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物质运输的途径(2)》教案3
教学设计3:物质运输的路线
物质运输的路线教学设计一、【教学设计思路】本节的内容包括两个方面:1.血液循环;2.淋巴循环。
两者都是本节教学的重点内容。
在开始进行本课之前,首先让学生阅读“开眼界”的内容进行引入。
对血液循环的教学,可首先布置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完成“探究竟1”和“探究竟2”。
然后,以讨论的形式将血液循环的相关知识融合在本部分解决。
对于淋巴循环的教学,首先布置学生阅读完成课本的“探究竟3”。
当学生理清三者关系之后,便可在此基础上相应补充淋巴的产生和淋巴的去向,完成淋巴循环途径的教学。
二、【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分析血液循环的途径;说明体循环和肺循环的关系。
2.概述血液循环的组成和路线。
3.描述动脉血、静脉血的概念和血液循环的意义。
4.说出血液、组织液、淋巴之间的关系及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的关系。
(二)能力目标1.提高表达和相互交流的能力。
2.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合作能力,实践能力。
3.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
(三)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学习生物科学的兴趣,体验探究知识的乐趣。
2.鼓励学生通过分析找出答案,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三、【重点难点】重点:1.血液循环的路线和循环的意义。
2.动脉血和静脉血的概念。
难点:血液循环的路线及体循环和肺循环的关系。
四、【教学媒体】多媒体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交流讨论法五、【课时建议】1课时六、【教学过程】复习提问:心脏的中血液流动的方向,及和每个腔连通的血管分别是什么回答:心脏分四个腔,血液流动的方向是从心房流向心室,从心室流向动脉,静脉回流的血液汇集到心房。
左心室连通主动脉,右心室连通肺动脉,肺静脉与与左心房相通,上下腔静脉连通与右心房。
导入:人体内的血液在心脏和血管组成的系统内不停的循环流动,运输着各种物质,人体内物质运输的路线是怎样的呢人生病治疗时需要打针,注射的部位多在臀部,那么,注射进去的药物是怎样到达病灶处的呢这节课我们就共同来探究一下《物质运输的路线》。
板书:第三节物质运输的路线新课教学教师活动:假设有一个红细胞,随着血流在人体内周游,如果以左心室为出发点,那么它旅行的路线是怎样的如果让你对它的旅程进行划分,你认为可以分为几个阶段学生活动:以小组为单位,结合多媒体课件内容,在学生活动报告单中标注血液循环的途径,有能力的小组可以试着写出血液循环的途径。
《物质运输的途径 (第二课时)》示范课教学设计【七年级生物上册】
教学设计
【五】教师精讲点评:
在交流过程中,适时提出问题,补充相关知识。
听取小组代表
展示组内交流
结果,适时点
拨。
在适当的时候
对相关知识进
行补充说明,并
提出相关的一
些问题。
总结本节内容
中的易混淆内
容。
个腔?(2)
从右心室出
发,重新回到
心脏时经历
了哪些途
径?
表达交流,达
成共识。
积极展示,并
给其他组进
行补充。
认真听讲,积
极思考做出
回答。
积极思考,归
纳到课本相
应内容
【六】课堂检测:
课本加同步训练习题。
板书设计教后札记
血液循环这节课的内容是人体物质运输部
分的重要内容,但是这节内容存在一个问题
就是,知识比较抽象,学生难以理解。
因此
在实际的教学中,如何让学生能够直观的理
解这节课的内容是一个难题,个人认为运用
多媒体教学比较直观。
物质运输的路线教案
第三节物质运输的路线教学设计(一)一、教学设计思路本节的内容包括两个方面:1.血液循环;2.淋巴循环。
两者都是本节教学的重点内容。
在开始进行本课之前,首先让学生阅读“开眼界”的内容进行引入。
对血液循环的教学,可首先布置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完成“探究竟1”和“探究竟2”。
然后,以讨论的形式将血液循环的相关知识融合在本部分解决。
对于淋巴循环的教学,首先布置学生阅读完成课本的“探究竟3”。
当学生理清三者关系之后,便可在此基础上相应补充淋巴的产生和淋巴的去向,完成淋巴循环途径的教学。
完成了上面两部分的教学之后,学生对本节的知识已经基本掌握了。
教师再结合课本的“图2-19”对整个循环系统的组成和循环过程进行梳理,使学生从整体上对循环系统进行认识即可。
二、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分析血循环的途径;说明体循环和肺循环的关系。
2.结合挂图说明血液在循环系统不同部位的运行方向,以及不同血管和心脏不同腔室之中运行血液的种类。
3.说出血液、组织液、淋巴之间的关系及血循环和淋巴循环的关系。
能力目标通过小组协作“完成血液循环模式图”,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学习“血液循环的发现过程”,领悟人类对于科学的认识过程是艰难曲折的和不断发展的,是经过历代科学家积极探索的结果。
三、重点难点重点:1.血液循环的途径;2.淋巴循环的途径难点:血液循环的途径难点突破:教师可以通过演示动画课件说明血液循环的途径。
四、教学媒体视频资源、挂图五、课时建议1课时六、教学过程)七、板书设计第二章第三节运输物质的路线(一)血液循环体循环:血液在心脏与全身各组织器官之间的循环。
肺循环:血液在心脏和肺之间的循环。
(二)淋巴循环淋巴的形成:来自渗入毛细淋巴管的组织液淋巴循环:一小部分组织液渗入毛细淋巴管形成淋巴,淋巴经各级淋巴管及大小不等的淋巴结,最后汇入锁骨下静脉,进入血液循环,这个过程叫做淋巴循环。
淋巴循环的作用:调解血浆和组织液之间的平衡、回收蛋白质和脂肪。
初中生物《物质运输的途径(2)》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物质运输的途径》教学设计环节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师:有位同学不小心扁桃体发炎了(图片展示扁桃体的位置),同学们如何帮帮他呢?生:吃药、输液。
(图片展示吃药、输液图片)。
师:药物是如何从手背部静脉到达病灶的呢?生:血液循环师:上节课我们学过心脏由发达的肌肉组织组成,是血液循环的动力(心脏图片)而血液沿着血管流动(血管图片)那么流动方向是怎样的呢?生:思考师:这就是今天我们一起探究的物质循环的途径(图)欢迎进入今天的生物课堂(图)希望大家学完以后,能够解决这个疑问。
【设计意图】利用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打点滴”作为情境线索,启发学生思考:药物是怎样到达病灶的?既有利于引出人体内的物质运输途径这一课题,又发了学生求知的欲望。
师:(课件展示)血液在心脏的推动下,日夜不停的在心脏和血管所组成的管道里沿一定的方向流动,我们把这一过程称为血液循环。
我们体内的物质是由血液运输的,血液循环的途径也就是物质运输的途径。
血液循环的动力来自心脏收缩与舒张。
心脏是血液循环的动力;血管是血液流经的管道。
【设计意图】血液的流动携带物质进行运输,血液循环的途径就是物质运输的途径,使课中物质运输的途径与教学内容中血液循环的途径在学生心中形成统一的认知。
环节二出示目标,目标引领师:出声速读学习目标,了解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图)生:(出声齐读)【过渡语】:为了完成学习目标,我们先观看一段视频(体循环视频)环节三自主学习,完成任务一,板前展讲,习题巩固师:借助视频提示请同学们按照自学指导一完成学习任务(读清自主学习五明确:内容、自学方法、检查方式、自学时间、自学纪律要求)【设计意图】血液循环本身就是十分抽象的生物知识,所以借助视频降低学生学习难度,帮助其顺利完成学习目标。
视频直观地体现了入体内血液是按一定的方循环流动的,从而提出血液循环的概念。
先借助视频让学生对体循环有一个大体认知,然后依据课本内容和图自主完成体循环的学习。
自主学习五明确使学生学有所依。
《物质运输的途径》教学设计
第三节物质运输的途径教学设计人体内的物质运输是通过血液循环来完成的,本章的前三节密切围绕物质运输这一功能,从运输的载体、器官、途径三方面进行介绍。
这节课以体循环和肺循环途径为中心展开, 通过探究血液在人体中的流动方向,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心脏是血液循环的动力器官的理解;而通过学习体循环和肺循环中血液成分的变化, 使学生领悟血液即物质运输的载体,血液循环的途径就是人体内物质运输的途径,血液循环的意义就在于人体内物质的运输。
由于这节课非常抽象,集本章的重点、难点:体循环、肺循环于一体,既是对对前面所学的血液,血管、心脏等知识的深化,又是后面学习消化、吸收、排泄等章节的前提和关键。
因此,根据七年级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以及本节课的地位和作用,我确定目标如下:一、知识目标1.描述血液循环的途径。
2.简述血液循环过程中成分的变化。
3.阐明血液循环的意义。
二、能力目标通过观察、讨论血液循环示意图,培养学生的读图及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目标确立严谨的科学探究的态度。
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血液循环的途径对于七年级学生来说既抽象又难懂, 在教学中借助多媒体,使抽象的文字变为直观的图像,并创设问题情境,以小活动“一滴血的旅程”为探究的载体,采用启发诱导层层深入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观察、讨论、分析、总结、游戏等活动中,体验知识的生成、发展和应用。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师:同学们有没有生病时到医院“输液”过?你能说一说护士在“输液”过程中的具体操作步骤吗?(生先消毒,再扎针入静脉血管中。
)师:药物是怎样到达病源部位的?(生通过血液。
)【设计意图】利用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输液”作为问题情境,启发学生思考:药物是怎 样到达病灶的?既有利于引出人体内的物质运输途径这一课题,又激师:(课件展示:血液循环的途径图)血液在心脏的推动下,日夜不停的在心脏和血管所组成的密闭管道里沿一定的方向流动, 我们把这一过程称为血液循环。
我们体内的物质是 由血液运输的, 血液循环的途径也就是物质运输的途径。
济南版初一生物下册第三章第三节《物质运输的途径》教案
济南版初一生物下册第三章第三节《物质运输的途径》教案《物质运输的途径》教案设计教学目标:描述体循环和肺循环的途径,简述血液循环过程中血液成分的变化。
通过观察、讨论血液循环示意图,培养学生的读图及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3、让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教学重难点:体循环和肺循环的途径;循环途径中血液成分的变化。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彩笔、卡片等。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同学们都有“打吊瓶”的经历,回忆一下,护士是怎样操作的?想一想药物是借助什么从手部运输到病源处的?具体运输途径是什么?【出示课件:生活中“打吊瓶”的场景】2、揭示课题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物质运输的途径》。
希望大家学完以后,能够解答这个问题。
【板书课题】二、目标引导,自主学习1、明确目标【出示课件:学习目标;学习目标概括为“221”】自主学习【出示课件:自学内容】三、合作探索,解释交流。
(一)血液循环的概念1、学生回答血液循环的概念。
2、让学生在多媒体图片上画出血液在全身的流动方向。
【出示课件:血液循环图;学生借助画笔功能绘出路线,加深理解。
】3、师生总结:血液在全身的流动方向,即心室->动脉->毛细血管->静脉->心房。
(二)体循环、肺循环的途径1、动画展示:体循环、肺循环途径【出示课件:flash动画】识图辩图,突出重点画一画:让学生在多媒体图片上画出体循环、肺循环途径;认一认:采用选序号的方式,让学生指认血液循环图中各部分的名称;【出示课件:体循环、肺循环路线图;学生利用画笔功能绘图】活学活用思考:一滴血打算从左心室去旅行,最后回到左心房,应该怎样为它设计旅行路线?【出示课件:完整的血液循环示意图】独立思考,同桌交流,学生代表回答。
(三)血液循环过程中血液成分的变化1、学习小组合作探究,学生代表展示成果探究问题:血液循环过程中血液成分发生哪些变化?(师巡视指导)2、知识迁移,突破难点(1)学生借助多媒体画板回顾人体内的两处气体交换;【多媒体画板的应用】(2)教师点拨,血液循环中血液成分的变化【出示课件,教师讲解,师生共同总结】3、学生活动:拼一拼,涂一涂(1)借助事先准备好的卡片,拼摆出完整的血液循环途径。
七年级下册第三章第三节物质运输的途径教案
第三节物质运输的途径学习目标:1、概述血液循环的途径,识别血液循环模式图,辩证地分析人体的血液循环途径。
2、记住体循环和肺循环的途径3、说出血压与脉搏的概念及正常值。
学习重点、难点:血液循环是本节的重点,也是本节的难点。
学习过程:一、知识回顾:心脏由哪个腔构成?心脏四腔分别与和那些血管项连?总之,心室与相连,心房与相连?二、导入新课:我们通过前面的学习的营养物质的吸收和人体内物质的交换了解到有机物和氧气最终都是通过血液循环到达组织细胞供细胞利用的。
那么有机物及氧气在循环系统是怎样运输的呢?三、自学课文,完成下列题目1、认真观察56页图,想一想血液流动有什么特点?什么是血液循环?2、默读课本57页第二段对照课本56页血液循环图描述体循环路线,血液循环可以分为_________和__________两条途径。
3、体循环的途径是:(1)体循环的起点是终点是,试描述体循环途径(2)物质交换位置:身体各部分的毛细血管内——————————组织细胞(3)血液变化:血变成血4、肺循环的途径是:(1)肺循环途径起点是,终点是,试描述肺循环的途径(2)气体交换位置:部毛细血管内————————肺泡(3)血液变化:血变成________血5、动脉血和静脉血有什么区别?动脉血管里一定流动脉血,静脉血管里一定流静脉血吗?能不能根据血管来判定血液的名称呢?四、小组合作,讨论交流:在血液循环中,体特循环和肺循环有先后顺序之分吗?它们之间有联系吗?是在哪联系起来?五、请同学们阅读57页血压与脉搏,思考并小组交流。
(1)什么是血压及测量部位?(2)收缩压和舒张压的正常范围分别是和(3)什么情况属于高血压,什么情况属于低血压?思考:谁能说一下测血压用什么仪器?如何测量?(讨论后回答,并让两个同学演示)六、探究活动:脉搏与运动有关吗?下面我们就探究脉搏与运动的关系。
脉搏的快慢变化与运动有关吗?同学们的假设是什么?分组讨论制定计划,哪个小组说一说你们制定的计划?根据各小组制定计划,利用下一节体育课分组进行测量。
第三节《物质运输的途径》教案
教课过程:一、创建情境,导入新课过渡:我的扁桃体发炎了,为了赶快的好起来,就进行了静脉注射,哪位同学能告诉我:药物是借助于什么从我的手部抵达扁桃体,来发挥治疗作用的呢?是借助血液进行了运输。
血液是物质运输的载体。
携带有药物的血液从手部抵达扁桃体经过了如何的路线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物质运输的门路》。
希望大家学完此后,能够帮老师解决这个问题。
【设计企图】用我们在生活中熟知的输液为切入点,切合生物学“根源于生活、解说生活、服务生活”的理念,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念。
过渡:在生活中,我们能够利用水泵将水运输到需要的地方。
心脏好像水泵同样,推进血液在心脏和血管中按必定的方向不断地流动,这一过程称为血液循环。
血液循环能够分为体循环和肺循环两条门路。
我们先经过一段视频来认识人体的血液循环的门路。
播放血液循环的视频【设计企图】经过观看视频,学生能够大概认识血液循环的门路和血液流动的方向,认识在血液循环过程中的两处气体互换,以及血液成分的变化,为下一步的学习打下基础。
二、研究与学习体循环(一)自学研究:认真察看课本 54 页“血液循环表示图”,参照 55 页相关内容议论:1.体循环的起点是,终点是。
2.血液循环的门路:左心室→ _______→_______→身体各处的毛细血管→_______→_______→右心房。
3.经过体循环,血液发生了什么变化?是在人体的什么部位发生转变的?在体循环中,哪些血管中流动脉血,哪些血管中流静脉血?利用动向的体循环门路表示图,进行总结并指引学生写出体循环的血流方向及途径。
师生共同总结体循环的路径。
(板书)左心室主动脉各级动脉浑身毛细血管网各级静脉上下腔静脉右心房【设计企图】经过动向体循环表示图的察看,学生进一步理解了体循环的门路,通过师生共同书写,更利于学生的记忆。
点拨:当血液流经组织细胞四周的毛细血管时,氧与营养物质一同进入组织细胞,而组织细胞产生的二氧化碳等代谢废物又扩散进入血液,这样互换完了以后血液含氧气少了,颜色变暗红,我们把含氧少、颜色暗红的血液称为静脉血。
物质运输的途径(教案)
课题第3节物质运输的途径课时 1 第 1 课时课型新授授课时间主备人学习目标1.概述血液循环的途径,识别血液循环模式图,分析人体的血液循环途径。
2.说出血压与脉搏的概念及正常值。
3.探究脉搏与运动的关系,体验体育锻炼对身体的影响。
重点难点重点:1.体循环、肺循环的途径及血液成分的变化。
2.血压、脉搏的测量方法和正常值。
难点:1.区分动脉血与静脉血。
2.血液在循环过程中的成分变化。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某同学的咽炎又犯了,为了尽快好起来,就进行了静脉注射,现在症状明显减轻了,那么药物是怎样到达病灶的?人体内的物质运输的途径又是怎样的呢?二、出示学习目标:1.概述血液循环的途径,识别血液循环模式图,分析人体的血液循环途径。
2.说出血压与脉搏的概念及正常值。
3.探究脉搏与运动的关系,体验体育锻炼对身体的影响。
三、新授知识(一)自主学习、梳理新知1.体循环:(1)途径:左心室→→全身各级动脉→→各级静脉→→右心房。
(2)作用:为全身组织细胞运输和氧气,把细胞产生的等代谢废物运走。
(3)血液成分的变化:血液由含丰富、颜色鲜红的变成含氧气较少、颜色暗红的。
2.肺循环:(1)途径:右心室→→肺部毛细血管网→→左心房。
(2)作用:血液中的进入肺泡,肺泡中的进入血液,完成气体交换。
(3)血液成分的变化:血液由含较少、颜色暗红的变成含氧气丰富、颜色鲜红的。
3.血压:指流动的血液对血管壁产生的。
可以用血压计在处测得,通常用“”的形式来表示。
4.健康成年人的收缩压是千帕,舒张压是千帕;高血压指血压经常高于千帕,低血压指血压经常低于千帕。
5.脉搏:动脉的,测量部位是腕部外侧的处。
(二)分组实验、合作交流探究一:血液循环的途径1.播放血液循环视频,学生思考:设想一个红细胞从左心室出发,经血液循环回到名言警句:生命是美丽的,对人来说,美丽不可能与人体正常发育和人体的健康分开。
《第三节物质运输的途径》教案新部编本3
精选教课教课设计设计| Excellent teaching plan教师学科教课设计[ 20–20学年度第__学期]任教课科: _____________任教年级: _____________任教老师: _____________xx市实验学校《第三节物质运输的门路》教课设计教课目的 :1、概括体循环和肺循环的门路及其关系。
2、能划分动脉血和静脉血。
3、能解说血液循环的意义。
教课要点:1、概括血液循环的门路。
2、辩证的剖析血液循环门路。
教课难点:理解人体的血液循环门路。
教课过程:一、教师导课老师扁桃体发炎,进行了手部静脉注射,药物是沿着如何的门路抵达扁桃体发挥作用的呢?二、进行新课教师投影展现血液循环模式图,指引学生开始巧妙的研究之旅。
研究之旅一:(一)问题研究:1、体循环和肺循环的起点和终点各是什么部位?2、你能描绘体循环和肺循环的门路吗?(二)成就展现:循环列车游戏——游戏规则:参加角色饰演的同学,依据血液循环的路线,喊出自己所代表的角色。
研究之旅二:(一)问题研究:血液流经体循环和肺循环后血液成分分别有什么变化?变化的部位分别在哪处?发生变化的原由是什么?(二)形象推演:血液与组织细胞之间的物质互换、肺泡与毛细血管间的物质互换。
(三)视频演示:心脏构造与血液循环的门路。
(四)成就展现:循环列车游戏——游戏规则:参加角色饰演的同学,在喊出自己所代表的角色的同时,说出相应部位流动血液的成分。
三、讲堂小结分享收获之乐:一份耕作,人份收获,经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或许感悟?说出来和同学们一块来共同分享。
四、迁徙训练活学活用:老师扁桃体发炎,进行了手部静脉注射,药物是沿着如何的门路抵达扁桃体发挥作用的呢?。
第四单元第四章《第三节 物质运输的途径》教案2
第三节《物质运输的途径》教案【学习目标】1、掌握血液循环的途径。
2、简述血液循环过程中血液成分的变化。
【教学重点】描述血液循环的途径。
【教学难点】描述血液循环的途径、总结体循环和肺循环的血液变化及关系。
【教学过程】一、活动1:体循环1、要求学生仔细看动画并阅读课本57页“体循环”一段,思考并交流:(1)体循环的起点和终点分别是哪里?(2)尝试写出体循环途径。
(3)血液在何处发生了变化?如何变化的?2、让学生尝试归纳:[知识归纳一]:(我参与,我快乐!)体循环的途径:左心室→_______→_______→身体各处的毛细血管网→_______→_______→右心房3、巩固练习:通过体循环,血液与组织细胞进行物质交换,血液中的_____和_____供细胞利用,同时把细胞产生的_____等代谢废物运走,血液就由_______血变成了_______血。
二、活动2:自学“肺循环”1、仔细看动画并阅读课本57页“肺循环”一段,思考并交流:(1)肺循环的起点和终点分别是哪里?(2)尝试写出肺循环途径。
(3)血液在何处发生了变化?如何变化的?2、让学生尝试归纳:[知识归纳二]:(我参与,我快乐!)(1)肺循环的途径:右心室→_______→肺部的毛细血管网→_______→左心房(2)经肺循环过程中的肺泡内的气体交换:血液由___血变为____血经体循环过程中的组织细胞周围的物质交换:_____血变为______血[知识归纳三] 请你总结体循环和肺循环共同的规律。
三、巩固练习:《同步》P30 1、5、6、7、8四、学以致用:假如你就是左心室里的一滴血,离开心脏旅行后,能否再回到左心室?你认为旅行的路线是怎样的呢?五、思维提升:人体从外界摄取的营养物质被小肠吸收后是如何到达组织细胞的?六、点击中考:1、(2010·福建)右图为人体血液循环示意图,据图回答以下问题:(1)写出图中下列标号中结构名称:A :E 。
《第三节物质运输的途径》教案新部编本32
精选教课教课设计设计| Excellent teaching plan教师学科教课设计[ 20–20学年度第__学期]任教课科: _____________任教年级: _____________任教老师: _____________xx市实验学校精选教课教课设计设计| Excellent teaching plan《第三节物质运输的门路》教课设计教课目的:(1)概括血液循环的门路,辨别血液循环模式图,辩证的剖析人体的血液循环门路。
(2)差别动脉血和静脉血。
(3)说明血液循环的意义。
教课重难点:(1)经过图形察看,概括总结,提升学生剖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
(3)经过剖析血液循环的血液成分变化培育学生的剖析思想能力。
(4)着重培育学生医学思想方式,学会依据病变部位剖析药物治疗抵达病灶的门路。
课前准备:老师准备:备好课;制作PPT课件。
学生准备: (1) 上网查阅科学家哈维的故事——血液循环的发现者。
(2)准备好水彩笔 ( 红色、蓝色 ) 选好中心讲话人。
教课过程:教课环节实时间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企图安排引经据典导语:发现血液循环的科学家聆听老师的引经用血液循环的发现者导入新课哈维说:“太阳是世界的心脏,心据典,哈维以及他的语言来(2分钟 ) 脏是人体的太阳” ,血液在心脏的联想体内奇特的引入,学生的崇敬感给力下,昼夜不断的在心脏和血管生命“江河“和踊跃性一下子就调构成的密闭管道里沿着必定的方明确知道《物质运动了起来。
向流动,我们把这条生命的“江河”输的门路》与教课称为血液循环。
血液循环的门路也内容中血液循环的就是人体内物质运输的门路。
这节门路的一致性。
课我们就一同来学习:第三节物质运输的门路(1)血液循环流动之因此温故知新教师论述:温故知新找寻规能够沿着必定的方研究规律心脏,被人们誉为“生命之律:向,都是与心脏的结(5分钟 ) 泵”,血管是周祥的“运输线” 。
七年级生物下册 第3单元 第3章 第3节 物质运输的途径(第2课时)教案2 (新版)济南版
物质运输的途径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说出血压的概念和正常数值。
(2)说出脉搏的概念和正常数值。
(3)探究脉搏与运动的关系。
课前准备:1.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秒表。
2.学生:(1)学生查阅资料了解高血压的症状、原因以及预防的有关知识。
(2)作业纸、秒表。
教学方法及学法指导:运用“五环节教学模式”进行本节课的教学。
课堂上利用多媒体直观的图片演示,通过问题衔接知识点,由学生归纳,教师引导,小组合作交流探究活动结论,从中体现教师的引导作用和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
学生课前预习、课堂交流、师生交流,学生学会在教师引导下归纳总结知识点,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教学环节时间安排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激趣导入3分钟导入:播放歌曲《春暖花开》,春暖花开,歌曲中的花开了,我们校园里的花也开了,这是一个适合结伴踏青的季节。
今年,全国的许多城市即将开展一项活动“城市漫步行动”。
学生欣赏歌曲。
通过欣赏歌曲,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这项活动源于一个特殊的日子——世界高血压日。
世界高血压联盟从2005年起,将每年5月的第二个周末(星期六)这天定为了世界高血压日。
2013年世界高血压日的主题是:健康心跳,健康血压。
高血压为什么受到如此的重视,请同学们通过一段资料来了解一下:高血压是当代社会的一种主要疾病。
据统计,我国高血压患者人数已达2亿,并且还在以每年300多万人的速度递增。
更为严重的是,我国高血压的发病年龄正在逐渐提前,30岁以下的人群中,高血压患者已达到10﹪,许多精力充沛的中青年人也因此而过早地死亡,给社会和无数家庭造成了巨大的损失。
高血压有什么危害,高血压如何预防,要想了解这些知识,我们首先要知道什么是血压,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血压与脉搏。
(板书:第三章人体内的物质运输第三节物质运输的途径—血压与脉搏)课件展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1、说出血压的概念和正常数值。
2、说出脉搏的概念和正常数值。
3、探究脉搏与运动的关系,体验体育锻炼对身体的影响,学会健康的生活。
《第三节物质运输的途径》教案
《第三节物质运输的途径》教案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概述血液循环的途径。
2、概述体循环、肺循环的途径、血液成分的变化及意义。
3、理解血液和脉搏的基础知识。
(二)能力目标
1、进一步培养、提高学生的识图能力、观察能力及归纳、总结的能力。
2、培养学生的分析思维能力。
3、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表演能力。
(三)情感目标
领悟人类对于科学的认识过程是艰难的和不断发展的,激发学生学习和探索生命奥秘的欲望。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1、心脏的结构及其功能。
2、概述血液循环的途径及意义。
难点:
1、心脏的舒张和收缩与心瓣膜活动和血流关系。
2、概述血液循环的途径。
三、教学过程。
春季七年级生物下册3.3.3物质运输的途径(第2课时)教案济南版(2021学年)
2017年春季七年级生物下册 3.3.3 物质运输的途径(第2课时)教案(新版)济南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7年春季七年级生物下册3.3.3 物质运输的途径(第2课时)教案(新版)济南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7年春季七年级生物下册 3.3.3 物质运输的途径(第2课时)教案 (新版)济南版的全部内容。
物质运输的途径第二课时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①理解血压和脉搏的概念、形成、数值、测量部位等基础知识.(重难点)②探究脉搏与运动的关系。
2.能力目标学会运用所学的知识测量脉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验体育锻炼对身体的影响,增强保护心脏,强身健体意识,学会健康地生活。
【教学方法及学法指导】在教学中我主要采用“激趣导学”和“自主学习与小组合作探究”相结合的方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自学和探究能力。
【课前准备】1、血压计、听诊器、秒表,课前培训两名学生学会测量血压。
2、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感知血压的存在和部位 )4、脉搏是由于(ﻩ)产生的.A.心脏射出的血液冲击动脉管壁形成ﻩB。
心脏的振动产生C。
主动脉的搏动沿动脉壁传播形成ﻩD。
动脉血压造成(知道脉搏的形成)5、成年人的收缩压的正常值是(ﻩ)。
A.14千帕B.10.7千帕 C.9千帕D.8千帕(知道血压的正常范围)【板书设计】第三节物质运输的途径(2)以上就是本文的全部内容,可以编辑修改。
高尔基说过:“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我希望各位朋友能借助这个阶梯不断进步。
物质生活极大丰富,科学技术飞速发展,2017年春季七年级生物下册 3.3.3 物质运输的途径(第2课时)教案(新版)济南版这一切逐渐改变了人们的学习和休闲的方式。
济南版七年级生物下册 第三章第三节《物质运输的途径》教案
济南版七年级生物《物质运输的途径》《物质运输的途径》教案设计教学目标:1、描述体循环和肺循环的途径,简述血液循环过程中血液成分的变化。
2、通过观察、讨论血液循环示意图,培养学生的读图及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3、让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教学重难点:体循环和肺循环的途径;循环途径中血液成分的变化。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彩笔、卡片等。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同学们都有“打吊瓶”的经历,回忆一下,护士是怎样操作的?想一想药物是借助什么从手部运输到病源处的?具体运输途径是什么?【出示课件:生活中“打吊瓶”的场景】2、揭示课题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物质运输的途径》。
希望大家学完以后,能够解答这个问题。
【板书课题】二、目标引导,自主学习1、明确目标【出示课件:学习目标;学习目标概括为“221”】2、自主学习带着问题,自学教材,找出答案。
【出示课件:自学内容】三、合作探索,解释交流。
(一)血液循环的概念1、学生回答血液循环的概念。
2、让学生在多媒体图片上画出血液在全身的流动方向。
【出示课件:血液循环图;学生借助画笔功能绘出路线,加深理解。
】3、师生总结:血液在全身的流动方向,即心室->动脉->毛细血管->静脉->心房。
(二)体循环、肺循环的途径1、动画展示:体循环、肺循环途径【出示课件:flash动画】2、识图辩图,突出重点画一画:让学生在多媒体图片上画出体循环、肺循环途径;认一认:采用选序号的方式,让学生指认血液循环图中各部分的名称;【出示课件:体循环、肺循环路线图;学生利用画笔功能绘图】3、活学活用思考:一滴血打算从左心室去旅行,最后回到左心房,应该怎样为它设计旅行路线?【出示课件:完整的血液循环示意图】独立思考,同桌交流,学生代表回答。
(三)血液循环过程中血液成分的变化1、学习小组合作探究,学生代表展示成果探究问题:血液循环过程中血液成分发生哪些变化?(师巡视指导)2、知识迁移,突破难点(1)学生借助多媒体画板回顾人体内的两处气体交换;【多媒体画板的应用】(2)教师点拨,血液循环中血液成分的变化【出示课件,教师讲解,师生共同总结】3、学生活动:拼一拼,涂一涂(1)借助事先准备好的卡片,拼摆出完整的血液循环途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节物质运输的途径》教案
教学目标:
1、说出血压的概念和正常数值。
2、说出脉搏的概念和正常数值。
教学重难点:
探究脉搏与运动的关系。
课前准备:
1、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秒表。
2、学生:(1)学生查阅资料了解高血压的症状、原因以及预防的有关知识。
(2)作业纸、秒表。
教学方法及学法指导:
运用“五环节教学模式”进行本节课的教学。
课堂上利用多媒体直观的图片演示,通过问题衔接知识点,由学生归纳,教师引导,小组合作交流探究活动结论,从中体现教师的引导作用和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
学生课前预习、课堂交流、师生交流,学生学会在教师引导下归纳总结知识点,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教学过程:
这项活动源于一个特殊的日子——世界高血压世界高血压联盟从2005年起,将每年5月的第二个
星期六)这天定为了世界高血压日。
2013
高血压日的主题是:健康心跳,健康血压。
高血压为什么受到如此的重视,请同学们通过一段资料来了解一下:高血压是当代社会的一种主要疾病。
据统计,我国高血压患者人数已达2亿,并且还在以每年
万人的速度递增。
更为严重的是,我国高血压的发病年龄正在逐渐提前,30岁以下的人群中,高血压患者已达到10﹪,许多精力充沛的中青年人也因此而过早
台式血压计
臂式电子血压计
腕式电子血压计
、教师:我们来做一个练习检查刚才的学习情况:明父亲的血压为21、3/13、3千帕。
这些数值分别代表什么含义?小明父亲的血压是否正常?
学生思考并回答问题。
)
过渡:高血压有什么危害,怎样预防高血压,课前我给大家布置了查找有关高血压的症状、高血压的
仔细观察:猜猜他是谁?他在干什么?(扁鹊)早
过渡:如果病人呼呼地从家里跑到医院,医生会马上给他测脉搏吗?(不会)为什么?(学生回答)那么,脉搏和运动有关系吗?
5、教师展示“合作探究二”的内容,要求小组同学合作讨论并回答以下问题。
(1)这个实验我们要探究的是什么问题?
(2)你的实验方案中,设立对照实验了吗?
A、桡动脉
B、腕动脉
C、桡静脉
D、
4、脉搏是由于( )
B、
D、
A、股动脉
B、肱动脉
C、颈动脉
D、
6、一般来说,血压是指( )
A、体循环的动脉血压
B、
C、肺循环的动脉血压
D、
7、血压通常在( )
A、颈动脉
B、肱动脉
C、股动脉
D、
板书设计:
第三章人体内的物质运输
第一节物质运输的载体---血压与脉搏
一、血压
1、血压:流动的血液对血管壁产生的侧压力。
2、血压通常是指:体循环的动脉血压。
3、血压的测量部位:上肢肱动脉处。
4、血压的表示方法:收缩压/舒张压
5、血压的正常值:收缩压的正常值:12-18、7千帕,舒张压的正常值:8-12千帕
二、脉搏
1、脉搏:脉搏是指动脉的搏动。
2、脉搏产生的原因
3、脉搏的测量部位:腕部外侧桡动脉处。
4、脉搏的正常值:与心跳次数一致,为60-100次/分。
三、探究脉搏与运动的关系
(1)提出问题:1、脉搏的快慢与运动有关吗?
2、脉搏的快慢与运动的剧烈程度有关吗?
(2)作出假设:脉搏的快慢与运动有关,运动越剧烈,脉搏越快。
(3)制定计划:
(4)实施计划:小组成员分工合作
(5)得出结论:脉搏的快慢与运动有关,运动越剧烈,脉搏越快。
(6)表达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