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清代女词人“闺词雄音”作品的双重美感特质-论文

合集下载

清新雅致清代女词人的意境之美

清新雅致清代女词人的意境之美

清新雅致清代女词人的意境之美清新雅致清代女词人的意境之美清代是中国文学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这个时期涌现了很多才女,她们通过灵动的笔触和清新雅致的意境,给我们带来了许多美的享受。

在清代女词人的作品中,她们用自己独特的视角和情感表达方式,展现了一种独特的意境美。

一、自然之美清代女词人热爱自然,她们常常通过对自然界的描绘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对世界的观察。

比如,李清照的《如梦令》中写道:“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她通过溪亭、日暮的描写,展现了大自然给她带来的宁静和惬意之美。

清代女词人同时也擅长以自然之美来表达自己的内心感受。

比如,纳兰性德的《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中写道:“红楼隔绿水,青海连长天。

”他以红楼、绿水、青海、长天等意象,将自己对美好感受的表达唯美而具体,使人产生共鸣。

二、生活之美清代女词人善于从日常生活中提取出美的元素,并以此创作出动人的作品。

比如,李清照的《声声慢·寻寻觅觅》中写道:“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她用“寻寻觅觅”、“冷冷清清”等词语,将自己内心的苦闷与世俗世界的冷漠形成鲜明对比,表达了自己对美好生活的渴望。

清代女词人也常常运用对生活的细腻观察,展示出生活中的点滴美好。

比如,纳兰性德的《木兰花慢·可怜今夕月》中写道:“可怜今夕月,向何处、去悠悠?”他以对月的描绘,表达了自己对逝去时光的惋惜和对未来的追寻。

三、情感之美清代女词人的作品充满了深情和细腻的情感,她们通过对爱情、离别、思乡等主题的描绘,展现出一种真挚而深沉的情感之美。

在纳兰性德的《浣溪沙·簌簌衣巾落枣花》中,他写道:“簌簌衣巾落枣花,村南村北响缲车。

”他通过描绘一些细微的细节,将人们心底的情感唤起,给人以思考和共鸣的空间。

而李清照的《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中写道:“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她用简洁而含蓄的语言,表达了自己内心深处那份孤独和对爱情的向往。

李清照词艺术特色论文

李清照词艺术特色论文

论李清照词的艺术特色摘要李清照的词委婉、清新,感情真挚。

文学创作具有鲜明独特的艺术风格,居婉约派之首,对后世影响较大,在词坛中独树一帜,称为易安体。

关键词李清照婉约派易安体李清照(公元1084-1151?),号易安居士,济南章丘人,对诗、词、散文、书法、绘画、音乐,无不通晓,而以词的成就为最高。

李清照的词委婉、清新,感情真挚。

前期的词,主要描写少女、少妇的生活,多写闺情,流露了她对爱情生活的向往和别离相思的痛苦。

她后期的词,多悲叹身世,有时也流露出对中原的怀念,以表达她的爱国思想。

李清照的文学创作具有鲜明独特的艺术风格,居婉约派之首,对后世影响较大,在词坛中独树一帜,称为易安体。

一、语言的创新性李清照的用语独具风格,清新自然而又富有表现力。

词不同于诗,词本身是用来歌唱的。

这就要求词的语言大众化,口语化。

易安词的语言尤其注重了词的这一本色要求,这构成了易安词在艺术上的又一重要特色。

(一)以口语入词。

李清照能用浅俗之语,发清新之思。

如“牵牛织女,莫是离中,甚霎儿晴、霎儿雨、霎儿风”(《行香子》),全是口语,似信手拈来,全无雕饰斧凿痕迹。

但细细品来,却又蕴含深意,言外有情。

李清照对语言的锤炼正在于发掘生活中富有诗意的情感后,又能从口话中挑选最准确、最生动的语言来表达,所以能够在平易中显现功力,浅近中显现精美。

(二)富有音乐之美。

她自己既有高深的音律造诣,又特别注重语言的锤炼,讲究语言的“音律”美。

她特别擅长运用双声叠韵来创造语言的音韵美。

读李清照的词,使人感受到一种强烈的韵律美,或疏缓、或紧促,皆声情并茂,音韵和谐。

李清照在语言上的成就,代表了北宋文人词语言的新高度。

这对发扬民间词的优良传统、坚持词健康发展的方向,是一个重大贡献,对宋词的发展起了良好的影响。

二、独特的艺术风格(一)婉中见直,柔中有刚。

在中国历史上李清照是一个奇迹,她以一部《漱玉词》跻身于群星璀璨的宋代词坛,成为以男性为主的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另一道靓丽的风景。

浅论李清照词的艺术特色

浅论李清照词的艺术特色

浅论李清照词的艺术特色李清照是宋代最杰出的女词人。

在宋代多达一千四百三十余词家中,她是位极有艺术个性和独特魅力的“婉约派”出类拔萃的词人,是中国古代最优秀的女作家。

她的诗、词、文俱佳,而以词最为突出,享誉文坛。

她一生的创作横跨北南两宋,词以北宋灭亡南渡为界线,分前后两期。

前期词多写其悠闲生活,多涉闺情相思,不乏风韵优美之作;后期词将故土之思与身世之感入于所作,多慨叹孤独、凄凉、清冷之身世,感怀离乡、丧夫、失国之悲痛,风格转为低回宛转,凄苦深沉。

其诗虽为数不多,却足见超凡脱俗、卓然一家之特色。

本文侧重就“情景交融,别具神韵”、“语言清丽,别具一格”、“构思新奇,别是一家”三方面来阐述一.情景交融别具神韵与欣赏诗歌一样,品评词的高雅崇尚的是神韵。

神者何?精气不灭者是。

韵者何?余味不尽者是。

有神,方有容光焕发,故曰“神采”。

有韵,方有言外之味,故曰“韵味”。

李清照的创作一直遵循以诗言志,以词抒情的原则,她极善于将内心深处的真情实感恰切地倾注于笔端,泼洒于纸面。

她的很多名篇佳句,长久以来一直感天地泣鬼神,一直传诵于一代代的口碑上,尤以写离愁别恨、思乡念国的深情与当时所处景物,环境自然地融合起来表情达意的这类作品更能动人心弦,感人肺腑。

达到情景交融,别具神韵的境界。

主要体现在以下三点:1、寓情于景,委婉含蓄。

《醉花阴》(薄雾浓云悉永昼)是李清照前期的作品。

这首词很能体现其词寓情于景,由景生情,情景交融,情意委婉,含蓄蕴藉的特点。

李清照结婚后不久,她丈夫赵明诚即负笈远游。

生活的孤寂,使她时常怀念游宦在外的丈夫。

其时正值重阳佳节,李清照因思夫便写了这首词寄给赵明诚。

这首词表面上写李清照深秋时节的孤独寂寞之感,实际上,她所表现的是自己在重阳佳节思念丈夫的心情。

“薄雾浓云愁永昼”,从早到晚的天空都是布满“薄雾浓云”,天气是阴沉沉的;这种天气下,人的心情也是愁思绵绵、孤寂难捱。

胸中之情——“愁”情,与眼前之景“薄雾浓云”自然融合。

奇情妙文显风流——浅析李清照词的艺术手法

奇情妙文显风流——浅析李清照词的艺术手法

奇情妙文显风流——浅析李清照词的艺术手法李清照是我国著名的女词人,其词句中富有浓郁的文学情调,把意境描绘得淋漓尽致,令人倾倒,惊叹其神妙绝伦。

本文通过分析李清照词中的艺术手法,来探究词中奇特的美感,以赞美其高超的文学艺术。

首先,李清照词中充满了优美的比喻和拟人手法。

她词中多以自然风景比喻人物心情,如《声声慢·寻寻觅觅》:“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这里以“一江春水向东流”比喻愁思的流失,表达心情的萧瑟,充满了浪漫的情怀,令人心旷神怡。

此外,李清照词中还大量运用拟人手法,如《渔家傲·秋思》:“莫论前朝事,一杯浊酒尽余欢。

”这里把酒比喻成了一种欢乐,把人的欢乐拟人化,形象地表现了人们把容易忘却的前事尽快抛诸脑后,一起品尝浊酒,畅快淋漓的欢乐场面。

其次,李清照词中有着独特的节奏感。

她词中多以四字句和八字句为主,结合着抑扬顿挫,节奏有序,富有节奏美,如《蝶恋花·春晓》:“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这里以四字句为主,句句节奏婉转,抒情有致,使人仿佛听到一首动听的抒情曲,让人沉醉其间。

此外,李清照词中还有着深厚的感情内涵。

她词中多以抒发心中情感和思绪为主,言简意赅,句中蕴含着浓浓的爱意,如《蝶恋花·昨夜雨疏风骤》:“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

”在这里以花门为比喻,表达着李清照对客人的热情招待,感受到一股淳朴的真情流露。

总之,李清照的词作,以其优美的比喻和拟人手法,清新的节奏感,深厚的感情内涵,让人叹为观止,深深地感受到一股淳朴的美感。

其超凡的文学艺术,值得我们深思、研究和传承。

清代女性词人李清照的艺术魅力剖析

清代女性词人李清照的艺术魅力剖析

清代女性词人李清照的艺术魅力剖析简介李清照(1084年-1155年),又称易安居士,是中国宋代著名的女性词人。

她以其深情绵绵、写意豪放的作品而为后世所推崇。

本文将分析李清照的艺术魅力,从她的作品风格、主题内容和影响等方面进行剖析。

一、作品风格李清照的词作风格兼容并蓄,既有传统的唐宋文人优雅派,又具有自己独特的个性特点。

她擅长运用对比和象征手法,使得她的作品充满了情感和意境。

同时,她善于运用音乐修辞手法,如借景抒怀、形容动物等,使得她的词作更富生动感。

二、主题内容1.爱情与失恋:李清照以爱情为主题创作了许多优美动人的词作。

其中,《如梦令》、《声声慢》等都是表达爱情苦闷和失恋之痛楚的佳作。

她以自身亲身经历为素材,将个人的情感体验与普遍的人类情感相结合,从而打动了读者。

2.自然与季节:李清照善于通过对自然景物和季节变化的描绘来抒发自己的情感。

她以花、草、树木等作为意象,将自然景物融入到词作中,使得作品更富有生命力。

3.唐宋文化传统:尽管生活在宋代,李清照深受唐宋文化传统的影响。

她常使用典雅古朴的词牌以及传统的表达方式,保持了中国古代文学之美。

三、影响1.文学界的认可:李清照被誉为“千古第一才女”,她的词作被后世称颂,并成为了中国文学史上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她开创了女性词作的新局面,给后来的女性文学创作提供了范例。

2.爱情理论之先驱:李清照对爱情表达形式和思考方式进行了深入探索,并倡导了以真挚感情为基础、注重内心体验的爱情理论。

她对于爱情的追求和感悟,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3.被流传的传统:李清照的词作广泛流传,并成为后世文人墨客借鉴与模仿的对象。

特别是在文化复兴时期,她被推崇为文学上的楷模。

李清照作为一个伟大的女性词人,她通过自己细腻而真挚的笔触,将个人情感与社会经历、自然景物相结合,创作出许多气质高雅、感人至深的词作。

她的艺术魅力在历史长河中熠熠生辉,令后世钦佩不已。

浅论李清照词的艺术特色

浅论李清照词的艺术特色

浅论李清照词的艺术特色内容提要:李清照,自号易安居士,是我国南宋时期的词坛大家,也是我国古代文学史上最杰出的女文学家。

她的词作,以其鲜明的个性风格和特色,被当世及后世以“体”命之,称为“易安体”。

其词作继承了婉约派词风而能更进一步,取得了超越前人的艺术造诣:首先,她从题材到风格形成了以婉约柔媚为主的女性化特点,展现了一个在那个时代十分特殊的知识女性的心灵世界;其次,她的词能集雅俗于一体,将极精美雅致的画面与极通俗真切的情事结合在一起;语言方面,李清照的词既充分发挥了婉约词家精于修辞、造句精巧的特点,又善于生动地化用口语,贴切自然,明白流畅,富韵律之美。

正是由于李清照丰富的情感和杰出的文采,使她的词达到炉火纯青的艺术境界。

关键词:李清照;词;艺术特色李清照是我国南北宋之交时著名的女词人,婉约派的代表人物。

她出生于一个爱好文学艺术的士大夫家庭,父亲李格非是齐鲁著名学者,博古通今、多才多艺,精谙经史,擅长诗文,官至当时的礼部员外郎;母亲王氏,知书善文,也是当时的才女。

父母宽松的家庭氛围和教育环境,为李清照的成长提供了自由的土壤,使得她所受到的教育并不是普通女子所能相比的。

李清照的丈夫赵明诚,也是一个很有才气的文人,给她带来了温馨浪漫与诗情画意,两人志趣相投常常饮酒做诗,赏花填词,生活充满了学术和艺术气息。

生于名宦之家的李清照,自幼过目不忘,出语惊人,博览群书。

她学识渊博,才华出众,长于文赋,精通音律,擅作书画,正所谓诗、词、文、赋、金石、书、画无所不精,而其中以词的艺术成就为最高。

她的词自问世以来,赢得了广泛赞誉,对我国古典诗词的发展也产生了深远影响,流传至今,仍然绽放异彩。

她的词作为“婉约之宗”,流传下来很多的作品内容是伤春悲秋,离别相思和晚年愁苦,但与前人不同的是她的作品有着鲜明的个性特点,并且每一个特点都是多侧面的、立体的。

无论是感情的抒怀,意境的选择、语言的提炼、创作的技巧,都有独到之处。

李清照的词作,可以说字字句句体现了她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婉约文风,而能够流芳百世。

缠绵深挚_轻灵婉秀基调下的浑厚和弦_清代女性词异彩纷呈的艺术风格

缠绵深挚_轻灵婉秀基调下的浑厚和弦_清代女性词异彩纷呈的艺术风格
清初爱国词人徐灿和清末的满族女词人顾春则 是其中的代表。徐词被时人称为“绝去纤佻之习”“、既 超逸,又和雅,笔意在五代、北宋之间”⑤。其练字雅致
044 2009 . 11
名作 欣赏
古代文学
精巧,如“芳草才芽,梨花未雨,春魂已作天涯絮”“、翡 翠楼前,胭脂井畔,魂与落花飘”,用语秀雅而意境优 美。与李清照的“无顾籍”相比,她是一位被文化浸润 得脱离了低俗浅俚趣味,醇雅入骨的女词人,既不涉 闺房儿女情态,亦无纤巧佻达的口吻,无女词人易犯 的脂粉气和男性词人常见的游浮态,脱离了为清代评 论家指斥的游词、淫词、鄙词,有着意境上的优美和语 汇上的醇雅,在整体风貌上呈现出清代闺秀词人特有 的典雅和庄重,正如清人沈祥龙在其《论词随笔》中所 云“:雅者其意正大,其气和平,其趣渊深也。”⑥
这一审美特征,不仅体现在主流文人的创作风格 中,清代女词人诸作中亦可窥见,她们中的许多人或 历经国破家亡的鼎革之变,或遭受匪乱天灾,或陷入 贫困,加之精神世界时时受着压抑和禁锢,格外敏感 地感受着生存的苦闷,但又不便如男性那样明言忧生
2009 . 11 045
名作 欣赏
古代文学
之嗟、忧世之患和悲士不遇,故语多沉郁幽咽、凄恻悲 戚。如农妇诗人贺双卿禀赋绝世之才,所配非人,姑恶 夫暴,满腹凄凉无可倾诉,故其词幽深窈曲,情致深 厚,被陈廷焯评为“忠厚缠绵,幽冷欲绝”輥 輳 訛“、悲怨而忠 厚,读竟令人泣数行下”。可见其“沉郁”的内涵不仅要 “怨而不怒”,抒情方式还应欲言又止,欲吐又吞,缠绵 往复,纡徐低徊,即“凄婉而深厚”輥 輴 訛。
一行雁影、几声莺啼,都会令其心有所动、黯然情伤。 她们将这种情绪带入自己的创作,便形成了女性作品 细腻和感伤的特质,即使性格刚烈豪迈的女词人集中 也有大量伤靡幽怨的内容,如不甘受裙钗洒扫羁绊、 笔底常带风云之气的“奇女子”顾贞立,亦有《浣溪沙》 这样缠绵悱恻的沉吟“:尽日垂帘懒上钩。无端春思枉 眉头。絮飞花落梦悠悠。 剪剪轻寒朱户寂,丝丝 细雨小窗幽。东风肠断不堪留”;而任侠豪奇的鉴湖女 侠秋瑾,在投身轰轰烈烈的革命事业之前,也有大量 抒写寂寞无聊精神状态的内容。因此,王蕴章在其《然 脂余韵》序中道“:女子之作,于金戈铁马之风,豪肉哀 丝之奏,或稍稍漓矣,至若幽花媚春,子规叫血,赋景 独绝,言愁已芜班之香耶,宋之艳耶,美人香草,要为 天地间必不可少之一境”②,指出女性阴柔幽婉的创作 为文学不可或缺之一格,正是分析和考察了女性生活 和个性特点,得出了比较公允的见解。

明清时期的女性诗人及其作品分析

明清时期的女性诗人及其作品分析

明清时期的女性诗人及其作品分析明清时期是中国古代文学的辉煌时期,不仅有众多杰出的男性文人,也涌现出一批优秀的女性诗人。

她们以独特的女性视角和细腻的情感表达,为中国古代文学增色不少。

本文将重点介绍明清时期几位著名的女性诗人及其作品,通过对其作品的分析,探究她们在文学领域的独特贡献。

首先,我们来看一位在明朝时期活跃的女性诗人——纳兰容若。

作为纳兰派的代表人物,纳兰容若以其独特的情感表达和细腻的笔触在文坛上独树一帜。

她的作品多以婉约、深情为主题,将内心的苦闷和忧伤融入到文字之中。

例如《蝶恋花·春景》这首短词,通过对春天景色的描绘,表达了女性内心纤弱而多愁善感的情感。

她以自己的感受和体验为出发点,将女性情感细腻地表达了出来,这在当时是前所未有的。

纳兰容若的作品不仅给读者带来了情感上的共鸣,也对后来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清朝时期,李清照成为了我国古代文学史上一位重要的女性诗人。

李清照的诗作大多表达了她对生活的痛苦思考和对爱情的追求。

其中,《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是她最为著名的作品之一。

诗中的细腻描写和丰富的意象营造出了一种忧伤且唯美的意境。

李清照的作品通常带有一种浓烈的悲情色彩,她对现实生活的细致观察和个人感悟使她的作品具有了深度和内涵。

她的诗作备受后人推崇,被誉为“诗中的女神”。

除了纳兰容若和李清照,明清时期还有许多其他优秀的女性诗人,如袁枚的姐姐袁彬、康雯等。

她们的作品表现出了对家国之忧、女性命运等话题的关注,以及对大自然的独特感悟。

例如康雯的《秋雨》一诗,以对秋天雨水的描绘,表达了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袁彬则在《答余秀才》中抒发了对女性身份困境和自由意志的思考。

这些女性诗人以她们独特的视角和表达方式丰富了明清时期文学的内涵,成为了文学史上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总结起来,明清时期的女性诗人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她们以自己独特的视角和情感表达,通过对女性情感、家国之忧等话题的关注,丰富了文学的内涵和深度。

论李清照词(作品)的语言艺术

论李清照词(作品)的语言艺术

论李清照词(作品)的语言艺术李清照(1084年-约1165年)是宋代最著名的女词人之一,她的词作品以其突出的语言艺术而著称于世。

李清照的词作品通常被认为是最早成熟的女性文学之一,表现出她优美流畅、清新自然的文学风格。

首先,李清照的词作品在语言上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她的用词简洁明了,语言精巧,能够表达深远的意境。

例如《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 ,以经典的几句话表现出了作者对春天与去年回忆的感伤情思。

这种简练、精准的语言表达,富有感染力和艺术性。

又如《点绛唇》“世事漫随流水,算来一梦浮生。

” ,短短一句,却把人生的短暂与无奈表现得淋漓尽致。

这样的语言精湛,常常能为读者带来一种强烈的共鸣。

其次,李清照的词作品富有音韵美。

她的词往往采用平仄押韵韵律相应的手法,使得词的音调和节奏感更加协调和优美。

例如《如梦令》中,“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 ,这八句词,每句都有平仄押韵,呈现出类似武侠小说的画面,充满了史诗感。

再者,李清照的词具有清新自然的特点,她善于表现大自然和人类的和谐。

例如《如梦令》中,“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当垆。

十三四句白茫茫,黄蒿也暗香。

” ,词中描绘的是冬天里的一幅美丽风景,用清新自然的语言描绘,让人回味无穷。

另外还有《声声慢》中“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 ,这几句词表达了人生中切切实实的感情,不是高峰,不是精雕细琢,而是处处流淌、处处自然,让人感到亲切。

最后,李清照的词作品常常体现出她深刻的思想和感情。

她在世俗纷扰中,始终坚持自由独立的精神和高尚的情操,在她的词中常常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情。

例如《如梦令》中“独自开箧弄琴声,无限风光在险峰”,表现了她对琴的热爱,对于文化的高度认同。

同样,她写的《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中“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论清代女性的《红楼梦》评论

论清代女性的《红楼梦》评论


之缘。笔者发现她的诗集中有四首与《 红楼梦》有关的诗,均

未被前辈学者注意。她的《 鸿雪楼诗选初集》中有三首诗与
六 辑
《 红楼梦》有关。其一为卷一《 题葬花图》:
自怜清瘦不禁春,强起携锄病后身。燕子不来红满 地,葬花人是散花人。⑦
此诗做于道光丙戌( 道光六年,1826),作者时年19。观 诗意,图中葬花者应为黛玉。自然,当时亦有仿效前代文人或 黛玉而葬花者,但若为他人,诗题中应有其人名号;若为作者 自己,则诗题中亦应点明“ 自题”,故笔者以为从诗题与诗意 看,此诗应为咏黛玉葬花之作。卷五又有一首《 题葬花图》可 与卷二的同题作品合观:
136
大多不是个人的孤立活动,往往是母女、夫妻、兄妹或戚友 之间的倡和、商讨等互动式行为。如著名诗人张问陶之女弟 张问端的咏红诗题为《 和次女采芝阅红楼梦偶作韵》,这是 母女倡和,可惜不见女儿丁采芝的原诗,但从张问端的诗中 可见母亲的和诗与一般和诗不同,尾联曰“: 梦短梦长浑是 梦,几人如此读《 红楼》?”④估计是丁采芝嗜读红楼以至于 陷溺其中,混淆了艺术世界与现实生活,故母亲作此诗予以 警醒与劝戒。
姊题红楼梦传奇诗偶成》,则此诗之作因读其姊题红诗而引
发。谢桐仙诗题为《 读红楼梦传奇漫成七绝六首并柬呈猗琴
姊妹、霞裳、寿萱两女史》,姜云裳的诗题更长《: 偶读红
楼梦传奇并孟徽叔芳仲嘉季英四小姑题词率成四绝以博一
笑》。从这两个诗题中可知这六位女士的关系:谢桐仙与王 论
氏姊妹及胡寿萱是相识的女友,莫惟贤与姜云裳则为姑嫂。
138
千红万紫满园林,转瞬飘零感不禁。收拾残香归净 土,惜花心较葬花深。(⑧ P14)
此诗作于道光丁酉( 道光十七年,1837),作者时年30。 二诗合观不难看出均是写黛玉葬花的场景,且能隐括原著内 容,对黛玉形象与心绪及环境气氛的理解与把握是颇为准确 的。故此二首诗是与《 红楼梦》有关的题画诗。

小论清代女性弹词

小论清代女性弹词

小论清代女性弹词摘要:弹词在清代走向繁荣,它具有故事完整、描写细腻、语言雅俗共赏、形式灵活多变等特点。

在这一时期,弹词发展最突出的表现就是女性弹词的大量涌现——不仅女作家和女性讲唱者数量增多,而且内容上也是从女性视角出发,表达作者创作时的心态、反映各个阶层妇女们的生活以及她们对爱情和婚姻的态度。

关键词:女性弹词女作家女性讲唱者女性视角有清一代,尤其是乾隆以后,我国俗文学的发展,尤其是曲艺的发展渐成气候。

清代是我国曲艺史上的高潮,不仅曲种骤增,而且名家辈出,演出也极为活跃。

弹词作为中下层民众钟爱的一种民间曲艺形式,它虽然不是形成于清代,但在清代得以繁荣。

弹词是从唐代变文、宋代陶真、元明词话这一系列讲唱文学中脱化而来,主要流行于南方各省,有苏州弹词、杨州弹词、四明弹词、桂林弹词等。

它是一种散韵结合、唱白兼俱的说唱文学。

弹词的表演者一般是一至三人,内容包括说、噱、弹、唱四个方面,其中说是说白,是散文;噱是穿插;唱是唱词,基本上是七言韵文,但有时为了演唱方便,可以加上三言的衬句,成为三、三、七或三、三、四的句式,和一般小说叙述没有区别;弹是伴奏,是指用乐器——三弦或琵琶来伴凑。

今天所传的弹词,大部分是产生于清中期,另有少部分产生于清初和清后期。

清代弹词具有浩大的篇幅并且取得了可观的创作成就,它集诗、词、曲、小说及戏曲等诸多艺术元素于一体,讲述的是完整的故事,具有引人入胜的情节;描写刻画,无微不至,文笔细腻;语言雅俗共赏,形式灵活多变。

弹词作品大多数是长篇,主要是吴侬软语,题材除了叙述历史故事和生活故事外,大多数是描述男女恋爱和婚姻内容的,风格温婉柔。

提到爱情、婚恋,就必然提到女性,女性弹词的出现就成为了必然的趋势,女性弹词的出现体现了文学从文以载道到文以言情的一种变化。

之所以称之为“女性弹词”主要是因为清代出现了诸多的女性创作者、女性讲唱者,以及女性视角下的弹词。

首先,清代弹词集中体现了女作家的才华与成就,她们由于特定的时代、地域、阶层和特殊的经历,形成了一些女性特有的思想情绪、文化素质和审美趣味,她们渴望表现才华,施展抱负,传统的诗词不能够充分的表达她们的所思所想,于是她们自己动手创作弹词,把她们的心怀、理想、情绪都寄托其中。

浅谈李清照词的艺术特色

浅谈李清照词的艺术特色

浅谈李清照词的艺术特色苏者聪李清照(1084-1151?-1155年?),号易安居士,历城(今山东济南)人,是宋代南渡前后重要作家,也是我国文学史上首屈一指的女词人。

她的词属正宗婉约一派,但又独具艺术风格,在词史上独树一帜,“不独俯视巾帼,直欲压倒须眉。

”(清李调元《雨村词话》)赢得世人的高度赞誉,它至今还有强烈的艺术魅力,为人们所钦敬折服。

以下略谈几点:把抽象感情形象化。

人的情感的表达多易流于抽象空洞概念,尤其是抒情诗词更难描写得生动形象,而李清照则善于言情,如写她愁情之多:“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船的容量极大,可却载不动她的忧愁,说明她愁情之浓之重之多。

这就把她在丈夫赵明诚逝世后的愁苦突现了出来。

“悲深婉笃,犹令人感伉俪之重”(吴衡照《莲子居词话》);又如她写思情之不断:“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通过形象描绘出思情极难排遣。

她继承而又发展了俞仲芳“轮到相思没处辞,眉间露一丝”、范希文“都来此事,眉间心上,无计相回避”的描写,从而使清照对明诚的思苦宛然在目,作品因此具有强烈的感染力量。

陈廷焯评此词:“易安佳句……‘红藕香残玉簟秋’,精秀特绝,真不食人间烟火者。

”(《白雨斋词话》)善于借景抒情。

清照常常在词中借助景物来表现情怀,使之达到渲染感情的良好效果。

她有的词一开端就写景,如《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即是以室外“薄雾浓云”的阴霾天气、室内瑞脑消尽的寂寥,来烘托清照独处闺房的孤寂和百无聊奈的情绪,为以下说出人的消瘦作了铺垫,从而达到了“水到渠成”的艺术效果。

清照借景抒怀的典范之作要算《声声慢》,开端三句,既是写客观环境的冷寂,亦是抒发作者心境的悲凉,二者浑然一体,撼动着读者的心弦。

词中的景物:淡酒、急风、雁儿、黄花、梧桐、细雨,都是为作者抒情而设。

如雁儿,就不是一般的飞鸟,而是从北往南的可以传递书信的鸿雁。

黄花,既不是含包欲放的,也不是盛开的,而是凋零的。

清代“闺词雄音”的创作特征漫谈

清代“闺词雄音”的创作特征漫谈
女性 作家 只是 文坛 上 的点缀 , 即便少数 天 资超 绝 的 女性 , 如汉 代 的班婕 妤 、 北宋 的李 清 照 、 宋 的朱 淑 南

刊刻 , 并由此得 以在社会 中流播 , 如清初王端淑的
真等, 也不能与同时代的男性作家分庭抗礼。但是 到了明末清初 以及整个清代 . , 这一局面发生了翻天 覆 地 的变 化 , 女性 作 家 犹 如百 花 绽放 , 入 了万 花 进
文化氛围和觉 醒的女性意识 , 使得她们 的作 品无论从 内容还是 风格 都质变 出新颖 的创作特 征 , 她们 的笔触表现对 国 家命 运的极大关注 , 抒发 了家国之思和兴亡之感 ; 作品风格也摒 弃 了以往单一 的纤细哀婉 , 富有 刚性气质 的作 品渐
趋增多 。
关键 词 :清代 ; 闺词雄音” 创作特征 “ ; 中图分类号 :I0 . 2 62 文献标识 :A 文章编号 :1 0 - 24 2 1 )7 0 8 - 3 0 7 4 4 (0 0 0 — 0 9 0
选》 钱谦益的《 , 列朝诗集》王士禄 的《 , 然脂集》 陈 , 维崧的《 妇人集》 冒丹书的《 , 妇人集补》 。单就具 等 体作家而言 , 其创 作 能力 也 不 容 忽 视 , 多 女 诗人 许 都有 自己的诗集。如清初“ 氏三节” 方 中方维仪的
与以往 的女性作家不同, . 清代女作家的创作 已 不再仅局限于个人生活和情感 的狭小范围, 我们发 现在她 们笔 下 , 还有 关 心 国事 和体 恤 民众 的忧 患之
作者简介 : 何金 玉(9 0 )女 , 肃金 昌人 , 昌市第 一中学一级教 师, 18 一 , 甘 金 主要从事 中学语 文教 学和研 究。

8 9—
《 古香楼词》 其《 等。 闺秀词钞》 中收录了清代女词人

探析清代满族女词人顾太清的词

探析清代满族女词人顾太清的词

[ yw rs UT ii ;t e i g ;e ae w r es Ke o d ]G a n s l;maefm l a ae s qg y n
清 代是 词 的中兴 时期 , 家众 多 , 派林 立 , 词 词 顾 太 清作 为 晚 清 闺怨 词 的代 表 作 家 , 况 周 颐 《 被 蕙风 词话 》 为 :本 朝铁 岭 人词 , 中成容若 , 中太 清 评 “ 男 女 春” … 。 可见 , 太清词 在满 族文人 词 中的地位 之高 。 况 周 颐 对 太 清 词 艺 术 风 格 的 “ 琢 不 率 ” 不 烦 洗 不 “
活经历 和 丰 富 的内在情 感 有着 密切 联 系 ,同时 , 她
伐” 也给予了极为中肯的评价。


沉着深挚 的气格
也善 于 汲 取 历 代词 人 的长 处 ,造 就独 特 的艺 术 个
性 , 成 自己 的艺 术 风格 。况 周 颐说 :太 清 词得 力 形 “
气格 是 指诗 文 的气 韵 和风格 。况周 颐 《 蕙风 词 话 》 :作 词 有三 要 , 说 “ 日重 、 、 ” 而 “ 者 , 拙 大 … , 重 沈 著 之谓 。 在气 格 , 不在 字句 ” 。 ㈩ 与此 同 时 , 他对 太清 词 的评 价 , 其赞 扬她 的词 “ 尤 佳处 在 气格 ” 由此 可 。 见 , 周 颐对 太清 词 的 “ 况 气格 ” 价在 于 对 “ 著 ” 评 沉 的
[ 摘要 ]清代 满族女词人顾太清的词作在文坛 上久 负盛名。尽管她 的词没有突破 闰怨题材的局 限, 以女性的细腻情感和灵动 但 笔触 , 且不失豪迈洒脱 的气度 , 表现 了女性特有 的柔美蕴藉。纵观她 的词 , 其沉着深挚的气格、 出心裁的意象与生机勃发 的女 别 性意识 , 让人领略到一种独具特色的个性之美 , 而产生一种荡气回肠 的感受。 从

才女笔下真实的闺音——浅议李清照词之艺术风韵

才女笔下真实的闺音——浅议李清照词之艺术风韵
I , r 2 0 1 7 / 4
教 古诗文
才女笔 下真 实的 闺音
— —
浅议李 清照词之 艺术风韵
◎甘肃 / 陈 四海
摘要 : 李清照是 中国文 学史上 最杰 出的女 词人 。她 以 自己亲身的经历 、 独特 的视 角、 深幽 的笔
触, 描绘 着一个真 实而又复杂 的女性 世界 , 从 才女 闺阁 中传播 着一 声声真 实的闺音 , 并使得 这种 闺 阁之音显得更加委 婉、 细腻、 真挚。
无意间驶入群鸥鹭栖 息的藕 花深处 , 舟过鹭起 , 荡起层层涟漪 , 别是一番景致 。 作者表达 了对 这 种无拘无束 、充满情趣 的美 好生活的 向往与 追
求及其 异常强烈 的欢快情绪 。这种 对春夕 的敏
感 与关切 ,并 由此而表现 出的女性 特有 的心理
情感 与细腻 生动 的心理 活动 ,唯有 一个纯洁多
度浪漫, 亦没 有辛弃疾 “ 气吞 万里如 虎 ” 的豪迈 气概。 然而 , 其真实 的闺音 、 寂寞 的美丽 、 深婉 的 爱 国激 情却形成 了李清照独特 的艺术 风韵。她 以心的结 晶 、泪的凝 固铸就 了中国词 史乃至文 学史上 的一座光耀千古 的丰碑 。
在 中国文学 史上有这样一种现象 ,即女性
水, 而是 如 同波 涛汹涌 的大海 , 强 烈而率 真 , 大
胆而 直露 。
《 一剪梅 ・ 红藕香 残玉簟秋》则大胆地倾 吐
了李 清照 内心 的苦 闷 , 热烈的情感 , 扑不灭 的欲
独抱浓愁无好梦 , 夜 阑犹翦灯花弄 。
在《 蝶 恋花 ・ 暖雨 晴风初 破冻 》 这首 词 中作 者面对暖雨晴风 、 柳眼梅腮 的美好春光 , 慨叹自
关键词 : 李清照 ; 真实 ; 闺阁之 音

清代女性诗歌创作语境与审美情趣研究

清代女性诗歌创作语境与审美情趣研究

清代女性诗歌创作语境与审美情趣研究清代是我国历史上一个重要而特殊的时期,它有着自身的独特文化背景和社会环境。

在这个时期,女性诗人的涌现为我们提供了了解清代女性群体的审美情趣和创作语境的重要途径。

通过研究清代女性诗歌创作语境和审美情趣,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清代女性的心理状态和文化追求。

首先,清代女性的创作语境与现代女性有着明显的差别。

相比于现代社会中的女性,清代女性面临的是严苛的家庭约束和社会束缚。

在封建礼教的影响下,女性的社会地位低下,处在被动和被动的状态。

然而,正是这种悲苦的生活环境,使得清代女性诗歌创作具有了独特的文化价值。

她们通过诗歌表达了内心真实的情感和对现实生活的思考,这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她们对自由和平等的追求。

其次,在审美情趣方面,清代女性的诗歌创作展现出了独特的女性特质和审美偏好。

清代女性的审美情趣强调内敛和含蓄,追求情感的细腻和感悟的深沉。

她们倾向于表达对自然的赞美和对爱情的追寻。

清代女性诗人在描绘自然景色时,往往注重细节的描绘和意境的塑造,以传达她们对自然美的独特感受。

而在描写爱情时,她们更多地使用隐喻和比喻,通过抒发内心的痛苦和忧伤来表达对爱情的追求和对命运的思索。

清代女性诗人的创作语境和审美情趣也受到了时代和社会的影响。

清代社会重视儒家思想和封建礼教,女性的社会地位被严格限定,她们的思想和行为都受到了束缚。

这种社会背景下,女性诗人们的创作往往流露出忧国忧民的情感和对社会现象的反思。

她们通过诗歌呼唤社会的进步和人们的觉醒,以期改变自己的命运和社会的发展。

此外,清代女性诗歌创作还受到文化传统的影响。

作为一个传统的文人社会,清代文人对诗歌创作有着独特的追求和标准。

在这个环境下,女性诗人往往要面对更高的创作要求和更严格的评价标准。

然而,尽管她们在诗歌创作过程中受到了困难和限制,但她们依然坚持并取得了较大的成就。

清代女性诗人的创作语境为我们提供了了解她们的文化传统、职责和追求的重要线索。

清代广东女性词谫论

清代广东女性词谫论

第23卷第2期2021年05月Vol.23No.2May,2021五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Journal of Wuyi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 Edition)清代广东女性词谨论邓妙慈(五邑大学文学院,广东江门529020)摘要:清代广东女性词坛一改“无词”局面而渐成规模。

目前考得女性词人19人,存词200余首,其中闺秀词是主体。

体制上以小令为主而长调日盛,闺阁绮语之外实现了词体表现功能的多元化,婉约绮媚的风格之外出现了清旷豪雄之词风,这三点体现了清代广东女性词对传统“艳科”范式的涪袭与突破。

产生突破的原因则与前代文学积淀、清代词坛风气与其时广东女性词人渐趋名士化的精神气质相关。

清代广东女性词填补了广东词坛女性填词的真空地带,展现了清代广东女性的日常生活与交际变化,甚至起到存史之功。

关键词:清代;广东;女性词中图分类号:1222.8文献标识码:A随着清词中兴成为学界共识,清代女性词研究日益受到重视,但学人对女性词的研究却有着鲜明的地域倾向,江南地区的女性词历来所受关注最夥成果最丰,其他地区的女性词研究则相对贫乏。

关于广东女性词,学界虽不乏关注,但多局限于个案研究或零星论述,惟谢永芳《近世广东女性词人考论》⑴一文对近世广东女词人进行了整体观照,但主要以史料考录为主。

本文拟在前人研究基础上对清代广东女性词人的概况、其词作对“艳科”范式的沿袭及突破,以及其词之意义价值进行深细阐述。

文章编号:1009-1513(2021)02-0039-05一、清代广东女性词人述略明清是中国女性文学之繁荣期,文化渊薮之江南自明末清初便开始形成令后世艳称的才女文化,僻处一隅的广东之女性文学发展虽远后于江南,但清代广东亦涌现了远较前代为多的才女。

在冼玉清《广东女子艺文考》著录的百余位女性中,多数为清人,这与清代对女性习文日益开放的态度有关。

具体到清代广东词坛,笔者通过检索历代闺秀别集及各类词选、词话、诗话、笔记等共考得有词存世的女词人19人©,详见下表:姓名生卒年所在州府身份存词数目及文献出处梁善娘康熙时人广州府番禺梁真祐女。

古代女性诗词歌曲鉴赏论文

古代女性诗词歌曲鉴赏论文

古代女性诗词歌曲鉴赏姓名:邓德兵从李清照之词看其早期生活李清照(1084一约1151),自号易安居士,济南(今山东济南市)人。

李清照的一生是不平凡的一生。

李清照出身于一个名望较高的书香门第。

父亲李恪非曾任礼部员外郎等职,精史博文,能诗善文,据宋韩淲《涧泉日记》卷上载:“廖正一明略、李格非文叔、李禧膺仲、董荣武子,时号‘后四学士’。

很受苏东坡赏识。

其母状元王拱宸的孙女,善工词翰,善文章。

《宋史、李恪非传》中写到“其妻王氏亦善文”古代作为女子四很少被史书记录下来。

虽然仅仅“亦善文”三字,但也足矣表明其母文学造诣之深。

李清照自幼便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和文艺熏陶。

加之李清照天资聪颖,勤奋好学。

擅长诗文,亦通音律,能书会画,是我国文学史上罕见的女文学家、艺术家。

他被后人尊为“婉约派词宗”.在火星之上的15座环形山脉。

其中之一就被命名为“李清照山脉”,其他14位也均为世界名人,由此可见其影响力可见一斑。

其传奇一生也就成为后人争相认识的焦点。

今日学生才疏学浅,斗胆以易安居士的四首词谈谈居士的早期生活经历。

<.一>、少女时期,每个人都有自己独一无二的年少时期,大多数人的少年是美好的,李清照也如此。

李清照一生下来就降落于官运亨通的李恪非家,加之其母亲又是望族出身,李清照在父母和整个李家地位自是尊贵。

父母眼里,他是唯一的女儿。

李王二人对她可谓百般疼爱,李清照自是万千宠爱于一身。

如早期两首《如梦令》作品中“沉醉不知归路”和“浓睡不消残酒”都提到酒字和醉字。

在那个礼教严厉男尊女卑的社会,女子本分无德为好。

但李清照似乎很不合那时的淑女标准。

话回来说,李的自由绝对和她的父母宠爱不可区分。

在父母的爱护中其作品如何?且看两首《如梦令》。

其一,《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这首词写得是以次野游活动,生动的刻画出一位活泼天真,热爱生活的带有人文气质的少女形象。

清代女性词人纳兰容若的创作风格评析

清代女性词人纳兰容若的创作风格评析

清代女性词人纳兰容若的创作风格评析引言纳兰容若(1654年-1685年),清代晚期著名女性词人,以其独特的创作风格和才情闻名于世。

本文将对纳兰容若的创作风格进行评析,深入探讨其在词坛上的地位和对后世的影响。

1. 具体表达与细腻情感纳兰容若的词作注重情感表达,通过细腻、真挚的文字展现了她对爱情、自然、人生等主题的深入思考和感悟。

她善于运用比喻、意象和修辞手法,将复杂而丰富的情感转化为简洁而有力的词句。

同时,她勇于表达内心真实的情感和矛盾心境,在作品中展现了强烈而真实的个人情感体验。

2. 文字意境与鲜明形象纳兰容若的词作注重意境营造和形象描绘。

她擅长运用音韵美和意象构建,使得每一首词都能够勾勒出独特的场景和情感氛围。

她善于运用自然景物、季节变化等元素,将抽象的情感变得具体而生动。

同时,她对于细节的关注使得词作更加鲜明、形象丰富,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

3. 独特的思想观点和文化内涵纳兰容若的词作中蕴含着独特的思想观点和文化内涵。

她以女性视角出发,揭示了当时封建社会对于女性身份和命运所带来的种种限制和困扰。

同时,她对人性、命运、爱情等问题有着深入而独特的思考,通过个人的经历和感悟展现了智慧和成熟。

她对传统文化的渊源有着深入了解,并在词作中巧妙地融入了各种典故和引语。

4. 对后世影响与地位纳兰容若作为清代女性词坛上少有的杰出代表之一,对后世影响深远。

她打破了当时男权主导的文学圈子,在艺术创作上展现了女性独特的情感和思维方式,为后来的女性文学创作提供了范例。

她的词作被广泛传诵,并对后世文人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力。

结论纳兰容若以独特的创作风格和才情,在清代女性词坛上卓尔不群。

她通过具体表达与细腻情感、文字意境与鲜明形象、独特的思想观点和文化内涵等方面,展现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

同时,她对后世文学的发展产生了深刻影响,成为清代女性文学史上一颗耀眼的明珠。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科生毕业论文题目论清代女词人“闺词雄音”作品的双重美感特质目录中文摘要、关键词…………………………………………………( 14 )绪论…………………………………………………………………( 14 )一、“闺词雄音”与词学传统……………………………………( 16 )(一) 继承与发扬…………………………………………………( 17 )(二)偏离或颠覆…………………………………………………( 20 )二、“闺词雄音”的双重美感特质………………………………( 21 )(一)刚柔并济的词笔……………………………………………( 21 )(二)形意浑成的词境……………………………………………( 23 )(三)复调式的情感内蕴…………………………………………( 24 )三、结语……………………………………………………………( 26 )注释…………………………………………………………………( 28 )参考文献……………………………………………………………( 28 )英文摘要、关键词…………………………………………………( 30 )论清代女词人“闺词雄音”作品的双重美感特质摘要:清代女性词创作群体庞大,作品数量繁多,且风格各异。

其中以顾贞立、徐灿、熊琏、吴藻、顾春、秋瑾等为代表的一批优秀女词人,以雄放刚健的男性化风格冲击女性文学的婉约体质,形成“闺词雄音”这一独特的文学现象。

本文从文学本位出发,借鉴词学传统理论和女性文论,以“闺词雄音”的美感特质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深入思考。

全文分为绪论、正文一、正文二、结语四个部分,呈纵向顺序递进发展。

绪论部分对“闺词雄音”现象进行概述,同时提出本文的研究视角。

正文一通过对“闺词雄音”与词学传统关系的辨析,指出其双重美感特质存在的根源。

正文二在此基础上对文本进行分析,从词笔、词境、情感内蕴三个方面解读“闺词雄音”独特的美感特质。

结语部分对全文进行总结与反思,深化主题。

关键词:词学传统;双性气质;美感特质;情感内蕴绪论在词号称“中兴”的清代,女性词创作呈现出空前繁荣的局面。

据胡文楷《历代妇女著作考》一书所载,仅清一代有著作成集的女性就达3800多人,其中不乏像徐灿、顾春、吴藻、秋瑾这样堪与李清照比肩的杰出女词人。

况周颐在《小檀栾室汇刻闺秀词序》中写道:“续《骚》抗雅,蒋张愧其裙屐。

倘易安、淑真而复生,宁《漱玉》、《断肠》之自足。

迹其轻灵,没近北宋,或其浓郁,上追南唐。

钗翘慷慨,亦有苏辛之派;琴瑟于吁,尤多赵箜之匹。

”[1]不仅高度评价了清代女性词的成就,也指出了其风格的多样化:婉约与豪放并存,清新与秾丽相竞。

在以纤婉优美为主要风格的女性文学史上,清代的女词人们以黄钟大吕式的豪迈悲歌独树一帜,用慷慨刚健的男性化文学特征冲击传统词美规范,这在整个中国古代文学史上也是绝无仅有的,新加坡学者王力坚先生将这一独特现象命名为“闺词雄音”。

事实上从女性参与到词的创作中开始,就零星出现过一些语言相对深沉、境界较为浑厚的词作,以王清惠昭仪为代表的南宋旧宫人、岳州徐君宝妻、明末遗民词人王朗、刘淑、顾道喜、朱中楣等人都在词中抒发了家国之思、兴亡之感,因而表现出不同于传统闺秀词的苍凉风貌,可以说是开“闺词雄音”之先河。

但这些词作几乎都是兴亡交替、家国动荡等特定环境下的产物,表现的内容也没有脱离乱世离鸿、萍飘蓬泛的人生感慨,本质上还是属于传统词的范畴。

“闺词雄音”虽然也有不少作品被打上江山易代、世事动荡的烙印,但其突出的特点在于体现了女性的觉醒意识、性别思考,展现出一种前所未有的积极爽朗、英气勃勃的女性精神风貌。

比起沉痛哀怨的末世悲歌,“闺词雄音”的内容与风格更加多样化,更具有生命力与创造力,词学价值也更高。

被陈维崧誉为“盖南宋以来,闺房之秀,一人而已”[2]的徐灿,“语带风云,气含骚雅”[3]的奇女子顾贞立,“一洗春波绮纨,近于朴素浑坚”[4]的薄命词人熊琏,以一出杂剧《乔影》名动大江南北的“夙世书仙”吴藻,与纳兰性德并称为“男中成容若,女中太清春”的满族女词人顾春,“平生心性多豪杰,辜负雄才是女身”的巾帼巨擘沈善宝,由清入民国的一代词媛吕碧城,“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的女革命者秋瑾都是其中翘楚。

此外庄盘珠、关锳、谈印梅、吴尚熹、陆恒、陆蓉佩、左锡嘉、左锡璇、许诵珠、沈鹊应、周诒蘩等女词人俱有不少佳作。

尽管这类作品在这些女词人的创作中所占比例并不大,但也是因为她们的参与,“闺词雄音”从清初到清末不断有佳作出现,持续贯穿整个清代,表现出一种奇妙的延续性。

可以说,“闺词雄音”不是一个文学群体、流派,也没有某种明确的创作主张,更没有特定的、自觉发扬这种风格的代表性词人。

它只是清代少数女词人创作中部分具有豪放刚健男性化特征的词作的一个集合。

它受时代、环境、思想等诸多因素影响,表现的内容各不相同,风格也难以用一言以蔽之,缺乏一种可以提炼概括的抽象性品格,因此研究的难度与跨度都很大。

尽管学界已经提出“闺词雄音”这样一个命题,把它当做一个具有某种共性的文学现象来看待,然而大多数相关研究还是集中在性别困惑、女权意识等比较鲜明突出的领域,而缺乏宏观性、全局性的把握。

同时考虑到时代背景因素与女性自身的局限性、男性文化思想对女性创作的影响、女性文学本身的独特性、研究者的接受心理及审美取向,甚至词这一文体一直以来存在的争议性……种种因素都使得“闺词雄音”在被研究的过程中极易与各种视角碰撞、产生冲突,同时文本本身的零散性又使其极易被割裂开来,难以呈现全貌。

因此尽管“闺词雄音”不乏名家杰作,但在研究领域往往是以单独面目出现,徘徊在主流视野之外。

研究“闺词雄音”,或许需要一个更广阔的视角,以一种更宽容的文化心态去接受、体会。

本文不再试图对其进行形式化的概括或定位,而是希望回到文学本位,从文本出发,去欣赏、发掘“闺词雄音”独特的词学美感特质、感受其带来的情感体验。

作为一种新的研究思路,希望能使得“闺词雄音”在得到更多的关注与认可之后,也能够获得更加新鲜丰富的诠释与更深刻全面的理解。

一、“闺词雄音”与词学传统研究某一风格词的美感特质,首先不可避免地要探讨词的美感特质这一命题。

词的特质自词体诞生以来就一直争论不定,随着词体的一路变化发展,至今仍没有一种公认的明确定论。

然而词始于五代时《花间集》,“花间体格”那种婉约柔美的特征作为词最初的面目被大多数人所接受,以女性情思为主的表现内容也导致词成为一种“香弱”的女性化的文体,“诗庄词媚”的审美理念由此而来。

男性词人在作为女性的代言人时,由于要跨过性别心理来揣摩女性情感,其视角经过两次的情感折射,近乎真而未入真位,带有一种曲折幽微的“隔膜化”艺术效果;同时由于男性词人往往将自身的情感体验和隐曲难言的心理活动融注在词作中,加深了词的复杂多义。

这种“曲折幽眇”、“芬芳悱恻”的多重意蕴,与中国文学传统的比兴意向、“美人香草”的寄托手法不谋而合,形成了以曲折委婉、含蓄蕴藉为标准的词美规范。

王国维《人间词话》中说道:“词之为体, 要眇宜修, 能言诗之所不能言, 而不能尽言诗之所能言。

诗之境阔, 词之言长。

”[5]清代张惠言在为《词选》作序时也提出自己的看法:“传曰‘意内而言外谓之词’,其缘情造端,兴于微言,以相感动,极命风谣里巷男女哀乐,以道贤人君子幽约怨徘不能自言之情, 低徊要吵以喻其致。

盖诗之比兴,变风之义,骚人之歌,则近之矣。

”[6]这些词论尽管本质上不尽相同,但都肯定了词的婉约传统,肯定其“语尽而意不尽,意尽而情不尽”的多重美感。

在这种基于性别立场的词学传统观念影响下,女性词一般被认为缺少曲折遥远的比兴构思,而以清畅自然、纤婉真挚的特色独树一帜。

这是因为女性在抒发己身情感体验时无需跨越性别的心理鸿沟,“女性词作为‘闺音的原唱者’,在表现诸种‘闺中情感’时,则脱去了‘代言’的色彩和‘变腔’的风貌,一切发诸本真的生命体验,无需模拟与揣测。

”[7]“花间体格”那种幽约怨悱、意内而言外的多重意蕴在女性词这里失去了植根的土壤,而代之以清畅婉丽的美学品貌和真实自然的情感力量。

作为女性文学的一支,“闺词雄音”不可避免具有女性词清畅自然的美学特征;同时作为一种女性文学的男性化风格,它又和《花间》词一样具有双性气质与多重意蕴。

不难发现,“闺词雄音”在词史上处于一个极其尴尬的两难境地——它是女性对词学传统的自觉靠拢与继承,然而又不自觉地表现出与词学传统定义的美感特质不同的独特风神。

研究“闺词雄音”的美感特质,应该深入分析其与词学传统之间的继承与背离,将共性与个性都作为它的品质去思考,才能避免对词学传统的冲突或者对“闺词雄音”的割裂,全面分析其独特的美学价值。

1.继承与发扬“闺词雄音”作为一种女性文学的男性化风格,具有“雌雄同体”式的双性特征,与《花间》词有异曲同工之处。

如果说《花间》词人模拟女性如同“雾里观花”,那么“闺词雄音”的男性化风格就如同被观赏的花同时在“隔雾窥人”,两相猜心,都带着双性的视角与性别心理的距离,从而造成一种构思的曲折性与情感的多义性。

这种相似的创作根源注定了“闺词雄音”的双重美感特质与“要眇宜修”的词学传统有着一脉相承的延续性。

另一方面,当词发展到清代时,已经经历了多次词境拓展与体式变革,历代文人尤其是宋代词人们几乎树立了一个后世词人无法逾越的高度与广度,关于词这一文体美感特质的争论也在清代逐渐形成共识。

女词人们在创作时已经是一种对词学规范有意识的靠拢——同时也是对男性化风格有意识的模仿。

徐灿的丈夫陈之遴在为徐灿的《拙政园诗余》写序时说:“(徐灿)所爱玩者,南唐则后主,宋则永叔、子瞻、少游、易安。

明则元美。

”[8]吴藻也在词中多次表达过对于苏轼的推崇与欣赏,曾云“待把柔情轻放下,不唱柳边风月,且整顿,铜琶铁拨。

读罢《离骚》还酌酒,向大江、东去歌残阙。

”(《金缕曲》)可见这些女词人们是在自觉学习词家经典,以词学传统定义的美学规范为目标,继承并发扬这一词美理想。

试以三首相同题材不同作者的词为例进行对比,可以清楚发现“闺词雄音”对词学传统的继承与发扬,以及对男性化词风的自觉模仿。

三首词都以最常见诸于文人笔端的“春”为题材,第一首是辛弃疾的名作《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

惜春长怕花开早,何况落红无数。

春且住。

见说道、天涯芳草迷归路。

怨春不语。

算只有殷勤,画檐蛛网,尽日惹飞絮。

长门事,准拟佳期又误。

蛾眉曾有人妒。

千金纵买相如赋,脉脉此情谁诉?君莫舞,君不见、玉环飞燕皆尘土!闲愁最苦。

休去倚危栏,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

第二首是清代农家女子贺双卿所作的《春从天上来•饷耕词》:紫陌春晴,漫额裹春纱,自饷春耕。

小梅春瘦,细草春明,春田步步春生。

记那年春好,向春燕,说破春情。

到于今,想春笺春泪,都化春冰。

怜春痛春春几,被一片春烟,锁住春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