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_2019高中语文综合检测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
[推荐学习]2018-2019高中语文 选练2 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
2018--2019苏教版语文选修唐诗宋词选读(选练2)李仕才一、基础巩固层1.下列词语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偏.惊物候新偏:特别,尤其忽闻歌古调..古调:此指陆丞诗《早春游望》B.江渚.渚:指水中陆地日悠悠..悠悠:深远C.铁骑..绕龙城铁骑:穿铁甲的骑兵宁为百夫长...百夫长:指中级军官D.不胜.愁胜:承受得住皎皎..空中孤月轮皎皎:洁白的样子【解析】百夫长:指军队中的低级军官。
【答案】 C***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怜:喜爱B.关城树色催寒近,御苑砧声向晚..多向晚:傍晚C.马毛带雪汗气蒸,五花连钱旋.作冰旋:回转D.料知短兵不敢接,车师西门伫.献捷伫:久立等待【解析】旋:时间副词,一会儿,极言时间之短。
【答案】 C2.下列关于诗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燕歌行》写的是边塞战争,但重点不在于民族矛盾,而是同情广大兵士,讽刺和愤恨不恤兵士的将军。
B.《燕歌行》中用了大量的对比,矛头所指十分明显,大大加强了讽刺的力量。
C.《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为了表现边防将士高昂的爱国精神,诗人用了对比手法,极力渲染、夸张环境的恶劣,来突出人物不畏艰险的精神。
D.《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中诗人很善于抓住环境和细节来描写唐军将士勇武无敌的飒爽英姿。
【解析】主要运用的是衬托手法,非对比手法。
【答案】 C3.下列诗句与“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意境最为相似的是( )【导学号:75302005】A.沙汀宿雁破烟飞,溪桥残月和霜白。
B.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
C.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D.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
【解析】均选取典型意象,突出了寒冬早行的景物特点,刻画旅人的凄冷感受和寂寞心情。
【答案】 A4.下列诗句不对仗的一联是( )【导学号:75302006】A.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
B.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C.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推荐2018-2019高中语文 综合检测(2)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
2018--2019苏教版语文选修唐诗宋词选读综合检测(2)李仕才(时间:120分钟分值:150分)一、基础巩固(21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3分)A.偏惊物候新偏:特别、尤其忽闻歌古调古调:此指陆丞诗《早春游望》B.江渚渚:指水中陆地日悠悠悠悠:深远C.铁骑绕龙城铁骑:穿铁甲的骑兵宁为百夫长百夫长:指中级军官D.不胜愁胜:承受得住皎皎空中孤月轮皎皎:洁白的样子【解析】C项,“百夫长”指军队中低级军官。
【答案】 C***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游人只合..江南老只合:只应该B.日日花前常病酒..病酒:为酒所病,饮酒过量而感不适C.还与韶光..共憔悴韶光:美好的时光D.细雨梦回..鸡塞远梦回:梦里回到【解析】D项,“梦回”意为“梦醒”。
【答案】 D2.下列各项中,与例句所用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例句: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A.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欧阳修《生查子》)B.明月不谙离别苦,斜光到晓穿朱户。
(晏殊《蝶恋花》)C.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宋祁《木兰花》)D.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
(王安石《桂枝香》)【解析】A项为类比;B项为拟人,作者赋予“明月”以灵性;C项为“移情”手法;D项为比喻,“似练”“如簇”与例句同。
【答案】 D3.下列词句中不能体现苏轼词豪放高旷风格的一项是( )(3分)【导学号:75302078】A.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B.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C.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
D.小舟从此逝,江海寄馀生。
【解析】A句出自《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表达词人对人世悲欢离合的理解,齐宠辱,忘得失,超然物外,把作为社会现象的人间悲怨、不平,同月之阴晴圆缺这些自然现象相提并论,表现了词人洒脱、旷达的襟怀;B句是《念奴娇·赤壁怀古》的开头句,气势恢弘,把人们带入奇伟雄壮的景色和深邃无比的历史沉思中;C句出自《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幽怨缠绵,耐人寻味;D句出自《临江仙》(夜饮东坡醒复醉),表达出词人潇洒如仙的旷达襟怀,是他不满世俗、向往自由的心声。
[推荐学习]2018-2019高中语文 选练10 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
2018--2019苏教版语文选修唐诗宋词选读(选练10)李仕才(十)一、基础巩固层1.*下列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一蓑烟雨任平生任:任凭B.夜来幽梦忽还乡幽梦:梦境隐约C.料峭春风吹酒醒料峭:形容早春微寒的样子D.何妨吟啸且徐行且:连词,表递进【解析】D项,且:表并列。
【答案】 D***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因风..吹过蔷薇因风:顺着风势B.月迷津渡..津渡:河流的渡口C.一川..烟草一川:平原D.可堪..孤馆闭春寒可堪:哪堪,哪里经受得住【解析】C项,“一川”为“满地”的意思。
【答案】 C2.与下列词人的号对应正确的一组是( )山谷道人淮海居士庆湖遗老清真居士A.黄庭坚秦观晏幾道贺铸B.晏幾道黄庭坚贺铸周邦彦C.黄庭坚秦观贺铸周邦彦D.晏幾道周邦彦秦观黄庭坚【解析】此题考查对文学常识的识记积累的能力,平日应注意做好积累。
【答案】 C3.对下列诗句中所使用的修辞手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导学号:75302060】①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
②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
③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④若问闲情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A.①比喻②比喻借代③比喻对比④比喻B.①拟人②对比夸张③借代对偶④借代C.①借代②比喻夸张③借代对比④反问D.①拟人②比喻对比③拟人对偶④比喻【解析】①“唤取归来同住”,拟人。
②“如花”,比喻;将往昔“宫女如花满春殿”的情景与现在“惟有鹧鸪飞”的情景进行对比。
③“雁引”“山衔”,拟人;“雁引愁心去”对“山衔好月来”,对偶。
④“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比喻。
【答案】 D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导学号:75302061】A.《鹧鸪天》(彩袖殷勤捧玉钟)描摹当年相聚的欢乐,似实而虚;抒写久别不期而遇的惊喜,似梦而真。
全词意境缠绵悱恻,迷离惝恍。
B.《清平乐》(春归何处)用语浅显,情致深浓,笔致轻灵,寄寓新婉,虽也有淡淡的愁绪流露,但主要基调是明快而热烈的。
推荐2018-2019高中语文 选练1 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
2018--2019苏教版语文选修唐诗宋词选读(选练1)李仕才(一)一、基础巩固层1.下列词语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偏.惊物候新偏:特别,尤其忽闻歌古调..古调:此指陆丞诗《早春游望》B.江渚.渚:指水中陆地日悠悠..悠悠:深远C.铁骑..绕龙城铁骑:穿铁甲的骑兵宁为百夫长...百夫长:指中级军官D.不胜.愁胜:承受得住皎皎..空中孤月轮皎皎:洁白的样子【解析】百夫长:指军队中的低级军官。
【答案】 C2.从修辞的角度分析,下列不同类的一项是( )A.月照花林皆似霰B.不知江月待何人C.银烛吐青烟D.淑气催黄鸟【解析】A项比喻,其余为拟人。
【答案】 A3.下列对诗意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杜审言的《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起首两句警拔,以“偏惊物候新”领起全篇。
中间四句,用“出”“渡”“催”“转”四个动词,形象地刻画了早春景物变化的情态。
B.杨炯的《从军行》采用虚实结合的表现手法,其中首联采用虚写的手法,尾联采用实写的手法,表达从军的强烈愿望。
C.《春夜别友人二首(其一)》中“离堂思琴瑟,别路绕山川”,着意写出了离情的缠绵,令人感慨欷歔。
D.《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写了江南早春清新秀美的景色及由此引起的浓厚的思乡之情,极为真切。
【解析】B项,首联为实写,尾联为虚写。
【答案】 B4.下列关于《春江花月夜》的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A.全诗以月为主体,紧扣春、江、花、月、夜的背景,体现出春江花月夜清幽的意境美。
B.诗人将屡见不鲜的传统体裁,注入了新的含义,融诗情、画意、哲理于一体。
C.本诗虚实相生、黑白相辅,并从中显出绚烂多彩的艺术效果,宛如一幅淡雅的中国水墨画。
D.本诗着重写了思妇对离人的怀念,是一首爱情诗。
【解析】本诗不是单纯的爱情诗,而是融写景、哲理、爱情于一体。
【答案】 D5.文学常识填空。
(1)“初唐四杰”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18-2019高中语文选练9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
2018--2019苏教版语文选修唐诗宋词选读(选练9)一、基础巩固层1.*下列对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采桑径里逢迎逢迎:说话和做事故意迎合别人的心意B.楼高莫近危阑倚危阑:高楼上的栏杆C.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好梦:指回家欢聚的梦D.渐霜风凄惨凄惨:寒冷逼人【解析】A项,逢迎:相逢,相遇。
【答案】 A***下列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一蓑烟雨任.平生任:任凭B.夜来幽梦.忽还乡幽梦:梦境隐约C.料峭..春风吹酒醒料峭:形容早春微寒的样子D.何妨吟啸且.徐行且:连词,表递进【解析】D项,且:表并列。
【答案】 D2.下列语句中没有运用白描手法的一项是( )A.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
B.夜来幽梦忽还乡。
小轩窗。
正梳妆。
C.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D.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
罗衾不耐五更寒。
【解析】白描指简练单纯、不加渲然烘托的写作手法。
A句运用比喻的手法,用“月”“霜雪”作喻,描绘了卖酒少女冰清玉洁的美丽。
【答案】 A3.对下列词句的理解和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导学号:75302054】A.“似花还似非花”,看其出手便自不凡,已定一篇咏物宗旨:既咏物象,又写人言情。
D.“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营造了一个夜深人静、月挂疏桐的孤寂氛围,为幽人、孤鸿的出场作铺垫。
C.“也无人惜从教坠”句中的“无人惜”,是说天下惜花者虽多,惜杨花者却少,暗示作者对杨花的厌弃。
D.“不恨此花飞尽,恨西园、落红难缀”,词人在这里是以落红陪衬杨花,盖无论万红凋零,抑或杨花飞尽,都意味着花事已尽,春色将逝。
【解析】C项中“暗示作者对杨花的厌弃”错,句子是一种反衬法,暗示作者对杨花的怜惜。
【答案】 C4.下列各句中,所引诗词最符合语境的一项是( )A.“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半个世纪后,当那些台湾老兵带着满面烟尘,顶着满头白发回归故土时,他们儿时的记忆早已在现实中找不到丝毫痕迹。
B.“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新人教版)最新高中语文 综合检测(2)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经典练习】
2018--2019苏教版语文选修唐诗宋词选读综合检测(2)李仕才(时间:120分钟分值:150分)一、基础巩固(21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3分)A.偏惊物候新偏:特别、尤其忽闻歌古调古调:此指陆丞诗《早春游望》B.江渚渚:指水中陆地日悠悠悠悠:深远C.铁骑绕龙城铁骑:穿铁甲的骑兵宁为百夫长百夫长:指中级军官D.不胜愁胜:承受得住皎皎空中孤月轮皎皎:洁白的样子【解析】C项,“百夫长”指军队中低级军官。
【答案】 C***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游人只合..江南老只合:只应该B.日日花前常病酒..病酒:为酒所病,饮酒过量而感不适C.还与韶光..共憔悴韶光:美好的时光D.细雨梦回..鸡塞远梦回:梦里回到【解析】D项,“梦回”意为“梦醒”。
【答案】 D2.下列各项中,与例句所用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例句: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A.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欧阳修《生查子》)B.明月不谙离别苦,斜光到晓穿朱户。
(晏殊《蝶恋花》)C.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宋祁《木兰花》)D.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
(王安石《桂枝香》)【解析】A项为类比;B项为拟人,作者赋予“明月”以灵性;C项为“移情”手法;D项为比喻,“似练”“如簇”与例句同。
【答案】 D3.下列词句中不能体现苏轼词豪放高旷风格的一项是( )(3分)【导学号:75302078】A.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B.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C.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
D.小舟从此逝,江海寄馀生。
【解析】A句出自《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表达词人对人世悲欢离合的理解,齐宠辱,忘得失,超然物外,把作为社会现象的人间悲怨、不平,同月之阴晴圆缺这些自然现象相提并论,表现了词人洒脱、旷达的襟怀;B句是《念奴娇·赤壁怀古》的开头句,气势恢弘,把人们带入奇伟雄壮的景色和深邃无比的历史沉思中;C句出自《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幽怨缠绵,耐人寻味;D句出自《临江仙》(夜饮东坡醒复醉),表达出词人潇洒如仙的旷达襟怀,是他不满世俗、向往自由的心声。
2019最新高中语文 综合检测 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考试专用)
综合检测李仕才(时间:150分钟分值:150分)链接---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游人只合江南老只合:只应该B.日日花前常病酒病酒:为酒所病,饮酒过量而感不适C.还与韶光共憔悴韶光:美好的时光D.细雨梦回鸡塞远梦回:梦里回到【解析】D项,“梦回”意为“梦醒”。
【答案】 D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唐人古体古体诗,亦名古诗、古风或往体诗,指的是产生于唐以前并和唐代新出现的近体诗(又名今体诗)相对的一种诗体。
它的特点是格律限制不太严格,篇幅可长可短,押韵比较自由灵活,不必拘守对偶、声律,有四言、五言、七言、杂言等多种形式。
不过唐人的古体以五言、七言为主,杂言也多以七言为主体。
五七言古诗自汉魏以来已经有了悠久的传统,至唐代又发生新变。
唐代社会生活领域的扩展和人的思想感情的复杂化,要求诗歌作品在表现范围上有较大的开拓,加上篇幅短小、格律严整的近体诗走向定型化,更促使这种少受时空限制的古诗朝着发挥自己特长的道路迈进。
一般说来,较之魏晋六朝诗歌大多局限于比较单纯的抒情写景,唐人的古诗则趋向笔力驰骋、气象峥嵘、边幅开阔、语言明畅,不仅抒写波澜起伏的情感心理活动,还直接叙述事件,刻画人物,铺排场景,生发议论,使诗歌表情达意的功能得到空前的发挥。
唐代诗人中也有接近于汉魏古诗含蓄淳厚作风的,如王、孟、韦、柳,但较为少见,不构成唐人古诗的主流。
另外,在音节上,唐代古诗受今体诗的影响,或则吸取声律的和谐与对仗的工整,或则有意走上反律化的途径,皆不同于晋、宋(南朝)以前诗歌韵调的纯任自然。
所以明代格调论者以唐人古诗为汉魏以来古诗的“变体”,并不算错。
只是他们从伸正黜变、荣古虐今的传统观念出发,贬抑唐人古诗的成就,甚至宣言“唐无五言古诗”(李攀龙《唐选诗序》),那就太过分了。
清王士禛《古诗选》在五言古诗部分选了一百多位汉魏六朝作家的作品,于唐人只取陈子昂、张九龄、李白、韦应物、柳宗元五家,还说是“四唐古诗之变,可以略睹焉”(《古诗选·五言诗凡例》),显示出同一偏见。
[推荐学习]2018-2019高中语文 选练3 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
2018--2019苏教版语文选修唐诗宋词选读(选练3)李仕才一、基础巩固层1.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怜:喜爱B.关城树色催寒近,御苑砧声向晚多向晚:傍晚C.马毛带雪汗气蒸,五花连钱旋作冰旋:回转D.料知短兵不敢接,车师西门伫献捷伫:久立等待【解析】旋:时间副词,一会儿,极言时间之短。
【答案】 C***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烟涛微茫.信难求茫:景象模糊不清天姥连天向天横.横:直插B.会须..一饮三百杯会须:会当,应该迷花倚石忽已暝.暝:天黑,夜晚熊咆龙吟殷.岩泉殷:震响C.云青.青兮欲雨青:黑沉沉的列缺..霹雳列缺:云的缝隙D.呼儿将.出换美酒将:拿出怳.惊起而长嗟怳:恍然,猛然【解析】A项,横:遮断;C项,列缺:闪电;D项,怳:同“恍”,心神不定的样子。
【答案】 B2.从修辞的角度分析,下列句子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A.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
B.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
C.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
D.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
【解析】C项与例句均为夸张,A项拟人,B项比喻,D项对偶。
【答案】 C3.下面是古人诗词中描写月色的句子,选出与其他三句的感情基调不同的一项( )【导学号:75302012】A.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B.别时茫茫江浸月C.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D.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解析】李白一向爱月,视月如友,这里的“湖月”明显有喜爱之情。
B句出自白居易的《琵琶行》,写白居易与朋友分别时江面的景色;C句出自柳永的《雨霖铃》,写想象中与恋人分别后的情景;D句出自姜夔的《扬州慢》,写扬州遭兵火摧残后的二十四桥的情景。
B、C、D这三句中描写月色的句子,都表现了一种凄清冷落的情调。
【答案】 A4.“天生我材必有用”表现了李白对未来的信心,下列诗句中表达了同样的意义的一句是( )A.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B.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C.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D.人行明镜中,鸟度屏风里【解析】A句出自李白的《行路难》,意思是:相信总有一天,能乘长风破万里浪;高高挂起云帆,在沧海中勇往直前。
推荐2018-2019高中语文 选练10 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
2018--2019苏教版语文选修唐诗宋词选读(选练10)李仕才(十)一、基础巩固层1.*下列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一蓑烟雨任平生任:任凭B.夜来幽梦忽还乡幽梦:梦境隐约C.料峭春风吹酒醒料峭:形容早春微寒的样子D.何妨吟啸且徐行且:连词,表递进【解析】D项,且:表并列。
【答案】 D***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因风..吹过蔷薇因风:顺着风势B.月迷津渡..津渡:河流的渡口C.一川..烟草一川:平原D.可堪..孤馆闭春寒可堪:哪堪,哪里经受得住【解析】C项,“一川”为“满地”的意思。
【答案】 C2.与下列词人的号对应正确的一组是( )山谷道人淮海居士庆湖遗老清真居士A.黄庭坚秦观晏幾道贺铸B.晏幾道黄庭坚贺铸周邦彦C.黄庭坚秦观贺铸周邦彦D.晏幾道周邦彦秦观黄庭坚【解析】此题考查对文学常识的识记积累的能力,平日应注意做好积累。
【答案】 C3.对下列诗句中所使用的修辞手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导学号:75302060】①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
②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
③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④若问闲情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A.①比喻②比喻借代③比喻对比④比喻B.①拟人②对比夸张③借代对偶④借代C.①借代②比喻夸张③借代对比④反问D.①拟人②比喻对比③拟人对偶④比喻【解析】①“唤取归来同住”,拟人。
②“如花”,比喻;将往昔“宫女如花满春殿”的情景与现在“惟有鹧鸪飞”的情景进行对比。
③“雁引”“山衔”,拟人;“雁引愁心去”对“山衔好月来”,对偶。
④“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比喻。
【答案】 D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导学号:75302061】A.《鹧鸪天》(彩袖殷勤捧玉钟)描摹当年相聚的欢乐,似实而虚;抒写久别不期而遇的惊喜,似梦而真。
全词意境缠绵悱恻,迷离惝恍。
B.《清平乐》(春归何处)用语浅显,情致深浓,笔致轻灵,寄寓新婉,虽也有淡淡的愁绪流露,但主要基调是明快而热烈的。
2018-2019高中语文 综合检测(2)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
2018--2019苏教版语文选修唐诗宋词选读综合检测(2)李仕才(时间:120分钟分值:150分)一、基础巩固(21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3分)A.偏惊物候新偏:特别、尤其忽闻歌古调古调:此指陆丞诗《早春游望》B.江渚渚:指水中陆地日悠悠悠悠:深远C.铁骑绕龙城铁骑:穿铁甲的骑兵宁为百夫长百夫长:指中级军官D.不胜愁胜:承受得住皎皎空中孤月轮皎皎:洁白的样子【解析】C项,“百夫长”指军队中低级军官。
【答案】 C***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游人只合..江南老只合:只应该B.日日花前常病酒..病酒:为酒所病,饮酒过量而感不适C.还与韶光..共憔悴韶光:美好的时光D.细雨梦回..鸡塞远梦回:梦里回到【解析】D项,“梦回”意为“梦醒”。
【答案】 D2.下列各项中,与例句所用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例句: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A.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欧阳修《生查子》)B.明月不谙离别苦,斜光到晓穿朱户。
(晏殊《蝶恋花》)C.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宋祁《木兰花》)D.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
(王安石《桂枝香》)【解析】A项为类比;B项为拟人,作者赋予“明月”以灵性;C项为“移情”手法;D项为比喻,“似练”“如簇”与例句同。
【答案】 D3.下列词句中不能体现苏轼词豪放高旷风格的一项是( )(3分)【导学号:75302078】A.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B.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C.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
D.小舟从此逝,江海寄馀生。
【解析】A句出自《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表达词人对人世悲欢离合的理解,齐宠辱,忘得失,超然物外,把作为社会现象的人间悲怨、不平,同月之阴晴圆缺这些自然现象相提并论,表现了词人洒脱、旷达的襟怀;B句是《念奴娇·赤壁怀古》的开头句,气势恢弘,把人们带入奇伟雄壮的景色和深邃无比的历史沉思中;C句出自《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幽怨缠绵,耐人寻味;D句出自《临江仙》(夜饮东坡醒复醉),表达出词人潇洒如仙的旷达襟怀,是他不满世俗、向往自由的心声。
20182019高中语文选练11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
2018--2019苏教版语文选修唐诗宋词选读(选练11)李仕才(十一)一、基础巩固层1.*以下加点词语的说明,有误的一项为哪一项( )A.因风吹过蔷薇因风:顺着风势B.月迷津渡津渡:河流的渡口C.一川烟草一川:平原D.可堪孤馆闭春寒可堪:哪堪,哪里经受得住【解析】C项,“一川”为“满地”的意思。
【答案】 C***以下加点词的说明有误的一项为哪一项( )A.昨夜雨疏.风骤疏:稀疏,形容雨小B.莫道不销魂..销魂:形容离别的愁苦C.人似.黄花瘦似:像……一样D.因自度.此曲度:创制【解析】A项,疏:疏放,疏狂。
【答案】 A2.以下句子的翻译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A.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
译文:薄雾浓云遮蔽了漫长的白昼,忧愁压抑在我的心头,瑞龙脑在兽形的铜炉里燃烧消耗。
B.又恐春风归去绿成阴,玉钿何处寻?译文:只怕重归花前,已是春风吹遍,绿叶成荫,梅花已无迹可寻。
C.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
译文:杜牧英俊潇洒,估量他此刻重游扬州,必然会感到吃惊。
D.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
译文:通过扬州繁华的十里街道,满眼望去,满是青青的荠麦。
【解析】C项,“俊赏”指对美有高度的欣赏能力。
【答案】 C3.以下各项不属于《扬州慢》一词中“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的深刻含义的一项为哪一项( ) A.叹“扬州芍药甲天下”而现在自生自灭。
B.表现了对国家昔盛今衰的痛楚伤感之情。
C.遥念花的孤寂,抒发离情之苦。
D.表现了扬州的寥落,名都的沉溺。
【解析】C项,此诗句不含有离情之苦。
【答案】 C4.诗歌中运用比喻是常见的现象,关于“愁”和“恨”,词史上就有很多名句,以下文句的作者依次排列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导学号:】①问君能有几多愁,好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②试问闲情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③便作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
④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⑤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
A.李璟范仲淹秦观姜夔苏轼B.李璟贺铸黄庭坚姜夔欧阳修C.李煜贺铸秦观李清照欧阳修D.李煜范仲淹黄庭坚李清照苏轼【解析】此题考查文学常识和名句名篇的识记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综合检测李仕才(时间:150分钟分值:150分)链接---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游人只合江南老只合:只应该B.日日花前常病酒病酒:为酒所病,饮酒过量而感不适C.还与韶光共憔悴韶光:美好的时光D.细雨梦回鸡塞远梦回:梦里回到【解析】D项,“梦回”意为“梦醒”。
【答案】 D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唐人古体古体诗,亦名古诗、古风或往体诗,指的是产生于唐以前并和唐代新出现的近体诗(又名今体诗)相对的一种诗体。
它的特点是格律限制不太严格,篇幅可长可短,押韵比较自由灵活,不必拘守对偶、声律,有四言、五言、七言、杂言等多种形式。
不过唐人的古体以五言、七言为主,杂言也多以七言为主体。
五七言古诗自汉魏以来已经有了悠久的传统,至唐代又发生新变。
唐代社会生活领域的扩展和人的思想感情的复杂化,要求诗歌作品在表现范围上有较大的开拓,加上篇幅短小、格律严整的近体诗走向定型化,更促使这种少受时空限制的古诗朝着发挥自己特长的道路迈进。
一般说来,较之魏晋六朝诗歌大多局限于比较单纯的抒情写景,唐人的古诗则趋向笔力驰骋、气象峥嵘、边幅开阔、语言明畅,不仅抒写波澜起伏的情感心理活动,还直接叙述事件,刻画人物,铺排场景,生发议论,使诗歌表情达意的功能得到空前的发挥。
唐代诗人中也有接近于汉魏古诗含蓄淳厚作风的,如王、孟、韦、柳,但较为少见,不构成唐人古诗的主流。
另外,在音节上,唐代古诗受今体诗的影响,或则吸取声律的和谐与对仗的工整,或则有意走上反律化的途径,皆不同于晋、宋(南朝)以前诗歌韵调的纯任自然。
所以明代格调论者以唐人古诗为汉魏以来古诗的“变体”,并不算错。
只是他们从伸正黜变、荣古虐今的传统观念出发,贬抑唐人古诗的成就,甚至宣言“唐无五言古诗”(李攀龙《唐选诗序》),那就太过分了。
清王士禛《古诗选》在五言古诗部分选了一百多位汉魏六朝作家的作品,于唐人只取陈子昂、张九龄、李白、韦应物、柳宗元五家,还说是“四唐古诗之变,可以略睹焉”(《古诗选·五言诗凡例》),显示出同一偏见。
倒是明末许学夷在《诗源辩体》中强调指出“唐人五古自有唐体”,它以敷陈充畅为特色,不能拿汉魏古诗委婉含蓄的作风来硬加绳尺,可谓通达之见。
至于同属唐人古体,五言和七言又有所差别,这个问题比较微妙,须细心体察。
我们看五七言的区分,虽只在每句相差两个字上,但造成的节奏感和韵调感却很不一样。
五言字少,念起来有一种安详舒缓的气度,近乎平时说话的语调;七言音促,上口时会给人以发扬蹈厉的感觉,类似于朗诵或歌唱表演的声腔。
试读“杜陵有布衣,老大意转拙,许身一何愚,窃比稷与契”(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或者像“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杜甫《石壕吏》)这样的句子,无论叙事还是抒情,口气何等自然平实,不带任何拖腔。
但如“少陵野老吞声哭,春日潜行曲江曲,江头宫殿锁千门,细柳新蒲为谁绿”(杜甫《哀江头》),以至于“中兴诸将收山东,捷书夜报清昼同,河广传闻一苇过,胡危命在破竹中”(杜甫《洗兵马》),则不管是悲慨还是喜颂,是仄脚还是平收,念起来都有一种异乎寻常说话的调门。
抑扬抗坠,铿锵成韵。
我国古代传统上有诵诗与歌诗的区分,西洋歌剧音乐亦有宣叙调与咏叹调的歧异,五言和七言在调式上的分别大抵类此。
这就是为什么五七言古诗尽管都起源于民歌,而五言诗在东汉中叶以后即日渐脱离音乐,取得独立的发展,七言诗却长时期停留在乐府歌行体的范围内,直到唐代还常以七言短章合乐歌唱的缘故。
(节选自陈伯海《唐诗学引论》,有删改) 1.关于古体诗,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五七言古体至唐而新变,是多种因素作用的结果;唐人古体虽名为“古体”,其实已与以往古风不同。
B.古体诗的格律限制并不严格,因而形成了篇幅可长可短,押韵自由灵活,不必拘守对偶与声律的特点。
C.古体诗在形式上有四言、五言、七言、杂言等多种;唐人古体以五言、七言为主,更似绝句律诗。
D.古体诗产生于唐代以前,在唐出现篇幅短小、格律严整、生命力更强的近体诗后,逐渐走向衰微。
【解析】B项“因而”,强加因果,由文中内容可知,“格律限制并不严格” “篇幅可长可短,押韵自由灵活,不必拘守对偶与声律”皆是古体诗的特点,前后没有因果关系,另外,原文中说古体诗“格律限制不太严格”,而非“并不严格”。
C项“更似绝句律诗”没有依据。
D项“逐渐走向衰微”无中生有。
本题后三个选项的信息主要集中在文本第一段,但C项中的“更似绝句律诗”和 D项中的“逐渐走向衰微”须结合全文内容来判断,B项原文中各特点之间是并列关系,不存在因果联系。
【答案】 A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引用的语句分诗论和诗句两类,其作用是帮助读者准确把握不同时代古体诗形式和内容的异同。
B.本文第三段采用了对比论证的方法,明确了唐人古体中的五言和七言在节奏感和韵律感方面的不同。
C.就含蓄淳厚的作风而言,汉魏古诗略胜一筹;就表情达意的功能而论,唐人古诗则更具优势。
D.文章第一段与第二、三段是总分关系,第二、三段从不同的角度阐述了唐人古体的特点。
【解析】A项“其作用是帮助读者准确把握不同时代古体诗形式和内容的异同”不正确,引用的诗论部分,在于陈述观点,是为了说明后人对唐人古诗的态度,引用诗句是为了说明唐人古体中五言和七言的区别。
有的是为了说明古人对唐代的古诗有偏见,如引用清朝王士禛的“四唐古诗之变,可以略睹焉”就是为了说明王士禛对唐代古诗有偏见。
【答案】 A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清王士禛对唐人五言古诗只认可五家,足见其偏见;明许学夷明察唐人五古特色,其观点可谓通达。
B.汉魏古诗大多局限于比较单纯的抒情写景,在作品表现范围上,不像唐人所作古诗那样开阔。
C.唐人古诗有的在今体诗的影响下表现为声律和谐与对仗工整,有的继承汉魏古诗有意“反律化”。
D.汉魏古诗和唐人古诗各具特色,由汉魏古诗到唐人古诗,是变化,是拓展;一味地贬抑唐人古诗,失之偏颇。
【解析】C项原文是说“在音节上,唐代古诗受今体诗的影响,或则吸取声律的和谐与对仗的工整,或则有意走上反律化的途径,皆不同于晋、宋以前诗歌韵调的纯任自然”,可见“反格律化”是受今体诗影响,而非继承汉魏古诗。
据此可知选项说“继承汉魏古诗”在文中没有依据。
【答案】 C(二)文学类文本阅读(15分)【导学号:75302088】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守望叶敬之泗阳人把用芦花编织、冬天穿了取暖的鞋子叫“毛窝子”,其他地方则称之为“芦花鞋”。
毛窝子制作方式简单。
用泪草编织鞋底,引出几根鞋茎,再以芦花编织鞋帮,最后拿鞋茎收口。
穿的时候,用旧布缝鞋口,以防伤脚;鞋底垫上麦秸,以保暖和防水。
三十多年前,每到冬天,农民们几乎个个穿毛窝子。
赶上逢集,半条街都是卖毛窝子的。
农民们走来串去,一家家挑着、拣着,都想买一双既便宜,又结实、漂亮的毛窝子。
小时候,母亲也带着我买过毛窝子。
记得有一年冬天,逢集,天很蓝,母亲来到李大爷那儿,拿起一双毛窝子,左看看,右看看,付了钱。
李大爷红脸膛,尖下巴,眼睛下面各有两道深深的皱纹,像两道垄沟。
他接钱、递毛窝子,脸都带笑,顺便夸我两句:“这是你家大少爷啊?一脸福相!”嗓音清亮。
现在想起来,李大爷的毛窝子质量的确属于上乘。
鞋型漂亮,不歪不斜,还结实;芦花磨光了,鞋茎还在,依旧端端正正。
毛窝子,最适宜陪伴山芋稀饭和咸菜。
当人们的碗里有了大米饭、猪肉的时候,毛窝子渐渐被棉鞋取代,消失了踪影。
有一年寒假,我带着孩子到街上闲逛。
少有的寒冷,风呼呼地吹着,无意中看见李大爷还在卖毛窝子,但人们匆匆从他面前走过,没有一个人停下来……李大爷还是红脸膛,尖下巴,只是眼睛下面的皱纹变成三道,而且更深了。
他坐在地上,眼睛眯缝着,像在打盹,又像在思考着什么。
我在他面前停了下来,问:“大爷,还有人买毛窝子吗?”他睁了睁眼睛,动了动身子,咳嗽一声对我说:“还是有人买的……我也放不下这门手艺。
过去会打毛窝子的,一个个都走了;在的,也打不动了。
唉,现在的小年轻,没有人愿意学这个手艺了。
”李大爷眼睛没有了早年的光亮,变得泛红和灰暗。
临走时,我买了一双毛窝子。
路上,我告诉孩子:“这叫毛窝子。
过去一到冬天,爸爸就穿着这个……”“毛窝子……”儿子听了一阵大笑,“多难听。
这也能穿吗?不扎脚啊?”有一年暑假,我又上街闲逛,惊讶地发现,竟然有人在卖毛窝子!天啊,有夏天卖毛窝子的吗?很快,我认出了,卖主就是李大爷。
不过,他的脸色已经变得黑紫,眼睛下面有四道皱纹了;整个脸盘好像被风干了一样,比过去缩小一半。
眼睛半开半闭,眼睑有点溃烂泛红。
“夏天怎么卖起毛窝子啦?”我招呼道。
李大爷没有反应。
边上一个卖猪肉的中年人朝我摇摇手。
“这个,听不见了,”他指指耳朵。
“这个,有毛病了,”他指指脑袋。
中年人说:“前几年,乡长带几个人逛街,说是省里的。
其中一个像是当官的,指着毛窝子说:‘这个可以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
’李大爷高兴了,从那以后就整天惦念这件事情。
以前光是冬天出来卖,现在夏天也来卖。
他说:‘要是人家省里的人来找我找不到呢?’几年过去了,也没见人来过。
李大爷不甘心,一年四季,逢集就来。
”散集了。
李大爷拎起毛窝子,要往肩上挂。
胳膊抖抖的,挂不上去;中年人搭了把手才挂上,中年人又把拐杖递给他。
李大爷拄着拐杖,佝偻着身体,左脚往前迈一步,停下;等右脚上前,跟左脚平齐,才把左脚再向前迈一步……赶集的几乎走光了,只有李大爷的背影在街心摇晃。
望着李大爷的背影,我心里酸酸的。
暑假快结束了,我和孩子一起,骑着自行车上洪泽湖玩。
走到东沙村,忽然看见不远处腾起一股浓烟。
“该不是失火了吧?”我们急忙赶往冒烟的地方。
只见一个空旷的场地,堆满了毛窝子——足有几百上千双毛窝子!正被人点着了火焚烧。
一个中年男人,还在不停地从一间屋里往外面扔毛窝子。
“你们烧这个干吗呀?”我马上想起了李大爷,他就是东沙村的。
边上一个看热闹的说:“李大爷活着的时候,谁都不许进他的屋子。
前几天死了,儿子打开门一看,一屋毛窝子。
没法处理,就烧了。
”我捡起一双毛窝子。
鞋型漂亮,不歪不斜,结结实实,芦花还在散发着清香。
摸在手里,毛茸茸的,柔软舒适。
我带走了那双毛窝子。
到了洪泽湖边,回望东沙村上空,烟雾已经散尽,斜晖脉脉,蓝天澄碧。
(选自《小小说月刊》2017年第1期,有删改)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小说开头介绍了毛窝子的基本情况,用料普通、制作方式简单,但曾经很受欢迎,交代了故事背景,为下文内容做了铺垫。
B.三十多年前人们对毛窝子很热爱;现在人们对毛窝子没有情感、不珍惜,小说意在感慨时代变化,表达对传统技艺流失的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