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了_不列颠尼亚》上课用

合集下载

高中语文《别了,“不列颠尼亚”》课件

高中语文《别了,“不列颠尼亚”》课件
中英双方经过两年多达22轮的谈判,最终在1984年12月19日正式签署了《中 英联合声明》,决定从1997年7月1日起,中国在香港成立特别行政区,开始对香 港岛、界限街以南的九龙半岛、新界等土地重新行使主权和治权。
不列颠尼亚号,1953年4月16日由英女王伊利沙 白二世主持下水礼,1954年1月11日首航。是英国 历史上第87艘王室游艇。1953年至1997年间服役。 1953年4月16日由英女王伊利沙白二世主持下水礼。
小属性。
是以其特有的情怀来刻画这些场景的。
(二)在历史与现实的对接中揭示真理
本文另一个值得称道的特点,是记者将大量的历史背景材料和新闻现场气氛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使短
短一篇新闻报道有了难得的历史纵深感。
(三)追求结构上的完美
本文采用倒金字塔与非倒金字塔的结合结构,有利于重大新闻故事的总体概述和局部展开。
通过《南京条约》占领了香港,对香港开始了长达一百五十多年的统
治。而今不得不离开,退路也只是海路。来时是那样的不可一世、趾高
气昂;走时又是那样的沮丧前后对比含义深刻。
【思考5】品味简介语言,把握情感
鼠标点击这里,输入您的文本
4.从今以后不文会字,有更改另文字一的颜面色或港者大督旗帜从这
里升起。
小属性。
写法 主要是叙述,有时兼有议论、描写、评论等。
写作形式 倒金字塔式、正金字塔式、折衷式、平铺直叙式
倒金字塔式 这种写作方式是媒体常用的写作方式。这种模式 将新闻中最重要的消息写在第一段,或是以新闻 提要的方式呈现新闻的最前端,有助于受众快速 了解新闻重点。由于该模式迎合了受众的接受心 理,所以成为媒体应用最为普遍的形式。
【思考2】导语部分主要是介绍了什么?
简介
鼠标点击这里, 明确 输入您的文本导语部分点名了主要事件,即概述英

《别了,“不列颠尼亚”》ppt课件[27张]

《别了,“不列颠尼亚”》ppt课件[27张]
消息
新闻
1人物通讯 3工作通讯 2事件通讯 4风貌通讯 香 港 回 归 纪 念 碑
通讯
新闻最主要的特征是:
用事实说话
1、新闻正文一般分为哪几个部分?
标题、导语、主体、背景和结语
2、哪几部分是缺一不可的
标题、导语、主体
3、新闻的标题 有什么特点呢?
除了主标还有哪 些?
引标和副标
文体简介
“特写”,要求用类似于电影“特写镜头”的手法来反映事实, 是作者深入新闻事件现场采写的一种现场感较强、篇幅短小精粹的 新闻文体。
香港紫荆花广场升旗仪式
中国政府为 香 什么能成功 港 地恢复对香 中 港行使主权?环
香 港 回 归 场 面
香 港 会 展 中 心
香 港 维 多 利 亚 港 夜 景
天安门广场庆祝香港回归


回顾课文
通讯是新闻的一种。新闻可分为:
消息
新闻
1人物通讯 3工作通讯 2事件通讯 4风貌通讯 香 港 回 归 纪 念 碑
• 除了历史与现实对照, • 文章中现实场景还有对比的地方。
• 如 、 第五段
• 另外、文章中多处叙述也流露出了民 族自豪感!
• 为什么详写“一百五十六年五个月零 四天”?
• 1、不应该忘记殖民统治的这段历史 。 • 2、中国人民经过了漫长的等待,终于 迎来了香港回归祖国的一天。作者心 中,人民心中,都是感情澎湃。通过 精确地记录英国统治香港的时间来表 现。
• 这句话平实的语言, 对比的鲜明,其中之 一饱含了中国人民对 长达一个半世纪的殖 民统治结束的欣喜之 情。
• 从1841年1月23日英国远征军第一次将米字旗插上 海岛,至1997年7月1日五星红旗在香港升起,一 共过去了一百五十六年五个月零四天。 • 对中国人民来说,英国在香港进行殖民统治的这 段历史是刻骨铭心的,是不应该忘记的。中国人 民经过了漫长的等待,终于迎来了香港回归祖国 的一天。作者心中,人民心中,都是感情澎湃。 这种感情,通过精确地记录英国统治香港的时间 来表现,语言含蓄,很有分寸。

别了不列颠尼亚上课版

别了不列颠尼亚上课版

(1)根据传统,每一位港督离任时,都举行 降旗仪式。但这一次不同:永远都不会有 另一面港督旗帜从这里升起。 运用对比,强调了这次降旗是具有标志 意义的最后一次,说明香港不再有港督,象 征着英国殖民者在香港的统治终结。
(2)停泊在港湾中的皇家游轮‚不列颠尼 亚‛号和邻近大厦上悬挂的巨幅紫荆图案, 恰好构成这个‚日落仪式‛的背景。
•体: (2-10) 具体叙述了英殖民者 的告别仪式 • 结尾:(11) 大英帝国从海上来, 从海上去
如何理解标题‚别了,‘不列颠尼 亚’‛的含义? • 明确:标题有两层含义。字面上看,查 尔斯王子和末任港督彭定康乘坐‚不列 颠尼亚‛号离开香港,消失在茫茫南海 夜幕中,这是写实的一面,是现实场景; 另一方面‚不列颠尼亚‛号离去,象征 英国殖民统治在香港的终结,中华民族 的一段耻辱终被洗刷。
1、为什么把英国的告别仪式说成‚日 落仪式‛?
表层意:仪式举行的时间是日落时分 深层意:因为英国曾经拥有大片殖民地,被称为 “日不落帝国”,喻指在它统治的领土上,永远都 有阳光照耀。香港作为英国在东方的最后一块殖民 地,于1997年脱离英国统治,回归祖国,可以说 在中国香港的土地上,英殖民统治的太阳落下了。 所以把英国的告别仪式称为“日落仪式”。
(1)标题:是文章的核心,包括引标、正标、 副标。 (2)导语:形式上为消息开始的第一句或第一段文 字 ,概括新闻的主要内容。 (3)主体:是导语之后,对新闻事实的具体叙述。 (4)结尾:新闻的最后一句或最后一段,比较发人 深思。 (5)背景:穿插在新闻事实的描述中,是对新闻事 实的补充。
研读课文,理清本则新闻的结构:
《中英香港政权交接仪式在港隆重举行》
导语:1997年7月1日零点,中华人民共 和国国旗和香港特别行政区区旗在香港升 起,经历了百年沧桑的香港回到了祖国的 怀抱,中国政府开始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

《别了,“不列颠尼亚”》教案

《别了,“不列颠尼亚”》教案

《别了,“不列颠尼亚”》教案6《别了,“不列颠尼亚”》教案课时:1课时教学方法:自主合作交流教具: 1.香港回归影音资料。

2.课件重点: 1.新闻知识的掌握2.情感价值态度的培养授课过程:一、导入新课:现在我们走在大街上或者是乘车时,经常可以见到大幅的伟人的画像,且不说法律上是否合乎规范,他们的确已经成了乡村。

城市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成了一种文化,我们看到过:毛泽东同志的。

邓小平。

江泽民……今年8月22号正好是邓小平同志诞辰一百周年,与之有关的内容:改革开放、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香港回归……今天在邓小平同志诞辰100周年的日子里,重温那段历史。

(播放香港回归的影音资料,大约5分钟) 二、研讨过程1、大家谈观看影音资料的感受——激动,感慨。

是啊,此刻我们心潮澎湃,激情万丈,那么,假如我们是记者,目击了这一历史场景,怎样将我们的所见所闻传递给更多的人呢?小组讨论,形成一篇新闻稿2、讨论前明确:学生对“新闻”一词自己提出问题(1)、什么是新闻?(2)新闻的特点(3)新闻的结构在预习的基础上,学生完全可以互相帮助解决问题。

3、从结构出发完成新闻稿的标题和导语------小组讨论成稿,基本掌握新闻的知识。

4、大家交流新闻稿5、对于这一伟大的历史事件,不仅仅是华夏儿女关心,世界各大媒体齐聚香港,截至1997年5月8日,就有778家传媒,8423人登记对交接仪式进行采访,作为中国国家通讯社的新华社不辱使命,不负众望,高人一筹,获得中国新闻奖一等奖,正是这篇《别了,“不列颠尼亚”》6、出示思考问题:(1)这则新闻为什么会获此荣誉?(提示:可以从那些角度考虑?如:它的结构中的标题等角度) (2)我们学习新闻的意义何在?(联系我们生活的时代特点) (3)我们学习这则新闻的意义何在?(所得所感) 分组讨论问题,7各组交流,达成共识:(1)共识:形式好:标题好,主体好/内容好:分析新闻事实和背景资料的结合(通过分析自然的明确新闻本身的内容)(2)共识:我们生活在这个信息时代,新闻媒体已经成了我们看世界的窗口,我们应该学会利用这个途径,提取重要信息/关注社会,关注生活,关心国内外大事。

《别了,“不列颠尼亚”》课件

《别了,“不列颠尼亚”》课件

3.下面文段横线处依次应填入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在新的一天来临的第一分钟,五星红旗
《义勇军进行曲》冉
冉升起,中国从此恢复对香港
主权。与此同时,五星红旗在英
军添马舰营区升起,两分钟前,“威尔士亲王”军营
给中国人民
解放军,解放军开始
香港防务。
A.随着 执行 移交 管理
B.伴着 行使 移交 接管
观点三:此处的“闲笔”是新闻中背景知识的介绍,根据新闻的需要灵活安排。插入这一部分内容,既增强了新 闻的知识性,又使新闻具有广度和深度。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停泊.(bó)
陈迹.(jì)
大厦.(shà)
B.掩.映(yǎn)
旗帜.(zhì) 悬.挂(xuán)
C.甲.板(jiǎ)
A.①②⑥ B.②③⑤ C.③④⑥ D.①④⑤ 答案:B
⑥改革破除利益藩篱,开放倒逼改革深化,要素自由流动的束缚持 续打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一个大国释放出世.人.瞩.目.的活力奇迹。
解析:①釜底抽薪:比喻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使用正确。②一言九鼎:形容所说的话分量很重,作用很大。望文 生义,该成语不能理解为守信用。③行云流水:形容诗文、书画、歌唱等自然流畅。不能用于形容想象力,不 符合语境。④进退有度:前进、后退都有规律,有标准,合法度。使用正确。⑤不绝如缕:多形容局势危急或声 音细微悠长。用错对象,可用“络绎不绝”。⑥世人瞩目:全世界都在关注某人或事。形容人或事非常重要。使 用正确。
《别了,“不列颠尼亚”》
1997年7月1日,是一个彪炳史册的日子。这一天的零点,全世界都在谛听从东方响起的庄严钟声。它响彻 寰宇,向五洲四海郑重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的时刻到来了!这是中华民族洗百年耻 辱、长民族志气、振国家声威的时刻。《别了,“不列颠尼亚”》记录了这一珍贵的瞬间,留下了永恒的画面。

新课标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1《别了,“不列颠尼亚”》教案(合集五篇)

新课标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1《别了,“不列颠尼亚”》教案(合集五篇)

新课标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1《别了,“不列颠尼亚”》教案(合集五篇)第一篇:新课标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1 《别了,“不列颠尼亚”》教案别了,“不列颠尼亚”《别了,“不列颠尼亚”》这篇课文如何教,难题不在教学目标的确定,而在教学过程的设计。

这篇课文是一篇特写消息,根据教材单元教学要求并结合课文的特色,学习目标可以确定为:1、了解特写消息与一般消息的区别及学习特写的表达技巧。

2、品味课文庄重、含蓄的语言风格。

3、体会课文标题的新颖性。

然而,教学过程如何设计呢?如何设计才能体现新课标的以学生为主体,调动学生的自主性的要求呢?本人在反复的构思、实践和吸取多方的经验之后,得出这样的体会:用“比较”的方法既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让学生学起来觉得轻松。

具体过程是这样的:首先,用一分钟的时间对新闻的概念、要素、特点和结构进行回顾一遍。

其次,给学生五分钟时间阅读课文,接着观看有关香港回归的照片资料,以助学生对课文的整体感悟。

其次,思考以下两个问题:1〉课文中有哪些关于现场描写的语句?2〉课文有哪些特色(比较阅读)?这两个问题能概括上述学习目标,问题解决完了,这节课的学习目标也就完成了。

这两个问题重点探讨第二个问题。

本人根据课文内容改写一篇一般性消息,作为资料印发给学生,主要是为了跟课文(特写消息)作比较,让学生从两者中找出主要表达手法上的区别。

接着探讨课文在描写上是如何体现细致这个特点的,也就是课文对现实场景的描写是如何从多个角度(视觉角度、听觉角度、感觉角度等)去进行的。

这点完全可以交给学生自主分析,老师只需点拨和归纳。

通过学生的分析和老师的归纳,学生不仅领会到特写消息和一般消息的区别,也掌握了特写的表达技巧。

以上是课文特色表现之一。

课文特色表现之二是含蓄的语言风格。

这点也是通过举例比较让学生体会、让学生自己说。

课文特色的第三个表现是标题的新颖性。

这点也是通过举例比较让学生自己说。

另外补充一点,课堂上要强调朗读,对描写精彩的语句,体现含蓄语言风格的语句,要求学生朗读,根据教学过程,长的齐读,短的个别读,让学生从自己读或听别人读的过程中去得到体会。

《别了-“不列颠尼亚”》课件

《别了-“不列颠尼亚”》课件

英国已经成为一个新型文 化传统的集束,将文化遗 产和传统遵循现代方法以 及崭新的文化理念,得到 了社会广泛的认同与支持。
新视角下审视英国历史
对英国历史的新视角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这个复杂的国家, 助力英国在未来发展的道路上取得更大的成果。
温斯顿·丘吉尔
丘吉尔是英国历史上的著名政治 家和领袖,也是二战时期连任首 相期间的英国代言对不同类型的运动如足球、曲棍球和板球等的热情程度是非常高的。
足球和板球运动
运动是英国社会文化的一部分,足球和板球等运动 在英国文化和体育史上拥有深远的历史渊源。
水上活动
英国是海洋岛国,游泳、潜水、冲浪等水上活动在 英国的海滨度假胜地非常流行。
来英留学和旅游
英国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国家,从罗马入侵到现代建设,经历了数百年的变迁。其中,英国的海事贸易和军 事扩张对全球历史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伊丽莎白一世
16世纪女王伊丽莎白一世的在位 期,被认为是英国历史上的“黄 金时期”。
滑铁卢战役
克里米亚战争
1815年,英国与联军联合击败了 拿破仑,标志着欧洲战争的结束。
爱丽丝镜中的人
爱丽丝镜中的人与爱丽丝梦游仙 境是两部全球知名的英语文学作 品。
国际商务场景
英语是国际商务的通用语言,对 英国在世界经济中的影响至关重 要。
娱乐文化艺术
英语在全球范围内是一种受欢迎 的娱乐和娱乐文化之一,如电影、 音乐、时尚和其他艺术形式。
著名英国的地标和标志
英国的标识物和地标建筑以其独特的方式吸引着世界各地的游客,如著名的大本钟和杜莎夫人蜡像馆。
特色建筑
英国的古老的建筑物在保持自身原有的历史底蕴的 同时,也融合了现代化的风格和设计。
1. 圆桌骑士码头 2. 塔桥 3. 白金汉宫

语文:第6课《别了,“不列颠尼亚”》教学课件(语文版八年级上册)

语文:第6课《别了,“不列颠尼亚”》教学课件(语文版八年级上册)

4点30分,面色凝重的彭定康注视着港督旗帜在 “日落余音”的号角声中降下旗杆。 这是对末日港督彭定康面部表情特写,生动的写 出了彭定康离开港督府前黯然神伤的神态。通过 这一神态,我们能揣摩出彭定康当时复杂的心情 。但是不论他如何“面色凝重”,历史的脚步不 会为任何人停止,香港终将回归祖国,更能体现 香港回归的主题。
根据传统,每一位港督离任时,都举行降旗仪式,但 是这一次不同:永远都不会有另一面港督旗帜从这里 升起。
这是作者在继续末任港督离开港督府时,举行降旗 仪式之后发表的评论,它既回答了彭定康“面色凝 重”的原因,又写出了中国人民收回香港的无比兴 奋。同时通过以比强调了这次升旗是有标志意义的 最后一次,象征着英国殖民者在香港统治的终结。
米五 字星 旗红 最旗 后冉 一冉 次升 降起 下
四个场景
场 景 三
不 列 颠 尼 亚 号 离 港
场 景 四
英国对香港的殖民统治终结
三次降旗
港督府降旗
特殊意义
行政管理结束
军营旁广场降旗 交接仪式降旗(易帜)
军事管治告终 国家主权交接 Nhomakorabea3.为何要突出“蒙蒙细雨”“雨越下越大”这一自然环 境呢?
写天气,烘托气氛,体现彭定康离任时的心情,更突出 香港的明天如雨过天晴,前途无限光明。
8、如何理解“大英帝国从海上来,又从海上去。”
对比。“从海上来”指当年英国强占中国领土,开始殖民统治。“从 海上去”指英国殖民统治的结束。含蓄地表达了庄严而喜悦的心情。
9、第7段后一句话用了什么修辞?从中读出什么情感?
对比。饱含对长达一个世纪的殖民统治结束后的欢喜之情。
10、在1997年6月30日的最后一分钟,米字旗在香港最后 一次降下,英国对香港长达一个半世纪的殖民统治宣告终 结。(两个“最后”表达了什么感情?) 国旗是一个国家的象征,“米字旗”降下象征着英国 对香港的管制结束,含蓄的表达了庄严而喜悦的心情。

《别了-“不列颠尼亚”》课件

《别了-“不列颠尼亚”》课件

彭 定 康 和 女 儿 离 开 港 督 府
第二场景:6时15分,在添马舰军营东面广场 举行象征英国统治结束的告别仪式,降下英 国国旗。(第五自然段)
彭 定 康 接 过 降 下 的 旗 帜
第三场景:子夜时分,中英香港交接仪式, 米字旗香港最后一次降落,五星红旗升起。
(第八自然段)
第四场景:7月1日零点40分,查尔斯王子 和彭定康登上“不列颠尼亚”号离开香港。
别了,“不列颠尼亚”
雾中的香港维多利亚港
香港夜景
香港夜景
香港会展中心
1、香港坎坷的历史
1841年1月26日:第一次鸦片战争后,英国强占香港岛,事后清政府 曾试图用武力予以收复,道光皇帝为此发下多道谕旨,但清朝始终不能捍 卫领土完整。 1842年8月29日:清政府与英国签订不平等的《南京条约》,割让香 港岛给英国。 1860年10月24日:中英签订不平等的《北京条约》,割让九龙半岛界 限街以南地区给英国。 1898年6月9日:英国强迫清政府签订《展拓香港界址专条》,租借九 龙半岛界限街以北地区及附近262个岛屿,租期99年(至1997年6月30日结 束)。 1942年12月25日: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日军进犯香港,驻港英军无 力抵抗,当时的香港总督杨慕琦无奈宣布投降。香港被日本占领,开始了 三年零八个月的“日治时期”。 1945年9月15日: 日本战败后在香港签署降书,撤出香港。
(二)四个场景
特写往往采用文学手法,集中、突出
地描述某一重大事件的发生现场,或某些重 要和精彩的场面,生动形象地将所报道的事 实再现在读者面前。
本文主体部分就是选取1997香港回归,英 国撤退时的四个重要场景。请快速阅读课文, 找出这四个场景。以时间为顺序进行写作是本 文主体部分的一大特色。

《别了,“不列颠尼亚”》上课用

《别了,“不列颠尼亚”》上课用

45
0点40分, “不列颠尼亚”号 驶离港湾,消失在南海夜幕中
2016/11/2
北师大平果附校
46
盛 世 金 莲
澳 门 特 别 行 政 区 区 旗 区 徽
1999年12月20日澳门政权交接仪式
2016/11/2 北师大平果附校 47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台湾问题由来:1895年日本强迫清
政府签订《马关条约》,占领我国台湾 及其附属岛屿。 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 日本无条件投降,中国收回台湾。1949 年蒋介石集团败退台湾,在美国的庇护 下维持所谓“中华民国”,造成两岸的 分离与隔绝,形成“台湾问题”。所以 香港问题和澳门问题是国与国之间的历 史遗留问题,台湾问题是内政问题。
43
场面六
时间:新的一天来临的第一分钟 地点:中英香港交接仪式现场 主要事件:五星红旗冉冉升起,与此 同时,五星红旗在英军添马舰军营区 升起
2016/11/2 北师大平果附校 44
场面七:
时间:零点40分 地点:中国南海 主要事件:“不列颠尼亚”消失在南 海的夜景中
2016/11/2
北师大平果附校
2016/11/2 北师大平果附校 58
参考示例:①“爱心大巴”遭冷遇, 大学生怀疑折射社会“爱心”现状; ②“爱心大巴”遭猜疑,不是“爱 心”问题,而是社会“心态”问题。
2016/11/2
北师大平果附校
59
阅读《别了,比列颠尼亚》回 答一下问题
2016/11/2
北师大平果附校
60
1.如何理解标题?
答案:“联合国投票通过《人权宣言》” 或“联合国通过《人权宣言》”。
2016/11/2 北师大平果附校 52

10(上课用)《别了不列颠尼亚》

10(上课用)《别了不列颠尼亚》

“蒙蒙细雨”对“告别”的仪式的氛围起了 点染的作用。
第三场景:子夜时分,中英香港交接仪式 ,米字旗香港最后一次降落,五星红旗升 起。(第八自然段)
第四场景:7月1日零点40分,在中国南海 ,查尔斯王子和彭定康登上“不列颠尼亚 ”号离开香港。 (第十自然段)
如何理解“大英帝国从海上来, 又从海上去。”
第三次降旗——7月1日子夜时分的中英香港交接 仪式的易帜
它标志着英国对香港长达一个半世纪的统治的结束,也 标志着从此中华人民共和国将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
如果你是现场记者,对观看实况转播的亿万观众该 说什么?
最后一次降旗仪式结束后, 彭定康将离去。世界各大媒体 的记者都把镜头对准了港督府 , 中央电视台现场直播全过程 , 世 人也都把目光聚焦在这里 , 等待 着彭定康最后的离去 , 但是出人 意料的事情发生了 , 镜头中末代 港督神色黯然,降落的米字旗 叠放在他的膝头 , 带有皇家标记 的“劳斯莱斯”并未驶离 , 而是 缓缓地围着港督府绕开了圈 子……
标题创意 1、一语双关 意味深长 离开、告别 回归、雪耻 2、句式倒装,重在突出、强调
讨论:文中三次写到降旗,各有什么意义?
第一次降旗——港督旗帜降下
这标志今后的香港再也不会由港督来统治。
第二次降旗——港岛上的每天一度的降旗
平时,这一次降旗是很平常的,但这一次降旗,意义非常大,因 为标志着被英国统治了156年的香港终于回到了祖国母亲的怀 抱。
短短的十三个字,运用对比手法,包 含着无穷的意蕴:当年从海上耀武扬 威地来,今天黯然地从海上离去。胜 利的自豪之情,溢于言表。
找出“不列颠尼亚”离开香港(1段) 主体:4时30分:末代港督降旗仪式

4时40分:末代港督离开港督府 6时15分:英国告别仪式 7时45分:英国举行第二次降旗仪式 0时左右:香港交接仪式上的易帜 0时40分:“不列颠尼亚”号离开香港

《别了“不列颠尼亚”》PPT课件(上课用)2

《别了“不列颠尼亚”》PPT课件(上课用)2

从哪一角度来写新闻写回归的人群是
多么激动,更没有对这一时间
进行政治分析,分析其意义和
影响,而是选择了英方撤离这
一角度,显得比较新颖,并且
在简介英国人降旗参加交接仪香
式登上“不列颠尼亚”号回国
这一系列事件的过程中穿插了港
英治国的人历登史上,香 这港 样, 就开增始强殖了民文统章中
课文朗读(分钟)
▪ 凝重 (í)
庄重。
▪ 掩映 (ǎ ì)
彼此遮掩而互相衬托。
▪ 陈迹 (é ì ) 过去的事情。
▪ 瞩目 (ǔ ù) 注目,把视线集中到一点上。
▪ 冉冉升起(ǎ ǎ) 慢慢地。
▪ 易帜 ▪ 展拓 ▪ 子夜
(ì)
(ǎ ò)
(ǐ)
指政权性质发生变化或投向敌方,这里指降 英国国旗,升中国国旗。

17、人生没有笔直路,当你感到迷茫、失落时,找几部这种充满正能量的电影,坐下来静静欣赏,去发现生命中真正重要的东西。

18、在人生的舞台上,当有人愿意在台下陪你度过无数个没有未来的夜时,你就更想展现精彩绝伦的自己。但愿每个被努力支撑的灵魂能吸引更多的人同行。

19、积极的人在每一次忧患中都看到一个机会,而消极的人则在每个机会中看到了某种忧患。莫找借口失败,只找理由成功。

14、梦想总是跑在我的前面。努力追寻它们,为了那一瞬间的同步,这就是动人的生命奇迹。

15、懒惰不会让你一下子跌倒,但会在不知不觉中减少你的收获;勤奋也不会让你一夜成功,但会在不知不觉中积累你的成果。人生需要挑战,更需要坚持和勤奋!

16、人生在世:可以缺钱,但不能缺德;可以失言,但不能失信;可以倒下,但不能跪下;可以求名,但不能盗名;可以低落,但不能堕落;可以放松,但不能放纵;可以虚荣,但不能虚伪;可以平凡,但不能平庸;可以浪漫,但不能浪荡;可以生气,但不能生事。

3.1《别了,“不列颠尼亚”》课件 统编版2024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3.1《别了,“不列颠尼亚”》课件 统编版2024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当堂训练
【2019全国Ⅱ卷】请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 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60个字。(5分)
2019年的永定河补水工程于3月13日启动。本次补水工程加大 了补水力度,到4月2日,已累计输水3100万立方米。另外,拦截在 河道上的官厅水库发电站、珠窝水库下马岭发电站、落坡岭水库的 下苇甸发电站全都停用,以保证补水全部灌入河道。目前,门头沟 区城内102公里的永定河山峡段,近40年来首次实现全级通水。
访谈
新闻评论
Who(何人)

What(何事)
闻 六
When(何时)

Where(何地)

Why(何因)
How(如何)
新闻的一般结构: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
新 标题:全文的“眼睛”,可以只有一个大标

题,有时也有引标和副标。 概括新闻内容
的 导语:一般是开头第一句或第一段。

是对事件或事件中心的概括。
要 主体:正文部分,是导语内容的具体化。

阐述生动、具体的新闻事实。
构 背景:对新闻事实进行解释的事实材料。
结语:用来小结、展望、评价、激励等。
倒金字塔结构
标题、导语、主体是新闻中必不可少的,背景和结语有时则 蕴涵在主体里面,有时省略。
按照新闻的基本构成对本文进行层次划分
标题 导语 主体
背景
结语
参考答案:2019年3月13日永定河补水工程启动。这次工程加大补水 力度,停用发电站,实现永定河山峡段近40年来首次全线通水。
➢ 现实与历史交织的手法有何作用?
• 1、补充新闻事实,丰富了新闻的内容。(内容) • 2、形成今昔对比,不仅使现实场景有画面感,还使人

别了不列颠尼亚 公开课一等奖通用课件

别了不列颠尼亚 公开课一等奖通用课件
别了不列颠尼亚 公开课一等奖通 用课件
目录
• 课程介绍与目标 • 不列颠尼亚的历史与文化 • 不列颠尼亚的地理与自然环境 • 不列颠尼亚的政治与经济 • 别了不列颠尼亚:反思与前瞻 • 课程总结与回顾
01
课程介绍与目标
Chapter
课程背景与简介
历史背景
介绍不列颠尼亚的历史背景和重 要性,包括其在历史上的地位和 影响。
新。
传统节日
不列颠尼亚的传统节日如圣诞节 、复活节等,充满了浓厚的宗教 色彩和家庭氛围,反映了当地人
民的信仰和生活习俗。
不列颠尼亚的影响与贡献
政治制度
不列颠尼亚的议会制度、君主立宪制度等政治体制,对世 界上许多国家产生了深远影响,为现代民主政治的发展奠 定了基础。
科技发明
从不列颠尼亚诞生的许多伟大科学家和发明家,如牛顿、 达尔文等,他们的成就推动了人类科技的进步。
社会福利政策
不列颠尼亚政府重视社会福利,实行一系列政策如医疗保险、退休 金制度、失业救济等,以保障公民的基本生活权益。
不列颠尼亚的经济发展与产业
发达的工业化国家
不列颠尼亚是一个高度 发达的工业化国家,拥 有先进的制造业、服务 业和高科技产业。
自由贸易政策
不列颠尼亚政府推行自 由贸易政策,鼓励国内 外企业进行贸易往来, 降低关税壁垒,促进国 际经济合作。
经济影响与启示
阐述不列颠尼亚的经济影响和启示意义。
02
不列颠尼亚的历史与文化
Chapter
不列颠尼亚的历史沿革
古老文明
不列颠尼亚作为古代文明的一部 分,拥有丰富的历史遗产。从史 前时期到罗马入侵,这片土地见
证了多个民族的兴衰。
中世纪变迁
中世纪时期,不列颠尼亚成为欧洲 重要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城 堡、教堂等建筑见证了这一时期的 辉煌。

3.1《别了,“不列颠尼亚”》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3.1《别了,“不列颠尼亚”》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课程基本信息课题《别了,不列颠尼亚》教学目标1.(知识能力)了解新闻的一般特征和结构方式。

2.(过程方法)把握主要场景,品味含蓄的语言,探究新闻事实与背景材料的关系。

3.(情感价值)体会文中流露出的民族自豪感,培养自己的爱国情怀。

教学内容重点:把握本文将历史与现实相融合的写作手法,品味意蕴丰富的语言。

难点:体会文中流露出的民族自豪感,培养自己的爱国情怀。

时间教学环节主要师生活动1导入新课同学们,大家好。

我们继续学习《别了,不列颠尼亚》首先,我们回顾一下学习任务,作者是如何依托含蓄蕴藉的风格来表达香港回归带给国人的喜悦感与民族自豪感的?从文中找出相关手法进行分析。

因为在场的记者亲自经历了由客人向主人身份的转变,因此内心有很大蓬勃的情感需要抒发,但是新闻这种体裁要求作者客观报道,只能是通过一些方法渗透自己的情感。

学习活动一:探究细节描写、气氛渲染、对比、象征等手法的运用。

示例一:“停泊在港湾中的皇家游轮“不列颠尼亚”号和临近大厦上悬挂的巨幅紫荆花图案,恰好构成这个“日落仪式”的背景。

”首先,我们看“日落仪式”,它既是实指当时英国降旗时的自然时间,恰好是每天的日落时分,同时暗含英国殖民统治在香港的结束,因为英国曾自豪的称其为日不落帝国,在其强盛时期在世界拥有广阔的殖民地,他的殖民地上永远有阳光照耀。

其次,“巨幅的紫荆花图案”与“不列颠尼亚号”,这一巧妙的构图经过作者的妙笔点染与发现,就别具意味。

“巨幅的紫荆花”代表香港回到祖国怀抱,即将迎来最美好的前途,而“不列颠尼亚”代表的英国此时正准备撤离香港。

这种反差,含蓄表达对英国统治结束带来的自豪感。

补充:“在蒙蒙细雨中。

雨越下越大。

查尔斯王子在雨中宣读英国女王赠言。

”“雨”的气氛渲染,衬托英国离开的伤感无奈,“一种无可奈何花落去”之感蕴含其中,“雨”的发现产生一种“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意味。

一般的新闻是立足现实场景,但此文独特之处在于巧妙的融入了一些历史材料,现实和历史的融合产生的作用。

《别了,“不列颠尼亚”》课件

《别了,“不列颠尼亚”》课件

[辨词] “消失”的“失”有“遗落”“找不到”的意味,指 事物形象渐渐减少以至没有,强调过程。它是主观观察的结果,并 不一定是原来的事物真的没有了。“消逝”与“逝”的去而不返、 死亡意味有关。
[ 选 词 ] 时 间 一 小 时 一 小 时 地 消逝 , 而 听 众 也 在 慢 慢 消失 ,这也正应验了文学精神正在萎缩的事实。
背景资料
《别了,“不列颠尼亚”》 写于 1997 年 7 月 1 日,也就在那 一天的零点,在中国,在香港发生了一件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事件, 那便是香港在这一时刻又回归了祖国的怀抱。《中英南京条约》使 香港离开了祖国,变成了大英帝国的殖民地,150 多年来,25 任港 督代表英国对香港进行统治。为了使香港回归,中国共产党人作出 了许多努力,终于,1984 年的《中英联合声明》使香港的回归指日 可待,13 年的漫长等待,让亿万中国人失去了许多,也得到了许多。
当 1997 年 7 月 1 日零时这一庄严的时刻到来之际,哪一个中 华儿女不热血沸腾呢?《别了,“不列颠尼亚”》就是在这样的一 种背景下创作出来的。
我好比凤阙阶前守夜的黄豹, 母亲呀,我身份虽微,地位险要。 如今狞恶的海狮扑在我身上, 啖着我的骨肉,咽着我的脂膏; 母亲呀,我哭泣号啕,呼你不应。 母亲呀,快让我躲入你的怀抱! 母亲!我要回来,母亲!
⑦步履.( lǚ ) ⑧窒.息( zhì) ⑨祷.告( dǎo )
⑩令人瞩.目( zhǔ )
⑪雏.菊( chú)
2.多音字
①蒙蒙..骗蒙细mē雨ngm éng 蒙.古měng
②剥剥..皮夺
bō bāo
③处处..所决
chù chǔ
④号角.角色.
jiǎo jué
⑤超一年载.半 z载à.i zǎi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南 海,查尔斯王子和彭定康登上“不列颠尼 亚”号离开香港。 (第十自然段)
彭定康接过降下的旗帜
查尔斯在“不列颠 尼亚”号上回望
手捧刚刚降下的英国国旗, 彭定康神情黯然
英军卷旗走人
7月1日凌晨,天安门广场万众欢腾,喜迎香港 回归祖国
别了,“不列颠尼亚”






感受香港今日的灿烂与辉煌
东方之珠
香港夜景
香港红勘体育馆
香港海滨长廊
香港码头
香港迪斯尼乐园
香港街景
鸟瞰香港夜景
香港会议展览中心
星光大道
李小龙
香港紫荆花广场升旗仪式
朗读课文 筛选信息
“不列颠尼亚”号皇家游 轮
本文的导语、 主体、背景、 结语分别是哪 些段落?分别 写了什么内容?
男:小河弯弯向南流 流到香江去看一看 东方之珠我的爱人 你的风采是否浪漫依然 女:月而弯弯的海港 夜色深深灯火闪亮 东方之珠整夜未眠 守着沧海桑田变幻的诺言 合:让海风吹拂了五千年 每一滴泪珠仿佛都说出你 的尊严 让海潮伴我来保佑你 请别忘记我永远不变黄色 的脸
女:船儿弯弯入海港 回头望望沧海茫茫 东方之珠拥抱着我 让我温暖你那沧凉的 胸膛 合:让海风吹拂了五 千年 每一滴泪珠仿佛都说 出你的尊严 让海潮伴我来保佑你 请别忘记我永远不变 黄色的脸
港督府
彭 定 分,末任港督彭定康告别港督府,降下 康 和 港督旗帜。(第三自然段) 女 儿 离 开 总 督 府
讲解过程: 第一场景:6月30日下午4点30分至40
第二场景: 6月30日下午4时40分彭定康乘 车最后一次离开港督府。 (第三自然段)
第三场景: 6月30日下午6时15分,在添 马舰军营东面广场举行象征英国统治结束 的告别仪式,降下英国国旗。
(第五、六自然段)
彭 定 康 接 过 降 下 的 旗 帜
第四场景: 6月30日下午7时45分,在 添马舰军营东面广场降下英国国旗。 (第七自然段)
第五场景:子夜时分,中英香港交接仪式, 米字旗香港最后一次降落,五星红旗升起。
(第八自然段)
易 帜 交 接
1997年6月30日午夜至7月1日凌晨交接仪式 会场
1、导语 (第1段)
英国米字旗降落,“不列颠尼亚”号驶离维多利亚港。
2、主体(第2—10段)
具体报道了英方撤离的过程。
3、结语(最后1段)
总结全文。从米字旗的降落到五星红旗的升起,英国 结束了对香港的殖民统治,香港掀开了新的一页。
4 、背景:港督府变迁
按照时间和空间的顺序列出英国殖 民者在文中活动的时间、地点和主 要事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