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鲁科版必修1 第3章第2节氮的循环第1课时 学案-精选教育文档

合集下载

化学:3.2《氮的循环》优秀教案(鲁科版必修1)

化学:3.2《氮的循环》优秀教案(鲁科版必修1)

第二节《氮地循环》第一课时导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氮循环地基本过程,认识氮循环过程中地重要物质;通过了解生物固氮和人工固氮方式,认识氮气在一定条件下能够与氧气氢气发生反应.2、掌握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地性质.了解自然界中形成硝酸地过程联想质疑材料阅读原理方法技巧天下奇闻在新疆和青海两省交界处,有一狭长山谷,有时牧民和牲畜进入后,风和日丽地晴天顷刻间会电闪雷鸣,狂风大作,人畜常遇雷击而倒毙,被当地牧民称为“魔鬼谷”.奇怪地是这里草木茂盛,你知道其中地原因吗?一氮地循环请仔细观察课本页图,并仔细阅读页你知道氮地循环地意义吗?看一看读一读:你发现氮地循环有那几种方式?请从动植物体,自然界中地雷雨放电、人类地活动三方面分析氮在自然界中地循环1)2)3)写一写:细心地你在氮地循环过程中找到了几种有关氮地物质,请写出他们地化学式二氮地性质想一想:在这些含氮地物质中,我们首先感受一下我们身边地氮气,他能看地见吗?能摸得到吗?能闻得到吗?(1)氮气地物理性质联想·质疑:老人们常说雷雨丰庄稼1,雷电交加时,空气中地氮气和有关地含氮化合物发生了哪些化学反应?产生了哪些物质?请写出有关反应. (2)化学性质1)2)3)2,有人说NO是明星分子,你对她有哪些了解,如何看待她地功与过3,,NO她在空气中能稳定存在吗?她与氧气反应得到地产物你对他了解吗,能说一说吗4,现有一试管二氧化氮,将其倒置于盛满水地水槽中,足够长地时间后,有什么现象?若使试管中液面上升,可采取什么措施?三氮地固定阅读材料:粮食危机据联合国地统计资料,全球中国肥料信息网资料:化肥在农业增产中地作用功不可没.有关数据显示,中国居民人均耕地使用面积为 1.41亩,不足世界人均耕地使用面积地40%.中国有600多个县人均耕地面积低于国际粮农组织地标准.就这样一个耕地匮乏地国家,用占世界7%地耕地养活了占世界22%以上地人口,不能说不是一个奇迹.化学肥料在保证农产品产量解决人民温饱问题,优化产品质量提高人民健康水平,保证耕地质量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方面,起到了至关重要地作用.有40%以上地人受到各种不同程度地粮食危机地威胁,至少有3亿儿童在饥饿与死亡边缘挣扎……5,雷电中发生地化学反应和所产生地物质对于人类地生产和生活有什么意义? 氮地固定:氮地方式有几种:在人工固氮地过程中,氮气与氢气地反应有何特点,写出反应地化学方程式可逆反应:可逆反应地特点:可逆反应地表示方法:本节小结:分析当堂测试1.下列说法不正确地是A.氮在自然界中既以游离态存在又以化合态存在. B.氮元素是构成生命地基本元素C.大气、陆地和水体中地氮元素在不停地进行着氮地循环.D.仿生固氮是一种自然固氮分析2.关于NO地下列叙述不正确地是A.NO不溶于水,是一种大气污染物B.NO是一种红棕色地有毒气体C.NO结合血红蛋白地能力比CO还强D.NO与氧气反应生成NO2,体现其还原性分析3,请写出雷雨过程中形成硝酸地化学反应:1)2)3)4将一收集满15mLNO2气体地试管倒立于水槽分析中,可观察到哪些现象?反应后剩余什么气体?其体积为多少?课后自我评价:。

鲁科版必修1 第3章第2节 氮的循环(第1课时) 学案-精选学习文档

鲁科版必修1 第3章第2节 氮的循环(第1课时) 学案-精选学习文档

第2节 氮的循环第1课时 自然界中氮的循环 氮的氧化物[课标要求]1.通过自然界中氮的循环,了解氮循环的基本过程,认识氮循环中的重要物质。

2.了解氮气的性质,了解氮的固定的相关知识。

3.了解氮的氧化物(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了解自然界中形成硝酸的过程。

1.氮的固定是指使空气中游离态的氮转化为含氮化合物。

2.工业合成氨反应的特点:高温、高压、催化剂、可逆反应。

3.一氧化氮是无色、无味、有毒、难溶于水的气体,在空气中迅速变 成红棕色。

4.二氧化氮是红棕色、有刺激性气味、有毒、能与水反应的气体。

5.主要的化学方程式:2NO +O 2===2NO 23NO 2+H 2O===2HNO 3+NON 2+3H 2高温、高压催化剂2NH 3自然界中氮的循环 氮气1.氮元素的存在及应用(1)氮元素在自然界中的存在形式:游离态和化合态。

(2)氮原子最外电子层有5个电子,在反应中易得3个 电子,显-3价。

(3)氮元素有多种价态:-3、0、+1、+2、+3、+4、+5。

(4)氮元素是一种营养元素,是组成蛋白质的重要元素。

2.自然界中氮的循环 3.人类活动对氮循环的影响(1)氮气―――――――→化学方法氨―→氮肥、硝酸等含氮化合物。

(2)燃烧反应产生的氮氧化物参与氮的循环。

4.氮气的物理性质在通常状况下,氮气是一种无色、无味、不溶于水的气体,密度与空气相近,约占空气体积的78%。

[特别提醒]N和CO的相对分子质量相同,与空气接近,故N2、CO的密度与空气2接近,实验室只能用排水法收集。

5.氮气的化学性质(2)工业上常用氮气和氢气反应合成氨,此反应是可逆反应。

[特别提醒](1)氮分子中两个氮原子之间存在很强的作用力,故N2性质很稳定。

(2)可逆反应必须满足“两同”:①相同条件;②正反方向同时进行。

6.氮的固定(1)概念:使空气中游离态的氮转化为化合态氮的过程。

(2)主要分类①自然固氮:如高能固氮、生物固氮等;②人工固氮:如合成氨、仿生固氮等。

鲁科版必修1第三章:第二节 氮的循环学案 第一课时

鲁科版必修1第三章:第二节  氮的循环学案 第一课时

鲁科版必修1:第三章自然界中的元素第二节氮的循环学案第一课时设计人:莱芜四中吕荣海2009.11【学习目标】1、了解氮循环的基本过程,认识氮循环过程中的重要物质;通过了解生物固氮和人工固氮方式,认识氮气在一定条件下能够与氧气、氢气发生反应。

2、掌握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的性质。

了解自然界中形成硝酸的过程。

【重点难点】氮在自然界中的循环氮循环中的重要物质【学法指导】阅读课本和基础训练【自学过程】一、自然界中氮的循环1、氮的存在形态氮是地球上含量丰富的一种元素,以的形式存在于大气中,以的形式存在于动植物体、土壤和水体中。

2、氮在自然界中的循环1)在自然界中豆科植物根部的把空气中的氮气转变为等含氮的化合物。

在放电条件下,空气中少量的与化合生成氮的氧化物并随水进入土壤和水体2)人们通过化学方法把空气中氮气转化为,再根据需要进一步转化成各种二、氮循环中的重要物质1、氮气及氮的固定1)由于氮分子结构稳定,所以在通常状况下,氮气的,很难与其它物质发生反应。

但在一定条件下,也可以与氧气、氢气等反应。

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注明反应的条件: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N2和O 2,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N2和H2,此反应是工业上的反应原理。

2)可逆反应指有人说,“氢气和氧气化合生成水,水可分解为氢气和氧气,所以反应:H2+O2=2H2O为可逆反应”。

你认为这句话对吗?说明理由3)氮的固定是指。

氮的固定主要有和两种方式。

自然固氮有:和等。

人工固氮的方式有和。

2、NO和NO2主要性质1)氮循环中的物质有多种氧化物,如等(氧化物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1、+2、+3、+4、+5)。

其中NO 、NO2均为毒气体,是大气污染物。

NO为色溶于水的气体,在常温下能与氧气反应:。

它与血红蛋白结合的能力比CO还强;另外,它在生物学方面有独特的作用。

NO分子作为一种传递神经信息的“信息分子”,在使血管扩张、免疫、增强记忆力等方面有及其重要的作用。

NO2为色溶于水的气体,与水反应的方程式:在通风厨内打开盛NO的集气瓶,观察到的现象为。

鲁科版高中化学必修一第3章 第2节 氮的循环教案-word文档资料

鲁科版高中化学必修一第3章  第2节  氮的循环教案-word文档资料

第3章第2节氮的循环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了解自然界中的氮循环及人类活动对氮循环的影响;(2)通过了解生物固氮和人工固氮形式,认识N2、NO 、NO2的性质;(3)通过观察思考活动,认识NH3、铵盐的性质及铵态氮肥的使用问题;(4)通过观察思考活动,认识HNO3的性质。

2.过程与方法目标(1)培养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现象,总结分析物质性质的能力;(2)初步体会物质的浓度对化学反应产物的影响,进一步认识实验中变量控制的思想。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通过介绍合成氨发展的艰辛历程,体会从实验室研究到工业生产的过程,渗透化学与技术关系的教育;(2)通过介绍酸雨,光化学烟雾和富营养化等环境问题,了解人类活动对氮循环的影响,树立保护环境的意识。

二、重点、难点重点:氮气、氮的氧化物(NO 、NO2)、氨、铵盐和硝酸的性质。

难点:硝酸的氧化性及氮元素化合价的转变。

三、教学方法实验引导法、探究法、归纳法四、教学媒介及教学素材1、教学媒体、课件;2、相关实验仪器及药品仪器:集气瓶若干、带铁夹及铁圈的铁架台、酒精灯、园底烧瓶、带玻璃管和胶头滴管的双孔橡皮塞,试管若干、试管夹、烧杯、玻璃棒、空矿泉水塑料瓶、感应圈、单孔橡皮塞、镊子、胶头滴管等;药品:酚酞试液、浓氨水、浓盐酸、氢氧化钠溶液、氯化铵固体、碳酸氢铵固体、红色石蕊试纸、浓硝酸、稀硝酸、铜丝、铁片、锌片、铝片等。

第1课时【提问】上次课后给大家布置了一项任务:查找氮循环的资料,小组合作画出氮循环图示,写出短文。

重点说明氮循环中涉及到哪些含氮元素的物质,它们是如何转化的?下面,请各小组准备交流。

【小组交流】选取二个小组作为代表在课堂上交流,其他小组的成果课后以科技小报的形式展示或收录到成长档案袋中。

【点评评价】教师点评并做好表现性评价【过渡】在氮循环中涉及到了较多重要的含氮元素的物质及其变化,下面我们一起来探讨这些物质的性质及转化。

【板书】1、氮气与氮的固定。

高中化学 第3章 第2节 课时1 自然界中氮的循环教案 鲁科版必修1-鲁科版高一必修1化学教案

高中化学 第3章 第2节 课时1 自然界中氮的循环教案 鲁科版必修1-鲁科版高一必修1化学教案

课时1 自然界中氮的循环目标与素养:1.了解氮及其氧化物的主要性质。

(宏观辨识)2.认识氮及其化合物在生产中的应用和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社会责任)一、自然界中氮的循环1.氮元素在自然界中的存在形式:游离态和化合态。

2.自然界中氮的循环 3.人类活动的影响(1)氮气――――→化学方法氨气→氮肥、硝酸等含氮化合物。

(2)燃烧反应产生的氮氧化物参与氮的循环。

二、氮气的性质和氮气的固定 1.物理性质颜色 状态 气味 密度水溶性 无色气态无味ρN 2<ρ空气难溶2.化学性质 (1)N 2与O 2反应打雷时或汽车引擎中发生的反应为N 2+O 2=====放电2NO 。

(2)N 2与H 2的反应①可逆反应:在相同条件下能同时向正反两个方向进行的反应为可逆反应。

可逆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用“”代替“===”。

②合成氨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微点拨:(1)氮分子中两个氮原子之间存在很强的作用力,故N 2性质很稳定。

(2)可逆反应必须满足“两同”:①相同条件;②正反方向同时进行。

3.氮的固定(1)定义:使空气中游离态的氮转化为含氮化合物的过程。

(2)分类氮的固定⎩⎪⎨⎪⎧自然固氮⎩⎪⎨⎪⎧高能固氮生物固氮人工固氮⎩⎪⎨⎪⎧合成氨仿生固氮三、氮的氧化物 1.氮的氧化物2(1)物理性质①NO →NO 2:2NO +O 2===2NO 2。

②NO 2→NO :3NO 2+H 2O===2HNO 3+NO 。

微点拨:NO 和NO 2的收集方法 (1)NO 的收集:排水法。

(2)NO 2的收集:向上排空气法。

1.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化合态的氮元素只显一种价态。

( )(2)N 2在通常状况下与O 2反应生成NO 2。

( ) (3)合成氨反应属于自然固氮中的高能固氮。

( )(4)2H 2O=====通电2H 2↑+O 2↑和2H 2+O 2=====点燃2H 2O 属于可逆反应。

化学鲁科版必修1 第3章第2节氮的循环第1课时 学案

化学鲁科版必修1 第3章第2节氮的循环第1课时 学案

第2节 氮的循环第1课时 自然界中氮的循环、氮气、氮的氧化物1.氮的存在形态(1)以______态的形式存在于大气中。

(2)以______态的形式存在于动植物体、土壤和水体中。

2.氮在自然界中的循环(1)自然循环:N 2――→根瘤菌放电铵离子和硝酸盐植物蛋白、动物蛋白―→氨气(2)人类活动的影响:人们通过化学方法把空气中的氮气转化为____,再根据需要进一步转化成各种含氮化合物(如______、______)。

二、氮气1.物理性质2.化学性质3.氮的固定(1)概念:使空气中________的氮转化为____________的过程。

(2)分类预习交流1.什么是可逆反应?2.有人说,“氢气和氧气化合生成水,水可分解为氢气和氧气,所以反应:2H 2+O 2===2H 2O 为可逆反应”。

你认为这句话对吗?三、氮的氧化物12.NO 和2(1)物理性质(2)相互转化①NO→NO 2:__________________②NO 2→NO: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影响①NO:是传递神经信息的“信使分子”,但容易与血红蛋白结合而使人体缺氧。

②NO 2:能使多种织物退色,损坏多种织物和尼龙制品,对金属和非金属材料也有腐蚀作用。

预习交流1.俗语“雷雨发庄稼”的道理是什么?2.实验室如何收集NO 、NO 2?为什么?答案:一、1.(1)游离 (2)化合2.(2)氨 氮肥 硝酸二、1.无色 气体 无味 难溶于水2.N 2+O 2=====放电2NO N 2+3H 2高温、高压催化剂2NH 33.(1)游离态 含氮化合物(2)高能 生物 合成氨 仿生预习交流:1.答案:在相同条件下能同时向正反两个方向进行的反应称为可逆反应。

2.答案:不对,因为这两个反应不是在相同条件下进行的,所以不是可逆反应。

三、1.N 2O NO N 2O 3 NO 2 N 2O 52.(1)无色 红棕色 气体 气体 无味 刺激性气味 有毒 有毒 难溶 易溶(2)2NO +O 2===2NO 2 3NO 2+H 2O===2HNO 3+NO预习交流:1.答案:空气中氮气在高压电作用下与氧气发生化学反应生成NO ,NO 与氧气反应转化成NO 2,NO 2与雨水反应生成HNO 3,生成的HNO 3随雨水进入土壤,同土壤中的矿物质作用,形成被植物吸收的硝酸盐类,使庄稼受益。

高中化学第三章第2节第1课时氮的循环中的重要物质学案鲁科版必修1

高中化学第三章第2节第1课时氮的循环中的重要物质学案鲁科版必修1

第2节氮的循环第1课时氮的循环中的重要物质【学习目标】⒈了解氮循环的基本过程,认识氮循环中的重要物质:氮气、一氧化氮、二氧化氮。

氮气与氧气、氢气的反应;氮的固定和形式;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的物理、化学性质;自然界形成硝酸的过程。

2.认识氨气的物理、化学性质:溶解性、和水的反应、氨的还原性,铵盐的受热分解、与碱的反应;铵态氮肥的使用问题。

3.了解了解人类活动对氮循环的影响。

知道酸雨、光化学烟雾和富营养化等环境问题,了解如何减少氮氧化物的排放,树立保护环境的意识。

【学习重、难点】学习重点:氮气、氨、铵盐和硝酸的性质。

学习难点:硝酸的氧化性。

【过程方法】】培养通过观察试验现象总结分析物质性质的能力,体会物质的浓度对化学反应产物的影响,认识实验中变量控制的重要性。

【学习过程】第一课时[预习]1.空气的主要成分:。

2.氮元素的存在形式。

[阅读和了解]一、氮在自然界中的循环阅读教材P73-74页内容,了解氮元素在自然界中的循环。

[学习]二、氮循环中的重要物质及其变化1、氮气与氮的固定⑴通常状况下,氮气的化学性质:。

但是,在一定条件下,。

为什么?⑵氮的固定——自然固氮和人工固氮氮的固定是指:。

自然固氮的两种途径:① 。

② 。

什么叫可逆反应?可逆反应有什么特点?[阅读和了解] 阅读教材栏目化学与技术了解《氨的合成》⑶氮的氧化物及性质:①氮的氧化物②氮的氧化物的物理性质;③氮的氧化物的化学性质:[练习]1、下列气体溶解于水,没有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的是()A.SO2溶解于水B.NO2溶解于水C.CO2溶解于水D.Cl2溶解于水2、上世纪80年代后期人们逐渐认识到,NO在人体内起着多方面的重要生理作用。

下列关于NO的说法错误的是()A.NO是具有刺激性的红棕色气体B.NO是汽车尾气的有害成分之一C.NO在人体的血管系统内具有传送信号的功能D.NO能够与人体血红蛋白结合,造成人体缺氧中毒3、下列反应属于氮的固定的是()A.空气在雷电作用下所产生NO B.NO和O2生成NO2C.铜与浓硝酸反应产生NO2 D.NH4Cl与Ca(OH)2反应生成NH34、将盛有12毫升NO2和O2的混合气的量筒倒立于水槽中,充分反应后,还剩余2毫升无色气体,则原混合气体中O2的体积是()毫升A.1.2B.2.4C.3.6D.45.把盛有48mLNO和NO2的混合气体倒立于水中(保持同温同压),液面稳定后,容器内气体体积变为24mL,则:(1)原混合气体中,NO是 mL,NO2是 mL。

鲁科版一化学第3章第2节氮的循环(第1课时)导学案

鲁科版一化学第3章第2节氮的循环(第1课时)导学案

第三章第二节氮的循环(第1课时)导学案
合作探究一揭秘俗语“一场雷雨一场肥”“雷雨发庄稼”
交流研讨1
1 联系身边的氮气分析归纳氮气的物理性质。

2 通常情况下氮气的化学性质稳定吗?为什么?联系生活实际,想想氮气有哪些用途?
3 从物质所属类别角度推测氮气的主要化学性质。

4 根据氮元素所处价态,从氧化性,还原性角度预测氮气的性质。

交流研讨2
实验探究NO2、NO的性质
实验目的探究NO2、NO的性质
实验用品圆底烧瓶(125ml,充满NO2)注射器(60ml
一个、20ml一个),烧杯,长导管,止水夹,
水,紫色石蕊试液。

实验方案让NO2与H2O反应在圆底烧瓶中进行,形
成喷泉实验,对产物进行定性定量验证。


续多次往烧瓶注入空气后摇动,进行实验
拓展(4NO2+O2+2H2O =4HNO3),并让
烧瓶最后剩余氮气与氧气,绿色环保.
阅读归纳
阅读课本P76内容并完成下列表格:
合作探究二认识“氮的循环与氮的固定"
阅读课本P73—74内容并思考:
1 在氮的循环中空气中氮气(游离态)可以通过哪些途径转换为氮的化合物(化合态)?
2 氮的循环涉及的含氮物质有哪些?
3 什么是氮的固定?氮的固定有哪几种形式?
课堂小结
收获方法:
(1)科学探究的一般程序:
(2)化学思维:。

鲁科版必修1第二节《氮的循环》学案1

鲁科版必修1第二节《氮的循环》学案1

鲁科版必修1第二节《氮的循环》学案1【学习目标】1、了解氮循环的基本过程,认识氮循环过程中的重要物质;通过了解生物固氮和人工固氮方式,认识氮气在一定条件下能够与氧气氢气发生反应。

2、掌握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的性质。

了解自然界中形成硝酸的过程。

3、认识氨气的溶解性、氮气与水的反应及氨的还原性。

通过认识铵盐的性质,了解铵态氮肥的生产使用问题。

4、通过了解人类活动对氮循环的影响,知道酸雨、光化学烟雾和富营养化等环境问题,了解如何减少氮氧化物的排放,树立环境保护的意识。

第一课时【联想·质疑】闪电是大家非常熟悉的自然现象。

你知道在雷电交加的时候,空气里的氮气和有关的含氮化合物发生了哪些化学反应?产生了哪些物质?这些化学反应和所产生的物质对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有什么意义?【学习内容】1.。

2.由于氮分子结构稳定,所以在通常状况下,氮气的,很难与其它物质发生反应。

但在一定条件下,也可以与氧气、氢气等反应。

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注明反应的条件:①N2和O2,②N2和H2,此反应是工业上的反应原理。

3.氮的固定是指。

氮的固定主要有和两种方式。

自然固氮有:和等。

人工固氮的方式有和。

NH4+、NO3-是自然界中氮的主要形态。

氮气是惰性的,只有通过和而活化。

4.氮循环中的物质有多种氧化物,如等(氧化物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1、+2、+3、+4、+5)。

其中NO 、NO2均为毒气体,是大气污染物。

NO为色溶于水的气体,它与结合的能力比CO还强;另外,它在生物学方面有独特的作用。

NO分子作为一种传递神经信息的“信息分子”,在使血管扩张、免疫、增强记忆力等方面有及其重要的作用。

1992年,NO 分子被世界著名杂志Science评为分子。

NO2为色溶于水的气体。

在通风厨内打开盛NO的集气瓶,观察到的现象为。

5.用化学方程式及简要的文字说明“雷雨发庄稼”的科学道理。

6.可逆反应是指 。

有人说,“氢气和氧气化合生成水,水可分解为氢气和氧气,所以反应:2H 2+O 2 =2H 2O 为可逆反应”。

鲁科版高一化学必修一3.2氮的循环教案设计

鲁科版高一化学必修一3.2氮的循环教案设计

《氨铵盐》——鲁科版化学1(必修)第三章第2节氮的循环一、教材分析1、本节课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在中学阶段所学的元素化合物知识中,《氨铵盐》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氨铵盐》安排在这章讲述,是因为它有《氧化还原反应》、《离子反应》等理论知识做指导,有元素化合物知识做基础,可起到复习、巩固和运用知识的作用。

学好氨的性质为学习硝酸的工业制法及有机化学的知识又奠定了良好的知识基础。

同时本节课又是对学生进行辨证唯物主义教育的极好教材,因为氨分子的性质更能体现“结构决定性质,性质体现结构”这一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2、本节知识和能力的层次要求结构:理解物理性质:了解化学性质:综合应用用途:常识性介绍3、教学目标的确定实施素质教育是21世纪教育改革的主旋律,其宗旨就是提高全民素质,为适应“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教学的任务已不仅仅局限于向学生传授系统的理论知识,而是通过符合学生认识规律的教学过程,使学生在掌握一定知识的基础上,智力得到开发,能力得到培养,思维得到启迪,同时注重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的非智力因素,培养出合格的人才。

根据课程标准及学生目前的知识水平和能力,确立本节教学目标为:(1)知识目标:了解氨的物理性质,在认识氨分子结构的基础上,掌握氨的化学性质,了解其用途(2)能力目标:培养学习对实验的观察、分析及推理能力;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3)德育目标:通过氨的结构和性质的关系对学生进行事物是普通联系的,以及内外因关系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教育。

(4)创新目标:通过改进实验,培养学生创新思维;通过开放性问题的是出,培养学生发散思维。

4、重点、难点的确立及依据依据本节知识在教材中的地位及作用,教学大纲的要求和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能力,确立重点:氨的化学性质难点:氨和水的反应二、分析学生情况,渗透学法指导学生已经学习了《离子反应》、《氧化还原反应》的有关知识,对于元素化合物的学习方法已初步掌握,这对氨气的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鲁科版高中化学必修一学案:第三章自然界中的元素第2节氮的循环

鲁科版高中化学必修一学案:第三章自然界中的元素第2节氮的循环

鲁科版高中化学必修一学案:第三章自然界中的元素第2节氮的循环【本讲教育信息】一. 教学内容:第3章第2节氮的循环二. 教学目的1. 能简明说明氮循环的基本进程,知道固氮的实质以及生物固氮和人工固氮这两种固氮方式。

2. 了解氮循环进程中的重要物质以及人类活动对氮循环和环境的影响〔知道酸雨、光化学烟雾和富营养化等环境效果〕3. 能罗列含氮元素的单质及其化合物了解氮气、氨气、铵盐及硝酸的主要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检验方法和氨气的实验室制法,能书写相关反响的化学方程式。

知道NH4三. 教学重点、难点氮气、氨、铵盐和硝酸的性质四. 知识剖析空气中的主要物质?植物生长需求的主要元素?〔一〕氮在自然界中的循环和存在方式1. 氮元素在自然界中的存在方式自然界中氮元素存在的方式一种是游离态,如N2,一种是化合态,如铵盐、硝酸盐、氨、蛋白质等。

2. 氮在自然界中的循环〔1〕氮在自然界中的循环的基本进程自然界里,空气的氮气转化为植物可以直接吸收含氮化合物的两种主要方式,豆科植物的根瘤菌把N2转化为硝酸盐;闪电使大批N2与O2化合生成NO,随之变为硝酸随降水进入土壤和水体。

植物的根从土壤中吸收铵盐、硝酸盐,经过复杂的生物转化,构成了各种氨基酸,氨基酸最后变成蛋白质。

植物以植物为食而取得植物蛋白,并将其转化为植物蛋白,植物遗体中的蛋白质被微生物分子分解成铵离子、硝酸根和氨,又回到了土壤和水体中,被植物再次吸收应用。

〔2〕氮循环的重要意义由于存在着氮元素的循环,其他生命元素的循环,以及水的循环,地球的生命才生生不息,生机勃勃。

〔二〕氮循环的重要物质及其变化1. 氮气〔1〕物理性质无色无味的难溶于水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在空气中约占总体积的78%,占其它质量的75%。

〔2〕分子结构两个氮原子之间的剧烈作用,要破坏这种结实的结合,需求很高的能量。

常温下,N2的化学性质很不生动,但在高温、放电、扑灭等条件下能与O2、Mg、H2等反响。

化学鲁科版必修1 第3章第2节氮的循环 学案

化学鲁科版必修1 第3章第2节氮的循环 学案

化学鲁科版必修1 第3章第2节氮的循环学案第2节氮的循环1.自然界中氮的循环(1)氮元素的存在:氮是地球上含量丰富的元素,存在形式:一种是以游离态存在于空气中,另一种是以化合态的形式存在于动植物体中、土壤中和水体中。

化合态的氮元素主要以NO-3、NH+4的形式存在,在有机物中以蛋白质形式存在。

(2)氮的循环①在自然界中,把空气中的氮气转化为氮的化合物实现氮的循环有两种途径:一是豆科植物根部的根瘤菌,把氮气转化为硝酸盐等含氮化合物;二是在放电条件下,氮气与氧气结合为氮氧化物,并随雨水进入水体中。

②人类在氮循环方面是通过化学方法把氮气转化为氨,再进一步转化成各种含氮的化合物。

③化石燃料燃烧、森林和农作物枝叶燃烧所产生的氮氧化物通过大气进入陆地和海洋,进入氮循环。

【例1】某生态系统的氮循环如图所示。

(1)哪一类生物能将蛋白质转化为氨()A.微生物B.藻类(2)该生态系统的豆科植物不施氮肥,仍能表现出良好的长势,原因是____________。

(2)氮气的化学性质通常情况下,N2的化学性质不活泼,很难与其他物质发生反应。

但是在一定条件下,氮气能与氧气、氢气等物质发生反应。

释疑点N2为什么稳定氮分子是由氮原子构成的双原子分子,两个氮原子之间共用三对电子,使每个原子均达到稳定结构,所以,要破坏这种牢固的结合需要很高的能量。

①N2和O2的反应在电闪雷鸣的雨天,空气中的氮气与氧气可以直接化合生成一氧化氮气体。

N2+O2=====放电2NO(无色气体)生成的一氧化氮气体在常温下很容易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生成二氧化氮气体。

2NO+O2===2NO2(红棕色)生成的二氧化氮气体溶于水时与水反应生成硝酸和一氧化氮。

3NO2+H2O===2HNO3+NO生成的硝酸随雨水淋洒到地面上,与土壤中的矿物作用,形成能被植物吸收的硝酸盐,促进植物生长。

俗话说的“雷雨发庄稼”“一场雷雨一场肥”就是这个道理。

另外,汽车发动机中也有N2与O2的反应,因此,汽车尾气中一般含有氮的氧化物。

鲁科版高一化学必修1 第3章第2节 氮的循环 学案

鲁科版高一化学必修1 第3章第2节 氮的循环 学案

第2节 氮的循环学习目标1.了解氮元素单质及其重要化合物的制备方法,掌握其主要性质及其应用。

2.了解氮元素单质及其重要化合物对环境的影响。

3.掌握氨气的实验室制法(包括所用试剂、反应原理、仪器和收集方法)。

4.以上各部分知识的综合应用。

氮及其氧化物[知识梳理]1.氮元素在自然界中的存在形态及氮的固定2.氮气(1)分子结构:N ≡N ,共价键牢固,分子稳定。

(2)物理性质:无色无味气体,密度比空气略小,难溶于水。

(3)化学性质(填化学方程式) ①与氧气反应:N 2+O 2=====放电2NO 。

②与氢气反应:N 2+3H 2高温、高压催化剂2NH 3。

③与镁反应:N 2+3Mg=====点燃Mg 3N 2。

3.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的比较(1)常见的污染类型①光化学烟雾:NO x在紫外线作用下,与碳氢化合物发生一系列光化学反应,产生一种有毒的烟雾。

②酸雨:NO x排入大气中后,与水反应生成HNO3和HNO2,随雨雪降到地面。

③破坏臭氧层:NO2可使平流层中的臭氧减少,导致地面紫外线辐射量增加。

④NO与血红蛋白结合使人中毒。

(2)常见的NO x尾气处理方法①碱液吸收法2NO2+2NaOH===NaNO3+NaNO2+H2ONO2+NO+2NaOH===2NaNO2+H2ONO2、NO的混合气体能被足量烧碱溶液完全吸收的条件是n(NO2)≥n(NO),一般适合工业尾气中NO x的处理。

②催化转化法在催化剂、加热条件下,氨可将氮氧化物转化为无毒气体(N2)或NO x与CO在一定温度下催化转化为无毒气体(N2和CO2,一般适用于汽车尾气的处理)。

(1)氮的固定是指氮元素由单质转化为化合物的过程,并非气态变为固态的意思,如N2→NO,N2→NH3都属于氮的固定,而氨气生成氯化铵就不是。

(2)氮的氧化物都有毒,其中NO2与N2O4存在下列平衡:2NO2N2O4,因此实验测得NO2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总大于46。

化学鲁科版必修1第3章第2节氮的循环学案(1)

化学鲁科版必修1第3章第2节氮的循环学案(1)

互动课堂疏导引导 一、氮气1.氮的存在和氮的固定(1)自然界中氮元素以游离态和化合态两种形式存在。

氮的固定是指游离态氮转化为化合态氮的过程。

固氮包括人工固氮和自然固氮两种类型。

2.氮气的结构和性质(1)氮气的结构分子式:N 2,结构式:N N ≡。

氮气在通常状况下性质稳定的原因是N 2中的N N ≡三键很牢固。

(2)物理性质:纯净的氮气是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的略小,不溶于水。

(3)化学性质:在通常状况下,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很难与其他物质发生反应。

氮气通常可以作保护气。

但在一定条件下,氮气也能和许多物质发生反应。

①氮气与氢气的反应N 2+3H 2高温、高压催化剂2NH 3 此反应为可逆反应,用于工业合成氨气。

②氮气与氧气的反应N 2+O 2放电2NO二、氮的氧化物(1)NO :是无色气体,有毒,不溶于水。

易被氧气氧化。

2NO+O 22NO 2(2)NO 2:是红棕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易溶于水,有毒。

NO 、NO 2是大气污染物。

3NO 2+H 2O====HNO 3+NO(3)与碱溶液反应:2NO 2+2NaO====HNaNO 2+NaNO 3+H 2ONO+NO 2+2NaOH====2NaNO 2+H 2ONaOH 用于氮的氧化物的吸收。

三、氨与铵盐1.氨气(1)物理性质:无色有刺激性气味气体,密度比空气的小,极易 (1∶700)溶于水。

记忆要诀 氨的物理性质无色密小味刺激,易溶易液制冷剂。

(2)化学性质①与水反应:OH NH 23+O H NH 23⋅-4OH NH ++(中学唯一的碱性气体)。

说明:氨水中有-42323OH NH O H NH O H NH 、、、、+⋅,甚至还有水电离出的H +。

②与酸反应:++H NH 3====+4NH (挥发性酸反应有白烟生成)③具有还原性:4NH 3+5O 24NO+6H 2O 。

(3)实验室制NH 3 原理(实验室制法):2NH 4Cl+Ca(OH)2CaCl 2+2NH 3↑+2H 2O 。

鲁科版高一化学必修1第三章 自然界中的元素 第二节 氮的循环教案

鲁科版高一化学必修1第三章 自然界中的元素  第二节 氮的循环教案

第三章 第二节 氮的循环学案2007年11月16日(1)了解自然界中的氮循环及人类活动对氮循环的影响;(2)通过了解生物固氮和人工固氮形式,认识N 2 、NO 、NO 2的性质;(3)通过观察思考活动,认识NH 3,铵盐的性质及铵态氮肥的使用问题;(4)通过观察思考活动,认识 HNO 3的性质。

氮气、氨、铵盐和硝酸的性质。

硝酸的氧化性。

以 的形式存在于动植物体、中。

2、氮在自然界中的循环(氮气的性质,氮的固定) (酸雨、光化学烟雾、富营养化)(1)在自然界中豆科植物根部的,把空气中的氮气转变为等含氮的化合物。

在放电条件下,空气中少量的和化合生成NO,NO和O2迅速生成并随水进入土壤和水体。

(2)人们通过化学方法把空气中氮气转化为,再根据需要进一步转化成各种。

练习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豆科植物通过根瘤菌吸收空气中的氮是化学变化B.汽车尾气中排放的氮氧化合物是由游离态氮转化来的C.化石燃料燃烧通常不释放出氮氧化合物D.植物秸秆燃烧时放出氮氧化合物,参与了氮的循环二、氮循环中的重要物质及其变化1、氮气①与氧气反应:通常状况下氮气和氧气,但在放电条件下,却可以直接化合生成色,溶于水的。

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②与氢气反应: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③与金属镁反应: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练习2、据报道,科学家已成功合成了少量N4,有关N4的说法正确的是A.N4是N2的同素异形体B.相同质量的N4和N2所含分子个数比为1:2C.相同质量的N4和N2所含原子个数比为1:2 D.N4的摩尔质量是56g2、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一氧化氮:是一种色味的气体,溶于水,毒。

在常温下与空气中氧气化合,生成二氧化氮,化学方程式为:。

二氧化氮:是一种色味的气体,溶于水,毒。

二氧化氮溶于水时,与水反应,生成硝酸和一氧化氮。

该化学方程式为:二氧化氮有较强的氧化性,可使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变蓝。

练习3、Murad等三位教授最早提出NO分子在人体内有独特功能,近年来此领域研究有很大发展,因此这三位教授荣获了1998年诺贝尔医学及生理学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节 氮的循环第1课时 自然界中氮的循环、氮气、氮的氧化物1.氮的存在形态(1)以______态的形式存在于大气中。

(2)以______态的形式存在于动植物体、土壤和水体中。

2.氮在自然界中的循环(1)自然循环:N 2――→根瘤菌放电铵离子和硝酸盐植物蛋白、动物蛋白―→氨气(2)人类活动的影响:人们通过化学方法把空气中的氮气转化为____,再根据需要进一步转化成各种含氮化合物(如______、______)。

二、氮气1.物理性质2.化学性质3.氮的固定(1)概念:使空气中________的氮转化为____________的过程。

(2)分类预习交流1.什么是可逆反应?2.有人说,“氢气和氧气化合生成水,水可分解为氢气和氧气,所以反应:2H 2+O 2===2H 2O 为可逆反应”。

你认为这句话对吗?三、氮的氧化物12.NO 和2(1)物理性质(2)相互转化①NO→NO 2:__________________②NO 2→NO: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影响①NO:是传递神经信息的“信使分子”,但容易与血红蛋白结合而使人体缺氧。

②NO 2:能使多种织物退色,损坏多种织物和尼龙制品,对金属和非金属材料也有腐蚀作用。

预习交流1.俗语“雷雨发庄稼”的道理是什么?2.实验室如何收集NO 、NO 2?为什么?答案:一、1.(1)游离 (2)化合2.(2)氨 氮肥 硝酸二、1.无色 气体 无味 难溶于水2.N 2+O 2=====放电2NO N 2+3H 2高温、高压催化剂2NH 33.(1)游离态 含氮化合物(2)高能 生物 合成氨 仿生预习交流:1.答案:在相同条件下能同时向正反两个方向进行的反应称为可逆反应。

2.答案:不对,因为这两个反应不是在相同条件下进行的,所以不是可逆反应。

三、1.N 2O NO N 2O 3 NO 2 N 2O 52.(1)无色 红棕色 气体 气体 无味 刺激性气味 有毒 有毒 难溶 易溶(2)2NO +O 2===2NO 2 3NO 2+H 2O===2HNO 3+NO预习交流:1.答案:空气中氮气在高压电作用下与氧气发生化学反应生成NO ,NO 与氧气反应转化成NO 2,NO 2与雨水反应生成HNO 3,生成的HNO 3随雨水进入土壤,同土壤中的矿物质作用,形成被植物吸收的硝酸盐类,使庄稼受益。

2.答案:收集NO 用排水法,收集NO 2用向上排空气法;前者易与氧气反应,后者易与水反应。

一、NO 、NO 21.在持续通入氧气的情况下能否使上述试管内液面不断上升,直至试管完全被液体充满?若能,需要通入多少体积的氧气?2.若试管内开始时充满NO 气体,要使NO 尽可能被水吸收,需要通入多少体积的O 2?1.NO 2和O 2同时通入水中时,其反应是3NO 2+H 2O===2HNO 3+NO,2NO +O 2===2NO 2,总反应为4NO 2+O 2+2H 2O===4HNO 3。

2.NO 和O 2同时通入水中时,其反应是2NO +O 2===2NO 2,3NO 2+H 2O===2HNO 3+NO ,总反应为4NO +3O 2+2H 2O===4HNO 3。

3.4NO 2+O 2和4NO +3O 2从组成上看均相当于2个N 2O 5,即总反应式都与N 2O 5+H 2O===2HNO 3等效。

这不仅是记忆上述1、2两式的方法,也为上述问题的解决提供了新的思路,即利用混合气体中的N 、O 原子个数比进行分析判断:二、氮的氧化物溶于水的计算如图所示,将盛满等体积的NO 和NO2混合气体的试管倒置在水槽中,请回答:(1)试管内的现象如何?(2)液面上升的高度占试管容积的多少?将12 mL NO 2和O 2的混合气体通入足量的水中,充分反应后剩余气体2 mL (气体均在相同状态下测定)求原气体中各气体的体积是多少?1.氮氧化物溶于水的计算有以下三种类型:(1)NO 和NO 2的混合气体溶于水时,其反应是3NO 2+H 2O===2HNO 3+NO 。

可利用气体体积变化的差值进行计算。

V 剩=V (NO )原+13V (NO 2)。

(2)NO 2和O 2同时通入水中时,根据4NO 2+O 2+2H 2O===4HNO 3进行计算。

(3)NO 和O 2同时通入水中时,根据4NO +3O 2+2H 2O===4HNO 3进行计算。

2.氮氧化物溶于水的产物分析:氮的氧化物与O 2混合通入水中,剩余气体只可能是NO 或O 2,不可能是NO 2,因为过量的NO 2会与水反应生成NO ;所得溶液的溶质为HNO 3。

答案:活动与探究1:答案:试管中的红棕色气体逐渐变成无色气体,同时水会进入试管,最后水充满整个试管的2/3体积左右 3NO 2+H 2O===2HNO 3+NO 无色气体先变为红棕色气体,后又变为无色气体,试管内液面继续上升 2NO +O 2===2NO 2、3NO 2+H 2O===2HNO 3+NO思考与交流:1.答案:能,NO 2与O 2以4∶1的体积比混合,与足量的水反应就可以完全转变成硝酸。

解析:3NO 2+H 2O===2HNO 3+NO①2NO +O 2===2NO 2②①×2+②得:4NO 2+O 2+2H 2O===4HNO 3故NO 2与O 2以4∶1的体积比混合,与足量的水反应就可以完全转变成硝酸。

2.答案:NO 与O 2以4∶3的体积比混合,与足量的水反应就可以完全转变成硝酸。

解析:2NO +O 2===2NO 2①3NO 2+H 2O===2HNO 3+NO②①×3+②×2得:4NO +3O 2+2H 2O===4HNO 3故NO 与O 2以4∶3的体积比混合,与足量的水反应就可以完全转变成硝酸。

活动与探究2:答案:(1)试管内的红棕色气体逐渐变成无色气体,试管内液面上升。

(2)13解析:3NO 2+H 2O===2HNO 3+NO ΔV3 212 13试管液面上升的高度为减少的体积原体积=131=13。

迁移与应用:答案:剩余气体为O 2时,原混合气体中NO 2为8 mL ,O 2为4 mL ;剩余气体为NO 时,原混合气体中NO 2为10.8 mL ,O 2为1.2 mL 。

解析:剩余2 mL 气体可能是O 2或NO 。

(1)若剩余气体为O 2,根据化学方程式4NO 2+O 2+2H 2O===4HNO 3可知参加反应的NO 2的体积为10 mL×45=8 mL 参加反应的O 2的体积为10 mL×15=2 mL 原混合气体中NO 2为8 mL ,O 2为4 mL 。

(2)若剩余气体为NO ,根据3NO 2+H 2O===2HNO 3+NO 可知剩余NO 2的体积为6 mL根据4NO 2+O 2+2H 2O===4HNO 3可以计算出参加反应的O 2的体积为6 mL×15=1.2 mL ,NO 2的体积为6 mL×45=4.8 mL ,故原混合气体中NO 2为10.8 mL ,O 2为1.2 mL 。

1.发射卫星的运载火箭,其推进剂引燃后发生剧烈反应,产生大量高温气体从火箭尾部喷出。

引燃后产生的高温气体主要是CO 2、H 2O 、N 2、NO ,这些气体均为无色,但在卫星发射现场看到火箭喷出大量红烟,产生红烟的原因是( )。

A .高温下氮气遇空气生成NO 2B .CO 2与NO 反应生成CO 和NO 2C .NO 与空气生成NO 2D .NO 和H 2O 反应生成H 2和NO 22.如下图所示,试管中盛装的是红棕色气体(可能是混合物),当倒扣在盛有水的水槽中时,试管内水面上升,但不能充满试管,当向试管内鼓入氧气后,可以观察到试管中水柱继续上升,经过多次重复后,试管内完全被水充满,原来试管中盛装的气体不可能是( )。

A .N 2与NO 2的混合气体B .O 2与NO 2的混合气体C .NO 与NO 2的混合气体D .NO 2一种气体3.标准状况下,在一不规则的玻璃容器内充满NO 2气体后,将其倒置于水槽中,假设容器中的物质不扩散至容器外,则充分反应后容器中所得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近似为( )。

A .1.0 mol·L -1B .0.045 mol·L -1C .0.020 mol·L -1D .0.12 mol·L -14.氮氧化物进入大气后,不仅会形成硝酸型酸雨,还可能形成光化学烟雾,因此必须对含有氮氧化物的废气进行处理。

(1)用氢氧化钠溶液可以吸收废气中的氮氧化物,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如下:2NO 2+2NO +4NaOH===4NaNO 2+2H 2O①2NO 2+2NaOH===NaNO 2+NaNO 3+H 2O②在反应①中,氧化剂是________,还原剂是________。

在反应②中,氧化剂和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________。

(2)汽车尾气中含有CO 和NO ,消除这两种物质对大气污染的方法是安装催化转化器,使它们发生反应生成对大气无污染的物质。

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

(3)在一定条件下氨气亦可用来将氮氧化物转化为无污染的物质。

写出氨气和二氧化氮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C 解析:N 2和O 2不能直接反应生成NO 2,A 不正确;NO 不能和CO 2、H 2O 反应,B 、D 选项不正确;NO 在空气中能被氧气氧化为NO 2,NO 2是红棕色气体。

2.A 解析:如果气体是N 2与NO 2的混合气体,则水不会充满整个试管,因为N 2不溶于水;如果是NO 2(或O 2和NO 2的混合气体),发生反应:4NO 2+2H 2O +O 2===4HNO 3,水会充满试管;如果是NO 与NO 2的混合气体,通入O 2会发生反应4NO 2+2H 2O +O 2===4HNO 3和4NO +2H 2O +3O 2===4HNO 3,而使水充满试管。

3.B 解析:设容器的体积为V ,则充分反应后容器中所得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c =23V 22.4 mol 23V L =122.4 mol·L -1。

4.答案:(1)NO 2 NO 1∶1(2)2NO +2CO=====催化剂N 2+2CO 2(3)6NO 2一定条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