考进行表达。通过写作,让学生进一步深化对自然内容的理解,培养他们的表达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读书时先想想阅读的目的,再有针对性地选择适合的阅读方法。
(板书:阅读目的——阅读方法)
词句段运用
(一)看例子,仿写人物入迷的情景。
1.请同学们分别阅读情景描写的三段文字,谈谈自己的体会与感悟。
2.指名同学对自己喜欢的段落谈谈认识,说说这段文字描写了什么情景,为什么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3.教师对学生的发言分别点评,点拨指导。
(1)第一段文字描写的是一群同学围观竹节人搏斗的情景。
这段先写了地点,然后从围观者人数之多、动作、声音、注意力等方面,写出了围观者围观时的情景,从侧面写出了竹节人搏斗的诱惑,或者说玩竹节人给大家带来的无穷的乐趣。
(2)第二段文字描写的是座位后面同学看前面同学玩竹节人的情景,主要运用了动作描写,“伸长脖子,恨不能从我们肩膀上探过来。
”是细节描写,我们可以想象出玩竹节人是多么有乐趣的事情。
(3)第三段文字写的是罗丹忘我工作的情景。
这段话中有对罗丹的动作描写、神态描写,还运用了想象和夸张。
大量的细节描写使我们看到了一个全身心投入工作的罗丹。
4.教师总结:写人物入迷的情景,要写出人物的表情、动作、语言等,还可以用上夸张、想象。
(板书:入迷——表情、动作、语言……)
5.出示:【课件3】试着写一写人物入迷时的情景。
(1)爸爸看电视或者看书入迷了……
(2)两位老爷爷在大树下下棋入迷了……
(3)美术老师画画入迷了……
……
5.学生交换阅读,互相提提建议。
学生阅读三段文字后先自己感悟,看三段文字都描写了什么,然后教师点拨,让学生知道这三段文字都是描写人入迷时的情景的,更要知道要通过人物的动作、神态描写表现出人物的入迷程度,使学生在今后写作时学习细节描写,积累人物入迷的相关句段。
(二)学习用序数词逐项说明理由的表达方法。
1.学生读《词句段运用》的第二部分一段话,注意加点的部分,想一想这样表达的好处。
2.分组交流讨论:你从这段话中发现了什么?你认为用这种方式表达有什么好处?
3.教师检查,指导:
(1)这段话讲的是人们认为的天体上的生命存在必须具备的几个条件。
作者用“一是……二是……三是……四是……”(板书)的方式,把四个条件一一列举出来了。
(2)用这样的方式说明理由会使听众或读者觉得条理清晰,理由充分,说理性强,说服力大。
(板书:说理)4.请同学们从下面两个选题中自选一个,用自己刚刚学到的方式讲出自己的理由。
5.学生汇报,师生评价,主要评价依据:①是否用上了刚学到的方式;②理由是否充分,并且相互独立,与其他各项没有交叉或相容关系。
日积月累
一、指导预习
1.自读古诗。
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检查预习。
(1)指名朗读《春日》。
(2)简介作者。
(板书:朱熹)(朱熹,南宋哲学家、教育家。
)
3.(板书:《春日》)解诗题。
(“春日”的意思是在春天里。
)
二、逐句学习,理解诗意
1.出示:【课件4】“胜日寻芳泗水滨”。
胜日:好日子。
寻芳:游览、赏玩美好的风景。
泗水:河流名,在山东省中部。
滨:水边。
全句的意思:在风和日丽的一天,诗人到泗水流域去观赏风景。
师生共同评价,目的是为了让全体同学明确:说明理由、表达观点时,理由要充分合理,条理清晰,不含糊其次,不语无伦次。
按照学生自读古诗——理解诗意——欣赏诗句——练习背诵这样的步骤安排对古诗的学习,符合古诗学习的特点,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的积累。
2.出示:【课件5】“无边光景一时新”。
光景:风光景物。
一时:一个时辰,这里形容时间很短。
全句的意思:那里风光无限,刹那间许多新鲜奇丽的景色映入眼帘。
3.出示:【课件6】“等闲识得东风面”。
等闲:随意。
识得:认识到。
东风面:春天的面貌。
我国夏季多为东南风,故称春风为东风。
全句的意思:哪里都可以领略到春风的气息。
4.出示:【课件7】“万紫千红总是春”。
万紫千红:形容百花争奇斗艳的景色。
总是:都是。
全句的意思:百花盛开,姹紫嫣红,到处都是春天的景象。
三、欣赏诗句,体会意境
1.诗中哪一句描写了作者看到的景色?(“万紫千红总是春。
”)
你能想象出作者当时看到的景致吗?(在春风的吹拂下,百花盛开,万紫千红。
)
2.作者是怎样描写春天的景色的?(作者采用虚实结合的手法来描绘春天的景色。
虚实结合,寓哲理于感性形象之中,不仅把春天描绘得生机勃勃,而且蕴含了深刻的道理。
)
四、感情朗读,练习背诵
1.有感情地朗读全诗。
出示:【课件8】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2.练习背诵。
自由背,同桌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