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戏曲剧本创作技巧要素
戏曲剧本创作技巧
戏曲剧本创作技巧
戏曲剧本是舞台二度创作的基础,剧本要成为“场上之作”,必须遵守戏曲剧本创作的基本规律。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戏曲剧本创作技巧,欢迎参考~
戏曲剧本创作技巧戏曲剧本是戏曲艺术的第一度创作,它是戏曲舞台艺术二度创作的基础,即所谓“一剧之本”。
剧本包括内容和形式两大部分,内容包括主题、故事内容、人物性格等;形式包括场次的情节结构、唱念安排等。
据我的表演和导演的实践,有的剧本由于不符合戏曲艺术的规律,二度创作就十分困难。
一个好剧本需要把握戏曲剧本创作的技巧要素,并使剧本不仅是”案头之作”,而且能适合搬上戏曲舞台,得到当代观众共鸣的“场上之作”。
一、剧诗:戏曲剧本的审美核心
中国戏曲走的是由民歌、唱诗、唱词、散曲到说唱故事的发展道路。
从宋金的“诸宫调”开始,有了叙事性的唱本。
在歌舞的这条线上,曲词和滑稽戏也被综合进来成为戏曲剧本的因素。
清代孔尚任对戏曲文学定义为:“传奇虽小道,凡诗赋、词曲、四六、小说家,无体不备。
”(孔尚任《桃花扇·小引》)张庚先生对于戏曲艺术的基本美学特征是这样论述:“在戏剧跟诗歌的关系上,戏曲是用诗歌来唱故事,是诗歌与表演相结合的发展得最复杂的形式”(张庚《戏剧论文集》)张庚先生的“剧诗”论,幅射戏曲剧本和戏曲舞台艺术的全方位,是戏曲艺术总体的审美核心。
戏曲的剧诗的特性,可追溯到上古和先秦时期的“诗言志”之说,诗词曲的作用在于表现作者的思想、志向、抱负;汉代则强调诗的情感因素:“情动于中而形于言”(《毛诗序》);唐代的孔颖达统一了诗的“情”与“志”:“在已为情,情动为志,情、志一也”。
“诗化”是对戏曲剧本文体的科学概括,其内在结构、节奏韵律、。
分析古代戏曲作品中的剧本结构与创作手法
分析古代戏曲作品中的剧本结构与创作手法古代戏曲作品是中国文化的瑰宝,它们通过丰富的剧本结构和独特的创作手法吸引了无数观众的关注。
本文将深入分析古代戏曲作品中的剧本结构与创作手法,揭示其独特之处。
一、剧本结构的演变古代戏曲作品的剧本结构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从最早期的“单元剧本”逐渐演变为后来的“连环剧本”。
1. 单元剧本在古代,剧本通常以一个个独立的单元构成。
每个单元都有其独立的情节、人物和主题,可以独立演出。
这种结构使得观众能够灵活选择单元进行观看,同时也方便编排和排练。
2. 连环剧本随着古代戏曲的发展,一些剧本开始采用连环结构,将多个单元有机地连接在一起,形成一个完整的故事。
这样的剧本结构能够更好地展现人物关系的复杂性和情节的连贯性,提高观众的审美享受。
二、创作手法的特点古代戏曲作品的创作手法独具特色,充分展现了古代艺术家的智慧和创造力。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创作手法:1. 对白与唱词的结合古代戏曲作品中,经常会交替出现对白和唱词。
对白可以清晰地表达人物之间的剧情发展和情感交流,而唱词则可以通过音乐与舞蹈形式表现角色的心思和情感。
这种对白与唱词的结合既满足了剧情的需要,又丰富了作品的艺术表现力。
2. 多重角色扮演在古代戏曲作品中,演员常常扮演多个角色。
这种多重角色扮演不仅考验演员的表演能力,也为故事情节的发展提供了机会。
通过同一个演员扮演多个角色,可以凸显人物之间的对比与冲突,使剧情更加生动有力。
3. 花脸与丑角古代戏曲作品中,花脸和丑角是不可或缺的角色。
花脸通常代表正面人物,他们的面部彩绘鲜艳、形象高大、动作矫健;而丑角则代表反面人物,他们的面部彩绘多变、形象独特、动作滑稽。
通过花脸和丑角的表演,剧作家能够更好地塑造角色形象,吸引观众的关注。
4. 以歌舞为主要表现形式古代戏曲作品以歌舞为主要表现形式,歌曲和舞蹈贯穿剧情的整个过程。
歌舞不仅可以表达人物的内心世界和情感体验,还能够展示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浅谈戏曲艺术表演三大要素
浅谈戏曲艺术表演三大要素戏曲艺术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内涵,是中国戏剧艺术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而要想在戏曲表演中展现出真正的艺术魅力和韵味,就必须注重三大要素的运用,即唱、念、做。
这三大要素是戏曲表演的基本功,也是戏曲艺术得以传承和发展的关键所在。
下面我们来浅谈一下戏曲艺术表演三大要素的重要性和特点。
首先要谈的是“唱”。
唱是戏曲表演的灵魂所在,也是戏曲表演中最核心和难度最大的部分。
唱法是戏曲表演中歌唱的一种技术形式。
它包含了音准、音色、力度和发声技巧等多方面的要素。
戏曲中的唱腔有很多种,主要有“南戏腔”、“京剧腔”、“评剧腔”、“黄梅腔”等,每种腔调都有其独特的表现特点和演唱技巧。
而演员在唱腔的演绎中要将人物的情感和内心感情表现得淋漓尽致,用声音传达出人物的性格、境遇、遭遇。
唱不仅仅是单纯的音乐表演,更是通过声音表达出戏中人物的一种情感表现。
要想在唱腔中表现出真正的魅力,演员需要通过长期反复的练习和磨砺技巧,才能达到高超的水平。
唱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戏曲表演的成败,所以说唱是戏曲表演的灵魂所在,也是表演中最重要的一环。
其次要谈的是“念”。
念是指在戏曲表演中的朗诵部分,也是演员通过声音表达出人物内心感情的一种技巧。
念是要求演员在表演中将台词准确、清晰地念出来,同时要通过声音的抑扬顿挫、音量变化、语调转折等手法,让观众更好地理解和感受到人物的情感、心境和遭遇。
在戏曲表演中,念脱离不开情感的表达,而情感的表达则需要演员有良好的表演技巧和情感的把握能力。
通过适当的声音技巧和表演手法,可以使台词的表达更加生动、形象、感染力强,从而使观众更好地理解戏曲的故事情节和戏中人物的心理世界。
念在戏曲表演中是不可或缺的一环,它是表演的基础,也是表达人物情感的重要方式。
唱、念、做是戏曲表演中三大要素,它们是戏曲表演的基本功,也是戏曲艺术得以传承和发展的关键所在。
要想在戏曲表演中取得成功和魅力,演员必须在唱、念、做方面下足功夫,不断磨练技巧,提高艺术水平。
李渔戏曲美学思想中剧本创作理论的解读
李渔戏曲美学思想中剧本创作理论的解读李渔是明朝晚期的戏曲家和评论家,他对戏曲美学思想作出了重要贡献。
在李渔的戏曲美学思想中,剧本创作理论占据了重要地位,他提出了创作剧本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本文将对李渔戏曲美学思想中剧本创作理论进行解读。
李渔提出了“诚意”和“趣味”的原则。
他认为,剧本创作应以诚意为基础,即剧作家要有真挚的情感和真实的创作动机,才能创作出有血有肉、有灵魂的剧本。
李渔主张在创作中融入趣味元素,使剧本更易于引起观众的兴趣和共鸣。
他认为,趣味是剧本吸引观众的重要因素,只有将诚意和趣味相结合,才能创作出真正优秀的剧本。
李渔注重“情节”的构建。
他认为,好的剧本应具有丰富的情节,包括情感的起伏、冲突的激烈和情节的跌宕起伏等。
他倡导情节要具备逻辑性和连贯性,避免出现突兀和莫名其妙的情节转折,否则会使观众产生困惑和厌倦。
李渔还提出了情节的合理性原则,即情节要符合人物的性格和社会背景,不可随意安排,以保证整个剧本的合理性和可信度。
李渔还对剧本中的人物刻画进行了深入研究。
他主张人物塑造要根据剧本的主题和情节需求,创造出具有鲜明个性、丰满而复杂的人物形象。
他认为人物的形象要立体、真实,要体现出人性的复杂性和矛盾性,并能引起观众的共鸣和思考。
李渔还提出了人物的唯一性原则,即每个角色都应该有其独特的特点和性格,不可出现人物替代或重复的现象。
李渔对剧本的语言运用也给予了重要关注。
他认为剧本的语言要符合古代文学美的规范,注重妙语、含蓄和充满艺术感。
他强调剧本语言要避免生硬、粗糙和平淡的表达,以充分展示作者的才华和艺术修养。
李渔还主张在语言运用中融入音韵美和节奏感,以增强剧本的艺术感和表现力。
李渔戏曲美学思想中的剧本创作理论提出了诚意与趣味原则、情节构建原则、人物刻画原则和语言运用原则等,这些原则为戏曲剧本的创作提供了重要的指导和借鉴。
李渔的剧本创作理论对后世的戏曲创作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也为后来的剧本创作和戏曲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剧本写作如何编写引人入胜的戏剧剧本
剧本写作如何编写引人入胜的戏剧剧本在剧本写作中,编写引人入胜的戏剧剧本是一项至关重要的任务。
一个好的剧本能够吸引观众,让他们沉浸在故事中,与角色共情。
本文将为您介绍一些编写引人入胜戏剧剧本的技巧和注意事项。
1. 确定故事主题每个好的剧本都有一个明确的故事主题,这是整个剧本的核心。
在编写剧本之前,确定好故事的主题非常重要。
主题可以是一个普遍的人生道理,一种情感体验,或者一个社会问题。
主题的确定将有助于您编写一个有深度和意义的剧本。
2. 塑造立体的角色一个好的剧本需要有立体的角色,他们应该有自己的个性、动机和目标。
通过深入研究每个角色的背景和心理,您可以更好地了解他们,使他们的行为和对话更加真实和生动。
确保角色之间的关系紧张和复杂,这将增加剧本的吸引力。
3. 创建紧凑的情节剧本的情节是故事发展的骨架,通过巧妙地组织和安排情节,可以使剧本更加引人入胜。
引起观众兴趣的关键是保持紧凑和刺激的情节,每个场景都应该推动故事向前发展,增加紧张感和冲突。
4. 使用生动的对话对话是剧本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通过生动的对话可以让角色更加真实和有趣。
对话应该具有戏剧性和张力,并且尽量避免平淡和冗长。
使用适当的幽默和感性元素,可以增加观众的共鸣和情感。
5. 注意舞台指示剧本不仅仅是对话的集合,舞台指示也是不可忽视的。
通过详细描述舞台布景、道具和角色的动作,可以增强剧本的视觉效果,让观众更好地理解故事情节和氛围。
确保舞台指示简洁明了,能够准确传达您的意图。
6. 保持节奏和张力剧本的节奏和张力是影响观众体验的重要因素。
通过合理的安排场景和情节的转折,保持故事的节奏感,不让观众感到乏味或冗长。
同时,紧张和悬疑的元素可以增加剧本的张力,让观众一直保持关注和好奇。
7. 修订和改善最后,编写剧本不仅仅是一次性的任务,修订和改善是不可或缺的一步。
通过反复审查和修改剧本,您可以发现其中的问题和不足,并逐步提升剧本的质量。
请尽量找一些可靠的读者或者行业专家来阅读和提供反馈,以便做出必要的改善。
剧本写作的核心要素与技巧
剧本写作的核心要素与技巧剧本是创作和表演艺术的重要形式之一,它通过文字来构建故事情节,刻画角色性格,引导演员表演,展现出独特的艺术魅力。
本文将围绕剧本写作的核心要素与技巧展开讨论。
一、剧本的核心要素1. 故事结构:一个优秀的剧本需要有清晰的故事结构,包括起承转合。
典型的故事结构包括引子、起因、高潮、解决和结局等。
引子用来吸引观众,起因用来推动故事发展,高潮是故事的最关键部分,解决是解决故事的冲突,结局则是故事的收尾。
2. 人物塑造:人物是剧本中最重要的元素之一。
一个立体的人物角色能够深入人心,留下深刻的印象。
为了塑造出生动的人物,需要注意人物的扬弃特点、性格特征、情感和动机等方面的表现。
3. 对话和台词:对话和台词是人物之间交流的重要方式,可以通过对话传递情感、推动情节发展、展示人物性格等。
对话应该具有自然流畅的特点,符合人物角色的语言风格和社会背景。
4. 舞台设置:剧本中的舞台设置可以帮助观众理解故事情节和角色行动。
它们应该清晰明了,有助于演员和导演理解和表演。
5. 冲突和张力:剧本中的冲突是推动故事发展的重要因素,它可以增加戏剧性和观众的吸引力。
通过正面与负面的冲突,可以创造出紧张感和悬念,从而吸引观众的注意力。
二、剧本的写作技巧1. 结构合理且简洁:一个好的剧本结构应该合理、流畅,每一场景和情节都应该有明确的目的和推动力。
同时,要避免拖沓冗长的叙述,保持整体简洁紧凑。
2. 角色个性鲜明:每个角色都应该有独特的特点和个人魅力,他们的思考方式和行为方式应该与众不同。
通过细腻的刻画和对话,可以使角色形象更加生动。
3. 素材的收集和研究:剧本创作需要源源不断的灵感和素材。
收集关于故事情节、人物、历史背景等相关资料,对题材进行研究和分析,可以帮助提高创作的准确性和质量。
4. 对话的写作技巧:创造丰富多样的对话方式对于剧本的成功至关重要。
可以运用幽默、对立、讽刺等手法来增加对话的张力和吸引力,并使观众更容易记住台词。
戏曲创作中应该注意什么
戏曲创作中应该注意什么戏曲创作是一项艺术创作工作,其中涉及到剧本创作、角色设定、音乐创作、舞美设计等诸多方面。
在进行戏曲创作时,有一些重要的注意事项值得我们关注和思考。
首先,戏曲作品应该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和文化内涵。
戏曲作为中国传统艺术形式的一种,要与时俱进,在传承中创新,在发展中扬长避短。
面对当今社会的多元发展和文化交融,戏曲创作者应该充分了解和关注社会现实,以及不同群体的需求和审美口味。
在创作中应该融入当代元素和情感,使作品能够与观众产生共鸣,并有启发思考的功能。
其次,戏曲创作需要注重角色设定。
戏曲中的角色塑造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好的角色形象能够使剧情更加生动有趣,让观众产生共鸣。
在进行角色设定时,要注意人物性格的塑造,要有明确的特点和动作,使观众能够从角色行为中抽象出更深层次的观念和情感。
同时,还要考虑到不同角色之间的衬托和矛盾,以及角色发展的逻辑和合理性,使整个剧情更加连贯一致。
此外,戏曲创作还需要注重音乐创作。
音乐是戏曲作品的灵魂,能够增强观众的感染力和视听享受。
在进行音乐创作时,要结合剧情和角色特点,选用恰当的曲调、旋律和乐器,使音乐与剧情相辅相成,能够突出情感和氛围。
同时,戏曲音乐还要考虑到舞台表演的特点,能够配合演员的动作和唱腔,使整个演出更具有戏曲的表现力和魅力。
此外,在戏曲创作中还需要注重舞美设计。
舞美设计是戏曲作品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通过布景、灯光和服装等元素来增强观众的观看效果和艺术体验。
在进行舞美设计时,要根据剧情和主题来进行选择,使舞台呈现出适合的视觉效果和氛围。
同时,还要注重舞台布景和服装的细节和质感,使观众能够更好地沉浸在剧情中,产生共情和共鸣。
最后,戏曲创作中还需要注重团队协作。
戏曲作品的创作和演出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工作,需要演员、导演、编剧、作曲家、舞美设计师等多个专业人员的共同努力。
在进行戏曲创作时,各个专业人员之间要密切合作,相互配合,共同完成好各自的工作,以达到最终的创作目标。
剧作家的剧本创作技巧
剧作家的剧本创作技巧在戏剧创作中,剧本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好的剧本不仅能够吸引观众的注意力,还能够引发他们的情感共鸣和思考。
作为一位剧作家,拥有一些剧本创作技巧是至关重要的。
下面将介绍一些对剧作家来说非常有用的剧本创作技巧。
1.深入研究主题:在创作剧本之前,剧作家应该对所选主题进行深入研究。
了解主题的背景、历史和相关的文化背景。
这样可以保证剧本在内容上更加丰富和有深度。
2.塑造丰满的角色:角色是剧本中最重要的部分之一。
剧作家应该为每个角色创造一个丰满的个性,让他们有独特的品格和人物特点。
角色之间的冲突和关系是剧本发展的关键驱动力。
3.创造引人入胜的情节:情节是剧本的骨架,决定了剧本的发展和进展。
剧作家应该思考如何创造引人入胜的情节,让观众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和紧张感。
合理的剧情安排和转折会给观众带来持续的惊喜和悬疑感。
4.使用生动的对话:对话是剧本中十分重要的部分。
剧作家应该创造有力和生动的对话,让角色之间的沟通更加真实和自然。
对话内容应该紧扣主题和情节,并且展现角色之间的关系和情感。
5.注重舞台设置和背景:舞台设置和背景是剧本的重要组成部分。
剧作家应该注重舞台设置和背景的描写,让观众能够想象剧本中场景的具体样貌。
合理的舞台设置和背景能够为剧本增添色彩和层次感。
6.引发观众的情感共鸣:剧作的目的之一是引发观众的情感共鸣。
剧作家应该在剧本中描绘出人性的各个方面,让观众能够在舞台上看到自己的影子,产生共鸣和思考。
7.不断修改和改进:剧本的创作是一个不断修改和改进的过程。
剧作家应该保持开放的心态,接受他人的意见和建议,并不断调整和改进剧本。
只有经过反复打磨,才能创作出真正优秀的剧本。
总结起来,剧作家的剧本创作技巧包括深入研究主题、塑造丰满的角色、创造引人入胜的情节、使用生动的对话、注重舞台设置和背景、引发观众的情感共鸣以及不断修改和改进。
这些技巧能够帮助剧作家创作出更加出色和有吸引力的剧本,吸引观众的注意力并留下深刻的印象。
谈戏曲剧本创作技巧要素(五篇范例)
谈戏曲剧本创作技巧要素(五篇范例)第一篇:谈戏曲剧本创作技巧要素谈戏曲剧本创作技巧要素_戏曲剧本是戏曲艺术的第一度创作,它是戏曲舞台艺术二度创作的基础,即所谓“一剧之本”。
剧本包括内容和形式两大部分,内容包括主题、故事内容、人物性格等;形式包括场次的情节结构、唱念安排等。
据我的表演和导演的实践,有的剧本由于不符合戏曲艺术的规律,二度创作就十分困难。
一个好剧本需要把握戏曲剧本创作的技巧要素,并使剧本不仅是“案头之作”,而且能适合搬上戏曲舞台,得到当代观众共鸣的“场上之作”。
一、剧诗:戏曲剧本的审美核心中国戏曲走的是由民歌、唱诗、唱词、散曲到说唱故事的发展道路。
从宋金的“诸宫调”开始,有了叙事性的唱本。
在歌舞的这条线上,曲词和滑稽戏也被综合进来成为戏曲剧本的因素。
清代孔尚任对戏曲文学定义为:“传奇虽小道,凡诗赋、词曲、四六、小说家,无体不备。
”(孔尚任《桃花扇·小引》)张庚先生对于戏曲艺术的基本美学特征是这样论述:“在戏剧跟诗歌的关系上,戏曲是用诗歌来唱故事,是诗歌与表演相结合的发展得最复杂的形式”(张庚《戏剧论文集》)张庚先生的“剧诗”论,幅射戏曲剧本和戏曲舞台艺术的全方位,是戏曲艺术总体的审美核心。
戏曲的剧诗的特性,可追溯到上古和先秦时期的“诗言志”之说,诗词曲的作用在于表现作者的思想、志向、抱负;汉代则强调诗的情感因素:“情动于中而形于言”(《毛诗序》);唐代的孔颖达统一了诗的“情”与“志”:“在已为情,情动为志,情、志一也”。
“诗化”是对戏曲剧本文体的科学概括,其内在结构、节奏韵律、文学形式都应是“诗化”的。
戏曲剧本的“‘诗言志’,其中应当有情、有境、有理。
情理交融,情境相生,这才是诗的上乘。
(张庚”《戏剧论文集》)戏曲剧本的形式由唱、念组成,唱词要诗词化,念白要赋体化(即含诗意的散文)。
抒情性和叙述性是戏曲唱与念的主要功能。
一般来说,戏曲的唱侧重用于表现抒情性内容。
用唱来抒发感情、交待情节、揭示人物的内心矛盾,刻画人物的性格和精神世界。
戏剧影视文学中的剧本分析与创作技巧
戏剧影视文学中的剧本分析与创作技巧剧本是戏剧影视作品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导演和演员们理解和创作作品的基石。
剧本的分析和创作技巧对于创作者来说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剧本的分析和创作两个方面进行探讨,以便读者能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些技巧。
一、剧本分析1. 故事结构分析剧本的故事结构是其最基本的框架,它包含:开端、发展和高潮、结局等元素。
通过分析故事结构,我们可以了解故事的主线和支线情节,明确每个角色的角色设定和个性特点。
2. 角色分析剧本中的角色是故事发展和情感表达的核心。
我们可以通过观察角色在剧本中的言行和与其他角色的互动来分析角色的性格特点和情感关系。
此外,还要解读角色的内心变化和发展,这对于演员的塑造和观众的理解都至关重要。
3. 台词分析台词是角色表达思想感情的重要方式,通过分析台词的语言风格和表达方式,我们可以了解角色的个性特点以及他们之间的关系。
同时,还可以从台词中获取创作者对于剧情的设定和主题的信息,进一步理解剧本的意图和内涵。
4. 情节分析情节是剧本中发展故事的一系列事件和转折点。
分析情节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剧本的整体发展脉络以及情节之间的关系。
此外,还需要关注情节中的悬念和高潮部分,这是剧本中最引人注目的地方,也是吸引观众的重要因素。
二、剧本创作技巧1. 主题设定剧本的主题是作品的灵魂,主题决定了作品的核心思想和表达方式。
在创作剧本时,我们要明确主题,并围绕主题展开故事,在情节、角色和台词等方面加以体现,以确保剧本的一致性和完整性。
2. 角色塑造角色是剧本中最具有感染力的元素之一。
我们要想办法营造具有个性特点和可识别性的角色,使他们在观众心中产生共鸣。
通过细致入微的刻画和角色之间的独特互动,可以使角色更加鲜活立体。
3. 台词写作台词是剧本中角色最直接的表达方式。
在创作台词时,我们要注意每个角色的语言风格和个性特点,并根据情节需要加以调整。
精炼简洁的台词更容易引起观众的共鸣和理解,因此要注意避免冗长和啰嗦的表达方式。
古代戏曲剧本创作
古代戏曲剧本创作戏曲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之一,经过漫长的发展,形成了独特的剧种体系和创作方式。
古代戏曲剧本创作是其中的重要环节,它不仅承载着文化传承的责任,还是艺术创新的源泉。
本文将从古代戏曲剧本的特点、创作流程以及影响因素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古代戏曲剧本的特点古代戏曲剧本具有独特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古代戏曲剧本注重舞台表现。
由于戏曲是一种舞台艺术形式,因此剧本的创作必须考虑到舞台的特点和演员的表演需求。
剧本中的对白和唱词要求富有节奏感,能够配合演员的动作和舞蹈,以增强舞台效果。
其次,古代戏曲剧本注重人物形象的刻画。
在戏曲剧本中,人物形象是最重要的元素之一。
剧本创作需要通过对话和动作来展现人物的性格特点和情感变化,使观众能够深入了解人物内心世界,从而产生共鸣。
另外,古代戏曲剧本注重情节的发展。
剧本的情节要紧凑有序,扣人心弦,能够吸引观众的注意力并引发情感共鸣。
情节的发展应该合理,既要有起伏和冲突,又要有高潮和结局,以保持观众的兴趣。
最后,古代戏曲剧本注重文化传承。
戏曲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戏曲剧本的创作必须承载着传统文化的内涵。
剧本中的对白、唱词、音乐等要体现出中国传统文化的特色,以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
二、古代戏曲剧本创作的流程古代戏曲剧本的创作是一个复杂而精细的过程,一般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首先,剧本创作需要选取一个合适的故事题材。
故事题材应该符合观众的审美需求,同时也要考虑到演员的表演能力和舞台效果的要求。
选定故事题材后,剧本创作者需要对故事进行深入研究,挖掘其中的冲突和情感元素。
其次,剧本创作者需要构思剧本的整体结构。
剧本的结构要合理,包括起承转合、高潮和结局等要素,以保持观众的兴趣和悬念。
在构思剧本结构时,还需要考虑到舞台的限制和演员的表演能力,以确保剧本的可演性。
然后,剧本创作者需要进行角色刻画。
角色刻画是剧本创作的核心环节,需要通过对话和动作来展现人物的性格特点和情感变化。
论戏曲剧本曲词的结撰法
论戏曲剧本曲词的结撰法戏曲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戏曲剧本的曲词则是戏曲的灵魂。
曲词要求不仅具有美妙动人的旋律,还要具有深刻的情感表达和丰富的文学内涵。
那么,如何才能制作一份精彩的戏曲剧本曲词呢?接下来我们将从结构、内容、表现形式等方面来探讨论戏曲剧本曲词的结撰法。
一、结构规范1. 分段合理戏曲剧本曲词通常是由若干个段落组成。
每个段落之间需要有明显的衔接和过渡,以确保整个曲词的连贯性和完整性。
通常可以分为起承转合四个部分,起为引子,承为引出问题,转为发展问题,合为解决问题。
2. 曲词配合戏曲剧本曲词的结撰,需要将曲词和音乐进行有机结合。
曲词的每个部分都要与音乐紧密配合,旋律要符合词意,腔律和词牌要相互衔接,使得整个曲词更具有表现力和感染力。
3. 字数限定戏曲剧本曲词的每个段落的字数也是有一定规定的。
通常来说,每个段落的字数不宜过多,也不宜过少,需要在一定的范围内,以便保证整体的音韵美和节奏感。
二、内容丰富1. 剧情鲜明戏曲剧本曲词的内容应该具有鲜明的主题和突出的情节。
无论是叙事抒情,还是言情警世,都需要有一个清晰的主题和故事情节,让观众在观赏戏曲时能够清晰地抓住主线,理解剧情。
2. 情感表达戏曲剧本曲词的精髓在于情感的表达。
曲词要求能够真实地体现角色的情感变化,让观众能够在音乐和词语的共同作用下,感同身受,深情体验。
3. 文学内涵戏曲剧本曲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也需要具有丰富的文学内涵。
通常需要运用典故、成语、诗句等古典文学修辞手法,让曲词更具有艺术性和文化底蕴。
三、表现形式多样1. 语言丰富戏曲剧本曲词的语言要求丰富多样,通常需要结合地方方言和传统文言文,以便更好地表现不同角色的身份和性格。
2. 表演技巧戏曲剧本曲词的表现形式也需要多样化。
除了词牌和腔律的变化外,还需要在表演上进行加强,如使用唱腔、耍技、表情等手法,以增加戏曲的艺术感染力。
3. 装饰音乐戏曲剧本曲词的结撰也需要考虑音乐的配合。
如何写好吸引人的戏剧剧本
如何写好吸引人的戏剧剧本戏剧剧本是一种具有独特艺术表达形式的文学作品,它要通过对话、场景和动作的描写,展现出戏剧的故事情节和表演效果,吸引观众的关注和共鸣。
写好吸引人的戏剧剧本需要综合考虑故事性、表现性和舞台性等方面的要素,以下将从这几个方面来探讨如何写好吸引人的戏剧剧本。
一、故事性1.选择一个引人入胜的主题:一个好的剧本应该有一个引人入胜的主题,可以是关于人性的内心挣扎、爱情的纠葛、社会问题的冲突等等。
主题的选取要与时代背景和观众的需求相契合,能够引起观众的共鸣和思考。
2.建立有吸引力的角色:角色是戏剧剧本的核心,要塑造出具有个性和鲜明特点的角色形象。
每个角色都应该有自己的目标、动机和冲突,通过角色之间的互动和变化,展现出故事的张力和发展。
3.构建紧凑的情节结构:情节的发展要有起伏和张力,合理安排冲突和转折点,使故事变得紧凑有趣。
同时,要注意情节的合理性和可信度,避免故事的逻辑漏洞和突兀的情节转折。
二、表现性1.生动的对话:对话是戏剧剧本的基本表达方式,要写出符合角色个性和情绪状态的对话。
对话要具有生活化和贴近观众的特点,能够引起观众的共鸣和情感共鸣。
2.形象的描写:通过对角色、场景和动作的描写,能够让观众产生直观的感受。
形象的描写要具体生动,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使观众能够通过文本来想象和感受戏剧的视觉和听觉效果。
3.情感的表达:戏剧是通过情感的冲突和表达来吸引观众的,要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和情绪的烘托,使观众能够感受到角色的内心世界和情感起伏,从而引起观众的情感共鸣。
三、舞台性1.合理的舞台设置:舞台是戏剧的表演平台,要合理设置场景,使场景与情节相呼应和衬托。
舞台设置要具有视觉冲击力和戏剧张力,能够给观众带来强烈的视觉感受。
2.巧妙的舞台动作:舞台动作是表现角色情感和故事发展的重要手段,要通过角色的动作和姿态,表达角色的情绪和内心变化。
舞台动作要具有戏剧性和表演性,能够吸引观众的眼球和注意力。
谈戏曲导演剧本分析及艺术创作
导演的剧本分析过程,有其自身的规律、基本途径和内容,就导演艺术创造的思维活动而言,都是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交替进行的,即强调形象思维的感性认识阶段和强调抽象思维的理性认识阶段。
一、剖析剧本的主题思想与结构安排(一)主题思想导演面对剧本中反映出来的复杂社会生活现象,单靠感觉去认识是靠不住的。
感觉只能解决现象问题,理解才能解决本质问题。
有必要对剧本作全面具体的分析。
首先弄清主题,主题思想。
导演分析剧本的首要任务就在于掌握剧本的主题思想。
因为主题思想是剧本内容的主体核心,是导演认识、理解作品的关键,是导演进行二度创作时的依据和基础,是衡量构思体现的标尺和准绳。
导演要从剧本的主题中找到思想,首先应找出反映社会生活的那些具体问题。
这些具体问题的不断激化,必然会产生一系列的矛盾和冲突。
其中那个贯串全剧,影响制约其他矛盾和冲突的主要矛盾冲突(基本冲突)构成了剧本的主题,次要矛盾冲突组成了剧本的副主题。
主题在全剧占主导地位,副主题从属于主题,起阐明升华主题的作用。
两者相互影响,相互交错,形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
导演要善于抓住主要矛盾,弄清它的发展脉络和展开方式,就必须找出体现主题思想、并成为基本冲突主导力量的那个贯串全剧的主要行动——即贯串行动。
它是剧中人物为了达到某种目标所采取的一系列行动线的总称。
贯串行动的目的在于贯串行动体现着主题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主题思想是人物不断行动所体现出来的。
而人物行动的不断发展,必然会产生许许多多的事件和事实,事件和事实的全部就是全剧的故事情节。
所以导演在分析剧本时,必须从情节入手,找出纠葛及发展矛盾冲突并推动舞台行动、改变人物关系和命运的全部事件(事实),然后沿着事件(事实)的发展线索,找到全剧的贯串行动和反贯串行动,从基本冲突中挖掘出主题和主题思想,确定全剧的最高任务。
(二)结构安排戏剧结构是剧本内容的构造框架,是情节、冲突的时空布局,是人物形象的总体安排。
它规定着各个部分的相互依存关系,把各个部分统一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论戏曲剧本曲词的结撰法
论戏曲剧本曲词的结撰法戏曲剧本曲词的结撰法,是传统中国艺术的重要部分,也是中国文化的瑰宝之一。
戏曲剧本曲词结撰法的核心在于结合了戏曲表演的特点和传统文化的精华,通过语言文字和音乐形式的融合,形成呈现出的唯美艺术表现。
本文将重点讨论戏曲剧本曲词的结撰法,包括戏曲剧本和曲词的结构和创作方法。
一、戏曲剧本的结构戏曲剧本是戏曲艺术的基础,它承载了戏曲艺术的所有元素。
从写法上看,戏曲剧本可以分为演员本和曲本两个部分,其中演员本主要记录演员身体动作和表情,而曲本主要记录曲调和唱词。
戏曲剧本的基本结构分为六个部分:口白、丑语、唱词、曲调、描写和关键词。
其中口白和丑语主要是演员表演时所说的话语,唱词则是演员歌唱时需要唱出的词汇和情感,曲调则是唱词配合的曲子。
描写和关键词则是戏曲剧情和角色的简要描述。
在戏曲剧本中,唱词是最重要的部分。
一首好的唱词必须符合戏曲角色的性格特征和戏剧的情景需要,同时也要符合唱词的音乐形式。
因此,唱词在创作时必须考虑到多种因素,如语言、节奏、韵律等,才能最大程度地表达出角色和故事的感情。
曲词也是戏曲艺术的核心之一,是音乐和语言的结合体。
曲词的结构包含四个部分:起始、承转、高潮和结局。
起始部分主要是引出唱词的内容和情景,通常包括唱词的背景、角色和情感。
承转部分则是唱词的转折点,用于引导唱词情感的升华和变化。
高潮部分是唱词的高潮,表现出唱词情感最为浓烈的部分。
结局部分则是整个唱词的收尾部分,通常会回到唱词起始的情景和气氛。
曲词的写法具有一定的技巧性,需要对曲式和唱词的音韵节奏有深入的了解。
例如,“清调”曲式是以四字或六字句为主,要求句中音调平仄对称;而“西皮”曲式的词句呈“AA’BB’CC’DD’...” 的结构,要求主句与副句的意义相对,音乐的起伏要和情感的变化相配合。
三、创作方法在戏曲剧本和曲词创作时,需要有一定的灵感和创作技巧。
总体来说,戏曲剧本和曲词的创作应该严格遵守古典文化的风格和传统艺术的精神,同时也要结合现代观念和现代技术手段,为传统艺术注入新的生命和活力。
论戏曲剧本曲词的结撰法
论戏曲剧本曲词的结撰法戏曲是我国的传统艺术之一,在其创作过程中,剧本曲词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
戏曲剧本曲词结撰法是戏曲创作的关键之一,它包含情节、人物形象、音乐曲调、词章等方面,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戏曲剧本曲词的结撰法。
1. 情节结撰情节是戏曲剧本中最基本的构成部分,它决定了戏曲剧本的内容和形式。
情节结撰要注重剧情的连贯性和逻辑性,首先要确定主题和主线,然后进行情节梳理。
在剧本构思过程中,要遵循情节衔接合理、节奏紧凑、高潮迭起的原则。
2. 人物形象刻画人物形象是戏曲剧本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情节的承载者和表现者。
人物形象的刻画要注重个性与特点的设置,比如:性格、外貌、语言习惯、生活背景等方面,使人物形象更加鲜明、立体。
同时,还要注意人物形象在情节中的角色和作用,做到人物形象与情节相互支撑。
3. 音乐曲调的创作音乐曲调是戏曲演出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是搭配戏曲剧情进行演唱的载体,同时也是剧情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音乐曲调创作要符合情节需要和人物形象特点,同时还要注重配合不同场景、情绪和气氛的需要,使音乐曲调更具有表现力和感染力。
在具体操作过程中,还需要注意音乐曲调的流畅性、情感表现和音乐语言等方面。
4. 词章的撰写词章是戏曲演唱的核心要素,它负责表达主旨、反映情节、展现人物形象等方面。
词章的撰写要严格掌握格律、押韵和字音,同时还要注重字眼和表现方式和人物形象的吻合性和联通性。
在创作过程中,还要注意语言的简练、亲切、真实和易于理解,使观众更容易理解和接受。
总之,戏曲剧本曲词结撰法是戏曲创作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它涉及到情节、人物形象、音乐曲调和词章等方面,要注重情节连贯性、人物形象塑造、音乐表现和语言表达方式,以打造出一部高品质、贴近现实、具有艺术价值的戏曲作品。
论戏曲剧本曲词的结撰法
论戏曲剧本曲词的结撰法戏曲剧本曲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既是文化遗产的重要表现形式,又是文学艺术的重要体现。
戏曲剧本曲词的结撰法是非常重要的,本文就对其进行讨论。
一、情节结构的合理安排情节结构是戏曲剧本曲词的基础。
情节结构的安排要合理,才能使整个剧本的逻辑有序,情节跌宕起伏,引人入胜。
剧本情节的设想应考虑到整个故事的内容、人物性格和时间和空间的关系,要有起承转合和高潮等关键情节,这样才能使剧本更加生动、更具有吸引力。
二、角色塑造的细致刻画剧本中的角色要具有鲜明的个性,使人们能够深入地理解他们的行为和思想。
而这需要剧本作者深入地研究人物的历史背景、社会文化、文学语言等方面,以便更好地理解人物的思想和行动,从而构造一个更加逼真、更加丰富的人物形象。
三、曲词的统一协调曲词是戏曲剧本的重要组成部分,曲词的结撰也是戏曲创作的灵魂和核心。
曲词在表现情节、塑造人物、思想感情等方面也需考虑一致性,才能使整个戏曲呈现出内在的统一性和协调性。
曲词的创作要注重把握情感的表达和文化内涵,要让词曲紧密配合,互为补充,成为高度一致的整体。
四、用词准确、贴切无论是剧本还是曲词,都需要使用准确、贴切的语言表达,才能使整个戏曲文化语言的表现更加严谨、自然。
如何用词准确、贴切也需要注意创作过程中所要表达的历史、社会和文化等方面的知识积累,这样才能使词曲更加紧扣题材和具有最大的观赏价值和艺术价值。
总之,戏曲剧本曲词的结撰法是一个综合的过程,需要充分考虑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题材内容、人物角色、历史文化、语言表达等。
只有经过准确、周密的构思和精雕细琢才能产生精美绝伦、扣人心弦的戏曲作品,以此教导后人,传承中华文化的精髓。
论戏曲剧本曲词的结撰法
论戏曲剧本曲词的结撰法戏曲剧本是中国古代传统艺术形式之一,通过曲词的结撰来表达剧情和角色的性格特点。
下面将探讨一下戏曲剧本曲词的结撰法。
一、结构清晰戏曲剧本的曲词结撰要求结构清晰,主次分明。
通常包括引子、扇头、铺散、收拾、尾声等几个部分。
引子是剧情的开篇,一般由一个独唱引出,以引起观众的兴趣和好奇心。
扇头是剧情的主线,通过唱词和唱段来表演,包括唱前介绍、唱中发展和唱后总结三个环节。
铺散是对扇头的延伸和发展,通过唱词和唱段来表演,增加剧情的张力和冲突。
收拾是对扇头和铺散的收束和总结,通过唱词和唱段来表演,解决剧情的矛盾和展示人物的命运。
尾声是剧情的结束,通过一个独唱来概括全剧的主题和结局。
二、曲词精练戏曲剧本的曲词结撰要求精练,言简意赅。
由于戏曲的表演形式有限,必须通过简洁明了的唱词来表达剧情和情感。
曲词需要把握重点,言之有物,避免冗长和啰嗦。
每句曲词要尽量精确地表达情感和意境,使观众能够轻松理解和接受。
三、对仗工整戏曲剧本的曲词结撰要求对仗工整,韵律和谐。
对仗是指语言的平行结构,即每个字、词或句子之间的平行关系。
对仗有平行对仗、相交对仗和交错对仗等形式,要求平仄工整,音律和谐,以增强曲词的美感和表现力。
四、情感饱满戏曲剧本的曲词结撰要求情感饱满,抒情含蓄。
戏曲表演依靠曲词来表达人物的情感和思想,因此曲词要能够准确地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和心理变化。
表达情感要注重节奏和音调的变化,通过声音的起伏来表现人物的喜怒哀乐。
五、角色刻画戏曲剧本的曲词结撰要求角色刻画,个性鲜明。
戏曲中的角色有各自的性格特点和言谈举止,曲词要能够展现人物的性格特点和行为方式。
不同角色之间的唱腔和唱调也有所差异,要根据人物的年龄、身份和经历等来确定唱腔和唱调。
角色刻画要真实可信,要让观众能够清楚地认识和理解角色的形象和性格。
戏曲剧本曲词的结撰法包括结构清晰、曲词精练、对仗工整、情感饱满和角色刻画等几个方面。
只有在这些要求下,才能够创作出优秀的戏曲剧本曲词,让观众能够享受到美妙的表演和艺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谈戏曲剧本创作技巧要素_戏曲剧本是戏曲艺术的第一度创作,它是戏曲舞台艺术二度创作的基础,即所谓“一剧之本”。
剧本包括内容和形式两大部分,内容包括主题、故事内容、人物性格等;形式包括场次的情节结构、唱念安排等。
据我的表演和导演的实践,有的剧本由于不符合戏曲艺术的规律,二度创作就十分困难。
一个好剧本需要把握戏曲剧本创作的技巧要素,并使剧本不仅是“案头之作”,而且能适合搬上戏曲舞台,得到当代观众共鸣的“场上之作”。
一、剧诗:戏曲剧本的审美核心中国戏曲走的是由民歌、唱诗、唱词、散曲到说唱故事的发展道路。
从宋金的“诸宫调”开始,有了叙事性的唱本。
在歌舞的这条线上,曲词和滑稽戏也被综合进来成为戏曲剧本的因素。
清代孔尚任对戏曲文学定义为:“传奇虽小道,凡诗赋、词曲、四六、小说家,无体不备。
”(孔尚任《桃花扇·小引》)张庚先生对于戏曲艺术的基本美学特征是这样论述:“在戏剧跟诗歌的关系上,戏曲是用诗歌来唱故事,是诗歌与表演相结合的发展得最复杂的形式”(张庚《戏剧论文集》)张庚先生的“剧诗”论,幅射戏曲剧本和戏曲舞台艺术的全方位,是戏曲艺术总体的审美核心。
戏曲的剧诗的特性,可追溯到上古和先秦时期的“诗言志”之说,诗词曲的作用在于表现作者的思想、志向、抱负;汉代则强调诗的情感因素:“情动于中而形于言”(《毛诗序》);唐代的孔颖达统一了诗的“情”与“志”:“在已为情,情动为志,情、志一也”。
“诗化”是对戏曲剧本文体的科学概括,其内在结构、节奏韵律、文学形式都应是“诗化”的。
戏曲剧本的“‘诗言志’,其中应当有情、有境、有理。
情理交融,情境相生,这才是诗的上乘。
”(张庚《戏剧论文集》)戏曲剧本的形式由唱、念组成,唱词要诗词化,念白要赋体化(即含诗意的散文)。
抒情性和叙述性是戏曲唱与念的主要功能。
一般来说,戏曲的唱侧重用于表现抒情性内容。
用唱来抒发感情、交待情节、揭示人物的内心矛盾,刻画人物的性格和精神世界。
唱既可以把人物瞬间的思想活动的来龙去脉,梳理放大,也可以把人物的思想时空和行为时空压缩在短距离内,这是戏曲的唱的独特的审美功能。
剧本唱词的格式需符合剧种声腔程式的特点。
戏曲的唱词的种类分曲牌体(如昆剧、粤剧等)、板腔体(如京剧、桂剧、豫剧等)和民歌体(包括小曲、歌谣、说唱等,如花鼓戏)等。
戏曲唱的表现形式有独唱、对唱、齐唱、伴唱、帮唱等。
川剧的帮唱很有特色,又叫帮腔,帮唱可以增强唱腔的表现力。
帮唱的功能很多,与人物性格有时协调,有时不协调:有时为了强调思想感情,作重复性叙述;有时表现人物理智的争辩;有时则作为第三者的客观评价,或是在向观众解说人物心情,表现对人物的批判或是同情。
念白侧重用于表现叙述性的内容。
是“诗化”的散文,讲究戏剧性、感情性、音乐性,并有节奏感:“句字长短平仄,须调停得好,令意宛转,音调铿锵,虽不是曲,却要美听”(王骥德《曲律·制曲之诀》),念白精炼,对话简短,讲究个性化。
大段的念白,能起到在叙述中抒情,在抒情中叙述的相辉映的艺术效果。
为了强调某种感情效果,还运用重复对称的形式,比如“当真?——当真”、“果然?——果然”这种形式。
唱与念都是归结到刻画人物上,做到人物的音容笑貌传神。
剧本的“运动性”的情节和行为动作的情节,要为表演的舞蹈化提供基础,通过载歌载舞来揭示特定矛盾中特定的人物心情,或展开人物之间的矛盾。
满足戏曲观众观赏性的审美需求。
运动性情节如《徐策跑城》的“跑城”通过圆场虚拟的时空舞蹈表现徐策的兴奋心情;《秋江》通过划船舞蹈,表现陈妙常与老艄翁之间的喜剧性冲突;现代戏《风流寡妇》通过农村合作社社长背着寡妇的虚拟舞蹈等,表现两人的内心世界;行为动作如《霸王别姬》中的剑舞,《骆驼祥子》中的醉酒舞等。
二、主题:戏曲剧本的灵魂艺术属于上层建筑——精神活动,它本身就是人类有别于其它动物的精神产物,它的存在就是为了给人类以情感上的满足,给人们以真、以善、以美。
艺术的教化功能早在二千多年以前,就被我国哲学家孔子认识到,他在《论语》中谈到诗歌的欣赏价值时说:“《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
”(《论语·阳货》)用一句话概括,就是艺术欣赏不单是人的情感活动,也是社会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戏曲艺术,从它的胚胎期,就接受了这一古典美学思想,从中国有记载的第一个演员优孟扮演孙叔敖起,历经唐代的参军戏,宋代的院本,金、元的杂剧,到明、清的传奇等戏曲艺人,无论有无剧本依循,他们的演出内容,不单纯取悦于观众,更是通过讽喻、调笑、歌舞、滑稽、杂技等娱乐手段,颂扬人间的真情,揭示生活的真理:“公忠者雕以正貌,奸雅者刻以丑形”(吴自牧《梦粱录·妓乐》)、“字字褒贬,凛直笔于阳秋;意属劝惩,竺法立于象魏。
”(蒋士铨《珊瑚鞭·序》)说的都是戏剧艺术的审美褒贬,也就是艺术与“教化”功能的关系。
李渔说得更是浅显而明白:“古人作文一篇,定有一篇之主脑。
主脑非它,即作者立言之本意也。
”(李渔《闲情偶寄》)“主脑”也就是我们现在说的主题。
主题包含剧本蕴含的深意和哲理,是戏曲舞台艺术构思的基点,也是统一各艺术部门和塑造形象的基础。
它是剧作者通过对社会生活的观察和体验,用戏曲艺术反映社会生活的本质现象,向人们阐明一种思想和真理,这也是剧作家对这些生活现象是非爱憎的立场。
前苏联的戏剧家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则把戏的主题称之为导演和演员的“最高任务”。
我国历代戏曲观众,从来都把审美理想放在首要的地位,他们欣赏戏曲,除了把它作为娱乐性活动,还对戏寄托褒贬善恶、分辨忠奸、抑扬美丑的希望。
为此,历来有成就的戏曲艺人都很懂得情节本身不是他们追求的目的,而是通过情节反映出角色的思想感情,使观者悟出天地万物之间的运动规律,领悟做人的道理。
主题思想必须通过人物性格、情节的进展、戏剧冲突等艺术表现“自然”地流露。
而不能像某些剧本,尤其是现代戏,急功近利,采用拼凑概念、贴标签的做法。
优秀的戏曲剧本都是不断的演出实践中修改中打磨出来的。
剧作者要根据导演、演员二度创作的舞台需要,提出改进的意见,共同协商修改方案。
有的剧作者在创作过程中,就提前与导演切磋,并听取主创人员等各方面的意见,使作品搬上舞台的过程中,减少不必要的返工,提高剧本的“成活率”。
我认为这个经验是十分可取的。
三、情节:戏曲剧本的血肉情节是人物自身或人物之间矛盾的发生、激化、转机等的经历,也是“人物性格的历史”。
人物性格需要通过情节的铺陈来展现,而情节则依托人物性格来设置,必须符合人物的性格逻辑。
情节由一个接一个的事件构成,事件有大小,小的事件也叫细节。
剧本的情节丰富、生动,人物就“活”了。
谈戏曲剧本创作技巧要素(续)谈戏曲剧本创作技巧要素(续)2007-04-0410:47戏曲剧本的情节还要求“奇特”,剧作家要根据生活,展开大胆而丰富的想象,构思不同凡响的情节。
在传统戏中就不乏这样佳作,《六月雪》、《牡丹亭》、《闹天宫》等就很有代表性。
但是,反对情节有“扭捏巧造之弊”,如果为曲折而曲折,堆砌旁枝,不是从人物心理出发而随意编造,明代凌蒙初说得很尖锐:“今世愈造愈幻,假托寓言,明明看破无伦,即真实一事,翻弄作乌有子虚……演者手忙脚乱,观者眼暗关昏,大可笑也。
”(《谭曲杂剳》)可见,如果情节游离人物性格和主线,即使曲折复杂,这类戏被观众贬称为“情节戏”。
所以,要挑选非常有表现力的情节,情节要围绕主题和人物的命运,对重点情节要加以渲染、强调,旁枝的情节是为了陪衬主干,要避免枝蔓太繁,可有可无的多余的情节尽量省略。
最理想的戏曲剧本是既有栩栩如生的人物,又有曲折的剧情。
戏曲剧本的情节要有头有尾,要求有相对的完整性:“与其长而不终,无宁短而有尾”,观众了解了故事的来龙去脉.就乐于欣赏。
一般整本戏和小戏都“有头”,至于折子戏也要注意“有头”,要用唱、念把故事的“前因”对观众介绍清楚;“有尾”指的结尾,不仅有结局,还指有余韵。
比如传统京剧《宋士杰》的结尾:宋士杰为帮助杨素贞打赢官司,自己却因告倒了官而被发配,正在无计可施时,杨素贞突然发现毛朋正是帮她写状的人,于是宋士杰的命运有了转机,可谓奇峰突起,这样的奇峭之笔,很有余韵。
每一幕的收煞也要有余味,“收场一出,即勾魂、摄魄之具。
使人看过数日,而犹觉声音在耳,情形在目者,全亏此出撒娇,作‘临去秋波那一转’也。
”(李渔《闲情偶寄》)李渔改写的《琵琶记·描容上路》的收煞很值得我们参考,原剧本是张大公念完下场诗便结束了,他改为张大公目送赵五娘下场后,加上感叹:“嗳,我明日死了,哪有这等一个孝顺妇!可怜!可怜!”这一目送和这一句感叹,使这场戏增添了余味。
有些剧本,缺乏生动的细节描写,因此显得干巴而难以动人。
有些为了制造“意蕴”或“哲理”,故意淡化情节,或是写成“无情节”是不可取的。
四、戏剧冲突:戏曲剧本的动力没有冲突就没有戏剧,戏剧冲突是一出戏的动力。
冲突包括人物之间的矛盾以及人物自身的矛盾。
某出戏有“戏”还是没“戏”,就是看这出戏有没有矛盾冲突。
焦菊隐先生说,戏就是矛盾,有矛盾就有戏。
所以,要在矛盾冲突中刻画人物,细节也要围绕着矛盾设置,细节把矛盾挖得深,表现得尖锐,人物的内心世界揭示得也深刻,对事物的评价也更透彻。
即使简单的事件,会使人感到丰富而有光彩。
情节由矛盾构成,要围绕主要人物的命运来写矛盾,要避免枝蔓太繁。
人物在一般的情况下,性格不容易显现,只有处在矛盾比较复杂的情境中才能看出其态度,人物的性格也就显得具体而突出。
张庚先生指出,写戏“要把最有戏剧性的情节直接表现在观众面前。
”(张庚《论戏曲表现现代生活》)戏曲的戏剧矛盾一般是直接表现,采取明场交待,即把尖锐的矛盾直接表现在舞台上,并且让观众事先知道,这是戏曲结构的特点之一。
如“上场引子”、“下场诗”、“自报家门”、“背供”等,包括正面或反面人物的计谋都开门见山地先告诉观众,让观众知道情节内容和关键性的局势,可以引起对人物命运的关心,造成悬念,构成戏剧性,并可以使他们专心地欣赏表演。
五、人物性格:戏曲剧本的根本人物形象是一切好戏的根基。
戏曲的人物形象要求性格鲜明,张庚先生指出“人物性格模糊是戏曲中的大忌,因为性格不鲜明,矛盾斗争就不可能强烈。
”(张庚《论戏曲表现现代生活》)法国剧作家贝克认为,一本戏的永久价值,在于人物形象的塑造。
我国著名导演焦菊隐先生认为,戏剧的目的是为了在观众面前创造有思想的能揭示客观真理的艺术形象。
剧作家要塑造鲜明的人物性格,主要通过情节的铺述和对人物的性格的细节刻画,揭示人物内心世界及其命运,把人物心境抒发得真挚动人。
戏曲不同其它的舞台艺术。
话剧是剧本形式决定表演形式,而戏曲却是表演形式决定剧作形式,戏曲剧本要从有利舞台表演出发。
戏曲的行当表演程式不仅用来表示人物的心理特征,而且能从外形上包含某类人的性格、性别、品德、年龄、身份、职业等丰富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