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足口病的诊断和
手足口病(课件)
手足口病预防措施
手足口病的预防措施包括:养成良好 的个人卫生习惯,如勤洗手、不喝生 水、不吃生冷食物等。
避免接触手足口病患者或疑似患者,注意 个人卫生和环境卫生,保持家庭卫生和幼 儿园、学校等场所的清洁卫生。
对于儿童等易感人群,可以接种手 足口病疫苗进行预防。
04
手足口病防控与管理
wenku.baidu.com
手足口病防控策略
疾病预防控制机构
卫生行政部门
加强手足口病监测和流行病学调查,及时掌 握疫情动态,为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
与教育部门、宣传部门等密切合作,制定防 控政策,加强对手足口病的宣传教育。
医疗机构
社区和家庭
提高对疑似手足口病患者的识别能力,及时 诊断和治疗患者,防止病情加重。
监测内容
监测分析
监测内容包括病例的发现、报告、流行病学 调查、实验室检测、防控措施落实情况等。
定期对监测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评估疫情 形势和防控效果,为制定下一步防控策略提 供依据。
05
手足口病疫苗接种与预防
手足口病疫苗种类及接种程序
EV71型手足口病疫苗
该疫苗主要针对EV71病毒,接种程序包括基础免疫2剂次, 间隔1个月,建议在6个月龄时接种。
与重症病例的鉴别
手足口病重症病例可出现脑膜炎、脑炎、肺水肿等严重并发症,需要与其他 原因引起的相关疾病进行鉴别,如病毒性脑炎、细菌性脑膜炎等。
手足口病诊断和治疗
一、病例概况
手足口病病例主要表现为:起病急,早期表现主要为发热,部分伴有手、足、口腔部位疹、咳嗽、呕吐等。部分病例病情进展快,临床表现多样,在短期内出现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中枢神经系统异常、心力衰竭等多器官功能损伤,可在数小时内死亡。部分死亡病例尸检标本病理检查显示,病人出现脑水肿、脑疝、肺淤血、肺水肿及肺出血、全身淋巴组织增生、异常和其他脏器为非特异性改变(淤血,出血)等病理改变。
二、临床表现
(一)疑似病例。
年龄5周岁以下,近3天内有发热病史,并有以下任意两项表现者:
1.有咳嗽、呕吐等症状;
2.出现精神差、易激惹、肢体无力及抽搐等神经系统表现;
3.手、足、口腔、肛周疱疹或溃疡;
4.胸片异常;
5.有上述类似病例接触史。
(二)重症病例。
疑似病例伴有下列表现之一者:
1.持续高热不退;
2.肌无力、肢体抖动、抽搐等加重,意识障碍、腱反射减弱或消失、脑膜刺激征阳性;
3.面色苍白、心率增快、末梢循环不良、血压异常;
4.呼吸困难或节律不整、紫绀,肺部湿罗音增多或出现肺实变体征;
5.外周血白细胞计数明显增高(>15×10 9/L)或显著降低(<2×10 9/L);
6.血糖明显升高(>9 mmol/L);
(4)注意维持水、电解质、酸碱平衡及对重要脏器的保护;
(5)有颅内压增高者可给予甘露醇等脱水治疗,重症病例可酌情给予甲基泼尼松龙、静脉用丙种球蛋白等药物;
(6)出现低氧血症、呼吸困难等呼吸衰竭征象者,宜及早进行机械通气治疗;
(7)维持血压稳定,必要时适当给予血管活性药物;
其他重症处理:如出现DIC、肺水肿、心力衰竭等,应给予相应处理。
手足口病的诊断治疗和重症病例的早期识别
五 物理学检查
1胸片:肺纹理增多 网格状、点片状、大片状阴影
2心电图:窦性心动过速或过缓 Q-T延长、ST-T改变
3脑电图:弥漫性慢波、棘(尖)慢波 4MR:脑干、脊髓灰质损害
六 诊断
普通病例: 手、足、口、臀部皮疹 伴或不伴发热 极少数重症病例皮疹不典型,需结合病 原学或血清学检查做出诊断 无皮疹病例,临床不宜诊断为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的诊断治疗 和重症的早期识别
中山大学附属佛山医院 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
麦智广 硕导 教授 主任医师 2010-6-3
一 概述
手足口病 (Hand-foot-mouth disease, HFMD)
1957年新西兰首次报道该病 1958年分离出柯萨奇病毒 1959年提出手足口病命名
手足口病 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常见传染病 以婴幼儿发病为主 大多数患者症状轻微
(二)咽拭子标本。 采集病人发病3日内的咽拭
子标本,用于病原检测。用专用采样棉签,适
度用力拭抹咽后壁和两侧扁桃体部位,应避免 触及舌部;迅速将棉签放入装有3-5ml保存液 (含5%牛血清维持液或生理盐水,推荐使用维 持液)的15ml外螺旋盖采样管中,在靠近顶端
处折断棉签杆,旋紧管盖并密封,以防干燥, 外表贴上带有唯一识别号码的标签。4℃暂存 并在12小时内送达实验室,-20℃以下低温冷冻 保藏,需长期保存的标本存于-70℃冰箱。
手足口病诊断标准
手足口病诊断标准
手足口病(HFMD)是一种常见的儿童传染病,主要由肠道病毒引起,病毒主要通过飞沫传播和接触传播。手足口病在全球范围内都有发生,尤其在幼儿园和托儿所等集中儿童活动场所更为常见。因此,对手足口病的诊断标准具有重要意义,可以帮助医务人员及时识别和治疗患者,减少病毒传播。
手足口病的诊断主要依据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结果。根据卫生部发布的《手足口病诊疗方案》,手足口病的临床表现主要包括发热、咽痛、口腔疱疹、手足皮疹等。在实验室检查方面,主要通过病毒分离、血清学检测和病毒核酸检测来确定诊断。
在临床实践中,医务人员需要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结果来进行综合判断。一般来说,手足口病患者在发病初期会出现发热、咽痛等症状,随后口腔内会出现疱疹,手部、足部和臀部也会出现皮疹。在实验室检查方面,病毒分离和病毒核酸检测是比较可靠的诊断方法,可以帮助确定病毒的类型和数量,从而指导治疗方案的制定。
除了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外,医务人员还需要注意手足口病
的流行病学特点。手足口病主要在夏秋季流行,且易发生集体暴发。因此,在诊断时需要考虑到患者的流行病学史,尤其是接触史和暴
露史,以便及时采取隔离和防控措施,防止病毒传播。
总的来说,手足口病的诊断标准主要包括临床表现、实验室检
查和流行病学特点三个方面。医务人员需要结合这些方面的信息进
行综合判断,及时识别和治疗患者,减少病毒传播。同时,公众也
需要加强对手足口病的认识,及时就医并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以
减少病毒传播,保障自身和他人的健康安全。
手足口病鉴别诊断模板
手足口病鉴别诊断模板
简介
手足口病是一种常见的儿童传染病,主要表现为发热、口腔溃疡和皮疹。然而,手足口病的症状和体征与其他疾病相似,因此在诊断时需要进行鉴别。本文提供了一个用户友好、易于理解的手足口病鉴别诊断模板,以帮助医生正确诊断患者的疾病。
鉴别诊断模板
根据患者的病史、症状和体征,结合相关实验室检查,可以进行以下疾病的鉴别诊断。
1. 手足口病
•病史:患者是否近期接触过手足口病患者。
•症状:发热、口腔溃疡、皮疹(手、足、臀部)。
•体征:无特殊体征。
•实验室检查:可进行病毒分离、核酸检测等。
2. 疱疹性咽峡炎
•病史:患者是否近期接触过疱疹性咽峡炎患者。
•症状:发热、咽痛、咽峡溃疡、水疱。
•体征:扁桃体充血、喉部炎症、水疱破溃后形成溃疡。
•实验室检查:病毒分离、抗体检测。
3. 口炎
•病史:近期有无进食过辛辣食物、药物或刺激性物质。
•症状:口腔疼痛、溃疡。
•体征:口腔黏膜发红、溃疡面。
•实验室检查:无。
4. 药物反应
•病史:患者是否近期服用了某种药物。
•症状:口腔疼痛、溃疡、皮疹。
•体征:依赖于具体药物反应的特点。
•实验室检查:无。
5. 其他病毒性感染
•病史:患者是否近期接触过其他病毒性感染患者。
•症状:发热、口腔溃疡、皮疹。
•体征:依赖于具体病毒感染的特点。
•实验室检查:病毒分离、核酸检测等。
6. 扁桃体炎
•病史:近期有无咽痛、发热等症状。
•症状:咽痛、发热、吞咽困难。
•体征:扁桃体充血、扁桃体表面有黄白色或灰白色积脓。
•实验室检查:白细胞计数、病原学检查。
结论
通过分析患者的病史、症状和体征,结合相应的实验室检查结果,可以对手足口病进行鉴别诊断。然而,鉴别诊断同样需要综合考虑其他疾病的可能性,如疱疹性咽峡炎、口炎、药物反应、其他病毒性感染和扁桃体炎等。在实际临床工作中,医生需要对病情进行全面分析、综合判断,以确定最终的诊断结果,并制定适当的治疗方案。
手足口病鉴别诊断模板
手足口病鉴别诊断模板
【概述】
手足口病是一种常见的儿童传染病,主要表现为发热、口腔溃疡、手足红疹等症状。其病原体主要为肠道病毒,传播途径多为飞沫传播、接触传播等。
【临床表现】
初期症状:发热、咳嗽、流涕、喉痛等。
口腔症状:舌质上出现许多小疱,薄皮不破,疼痛明显。一
两天后,这些疱变成浅表而多孔的溃疡,边缘清晰、质地硬、底部红肿。舌尖或齿龈上亦可有疱疹状改变。
皮疹症状:局部皮肤呈现出退热后的出疹现象,以手、脚和口周围最为明显。皮疹为小大小的红色凸起,周围有淡红色晕圈,容易有水疱。手掌、足底出现红色斑块,周围皮肤常有轮廓清晰的浅黄色边缘带,疹子很快在几天内褪去。
其他症状:可能出现腹泻、呕吐、乏力等症状。
【鉴别诊断】
手足口病需与其他具有皮肤和口腔症状的急性发热病鉴别:
(1)口腔症状鉴别:口腔症状是手足口病的主要表现,应与
其他口腔病鉴别,如口腔溃疡病、口腔扁平苔藓、萎缩性口炎等。
(2)皮疹症状鉴别:手足口病的皮疹主要表现在手、足、口周围,而不出现全身广泛性皮疹,应与天疱疮、水痘、荨麻疹等疾病鉴别。
(3)发热症状鉴别:像手足口病一样具有发热等症状的疾病很多,如流行性感冒、流感、腮腺炎、百日咳等。
【诊断标准】
(1)典型手足口病:患者有发热、口腔疱疹、手足皮疹等典型表现。
(2)不典型手足口病:与典型手足口病相比,可能某些症状和表现未达到典型标准,但通过实验室检查确诊。
【实验室检查】
(1)肠道病毒的分离、鉴定和血清学检测。
(2)口部溃疡、皮疹分泌物、咽拭子或鼻拭子涂片中肠道病毒核酸检测。
【治疗】
对于无特效治疗的病毒性感染,常规治疗和对症治疗是主要手
手足口诊断标准
手足口诊断标准
手足口病(HFMD)是一种由柯萨奇病毒引起的常见传染病,主要感染儿童。下面是根
据世界卫生组织(WHO)和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的建议制定的手足口病的诊断标准。
1. 主要症状:患者出现以下主要症状之一或多个:发热、口腔溃疡、手脚皮疹、喉
咽炎等。
2. 发热:患者体温超过正常范围(一般以上升至37.5℃或更高)。
3. 口腔溃疡:患者在口腔内出现疼痛性溃疡,通常位于舌头、口腔黏膜和软腭等处,可呈浅表溃疡或小水疱。
4. 手脚皮疹:患者在手掌、脚掌、手背、脚背等处出现红色斑丘疹、丘疱疹或水疱。皮疹有时可发展为斑丘状或丘疹状,并可能伴有瘙痒或疼痛。
5. 喉咽炎:患者出现喉咽充血、咽部红肿、咽痛、声音嘶哑等症状。
6. 周围病灶:患者可能出现腹痛、腹泻、恶心、呕吐等症状。
7. 成群感染:多数患者呈季节性流行,常见于托幼机构或学校,且有明确的传播
链。
以上是手足口病的诊断标准。鉴于HFMD症状与其他病毒感染引起的疾病相似,结合流行病学史和实验室检查结果,最终确诊还需要医生的综合判断。若出现上述症状,请尽早
就医,以便及时诊断和治疗。
手足口病的诊断与治疗课件
征。
治疗原则
1
对症治疗
根据患者的症状进行相应的治疗,如退热、止痛等。
2
病毒抑制
使用抗病毒药物抑制病毒复制,减轻病情。
3
支持治疗
保持患者体液平衡,适当补充营养,提高抵抗力。
药物治疗
1
退热药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2
止痛药
3
抗病毒药物
如果患者发热,可以给予
口腔溃疡疼痛时,可以使
个别情况下,医生可根据
退热药,如布洛芬或对乙
用局部止痛药,如利多卡
血常规检查
检查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等指标,了解炎症程度。
病毒分离培养
将患者样本接种到培养基中,观察是否能够分离病毒。
临床诊断
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结果以及病史,医生可以做出手足口病的临床诊断。
病史采集
体格检查
实验室检查
了解患者的病史,包括接触史和
通过仔细检查患者的口腔、手掌、
根据病毒检测和血常规等实验室
节,尤其在幼儿园和学校
腔分泌物、粪便等途径传
型、肠道病毒16型等。
中易出现聚集性传播。
播。
发病症状
口腔症状
皮肤症状
全身症状
口腔溃疡、舌苔增厚、咽峡红
手掌脚底出现红斑、水泡、结
发热、食欲不振、喉咙痛等
斑等
手足口病的诊断提示及治疗措施
手足口病的诊断提示及治疗措施
手足口病(hand,foot,andmouthdisease)是由肠道病毒[以柯萨奇A组16型(CoXAI6)、肠道病毒71型毒V71)多见]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多发生于学龄前儿童,尤以3岁以下年龄组发病率最高。病人和隐性感染者均为传染源,主要通过消化道、呼吸道和密切接触等途径传播。主要症状表现为手、足、口腔等部位的斑丘疹、疱疹。部分病人累及呼吸、消化、循环、神经系统。
【诊断提示】
1,潜伏期多为2〜IOd,平均3〜5d。
2.临床表现
(1)轻症病例:急性起病,发热,口腔黏膜出现散在疱疹,手、足和臀部出现斑丘疹、疱疹,疱疹周围可有炎性红晕,疱内液体较少。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缺乏等呼吸系统和消化道症状。部分病例仅表现为皮疹或疱疹性咽峡炎。多在1周内痊愈,预后良好。典型表现为单一部位斑丘疹。
(2)重症病例:少数病例(尤其是7T2个月患儿)病情进展迅速,在发病1〜5d出现脑膜炎、脑炎(以脑干脑炎最为凶险)、脑脊髓炎、肺水肿、循环障碍等,极少数病例病情危重,可致死亡,存活病例可留有后遗症,包括神经系统、呼吸系统和循环系统。
3.实验室检查
(1)血常规白细胞计数正常或降低,病情危重者白细胞计数可明显升高或显著降低。血生化检查,部分病例可有轻度谷丙转氨酶(A1T)、谷草转氨酶(AST)、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升高,病情危重者可有肌钙蛋白(CTnI)、血糖升高。
(2)病原学检查CoXA16、EV71等肠道病毒特异性核酸阳性或分离到肠道病毒。咽、气道分泌物、疱疹液、粪便阳性率较高。血清学检查:急性期与恢复期血清COXAI6、EV71等肠道病毒中和抗体有4倍以上的升高。
手足口病早期症状有哪些,手足口病诊断及治疗方法
手足口病早期症状有哪些,手足口病诊断及
治疗方法
手足口病早期症状
手足口病是一种常见传染病,多发生在夏秋季节,特殊是幼儿园和学校的儿童更简单感染。手足口病的早期症状表现为:一、发热:手足口病患者的早期症状之一是发热,体温可达38℃以上,持续时间一般在3至5天内,假如消失高烧或持续发热,就要准时就医。二、口腔症状:手足口病患者会消失口内痛苦、口腔糜烂、口角溃疡,这些口腔症状可能会导致患者食欲下降、嗜睡、饮水削减等状况。三、皮疹:在手足口病的早期阶段,患者手掌、脚掌和口腔四周会消失红色斑点,后期会进展成为水疱,有些严峻的病例会伴随着全身皮肤消失类似症状。四、其他症状:手足口病早期症状除了以上三种之外,还可能伴随有咳嗽、喉咙痛、乏力、肌肉痛等症状。手足口病的诊断及治疗方法
手足口病是由柯萨奇病毒、肠道病毒等病毒引起的,早期诊断和准时治疗是预防疾病集中和治疗的关键。手足口病的诊断及治疗方法有以下几种:一、诊断:手足口病的诊断一般通过医生的体检和病史询问来进行,如有必要可进行试验室检查。二、治疗:手足口病的治疗一般采纳掌握症状的方法,包括体液摄入、口腔清洁和药物治疗等,如乙胺丁醇、泰唑仑等药物能够缓解患者的痛苦和发烧症状。三、预防:手足口病的预防措施主要是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如勤洗手、
正确咳嗽、避开饮食污染等,同时加强儿童的身体熬炼和增加免疫力,有助于预防手足口病的发生。手足口病的并发症及留意事项
手足口病不准时治疗,可能会引起一些并发症,如肺炎、心肌炎、脑炎等,特殊是2岁以下及免疫力较差的幼儿更简单发生并发症。因此,提前预防和准时治疗是保障健康的重要措施。同时,在治疗手足口病期间,还需留意以下几点:一、避开重患:手足口病是属于常见传染病,患者在恢复期内仍有可能再次感染,所以需要隔离患者,并做好消毒工作。二、饮食留意:手足口病可以引起患者口腔痛苦、食欲不振等症状,治疗期间应避开进食刺激性和硬质食物,应多喝温开水、少吃油腻和辛辣的食物。三、留意平安:手足口病患者在发病期间行动不便,应避开从高处跳下或乱爬乱跳,以免引起其他意外损害。结论
手足口病自查报告
手足口病自查报告
标题:手足口病自查报告
引言概述:
手足口病是一种常见的传染病,主要发生在婴幼儿和幼儿园儿童中。及时发现和治疗手足口病对于控制疫情的传播至关重要。本文将介绍如何通过自查来判断是否患有手足口病,以便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
一、症状自查
1.1 发热:手足口病患者常伴有高热,体温可达39℃以上。
1.2 口腔溃疡:口腔内可见红斑、水疱和溃疡,患者口腔疼痛明显。
1.3 手足皮疹:手掌、脚底及手指、脚指周围浮现红斑、水疱和皮疹。
二、体征自查
2.1 皮肤疹:手部、足部及臀部可见红斑、水疱和疹子。
2.2 粘膜疱疹:口腔内可见溃疡、舌头红肿等症状。
2.3 体温测量:定期测量体温,如体温持续升高应及时就医。
三、传播途径自查
3.1 病毒传播:手足口病主要通过飞沫传播、接触传播和粪口传播。
3.2 预防措施:勤洗手、保持室内通风、避免接触病毒患者等是预防手足口病传播的有效措施。
3.3 家庭防护:患者应单独使用餐具、毛巾等,避免与他人共用。
四、治疗自查
4.1 歇息:手足口病患者应多歇息,避免过度劳苦。
4.2 饮食: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多喝水,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
4.3 药物治疗:口服退烧药、消炎药等可以缓解症状,但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五、就医建议
5.1 寻医咨询:如浮现症状明显或者持续不缓解,应及时就医。
5.2 医生诊断:医生会根据病情赋予相应的治疗方案。
5.3 隔离观察:在治疗期间应避免接触其他人,保持个人卫生。
结语:
通过自查可以及时发现手足口病的症状,采取相应的预防和治疗措施。在日常生活中,注意个人卫生、保持健康的生活习惯是预防手足口病的有效途径。如有疑问或者症状加重,应尽快就医求助。希翼本文能匡助大家更好地了解手足口病,做好自我保护。
手足口病的诊断PPT课件
末梢白细胞升高。
20
血糖明显升高。 呼吸急促或呼吸困难,节律不规则,胸片提示肺部改变。节律不规则提示脑
干脑炎,而呼吸急促,提示早期间质性肺水肿,肺泡扩张受限,神经源性肺 水肿即刻发生,可早于胸部X线变化,是插管机械通气的指征。 持续高热。 心率明显增快及高血压。心率增快与高血压往往与体温升高、缺氧和循环灌 注无关,与交感神经高度兴奋有关。而末梢循环差。
33
七、处置流程
门诊医师在接诊中要仔细询问病史,着重询 问周边有无类似病例以及接触史、治疗经过;体 检时注意皮疹、生命体征、神经系统及肺部体征。 (一)临床诊断病例和确诊病例按照《传染病防 治法》中的丙类传染病的要求进行报告。 (二)普通病例可门诊治疗,并告知患者及家属 在病情变化时随诊。 (三)3岁以下患儿,持续发热、精神差、呕吐, 病程在5天以内应留观。留观期间密切观察病情变 化,尤其是心、肺、脑等重要脏器功能,根据病 情给予针对性的治疗。留观期间出现符合住院病 例条件,应立即住院治疗。48小时内病情好转可 解除留观。
23
(四)病原学检查 肠道病毒(CoxA16 、EV71等)特异性核酸阳性或分离到肠道病毒。咽、
气道分泌物、疱疹液、粪便阳性率较高。应及时、规范留取标本,并尽快送 检。 (五)血清学检查 急性期与恢复期血清EV71、CoxA16或其它肠道病毒中和抗体有4倍以上的 升高。
手足口病的症状及诊断方法详解
手足口病的症状及诊断方法详解
手足口病的简介
手足口病是一种常见的传染病,常见于幼儿和儿童,少数成年人也有可能发生。该病由肠道病毒感染引起,传播途径多样,可以空气飞沫、直接接触口鼻分泌物、粪口途径传播。手足口病的临床症状可分为初期、发病期和恢复期。初期多数患者没有特别症状,发病期则会引起手足口部皮肤消失水泡、口腔黏膜疱疹,伴有轻度发热、腹泻等症状。恢复期,则手足口部水泡、疱疹开头愈合,症状渐渐减轻。手足口病的症状
手足口病的初期多数患者没有症状,持续一至两天后,病患开头消失发热、咳嗽、流涕等呼吸道感染症状,同时口腔黏膜和舌头消失损伤,痛苦明显。2-3天后,手掌、脚底、膝盖等处消失皮肤损伤,通常为小水疱或红斑,水疱后简单糜烂、结痂,瘙痒,以手掌和脚底症状最为明显。有时也可伴有呕吐、腹泻等消化系统症状。病程大约持续一周左右,病患通常能够自愈。手足口病的诊断方法
手足口病的诊断需要结合患者的症状和试验室检查结果。医生会检查患者的口和皮肤病变,包括口腔、手掌、足底等部位的水泡和疱疹。此外,医生还可能要求患者进行血液和喉拭子检查,以排解其他传染病的可能性。试验室检查时,可以对血清和脑脊液进行离子交换层析、免疫荧光、PCR等方法进行检测。手足口病的防控措施
手足口病是一种常见的传染病,为了预防和掌握该病,我们需要实行
以下预防措施。首先,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保持环境洁净卫生。避开与病毒感染者接触,不共用洗涤用品,不随地吐痰。其次,留意食品平安,选择卫生餐饮场所,烹煮食物卫生,勿食生冷食品。再次,加强熬炼提高身体免疫力,削减疾病感染的可能。假如发觉疑似病例,应准时就诊并做好隔离措施,避开传染集中。总结
手足口病的诊断与治疗
重症病例
• 主要表现: • 少数病例,尤其在小于3岁的 儿童,并且进展迅速,在发病 的1-5天内出现神经系统受累、 呼吸循环功能障碍等表现,极 少数病例病情危重,可致死亡, 存活者可留有神经系统后遗症。
手足口病典型皮疹
斑丘疹、疱疹,周围有红晕,疱液较少。
手足口病典型皮疹
注意:皮疹在同一患者不一定全部出现,通常在一周内消褪
手足口病典型皮疹
四不:不痛、不痒、不结痂、不留疤
手足口病典型皮疹
其他肠道病毒如CV-A6、CV-A10所致皮损严重,表现为大疱样改变, 伴疼痛及痒感,且不限于手、足、口部位。病后2~4周有脱甲,新甲于 1~2月长出(病毒导致甲周炎症)
临床分期
沫样痰液 肺部可闻及湿啰音或痰鸣音
0033
要求我们
在诊治中要仔细询问病史,着重询问周边 有无类似病例以及接触史、有无易惊和呕 吐、治疗经过
查体时注意皮疹、生命体征、神经系统及 心肺体征
对有重症病例接触史、皮疹符合EV71皮 疹特点、有高危因素保持高度警惕性
05 辅助检查
血生化 检查
血常规
病源学 检查
第1期: 手足口出疹 期(普通病 例)
1
第2期: 神经系统受累
期
2
第3期: 心肺功能衰竭
前期
3
第4期: 心肺功能衰竭
儿科常见病诊断与治疗培训课件手足口病的诊断和治疗
04
手足口病的治疗与护理
一般治疗
休息与隔离
患儿应充分休息,减少活动量, 避免疲劳。同时,患儿应隔离治
疗,以防止病毒传播。
口腔护理
保持患儿口腔清洁,可用生理盐 水漱口,以减轻口腔疼痛和感染
。
皮肤护理
保持患儿皮肤清洁干燥,避免抓 挠患处,以防继发感染。
药物治疗
抗病毒治疗
在病毒感染早期,可使用抗病毒药物进行治疗, 如利巴韦林等。
健康教育
开展健康教育活动,提高公众对手足口病的认识 和预防意识。
3
强化公共卫生设施
改善公共卫生设施,加强环境卫生整治,从源头 上减少病毒的传播。
THANKS
感谢观看
续2-7天。
皮疹
患者的手、足、口等部位会出 现红色斑丘疹,通常在发热1-2 天后出现,持续5-7天可自行消 退。
口腔溃疡
患者口腔内会出现疼痛性溃疡 ,影响进食和说话。
咳嗽
部分患者可能会出现咳嗽症状 ,多为干咳,有时伴有痰。
体征表现
01
02
03
口腔黏膜病变
口腔黏膜会出现充血、水 肿、溃疡等症状。
手、足部病变
05
手足口病的预防与控制
预防措施
保持个人卫生
勤洗手,尤其是接触公共场所后和进食前;不与他人共用餐具、 毛巾等个人物品;保持家庭环境清洁。
手足口病的鉴别诊断
手足口病的鉴别诊断
(一)其他儿童出疹性疾病
手足口病普通病例需与儿童出疹性疾病,如丘疹性荨麻疹、沙土皮疹、水痘、不典型麻疹、幼儿急疹、带状疱疹、风疹以及川崎病等鉴别;CV-A6或CV-A10所致大疱性皮疹需与水痘鉴别;口周出现皮疹时需与单纯疱疹鉴别。可依据病原学检查和血清学检查进行鉴别。
(二)其他病毒所致脑炎或脑膜炎
由其他病毒引起的脑炎或脑膜炎如单纯疱疹病毒、巨细胞病毒、EB病毒等,临床表现与手足口病合并中枢神经系统损害的重症病例表现相似。对皮疹不典型者,应当结合流行病学史并尽快留取标本,进行肠道病毒尤其是EV-A71的病毒学检查,结合病原学或血清学检查结果作出诊断。
(三)脊髓灰质炎
重症病例合并急性弛缓性瘫痪时需与脊髓灰质炎鉴别,后者主要表现为双峰热,病程第2周退热前或退热过程中出现弛缓性瘫痪,病情多在热退后到达顶点,无皮疹。
(四)肺炎
重症病例可发生神经源性肺水肿,应与肺炎鉴别。肺炎患儿一般无皮疹,胸片可见肺实变病灶、肺不张及胸腔积液等,病情加重或减轻呈逐渐演变的过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肠道病毒成员众多,按照人类对其的发现、认识 和病毒的特点,一共有71个血清型别,包括脊髓 灰质炎病毒、柯萨奇病毒、埃可病毒和之后命名 的肠道病毒68-71型。引起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最 常见的是柯萨奇病毒A16(16)和肠道病毒71型 (71)型。
肺水肿不明显,出现频繁抽搐、严重意识障碍及
中枢性呼吸循环衰竭等。
•
此期病例属于手足口病重症病例危重型,病死率 较高。
百度文库
•
• 第5期(恢复期):体温逐渐恢复正常,对 血管活性药物的依赖逐渐减少,神经系统 受累症状和心肺功能逐渐恢复,少数可遗 留神经系统后遗症状。
• 当发病后出现神经系统累及症状和体征, 即提示疾病进入第2期,此时及时采取各种 积极措施阻断疾病进展为第3期非常重要, 而进入第3期的病例属于高危病例,临床出 现严重的心血管功能紊乱(交感神经亢进) 现象,处理困难,往往难以逆转疾病的进 展,病死率非常高。
• 需要提出的是,从重症进入危重症即由第 二期发展为3期及进入4期之间往往只有数 小时,所以对普通和重症病例的早期观察 评估,及早期干预是十分重要。是提高抢 救成功率,降低死亡率的关键。
一、临床表现
普通病例表现
急性起病,发热,口腔粘膜出现散在疱疹, 手、足和臀部出现斑丘疹、疱疹,疱疹周 围可有炎性红晕,疱内液体较少。可伴有 咳嗽、流涕、食欲不振等症状。部分病例 仅表现为皮疹或疱疹性咽峡炎。预后良好。
• 第4期(心肺功能衰竭期):病情继续发展,会
出现心肺功能衰竭,可能与脑干脑炎所致神经源 性肺水肿、循环功能衰竭有关。多发生在病程5天 内,年龄以0-3岁为主。临床表现为心动过速(个 别患儿心动过缓),呼吸急促,口唇紫绀,咳粉红 色泡沫痰或血性液体,持续血压降低或休克。
•
亦有病例以严重脑功能衰竭为主要表现,
重症病例表现(1)
少数病例(尤其是小于3岁者)可出现脑膜炎、 脑炎、脑脊髓炎、肺水肿、循环障碍等, 病情凶险,可致死亡或留有后遗症。
重症病例表现(2)
• 神经系统:精神差、嗜睡、易惊;头痛、 呕吐;肢体肌阵挛、眼震、共济失调、眼 球运动障碍;无力或急性弛缓性麻痹;惊 厥。查体可见脑膜刺激征、腱反射减弱或 消失;危重病例可表现为昏迷、脑水肿、 脑疝 。其主要病理改变为延髓与脊髓灰质 病变和全脑水肿,尤其是少数病理解剖发 现死亡病例存在极度全脑水肿,而临床上 脑水肿表现并不典型。
• 2008年5月,安徽阜阳暴发71感染所致的手足口 病,病例累积超过6000例,其中24人死亡。 。
• 近年,国内部分地区患者感染此病后病死率升高, 在2008年5月2日后手足口病被列入我国丙类法定 传染病。
病因
•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以柯萨奇A组16型 (16),肠道病毒71型(71)多见)引起的急性传 染病,多发生于学龄前儿童,尤以3岁以下年龄组 发病率最高。主要症状表现为手、足、口腔等部 位的斑丘疹、疱疹。
手足口病的诊断和
前言
• 手足口病是全球性传染病。
• 1957年新西兰最早报告手足口病,此后在欧洲、 美洲和亚洲相继发生该病大流行。
• 1998年我国台湾报道129106例由71和16引起的 手足口病,其中重症405例,死亡78例 (19.2%),肺水肿或肺出血65例(83%),大多 数为5岁以下儿童。
• 第2期(神经系统受累期):少数71感染病 例可出现中枢神经系统损害,多发生在病 程1-5天内,表现为精神差、嗜睡、易惊、 头痛、呕吐、烦躁、肢体抖动、急性肢体 无力、颈项强直等脑膜炎、脑炎、脊髓灰 质炎样综合征、脑脊髓炎症状体征。脑脊 液检查为无菌性脑膜炎改变。脑脊髓扫描 可无阳性发现,检查可见异常。此期病例 属于手足口病重症病例重型,大多数病例 可痊愈。
• 在肠道病毒众多成员中,唯一通过疫苗成功预防 控制的是脊髓灰质炎病毒引起的小儿麻痹症。71、 16等引起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目前尚无有效疫苗 预防。因此,人类预防手足口病流行只能针对传 染病流行的三个环节: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 人群入手。
71危害更大
• 一般来说,71与16引起的手足口病在临床 症状上难以区别。
• 但71感染除了引起手足口病外,还能引起 无菌性脑膜炎、脑干脑炎和脊髓灰质炎样 麻痹,易致的神经系统疾病,甚至危及生 命,因而具有更大的危害性。
传染源
• 传染源主要是感染此病的患者和隐性感染者 。 • 发病1~2周时,病毒存在患者的咽部并可在扁桃
腺增殖,因此患者的唾液、鼻咽分泌物带有病毒。 病毒进入肠道后在肠道增殖,并随粪便排除,粪 便中排出病毒时间较长,一般3~5周。 • 皮肤疱疹的疱疹液中含有大量病毒,破溃后可溢 出病毒。因此,密切接触是手足口病的主要传播 途径,如近距离接触手足口病病人,接触被污染 的用品、玩具等。 • 在卫生状况较差的农村地区,水源遭受粪便污染 可引起儿童手足口病的暴发流行。实验证明,71 与16病毒在洁净的水中能存活一定的时间,在被 生活污水污染的水环境中存活的时间更长。
临床分期
目前根据手足口病的表现不同,目前临 床上分为5期: 第1期(手足口出疹期)。 第2期(神经系统受累期) 。 第3期(心肺功能衰竭前期。 第4期(心肺功能衰竭期)。 第5期(恢复期)。
• 第1期(手足口出疹期):主要表现为发热, 手、足、口、臀等部位出疹(斑丘疹、丘 疹、小疱疹),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 不振等症状。部分病例仅表现为皮疹或疱 疹性咽峡炎,个别病例可无皮疹。此期病 例属于手足口病普通病例,绝大多数病例 在此期痊愈。
• 第3期(心肺功能衰竭前期):多发生在病 程5天内。目前认为可能与脑干炎症后植物 神经功能失调或交感神经功能亢进有关, 亦有认为71感染后免疫性损伤是发病机制 之一。本期病例表现为心率、呼吸增快, 出冷汗、皮肤花纹、四肢发凉,血压升高, 血糖升高,外周血白细胞()升高,心脏 射血分数可异常。此期病例属于手足口病 重症病例危重型。及时发现上述表现并正 确治疗,是降低病死率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