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文学专题研究《生花妙笔百态人生》
妙笔生花 笔下有神
妙笔生花笔下有神妙笔生花,笔下有神,这是形容优秀文人作家写作时笔力精妙,措辞恰当,文笔生动传神的一种说法。
这种说法源自古代文人的创作技艺,认为文人的作品如果神情生动,文字抒情,精彩纷呈,就好像是一支妙笔,在纸上绽放出绚烂的花朵,令人赏心悦目,心驰神往。
妙笔生花,笔下有神,意味着文笔生动传神,文字流畅生动,表现出作家浑然天成的才情和功力。
文人用心灵之笔,挥洒出天地万物,情感万千,形态各异的山水人物,将生活的琐碎与感悟写成一篇篇流光溢彩、千姿百态的文章。
妙笔生花,笔下有神,是文学创作中追求的终极境界。
作家在创作中力求神韵动人、情景交融,从而感受到文学的魅力所在。
在中国文学史上,有许多著名文学家以他们的妙笔生花、笔下有神的作品,留下了不朽的艺术形象,为后人所称颂和传颂。
古代文学巨匠苏轼就是妙笔生花、笔下有神的典范之一。
他的文笔清新,洒脱流畅,美不胜收,给人以清新明快、活泼流畅的美感。
苏轼在《题西林壁》中写道:“爱染一尘寺,花开半夜申”。
这两句简洁明快,字字珠玑,娓娓动人。
他的诗文中常常潜藏着丰富的意境,或清新柔媚,或悲凉婉转,或浪漫豪放,或含蓄深沉,无不令人折服。
另一位妙笔生花、笔下有神的文学巨匠是唐代诗人李白。
他的诗歌豪放奔放,奇思异想,展现出了超凡脱俗、豪放不羁的个性魅力。
他的《将进酒》一诗:“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这首诗以豪放的情感,将诗人豁达豪放的性格展现得淋漓尽致。
妙笔生花、笔下有神不仅体现在古代文学巨匠的作品中,也同样体现在现代作家的创作中。
莫言的长篇小说《红高粱家族》以其丰富的想象力和独特的叙事手法成为中国现当代文学的代表作之一。
小说以长达半个世纪的中国乡村生活为背景,揭示了那个时代农民们的艰难生活和痛苦遭遇。
小说中的形象鲜活生动,场景描写生动,情节跌宕起伏,妙笔生花,笔下有神,无不展现出莫言深厚的文学功力和艺术魅力。
显微镜下的西班牙百态人生——论西班牙的自然主义文学
l引 言
1 9世 纪 下 半 叶 , 纯 的 浪 漫 主 义 文 学 和 极 致 的 现 实 主 义 文 单
学都 无法 满 足 知识 阶 层 对 文 化 的渴 求 , 生物 学 、 传 学 及 实 证 受 遗
主 义 等 科 学理 论和 哲学 思潮 的影 响 ,西 欧 文 坛 开 始 流 行 一 种 非 主 流 的 文 学流 派— — 自然 主 义文 学 。 自然 主 义 文 学 起 源 于 法 国 : 法 兰 西 第 二帝 国海 外贸 易 的发 展 加 剧 了 殖 民 扩 张 ,拿 破 仑 三 世 对 国 内 共和 派 实行 高 压 政 策 , 当战 役 中法 国 又败 给 普 鲁 士 , 色 其 在 欧 洲 大 陆 的霸 权 地 位 开始 受 到 动 摇 ; 着 巴 黎公 社 的 成 立 , 随 国 内 矛盾 斗 争激 烈 、 识 分 子 奋起 反抗 , 漫 主 义 文 学 和 现 实 主 义 知 浪 文学 随即 与 当 时流 行 的科 学 理 念 和 哲 学 思 潮相 结 合 ,其 中一 支 演变 为 自 然 主 义 。 国 的 自然 主 义 文 学 在 1 法 9世 纪 7 0到 8 O年 代 达 到 颠峰 之 后 便 开始 逐 渐 衰 落 。 管 自身 存 在 一 些 缺 陷 。 是 自 尽 但 然主 义文 学 在 连 接 现 实 主 义 和 现 代 主 义 的 过程 中 却 起 到 了 承 前
给 读 者 大 众展 现 当时 的社 会 真 实 。作 为近 代 文 学 向现 代 文 学 过 渡 时 期 的 一 种 非 主 流 文 学 流 派 . 自然 主 义 文 学影 响 深 远 。通 过 1 9世 纪 末 期 西 班 牙 文 学 中 出现 的 几 篇 重 要 的 带 有 自然 主 义 创 作 色彩 的 作 品 .可 以 看 出 自然 主 义 文 学在 融 合 了 西班 牙 元 素后 独 具 特 色的 创 作 背 景 和发 展 倾 向 。 关 键词 : 自然主 义 ; 自然 主 义 文 学 ; 班 牙 小说 西 中 图 分类 号 : 0 . I 9 1 9 文献 标 识 码 : A 文 章 编 号 :6 3 2 1 (O 1 0 - 04 0 17 - 11 2 l )8 0 9 — 2
外国文学专题
外国文学专题摘要:一、引言1.介绍外国文学专题的背景和意义2.提出文章主要讨论的内容和目标二、外国文学的发展历程1.古希腊文学2.罗马文学3.欧洲文艺复兴时期4.18 世纪至20 世纪的欧美文学三、重要文学作品及作家介绍1.古希腊悲剧作家:埃斯库罗斯、索福克里斯和欧里庇得斯2.莎士比亚:作品及其影响3.莫里哀:法国古典喜剧的代表4.歌德:《浮士德》与德国古典文学四、外国文学的特点与影响1.多样性与丰富性2.思想启蒙与人性探讨3.对我国文学的影响五、结论1.总结全文内容2.强调外国文学研究的重要性正文:一、引言外国文学,作为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自古以来就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世界各地的读者。
本文旨在对外国文学的发展历程、重要作品及作家进行梳理,并探讨其特点与影响。
通过对外国文学的研究,可以更好地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思想观念,从而丰富我们的精神世界。
二、外国文学的发展历程1.古希腊文学古希腊文学是西方文学的起源之一,以悲剧和喜剧为主要表现形式。
其中,埃斯库罗斯、索福克里斯和欧里庇得斯被称为古希腊三大悲剧作家,他们的作品深刻反映了人类命运的无奈与悲剧性。
2.罗马文学罗马文学在古希腊文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代表作品有维吉尔的《埃涅阿斯纪》和贺拉斯的《诗艺》等。
罗马文学对后世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史诗、诗歌和戏剧等方面。
3.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文艺复兴时期是欧洲文学的又一高峰,但丁、莎士比亚、塞万提斯等文学巨匠纷纷涌现。
他们的作品强调人性、自由和平等,为后世文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4.18 世纪至20 世纪的欧美文学18 世纪至20 世纪,欧美文学进入了多元化发展阶段,出现了启蒙主义、现实主义、浪漫主义、象征主义等多种文学流派。
其中包括伏尔泰、卢梭、狄更斯、雨果、托尔斯泰等重要作家。
三、重要文学作品及作家介绍1.古希腊悲剧作家:埃斯库罗斯、索福克里斯和欧里庇得斯埃斯库罗斯以命运观念为主题,索福克里斯强调道德观念,欧里庇得斯关注人性。
外国文学专题研究
外国文学专题研究一、填空题1.在20世纪,占据西方文学主潮地位的是现代主义文学。
2.在20世纪现代主义小说史上,1883年生于布拉格的卡夫卡堪称一个奠基者。
3.1904年,卡夫卡结识了他—生中最重要的朋友马克斯•布洛德,此人在卡夫卡去世后,整理出版了他的作品。
4.英国大诗人奥登曾说:“就作家与其时代的关系而论,当代能与但丁、莎士比亚和歌德相提并论的第一人是卡夫卡。
卡夫卡对我们至关重要,因为他的困境就是现代人的困境。
”5.《变形记》的主人公是格里高尔•萨姆沙。
6.卡夫卡最主要的三部长篇小说是《美国》、《审判》、《城堡》。
7.卡夫卡的中短篇小说(集)主要有《观察》、《变形记》、《饥饿艺术家》等。
8.“表现主义”的概念最初是运用在绘画中,1901年,法国画家朱利安•奥古斯特•埃尔维在巴黎“独立沙龙”展出了8幅作品,被称为“表现主义”绘画。
在文学批评界,表现主义一词在1911年7月正式出现在德国,并在以后的几年中获得广泛的认可。
9.《城堡》的主人公名叫K。
10.法国作家纪德认为,卡夫卡的作品有两个相反相成的世界:一是对“梦幻世界‘自然主义式’的再现”,二是“大胆地向神秘主义的转换”。
11.意识流小说的产生有着深厚的哲学和心理学基础。
其中法国现代哲学家柏格森的直觉主义和心理时间观直接构成了意识流小说的哲学背景。
奥地利心理学家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构成了意识流小说的心理学基础。
12.“意识流”这一概念最初是心理学术语,是由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在《心理学原理》一书中提出来的。
1918年,梅•辛克莱在评论多萝西•理查逊的小说《旅程》时最早把“意识流”这一术语引入文学评论。
13.弗洛伊德把人的精神领域划分为意识、前意识、无意识三种结构形态。
14.意识流小说表现人物心理和意识活动的主要技巧包括内心独白、自由联想、蒙太奇等。
15.乔伊斯的祖国是爱尔兰。
16.《尤利西斯》被誉为“20世纪最伟大的英语文学著作”。
17.小说《月桂树被砍掉了》的作者杜阿•杜夏丹是法国小说家,一般被认为是较早尝试意识流小说创作的作家。
外国文学史 欧美部分 下编(第三章 近现代亚非文学)知识点
外国文学史欧美部分下编(第三章近现代亚非文学)【考点】一:名词解释1.白桦派:日本近代文学中的一个创作流派,由同人刊物《白桦》而得名。
这些作家追求个性解放,提倡人道主义精神,强调人的尊严和意志,在创作技巧上有许多革新。
主要作家有志贺直哉等。
2.自然主义:20世纪初日本文学中一个重要流派。
在艺术上主张作家要排除一切目的和理想,如实地表现自我,描写自然,冷静、客观地描写事物,要求作家自我忏悔和自我暴露。
代表作家有田山花袋、岛崎藤村等。
《破戒》《棉被》是代表作。
3.旅美派:又称叙美派,产生于20世纪初的阿拉伯地区的文学流派,由旅居美洲的阿拉伯作家组成。
代表作家是黎巴嫩诗人纪伯伦。
表现了阿拉伯人在美洲新环境中的奋斗和对祖国、亲人、家乡的思念。
是连接阿拉伯文学和世界文学的桥梁。
4.埃及现代派:第一世界大战后在埃及形成的文学流派,20-30年代走向繁荣。
该流派以现实主义手法真实反映现实生活,抨击生活弊端,关注下层劳动人民,具有鲜明的人道主义精神,是埃及现代文学的开端。
后扩大到叙利亚、黎巴嫩、伊拉克等国家,该派流的代表作家为著名的塔哈"侯赛因,《日子》。
5.战后派:在日本,相对于老作家,战后登上文坛的第一批新作家被称作战后派,该派以1946年创刊的《近代文学》杂志为中心,以尊重个性、艺术至上为基本精神,提倡文学独立于政治之外,主张作家不受政治党派和理论束缚。
有名作家有三岛由纪夫、安部公房等。
6.新感觉派:该派深受西方代主义影响,属于日本的现代派文学。
他们怀疑和否定传统文学,力图在表现形式上标新立异。
他们主要依靠直观、直觉把握客观事物,在创作中大量使用感性的表达方式,新奇的文体和辞藻,刺激人们的感官。
大多作品中渗透一种神秘主义和悲观主义思想。
代表作家为川端康成、横光利一等。
7.新思潮派:新思潮派以近代日本作家芥川龙之介等人创办的《新思潮》杂志而得名。
芥川龙之介是该派的代表作家,《罗生门》是他早期代表作。
妙笔生花 笔下有神
妙笔生花笔下有神妙笔生花,笔下有神,是对文学创作艺术的一种赞美。
它指的是作家运用巧妙的笔法,写出富有灵气和韵味的文章,表达出深刻的思想和情感,给人以美的享受和心灵的震撼。
妙笔生花,笔下有神,是文学作品魅力的体现,也是作家创作才华和审美情趣的结晶。
在中国文学史上,有许多著名的文学作品和作家都以妙笔生花、笔下有神而著称。
比如宋代的苏东坡,他的诗词文章写得活泼生动,时而清丽婉转,时而豪放奔放,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
他的《赤壁赋》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用他娴熟的文笔描绘了壮阔的江山美景和英雄豪情,展现了出色的艺术表现力和情感表达能力。
还有清代的曹雪芹,他的《红楼梦》是中国古典小说的代表作之一,通过精彩绝伦的笔墨,展开了一幅丰富多彩、缤纷绚丽的宫廷世家画卷,给后人留下了无尽的思索和感慨。
这些文学巨匠们,凭借着自己的妙手令人赞叹,他们的作品也成为了后世文学创作的典范,被人们传颂不衰。
妙笔生花,笔下有神,是作家们在创作过程中的一种追求和境界。
要写出妙笔生花的文章,首先要具备敏锐的思维和丰富的想象力,要善于捕捉日常生活中的细小事物和人物的生活百态,善于发现事物之间的微妙联系和内在的美感,然后通过艺术的再现和加工,以独特的视角和表现手法,将这些感悟和体验通过文字完美地展现出来。
也需要有扎实的文字功底和语言表达能力,善于运用丰富的修辞手法和形象的语言,使文章富有节奏感和韵律感,增强文章的艺术感染力和感染力。
还需要有深刻的思想和情感的积淀,要有对人生和社会的深刻思考和观察,对人物的塑造和情节的安排要有深刻的把握和理解,使作品具有思想深度和情感厚重,能够引起读者的共鸣和思考。
妙笔生花,笔下有神,需要作家具备多方面的才华和素养,需要在修炼、感悟和实践中不断磨砺和提高。
现代文学作品中也不乏妙笔生花、笔下有神的佳作。
比如莫言的《红高粱家族》,通过对乱世苦难的史诗式叙述,再现了丰富多彩的故乡河山与淳朴乡土风情,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艺术印象和人文关怀。
浅析薇拉·凯瑟《无常人生》及其写作特点
《 美女暮年及其他故事》 ( T h e O l d B e a u t y a n d O t h e r s ,1 9 4 8 )在她去世 年后才出版。
一
薇拉 ・ 凯瑟的作 品以她所熟悉的西部边疆生 活为题 材 ,富有地方 特色 ,是美国文学史上 最后 一个其作 品 带有浓厚 描写 地方 色彩 的代 表 ,也是一个刻 画妇女形象 、表现妇女意识 的作家 。她 的作 品被誉为
主要 从 对 比手 法 、插 叙 的运 用 以及 环 境 描 写 三 个 方 面 来探 讨 。
关键词 :无常人生
一
薇拉 ・ 凯瑟 短篇小说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特点
美 国文学中的 “ 珍珠 ” 。在略显浮躁的 2 0世纪美 国文坛 ,她是艺 术 良 知 的持守者和道德勇气 的体现 者。作 品结构匀称 ,节奏舒缓从 容 ,文 字清新优美。近年美国批 评界认 为她是 2 0世纪美 国最杰 出的小说 家 之一。今天 ,她越来越受批评家们的重视和喜爱。 《 无常人生》 是薇拉 ・ 凯瑟 的一部短 篇小说集 ,发表 于 1 9 3 2年 ,
2 0 1 4 g - ・ 1 月 ・
学 术・ 理 论 现代衾 鲁
浅析薇拉 ・ 凯瑟 《 无常人 生》 及 其写作特点
王春会 ( 安 阳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
摘
河南 安阳
4 5 5 0 0 0 )
要 :《 无常人 生》 是 美国 1 9世 纪著名小说家、诗人薇拉 ・ 凯 瑟的一部短篇 小说 集。本文主要分析小说集 中作品在 写作方 面的共 同特点 。
酒 店英语课程 以发展学习者的酒 店职业英语技能为 目标。经 过调 查 分析 ,酒店行业的核心部 门主要有前厅 、客房 、餐饮 中心 、商 务中 心 、康乐 中心等 。在分析与总结 核心部 门员工 的岗位职责 的基础 上 , 可以把酒店英语课程的教学 内容整合 为七 大学 习模块 ,即礼宾服 务 、 前厅服务 、客房服务 、餐饮 服务、商务 中 L , N务 、康乐 中心服务 及处 理投诉 服务 ,然后再细化每一岗位 的具体工作任务 ,最终我们把 所有 岗位不 同场景的英语 服务技 能划分 为 2 1个项 目。英 语教 师需 要根 据 这些项 目设计 出相应的学习任务 ,供学生学习 、实践。 ( 三 ) 教 学 方 法及 步 骤
国外研究人物形象的文学理论
国外研究人物形象的文学理论一、XXX的形象塑造XXX是欧洲文学中不朽的四大吝啬鬼典型之一。
XXX的吝啬表现在对仆人的苛刻,更甚者对儿女的自私。
XXX总是担心他的钱被偷,不允许拉弗莱在家里站着,要求XXX打扫卫生还要管理空酒瓶,如果丢失还要扣工钱。
让侍从在客人酒里掺水,还要控制客人酒量。
如果说对仆人的苛刻还能理解,那么他对儿女的自私则是叫人匪夷所思。
XXX把儿女也看成会偷他钱的人,从不给他们蜜花钱,更离谱的是为了从女儿身上捞上一笔,把女儿嫁给有钱的老头,丝毫不顾念女儿的幸福。
XXX再加重笔,通过XXX让儿子娶寡妇的事件,将XXX的吝啬展现得淋漓尽致。
真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吝啬鬼!用XXX自己的话讲:“装有XX万法郎的箱子就是他的生命。
XX万法郎的箱子超过了一切人的生命,包括他儿子,女儿。
”在故事最后,XXX还不忘向有钱的品赛姆老爷要两桩婚姻的费用和新衣服。
最后XXX深情地说:“我要去看我亲爱的箱子。
”吝啬之状更显滑稽。
二、XXX的形象塑造《XXX》是歌德的著名代表作,是根据XX世纪的一个民间传说写成的,是一部伟大的英雄史诗。
浮士德的五大追求:追求知识,虽然满腹才华却得不到重用;追求爱情自由,却被封建礼教剥夺了追求爱情的权利;追求政治,被封建王朝所不能容纳追求艺术;追求古典美的艺术理想,最终破灭;追求社会理想,希望国海造田,造福人间,却无人理会,以至于在呐喊中倒地而死。
浮士德的悲剧人生最终得到了上帝的拯救,XXX是伟大的英雄。
他始终代表正义不停地向代表丑恶与罪恶的魔鬼XXX特战斗着。
他的灵魂虽然在梅菲斯特的引诱下沦落,但他并没有完全沦落,而是在内心不停地进行若激烈的斗争,并且坚定不屈。
XXX有着超人的智慧和勇于探索的精神,同时又是善与恶的矛盾统一体。
尽管他有时也误入歧途,但始终去恶向善,最终得到了上帝的认可,因此他是英雄,是战胜自我、追求真理的英雄。
英语文学开题报告范文
英语文学开题报告范文英语文学是英语专业学生的一门重要的课程,对于英语学生的自身能力的提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您带来的英语文学开题报告范文,欢迎阅读!英语文学开题报告范文篇1 题目 An Analysis of the Character Portia in the Merchant of Venice一、本课题的研究目的及意义(一)研究目的莎士比亚作为英国文艺复兴时期最杰出的艺术大师,被马克思称之为“最伟大的戏剧天才”。
透过似真似幻的舞台和匠心独具的故事,莎翁塑造了一系列不朽的人物典型。
尤其是塑造了众多而鲜明的人物形象。
在莎士比亚的剧作中出场的女性人物有一百多人,在众多的女性人物中上至贵族,下至平民百姓,几乎是各不相同。
而《威尼斯商人》中的鲍西亚更是被公认为莎士比亚笔下别具风采的女性形象。
众多评论家认为莎士比亚戏剧中刻画的女性形象大都非常贴近生活,具有巨大的认识价值。
在这一讽刺喜剧《威尼斯商人》中鲍西亚美丽、善良、机智、自信、富有才华和胆识,正体现了莎士比亚从男性的视觉自发塑造的理想中的新女性。
作为新女性的鲍西亚,具有一定的判逆性格,不甘于被命运摆弄做逆来顺受的“家庭天使”,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莎士比亚对人文主义精神的追求。
然而,从女性主义的视角来分析,在男性为中心的社会里,鲍西亚绝非真正具有女性的自我意识,而是甘于向父权社会妥协的不完美的新女性。
本课题通过对《威尼斯商人》中鲍西亚形象的分析,让读者了解鲍西亚思想上、性格上的先进性与局限性,对现代女性起到一定的启示作用。
(二)研究意义莎士比亚通过对生活细致入微的观察,对人性深刻的剖析,创作出《威尼斯商人》这部极具讽刺性的喜剧。
在莎士比亚的笔下,女性的感情与理智平分秋色,女性是以与男性平等的形象出现的。
这在鲍西亚这一角色身上表现最为突出。
鲍西亚美丽温柔、忠贞不渝、善良可爱、机智勇敢、足智多谋。
她掌握着自己的命运,不仅在自主选择丈夫方面,而且在与夏洛克的斗争中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
外国文学课题研究论文(五篇):高中语文教学中外国文学论文、美育与德育外国文学论文…
外国文学课题研究论文(五篇)内容提要:1、高中语文教学中外国文学论文2、美育与德育外国文学论文3、从传统到生态外国文学论文4、经典建构外国文学论文5、提升学生文学涵养的外国文学论文全文总字数:11689 字篇一:高中语文教学中外国文学论文高中语文教学中外国文学论文(一)“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师要想学生真正理解外国文学作品的内涵,必须让学生自己去阅读作品,感受作品自身的美。
教授学生正确恰当合适有用的阅读方法对理解作品内涵有重要意义。
如比较式阅读是比较有实效的阅读方法,对学生学习外国文学作品很有帮助。
比较式阅读方法就是将至少两种材料进行对比阅读,分析其中的共同点与不同点。
有横向中外比较,也有纵向历史比较;有题材种类的比较,也有内容角度比较等等。
对于中学生来说,最为吸引当属中外作品的比较了。
以莎士比亚的《罗密欧与朱丽叶》为例,在讲解这一课的时候,可将其与中国的《牡丹亭》进行比较。
创作时期上两者仅相差三年。
《牡丹亭》中,主人公杜丽娘表达自己情感方式非常中国化,十分含蓄婉转。
现实中无法实现的,将之付诸于梦里,在梦里大胆表达自己的感情思想,表达自己的爱意。
深受传统文化与封建礼仪教诲的女主人公的爱含蓄而缺乏奔放之感。
但是同一时期英国的《罗密欧与朱丽叶》却示显出不一样的爱情观。
主人公罗密欧与朱丽叶冲破世俗的枷锁,挣脱家人的阻挠,勇敢相爱。
在对对方的爱的表达中,真挚而热烈,奔放而热情。
与中国传统的风格是截然不同的。
这也正体现出异域文化的特质,学生在比较阅读中能更好的感受到异域文化的特点,理解作品的内涵。
所以运用比较阅读法是很有必要的,也是很重要的阅读方式之一。
再如,学习《堂.吉珂德》时可与《阿Q正传》作比较等等。
这就不一一罗列了。
此外,还有情境式阅读,迁移式阅读等较好的阅读方式。
有个好的阅读方式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降低理解难度,更有利于学生对外国文学作品的学习。
而教师作为引导者能够恰如其分的指导学生正确恰当实用的阅读方式,那课堂教学将会有一个很大的改进。
智慧树知到《中外比较文学研究专题》见面课答案
见面课:昆德拉的《生活在别处》解读1、问题:米兰·昆德拉对自己的个人生活是严密封锁的,不愿意接受外界的采访。
()选项:A:对B:错答案: 【对】2、问题:米兰·昆德拉第一部长篇小说是:()选项:A:《玩笑》B:《生命不能承受之轻》C:《不朽》D:《生活在别处》答案: 【《玩笑》】3、问题:受家庭影响,米兰·昆德拉对音乐不感兴趣。
()选项:A:对B:错答案: 【错】4、问题:《生活在别处》的主角雅罗米尔是一位:()选项:A:小公务员B:诗人C:工人D:乐队指挥答案: 【诗人】5、问题:“生活在别处”出自法国象征主义诗人兰波的一句诗。
()选项:A:对B:错答案: 【对】见面课:潇湘文学诗画在日本的传播与影响1、问题:潇湘文学的巅峰杰作《楚辞》,约六世纪末传去日本。
()选项:A:对B:错答案: 【对】2、问题:()谪潇湘,著《永州八景》,是为《潇湘八景》诗画母题雏形。
选项:A:柳宗元B:韩愈C:苏轼D:王安石答案: 【柳宗元】3、问题:潇湘八景诗画在日本绵延传播了4个多世纪。
()选项:A:对B:错答案: 【错】4、问题:中国禅僧东皋心越(1639-1695)赴日弘法赋八景诗,产生了:()选项:A:《东京八景》B:《金泽八景》C:《镰仓八景》D:《奈良八景》答案: 【《金泽八景》】5、问题:富士山一直是日本国民崇拜、信仰的圣山。
十五世纪日本画家创意绘成——潇湘富士八景图。
()选项:A:对B:错。
课件-文学欣赏教程-人生百态:小说欣赏-赏析经典作品-简·爱
简·爱 夏洛蒂·勃朗特 ……我爬上三道楼梯,推开阁楼的活门,来 到铅皮屋顶上,极目眺望僻静的田野和山岗,眺 望着朦胧的天际。每当这种时候,我总是渴望我 的目力能够超越那个极限,看到繁华的世界,看 到我曾听说却从未见过的充满生机的城镇和地区。
每当这种时候,我总是 企盼自己能有比现在更多的 人生阅历,能跟比这儿更多 地和我同样的人交往,能结 识更多不同性格的人。我珍 视费尔法克斯太太身上的优 点,我珍视阿黛尔身上的优 点,但我相信世界上还有另 外的更加鲜明突出的优点, 我希望能亲眼见到我相信存 在的东西。
对话《简·爱》
人在某些时刻总围绕一个话题 打转:“我存在的意义是什么?” 这个哲学问题或许永远没有标准答 案,然而作家夏洛蒂·勃朗特却为 我们提供了一种可能性——为平等 而奋斗,为自由而抗争。
小说以自传体形式,用大量的 内心独白和心理描写,为我们展示 了一个文学史上令人难忘的女性形 象——不安于现状、不甘受辱、敢 于抗争的简·爱。
2.幻象是既多又灿烂夺目的பைடு நூலகம் 可以听任自己的心因欢乐的活动而 起伏,因骚动纷扰而激昂不已,因 充满活力而舒展开怀。
3.要是她们想要超出习俗许可 的女性范围,去做更多的事情,去 学更多的东西,他们因而就谴责她 们,嘲笑她们,那他们也未免太没 有头脑了。
妹妹说:“我要写一个女主角给你 们看,她和我同样是貌不惊人和身 材矮小,然而她却要和你们所写的 任何一个女主角一样能引起读者的 兴趣。”这个魅力四射的“她”, 便是简·爱——既无财产又无姿色, 但顽强、热情,追求独立、自由、 平等,一个自尊自爱、自强自立的 时代新女性。
捍卫个人价值,维护尊严与爱 简·爱的人生追求有两个基本 旋律:富有激情、幻想和反抗、坚 持不懈的精神;对自由幸福的渴望 和对更高精神境界的追求。简的人 生历程告诉我们:人的价值是尊严 与爱的结合,人的一生需要用尊严 去支撑,用爱去充实。
本雅明:普鲁斯特的形象
本雅明:普鲁斯特的形象1马塞尔·普鲁斯特的三十卷《逝水华年》来自一种不可思议的综合,它把神秘主义者的凝聚力、散文大师的技巧、讽刺家的锋芒、学者的博闻强记和偏执狂的自我意识在一部自传性作品中熔于一炉。
诚如常言所说,一切伟大的文学作品都建立或瓦解了某种文体,也就是说,它们都是特例。
但在那些特例中,这一部作品属于最深不可测的一类。
它的一切都超越了常规。
从结构上看,它既是小说又是自传又是评论。
在句法上,它的句子绵延不绝,好似一条语言的尼罗河,它泛滥着,灌溉着真理的国土,更令人惊异的是,这个特例同时也标志着过去几十年里的文学最高成就。
这部作品的创作条件是极不健康的:非同一般的疾病,极度的富有,古怪的脾性。
在任何一方面这都不是可资效仿的生活,然而它却整个变成了典范。
我们时代无与伦比的文学成就注定要降生在不可能性的心脏。
它既坐落在一切危险的中心,也处于一个无关痛痒的位置。
这标志着这部花费了毕生心血的作品乃是一个时代的断后之作。
普鲁斯特的形象则是文学与生活之间无可抗拒地扩大着的鸿沟的超一流面相。
这是我们为什么要乞灵于这个形象的理由。
我们知道,在他的作品里,普鲁斯特并非按照生活本来的样子去描绘生活,而是把它作为经历过它的人的回忆描绘出来。
不过这样说未免过于粗疏空泛。
对于回忆着的作者说来,重要的不是他所经历过的事情,而是如何把回忆编织出来,是那种追忆的佩内罗普的劳作,或者不如说是遗忘的佩内罗普的劳作。
难道非意愿记忆,即普鲁斯特所说的mémoire involontaire,不是更接近遗忘而非通常所谓的回忆吗?在这种自发性的追思工作中,记忆就像经线,遗忘像纬线,难道这不是佩内罗普工作的对等物,而非相似物吗?在此,白日会拆散黑夜织好的东西,每天早上我们醒来,手中总是攥着些许经历过的生活的丝缕,哪怕它们往往是松散的、难以辨认的。
这张生活的挂毯似乎是遗忘为我国编织的。
然而我们日常生活中有目的的行为乃至有目的回忆却将遗忘的网络和装饰拆得七零八落。
外国文学欣赏_巴尔扎克
伏脱冷教导
• 伏脱冷策划谋杀泰伊番公子,教唆拉斯蒂 涅追求泰伊番小姐,成功后给自己20万法 郎的抽头,他说:“人生就是这么回事。 跟厨房一样腥臭。要捞油水不能怕弄脏手, 只消事后洗干净;今日所谓道德,不过是 这一点。我这样议论社会是有权利的,因 为我认识社会。你以为我责备社会吗?绝 对不是。世界一向是这样的。道德家永远 改变不了它。”
• (3)高老头的苦难和死亡,最后完成 了他的社会教育。当他埋葬了高老头 后,埋掉了最后一点人性。这曾清白 的青年,已堕落成向财富和权势进攻 的资产阶级野心家。 • 意义:小说通过拉斯蒂涅的演变,反 映了贵族阶级的衰亡和资产阶级的兴 起,揭露了金钱的罪恶
• 3、鲍赛昂子爵夫人 • 王室后裔,巴黎社交界的领袖,美丽高贵, 向来以门第自傲。但这样一位贵族领袖敌不 过金钱势力,同她相爱三年的阿瞿达竟为年 息20万法郎的陪嫁与资产阶级小姐订婚,抛 弃了她 。这位遭遗弃的贵妇人虽然拒绝同资 产阶级合流,但却指导自己的表弟去追银行 家太太,让他借助金钱势力站稳脚跟。她失 败了,不仅被金钱夺走了情人,而且被金钱 粉碎了信念,在内心深处丧失了贵族的自信。 她的遭遇,不仅批判了亵渎感情、破坏幸福 的金钱势力,而且形象地反映贵族阶级必然 灭亡的历史趋势。
• 2、拉斯蒂涅 • 拉斯蒂涅是法国复辟王朝后期到七月王朝时 期正在形成中的资产阶级野心家的典型。他 的性格发展有三个阶段: • (1) 他到巴黎上大学,想通过勤奋努力, 刻苦攻读争取一番功名。但是经不起上流社 会的诱惑。3年的巴黎生活使他看清了社会 的本质:法律和道德对有钱人无效,财产才 是金科玉律。于是他决定走另一条道路:往 上爬!不顾一切地往上爬。 • (2) 经过人生两个导师的教唆,拉斯蒂涅 开始了明显的蜕变。
• 4、伏脱冷 • 他是一个有特殊意义的独特形象,一个尚未 得势的资产阶级政客和野心家的另一种典 型。他心狠手辣,奸诈残忍,谋财害命, 引诱青年,不择手段地攫取金钱,狠毒贪 婪是他的性格核心;但他并不是一般的强 盗,他目光敏锐、思想深刻,对社会批判 能一针见血,他信奉极端利己主义,不顾 一切地为自己谋利,集冷酷、凶残、刚毅、 深沉、狡猾于一身。他决不低头屈服,却 善于审时度势,随机应变,是一个强而有 力的人物。
外国文学论文参考选题
2013届外国文学本科毕业论文选题参考一1、古希腊神话分析(周红)2、古希腊悲剧分析(周红)3、<<荷马史诗分析>>分析(周红)4、论哈姆雷特的复仇方式/忧郁/延宕(周红)5、李尔王形象分析(周红)6、论莫里哀对法国古典主义创作原则的继承与改造或其创作风格(周红)7、分析歌德笔下的浮士德形象(周红)8、《人间喜剧》的创作成就(周红)9、论菲尔丁对十八世纪英国小说的贡献(周红)10、《艰难时事》或《双城记》中的人物刻画(周红)11、论索福克勒斯悲剧的命运主题或戏剧结构(周红)12、中外文学中的“小人物”形象比较(具体作品自拟)(周红)13、中外文学中的“多余人”形象比较(具体作品自拟)(周红)14、论《高老头》的经济细节描写/环境描写(周红)15、以《百年孤独》为例解析现代主义与后现代主义的联系与差异(周红)16、论“垮掉派”诗歌创作的主题思想(以一位作家为例)(周红)17、茅盾与左拉小说中的场面描写(周红)18、论卡夫卡作品的异化主题(周红)19、魔幻现实主义文学与现实主义比较(周红)20、“被侮辱与被损害的”——中外文学中女性形象比较(具体作品自拟)(周红)1、康拉德《黑暗的心》的相关研究【岳峰】2、二十世纪中国文学中日本人形象变迁史(具体作品自拟)【岳峰】71、劳伦斯小说创作特色【岳峰】74、论奥尼尔作品的悲剧精神/思想特征/艺术特色【岳峰】140、康拉德《进步前哨》的相关研究【岳峰】141.康拉德《吉姆爷》的相关研究【岳峰】142、康拉德《台风》的相关研究【岳峰】143、康拉德的政治三部曲研究【岳峰】144.福斯特的《印度之行》研究【岳峰】145、福斯特的《天使不敢涉足的地方》研究【岳峰】146、福斯特的《瞧得见风景的房间》研究【岳峰】147、福斯特的《霍华德庄园》研究【岳峰】148、莱辛的《金色笔记》研究【岳峰】149、莱辛的《野草在歌唱》研究【岳峰】150、莱辛的其它小说研究【岳峰】151、奈保尔的《河湾》研究【岳峰】152.奈保尔的《自由国度》研究【岳峰】153、奈保尔的其它小说研究【岳峰】154、其它后殖民小说研究【岳峰】155、最近十年的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的小说研究【岳峰】1、论圣经文学的成就及其对欧洲文学的影响(姚公涛)2、分析《唐吉诃德》中的人物塑造艺术(姚公涛)3、分析司汤达对批判现实主义文学思潮的贡献(姚公涛)4、分析陀斯妥耶夫斯基创作中的两重性格(姚公涛)5、从于连到拉斯蒂涅(姚公涛)6、论莎士比亚作品中的基督教观念(具体作品自拟)(姚公涛)7、人文精神与神性皈依——论古希腊悲剧审美空间的构成(具体作品自拟)(姚公涛)8、《老人与海》人物形象分析或其艺术手法(姚公涛)9、从《毛猿》瞧奥尼尔作品中的哲理性(姚公涛)10、论法国新小说派罗伯格里耶的创作特色(姚公涛)11、论艾略特《荒原》中的神话元素及其文化意义(姚公涛)12、论茨威格的心理描写特色(姚公涛)13、论艾略特《荒原》的主题思想(姚公涛)14、超现实主义自动写作法评述(姚公涛)15、意识流小说的时间观念(姚公涛)16、萨特存在主义文学的基本特征(姚公涛)17、论罗格—格里耶小说中的“物化” (姚公涛)18、《百年孤独》中对“魔幻”技巧的运用(姚公涛)19、论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的理性精神(姚公涛)20、海勒《第二十二条军规》的主题与艺术特色(姚公涛)1、分析雨果的美丑对照原则在其小说创作中的运用(孔建平)2、从拉伯雷《巨人传》瞧文艺复兴文学中的巨人形象(孔建平)3、分析司汤达对批判现实主义文学思潮的贡献(孔建平)4、当代网络文学创作对"超越"问题的关注(孔建平)5、生态美学----西方与中国(孔建平)6、中外文学中的“傻子”形象比较(具体作品自拟)(孔建平)7、“世界文学”概念在中国(孔建平)8、“比较文学”在中国的兴起(孔建平)9、“崇高之美”与“雄浑之美”:中西崇高美风格比较研究(具体作品自拟)(孔建平)10、“诗人何为?”——中西古典诗学“诗人论”比较研究(具体作品自拟)(孔建平)11、荒诞何在?——浅探荒诞派文学的思想根源与艺术特征探析(具体作品自拟)(孔建平)12、论弗洛伊德主义学说对现代主义文学的影响(孔建平)13、论未来主义诗歌的艺术创新(孔建平)14、萨特与加缪创作思想比较(孔建平)15、现代主义与后现代主义关系辨析(孔建平)16、存在主义哲学与存在主义文学(孔建平)17、论荒诞英雄莫尔索的反抗(孔建平)18、萨特《禁闭》的主题思想(孔建平)19、王国维对西方文化的吸收与研究(孔建平)20、钱钟书论“通感” (孔建平)1、托马斯·哈代创作分析【陈义海】2、某西方作家在中国的接受【陈义海】3、荒诞派戏剧与传统戏剧比较【陈义海】4、诺贝尔获奖作家作品研究【陈义海】5、中国希腊神话之比较(自选具体比较的视角、方法与对象)【陈义海】6、中外“乌托邦”文学比较研究(具体作品自拟)【陈义海】7、超现实主义文学评述【陈义海】8、《诗经》各英译本比较研究【陈义海】9、英国湖畔派与中国山水田园诗派比较研究(具体作品自拟)【陈义海】10、表现主义文学评述【陈义海】11、对超现实主义诗歌形式创新/语言创新的反思【陈义海】12、卡夫卡小说中的异化主题【陈义海】13、笛福的创作与资产阶级精神【陈义海】14、荒诞派戏剧的艺术特色【陈义海】15、英国荒岛小说研究【陈义海】16、《海滩》与新荒岛小说【陈义海】17、盐城作家群研究(小说、诗歌、散文、戏剧等门类,人数不限)【陈义海】18、文学中的宗教【陈义海】19、中外文学中的“月亮”意象【陈义海】20、中外文学中的【陈义海】1、艾米莉。
初中语文 文学讨论(名著导读)149初中语文 文学讨论(外国文学)外国文学
外国文学《人间喜剧》:是巴尔扎克创作的 90 多部长、中、短篇小说的总集。
它采用分类整理和人物再现的方法, 把众多的人物和篇章连成一个整体。
全部作品分为三大类: 风俗研究、哲学研究、分析研究。
风俗研究是基础部分, 又分六个场景: 私人生活场景、外省生活场景、巴黎生活场景、政治生活场景、事生活场景、乡村生活场景。
《人间喜剧》真实地再现了贵族阶级日趋灭亡和资产阶级日益上升的历史发展趋势, 无情揭露了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金钱关系,是 l9 世纪上半期法国的“社会百科全书”。
人物再现法:巴尔扎克把《人间喜剧》连成一个有机整体而采用的方法之一 , 即让同一个人物在不同的小说中反复出现,,每一部小说只反映人物性格发展的某一阶段, 多部小说联系起来, 才反映出这一人物的全貌。
《人间喜剧》大约写了2400 多人物, 其中约400多人物多次出现在不同作品中。
“人物再现法”从情节和人物两个方面加强了《人间喜剧》这一宏伟大厦的内部联系, 深化了《人间喜剧》的主题。
忏悔贵族:l9世纪后期俄国文学中的理想贵族地主形象。
他们思想进步, 有较高的追求。
但由于腐朽、堕落的生活环境的影响, 他们有意无意做了错事, 伤害了别人。
当他们在特殊事件的触发下认识到自己的行为所产生的恶果后, 能深刻地反省和忏悔, 并以实际行动赎罪, 背叛本阶级, 向人民靠拢。
《复活》中的聂赫留多夫是“忏悔贵族”的典型。
托尔斯泰主义:是托尔斯泰晚年提出的所谓拯救俄国和人类社会的政治、道德主张。
其基本内容是“勿以暴力抗恶”,“道德的自我完善”,“全人类的爱”。
“勿以暴力抗恶”主要是指解决社会矛盾,“自我完善”主要针对统治阶级上层的道德修养,“全人类的爱”主要指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心灵辩证法:是车尔尼雪夫斯基对托尔斯泰早期创造中独特的心理描写的概括, 即作者善于“描绘心理过程本身, 这一过程的形态和规律。
”托尔斯泰从不静止地描写人物心理, 而是始终细致地描写心理在外界影响下的地擅变过程。
《笔生花》的女性意识及其伦理视向的开题报告
《笔生花》的女性意识及其伦理视向的开题报告
一、选题背景
现代女性文学与女权主义流派崛起以来,已经成为当代文学研究的
重要领域。
弗吉尼亚·吴尔夫的《守望者笔记》和辛西娅·海莲的《玛吉·崔凡曼日记》等作品中,女性意识和女性主义视角被广泛讨论。
本文将围
绕莫言的《笔生花》来探讨其中所呈现的女性意识和伦理视向。
二、研究意义
在当代中国的文学领域,女性题材作品呈现出不断增加的趋势。
本
文选取的莫言的《笔生花》具有时代性的哲学和伦理性质,具有很强的
现实意义。
这本小说是中国当代文化艺术产物中不可忽略的一部分。
本
文选则的小说也是现代文学作品中,女性意识和伦理视向呈现得最为明显、具体的一部分。
因此,对于研究当代中国女性文学中的女性意识和
道德观念,本文具有重要意义。
三、研究内容和方法
《笔生花》的主人公杨丽萍要求自我身份建立,她总能从自己身上
看着社会与文化中不同的价值观念,因此从而理解不同的人的行为。
她
对男女关系、文化认同、品德教育等方面都有自己独特的见解。
同时,
她也对新时代女性在职场和生活中的困境有敏锐的感知和理解。
本文将
通过对小说文本的精辟分析,来阐述作品中所体现的女性意识和伦理视向,并展示这些观点的社会价值。
四、预期结论
本文预期结果将揭示《笔生花》中女性意识和伦理视向的特点和思
想价值。
同时,本文也将对莫言的小说作品进行更加深刻的理解和解读,为当代中国文学的发展创造积极的贡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花妙笔百态人生————浅析《好人难寻》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中国语言文学专业中文基地班王怡然学号:200800050071 摘要:美国作家弗兰纳里·奥康纳以其特有的生花妙笔创作了一系列内蕴歌特式神秘、畸形人的扭曲,又兼具漫画性的滑稽,还不失宗教光辉的短篇小说。
她冷静的笔尖触及了人性最深层、最敏感的部分,让读者沉思良久;细腻的文笔揭露了南方社会中存在的种种堕落与怪诞,有“对人性黑暗面的洞察力丝毫不逊于坡和霍桑”之美称。
而其中的代表作《好人难寻》看似轻松、幽默、夸张,实则迸发出触目惊心、发人深醒的震撼力。
她将琐碎的生活积累与超凡的想象力不露声色地结合并呈现为面对死亡的一种情感宣泄。
社会怪诞,人物畸形,神的死亡带来的是好人难寻。
在这部作品中,“反讽”、隐喻和象征手法的出色运用,揭示寓意深刻的主题,通过喜剧与令人屏息的暴力之间产生的奇妙结合与强烈反差来惊醒世人,将信仰缺失、精神空虚、人情冷漠等社会现实展现得淋漓尽致,令人触目惊心而又拍案叫绝。
用完美的艺术效果来引起读者的共鸣,阐释出的警世和醒世的深刻社会寓意。
关键词:人物性格的双重性精神危机宗教救赎导论:“我的读者是那些认为上帝已经死了的人,我很清楚自己正是为这些人而写作的。
”[1]弗兰纳里·奥康纳用这句话精炼地概述了其《好人难寻》的写作意图。
简朴而犀利的字里行间暗蕴着经济繁荣的表象下,人们的心灵中的自私冷漠所导致的信仰和精神世界的匮乏。
现实社会中的人们面对着“神已死”这种广泛信仰的缺失,一切以金钱和物质为中心的社会中遍布着空虚、冷漠的精神危机。
“不合时宜的人”的悲剧,正是一个时代,一代人精神悲剧的真实写照。
细品作品,《好人难寻》绝不仅仅在描绘丧失信仰的封闭世界中人类生存的荒诞感与尴尬处境,其中在萌芽的是可以照亮现代人精神的困境的薪火。
人物性格的双重性弗兰纳里·奥康纳曾有言:“一个好的小说家是通过象征和隐喻来传达感情的。
”在《好人难寻》这部小说中,多样性的艺术手法在她的笔下得到了灵活的运用,多角度地深化了整体作品的宗教性主题。
而其中反讽手法的运用更是成功地塑造了这样一群具有双重性格的人物。
她试图通过对笔下人物性格多重性进行深入分析,借此给人以心灵震撼,得到灵魂的救赎,最终消除荒诞堕落的社会现实。
D.C.米克在《论反讽》一书中曾经指出:“……受嘲弄者愈盲目,反讽的效果愈明显。
”[2]老祖母这个全家最重要的角色,被奥康纳安排来达到这种效果。
她“只是生活于现实的表面,内心缺乏真正的感情,盲目自信乐观,心胸狭隘,头脑空虚,凡事不加怀疑、思索,对周围人们的灾难漠不关心,宗教意识更是荡然无存”。
[3]人物本身的各种性格缺陷,都被作者用简单的文笔勾勒得栩栩如生,具象化为明显的悖谬和强烈的反差,深具浓郁的反讽意味。
整部作品中,老祖母可谓最为复杂。
时刻想把自己装扮成明理、优雅、有教养的文明人,却也是因此暴露了她内心的自私、虚伪、专横。
在文章的开篇,她因为想去田纳西拜访一个老朋友,就装模作样地声称从报纸上看到一个“不合适宜的人”的越狱逃犯正向佛罗里达逃窜,试图说服儿子贝利。
也是因为她为自己找一个冠冕堂皇的理由带上她的猫——以“避免它不小心煤气中毒而死亡”。
[4]致使在慌乱之中,打翻藏有猫的篮子惊吓到开车的贝利,使手无寸铁的家人暴露在“不合实宜的人”的面前。
在整个的剧情发展中,尽管老祖母没有操纵方向盘,但却始终以自己的意志操纵着家人前进的方向,走向一条死亡之路,遭遇了灭顶之灾。
“万一出了意外,看见她死在公路上的人才会一下子就认出她是位贵妇人”。
她特意梳妆:“头上带着一顶藏青色的草帽,帽檐上系着一束白色紫罗兰,身上穿着藏青色带白点的连衣裙,衣领和袖口是镶着花边的蝉翼纱做成的,领口还别着一小枚带有小香袋的紫罗兰布花”。
[5]而层层剥离,揭去她虚伪的外衣,一个唠叨、虚荣又胆小怕死的自私老太太形象浮现在读者眼前。
陶醉于阶级和种族的优越感中, 她对他人的疾苦漠不关心。
目睹黑人小孩的贫困,反而笑称“那是一幅风景画”,并为自己的审美观沾沾自喜。
眼看儿孙一个个被枪杀,她一遍遍劝说逃犯同她一起祈祷来得到上帝的宽恕。
为了自己能活命,她甚至还打算用她所有的钱向“不合时宜的人”行贿。
而小说另一主人公“不合适宜的人”作为一个地地道道的杀人狂,却并未按照传统的手法将其塑造成为一个凶神恶煞的人,甚至有着羞涩和腼腆的表面形象。
他会因为没在女士面前穿衬衣而感到尴尬,甚至在话语方面能够说服在文中似乎代表正义的老奶奶一方。
在作者的描绘下,我们感到这个罪犯并不是单纯代表让人憎恨的一类,在他身上活生生地隐藏着一种残忍,话语不多,却让人真真不寒而栗。
虽然“戴着银边眼镜”,瞧上去“文质彬彬,一幅学者派头”,实际上确实满手鲜血的刽子手。
他曾是社会不公的受害者。
他并不清楚自己到底犯了什么罪,却被关进了监狱。
这种不公平让他困惑、不满,在找不到心灵的出口后,他最终面对着信仰破灭、灵魂堕落,迈上了破坏社会的歧途。
“不合适宜的人”坚信“基督将一切搞乱了套。
如果他真的说到做到,那么你大可以丢掉一切去跟他走;如果他不是说到做到,那么你只好尽情地去享受最后的短暂时光———去杀人放火,或者干些其他卑鄙的勾当”。
[6]以骇人的暴力和血腥来满足自己内心的空虚。
精神危机好人难寻的悲凉呼声,正是现实民众精神危机的真实写照。
弗兰纳里·奥康纳以冷静地将人性中深层次的东西挖掘出来,用生花妙笔描绘世间百态。
面对着现实社会中物质至上金本位思想的泛滥,新一代年轻人在拜金主义的歧路上大步向前。
小说中的琼·斯塔完全是这类年轻人的典型代表——势利、世俗,冷漠。
当老祖母试图说服贝雷去田纳西州时,她尖酸地说:“就是让她在家里当一天女皇,她也不愿意呆……就是给她一百万块钱,她也不愿意呆在家里”;在红萨米的老婆问她是否愿意当她的小女儿的时候,她刻薄地回道“:不,当然不愿意……就是给我一百万块钱,我也不愿意呆在这样一个破烂的鬼地方!”在车祸发生之后,她甚至失望地说:“真可惜谁也没死!”[7]在她的身上,完全缺失了人文关怀,只剩下绝对的自私和冷漠。
《好人难寻》中各个人物都鲜活生动,正是因为他们的性格缺陷在当时多数南方人身上也普遍存在着。
通过对他们匠心独运的描画,弗兰纳里·奥康纳尖锐的指出经济繁荣下人们信仰的崩溃,展示了现实世界中好人难寻、精神沦丧的社会现实神的死亡,导致了一大批人精神的空虚。
在她的小说世界,每个人都面临着要不要救赎的抉择。
而这一问题也同样地摆在读者面前。
她通过一个个引人入胜的故事不断地向世人传播着悔改的讯息,不断重复着同样的主题,描写着类似的人物,其目的就是让人们意识到自身的原罪以及原罪带来的危害。
同时也为人们敲响警钟,希望人们重审自己的内心和灵魂,获得救赎,重建精神的家园,让好人不再难寻。
宗教救赎圣徒奥古斯丁有一句箴言,“我们的灵魂不得安宁,直到它们在您(指上帝)的身上找到了安宁。
”[8]弗兰纳里·奥康纳的一生从未离开过这块渗透了天主教意识的文化土壤,在《好人难寻》中,淋漓尽致的展现着荒诞和异化的主题内容和深具原罪观的宗教思想。
《好人难寻》以一家六口的厄运向读者展现了一条灵魂救赎之路。
宗教说道得以巧妙地融合于一场普通的南方家庭旅行经历之中,用完美的艺术形象通过隐喻和象征来抒写寓意深刻的主题。
老祖母表面上信仰上帝,实际上却全无顾忌。
在原罪观中,对教徒来说,只要反对上帝就是罪。
以此为标准,老祖母的自私、虚伪和冷漠都是罪孽,由此看来,她绝非好人,正好迎合标题的主题意义。
而在老祖母死亡前的最后时刻,她超越了原来狭隘自私的自我,意识到了自己和千千万万的“不合时宜的人”一样,都是由于人类的原罪而受苦受难的人。
她把杀人凶手“不合时宜的人”称为自己的儿子,想伸手去触摸他。
在临终瞬间老祖母对“不合时宜的人”表示的关爱及她“半坐半卧在一滩血中象个孩子般的盘着双腿,仰望着晴空微笑”的死亡姿态,都象征了她最后得到了精神的救赎。
而“不合时宜的人”,这个现实社会精神上的“畸形人”也受到感染,对自己的所作所为有所忏悔,意识到“生活中没有真正的乐趣”,充分证明了其并非无药可救,他的灵魂真正受到了刺痛。
弗兰纳里·奥康纳人坚信只有通过暴力去触及人的灵魂,使之在充斥着鲜血的非常情况下,去接受上帝的恩宠,灵魂的救赎才有可能。
在小说惨烈的死亡结局下,其实暗示着人性的复苏和宗教信仰的回归。
在《好人难寻》一文中,弗兰纳里·奥康纳借助生花妙笔详尽的展现了一场充斥着血腥暴力与死亡的家庭旅行,而它本质上正是一条灵魂救赎的道路。
大量表现手法的运用使作品可以撼动读者的心灵,极富感染力。
在现代社会里,人类面临信仰缺失、精神荒原的时候,暴力和死亡将使我们获得精神的超越与灵魂的救赎,鲜血的背后隐含着对人类未来前景更深层次的思考。
我们应该重新审视自己内心和灵魂深处的罪恶,在信仰中获得救赎,找回我们缺失的温情和迷失的精神家园,让我们的世界不再“好人难寻”。
参考资料:[1] [美]苏珊巴莉著;秋海译;《弗兰纳里·奥康纳南方文学先知》;①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1988[2] D.C.米克;《论反讽》;周发祥译;北京昆仑出版社1992[3] 方汉泉;《喜剧与暴力·暴力与死亡·死亡与救赎———解读奥康纳〈好人难寻〉》;天津外国语学院学报;2002[4]徐家林马弟;《〈好人难寻〉中救赎后信仰回归[5]吴龙桓;《从〈好人难寻〉看奥康纳的宗教宿命观》;江苏大学学报,[6] 罗飞燕;《奥康纳创造的好人难寻的世界》;武汉科技学院学报2007[7] 蒋敏蓉;《从圣经角度探寻《好人难寻》中老祖母的灵魂救赎》;长江大学学报[8]诺思罗普弗莱;《批评的解剖》;天津百花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