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消除物理现象错误经验产生的负迁移

合集下载

中学物理教学中负迁移现象研究

中学物理教学中负迁移现象研究

在物理 学 习过 程 中往 往 因为 “ 混 了”而 发 生 记 张冠 李戴 现象 , 这就是 记忆 型负迁 移 , 的特点 是 印 它
识 , 加深对 摩擦 力 的理 解 . 来 利用 学生 掌握 的摩擦 力 知识 , 合 学生 的生 活 经 验 , 学 生 进 行 技 能 化 训 结 对 练, 在训 练过 程 中对 摩 擦 力进 行 再 实践 、 再认 识 , 达 到知识 的应 用和创 新 , 以及能力 的培 养 .
边 , 活离 不开物 理 . 生活 中要养 成事事 、 时 、 生 在 时 处
处 吸收和运用 物 理知 识 的 习惯 , 调动 他 们 主 动学 习 物理 、 创新性 地运 用物理 知识 的积极性 . ‘

】 — 4
维普资讯
20 0 7年 第 6期

要 : 心 理 学 中 的迁 移 谈 及 中学 物 理 教 学 中 的 负 迁移 现 象 , 绍 了 其类 型 和表 现 形 式 及 如 何 克 服 等 问题 . 从 介
关 t 词 : 迁 移 物 理 概 念 物 理 规 律 能 力 培 养 负
人类 的学 习不可 能脱离 过 去 的经验 . 当学 生 每
() 1 受思维 定势 干扰
时 , 电荷 相互作 用 力 F : T l2 其 k q 趋于无 穷大 q

从纯

学生 生活 在 自然 环境 中 , 大量 的 物理 现 象 中 从
获得 不少有关 物理 方 面 的感 性 认 识 , 成 了一定 的 形
数 学 观 点 看 , 个 结 论 是对 的 ; 从 物 理 角 度 看 , 这 但
技能训 练 生 活化 主要 从 两方 面 着手 : 方面 是 一 在 前三个 层次 学习 活动 的基 础 上 , 引导 学生 全 方位 地对 自己的学 习活 动 进行 回顾 和 反思 , 这有 助 于学 生对 自身 学 习 活 动 的 结 果 和 过 程 的认 知 与 体

如何抑制物理学习中的负迁移

如何抑制物理学习中的负迁移

如何抑制物理学习中的负迁移作者:刘福根来源:《现代教育科学(普教研究)》2007年第06期摘要:本文讨论了物理学习中常见的几种负迁移分类及其形成原因,并对教师在教学中如何抑制学生产生负迁移提出可行策略。

关键词:迁移;物理教学;正迁移;负迁移中图分类号:G4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843(2007)06-0098-02迁移,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

从效果上看,迁移可分为正迁移和负迁移。

正迁移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起促进作用。

负迁移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起干扰或抑制作用。

因此,在学习过程中,为取得较好的学习效果,应该最大限度地促进正迁移的形成并尽可能地抑制负迁移的产生。

一、物理学习中的几种负迁移(一)“记忆”型负迁移“记忆”型负迁移是指由于对物理概念、物理规律不理解,在新的物理情景中,机械地套用原有认知结构中有关物理概念、物理规律公式的表述形式。

例如,学生已经牢固掌握了串联电路、并联电路中关于总电阻的规律:①串联电路的总电阻,等于各个导体的电阻之和;②并联电路总电阻的倒数,等于各个导体电阻的倒数之和。

但当学生学习串联电容器、并联电容器的总电容规律时,往往根据串联电路、并联电路总电阻的规律将之记忆为:①串联电容器的总电容等于各个电容器的电容之和;②并联电容器总电容的倒数,等于各个电容器电容的倒数之和。

显然,记忆电容规律时出现了错误,就是因为原有认知结构中,串联、并联电阻的规律对它产生了负迁移。

因此。

“记忆”型负迁移,一般是由于记忆的信息,形式上较相似而互相干扰所致。

(二)“理解”型负迁移“理解”型负迁移是指忽视物理概念、物理规律的引入和形成的过程,只重视有关结论。

因而不能准确的掌握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只注意知识的共同要素,忽视了它们之间的差别与联系,而作出相应的判断。

“理解”型负迁移是学习物理时非常容易出现的一种负迁移,导致“理解”型负迁移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1.错误的日常生活“经验”所致。

学习初中物理易犯错误及原因

学习初中物理易犯错误及原因

214辛勤园丁学习初中物理易犯错误及原因刘育中(陕西省渭南市三贤中学,陕西 渭南 714000)摘要:初中生学习物理学,由于某些学生受以往生活经验的影响以及认识上的缺陷,在物理学习过程中容易产生“负迁移”现象,给学习新概念、理解新概念形成认知上的障碍。

因此,教师教学过程中注意收集这些错误,并加以归纳总结,找出产生这些错误的原因,对改进自己的教学,全面提高教学质量是大有裨益的。

教学中发现,历届学生都有一部分人在同样的问题上犯同样的认知性错误,体现这部分学生在认知上的‘规律性’。

纠正这些认知规律上的错误,是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障。

本文根据笔者教学实践,收集了一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在某些知识点易犯的错误,并试图就产生这些错误的原因作出试探性的解释,希望对自己以后的教学有一点帮助。

易犯错误之一:对量具有分度值上的认识案例1:毫米刻度尺最小分度值如图三所示:观察刻度尺,其最小的分度值_________有的学生很容易写成mm。

这是因为这部分学生将“最小分度值”与“尺上的最小单位”混为一谈造成的。

所以教学中应给学生讲清:“最小分度值”是尺所能直接准确测出的最短长度,即“分度值”是一段长度,而不是长度单位。

案例2:量筒或量杯的分度值如图三所示:量筒的分度值是_____有的学生容易写成1mL。

案例3:盘天平标尺上的分度值如下图所示是物理实验室里常用的托盘天平,其标尺上的分度值是_________有的学生容易写成1g案例2至案例3从学生的思维方式方面考虑,犯的是同一类错误:即惯性思维误导。

审题粗略,运用以往的经验解决问题,而不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因为学生以前接触的都是十进制计量法,在十进制计量法中,都是以“1”为基础进位的,这些先入为主的“经验”,在后续学习中,往往是掌握新知识的障碍。

这种现象在成人中也就经常出现,所以在初中生学习过程出现这种现象,应是正常的,在初学物理过程中,应该允许这部分学生常犯这类错误,但教师必须及时给予引导,适当加强训练,帮助学习逐渐纠正这种思维上的‘惯性’。

消除错误“经验”给物理学习带来的障碍

消除错误“经验”给物理学习带来的障碍

高度竖直落下时,不 同的物体不可能同
体验 到 的现 象为 人们 积 累 了许 多感 性 的 握 不 但 没 有 帮 助 , 相 反 却 是 学 生 掌 握 时落地;太阳曝晒下的木块 的温度不如在
经 验 。 这 些 感 性 的 经 验 对 物 理 知 识 的 掌 物理知 识 的障碍 ;在物 理教 学 中可 以发 同样情况下的金属 的温度高等等。这些先
沙滩 上 却安 然无 恙 ;沉重 的物 体不 易搬 过程 中可产 生 正迁 移 ,而消 极经 验则 产 持物体运动的必须条件 ,必须有力作用在 动 ,而 轻小 的物 体则 相反 ;在 空荡 的大 生负迁 移 。学生 自以为 是 的那些 些片 面 物体上,物体才会运动 ,否则物体就会停 厅 里说 话能 听到 回声 ,而 在放 了 东西 的 性 经 验 往 往 使 学 生 对 物 体 的 认 识 产 生 错 下来;马拉车前进是 马拉车的力大于车拉 小屋 子 里说 话则 听不 到 回声 ;没有 光亮 觉 ,致 使 一些错 误 “ 经 验 ”在脑 子里 根 马的力。又如,物体做 自由落体运动从同 就看 不 到周 围 的景物 …… 。这 些用 感官 深 蒂 固 。这 些 “ 经 验 ”对物 理知 识 的掌
律入 手,g i 导学生纠正错误概念 ;二是加强实物演示,丰富感性认识,消 除学生头脑 中的错误概念 ;三是将错误 的概念罗列并与正确的概念
混在 一起,让 学生甄别正误,寻根究底。
【 关键词 】错误经验 ;物理概念;消除学习障碍
日常生活 中人们 无时 无刻 不在 用感
“ 经 验 ” 是 不 可 避 免 的 。 总 起 来 , 这 些 石头 ,鸡蛋破了,石 头安然无 恙,所 以鸡
投 稿 邮 箱: WS j n 8 @ l 6 3 . c o m

生活经验对物理学习的影响新

生活经验对物理学习的影响新

生活经验对物理教学的影响元谋县元马镇中学施学华【摘要】:物理学是一门以观察、实验为基础的科学,物理知识的形成来源于生活。

生活经验对物理教学会产生正反两个方面的影响,教师要克服不利的影响,利用有益的影响,巧妙地运用学生生活经验,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丰富学生的物理知识,提高学生的素质。

【关键词】:生活经验迁移创造思维诱发建构初中物理有其鲜明的学科特点,它与日常生活密不可分。

由于多种物理现象对儿童感官的刺激,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大脑便逐渐形成了对各种事物的感知[1],形成经验。

生活经验为学习物理知识提供了丰富的土壤和大量素材。

然而由于中学生的应用能力有限,辩证思维还不发达,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还不成熟,考虑问题容易产生表面性,往往会被表面现象所迷惑,而看不到事物本质,容易形成一些错误的生活经验,对物理知识的学习产生负面影响。

1.学生生活经验的界定学生生活经验是指学生在生活中通过亲身经历、体验而获得的对事物的认识和反映,它是个体立足于客观世界,建立在感官知觉上的对事物的认识和反映,是人类和个体认识成果的积累。

这种生活经验有着丰富而广泛的含义,它包括各种来源不同的、以不同的表征方式存在的生活经验。

从学生生活经验对物理学习的影响来看,大致可以分为两个大的方面。

第一是学生已有的学科基础——学科知识经验;第二是学生对社会、生活、现象、文化氛围的感性认识。

2.生活经验对物理教学的负面影响正式物理学习前,学生头脑中存在的前概念、直觉概念、朴素概念以及在学习中形成的相异概念、错误概念对教学产生巨大阻力,是造成学生物理学习困难的一个重要原因。

[2]2.1错误生活经验的存在,造成学生在新知识的认知过程中产生负迁移。

错误生活经验是在日常生活和生产实践活动中,通过个体与外界相互作用而形成的一种非科学的经验。

这些经验在形成的过程中没经过科学的思维加工,只是根据事物表面现象作出的主观判断和总结,结论一般是错误的或片面的。

正是由于这些经验有这样的缺陷,造成它对新知识的不良影响。

高中物理学习中常见的思维障碍及其消除对策

高中物理学习中常见的思维障碍及其消除对策
斜 面 上 的 摩 擦 力 时 ,常 常 因 为 写 成 F= mg m 错 ,原 因就 f 而 在 于 认 为 压 力 等 于 重 力 是 天 经 地 义 的 事 情 ;他 们 不 理 解 超
重 和 失 重 ,对 压 力 不 等 于 重 力 常 抱 半 信 半 疑 的 态 度 ;搞 不 清 压 力 与 弹 力 、重 力 和 压 力 之 间 的关 系 。此 外 ,很 多 学 生 到 了 高 中后 仍 然 习惯 于 用 处 理 标 量 的 方 法 去 处 理 矢 量 的 问 题 ,还 有 平 均 速 度 的 大 小 与平 均 速 率 的 关 系 等 ,都 是 思 维 定 势 的结 果 。 消 除 对 策 :唯 物 辩 证 法 告 诉 我 们 ,不 同 的 事 物 之 间 既
在 初 中 ,教 师 总 是 讲 重 物 对 支 持 面 的压 力 等 于 其 重 力 ,学 生 做 练 习 也 自觉 不 自觉 地 反 复 强 化 这 一 点 ,久 而 久 之 ,就
形 成 了 思 维 定 势 ,把 这 一 规 律 绝 对 化 、经 典 化 。 但 在 学 习
高 中 物 理 时 , 如 果 还 这 样 看 问 题 , 就 会 错 误 百 而 不 自 觉 , 因 而 在 学 习 新 知 识 时 总 遇 到 障 碍 。他 们 在 计 算 重 物 在
众 所 周 知 ,高 中 物 理 难 ,教 师 难 教 ,学 生 难 学 ,这 是
摆 在 高 中物 理 教 育 T 作 者 面 前 的 一 大 难 题 。尤 其 是 学 生 在 学 习 过 程 中 存 在 着 一 听 就 懂 ,一 学 就 会 ,但 却 一 做 就 错 的
消 除 对 策 :要 克 服 和 纠 正 这 类 错 误 或 肤 浅 的 生 活 经 验 ,可 采 取 如 下 方 法 : 一 是 引 导 学 生 在 课 内 和 课 外 仔 细 观 察 、分 析 日常 生 活 现 象 ,特 别 是 要 分 析 产 生 错 误 的 原 囚 , 以 有 意 识 地 培 养 分 析 和 解 决 问题 的 能 力 ;二 是 多 做 实 验 或 让 学 生 主 动 探 究 ,以 形 成 鲜 明 的对 比或 强 烈 的 刺 激 ,使 学 生 产 生 巨 大 的 认 知 冲 突 ,并 明 确 原 有 观 念 的 问 题 所 在 ,从 而 逐 步 纠 正 错误 的 认 识 ,形 成 正 确 的认 知 。

学生学习物理常见思维障碍分析与对策

学生学习物理常见思维障碍分析与对策

学生学习物理常见思维障碍分析与对策【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11-0167-01物理规律反映了物理现象、物理过程在一定条件下必然发生、发展和变化的规律,它反映了物质运动变化的各个因素之间的本质联系,揭露了事物本质属性之间的内在联系。

整个中学物理是以为数不多的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为主干而构成的一个完整的体系,是由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和基本方法及其相互联系构成了学科的基本结构。

其中,基本概念是基石,基本规律是中心,基本方法是纽带。

要使学生掌握学科的基本结构,就必须使学生学好物理规律。

为了有效地引导中学生学好物理知识,我们必须研究和认清学生学习物理规律中的常见思维问题和心理障碍。

一、学生学习物理常见思维障碍分析笔者认为中学生在学习物理规律方面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思维问题。

1.缺乏感性知识储备对于物理规律的教学,许多是从事实出发经过分析归纳总结出来的。

中学生抽象思维能力不强,他们理解物理规律特别需要有充分的感性材料作基础。

如果没有足够的、能够把有关的现象与现象之间的联系鲜明地展示出来的实验或学生日常生活中所熟悉的、曾亲身感受过的事例作基础,势必造成学生学习上的困难。

2.相关知识准备不足物理知识本身有着严密的逻辑体系,前面学习的知识要为后面的学习打基础,后面的学习要充分利用前面的准备知识,这样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特别是物理规律的教学,它必然要联系到以前学过的物理现象和物理概念,如果前面的知识准备不好,或者不善于引导学生利用学过的知识来研究新问题,就会给物理规律的学习带来困难。

在建立、讨论和运用物理规律时,常常用到一些数学知识和数学方法,如果这些数学知识和方法准备不好,也会给物理规律的学习带来困难。

3.日常生活中形成的错误观念的干扰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积累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对一些问题形成了某些观念。

在这些观念中,有的虽比较正确,但往往有一定的表面性和片面性;另外,学生在生活中还形成了某些错误观念。

数学学习中负迁移的原因及防止措施

数学学习中负迁移的原因及防止措施

数学学习中负迁移的原因及防止措施
负迁移是学习过程中的一种现象,即前期学习的结果对后续学习造成了不利的影响。

在数学学习中,负迁移的原因很多,主要有以下几点:
首先,由于数学是理性思维,如果没有正确的理解,会导致学习过程中发生错误直观,以致影响更高层次的数学知识的掌握。

其次,学习数学要全面,全面性有四个方面,即概念性,过程性,实施,思维能力。

如果缺乏这四个方面中的某一方面,很容易导致负迁移。

最后,数学中的一些技巧和方法也很重要。

如果在学习中不能掌握这些技巧和方法,也很容易引起负迁移。

为了预防负迁移的出现,应该采取一些措施:
首先,正确掌握数学的基础知识,理解基本概念,并正确把握问题的解决思路。

其次,全面系统地学习数学,建立起整体概念,通过题目练习提高题感,掌握一些必要的技巧与方法。

最后,注意学习数学的有效性,避免乱搭配知识,每次学习都要有明确的目标和语境,努力使学习结果反映出自身记忆及理
解的程度。

通过上述措施,可以有效预防数学学习中的负迁移,从而保证数学学习的有效性。

物理教学中负迁移的归类及其对策

物理教学中负迁移的归类及其对策
参考文献:
1 . 唐凯麟. 职业道德与职业指导. 北京: 高 等 教 育 出 版社 2 . 李 涛. 职业 素质缺乏 阻碍 大学 生就业 [ N ] . 北 京青年 . 2 0
O 5 I 3
3 . 叶卫青 . 浅 谈 中 职语 文 教 学 中 的职 业 素 质 教 育 . 职 业 技 术教育. 2 0 0 6 , 1
课程教育 研究
C o u r s e E d u c a t i o n R e s e a r c h
2 0 1 3 年 4 月 下旬 刊
教学 ・ 信 息
学, 着重强化演 讲思路 、 演讲语言 、 演 讲 气 质 及 演 讲 效 果 的 学 习和训练 。 让 原 本 枯 燥 的 语 文 课 成 为 一股 活水 。 对于 中职学生 . 写 的训练主要 抓两个方 面 : 首 先 是 训 练 学生的书写能力 。 写一手好字 . 毕 竟 还 是用 得 上 的 。 把 字 写 端 正规范, 力求 有 艺 术 美 。 其 次 是 训 练 写 作 能 力 , 尤 其 是 应 用 文 写 作 。 求 职 要 写 自荐 书 , 应聘要写应聘书 , 有 的 工 作 岗位 还 要 求 上 岗 人 员 具 有 撰 写 调 研 报 告 的 能力 . 比如 写 市 场 调 查 报 告 , 投资分析报告 : 搞科研要写科学论文 ; 办公 室 负 责 人 要 编 写 各 种简报或通讯 , 印发 通 知 等 实 用 文 。因 此 , 能 写 和 写 好 这 些 实 用 文 几 乎 成 了 每个 人所 应 具 备 的基 本 职业 的 技 能 素 质 。教 师 在 实 际 教 学 中 可 以 结合 专 业 , 调 整 教 学 内容 。如 在 教 授 《 求 职 信》 时, 可 让会 计 专 业 的学 生 在 课 堂 上模 拟 企 业 招 聘 员 工 的 情 境. 由学 生 分 别 扮 演 企 业 人 事 干 部 和 求 职 者 的 角 色 。 给 汽 车 维 修 专 业 的 学 生 模 拟 应聘 汽 车修 理 技 术 人员 的 场 景 。让 学 生 分 别 扮 演 企 业 招 聘 人 员 和应 聘 人 员 , 设 置 具 体 的 问题 , 以 此 让 学 生 体 验 写 求 职 信 时 应该 注意 的 问题 。对 教 材 中 没 有 涉 及 但 又 可 能 用 到 的应 用 文 , 教 师 要 及 时 补充 。 如 旅 游 服 务 与 酒 店 管 理 专业 可 补 充欢 迎词 和导 游 词 等 的写 作 , 文秘专业补充记录 、 简 报、 新 闻的写作 , 教 师 不一 定 要 讲 深 讲 透 , 但 一 定 要 让 学 生 掌 握规范 , 为 中职 生 将 来 工 作 和 深 造 打 下 基础 。

如何帮助高一学生克服学习物理心理障碍

如何帮助高一学生克服学习物理心理障碍

如何帮助高一学生克服学习物理的心理障碍摘要:本文针对高一的学生总是反应物理比初中难学的多这一问题,根据笔者多年的教学经验,进行深入分析。

关键词:物理思维负迁移心理障碍在我多年的教学生涯中总是听说这种现象”绝大部分的学生以前有听说过物理难学”,高一的学生总是反应物理比初中难学的多,根据多年的经验分析如下:一、畏难,心理压力较大初中物理重在表浅的定性研究,所研究的现象具有较强的直观性,而且多数是单一的、静态的、教学要求以识记为主;高中物理所研究的现象比较复杂而抽象,多数要用定量的方法进行分析、推理和论证,教学要求重在运用所学知识来分析、讨论和解决实际问题。

例如高一物理的运算又迅速地从单纯的算术、代数运算过度到函数、图像、向量、极值等运算。

这就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分析、概括、推理、想象等思维能力,应用数学能力以及与之对应的优化方法、学习习惯和思维质量,这对于刚上高中的只有形象思维或具有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但尚处于经验型阶段的高一学生来说,无疑是一个思维方式中质量上的飞跃。

高中物理难学是确实存在的现象,大部分的学生觉得成绩比初中退步了,对现在的成绩感到不满意,而且对学习高中物理有较大的心理压力。

众所周知,在高考各科成绩中,物理学科的平均分历来都是较低的;而在学生当中’物理难学’成为抹不去的阴影。

不良的竞争,过大心理压力的长期作用会使青少年的心理承受力不胜负荷,从而产生学习障碍,结果”台阶”的跨越更显艰难。

二、刻板的学习方法,惰性心理初中以形象思维为主、通常从熟悉、具体、直观的自然现象和演示入手建立物理概念和规律。

高中从理想模型代替直观现象客体入手,通过逻辑判断和抽象思维建立概念和规律,这种由具体形象思维到抽象逻辑思维的过渡必然使得学生要改进原来的学习方法,才能达到新的要求。

学习上产生困难,往往并非学生思维水平或智力的问题,而是学生不知道该怎样去学。

事实上,学生学会物理,到自己会用物理差距还非常大。

从我多年的调查分析,大部分的学生还没有掌握正确、合适的学习方法,这已是他们在物理学习中遇到困难的主要原因之一学生获取物理知识的途径只限于课堂听讲,缺乏对自然科学的探索精神。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负迁移现象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负迁移现象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负迁移现象摘要:小学数学学习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

需要从生活表象抽象出数学原理,需要从具体现象迁移到抽象的算理。

新旧知识间的迁移是小学数学教学中常用的手段,但是,在一定程度上,日常教学中还存在着负迁移现象。

关键词:负迁移融合渗透规避负迁移是指已经掌握的知识、技能、技巧对于类似的新知识、技能、技巧的学习产生消极影响,阻碍新知识、新技能的学习和形成。

研究表明,凡是新活动和旧活动的刺激物相同,而反应不同时,容易发生负迁移,也叫干扰。

一、负迁移存在于我们的日常教学中小学数学基本概念是小学数学知识体系的核心与基础,这些基本概念是相互关联的,只有正确理解基本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实质与内容、概念间的内在联系,应用时才能得心应手、顺利迁移。

但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产生的一些错误大多是对基本概念理解不透,掌握不全,本质属性含糊不清,相互之间产生混淆而导致的,应用时不能灵活转换,产生思维定式的“负迁移”,使学到的知识仍是零碎的而未达到系统化、程序化。

小学数学的计算教学,在我们日常的计算教学中,有意无意地会存在许多负迁移现象。

二、负迁移现象产生的负面影响负迁移一旦产生,便是学生犯错误的根源。

在学生做作业和做试卷时,每一个错误都能归结到是负迁移造成的。

负迁移影响学生对知识整体的理解和把握,负迁移干扰学生对新知识的学习,干扰学生知识体系的形成,干扰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三、负迁移现象形成的原因知识迁移贯穿于日常的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这些过程操作稍有不当,就会对学生学习新知识产生负迁移。

教师在备课中或者在教学过程中由于只注重了某一个方面,就造成另一方面的后续学习受到干扰。

每节课都有教学重点,每节课的教学重点都不一样,如果教师对教材内容把握稍有不准,便会产生负迁移。

四、如何规避负迁移现象的发生如何有效地规避负迁移,从教师自身来讲,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提高教师自身对教材对学生研读的能力,在课前需要做好有效的准备。

初中物理教学突破重难点的方法

初中物理教学突破重难点的方法

初中物理教学突破重难点的方法而这些内容绝大部分又是重要的物理概念和定律,也是教学中的重点。

所以,突破难点对于提升教学质量和提升教师的业务水平有着重要的意义。

下面就介绍突破难点的几种方法,以期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1.针对因相关准备知识不充分造成难点的突破策略针对知识准备不足造成的难点,我们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适当地讲一些相关的预备知识,用最易于学生接受的方式传授,切忌不要生搬硬套,使学生心理上产生负担。

例如学习电路的两种连接方式――串联和并联时,为协助学生区分连接方式的不同,可让两个学生用双手的相握来理解串并联。

这样通过形象、生动、有趣的游戏让学生去理解和想象,既达到了物理教学的目的,又培养了学生的水平。

2.针对因前概念的干扰和知识的负迁移造成难点的突破策略针对思维定势造成的难点,老师在讲解知识时,要注意分析学生的心理特征和学生的思维规律,适时地、有针对性地纠正学生长期以来形成的错误生活经验,引导学生科学地分析物理现象。

可采取如下的几种方法:一是讲解易受生活经验影响的概念时,应展开充分的分析、讨论,让学生弄清概念的来龙去脉,明确概念的形成过程;二是用一些生动的物理现象或物理实验给学生以更强的刺激,形成鲜明的对比,说明原有观点的错误所在,使原有观点消除;三是增强知识训练环节,反复纠正,加深理解。

例如:在讲人提着一桶水沿水平路面行走时,不做功之前,对“功”严格定义,关键词要重点突出,强调功等于作用在物体上的力跟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的乘积。

而提着水桶沿水平路面行走,这种情况虽然有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但物体在力的方向上没有通过距离,所以人无论走多远都不做功。

在讲人推木箱没有推动时,多数学生都会有推力小于阻力的错误结论。

对此教师能够从平衡状态的物体受力情况来分析,木箱没推动说明处于静止状态,即平衡状态,而平衡状态的物体受到平衡力的作用,推力和阻力一定大小相等;如果学生还不能理解,也能够逆向思考,如果推力小于阻力,木箱在水平方向受到不平衡力的作用,假如推力向东,因为阻力大于推力,那么木箱将会向西运动,这时我们不用再讲,学生自己也会理解到错误了。

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利用类比法促进知识迁移论文

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利用类比法促进知识迁移论文

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利用类比法促进知识的迁移摘要:物理作为一门重要的学科,在当前的教育体系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而物理概念与规律的学习一直以来都是学生学习的难点问题,如何有效的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是当前教学活动中面临的首要问题。

类比法在物理教学中的运用,能够有效的解决这一问题,本文则主要针对高中物理教学中,运用类比法实现学生知识迁移,从而促进教学质量提升的相关问题进行简单的探讨。

关键词:高中物理类比法知识迁移类比法也就是类比推理方法,其主要是根据两个对象之间某些相同或者是相似的属性,对其可能存在的其他方面相同或者相似的属性进行推理,在物理的学习过程中,物理现象、规律等都可以作为类比的对象。

通过类比推理,能够使学生通过某个物理现象或者是规律受到启发,从而触发学生的想想思维,进而达到对新知识的引入。

如今,新课改的脚步不断加快,也促使了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必须要不断的更新,才能够实现新课改培养综合型高素质人才的基本目标。

笔者认为,高中物理教学活动中,运用类比法实现学生知识的迁移,可以通过以下几个途径。

1.运用类比法进行新旧知识的类比在教学活动中,应当时刻注重学生新旧知识的类比与衔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启示与指导,使学生能够从整体上把握知识的脉络,在学习新知识的同时巩固旧知识,也有利于学生知识体系的形成。

比如在学习静电这一课时,其中较为重要的概念就是电场的概念。

由于电场的概念较为抽象,学生理解起来十分困难,教师便可以利用学生所掌握的力学知识,利用重力场的知识进行类比:地球周围存在着一个重力场,地球上所有的生物都处在这个重力场的范围内,都会受到重力的作用。

以此类推,在电荷的周围也存在着一个电场,电场对于处在其范围内的所有电荷都具有一定的作用力,如电荷之间的库仑力作用。

这样学生便能对电场有一个初步的轮廓。

然后在进行类比,处于重力场中的物体,所具有的重力势能与其所处的位置相关,同样,在电场汇总不同位置的电荷也会产生不同的电势能。

物理教学中如何突破难点

物理教学中如何突破难点

物理教学中如何突破难点摘要:一般来说,教学难点是指教材中学生难以接受、教师感到难以处理的内容,而这些难点大部分又是重要的物理概念和定律,也是教学中的重点。

所以突破难点对于提高教学质量和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有着重要的意义,关键词:演示;类比;实验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03-283-01如何在探究的教学理念下,有效地突破教学的重、难点,是课堂教学中的重要内容和环节,也是维持学生进一步探究解决实际问题形成探究能力的重要基础和保证。

下面就如何突破初中物理教学中的难点谈谈自己的一些认识和体会。

一、弄清难点形成的原因1、教师要求过高、教学方法不当和语言不规范。

初中学生学习物理的思维特点是,习惯于从特殊到一般的归纳推理,得出概念和规律。

教师要给学生创造这样的教学素材,使学生通过从特殊的事例、旧知、实验现象等入手,突破教学的重难点。

如果不注意这个特点,那么大部分的学生会感到不好接受的。

这显然是教学方法不当而导致的难点。

2、学生前概念的干扰。

在物理教学中,很多学生反映物理课能听懂,就是不会自己做题。

一句话,就是物理难学,尤其是概念和规律难以接受。

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什么呢?学生在学习物理之前,由于受到各种生活现象对他们感官的刺激,对现实生活中的现象形成了经验型前概念,也形成了一些与正确的物理概念相同或相悖的前概念,这些前概念对学好物理造成的干扰是普遍的,也是物理教学低效率的重要原因之一。

表现在:①错误的前概念跟新知识的对撞,使相应的教材重、难点内容不易突破。

②认知结构不能及时更新或重建。

一些重难点知识的学习,要求学生及时更新或重建自己的认知结构,但学生由于思维定势的影响,常有一种维持原有认知结构的倾向,不恰当地把新知识纳入到认知结构的原有框架之中,这样,就无法理解新知识的普遍意义,致使教学中重难点不易突破。

3、知识的负迁移。

心理学理论告诉我们:过去已经掌握的知识、技能、态度和方法等在学习新的知识、技能时起消极的干扰作用,使后继的学习产生了困难,这种现象叫负迁移。

如何消除物理现象错误经验产生的负迁移

如何消除物理现象错误经验产生的负迁移

如何消除物理现象错误经验产生的负迁移当人们看到玻璃杯摔在坚硬的水泥地上会立即破碎,而摔在柔软的沙滩上却安然无恙;看到沉重的物体不易搬动,而轻小的物体则相反;听到在空荡的大厅里说话能听到回声,而在放了东西的小屋子里说话则听不到回声等生活现象时,往往要问为什么,其实这里面蕴含着丰富的物理知识。

可见,有些日常生活经验对学生掌握物理知识大有帮助。

然而,一些错误的日常“经验”却给物理知识的学习带来一定的障碍,笔者在此谈谈如何消除错误的经验产生负迁移对物理知识的学习产生的障碍。

一、错误的“经验”带来的学习障碍生活经验往往是学生在学习物理前所形成的一些经验性概念,由于中学生的知识面较窄,经验有限,因此考虑问题难免带有片面性,容易被表面现象迷惑,学生形成一些错误的生活“经验”是不可避免的。

这些“经验”可分为积极与消极两种,积极的经验在学生学习过程中可产生正迁移,而消极经验则产生负迁移。

学生自以为是的那些片面性经验往往使学生对物体的认识产生错觉,致使一些错误“经验”在脑子里根深蒂固。

这些“经验”对物理知识的掌握不但没有帮助,反而是学生掌握物理知识的障碍。

比如“原子结构论”,学生在掌握这一知识之前毫无感性经验,但是通过教师生动有趣的讲解,以及Flash动画效果,完全能够掌握这一知识,尽管这些理论非常抽象。

学习“力的作用是相互的”这一知识时,学生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有一定的感性经验,但是这些感性经验中有些是片面的,也就是说感性经验中有些是错误的“经验”。

如“只有人或者动物、机器等物体才能施力,而且施力是单方面的”;“打人者和被打者一个是单纯施力者,一个是单纯受力者”;“鸡蛋碰石头,鸡蛋破了,石头安然无恙,所以鸡蛋受力大,而石头受力小”。

又如学习“力与物体的运动”时,学生认为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必需条件,必须有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才会运动,否则物体就会停下来;马拉车前进是马拉车的力大于车拉马的力。

再如,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从同一高度竖直落下时,不同的物体不可能同时落地;太阳曝晒下的木块的温度不如在同样情况下的金属的温度高,等等。

学生学习物理概念的常见问题及解决策略

学生学习物理概念的常见问题及解决策略

学生学习物理概念的常见问题及解决策略山东省聊城市东阿县第三中学李宏庆研究和把握学生学习物理概念的常见问题,对于教师确定教学策略,选择教学方法和内容,有的放矢地排除学生学习概念时的障碍与干扰,保证教学质量具有重要作用。

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出现问题是多方面的,又是因人而异的,但总的来说,学生在学习物理概念时,常见的问题主要有感性知识不足、相关准备知识不足、前概念的片面或错误干扰、抽象思维能力不足、思维定势负迁移、不会应用等几方面。

(一)感性知识不足物理学是一门实验科学,物理概念的建立离不开对感性材料的认识过程,感性认识是物理思维的材料,是检验物理理论真伪的标准,是理解概念的基础。

感性知识不足,就无法从客观事物中抽象出共同属性和本质特征,就不能顺利地、正确地形成物理概念。

如果没有足够地把有关的物理现象及其之间的联系鲜明地展示出来的实验或学生日常生活中所熟悉的、曾经亲身感受过的事例作基础,学生就很难理解概念的来龙去脉、物理意义、适用条件等,从而影响对概念的掌握和运用,造成学习的思维障碍。

如,研究电磁感应现象,在建立电磁感应概念时,如果没有足够的、能够逐步揭示现象间本质联系的实验基础让学生观察,就很难建立电磁感应这一概念,对这些规律也就很难理解。

所以教师在教学时注意加强实验教学,有计划、有选择、有目的地多为学生提供感性材料,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特别是中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不是很强,知识基础也有限,应注意从建立在感性知识的基础上的,具体、形象思维入手进行物理概念教学。

(二)相关的准备知识不足物理知识本身有着严密的逻辑体系,新知识的学习必须建立在掌握已有的知识的基础上才能进行。

先学的知识是后学的知识的准备,如果以前学的概念掌握不好,就会影响以后学习的概念的理解,而概念理解的不准确,又会影响规律的学习。

如不理解功的概念,就难形成功率、机械效率等概念。

物理概念之间互相交织互相渗透,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在学习的过程中互相影响。

物理教学中负迁移现象研究

物理教学中负迁移现象研究

物理教学中负迁移现象研究作者:尹黎萍来源:《读写算》2014年第05期【摘要】本文针对物理教学中的负迁移现象,对其特点、成因作了具体分析,并提出了物理教学中跃过负迁移现象的教学对策。

【关键词】负迁移前概念教学对策“学习迁移”是心理学的一个专用名词,它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或者说将学得的经验(包括知识、技能、思维方法以及学习态度等)改变后运用于新情景。

迁移又有正迁移、负迁移之分。

凡是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起促进作用的,叫做学习的正迁移;反之则称为负迁移。

在学习中合理并正确运用正迁移能够帮助学生利用已掌握的知识、技能、思维方法等去学习新的知识、技能以及思维方法,对于帮助学生掌握日新月异的科学知识有着无以替代的作用。

但在学习过程中,往往会因为对新旧知识之间从形到质的联系与区别缺乏细致深入的研究,有时会产生负迁移,这常常会使我们的学习误入歧途,不是得到一个错误的答案就是干脆得不到任何结果。

本文就物理教学中出现的负迁移现象及防止此现象的发生谈一些看法。

一、物理教学中的负迁移现象1、负迁移的类型我们对物理学习过程中发生的错误进行分析以后,发现负迁移通常有以下几种类型。

(1)直感型负迁移这种类型的负迁移特点是遇到新问题时,会不恰当地从旧知识推广而来,这种推广有时是很迅速的。

例如,汽车的速度就是汽车本身的移动速度,因此,由电荷定向移动而形成的电流的传导速度就是电荷定向移动的速度.(2)记忆型负迁移在物理学习过程中往往因为“搞混”了而发生张冠李戴现象,这就是记忆型的负迁移,它的特点是印象重叠或混淆记忆。

(3)理解型负迁移这种类型的负迁移是由于对某些物理知识的理解不全面、有缺陷而造成的。

如没有掌握物理规律,没有吃透概念建立的前提与层次,从而对和它有联系的后继学习产生干扰。

2、负迁移的一般特点每当学习者面临新的学习任务时,都可能会有意或无意地与以前所学的知识和技能相联系,而负迁移往往发生在彼此类似的知识或技能之间,当它们有着形式上的共同点而本质上却存在着明显的区别时,很容易发生干扰。

迁移学习中的负迁移问题处理方法

迁移学习中的负迁移问题处理方法

迁移学习中的负迁移问题处理方法迁移学习是机器学习领域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旨在通过将一个领域中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另一个领域,从而提升目标任务的性能。

然而,在实际应用中,迁移学习也面临着负迁移问题。

负迁移指的是在目标任务上应用源任务中学到的知识反而降低了性能。

本文将探讨负迁移问题的原因以及处理方法,并介绍一些实际案例。

一、负迁移问题原因分析1. 领域差异:源领域和目标领域之间存在着差异,包括数据分布、特征表示、任务定义等方面。

如果源领域和目标领域能够很好地对齐,那么知识在目标任务上的应用就会很有效;但如果存在较大差异,就有可能导致负能量传递。

2. 数据偏差:源数据和目标数据之间存在偏差也是导致负能量传递的原因之一。

例如,在图像分类任务中,源数据可能包含大量室内场景图像,而目标数据则主要包含室外场景图像。

这种数据偏差会导致源模型在目标任务上的性能下降。

3. 标签噪声:在迁移学习中,源任务和目标任务的标签可能存在噪声。

如果源任务的标签不准确,那么迁移学习过程中学到的知识就会带有误导性,从而导致负迁移。

二、负迁移问题处理方法1. 领域自适应方法:领域自适应方法旨在通过将源领域和目标领域进行适应,从而减小领域差异。

这类方法通常通过对抗训练来实现,例如生成对抗网络(GAN)和领域对抗神经网络(DANN)。

这些方法能够将源数据映射到与目标数据相似的分布上,从而减小负能量传递。

2. 标签校正方法:如果源任务和目标任务存在标签噪声问题,那么可以采用一些标签校正方法来处理。

例如,在有限的人工干预下进行重新标注、使用无监督学习来估计真实标签等。

通过校正源数据和目标数据中的错误信息,可以减小负能量传递。

3. 多模态融合方法:当源领域和目标领域存在多模态数据时,可以采用多模态融合方法来处理负迁移问题。

这类方法通过融合多个模态的信息,从而减小领域差异。

例如,可以使用神经网络来融合图像和文本信息,从而提升目标任务的性能。

三、实际案例1. 图像分类任务:在图像分类任务中,源数据和目标数据存在领域差异。

物理实验技术中的误差来源和减小方法介绍

物理实验技术中的误差来源和减小方法介绍

物理实验技术中的误差来源和减小方法介绍引言:在物理实验中,精确的测量和准确的数据是非常重要的,因为任何实验的结果都依赖于测量的准确性。

然而,由于各种原因,物理实验中常常会出现误差。

本文将介绍物理实验中的常见误差来源和一些减小误差的方法。

一、随机误差随机误差是由于实验中存在的种种偶然因素导致的,其大小和方向是无法预测的。

这些因素可能包括仪器的精度、环境的影响、人的操作等。

随机误差的特点是多次重复实验结果的离散程度较大,它不会固定在一个值上。

减小随机误差的方法有:1.增加重复次数:通过重复实验,可以减少个别数据的影响,提高结果的准确性。

2.平均法:对于多次测量得到的数据,取它们的平均值可以减小随机误差的影响。

3.使用统计方法:通过统计学方法对数据进行处理,例如计算标准差、方差等,可以更好地评估测量中的随机误差。

二、系统误差系统误差是指在实验中由于某些固定因素导致的误差,其大小和方向是固定的。

这些因素可能包括仪器的固有误差、测量装置的不准确性、环境的影响等。

系统误差的特点是多次重复实验结果在一个固定值的附近波动。

减小系统误差的方法有:1.在实验设计中考虑实验条件:例如,选择适当的测量装置和环境条件,使实验结果尽可能准确。

2.校正仪器误差:通过对仪器进行校正,可以减小仪器固有误差的影响。

3.使用合适的校正曲线:在实验中,有时需要对数据进行纠正。

通过建立合适的校正曲线,可以对实验结果进行修正。

4.使用备选测量方法:在实验中,应该考虑使用多种不同的测量方法,以克服单一测量方法的局限性。

三、人为误差人为误差是由于实验者的操作不准确或主观因素的影响导致的误差。

例如,读数不准确、操作不规范等。

人为误差具有主观性和难以控制性的特点。

减小人为误差的方法有:1.操作规范:在实验中,应该严格按照实验步骤进行操作,避免不必要的误差。

2.培养技巧:通过长时间的实践和经验积累,实验者可以提高实验操作的准确性。

3.使用自动化测量装置:自动化测量装置可以减小人为误差的影响,提高测量的准确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何消除物理现象错误经验产生的负迁移
当人们看到玻璃杯摔在坚硬的水泥地上会立即破碎,而摔在柔软的沙滩上却安然无恙;看到沉重的物体不易搬动,
而轻小的物体则相反;听到在空荡的大厅里说话能听到回声,而在放了东西的小屋子里说话则听不到回声等生活现象时,往往要问为什么,其实这里面蕴含着丰富的物理知识。

可见,有些日常生活经验对学生掌握物理知识大有帮助。

然而,一些错误的日常“经验”却给物理知识的学习带来一定的障碍,笔者在此谈谈如何消除错误的经验产生负迁移对物理知识的学习产生的障碍。

一、错误的“经验”带来的学习障碍
生活经验往往是学生在学习物理前所形成的一些经验性概念,由于中学生的知识面较窄,经验有限,因此考虑问题难免带有片面性,容易被表面现象迷惑,学生形成一些错误的生
活“经验”是不可避免的。

这些“经验”可分为积极与消极两种,积极的经验在学生学习过程中可产生正迁移,而消极
经验则产生负迁移。

学生自以为是的那些片面性经验往往使学生对物体的认识产生错觉,致使一些错误“经验”在脑子里根深蒂固。

这些“经验”对物理知识的掌握不但没有帮助,反而是学生掌握物理知识的障碍。

比如“原子结构论”,学生在掌握这一知识之前毫无感性经验,但是通过教师生动有趣的讲解,以及Flash动画效果,完
全能够掌握这一知识,尽管这些理论非常抽象。

学习“力的
作用是相互的”这一知识时,学生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有一定的感性经验,但是这些感性经验中有些是片面的,也就是说感性经验中有些是错误的“经验”。

如“只有人或者动物、机器等物体才能施力,而且施力是单方面的”;“打人者和被打者一个是单纯施力者,一个是单纯受力
者”;“鸡蛋碰石头,鸡蛋破了,石头安然无恙,所以鸡蛋受
力大,而石头受力小”。

又如学习“力与物体的运动”时,学生认为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必需条件,必须有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才会运动,否则物体就会停下来;马拉车前进是马拉
车的力大于车拉马的力。

再如,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从同一
高度竖直落下时,不同的物体不可能同时落地;太阳曝晒下
的木块的温度不如在同样情况下的金属的温度高,等等。


些先入为主的错误“经验”使学生对“力的知识”感到困惑。

在教学中,教师不但要告诉学生正确的结论,还要想办法纠
正学生的错误观点,这无疑增加了教学的难度。

并且每个人
对事物的感受不同,所以对同一事物的认识可能产生不同的
错误。

物理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如何帮助学生从错误的“经验”中走出来,正确地认识物理现象的本质呢?
二、走出错误“经验”的迷雾,正确认识物理现象的本质
1.从物理概念和规律入手,引导学生纠正错误概念。

教师在备课时要充分估计学生可能存在的错误“经验”,做到心中有数,注重弄清和真正掌握物理概念和规律,并把它们作为解释物理现象的依据,这样就可有效地纠正学生的错误“经验”。

当教师在教学中帮助学生得出正确结论后不妨将错误认识也提出来,引起学生的注意,让学生自动摒除错误“经验”。

如:讲到“二力平衡”问题时,让学生回想“作用力与反作用力”,这样能使学生意识到“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是一对平衡力”是错误的。

在讲“自由落体”一节中,学生对“任何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从同一高度竖直落下时,不同的物体将同时落地”觉得很难理解,所以教学中应强调“自由落体运动”是指在只受重力作用下的竖直下落运动,但在实验中,不可避免地受到空气等阻力影响,结果当然不会完美。

从而使学生建立“密度和重力都不相同的物体在空气中,从同一高度落下,快慢几乎一样”的概念,在此基础上再对自由落体运动加以分析、研究。

这样,就很容易使让学生消除模糊不清、似是而非的疑惑的感觉,从而使概念变得清晰明朗化,就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

2.加强实物演示,丰富感性认识,消除“经验”,确立正确概念。

做演示实验能在教学过程中给学生提供观察物理现象的特定条件,使学生在头脑中建立正确的物理概念。

同时,中学生
的抽象思维在很大程度上属于经验型,需要感性经验支持。

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在了解学生实际的基础上,充分利用
一切可以利用的实验条件为学生演示或者引导学生自己动
手演示一些现象,通过实物演示消除头脑中的错误概念。

其实,许多概念性的知识并不需要多精密的实验仪器就能说明问题,有时候仅仅需要一面镜子、一只杯子、一瓶水或者一个小钢球等。

比如,在“大气压”一节教学中,教师可以准备一杯水和一
张硬纸片,演示前先向学生提问:用硬纸片盖住杯口倒过来,纸片会掉下来、水会流出来吗?部分学生根据日常积累的错误“经验”,肯定会回答:纸片会掉下来,水会流出来。

演示的实验结果马上会纠正学生在认识上的错误,并能避免这种错误在以后的学习中延伸。

又如,讲“热学”时,教师提问:夏天天气闷热,怎样做会觉
得凉快些?学生会回答:打开电扇。

教师问:为什么?学生回答:因为电扇吹的是凉风。

其实教师可以拿出两个温度计,分别放在电扇正吹着的地方和吹不到的地方,过几分钟后,看这
两个温度计的示数竟然一样。

这时教师问:凉风为什么没使风扇吹着的温度计的示数变低?紧接着在这只温度计的液泡上裹上一团湿棉花,再让风扇对着它吹,会发现,温度计的示数明显下降。

学生马上明白了:人身体出了汗,电扇使空气流动,加速了蒸发,而蒸发时,汗液从人体吸热,所以才觉得凉
快。

3.分析错误根源,让学生甄别正误。

如:物体温度降低,它的热量就减少;物体的吸收热量,它的
温度就一定升高;两物体温度相同,内能就一定相等;物体温
度升高,其内能就一定增加……这些似是而非的观点使学生
积极地展开思维活动,探明其中正确的物理过程,从而对正
确的观点印象深刻,对错误的看法也能知其错误的真正原因。

总之,这些错误的“经验”对物理概念的正确形成非常不利,它们导致正确的科学概念不容易在学生的头脑中建立起来,
造成了物理课堂教学效率的低下。

错误的“经验”是学生掌握物理知识的障碍,帮助他们克服障碍,是提高教学质量所
必需的步骤,也是每个物理老师的职责所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