寓教于乐以情施教
论语中的教育观解析
论语中的教育观解析孔子是中国古代教育思想的重要代表之一,他的教育观念被概括为“立德、修身、齐家、治国”。
而这些思想大部分都体现在《论语》一书中。
本文将从《论语》中选取几个代表性的观点,对孔子的教育思想进行解析。
一、寓教于乐孔子提倡在教育中寓乐于学。
在《论语·为政》中,孔子说:“‘其身正而后家齐;其家齐而后国治;其国治而后天下平。
’”这句话表明了孔子对教育的看法。
他认为,个人的修养和道德素养是实现国家治理和社会和谐的基础。
他主张在教育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兴趣和乐趣,使其能够享受学习的过程,进而形成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
这一观点对现代教育依然具有启示意义,现代教育也强调在教学中注重激发学生的兴趣。
二、以身作则孔子非常注重教育者自身的道德修养和品德塑造。
在《论语·为政》中,孔子说:“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
”他认为,教育者应该先从自身做起,做一个道德高尚、品行端正的榜样。
只有通过自己的言传身教,才能更好地去引导学生。
这一观点也体现了孔子对教育者的高标准要求,他认为教育者应该成为学生的楷模,并具备德才兼备的优秀素质。
三、因材施教孔子提倡因材施教,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和特点进行针对性的教学。
在《论语·学而》中,孔子说:“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他鼓励学生勇于提问,勇于学习,并且在教育上注重发现学生的优势与特长,为他们提供适合的学习方式和方法。
这一观点对现代教育同样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教育者应该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通过个性化教育,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
四、重视教育的全面发展孔子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既要关注学生的知识学习,也要注重学生的品德培养。
在《论语·学而》中,孔子说:“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他认为学习应该是一种乐趣,而不是一种负担。
同时,他也看重人际交往的重要性,认为与他人的交流和沟通能够使人得到快乐和进步。
这一观点对现代教育的发展也有着积极的启示作用,教育应该关注学生的全面成长,培养他们的综合素质。
情智教育三原则
情智教育三原则情智教育就是指教师在教学工作中有意识地以积极的情感去教育学生、激励学生,让学生从中想出肯定的反应,从而达到教育的目的。
因此,教师在实施情智教育的过程中,必须注意以下三条原则:一、寓教于乐原则心理学实验证实,当一个人处于快乐——兴趣情绪状态时,最能发挥其智能操作水平。
因而快乐——兴趣是个体进行智能活动的最佳情绪背景。
因此,教师在实施情智教育时首先应使学生怀着快乐——兴趣的情绪接受教育。
一般来说,指出学生的不足应以肯定学生的优点说起,挖掘其闪光处,这样才能使学生从自尊心上得到满足,才乐于接受教育。
不然。
师生处于对立的情绪状态,学怎么可能去乐意接受教师的教育呢?二、以情施教原则所谓以情施教就是教师在工作中自觉地对学生进行课堂教育的同时,伴以积极的情感;以达到以情促育,情育交融的教育效果。
在具体实施过程时,教师首先要做到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使之始终处于快乐、饱满、振奋的良好主导情绪。
去年,我刚从师范院校毕业,才20岁出头,正是血气方刚的时候,那时,在班级管理中,一遇到不如人意的事,我就火冒三丈,大发脾气。
每当学生出现违纪现象,我都会不问青红皂白地严厉训斥,又是命令写检查,又是命令见家长。
结果呢,学生在我的怒火中饱受了“煎熬”,或沉默寡言,对身边的事情兴趣索然,或阳奉阴违,暗中制造麻烦,或干脆采取“以牙还牙”的做法,与我对着干,不到半个学期,学生就出现了纪律松驰,人心涣散的现象。
此时,我陷入了迷惘中,百思不得其解,面对学我束手无策。
在辅导老师的言传身教下,我学会了“制怒”。
每当我怒火中烧要对学生发作的时候,我就会想到“制怒”二字,努力使自己尽快平静下来。
从始,对琐碎繁杂的教学工作我变得更的耐心,对后进生的转变学会了宽容和等待,对偶发事件的处理学会了冷静和理智。
怒气渐渐离我而去。
微笑和自信在我脸上闪现。
随着我的变化,班级的语文课恢复了秩序和生机,同学们在宽松和谐、团结向上的环境里健康成长。
其次,教师还要以自己的高尚情操,积极地影响学生,以陶冶学生装的相应情感,做到情育并茂,以情促育。
英语教学情感原则
浅谈英语教学的情感原则所谓英语情感教学就是教师在教学中“以人为本”,运用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有意识地激发和调动学生有利于英语学习的积极情感因素,培养学习兴趣,增强学习动机、自信心、主动性和目的性,提高英语教学效率,从而实现教学中师生共同参与并和谐发展,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和个性的发展的方法。
在英语教学中运用情感因素是指教师把对学生的情感转化为满足学生对学习合理需要的行为。
具体地说,实施英语情感教学主要应遵循如下四条原则:一、寓教于乐原则这条原则的基本含义是教师要在教学中操纵各种教学变量,使学生怀着快乐—兴趣的情绪进行学习。
也就是说,使教学在学生乐于接受、乐于学习的状态中进行。
这条原则与“乐学”的基本精神是相应的。
情感心理学实验证实,当一个人处在快乐兴趣情绪状态中时,最能发挥其智能操作水平,因而快乐—兴趣是个体进行智能活动的最佳情绪背景。
教师在贯彻寓教于乐原则时,虽然操作点在于引发学生的快乐和兴趣情绪,但其目标并不停留在低层次的情绪调节上,而只是以情绪调节为切入口,借以引导学生由低层次的“外在乐”向高层次的“内在乐”方向转化。
这种转化的实质是变“乐中学”为“学中乐”,达到治学的最高境界。
二、以情施教原则这条原则的基本含义是教师在教学中应自觉地在传授知识、技能,传播思想、观点的同时,伴以积极的情感,达到以情促知,情知交融的教学效果。
老师在贯彻这一条原则时要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使之处于快乐、饱满、振奋的良好主导情绪状态中;应以自己的高尚情操积极地影响学生,以陶冶学生的相应情感;教师还要善于情感性地处理教学内容,使之知情并茂,以情促知。
三、情感交融原则教学活动是师生之间的一种特殊的交往活动,围绕着认知信息传递师生间会出现种种情感交流现象,同时也实际存在着人际情感交流现象。
教师应重视师生人际交往中的情感因素,努力以自己对学生的良好情感去引发学生的积极情感,创设师生情感交融的氛围,以发展和谐的师生关系,优化教学效果。
寓教于乐,教育育人(2)
《寓教于乐,教育育人》
——蒲公英论坛之二听后感
今天中午,我们温峤镇第二小学开展了第二次的蒲公英论坛讲座,由邵坚、孙丹芬和乐旭芬三位优秀老师主讲。
邵坚老师主讲的《寓教于乐,以情施教》,要我们老师真心真意地热爱学生,在教学中要跟学生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要尊重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还要爱护学生对老师的信赖,老师不能让学生对自己失去了最基本的信任。
还有在教学时要满足学生求知、学生成功、学生审美的需要。
最后讲审美老师要做到以情施教,以情育情。
孙丹芬老师今天中午所讲的都是她结合她这么多年的教学经验跟经历,给我们很大的感触跟启发,如:创办特色班级等。
就是不要随大流没有自己的想法。
听后让我感受颇深。
乐旭芬老师主要讲的是在课堂上要都让学生讲讲,要做到让学生强一点,我们教师弱一点,多发挥学生的自身能力,最后教师要做到有效的追问达到最佳效果。
今天中午听了3为老师的讲座,我感受颇深,受益匪浅。
对我以后的教学与育人有很大的帮助。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寓教于乐教学相长的意思
“有教无类,因材施教”意思是指不管什么人都可以受到教育,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个别差异出发,有的放矢地进行有差别的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扬长避短,获得最佳发展。
”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树立学生学习的信心,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因材施教具有丰富的现代内涵,它的实施需要贯彻四个方面的原则。
出处:有教无类出自《论语卫灵公》;因材施教出自《论语·先进篇》原文选段:子曰:“事君,敬其事而后其食。
”子曰:“有教无类。
”子曰:“道不同,不相为谋。
”释义:孔子说:“事奉君主,要认真办事而把领取傣禄的事放在后面。
”孔子说:“人人都可以接受教育,不分族类。
”孔子说:“主张不同,不互相商议。
”在《论语先进篇》中,他要自己的学生不要退缩,也不要过头冒进,要进退适中。
所以,对于同一个问题,孔子针对子路与冉求的不同情况作了不同回答。
同时也生动地反映了孔子教育方法的一个特点,即因材施教。
《论语·卫灵公》本篇包括42章,本篇内容涉及到孔子的“君子小人”观的若干方面、孔子的教育思想和政治思想,以及孔子在其他方面的言行。
人物思想成就:孔子在中国历史上最早提出人的天赋素质相近,个性差异主要是因为后天教育与社会环境影响(“性相近也,习相远也”)。
因而人人都可能受教育,人人都应该受教育。
他提倡“有教无类”,创办私学,广招学生,打破了奴隶主贵族对学校教育的垄断,把受教育的范围扩大到平民,顺应了当时社会发展的趋势。
他主张“学而优则仕”,学习了还有余力,就去做官。
他的教育目的是要培养从政的君子,而君子必须具有较高的道德品质修养,所以孔子强调学校教育必须将道德教育放在首要地位。
寓教于乐,寓教于情——谈趣味教学法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应用
教育观察研究 Research on Educational Observation271寓教于乐,寓教于情——谈趣味教学法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应用范雪娇(北京石油附小,北京 100000)摘要:小学音乐课程作为小学阶段艺术课程之一,具有独特的审美功能。
音乐教学法在小学音乐教学当中的应用,更是让音乐这门以视觉和听觉为主要审美途径的课程变得更加生动有趣。
音乐趣味教学法又叫快乐教学法,这种教学方法突出一个“趣”字,旨在为学生营造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快乐地感受音乐的独特魅力。
趣味教学法符合小学年龄特点的心理发展规律,教学过程中注重“趣味”的激发。
本文浅析了趣味教学在音乐教学当中的重要作用,更是对趣味教学法在小学音乐教学当中的实施进行了实践初探。
关键词:趣味教学法;小学音乐;教学一、小学音乐教学中趣味教学的作用趣味教学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游戏是孩子的天性,富有趣味的音乐教学活动才能在最大程度上调动小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
音乐课程本身就蕴含着丰富的情感的趣味性,趣味教学法在小学音乐课堂的应用,丰富了音乐教学的内涵。
并将枯燥的学习内容变得生动有趣。
始终关注对学生音乐学习兴趣的引导,深化学生对于音乐和感受和实践的体验。
趣味教学法符合小学生年龄的心理发育特点,在学习过程中充分的抓住学生的吸引力,为学生的音乐学习与教师的教学内容建起桥梁。
趣味教学有利于建构和谐的师生关系。
新型的师生关系当中,强调教师的引导角色,注重平等、民主、共同发展。
师生关系影响到音乐教师教学行为的实施效率的目标达成。
而趣味教学法恰恰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让每一个孩子都能成为音乐活动的参与者和创造者。
让学生在“趣”中学,在学中“玩”,最终让每一个学生都能爱上音乐,成为音乐活动的创造者。
二、趣味教学法在音乐教学中的实施策略(一)设有趣的教学情境音乐是一门以听觉为主要欣赏途径的艺术,感官的单一性会限制小学生对于音乐知识学习的理解。
单一的学习途径,也会使得学生感到乏味枯燥。
寓教于情寓教于乐寓教于为寓教于学
寓教于情寓教于乐寓教于为寓教于学寓教于情寓教于乐寓教于为寓教于学——关于新时期老干部思想政治工作的思考李玉广为了让每一位老干部都能在有生之年依然能永葆革命青春,做到“政治坚定、思想常新、理想永存”,活得更加自信一点,自尊一点,健康一点,充实一点,快乐一点,潇洒一点。
在“老有所为,老有所乐,老有所学,”的“老字号”大舞台上,演绎夕阳银发映晚霞的精彩人生,我们需要在老年群体,特别是离退休的老干部、老党员中大力弘扬“三平精神”。
即:坚持平凡之中的伟大追求,始终坚持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仰;坚持平静之中的满腔热血,仍然在平凡的工作、平静的进程中涌动;坚持平常之中的强烈责任感,所作所为无不体现着对当对人民事业的无限忠诚。
而要实现这一目标,单靠老干部个人政治信仰的坚定性和革命自觉性是远远不够的。
这就需要我们组织和老干部工作部门,结合新时期的特点,根据老干部队伍的实际建立一套有时代特色的思想政治工作机制,探索一套行之有效的工作方法。
实践证明:新时期老干部思想政治工作最忌讳的莫过于居高临下的空头说教和生搬硬套的理论灌输。
“春雨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只有建立在潜移默化的心理滋润和感情共鸣基础上的思想政治工作才是有效的、牢靠的。
作为一名退休干部,我的体会是:“寓教于情、寓教于乐、寓教于为、寓教于学”应当是新时期开展老干部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途径之一。
(一)寓教于情——开启心灵大门的钥匙所谓“寓教于情’,要而言之,就是要对老干部从政治上关心;从思想上关怀;从生活上关照。
只有从政治上关心他们,才能让他们感受到党对他们的信任,体会到组织的温暖;才能最大限度的减轻他们政治上的“失落感”、情绪上的“空虚感”、交际上的“孤独感”,并在此基础上逐渐建立起他们的“政治归属感”、“社会责任感”和“人生自豪感”;才能把他们的愿望和热情转化为热爱生活的激情,服务社会的热情以及对党和政府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要做到政治上的关心,首先要在政治上对老干部给予充分的尊重和信任。
幼儿园情景教学之悦:寓教于乐活动案例
幼儿园情景教学之悦:寓教于乐活动案例幼儿园是孩子们接受教育的起点,情景教学是一种通过模拟真实环境,让孩子在参与游戏中学习的教学方法。
在幼儿园情景教学中,寓教于乐的活动案例是非常重要的,它能够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综合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下面,我将以一个具体的活动案例为例,深入探讨幼儿园情景教学之悦。
1. 活动目的在幼儿园的情景教学中,通过游戏和活动来引导孩子们学习,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本文的活动目的是帮助幼儿园的孩子们学习数字和颜色,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2. 活动准备为了让活动能够顺利进行,老师需要提前准备好相关的教具和道具。
数字卡片、彩色方块、游戏道具等。
老师还需要设计好活动的流程和规则,确保孩子们能够在游戏中学习到知识。
3. 活动实施在活动开始之前,老师首先会向孩子们介绍本次活动的主题和目的。
老师会组织孩子们分成小组,每个小组有一名小组长负责领导其他组员进行活动。
在活动中,孩子们需要根据老师的指示,利用数字卡片和彩色方块进行游戏,比赛看哪个小组能够最快速地完成任务。
在游戏结束后,老师会对游戏过程进行总结和回顾,让孩子们对数字和颜色有更深入的理解。
4. 活动效果通过这样一次寓教于乐的活动,孩子们不仅学会了数字和颜色,还培养了他们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观察力。
在游戏中,孩子们不仅能够学到知识,还能够在愉快的游戏中与小伙伴们一起成长。
这样的活动不仅能够培养孩子们的综合能力,还能够让他们爱上学习,享受学习的乐趣。
5. 我的观点和理解在幼儿园情景教学中,寓教于乐的活动案例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游戏和活动,孩子们能够在愉快的氛围中学到知识,培养综合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我认为,幼儿园的教育应该注重活动的设计和实施,让孩子们在快乐中成长,爱上学习。
只有这样,才能够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和团队合作意识的未来人才。
总结:在幼儿园情景教学中,寓教于乐的活动案例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适时的游戏和活动,孩子们能够在愉快的氛围中学到知识,培养综合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论“寓教于乐”
论“寓教于乐”在我国古代的文艺理论中,经常强调文艺陶情冶性、移风易俗的作用。
孔子提出的所谓“兴观群怨”的原则,就很清楚地阐述了诗的感染与教育相结合的美感作用。
西方的贺拉斯最早在著作《诗艺》中提出了“寓教于乐”。
贺拉斯深刻地认识到,文艺具有“教”与“乐”双重功能。
“教”,既指社会道德教育,又指文化开发,诗的“教”的功效应是崇尚美德、简朴、正义、秩序和法律,应促使人接受文明,为人神划界,为夫妇立定礼法。
“教”是目的,“教”必须通过“乐”的手段才能实现,教化功能在诗和艺术作品中不应脱离使人获得愉悦的具体形象,欣赏者总是在审美体验和审美感受中得到陶冶、教化的。
贺拉斯对艺术欣赏中人的审美心理已有相当深刻的认识,在他看来,所谓艺术快感,实际上是人们通过欣赏所获得的心理上的满足。
艺术首先要给人以这样的满足,才能发挥它的教育作用。
这就是贺拉斯所说的“寓教于乐”。
“寓教于乐”这个词极其准确地概括了诗的认识、教育作用与美感作用的辩证关系。
周恩来同志曾经谈到:“有人问我:文艺的教育作用和娱乐作用是否是同一的?是辩证的统一。
群众看戏、看电影是要从中得到娱乐和休息,你通过典型化的形象表演,教育寓于其中,寓于娱乐之中。
”①这可以说是对“寓教于乐”的最简单明了的解释了。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发展迅猛,世界范围的经济、科技竞争日益激烈,对教育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谁在21世纪的教育中占上风,谁就能在21世纪的国际竞争中处于主动地位。
中国政府从战略的高度把教育的发展置于优先地位。
中国十四大明确提出:“必须把教育事业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早在上个世纪90年代,我国《关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就明确规定了要“改革人才培养模式,由应试教育向全面素质教育转变”。
这就以法律性文件的形式确立了素质教育的地位,规定了实现“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方向。
因此,实现这种转变就成为当前我国教育改革,特别是基础教育改革的重要目标。
教育理论论文-浅谈寓教于乐
教育理论论文-浅谈寓教于乐论文摘要:寓教于乐是教育活动的最高境界,本文从“寓教于乐”的含义及本质入手,列举其在国内开展的一些实例,再探索其实施途径。
关键词:寓教于乐国内国外含义本质实现绪论:“寓教于乐”是老生常谈的话题,但长期以来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并未引起教师的足够重视。
一些教师在教学中总是注重“苦”,以“苦”字为先,这种精神固然可嘉,但收效甚微,因为这把学习生活导入了一种枯燥无味﹑被动接受的境地,以强迫学生接受为目的。
我们不提倡机械重复的“苦教”和学生索然无味的“苦学”。
青少年的生理特点决定了他们的学习方式:求知,求新,求美,求乐。
这就要求教育活动同娱乐活动结合在一起,寓教育于快乐之中,让学生在轻松愉快中接受各科知识,陶冶美的情操。
本篇论文共分四章,第一章主要介绍什么是寓教于乐;第二章主要介绍国内外寓教于乐的教育状况及好处;第三章主要说明怎样实现寓教于乐;第四章总结全文,得出结论。
第一章寓教于乐的含义及其本质2.1 寓教于乐的含义其基本含义就是教师通过操纵教学中的各种因素来引发学生怀着兴趣------快乐情绪来进行学习。
不能把“寓教于乐”简单地理解为只是在课堂上营造一种快乐的气氛,或者用某种教辅手段,使学生在枯燥乏味的学习之外暂时得一时欢娱;而应该把它作为一种教育思想始终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当中。
“寓教于乐”的“教”是教学,教育,“乐”是乐趣,兴趣,意趣,情趣,即把教学活动放到对学生的潜能和学习源动力上,让学生最大可能地感受到学习过程的乐趣,努力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促进其知,情,意的全面发展。
2.2寓教于乐的本质教师在教学中要真正做到“寓教于乐”,以情施教,情知交融,涉及到教师教学观﹑学生观﹑方法论等方面的根本转变,也需要学校指导思想的变革。
在教学中做到愉快教育。
突出“乐”,是以人的全面发展为目的,将兴趣﹑成功﹑审美﹑创造﹑理解﹑尊重和依赖贯穿于教育之中,使师生获得教与学的愉快体验,身心得到和谐发展的教育。
论寓教于乐在语文课堂的重要性
论寓教于乐在语文课堂的重要性摘要:在新课改理念下,现代教育越来越重视“寓教于乐”理念,很多学校开始注重挖掘学生的学习兴趣。
本文主要从课堂上出现的问题,以及国内外对“寓教于乐”思想的重视,简要谈谈语文老师如何在课堂上真正实现“寓教于乐”“寓学于乐”。
关键词:问题寓教于乐措施一、小学课堂上出现的一些问题1.学生上课走神。
多数孩子在上课开始即慢慢进入了自己的世界,将老师与课堂排除在思想之外,表现为盯着笔、书本或其他物体而眼神空洞。
2.对老师传授的知识不感兴趣。
不少孩子对老师讲授的知识点没有兴趣,完全没有获取新知识的兴奋与愉悦,学习主动性很差。
3.主动注意力非常差。
小学生的主动注意力都有限,上课控制不住自己,就在这些不经意的动作中已经游离于老师讲授的知识之外,再回神已经不知老师说的云里雾里了。
4.厌学。
不少孩子对学习有着反感厌恶的情绪,连带着对老师也深恶痛绝,导致学习成绩差。
老师父母又逼迫学习,从而形成了恶性循环。
究根溯源,若想改善这种状况,还得从课堂教学出发。
娱乐是孩子的天性,如何将学习与娱乐联系起来呢?那就是“寓教于乐”“寓学于乐”。
二、了解寓教于乐早在2000多年前,孔子就提出了“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的“寓教于乐”的思想。
春秋时期的“投壶之礼”,将“教”与“乐”融为一体,是对古代寓教于乐教育思想的极好诠释。
在当代,我国也大力推行素质教育,“寓教于乐”思想也被很多教育家所重视。
如“愉快教学”的探索与实践,运用音乐、绘画、表演等手段把学生带入课堂的“情境教学”,以及情感教学原则,都是这一思想的衍生与创新。
寓教于乐是把宣传和思想教育的内容渗透到娱乐活动之中,是宣传工作和思想政治工作的一种方法。
如通过看电影电视、欣赏音乐美术作品等娱乐活动,开展宣传和思想教育活动。
三、学校教育该怎样实现寓教于乐1.学校管理方面,要为学生创造一个和谐愉快的环境。
花园式的校园,花圃草坪,绿树红花,假山喷泉,本身就是一本无字的书,给人以美的享受,使学生身心感到舒畅,从而使学生的学习激情倍增。
小学语文四年级——寓教于乐,点
小学语文四年级——寓教于乐,点燃孩子的学习热情在小学语文四年级的课堂上,孩子们正处在知识启蒙的关键时期。
此时,寓教于乐的教学方法显得尤为重要。
它不仅能帮助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知识,更能点燃他们内心对学习的热情,培养自主探究的精神。
一、寓教于乐,激发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利用寓教于乐的方式,可以激发孩子们对语文学习的兴趣。
教师可以通过设计丰富多彩的课堂活动,如角色扮演、朗诵比赛、成语接龙等,让孩子们在游戏中学习,感受语文的魅力。
同时,结合生活中的实际情境,引导孩子们发现语文知识在生活中的实用性,从而增强他们学习语文的动力。
二、情境创设,加深理解情境创设是寓教于乐的重要手段之一。
教师可以通过生动形象的描述、图片展示、音乐渲染等方式,为孩子们营造与课文内容相关的情境。
在这样的情境中,孩子们能够更加直观地理解课文所表达的情感和意义,从而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同时,情境创设还有助于培养孩子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促进他们全面发展。
三、鼓励参与,培养自主探究在寓教于乐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鼓励孩子们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
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等方式,让孩子们在互相交流、讨论中,自主发现语文知识,培养他们的自主探究精神。
此外,教师还可以引导孩子们利用课外时间进行拓展学习,如阅读课外书籍、参加文学社团等,拓宽他们的视野,提升语文素养。
四、关注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
在寓教于乐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孩子们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对于性格内向、不善于表达的孩子,教师应给予更多的关爱和鼓励,引导他们勇敢地参与课堂活动;对于学习基础薄弱的孩子,教师可以适当降低任务难度,耐心辅导,帮助他们逐步提高学习成绩。
通过关注个体差异,教师可以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感受到进步和成功的喜悦。
五、家校合作,共同促进孩子成长孩子的成长离不开家庭和学校的共同关注。
在寓教于乐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积极与家长沟通合作,共同促进孩子的发展。
幼儿园安全教育课程特色 幼儿园安全
教育是幼儿园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幼儿园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
幼儿园安全教育课程特色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循循善诱,寓教于乐幼儿园安全教育课程特色之一是循循善诱,寓教于乐。
在安全教育课程中,老师会通过生动有趣的故事、游戏、模拟演练等方式,向幼儿灌输安全知识,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到正确的安全意识和安全技能。
这样既能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增强他们学习的兴趣,也能让他们在快乐的氛围中接受教育,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情景教学,形象直观幼儿园安全教育课程特色之二是情景教学,形象直观。
在安全教育课程中,老师会通过情景再现、图片展示、视频播放等形式,向幼儿展现各种安全事故和安全知识,让幼儿在直观的情境中了解安全知识,懂得如何在危险情况下保护自己,培养幼儿正确的安全意识和自救能力。
这种形象直观的教学方式,使幼儿能够更加深刻地理解和掌握安全知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三、实际操作,情景体验幼儿园安全教育课程特色之三是实际操作,情景体验。
在安全教育课程中,老师会组织幼儿进行实际操作和情景体验,让他们在模拟的情景中学习自我保护技能,比如火灾逃生演练、交通安全实景体验等。
通过这种方式,幼儿能够亲身体验安全知识的实用性,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提高应对突发情况的应变能力。
这种实际操作和情景体验也能够培养幼儿的团队协作意识和应急处理能力,让他们在实际生活中能够应对各种安全挑战。
四、循循善诱,综合协调幼儿园安全教育课程特色之四是循循善诱,综合协调。
在安全教育课程中,老师会把安全知识融入到各个学科和活动中,让幼儿在学习语言、数学、科学等知识的也不知不觉地学到了安全知识,锻炼了安全意识和技能。
比如在语言活动中学习消防常识,在科学实验中学习食品安全知识等。
这种循循善诱,综合协调的教学方式,能够让幼儿全面、系统地学习到安全知识,提高综合素质。
幼儿园安全教育课程特色主要包括循循善诱,寓教于乐,情景教学,形象直观,实际操作,情景体验,循循善诱,综合协调等几个方面。
描写老师教学风格的四字词语
描写老师教学风格的四字词语1、寓教于乐拼音yù jiào yú lè解释在娱乐中学习,在学习中享受快乐出处古罗马诗人、文艺理论家贺拉斯在《诗艺》中提出的有关诗的作用的一个重要观点,即诗应带给人乐趣和益处,也应对读者有所劝谕、有所帮助。
2、深入浅出发音shēn rù qiǎn chū释义指讲话或文章的内容深刻,语言文字却浅显易懂。
3、举一反三发音jǔ yī fǎn sān释义反:类推。
比喻从一件事情类推而知道其他许多事情。
出处《论语·述而》:“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4、因材施教发音yīn cái shī jiào释义因:根据;材:资质;施:施加;教:教育。
指针对学习的人的志趣、能力等具体情况进行不同的教育。
出处《论语·为政》“子游问孝”、“子夏问孝”朱熹集注引宋程颐曰:“子游能养而或失于敬,子夏能直义而或少温润之色,各因其材之高下与其所失而告之,故不同也。
”5、信手拈来发音xìn shǒu niān lái释义信手:随手;拈:用手指捏取东西。
随手拿来。
多指写文章时能自由纯熟的选用词语或应用典故,用不着怎么思考。
出处宋·苏轼《次韵孔毅甫集古人句见赠》诗:“前身子美只君是,信手拈来俱天成。
”1. 惟妙惟肖[ wéi miào wéi xiào ]:描写或模仿得非常逼真。
2. 绘声绘色[ huì shēng huì sè ]:把人物的声音、神色都描绘出来了。
形容叙述或描写生动逼真。
3. 娓娓动听[ wěi wěi dòng tīng ]:形容善于讲话,使人喜欢听。
4. 妙语连珠[ miào yǔ lián zhū ]:连珠:串珠。
巧妙风趣的话一个接一个。
5. 行云流水[ xíng yún liú shuǐ ]:1.比喻诗文纯任自然,毫无拘执;2.比喻无足轻重。
朱熹的教育思想教育理论方法巧记小妙招
朱熹的教育思想教育理论方法巧记小妙招朱熹的教育思想与教育理论方法中蕴含着很多的哲理智慧,还有三点学习巧记小妙招。
一、寓教于乐寓教于乐是我们现在教育中听到最多的一句,其实很早前古人就知道教育要寓教于乐。
南宋的教育家朱熹在《小学集注》中写道:“教人未见意趣,必不乐学”,这句话言简意赅的写出了兴趣对学习的重要意义,学生对学业的兴趣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之处。
而《吕氏春秋·诬徒》中写道:“达师六要素:达师之教也,使弟子安焉、乐焉、休焉、游焉、肃焉、严焉!”其中“乐焉、游焉”不就是我们现在所提倡的寓教于乐和寓教于玩的思想呢。
古人都懂得教学的时候要寓教于乐,作为现代教学的教师我们也要注重自己的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寓教于乐。
二、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古人在育人方面也是在注重知识教育和情感教育结合。
王夫之说:“苟非其本心之乐为,强之而不能终日。
故学者在先定其情,而教者导之以顺。
”正是说明了古人认为要先定情然后才能顺势的教导学生,不可以强迫学生学习。
这个思维正和我们现代教育的动之以情和晓之以理的教育思想。
三、多学科结合古人在教学内容上也和现代教学的思想吻合,古人教学的时候也注重各个学科结合。
和现在的正科和副科结合的思想是一样的。
《礼记·学记》中说:“大学之教也”“时教必有正业。
”“不学操鳗,不能安弦;不学博依,不能安诗,……不兴其艺,不能乐学。
”从上文中我们可以看出,古人说学习的时候必须有一个正课,这个正课是经常学习的,但是还是需要学习其他的,比如杂乐,如果不学杂乐的话就不能调正琴弦,还有要学习歌咏杂曲,不学的话就无法熟悉和掌握诗歌的节拍。
只有学习了这些,学生才可以有学习正课的兴趣。
寓教于乐,有效施教
寓教于乐,有效施教梁周奎五莲县第一中学寓教于乐,有效施教有人说,“理论是灰色的,只有生活之树才是长青的”。
没有活力的历史课堂是枯燥的。
高中历史课堂教学讲求知识、能力和方法三者的有机统一,如何实现理论与生活的统一?如何建立理论与生活的桥梁?如何切实有效的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这一问题是素质教育下高中课堂教学中着力要解决的,也是新一轮课程改革的着眼点。
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如何突破“瓶颈”,以下是本人在这一方面的一些做法。
主旨是“寓教于乐,有效施教”。
一、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实践证明,一位教师的成功之处固然很多,但有一点是不可少的,那就是尊重学生。
尊重学生的人格,亦即在课堂教学中努力去营造民主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好之、乐之,这是突破“瓶颈”的措施之一。
1、传统历史课堂教学的接受式模式面临着严峻的时代挑战。
一个照本宣科的教师当然是最差劲的教师。
“不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而想要硬塞的教师,不过是在锤打冰冷的铁。
”美国学者贺拉斯曼的这句名言鞭挞了灌输教学模式,也向我们昭示:必须改进教学方法,让学生充满热情、自觉主动地投入学习才能取得良好效果。
充分尊重学生,充分注重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使每个学生都能够明确地意识到历史学习对他们一生的作用,在快乐和愉悦中达到教与学的统一。
所以,深挖教材,力争使问题的设计与学生的年龄特点与智力水平相一致,力求做到历史知识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
例如:在学习《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一课时,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探讨诸子百家有哪些催人奋进的名言,哪些塑造个人品质,民族精神的思想,现实生活中那些现象体现出诸子思想。
这样,既尊重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又提升了课堂活力,提高了课堂效率。
2、让学生在课堂中动起来,努力营造尊重别人、尊重知识的氛围。
在高中历史的课堂教学中,多种教学方法交错进行,讲授法、讨论法、演讲法、写小论文等,使学生感觉到常听常新。
再加上高中生的思维特征表现为善于探索发现,有较强的思维力和批判力。
寓教于乐,因材施教作文典例
寓教于乐,因材施教作文典例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当今世界,人才辈出。
各国教育方法差异很大,实话说,中国的教育方法很死,不像西方那样开放,那么到底什么样的教育算好呢?我觉得还是那种寓教于乐,因材施教,循循善诱才是最好的教育方法。
寓教于乐,因材施教是孔子的一大教学特点他让每个学生都能出色地发挥自己的优势,而不会使学生产生因学不会而忧愁,焦虑的情绪。
在教学中,一步步引导学生往前走,循循善诱才能让每个学生都找到属于自己的光亮!不光是东方的孔子,在西方,耶稣不也是用马蹄铁换取樱桃让彼得一次次弯腰去剪么?彼得是个想做大事而忽略小事的人,而耶稣就很好地利用了这一点,在彼得故意装作没听见时,他没有说什么,只是自己捡起了马蹄铁,到后来用行动好好教育了彼得了么?试想一下,如果当时耶稣臭骂了彼得了一顿,彼得会接受么?也许闹不好,还会遭到彼得的反抗。
这样,寓教于乐,因材施教,循循善诱的重要就体现出来了吧!说了这么多,那么何为“寓教于乐,因材施教,循循善诱”呢?这种教育方法很特别,我非常认同他。
而所谓“寓教于乐,因材施教,循循善诱”,就是根据不同学生的性格特点,特长,缺点等方面针对性地对其展开不同性质的教育。
举个例子,一个粗野的学生,整日捣乱,但他却有很大的力气,就可以对他的力量来训练他,而且在其同时,还要心平气和的对他讲,让他改正自己的缺点。
那么“循循善诱”就是在寓教于乐,因材施教的基础上一步步引导学生了。
在这个世界上,不只孔子,耶稣,运用这种方法的人还有很多。
他们都会寻找学生身上的光环,而不是引起某个方面的缺点而歧视,他们会使学生都挣脱那被自身不足的浓浓的黑暗,努力寻找到属于自己的光亮。
愿明天是一个美好的一天!愿天下的学生都能找到自己的光亮!愿全天下的老师都能寓教于乐,因材施教,循循善诱!愿明天世界会更加美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寓教于乐以情施教
作者:张元强
来源:《陕西教育·教学》2009年第02期
新课改要我们大力提倡、广泛推行快乐教学,让学生不受约束地主动学习、自主探究、张扬个性、快乐成长。
在具体教学实践中要真正做到寓教于乐,以情施教,情知交融,涉及到教师教学观,学生观、方法论等的根本转变。
尤其是要做到教师的角色转变和学生的地位转变,力求积极探索科学知识的奥秘,秉持新的教育教学理念,把握新的教学方法和措施,培育新的多面型人才。
一、以爱心育人,以诚心教书
首先,教学活动中形成良好的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这点说来容易,做起来并不轻松。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是施教者、学生是受育者。
这种客观现实往往使人忘却或忽略教师和学生都是社会性的人,具有尊严有个性有长处的人。
因此,相互尊重、平等真诚相待、尊师爱生、教学相长是良好师生关系的真谛,也正是我们所追求的教育目标。
其次,要尊重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从需要理论的角度讲,自尊和自我实现是人的一种最高层次的需求,中学生在这方面很敏感,如能审时度势、满足他们这方面的需要,将是推动他们不断向上的强大内驱力。
如果他们自尊心、自信心一旦受到伤害,就会产生自卑、自弃、自负心理,甚至同老师顶撞对抗。
二、以快乐施教,以兴趣从学
首先,要满足学生求知的需要。
获取文化科学知识,增长才干是学生求知的第一需要,这种需要主要来自教材内容本身。
但是,有些内容并不一定是学生内在的需要,而是具有“外部强制性”的要求。
解决这一矛盾,把“外部强制性”需要转化为学生内在需要,关键在于教师能依据学生实际和教学内容的内在联系,创设问题情境,点燃学生思维火花;精心选择、巧妙讲授教学内容,使已定的内容组织成完全符合学生求知需要的东西,使学生产生新颖好奇之感,进而获得全新的知识、产生满足的情绪体验。
其次,要满足学生成功的需要。
学生进校求学总是希望学有所成。
而学生每一次成功获得满足,不仅产生快乐情绪,而且会增强自信心和快乐感。
为此,我们应积极引导学生运用所学
知识于实践;同时适度把竞争机制引进教学活动之中。
让学生在竞争过程中满足“好胜心”的需要,从而获得莫大快乐的快乐情绪,形成一种美的享受。
教学中通过恰当的教学手段可使学生审美需要获得满足而产生兴趣——快乐情绪。
尽量发掘教材中蕴含着的美的因素或增添符合教材内容富有美感的东西,通过有感情的朗读或描述,都能满足学生审美的需要。
同时,运用教学手段的艺术性,如语言抑扬顿挫、手势表情、板书工整、教具美感性强、教态大方自然等,都能构建出一种美的情境满足学生的需要,从而让学生获得美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