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物业管理师综合第八章第四节社会群体

合集下载

社会学概论8章社会群体.

社会学概论8章社会群体.

内群体与外群体
群体种
类 划分标准
个人与他人的关系 个人承担的义务 个人的行动 个人对他人的了解
内群体
团结,忠诚,亲密,合作 确切的义务 在此 有深度
外群体
淡薄,回避,仇恨,恐惧 不明确或不承担义务 不在此 不了解或很不了解
二、初级群体和次级群体

库利在他1909年出版的《社会组织》一书中提出初级 群体的概念。 • 他这样解释了初级群体的含义:“初级群体,具有亲 密的、面对面的结合和合作等特征。这些群体之所以 称为初级的,其意义是多方面的,但主要是指它们对 个人的社会性和个人的理想的形成是基本的。”
二、 社会群体与人群
• 社会群体与人群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 人群:指许多人聚集在一起。
– – – – –
为着共同的目的或兴趣在一起互动; 互动时间短; 互动的频率低; 没有形成稳定的社会关系; 没有集合体所特有的行为模式。
人群向社会群体的过渡
• 如果人群在互动过程中具有了以下四个特征,那么它 就完成了人群向社会群体的过渡,成为一个新的社会 群体。
第二节 社会群体的类型
划分社会群体的标准(1)
• 社会学家从不同的角度提出了划分社会群体的标准,其种 类繁多。 • 社会学家古尔维奇提出,群体分类标准是多元的,其中有: –群体功能的单一或多种; –群体成员数量的少与多; –群体存在时间的长与短; –群体律动的快与慢; –群体成员的分散程度; –群体形成的基础;
初级群体与次级群体的区别
群体种 类 划分标准 初级群体 次级群体
人际关系 互动方式 互动频率 群体存在时间
密切 面对面的,直接的 高 长
疏远 以间接的互动为主 低 短
社会群体的特征-个人层面分析

2011年注册物业管理师考试综合能力与实务真题参考答案

2011年注册物业管理师考试综合能力与实务真题参考答案

2011年注册物业管理师考试综合能力与实务真题参考答案D3.市场营销组合中的价格是:顾客购买时的价格P464.企业经营战备的特征:全局长远政策应变P49多选题第三章心理学(单:4双:1分值6)1.需要概念:心理状态P682.物企经理考物业师是马斯洛层次的:自我实现需要P703.马斯洛层次中安全需要、生理需要、尊重需要等是激励因素的:尊重P704.区别个性的主要心理标志:性格P83 5.一般能力:观察力、记忆力、抽像概括能力P87多选第四章公共关系(单:3双:1分值5)1.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反映:合力功能P1042.远亲不如近邻反映:临近因素P107 3.以貌取人:晕轮效应P115P1154.物企开展公共关系活动的方法:P128多选第五章行政学(单:2双:1分值4)1.行政权力是一种强制性的权力。

P133(同2010年考试第19题)2.政府在市场经济中的功能:制定规则宏观调控市场监管公共服务。

P134多选3.工商行政管理的对像:市场经营主体及市场经济活动。

P138第六章法律(单:4双:2分值8)1.17岁的人以自已的劳动力为主要生活来源:完全行事民为能力P1602.业主帮相邻业主家损坏的窗户修好:无因管理P1633.共有和共同管理P1834.物业管理法律关系的基本主体:P196多选或物业管理民事法律关系的基本主体:P196不知是试题上是哪个,我答的是上面那个5.物业服务合同是什么合同:债权合同(我选的是物权合同)6.物业服务合同的性质:P206多选(同2010年考试第59题)7、物业管理合同主要民事责任赔偿责任违约责任第七章统计学(单:4双:1分值6)1.统计分组的每个标志总量必须具有:同质性2.一个企业以性别分组,则3.调查组织形式分类:统计报表和专门调查。

P2104.统计调查方案的基本内容:P211多选5.众数分组。

第八章保险(单:4双:1分值6)1.保险的基本职能:P2392.保险的社会作用。

物业管理师《物业师综合能力》试题及答案

物业管理师《物业师综合能力》试题及答案

物业管理综合能力模拟试题(二)一、单项选择题1、社会学是属于以探讨社会现象或行为为主的一门学科,是一门高度生活化的(A )。

A、社会科学B、自然科学C、人文科学D、管理科学2、从狭义的角度理解,(A )是指一个人出生之后,经过幼年、童年的看护,青少年的教育,成为社会所接受的“成人”的过程。

A、社会化B、成人化C、成熟化D、人的进化3、社会化是一个( B )的过程,个体往往要经历各种类型的社会化,才能在社会中得以生存和发展。

A、继续教育B、终身持续C、可持续D、反反复复4、社会学者们一般把个体一生中所经历的社会化划分为以下三种基本类型,即基本社会化、续社会化和( A )。

A、再社会化B、连续社会化C、持续社会化D、反复社会化5、(C )是指一个人在儿童、青少年时期的社会化,是个人社会化的初级阶段,也是社会化最主要的内容。

A、再社会化B、继续社会化C、基本社会化D、持续社会化6、(A )是一种十分特殊的社会化过程,它是指个体从原有的生活方式向另一种新的生活方式的转变、适应和文化内化的过程。

A、再社会化B、继续社会化C、基本社会化D、持续社会化7、社会组织的( B )指组织内部各种职位、各个部门之间正式确定的、比较稳定的相互关系模式。

职位、部门是它的基本元素。

A、正式成员B、正式结构C、正式群体D、非正式结构8、在组织管理上,家长制和(A )是两种主要的管理方式。

A、科层制B、正式结构C、等级制D、职业经理人制9、( B )管理方式适用于规模不大、分工不发达的社会组织,管理的好坏取决于管理者的经验和素质。

A、科层制B、正式结构C、等级制D、职业经理人制10、建筑是(A )的通称。

A、建筑物和构筑物B、公共用房和居住用房C、公共建筑和住宅建筑D、建筑物和设施设备11、供人们进行生产、生活或其他活动的房屋或场所称为(D ),如住宅、医院、学校、商店等。

A、构筑物B、住宅建筑C、公共建筑D、建筑物12、人们不能直接在其内进行生产、生活的建筑称为(B ),如水塔、烟囱、桥梁、堤坝、纪念碑等。

物业管理师执业资格考试华夏辉煌高老师——综合(第八章)

物业管理师执业资格考试华夏辉煌高老师——综合(第八章)

物业管理师执业资格考试物业管理综合能力关键词社会学基础知识与应用温馨提示:本试卷是学生完成第八部分中社会学基础知识与应用在物业管理中的应用的自测试卷,主要考核社会学基础知识。

重点掌握社会学基本概念、社会化、社会组织、社会群体、社区、社会文化。

考生应根据大纲要求对相关知识点加以把握。

一、单项选择题1、( )是一门系统而客观地研究人类社会与社会互动的学科。

A、心理学B、社会学C、公共关系学D、人类学2、社会的风俗习惯、道德观念、法律规范、行为方式等属于()结构A、实体结构B、文化结构C、社会结构D、关系结构3、研究()属于“静态社会研究”,研究()属于“动态社会研究”A、社会过程、社会结构B、社会互动、社会变迁C、社会结构、社会过程D、社会结构、社会变迁4、()是揭示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及其发展规律的一门学科A、政治经济学B、社会学C、伦理学D、科学5、一般意义上的社会学的研究方法除了定量研究外,还包括()A、定向研究B、定点研究C、定性研究D、定人研究6、社会学与其他学科的不同之处,在于它的研究特点不同。

下列不属于社会学的研究的特点的是()A、单一性B、整体性C、综合性D、实证性7、()是社会学区别于其他社会科学的最基本的特点,因而被称为“社会学的思维方式”或“社会学的世界观”A、整体性B、综合性C、实证性D、单一性8、()是指作为个体的、生物性的人成长为社会人,获得人格、学习社会和群体方式的社会互动过程A、社会学B、社会人C、社会化D、社会互动9、社会化的必要条件包括个人生物基础和()A、内部环境B、外界社会环境C、整体性D、社会关系10、个体的社会化是以人的生物遗传素质为基础的,下列不属于人类独特的能力有()A、语言能力B、学习能力C、思维能力D、生存能力11、根据社会化的基本活动来看,下列哪个属于社会化内容()A、个性发展B、两性角色C、道德社会化D、政治社会化12、不属于社会化的基本类型有()(历年考点)A、再社会化B、继续社会化C、基本社会化D、道德社会化13、()是为了实现特定的目标而有意识地组合起来的社会群体。

注册物业管理师复习资料-综合能力

注册物业管理师复习资料-综合能力

物业管理综合能力重点物业管理综合能力课堂笔记整理1-6章第一章经济学基础知识与应用一、个人需求是表示一个人在某一特定时间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下,他将购买的某种商品的各种数量。

个人对于商品的需求需要具备两个条件:第一,个人具有购买意愿,第二,个人具有支付能力。

影响个人需求的因素:个人的偏好,个人的资产与收入,个人所购买的商品的价格,与个人购买商品的价格相关的其他商品的价格,以及消费者对商品未来价格的预期等。

二、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的状况解释了需求函数的一个重要特征,即需求量与价格呈反方向变化,这一特征被称为需求法则。

需求法则表述如下:假定其他条件不变,商品的需求量与价格呈反方向变化,价格上升,需求量下降,价格下降,需求量上升。

三、1.消费者收入的变动如何影响需求的变动视商品是正常品与劣等品而定。

如果消费者所购买的商品是正常品,那么需求的变动与消费者的收入同方向变化,即消费者收入的增加将引起需求的提高,消费者收入的减少引起需求的降低。

2.如果消费者所购买的商品是劣等品,那么需求的变动与消费者的收入反方向变化,即消费者收入的增加将引起需求的降低,消费者收入的减少引起需求的提高。

3.其他商品价格的变化对消费者所购买的商品需求的影响商品是替代品还是补充品而有所不同。

4.如果A商品与B商品是替代品,那么A商品的需求与B商品价格同方向变化,即B商品的价格提高引起A商品需求的增加,B商品的价格降低引起A 商品需求的减少。

5.如果A商品与B商品是补充品,那么A商品的需求与B商品价格反方向变化,即B商品的价格提高引起A商品需求的减少,B商品的价格降低引起A 商品需求的增加。

四、供给问题:1.单个厂商的供给是指在某一特定时期内,单个生产者在可能的价格下愿意并且能够出售商品的各种数量。

2.单个厂商的供给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主要有:厂家打算出售的商品的价格,为生产该商品厂商投入的生产要素的成本,厂商的技术状况,厂商对商品未来价格的预期,其他商品的价格等等。

物业管理综合能力精讲班第22讲讲义

物业管理综合能力精讲班第22讲讲义

物业管理综合能力精讲班第22 讲讲义社会群体与社区第五节社会群体与社区一、社会群体概述(一)社会群体及其特征社会群体是社会赖以运行的基本结构要素,它的内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上的社会群体,泛指一切通过持续的社会互动或社会关系结合起来进行共同活动,并有着共同利益的人类集合体;狭义上的社会群体,是指由持续的、直接的交往联系起来的具有共同利益的人群。

社会群体的基本特征:社会群体是彼此能够产生相互联系的一群人,但并不是任何一群人都可以成为社会群体。

这就是说,社会群体具有不同于一般人群的特征:(1)群体成员具有经常性的社会互动。

(2)群体成员间具有直接、明确、持久的关系。

(3)群体成员具有共同的群体意识(即群体归属感)和规范。

(4)群体成员具有共同的行为期待与行动能力。

(二)社会群体研究的基本范畴1.内群体和外群体内、外群体是一个人是否参与社会群体中的互动所作的一种划分。

内群体是指一个人经常参与的,或在其间生活,或在其间工作,或在其间进行其他活动的群体。

内群体又称我们群体,简称我群。

外群体是相对于内群体而言的,泛指内群体以外的所有群体。

外群体又称他们群,简称他群。

2.所属群体与参照群体以个人是参与还是接受其规范而将群体划分为所属群体和参照群体。

所属群体是个人参加其中并接受其规范的群体,也称首属群体或基本群体,它是一种小群体。

所属群体的成员在社会地位和角色关系上是或多或少相互依赖的一组人,他们具有共同的价值规范及彼此协调一致的社会行为。

由于规模小,所属群体更具有凝聚力。

参照群体并非个人参加的群体,它是用作评估人物或事物标准的群体。

3.正式群体和非正式群体根据构成群体的原则和方式的不同而将群体分为正式群体和非正式群体。

正式群体指有一定的规章制度,有既定的目标,有固定的编制和群体规范、成员占据特定的地位并扮演一定角色的群体。

非正式群体是以个人好恶、兴趣等为基础自发形成,无固定目标,无成员间的地位和角色关系的群体。

2014物业管理师综合第八章第三节社会组织

2014物业管理师综合第八章第三节社会组织

第三节社会组织知识点一、社会组织概述(一)社会组织的定义广义的社会组织是指人们从事共同活动的所有群体形式,包括氏族、家庭、秘密团体、政府、军队和学校等。

狭义的社会组织是为了实现特定的目标而有意识地组合起来的社会群体,如企业、政府、学校、医院、社会团体等。

它只是人类的组织形式中的一部分,是人们为了特定目的而组建的稳定的合作形式。

社会学研究的社会组织主要指狭义的组织。

(二)社会组织的基本要素(1)组织目标(2)规范(3)职位(4)角色(5)权威(6)参与者:一方面保证组织的持续性,另一方面为组织带来创新和改革。

(7)技术:机器和设备、参与者的知识和技能。

(8)环境(三)社会组织的特性社会组织的特性包括()。

a.持续性b.间断性c.可靠性d.可控性e.不可控性答案:acd解析:本题考核的社会组织的特性(四)社会组织的分类例题:按照组织目标和获利者的类型,可以将社会组织划分为()。

a.护利组织b.私有者营利组织c.公益组织d.服务组织e.生产组织答案:abcd解析:本题考核的是社会组织的分类(五)社会组织的功能1.整合功能2.协调功能3.维护利益的功能4.实现目标的功能知识点二、社会组织的结构1.正式结构社会组织的正式结构指组织内部各种职位、各个部门之间正式确定的、比较稳定的相互关系模式。

职位、部门是构成组织结构的基本元素。

职位、部门的不同组合形成了组织结构的不同类型。

从组织管理学的角度来看,社会组织的正式结构大致可划分为直线型、职能型和网络型三种。

2.非正式结构非正式结构是指未经组织确认和维护而从组织成员的活动及相互作用中自发产生的具有灵活性的关系模式。

对正式结构有着正向功能,表现为:第一,能缓冲正式结构所带来的压力;第二,能提供正式结构以外的丰富的控制和沟通形式;第三,能够成为推动组织改革、维护组织成员合理利益的有效力量。

注意:非正式结构也有一些负向功能。

特别是当组织中的非正式结构与组织的正式目标相互抵触时,这种消极作用就展现得越明显:表现为:第一,非正式结构的过分整合往往会削弱组织权威系统的有效性,影响组织目标的实现。

2014年物业管理师考试真题及答案《物业管理综合能力》

2014年物业管理师考试真题及答案《物业管理综合能力》

2014年物业管理师考试《物业管理综合能力》一、单项选择题(共50题,每题只有1个备选项符合题意)1. 下列各类物业服务中,属于经济学所称互补品的是()。

A. 同一企业为不同项目提供的物业服务B. 同一企业为同一项目提供的不同档次物业服务C. 同一项目物业大、中修服务与小修养护服务D. 同一项目合同到期前后阶段的物业服务2. 对商品实行最高限价,一般不会导致()。

A. 供不应求B. 生产增加C. 黑市交易D. 严重的排队现象3. 如果某种商品需求弹性系数大于1,则降价销售会导致()。

A. 销售利润减少B. 销售利润增加C. 销售收入减少D. 销售收入增加4. 一般来说,属于生活必需品的商品,其需求弹性系数具备的特征是()。

A. 价格弹性系数大于1B. 价格弹性系数等于1C. 收入弹性系数大于1D. 收入弹性系数小于15.经济利润等于销售收入减去()。

A.会计成本B. 平均成本C.经济成本D. 机会成本6.下列现象中,属于经济学意义上外部影响的是()。

A.个别业主在过道上摆放物品妨碍他人通行B. 专业公司服务中偷工减料使业主受损C.物业服务企业依约美化小区环境使业主受益D.突降暴雨导致小区车辆遭受水浸7.管理是指组织为了实现预期目标,以()为中心的协调活动。

A.效益B.品牌C. 人员D. 质量8.根据管理的原理,建立组织管理系统的第一项任务是确立组织()。

A.队伍B. 机构C.章程D. 目标9.企业在目标市场选择中,以一个或几个细分市场作为目标市场,重点满足目标市场的消费需求,属于()目标市场选择战略。

A.分散B. 区分C.集中D.差异10.企业管理中,有人主张管理宜宽,有人主张管理宜宽严相济,这些主张体现出的是管理学中的()原理。

A.系统均衡B. 人性假设C.运动控制D. 信息沟通11.物业服务企业在进行市场定位时,关键在于确定合适的()A.物业类型B.发展目标C.竞争优势D.营销策略12.人进行活动的基本动力是()A.个人气质B.个性倾向性C.思维能力D.行动能力13.心理学的人际需要三维理论包括包容需要,()与情感需要。

精品2014物业管理师考试《综合能力》重要考点

精品2014物业管理师考试《综合能力》重要考点

2014物业管理师考试《综合能力》重要考点经济学基础知识在物业管理中的应用一、需求、供给与局部均衡价格理论在物业管理中的应用物业管理市场均衡价格物业管理市场均衡是一种相对静止的状态。

物业管理均衡价格的形成,也是由非均衡逐渐走向均衡的过程。

当出现过度需求时,存在着物业管理服务价格上涨的压力。

这种压力主要是来自业主。

当物业管理供给量大于市场对物业管理服务需求时,又存在着降价的压力,这种压力主要是来自物业管理企业。

只有当物业管理市场的供给和需求相等时,物业管理市场才实现均衡。

此时的物业管理供给量或需求量就是均衡数量,而物业管理市场供给量与需求量相等时的物业管理服务价格就是物业管理市场的均衡价格。

二、弹性理论在物业管理中的应用在实际工作中,影响物业管理服务需求的因素很多,有物业管理服务的价格、业主的收入等等。

物业管理服务价格的升降对物业管理服务的需求量的影响并不大,并非物业管理服务的价格越低,物业管理服务的需求量就会发生更大比例的增幅。

也就是说,物业管理服务的需求是缺乏价格弹性的,即物业管理服务需求的价格弹性是小于1的。

与物业管理服务需求的价格弹性相比,物业管理服务需求的收入弹性显得较为明显。

三、生产理论、成本理论在物业管理中的应用物业管理服务具有一定的规模经济性,即在一定的物业管理规模内,随着物业管理服务规模的增大,每增加一单位的物业管理服务,其产生的单位成本是降低的。

因此,要想在物业管理市场上具有较强的价格优势、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就必须争取市场份额、扩大物业管理服务规模。

但是,物业管理服务的规模经济性是在一定的范围内而言的,超过了企业所能承受的规模,由于管理成本,尤其是协调成本急剧上升,就会产生规模不经济的现象。

四、物业管理市场失灵与政府调节物业管理服务的价格要与其内在的价值相符。

由于物业管理市场中非对称信息的存在,还会导致物业管理市场失灵。

针对物业管理的特殊性,在解决由于非对称信息所导致的市场失灵问题,通常可以①设置健全的激励制度和监督体系。

精品2014年物业管理师《综合能力》重点知识:社区概述

精品2014年物业管理师《综合能力》重点知识:社区概述

2014年物业管理师《综合能力》重点知识:社区概述社区概述现在我们所谓的社区,是指聚集在一定地域中人群的生活共同体。

具体而言,社区是在一定地域内发生各种社会关系和社会活动、有特定的生活方式、并具有成员归属感的人群所组成的一个相对独立的社会实体。

社区作为一个社会实体,由以下一些基本要素构成:(1)有以一定的社会关系为基础组织起来共同生活的人口;社区是一个社会整体中相对独立的区域性的生活共同体,也就是社会整体的一个局部。

(2)有人们赖以从事社会活动的、具有一定界限的地域条件;地域是人们活动的场所,是人们进行社会活动的依托。

(3)有一整套相对完备的生活服务设施;社区生活服务设施是社区成员生产、生活所必需的物质条件。

(4)有共同的社会生活;进行共同的社会活动即共同的社会生活是社区的本质特征。

(5)有自己特有的文化;社区文化是一个社区得以存在和发展的内在要素,是人们在社区这个特定区域性的生活共同体中长期从事物质生产和精神生活的结果。

(6)有较完整的社区管理体系:社区管理体系主要包括社区管理所依据的习俗、道德、制度等行为规范、管理机构、管理手段和管理内容。

常见的社区分类方法:第一种分类方法是从历史发展的角度把社区划分为四种类型:流动性社区、村舍式社区、农村社区、城市社区。

第二种分类方法是根据空间特征把社区划分成居住社区(又称生态社区)和精神社区。

第三种分类方法是根据社区的结构和特点把社区分为农村社区、城市社区和集镇社区。

农村社区是以各种农业生产为基本特征,由同性质劳动人口组成的、社会关系比较简单、人口相对稀疏的地域社会。

城市社区是指大多数居民从事工商业及其他非农业劳动的社区。

集镇社区居于二者之一。

2014物业管理师综合第八章第二节社会化

2014物业管理师综合第八章第二节社会化

第二节社会化知识点一、社会化的定义所谓社会化是指作为个体的、生物性的人成长为社会人,获得人格、学习社会和群体方式的社会互动过程。

(个人学习知识、技能和规范,取得社会成员的资格,发展自己社会性的过程)社会化是由自然人到社会人的转变过程,涉及两个方面:一是社会对个体进行教化的过程;二是与其他社会成员互动,成为合格的社会成员的过程。

从广义角度理解社会化的含义,社会化贯穿于人的出生到生命的结束,人的一生都是社会化的过程。

从狭义的角度理解社会化的含义,社会化是指一个人出生之后,经过幼年、童年的看护,青少年的教育,成为社会所接受的“成人”的过程,经过社会化,个人成为社会所接受的成员。

知识点二、社会化的基本特征例题:下列选项中,不属于社会化基本特征的是()。

a.社会强制性b.相互性c.终身持续性d.客观被动性答案:d解析:本题考核的是社会化的基本特征知识点三、社会化的条件例题.下列选项中,对社会化的条件表述正确的有()。

a.人有较长的生活依赖期b.人有较强的学习能力c.人有思维能力d.人有语言能力e.人有认知能力答案:abcd解析:本题考核的是社会化的条件知识点四、社会化的基本内容现实社会生活内容的广泛性和复杂性决定了社会化内容的广泛性和复杂性(1)从社会化的基本活动来看,可以把社会化的内容概括为以下几种:学习基本生活技能、掌握基本社会规范、确立生活目标、内化价值观念、培养社会角色、个性的发展等。

(2)从社会化发生的领域来看,可以把社会化的内容划分为以下几种:政治社会化、道德社会化、两性角色社会化。

知识点五、社会化的类型1.基本社会化指一个人在儿童、青少年时期的社会化,是个人社会化的初级阶段,也是社会化最主要的内容。

内化社会文化规范和价值标准,能正确理解社会关于各种角色的期望和要求。

它是个人从自然人转变为社会人的本质体现过程,是整个社会化过程的基础。

2.继续社会化指继基本社会化之后的成年人的社会化,从个人完成基本社会化的时候开始,一直到其离开世界时才结束。

物业管理综合能力第8讲讲义

物业管理综合能力第8讲讲义

物业办理综合能力精讲班第8讲讲义劳动者心理与群体心理第三节劳动者心理与群体心理一、劳动者的心理健康(一)劳动者心理健康的概念人的健康包罗生理健康与心理健康两个方面,两者同等重要。

健康的含义应包罗如下的因素:(1)身体各局部发育正常,功能健全,没有疾病。

(2)体质坚强,对疾病有高度的抵当力,并能吃苦耐劳,担负各种艰巨繁重的任务,经受各种自然环境的考验。

(3)精力充实,能经常保持清醒的头脑,精神贯注,思想集中,对工作、学习都能保持有较高的效率。

(4)意志坚强,情绪正常,精神愉快(这虽和思想修养有关,但身体是不是健康对它也有很大的影响)。

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关于健康的定义是不单没有身体疾患,而且有完整的生理、心理状态与社会适应能力。

心理健康的人能保持镇静的情绪,较高的智能,适应于社会环境的行为和愉快的气质。

(二)劳动者心理健康的特征劳动者的心理健康主要包罗以下几个特征:(1)智力正常。

(2)健全的情绪。

情绪不变与表情愉快是人的情绪健康的主要标记。

情绪不变暗示人的中枢神经系统的活动处于相对的平衡状态,反映了中枢神经系统活动的协调,说明人的心理活动协调。

表情愉快是情绪健康的另一个重要标记。

愉快暗示人的身心活动的和谐与对劲,暗示人的身心处于积极的健康状态。

(3)行为协调。

思想与步履是统一的、协调的,他的行为有条不紊,做起事来按部就班。

(4)行为反响适度。

在物业办理实践活动中,同时要考虑物业办理人员的心理健康问题,要存眷物业劳动者的心理状态。

如在对设备设施的维修养护过程中,在措置应急事件中所应保持和采纳的心理状态;措置应急事件的能力和应急心理反响。

要存眷工作人员在措置应急事件中的心理压力。

要提高物业效劳人员的心理承受能力,如怎样措置有偿性效劳与无偿性效劳的关系,保洁员怎样措置捡拾物品等心理调节问题。

二、群体的概念及类型(一)群体的概念和互动效应(1)群体的定义。

群体是组织办理中的底子单元,是由两个或更多成员经常性地一起工作,形成不变的关系模式,以实现共同目标。

物业管理师《物业管理综合能力》核心讲义(社会学基础知识与应用)【圣才出品】

物业管理师《物业管理综合能力》核心讲义(社会学基础知识与应用)【圣才出品】

第八章社会学基础知识与应用第一节社会学基本概念一、社会学的定义社会学是一门系统而客观地研究人类社会与社会互动的学科。

它从社会整体出发,通过社会关系和社会行为来研究社会的结构、功能、发生和发展规律。

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社会学定义的内涵和重点也在不断变化,其定义概括起来分属于三大类型:第一类侧重以社会整体为研究对象。

主要代表是孔德、斯宾塞、迪尔凯姆等人。

第二类侧重以个人及其社会行动为研究对象,主要代表是M.韦伯等人。

马克思主义派的社会学者中,既有主张第一种类型的,也有赞成第二种类型的。

不属于这两大类的其他社会学定义可以看做是第三大类,但其没有成为社会学发展的主流。

二、社会学的研究对象、研究方法、研究特点(一)研究对象社会学的研究范围十分广泛,从微观层级的社会行动或人际互动,到宏观层级的社会系统或结构等,都是社会学研究对象。

1.社会结构社会学研究,首要的是研究社会整体结构的协调和正常发展。

社会结构分为实体结构和文化结构两部分。

实体结构是看得见、摸得着的有形物,如个人、家庭、群体、组织、民族、社区等。

文化结构是抽象的概念,存在于人们的头脑中并通过社会行为表现出来,如社会的风俗习惯、道德观念、法律规范、行为方式等。

2.社会过程、社会互动和社会变迁研究社会结构属于“静态社会研究”,研究社会过程属于“动态社会研究”。

社会互动属于个人和群体之间互相作用的方式。

社会变迁是指社会各个方面的各种变动现象。

3.社会关系社会学是揭示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及其发展规律的。

社会关系很广泛,除了生产关系之外,还有家庭关系、邻里关系、朋友关系、两性关系及老少关系等。

研究社会学关系一般是从研究人们在群体中的地位、角色开始的。

4.社会行为社会行为是由某种社会刺激引起人的行为,或是一个人行为的结果引起另一个人的行为。

社会现象和社会问题都是由人们的社会行为造成的,研究社会行为必然要研究社会现象和社会问题。

社会学的研究不在于描述这些社会现象和社会问题的表面现象和发展过程,而在于探求人们社会行为的规律,从而把握处于特定环境、地位的人们在什么样的情形下将采取什么样的行为,对他人、社会将产生什么样的后果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节社会群体
知识点一、社会群体概述
社会群体是构成社会的基本单位之一。

社会群体的本质在于其内部具有一定的结构,即由规范、地位和角色所构成的社会关系体系。

(一)社会群体及其特征
(二)社会群体的分类
例题:
1.根据群体的组织化、正规化程度,可将社会群体划分为()。

a.初级群体和次级群体
b.所属群体和参照群体
c.正式群体和非正式群体
d.内群体和外群体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核的是按照构成群体的原则和方法,对社会群体的划分
2.社会学中将由面对面互动所形成的、具有亲密的人际关系和浓厚的感情色彩的社会群体称为()。

a.初级群体
b.同辈群体
c.亲密群体
d.次级群体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核的是库利的“面对面的结合与合作的群体”
知识点二、集合行为
集合行为又称“集体行为”、“大众行为”或“集群行为”,指不受现有社会规范控制的人数众多的自发的无组织行为。

集合行为多以群集、恐慌、骚动的形态出现,往往会造成对正常的社会秩序的干扰和破坏。

1.恐慌
恐慌是一种广为人知的大众行为。

它是面临迫近的危险时为获得安全而进行的逃逸。

恐慌通常出现在这样的情况下:虽然有逃离的路径,但数量有限或是即将消失,因此看起来只有一些人,而不是所有的人能够逃离。

典型的例子是火灾爆发时的剧院、餐厅和夜总会中,人们不顾一切地相互践踏着冲向出口。

这类事件最严重时有数百人丧生。

2.大众歇斯底里
大众歇斯底里(masshysteria)是当人们发觉他们处于模糊不定、危险和令人焦虑不安的情形中时,偶尔产生的一种集合行为类型。

在迫在眉睫的危险中,流言在扩散、被接受,并导致怪诞想法的产生。

大众歇斯底里可以局限在一个小社区中,也可能扩散至整个社会。

当人们意识到所感知的威胁实际并不存在时,大众歇斯底里的推动力就会最终消失。

3.灾后行为
大众行为的另一种形式是灾后行为(dissasterbehavior),即在自然灾害或其他种类的灾难后的行为。

灾难包括瘟疫、饥荒、干旱、飓风、地震和洪水之类的自然灾害,也包括人为事件如炸弹、爆炸和大火。

灾难通常造成急剧的破坏,一片狼藉的场面,使人们无法进行正常的活动。

各式各样的人通常灾后赶到现场:那些居住在灾难地区但不在灾难现场的人;那些关心居住在灾难地区的朋友和家人安危的人;还有一些志愿者和纯粹的好奇者。

由于人数众多,他们的出现可能给遭灾地区带来重大的影响。

物业服务企业应当充分意识到这种聚集可能带来的影响,利用有协助意愿者的正面作用,削减幸灾乐祸者的负面影响,坚决制止趁火打劫的侵害行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