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二单元 民族危机的加深与救亡运动的开展 第6课 戊戌变法教案 冀教版

合集下载

[推荐学习]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二单元 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 第6课 戊戌变法教案 新人教

[推荐学习]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二单元 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 第6课 戊戌变法教案 新人教
重难

教学重点
公车上书与百日维新。
教学难点
理解戊戌变法的历史意义。
教法学法
自主学习小组合作
教具学具准备
多媒体地图册
教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教学设 计
二次备课
一、查学诊断:
教师活动:1、戊戌变法的人物、时间、内容是什么?
学生活动:回答以上问题
设计意图:检测本节课预习情况
二、示标导入
教师活动:随着甲午战争的失败,使洋务 运动自强救国的梦想破灭。而向封建传统思想大胆挑战,要求破旧立新、学习西方变法的维新思想也逐渐兴起。《马关条约》的签订,又大大刺激了各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进步破坏中国民族经济的发展。中华民族危机加深。1895年,正直中国科举考试,具有强烈的民族责任感的莘莘学子们为挽救民族危亡做了什么事情呢?阅读教材《公车上书》,师板书,生找出原因、时间、人物、影响)
学生活动:(师板书。生看书找出变法的时间、内容,课件展示变法的内容)
政治方面:改革政府机构,裁撤冗官,任用维新人士;
经济方面: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
文化教育方面:开办新式学堂培养人才,翻译西方书籍,传播新思想;创办报刊,开放言论;(教师补充介绍京师大学堂的创建)
军事方面:训练新式军队等等。
教师活动::有利于打破封建政治的体制,提高政府的办事效率,有利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但没有触动封建顽固派的实权地位,没有涉及议院、定宪法等政治主张,没有采取维新派掌管军队的措施。以至于面对后来的政变阴谋束手待毙。
教师活动:教师出示幻灯片介绍袁世凯告密,慈禧太后发动政变、光绪帝被囚禁的故事。
戊戌政变后,康有为、梁启超逃往国外(日本)。谭嗣同等六人被杀害。全班一起朗读:谭嗣同 的绝命诗:“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 !”教师:维新派要杀的贼指谁?维新派为什么“无力回天”?谭嗣同为什么说自己“死得其所”?

2019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二单元 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 第6课 戊戌变法教案教案 新人教版

2019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二单元 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 第6课 戊戌变法教案教案 新人教版

学习资料专题
第6课戊戌变法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康、梁的理论学说和维新活动的分析,学习评价历史人物的基本方
阶级
根据导学提纲阅读教材,找出答案在书
失败后,康、梁二人又进行了哪些运动?
教师提问:阅读教材,列举一些著名的学会和报刊?并
器也;变者,天下之公理也”的力行变法思想;严复等主持的《国闻
次变法为“戊戌变法”。

但变法没能像维新派所期望的那样长期实行提问:我们应该学习谭嗣同的什么精神?(学生回答后,教师归实力强大;
B.
言事
戊戌变法
四、性质:是一次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良运动。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二单元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第6课戊戌变法教案新人教版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二单元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第6课戊戌变法教案新人教版
答案:“新”主要指:主张兴民权,开议会,实行君主立宪制,不仅要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更应该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和政治制度。进步意义:戊戌变法是一次重要的政治改革,也是一次启蒙运动,推动了社会进步,在思想文化方面产生了广泛而持久的影响。
结束语:改革是国家、社会进步的强大动力。任何变法或改革都不会是一帆风顺的,总是伴随着激烈斗争,甚至出现挫折失败,为此要付出沉重代价甚至流血牺牲。
导入2(温故式导入)在中国的近代历史中有很多仁人志士,他们为挽救民族危机,大胆改革,勇于创新,甚至不惜牺牲生命唤醒国民。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第6课 戊戌变法”。在本课中,让我们一起领略这些先人所谱写的壮丽悲歌!




板块一 康有为与公车上书
分组讨论:(1)公车上书的背景是怎样的?产生了什么影响?
(2)公车上书后,帝国主义掀起的瓜分中国的狂潮进一步刺激了维新变法运动的高涨。那么,维新派开展了哪些活动呢?
答案: (1)背景:1895年春,《马关条约》的签订消息传到北京后,群情激愤。
影响:虽然上书没有成功,但它是爱国知识分子的一次请愿运动,冲破了清朝政治舆论沉闷的局面,在封建知识分子中产生了极大地震动,拉开了变法维新运动的序幕。
(2)创办报刊,其中影响最大的报刊是上海的《时务报》和天津的《国闻报》,组织学会,开办学堂,培养人才等。
过渡语:公车上书揭开了变法维新运动的序幕,其主要内容有哪些?
板块二 百日维新
阅读材料:
材料 光绪帝发布了一系列变法诏令,主要内容有:裁撤冗官,允许官民上书言事;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发展农、工、商业;改革财政,编制国家预算;废除八股,改试策论,开办新式学堂,裁减绿营,训练新式军队等。
请回答:结合所学知识,说说上述“维新”措施“新”在哪里?有什么进步意义?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二单元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第6课戊戌变法教案(1)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二单元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第6课戊戌变法教案(1)

第6课戊戌变法【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公车上书、维新运动的展开等基本史实、初步认识百日维新的内容和变法失败的原因及意义等。

二、过程与方法利用历史图片和史料,引导学生在自主阅读的基础上感知历史,分析史料得出结论,归纳出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分析得出变法失败的原因、意义和教训;通过讨论“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培养学生利用历史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维新人士的进步立场和为变法图强勇于牺牲的事迹,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振兴中华的高尚情操和历史责任感,树立以天下为己任的正确人生观和价值观.【教学重点】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及意义.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

北京大学简称“北大”,是世界上著名的大学,也是中国近代建立的一所国立综合性大学,享有极高的声誉.该学校现为“211工程”“985工程"重点建设大学,是中国顶尖学府“九校联盟”(c9联盟)的重要成员。

你知道北京大学的前身是什么吗?戊戌变法又是怎么回事?二、自主学习结合课文回答下列问题1、为什么有那么多的“公车”(应试举人)要求拒签《马关条约》?2、为什么人们还同时要求变法?3、公车上书后百日维新前,康有为和梁启超有哪些主要的维新活动?4、光绪帝按照维新派的意图,所颁布的法令有哪些主要内容?5、为什么戊戌变法又叫做“百日维新”?阅读教材,完成表格1、维新运动各地重要的学会2、戊戌变法主要内容及其影响三、合作探究1、戊戌变法的失败原因和历史意义及其教训失败的原因⑴根本原因: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不充分,资产阶级力量过于弱小.⑵客观上:①封建顽固势力过于强大。

变法损害了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封建顽固派的利益,遭到他们的强烈反对。

②资义进入垄断阶段,中国成为列强瓜分对象,国际环境不利。

⑶主观上:①维新派缺乏坚强领导核心;②脱离群众,依靠的皇帝没有实权;③缺乏政治策略,急于求成;④对帝国主义抱有幻想.意义:是一次资产阶级性质的改良运动①政治:是一场爱国救亡的政治运动,具有爱国性。

新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二单元 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 第6课 戊戌变法》优课教案_14

新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二单元 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  第6课 戊戌变法》优课教案_14

第6课戊戌变法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知道公车上书及其作用;(2)知道百日维新内容;(3)知道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4)了解戊戌变法的历史意义及教训。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创设情境(视频)导入新课;通过对康有为七次上书光绪帝了解康有为的爱国热情,激发学生的历史责任感,完成情感目标;通过师生的互动探究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完成能力目标。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学习维新人士的进步立场和为变法图强勇于牺牲的事迹,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振兴中华的高尚情操和历史责任感,树立以天下为已任的正确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难点及处理(一)重点:公车上书、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

处理的方法:公车上书这一内容通过教师讲述、出示公车上书的书影,由学生观察思索来解决。

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通过出示幻灯片,以表格形式呈现给学生,通过角色体验等情境设置让学生加深对戊戌变法内容的理解。

(二)难点: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

通过教师讲解以及给学生呈现材料,在互动探究中通过学生讨论得到解决。

三、教学方法情境模拟法、图片资料展示法等。

四、学法指导指导学生阅读教材、观察图片、分析资料等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和能力。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一股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萌发:地地主阶级洋务派,主张学习和利用西方的先进技术,达到富国强兵,维护统治的目的,他们发动了一场什么运动?结果如何?此时,中国的民族资产阶级(维新派)为挽救民族危亡,他们主张学习西方的哪方面的东西?为此他们发动了什么运动?(二)新知识讲授1.公车上书(1)什么是公车上书?公车上书康有为、梁启超等人联合各省1300多名参加会试的举人,上书光绪帝,请求拒、迁都、变法。

(2)为什么会有那么多应试举人针对《马关条约》,要求拒和、迁都、变法?这体现了他们什么样的精神?《马关条约》签订后,帝国主义国家在中国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民族危机严重。

八年级历史 第二单元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第6课戊戌变法教案教案新人教版

八年级历史 第二单元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第6课戊戌变法教案教案新人教版

第6课戊戌变法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康、梁的理论学说和维新活动的分析,学习评价历史人物的基本方
阶级
根据导学提纲阅读教材,找出答案在书
失败后,康、梁二人又进行了哪些运动?
列举一些著名的学会和报刊?并
器也;变者,天下之公理也”的力行变法思想;严复等主持的《国闻
次变法为“戊戌变法”。

但变法没能像维新派所期望的那样长期实行提问:我们应该学习谭嗣同的什么精神?(学生回答后,教师归
B.
言事
戊戌变法
四、性质:是一次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良运动。

2024秋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二单元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第6课戊戌变法教案新人教版

2024秋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二单元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第6课戊戌变法教案新人教版
3. 时空观念:帮助学生建立戊戌变法的历史时空观念,了解其在中国近代史中的地位和影响,培养学生的时间观念和空间观念。
4. 唯物史观:通过分析戊戌变法的过程及其失败的原因,使学生能够运用唯物史观解释历史事件,培养学生的唯物史观素养。
5.家国情怀:引导学生关注国家命运,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使学生认识到每个人的命运都与国家紧密相连,激发学生为国家和民族作出贡献的责任感。
其次,在课中的强化技能环节,我发现学生们在参与课堂活动时,往往过于依赖老师的引导,缺乏独立思考的能力。针对这个问题,我觉得可以适当增加一些开放性的问题,鼓励学生们积极思考和表达自己的观点,比如可以让学生们讨论一下,如果他们是当时的改革派,他们会采取哪些措施来推动改革。
最后,我觉得在课后拓展应用环节,学生们对于戊戌变法的理解还停留在理论层面,缺乏实际的应用和实践。因此,我觉得可以在这个环节增加一些实践性的作业,比如让学生们写一篇关于戊戌变法的短文,或者参加一个关于戊戌变法的辩论赛,这样既能提高学生的写作和表达能力,也能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所学的知识。
三、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重点:
1. 戊戌变法的背景、过程及其失败的原因。
2. 戊戌变法中重要人物的思想和改革精神。
难点:
1. 戊戌变法失败的根本原因。
2. 戊戌变法在中国近代史中的地位和影响。
解决办法:
1. 对于戊戌变法的背景、过程,可以通过多媒体展示相关的历史图片和文献资料,生动形象地展示变法的过程,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同时,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让学生深入分析变法失败的原因。
作用与目的:
- 巩固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戊戌变法知识点和分析能力。
- 通过拓展学习,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和思维方式。
- 通过反思总结,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不足并提出改进建议,促进自我提升。

新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二单元 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 第6课 戊戌变法》优课教案_14

新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二单元 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  第6课 戊戌变法》优课教案_14

第6课戊戌变法一、课程目标:(一)内容标准知道“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认识戊戌变法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说明戊戌变法这一爱国救亡运动发生的必然性,培养分析问题的能力。

(2)了解“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认识戊戌变法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提高客观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

2、过程方法与能力(1)读、讲、议结合,通过对问题的思考,提高阅读、分析问题的能力。

(2)选播优秀影视剧的有关片段,增强感性认识,提高学习兴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认识戊戌变法兴起于民族危机日益深重之时,旨在救亡图存,是一场爱国的、进步的变法运动,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2)学习康有为、严复、谭嗣同等一代知识分子勇于向先进的国家学习,敢于开拓进取、创新变革的精神和高度的历史使命感、责任感。

二、教学要点教学重点:了解“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认识戊戌变法的影响。

教学难点:客观认识戊戌变法的社会影响和认识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

教学过程与方法:【复习旧知,导入新课】复习:为了挽救国家统治危机,封建地主阶级倡导了一场什么运动?它是否使中国走上了富国强兵的道路?标志是什么?为什么?(洋务运动;否;中日甲午战争的惨败;洋务运动这种革新是基于统治阶层内部的,只是统治阶层为了巩固自身地位而采取的,故而是很不彻底的,很保守的。

因此,它不可能使中国走上富国强兵的道路。

)导入:指导学生阅读导言后,指出“维新变法”是以救国为宗旨的变法运动。

【感知历史,感悟历史】一、公车上书——揭开了运动的序幕:1、背景:让学生从课本中找出“公车上书”的背景——即发起的原因。

在谈到《马关条约》时,组织学生一起回忆它的内容和对中国产生的影响,从而让学生们体验当时“公车上书”时的时代背景和举人们担心国家兴亡的爱国激情。

指出:《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民族危机,促使一部分仁人志士认识到,在学习西方科技的同时,还必须要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

康有为、梁启超维新思想的特点2、经过:指导学生识记“公车上书”的时间、地点、发起人和上书的主要内容。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二单元民族危机的加深与救亡运动的开展第6课戊戌变法教案冀教版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二单元民族危机的加深与救亡运动的开展第6课戊戌变法教案冀教版
-作用与目的: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戊戌变法知识点,掌握相关技能。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3.课后拓展应用
-教师活动:布置作业,提供拓展资源,反馈作业情况。
例如,根据戊戌变法课题,教师布置适量的课后作业,巩固学习效果。提供与戊戌变法相关的拓展资源,如书籍、网站、视频等,供学生进一步学习。及时批改作业,给予学生反馈和指导。
-在线工具:利用在线工具,如互联网搜索引擎、历史数据库等,让学生自主查找和分析戊戌变法的相关史料,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和独立研究能力。
教学实施过程
1.课前自主探索
-教师活动:发布预习任务,设计预习问题,监控预习进度。
例如,教师可以通过在线平台发布预习资料,包括PPT、视频和文档,明确预习目标和要求。同时,设计一系列具有启发性和探究性的问题,如“戊戌变法的背景是什么?”、“戊戌变法的主要内容包括哪些?”等,引导学生自主思考。通过平台功能或学生反馈,监控学生的预习进度,确保预习效果。
2.作业评价:
作业评价是了解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手段,我认真批改和点评学生的作业,及时反馈他们的学习效果。
批改作业:我认真批改学生的作业,对他们的答案进行点评和指导。例如,如果学生的答案中有错误,我会指出错误的原因,并给出正确的答案。
点评作业:我认真阅读学生的作业,对他们的学习成果进行点评。例如,如果学生的作业中有独到的见解或创新性的思考,我会给予表扬和鼓励。
针对学生对戊戌变法背景、过程和失败原因理解不足的问题,我计划在未来的教学中增加更多的案例分析和历史背景介绍,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戊戌变法的来龙去脉。同时,通过设计更具启发性和互动性的课堂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热情,提高课堂互动效果。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2单元《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第6课戊戌变法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2单元《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第6课戊戌变法

光绪帝,1875 年-1908年在位。 即位时年仅四岁, 由慈禧太后“垂帘 听政”。1887年亲 政,但仍由慈禧太 (1871—1908) 后“训政”。1889 年,太后“撤帘归
政”。
“若不及时图治,数 年之后,四邻交逼,不 能立国。”
——康有为《上清帝 第五书》
第三幕:大展宏图 ——百日维新
1.时间: 1898年6月——9月。 2.目的:变法救国,发展资本主义,实行君主立宪制度。 3.开始标志 1898年6月11日,颁布“明定国是”诏书。 : 4.政内治容方:面
有利于西方资产阶 级思想的传播
有利于军事的强大
角色体验:穿越历史,假如你是。。。。。 。
请谈谈你对百日维新的看法!
1、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派势力强烈反对

2、得到力量弱小的民族资产阶级支持;
3、没有发动人民群众;
4资、产阶依级 靠一个准备没科考有的 实权封建的旧官皇僚 帝。农民
实业家
读书人
支持
反对
反对 无所谓
《时务报》
《国闻报》
第二幕:精心准备 ——组织学会,创办报刊
主要宣传了变法图强的观点。 推动了维新变法思想的广泛传播。
1897年冬,德国强占胶州湾。消息传出后, 康有为上书光绪帝,痛陈时局的危险和变法 的紧迫性,呼吁变法救国。在康有为等维新 派的推动下,光绪帝表示“不甘作亡国之君 ”,决心变法。
意义:戊戌变法在思想文化方面产生了广泛而持久的影响
在社会上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为资产阶级民主思想的 传播奠定了基础。
反思维新
教训:资产阶级性质的改良运动在半殖民地半封
建社会的中国是行不通的。
换我了
革命
课堂小结
高潮
戊戌变 法的背 景:民 族危机 空前严 重

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二单元 民族危机的加深与救亡运动的

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二单元 民族危机的加深与救亡运动的

课题:第6课戊戌变法课型:新课课标内容:公车上书、百日维新、戊戌变法的历史意义。

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公车上书、百日维新、戊戌政变、戊戌六君子等历史基础知识。

过程与方法:比较分析社会各界对于戊戌变法的不同反映,了解新旧势力关系紧张的具体表现,理解变法失败的原因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解释维新进步人士的立场。

刺激起热爱祖国,振兴中华的高尚情操和历史责任感。

重点:公车上书、百日维新的内容。

难点:戊戌变法的性质及其历史意义。

教法:讲解法、探究法、图片资料展示法。

学法:Array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组织学生回顾上一节课学过的线索,讨论回答问题:1、从洋务派的目的来看,洋务运动具有什么样性质?(是失败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2、从封建统治者的目的来看,洋务运动是失败了。

但是它却在客观上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使中国出现了第一批近代工业。

它为中国近代企业积累了经验,培养了技术力量,刺激并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为中国的近代化开辟了道路。

)承上启下,教师讲授: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失败了,但是中华民族还有许多爱国知识分子不甘落后挨打,继续展开挽救民族危机的活动,并一度形成波及全国的大规模运动(要求学生阅读37—40页全课内容,对重要的年代、人名、地名等做出醒目的阅读标记)。

二、组织学生学习和探究新课公车上书1、为什么有那么多的“公车”(应试举人)要求拒签《马关条约》?(提示学生从条约危害性和“公车”爱国情感方面分析)2、为什么人们还同时要求变法?(提示学生从帝国主义的侵略、清政府的内部矛盾、人民起义、民族资产阶级的政治经济要求等方面进行思考)小结、过渡:中华民族具有优良的爱国传统,在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的紧急关头,民族的精英分子总会登高一呼,力图扭转颓势。

所以,洋务运动刚刚失败,“公车上书”就接踵而至,它冲破了长期以来的沉闷局面,造就了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运动的领袖人物,拉开了戊戌变法运动的序幕。

2017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二单元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第6课戊戌变法教案

2017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二单元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第6课戊戌变法教案

第6课戊戌变法【教学任务】
【教学流程】
由皇帝亲自支持、发动的维新变法,又得到那么多读书人的支持,最后能否获得成功呢?
【问题4】阅读教材第30页第二段和31页第二段,讲述戊戌变法失败的经过.
【问题5】教师展示:图片《谭嗣同殉难图》《谭嗣同史实》
生读书口答:实施变
言事 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发展农、工商业 有利于中国资本
主义发展
改革财政,编制国家预算 有利于国家财政
的制度化建设
废除八股,改试策论,开办新式学堂 有利于思想的解 放及西方思想
的 传入
裁减绿营,训练形式军队
有利于提高军队
的战斗力和军事 素质
提问:我们应该学习谭嗣同的什么精神?
【问题6】课件出示研读材料:
材料一:变法遭到守旧势力的强烈抵制和反对,除慈禧控制的朝廷外,各省督抚大多持观望态度。

材料二:变法形势危急时,维新派势单力薄,只好把希望寄托在袁世凯的身上,结果被袁世凯法的1898年是农历戊戌年,因此历史上称这次变法为“戊戌变法".
生:变法失败了。

师:变法没能像维新派所期望的那样长期实行下去,不久变法失败了。

生:1898年9月21日,以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派发动政变,囚禁光绪皇帝,搜捕维新人士,废除变法诏令.历时103天的变法失败,史称“百日维新"。

反思完善
教后反思
攀上山峰,见识险峰,你的人生中,也许你就会有苍松不惧风吹和不惧雨打的大无畏精神,也许就会有腊梅的凌寒独自开的气魄,也许就会有春天的百花争艳的画卷,也许就会有钢铁般的意志。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二单元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第6课戊戌变法教案新人教版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二单元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第6课戊戌变法教案新人教版

《戊戌变法》教案【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公车上书、维新运动的展开等基本史实、初步认识百日维新的内容和变法失败的原因及意义等。

二、过程与方法利用历史图片和史料,引导学生在自主阅读的基础上感知历史,分析史料得出结论,归纳出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分析得出变法失败的原因、意义和教训;通过讨论“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培养学生利用历史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维新人士的进步立场和为变法图强勇于牺牲的事迹,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振兴中华的高尚情操和历史责任感,树立以天下为己任的正确人生观和价值观。

【教学重点】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及意义。

【教学过程】情景导入生成问题第二次鸦片战争后,面临内外交困的局面时,统治阶级内部开明的官员掀起了一场以“自强”“求富”为口号的洋务运动,希望通过引进西方先进技术达到维护清王朝统治的目的,但结果失败了。

甲午战争后,中日《马关条约》的签订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的程度,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面对地主阶级探索救国救民的失败,在洋务运动中兴起的民族资产阶级又将以怎样的方式继续探索斗争呢?带着这个问题让我们进入第6课《戊戌变法》的学习。

自主学习梳理知识一、康有为与公车上书1.1895年春,《马关条约》签订的消息传到北京,群情激愤。

“公车上书”拉开了变法维新运动的序幕。

2.公车上书失败后,维新人士在各地组织学会,创办报刊,宣传变法,推动了维新变法思想的广泛传播。

其中影响最大的报刊是上海的《时务报》和天津的《国闻报》。

3.梁启超在《时务报》上发表《变法通议》,强调“法者,天下之公器也;变者,天下之公理也”,“变亦变,不变亦变”,中国如不变法,将会因守旧而灭亡。

二、百日维新1.1897年冬,德国强占胶州湾,康有为上书光绪帝,呼吁变法救国。

在康有为等维新派的推动下,光绪帝决心变法。

1898年6月,清政府颁布诏书,宣布实行变法。

新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二单元 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 第6课 戊戌变法》优课教学设计_4

新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二单元 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  第6课 戊戌变法》优课教学设计_4

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6课戊戌变法❶教学分析【教学目标】1.知道公车上书以及康有为等维新派人物,了解百日维新的基本史实,认识戊戌变法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

2.通过识读课文插图等多种历史资料,能归纳概括出变法内容,思考变法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

初步掌握归纳分析历史问题的方法。

3.通过学习维新人士变法图强敢于牺牲的事迹,激发爱国热情。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教学难点:戊戌变法的历史意义❷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多媒体展示《近代化探索“接力赛”》一图)教师讲述:中国近代史是一部侵略史,也是一部反抗史,更是一部近代化探索史,如果我们把这段近代化探索历史比作为一场长跑接力赛的话,这场接力赛中的第一棒是由哪个派别接手的?结果如何?为什么接力赛第一棒就出师不利。

但这场接力赛没有因为第一棒发挥不尽如人意而终止,一些志士仁人继续进行着不懈的探索。

资产阶级维新派开始接第二棒,掀起戊戌变法运动。

教师:解释戊戌变法这四个字,并提问,为什么变?怎么变?真的变了吗?让这场变法的主角们告诉我们答案!(设计意图:把近代化探索比作接力赛,通过回顾上一棒接力赛的赛况,温习了洋务运动的知识点,从而引出第二棒戊戌变法的内容;解释戊戌变法四个字,加深学生对此的印象,并通过一系列设问,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

)二、新课讲授教师介绍完康有为、梁启超、光绪、慈禧等几位主演后历史幕布徐徐拉开……第一幕:公车上书开变之序幕学生:情景剧表演教师:刚刚这个情景给它四个字概括就是?学生:“公车上书”教师提问:1. 科普小知识:“公车”?所谓公车,不是指交通工具,而是指人,举人。

2. 为什么要上书? 3.维新人士通过上书的方法,给皇帝写封信,呼吁统治者?公车上书主要内容有哪些?4.这次上书有没有达到皇帝手里?这一出小闹剧末搞出什么立竿见影的效果。

可是举人造反这一闹,却闹出个庶民问政的风气。

关心国事,变成了一时的风尚。

公车上书拉开了变法维新的序幕。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二单元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第6课戊戌变法教学设计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二单元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第6课戊戌变法教学设计
过渡:地主阶级的救国方案行不通,接下来哪一个阶级登上了历史舞台挽救民族危亡,他们的主张又是什么?
拓展延伸:展示材料《甲午中日战争前后民办企业比较表》,请学生思考:这则材料反映出怎样的历史信息?
展示材料,请学生阅读材料,找出资产阶级知识分子主张如何救国。
教师总结: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使民族资产阶级力量日益强大起来,他们要求变法图存,改革中国的政治制度,学习发展资本主义。此后,他们上书光绪帝,请求他出来主持变法。
预习课本,猜出人物。
说一说所了解的康有为和梁启超。
激发学生学习新课的兴趣。
进入新课
一、追梦:康有为与公车上书
过渡:什么事件揭开了康有为、梁启超等人“追梦”的序幕?
教师引导学生看课本注释,学生理解“公车”的含义。
1.背景
展示材料,请学生找出公车上书的背景。
其次引导学生回顾第5课的内容,认识到时甲午中日战争后,《马关条约》的签订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中国民族危机空前严重。而且甲午中日战争的战败,标志着“自强求富”的洋务运动的破产,仅仅学习西方先进技术已不足以救中国。
课题
《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第6课《戊戌变法》教学设计1课时
授课教师
单位
指导教师
单位
课程内容
知道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派代表、了解“百日维新”的主要史实。
教学目标
知道公车上书、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派代表人物。识读课文插图等多种历史资料,了解康、梁的主要活动。制作百日维新中关于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军事等方面措施的表格,了解百日维新的基本史实,提高学生的历史理解能力。
拓展延伸:什么是维新?
展示材料:“周虽旧邦,其命维新。”
教师讲述:改变旧法推行新政就称之为“维新”。引出戊戌变法的领导阶级是资产阶级维新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题:第6课戊戌变法
课型:新课
课标内容:公车上书、百日维新、戊戌变法的历史意义。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了解公车上书、百日维新、戊戌政变、戊戌六君子等历史基础知识。

过程与方法:
比较分析社会各界对于戊戌变法的不同反映,了解新旧势力关系紧张的具体表现,理解变法失败的原因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解释维新进步人士的立场。

刺激起热爱祖国,振兴中华的高尚情操和历史责任感。

重点:公车上书、百日维新的内容。

难点:戊戌变法的性质及其历史意义。

教法:讲解法、探究法、图片资料展示法。

学法:Array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组织学生回顾上一节课学过的线索,讨论回答问题:
1、从洋务派的目的来看,洋务运动具有什么样性质?(是失败的封
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
2、从封建统治者的目的来看,洋务运动是失败了。

但是它却在客观
上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使
中国出现了第一批近代工业。

它为中国近代企业积累了经验,培养了
技术力量,刺激并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为中国的
近代化开辟了道路。


承上启下,教师讲授: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失败了,但是中华民族
还有许多爱国知识分子不甘落后挨打,继续展开挽救民族危机的活动,
并一度形成波及全国的大规模运动(要求学生阅读37—40页全课内容,
对重要的年代、人名、地名等做出醒目的阅读标记)。

二、组织学生学习和探究新课
公车上书
1、为什么有那么多的“公车”(应试举人)要求拒签《马关条约》?
(提示学生从条约危害性和“公车”爱国情感方面分析)
2、为什么人们还同时要求变法?(提示学生从帝国主义的侵略、清
政府的内部矛盾、人民起义、民族资产阶级的政治经济要求等方面进
行思考)
小结、过渡:中华民族具有优良的爱国传统,在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的紧急关头,民族的精英分子总会登高一呼,力图扭转颓势。

所以,
洋务运动刚刚失败,“公车上书”就接踵而至,它冲破了长期以来的
沉闷局面,造就了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运动的领袖人物,拉开了戊
2 戌变法运动的序幕。

百日维新
1、公车上书后百日维新前,康有为和梁启超有哪些主要的维新活动?
(创办《万国公报》宣传变法,组织政治团体“强国会”,上书光绪帝等)
2、光绪帝按照维新派的意图,所颁布的法令有哪些主要内容?
3、想一想,当时社会上哪些人赞成维新变法?哪些人反对?哪些人无 所谓?造成什么后果?(资产阶级维新派、开明的地主官僚和知识分子、
不愿意当
“亡国之君”的光绪帝等人赞成;以慈禧太后为代表的顽固派反对;广 大的缺乏文化知识的农民、手工业者等“社会底层”无所谓。

因此,手
中握有实权的顽固派很轻松地扼杀了这场维新变法运动。


4、戊戌变法有什么历史意义?
(戊戌变法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重要的政治改革,也是一次思想启蒙运动,
对社会进步和思想文化的发展,起了重要推动作用。

)
课堂小结:
系统总结
时间

创办报纸 政治 序幕 :公车上书准备 变法 内容 经济 组织强学会 文化
意义
失败:戊戌变法变法失败说明了资产阶级的改良主义运动在 中国是行不通的。

板书设计:
第6课 戊戌变法
一、公车上书
戊戌变法的兴起
二、百日维新
1. 戊戌变法的发展与高潮
2. 戊戌变法的结果
3. 戊戌变法的影响
课后反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