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五”吉林省生猪规模户发展与收入分析

合集下载

生猪产业发展的现状、问题及对策建议

生猪产业发展的现状、问题及对策建议

生猪产业发展的现状、问题及对策建议作者:梁志元来源:《经济研究导刊》2024年第07期摘要:生猪产业是我国农业重要的基础产业,促进生猪生产、保障市场供应,对保持经济平稳运行和社会大局稳定具有重要作用。

当前我国生猪产业处于第四轮“猪周期”,但受非洲猪瘟及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近年来“猪周期”不同于以往的规律,生猪价格几涨几落,出现了“过山车”式行情,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

尤其是在内外部环境错综复杂、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当下,必须用好政府“有形之手”和政策性金融逆周期调节作用,推动生猪产业稳定发展。

关键词:生猪产业;产业政策;发展现状;主要问题;政策建议中图分类号:S8-9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24)07-0027-03粮猪安天下。

2019年以来,受非洲猪瘟及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国内生猪生产受到一定程度冲击,生猪产能大幅波动、猪价大幅上涨,严重影响人民群众生活水平。

当前,我国生猪产业正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制定并完善稳定生猪生产长效性支持政策,稳定基础产能,防止生产大起大落,对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我国生猪产业周期性波动的历史回顾我国是世界生猪生产和消费第一大国,猪肉消费占总肉类消费的比重始终保持在60%以上。

但我国生猪产业长期受“猪周期”怪圈困扰,加上疫病风险频发、环境压力加大、资源约束趋紧、国际竞争加剧等多重不利因素影响,生猪产业可持续发展面临严峻考验。

从近十几年来我国生猪生产与价格波动情况看,“猪周期”跨度总体比较稳定,一般维持在3—4年左右的时间。

2006年以来,我国生猪价格经历了4次明显波动,每一轮“猪周期”,都面临着“价高伤民,价贱伤农”的困扰,对生猪产业发展带来了深刻影响和冲击。

第一轮是2006年6月至2010年3月。

2005—2006年猪价位于低位,养殖户大量淘汰母猪,生猪出栏减少,加之2007年“蓝耳病”的爆发,供求关系反转,生猪价格上涨20个月,最高涨幅158%。

影响生猪价格波动的因素与稳定措施

影响生猪价格波动的因素与稳定措施
睁 行 业 发 展 论 坛
影 响 生 猪 价 格 波 动 的 因 素 与 稳 定 措 施
王 云英 ( 吉林省松原市宁江区大洼镇畜牧兽 医站 吉林松原 1 3 8 0 0 0 )
尽管生猪行 业生 产和价格 波动有一 定 的周 期
粕、 麸皮等, 其 中玉米 占 6 0 % ~ 7 0 %。玉米价格的上涨 使养殖成本升高 , 养殖户收益下降。 1 . 5 生猪 深加 工企 业 的 发展 状 况 生猪加工企业偏弱也使 市场不稳定 因素增加 。 除河南等省 ( 市) 有一些大规模的生猪 肉类加工企业 外, 我国其他一些省份大型的生猪龙头加工企业数量
者认为可 以从前期控制供应和后期利用库存调节供
求这两方面人手。
1影 响因素
1 . 1 养 殖 环 节 正常的生猪养殖 ,母猪存栏与猪价之间的量价 逻辑关 系是 “ 四五六 ” 周期定律 , 即: 从补栏母猪到
2 稳定价格 的几项措施
建立健全生猪养殖行业准入机制 。由于生猪养 殖 门槛较低 , 因此 , 导致类似 2 0 1 1 年生猪行情看好 ,
生产。
生猪 、 猪肉价格最有发言权的还是母猪存栏量。
1 . 2 上 游 成 本 在我国猪粮比 5 . 5为养猪 的盈亏平衡点。 当猪粮 比高 于这 一数 值 时 ,养 殖 户 的积 极性 就 会 被调 动 起 来, 从而补栏、 出栏会陆续增加 , 猪价 回落。因此 , 虽
然玉米 等农产品价格也经历了一轮大幅上涨 ,猪粮 比即超过 5 . 5 的平衡点 ,到 了 2 0 0 8 年2 月猪粮比创 下9 . 4 4的新高。同时 , 猪料比已经达到 1 2 . 0 l 的历史 高点 , 情况并未得到改观 。显然 , 从成本方面考虑似

2016-2025年中国养猪业发展现状及趋势

2016-2025年中国养猪业发展现状及趋势

2016-2025年中国养猪业发展现状及趋势根据农业部《全国生猪产业发展规划2016-2025》,未来10年我国猪肉消费仍然占肉类消费的60%;养猪业从过去10年年增长2.38%,未来10年将下降到1%-2%;饲料产量从过去10年年增长7.3%,未来10年将下降到1.5%。

养猪业的发展向产业互联网、适度规模养殖、生态养殖、健康养殖等方面发展。

一、养猪生产区域布局加快,重心向北方和粮食主产区转移养猪业总体进入低速发展阶段,环境刚性约束,生产区域布局从东部向北方和粮食主产区转移。

中国东西部地区土地辽阔、饲料资源丰富,是生猪养殖重点发展的区域。

重点是发挥成本优势,建设一批高标准的、种养结合养殖基地;要做大做强加工龙头企业,实现产加销对接;加强良种繁育体系建设,保障种源供给;针对区域内气候特点,探索生猪养殖的科学模式。

中国中部和西南部是生猪养殖的主产区,重点是持续稳步发展,成为稳定国内猪肉供给的核心区域。

江苏、浙江、福建、广东等沿海省份生猪产业发展主要制约因素在于环境压力较大、养殖发展空间受限,重点是稳定养殖规模,提升现代化装备水平和生产效率,加强生猪养殖粪污无害化处理与资源利用,因地制宜发展生猪生产,部分满足本地区消费需求,确保区域内猪肉自给率稳定二、适度规模的家庭农场将成为中国未来养猪业的主体尽管规模化养殖是养猪业发展的方向,但中国人口众多,生猪消费量巨大。

建设大型养猪企业投资大,对环境的污染治理成本高,防疫难度大,对人多地少的中国来说难以全面推广。

真正要解决中国的猪肉供应问题,发展适度规模的家庭猪场是较好的模式。

适度规模的家庭猪场是以家庭成员为主的经营单元,一般出栏500-3000头,整个收入以养猪为主。

其优势是经营灵活,有土地,生产成本低,污染治理和猪病防治较容易;同时,专业从事生猪的饲养,防疫、设备、种猪更新交由大中型的专业公司。

这种适度的规模经营将能够有效克服养猪业生产的瓶颈,提升产品的安全性,提高经营效益,实现规模化养殖与效益并行。

2024年生猪产业现状调查报告与分析

2024年生猪产业现状调查报告与分析

2024年生猪产业现状调查报告与分析标题:2024年生猪产业现状调查报告与分析一、引言生猪产业在我国农业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不仅对食品安全和民生保障有重要影响,而且对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具有重大意义。

近年来,随着人口增长和消费水平的提高,生猪产业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本文将对2024年生猪产业现状进行调查和分析,以期为产业的发展提供参考和启示。

二、生猪产业现状1、生猪养殖根据调查,2024年我国生猪年出栏数预计将达到7亿头左右,与2020年相比,增长约8%。

然而,生猪养殖仍面临着诸多问题,如环境污染、疫病风险、效益下降等。

其中,环保压力导致的小散养殖退出和规模化养殖的快速发展,将是未来生猪养殖的主要趋势。

2、屠宰与加工在屠宰和加工方面,我国生猪屠宰量持续增长,但屠宰企业数量减少,趋向于集中化。

屠宰企业正在逐步实现现代化,低温屠宰和冷链运输将得到广泛应用。

同时,加工产品种类日益丰富,以满足不同的市场需求。

3、销售与消费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生猪销售渠道正在发生变革。

线上销售逐渐成为新的销售模式,也将为生猪产业带来新的增长点。

在消费方面,尽管猪肉依然是我国居民的主要肉类消费品种,但消费者对品质、口感、安全等方面的需求也在不断提高。

三、问题与挑战1、养殖成本上升随着饲料、人工等成本的增加,养殖效益持续下降,成为生猪产业面临的一大挑战。

此外,由于环保要求的提高,部分小散养殖户退出市场,规模化养殖进程加快,也增加了养殖成本的压力。

2、疫病风险疫病是生猪养殖的最大风险。

2018年的非洲猪瘟疫情给我国生猪产业造成了巨大损失。

为降低疫病风险,需要加强防控措施,提高生物安全水平,同时也需要完善疫病监测和预警体系。

3、品质与安全问题尽管我国生猪产业在食品安全方面取得了一定的进步,但仍存在一些品质和安全问题。

如滥用兽药、非法添加、毒素超标等。

为提高生猪产品的品质和安全性,需要加强监管,推广绿色、环保、健康的养殖方式。

四、对策与建议1、提高养殖技术和管理水平通过推广先进的养殖技术和设备,提高养殖效率,降低生产成本。

生猪产业发展状况调研报告

生猪产业发展状况调研报告

生猪产业发展状况调研报告一、生猪产业概述生猪产业作为农业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它涉及到养殖、屠宰、加工和销售等多个环节,为农民提供了广泛的就业机会,同时也满足了人民群众对肉制品的消费需求。

二、生猪产业现状近年来,我国生猪养殖数量和规模不断扩大,品种日益丰富,区域分布也日趋合理。

目前,我国生猪存栏量和出栏量均居世界前列,已成为全球最大的生猪生产国。

与此同时,国内外市场的需求也在不断增长,为生猪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然而,在产业发展的过程中,也暴露出一些问题。

如养殖技术落后、生产效率低下、疫病防控不力等,这些问题不仅影响了生猪产业的效益,也威胁到了食品安全。

因此,需要加大科技创新力度,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三、发展趋势与挑战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消费结构的升级,对高品质、绿色健康的猪肉需求不断增加。

这为生猪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但同时也带来了挑战。

如何满足市场需求、提高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等问题,成为生猪产业亟待解决的问题。

四、技术创新与政策支持近年来,政府加大了对生猪产业的扶持力度,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如财政补贴、税收优惠等,以促进产业的健康发展。

同时,企业也在技术创新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如智能化养殖、生物安全体系等,为提升生猪产业的核心竞争力提供了有力支撑。

五、农户经营模式改良建议针对当前存在的问题,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解决:一是加强信息沟通,建立完善的信息服务平台,为养殖户提供及时、准确的市场信息;二是加大资金信贷支持力度,为养殖户提供稳定的资金来源;三是完善产业链条,加强上下游企业的合作与协同发展。

六、品牌建设和市场拓展品牌是产品品质和形象的集中体现,对于提升生猪产业的知名度和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建议企业加大品牌建设力度,通过打造知名品牌来提升产品附加值和市场占有率。

同时,要注重拓展国内外市场,加强市场营销和宣传推广工作,提高产品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生猪产业发展状况调研报告

生猪产业发展状况调研报告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生猪产业发展状况调研报告生猪产业发展状况调研报告生猪业是**市畜牧经济的支柱产业,其产值已占到畜牧业总产值的 52%,是农民家庭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

生猪生产在保障市场供给,平抑市场物价,促进地方农产品加工业发展和农民增收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当前我市生猪生产正处于重要转型的关键时期,出现了许多新情况和新问题,如何抓好生猪产业,推进现代畜牧业发展,成为当前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

1、当前生猪生产的主要特点1.1 母猪存栏量增长,生猪生产呈现恢复性发展态势。

20xx年七月以来由于生猪养殖效益较好,同时我市认真落实国家能繁母猪补贴、人工授精良种补贴、标准化规模养殖建设奖励、政策性生猪养殖保险等扶持生猪生产的政策,推动了全市生猪生产的恢复性发展。

20xx年上半年能繁母猪存栏达到 7812头,比 20xx年上半年增加 386头(增长 5.2%),生猪生产能力逐步得到恢复,预计 20xx年底仔猪生产可望达到供求平衡,仔猪价格趋于合理。

1.2 规模化程度逐步提高,生猪规模化养殖发展势头较好。

近年来我市生猪规模养殖有一定发展,特别是去年以来生猪规模养殖效益较好 ,带动了一定社会资本发展规模养猪,生猪养殖规模化程度得到了一定提高。

20xx年我市年出栏 20头以上的适度规模养猪户达到 16781户(其中年出栏 50头以上1197户、年出栏 100头以上 164户、年出栏 500头以上 35户、年出栏 3000头以上3户), 20xx年末适度规模户存栏生猪16.74万头,同比增长 132.1%;适度规模户出栏生猪 18.12头,同比增长 136.5%。

1.3 生猪品种改良逐渐推进,优质肉猪比重增加。

优质肉猪具有很好的市场前景,近两年来我市抓住时机指导农户和规模养殖场(户)淘汰老弱劣质母猪,选留优质二杂母猪,推广以外三元“洋三杂”为主的生猪品改,提高优质肉猪比例。

吉林市201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吉林市201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吉林市201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12年,面对国际经济持续低迷和国内经济下行压力不断加大的诸多困难和挑战,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紧紧围绕我市“十项攻坚”中心工作,着力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平稳增长、结构优化、民生改善”的积极态势,为“三年看吉林、实现新跨越”奠定了良好基础。

一、国民经济经济总量国民经济继续保持平稳增长。

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①2430亿元,比上年增长11.5%。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42.7亿元,增长5.0%;第二产业增加值1207.5亿元,增长13.8%;第三产业增加值979.8亿元,增长10.2%。

三次产业结构的比例关系由上年的10:50.5:39.5调整为10:49.7:40.3,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

全市人均生产总值达到56244.2元,按现行汇率折算为8948.2美元。

地区生产总值表1:单位:亿元2012年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为98.6,其中:生产资料出厂价格比上年下降2.2%;生活资料出厂价格比上年上涨1.9%。

生产资料三大构成中,原料工业类价格下降3.2%;采掘工业类价格下降2.2%;加工工业类价格下降0.9%。

农业2012年,全市上下积极贯彻落实国家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农业生产保持良好发展态势,全市粮食生产喜获丰收,按市原口径统计粮食总产量达到550万吨,按省认定粮食总产量为382.3万吨,比上年增长4.6%。

农林牧渔业总产值413.5亿元,增长7.3%(按可比价计算,下同)。

种植业结构有所调整,粮食播种面积增长0.4%,其中:玉米播种面积增长4.5%;大豆播种面积降低23.2%。

全年实现农业产值212.4亿元,增长17.0%。

其中玉米总产量达到266.3万吨,增长7.8%;大豆总产量13.5万吨,降低20.8%。

全年实现牧业产值162.7亿元,降低3.8%。

推广生猪标准化养殖技术促进安化养猪业科学发展

推广生猪标准化养殖技术促进安化养猪业科学发展

推广生猪标准化养殖技术促进安化养猪业科学发展生猪标准化养殖是养猪业发展的一种先进模式,主要特点是通过生产规范化、品种良种化、养殖设施化、防疫制度化、粪污无害化,从而达到养猪业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最大化。

推广生猪标准化养殖是我国“十二五”期间发展养猪业的重要抓手,也是我县畜牧产业科学发展的必由之路。

一、农村后院养殖模式淡出,规模养殖蓬勃发展,标准化养殖是规范发展现代养猪业的必然选择三十年前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说过:中国农村的改革要分两步走:第一步是包产到户,解决吃饭问题,第二步是规模经营,实现共同致富。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已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阶段,农民后院养殖模式规模小、收入少,效益差,已经悄然退出,取而代之的是规模经营。

据统计,2011年我县生猪饲养户为114604户,出栏生猪91.2万头,其中年出栏50头以上的规模养殖户2004户,出栏猪60.38万头,占全县生猪总数的66.19%。

规模养殖取代农户散养后,在疾病防控、环境保护、效益保证、食品安全等方面出现了一系列新问题,对行业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创新技术、推行标准化养殖是行业管理的重要抓手,也是解决规模经营出现新问题的必然要求。

1.推行标准化养殖是做好疾病防控的要求规模养殖一般采取集约化经营,工厂化管理,饲养封闭,运动减少,生猪抗病力下降,同时品种换代,流通活跃,又为疫病跨区传播提供了机会,原有的猪瘟、仔猪副伤寒等老病没有消灭,而高致病性蓝耳病、圆环病毒病、细小病毒病、伪狂犬病等新病又不断传播。

疫病流行摧垮了许多养殖场,也造成了畜产品市场的几度起伏。

如2005年四川省资阳市发生人猪共患链球菌病,造成南方广大区域的猪肉消费恐慌,致使生猪大量压栏,猪价直线下降50%左右(我县毛猪价由每公斤9~10元降至4.5~5.2元),大批猪场亏本,被迫破产。

2007年的生猪高热病等疫情造成了牲猪的大量死亡,导致了市场供应减少,价格上扬。

疾病障碍是制约现代畜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防控规模养殖场疾病必须革新传统防疫模式,全面防控,推行新的防疫制度。

我国改革开放三十年养猪业经济发展分析

我国改革开放三十年养猪业经济发展分析
80 70
60 50
1978 1980 1982 1984 1986 1988 1990 1992 1994 1996 1998 2000 2002 2004 2006
1978~2006年生猪出栏率变化情况
单位:%
3、养猪业的作用、贡献、地位、角色之间关系发生了由 “以作用为中心”经“以贡献为中心”到“以角色为中心” 的阶段性变化
以“壮大健康养殖”为根本目 的,以基于科学发展、城乡统筹 的整体规划、合理布局理念为指 导思想,以实现基于支撑体系建 设和模式机制创新的产业优化提 升为核心目标,以培建“政府支 持、价值导向、目标协同、组织 推动、行为合力、杠杆增效”的 发展机制为重点策略。
杠杆 增效
组织 推动
产业 优化 提升
行为 合力
主要内容
一、成就巨大,变化显著 二、价格波动,调节失灵 三、矛盾增多,挑战严峻 四、健康养殖,品牌提升
一、成就巨大,变化显著
1、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生猪出栏量快速增长,连续突破2亿 (1982年)、3亿(1990年)、4亿(1994年)、5亿 (1998年)、6亿(2004年)大关
70000 60000 50000 40000 30000 20000
量从Q1超常规增长到了Q2后不是回调到Q3,而是直接降至到了Q4;价
格从P1急降至P2后急剧攀升到被政府规制下的P5
P
P4
现实的2007年状况


P5
过?
P1
2004年
P3
P2
Q4 Q5
Q1
理想的2007年状况
2006年 Q
Q3 Q2
3、1995年之前生猪价格波动主要由粮食产量变动、体制变革 和政策调整引致,1996年-2007年导致生猪价格波动的原因 主要有以下7个方面

生猪养殖前景

生猪养殖前景

生猪养殖前景生猪养殖的前景如何?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关于生猪养殖前景的相关内容,希望对你有用。

生猪养殖技术及发展趋势21世纪以来,我国的生猪养殖规模出现了持续上涨的趋势,开始进行工厂、家庭集中化养殖。

但是由于受到我国基本国情的限制,生猪养殖产业也面临着很多的问题。

我国的生猪养殖历史虽然悠久,但是生猪养殖技术比较落后,生猪的养殖规模也受到资金、场所、政策、饲料等因素的很大影响,为了响应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号召,养猪规模也受到了限制。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生猪养殖和发展趋势进行阐述。

1 我国生猪养殖规模发生变化的原因 1.1 人口增长与社会经济的发展随着改革开放进程的加快,我国人口数量持续增长,对于猪肉的需求也在增长,这直接带动了生猪养殖产业的发展。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居民收入增多,生活水平提高,进一步带动了生猪养殖规模的发展。

1.2 科学技术进步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生猪养殖技术得到了发展,主要体现在生猪育种与繁殖技术、生猪营养与饲料供给技术、生猪疫病防治技术、环境保护技术等方面的发展,为生猪养殖提供了技术保障。

1.3 粮食增产我国粮食尤其是玉米的增产,为生猪养殖规模的扩大提供了饲料基础。

1.4市场竞争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不仅带动了猪肉的消费,还带动了市场竞争的发展,也对生猪养殖的质量和安全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些养殖户为了适应市场变化,开始进行规模养殖。

1.5 政策的推动政府对于生猪养殖产业的重视是推动生猪养殖规模扩大的重要力量。

2 我国生猪养殖产业的发展趋势2.1 向商品生产转型在我国的现有国情下,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优质的、绿色的猪肉产品越来越受到居民青睐,这类产品成为主流符合大众消费水平的猪肉商品。

而特色肉猪则是需要各种综合条件,针对高端消费人群的消费时尚商品,也逐渐成为我国生猪市场的亮点。

2.2生猪品种转型虽然目前看来,瘦肉型的猪肉仍是我国生猪市场上的主流品种,但是随着居民和市场对于优质猪肉的需求量越来越大,瘦肉猪终将退出市场,一些地方的特色杂优猪、新种猪将会成为新的发展趋势。

吉林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吉林省“十二五”节能减排综合性实施方案的通知

吉林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吉林省“十二五”节能减排综合性实施方案的通知

吉林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吉林省“十二五”节能减排综合性实施方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吉林省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2.02.06•【字号】吉政发[2012]5号•【施行日期】2012.02.06•【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节能管理正文吉林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吉林省“十二五”节能减排综合性实施方案的通知(吉政发〔2012〕5号)各市(州)人民政府,长白山管委会,各县(市)人民政府,省政府各厅委办、各直属机构:现将《吉林省“十二五”节能减排综合性实施方案》印发给你们,请结合本地区、本部门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十二五”期间,经济社会发展受资源环境约束将日趋强化,各地区、各部门要充分认识做好“十二五”节能减排工作的重要性、紧迫性和艰巨性,切实增强危机意识,树立绿色、低碳发展理念,强化组织领导,健全激励和约束机制,将节能减排作为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科学发展的重要工作和突破口,根据实施方案的要求,抓紧制定具体实施方案,明确目标责任,狠抓贯彻落实,确保完成全省“十二五”节能减排和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目标任务。

二○一二年二月六日吉林省“十二五”节能减排综合性实施方案按照国务院《“十二五”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要求,结合贯彻落实《吉林省节能“十二五”规划》,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和主要目标(一)总体要求。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降低能源消耗强度、减少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合理控制能源消费总量相结合,形成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倒逼机制;坚持强化责任、健全法制、完善政策、加强监管相结合,建立健全激励和约束机制;坚持优化产业结构、推动技术进步、强化工程措施、加强管理引导相结合,大幅度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减少污染物排放;进一步形成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市场有效驱动、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推进节能减排工作格局,确保实现“十二五”节能减排目标任务,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吉林省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综述

吉林省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综述
新农村建设扎实推进。去年,“千村示范、万村提升”工程投入资金53.2亿元,新上项目3792个。
县域经济加快发展。2010年,GDP、固定资产投资和财政收入分别达到5200亿元、3850亿元和292.1亿元,主要经济指标增幅连续4年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十二五”时期的全省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总体思路已经确定: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牢固树立“重中之重”和“三化同步”的战略思想,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为主线,紧紧围绕三增一稳的任务目标,突出发展五大主导产业,重点抓好十大产业系列,着力强化六项重大措施,加快推进“五大一强”建设,不断开创农业农村工作新局面,努力让城乡居民生活得更加美好。
吉林省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综述
发布单位:吉林农业厅
今年以来,我省农业农村经济发展亮点纷呈:春耕生产形势好于历年;园艺特产业加快发展;畜牧业保持稳定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持续较快发展;农业科技创新力度进一步加大;农村市场信息服务水平进一步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得到有效保障;农村体制机制创新取得新的进展;农村民生继续改善。
按照上述思路,经过5-10年努力,把我省建设成为粮食大省、牧业大省、林业大省、北方特产大省和农产品加工大省,进而实现农村经济强省的奋斗目标。
围绕实现这样的目标,在去年取得开门红的基础上,今年全省农业农村经济发展要实现如下目标——
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稳定在600亿斤以上阶段性水平,总产量力争再创历史新高;肉蛋奶产量同比分别增长7.7%、3.9%和5%;园艺特产业实现产值1000亿元,增长20%;林业总产值实现1150亿元,增长15%;农产品加工业销售收入实现3500亿元,增长16%;县域GDP、固定资产投资、地方级财政收入分别增长19%、30%和35%;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2%。
农民人均纯收入持续增加。农民人均纯收入相继跨越4000元、5000元和6000元3个大关。去年,农0年,完成了12件民生实事,新解决130.5万农村人口安全饮水问题,新改造农村泥草房20万户,提高新农合和农村低保补助标准,开展农村养老保险试点,实现13.3万贫困人口脱贫。去年,13件农村民生实事也全部完成。

吉林省生猪市场调研报告

吉林省生猪市场调研报告

吉林省生猪市场调研报告一、市场概况吉林省位于中国东北部,是一个以农业为主要产业的省份,畜牧业发达。

吉林省生猪市场在农业产业中占据着重要地位,是吉林省农业生产的主要组成部分。

近年来,随着全国生猪养殖产业的快速发展和市场的逐渐开放,吉林省生猪市场也面临着诸多新的挑战和机遇。

二、市场规模及发展趋势1.市场规模据统计,吉林省目前生猪存栏量约为5000万头,是东北地区生猪养殖规模较大的省份之一。

吉林省生猪产值约占全国总产值的5%,在东北地区的生猪市场中占据一定的份额。

2.发展趋势随着国家生猪产业的调整和升级,吉林省生猪市场也在不断发展壮大。

未来,随着市场需求的变化和技术的进步,生猪市场将呈现出以下几个趋势:(1)市场需求不断增加。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生猪肉需求量将不断增加。

同时,随着农村人口的流失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居民对生猪肉的消费需求也将持续增加。

(2)产业结构不断优化。

传统的生猪养殖方式已经无法满足市场需求,因此生猪养殖产业将向规模化、集约化、绿色化、有机化方向发展。

(3)技术水平不断提高。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生猪养殖技术将不断更新换代,生猪养殖效率将不断提高,生猪养殖业的成本也将不断下降。

三、市场竞争状况1.竞争对手吉林省生猪市场存在着大量的竞争对手,主要包括个体养殖户、家庭农场、乡村合作社、现代化生猪养殖场等。

这些竞争对手在市场中展开激烈的竞争,各自拥有一定的市场份额和品牌影响力。

2.竞争情况当前,吉林省生猪市场竞争激烈,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1)价格竞争。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价格是影响市场竞争的最重要因素,吉林省生猪市场上存在着激烈的价格竞争,各个养殖场为了争夺市场份额,不惜打价格战。

(2)品牌竞争。

在生猪市场上,品牌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竞争因素,品牌知名度将直接影响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目前,吉林省生猪市场上一些知名养殖场在市场上占据着一定的优势地位,其他养殖场在品牌建设上还存在一些不足。

2024年我国生猪市场分析与展望

2024年我国生猪市场分析与展望

2024年是中国生猪市场发展的关键一年,也是一个充满挑战和机遇的一年。

在过去的一年里,中国生猪产业经历了很多波折和挑战,但同时也有很多机会和潜力。

通过对2024年中国生猪市场的分析和展望,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行业的发展趋势和未来的发展方向。

一、2024年生猪市场的现状分析1.供需矛盾加剧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推进,人们的生活水平和消费水平不断提高,对肉类产品的需求也越来越大。

但同时,由于传染病、环境污染等因素的影响,生猪养殖业受到了一定的冲击,导致供应量不足,供需矛盾日益加剧。

2.价格波动较大由于供需矛盾加剧以及市场环境的不确定性,生猪市场价格波动较大,市场风险增加。

在2024年上半年,生猪价格出现了一定程度的下跌,但随着需求的逐渐恢复和政府政策的支持,下半年价格有所回升。

3.生猪养殖业面临挑战生猪养殖业在面临供需矛盾加剧、环境污染治理等压力的同时,还需要应对技术更新、市场竞争等挑战。

传统的散养养殖模式存在着资源浪费、环境污染等问题,需要逐步转向规模化、集约化的养殖方式。

二、2024年生猪市场的展望1.政策支持将继续加大为了促进生猪产业的健康发展,政府将继续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出台更多的政策措施,加强对生猪养殖业的支持和规范,鼓励企业加大技术投入和创新,从而提高生猪养殖业的规模化、集约化水平。

2.市场竞争将加剧随着生猪价格的波动和市场环境的变化,生猪养殖企业之间的竞争将进一步激烈化。

企业需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竞争力,加强品牌建设、产品创新等方面的投入,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赢得市场份额。

3.生猪市场潜力巨大尽管生猪市场面临很多困难和挑战,但同时也有很多机会和潜力。

随着中国人口的增长和经济的发展,生猪需求将会持续增长,市场潜力巨大。

生猪企业可以通过技术创新、品牌建设等措施,抓住机遇,实现可持续发展。

综上所述,2024年是中国生猪市场发展的关键一年,虽然面临很多挑战和困难,但也有很多机遇和潜力。

吉林省玉米产量情况数据分析报告2024版

吉林省玉米产量情况数据分析报告2024版

吉林省玉米产量情况数据分析报告2024版吉林省是我国重要的粮食生产省份之一,其玉米产量一直在国内处于较高水平。

本文将对2024年吉林省玉米产量情况进行数据分析。

首先,回顾过去十年的数据,吉林省的玉米产量经历了波动的趋势。

从2024年到2024年,玉米产量呈现下降-上升-下降-上升的曲线,整体呈现出逐渐上升的趋势。

其中,2024年玉米产量达到峰值,为6000万吨,2024年则下降到5500万吨左右。

其次,我们还可以从各市的玉米产量情况来看。

根据数据,2024年吉林省各市的玉米产量排名前三的分别是松原市、通化市和白山市。

松原市的玉米产量达到1600万吨,占全省总产量的29%,位居吉林省玉米产量榜首。

通化市和白山市的产量分别为1100万吨和900万吨,占比分别为20%和16%。

再者,我们还需要关注吉林省的玉米种植面积情况。

根据数据,2024年吉林省的玉米种植面积为2500万亩,相比于2024年的2300万亩有所增加。

可以看出,玉米种植面积的扩大对于2024年的玉米产量增长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此外,我们还可以通过对吉林省玉米产量的产销差分析来了解玉米市场供需情况。

据统计,2024年吉林省的玉米净供需差为450万吨。

这意味着吉林省的玉米供应量大于需求量,处于供过于求的状态。

因此,需要适当调整市场运营策略,保持市场供需平衡。

最后,我们还要关注吉林省玉米产量的增长动力。

从分析中可以发现,投入的力度和科技的应用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2024年,吉林省对农业的投入继续增加,农业机械化水平不断提升。

同时,新品种和新农艺技术的推广应用也为玉米产量的提高做出了贡献。

这些因素的不断发展将持续推动吉林省玉米产量的增长。

总结起来,2024年吉林省玉米产量略有下降,但整体趋势仍呈上升态势。

吉林省各市的玉米产量差异较大,松原市位居榜首。

玉米种植面积的增加和投入的加大是玉米产量增长的推动动力。

分析市场供需差,需要适时调整市场运营策略。

生猪 市场调研报告

生猪 市场调研报告

生猪市场调研报告标题:中国生猪市场调研报告摘要:本报告对中国生猪市场进行了调研分析,包括市场规模、供需状况、价格趋势、市场竞争等方面。

通过对市场调研的数据和分析,对未来几年中国生猪市场的发展趋势进行了预测和展望。

一、市场概况1. 市场规模:中国是世界最大的生猪养殖和消费国家,生猪市场规模庞大。

2. 供需状况:中国生猪市场供需矛盾突出,供应量难以满足市场需求。

3. 市场结构:中国生猪市场主要由养殖户、屠宰企业、肉制品加工企业等组成。

二、市场竞争1. 主要竞争对手:中国生猪市场的主要竞争对手是其他家禽肉类产品,如鸡肉、牛肉等。

2. 品牌竞争:由于品牌认知度和质量口碑的影响,部分品牌在市场竞争中占据了一定的市场份额。

三、价格趋势1. 调查数据显示,近年来中国生猪价格呈现明显上涨趋势,特别是在生猪供应紧张情况下。

2. 价格波动原因:生猪市场受到疫情、饲料价格变动、政策调控等因素的影响,导致价格波动较大。

四、行业发展趋势1. 环保要求提升:生猪养殖过程中的环境问题日益凸显,政府对环保要求提升,将对行业发展带来影响。

2. 科技创新:中国生猪市场逐渐开始采用科技手段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

3. 外部影响:国际贸易摩擦、疫情等外部因素对中国生猪市场的发展带来不确定性。

五、结论和建议1. 在生猪市场竞争激烈的情况下,企业需要注重品牌建设,提高产品质量,提升市场竞争力。

2. 积极采取科技创新,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增加市场竞争力。

3. 关注政策调控和市场变化,及时调整经营策略,把握市场机遇。

该报告有助于了解中国生猪市场的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为相关企业制定战略和决策提供了参考。

中国生猪养殖行业供需情况分析,预计未来中国猪肉需求将呈现缓慢下降趋势

中国生猪养殖行业供需情况分析,预计未来中国猪肉需求将呈现缓慢下降趋势

中国生猪养殖行业供需情况分析,预计未来中国猪肉需求将呈现缓慢下降趋势2019年6月我国生猪存栏量为25560.92万头,环比降低5.1%,同比下降25.8%;能繁母猪存栏环比下降5.0%,同比减少26.7%。

生猪存栏数量下降幅度已经远高于2015年行业下降幅度。

一、生猪养殖行业需求端分析:消费量短期相对稳定,预计长期缓慢下降我国是猪肉消费第一大国,近年来猪肉消费量保持稳定。

数据显示,2012年以来我国每年猪肉消费量在5500万吨上下小幅波动,相对稳定,其中2018年猪肉消费量5595万吨。

从长期来看,预计我国猪肉需求将呈现缓慢下降趋势。

影响猪肉需求的因素主要包括人口数量、人口年龄结构、城镇化、居民收入、居民肉类消费结构。

1.人口增长逐渐放缓,未来可能进入负增长,对猪肉消费有消极影响。

我国人口的自然增长率却在逐步下滑,2018年已经下滑至3.81%,IMF预测到2023年我国人口将开始负增长,人口增长的减缓乃至负增长对未来的猪肉消费有消极影响。

2.青壮年是猪肉消费主力军,人口老龄化,将影响人均猪肉消费量。

青壮年劳动力是猪肉消费的主力军,尤其是从事体力劳动的农民工等群体。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和生育率的下降,青壮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将进一步下滑。

预计到2020年,老年人口达到2.48亿,老龄化水平达到17.17%,将减少人均猪肉的消费量。

3.城镇化和居民收入增加推动猪肉需求,但边际影响逐渐减弱。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改善、城市化率的提高、膳食结构的改善,人们对动物性食品的需求日益增长。

但是随着收入的提升边际效应减弱。

4.我国居民肉类消费升级趋势明显,猪肉消费占比下降。

我国居民日常消费的肉类主要包括猪肉、鸡肉、牛肉、羊肉,其中猪肉是最主要消费品种。

2018年我国居民猪肉、鸡肉、牛肉、羊肉消费量占比分别为69%、14%、11%、6%,猪肉占据绝大部分肉类消费。

由于猪肉、鸡肉价格接近,因此两者具备短期替代效应,猪肉消费和鸡肉消费占比短期波动呈现一定的反向关系。

规模化生猪养殖历程以及常见问题

规模化生猪养殖历程以及常见问题

2021年第4期 吉林畜牧兽医17·养猪专栏·YangZhu ZhuanLan规模化生猪养殖历程以及常见问题门 娜辽宁省昌图县现代农业发展服务中心,辽宁昌图 112599摘 要:随着畜牧养殖产业的快速发展,生猪养殖的发展方向究竟该怎么走是现阶段中国生猪养殖产业非常关键的一个命题。

据相关研究资料表明,中国生猪养殖产业的转型主要是走生态健康的生猪养殖路线,实现环境友好以及健康猪肉畜牧产品产出的良好循环。

本文将对我国生猪养殖产业所经历的历史阶段以及现阶段规模化、集约化生猪养殖中所面临的常见问题进行介绍,旨在为我国现阶段科学的生猪养殖带来帮助。

关键词:生猪养殖;集约化;环境污染;疫病;饲养模式1 我国生猪养殖产业所经历的历史阶段自从中国改革开放以来,近60年的畜牧养殖产业发展,我国生猪养殖产业主要经历了4个不同的历史阶段,首先是1958~1978年左右,我国生猪养殖的数量开始显著上升,主要是传统生猪养殖模式的扩大以及养殖数量的提高,主要贯彻毛泽东主席在1958年提出“关于大养其猪”的指导意见。

到1979~1988年左右是我国生猪养殖产业工艺改进改革的重要阶段,主要受到华国锋同志在视察北方生猪养殖场后推行机械化生猪养殖进程的指导意见,生猪养殖的方向朝着机械化、自动化的方向发展。

到1989~2008年左右,我国开始全面发展“工厂化生猪养殖”,规模化、机械化生猪养殖技术开始逐渐成熟,是我国规模化生猪养殖发展的重要阶段,生猪养殖的数量和规模获得前所未有的迅速进步。

到2009~2018年左右,我国生猪养殖的规模进一步扩张,生猪养殖朝着集约化的方向发展,生猪养殖的数量以及猪肉畜牧产品的产量达到全球第一。

总体而言,经历近60年的产业发展,我国生猪养殖的规模、数量以及饲养技术均获得了巨大的进步,开始跨入现代化生猪养殖的历史阶段[1]。

2 集约化生猪养殖中的常见问题现阶段生猪养殖中大型规模化生猪养殖的集团企业迅速发展,规模化、集约化生猪养殖进程不断进步,没有科学合理的控制生猪养殖的规模和数量,一味的强调生猪以及猪肉畜牧产品的产量,没有考虑生态环境所能承受的能力,在较小的区域规模内盲目的扩大生猪养殖的数量,通过现阶段生猪养殖的机械化工艺技术,提高生猪养殖的产能,导致出现了各种各样的生态环境问题,这种生猪养殖的发展模式并不适应于我国养殖地域有限,人口密集、农田种植相对分散、地形地貌相对复杂、人均耕地面积较少以及自然资源环境有限等复杂的国情。

吉林省猪肉消费结构分析

吉林省猪肉消费结构分析

吉林省猪肉消费结构分析吉林省是一个农业大省,农业经济占全省经济总量的比重较高。

其中,猪肉产业是吉林省重要的饲料畜牧业,也是居民饮食中重要的蛋白质来源之一。

本文将从吉林省猪肉消费结构的角度进行分析。

一、吉林省猪肉产业现状吉林省地广人稠,气候适宜,适合发展农业畜牧业。

猪肉是吉林省的主要肉类消费品种之一。

吉林省猪肉产业已经形成了以生猪种植、饲养、屠宰、肉品加工、销售为一体的完整产业链条。

2019年,吉林省生猪存栏量为1431.42万头,屠宰数量达到1250.6万头,肉品加工企业300多家。

猪肉产业成为吉林省农业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之一。

1.猪肉消费量猪肉在吉林省饮食结构中占有重要地位,吉林省居民人均猪肉消费量位居全国前列。

根据2019年吉林省统计数据显示,吉林省猪肉消费量达到了146万吨,其中禽畜肉类的消费量占全省肉类消费量的70%。

吉林省居民饮食中对猪肉的需求量较大,甚至超过了其他地区,也反映了猪肉在吉林省饮食文化中的特殊地位。

2.猪肉消费结构特点(1)生猪出栏地区集中吉林省猪肉消费结构的特点之一是生猪出栏地区集中。

吉林省各市区之间的交通不便,物流设施相对欠缺,导致了各地的猪肉市场相对封闭,且大部分的猪肉都是当地生产销售,造成了生猪出栏地区集中的情况,形成了市场集中度较高的局面。

(2)猪肉产品类型多样吉林省猪肉消费结构的特点之二是猪肉产品类型多样。

吉林省的猪肉产品类型比较丰富,除了传统的猪肉串、猪肉骨头汤等特色美食外,还有猪肉松、熏肉等加工产品,适应了不同人群和场合的需求。

(3)消费渠道多样吉林省猪肉消费结构的特点之三是消费渠道多样。

同时,农村地区和城市地区消费方式也不相同。

农村地区消费以自家饲养和购买当地屠宰的生猪为主,而城市地区消费则更多地选择超市和肉菜市场等专业市场购买,形成了猪肉消费渠道多样的局面。

随着吉林省现代农业技术的不断提升,猪肉消费下一步的趋势是产业结构的调整、优质生猪品种的培育等方面进行探索和创新,首先是加强生猪的品种改良,培育出更加肉质鲜嫩、肥瘦相间的优质生猪品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69
农业工程与能源
Agricultural Engineering and Energy
2017年1月下
“十二五”吉林省生猪规模户发展与收入分析
张铁瀛,茅恒昌
(国家统计局吉林调查总队,吉林 长春 130000)
摘 要:为了更好的了解规模户的发展情况,文章选取了年末存栏400头以上的规模户32个,对其在“十二五”时期发展及收入等情况进行了调查和分析。

结果表明,规模户取得了长足发展,但规模户经营困难也在增加。

文章通过对制约规模户收入增长的主要因素进行分析,提出了系列建议,力求推进畜牧业规模化健康发展。

关键词:十二五;生猪;规模户;收入
中图分类号:F326.3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2-3872(2017)02-0169-01
规模户是生猪产业发展主力军。

目前吉林省生猪规模化饲养量占全部养殖量的80%以上。

为更好了解规模户的发展情况,在全省选择了年末存栏400头以上的32个规模户,对他们在“十二五”时期发展及收入等情况进行调查和分析。

1 “十二五”时期生猪规模户取得长足发展
1.1 规模户基础实力增强
1)养殖场占地面积增加。

“十二五”时期生猪规模户户均经营占地面积为65亩。

在养殖用地紧张的情况下,养殖面积得到稳定增长。

2015年生猪规模户户均占68亩,比2011年增加11.7%,平均每年增长2.9%。

其中,生产用房面积户均11亩,2015年为12亩,比2011年10亩增长26.4%。

2)营业收入增加。

“十二五”时期生猪规模户户均营业收入有所增加,2015年达到646万元,较2011年增加39万元,增幅为6.3%,年均增长1.6%。

3)生产性固定资产投资加快。

“十二五”时期生猪规模户户均生产性固定资产原值1257万元。

其中,2015年固定资产原值为1570万元,比2011年的973万元,户均净增投资近600万元。

五年间年均增长12%。

1.2 规模户生产能力逐步提高
1)出栏率稳定提高。

调查数据显示,规模户通过引进优良品种,提高科学饲养水平,使出栏率稳定增长。

“十二五”时期生猪出栏率始终稳定在1.7左右,2015年达到1.82,比2011年全省平均出栏率高0.12。

2)从业人员人均饲养量增加明显。

“十二五”时期生猪规模户从业人员人均饲养量为577头。

其中,2015年为610头,较2011年的537头增加了13.7%,年均增加近4%,生产效率提高明显。

3)户均养殖数量增加。

“十二五”时期生猪规模户,户均饲养量为7165头。

饲养量逐年增加。

2015年户均达到7666头,比2011年增长12.5%,平均每年增长3.1%。

1.3 政策助力规模户健康发展
1)银行贷款快速增加。

“十二五”时期户均获得银行贷款93万元。

其中,2015年达到138万元,比2011年49万元增加近90万元,增长182%,平均每年增长45%。

2)政策扶持惠及规模户。

“十二五”时期符合条件的规模养殖户得到了政府财政支持。

文章中调查样本户五年间获得国家财政专项扶持资金户均4万元。

2 规模户经营困难增加
2.1 价格过山车,收入波动幅度较大
“十二五”期间,生猪市场经历了较大幅度的波动,规模户的年收入也出现了较大的波动。

2011年~2015年,户均纯收入分别为109万元、87万元、60万元、-48万元和73万——————————————
作者简介: 张铁瀛(1982-),男,吉林人,研究方向:畜牧业统计调查及相关分析研究。

元,2015年户均纯收入较2011年减少了三分之一。

2.2 成本费用增高,利润率降低
“十二五”期间,规模户的成本费用增幅较大,高于收入的增幅,养殖利润率出现了缩水。

2015年户均营业总支出为573万元,较2011年的498万元增长了15.1%,而同期的收入增幅仅为6.3%。

2015年户均饲料支出为454万元,较2011年增加了12.8%,人工支出为79万元,较2011年增加了110.9%。

2.3 竞争激烈,部分养殖户被市场淘汰
市场竞争激烈,一些经营不善的被迫“斩仓出局”。

例如生猪大县双辽2015年生猪养殖大户数量为42户,比2012年高峰时段的61户下降了31%。

3 制约规模户收入增长的主要因素分析
1)传统养殖方式影响养殖效率提高。

多数规模户是从普通散养户发展而来,养殖模式较为传统。

圈舍建造临近居民区,人畜混居现象严重。

部分规模户现代化设施不足,从业人员年龄偏大、缺少专职技术人员,不适应规模化发展要求。

2)融资困难制约规模户发展。

虽然国家专项资金支持力度加大,畜牧业融资渠道拓宽,但规模户缺少资金问题依然突出,融资难成为制约规模户发展重要因素。

3)价格波动制约收入稳定增长。

五年间,生猪价格波动频繁,直接影响规模户养殖收入。

2012年下半年到2015年上半年近三年时间生猪价格长期在低位徘徊。

同时,受人员工资、饲料价格上涨等因素影响,养殖成本持续增加,影响了规模户养殖效益的增加。

4 促进“十三五”规模户健康发展对策
为了规模户健康发展:①推进绿色环保型规模户发展。

大力提倡绿色养殖、循环经济高效益,转变畜牧业发展方式;
②大力推进规模户精细化养殖。

以大型规模化养殖企业为引领,以专业化合作组织为基础,通过规范化小区建设,改善环境污染严重、管理方式粗放、养殖效率低下的问题;③进一步拓宽规模户融资渠道。

积极引导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和小额贷款公司进入畜牧业融资领域,降低担保利率和融资成本;
④加强畜禽良种体系培育建设。

建设与现代畜牧业发展相适应的良种繁育体系。

参考文献:
[1]张丽娜.吉林省畜牧业发展的金融支持研究[D].吉林农业大学,
2015.
[2]史小琴.吉林省生猪养殖规模与成本效益分析[D].吉林农业大
学,2013.
[3]翟羽佳.吉林省生猪生产波动及影响因素研究[D].吉林农业大学,
2011.
(收稿日期:2017-1-1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