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间数据组织分析 (课程作业)
空间聚类
直接密度可达
O
Q
P
设MinPts=3 图中Q从P出发是直接 密度可达的,反之亦 然;O从Q出发是密度 可达的,反之则不然。
• 如果对象Q在对象P的e-邻域内,而P又是核心对 象,则称对象Q从对象P出发是直接密度可达的。
密度相连
S
U T P O
R
Q
设MinPts=3 图中O-P-Q-R-S是直 接密度可达的,O-TU是密度可达的。U和 S是密度相连的。
6
3.020 1.644 0.778 3.321 2.017 0.602
相似性度量为 cosij Q型聚类
顺序 1 2 3 4 5 连接点群号 1 5 2 2,3 1,4 4 6 3 5,6 2,3,5,6 相似水平 0.991 0.987 0.985 0.981 0.972
1.00 1 0.99 0.98 0.97 0.96 0.95
•引入类间距离下限作为类别是否合并 的标准
Di ,k
2 ( ) ij kj j 1 p
ip kp
(i, k 1,2, m)
i, k代表类别 , 为样本数, p代表变量数或维数 ,
为变量均值, kp代表类别k中变量p的均方差
3.3 空间密度异常的提取方法
3.3 划分聚类
定义
基本算法(K-Means)
实例计算 该算法的特点
改进方法
划分聚类的原理
定义:给定一个大小为N的数据 集,将 其分为m类,使类内具有较高的相似度, 而类间的相似度较低。
计算实例
0.9
0.8
0.7
0.6
0.5 0.9
0.4 0.8
0.3 0.7
数据建模与应用作业指导书
数据建模与应用作业指导书第1章数据建模基础 (2)1.1 数据建模的概念与意义 (2)1.2 数据建模的流程与步骤 (3)1.3 常见数据建模方法 (3)第2章数据预处理 (4)2.1 数据清洗 (4)2.1.1 缺失值处理:针对数据集中的缺失值,采用填充、删除或插值等方法进行处理。
(4)2.1.2 异常值检测与处理:通过统计分析、箱线图等方法识别数据集中的异常值,并采用合理的方式进行处理。
(4)2.1.3 重复数据处理:对数据集中的重复数据进行识别和删除,避免对后续分析产生影响。
(4)2.1.4 数据类型转换:对数据集中的数据类型进行统一和转换,保证数据的一致性。
42.2 数据整合与转换 (4)2.2.1 数据集成:将来自不同来源的数据进行合并,形成统一的数据集。
(5)2.2.2 数据变换:对数据集中的数据进行规范化、标准化等变换,消除数据量纲和尺度差异的影响。
(5)2.2.3 特征工程:基于业务需求,提取和构造具有代表性的特征,提高模型功能。
(5)2.2.4 数据归一化与标准化:对数据集中的数值型数据进行归一化或标准化处理,降低数据分布差异的影响。
(5)2.3 数据规约 (5)2.3.1 特征选择:从原始特征集中选择具有较强预测能力的特征,降低数据维度。
(5)2.3.2 主成分分析:通过线性变换,将原始数据投影到低维空间,实现数据降维。
(5)2.3.3 聚类分析:对数据进行聚类,识别数据集中的潜在模式,为特征选择和降维提供依据。
(5)2.3.4 数据压缩:采用编码、哈希等方法对数据进行压缩,减少存储和计算负担。
(5)2.4 数据可视化 (5)2.4.1 分布可视化:通过直方图、散点图等展示数据集中各特征的分布情况。
(5)2.4.2 关系可视化:利用热力图、相关性矩阵等展示特征之间的关系。
(5)2.4.3 聚类可视化:通过散点图、轮廓图等展示数据聚类结果。
(5)2.4.4 时间序列可视化:采用折线图、面积图等展示时间序列数据的变化趋势。
公共安全应急平台中空间数据组织方法研究
格式 地形 图要 素 的表现 形式 有 多种 , 而且 其面 状地 物( 如建筑 物 、 系) 不 一 定完全 闭合 , 水 也 线状 地 物
4 公 共 安 全 应 急平 台 中从 Auo AD tC 到 ArGI c S数 据 转 换 的解 决 方 法
本 文 主要采 用两 种转 换方案 , 即商用 软件工 具 转换 方 案和 自行 编程 转换 方案 。软件 工具 转换 , 是
性 数 据 , 是 没 有 将 属 性 自动 匹 配 并 放 入 ArGI 但 c S 属 性 表 中 , 需 要 人 工 进 行 匹 配 工 作 , 样 就 增 加 还 这 了工作量 。
通 过 某 一 制 图 系 统 软 件 的转 人 、 出 的 功 能 菜 单 选 转
( 如道 路 、 坎 等 ) 到 软 地 物 ( 高 程 点 、 字 注 陡 碰 如 汉
记 ) 断开 ; 有 独立 符 号 、 字注 记表 示不 是 很清 晰 , 汉
表 1 Auo tCAD数 据 与 ArGI c S数 据 对 地 物
U 引 舌
目前 我 国每 年 因 突发公 共 事件 造 成 的损失 惊 人 。以“ . 2 汶 川 8级 大地震 为例 , 51” 大地 震 给四川 及 周边地 区带来 的经济损 失高达 5 0 亿 元 。面对 00 如此 巨大 的损失 , 我们除 了加大地 震预报 方面 的研 究工 作 以外 , 同时 也 要建 立 应 急平 台 , 高突 发 公 提
有 些 Auo AD数 据 元 素 ArG S不 能 接 受 , tC cI
或 者转换 前后 数据 的对应关 系没 有处理 好 , 的 内 有 容 没有转 换过来 , 转换 后就 造成要 素丢 失 。
2 )要 素 变 形
mapgis课程设计
mapgis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了解MapGIS软件的基本功能与操作界面,掌握地理信息系统(GIS)的基本概念。
2. 学习使用MapGIS进行地图数据采集、编辑、处理与分析,理解地图投影与坐标系统。
3. 掌握利用MapGIS进行空间数据的可视化表达,包括地图制作与空间分析。
技能目标:1. 能够独立操作MapGIS软件,进行基础地图的创建与编辑。
2. 学会使用MapGIS进行空间查询与分析,解决实际问题,如最短路径分析、缓冲区分析等。
3. 培养学生对地理信息数据敏感度,具备基础的数据处理与空间分析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地理信息系统的兴趣,激发其探索地理知识的热情。
2. 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通过小组讨论与合作完成项目任务。
3.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与问题解决能力,使其认识到地理信息技术在日常生活和国家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实践性较强的学科,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项目驱动的方式,使学生掌握GIS的基本操作与分析技能。
学生特点:考虑到学生所在年级,已具备一定的地理知识基础与计算机操作能力,但需进一步培养其对GIS系统的实际应用能力。
教学要求:教学中应注重案例教学,结合实际案例引导学生掌握GIS技术。
同时,强调学生动手操作,通过实际操作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与运用。
教学评估应侧重于学生在实际操作中的表现与成果展示。
二、教学内容1. MapGIS基础操作与界面认识:介绍MapGIS软件的操作界面,学习基础工具的使用,包括地图的打开、关闭、缩放、漫游等。
教材章节:第一章 地理信息系统与MapGIS简介2. 地图数据采集与编辑:教授如何进行地图数据采集、编辑与保存,掌握图层的基本操作。
教材章节:第二章 地图数据采集与编辑3. 地图投影与坐标系统:学习地图投影的分类及特点,理解坐标系统的基本概念。
教材章节:第三章 地图投影与坐标系统4. 空间数据可视化与地图制作:教授如何对空间数据进行可视化表达,包括地图符号、注记与布局设置。
arcgis地理信息系统空间分析实验教程第1章导论
– ArcSDE是管理地理信息的高级空间数据服务器 – ArcIMS 是可伸缩的,通过开放Internet协议进行GIS地图,数
据和元数据发布的地图服务器 – ArcGIS Server是应用服务器,用于构建集中式的企业GIS应用,
• 参考书目
– ARCGIS 8 Desktop 地理信息系统应用指南,清华大学出 版社,2002
– ARC/INFO应用与开发技术(修订版),武汉大学出版社, 2002
– ARCGIS 8 开发与实践,科学出版社,2004 – ARCGIS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系列丛书
• 三维分析实用指南 • 空间分析使用指南 • 地统计分析实用指南
三、ArcGIS9概述
• 体系结构 • 数据模型 • ArcGIS9新功能 • ESRI简介
ArcGIS简介
• ArcGIS是一个全面的、可伸缩的GIS平台, 为用户构建一个完善的GIS系统提供完整的解 决方案,ArcGIS9由ESRI在2004年推出 , 由数据服务器ArcSDE及4个基础框架组成
– 桌面GIS( Desktop GIS ) – 服务器GIS (Server GIS) – 嵌入式GIS( Embedded GIS ) – 移动GIS (Mobile GIS)
ArcGIS组成
• 桌面GIS:ArcView,ArcEditor和ArcInfo,分享通用结 构、代码基础和扩展模块和统一的开发环境,功能由简单 到复杂
ArcGlobe
图1.9 ArcGlobe示例图
ESRI简介
• Environmental system research institute • 美国环境系统研究公司,成立于1969年,是世
“空间数据分析分析解析”教案讲义
“空间数据分析分析解析”教案讲义《空间数据分析分析解析》教学目标:1.了解空间数据分析的概念和意义。
2.掌握空间数据分析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3.能够运用空间数据分析技术解析空间数据,并做出相关决策。
教学内容:一、空间数据分析的概念和意义1.1空间数据分析的定义空间数据分析是指利用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对地理现象和空间数据进行收集、管理、处理和分析,以揭示地理现象的内在规律和空间关联性。
1.2空间数据分析的意义空间数据分析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地理现象之间的关系和规律,有效地支持决策制定和资源管理。
通过空间数据分析,可以发现地理信息之间的空间关系、时空变化趋势以及地理现象的影响因素等,为社会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二、空间数据分析的基本原理和方法2.1空间数据模型空间数据模型是对地理现象进行描述和表示的数学模型,包括点、线、面等不同的空间要素。
常用的空间数据模型包括矢量模型和栅格模型。
2.2空间数据分析方法空间数据分析方法主要包括空间查询、空间统计、空间插值、空间关联和空间模拟等技术。
通过这些方法,可以对地理现象的空间关系和规律进行深入分析和研究。
2.3空间数据可视化空间数据可视化是将地理数据以图形、图像等形式呈现出来的过程,可以帮助人们更直观地理解地理现象的特征和变化趋势。
常用的空间数据可视化技术包括地图制作、三维模拟和虚拟现实等。
三、运用空间数据分析技术解析空间数据3.1空间数据收集与准备在进行空间数据分析之前,需要对地理数据进行收集、整理和准备工作。
这包括数据采集、数据清洗、数据格式转换等过程。
3.2空间数据分析与解释通过空间数据分析方法对地理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得出地理现象的规律和关系,并进行解释和解读。
常见的空间数据分析技术包括空间统计分析、空间缓冲分析、空间插值分析等。
3.3空间数据决策支持基于空间数据分析的结果,可以为相关部门和决策者提供科学依据和决策支持。
例如,可以通过GIS技术对城市交通拥堵情况进行分析,为城市交通规划提供参考意见。
GIS作业指导书
GIS作业指导书关键信息项1、作业目的2、适用范围3、作业流程4、数据采集要求5、数据处理规范6、成果质量标准7、安全注意事项11 作业目的本作业指导书的目的是为了规范和指导 GIS(地理信息系统)相关作业的操作流程、技术要求和质量标准,确保作业的准确性、高效性和安全性,为相关项目和应用提供可靠的地理信息数据和分析结果。
111 明确具体的作业目标,如地图绘制、数据分析、空间规划等。
112 确定作业成果对项目决策、资源管理、城市规划等方面的支持作用。
12 适用范围本指导书适用于以下类型的 GIS 作业:121 地理数据的采集、整理与录入。
122 地理信息系统的构建与维护。
123 基于 GIS 的空间分析与决策支持。
13 作业流程131 项目准备确定作业任务和要求。
收集相关的基础地理数据和资料。
制定作业计划和时间表。
132 数据采集选择合适的数据采集方法,如实地测量、遥感影像解译、问卷调查等。
按照规定的精度和格式记录数据。
133 数据处理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清洗、整合和转换。
建立地理数据库,确保数据的一致性和完整性。
134 数据分析与应用运用合适的分析工具和方法,进行空间分析和建模。
生成分析报告和可视化成果。
135 成果审核与交付对作业成果进行内部审核,确保质量符合要求。
按照约定的方式和格式交付成果给客户或相关部门。
14 数据采集要求141 精度要求明确不同类型数据的精度标准,如坐标精度、属性精度等。
采用适当的测量工具和技术,保证采集数据的精度。
142 完整性要求确保采集的数据涵盖所需的地理要素和属性信息。
对遗漏或不完整的数据进行补充和完善。
143 合法性要求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和数据采集规范,确保数据来源合法。
尊重知识产权,不得使用未经授权的数据。
15 数据处理规范151 数据格式转换遵循统一的数据格式标准,进行数据格式的转换和兼容。
对转换过程中的数据进行校验和验证。
152 数据清洗去除重复数据、错误数据和异常数据。
06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
属性数据的分类分级
• 定性数据分类已定
– 独立值(Unique Value)
• 定量数据分级方法
– – – – – – 等间距法:所有级别具有相同的间隔 等面积法:所有级别所占的图面面积大致相同 自然分割法:以数据分布的断点作为相邻级别的界线 分位数法:所有级别所分配的数据点个数大致相等 标准差法:以均值为中心的等量标准差间隔来分级 百分比法:对排序数据值的累积百分比进行分割定级
折叶点从 1.5 改为 3.0 后的效果
对数变换后的人口密度箱线地图
对数变换后的人口密度百分比地图
比较统计地图(Cartogram)
• 一种用地图图形面积来表示属性数据值量度的可 视化方法(地理单元的面积与其属性值成正比) • 三种类型的比较统计地图
– 邻接:拓扑关系保持,形状严重扭曲 – 非邻接:形状得以保持,拓扑关系丧失 – Dorling(发明者的姓):既不保持形状,也不保持拓 扑,甚至不保持制图对象的重心位置
比较统计地图与箱线图联结使用
Dorling 圆形位置的递归优化
• Geoda 使用非线性递归算 法来确定圆在地图上的位 置 • 可以通过增加递归次数来 优化圆的位置 • 可选递归次数有 100, 500, 1000 • 通过位移将重叠的制图对 象调整为非重叠
ESDA方法小结
• 用于探索极值或异常值的空间分布 • 同一目的,但不同的表达方法和效果 • 简单直观实用的空间数据分析基本工具 • 下周将讨论ESDA高级工具,包括
ArcView中独立值表达
等间距和等面积分类法比较
自然分割和分位数分类法比较
GeoDa中的百分比分类地图
目的是突出强调最小值 和最大值的空间位置
宝山区海滨新村 (200,467人)
Arcgis实验三(空间数据处理)
实验三、空间数据处理一、实验目的1.掌握空间数据处理(融合、拼接、剪切、交叉、合并)的基本方法,原理。
领会其用途。
2.掌握地图投影变换的基本原理与方法。
3.熟悉ArcGIS中投影的应用及投影变换的方法、技术4.了解地图投影及其变换在实际中的应用。
二、实验准备预备知识:ArcToolbox 是ArcGIS Desktop中的一个软件模块。
内嵌在ArcCatalog 和ArcMap 中,在ArcView、ArcEditor 和ArcInfo 中都可以使用。
ArcToolbox 具有许多复杂的空间处理功能,包括的工具有:●数据管理●数据转换●Coverage 的处理●矢量分析●地理编码●统计分析空间间数据处理是基于已有数据派生新数据的一种方法。
是通过空间分析方法来实现的。
是基于矢量数据进行的,包括如下几种常用的操作:融合,剪切,拼接,合并,相交。
地理坐标系(Geogrpahic Coordinate System)地理坐标系使用基于经纬度坐标的坐标系统描述地球上某一点所处的位置。
某一个地理坐标系是基于一个基准面来定义的。
基准面是利用特定椭球体对特定地区地球表面的逼近,因此每个国家或地区均有各自的基准面。
在ArcGIS中基于这三个椭球,建立了我国常用的三个基准面和地理坐标系:●GCS_WGS1984(基于WGS84 基准面)●GCS_BEIJING1954(基于北京1954基准面)●GCS_XIAN1980(基于西安1980基准面)投影坐标系(Projected Coordinate Systems)投影坐标系使用基于X,Y值的坐标系统来描述地球上某个点所处的位置。
这个坐标系是从地球的近似椭球体投影得到的,它对应于某个地理坐标系。
投影坐标系由以下参数确定●地理坐标系(由基准面确定,比如:北京54、西安80、WGS84)●投影方法(比如高斯-克吕格、Lambert投影、Mercator投影)在ArcGIS中提供了几十种常用的投影方法北京1954投影坐标系和西安1980坐标系都是应用高斯-克吕格投影,只是基准面、椭球、大地原点不同。
2016学年有限空间作业题库(涉及有限空间作分析
有限空间作业题库一、选择题(96题)1.有限空间作业中一旦发生事故,()应立即启动应急救援预案,做好应急救援工作;及时、如实报告生产安全事故。
A. 许可人B.作业批准人C. 作业负责人答案:C 规定第10条2.进入有限空间作业单位进入有限空间作业前,必须填写履行()内部审批、现场许可手续。
A. 工作票B.危险点控制单C.申请单答案:C 规定第10条3.()负责填写《申请单》履行内部审批手续,并将工作计划通知有限空间设施管理单位。
A. 作业人员B. 申请人C.工作票签发人答案:B 规定第11条4.()负责审核进入有限空间工作的必要性和施工单位班组有限空间作业安全培训情况。
A.批准人B.签发人C.申请人答案:A 规定第11条5.《申请单》批准后,由有限空间设施运维管理单位()确认作业单位是否具备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生产条件。
A.批准人B.核查人C.安全员答案:B 规定第11条6.《申请单》核查后,由有限空间设施运维管理单位()负责配合,现场检查施工单位是否具备测试仪、通风设备及个人防护用品,监护人是否具有特种作业操作证。
A.许可人B.核查人C.安全员答案:A 规定第11条7.()应了解有限空间作业过程中存在的危险、危害因素;确认作业环境、作业程序、防护设施、作业人员符合要求后,授权批准作业。
A. 作业负责人B.作业人员C.许可人答案:A 规定第11条8.()应接受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生产培训;遵守有限空间作业安全操作规程,正确使用有限空间作业安全设施与个人防护用品;应与监护者进行有效的操作作业、报警、撤离等信息沟通。
A. 许可人B. 作业者C.安全管理人员答案:B 规定第11条9.()应接受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生产培训,并取得特种作业操作证。
A.作业人员B.许可人C.监护者答案:C 规定第11条10.()应全过程掌握作业者作业期间情况,保证在有限空间外持续监护,能够与作业者进行有效的操作作业、报警、撤离等信息沟通。
有限空间作业管理台账,有限空间作业方案,有限空间作业审批表(格式),
12
受限空间内作业已配备通信设备
13
受限空间出入口四周已设立警戒区
14
其他相关特殊作业已办理相应安全作业票
15
其他安全措施:
编制人:
安全交底人
接受交底人
作业负责人意见
签字:年月日时分
所在单位意见
风险辨识结果
气体分析
分析项目
有毒有害气体名称
可燃气体名称
氧气含量
取样分析时间
分析部位
分析人
合格标准
19.5%~21%
(体积分数)
分析数据
作业实施时间
自年月日时分至年月日时分止
序号
安全措施
是否涉及
确认人
1
盛装过有毒、可燃物料的受限空间,所有与受限空间有联系的阀门、管线已加盲板隔离,并落实盲板责任人,未采用水封或关闭阀门代替盲板
1.有限空间作业管理台账
序号
存在区域
有限空间名称或编号
主要危害有害因素
可能造成的事故后果
防护
要求
作业方式(自
行作业 / 发包作业)
审批责任人
现场
责任人
2.有限空间作业方案示例
项目名称
作业单位
作业时间
作业地点
作业流程
作业方式
作业分工
现场负责人
组成
职责
1. 填写有限空间作业审批材料,办理作业审批手续。
2. 对全体人员进行安全交底。
3. 持续对有限空间作业进行监护,确保和作业人员进行有效的信息沟通。
4.出现异常情况时, 发出撤离警告, 并协助人员撤离有限空间。
《地理信息系统设计与开发》教学大纲
《地理信息系统设计与开发》教学大纲地理信息系统(GIS)设计与开发是一门针对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的学科,涵盖了GIS的设计原理、开发方法以及相关技术的应用等内容。
本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对GIS系统进行设计与开发的能力,使其能够理解和掌握GIS系统的基本原理和关键技术,能够独立进行GIS系统的设计与开发工作。
一、课程背景与意义GIS作为一种综合应用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地理信息分析、自然资源管理、城市规划、环境保护等领域。
而GIS系统的设计与开发则是GIS技术能否成功应用的关键。
因此,培养学生对GIS系统进行设计与开发的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二、课程目标1.了解GIS系统的基本原理和关键技术;2.掌握GIS系统的设计方法和流程;3.学会使用GIS开发工具进行系统的开发与实施;4.培养学生对GIS系统进行设计与开发的能力。
三、课程内容与安排1.GIS系统设计与开发概述(2学时)1.1GIS概述1.2GIS系统的组成1.3GIS系统的设计与开发流程2.GIS数据模型与数据库设计(8学时)2.1GIS数据模型2.2地理数据的表示与存储2.3数据库设计与组织2.4空间数据库设计与实现3.空间数据获取与处理(12学时)3.1空间数据获取与采集3.2空间数据的质量检查与纠正3.3空间数据的预处理与清洗3.4空间数据的分析与处理4.GIS系统的功能设计与实现(16学时)4.1GIS系统的功能需求与分析4.2GIS系统的功能模块设计与实现4.3GIS系统的用户界面设计与实现4.4GIS系统的功能测试与评价5.GIS系统的部署与管理(8学时)5.1GIS系统的部署与安装5.2GIS系统的运维与管理5.3GIS系统的安全性与可靠性四、教学方法与评价方式1.采用理论讲授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分配一定的实验作业,并进行指导;2.考核方式:课程作业占比50%、期末考试占比50%。
五、教材与参考书目1.主教材:《地理信息系统与地理信息系统技术》2.参考书目:2.1《地理信息系统导论》2.2《地理信息系统原理与方法》2.3《地理信息系统开发技术与应用》六、教学团队本课程由专业教师组成的教学团队负责授课,其中部分实践环节由相关行业的专业人士进行指导。
2023空间计量研讨班 新课纲
2023空间计量研讨班新课纲引言:空间计量是现代地理学中的一个重要领域,它研究地理空间相关的测量和数据分析方法。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地理信息科学的迅速发展,空间计量的应用领域和研究内容也在不断扩展和更新。
为了适应这一发展趋势,我们制定了2023年的空间计量研讨班新课纲,以期培养更多的专业人才并促进空间计量的进一步发展。
一、课程目标及要求:1.了解空间计量的基本概念和理论;2.掌握地理空间数据的收集、处理和分析方法;3.熟悉常见的地理空间模型和方法,能够应用于实际问题;4.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和地理信息素养,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课程内容:1.空间计量基础知识(1)空间数据类型和属性;(2)空间参照系统;(3)坐标转换和投影;(4)空间对象的表示和存储。
2.地理空间数据的收集和处理(1)地理空间数据的采集方法;(2)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的基本原理与应用;(3)地理数据的质量控制和清理。
3.空间数据分析方法(1)地理空间模式分析与插值方法;(2)空间自相关和空间异质性分析;(3)地理空间分类与聚类方法。
4.空间计量模型与应用(1)经典空间计量模型(如地理加权回归);(2)地理空间插值与预测模型;(3)地理空间决策分析与优化模型。
5.实践应用与案例分析(1)地理空间数据的可视化与交互分析;(2)基于地理信息系统的空间分析应用;(3)典型案例分析与讨论。
三、教学方法:1.前沿学术讲座: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进行学术讲座,介绍最新的空间计量领域研究成果和发展动态。
2.实践操作和案例分析:通过实践操作和案例分析,让学生掌握地理空间数据处理和分析的具体方法,并且能够独立解决实际问题。
3.课堂讨论和小组合作:鼓励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参与讨论,提出问题和观点,并结合小组合作完成相关实践项目和研究任务。
四、考核方式:1.作业:定期布置作业,包括理论练习、编程实践和实验报告等,以检测学生对课程知识的掌握程度。
2.期末论文或项目: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实际情况,选择一个与空间计量相关的主题进行研究,撰写一篇论文或完成一个实践项目,并在班级内进行交流和评审。
基于gis的学校选址课程设计
基于gis的学校选址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理解GIS(地理信息系统)的基本概念,掌握其在学校选址中的应用。
2. 学生掌握利用GIS软件进行空间数据分析的基本步骤和方法。
3. 学生能够运用GIS技术评估不同学校选址方案的优劣。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独立操作GIS软件,进行地图的浏览、数据查询和分析。
2. 学生能够运用GIS技术解决实际问题,具备一定的空间分析能力。
3.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提高沟通协调和团队协作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培养对地理信息科学的兴趣,激发探究地理问题的热情。
2. 学生认识到GIS技术在解决现实问题中的应用价值,增强社会责任感。
3. 学生在课程学习中,培养尊重事实、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地理信息技术应用类课程,结合实际案例,引导学生运用GIS技术解决学校选址问题。
学生特点:学生为八年级学生,具备一定的地理知识基础,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喜欢动手操作。
教学要求:课程要求学生在理解GIS基本概念的基础上,掌握GIS软件的操作方法,并能够将其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
教师需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及时给予指导和反馈,确保学生达到预期的学习成果。
二、教学内容1. GIS基本概念:介绍GIS的定义、功能及其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教材章节:《地理信息技术》第一章2. GIS软件操作:学习GIS软件的基本操作,包括地图浏览、数据查询和分析。
教材章节:《地理信息技术》第二章3. 学校选址因素分析:讨论影响学校选址的各种因素,如交通便利性、人口密度、环境质量等。
教材章节:《地理信息技术》第三章4. 空间数据分析:掌握空间数据分析的基本方法,如缓冲区分析、叠加分析等。
教材章节:《地理信息技术》第四章5. 学校选址案例分析:分析实际学校选址案例,运用GIS技术进行评估和优化。
教材章节:《地理信息技术》第五章6. 实践操作:分组进行学校选址项目实践,运用GIS软件完成选址分析和报告撰写。
有限空间作业票级别分析数据
有限空间作业票级别分析数据
一级有限空间作业分类管理目录
序号类别有限空间名称级别危险因素辨识数量专业
容器类
高压加热器(运行机组)一级(机组停运按二级管理)触电、窒息、灼烫伤、淹溺 3 汽机
2储油罐一级中毒、窒息、淹溺、灼烫伤、触电、
火灾、爆炸
2 燃料
3管道类磨煤机入口热风道一级(机组停运按二级管理)中毒、窒息、灼烫伤、触电12 锅炉
仓(罐)类原煤斗一级
高空坠落、中毒、窒息、坍塌、触电、
火灾、爆炸
12 锅炉
5渣仓一级窒息、触电、坍塌 2 锅炉6灰斗(罐)一级窒息、灼烫伤、触电、坍塌24 辅助7灰库一级窒息、灼烫伤、触电、坍塌 3 辅助。
空间数据库设计
X
X
XX
X
X
大类码 小类码 一级码 二级码 实体码
2.5.1 信息编码
• 4、编码实例:小班卡片关联与唯一码
在小班卡 片上,每条记 录对应一个小 班。小班卡片 也有小班号、 林班号、作业 区代码、林场 代码属性,字 段均为数值型。
2.5.1 信息编码
• 4、编码实例:小班卡片关联与唯一码 将林场代码、作业区代码、林班号、小班号按从
包含
n 林业调查图斑
面积
林场号 区划类型 面积
2.3 定义实体和关系
• 数据词典 以词典的方式描述和定义E-R模型设计 中出现和形成的实体、关系
实体分析矩阵
实体 类别1
实体1 实体2
…… 类别2
实体1 实体2
…..
初始数据词典
实体定义
实体名 定义 唯一识别码 属性
关系定义
关系 定义
林业空间数据库的初始数据词典
点(Point)、结点(Node)、点事件 弧(Arc)、路径系统(路径和段)、线事件 多边形(Polygon)、区(Region) 注记(Annotation) 一般的图像文件、img文件、ArcInfo的Grid Info表、dbf表 ArcInfo的Grid和TIN
2.4.1 数据模型匹配
• ArcInfo的数据模型——区
• 林业空间数据库数据源选择
数据
森林调查数据 行政区划
土地利用数据 遥感数据 地形数据 气象气候
退耕还林、天然林保护 火灾分布 了望站点
数据源
纸质林相图、小班卡片 由矢量林相图衍生
纸质土地利用图、TM遥感数据 购买覆盖该区域的TM遥感影像
纸质地形图 向相关部门购买电子数据 最近5年纸质退耕、天然林图
空间分析改进课程设计
空间分析改进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空间分析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能够运用空间分析改进课程设计。
具体目标如下:1.掌握空间分析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了解空间分析在课程设计中的应用。
3.熟悉常用的空间分析方法和技术。
4.能够运用空间分析方法改进课程设计。
5.能够运用空间分析技术解决实际问题。
6.能够进行空间分析的演示和讲解。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2.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表达能力。
3.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持续学习的习惯。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空间分析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以及空间分析在课程设计中的应用。
具体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空间分析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包括空间分析的定义、目的和意义,空间分析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空间分析方法和技术:包括空间数据采集和处理方法,空间数据分析方法,空间可视化方法等。
3.空间分析在课程设计中的应用:包括空间分析在课程设计中的作用和意义,空间分析的具体应用案例等。
三、教学方法为了实现本课程的教学目标,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
具体方法如下:1.讲授法:通过讲解空间分析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使学生掌握空间分析的基础知识。
2.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应用案例,使学生了解空间分析在课程设计中的应用和效果。
3.实验法:通过实验操作,使学生掌握空间分析的方法和技术,并能够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4.小组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表达能力,同时深入探讨空间分析的应用问题。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将选择和准备适当的教学资源。
具体资源如下:1.教材:选择一本与空间分析相关的教材,作为学生学习的基础资料。
2.参考书:推荐一些与空间分析相关的参考书,供学生进一步学习和拓展。
3.多媒体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和演示文稿,通过图片、图表、动画等形式,生动展示空间分析的知识和应用。
(完整word版)地图数学模型原理与分析-课程作业
地图数学模型原理与分析课程作业院系: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专业:学生姓名:学号:指导教师一、在空间数据库中,把大比例尺图形数据缩编成小比例尺,图形数据是按要素分层的,各要素应采用什么模型确定选取指标?答:按要素分层的GIS 图形数据主要包括:居民地、河流、道路网、独立地物、岛屿(湖泊)等。
大比例尺缩编成小比例尺时,应根据不同的要素的特点采用不同的数学模型确定指标。
1.居民地选取指标模型确定居民地选取指标的模型较多,有一元回归模型、多元回归模型、图解计算法、开方根规律模型等。
实施地图制图综合时,以多元回归模型为例进行说明。
在地图制图综合中,影响居民地选取指标的因素很多,诸如居民地密度,人口密度,地形,水系,交通等。
宜采取多元回归模型,并采用居民地密度,人口密度和居民地选取程度三个变量之间的相关,进行多元回归分析,建立选取模型。
1)建立确定居民地选取指标的多元回归模型的基本原理 根据分析,确定居民地选取指标的多元回归模型为21210b b x x b y =。
(1-1)式中,y 为居民地选取程度,1x 为居民地密度,2x 为人口密度,0b 、1b 、2b 为待定参数。
设y 1为单位面积内居民地选取的个数,则有11x y y =(1-2) 把(1-2)式代入(1-1)式有2121101bb x x b y += (1-3) 下面对参数的性质进行讨论①参数0b :决定总的选取水平0b =0时y=0;所以:0b ≥0 ②参数1b :决定不同居民地密度的选取程度如果1b >0,居民地密度越大,选取程度越大,这是违背地图制图综合原理的如果1b <-1,居民地密度越大,选取数量反而少,这是违背地图制图综合原理的,所以:-1≤1b ≤0③参数2b :如果2b <0,人口密度越大的区域,居民地选取程度反而小,这也是违背地图制图综合原理的所以:2b ≥0.2)各种比例尺地形图上选取指标模型对各种比例尺的量测数据进行整理,由实地居民地密度1x (个/100km2),人口密度2x (人/km2)和相应比例尺的居民地选取程度y ,得各种比例尺居民地选取模型1:10万 0468.023792.019336.2x x y -=1:20万 0697.026865.017870.2x x y -=1:100万 1719.028962.013588.0x x y -=1:150万 1843.029657.012363.0x x y -= 1:200万2187.020038.110753.0x x y -= 1:250万2216.020275.110478.0x x y -=3)通用居民地选取模型从以实地居民地密度建立的系列比例尺的居民地选取程度模型中,可以看出 b 0、b 1、b 2随比例尺变化而变化,它们同地图比例尺分母M 有相关关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空间数据索引技术——R-tree
1、R-tree实例
上图是一颗R-tree的平面示意图。
其中用绿色实线构成的矩形S1-S7表示不规则平面图形(红色曲线为其轮廓)的“MBR”,即用一个最小边界矩形恰好框住这个不规则区域所形成的平面数据矩形;用绿色实线构成的矩形L1-L6表示曲线(图中用粗蓝色折线表示)的“MBR”,即用一个最小边界矩形恰好框住这条弯曲线段所形成的线数据矩形;另外,绿色圆点P1-P29表示该空间的数据点,其最小边界矩形就是点的本身。
还有最外层由粗实线构成的矩形R1、R2为R-树的根节点,该树是一颗2维空间R-tree;
然后第二层中间节点是由蓝色实线构成的,即图中的R3-R8,构成第二层目录矩形;第三层是由粉红色实线构成的中间节点,即图中的R9-R22,构成第三层目录矩形;第四层数据,即R9-R22所包围的数据就是点、线、
面元素,属于该树的最后一层,称为叶子节点,因此该R-tree的深度为4层。
下面详细介绍一下此R-tree的详细生成步骤及过程。
2、R-tree的详细生成步骤
在该二维数据空间中总共有29个点元素、6个线元素和7个面元素,该数据是基于山东省青岛市李沧区自然地貌及人文建筑而划分得到的,点元素代表该区域的购物中心和旅游景点,线元素表示李沧区景观河流分布,面元素表示李沧区的大型公园、世园会以及其他大型休闲中心。
R1和R2是按照李沧区的两大片区划分,即李村和沧口。
第二层是按照街道划分,同一街道的休闲热点划归为6类,即R3-R8。
第三层就是按休闲区远近及相关性划分。
这样,加入输入:李村-九水路街道-世园会休闲区,就会很容易的找到R20内的三个休闲去处。
首先,需要将面元素和线元素这些不规则的图形利用最小边界矩形框起来,形成一个规则的数据矩形,点元素的MBR就是其本身,P12是空间点数据,如下图所示:
L1就是线数据矩形,其表示如下图所示:
S1是面数据矩形,如下图所示:
这样该二维空间中总共有42个元素。
然后,将这42个元素进行分类,
最后形成一个4阶的R-tree,因此在每一个节点中,索引项或数据项个数不要超过4个,最少不要低于2个。
这样,将最近的元素利用最小外界矩形框起来,原则是这些MBR的面积尽可能小,例如元素S2、L2、P9、P10,他们三个距离近,我们就可以将它们4个元素按照最小外界矩形框起来,如下图所示:
按照这种方法,将其它相距较近的元素进行组合,这样总共形成22个最小外界矩形MBR,记为R9-R22,R9-R22也就是最基本的最小矩形,这些矩形都将被存储在子结点中。
下一步操作就是进行高一层次的处理,原理与上面的一样,同样是找相距最近的矩形框在一起,如最小矩形R9、R10、R11相距比较近,我们就用一个更大的矩形将它们框起来,形成高一层次的MBR,如下图所示:
这样,高一层次的矩形总共有6个,由原来的14个矩形变为6个,分别记为R3-R8,矩形数量越来越少,但这还不是我们想要的结果,需要继续进行高层次的划分,将这6个矩形变为2个索引矩形,例如按照最近原则,其中R3、R4、R5用一个大外接矩形框在一起,如下图所示,另外R6、R7、R8形成另一个矩形,分别记为R1和R2。
因此,该区域空间的42个元素全部划分完成,下面就可以把这些大大小小的矩形存入我们的R树中去了。
根结点存放的是两个最大的矩形,这两个最大的矩形框住了所有的剩余的矩形,当然也就框住了所有的数据。
下一层的结点存放了次大的矩形,这些矩形缩小了范围。
每个叶子结点都是存放的最小的矩形,这些矩形中包含有42个数据。
其中第三层到第四层的索引
3、R树索引的主要操作
(1)搜索算法
红色长方形部分所对应的矩形为搜索矩形S。
通过判断搜索区域S与根结点对应的最大的矩形有重叠。
这样将搜索操作作用在其两个子树上。
两个子树对应的矩形分别为R1与R2。
搜索R1,发现与R1中的R5矩形S有重叠,继续搜索R5。
最终在R5所包含的叶子节点R15外包矩形与S有重叠,需要进一步判断R15中空间实体与S的空间关系,来确定所查找到的空间实体。
因为搜索矩形S与R2矩形也有重叠,需要进一步对R2区域进行空间判断,最终确定所查找到的包含实体的叶子节点S5和P16、L5,分别将所包含的实体与搜索区域进行判断,得到相应的实体。
(2)R树插入操作
R树的插入主要为步骤为:新的空间对象寻找合适的叶子结点,将新的空间对象记录到叶子结点中,调整树的结构,生成新的根节点。
R树的插入分2种情况
1)、如下图所示,插入位置所示查找合适的叶子结点。
利用R树的查找算法找到实体C相交的外包矩形的结点R21,判断得出结点R21中还有空位(单元个数小于M,则在结点R21中添加新空间对象的MBR和ID值。
2)、如下图所示,实体插入位置,首先查找合适的叶子结点,利用R树的查找算法找到实体C相交的外包矩形的结点R10和R11,并分别将实体C添加到区域R10和R11中,经判断得出在R10中添加实体后外包矩形所增加的面积大于区域R11所增加的外包矩形的面积C所以需要把空间实体加入到区域R11所在的矩形中。
但由于R11所含实体个数为M,所以需要将R11进行分裂。
新增结点R11_1,将P9,L2与C添加到结点R11中,新增加的结点R11 1只包含S2和P10实体。
(3)R树删除操作
R树的删除操作与B树的删除操作会有所不同,不过同B树一样,会涉及到压缩等操
作。
R树的删除算法主要步骤是:确定删除对象所在的叶子结点,删除空间对象,
调整R树,调整根结点。
1)、搜索子树。
如果下不是叶子结点,则检查每一条下中的条目F,找出与E所对应的矩形相重合的F(不必完全覆盖)。
对于所有满足条件的F,对其指向的孩子结点进行查找操作,直到寻找到需要删除的实体E或者所有条目均以被检查过。
2)、L为包含有被删除条目的叶子结点。
如果L的条目数过少(小于要求的最小值m),则必须将该叶子结点L从树中删除。
经过这一删除操作,L中的剩余条目必须重新插入树中。
此操作将一直重复直至到达根结点。
同样,调整在此修改树的过程所经过的路径上的所有结点对应的矩形大小。
第一种情况:如下图当删除外包矩形L2所包含的实体时,由于结点R11中剩余的空间实体的个数大于所要求的m(m值至少为2),所以只需要调整Z13的外包矩形即可(在R11中删除L2节点即可,在此树状图不再给出)如图所示:
第二种情况:假设结点最大条目数为4,最小条目数为2。
在这张图中,我们的目标是删除记录P25。
首先使用FindLeaf操作找到P25所处在的叶子结点的位置——R22。
当P25从R22删除时,R22就只有一条记录了,少于最小条目数2,出现下溢现象。
点相同,不再赘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