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高考一轮复习之误答诊断:第1部分 第3章 古代诗歌鉴赏 强化1 形象鉴赏

合集下载

2013年高考诗歌鉴赏题汇编(试题+答案解析)

2013年高考诗歌鉴赏题汇编(试题+答案解析)

2013年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诗歌鉴赏一、2013年新课标。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8-9题。

鹊桥仙陆游华灯纵博,雕鞍驰射,谁记当年豪举①?酒徒一半取封候,独去作江边渔父。

轻舟八尺,低篷三扇,占断苹洲烟雨②。

镜湖③元自属闲人,又何必君恩赐与!【注】①这三句是追忆当年军中的生活。

博,古代的一种棋戏。

②占断:占尽。

苹洲烟雨:指长满苹草、烟雨空濛的风光。

③镜湖:即鉴湖,在今。

唐天宝初,贺知章请求回家乡会稽当道士,玄宗诏赐他镜湖一角。

8.上阕最后两句是什么意思?它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5分)9.词的结尾借用了贺知章的故事,这有什么用意?请简要分析。

(6分)【参考答案】8.(5分)那些整天酣饮的酒徒一个个封侯拜将,而自己只能做一个闲散的江边渔翁。

表达了对自己壮志未酬而只能隐居的无奈和牢骚。

9.(6分)用来含蓄地表达对统治者的不屑和愤慨之情。

皇帝既置我于闲散,镜湖风月原本就属于闲散之人,又何必让皇帝来恩赐呢?再说,天地之大,何处容不下我一个闲散之人,谁有稀罕你皇帝的恩赐!二、2013年卷 14.阅读下面这首词,按要求作答。

(8分)鹧鸪天•送廓之秋试①[宋]辛弃疾白苎②新袍入嫩凉。

春蚕食叶响回廊,禹门③已准桃花浪,月殿先收桂子香。

鹏,凤。

又携书剑路茫茫。

明年此日青云去,却笑人间举子忙。

【注】①秋试:科举时代秋秀举行的考试。

②白苎(zhù):用白色苎麻织成的布。

③禹门:即龙六,古时以“鱼跃龙门”喻指考试得中。

(1)“白苎新袍入嫩凉”句中的“嫩”字带给你怎样的感觉?(2分)(2)“鹏,凤。

又携书剑路茫茫”怎样体现了辛词的豪放特点?(3分)(3)请举一例分析本词虚实相生的艺术手法。

(3分)【参考答案】14.(8分)(1)轻微、新鲜、清爽等。

(2)大鹏、丹凤、意象豪迈;、太阳、路茫茫、意境开阔;携书佩剑,显示出既儒雅又刚健的气概。

(3)例:“白苎新袍入凉”“春蚕食叶响回廊”是实写,点明进令和环境;“明年此日青云去,去笑人间举子忙”是虚写,想象金榜题名后轻松愉悦的心情。

高三语文一轮复习 专题三 考点一 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 Word版含答案.doc

高三语文一轮复习 专题三 考点一 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 Word版含答案.doc

1.(2014长沙三模)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塞路初晴雍陶晚虹斜日塞天昏,一半山川带雨痕。

新水乱侵青草路,残烟犹傍绿杨村。

胡人羊马休南牧,汉将旌旗在北门。

行子①喜闻无战伐,闲看游骑猎秋原。

【注】①行子:出行的人。

说说本诗颔联描绘了一幅怎样的边塞风景。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形象的能力。

解答此题,要先答出特点,再结合诗句具体解释。

答案:诗歌在颔联描绘了雨后塞外草原的壮观景象。

雨后黄昏时,积水在青草丰茂的路上自由地向低洼处流淌,袅袅的炊烟还盘旋在被绿杨簇拥的村庄上,展示了一幅旖旎如江南风光又不失北国雄浑的壮丽图景。

2.(2014西安五校二模)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旅次洋州寓居郝氏林亭①方干举目纵然非我有,思量似在故山时。

鹤盘运势投孤屿,蝉曳残声过别枝。

凉月照窗欹枕倦,澄泉绕石泛觞②迟。

青云未得平行去,梦到江南身旅羁。

【注】①这首诗是诗人旅居洋州时写的。

洋州,今陕西洋县,在汉水北岸。

②泛觞:是一种游戏。

颔联描写了什么样的景象?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形象的能力。

解答此题,既要有景象特点,又要把颔联的诗意解释出来。

答案:写了鹤从高空向孤屿盘旋而下、蝉鸣不已拖着尾声飞向别的树枝的孤寂、冷清景象。

3.(2013山东潍坊模拟)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秋发庾岭①汤显祖枫叶沾秋影,凉蝉隐夕晖。

梧云初暗霭,花露欲霏微。

岭色随行棹,江光满客衣。

徘徊今夜月,孤鹊正南飞。

【注】①作者上书抨击朝政,触怒权贵,被贬为徐闻典史,此诗写于赴任途中。

结合全诗,简要分析诗中“孤鹊”这一意象。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形象的能力。

解答此题,既要答出“孤鹊”意象的特点,又要讲清这一意象的内涵和作者借以表达的情感。

答案:①“孤鹊”体现了作者的愁苦与茫然;②作者以“孤鹊”自喻,表现了内心的孤寂与伤感。

4.(2013湖北黄冈高三5月模拟)阅读下面的宋诗和元曲,完成后面的题目。

梅王淇不受尘埃半点侵,竹篱茅舍自甘心。

只因误识林和靖①,惹得诗人说到今。

高考语文全国版一轮复习:第3部分 古代诗歌鉴赏第二单元 第一节 鉴赏诗歌的形象 word版含答案

高考语文全国版一轮复习:第3部分 古代诗歌鉴赏第二单元 第一节 鉴赏诗歌的形象 word版含答案

鉴赏诗歌的形象(时间:90分钟分值:143分)1.(·南昌高三检测)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1)~(2)题。

(11分)泊自沙渡真山民【注】日暮片帆落,渡头生暝烟。

与鸥分渚泊,邀月共船眠。

灯影渔舟外,湍声客枕边。

离怀正无奈,况复听啼鹃。

【注】真山民,宋朝遗民,真名不详。

他痛遭亡国,隐姓埋名,而以山民自呼。

★(1)在诗的第二联中,诗人运用了怎样的表达技巧?描绘了怎样的景象?请简要分析。

(5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诗人运用了拟人手法,描绘了在明月照耀下诗人与鸥鸟分别住于洲渚之上的景象。

诗人把鸥鸟与明月看作是朋友一般,可以在洲渚之上分住,可以相邀来船上共眠,烘托(描绘)出了一个漂泊于江湖之上的隐士形象。

(2)诗的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是如何表达的?(6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表达了诗人离家在外、漂泊江湖、无法排遣的愁思,以及对国家灭亡的哀痛之情。

诗人先直抒胸臆,以“无奈”抒发愁思之浓;再借景抒情(或用典),通过听到杜鹃声使人更添愁思来表达“离怀”之深。

2.(·衡水高三检测)阅读下面的宋词,回答(1)~(2)题。

(11分)行香子许古①入鸣皋,爽气飘萧。

挂衣冠、初脱尘劳。

窗间岩岫,看尽昏朝。

夜山低,晴山近,晓山高。

细数闲来,几处村醪。

醉模糊、信手挥毫。

等闲陶写,问甚风骚。

乐因循,能潦倒,也消摇②。

古代诗歌鉴赏常见失误分析

古代诗歌鉴赏常见失误分析

古代诗歌鉴赏常见失误分析引导考生了解古代诗歌鉴赏的常见失误以及失误原因,是古代诗歌鉴赏训练的有效途径之一。

以2005年全国卷Ⅲ为例: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雨后池上刘??一雨池塘水面平,淡磨明镜照檐楹。

东风忽起垂杨舞,更作荷心万点声。

试从“静”与“动”的角度对这首诗进行赏析。

[命题说明]这是一道非常标准的命题,答题角度(从“静”与“动”的角度)限制明确,要求具体(“赏析”)。

答这一个题的要求是在读懂的基础上,用清晰、准确的语言表述出来。

其表述思路是:怎样写“静”-―怎样写“动”――怎样体现“动静结合”。

[参考答案]一、二两句以“水面平”“明镜”“照檐楹”等写出了荷花池塘雨后幽美迷人的静态。

三、四两句用“忽起”“垂杨舞”及垂杨叶上的雨滴被风吹到荷叶上发出的“万点”声响等,表现了雨后池上的一种动态之美。

诗既写出了静态,又写出了动态,以静显动,又以动衬静,动静结合,组成了一幅雨后池塘春景图。

就是这样一道标准的命题,答题要求如此明确,但考生的答案却五花八门,错误百出。

较为普遍的失误主要有以下八种:一、术语误漏[例1]这首诗先从首联、颔联描写池塘水面的静,用它像一面镜子能照出檐楹来表现,而颈联、尾联则是通过一阵东风吹来,吹动杨柳舞动,水面泛起波纹来描写它的动,全诗形成了一种静中之美、动中之丽的图画。

[诊断]该考生答题思路清晰,但偏偏遗漏了“动静结合”的术语。

而且错用了文体方面的术语,犯了常识性错误。

(绝句没有“首联”“颔联”“颈联”“尾联”之分,单独一个句子也不成“联”)[例2]一池塘水,平若明镜,倒映出岸边的檐楹,明净而恬淡。

微风忽起,吹皱平静的水面,岸边垂杨随风起舞。

池水、垂杨、荷心相映成趣。

(诊断]该考生对这首诗的理解比较正确,语言表述较生动,(如“平若明镜”“明净而恬淡”“相映成趣”)但没有运用术语点出“动”“动静结合”。

(处方]诗歌鉴赏有一些专业术语。

表现手法方面的术语主要有“动静结合”“以动衬静”“情景交融”“寓情于景”;语言评价方面的主要有“激越高亢”“清婉秀丽”“平实质朴”“含蓄隽永”“清新雅致”“形象生动”“绚丽飘逸”“粗犷豪放”“缠绵哀怨”“含蓄蕴藉”“悲怆幽怨”“用语华丽。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易错题31诗歌鉴赏之形象理解偏颇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易错题31诗歌鉴赏之形象理解偏颇

精品基础教育教学资料,仅供参考,需要可下载使用!备战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易错题易错点31 诗歌鉴赏之形象理解偏颇【典例分析】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题济渎①[宋]文彦博导沇②灵源祀典尊,湛然凝碧浸云根。

远朝沧海殊无碍,横贯黄河自不浑。

一派平流滋稼穑,四时精享荐蘋蘩③。

未尝轻作波涛险,惟有沾濡及物恩。

[注]①1073年冬,文彦博奉旨前往济渎庙求雪,作此诗。

济渎,济水;济渎庙,为祭祀济渎神之所。

②沇,音yǎn,济水的别称。

③蘋蘩,两种可食用的水草,古代常用于祭祀。

此处泛指祭品。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句交代济水源头,“灵”字饱含崇敬之情,“尊”字则突出了济渎庙特殊的地位。

B.次句诗人视线由近及远,济水清澈,而一个“浸”字写出深山云起之处的烟波浩渺。

C.后面三联重在写景,诗人在对沧海、黄河、波涛等描写中,表达对济水的由衷赞叹。

D.诗人奉旨前往祭祀求雪,有感而发,既在题咏济渎,也在抒写自身的一片赤诚丹心。

2.结合全诗,归纳济渎的品格。

【答案】1.C2.远赴大海,无惧阻碍的百折不挠之坚韧精神;横贯黄河,依旧清澈的扬清远浊之高洁品质;滋养稼穡,润泽千里的仁爱天下之博大情怀;不作险波,未尝泛滥的温文尔雅之柔性涵养。

【解析】1.C项,“重在写景”“在对沧海、黄河、波涛等描写”错误。

根据后三联的诗句的内容,尤其是最后一句“惟有沾濡及物恩”是重在抒情,既是对济渎坚韧高洁的由衷赞叹,也是对自身一片赤诚丹心的写照。

故选C。

2.“远朝沧海殊无碍”的意思是:远赴大海,一点儿也不畏惧阻碍。

从这句诗中,可以看出济渎具有百折不挠、无所畏惧的精神。

“横贯黄河自不浑”的意思是:济水横贯浑浊的黄河却不受污染。

从这句诗中,可以看出济渎自身清澈不受污染,至清远浊的精神。

“一派平流滋稼穑,四时精享荐蘋蘩”的意思是:济水流经一带平原,滋养着千里庄稼,养育着千万人民;一年四季享用着人们虔心准备的祭品。

从这句诗中,可以看出济渎滋养稼穡,润泽千里的仁爱天下之博大情怀。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训练:古代诗歌鉴赏(含答案)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训练:古代诗歌鉴赏(含答案)

专题十九古代诗歌鉴赏训练一鉴赏形象1.阅读下边这首唐诗,而后回答下列问题。

送邹明府游灵武①贾岛曾宰西畿县,三年马不肥。

债多凭剑与,官满载书归。

边雪藏行径,林风透卧衣。

灵州听晓角,客馆未开扉。

【说明】①明府:对县令的尊称。

灵武:即灵州(治所在今宁夏灵武县)。

请归纳邹明府这个人物形象的主要特点,并做简要剖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阅读下边这首诗,而后回答下列问题。

咏怀八十二首(其七十九)阮籍林中有奇鸟,自言是凤凰。

清代饮醴泉,日夕栖山冈。

高鸣彻九州,延颈望八荒。

适逢商风① 起,羽翼自摧藏。

一去昆仑西,何时复回翔。

但恨处非位,怆悢② 使心伤。

【说明】①商风:秋风。

②怆悢 (li ng)à:伤心。

诗中“清代饮醴泉,日夕栖山冈。

高鸣彻九州,延颈望八荒”四句表现了“凤凰” 如何的品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阅读下边这首诗,而后回答下列问题。

与歌者米嘉荣①(唐 )刘禹锡唱得《凉州②》不测声,旧人唯数米嘉荣。

近来时世轻前辈,好染髭须过后生。

【说明】①米嘉荣:中唐有名的歌唱家。

②凉州:是拥有奇异之调的曲子。

归纳米嘉荣的形象,并简要剖析。

新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易错点30 诗歌鉴赏之错误理解诗歌句意(解析版)

新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易错点30 诗歌鉴赏之错误理解诗歌句意(解析版)

新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易错题易错点30 诗歌鉴赏之错误理解诗歌句意【典例分析】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临江仙苏轼夜饮东坡①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

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

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

夜阑风静縠纹②平,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

[注]:①东坡:在湖北黄冈,这首词是苏轼谪居黄冈时所写;②縠纹:水中细小的波纹。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上片首句点明了夜饮的地点和醉酒的程度,醉而复醒、醒而复醉的描述,表现了作者寄情于纵饮的心境。

B.“归来仿佛三更”句,一方面表明作者回寓所的时间之晚,另一方面也从侧面反映了作者当时酒醉的情态。

C.下片前两句写出了作者的叹息:遗憾自己总是身不由己,无法掌握自己的命运,总免不了劳苦奔波。

D.一叶小舟在作者眼前的江面上飘逝,不由得让作者感慨万千,希望能将自己的后半生寄托在这广阔的江海。

2.清代王夫之说:“情景名为二,而实不可离。

”这首词中也有这样的词句,请指出来并作简要分析。

【答案】1.D2.(示例)①上片中“倚杖听江声”一句,叙述作者夜饮归来,置身于宁静、旷阔的大自然中,人世的得失荣辱仿佛被一笔勾销,令人感到一种精神上的解脱,其中充满超然物外的理趣;②下片中“夜阑风静縠纹平”一句,既是写的夜深风停、水面平静之景,也是作者所追求的宁静安谧的理想境界的一种体现,是作者渴望生活自由、希望精神解脱的愿望的一种表达。

【解析】1.D项,“一叶小舟在作者眼前的江面上飘逝”错误,“小舟从此逝”,是虚写,是词人超脱现实的浪漫主义想象。

故选D。

2.本词写景的句子有二:一是上片中的“倚杖听江声”,一是下片中的“夜阑风静縠纹平”。

“倚杖听江声”是词人夜饮归来,敲门无人应答后的所为。

因为夜阑更深,万籁俱寂,所以伫立门外,能听到门里家童的鼾声;也正因为四周的极其静谧,所以词人在敲门不应的时候,能够悠悠然“倚仗听江声”,以动衬静,以有声衬无声。

他醉复醒,恣意所适,时间对于他来说,三更、四更,无所不可;深夜归来,敲门不应,坦然处之。

高三语文一轮复习之古典诗歌鉴赏Word含答案

高三语文一轮复习之古典诗歌鉴赏Word含答案

古典诗歌鉴赏预测2015年的命题形式主要有三种:一是单项提问,即仅就一个方面提出问题并要求简要分析;二是文学鉴赏与评价思想内容结合起来进行考查,即侧重考查考生对形势和内容关系的把握;三是综合设置,即将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作品的思想内容、作者的观点态度等因素综合在一起考查鉴赏能力。

备考策略从以下着手:一、依托课文诗词,拓展鉴赏知识高中语文教材所选都是古代经典的诗词,这些诗词所体现出来的鉴赏技巧和思维方法很典型,具有很强的迁移性和借鉴性。

这些诗词绝大多数指定要背诵,如果在背诵的同时,能够对其鉴赏的技巧了如指掌。

那么枯燥的鉴赏概念就会变得有血有肉、生动具体了。

比如品味“炼字”,可以用杜甫《蜀相》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两句为例,分析“自”和“空”的妙处,把握好"炼字"类题型的答题思路。

同样品味“诗眼”可以用杜甫诗《旅夜抒杯》中“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为例。

品味“情景交融”可以用杜甫诗《登高》为例。

品味抒情方式也可以用《旅夜抒怀》为例:“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是反其意而作,立意含蓄;而“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两句则即景自况,以抒悲情。

“品味细节”可以借鉴杜甫《客至》中“盘飧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

品味“意境”可以借鉴王维诗《山居秋螟》……总之,如能对所学诗词的鉴赏知识加以归类,并能举一反三,自然能运用自如。

这应该是我们坚持立足课本的指导思想,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成效。

二、辨认鉴赏区域,积累课内外诗词1.了解诗词的基本体式类别。

①从体裁上分:有古体诗和近体诗(即格律诗。

注意时代,唐以前只有古体诗,唐以后古体诗,近体诗并存);词。

②从表现方式分:有抒情诗,叙事诗。

③从所选题材分:有山水田园诗、军旅边塞诗、送别诗、闺怨诗、咏物诗、怀古诗、哲理诗等。

2.掌握一定术语,鉴赏时能说较规范的“内行话”。

①反映诗歌风格方面:雄奇、刚健、悲壮、旷达、洒脱、苍凉、恢宏、奔放;沉郁顿挫、缠绵徘侧、婉约清丽、明丽清新、含蓄有致、生动活泼、幽默恢谐等。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之误答诊断:第一部分 第三章 古代诗歌鉴赏 强化二 语言鉴赏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之误答诊断:第一部分 第三章 古代诗歌鉴赏 强化二 语言鉴赏

问题。
咏山泉
储光羲
山中有流水,借问不知名。映地为天色,飞空作雨声。
转来深涧满,分出小池平。恬淡无人见,年年长自清。
结合全诗,简要分析“映地为天色,飞空作雨声”的妙处。 (4 分)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命题剖析】此题属于炼字型题目。题目要求分析诗歌颔 联的妙处,即分析此联在诗中的意思、修辞、表现手法、结构 作用以及对表现主题和情感意境的作用等,但一定要结合全诗 来分析。首联中写山泉无人知晓;颔联把山泉的清净鲜活与灵 动飘逸的特点描绘了出来,描写山泉的“映地”、“飞空”,意在 为后文蓄势;颈联写山泉流入深涧,水满溢出,分引到小池; 尾联点明诗的主旨:山泉的“恬淡”无人关注,可它仍然年复一 年,自洁自清,保持着一尘不染的秉性。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命题剖析】此题属于炼字型题目。题目已经提示此字 有两层含义,表层意思即句中写景之意,很容易答出。要答出 深层含义,首先要知景语皆情语,往情感方面揣测;其次,应 秉持“字不离句,句不离篇”的原则,放在全词中理解。隔,隔 断、阻隔之意。诗人身处江西,目光被树阻隔而难望见江东。 同时,也是自身被阻隔,而回不到江东。一语双关,传达出诗 人无法与远方亲人团聚的失望惆怅之情。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强化二 语言鉴赏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古代诗歌的语言是最凝练的,往往一词一句就能生动地描摹出事 物的特征,深刻地反映思想内容。鉴赏时应联系全诗的主旨,从遣词、 造句、修辞等不同方面仔细揣摩、推敲,来理解作者炼字炼意的技巧。 其次,要学会根据语境推断词义的方法,并特别注意古今异义和词类 活用等情况。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误答诊断】该答案判断错误。应是含蓄而不是绚丽。绚 丽,其特点是有富丽的辞藻、绚烂的色彩、奇幻的情思;含蓄, 其特点是意在言外,常常不是直接叙述,而是曲折地倾诉,言在 此而意在彼,或引而不发,或欲说还休,让读者去体味。

最新2013年高考诗歌鉴赏题汇编(试题+答案解析)

最新2013年高考诗歌鉴赏题汇编(试题+答案解析)

2013年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诗歌鉴赏123一、2013年新课标。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8-9题。

4鹊桥仙陆游5华灯纵博,雕鞍驰射,谁记当年豪举①?酒徒一半取封候,独去作江边渔6父。

7轻舟八尺,低篷三扇,占断苹洲烟雨②。

镜湖③元自属闲人,又何必君恩8赐与!9【注】①这三句是追忆当年军中的生活。

博,古代的一种棋戏。

②占断:10占尽。

苹洲烟雨:指长满苹草、烟雨空濛的风光。

③镜湖:即鉴湖,在今浙江11绍兴。

唐天宝初,贺知章请求回家乡会稽当道士,玄宗诏赐他镜湖一角。

128.上阕最后两句是什么意思?它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5分)139.词的结尾借用了贺知章的故事,这有什么用意?请简要分析。

(6分)14【参考答案】158.(5分)那些整天酣饮的酒徒一个个封侯拜将,而自己只能做一个闲散16的江边渔翁。

表达了对自己壮志未酬而只能隐居的无奈和牢骚。

9.(6分)用17来含蓄地表达对统治者的不屑和愤慨之情。

皇帝既置我于闲散,镜湖风月原本18就属于闲散之人,又何必让皇帝来恩赐呢?再说,天地之大,何处容不下我一19个闲散之人,谁有稀罕你皇帝的恩赐!二、2013年天津卷 14.阅读下面这首词,按要求作答。

(8分)2021鹧鸪天•送廓之秋试①[宋]辛弃疾白苎②新袍入嫩凉。

春蚕食叶响回廊,禹门③已准桃花浪,月殿先收桂2223子香。

24鹏北海,凤朝阳。

又携书剑路茫茫。

明年此日青云去,却笑人间举子忙。

【注】①秋试:科举时代秋秀举行的考试。

②白苎(zhù):用白色苎麻织2526成的布。

③禹门:即龙六,古时以“鱼跃龙门”喻指考试得中。

27(1)“白苎新袍入嫩凉”句中的“嫩”字带给你怎样的感觉?(2分)28(2)“鹏北海,凤朝阳。

又携书剑路茫茫”怎样体现了辛词的豪放特点?(329分)30(3)请举一例分析本词虚实相生的艺术手法。

(3分)31【参考答案】3214.(8分)(1)轻微、新鲜、清爽等。

33(2)大鹏、丹凤、意象豪迈;北海、太阳、路茫茫、意境开阔;携书佩34剑,显示出既儒雅又刚健的气概。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之误答诊断:第一部分 第三章 古代诗歌鉴赏 强化一 形象鉴赏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之误答诊断:第一部分 第三章 古代诗歌鉴赏 强化一 形象鉴赏

孤枕不胜乡国梦,敝裘犹带帝京尘。
交游落落俱星散,吟对沙鸥一怆神。
指出“吟对沙鸥一怆神”中“沙鸥”意象的作用。(2 分)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命题剖析】本题考查对诗歌意象的识别理解。沙鸥,是 诗人们常常用来抒发内心因漂泊无依而伤感的意象。如杜甫 《旅夜书怀》“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飘飘何所似,天地 一沙鸥。”杜甫即景自况以抒悲怀,水天空阔,沙鸥飘零,人 似沙鸥,转徙江湖。本诗也是如此,诗人面对着江上飞来飞去 的沙鸥吟诗,联想到自己孤单漂泊的情形,心中立刻产生了怆 然之情。
请简要概括诗中诗人的形象特点。(3 分) 【命题剖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人物形象。首联诗人从 自身写起:早春二月,冰雪初融,春寒料峭,寓居苕溪畔的诗人 顿生怀友、访友之情,于是沿着绿意初起的苕溪向东而行,踏上 访友之途。颔联既是对两位友人生活情趣的概括,又是诗人自己 生活境况的写照。颈联写禅伯(智老)多病,儒先(天经)固穷,赞颂 友人安于贫贱、甘于淡泊的节操,表达对友人的牵挂。尾联回忆 昔日寻访友人时的情景,“轻舟”、“纶巾鹤氅”、“试春风”等词语
怀天经、智老,因访之 陈与义
今年二月冻初融,睡起苕溪绿向东。 客子光阴诗卷里,杏花消息雨声中。 西庵禅伯还多病,北栅儒先只固穷。 忽忆轻舟寻二子,纶巾鹤氅试春风。
(选自《陈与义集校笺》)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注释】天经,姓叶,名懋;智老,即大圆洪智和尚。诗 中“禅伯”指大圆洪智,“儒先”指叶天经。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第三章 古代诗歌鉴赏
强化一 形象鉴赏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古代诗歌鉴赏题中的形象鉴赏,是一种最常见的题型。能 力层级为 D 级。鉴赏诗歌的形象是鉴赏诗歌的基础。所谓形象, 就是文学作品中展示出来的生活图画,包括人物形象、事物形 象和景物形象。形象是和作者的思想情感、自身遭际、社会环 境等要素分不开的。分析诗歌形象要根据诗歌描写的具体物象 和画面把握其内涵,概括出它们所包含的作者的思想情感和社 会意义。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古代诗歌鉴赏习题及答案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古代诗歌鉴赏习题及答案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古代诗歌鉴赏习题及答案古代诗歌鉴赏(一)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6~7题。

(9分)落花①李商隐高阁客竟去,小园花乱飞。

参差连曲陌,迢递②送斜晖。

肠断未忍扫,眼穿仍欲归。

芳心向春尽,所得是沾衣。

【注】①本诗写于会昌六年(公元846年),作者正闲居永业,因陷入牛李党争之中,境况不佳,心情郁闷。

②迢递:高远貌,此处指落花飞舞之高远者。

6.以下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全诗吟咏“落花”,表明所写是暮春时节,洋溢着伤春惜花之感,情思如痴,委婉动人。

B.颔联从时间到空间的角度,写出了花影翻飞迷离连接着弯弯的小径,落花飞舞到达高远之处,迎来脉脉斜晖。

C.“沾衣”,是指落花的花瓣飘落在诗人的衣襟上,也指泪落衣襟,渲染了一种凄凉的氛围,表达了作者在春尽花谢之时看花的心意,徒留伤感。

D.全诗基本采用白描,而落花与惜花者之情态全出,在淡淡的背景下,稀疏的笔意中,表达了诗人细致微妙的情思,把落花季节写得愁肠寸断。

解析B项,“颔联从时间到空间的角度”错误,从诗中来看,“参差连曲陌,迢递送斜晖”,意思是“花影参差迷离接连着弯弯小径;远望落花回舞映着斜阳的余晖”,可见应该是从空间到时间的角度。

答案B7.结合全诗,分析尾联中“芳心”的多层含义。

(6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答案尾联运用了双关的手法,一是叹花,多情的花朵用自己的美艳点缀春色,最终得到的却是凋落飘零沾人衣裙的结局;二是叹己,“我”虽有怜惜芳菲之心,然而无计留春,最终只落得怆然泣下,泪沾衣襟的结果,借落花抒发自己素怀壮志,却不见用于世的凄婉和感慨。

(二)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8~9题。

(9分)暮步至江上①吕本中客事久输鹦鹉杯,春愁如接凤凰台②。

树阴不碍帆影过,雨气却随潮信来。

山似敌人堪对饮,花如遗恨不重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旅夜书怀》“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飘飘何所似,天地
一沙鸥。”杜甫即景自况以抒悲怀,水天空阔,沙鸥飘零,人
似沙鸥,转徙江湖。本诗也是如此,诗人面对着江上飞来飞去 的沙鸥吟诗,联想到自己孤单漂泊的情形,心中立刻产生了怆 然之情。 【参考答案】以到处飞翔的沙鸥衬托作者的孤单漂泊。
诗歌形象鉴赏的思路切入点为:明确诗中的形象是什么;诗 中的形象有哪些特点;形象中寄寓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和观点 态度。 分析意境题的答题步骤为: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抓住诗 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 特点(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 浑壮阔、萧瑟凄凉等);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切忌空洞,要回答
案例三 泛泛而答,缺乏规范意识 【试题】(2011 年山东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咏山泉 储光羲 山中有流水,借问不知名。映地为天色,飞空作雨声。 转来深涧满,分出小池平。恬淡无人见,年年长自清。 这首诗中的“山泉”具有什么品格?诗人借咏山泉表现 了 怎样的情怀?(4 分)
【考生误答】山泉水很清澈,流泻下来时似雨水的声音, 尽管没人知道它,但它默默无闻、无私奉献。 【误答诊断】案例答案没有抓住山泉的特点来总结概括山
应巧妙,且加深了诗歌的意境,有荡气回肠之妙。
【参考答案】诗人客居他乡,在吟诗作赋中淡泊度日,情趣
高雅;在杏花春雨时荡舟寻访“病”、“穷”老朋友,珍视友情;在二 月春风时头戴纶巾,身披鹤氅,风流俊逸。
【真题示范 2】(2011 年安徽卷)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
问题。
琅琊溪

(宋)欧阳修
空山雪消溪水涨,游客渡溪横古槎 。
渡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江
(明)张 弼
扬子江头几问津,风波如旧客愁新。
西飞白日忙于我,南去青山冷笑人。
孤枕不胜乡国梦,敝裘犹带帝京尘。
交游落落俱星散,吟对沙鸥一怆神。 指出“吟对沙鸥一怆神”中“沙鸥”意象的作用。(2 分)
【命题剖析】本题考查对诗歌意象的识别理解。沙鸥,是
诗人们常常用来抒发内心因漂泊无依而伤感的意象。如杜甫
咏怀八十二首(其七十九) (三国魏) 阮 籍
林中有奇鸟,自言是凤凰。 清朝饮醴泉,日夕栖山冈。 高鸣彻九州,延颈望八荒。 适逢商风起①,羽翼自摧藏。 一去昆仑西,何时复回翔。 但恨处非位,怆悢②使心伤。
【注释】①商风:秋风。②怆悢(liàng):悲伤。 诗中“清朝饮醴泉,日夕栖山冈。高鸣彻九州,延颈望八 荒”四句体现了“凤凰”怎样的品性?(3 分)
和画面把握其内涵,概括出它们所包含的作者的思想情感和社
会意义。
考查方向:①对抒情主体形象的认知理解;②对诗歌意象 的识别理解;③对诗歌意境(是指文学作品中通过意象组合所描
绘的生活图景与诗人主体审美情感融合而形成的一种艺术境界)
的体味(色彩、构成、情味、意义等)。
【真题示范 1】(2011 年四川卷)阅读下面的宋诗,然后回 答问题。 怀天经、智老,因访之 陈与义 今年二月冻初融,睡起苕溪绿向东。
不知溪源来远近,但见流出山中花。 【注释】①此诗写于作者被贬滁州(今安徽省境内)期间。 琅琊溪在滁州琅琊山。②槎(chá):这里指拼扎而成的简易木桥。 这首诗围绕溪水描绘了哪几幅画面?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 感?(4 分)

【命题剖析】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意境和作者情感
态度”的能力,而且重点在此诗开头两句。开头两句描绘了琅
【增分提示】意境理解题的答题范式一般是:这首诗描绘 了一幅„„的画面,营造了一种„„的氛围(意境),表现了诗 人„„的感情。 【正确答案】这首诗情景交融,清泠泠的吟诗声、玉钗敲 竹的节拍、寂静的夜空、冰冷如霜的月光,创造了一种清雅幽 静的意境。
案例二 挖掘不出诗歌意象的深层寓意 【试题】(2010 年山东卷)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回答问题。
琊溪冬去春来,雪融水涨的画面,并描写了游人们为欣赏这美
丽的山水而渡溪过桥的情景,反映出琅琊溪景色之美以及作者
对此美景的喜爱。 【参考答案】这首诗描写了雪消溪涨、游客渡溪、古槎横 溪、山花随溪水流出等画面。表现了作者对琅琊溪美景的喜爱 之情,体现了作者寄情山水的悠然情怀。
【真题示范 3】 (2011 年重庆卷)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 回答问题。
得具体,比如仅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够的,还要答
出为了什么而“感伤”。
案例一 对意境类题欠缺思路,无从下手
【试题】阅读下面这首诗,谈谈你对这首诗所表现的意境
的理解。(3 分) 听张立本女吟
(唐)高 适
危冠广袖楚宫妆①,独步闲庭逐夜凉。 自把玉钗敲砌竹②,清歌一曲③月如霜。
【注释】①危冠广袖:是南方贵族一种高冠宽袖窄腰的 女装。②砌竹:阶沿下的修竹,以钗击节是唐宋人歌吟的习惯。
凸现出三位诗人生气勃发、春风得意的豪迈形象,与前面的“多
病”、“固穷”等形成了鲜明对比,一个“忆”字,暗含了诗人的诸 “病”加身。诗人与友人的形象相互交融,二者互为生发,以见 三人心灵之契合,友情之深挚。结构严谨,首尾照应绵密而不
多感慨:世事沧桑,物是人非,当年意气风发的友人而今却“穷”、
露痕迹,以冰雪初融的早春起笔,以初春时节“试春风”收束,照
【考生误答】壮志难酬。
【误答诊断】案例答案忽略了特定意象的含义,仅就诗歌 中的“怆悢”一词来答题。根据凤凰“饮醴泉”、“栖山冈”、 “彻九 州”、“望八荒”的举动,可以初步判断出凤凰志向远大。结 合后 面的几句及作者阮籍,可以初步判断为“高洁”。
【增分提示】意象是诗人在诗歌中运思而成的寓意深刻的 形象。鉴赏时要注意诗歌的意象有单一的比喻性意象,烘托性 意象,象征性意象,还有组合的意象等。对于特定意象所包含 的情感(如:杨柳——惜别、鸿雁——思乡、寒蝉——离愁别绪、 梧桐——寂寞惆怅、凤凰——高洁)以及古诗文中常见的审美习 惯等,考生都应在平时复习中用心积累。 【正确答案】高洁(或:超然脱俗),志向远大(或:心忧天下)。
自身写起:早春二月,冰雪初融,春寒料峭,寓居苕溪畔的诗人
顿生怀友、访友之情,于是沿着绿意初起的苕溪向东而行,踏上
访友之途。颔联既是对两位友人生活情趣的概括,又是诗人自己 生活境况的写照。颈联写禅伯(智老)多病,儒先(天经)固穷,赞颂 友人安于贫贱、甘于淡泊的节操,表达对友人的牵挂。尾联回忆
昔日寻访友人时的情景,“轻舟”、“纶巾鹤氅”、“试春风”等词
第三章 古代诗歌鉴赏
强化一 形象鉴赏
古代诗歌鉴赏题中的形象鉴赏,是一种最常见的题型。能 力层级为 D 级。鉴赏诗歌的形象是鉴赏诗歌的基础。所谓形象, 就是文学作品中展示出来的生活图画,包括人物形象、事物形 象和景物形象。形象是和作者的思想情感、自身遭际、社会环 境等要素分不开的。分析诗歌形象要根据诗歌描写的具体物象
③清歌一曲:古诗能吟能唱,据诗题此实指吟诗一首。
【考生误答】女子的寂寞,环境的悲凉。
【误答诊断】案例答案反映出考生对此类题型的解题思路
不清晰,组织答案时没有从意境入手。解题时从少女和环境两方
面入手,抓住少女的外貌与行动特点:典雅清高;再看环境的特
点:凉爽的闲庭,寂静的夜空,如霜的月光,体现出清幽寂静的 特点。由这两方面,可以得出诗歌创造了清雅幽静的意境。
泉的形象,对诗人的情感也没有把握准确。颔联把山泉的清净
鲜活与灵动飘逸的特点描绘了出来。颈联写山泉流入深涧,水 满溢出,分引到小池。尾联关合全诗,由叙而议,点明诗旨: 山泉的“恬淡”无人关注,可它仍然年复一年,自洁自清,保持 着一尘不染的秉性。
【增分提示】诗歌形象鉴赏类答案要点包括:①诗歌主要描 绘了什么形象;②分析形象的基本特征、含义;③指出所描绘形 象的意义(作者的情感、理想、追求、品性等)、作用或效果。答题 模式可以采取总分式(即用一句话“盖帽”,然后再结合全诗中的文 句进行分析)或分总式(即结合全诗中的文句进行分析然后再用一句
话“总结”),注意规范答题,一步一步来解,一问一问来答。
【正确答案】这首诗通过写山泉得天地之声色、具有满涧平
池之能、虽无人知无人见但“年年长自清”的特点表现了山泉恬淡自
然,清高自守的品格。 诗人借咏山泉表现了淡薄清高,任性自然
的情怀。
客子光阴诗卷里,杏花消息雨声中。
西庵禅伯还多病,北栅儒先只固穷。
忽忆轻舟寻二子,纶巾鹤氅试春风。
(选自《陈与义集校笺》)
【注释】天经,姓叶,名懋;智老,即大圆洪智和尚。诗 中“禅伯”指大圆洪智,“儒先”指叶天经。 请简要概括诗中诗人的形象特点。(3 分)
【命题剖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人物形象。首联诗人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