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二十四节气时间分别是什么
2023年二十四节气表

2023年二十四节气表在我国,不一样的时节会分成24个节气,每一个节气中会有不同的对应气候。
有些朋友想了解2023年的节气,那么,2023节气表二十四节气日历是什么?2023年二十四节气日历时间表是什么?一起来看看。
2023节气表二十四节气日历表小寒节气时间是阳历2023年01月05日,22:54大寒节气时间是阳历2023年01月20日,16:19立春节气时间是阳历2023年02月04日,10:33雨水节气时间是阳历2023年02月19日,06:24惊蛰节气时间是阳历2023年03月06日,04:29春分节气时间是阳历2023年03月21日,05:15清明节气时间是阳历2023年04月05日,09:07谷雨节气时间是阳历2023年04月20日,16:07立夏节气时间是阳历2023年05月06日,02:15小满节气时间是阳历2023年05月21日,15:04芒种节气时间是阳历2023年06月06日,06:15 夏至节气时间是阳历2023年06月21日,22:53 小暑节气时间是阳历2023年07月07日,16:25 大暑节气时间是阳历2023年07月23日,09:44 立秋节气时间是阳历2023年08月08日,02:14 处暑节气时间是阳历2023年08月23日,16:52 白露节气时间是阳历2023年09月08日,05:16 秋分节气时间是阳历2023年09月23日,14:39 寒露节气时间是阳历2023年10月08日,21:05 霜降节气时间是阳历2023年10月24日,00:11 立冬节气时间是阳历2023年11月08日,00:27 小雪节气时间是阳历2023年11月22日,21:55 大雪节气时间是阳历2023年12月07日,17:28 冬至节气时间是阳历2023年12月22日,11:23。
二十四节气的历史现行的“二十四节气”来自于三百多年前订立的依据太阳黄经度数划分的方法,自1645年起沿用至今。
二十四节气表简表

二十四节气表简表二十四节气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庆文化,它们以太阳在黄道上的运行轨迹作为基础,标志着季节变迁和自然界的规律。
下面是二十四节气的简表:春节:正月初一,庆祝农历新年的传统节日,也是中国最重要的节日之一。
立春:农历二月初,意味着春天开始,人们迎接春暖花开的季节。
雨水:农历二月中旬,意味着降雨增多,农田开始需要浇水。
惊蛰:农历三月初,代表春雷开始震响,万物苏醒。
春分:农历三月中旬,白昼和黑夜时间相等。
清明:农历四月初,是祭奠祖先和扫墓的传统节日。
谷雨:农历四月中旬,天气潮湿,谷类作物开始生长。
夏至:农历五月中旬,太阳直射地面达到最高点,白昼最长。
小暑:农历六月初,意味着天气开始炎热。
大暑:农历七月初,酷暑时期的开始,人们开始采取防暑措施。
立秋:农历七月中旬,季节开始转凉,意味着秋天的到来。
处暑:农历八月初,表示暑天逐渐减少。
白露:农历八月中旬,意味着天气渐凉,露水逐渐增多。
秋分:农历九月中旬,白昼和黑夜时间相等。
寒露:农历九月底,意味着天气开始变冷。
霜降:农历十月初,正式进入霜降季节。
立冬:农历十一月初,天气变冷,冬季开始。
小雪:农历十一月中旬,意味着天气进一步寒冷。
大雪:农历十二月初,天气更加寒冷,预示着雪的降临。
冬至:农历十二月中旬,白昼最短,夜晚最长。
小寒:农历一月初,寒冷的季节开始。
大寒:农历一月中旬,代表最寒冷的时期。
立春:农历二月初,意味着春天的开始,循环重复。
以上就是二十四节气的简表,这些节气标志着中国丰富多彩的农事活动和传统节日。
透过二十四节气的变化,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自然规律,保护环境,传承中华民族的文化。
希望大家能够在每个节气中感受到自然的魅力,并传承和弘扬这一宝贵的文化遗产。
历年节气表

以下是历年节气表(以公历时间为准):1. 春季-立春:2月3-5日-雨水:2月18-19日-惊蛰:3月5-6日-春分:3月20-21日-清明:4月4-6日-谷雨:4月19-20日2. 夏季-立夏:5月5-7日-小满:5月20-21日-芒种:6月5-6日-夏至:6月21日-小暑:7月6-8日-大暑:7月21-23日3. 秋季-立秋:8月7-9日-处暑:8月22-24日-白露:9月7-8日-秋分:9月22-23日-寒露:10月8日-9日-霜降:10月23-24日4. 冬季-立冬:11月7-8日-小雪:11月22-23日-大雪:12月6-8日-冬至:12月21日以上是二十四节气的时间表,它们分别代表着一年中的不同季节和时期,具有不同的气候特点和养生意义。
例如,惊蛰标志着仲春时节的开始,气温回暖,春雷乍动,万物复苏,是春季重要的养生时节。
清明则标志着季节由暖转温,天气多变,是呼吸道和皮肤疾病高发的季节。
此外,二十四节气还与传统文化、民俗、饮食、养生等方面密切相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除了上述四季二十四节气,还有七十二候或者三候,这表示的是黄河流域一年里不同节气里的物候现象。
三候一般指五个节气中的第四个节气,即代表“五天”的时间。
例如,“小暑、大暑、处暑、秋分、霜降、小雪、大雪”等。
这些节气反映了黄河流域一年中不同时期的气象面貌,具有一定的科学意义。
同时,这些节气也与传统文化、民俗、养生等方面密切相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总的来说,历年节气表包括二十四节气和七十二候或三候等不同的时间节点,反映了不同地区和气候条件下自然环境的变化和人类活动的互动关系。
了解和掌握这些节气规律,对于合理安排生产和生活、维护身体健康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二十四节气表完整版

二十四节气表完整版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古老传统的民间气象学,用来指导农事、生活和节庆。
按照太阳视运行轨迹,把一年分成24个“节气”,每个“节气”约相隔15度,串联成一年的气候周期。
下面将为您详细介绍二十四节气表的完整内容。
1. 立春•日期:2月3日或4日•天气特征:春寒料峭•习俗:过年后开始做喜事、踏青,祭灶送财神等2. 雨水•日期:2月18日或19日•天气特征:春雷潜鸣•习俗:种植春季作物,开展田间农事3. 惊蛰•日期:3月5日或6日•天气特征:桃始华、鹰化为鸠•习俗:注意营养搭配,预防春困4. 春分•日期:3月20日或21日•天气特征:春回大地•习俗:户外踏青,祭祀祖先5. 清明•日期:4月4日或5日•天气特征:落花开遍•习俗:扫墓祭祖,赏花祈福6. 谷雨•日期:4月19日或20日•天气特征:百花齐放•习俗:注重防霜灾害,助长农作物生长7. 立夏•日期:5月4日或5日•天气特征:蝉始鸣,麦秋生•习俗:开始播种各种夏植,务农护林8. 小满•日期:5月20日或21日•天气特征:五月芝麻长,发云深•习俗:劳动人民勤劳耕作,播种夏粮夏麦9. 芒种•日期:6月5日或6日•天气特征:蚕吐丝•习俗:夏至前后太阳直射影响最大,要注意应对阳光辐射10. 夏至•日期:6月21日或22日•天气特征:鹿角解•习俗:各地多用热火禾秸来驱虫11. 小暑•日期:7月6日或7日•天气特征:蟋蟀居壁•习俗:炎炎夏日,人们要注意清洗,以免长痱子12. 大暑•日期:7月22日或23日•天气特征:大暑尚不惧•习俗:暑天宜于清淡饮食,以免伤胃13. 立秋•日期:8月7日或8日•天气特征:凉风至•习俗:预示着秋天的来临,农民也开始着手秋收14. 处暑•日期:8月22日或23日•天气特征:天气尚热•习俗:此时气温开始逐渐回落,人们需注意保暖预防感冒15. 白露•日期:9月7日或8日•天气特征:白露恐不露•习俗:注意防秋燥,多食蔬果16. 秋分•日期:9月22日或23日•天气特征:寒露至,栋扉开•习俗:中秋节临近,要准备月饼、柚子等食品17. 寒露•日期:10月8日或9日•天气特征:早霜凄凄•习俗:凉爽的气候,需注意保暖防寒18. 霜降•日期:10月23日或24日•天气特征:鹅毛大雪•习俗:感受初冬来临,要预防感冒等疾病19. 立冬•日期:11月7日或8日•天气特征:蚯蚓结底•习俗:冬季需注意保暖,多吃滋润食物20. 小雪•日期:11月22日或23日•天气特征:雁北离•习俗:天气寒冷要注意保暖21. 大雪•日期:12月6日或7日•天气特征:草木黄落•习俗:注意防寒保暖,多吃温补食物22. 冬至•日期:12月21日或22日•天气特征:腊日杀牲,腊瓜巳秃•习俗:冬至至腊年,是最寒冷的期间,需加强保暖23. 小寒•日期:1月5日或6日•天气特征:雁始还•习俗:寒冷的天气要注意保暖,宜多食补24. 大寒•日期:1月20日或21日•天气特征:水泽渐冰•习俗:寒冷严冬之时,民间要注意防寒。
(完整版)二十四节气大全

二十四节气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古代订立的一种用来指导农事的补充历法, 是在春秋战国时期形成的。
由于中国农历是一种“阴阳合历”, 即根据太阳也根据月亮的运行制定的, 因此不能完全反映太阳运行周期, 但中国又是一个农业社会, 农业需要严格了解太阳运行情况, 农事完全根据太阳进行, 所以在历法中又加入了单独反映太阳运行周期的“二十四节气”, 用作确定闰月的标准。
二十四节气能反映季节的变化, 指导农事活动, 影响着千家万户的衣食住行。
二十四节气是根据太阳在黄道(即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轨道)上的位置来划分的。
一、立春1.介绍: 立春, 是二十四节气之一, 又称“打春”, “立”是“开始”的意思, 中国以立春为春季的开始, 每年2月4日或5日太阳到达黄经315度时为立春。
古人将立春定为24个节气之首。
立春之日, 晚上七点时仰望星空, 可见北斗七星的斗柄正指向东北, 即方位角45度的地方, 古人称为艮(八卦之一)的方向。
立春的“立”表示开始, “春”表示季节, 故立春有春之节气已开始之意。
农谚有“春打六九头”、“几时霜降几时冬, 四十五天就打春”之语, 从冬至开始入九“五九”四十五天, 因而立春正好是“六九”的开始。
2、由来立春作为节令早在春秋时就有了, 那时一年中有立春、立夏、立秋、立冬、春分、秋分、夏至、冬至八个节令, 到了《礼记?月令》一书和西汉刘安所著的《淮南子?天文训》中, 才有24个节气的记载。
在汉代前历法曾多次变革, 那时曾将24节气中的立春这一天定为春节, 意思春天从此开始。
这种叫法曾延续了两千多年, 直到1913年, 当时的国民政府正式下了一个文件, 明确每年的正月初一为春节。
此后立春日, 仅作为24个节气之一存在并传承至今。
3、习俗立春亦称“打春”、“咬春”, 又叫“报春”。
这个节令与众多节令一样有众多民俗, 有迎春行春的庆贺祭典与活动, 有打春的“打牛”和咬春吃春饼、春盘、咬萝卜之习俗等。
从历史文献记载来看, 我国历朝历代的迎春仪式隆重而浩大。
二十四节气对应日期

二十四节气对应日期立春:每年公历2月3日或4日雨水:每年公历2月18日或19日惊蛰:每年公历3月5日或6日春分:每年公历3月20日或21日清明:每年公历4月4日或5日谷雨:每年公历4月19日或20日立夏:每年公历5月5日或6日小满:每年公历5月20日或21日芒种:每年公历6月5日或6日夏至:每年公历6月21日或22日小暑:每年公历7月6日或7日大暑:每年公历7月22日或23日立秋:每年公历8月7日或8日处暑:每年公历8月22日或23日白露:每年公历9月7日或8日秋分:每年公历9月22日或23日寒露:每年公历10月8日或9日霜降:每年公历10月23日或24日立冬:每年公历11月7日或8日小雪:每年公历11月22日或23日大雪:每年公历12月7日或8日冬至:每年公历12月21日或22日小寒:每年公历1月5日或6日大寒:每年公历1月20日或21日以上是二十四节气在公历中的日期对应,这个传统的农历观念,在中国古代历法中非常重要,至今仍然在农村中有广泛的应用。
节气是根据地球绕太阳运行的规律而设立的。
每个节气在一年中都有相应的起止日期,在不同时期代表着农作物的生长阶段和天气的变化。
二十四节气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104年左右,当时的中国晚期天文学家徐长卿根据大气温、雨水量和农作物的生长情况,制定了一套描述四季变化的日历系统。
这个系统包含了二十四个节气,每个节气都有一个特定的日期。
这个日历系统后来被广泛应用于农业生产和天文学研究中,成为古代中国一种准确记录时间的方法。
二十四节气对应于太阳直射地球的位置,每个节气的日期都有一定的浮动范围,所以我们可以看到有一天或两天的差距。
这取决于地球离太阳的距离和地球自转轨道的偏差。
节气的不同日期也反映了地球在公转过程中的运动状态。
二十四节气对应的日期对于农业生产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根据不同的节气日期,农民可以确定适合的农作物种植时间和农业生产计划。
例如,谷雨之后是适合播种的时期,清明过后是适合灌溉的时期,小满和芒种之后是适合收获作物的时期。
2024年节日节气表具体时间

2024年节日节气表具体时间一、春节2024年春节是中国农历新年的第一天,具体时间为2月14日(农历正月初一)。
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人们将会团聚在一起,拜祭祖先,共度欢乐时光。
二、元宵节2024年元宵节是农历正月十五,具体时间是2月28日。
元宵节是春节之后的第一个全国性节日,人们将举行猜灯谜、观赏花灯和吃汤圆等传统活动。
三、清明节2024年清明节是中国传统的祭祖节日,具体时间为4月5日。
此时正值春季,人们会前往祖先的墓地,献上鲜花和祭品,寄托对逝去亲人的思念之情。
四、劳动节2024年劳动节是国际劳动节,也是中国的法定节假日,具体时间为5月1日。
这是对劳动者劳动贡献的肯定和表彰,人们休息一天,可以享受自己的劳动成果。
五、端午节2024年端午节是农历五月初五,具体时间为6月14日。
在端午节这一天,人们会吃粽子、赛龙舟、插艾草等活动,以纪念屈原和驱邪避瘟。
六、中秋节2024年中秋节是农历八月十五,具体时间为9月8日。
中秋节是中国传统的团圆节,人们会欣赏月亮、吃月饼,与家人共度佳节。
七、国庆节2024年国庆节是中国的法定节假日,具体时间为10月1日。
国庆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纪念日,人们会举行各种庆祝活动,庆祝祖国的繁荣与富强。
八、冬至2024年冬至是农历十二月二十二,具体时间为12月22日。
冬至是中国传统的二十四节气之一,标志着冬季的正式开始,人们会吃汤圆、喝饺子汤等食物,以庆贺阳气的渐渐复苏。
九、小寒2024年小寒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一个节气,具体时间为1月5日。
小寒表示寒冷的气候即将进一步加剧,人们需要注意保暖并合理调整生活作息。
十、大雪2024年大雪是冬季的三个节气之一,具体时间为12月7日。
大雪时节,天气逐渐寒冷,且降雪量较大,人们应该注意保暖和交通安全。
以上是2024年节日节气表的具体时间,我们可以根据这个时间表来合理安排日常生活和工作,共度一个充实和快乐的新年。
二十四节气表及内涵解读

二十四节气表及内涵解读二十四节气,是古代中国传统的时间划分体系,根据太阳在黄道上的位置划分为24个时节,按照农民的农事需求进行划分。
这个时间体系,贯穿了中国千百年的农耕文明,体现了古人对自然界变化规律的深刻认识和尊重。
二十四节气不仅是一套时间记载方式,更是中国古代智慧和文化的传承。
二十四节气表这24个节气按照太阳在黄道上的位置分为: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这些节气按照其出现的时间顺序,分布在每个月中,构成了农历历法的基础,也是古代农民农事生活的重要参考。
二十四节气的内涵每个节气都有其独特的内涵和意义,在古代,人们根据每个节气的特点来开展不同的活动和习俗。
例如,立春是春季的开始,表明寒冬即将过去,春天来临,人们在这一天会祭告祖先,祈求来年平安顺遂;而清明节气,则是民间祭祀祖先和扫墓的日子,表达对逝去亲人的思念。
在现代社会,二十四节气虽然已经不再是农事生活的必需工具,但它依然贯穿着中国人的生活。
人们会根据二十四节气的变化,调整饮食和生活方式,比如夏至时要吃面食,冰火交融;入伏时要注意防暑保健等等。
二十四节气的影响力,远远超出了时间的划分,更体现了中国对自然和生活的敬畏和热爱。
在当代社会,二十四节气也逐渐成为了文化传统的一部分,人们通过庆祝节气,传承着古老的习俗和智慧。
同时,二十四节气也成为促进中华传统文化国际传播的重要载体,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外国人走进中国,体验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结语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古代智慧和文化的珍贵遗产,它贯穿了中国千百年的历史,不仅是时间的划分体系,更是对自然的敬畏和生活的热爱。
在当代社会,二十四节气依然保留着其独特的文化价值,传承着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
让我们珍惜和传承这份宝贵的文化遗产,让二十四节气的意义在我们的生活中得到更好的体现和传承。
2023二十四节气准确日历时间表

2023二十四节气准确日历时间表2023二十四节气准确日历时间表春天:2023年立春时间:农历2023年12月22日2月3日22时58分39秒。
2023年雨水时间:2月18日18:43:49,2023年农历正月(小)初七。
2023年被蛰时间:3月5日16:53:32,2023年农历正月二十二。
2023年春分:3月20日17:37:19,农历2023年2月初八。
2023年清明时间:农历2023年2月23日4月4日21时34分58秒。
2023年谷雨时间:4月20日04:33:14,农历2023年3月初九。
夏季:2023年长夏时间:5月5日14:47:01,农历2023年3月24日。
2023年:5月21日03时36分58秒农历四月初十(小)。
2023年6月5日18:51:57,农历2023年4月25日播种。
2023年夏至:6月21日11:32:00,农历2023年5月初十二。
2023年暑热时间:农历2023年5月28日7月7日05:05:19。
2023年暑热时间:农历2023年6月13日7月22日22:26:16。
秋天:2023年立秋时间:8月7日14:53:48,农历2023年6月29日。
2023年夏季时间:8月23日05:34:48,农历2023年7月16日。
2023年千禧年时间:9月7日17:52:46,农历2023年8月初一。
2023年秋分:农历2023年8月17日9月23日03:20:55。
2023年寒露时间:10月8日09:38:53,农历2023年9月初三。
2023年初霜时间:10月23日12:51:00,农历2023年9月18日。
冬季:2023年立冬时间:农历2023年10月初三11月7日12:58:37。
2023年小雪时间:农历2023年10月18日11月22日10:33:34。
2023年下雪时间:12月7日05:56:55,农历2023年11月初四。
2023年冬至:农历2023年11月18日12月21日23时59分09秒。
二十四节气详细时间表图

二十四节气详细时间表图冬至(Dōngzhì)•时间:12 月 21 日或 22 日小寒(Xiǎohán)•时间:1 月 5 日或 6 日大寒(Dàhán)•时间:1 月 19 日或 20 日立春(Lìchūn)•时间:2 月 3 日或 4 日雨水(Yǔshuǐ)•时间:2 月 18 日或 19 日惊蛰(Jīngzhé)•时间:3 月 5 日或 6 日春分(Chūnfēn)•时间:3 月 20 日或 21 日清明(Qīngmíng)•时间:4 月 4 日或 5 日谷雨(Gǔyǔ)•时间:4 月 19 日或 20 日立夏(Lìxià)•时间:5 月 5 日或 6 日小满(Xiǎomǎn)•时间:5 月 20 日或 21 日芒种(Mángzhòng)•时间:6 月 5 日或 6 日夏至(Xiàzhì)•时间:6 月 21 日或 22 日小暑(Xiǎoshǔ)•时间:7 月 7 日或 8 日大暑(Dàshǔ)•时间:7 月 22 日或 23 日立秋(Lìqiū)•时间:8 月 7 日或 8 日处暑(Chùshǔ)•时间:8 月 22 日或 23 日白露(Báilù)•时间:9 月 7 日或 8 日秋分(Qiūfēn)•时间:9 月 22 日或 23 日寒露(Hánlù)•时间:10 月 8 日或 9 日霜降(Shuāngjiàng)•时间:10 月 23 日或 24 日立冬(Lìdōng)•时间:11 月 7 日或 8 日小雪(Xiǎoxuě)•时间:11 月 22 日或 23 日大雪(Dàxuě)•时间:12 月 6 日或 7 日以上为二十四节气的详细时间表。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二十四节气是人们用来记录气候变化和农事活动的重要时间参考。
二十四节气对应时间表格

芒种
每年公历6月5-7日交节
10
夏至
每年公历6月21-22日交节
11
小暑
每年公历7月6—8日交节
12
大暑
每年公历7月22—24日交节
13
立秋
每年公历8月7-9日交节
14
处暑
每年公历8月22-24日交节
15
白露
每年公历9月7—9日交节
16
秋分
每年的公历9月22-24日交节
17
寒露
每年公历10月7日-9日交节
二十四节气对应时间表
序号
节气
对应时间
备注
1
立春
每年公历2月3-5日交节
2
雨水
每年公历2月18-20日交节
3
惊蛰
每年公历3月5-6日交节
4
春分
每年公历3月19~22日交节
5
清明
每年公历4月04-06日交节
6
谷雨
每年公历4月19日-21日交节
7
立夏
每年公历5月05-07日
8
小满
每年公历5月20—22日交节
18
霜降
每年公历10月23—24日交节
19
立冬
每年公历11月7—8日之间交节
20
小雪
每年公历11月22或23日
21
大雪
每年公历12月1-23日交节
23
小寒
每年公历1月5—7日交节
24
大寒
每年公历1月20—21日交节
二十四节气表:二十四节气时间对照查询表

二十四节气表:二十四节气时间对照查询表24节气: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节气是华夏祖先历经千百年的实践创造出来的宝贵科学遗产,是反映天气气候和物候变化、掌握农事季节的工具。
二十四节气表中国古代先贤就定出仲春、仲夏、仲秋和仲冬等四个节气,以后不断地改进和完善,到秦汉年间,二十四节气已完全确立。
农历二十四节气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十分丰富,其中既包括相关的谚语、歌谣、传说等,又有传统生产工具、生活器具、工艺品、书画等艺术作品,还包括与节令关系密切的节日文化、生产仪式和民间风俗。
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古代农业文明的具体表现,具有很高的农业历史文化的研究价值。
2011年6月入选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二十四节气和黄道十二宫是中国古代订立的一种用来指导农事的补充历法,是在春秋战国时期形成的。
由于中国农历是一种“阴阳合历”,即根据太阳也根据月亮的运行制定的,因此不能完全反映太阳运行周期,但中国又是一个农业社会,农业需要严格了解太阳运行情况,农事完全根据太阳进行,所以在历法中又加入了单独反映太阳运行周期的“二十四节气”,用作确定闰月的标准。
二十四节气能反映季节的变化,指导农事活动,影响着千家万户的衣食住行。
二十四节气是根据太阳在黄道(即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轨道)上的位置来划分的。
视太阳从春分点(黄经零度,此刻太阳垂直照射赤道)出发,每前进15度为一个节气;运行一周又回到春分点,为一回归年,合360度,因此分为24个节气。
节气的日期在阳历中是相对固定的,如立春总是在阳历的2月3日至5日之间。
但在农历中,节气的日期却不大好确定,再以立春为例,它最早可在上一年的农历12月15日,最晚可在正月15日。
早在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就已经能用土圭(在平面上竖一根杆子)来测量正午太阳影子的长短,以确定冬至、夏至、春分、秋分四个节气。
二十四节气时间表

《咏廿四气诗·谷雨三月中》·元稹 谷雨春光晓,山川黛色青。 叶间鸣戴胜,泽水长浮萍。
秋分
秋分,是二十四节气之第十 六个节气,秋季第四个节气。 斗指酉;太阳达黄经180°; 于每年的阳历9月22-24日 交节。秋分这天太阳几乎直 射地球赤道,全球各地昼夜 等长 。秋分,"分"即为"平 分"、"半"的意思,除了指 昼夜平分外,还有一层意思 是平分了秋季。秋分日后, 太阳光直射位置南移,北半 球昼短夜长,昼夜温差加大, 气温逐日下降 。
春季: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 夏季: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 秋季: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 冬季: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立春
立春,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 一个节气,明清官方历书中 被归入正月节气;到达时间 点在阳历每年2月3-5日(农 历正月初一前后),太阳到 达黄经315°时。立春是汉 族民间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 “立”是“开始”的意思, 自秦代以来,立春被认为是 春天的开始,过了立春,万 物复苏生机勃勃,一年四季 从此开始了。
以2022年为例,具体的时间:
立春 立夏 立秋 立冬
2022-2-4 2022-5-5 2022-8-7 2022-11-7
2023二十四节气准确时间表

2023二十四节气准确时间表2023二十四节气准确时间表小寒阳历2023年01月05日 22:54大寒阳历2023年01月20日 16:19立春阳历2023年02月04日 10:33雨水阳历2023年02月19日 06:24惊蛰阳历2023年03月06日 04:29春分阳历2023年03月21日 05:15清明阳历2023年04月05日 09:07谷雨阳历2023年04月20日 16:07立夏阳历2023年05月06日 02:15小满阳历2023年05月21日 15:04芒种阳历2023年06月06日 06:15夏至阳历2023年06月21日 22:53小暑阳历2023年07月07日 16:25大暑阳历2023年07月23日 09:44立秋阳历2023年08月08日 02:14处暑阳历2023年08月23日 16:52白露阳历2023年09月08日 05:16秋分阳历2023年09月23日 14:39寒露阳历2023年10月08日 21:05霜降阳历2023年10月24日 00:11立冬阳历2023年11月08日 00:27小雪阳历2023年11月22日 21:55大雪阳历2023年12月07日 17:28冬至阳历2023年12月22日 11:23二十四节气具体含义立春:每年的2月4日或5日,谓春季开始之节气。
雨水:每年的2月19日或20日,此时冬去春来,气温开始回升,空气湿度不断增大,但冷空气活动仍十分频繁。
惊蛰:每年的3月5日或6日,指的是冬天蛰伏土中的冬眠生物开始活动。
惊蛰前后乍寒乍暖,气温和风的变化都较大。
春分:每年的3月20日或21日,阳光直照赤道,昼夜几乎等长。
我国广大地区越冬作物将进入春季生长阶段。
清明:每年的4月4日或5日,气温回升,天气逐渐转暖。
谷雨:每年的4月20日或21日,雨水增多,利于谷类生长。
立夏:每年的5月5日或6日,万物生长,欣欣向荣。
小满:每年的5月21日或22日,麦类等夏熟作物此时颗粒开始饱满,但未成熟。
2024年二十四节气时间表

2024年二十四节气时间表
立春2024年2月4日16:26:53 农历腊月廿五雨水2024年2月19日12:12:58 农历正月初十惊蛰2024年3月5日10:22:31 农历正月廿五春分2024年3月20日11:06:12 农历二月十一清明2024年4月4日15:02:03 农历二月廿六谷雨2024年4月19日21:59:33 农历三月十一立夏2024年5月5日8:09:51 农历三月廿七小满2024年5月20日20:59:17 农历四月十三芒种2024年6月5日12:09:40 农历四月廿九夏至2024年6月21日4:50:46 农历五月十六小暑2024年7月6日22:19:49 农历六月初一大暑2024年7月22日15:44:11 农历六月十七立秋2024年8月7日8:09:01 农历七月初四处暑2024年8月22日22:54:48 农历七月十九白露2024年9月7日11:11:06 农历八月初五秋分2024年9月22日20:43:27 农历八月二十
寒露2024年10月8日2:59:43 农历九月初六霜降2024年10月23日6:14:32 农历九月廿一立冬2024年11月7日6:19:49 农历十月初七小雪2024年11月22日3:56:16 农历十月廿二大雪2024年12月6日23:16:47 农历冬月初六冬至2024年12月21日17:20:20 农历冬月廿一小寒2025年1月5日10:32:31 农历腊月初六大寒2025年1月20日3:59:52 农历腊月廿一
二十四节气歌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每月两节不变更,最多相差一两天。
上半年来六廿一,下半年是八廿三。
二十四节气间隔时间

二十四节气间隔时间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以上就是我们所熟知的二十四节气。
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古代人对于时间的划分,是适应自然环境变化的产物。
它以农业生产与气候变化紧密相关,不仅是人们安排农事活动的重要依据,也具有重要的文化意义和丰富的传统习俗。
二十四节气间隔时间,在历法上以每两个节气的时间间隔为准。
在这个时间体系中,每个节气持续的时间大致均在15天左右。
这种规律的安排不仅满足了农业生产的需要,也体现了人们对于时间的精确掌握。
二十四节气的间隔时间在不同年份会有微小的差异,由于地球自转轨道上的微妙变化,每两个节气之间的时间间隔可能会在一个小时以内。
这个微小的变化对于日常生活并没有太大的影响,但它们的累积起来,却构成了一个完整而严谨的时间体系。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二十四节气不仅被用作安排农事活动和天气预测的依据,也与节日、习俗以及中医养生等方面相结合,形成了丰富多样的民俗文化。
以立春为例,它标志着春天的开始,是农历的第一个节气。
人们以此来庆祝春天的到来,展开种田备耕的工作。
在立春这一天,人们还会进行一些庆祝活动,如放鞭炮、贴红纸、祭祖等。
春分节气则是昼夜平分的时刻,标志着春天进一步深入。
人们常常会在这一天进行打春活动,如踏青、扬鞭策马等。
同时,也有一些祭祖的习俗,用以纪念先人。
夏至则是一年中白天最长的节气,它标志着夏天的正式开始。
在夏至这一天,人们会进行一系列的活动来欢庆夏天的到来,如祭神、祭龙舟、吃粽子等。
可以看出,二十四节气不仅仅是时间的划分,更是人们对于自然环境的敏感反映和对于时间的重视。
它们使人们能够更好地适应自然环境的变化,并在特定的节气中开展相应的活动,塑造了独特的文化氛围和民俗习俗。
二十四节气的间隔时间虽然微小,但它们的精确度和规律性体现了人类对于时间的深刻理解和掌控。
它们构成了一个完整而严谨的时间体系,在农田、庙宇、家庭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二十四节气时间表

二十四节气时间表二十四节气时间表二十四节气最早的开始就是在中国先秦时期开始订立的,而节气的重要性都是以农业为主的`一个历法,下面是店铺精心整理的二十四节气时间表,欢迎大家分享。
2021年二十四节气日期表2021年小寒时间:1月5日,11:23:17,农历2020年十一月(小)廿二2021年大寒时间:1月20日,04:39:42,农历2020年十二月(大)初八2021年立春时间:2月3日,22:58:39,农历2020年十二月(大)廿二2021年雨水时间:2月18日,18:43:49,农历2021年正月(小)初七2021年惊蛰时间:3月5日,16:53:32,农历2021年正月(小)廿二2021年春分时间:3月20日,17:37:19,农历2021年二月(大)初八2021年清明时间:4月4日,21:34:58,农历2021年二月(大)廿三2021年谷雨时间:4月20日,04:33:14,农历2021年三月(大)初九2021年立夏时间:5月5日,14:47:01,农历2021年三月(大)廿四2021年小满时间:5月21日,03:36:58,农历2021年四月(小)初十2021年芒种时间:6月5日,18:51:57,农历2021年四月(小)廿五2021年夏至时间:6月21日,11:32:00,农历2021年五月(大)十二2021年小暑时间:7月7日,05:05:19,农历2021年五月(大)廿八2021年大暑时间:7月22日,22:26:16,农历2021年六月(小)十三2021年立秋时间:8月7日,14:53:48,农历2021年六月(小)廿九2021年处暑时间:8月23日,05:34:48,农历2021年七月(大)十六2021年白露时间:9月7日,17:52:46,农历2021年八月(小)初一2021年秋分时间:9月23日,03:20:55,农历2021年八月(小)十七2021年寒露时间:10月8日,09:38:53,农历2021年九月(大)初三2021年霜降时间:10月23日,12:51:00,农历2021年九月(大)十八2021年立冬时间:11月7日,12:58:37,农历2021年十月(小)初三2021年小雪时间:11月22日,10:33:34,农历2021年十月(小)十八2021年大雪时间:12月7日,05:56:55,农历2021年十一月(大)初四2021年冬至时间:12月21日,23:59:09,农历2021年十一月(大)十八二十四节气气候农事歌立春:立春春打六九头,春播备耕早动手,一年之计在于春,农业生产创高优。
2024年“二十四节气”时间表

2024年“二十四节气”时间表2024年二十四节气时间表小寒阳历2024年01月06日 04:47大寒阳历2024年01月20日 22:06立春阳历2024年02月04日 16:25雨水阳历2024年02月19日 12:12惊蛰阳历2024年03月05日 10:19春分阳历2024年03月20日 11:04清明阳历2024年04月04日 14:57谷雨阳历2024年04月19日 21:55立夏阳历2024年05月05日 08:03小满阳历2024年05月20日 20:53芒种阳历2024年06月05日 12:02夏至阳历2024年06月21日 04:43小暑阳历2024年07月06日 22:11大暑阳历2024年07月22日 15:34立秋阳历2024年08月07日 07:59处暑阳历2024年08月22日 22:43白露阳历2024年09月07日 11:00秋分阳历2024年09月22日 20:31寒露阳历2024年10月08日 02:49霜降阳历2024年10月23日 06:04立冬阳历2024年11月07日 06:12小雪阳历2024年11月22日 03:49大雪阳历2024年12月06日 23:12冬至阳历2024年12月21日 17:1824节气的背诵口诀二十四节气表顺口溜: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上半年逢六廿一,下半年逢八廿三。
每月两节日期定,最多相差一二天。
二十四节气具体包括哪些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二十四节气口诀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上半年逢六廿一,下半年逢八廿三。
每月两节日期定,最多相差一二天。
一月小寒接大寒,二月立春雨水连。
二十四节气表:二十四节气时间对照查询表

二十四节气表:二十四节气时间对照查询表24节气: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节气是华夏祖先历经千百年的实践制造出来的珍贵科学遗产,是反映天气气候和物候变化、把握农事季节的工具。
中国古代先贤就定出仲春、仲夏、仲秋和仲冬等四个节气,以后不断地改进和完善,到秦汉年间,二十四节气已完全确立。
农历二十四节气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非常丰富,其中既包括相关的谚语、歌谣、传奇等,又有传统生产工具、生活器具、工艺品、书画等艺术作品,还包括与节令关系亲密的节日文化、生产仪式和民间风俗。
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古代农业文明的详细表现,具有很高的农业历史文化的讨论价值。
2021年6月入选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古代订立的一种用来指导农事的补充历法,是在春秋战国时期形成的。
由于中国农历是一种“阴阳合历”,即依据太阳也依据月亮的运行制定的,因此不能完全反映太阳运行周期,但中国又是一个农业社会,农业需要严格了解太阳运行状况,农事完全依据太阳进行,所以在历法中又加入了单独反映太阳运行周期的“二十四节气”,用作确定闰月的标准。
二十四节气能反映季节的变化,指导农事活动,影响着千家万户的衣食住行。
二十四节气是依据太阳在黄道(即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轨道)上的位置来划分的。
视太阳从春分点(黄经零度,此刻太阳垂直照耀赤道)动身,每前进15度为一个节气;运行一周又回到春分点,为一回归年,合360度,因此分为24个节气。
节气的日期在阳历中是相对固定的,如立春总是在阳历的2月3日至5日之间。
但在农历中,节气的日期却不大好确定,再以立春为例,它最早可在上一年的农历12月15日,最晚可在正月15日。
早在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就已经能用土圭(在平面上竖一根杆子)来测量正午太阳影子的长短,以确定冬至、夏至、春分、秋分四个节气。
一年中,土圭在正午时分影子最短的一天为夏至,最长的一天为冬至,影子长度适中的为春分或秋分。
二十四节气的顺序

二十四节气的顺序关键信息:1、二十四节气的完整名称2、二十四节气的排列顺序3、每个节气的大致时间范围11 二十四节气依次为: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111 立春,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一个节气,通常在每年的 2 月 3 日至 5 日之间。
意味着春季的开始,天气逐渐回暖,万物复苏。
112 雨水,在每年的 2 月 18 日至 20 日左右。
此时降水增多,雨量渐增。
113 惊蛰,大约在 3 月 5 日至 7 日。
标志着仲春时节的开始,春雷乍动,惊醒蛰伏在土中冬眠的动物。
114 春分,一般在 3 月 20 日至 22 日。
这一天昼夜平分,此后白天渐长,夜晚渐短。
115 清明,在 4 月 4 日至 6 日之间。
既是自然节气点,也是传统节日,有扫墓祭祖与踏青郊游等习俗。
116 谷雨,时间为 4 月 19 日至 21 日。
此时降水明显增加,谷类作物能茁壮成长。
12 立夏,表示夏季的开始,通常在 5 月 5 日至 7 日。
气温逐渐升高,雷雨增多。
121 小满,约在 5 月 20 日至 22 日。
意味着麦类等夏熟作物籽粒开始饱满,但尚未成熟。
122 芒种,一般在 6 月 5 日至 7 日。
此时麦类等有芒作物成熟,是农民们忙碌的时节。
123 夏至,在 6 月 21 日至 22 日。
这一天是北半球白昼最长、黑夜最短的一天。
124 小暑,大约在 7 月 6 日至 8 日。
标志着炎热天气的开始,但还未到最热的时候。
125 大暑,在 7 月 22 日至 24 日左右。
是一年中最热的时段。
13 立秋,意味着秋季的开始,通常在 8 月 7 日至 9 日。
天气逐渐转凉,昼夜温差加大。
131 处暑,约在 8 月 22 日至 24 日。
标志着炎热暑天即将结束,天气逐渐干爽。
132 白露,一般在 9 月 7 日至 9 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今年二十四节气时间分别是什么
篇一:20XX年24节气表大全
篇二:二十四节气的时间和含义是什么
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
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
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
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第一类是反映季节的:
二分(春分、秋分)、二至(夏至、冬至)和四立(立春、立夏、立秋、立冬)是用来表明季节,划分一年为四季的.
第二类是反映气候特征的:
直接反映热量状况的有:小暑、大暑、处暑、小寒、大寒五个节气.它们用来表示一年中不同时期寒暑的程度以及暑热即将过去等都很确切.
直接反映降水状况的有:雨水、谷雨、小雪、大雪四个节气.表明降雨、降雪的时间和程度.
白露、寒露、霜降三个节气虽说是水汽凝结、凝华现象,但也反映出温度逐渐下降的过程,和每个节气温度下降的程度.
第三类是反映物候现象的:
小满、芒种反映有关作物的成熟和收成情况.
惊蛰、清明反映自然物候现象,尤其是惊蛰,它用天上的初雷和地下的蛰虫的复苏,向天地万物通报春回大地的信息.
各个节气的时间和含义:
立春:2月3—5日,太阳达315度黄经.“立”是开始的意思,表示万物复苏的春天有开始了,天气回暖,万物更新,
是农事活动开始的
标志,这一天春季开始.
雨水:2月18—20日,太阳移至330度黄经.表示气候逐渐回暖,冰雪融化,雨水逐渐增多,空气湿度不断增大,但冷
空气活动十分频繁.
惊蛰:3月5—7日,太阳移至345度黄经.春雷开始轰鸣,惊醒了蛰伏在泥土里过冬眠的昆虫和小动物,过冬是虫卵快
要孵化了,这个节气表示春意渐浓,气温升高,但乍暖,气温
和风的变化都较大.
春分:3月21—22日,太阳移至0度,阳光直照赤道.“分”
是“半”的意思,这是春季九十天的中分点,叫春分,这一天昼夜相等,我国广大地区越冬作物进入春季生长阶段.
清明:4月5—6日,太阳移至15度.这个节气表示气温已变暖,草木萌动,自然界出现一片秀朗的景象.
谷雨:4月19—21日,太阳移至黄经30度.“雨生百谷“,这一天起雨量增多,对谷物生长有利.
立夏:5月5—6日,这个节气表示夏季开始,万物生长,炎热的天气将要来临,农事活动也已进入夏季欣欣向荣的繁忙季节了.
小满:5月20—22日,“满”,饱满,麦类等夏熟作物子粒逐渐饱满,但未成熟.
芒种:6月5—7日,此时太阳移至黄经75度.“芒”是指壳实尖端的细毛,在北方是刻麦种稻的时候,也是耕种最忙的时节,需要及时进行夏收,夏管和夏种了.
夏至:6月20—22日,此时太阳移至黄经90度.日光直射北回归
线,出现“日北至,日长至,日影短至”故曰“夏至”.这一天北半球白天最长,黑夜最短,表示盛夏就要来临,气温将继续升高.
夏至前后,我国许多地方都进入了闷热的夏季,气温一般都在30摄氏度以上,最高气温常常突破37摄氏度.
小暑:7月6—8日,太阳达黄经105度,入暑,标志着我
国大部分地区进行炎热季节.
大暑:7月22—24日,此时太阳已达120度,正值中伏前后.这一时期,是我国广大地区一年中最炎热的时期,但也有“大暑不热”雨水偏多的反常年份.
立秋:8月7—9日,此时太阳移至黄经135度.这个节气表示炎热的夏季将过,天高气爽的秋天开始,草木开始结果,到了收获的季节.
处暑:8月22—24日,“处”是终止的意思,表示炎热即将过去,暑气于这一天结束,我国大部分地区气温逐渐下降.由于正值秋收之际,降水十分宝贵.
白露:9月7—9日,此时太阳达黄经165度,由于太阳直射点明显南移,各地气温下降很快,天气凉爽,晚上贴近地面的水气在草木上结成白色露珠,由此得名“白露”.
秋分:9月22—24日,太阳移至黄经180度,日光直射点又回到赤道,这是秋季九十天的中分点,这一天昼夜再次相等,从这一天后,北半球日短夜长.
寒露:10月8—9日,太阳移至黄经195度.此时太阳直射点开始
向南移动,北半球气温继续下降,天气更冷,露水有森林寒意,故名为“寒露风”.这个节气表示冬季开始,预示气候的寒凉程度将逐渐加剧.
霜降:10月23—24日,此时太阳达黄经210度.黄河流
域初霜期一般在10月下旬,与“霜降”节令相吻合,霜是地面的水汽遇到寒冷天气凝结而成的.所以,霜降并不是霜降.天气寒冷造成,对生长中的作物危害很大.
立冬:11月7—8日,太阳移至黄经225度.这一天起冬天开始.小雪:11月22—23日,此时太阳达到黄经240度,北方冷空气势力增强,气温迅速下降,降水出现雪花,但此时为初雪阶段,雪量小,次数不多,黄河流域多在“小雪”节气后降雪.
大雪:12月6—8日,降雪天数和降雪量比小雪节气增多,地面渐有积雪.
冬至:12月21—23日,太阳移至黄经270度,此时太阳几乎直射南回归线,北半球则形成了“日南至,日短至,日影长至”,成为一年中白昼最短的一天.冬至以后北半球白昼渐短,气温持续下降,并开始进入数九寒天.
小寒:1月5—7日,这个节气表示开始进入冬季最寒冷的季节,会有霜冻.
大寒:1月20—21日,天气冷到极点,到了天寒地冻的时期,是一年中最冷的时节.
二十四节气有先后,下列口诀记心间:
一月小寒接大寒,二月立春雨水连;惊蛰春分在三月,清明谷雨四月天;五月立夏和小满,六月芒种夏至连;七月大暑和小暑,立秋处暑八月间;九月白露接春分,寒露霜降十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