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六年级教学课件《青山不老》(人教)
合集下载
《青山不老》ppt课件
人与土地、人与自然相互依存。巍巍青山,有多少默默守护 的人。像他一样默默奉献的造林英雄还有很多很多,推荐大 家阅读这些文章:
《从伐木劳模到植树英雄——马永顺》 《吕梁“植树英雄”传——乔建平》 《“野人”——张侯拉》
在我们祖国的晋西北,有一位老人用自己的方式,深深 地珍爱着他生活的那方水土。这节课我们跟随记者梁衡,去 走访一位晋西北的农民,在课文《青山不老》中了解他的故 事。
青山不老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用较快的速度自由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读正确。 2.检查生字词。
肆虐 盘踞 险恶 绿洲 治理 劲挺 荡漾 领悟 宏伟 归宿 如臂如股 风雨同舟 三番五次 山川共存 日月同辉
十五年啊,绿化了八条沟,造了七条防风林带,三千七百亩 林网,这是多么了不起的奇迹。
思考:读着这段话,你从哪里看出这是了不起的奇迹?
三千七百亩林网
462个云湾小学
已知云湾小学面积是1200平方米
合作探究:老人是在什么样的条件下创造奇迹的?
小组合作,填写表格。
条件
从哪些方面进行 描写
关键词句
山沟的大环境 (险恶)
院子的小环境 (艰苦)
地理环境
大风肆虐,“怪物”盘踞。
历史记载 生活条件 三个典型事例
“风大作时,能逆吹牛马使倒行, 或擎之高二三丈而坠。”
三间房,一个人。(简陋)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俭朴、单调)
五位老汉离世;老伴静静过世;女儿 三番五次接他去城里享福,他不走。
干旱
沙尘暴
沙尘满天的城市
霜冻
窗外是参天的杨柳。院子 在山沟里,山上全是树。 我们盘腿坐在土炕上,就 像坐在船上,四周全是绿 色的波浪,风一吹,树梢 卷过涛声,叶间闪着粼粼 的波光。
《青山不老》精品课件
创作风格
梁衡的散文创作风格独特,他注重抒发对自然、历史和文化 的感悟,笔下的作品充满了浓郁的人文情怀和深厚的文化内 涵。他的作品多以记叙为主,辅以议论和抒情。
课文的文学地位与影响
文学地位
《青山不老》是梁衡散文中的代表作之一,它以其独特的视角、深邃的思考和细 腻的笔触赢得了广泛的赞誉。这篇课文在小学语文教材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对 于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语言表达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青山不老》精品课 件
汇报人: 日期:
contents
目录
• 课文背景介绍 • 课文内容解析 • 语言表达与艺术特色 • 课文中的文化内涵与人文精神 • 课文的教育意义与实践应用 • 相关资料推荐与拓展阅读
01
课文背景介绍
课文的来源与创作背景
课文来源
《青山不老》这篇课文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六年级上册的课文,它选自梁衡的散 文《武梁祠记》。
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与拓展
01
02
应用:通过学习《青山 不老》这篇课文,学生 可以在现实生活中应用 环保理念和生态观念。
拓展
03
04
05
1. 组织学生参加环保实 践活动,如植树造林、 垃圾分类等。
2. 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 环境问题,培养解决环 境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3. 鼓励学生将环保理念 延伸到家庭和社会中, 传播环保理念和生态观 念。
01 02
儒家思想
课文中提到的“舍生取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等观念,都是儒 家思想的核心。这些观念鼓励人们为了更高的道德价值而奋斗,甚至不 惜牺牲自己的生命。
传统文化符号
课文中运用了许多传统文化符号,如古诗词、古代建筑、传统手工艺等 ,这些符号为课文增添了浓厚的文化气息,也传承了中国的传统文化。
梁衡的散文创作风格独特,他注重抒发对自然、历史和文化 的感悟,笔下的作品充满了浓郁的人文情怀和深厚的文化内 涵。他的作品多以记叙为主,辅以议论和抒情。
课文的文学地位与影响
文学地位
《青山不老》是梁衡散文中的代表作之一,它以其独特的视角、深邃的思考和细 腻的笔触赢得了广泛的赞誉。这篇课文在小学语文教材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对 于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语言表达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青山不老》精品课 件
汇报人: 日期:
contents
目录
• 课文背景介绍 • 课文内容解析 • 语言表达与艺术特色 • 课文中的文化内涵与人文精神 • 课文的教育意义与实践应用 • 相关资料推荐与拓展阅读
01
课文背景介绍
课文的来源与创作背景
课文来源
《青山不老》这篇课文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六年级上册的课文,它选自梁衡的散 文《武梁祠记》。
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与拓展
01
02
应用:通过学习《青山 不老》这篇课文,学生 可以在现实生活中应用 环保理念和生态观念。
拓展
03
04
05
1. 组织学生参加环保实 践活动,如植树造林、 垃圾分类等。
2. 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 环境问题,培养解决环 境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3. 鼓励学生将环保理念 延伸到家庭和社会中, 传播环保理念和生态观 念。
01 02
儒家思想
课文中提到的“舍生取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等观念,都是儒 家思想的核心。这些观念鼓励人们为了更高的道德价值而奋斗,甚至不 惜牺牲自己的生命。
传统文化符号
课文中运用了许多传统文化符号,如古诗词、古代建筑、传统手工艺等 ,这些符号为课文增添了浓厚的文化气息,也传承了中国的传统文化。
《青山不老》课件PPT(完美版)六年级上册语文部编
主要作品:《没有新闻的角落》《新闻 绿叶的脉络》《新闻原理的思考》等。
人教版 语文 六年级 上册
朗读视频
自读课文,要求: 1.读准字音,圈画生字,读通句子,难读的 长句子多读几遍。 2.给课文标明自然段序号。 3.想一想,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人教版 语文 六年级 上册
我会读
nüè
肆虐
yàng
荡漾
人教版 语文 六年级 上册
第一部分“画卷及其由来” 深入探究:老人在什么条件下创造 了这幅美丽的画卷?
人教版 语文 六年级 上册
阅读方法解密
通过抓关键句进行有目的的阅读 联想前面学习的“有目的地阅读”的策略,根据本 课文前导语所给的阅读任务选择恰当地阅读方法阅读本 文,在阅读过程中圈画关键句,理解文章内容。 如完成第一个阅读任务“文中的老人创造了怎样的 奇迹,是在什么样的条件下创造的”时,可以粗读文本, 在阅读过程中通过抓关键句,从整体上把握文章内容。
人教版 语文 六年级 上册
第二部分“创造的奇迹” 深入探究:老人创造了怎样的奇迹?
人教版 语文 六年级 上册
十五年啊,绿化了八条沟, 造了七条防风林带,三千七百亩 林网,这是多么了不起的奇迹。
看到这样的一组数据,你心里有什么想法吗? 这一连串的数字背后是老人15年、5000多个日日夜
夜的枯燥岁月;这一连串的数字面前却是满山遍野的绿。 说明了老人植树的时间长,数量多,对这里的贡献大。
人教版 语文 六年级 上册
就在如此险恶的地方,我对面 这个手端一杆旱烟袋的瘦小老头, 竟创造了这块绿洲。
采用对比的手法,把老人的瘦小和绿洲的广阔加以 对比,更加突出这一个奇迹的伟大和老人的可敬。
人教版 语文 六年级 上册
我还知道这个院子里的小环境。一排三间房,就剩下 老者一人。老人每天早晨抓把柴煮饭,带上干粮扛上铁锹 进沟上山;晚上回来,吃过饭,抽袋烟睡觉。
人教版 语文 六年级 上册
朗读视频
自读课文,要求: 1.读准字音,圈画生字,读通句子,难读的 长句子多读几遍。 2.给课文标明自然段序号。 3.想一想,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人教版 语文 六年级 上册
我会读
nüè
肆虐
yàng
荡漾
人教版 语文 六年级 上册
第一部分“画卷及其由来” 深入探究:老人在什么条件下创造 了这幅美丽的画卷?
人教版 语文 六年级 上册
阅读方法解密
通过抓关键句进行有目的的阅读 联想前面学习的“有目的地阅读”的策略,根据本 课文前导语所给的阅读任务选择恰当地阅读方法阅读本 文,在阅读过程中圈画关键句,理解文章内容。 如完成第一个阅读任务“文中的老人创造了怎样的 奇迹,是在什么样的条件下创造的”时,可以粗读文本, 在阅读过程中通过抓关键句,从整体上把握文章内容。
人教版 语文 六年级 上册
第二部分“创造的奇迹” 深入探究:老人创造了怎样的奇迹?
人教版 语文 六年级 上册
十五年啊,绿化了八条沟, 造了七条防风林带,三千七百亩 林网,这是多么了不起的奇迹。
看到这样的一组数据,你心里有什么想法吗? 这一连串的数字背后是老人15年、5000多个日日夜
夜的枯燥岁月;这一连串的数字面前却是满山遍野的绿。 说明了老人植树的时间长,数量多,对这里的贡献大。
人教版 语文 六年级 上册
就在如此险恶的地方,我对面 这个手端一杆旱烟袋的瘦小老头, 竟创造了这块绿洲。
采用对比的手法,把老人的瘦小和绿洲的广阔加以 对比,更加突出这一个奇迹的伟大和老人的可敬。
人教版 语文 六年级 上册
我还知道这个院子里的小环境。一排三间房,就剩下 老者一人。老人每天早晨抓把柴煮饭,带上干粮扛上铁锹 进沟上山;晚上回来,吃过饭,抽袋烟睡觉。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青山不老》(课件)
1970年3月5日 春天的晋西北,还是一派荒凉的土 尘。去年的霜冻还在我们的黄土地上盘 旋,西伯利亚大风像冬日般肆虐着。 望着这片日益荒漠的土地,陷入了 沉思…… 于是,他带上干粮扛上铁锹进沟上 山了……
1974年9月21日 老人唯一的女儿又从城里回来,劝他回城去, 但老人拒绝了,他不走。造林队的七位老汉,五 人已离世,可老人依然坚持着。他可敬的老伴, 与他风雨同舟一生;没见着最后一面,就静静地 躺在炕上过世了。乡亲们也觉得老人该享享清福 了,种树的活儿太苦了。 老人敲着旱烟锅坐在小院口,望着绿风荡漾的 山沟,思索着…… 老人还有宏伟设想,他还要栽树,直到自己爬 不起来为止。
15年啊,绿化了8条沟,造了7条 防风林带,3700亩林网,这是多 么了不起的奇迹。
15年啊,绿化了8条沟,造了 7条防风林带,3700亩林网,这 是多么了不起的奇迹。
• • • • • 一亩约667平方米,普通教室一般50平方米 3700亩=2466667平方米; 3700亩相当于50000个普通教室的总面积; 相当于205个碧海小学的总面积; 粗略地统计,以每10平方米载一棵树计算,需要栽种 246790棵,15年平均每天栽种45棵。
(1)65岁那年,他组织了七位老人开始治理这条 沟,现在已有五人离世。 (2)他可敬的老伴,与他风雨同舟一生;一天他 栽树回来时,发现她已静静地躺在炕上过世了。 (3)他已经81岁,知道终有一天自己也会爬不起 来。 (4)老人拄着拐杖,慢慢迈进他那个绿风荡漾的 小院。我不禁鼻子一酸──也一个多 么了不起的奇迹!他——栽树老人高富,已 经将自己的生命转化为另一种东西,他是真 正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了。 花儿永远这么红!青山永远不会老!
写新县志, 铭记老人。
结合课文内容,联系昔日恶 劣的环境,用简洁的文字描 述现今环境的变化,并歌颂 青山老人的伟大。
青山不老课件(共36张PPT)
(fēng yǔ tóng zhōu) 比喻共同渡过困难。
风 雨 同 舟 例:无论遇到什么困难,我们都将风雨同舟。
2
0
2 3
(guī sù) 人或事物最终的着落。文中指青山是老人生命的终结地。
六 年
归 宿 例:植树造林就是他生命的归宿。
级
语 文
坚强有力地挺立着。文中指在山洼、山腰里的杨树、柳树挺立
字词 词语释义
2
0
任意残杀或迫害;起破坏作用。文中指西伯利亚大风经常吹刮,
2 3
(sì nüè) 给当地造成很大的破坏和损失。
六 年
肆 虐 例:洪水肆虐,淹没了大量的农田。
级
语
非法占据;霸占(地方)。文中指中国的晋西北经常受到干旱、
文
上
(pán jù) 霜冻、沙尘暴的迫害。
册
盘 踞 例:解放战争时期,许多土匪都盘踞在山上。
2
1 窗外是参天的杨柳。院子在山沟里,山上全是树。我们盘腿坐在土炕上,就像
0
2
坐在船上,四周全是绿色的波浪,风一吹,树梢卷过涛声,叶间闪着粼粼的波光。
3
六
第一部分 (第1自然段)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描绘了老人为改造山林,绿化家园所做出的贡献。
年
级
语
2 我知道这条山沟所处的大环境。这是中国的晋西北,是西伯利亚大风常来肆虐
文 上
的地方,是干旱、霜冻、沙尘暴等与生命作对的怪物盘踞之地。过去,这里风吹沙
册
起,能一直埋到城头。当地县志记载:“风大作时,能逆吹牛马使倒行,或擎之高
二三丈而坠。”就在如此险恶的地方,我对面这个手端一杆旱烟袋的瘦小老头,竟
创造了这块绿洲。
段解
《青山不老》优质课件
3. 注重细节:在写作过 程中,要注重细节的描 写和处理。通过细腻的 描绘和刻画,增强文章 的形象感和生动性。同 时,处理好细节与整体 的关系,使文章更具逻 辑性和连贯性。
课文的思维训练和创新能力培养
01
02
总结词:发散思维、批 判性思考、激发灵感
详细描述
03
04
05
1. 发散思维:通过学习 课文中的多角度审视和 阐述问题的方式,培养 自身的发散思维能力。 在思考问题时,要尝试 从不同的角度出发,探 索多种可能的解决方案 。
课文的教学方法和技巧
方法
1. 运用多媒体技术,将文字、图片、音频等元素结合起来,增强学生的 感官体验;
2. 采用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
课文的教学方法和技巧
• 通过问题引导,启发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课文的教学方法和技巧
技巧 2. 注重师生互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
2. 批判性思考:在分析 课文时,要注重培养批 判性思考能力。对课文 中的观点、论证等进行 深入剖析,评估其合理 性和有效性。通过质疑 和反思,提高自身的独 立思考能力。
3. 激发灵感:通过学习 课文中的创新元素和经 典元素,激发自身的创 作灵感。在日常生活和 学习中,要注重积累素 材和观察身边的事物, 为创作提供丰富的素材 和灵感来源。
课文的教学评估和反思
1. 反思教学方法是否得当,能否有效地帮助学生掌握知 识;
3. 反思教学策略是否合理,能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反思 2. 反思教学环节是否完整,是否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05
课文实践与应用
课文的朗读和表演技巧
01
02
总结词:提升情感、把 握节奏、注重音色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20课《青山不老》优质教学课件
老人走进小院。
人教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
谢谢观看
手
19* 青山不老
课 题 导 入
梁衡 1946年出生于山西霍州,1966年毕业于中国人 民大学。历任内蒙古日报记者、光明日报记者、国家新闻
相 出版署副署长、人民日报副总编辑,现任中国记协特邀理 事、中国作家协会全委会委员。
关 作品有科学史章回小说《数理化通俗演义》,新闻 链 三步曲《没有新闻的角落》《新闻绿叶的脉络》《新闻原 接 理的思考》,散文集《觅渡》《名山大川》《人杰鬼雄》
不齐。
cēn
)质量参s(hēn )差
②球场上遇到劲( )敌jìn,g 他干劲( )更足了。jìn
阅读提示
课 文
阅读课文,思考:
讲 1.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解
2.找出“肆虐、盘踞、归宿、劲挺、淤泥、荡漾”这些
词语,联系上下文理解它们的意思。
课
文 讲
老农创造了怎样的奇迹?
解
(请从文中找出有关的句段加以说明)
人教部编版版小学语文六年级
20 青山不老
手
引入新课
“穷荒绝漠鸟不飞,万碛千山 梦犹懒”!这是唐代岑参对荒漠的 真实描述。环境恶劣,寸草不生是 荒漠的主要特征,今天我们就来学 习一篇跟荒漠有关的文章。
资料链接
山西,素有“一年一场风,从春刮到冬,无风三尺土,风起土满
天。”之说。山西地处沙漠化扩展前沿,是沙尘暴高发区。山西的 右玉县老城12米高的城墙如今已被黄沙掩埋,人可以沿坡直接上到 城墙;五寨县许多村庄由于风沙侵害,每一二十年被迫搬迁一次, 风沙已成为当地人最大的敌人。由于气候恶劣,植被稀少,从西伯 利亚来的强劲季风,还会吹向河北、北京、天津等地,形成强烈的 沙尘暴。
人教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
谢谢观看
手
19* 青山不老
课 题 导 入
梁衡 1946年出生于山西霍州,1966年毕业于中国人 民大学。历任内蒙古日报记者、光明日报记者、国家新闻
相 出版署副署长、人民日报副总编辑,现任中国记协特邀理 事、中国作家协会全委会委员。
关 作品有科学史章回小说《数理化通俗演义》,新闻 链 三步曲《没有新闻的角落》《新闻绿叶的脉络》《新闻原 接 理的思考》,散文集《觅渡》《名山大川》《人杰鬼雄》
不齐。
cēn
)质量参s(hēn )差
②球场上遇到劲( )敌jìn,g 他干劲( )更足了。jìn
阅读提示
课 文
阅读课文,思考:
讲 1.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解
2.找出“肆虐、盘踞、归宿、劲挺、淤泥、荡漾”这些
词语,联系上下文理解它们的意思。
课
文 讲
老农创造了怎样的奇迹?
解
(请从文中找出有关的句段加以说明)
人教部编版版小学语文六年级
20 青山不老
手
引入新课
“穷荒绝漠鸟不飞,万碛千山 梦犹懒”!这是唐代岑参对荒漠的 真实描述。环境恶劣,寸草不生是 荒漠的主要特征,今天我们就来学 习一篇跟荒漠有关的文章。
资料链接
山西,素有“一年一场风,从春刮到冬,无风三尺土,风起土满
天。”之说。山西地处沙漠化扩展前沿,是沙尘暴高发区。山西的 右玉县老城12米高的城墙如今已被黄沙掩埋,人可以沿坡直接上到 城墙;五寨县许多村庄由于风沙侵害,每一二十年被迫搬迁一次, 风沙已成为当地人最大的敌人。由于气候恶劣,植被稀少,从西伯 利亚来的强劲季风,还会吹向河北、北京、天津等地,形成强烈的 沙尘暴。
人教版(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19课《青山不老》课件
一位山野老农,面对自然条件的恶劣和生活条 件的艰辛,义无反顾地投身到植树造林工作中,用15 年的时间在晋西北奇迹般地创造了一片绿洲,实现了 自己的人生价值,造福于后代。
默读课文: 你从哪些句子中感受到老人确实老了,年岁大了?
已经八十一岁 拄着拐杖 慢慢迈进
也许老人进去后就再也出不来了
正是这样的一位古稀老人,在年迈之时却创造 了一个奇迹。再读课文,找找老人创造了什么奇迹?
作为一个山野老农,他就这样来实现自己的价值。 他已经将自己的生命转化为另一种东西。他是真正与 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了。
表面上指的是这片绿洲,事实上还包含着开辟山林、绿化家园 的精神和造福后代的情怀。老人用自己有限的生命创造了无限的 价值,生命的意义在茫茫青山中得到无限扩张,而且将随着青山 永垂不朽。
十五年啊,绿化了八条沟,造了七条防风林带, 三千七百亩林网,这是多么了不起的奇迹。
1亩=667平方米
3700亩=2466666平方米
3700亩≈49333间教室
读第二自然段,晋西北在我国的什么地方?这 里的大环境有什么特点?
我知道这条山沟所处的大环境。这是中国的晋 西北,是西伯利亚大风常来肆虐的地方,是干旱、 霜冻、沙尘暴等与生命作对的怪物盘踞之地。过去, 这里风吹沙起,能一直埋到城头。
再次体验奇迹
窗外是参天的杨柳。 院子在山沟里,山上全 是树。我们盘腿坐在土 炕上,就像坐在船上, 四周全是绿色的波浪, 风一吹,树梢卷过涛声, 叶间闪着粼粼的波光。
为什么说“青山是不会老的”?
老人不仅留下了青山,还留下了更为宝贵的东 西——与环境作斗争的不屈精神,绿化环境、保护 家园的奉献精神。老人的精神不老,青山也必长青。
19 青山不老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
默读课文: 你从哪些句子中感受到老人确实老了,年岁大了?
已经八十一岁 拄着拐杖 慢慢迈进
也许老人进去后就再也出不来了
正是这样的一位古稀老人,在年迈之时却创造 了一个奇迹。再读课文,找找老人创造了什么奇迹?
作为一个山野老农,他就这样来实现自己的价值。 他已经将自己的生命转化为另一种东西。他是真正与 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了。
表面上指的是这片绿洲,事实上还包含着开辟山林、绿化家园 的精神和造福后代的情怀。老人用自己有限的生命创造了无限的 价值,生命的意义在茫茫青山中得到无限扩张,而且将随着青山 永垂不朽。
十五年啊,绿化了八条沟,造了七条防风林带, 三千七百亩林网,这是多么了不起的奇迹。
1亩=667平方米
3700亩=2466666平方米
3700亩≈49333间教室
读第二自然段,晋西北在我国的什么地方?这 里的大环境有什么特点?
我知道这条山沟所处的大环境。这是中国的晋 西北,是西伯利亚大风常来肆虐的地方,是干旱、 霜冻、沙尘暴等与生命作对的怪物盘踞之地。过去, 这里风吹沙起,能一直埋到城头。
再次体验奇迹
窗外是参天的杨柳。 院子在山沟里,山上全 是树。我们盘腿坐在土 炕上,就像坐在船上, 四周全是绿色的波浪, 风一吹,树梢卷过涛声, 叶间闪着粼粼的波光。
为什么说“青山是不会老的”?
老人不仅留下了青山,还留下了更为宝贵的东 西——与环境作斗争的不屈精神,绿化环境、保护 家园的奉献精神。老人的精神不老,青山也必长青。
19 青山不老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第20课《青山不老》上课课件
义在青山中得以延续,将随着青山万古长青。
点拨: 本题考查整体感知能力。课文第2自然段对应“山沟
的大环境”,课文第3自然段对应“院子里的小环境”,找 出相关内容填写即可。
感悟“青山不老” 3. “青山是不会老的”这句话在文中的作用是__点__明__主__旨__。
对这句话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 ) A. 青山因老人的看护而永远不会荒芜。 B. 这句话包含了作者对“造林英雄”的感谢、敬佩和祝福。 C. 老人用自己的勤劳、善良创造了这片绿洲,生命的意lín源自jù波光粼粼 盘踞之地
多音字
jìn 使劲 干劲十足 力气、力量
劲
jìng 劲敌 刚劲
坚强有力
互动课堂
结合刚才提取的信息,你能说出本文 的主要内容吗?
采本访地文点主要晋讲西述北了的晋一西条北山沟的一采位访山对野象 老山人野为老了农 守护一性别方水土,男植树年造龄林8十1岁五年外,貌创特造征 了一瘦片小青 山的感事人事迹迹。 他用十五年的时间,绿化了八条沟,造
初读课文
点击图标, 听范读
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并完善下面的信息卡片。
采访地点 晋西北的一条山沟 采访对象 山野老农
性别
男 年龄 81岁 外貌特征 瘦小
感人事迹 他用十五年的时间,绿化了八条沟,造 了七条防护林带、三千七百亩林网。
我会读
nüè
qíng
zǎi
qiāo jìng
肆虐 高擎 记载 铁锹 劲挺 拄着
例句是一个比喻句,仿写时也要用上比喻的修辞手法。
了解创造的奇迹 十五年啊,绿化了八条沟,造了七条防风林带、三千七
百亩林网,这是多么了不起的奇迹。 1. 这句话使用一连串的数字,充分地说明老人___劳__动__时__间__长___、
点拨: 本题考查整体感知能力。课文第2自然段对应“山沟
的大环境”,课文第3自然段对应“院子里的小环境”,找 出相关内容填写即可。
感悟“青山不老” 3. “青山是不会老的”这句话在文中的作用是__点__明__主__旨__。
对这句话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 ) A. 青山因老人的看护而永远不会荒芜。 B. 这句话包含了作者对“造林英雄”的感谢、敬佩和祝福。 C. 老人用自己的勤劳、善良创造了这片绿洲,生命的意lín源自jù波光粼粼 盘踞之地
多音字
jìn 使劲 干劲十足 力气、力量
劲
jìng 劲敌 刚劲
坚强有力
互动课堂
结合刚才提取的信息,你能说出本文 的主要内容吗?
采本访地文点主要晋讲西述北了的晋一西条北山沟的一采位访山对野象 老山人野为老了农 守护一性别方水土,男植树年造龄林8十1岁五年外,貌创特造征 了一瘦片小青 山的感事人事迹迹。 他用十五年的时间,绿化了八条沟,造
初读课文
点击图标, 听范读
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并完善下面的信息卡片。
采访地点 晋西北的一条山沟 采访对象 山野老农
性别
男 年龄 81岁 外貌特征 瘦小
感人事迹 他用十五年的时间,绿化了八条沟,造 了七条防护林带、三千七百亩林网。
我会读
nüè
qíng
zǎi
qiāo jìng
肆虐 高擎 记载 铁锹 劲挺 拄着
例句是一个比喻句,仿写时也要用上比喻的修辞手法。
了解创造的奇迹 十五年啊,绿化了八条沟,造了七条防风林带、三千七
百亩林网,这是多么了不起的奇迹。 1. 这句话使用一连串的数字,充分地说明老人___劳__动__时__间__长___、
青山不老课件(人教语文六上)
原来——狂风肆虐、沙尘暴盘踞的山沟
这是中国的晋西北,是西伯利亚大风常 来肆虐的地方,是干旱、霜冻、沙尘暴等与生 命作对的怪物盘踞之地。
县志载:“风大作时,能逆吹牛马 使倒行,或 擎之高二三丈而坠。”
现在——绿意荡漾的青山
老人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 创造了这样的奇迹的?
① ② ③ ④
老农创造了怎样的奇迹?
(请从文中找出有关的句段加以说明)
1
2
3
方法:沟里,山上全是树。 我们盘腿坐在土炕上,就像坐在船上,四周全是 绿色的波浪,风一吹,树梢卷过涛声,叶间闪着 粼粼的波光。
窗外是参天的杨柳。院子在山沟 里,山上全是树。我们盘腿坐在土炕 上,就像坐在船上,四周全是绿色的 波浪,风一吹,树梢卷过涛声,叶间 闪着粼粼的波光。
作者用比喻的方法,描写了 漫山遍野绿意盎然,林间松涛阵 阵、叶间微泛绿波的画面,喻示 着老人投身山林、为改造山沟所 做的巨大贡献。
方法:抓关键词
15年啊,绿化了8条沟,造了7条防风 林带,3700亩林网,这是多么了不起的 奇迹。
杨树、柳树,如臂如股,劲挺在山洼山腰。看 不见它们的根,山洪涌下的泥埋住了树的下半截, 树却勇敢地顶住了它的凶猛。这山已失去了原来 的坡形,依着一层层的树形成一层层的梯。
• • • • • • •
肆虐: 任意残杀或迫害。 盘踞: 非法占据。 归宿: 人或事物的最终的着落。 劲挺: 坚强有力地挺立着。 淤泥: 沉积的泥沙。 荡漾: (水波)一起一伏地动。 风雨同舟: 比喻共同度过困难。
(水波)一起一伏地动。
课中自学:
1.默读课文,思考:这位老人创造了 怎样的奇迹?用“——”划出。 2.这一奇迹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创 造的?用“~~~~”划出。找好后再 读读句子,写上体会。 3.作者为什么说青山是不老的?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民教育出版社 六年级 | 上册
课文讲解
“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是什么意思? 与山川河流一同存在,与日月的光芒相交辉映。
老人能和山水共存,像日月一样永放光辉吗?联系上下文想想,作者为什么这样说。
人民教育出版社 六年级 | 上册
课文讲解
是啊,老人不仅留下了这片青山,还留下了更为宝贵的东西──与环境
作斗争的不屈精神,绿化家园、保护环境的奉献精神造福人类的精神,这一 切将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带着这份感动,让我们一起再读一读描写作 者感受的话。
人民教育出版社 六年级 | 上册
课堂总结
老人用自己的勤劳善良创造了这片绿洲,有限的生命创造了
无限的价值,生命的意义在茫茫青山中得到升华,而且将随着青
山永垂不朽,这是不会因为年龄的增长而变老的。这位普通的老 人让我领悟到──青山是不会老的!
人民教育出版社 六年级 | 上册
作者简介
梁衡,著名学者、新闻理论家、作家。山西霍州人。 1946年出生,1968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历任《内蒙 古日报》记者、《光明日报》记者、国家新闻出版署副署 长,著名的新闻理论家、散文家、科普作家和政论家。曾
荣获全国青年文学奖、赵树理文学奖、全国优秀科普作品
2、老人年老瘦小。 小环境 小环境
3、生活条件艰苦。
4、同伴、老伴相继去世。 小环境
人民教育出版社 六年级 | 上册
课文讲解 联系课文,想一想作者为什么说“青山是不会老的”。
1、是的,保住了这黄土,我们才有这绿树;有了这绿树,我们才守住了这片土。 老人不仅留下了青山,还留下了更为保护的东西——与环境作斗争不屈的顽强 精神,绿化环境保护家园的奉献精神。老人的精神不老,青山也必将长青。 2、他觉得种树是命运的选择,屋后的青山就是生命的归宿。 3、他已经将自已的生命转化为另一种东西。他是真正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了。
绿风荡漾
人民教育出版社 六年级 | 上册
课文讲解 默读课文,思考:这位老人创造了怎样的奇迹? 窗外是参天的杨柳。院子在山沟里,山上全是树。我们盘腿坐在土炕上,就像 坐在船上,四周全是绿色的波浪,风一吹,树梢卷过涛声,叶间闪着粼粼的波光。
人民教育出版社 六年级 | 上册
课文讲解 15年啊,绿化了8条沟,造了7条防风林带,3700亩林网,这是多么了不起的奇迹。
奖和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等多种荣誉称号。
人民教育出版社 六年级 | 上册
教学目标
1、读读记记“治理、归宿、荡漾、领悟、风雨同舟”等词语,积累精彩语言;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人民教育出版社 六年级 | 上册
字词积累
治理
归宿
荡漾
领悟
肆虐
奇迹
沙尘暴
晋西北
山川共存
日月同辉
风雨同舟
三番五次
第四单元 · 第十六课
青山不老
导入
人民教育出版社 六年级 | 上册
课文导入
瞧,同学们,这是中国的晋西北,是西伯利亚大风常来肆虐的地方。 这里昔日是一片荒无人烟,穷山恶水之地。15年后的今天,参天的杨柳, 如臂如股,劲挺山腰;绿色的波浪,此起彼伏,绿风荡漾。多么如诗如画 的景色呀。在这令人如痴如醉的林海背后,凝聚着一位可敬老人毕生的心 血和执著的追求。他为青山披绿衣,青山为他献钟情。同学们,想认识他 吗?那我们跟着作家梁衡去一起认识这位老人吧!
人民教育出版社 六年级 | 上册
同学们,这位老人15年如一日地植树造林,造福后代,他的精神 永垂不朽,学到这里,相信大家又很多的话想对这位老爷爷说吧,赶 快拿起笔写写吧! 我想轻轻地对这位爷爷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人民教育出版社 六年级 | 上册
布置作业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摘抄或背诵自己喜欢的内 容。
人民教育出版社 六年级 | 上册
课文讲解 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青山不老》讲述了一位老人将毕生精力用于植树造林工作, 以此来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同时造福子孙后代。
人民教育出版社 六年级 | 上册
课文讲解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从结果在此体验奇迹:
一位年过80的老人,在环境如此恶劣的晋西北土地上坚持植树造林15年, 并且还将继续下去。难怪我们在黄土高原上能看到那样的景致。
人民教育出版社 六年级 | 上册
课文讲解
杨树、柳树,如臂如股,劲挺在山洼山腰。看不见它们的根,山洪涌下的 泥埋住了树的下半截,树却勇敢地顶住了它的凶猛。这山已失去了原来的坡形, 依着一层层的树形成一层层的梯。
人民教育出版社 六年级 | 上册
课文讲解 这一奇迹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创造的?
1、山沟自然条件十分恶劣。 大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