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液管标准校正规范

合集下载

移液管校正操作规程

移液管校正操作规程

移液管校正标准操作规程颁发部门:质量部文件编号:SOP--版本/修订:A/0 页码:1/3编制:审核:批准:日期:日期:日期:分发部门:质量部目的:制订移液管校正标准操作规程,确保药物分析的准确性职责:检验员对本规程的实施负责,对本规程的有效执行承担监督检查责任。

范围:1ml、2ml、5ml、10ml、15ml、20ml、25ml、50ml、100ml单标线吸管的检定。

规程:1 检定的原理采用衡量法。

衡量法是用天平称量分度移液管中纯化水的质量,然后按照该温度下纯水的密度,算出单标线移液管的容积。

2 检定项目和技术要求:2.1 单标线移液管的玻璃应清澈、透明。

2.2 分度线和量的数值应清晰、完整、耐久,分度线应平直,分格均匀并必须与器轴相垂直,相邻两分度线的中心距离应大于1mm。

2.3 单标线移液管应具有下列标记:2.3.1 厂名和商标2.3.2 标准温度(20℃)2.3.3 等待时间t xx S2.3.4 用法标记量出式用“Ex”2.3.5 标称总容量与单位xx ml2.3.6 准确度等级A、B2.4 容量允差、水的流出时间和分度线宽度均应符合下表之规定单标线移液管质量检验表3 检定条件:3.1 万分之一天平。

3.2 温度范围0~50℃、分度值为0.1℃的温度计。

3.3 分度值为0.1秒的秒表。

3.4 称量杯、测温筒、检定架。

3.5 标定工作室的室温不宜超过20±5℃,且要稳定。

1-m3.6 纯化水。

3.7 单标线移液管。

1-m4 检定方法:4.1 水的流出时间:用洗净的单标线移液管吸取纯化水,使液面达刻度线以上约5mm处,速用食指堵住吸管口,慢慢将弯液面准确地调至刻度线,将食指放开并计时,使水充分流出,直至液面降至最低点的流出时间应符合单标线移液管质量检验表中的规定。

4.2 纯化水质量的标定:用洗净的单标线移液管吸取纯化水,使液面达刻度线以上约5mm处,速用食指堵住吸管口,擦干吸管外壁的水,慢慢将液面准确地调至刻度,将已称重的称量杯放在垂直的单标线移液管下(称量杯倾斜30度),放开食指,使纯化水沿称量杯壁流下,纯化水流至尖端不流时,按规定时间等待后(A级等待15秒,B级等待3秒),精密称定称量杯与水的重量,计算得纯化水的质量。

移液枪校正操作规程

移液枪校正操作规程

移液枪校正操作规程移液枪校正操作规程1. 引言移液枪是一种常见的实验仪器,广泛用于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等研究领域。

为了保证实验的准确性和可重复性,移液枪需要定期进行校正。

本操作规程旨在规范移液枪校正的操作流程,确保校正结果的准确性。

2. 校正前准备工作2.1 确保移液枪和相关配件(如移液管、滤芯等)的清洁和完好。

2.2 预热可调移液枪校正仪和校正管。

2.3 准备一定浓度的标准液体。

3. 移液枪的体积校正3.1 装载校正液体至可调移液枪校正仪。

3.2 调节可调移液枪校正仪至目标体积。

3.3 将移液枪插入校正仪中,吸取校正液体至目标体积。

3.4 重复3.2-3.3步骤,记录各体积的读数。

3.5 根据记录的读数数据,绘制体积-读数曲线。

3.6 使用校正曲线,校正移液枪体积读数。

4. 移液枪的液体吸取和排放校正4.1 吸取一定量的校正液体至移液枪。

4.2 将移液枪的吸头部分沉入校正液体中。

4.3 慢慢推动移液枪的活塞,直到液体停止进入吸头。

4.4 读取液体的体积读数。

4.5 将液体从移液枪中排出。

4.6 重复4.1-4.5步骤,记录各体积读数。

4.7 根据记录的读数数据,绘制液体吸取-读数曲线和液体排放-读数曲线。

4.8 使用校正曲线,校正移液枪的液体吸取和排放读数。

5. 校正后操作5.1 清洁移液枪及相关配件。

5.2 将校正结果记录在校正记录表中。

5.3 定期检查移液枪的校正状态,并重新校正。

6. 注意事项6.1 操作时,要注意防止移液枪受污染,以免影响校正结果。

6.2 移液枪校正仪的使用要遵守使用说明书和相关操作规定。

6.3 移液枪校正液体的配置和储存要符合实验要求。

6.4 在移液枪操作过程中,应避免剧烈震动或摔落,以免影响校正精度。

7. 结束语移液枪的校正是保证实验准确性和可重复性的重要步骤。

通过遵守本操作规程,可以确保移液枪的正常使用,提高实验结果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为了保持校正的有效性,建议根据实验需求和移液枪使用频率,定期重复校正步骤,并对校正结果进行记录和审查。

移液器校准国标

移液器校准国标

移液器校准国标
我国关于移液器的校准标准主要参考GB/T 12810-2006《实验室移液器》和GB/T 21415-2008《实验室移液器校准方法》两个标准。


移液器的校准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量程校准:检查移液器在指定量程下的准确性。

通常采用标准溶液或已知浓度的样品进行校准。

2.重复性校准:检查移液器在同一条件下进行多次移液的重复性。

这可以帮助确保移液器在实际应用中具有稳定的性能。

3.精确度校准:检查移液器在不同量程下的精确度。

这有助于评估移液器在各种应用场景下的准确性。

4.功能性检查:检查移液器的各个部件是否正常工作,例如活塞、阀门、吸液管等。


在进行移液器校准时,应确保以下几点:
5.校准环境:温度稳定,避免阳光直射或温度波动较大的环境。

6.校准工具:使用精确的体积测量工具,如容量瓶、移液管等。

7.校准人员:具备相关知识和经验,能够正确地进行校准操作。

8.校准记录:记录校准过程中的数据,如校准溶液的体积、校准结果等。


。

移液器校准操作规程

移液器校准操作规程

移液器校准操作规程《移液器校准操作规程》一、概述移液器是实验室常用的重要仪器,在使用过程中需要定期进行校准以确保准确度和可靠性。

移液器校准操作规程适用于各类移液器,包括单通道移液器和多通道移液器。

本规程旨在指导操作人员进行移液器的校准工作,以提高实验的准确性和可重复性。

二、校准前准备1. 确保校准工作台面整洁,避免影响校准结果;2. 准备好校准所需的标准试剂和标准移液器;3. 根据移液器型号和规格,查看移液器使用说明书,了解校准方法和要求;4. 检查移液器是否干净,无损伤和污渍。

三、校准操作步骤1. 根据使用说明书的指引,使用标准试剂分别吸取不同容量的液体,并排除气泡;2. 将吸取的标准试剂转移至标准容器中,记录转移液量;3. 针对不同容量的标准试剂,重复上述步骤,至少进行三次校准;4. 每次校准后,检查移液器的准确性和稳定性,确保各项指标符合要求;5. 根据校准结果,调整移液器的校准值,使其达到准确度和可靠性要求。

四、校准后验证1. 完成校准后,使用新标准试剂和已经校准过的移液器进行验证;2. 将不同容量的标准试剂吸取并转移至标准容器中,检查转移液量与校准结果的一致性;3. 若验证结果符合要求,则移液器校准工作完成;4. 若验证结果不符合要求,则重新进行校准操作,直至符合要求为止。

五、校准记录和报告1. 校准工作完成后,记录校准操作的日期、时间、操作人员、校准值和校准结果;2. 将校准记录归档保存,作为实验室质量控制的参考;3. 若出现异常情况或校准结果不符合要求,应及时上报,并采取适当的措施进行处理。

通过《移液器校准操作规程》的严格执行,可以有效保证移液器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提高实验数据的可信度和可重复性,保障实验的顺利进行。

移液管校验规程

移液管校验规程

移液管校验规程移液管校验规程1、检定范围本规程适用于移液管的校验。

2、检定依据JJG196-2006《常用玻璃量器检定规程》JJF 1071国家计量校准规范编写规则JJF 1001 通用计量术语及定义GBT/T 8170 数值修约规则与极限数值的表示和判定3、检定条件及检定用仪器设备3.1 检定条件3.1.1 进行检定的工作室,温度应为20℃±5℃,室内温度变化不能大于1℃/h,水温与室温之差不应超过20℃。

3.1.2 检定所用介质为纯水(蒸馏水)。

3.2检定设备3.2.1 天平:其称量误差应小于被检量器允差的1/10。

3.2.2 温度计:范围0~100℃,分度值为0.1℃。

3.2.3 有盖称量瓶。

4、检定程序4.1移液管的检定(比较法)4.1.1用已检定合格的滴定管进行比较检定。

4.1.2把已洗净的移液管垂直放置,充水高出被检分度线几毫米处,然后调弯月面至分度线,将移液管倾斜30℃,内壁与滴定管流液口接触,二者不能相对移动,当滴定管内的水流至口端不流后,等待30s后,随后将移液管移开。

4.1.3比较移液管标线体积V1和滴定管读数V2,容量误差应符合表1规定。

表1单标线吸管4.2检定点1mL以下(不包括1mL)检定总容量和总容量1/10,若无1/10分度线,则检2/10 (自流液口起)。

1mL以上(包括1mL)检定点:总容量的1/10,若无1/10分度线,则检2/10(自流液口起);半容量~流液口(不完全流出式自零位起);总容量。

5、结论根据表1确定等级,或重新示识刻线。

6、检定周期所用玻璃量器均为用前检定。

7、记录移液管校正记录内校合格证内校合格证移液管校正记录容量:使用截止日期:年月日室温:℃允差范围: 移液管校正记录编号:规格:校正日期:有效日期:校正依据:JJG196-2006 校正者复核者:。

移液管、分度吸管校正操作规程

移液管、分度吸管校正操作规程

标准操作规程目的:建立一个50ml以下分度吸管、移液管校正标准操作规程范围:适用于QC50ml以下分度吸管、移液管。

责任者:QC化验员、QC主任。

规程:1.分度吸管或移液管应具有下列标记。

1.1.厂名或商标1.2.标准温度(20℃)1.3.标称总容量与单位XXml1.4.准确度等级A、B或吹出式1.5.分度线和量的数值应清晰、完整、耐久,分度线应平直,分格均匀,并必须与器轴相垂直,相邻两分度线一中心距离应大于1mm。

2。

校正条件2。

1.万分之一分析天平2。

2。

温度范围:0─50℃,分度值为0.1℃的温度计。

2。

3。

干燥洁净具塞锥形小称量瓶2.4。

标定工作室的温度不宜超过20±5℃,且要稳定.2.5。

标定所用水为纯化水2.6。

标定时所用纯化水及欲校正的仪器至少须在标定室内放置3小时以上直至与室温相同才可进行校正操作.3.校正方法3。

1。

将需校正的玻璃仪器放入重铬酸钾洗液中浸泡过夜,倾去洗液后用饮用水反复冲洗,再用纯化水冲洗三遍,洁净后的仪器应不挂水珠,玻璃应透明清澈、无油腻。

3.2。

将需校正并编好号(可用特种笔按1、2、3、.。

顺序编号,待校正后确定该分度吸管或移液管为合格品后,再用小砂轮将编号刻在吸管标准操作规程上)的分度吸管或移液管内分别吸入纯化水并使弯月面恰在标线处,然后将水放入预先称好重量的具塞小锥形瓶中,塞好后,于分析天平上称取瓶及水的总重量,以此重量减去空瓶重,得到水的重量.测定时一般进行二次,从二次测得的平均水重计算容积。

从水的温度及水的密度表计算,就可得出分度吸管或移液管的体积。

4。

记录校正结果5.校正结果处理和校正周期••••根据上述校正方法的校正数据,查附表,判定其是否符合相应的标准等级,••校正周期为三年,其中用于碱溶液的为一年。

附表1:分度吸管的允许偏差(ml)附表2:移液管的允许偏差(ml)。

移液管标准校正规范

移液管标准校正规范

移液管校正标准操作规程1.目的:建立移液管校正的标准操作规程,对检验过程中使用的移液管进行校正,以保证其体积和标示量在误差允许范围内,避免因移液管的误差导致检验结果错误,使检验数据准确可靠。

2.范围:适用于本公司质检部移液管0.1mL、0.2mL、1ml、2ml、3ml、5ml、10ml、15ml、20ml、50ml、100ml单标线吸管和分度吸管的校正。

3.职责质检部的化验员对本标准的实施负责4 内容检定的原理采用衡量法。

衡量法是用天平称量分度吸管中纯化水的质量,然后按照该温度下纯化水的密度,算出单标线移液管的容积。

4.1 外观:4.1.1 移液管的玻璃应清澈、透明。

分度线和量的数值应清晰、完整、耐久,分度线应平直,分格均匀并必须与器轴相垂直,相邻两分度线的中心距离应大于1mm。

4.1.2移液管应具有下列标记:厂名和商标标准温度(20℃)等待时间 t xx S用法标记量出式用“Ex”标称总容量与单位 xx ml准确度等级 A、B4.2.总则4.2.1移液管在规定的时间按本规程进行校正,不合格不得使用。

4.2.2先用洁净烧杯盛接适量蒸馏水放置于天平室内,插入温度计观测温度。

4.2.3将校正用的蒸馏水、锥形瓶、移液管在天平室内的滴定台上放置一段时间,使水温和室温相差不超过0.1℃。

4.2.4待校正的移液管应洗干净,并自然干燥。

4.2.5标定工作室的室温不宜超过20±5℃,且要稳定。

如室温有变化,须在每次放下时,记录水的温度。

4.2.6称量水质量所用天平精确到0.0001g4.2.7温度计精度0.1℃。

4.3 校正方法:4.3.1 水的流出时间:用洗净的移液管吸取纯化水,使液面达刻度线以上约5mm处,速用食指堵住吸管口,慢慢将弯液面准确地调至刻度线,将食指放开并计时,使水充分流出,直至液面降至最低点的流出时间应符合表1中之规定。

4.3 .2纯化水质量的标定:用洗净的移液管取纯化水,使液面达刻度线以上约5mm处,速用食指堵住吸管口,擦干吸管外壁的水,慢慢将液面准确地调至刻度,将已称重的称量杯放在垂直的单标线吸管下(称量杯倾斜30度),放开食指,使纯化水沿称量杯壁流下,纯化水流至尖端不流时,按规定时间等待后(A级等待15秒,B级等待3秒),精密称定称量杯与水的重量,计算得纯化水的质量。

单标线吸管(移液管)检定规程

单标线吸管(移液管)检定规程

单标线吸管(移液管)检定规程1、说明1.1本规程适用范围:1ml、2ml、3ml、5ml、10ml、15ml、20ml、50ml、100ml单标线吸管的检定。

1.2检定的原理采用衡量法。

衡量法是用天平称量分度吸管中纯化水的质量,然后按照该温度下纯水的密度,算出单标线吸管的容积.2、检定项目和技术要求:2.1 单标线吸管的玻璃应清澈、透明。

2.2 分度线和量的数值应清晰、完整、耐久,分度线应平直,分格均匀并必须与器轴相垂直,相邻两分度线的中心距离应大于1mm。

2.3 单标线吸管应具有下列标记:2.3.1 厂名和商标2.3.2 标准温度(20℃)2.3.3 等待时间t xx S2.3.4 用法标记量出式用“Ex”2.3.5 标称总容量与单位xx ml2.3.6 准确度等级A、B2.4 容量允差、水的流出时间和分度线宽度均应符合下表之规定。

3.1 万分之一天平。

3.2 温度范围0~50℃、分度值为0.1℃的温度计。

3.3 分度值为0.1秒的秒表。

3.4 称量杯、测温筒、检定架。

3.5 标定工作室的室温不宜超过20±5℃,且要稳定。

3.6 纯化水。

3.7 单标线吸管。

4. 检定方法:4.1 水的流出时间:用洗净的单标线吸管吸取纯化水,使液面达刻度线以上约5mm处,速用食指堵住吸管口,慢慢将弯液面准确地调至刻度线,将食指放开并计时,使水充分流出,直至液面降至最低点的流出时间应符合4.2.4表中之规定。

4.2 纯化水质量的标定:用洗净的单标线吸管吸取纯化水,使液面达刻度线以上约5mm处,速用食指堵住吸管口,擦干吸管外壁的水,慢慢将液面准确地调至刻度,将已称重的称量杯放在垂直的单标线吸管下(称量杯倾斜30度),放开食指,使纯化水沿称量杯壁流下,纯化标线吸管下(称量杯倾斜30度),放开食指,使纯化水沿称量杯壁流下,纯化水流至尖端不流时,按规定时间等待后(A级等待15秒,B级等待3秒),精密称定称量杯与水的重量,计算得纯化水的质量。

容量瓶、吸管、移液管和酸式碱式滴定管的校准

容量瓶、吸管、移液管和酸式碱式滴定管的校准

容量瓶、吸管、移液管和酸式碱式滴定管的校准一、目的:建立玻璃量器校正的标准操作规程二、适用范围:本规程适用于本公司实验室定量容器(量瓶、滴定管、吸量管)的校正三、职责:质量检验员对本标准的实施负责四、正文:1. 总则:1.1. 所有玻璃量器到厂验收时均需按本规程校正,不合格者不得使用。

检定周期为一年。

1.2. 先用洁净烧杯盛接适量纯化水放置于实验室内,插入温度计观测温度,将水温控制在20—24℃之间固定不变。

1.3. 校正用纯化水须在实验室内放置半小时左右。

1.4. 待校正仪器应洗至内壁不挂水珠,并自然干燥。

1.5. 如室温有变化,须在每次放下水时,记录水的温度。

1.6. 每个仪器(每段)校正值的误差,应小于0.02g。

1.7. 称量水重所用天平应为万分之一天平。

2. 概述:2.1. 容量瓶的校正:先称干燥后的空瓶重,再加入1.2.项下纯化水至刻度,再称总重,总重减去空瓶重即为水重,根据水重以及此温度下水的密度计算相对体积。

2.2. 吸管的校正:先取一适当的干燥锥形瓶,精密称定再用欲校正的吸管吸取1.2.项下纯化水到标示容量处,再垂直将所吸之水放入已称重的瓶中,并将吸管尖碰触瓶内壁,以将尖端的水完全放入锥形瓶中,再称总重,则总重减去空瓶重即为水重,根据水重以及此温度下水的密度,计算相对体积。

2.3. 滴定管的校正:先以1.2.项下纯化水填充至刻度(注意检查管内有无气泡),再将滴定管内的水分段放入一预先称重的干燥锥形瓶中,分别记录重量,再换算成体积,并和滴定管标示体积做对比。

3. 容量瓶校正操作规程:将被校正的容量瓶洗净干燥。

取洁净的烧杯盛放校正用水,并与容量瓶同放于天平室中约30分钟,记下水温。

称取空瓶重,再加水至刻度,如瓶颈上有水用滤纸条吸干,塞直瓶塞,再称总重量。

计算容量瓶中水重,从附表中查出该温度下水的密度,计算容量瓶的容积(ml)。

4. 移液管校正操作规程:4.1. 取一洁净干燥锥形瓶,精密称量重量。

移液管校正标准操作规程

移液管校正标准操作规程
题 目
移液管校正标准操作规程
制 定
部门审核
质量部审核
制定时间
审核日期
审核日期
批 准
批准日期
执行日期
分发部门
质量部
1.目的
建立起一套移液管校正标准操作程序。
2.适用范围
适用于我司移液管的校正。
3.职责
质量检验人员对本标准的实施负责。
4.内容
4.1总则:
4.1.1 校正用的蒸馏水至少在室内放置1小时以上;
38
0.9924
12
0.9982
21
0.9970
30
0.9949
39
0.9921
13
0.9982
22
0.9968
31
0.9946
40
0.9917
表3 标准温度20℃时移液管的允差表(ml)
规格
1ml
2ml
5ml
10ml
15ml
20ml
25ml
40ml
50ml
100ml
允差
一等
±0.008
±0.010
表1玻璃容器中1ml水在空气中用黄铜砝码称得重量
温度/℃
质量/g
温度/℃
质量/g
温度/℃
质量/g
温度/℃
质量/g
5
0.9985
14
0.9981
23
0.9966
32
0.9943
6
0.9985
15
0.9979
24
0.9964
33
0.9940
7
25
0.9962
34
0.9937
表1 玻璃容器中1ml水在空气中用黄铜砝码称得重量

实验室常用的玻璃量器有移液管

实验室常用的玻璃量器有移液管

实验室常用的玻璃量器有移液管、容量瓶、滴定管、量筒和量杯等。

玻璃量器应定期进行校正。

玻璃量器的校正均通过称量量器装入或流出水的重量W,再根据该温度下水的密度d,计算出量器的容积V,V=W/d(ml)。

V与玻璃量器的标示容积比较,其误差应小于规定。

1.容量瓶将供试品准确稀释至一定体积时,需使用容量瓶。

常用容量瓶的规格有:10ml,25ml,50ml,100ml,250ml,500ml,1000ml等。

容量瓶应定期进行校正,校正的方法如下:将容量瓶洗净、晾干,在分析天平上称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定重量,加水,使弯月面至容量瓶的标线处,再称定重量,两次称量的差即为瓶中水的重量,查出水在该温度下的密度,即可计算出容量瓶的容积。

实际容积与标示容积之差应小于允差。

如一等的容量瓶l00ml的允差为0 .10ml,50ml的允差为0.05ml,25ml的允差为±0.03ml,均约为容积的千分之一。

校正容量瓶时应注意,在瓶颈内壁标线以上不能挂有水珠,否则会影响校正的结果。

若挂有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水珠,应用滤纸片轻轻吸去。

2.移液管准确移取一定体积的液体时,需使用移液管。

移液管应定期进行校正,校正的方法是:在洗净的移液管内吸入水并使弯月面恰在标线处,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然后把水放人预先已称好重量的小锥形瓶中,盖好瓶塞,称重,计算放入水的重量。

查出水在该温度下的密度,即可计算出移液管的容积,实际容积与标示容积之差应小于允差。

如一等的移液管,l00ml的允差为±0.10ml,50ml的允差为±0.08ml,25ml的允差为±0.05ml。

3.滴定管容量分析时用来加入滴定液并测量加入滴定液体积的量器是滴定管。

滴定管的校正方法是:在洗净的滴定管中加入水,并调整至弯月面恰与刻度零位相切,由滴定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管中放出5ml水,至已称好重量的小锥形瓶中,盖好瓶塞,称重,计算放出水的重量,根据该温度下水的密度,计算放出水的实际体积。

移液器检验标准

移液器检验标准

移液器检验标准1校正前准备:1.1准备好待校正的移液器,相应规格的吸头,干净干燥的小烧杯一个(存放于干燥器中),一杯新制备的纯化水(纯化水至少在校正室内放置1小时以上以达到室温),校正记录表(可先按编号先后顺序填写好待校正移液器的编号,拟校正的刻度值及允许值等已知内容)。

1.2校正时室温要求20~25℃,测定中波动范围不大于土0.5℃;校正用水为20~25℃的纯化水。

1.3电子天平的精度要与待校正移液器的精度相符,先把电子天平预热半小时以上,调节好待用。

2校正:2.1将干净干燥的小烧杯先称重,去皮(重),待天平显示为“0.0000”或“0.00000”。

2.2根据移液器不同量程,选择1-2个校正值,将移液器调至拟校推刻度,选择合适的吸头安装好。

2.3来回吸吹纯化水3次,以使吸头湿润,用滤纸拭干吸头。

2.4垂直握住移液器,将吸头浸入液面2~3mm处,缓慢(1~3秒)一致地吸取纯化水将吸头离开液面,靠在管壁,用滤纸去掉吸头外部的液体。

2.5移液器以30℃角靠着烧杯壁,缓慢一致地将移液器压至第一档,等待1~3秒,再压至第二档使吸头里的液体完全排出,待天平显示稳定后,记录天平的显数。

2.6重复上述步骤称量5次,每次读数后清零,记录每次天平显数,并计算平均值。

3 结果判定:3.1称量结果平均值按校正时室温,查出相应的纯水密度,换算成体积值(11),与移液器所规定的允许值比较,若结果在允许值范围内,校正的移液器即为合格,;反之移液器必须再进行调整和校验,如仍不合格,则按公司有关规定处理。

3.2 已校好的移液器应贴上校正合格证。

4校正周期:根据使用情况,生产部移液器应每月校正一次,研发和质检等其它部门移液器应每半年校正一次。

必要时产品生产前或实验操作前进行校正,以保证移液器加样准确。

移液管校正操作规程

移液管校正操作规程

德信诚培训网
更多免费资料下载请进: 好好学习社区 移液管校正操作规程
1 目的与适用范围
建立移液管校正程序,规范移液管校正过程。

适用于公司工作用移液管的校正。

2 职责
质量控制部负责本规程的实施。

3 内容
3.1 移液管的校正就是称量一定量水的体积随着温度上升而膨胀,移液管的体积也随温度变化,从而得出移液管的准确容积。

3.2 不同温度时,1ml 水在不同介质中称量数据如下表。

应用此表来校正容量仪器,例如,在15℃时欲取得20℃时容量为一升的水,由于是在空气中称量,可查表计算得997.93(g )反之,也能从水中的重量换算成体积。

温度 真空中重 空气中重 温度 真空中重 空气中重 10 0.99973 0.99839 21 0.99802 0.99700 11 0.99963 0.99831 22 0.99780 0.99680 12 0.99952 0.99832 23 0.99757 0.99661 13 0.99940 0.99814 24 0.99732 0.99639 14 0.99927 0.99804 25 0.99707 0.99618 15 0.99913 0.99793 26 0.99681 0.99594 16 0.99897 0.99780 27 0.99654 0.99570。

容量瓶、移液管、滴定管玻璃仪器校正

容量瓶、移液管、滴定管玻璃仪器校正

实验室常用玻璃仪器校正一、目的要求⒈掌握实验室常用玻璃仪器的校正和使用方法。

⒉学会实验室常用玻璃仪器日常维护。

3、规范检验用容量玻璃仪器的检定,确保有关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二、操作范围和目的要求1、适用于滴定管、分度吸管、单标线吸管和容量瓶(≤200ml)的检定。

2、化验室检验员负责容量仪器的校正检定。

(1)化验主管负责对检定工作进行指导和审核。

3、检定项目和技术要求(1)待检定容量仪器的玻璃应清澈、透明。

(2)分度线和量的数值应清晰、完整、耐久,分度线应平直,分格均匀并必须与器轴相垂直,相邻两分度线的中心距离应大于1mm。

(3)应具有下例标记:a.厂名和商标b.标准温度(20℃)c.标称总容量与单位xx mld.准确度等级A、B或吹出式(分度吸管专有)e.滴定管、分度吸管和单标线吸管还应有等待时间(txx S)和用法标记(量出式用“Ex”,吹出式用“吹”或“Blow out”)4、密合性要求(1)滴定管当水注至最高标线时,活塞在任意关闭情况下(不涂油脂)停留20mim,漏水量应不超过一小格。

(2)容量瓶当水注入至标线,将瓶塞塞紧,用手指压紧瓶塞,上下颠倒10次,每次颠倒时,在倒置状态下至少停留10秒,结束后,用吸水纸在塞与瓶口周围擦看,不应有水渗出。

(3)容量允差、水的流出时间和等待时间、分度线宽度等均应符合下列各表之规定。

(一)滴定管(二)分度吸管(三)单标线吸管(四)容量瓶三、实验操作的提示⒈选择一种玻璃仪器(如:酸或碱式滴定管、刻度吸管、容量瓶等)进行校正。

⒉选择一个实验室(如:分析化学实验室、微生物实验室等),按该实验室常用玻璃仪器的分类方法进行分类摆放,并列表统计该实验室的玻璃仪器(注明主要用途和使用注意事项)。

⒊实验室常用玻璃仪器的洗涤和干燥。

四、设计实验方案及实验⒈实验前,学生选择一个实验室进行调研,了解该实验室做什么实验,需要使用和配置哪些常用的玻璃仪器,哪些玻璃仪器需要校正,如何进行常用玻璃仪器的日常维护。

移液管校准

移液管校准
常用玻璃量器 移液管
编号:
CSB/WI-QC-05-11
版次: A
修订号: 0
第3页
共4页
发布日期
实施日期
温度℃
M —校准点放出水的重量,g M 瓶+水—校准点放出水和瓶的重量,g M 瓶—空瓶的重量,g
表 2 不同温度时水的密度与校正值(20℃) 密度 g/cm3 校正值 g/cm3 温度℃ 密度 g/cm3
b.移液管,碘量瓶,蒸馏水置于实验室内,使其与室温一致;
c.称量碘量瓶空瓶重量 M 瓶; d.测量水温,使用洗耳球将蒸馏水吸入移液管标线上方,慢慢松开手指,将水的弯液面调
整至移液管刻度线;
e.将移液管的水移至碘量瓶内,将流尽时,将移液管尖口与瓶壁接触 3s,称量碘量瓶与
水的重量 M 瓶+水,水的重量 M 为碘量瓶加水重量 M 瓶+水减去空瓶重量 M 瓶,再根据水的温度 T, 查表 2《不同温度时水的密度及校正值》可得水的校正密度值ρ,再由水的重量 M 与校正密
修订号: 0
第2页
共4页
发布日期
实施日期
a. 0.01g 电子天平
b. 1X10 倍刻度放大镜
c. 0~100℃温度计和秒表
d. 具塞碘量瓶 e.
5.3 校准过程:
5.3.1 外观要求:
a.量器应具有厂名或商标,标准温度,用法标记,标称总容量,准确度等标志;
b.量器无影响计量读数的缺陷,包括集密的气线(气泡),破气线(气泡),擦伤,铁屑和明
式中:pw—水的密度 pA—空气的密度,0.0012 pB—砝码的密度,8.4 r—玻璃膨胀系数 0.000025 t---校正时温度℃
0.99485
f.举例说明:

移液管的校正

移液管的校正

移液管的校正
吸量管、移液管校正标准操作规程
适用范围:1ml 、2ml 、5ml 、10ml 、15ml 、20ml 、25ml 、50ml 、100ml 吸量管、移液管的校正。

校正规程:
将待校正的移液管充分洗净,用洗耳球吸取蒸馏水至移液管标线之上2~3厘米处,将移液管提离液面,缓慢放出多余的蒸馏水至液面底部与标线相切为止。

除去移液管尖外面的水珠,再将水移入已准确称重(准确至0.01g 即可)的50毫升具塞锥形瓶中,使管尖与锥形瓶内壁接触,收集管尖余滴,停放15秒左右取出移液管,记录水温,盖上锥形瓶玻塞,准确称出瓶与水的总重量,并记录两次称重之差,即为待校正移液管放出的水重。

用实验温度时1毫升水的重量(查下表)来除水重,即可算出移液管的实际毫升数(即20℃时的真实容积)。

结果处理和周期:
根据上述自校项目的自校数据,查表1,判定其是否符合相应的标准等级。

自校周期为三年,校正工作结束,记录于“仪器、设备自校记录”中。

表1:容量允差
例:在21℃时,用移液管移取25.00毫升水,其重量为25.00g ,查表知道在21℃时每毫升水的重量为0.99700g 。

由此可算出20℃时其实际容积为
08.2599700
.000.25 毫升。

故此移液管为
正误差25.-25.00=0.08毫升。

表2:不同温度下用水充满20℃时容积为1升的玻璃容器于空气中以黄铜砝码称取的水重。

吸量管移液管校正标准操作规程

吸量管移液管校正标准操作规程

吸量管移液管校正标准操作规程
目 的:制订移液管校正标准操作规程,确保日常检测的准确性。

适用范围:1ml 、2ml 、5ml 、10ml 、15ml 、20ml 、25ml 、50ml 、100ml 吸量管、移液管的校正。

职 责:化学分析组负责人对本规程的实施负责,仪器设备管理员对本规程有效执行承担监督检查责任。

校正规程:
将待校正的移液管充分洗净,用洗耳球吸取蒸馏水至移液管标线之上2~3厘米处,将移液管提离液面,缓慢放出
多余的蒸馏水至液面底部与标线相切为止。

除去移液管尖外面的水珠,再将水移入已准确称重(准确至0.01g 即可)的50毫升具塞锥形瓶中,使管尖与锥形瓶内壁接触,收集管尖余滴,停放15秒左右取出移液管,记录水温,盖上锥形瓶玻塞,准确称出瓶与水的总重量,并记录两次称重之差,即为待校正移液管放出的水重。

用实验温度时1毫升水的重量(查下表)来除水重,即可算出移液管的实际毫升数(即20℃时的真实容积)。

结果处理和周期:
根据上述自校项目的自校数据,查表1,判定其是否符合相应的标准等级.自校周期为三年,校正工作结束,记录于“仪器、设备自校记录"中。

表1:容量允差
例:在21℃时,用移液管移取25.00毫升水,其重量为25。

00g ,查表知道在21℃时每毫升水的重量为0.99700g.由此可算出20℃时其实际容积为
08.2599700
.000
.25 毫升。

故此移液管为正误差25。

08-25.00=0。

08毫升。

表2:不同温度下用水充满20℃时容积为1升的玻璃容器于空气中以黄铜砝码称取的水重。

滴定管容量瓶移液管量筒校验规程

滴定管容量瓶移液管量筒校验规程

滴定管、容量瓶、移液管、量筒校验规程1范围1.1本方法适用于新购和使用中玻璃仪器的校验。

2技术要求2.1欲校验的滴定管、容量瓶、移液管、量筒等必须完整,无破损。

2.2欲校验的滴定管、容量瓶、移液管、量筒等必须充分洗涤干净、干燥并编号。

滴定管必须分别按酸、碱滴定管的要求备好。

2.3滴定管、容量瓶、移液管、量筒的容许误差见表常见玻璃仪器的容许误差容积(ml)容许误差(ml)滴定管移液管容量瓶量筒1级2级1级2级1级2级1级2级2±0.006±0.0155 ±0.01 ±0.03 ±0.01 ±0.03 ±0.01 ±0.03 10 ±0.02 ±0.04 ±0.02 ±0.04 ±0.02 ±0.04 25 ±0.03 ±0.06 ±0.04 ±0.10 ±0.03 ±0.0650 ±0.05 ±0.10 ±0.05 ±0.12 ±0.05 ±0.10 ±0.05 ±0.10 100 ±0.08 ±0.16 ±0.10 ±0.20 ±0.10 ±0.20 250 ±0.10 ±0.20 ±0.10 ±0.20 500 ±0.15 ±0.30 ±0.15 ±0.30 1000 ±0.30 ±0.60 ±0.30 ±0.60 2000 ±0.60 ±1.20 3校验项目3.1 测定玻璃仪器在一定温度下的容积。

4环境条件及校验用标准器具4.1环境条件温度20℃±10℃,环境湿度不大于85%,校验现场周围应清洁,无影响工作的振动和腐蚀性气体存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移液管校正标准操作规程1.目的:建立移液管校正的标准操作规程,对检验过程中使用的移液管进行校正,以保证其体积和标示量在误差允许范围内,避免因移液管的误差导致检验结果错误,使检验数据准确可靠。

2.范围:适用于本公司质检部移液管0.1mL、0.2mL、1ml、2ml、3ml、5ml、10ml、15ml、20ml、50ml、100ml单标线吸管和分度吸管的校正。

3.职责质检部的化验员对本标准的实施负责4 内容检定的原理采用衡量法。

衡量法是用天平称量分度吸管中纯化水的质量,然后按照该温度下纯化水的密度,算出单标线移液管的容积。

4.1 外观:4.1.1 移液管的玻璃应清澈、透明。

分度线和量的数值应清晰、完整、耐久,分度线应平直,分格均匀并必须与器轴相垂直,相邻两分度线的中心距离应大于1mm。

4.1.2移液管应具有下列标记:厂名和商标标准温度(20℃)等待时间 t xx S用法标记量出式用“Ex”标称总容量与单位 xx ml准确度等级 A、B4.2.总则4.2.1移液管在规定的时间按本规程进行校正,不合格不得使用。

4.2.2先用洁净烧杯盛接适量蒸馏水放置于天平室内,插入温度计观测温度。

4.2.3将校正用的蒸馏水、锥形瓶、移液管在天平室内的滴定台上放置一段时间,使水温和室温相差不超过0.1℃。

4.2.4待校正的移液管应洗干净,并自然干燥。

4.2.5标定工作室的室温不宜超过20±5℃,且要稳定。

如室温有变化,须在每次放下时,记录水的温度。

4.2.6称量水质量所用天平精确到0.0001g4.2.7温度计精度0.1℃。

4.3 校正方法:4.3.1 水的流出时间:用洗净的移液管吸取纯化水,使液面达刻度线以上约5mm处,速用食指堵住吸管口,慢慢将弯液面准确地调至刻度线,将食指放开并计时,使水充分流出,直至液面降至最低点的流出时间应符合表1中之规定。

4.3 .2纯化水质量的标定:用洗净的移液管取纯化水,使液面达刻度线以上约5mm处,速用食指堵住吸管口,擦干吸管外壁的水,慢慢将液面准确地调至刻度,将已称重的称量杯放在垂直的单标线吸管下(称量杯倾斜30度),放开食指,使纯化水沿称量杯壁流下,纯化水流至尖端不流时,按规定时间等待后(A级等待15秒,B级等待3秒),精密称定称量杯与水的重量,计算得纯化水的质量。

4.4 记录与计算:由表3查得K(t),按式(1)计算出滴定管所测各段水的校正值。

△V= m*K(t)-V1 (1)式中:△V—校正值,mL;V1—滴定管的读数,mL;m—称出水的质量,g;K(t)—转换系数,由表2查得。

5. 检定结果处理和检定周期:根据上述检定项目的检定数据,查1表,判定其是否符合相应的标准等级。

检定周期为一年,可根据实际情况做适当调整。

6.校正工作结束,记录于“仪器、仪表、校验、检定、维修记录”中。

附注:1 弯液面的调定弯液面的最低点应与分度线上边缘的水平面相切,视线应与分度线在同一平面上,适当安排光线,可以使弯液面暗淡且轮廓清晰,为此应以白色背景并遮去不需要的杂光,可以在移液管定位液面以下不大于1mm处,放置一条黑色纸带在移液管壁上。

2 检定点:分度吸管:(1) 1ml以下(不包括1ml)。

检定总容量。

总容量的1/10,若无1/10分度线则检2/10(自流液口起)。

(2)1ml以上(包括1ml)。

总容量。

总容量的1/10,若无1/10分度线则检2/10(自流液口起)。

半容量-流液口(不完全流出式自零位起)。

单标线吸管:总容量表1:单标线吸管表2:容量吸管表3:不同温度下用水充满20℃时容积为1升的玻璃容器于空气中以黄铜砝码称取的水重t(℃) 0.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0 999.840 999.846 999.853 999.859 999.865 999.871 999.877 999.883 999.888 999.8931 999.898 999.904 999.908 999.913 999.917 999.921 999.925 999.929 999.933 999.9372 999.940 999.943 999.946 999.949 999.952 999.954 999.956 999.959 999.961 999.9623 999.964 999.966 999.967 999.968 999.969 999.970 999.971 999.971 999.972 999.9724 999.972 999.972 999.972 999.971 999.971 999.970 999.969 999.968 999.967 999.9655 999.964 999.962 999.960 999.958 999.956 999.954 999.951 999.949 999.946 999.9436 999.940 999.937 999.934 999.930 999.926 999.923 999.919 999.915 999.910 999.9067 999.901 999.897 999.892 999.887 999.882 999.877 999.871 999.866 999.880 999.8548 999.848 999.842 999.836 999.829 999.823 999.816 999.809 999.802 999.795 999.7889 999.781 999.773 999.765 999.758 999.750 999.742 999.734 999.725 999.717 999.70810 999.699 999.691 999.682 999.672 999.663 999.654 999.644 999.634 999.625 999.61511 999.605 999.595 999.584 999.574 999.563 999.553 999.542 999.531 999.520 999.50812 999.497 999.486 999.474 999.462 999.450 999.439 999.426 999.414 999.402 999.38913 999.377 999.384 999.351 999.338 999.325 999.312 999.299 999.285 999.271 999.25814 999.244 999.230 999.216 999.202 999.187 999.173 999.158 999.144 999.129 999.11415 999.099 999.084 999.069 999.053 999.038 999.022 999.006 998.991 998.975 998.95916 998.943 998.926 998.910 998.893 998.876 998.860 998.843 998.826 998.809 998.79217 998.774 998.757 998.739 998.722 998.704 998.686 998.668 998.650 998.632 998.61318 998.595 998.576 998.557 998.539 998.520 998.501 998.482 998.463 998.443 998.42419 998.404 998.385 998.365 998.345 998.325 998.305 998.285 998.265 998.244 998.22420 998.203 998.182 998.162 998.141 998.120 998.099 998.077 998.056 998.035 998.01321 997.991 997.970 997.948 997.926 997.904 997.882 997.859 997.837 997.815 997.79222 997.769 997.747 997.724 997.701 997.678 997.655 997.631 997.608 997.584 997.56123 997.537 997.513 997.490 997.466 997.442 997.417 997.393 997.396 997.344 997.32024 997.295 997.270 997.246 997.221 997.195 997.170 997.145 997.120 997.094 997.06925 997.043 997.018 996.992 996.966 996.940 996.914 996.888 996.861 996.835 996.80926 996.782 996.755 996.729 996.702 996.675 996.648 996.621 996.594 996.566 996.53927 996.511 996.484 996.456 996.428 996.401 996.373 996.344 996.316 996.288 996.26028 996.231 996.203 996.174 996.146 996.117 996.088 996.059 996.030 996.001 996.97229 995.943 995.913 995.884 995.854 995.825 995.795 995.765 995.753 995.705 995.67530 995.645 995.615 995.584 995.554 995.523 995.493 995.462 995.431 995.401 995.37031 995.339 995.307 995.276 995.245 995.214 995.182 995.151 995.119 995.087 995.05532 995.024 994.992 994.960 994.927 994.895 994.863 994.831 994.798 994.766 994.73333 994.700 994.667 994.635 994.602 994.569 994.535 994.502 994.469 994.436 994.40234 994.369 994.335 994.301 994.267 994.234 994.200 994.166 994.132 994.098 994.06335 994.029 993.994 993.960 993.925 993.891 993.856 993.821 993.786 993.751 993.71636 993.681 993.646 993.610 993.575 993.540 993.504 993.469 993.433 993.397 993.36137 993.325 993.280 993.253 993.217 993.181 993.144 993.108 993.072 993.035 992.99938 992.962 992.925 992.888 992.851 992.814 992.777 992.740 992.703 992.665 992.62839 992.591 992.553 992.516 992.478 992.440 992.402 992.364 992.326 992.288 992.25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