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阅读教学
郑振铎《猫》优质课一等奖课件公开课
郑振铎《猫》优质课一等奖课件公开课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郑振铎的经典作品《猫》,依据教材的第七章“文学作品阅读”进行详细教学。
内容主要围绕《猫》这篇散文,通过对其语言、结构、主题的深入学习,使学生理解作者对生活中小动物的细腻观察和深情描绘。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学生能理解并掌握《猫》的主要内容和情感表达,识别并运用文章中出现的关键词汇。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细致观察生活的能力,通过阅读提升想象力和审美鉴赏力。
3. 情感目标:通过学习,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培养学生的同情心和责任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分析《猫》的语言特色和作者情感表达。
难点:理解并体会作者通过对猫的描写所传达的深层意义和对生活的感悟。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学生用书、笔记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不同形态的猫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自然导入新课。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展示图片,学生描述(3分钟)2. 阅读理解:学生自主阅读《猫》,理解文章大意,教师提问检查。
自主阅读(8分钟)提问检查(5分钟)3. 例题讲解:教师挑选文章中具有代表性的段落,详细讲解其语言特色和表达技巧。
例题选择与讲解(10分钟)学生动手标注(5分钟)4. 随堂练习:学生对文章中的难点进行随堂练习,教师指导。
练习题目发放与解答(10分钟)教师个别指导(5分钟)5. 主题讨论:小组讨论《猫》所表达的主题,每个小组派代表分享。
小组讨论(8分钟)分享讨论结果(5分钟)六、板书设计1. 《猫》2. 结构提纲:引言、描述、事件、感悟、结尾3. 语言特色:细腻、生动、形象4. 情感表达:喜爱、怜惜、反思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写一篇关于小动物的观察日记。
要求:至少300字,运用本课学习的词汇和表达技巧。
答案示例:我家的小狗“球球”今天特别活泼。
它那双乌黑的眼睛闪烁着好奇的光芒,每当我走近,它就会围着我欢快地打转。
《童年》第5--7章阅读教案(甘)
名著《童年》第五章——第七章阅读展示教案学习目标1.熟悉《童年》的相关故事情节,把握作品的中心思想。
2.体会作品语言魅力。
品味作品主题,大胆表达自己的观点。
3.培养学生珍惜童年最美妙的情感,从而激发他们热爱生活的意识。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了解作者高尔基(1868―1936年)前苏联伟大的无产阶级作家,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奠基人,无产阶级革命文学导师,苏联文学的创始人。
代表作有散文诗《海燕之歌》长篇小说《母亲》。
2、熟悉内容《童年》是前苏联作家高尔基自传体三部曲中的第一部,主要描写阿廖沙的童年,三部曲中的另外两部《在人间》、《我的大学》主要叙述阿廖沙的青少年经历。
《童年》讲述的是阿廖沙三岁到十岁这一时期的童年生活。
生动地再现了19世纪七八十年代俄罗斯下层人民的生活状况,反映了作家童年时代的艰难生活及对光明与真理的不懈追求。
小说从“我”随母亲投奔外祖父写起,到外祖父让我去“人间”混饭吃结束。
3、《童年》主题主题一:阿廖沙的成长主题二:揭露和批判俄国小市民的生活方式和精神特征,鞭挞小市民的灵魂。
4、主要人物外祖母外祖父阿廖沙两个舅舅小茨冈(伊凡)格里戈里好事情二、人物形象及对应的典型情节1、【阿廖沙】坚强、勇敢、正直和充满爱心;典型情节如捡破烂补贴家用、同情小茨冈、帮助格里戈里度过难关。
【外祖母】慈祥善良、聪明能干、热爱生活、胸怀宽大、善于忍让;典型情节如经常讲一些怜悯穷人和弱者、歌颂正义和光明的民间故事给阿廖沙听、镇定指挥大家救火、外祖父把她的衣物卖掉也不计较。
【外祖父】吝啬、贪婪、专横、残暴;典型情节如经常毒打外祖母和孩子们,阿廖沙因染坏一匹布,被他打得昏死过去;狠心剥削工人,暗放高利贷,怂恿帮工偷东西。
【小茨冈】善良、勤劳、能干乐观纯朴。
格里戈里:正直的老工人。
【“好事情”】献身于科学的知识分子。
2、从《童年》中,我们可以感受到阿廖沙经历了一个什么样的童年?他又是怎样逐渐养成不向丑恶现象屈膝的性格,并把自己锻炼成一个坚强而善良的人?苦难的童年。
普通高中统编教科书语文必修上册第四课时《家族绵续与两性交往》教学设计——《乡土中国》第六、第七章阅读
第四课时《家族绵续与两性交往》教学设计——《乡土中国》第六、第七章阅读活动设计【学习目标】1.多维度查证比较,辨析家、家庭、家族、氏族等相关概念在内涵外延上的细微差别,了解中西家庭观念的差异;2.对比阅读,深入理解乡土社会家庭内部结构和感情定向特点,提升思辨能力。
【学习准备】1.教师收集并分析第四课时“学习任务单”。
2.阅读阎云翔《家庭关系的结构性变化》和萧楼《夏村社会?纸鸢:副业化村庄中的家和分家关系》,并回答相关问题。
(参见《助考?论述类文本阅读3》)3.教师应该掌握以下几点学情:(1)“中西家庭对比图”难度较大,学生分歧较大;(2)学生对家族概念比较隔阂,需要联系已知予以解说;(3)学生对家庭感情倾向比较隔阂。
【学习评价】1.修订完成第四课时“学习任务单”;2.完成《助考?论述类文本阅读3》。
【学习过程】一、导入如果我们去查书法字典,发现“家”这个字从秦汉到现代字形并没有太大的变化。
照《说文解字》的说法:家,上面是宀(mián房室之意),与人有关;下面是豕(猪,富庶之象),与财有关。
中国“家庭”一词,不仅具有“安居”和“乐业”的个体人生状态的双重意义,而且具有纵向“代际结构”的血统家族态和横向“婚姻结构”的血缘社会态意义。
中国古诗词里,“家”也是个高频词语:1.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2.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
(杜牧《山行》)3.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4.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贺知章《回乡偶书》)5.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
(刘方平《月夜》)6.雪里放囚天亦喜,平安骑鹤到家庭。
(刘辰翁《浣溪沙》)7家庭粗有消閒乐,未似登山临水时。
(卫宗武《霅山和丹岩晚春韵》)不管是“家”“人家”,还是“家庭”,我们都不会觉得它是个难理解的词语。
可是,到了社会学著作里,要弄清“家”的概念却并不容易。
二、辨析关键概念1.找出第六篇、第七篇中与“家”相关的概念,仔细辨析它们在外延与内涵方面的差异。
一年级上册阅读指导教案
一年级上册阅读指导教案第一章:认识阅读的重要性1.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阅读的重要性。
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1.2 教学内容讲解阅读对学习和生活的益处。
通过有趣的故事和实例展示阅读的乐趣。
1.3 教学方法使用图片、故事和实物展示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鼓励学生分享他们对阅读的经验和感受。
1.4 教学评估通过学生参与讨论和分享,评估他们对阅读重要性的理解。
第二章:学习阅读基本技巧2.1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阅读的基本技巧,如指读、朗读和理解。
2.2 教学内容教授指读的技巧,让学生能够准确地读出每个字。
练习朗读,提高学生的发音和语调。
通过问题解答帮助学生理解阅读材料。
2.3 教学方法使用有趣的故事和练习来教授阅读技巧。
分组讨论和角色扮演,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2.4 教学评估通过阅读练习和问题解答,评估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第三章:培养阅读习惯3.1 教学目标3.2 教学内容教授学生制定阅读计划,每天安排固定的阅读时间。
鼓励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阅读材料。
3.3 教学方法分组讨论和分享,让学生交流他们的阅读计划和经验。
提供阅读材料推荐,帮助学生发现适合自己的书籍。
3.4 教学评估第四章:学习阅读策略4.1 教学目标4.2 教学内容教授学生如何预测故事的发展和结局。
练习推理,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4.3 教学方法使用故事和练习来引导学生进行预测和推理。
分组讨论和角色扮演,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4.4 教学评估通过故事理解和问题解答,评估学生的阅读策略掌握情况。
第五章:阅读分享和讨论5.1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分享和讨论阅读体验的能力。
5.2 教学内容教授学生如何分享他们对阅读材料的理解和感受。
引导学生进行讨论,提出问题并寻找答案。
5.3 教学方法使用小组讨论和角色扮演,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
提供阅读材料和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
5.4 教学评估通过观察和询问,评估学生是否能够有效地分享和讨论阅读体验。
第六章:提高阅读理解能力6.1 教学目标帮助学生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乌鸦反哺》教学教案
《乌鸦反哺》教学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乌鸦反哺》的故事内容。
2. 学生能够掌握故事中的关键词汇和表达。
3. 学生能够理解乌鸦反哺的含义和价值。
1.2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通过阅读和听力理解故事的主旨和细节。
2. 学生能够运用故事中的词汇和表达进行口语和书面表达。
3. 学生能够通过讨论和思考,培养批判思维和创造力。
1.3 情感目标1. 学生能够培养对家庭和亲人的感恩之心。
2. 学生能够培养对他人的关爱和帮助意识。
3. 学生能够培养对社会的责任感和奉献精神。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故事背景介绍介绍乌鸦反哺的故事背景,包括乌鸦的生态特点和行为习性。
2.2 故事梗概讲述《乌鸦反哺》的故事梗概,包括乌鸦父母抚育小乌鸦的过程和小乌鸦长大后反哺父母的情节。
2.3 故事细节分析分析故事中的具体细节,如乌鸦父母和小乌鸦的行为、情感变化等,引导学生理解和感受故事的主题。
第三章:教学方法3.1 讲授法教师通过讲解和讲述,向学生传授故事背景、梗概和细节等内容。
3.2 互动讨论法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思考,通过提问、回答和小组讨论等方式,促进学生对故事的深入理解和思考。
3.3 情景模拟法教师创设情景,让学生模拟故事中的角色,进行口语表达和情感体验,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情感认知。
第四章:教学评估4.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情况,包括发言、讨论和表演等,评估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合作能力。
4.2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的课后作业,如写作、绘画和调查等,评估学生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4.3 学生自评和互评鼓励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同伴评价,评估学生的自我认知和批判思维能力。
第五章:教学资源5.1 故事文本提供《乌鸦反哺》的文本材料,包括故事原文和相关注释等。
5.2 图片和视频收集与乌鸦和反哺相关的图片和视频资源,用于课堂展示和情景模拟等环节。
5.3 教学工具准备教学所需的黑板、粉笔、投影仪等工具,以及学生分组所需的桌椅等设备。
七年级语文教案第七单元的阅读理解训练
七年级语文教案第七单元的阅读理解训练语文阅读理解是语文学科中非常重要的一个部分,也是考试成绩高低的重要指标之一。
在七年级语文教学中,阅读理解的训练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在第七单元的学习中,我们将通过多种形式的阅读理解训练,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
一、课前阅读理解在每一课的开头,教师可以给学生提供一篇与课文有关的短文,要求学生在课前阅读并写出自己的理解。
这种课前阅读理解的训练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
例如,在学习《庄子》中的“齐物论”一课时,教师可以提供一篇短文,让学生阅读并写出自己的理解:短文:“齐物论”的核心思想是什么?以一个飞鸟为例,如果将飞鸟的翅膀变小,它就不能飞了,如果将飞鸟的腿变长,它也不能飞了,只有当飞鸟的每一个部分都在适当的状态下,它才能飞翔于天空之中。
这就是“齐物论”的核心思想。
学生在阅读完这篇短文后,可以写出自己对于这一思想的理解,同时也可以将这一思想与自己的生活经验联系起来,加深对于这一思想的理解和印象。
二、课内阅读理解在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多种形式的阅读理解训练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
例如,教师可以提供一篇与课文相关的阅读材料,让学生在课上进行阅读和理解,并进行分组讨论。
这种形式的训练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积极互动,加强学生之间的合作意识和交流能力,同时也可以提高学生的思维和理解能力。
另外,教师还可以利用小组竞赛等形式,让学生进行阅读理解比赛。
在比赛中,学生要求快速阅读一篇文章或者摘录一段课文内容,然后进行分析和答题。
这种形式的训练可以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点和应用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竞争意识。
三、课外阅读理解除了课堂上的阅读理解训练,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进行更多的课外阅读。
例如,可以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书籍进行阅读,并写出对于书籍内容的理解和感受。
这种形式的训练可以帮助学生扩展视野,拓宽思维,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另外,在课外阅读中,教师也可以提供一些与课文有关的阅读材料,要求学生进行阅读和理解。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第一章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的学科性质、研究对象和基本任务1、课程与教学论是教育学的下位学科,研究的是“教什么”和“怎么教”以及二者之间的相互关系问题。
2、中国古代的《学记》是世界上最早的教学论专著。
3、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大教学论》是最早一部教育学。
4、语文课程与教学论以语文课程与教学为研究对象,包括语文课程与教学发展的历史,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的基本理论问题,语文课程与教学实践问题等。
基本任务是:认识语文课程与教学现象,揭示语文课程与教学规律,指导语文课程与教学实践。
第二章语文课程与教学发展史纲要1、“三百千”千《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千家诗》,合称“三百千”千,主要作用是用韵语化的方式集中识字。
2、“五经”即经过孔子整理的《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的合称,加上失传的《乐经》也称“六经”。
3、“四书”是儒家经典的代表性著作《论语》《孟子》《中庸》《大学》四部著作的合称。
4、我国现存最早的诗文总集是南朝梁太子萧统编的《文选》,又称《昭明文选》。
5、语文单独设科应为1904年。
6、1912年颁布了《中学校令施行规则》,规定中小学一律开设“国文”课,这是我国教育史上语文学科从古代传统教育的综合性社会学科中独立出来后的第一个正式名称。
1920年北洋军阀政府通令全国,小学开设“国语”,1949年,语文教育家叶圣陶等人的建议,决定取消“国语”和“国文”这两个名称,统称“语文”。
7、2001年教育部颁发了《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2003年教育部颁发了《普通高级中学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21世纪的课程与教学改革正式启动。
8、《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设计三个维度贯穿五个领域的课程结构。
三个维度: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五个领域: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教育。
第三章语文课程的性质和目标1、“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新《学科教学论》(语文)教案
新《学科教学论》(语文)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与教学原则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学科基本知识与技能,提高语文素养。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的阅读、写作、口语表达能力,学会学习。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语文学科的兴趣,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二、教学原则1. 启发性原则: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发展思维能力。
2. 循序渐进原则:按照学科逻辑顺序,由浅入深地进行教学。
3. 巩固性原则:注重知识与技能的巩固,防止遗忘。
4. 差异化原则: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第二章:教学内容与教学资源一、教学内容1. 教学大纲:根据课程标准,确定教学内容与要求。
2. 教科书:以教科书为主导,整合各类教材资源。
3. 课外阅读:拓展学生阅读视野,丰富语文素养。
二、教学资源1. 教材资源:教科书、教师用书、教学参考书等。
2. 网络资源:利用互联网,获取丰富的教学素材与信息。
3. 人力资源:发挥教师、学生、家长等主体的积极作用。
第三章: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一、教学方法1. 讲授法:系统地传授知识,提高学生认知水平。
2. 讨论法:激发学生思维,培养合作精神。
3. 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实例,提高实践能力。
二、教学手段1. 传统教学手段:黑板、粉笔、教案等。
2. 现代教学手段:多媒体、网络、投影仪等。
3. 教学辅助工具:学习软件、教学卡片、实物模型等。
第四章:教学评价与教学反馈一、教学评价1. 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与进步。
2. 终结性评价:对学习成果进行总结与评价。
3. 自我评价:培养学生自我反思、自我调整的能力。
二、教学反馈1. 课堂反馈:及时了解学生学习情况,调整教学策略。
2. 作业反馈:检查学生知识掌握情况,提高教学质量。
3. 课外交流:与家长、学生保持沟通,共同关注学长。
第五章:教学组织与管理一、教学组织2. 教学环节:合理安排教学环节,提高课堂效率。
3. 课外活动:组织丰富多彩的活动,提高学生实践能力。
与朱元思书的教学教案
与朱元思书的教学教案第一章:导入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与朱元思书》的作者、背景及意义。
2. 引导学生关注文章的主题和结构。
教学内容:1. 介绍作者朱元思及其生平。
2. 简述《与朱元思书》的背景。
3. 阐述文章的主题和结构。
教学步骤:1. 引入话题:询问学生是否了解中国古代的文人墨客及其作品。
2. 介绍作者:讲述朱元思的生平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3. 介绍背景:解释《与朱元思书》创作的historical background。
4. 分析主题:引导学生关注文章的主题,即倡导隐逸山林、远离世俗。
5. 解析结构:简要介绍文章的结构,包括开头、和结尾。
第二章:词汇学习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文章中的重点词汇。
2. 培养学生通过上下文推断词义的能力。
教学内容:1. 挑选文章中的重点词汇。
2. 分析词汇的词性和用法。
3. 引导学生通过上下文推断词义。
教学步骤:1. 展示词汇:列出文章中的重点词汇,并简要解释其词性。
2. 分析用法:通过例句展示词汇的用法。
3. 推断词义:让学生通过阅读上下文,尝试推断词汇的含义。
4. 核对答案:教师与学生一起核对答案,并解释词汇的具体含义。
第三章:句式分析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文章中的重点句式。
2. 培养学生运用句式进行表达的能力。
教学内容:1. 挑选文章中的重点句式。
2. 分析句式的结构和用法。
3. 引导学生运用句式进行表达。
教学步骤:1. 展示句式:列出文章中的重点句式,并解释其结构。
2. 分析用法:通过例句展示句式的用法。
3. 运用句式:让学生尝试运用所学句式进行表达。
4. 核对答案:教师与学生一起核对答案,并指导学生正确运用句式。
第四章:内容理解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
1. 文章的主要观点。
2. 文章的论述思路。
教学步骤:1. 快速阅读:让学生快速阅读文章,获取整体感知。
2. 细节理解:引导学生关注文章中的关键信息,回答相关问题。
4. 分享答案:教师与学生一起分享答案,并进行点评。
基础模块英语上册教案全集
基础模块英语上册教案全集第一章:课程介绍与目标1.1 课程背景本课程为基础模块英语上册,适用于初级英语学习者。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提高基本的听、说、读、写技能,掌握日常生活中常用的英语语法和词汇。
1.2 教学目标1.2.1 知识目标掌握基本的英语语法和词汇。
学会日常生活中常用的表达方式。
1.2.2 技能目标提高听、说、读、写的基本技能。
能够进行简单的日常交流。
第二章:语音教学2.1 教学内容本章主要讲解英语音标及其发音方法,包括元音和辅音的发音规则,以及音节的划分。
2.2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示范、练习相结合的方法,让学生通过听、说、模仿的方式掌握英语音标及发音方法。
2.3 教学目标掌握英语音标的发音方法。
能够正确拼读单词和朗读短文。
第三章:词汇教学3.1 教学内容本章主要讲解日常生活中常用的词汇,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等,并通过例句展示词汇的用法。
3.2 教学方法采用直观、生动的教学方法,通过图片、实物、情景模拟等方式展示词汇,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
3.3 教学目标掌握一定数量的日常英语词汇。
能够正确运用词汇进行简单的句子表达。
第四章:语法教学4.1 教学内容本章主要讲解英语的基本句型和语法结构,包括主谓一致、时态、被动语态等。
4.2 教学方法采用实例讲解、练习的方法,让学生通过分析、归纳掌握英语语法规则。
4.3 教学目标掌握英语的基本句型和语法结构。
能够正确运用语法知识进行句子表达。
第五章:听力教学5.1 教学内容本章通过听力练习,提高学生的英语听力水平,包括日常对话、短文理解等。
5.2 教学方法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让学生在真实的语言环境中进行听力练习,提高听力理解能力。
5.3 教学目标提高学生的英语听力水平。
能够理解日常英语对话和短文。
第六章:口语教学6.1 教学内容本章通过情景模拟、角色扮演等方式,让学生在实际语境中练习英语口语,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6.2 教学方法采用互动式教学方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口语练习,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病梅馆记》教学设计教学教案
《病梅馆记》教学设计教学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了解《病梅馆记》的作者、时代背景及文学地位。
分析并掌握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语言特点。
解读并理解文中的象征意义和社会意义。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文本内容。
运用批判性思维,分析文本中的主旨和观点。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文本解读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作者对社会的关爱和对人性的思考。
培养学生对文学的热爱,提高文化素养。
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现象,培养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教学文本《病梅馆记》原文阅读与解析。
相关评论文章和学术研究,以扩展学生视野。
2.2 教学重点掌握《病梅馆记》的作者、时代背景及文学地位。
分析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语言特点。
解读文中的象征意义和社会意义。
2.3 教学难点理解文中的深层含义和作者的观点。
运用批判性思维,分析文本中的主旨和观点。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文本解读能力。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导入新课通过引入梅花的图片和相关的诗词,激发学生对《病梅馆记》的兴趣。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梅花在中国文化中具有特殊的地位?3.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病梅馆记》原文,理解文本内容。
学生通过合作探讨,分析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语言特点。
3.3 课堂讲解讲解《病梅馆记》的作者、时代背景及文学地位。
解析文中的象征意义和社会意义。
引导学生运用批判性思维,分析文本中的主旨和观点。
3.4 课堂讨论学生分享自己的阅读感受和理解。
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的讨论,探讨文本中的深层含义。
3.5 总结与拓展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
布置相关的作业,以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
第四章:教学评价4.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程度和表现。
评估学生的合作探讨和课堂讨论的积极性。
4.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对课堂内容的掌握程度,通过作业的完成情况进行评估。
4.3 学生自评与互评鼓励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成果。
走月亮课文原文及教学教案
走月亮课文原文及教学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1.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课文《走月亮》的基本内容,体会文章的意境和情感。
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引导学生通过课文学习,感受自然美和亲情之爱。
1.2 教学内容课文《走月亮》的阅读与理解。
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语言特色。
探讨课文中所表达的主题和情感。
第二章:教学重点与难点2.1 教学重点课文《走月亮》的阅读与理解。
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语言特色。
2.2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中的抽象意境和情感表达。
深入探讨课文所传递的价值观和人生哲理。
第三章:教学方法与手段3.1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课文内容,分析修辞手法和语言特色。
互动讨论法: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
3.2 教学手段课文原文:提供课文原文,方便学生阅读和理解。
多媒体辅助:使用图片、音乐等多媒体素材,帮助学生更好地感受课文意境。
第四章:教学步骤与活动4.1 教学步骤引入新课:介绍课文《走月亮》的作者和背景。
阅读理解:学生自读课文,理解大意。
分析讲解:讲解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语言特色。
深入探讨:引导学生探讨课文所表达的主题和情感。
4.2 教学活动朗读课文:学生齐读或个别朗读课文,感受语言的韵律和美感。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
表达分享:学生自愿分享自己对课文的感悟和思考。
第五章:教学评价与反馈5.1 教学评价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评估:通过课后作业、小测验等方式评估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学生参与度的评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包括发言、讨论等。
5.2 教学反馈学生反馈:鼓励学生提出对课堂教学的建议和意见,以改进教学效果。
第六章:教学拓展与延伸6.1 教学拓展相关文学作品推荐:推荐与《走月亮》主题相关的其他文学作品,扩展学生的阅读视野。
实地观察体验:组织学生进行户外观察,体验自然风光,培养对自然的感知和欣赏能力。
6.2 教学延伸创作活动:鼓励学生创作自己的诗歌或短文,以表达对自然或亲情的感悟。
教育综合333名词解释
333名词解释1 教育学▲▲▲2 教育质的规定性▲▲▲▲3 教育者▲▲4 受教育者▲▲5 教育中介机构系统▲▲6 广义教育▲7 狭义教育▲▲▲8 科教兴国▲▲9 国兴科教▲▲10 教育目的▲▲▲11 体育▲12 智育▲13 德育▲14美育▲15教育制度▲▲▲16 学校教育制度▲▲▲17 双轨学制▲▲▲▲18 单轨学制▲▲▲▲19分支型学制▲▲▲▲20 课程▲▲21 课程方案▲▲22 课程标准▲▲23 教科书▲▲24 课程目标设计▲▲25 课程内容设计▲▲26 教学▲▲27 教学任务▲▲28教学过程▲▲29 教学原则▲▲▲▲a 科学性与思想性的统一b 理论联系实际c 直观性d 启发性e 循序渐进f 巩固性g 发展性e 因材施教p.s. 这个有可能单独拿出一条考名词解释也有可能全部都考出大题30 教学方法▲▲31 教学方式▲▲32 教学手段▲▲33 教学模式34教**略35 中小学常用的教育方法▲▲▲a 讲授法b 谈话法c 读书指导法d 练习法e 演示法f 实验法g 实习作业法h 讨论法I 研究法/p.s. 这个同样是挑选出一个考名词解释全部出大题的可能几乎为零36 个别教学制▲▲▲▲37 班级上课制▲▲▲▲38 分组教学制▲▲▲▲40 上课41教学评价42德育▲▲▲▲25 43德育过程44 德育方法▲▲▲▲▲a 说服b 榜样c 锻炼d 修养e 陶冶f 奖惩p.s. 这个也是挑选出一个进行名词解释的考核值得注意的是德育方法的每一小点都由可能被考到45 班主任▲▲▲46 教师的“角色从” ▲▲▲▲p.s. 关于教师劳动的特点和教师劳动的价值这两点的分点比较容易出简单题因此就不在名词解释里面点出来了47学校管理48 学校管理体制49 校长负责制▲▲▲50 学校管理目标51 教学管理51 教师管理52 学生管理53 总务管理54 学校管理法制化55 学校管理人性化56 学校管理校本化57 学校管理信息化老规矩▲表示特别重要没有▲并不代表不会考到中教史1 学在官府▲▲▲2大学与小学3 国学与乡学4 六艺▲▲▲26 5 稷下学宫▲▲▲6 六经7 明人伦8 性恶论9 闻见知行10 农与工肆之人11 素丝论▲12兼士13以法为教14 以吏为师15 三纲领16 八条目17 尊德性(p.s. 大学和中庸也可以单独拿出来出名词解释)19 学问思辨行20 学记21经学教育22 太学▲23 鸿都门学▲24 郡国学25对贤良策26颜氏教育27性三品28兴文教29苏湖教法▲▲27 29苏湖教法▲▲30三舍法▲▲31积分法▲▲32六等黜陟法▲▲33 监生历事▲▲34 社学▲35东临书院36书院讲会37诂经精舍38 学海堂39 白鹿洞书院▲▲▲40四书章句集注▲▲41 朱子读书法▲▲▲▲42致良知43随人分限所及44漳南书院▲▲45六斋▲46 实学47 习行48英华书院28 50 学校与教科书委员会51 中华教育会52京师同文馆▲▲53福建船政局▲▲▲54 幼童留美55劝学篇▲▲▲▲56 京师大学堂▲▲▲▲57 大同书▲▲▲58 体用一致59壬寅学制▲▲▲60壬戌学制▲▲▲61葵卯学制▲▲▲62 留日GC63 庚款兴学64 五育并举▲▲▲▲65教育独立思想▲▲66 平民教育运动▲▲67 工读主义教育活动▲▲68 运动教育思潮▲▲69 勤工俭学运动▲▲70 科学教育思潮▲▲71国家主义教育思潮72 设计教学法73 道尔顿学制▲▲▲▲74文纳特卡制75 1922年新学制▲29 76 收回教育权活动▲▲▲▲77 三民主义的教育宗旨▲▲▲78 战时须作平时看▲▲▲79 大学院▲▲▲80大学区制▲▲▲81 戊辰学制▲▲▲82训育制度83毕业会考84西南联大▲▲▲▲85工农教育86湖南自修大学87 农**动讲习所88 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教育方针▲▲▲89 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90全人生指导▲▲▲91小先生制▲▲▲91 活教育▲▲▲中国教育史的重点考察范围除了传统的孔墨显学各个教育家的思想外宋朝的教改书院隋朝科举兴起的演变和封建教育体制的完备中国近现代学制的内容和演变过程劝学的正反分析清ZF教改的失败近代中国教育家的主要观点和思想都需要认真对待外教史1 斯巴达教育▲▲▲2 雅典教育▲▲▲3 美德即知识30 4 苏格拉底方法▲▲▲5 学园▲▲6 学习即回忆7 理想国▲▲9 灵魂论10 自由教育▲▲11 宫廷教育▲▲12 骑士教育▲▲13 城市学校▲▲14 行会学校▲▲15 中世纪大学▲▲16 耶稣会学校17 贝尔-兰开斯特制▲▲18 1870年《初等教育法》▲▲▲▲19 《巴尔福教育法》▲▲▲20 《哈多报告》▲▲21 《1944年教育法》▲▲▲▲22 《1988年教育改革法》▲▲▲▲▲23 帝国大学令▲▲▲24 大学区制▲▲▲25 费里教育法▲▲▲26 《郎之万—万隆教育改革方案》▲▲▲27 1959年《教育改革法》▲▲▲28 泛爱学校31 29 实科中学30 《改组和统一公立普通学校教育总纲计划》▲▲31 《国民学校章程》▲▲32 《统一劳动学校规程》▲▲33 《莫雷尔法案》▲▲34 六三三学制▲▲▲35 初级学院运动▲▲▲36 国防教育法▲▲▲37 中小学教育法▲▲▲38 生计教育▲▲▲39 返回基础教育活动▲▲▲▲40 国家在危机中▲▲▲41 教育基本法42 学校教育法43 泛智学校44 白板说▲▲▲▲45 绅士教育46 幼儿园47 恩物48 作业49 生活准备说▲▲▲50 知识价值论▲▲▲51 科学教育论▲▲▲53 梅伊曼,拉伊的实验教育学54 公民教育55 劳作学校56 昆西教学法▲▲▲57 有机教育学校▲▲▲58 葛雷制▲▲▲59 道尔顿制▲▲▲▲60 文纳特卡计划▲▲▲61 设计教学法▲▲▲▲62 改造主义教育63 要素主义64 永恒主义65 新行为主义教育66 结构主义教育67 终身教育思潮▲▲▲▲▲68 现代人文主义思潮▲▲▲▲题外话外国教育史名词解释重点在于各国的教育法案,各国教育方式和各个时期的教育思潮以及学制▲表示重要程度没有▲并不代表不会考到,只是相对重要河南师范大学 2013 教育综合333名词解释 5 分共 30分教育的社会流通功能长善救失原则新学制标准稷下学宫智者国防教育法简答题 10分共40分社会性功能的论点有哪些孔子论教师陈鹤琴的活教育有哪些观点认知发展的规律是什么论述题 20分共 80分结合实际论述生产力对教育的制约作用。
英语教学策略论之阅读教学策
3. 影响阅读的因素
阅读理解是读者从语篇中获取信息的过程。语言学家Nuttall认为,作 者要把头脑里的信息(主意、事实、情感)传达出去让别人理解,首先必 须把信息形成文字成为语篇,此过程即为信息编码(encoding)过程;阅 读理解则是一个解码过程。在对信息进行解码的过程中,由于受诸多因 素的影响,信息获取中可能会出现各种“故障”,导致信息无法传递, 作者与读者之间的信息交流(即阅读理解过程)产生偏差或错误。这些产 生信息传递干扰的若干因素,就是影响阅读的因素。其中包括:
2. 流畅阅读过
◇ 流畅阅读过程是一个交互式的阅读过程。交互不仅指文字信息和读 者对文字信息进行分析处理的交互,还包括文字信息和被文字信息 所激活的、存储在读者大脑里的背景知识之间的交互; ◇ 流畅阅读过程是灵活多变的阅读过程。这种灵活性和多变性体现在:
随着阅读过程的进行,读者要根据阅读目的变化不断调整阅读速度、
◆ 阅读策略 阅读策略的训练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流畅阅读的过程是阅读 策略的综合运用过程,策略的运用甚至可以弥补读者在语言能力上的欠 缺。阅读策略的训练要遵循下列原则: *要确定在阅读过程中训练那些策略;
*策略的讲解和训练要结合阅读材料,让读者感受到策略的实际作用;
*同一阅读材料可以使用不同的策略,但阅读活动的指导者必须针对材 料的特点选取1—2项策略进行重点讲解,在帮助读者读懂阅读材料的 同时加深读者的策略意识。 ◆ 兴趣 兴趣可加深读者对材料的理解,而缺乏兴趣常常是有效阅读的障碍。
1. 流畅读者的特点
◇ 流畅读者解码较快,对上下文的依赖性较小,因而在阅读中对上下 文的意识较强他们没有必要过多地依赖上下文。 ◇ 畅读者不是依靠猜测来理解词法和句法的含义,而是靠一种无意识 的自动解码。对于不理解的单词,流畅读者通常是跳过而不是利用 上下文等策略猜测词义;
最新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笔记重点
第一章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的基本性质、研究对象教师,学生,教材,环境(动态交互作用的生态系统)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而营造的学校环境的全部内容内容:1.显性课程:学校教育中有计划,有组织实施的课程,又叫正式课程2.隐性课程:难以预期的,伴随正规教学内容随机出现的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式教育影响的内容论和方法体系学科中心课程论2人本主义课程论(学生中心)3社会再造课程论(社会中心)、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凯洛夫《教育学》)教学是教师引起、维持、促进学生学习的全部行为方式行为方式:1 呈示、对话、辅导等主要行为方式2 激发动机,课堂管理等辅助方式(二)教学论1 世界上最早的叫教学论专著:《利记。
学记》2 西方教育文献中,最早使用“教学论”一词的是拉特克(德)和夸美纽斯(捷克)《大教学论》比较系统3 教学论流派:哲学取向的教学理论、行为主义的教学理论、认知教学理论、非指导性教学理论三、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的性质:基础课论学科,应用实践学科①认识语文课程与教学现象②揭示语文课程与教学规律③指导语文课程与教学实践④培养语文教学能力和教学研究能力是中小学教育中为了学生的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而设计和建构的语文教学内容体系及其活动方案第二章语文课程与教学的发展一、古代语文教育的内容封建社会:以儒家经典为主1 蒙学教材:“三百千千”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千家诗2 经学教材:四书(论语孟子中庸大学)五经(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3 《古文观止》1953年,在普希金指导下因课文《红领巾》教学引发了一场教育大讨论,内容涉及教学时间和效率,教师的积极性和学生的主动性及各自在教学中的作用,组成语文课的因素及分析等教学方法。
这场讨论推动了语文教学方法的改革,建立了现代文教学模式。
①推动了教学法改革②建立了现代文教学的基本模式③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
但也产生了倾向性错误①对文学作品的教学比较适宜,但对其他作品的教学不一定适合②产生了形式主义倾向第三章语文课程的性质与目标2语言文学3语言文章4语言文化5口头语和书面语6言语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
小狗钱钱整书阅读教案
小狗钱钱整书阅读教案第一章:《小狗钱钱的诞生》1.1 教学目标了解吉姆·马成功的背景和经历。
掌握小狗钱钱的身世和与吉姆·马的相识过程。
理解小狗钱钱在吉姆·马成长过程中的重要性。
1.2 教学内容阅读《小狗钱钱》第一章,了解吉姆·马的背景和经历。
分析小狗钱钱与吉姆·马的相识过程,讨论小狗钱钱对吉姆·马的影响。
思考小狗钱钱在吉姆·马成长过程中的重要性。
1.3 教学活动学生自主阅读第一章。
小组讨论,分享对吉姆·马和小狗钱钱相识过程的理解。
小组分享,讨论小狗钱钱在吉姆·马成长过程中的重要性。
第二章:《小狗钱钱的理财智慧》2.1 教学目标了解小狗钱钱的理财智慧和方法。
掌握小狗钱钱教给吉姆·马的理财技巧。
理解小狗钱钱理财智慧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2.2 教学内容阅读《小狗钱钱》第二章,了解小狗钱钱的理财智慧和方法。
分析小狗钱钱教给吉姆·马的理财技巧,讨论其可实用性。
思考小狗钱钱理财智慧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2.3 教学活动学生自主阅读第二章。
小组讨论,分享对小狗钱钱理财智慧和方法的理解。
小组分享,讨论小狗钱钱理财技巧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第三章:《小狗钱钱的冒险之旅》3.1 教学目标了解小狗钱钱与吉姆·马一起经历的冒险之旅。
掌握小狗钱钱在冒险过程中的表现和品质。
理解小狗钱钱与吉姆·马之间的深厚友谊。
3.2 教学内容阅读《小狗钱钱》第三章,了解小狗钱钱与吉姆·马的冒险之旅。
分析小狗钱钱在冒险过程中的表现和品质,讨论其对吉姆·马的影响。
思考小狗钱钱与吉姆·马之间的深厚友谊。
3.3 教学活动学生自主阅读第三章。
小组讨论,分享对小狗钱钱与吉姆·马冒险之旅的理解。
小组分享,讨论小狗钱钱在冒险过程中的表现和品质。
第四章:《小狗钱钱的成长与变化》4.1 教学目标了解小狗钱钱在成长过程中的变化。
初中英语课课程教案、拓展课教案
初中英语课课程教案、拓展课教案第一章:课程介绍1.1 课程目标本课程旨在帮助学生提高英语听、说、读、写的综合能力,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
1.2 课程内容课程内容包括:英语语音、词汇、语法、句型、听力、口语、阅读和写作等。
1.3 教学方法采用任务型教学法、情景教学法和交际法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第二章:语音教学2.1 教学目标帮助学生掌握英语音标,提高学生的发音准确性。
2.2 教学内容学习英语音标、音节、重音、语调等。
2.3 教学活动1. 讲解音标发音规则;2. 练习发音;3. 进行语音辨析;4. 小组活动:练习发音并相互纠正。
第三章:词汇教学3.1 教学目标帮助学生扩大词汇量,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3.2 教学内容学习常用词汇、短语、固定搭配等。
3.3 教学活动1. 讲解词汇及其用法;2. 练习词汇的运用;3. 进行词汇游戏;4. 小组活动:用所学词汇造句。
第四章:语法教学4.1 教学目标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的英语语法规则,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4.2 教学内容学习简单句、复合句、时态、语态等语法知识。
4.3 教学活动1. 讲解语法规则;2. 分析例句;3. 进行语法练习;4. 小组活动:用所学语法知识编写短文。
第五章:听力教学5.1 教学目标提高学生的英语听力水平,增强学生的听力理解能力。
5.2 教学内容学习听力技巧、日常对话、故事、新闻等。
5.3 教学活动1. 讲解听力技巧;2. 进行听力练习;3. 讨论听力内容;4. 小组活动:角色扮演,模拟听力场景。
第六章:口语教学6.1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交际能力。
6.2 教学内容学习日常交际用语、情景对话、公众演讲等。
6.3 教学活动1. 讲解日常交际用语;2. 进行角色扮演;3. 组织小组讨论;4. 进行公众演讲练习。
第七章:阅读教学7.1 教学目标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一年级群文《读古诗,知诗意》阅读教案
一年级群文《读古诗,知诗意》阅读教案第一章:课程导入教学目标:1. 引发学生对古诗的兴趣,培养他们对古典文化的认识。
2.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图片,发挥想象,感知古诗的意境。
教学内容:1. 展示古诗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画面。
2. 教师示范朗读古诗,让学生感受古诗的韵律和情感。
教学步骤:1. 展示古诗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画面,如“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2. 教师示范朗读古诗,让学生感受古诗的韵律和情感。
3. 引导学生跟读,注意读音和节奏。
4. 学生自由朗读,体会古诗的意境。
练习设计:1. 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首古诗进行朗读展示。
2. 学生尝试自己创作一首简单的古诗,描述自己喜欢的景物。
第二章:古诗《春晓》阅读教学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古诗《春晓》的内容,体会诗人对春天的喜爱。
2. 学生能够正确朗读古诗,把握韵律和节奏。
教学内容:1. 教师讲解古诗《春晓》的内容,解释生词和短语。
2. 学生跟读古诗,教师指导发音和朗读技巧。
教学步骤:1. 教师讲解古诗《春晓》的内容,解释生词和短语,如“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2. 学生跟读古诗,教师指导发音和朗读技巧。
3. 学生自主朗读,注意韵律和节奏。
练习设计:1. 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首关于春天的古诗进行朗读展示。
2. 学生尝试自己创作一首简单的关于春天的古诗。
第三章:古诗《静夜思》阅读教学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古诗《静夜思》的内容,体会诗人对家乡的思念。
2. 学生能够正确朗读古诗,把握韵律和节奏。
教学内容:1. 教师讲解古诗《静夜思》的内容,解释生词和短语。
2. 学生跟读古诗,教师指导发音和朗读技巧。
教学步骤:1. 教师讲解古诗《静夜思》的内容,解释生词和短语,如“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2. 学生跟读古诗,教师指导发音和朗读技巧。
3. 学生自主朗读,注意韵律和节奏。
练习设计:1. 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首关于思乡的古诗进行朗读展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主四式导读法
三、讨论法:又称议论法、研究法、座 谈法、研讨法。是由生生、师生之间的 交流。 其要点有三: 1.明确目的。讨论的问题要集中,要有 价值和明辨的需要。讨论的形式可全班, 可分组。教师的点拨要深入,要围绕中 心。 2.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3.教师要有民主的态度。
四、导读法:又称教读法、自读法、探索法、
• “三主四式导读法”的“三主”是指导思想,即 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训练为主线。 其中以学生为主体是核心,教师的指导作用是以 学生为主体的保证,以训练为主线是以学生为主 体的体现。“四式”是课堂教学的四种基本类型, 即自读式、教读式、作业式、复读式。其中,自 读式是基本式,教读,就是教会学生自读;作业, 是以练习为主要内容的一种特殊的自读形式;复 读,是以相互联系、相互比较为目的的综合性自 读。自读有六个步骤:认读一辨体一审题一问答 一质疑一评析,其中以质疑解难为核心。
阅读教学之精读
精读:是为了达到对读物的充分理解 而进行的阅读。 精读训练的要求: 1.在理解方面对文章的字、词、句、 段、篇进行深入分析和思考。 2.在欣赏方面对作品反复涵咏,广泛 联想,品味语言精妙,深化文章思想 情感体验。 3.在评价方面对文章的内容和形式作 出客观的判断。
精读的训练:
1.全面理解,逐层研读。 2.咬文嚼字,融会贯通。
三、凯洛夫的五环节教学
20世纪前期,苏联教育家凯洛夫创立了五 环节教学: 1.组织教学,2.复习旧课,3.讲授新课,4. 巩固新课,5.布置作业。 中国在此基础上形成了自己的模式: 1.解题,2.介绍作者和时代背景,3.朗读课 文,4.讲解生字词,5.分析课文,6.概括中 心思想,7.总结写作特点,8.课堂练习或布 置作业。
四、阅读评价力:对作品内容、形式的 是非、优劣、得失进行例行鉴别和评判, 实现价值判断。 五、阅读迁移力:通过想象、思辨和批 判,完成知识向能力的迁移,文本向实 践的迁移,主要表现为触类旁通。 六、阅读创造力:指阅读中有新发现, 提出或解决作品原有内容之外的新问题。
阅读的方法之朗读
• 朗读:朗读是把无声的文字转化为 有声的语言,把单纯的视觉活动转 化为各种感觉的综合阅读方法。 • 朗读的基本要求:
查阅资料的知识和方法。
阅读兴趣
兴趣通常有三个阶段:
知之者:兴趣初始阶段,是需要所产生的 兴趣,可称为理趣。 好之者:兴趣的中期阶段,是对事物和活 动本身的兴趣,可称为情趣。 乐之者:兴趣的高级阶段,是由审美产生 的兴趣,可称为乐趣。
阅读兴趣注意以下几点:
1.明确阅读的目标和意义。
2.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 3.追求阅读教学的审美境界。
魏书生简介
• 魏书生,1950年生,当代著名教育改革家,先后被评为特级教师、全 国优秀班主任、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中青年有 突出贡献的专家、首届中国十大杰出青年、省功勋教师。为辽宁省盘 锦市教育局党委书记兼局长,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兼职教授,全国中学 学习科学研究会理事长,中国共产党第十三、十四、十五、十六次全 国代表大会代表。理念 • 理念 : 教育是一项可以给人以双倍精神幸福的劳动。 教育对象是人,是学生,是有思想、有语言、有感情的学生。教 师劳动的收获,既有自己感觉到的成功的欢乐,更有学生感觉到的成 功的欢乐,于是教师收获的是双倍的、乃至更多于其他劳动倍数的幸 福。 尊重与发展学生的人性和个性,会使师生生活在一种相互理解、 尊重、关怀、帮助、谅解、信任的和谐气氛之中,从而真正体验到做 人的幸福感与自豪感,减少内耗,提高工作和学习效率。
3.边读边思边动笔的习惯。养成读 书思考的习惯,随时记录有价值的 见解,摘录优美的语段、重要信息、 精辟言论、重要资料,圈点批注, 不动笔不读书。 4.质疑问难的习惯。问题是思维的 动力和起点,创新源于质疑。引导 发现问题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敢于怀疑权威。
5.使用工具书的习惯。学生要养成查
阅字典的习惯,不望文生义,不想 当然;教师及时介绍一些工具书,
四、巴班斯基的教学过程最优化
• 苏联教育家巴班斯基的教学过程最优
化的基本原则是:根据掌握的各种方
法和过程,结合一定的具体情况,选
择最佳过程和方法,进行优化组合, 没有固定模式。
五、目标教学
目标教学过程的特点: 1.制定目标。在教学的起始阶段要制定教 学目标,且尽量量化。 2.实施目标。在过程中要安排合理的步骤 和方法。实施目标的一般序列:A知识 的识记和领会,B能力的迁移和运用, C创造性的综合和评价。 3.检测目标。在各个阶段要对学生的学习 情况作出客观评价。包括:诊断性评价, 形成性评价、终结性评价。
阅读的能力
一、阅读感受力:对语言文字的认 知感受能力。 二、阅读理解力:在文章的字里行 间获取意义的能力。理解是阅读的 核心能力,要点有二:1.真正的理 解是特定语境中的理解;2.理清思 路。
三、阅读欣赏力:在全面理解的
基础上,对作品思想内容和语言 形式,驱遣想象,反复涵咏,实
现情感体验,获得审美享受。
一、评点法,又叫串讲法、讲授法、讲解法、 讲评法、讲演法、讲读法、点拨法等。具 体方法是: 1.点,就是点拨、点解。如《邹忌讽齐王纳 谏》“邹忌修八尺有余”,要点“修”,长 而美。有些东西虽长但不美,如蛇。 2.评,就是评串。句与句之间评出语脉,使 其“通”;语段之间评出层次,使其 “顺”;结构之间评出逻辑,使其“联”; 总评之间评出主旨和技法,使其“深”。
钱梦龙简介
• 钱梦龙,1931年2月生,江苏嘉定(今属上海市 人)。历任嘉定第二中学语文教师、是嘉定区桃 李园实验学校(原实验中学)前校长。特级教师, 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现任上海市民办桃李园 实验学校校长,兼任语文教育艺术研究会会长; 曾兼任教育部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学科审查委 员、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学语文教材特约编审。 长 期从事语文教学、成绩显著。著有《语文导读法 探索》、《导读的艺术》、《和青年教师谈语文 教学》等。
1.用普通话。2.语音语调的正确。 3.流畅。 4.有感情。
朗读技巧训练的重点: 1.重音:词和语句重音。 2.停顿:语
法、逻辑、感情停顿。 3.语调:平直调,
上扬调,下降调,曲折调。 4.节奏:段 落层次,力度和速度,停连转换等。
朗读训练的方式:
1.教师范读。 2.学生单读。
3.学生齐读。
4.分角色朗读。
二、赫尔巴特学派的五阶段教学
• 19世纪前期,德国的赫尔巴特,创立了适 应于各科教学的四阶段教学法,后期学派 的莱因在此基础上创立了五阶段教学法:1. 预备,即复习旧课,释新字词;2.提示,既 向学生说明教学目的和学习重点;3.比较, 即把新内容与旧内容相联系;4.概括,即归 纳全文中心思想,得出结论;5.应用,即指 导学生应用新知识联系造句和写短文。
第六章 阅读教学
第一节 阅读教学的内容 第二节 阅读教学的过程 第三节 阅读教学的方法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第一节 阅读教学的内容
一 阅读的习惯态度:指向情感 、态度、 价值观目标 二 阅读的能力:指向知识与能力目标 三 阅读的方法:指向过程与方法目标
阅读习惯态度
阅读习惯: 1.勤于读书的习惯。养成读书看报的习 惯,天天时时读,把阅读生活化,习惯 化。 2.健康读书的习惯。 A.开卷并非都有益, 选择文质兼美的健康读物。B.选择阅 读环境,采用正确姿势,保持精力集 中,获得最佳心理状态。
四句话:一般的地方读过,重点的 地方讲解,层次段落之间评论,全 文讲完后总结。 优点:能够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保 证教学内容的系统性和深刻性,方 法简便易行。 缺点:不易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不 易让学生进行读写练习,不易照顾 个性差异。
二、谈话法,又称提问法、问答法、疑问法、 析疑法。特点是师生的相互问答为主要教学 方式组织课堂教学。其要点是: (一)讲究教师提问的艺术:提问要围绕教 材,要闻教学目标服务。 (二)正确评价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接近 本质,并用确切的语言表达出来。 (三)正确对待学生的提问:对学生的提问 要引导,要加以表扬。 (四)正确处理面向集体提问和指名回答的 关系:想让大家集体思考,然后指名回答。
第三节 阅读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可按不同的标准分类: 按组织形式分:班级教学、分组教学、个别化教学 按教学方式分:传授法、导学法、自学法等 按传授知识与技能分:再现法、探索法、实验法等 按教学过程分:新授法、练习法、复习法 按思维形式分:抽象法、直观法等 按逻辑分:归纳法、演绎法等
常用的阅读教学方法
段意综合,弦外之音。
3.综合阶段:概括中心思想和写作特点。概括中心:审题引申,
(三)运用过程:基本任务是把知识转化为能力。
阅读教学过程研究的成果
一、中国古代的阅读教学: “五之法”(南宋朱熹):博学之,审问之, 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始于学,终于 行,中间是问、思、辨。 “出入法”(南宋陈善《扪虱新话》): “读书须知出入法。始当求所以入,终当 求所以入。见得真切,此是入书法;用得 透脱,此是出书法。”
阅读的方法之默读 • 默读:是不出声的阅读,视觉
接收文字后,直接发射给大脑, 进行译码。默读是快速阅读的
理想方式。
默读训练重点: 1.速度。扩大视觉幅度,增加一次 辨认的字数,提高接收速度,减少 回视和停视。 2.理解。读前明确目标,读中促进 思考,读后检测理解和记忆的质量。 3.习惯。认真专注,读思记写并重。
李吉林简介
李吉林,女,著名儿童教育家,全国著名的语文教育专家。1938年5月出生, 江苏省南通市人。中共党员。1956年毕业于江苏省南通女子师范学校,毕业后 任教于南通师范第二附属小学至今。中学高级教师,江苏省首批特级教师、名 教师。长期致力于小学儿童教育的改革与研究,创建了“情境教学”、“情境 教育”研究成果令专家和教师瞩目,蜚声海内外,多次应邀出国讲学 。 李吉林老师现任江苏情境教育研究所所长,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全国教 育规划专家组成员,全国小学语文教学研究会副理事长,中国教育实验研究会 副理事长,教育部中小学教材审查委员会委员,中央教科所兼职研究员,南京 师范大学兼职教授。 李吉林长期从事小学教育教学的实践探索与研究,创立了“情境教学”、 “情境教育”,成为我国素质教育的重要模式之一,被列为国家教委向全国推 广的八个科研项目之一,在江苏省试点班即达1000个。“情境教育”是国家教 委教育科学规划“八五”、“九五”重点课题。研究成果曾连获10年一度的全 国首届、第二届教育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先后出版《情境教学实验与研究》、 《训练语言与发展智力》、《情境教学理论与实践》、《小学语文情境教学》 等专著七部,并编写出版了1-12册小学语文补充教材,总计约300余万字。论 文多次在全国获一等奖。研究成果先后在全国获“金钥匙”奖,蝉联首届和第 二届“全国教育科学优秀教育成果一等奖”,"全国优秀教育图书一等奖", 《中国教育报》、《人民教育》优秀散文一等奖,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 果一等奖;《小学语文情境教学》15集教学录像在全国电化教材评比中获师范 类最高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