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几瓶牛奶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有几瓶牛奶》说课稿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有几瓶牛奶》说课稿篇一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教科书北师大版中小学数学第一册《有几瓶牛奶》。
下面我就从教材、学情、学法、教法、以及教学流程规范和板书设计等方面谈谈我的构思。
一、说教材《一》、教学内容义务教育教科书北师大版中小学数学一年级第一册第七单元《加减二》第三节第一课时P79页和P80页相关练习。
《二》、教材剖析我对本课教学背景进行深入的剖析:“有几瓶牛奶”的情景活动。
“有几瓶牛奶”是9加几的进位加法,是初步进行加法的计算方法,是本单元2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也是今后学生学习100以内数的加减的基础前提,教材提供的主习题图是笑笑有两盒牛奶,一盒是9瓶,另一盒是5瓶的相关信息,主习题图中已经说明了数学问习题:一共有多少瓶牛奶?教材共分三次活动进行,第一次活动是根据生活情境的观察进行思考提出一个数学问习题,列出加法算式,第二次活动,呈现学生解决这一问习题的几种思考方法,例如通过摆小棒探索“9+5”进行加法的多种方法,特别是“凑成十”时,可以拆5凑9,也可以拆9凑5,“凑成十”的方法,第三次活动通过“圈一圈,算一算”两道加法算式,用以前学过的方法或你喜爱方式来进行加法的算式计算,使学生练习参与面广,有利于学好这局部的知识。
《三》、确定目的⑴知识目的:通过问习题解决,使学生学会“9+?”的进位加法。
初步感知计算方法的简便性。
⑵能力目的:初步领会计算方法的多样化,理解和掌握9加几进位加法的思维过程和方法,并能够正确地计算9加几,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使学生养成细心,仔细学习的好习惯。
⑶情感目的: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学会与同学合作,取得良好的情感体验。
《四》、教学重点及难点教学重点:通过直观教学,让学生初步理解和掌握“凑十法”,能够掌握“9加几”的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计算“9加几”。
教学难点:使学生掌握正确表达“9加几”的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与思维过程。
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上册7.3《有几瓶牛奶》说课稿
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上册7.3《有几瓶牛奶》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有几瓶牛奶》这一节的内容主要来源于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上册第73页。
在这一节中,学生将通过观察和操作,学习用20以内的数来表示物体的个数,进一步理解数量和数词之间的关系。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和实际操作,引导学生感知和理解数的概念,培养学生的数感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考虑到学生是一年级的新生,他们的思维方式还处于具体形象思维阶段,需要通过观察、操作和实践来理解和掌握知识。
他们对数的概念可能还比较陌生,需要通过生活中的实例来感知和理解。
同时,学生可能对数的顺序和数数的方法有一定的了解,但还需要进一步的引导和培养。
三. 说教学目标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学情,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设定如下:1.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理解数量和数词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的数感。
2.让学生学会用20以内的数来表示物体的个数,进一步理解和掌握数的概念。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四. 说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和操作,理解数量和数词之间的关系,用20以内的数来表示物体的个数。
教学难点:学生对数量和数词之间关系的理解,以及如何用数词来表示物体的个数。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为了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本节课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和手段:1.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知和理解数的概念。
2.游戏教学法:通过游戏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巩固所学知识。
3.互动教学法:引导学生相互交流、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4.直观教具:使用图片、实物等直观教具,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出示一幅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图片中的牛奶瓶数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新课导入:介绍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让学生知道我们要学习的是如何用数词来表示物体的个数。
3.教学实践:让学生观察和操作实物,感知和理解数量和数词之间的关系。
一年级数学有几瓶牛奶教学反思
一、概述在一年级的数学教学中,常常会涉及到“有几瓶牛奶”这样的问题。
这个问题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数学问题,更是一个能够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实际问题解决能力的教学题目。
然而,在教学中,老师们常常会遇到一些问题,比如学生理解能力不足、教学方法不当等。
本文将围绕一年级数学教学中“有几瓶牛奶”这个问题展开讨论,分析教学反思,并提出一些建议。
二、问题的提出在一年级的数学教学中,常会出现如下的问题:有3瓶牛奶,每瓶牛奶里有4杯牛奶,一共有多少杯牛奶?有的学生会直接把3和4相乘得到12,认为一共有12杯牛奶。
而有的学生则会顺着问题的逻辑,一步一步地计算出答案。
这样的题目能够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但是在教学中也会暴露出一些问题。
三、学生理解能力一年级的学生对于“有几瓶牛奶”这样的问题,可能并不是很理解。
他们很可能把这个问题当成了一个纯粹的数学问题,而忽略了问题背后的实际意义。
在教学中,老师们应该引导学生去理解问题的实际意义,让他们明白这样的问题在日常生活中是如何应用的。
四、教学方法在教学方法上,老师们也需要进行反思。
在解决“有几瓶牛奶”这样的问题时,老师应该给予学生足够的自由,让他们用自己的方法解决问题。
而不是一味地灌输计算方法,限制学生的思维发散。
老师可以设计一些开放性的问题,让学生在小组合作的过程中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样既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又能让他们在交流中相互学习,拓展思路。
五、教学资源与此教学资源的使用也是需要进行反思的一个方面。
在解决“有几瓶牛奶”这样的问题时,老师可以引入一些生活中实际存在的问题,比如超市特价活动中的牛奶优惠,或者饮食中牛奶的摄入量等,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去解决这样的数学问题,这样不仅能够加深学生对问题的理解,也能够增强他们解决问题的兴趣。
六、评价与展望一年级数学教学中“有几瓶牛奶”这个问题值得我们进行反思。
通过对学生理解能力、教学方法和教学资源的反思,我们可以更好地开展一年级数学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
《有几瓶牛奶》教案
4.实践应用:设计一些与生活相关的乘法题目,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答,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核心素养目标
《有几瓶牛奶》教案核心素养目标:
1.培养学生运用乘法口诀解决问题的能力,加强数学运算素养,提高数学思维敏捷性。
2.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激发数学抽象思维,形成数感和量感。
3.培养学生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团队协作和表达能力,增强数学应用意识。
4.通过生活实例,培养学生将数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的意识,提升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素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本节课的核心内容是乘法口诀的应用,特别是通过实际问题,让学生掌握如何运用乘法口诀快速准确地计算总数。
-重点包括:
五、教学反思
在上完《有几瓶牛奶》这节课后,我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了深入的反思。首先,我发现乘法口诀的应用对学生来说是一个挑战。尽管我们在课堂上进行了多次练习,但在实际操作中,部分学生仍然感到困惑。我意识到,在今后的教学中,需要更多的生活实例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乘法口诀。
此外,小组讨论环节中,学生的参与度比我预期的要高,他们提出了很多有趣的问题和见解。这让我意识到,学生的潜力是巨大的,我们作为教师,应该给予他们更多的信任和鼓励,让他们在课堂上充分展示自己的思考。
在讲解乘法口诀的过程中,我尽量用生动的语言和形象的动作来解释抽象的概念,从学生的反馈来看,这种方法效果还不错。但我也注意到,有些学生仍然在记忆口诀方面存在困难。因此,我计划在下一节课中加入更多有趣的记忆方法,如口诀歌、故事联想等,以帮助学生们更好地记忆乘法口诀。
实践活动环节,我发现学生们在分组讨论和实验操作过程中非常积极,但有些小组在展示成果时表达不够清晰。为了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我打算在接下来的课程中增加一些口语表达训练,如角色扮演、模拟演示等,让他们在实际操作中学会如何更好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数学7.3《有几瓶牛奶》教学设计(3)
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数学7.3《有几瓶牛奶》教学设计(3)一. 教材分析《有几瓶牛奶》是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数学第7.3节的内容,主要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进一步理解10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
本节课通过让学生数牛奶瓶子的数量,自主探究加法和减法的计算方法,培养学生的数感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数数的基本技能,对10以内的数字有一定的认识。
但他们在进行加减运算时,可能还不太熟悉运算的规则和方法。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耐心引导,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逐步理解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能够理解10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的基本概念。
2.培养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解决简单数学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数感和逻辑思维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掌握10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的计算方法。
2.难点:让学生能够理解加法和减法之间的关系,并能够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和理解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2.游戏教学法:通过设计有趣的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游戏中练习加减法。
3.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讨论和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准备一些牛奶瓶子的模型,用于让学生实际操作。
2.课件准备:制作课件,展示加减法的计算过程。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向学生展示一些牛奶瓶子的图片,引导学生数一数瓶子的数量,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课件呈现一些简单的加减问题,如3+2=?,4-1=?等,让学生独立思考并解答。
3.操练(10分钟)教师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际操作,使用牛奶瓶子模型进行加减运算。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10分钟)教师设计一些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练习加减法。
如“捉迷藏”游戏,让学生在找出隐藏的牛奶瓶子的过程中,完成加减运算。
5.拓展(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一些实际问题,如“如果我有一瓶牛奶,然后我喝掉了一半,我还剩下多少?”让学生运用所学的加减法知识解决问题。
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上册7.3《有几瓶牛奶》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上册7.3《有几瓶牛奶》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有几瓶牛奶》是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上册7.3的内容,主要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感知和理解10以内的加减法。
本节课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相连,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数能力,对10以内的数字有所了解。
但是,他们还未能完全理解加减法的概念,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实物操作和直观演示,帮助学生建立加减法的概念。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会正确进行10以内的加减法计算,并能通过实际操作,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培养观察、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会正确进行10以内的加减法计算。
2.难点:学生能通过实际操作,理解加减法的概念,并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游戏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通过实物操作、直观演示、游戏活动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一些牛奶瓶子作为教具。
2.准备一些卡片,上面写着10以内的数字。
3.准备一些实际操作的题目。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简单的日常情境,引入本节课的主题。
例如:“小朋友们,你们喝过牛奶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与牛奶有关的问题。
”2.呈现(10分钟)向学生展示一些牛奶瓶子,让学生观察并数一数,有几瓶牛奶。
通过实际操作,引导学生理解加减法的概念。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际操作,解决一些简单的加减问题。
例如:每组有3个牛奶瓶子,再给他们增加2个牛奶瓶子,让学生数一数,一共有几个牛奶瓶子。
4.巩固(10分钟)学生独立完成一些加减运算,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例如:让学生计算4+3、4-2等。
《有几瓶牛奶》数学教案设计
《有几瓶牛奶》數學教案設計
教案设计:《有几瓶牛奶》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加法的概念和运算方法。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比较、归纳等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他们乐于探索、善于思考的学习习惯。
二、教学内容:
1. 介绍加法的基本概念和运算规则。
2. 利用“有几瓶牛奶”的实例,进行加法的实际操作和应用。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教师可以先问学生:“如果你有两瓶牛奶,你的朋友又给你三瓶牛奶,你现在一共有多少瓶牛奶?”以此来引入加法的概念。
2. 新知讲解:教师解释加法的含义——将两个或多个数量合并在一起的过程。
然后,引导学生了解加法的运算规则:相同单位才能相加,从个位数开始加起,满十进一。
3. 实例操作:教师给出“有几瓶牛奶”的问题,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计算出牛奶的总数。
例如,如果第一排有4瓶牛奶,第二排有5瓶牛奶,那么一共有多少瓶牛奶?
4. 小组讨论:分组进行讨论,每个小组选择一个生活中的例子,利用加法来解决实际问题。
5. 教师总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加法的重要性和在生活中的应用。
四、教学评价:
1. 对学生的回答和表现给予及时的反馈和鼓励。
2. 通过课堂练习和小测验,检查学生对加法的理解和运用情况。
五、教学反思:
1.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观察学生的反应,调整教学策略。
2.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3. 注重知识的实际应用,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加法的意义和价值。
一年级数学《有几瓶牛奶》教学设计
一年级数学《有几瓶牛奶》教学设计一年级数学《有几瓶牛奶》教学设计1教学内容: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第3课。
教学目的:1、经历探索9加几的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的过程,能正确计算9加几的加法。
2、感知算法多样性,理解“凑十”的计算策略和进位的计算道理。
3、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归纳、概括、迁移的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凑十的计算策略。
教学难点:理解进位的计算道理。
教学方法:观察法、讨论法、学法:观察法、讨论法、自主探究法。
教具准备:课前小研究、多媒体课件、小棒、计数器。
教学过程:一、数学小故事。
《加号和减号》二、探究新知。
1、情境导入。
2、如何解决一共有几瓶牛奶的问题?3、提出探究任务和探究要求,四人小组交流讨论。
4、四人小组汇报计算方法,同学和老师互相质疑、补充。
汇报用摆小棒计算时师质疑:(1)为什么要从5根小棒里拿1根给9根,怎么不拿2根、3根或是其他的根数?(2)看来,这1根小棒是有任务的,你知道它的任务吗?(3)为什么要从9根小棒里拿5根给5根,怎么不和刚才一样拿1根或是其他的根数?(4)看来,这5根小棒也是有任务的,你知道它的任务吗?(5)这种方法和刚才的方法有什么不同之处?有什么相同之处?你能给这种方法取个名字吗?汇报用计数器计算时师质疑:(1)为什么可以用十位上的1取代个位上的10?汇报用计数器计算时师补充:满十进一的计数法则。
5、其他小组交流汇报。
6、师小结:刚才我们用数数的方法,摆小棒的'方法,凑十法,推算法、计数器计算等方法算出了9+5=14,请大家大声读一读这个算式。
7、练习:9+6=?怎样移动苹果,让我们很快看出苹果的总数?8、你喜欢哪种移动方法,为什么?9、计算4+9=? 9+2=?,你是怎样算的?10、观察刚才算的这几道加法题,有什么共同特征?11、出示课题:9加几,9加几是怎样计算的?12、练习:9+3= 9+7= 9+8= 9+9=13、观察这些算式,你有什么发现?14、四人小组讨论交流。
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7.3《有几瓶牛奶》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第三课时《有几瓶牛奶》教学设计课题有几瓶牛奶单元第七单元学科数学年级一年级学习目标1.创设具体的情境,探究9加几的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2.借助摆小棒、拨计数器的直观操作活动,初步感知计算方法的多样性,并理解“凑十”的计算策略和进位的计算道理。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重点掌握9加几的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难点理解“凑十”的计算策略和进位的计算道理。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一、复习旧知1.龟兔赛跑。
2.看图列式。
二、导入新课师:大头儿子的牛奶喝完了。
你看,小头爸爸正带着他去买牛奶呢!课件出示:师:大头儿子在和小头爸爸买牛奶的过程中,遇到了一个小小的麻烦,他想请大家帮帮它。
你们愿意吗?板书课题:有几瓶牛奶学生独自完成,然后集体订正。
学生:愿意。
通过复习检查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同时为探究新知做准备。
通过谈话,创设情境,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新知的欲望。
讲授新课一、获取信息课件出示:师:你知道了什么?反馈:第一个箱子中有9瓶牛奶,第二个箱子中有5瓶牛奶。
师:发现了这么多的数学信息呀!那你能提出一个用加法解决的问题吗?二、解决问题师:要想知道一共有几瓶牛奶,应该怎样列式呢?师:9+5等于多少呢?用课前准备的小棒摆一摆。
师:能告诉大家你是怎么算的?抽生展示并汇报:(1)我是数出来的:10,11,12,13,14。
学生根据图中的信息自由说说。
学生独自思考,然后回答:一共有几瓶牛奶?学生:9+5。
学生分组摆一摆,然后交流算法。
学生自由说说。
通过说一说、看一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与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2)我从5根里面拿出1根,与9根凑成10根。
9+1=10,10+4=14。
(3)我从9根里面拿出5根,与5根凑成10根。
5+5=10,10+4=14。
师:大家用的方法真多呀!数数的方法我们都知道,可是后面两种方法,你们看懂了吗?师:这种方法在数学中称之为“凑十法”。
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上册-《有几瓶牛奶》知识讲解 9加几的计算方法
9加几的计算方法
问题导入一共有几瓶牛奶?(教材79页例题)
过程讲解
1.理解图意并列式
图中左边盒子里有9瓶牛奶,右边盒子里有5瓶牛奶,求一共有多少瓶牛奶,就是将左边盒子里的牛奶瓶数与右边盒子里的牛奶瓶数合在一起,用加法计算,列式为9+5或5+9。
2.探究9+5的计算方法
方法一点数法。
用代替牛奶瓶。
一共14瓶
所以9+5=14。
方法二“凑十法”。
一盒可以装10瓶牛奶,左边盒子里少一瓶,从右边的盒子里拿出1瓶放进去凑成整盒,再加上右边剩下的4瓶,就是14瓶牛奶;也可以这样想,10瓶装一盒,右边盒子里缺5瓶,从左边盒子拿出5瓶放到右边盒子里,凑成一盒,再加上左边剩下4瓶,正好是14瓶牛奶。
如下图(用小棒代替牛奶瓶):
方法三借助计数器计算。
9+5,在个位上拨9颗珠子表示9,加上5,再拨5颗珠子。
过程如下:
因此9+5=14。
3.探究5+9的计算方法
5+9和9+5这两个算式中相加的数相同,所以5+9=14。
归纳总结
计算9加几的进位加法时可以采用点数法、数的组成、凑十法等和借助计数器方法进行计算。
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有几瓶牛奶》教学设计与反思
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有几瓶牛奶》教学设计与反思教材分析:《有几瓶牛奶》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加与减(二)”的第4 课时,是9 加几的进位加法。
“9 加几”的内容,是20 以内进位加法的起始课,也是后续学习的基础。
所以,在本节内容中,教材安排了比较多的篇幅,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探索出计算方法和“凑十”的策略,为形成必要的计算技能打下基础。
学情分析:很多学生在进入一年级之前,或多或少已经知道20 以内进位加法的答案,所采用的方法大多是直观的数数法。
由于经常练习,熟能生巧,形成了机械的记忆。
因此,学生对进位算理和为什么要“凑十”不甚了解,并未体验和领悟“凑十”的优势。
学习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经历探索9 加几的进位加法和计算方法的过程,能正确计算9 加几的加法。
2. 借助摆小棒、拨计数器等直观操作活动,初步感知计算方法的多样性,并理解“凑十”的计算策略和进位的计算道理。
3. 逐步养成寻求原理的学习习惯。
数学创新课堂教学重点:1.结合具体情境,经历探索9 加几的进位加法和计算方法的过程,能正确计算9 加几的加法。
2. 借助摆小棒、拨计数器等直观操作活动,初步感知计算方法的多样性,并理解“凑十”的计算策略和进位的计算道理。
教学难点理解“9+几”计算中的进位算理,并掌握算法。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认识左右手在数学王国中,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正在进行激烈的爬山比赛因为小头爸爸的算式简单,大头儿子的算式难,这个游戏不太公平,引导孩子帮助大头儿子解决9加几的难题引入课题。
10加几的算式是我们学过的旧知识,今天学习新知识还会用到它。
(二)新授过程1、根据大头儿子这边的算式先编一个数学情境吗?(请两个学生先说一说,再请同桌之间互相说一说)师:看来同学们都是生活中的有心人。
其实,生活中的数学情境,就像沙滩上的贝壳一样多。
看!在孩子们的启发下,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也举了一个例子。
师:谁能说一下数学情境并说一下如果用小棒该怎么摆。
2024年《有几瓶牛奶》教学教案
一、教案基本信息《有几瓶牛奶》教学教案适用年级:一年级学科领域:数学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目标:1. 让学生能够通过数数的方式,正确数出牛奶瓶的数量。
2. 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习惯和兴趣。
二、教学内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通过观察图片,数出图片中牛奶瓶的数量,并能够用语言表达出来。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导入:教师通过向学生展示一些牛奶瓶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你们看到了几瓶牛奶?”2. 新课教授:教师向学生介绍数数的方法,并引导学生数出图片中牛奶瓶的数量。
3. 课堂练习:教师给出一些含有牛奶瓶的图片,让学生独立数出牛奶瓶的数量,并说出来。
4. 总结: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数数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第二课时:1. 复习:教师通过提问的方式,复习上节课所学的数数方法。
2. 课堂练习:教师给出一些含有牛奶瓶的图片,让学生独立数出牛奶瓶的数量,并说出来。
3. 拓展:教师可以给学生一些不含有牛奶瓶的图片,让学生尝试自己数数,并说出来。
4. 总结: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数数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四、教学评价教师可以通过课堂练习和学生回答问题的情况,来评价学生对本节课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五、教学资源1. 牛奶瓶的图片。
2. 数数的教具。
3. 课堂练习的纸张。
六、教学策略1. 实物教学:使用真实的牛奶瓶或模型牛奶瓶,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数量的概念。
2. 图片教学:通过展示不同数量的牛奶瓶图片,让学生识别和计数。
3. 小组合作:将学生分成小组,鼓励他们一起数数,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4. 游戏教学:设计一些数数游戏,如“找出不同数量的牛奶瓶”或“快速数数比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5. 语言引导:引导学生用语言表达数数的过程,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记忆。
七、教学步骤1. 引入新课:通过展示一张含有5瓶牛奶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数出牛奶瓶的数量。
2. 展示不同数量的牛奶瓶图片,让学生逐个数出并说出来。
新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有几瓶牛奶》说课稿
新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有几瓶牛奶》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有几瓶牛奶》是新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的一节课。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感知和理解10以内的加减法。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和有趣的故事情节,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和发现加减法的规律,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考虑到一年级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学习特点,他们在数学上的基础知识和逻辑思维能力相对较弱。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和掌握知识。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10以内的加减法的概念,能够进行简单的加减运算。
2.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和思考,培养数感和数学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对数学产生兴趣,培养积极的学习态度和合作精神。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10以内的加减法的概念和运算方法。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灵活运用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培养数学思维能力。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和手段: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动的故事情节和实际的操作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
2.游戏教学法:通过有趣的游戏活动,让学生在玩乐中学习和掌握加减法知识。
3.互动式教学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和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数学思维能力。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一个有趣的故事情节,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探究:学生分组进行实际的操作活动,通过数数、加减等操作,探索和发现加减法的规律。
3.讲解: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和归纳加减法的概念和运算方法,并通过例题进行讲解和示范。
4.练习:学生进行实际的加减运算练习,巩固所学的知识。
5.应用:学生分组进行游戏活动,运用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将简洁明了,突出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包括10以内的加减法的概念和运算方法。
《有几瓶牛奶》教案设计
根据题目内容和要求完成练习
设计意图
在圈的过程中再次体会满十进一,算的过程中熟悉9加几的计算。
课堂练习设计
开火车:9+2=9+6=9+9=9+5=9+4=9+1=9+2=2+9=7+9=9+8=
板书设计
有几瓶牛奶
9+5=149加1凑十法
1.P4
10
教学反思
XX
学校:XX小学设计者:一年级数学组教材版木:北师大版
教学内容
有几瓶牛奶
课时安排
1课时
第3课时
授课类型
学情
分析
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本单元是一个新的开始,需要体会并认识“十个一就是十”,理解“凑十”计算方法,在计算方法上还要体会并理解算法的多样化,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更多的要学习与伙伴合作交流,学会倾听、理解同伴的意见,表达自己的想法。
生:可以提问:一共有多少瓶牛奶?
生:列式为9+5
பைடு நூலகம்设计意图
以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引出分类话题,激发学习兴趣。
环节标题
二、操作并交流算法,体会算法的多样化
教师活动
师:你会算吗?
师:看来大家都有自己的算法,但是要是一个一个算的话是不是太费时了?
虽能有更简单的方法?
师:你们听明白了吗?这就是“9+1”凑十法
预设学生行为
教材
分析
9加几是20以内进位加法的起始课,也是后续学习的基础,本课创设了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让学生在观察思考后提出问题、列出算式,通过动手操作从不同角度探索出计算的方法和“凑十法”的策略。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结合具体情境,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探索9加几的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
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数学《7.3_有几瓶牛奶》课堂实录(4)
《7.3 有几瓶牛奶》课堂实录(4)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感受数的组成,理解相邻的自然数之间相差1。
2. 培养学生数数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
教学重难点:1. 数的组成,相邻自然数之间相差1。
2. 培养学生数数的能力。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5分钟)1. 老师出示一些图片,让学生数一数图片中有几只小鸟、几朵花。
2. 学生回答,老师给予鼓励。
3. 老师提问:我们之前学习了哪些自然数?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4. 学生回答:0、1、2、3、4、5、6、7、8、9,相邻的自然数之间相差1。
二、新课讲解(15分钟)1. 老师出示7瓶牛奶,让学生数一数有几瓶牛奶。
2. 学生回答:7瓶。
3. 老师提问:如果我们再拿一瓶牛奶,会有几瓶牛奶?4. 学生回答:8瓶。
5. 老师讲解:7瓶牛奶加上1瓶牛奶,就是8瓶牛奶。
这就是相邻的自然数之间的关系。
6. 老师出示8瓶牛奶,让学生数一数有几瓶牛奶。
7. 学生回答:8瓶。
8. 老师提问:如果我们再拿一瓶牛奶,会有几瓶牛奶?9. 学生回答:9瓶。
10. 老师讲解:8瓶牛奶加上1瓶牛奶,就是9瓶牛奶。
这就是相邻的自然数之间的关系。
11. 老师出示9瓶牛奶,让学生数一数有几瓶牛奶。
12. 学生回答:9瓶。
13. 老师提问:如果我们再拿一瓶牛奶,会有几瓶牛奶?14. 学生回答:10瓶。
15. 老师讲解:9瓶牛奶加上1瓶牛奶,就是10瓶牛奶。
这就是相邻的自然数之间的关系。
三、课堂练习(10分钟)1. 老师出示一些图片,让学生数一数图片中有几只小鸟、几朵花。
2. 学生回答,老师给予鼓励。
3. 老师提问:我们之前学习了哪些自然数?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4. 学生回答:0、1、2、3、4、5、6、7、8、9,相邻的自然数之间相差1。
5. 老师出示一些数字,让学生找出相邻的自然数。
6. 学生回答,老师给予鼓励。
四、总结反思(5分钟)1. 老师提问: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什么?2. 学生回答:学习了数的组成,相邻的自然数之间相差1。
一年级永威数学上册课件《有几瓶牛奶》课件
认真观察79页的做一做,说一说:
1、图1,先拨( )个珠子,再加上( )个珠 子。 2、图2,表示( )个一,( )个一就是( ) 个十。 3、个位满十向十位进( ),所以一共是()。
2分钟后,比谁填写最正确!
课本79页圈一圈,算一算
课本80页1、2题
认真观察79页的主题图:
1、第一盒有( )瓶牛奶,第二盒有( )瓶,一共有 ( )瓶。 2、你是怎样数的? 3、怎样列算式( )+( )=( ) 4、9和( )凑成十,把5分成( )和( ),9 +( ) =10 10 +( )=( ) 5、5和( )凑成十,把9分成( )和( )。5 +( ) =10 10 +( )=( ) 6、用小棒摆一摆,说一说。
有几瓶牛奶
9加几的进位加 法
1、结合具体情境,经历探索9加几的进 位加法的计算方法过程,能正确计算9加几 加法。
2、借助摆小棒、拨计数器的直观操作 活动,初步感知计算方法的多样性,并理解 “凑十”的计算策略和进位的计算道理。
自学指导
1.自学内容:课本第79页。 2.自学方法:自主学习。 3.自学时间:10分钟。 4.自学要求:边看书,边思考, 比 一比,谁的自学效果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