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七单元《统计》教案
第十单元总复习第3课时《统计》(教案)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
第十单元总复习第3课时《统计》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单式统计图、复式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
2. 使学生能够根据统计图的数据进行分析和判断,解决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数据分析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单式统计图: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扇形统计图。
2. 复式统计图:复式条形统计图、复式折线统计图。
3. 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
4. 数据分析和判断。
三、教学重点1. 单式统计图和复式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
2. 数据分析和判断。
四、教学难点1. 复式统计图的理解和应用。
2. 数据分析和判断的能力培养。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和复习导入本节课的内容,让学生对统计图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和认识。
2. 讲解:讲解单式统计图和复式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通过具体的例子进行说明,让学生明白统计图在生活中的应用。
3. 示范:示范如何绘制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扇形统计图和复式统计图,让学生掌握绘制方法。
4. 练习:让学生根据给定的数据绘制相应的统计图,通过练习加深对统计图的理解和应用。
5. 分析:让学生根据统计图的数据进行分析和判断,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数据分析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6.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以及数据分析和判断的重要性。
六、教学评价1. 通过课堂讲解和示范,观察学生对统计图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2. 通过练习和问题解答,评估学生的观察能力、数据分析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 通过课后作业和测试,检验学生对统计图的理解和应用水平。
七、教学延伸1. 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统计图,学会从统计图中获取信息和解决问题。
2. 鼓励学生参加统计图绘制比赛,提高学生的统计图绘制能力。
3. 结合其他学科,让学生了解统计图在其他领域的应用,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
八、教学反思1. 教师应及时反思教学过程中的不足之处,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七单元《统计》中的实践活动课《小管家》教学设计
第七单元《统计》中的实践活动课《小管家》教材分析:本活动是在学生掌握了一些统计的基础上设计的。
通过记录家里一周的日常开支、绘制折线统计图等活动,一方面可使学生经历收集、整理和分析数据的过程,巩固前面所学的知识,另一方面还能让学生试着学习理财,合理安排日常开支,感受数学的实际应用,逐步形成应用意识,培养学生的理财意识与能力,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
学情分析:学生已掌握了简单的统计知识,但缺乏调查数据、分析数据、整理数据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积极探究问题的精神以及理财的能力。
这堂活动课为学生创设了熟悉的生活情境,让学生通过身边的问题,开展调查分析,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既有利于学生已学知识的巩固,又有利于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探究问题的兴趣。
同时通过从与自家切身利益有关的问题出发,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自己家庭的建设规划之中,为家庭建设提出合理化的建议,从小树立勤俭节约的思想。
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1、熟悉用小数表示钱的方法,巩固小数加减法。
2、进一步认识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熟悉用折线表示数据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操作几交流的过程,提高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了解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从小养成勤俭节约的习惯。
活动准备1、学生准备课前调查家中一周的开支情况记录下来,并完成如下统计表。
2、教师准备:课件、实物投影仪[设计意图]人人参与收集整理数据,使所有的参与者都能平等参与,积极主动参与,在参与中构建新的知识形成能力。
活动过程一、引出课题教师:同学们,人们在生活中每天都要消费,一个家庭也是一样,每天都有不同的开支,不同的家庭开支情况也不相同,这节课我们就来交流一下我们班每个同学家里的一周开支情况。
探讨开支的规律,学会做小管家。
出示课题《小管家》二、交流各家一周开支情况1、先在小组内交流2、各小组选派代表汇报其家里一周开支情况并回答问题:(课件出示)(1)你是怎样得到记录单上的数据的。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统计与概率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统计与概率一、教学目标: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能够:1. 掌握统计的基本方法和过程,并能够根据给出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2. 熟练掌握概率的定义和基本概念,并能够用概率的思想解决问题;3. 认识到统计与概率在生活中的应用,并能够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
二、教材分析:本单元的教材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统计的基本概念和方法:如调查、统计表、图表的绘制和分析等;2. 概率的基本概念和公式:如概率的定义、加法原理、乘法原理等;3. 统计和概率的应用:如生活中的概率问题、统计调查的分析等。
本单元的教材重点在于让学生掌握统计和概率的基本概念和方法,并能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在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过程:1. 教学准备:制定教学计划、准备教学资料和教具、备课、安排师生活动空间等。
2. 教学设计:(1)引入新课通过一段小故事或实例来介绍统计和概率在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发学生的思考。
(2)知识点讲解通过多媒体、图表、讲解等形式,将统计和概率的基本概念和方法讲解给学生,让学生掌握统计表、图表的绘制和分析方法,熟练掌握概率的基本概念和公式,学习如何用概率的思想解决问题等。
(3)课堂练习为巩固学生的所学知识,教师可以出一些课堂练习,要求学生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检验学生的掌握程度。
(4)拓展学习引导学生学习相关领域的知识,如生态统计、生物统计、经济统计等,拓展学习领域。
(5)教学反思及时反思教学过程,总结教学效果,发现问题并加以改进,提高自身教学水平。
四、教学方法:本单元的教学方法主要为多种形式相结合的综合性教学方法。
在教学中应采用针对性强、实用性强的授课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推崇启发式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激发他们的思考和创造力。
五、教学手段:本单元的教学手段主要包括多媒体、图表、实物模型等多种手段。
通过多种形式的教学手段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 第七单元 第一课时 《统计》
0
1996
2000 2004 2008 2012 2016
年份/年
近几年中国奥运会金牌得数统计图
单位/次数 110 105 100 95 90 90 85 80 75 70 65 60
80 75 71
0
花江镇永睦小学
1
2
3
4
5
时间/分钟
折线统计图的画法
1、建立(纵轴、横轴)坐标系及统计图名称。 2、描点。 3、连线,用直尺将所有的实心点用线段顺次连接 起来 4、标注数据。数据记于所描点的上方或下方,便 于观察,不要写在折线上。
某地2000年月平均气温变化情况统计图
单位:摄氏度
2001年1月
32 28 22 32.5 26
35 30 25 20 15 10 5 0
花江镇永睦小学
17.5 10 5 2
19
描点 连线
11.5
5
一 二三 四 五六 七 八 九十 十 十 月月月 月 月月 月 月 月月 一 二 月月
从统计图中你可以得到哪些信息?
折线统计图
统计图 ( 姚明 11-16岁身高情况)
单位/厘米
220 215 210 205 200 195 190 185 180 175
221 218 205 197
190
183
0
花江镇永睦小学
11
12
13
14
15
16
年龄/岁
单位/厘米 单位/厘米
0
年龄/岁
单位/厘米
0
年龄/岁
0
年龄/岁
年份 1996
(1)从一月至八月,气温逐月上升, 八月份以后,气温逐月下降。 (2)月平均气温最低的是一月,最高 的是八月。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七单元统计练习1教案
课题:统计练习课一【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练习十九》【学习目标】1. 通过读,进一步熟悉折线统计图,学会用折线统计图表示数据。
2根据折线统计图提供的信息对事物的发展趋势作出简单的判断或预测。
【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画折线统计图。
2. 教学难点:根据折线统计图提供的信息对事物的发展趋势作出简单的判断或预测。
【学习过程】一、基本练习导入:同学们,到现在为止我们学习了哪几种统计图?在生活中很多方面都运用统计,需要用统计图描述数据,怎样才能知道采用那种统计图比较好呢,今天让我们通过一些具体的实例,进一步学习统计图。
(通过创设情境引发进行练习的心理需求做准备。
)1、根据下表完成后面的问题。
育红小学2004年植树情况统计图如下。
根据上图回答下面的问题:(1)植树最多与最少的年级相差多少棵?(2)全校一共植树多少棵?2、绘制折线统计图(1)我国农村居民年人均纯收入呈现什么变化趋势?(2)你还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要求:让学生观察并思考,小组交流后全班交流。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让学生进一步认识根据实际问题,用折线统计图直观地表示相应的数据,进一步掌握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及制作方法,并能提高统计图的分析能力;二、巩固训练1、某地区1997-2003年每百户家庭彩电平均拥有量如下图。
(1)哪年到哪年增长的幅度最大?(2)你能预测2005年这个地区每百户家庭彩电平均拥有量吗?2(1)哪个月降水量最多,哪个月最少?(2)哪相邻两个月之间的降水量变化最大?(3)你还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请解答。
3、(1)星期几销量最高?星期几销量最低?(2)衬衫销售量的总趋势是上升还是下降?你还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设计意图】进一步感受统计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统计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体会统计是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发展统计观念三、知识应用师:同学们真会动脑筋,用自己掌握的数学知识解决了各种问题,数学博士对你们的表现非常满意,他还给我们带来了好多有意思的数学问题,你们有信心解决吗?1、(1)这个县农村居民年人均年收入呈现什么变化趋势?(2)你还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2、下面是一个病人的体温记录折线图。
冀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认识复式条形统计图 第一课时 教案
7.1认识复式条形统计图第一课时教案
课题复式条形统计图单元第七单元学科数学年级四年级
学习目标1.能掌握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生活中的作用,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了解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特征,能用复式条形统计图直观且有效的表示数据。
重点认识复式条形统计图。
难点了解复式条形统计图的主要内容。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激趣导入激趣导入
今天来学习复式条形统计图
导入课件:生1:雪糕
生2:空调
生活情景导
入,拉进学生
与课堂的距
离。
讲授新课一、绘制复式条形统计图。
1.课件出示某电器专卖店第二季度空调销售情况统
计表。
2.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分别绘制某电器专卖店第一、学习绘制复式
条形统计图的方
法。
1.根据统计表中
的数据,绘制条形
统计图。
2.思考如何把两
由单式条形
统计图引出
新课:复式统
计图。
课堂小结复式条形统计图可以分为横向复式条形统计图和纵向复式条形统计图。
它的特点是用纸条的长
短表示数量的多少,优点是能清楚的看出数量的多
少,便于比较两组数据的多少。
指名说说复式条
形统计图的特点。
小结教学内
容。
板书复式条形统计图。
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七单元《统计》教案
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七单元《统计》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统计的概念,掌握统计的基本方法和技巧;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统计数据的观察、归纳和整理能力;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数学统计的兴趣和自信心。
二、教学重点1.掌握统计的基本概念;2.掌握统计数据的观察和整理方法。
三、教学难点1.学会根据给定的统计数据进行分析和总结;2.培养学生的统计数据的解读和应用能力。
四、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或黑板;2.学生练习册;3.统计数据的实际例子。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知识教师通过实际例子引入统计的概念,例如:“小明家里有几本书?请同学们估计一下。
现在请同学们逐个报出你们估计的数字。
”老师将同学们的回答记录在黑板上。
2. 学习统计的基本概念教师通过示意图或课件介绍统计的基本概念,包括总数、频数、标度等。
学生通过课堂练习加深对统计概念的理解。
3. 统计数据的观察和整理教师通过具体例子和实践操作,让学生了解如何观察和整理统计数据。
教师可以使用纸上的统计数据,让学生完成表格或柱状图的绘制。
4. 练习和巩固教师提供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根据给定的统计数据进行分析和总结。
学生可以使用表格、图表、文字等形式来呈现他们的观察结果。
5. 拓展应用教师引导学生思考统计数据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例如:调查家庭成员的身高、喜欢的食物等。
学生可以通过实际调查和统计,得到更多的数据,并进行归纳和分析。
6. 总结与反思教师对本节课的学习进行总结,并与学生一起回顾所学知识和技能。
教师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问题和感想,为学生提供展示的机会。
六、作业布置1.完成练习册上的相关练习;2.找一个自己感兴趣的统计问题,进行数据收集并进行统计分析。
七、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际例子引入统计的概念,让学生了解统计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通过实践操作和练习,培养了学生的观察、整理和分析统计数据的能力。
通过拓展应用环节,让学生认识到统计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
整节课设计合理,学生参与度高。
青岛版四年级下册数学第七单元备课
单元名称七、小篮球队――统计教材分析教材分析本单元是在学生学习了简单的统计图、单式统计表、单式分段统计表和简单平均数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
本单元继续学习“求复杂平均数”的方法,同时比较系统的学习复式统计表,为进一步学习统计知识打下基础。
本单元教学的主要教学内容是:求较复杂的平均数的方法,一般复式统计表、复式分段统计表。
教学目标1、结合生活实例,进一步理解平均数的意义,学会求较复杂平均数的方法,能运用平均数分析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在具体统计活动中,学会同时对两种数量进行数据统计,认识一般复式统计表和复式分段统计表,能根据统计结果做出简单的判断和预测。
3、在解决问题的情境中,通过整理、分析数据,体会学习统计知识的价值。
教学重难点及关键点重点:求较复杂平均数的方法和对两种数量同时进行统计的方法。
难点:复式分段统计数据关键点:让学生通过收集数据、整理、交流,感受知识的生成过程。
教学思路从“比较身高”引出求“较复杂的平均数”→“纵跳测试”认识一般复式统计表、复式分段统计表。
教学方法:收集法、讨论法、练习法等教学准备教师:课件、实物投影仪、资料等学生:资料等课时分配信息窗一:2课时信息窗二:2课时我学会了吗:1课时测试及讲评 2课时合计7课时课题信息窗一:求较复杂的平均数内容教科书第98页至99页教学目标1、在具体的生活情景中,通过操作和思考进一步理解平均数的意义,感受统计的意义,学会求较复杂平均数的方法,能运用平均数分析与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在运用平均数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积累分析和处理数据的方法,发展学生统计观。
3、进一步增强于他人交流的意识与能力,体验已经学过的统计知识即决问题的乐趣,树立学习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难点求较复杂平均数的方法教学准备预习提纲:见预习提纲资料教师准备:课件、实物投影仪等学生准备:练习本教学过程:第1课时一、创设情境,谈话引入师:同学们最喜欢什么球类运动呢?生:篮球师:同学们知道吗?篮球运动是我校的特色之一,同学们想看看我校篮球队比赛的风姿吗?生:想。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统计》(第一课时)教案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统计》(第一课时)教案一、教学目标1.能够听懂老师讲解的普查和抽样的概念。
2.能够观察和记录周围环境中的事物,并进行简单的统计工作。
3.能够通过统计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教学重点1.理解普查和抽样的概念。
2.能够通过观察和记录,进行简单的统计工作。
三、教学内容1.什么是统计?2.普查和抽样的区别。
3.认识不同种类的物体并进行数数。
四、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实物物品进行统计。
2.准备黑板、粉笔或白板标,以便记录学生活动。
五、教学过程1.开学前:复习上一课时学过的内容,引入本节课的主题。
2.导入:通过观察周围的物品,引导学生认识统计的概念。
3.教学:讲解普查和抽样的区别,让学生明白两者的作用。
4.操练:让学生到周围物品统计数量,加深认识。
5.引申:通过不同类别物体的统计,引导学生进行分类和比较。
6.总结: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巩固学生的知识。
六、教学板书设计•统计•普查和抽样的区别•数数不同物品的数量七、课堂练习1.王老师要统计班里男女生人数,她应该进行普查还是抽样?2.请统计一下班里有多少个学生喜欢体育课。
3.将下面的图案分类统计:△□●△□△●△□□八、教学反思本节课重点在于引导学生认识统计的概念,并通过实际操作加深理解。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适时引导,注重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观察力,确保学生能够掌握本节课的内容。
以上是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统计》(第一课时)的教案设计,希朿能够对教师进行课堂教学提供一些参考。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统计》(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统计》(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统计》主要介绍了统计图的认识和使用。
本节课通过具体的例子让学生了解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和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培养学生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的能力,为后续学习统计的相关知识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于数据的收集和整理有一定的认识。
但是,学生在使用统计图表示数据方面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通过具体例子让学生感受统计图的优势,提高学生运用统计图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和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
2.培养学生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的能力。
3.培养学生运用统计图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掌握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和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
2.难点:培养学生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的能力,以及运用统计图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教学法和小组合作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实践和探究,掌握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提高学生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应的教学课件和教学素材。
2.准备统计图的相关资料,如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和扇形统计图。
3.准备练习题和家庭作业。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生活中的实例,如学校运动会各项目报名情况,引导学生关注数据,激发学生学习统计的兴趣。
2.呈现(10分钟)向学生展示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和扇形统计图,让学生观察和描述三种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种统计图,根据给定的数据制作统计图,并简要分析统计图所反映的信息。
4.巩固(10分钟)学生独立完成一些关于统计图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5.拓展(10分钟)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统计图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分析学校各班级的人数情况、各科目的成绩分布等。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统计》(第二课时)教案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统计》(第二课时)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理解调查的概念,了解调查和统计的关系。
2.能够进行简单的调查并用统计图表展示调查结果。
过程与方法:1.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能力。
2.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2.通过统计,培养学生的对现实生活更加关注和积极思考的态度。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1.调查的概念。
2.统计图表的绘制。
难点:1.能够正确使用统计图表展示调查结果。
2.学生之间如何协作进行调查并整理数据。
三、教学过程1. 导入(10分钟)•利用日常生活中的例子,引入“调查”和“统计”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提出问题(5分钟)•设计一个简单的问题,如“班级里大家最喜欢的运动项目是什么?”引导学生思考并提出问题。
3. 调查准备(15分钟)•学生组成小组,讨论如何进行调查,列出调查问题并准备调查问卷。
4. 调查进行(20分钟)•学生小组分工合作,进行调查并记录数据。
5. 数据整理(10分钟)•学生根据调查结果整理数据,准备绘制统计图表。
6. 统计图表绘制(20分钟)•学生利用所学知识,绘制柱状图或饼图展示调查结果。
7. 分析与讨论(10分钟)•学生观察统计图表,分析数据,讨论调查结果,找出有趣的现象。
四、课堂小结(5分钟)•总结当天课堂所学内容,强调调查和统计的重要性。
五、作业布置•推荐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或热爱进行一个小小的调查,并用统计图表展示结果。
六、板书设计•调查与统计•调查问题•统计图表以上是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希望学生能够通过这样一堂生动有趣的课程,对调查和统计这一数学知识有更深入的理解与体会。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统计教案与反思(精推3篇)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统计教案与反思(精推3篇)〖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统计教案与反思第【1】篇〗一、班级情况分析1、学习习惯和兴趣我班共21人,整体上讲,良好的学习习惯已经初步养成,大部分同学都能很好的完成作业,学习数学的兴趣浓厚,但个别同学的基础较差,学习的积极性不高,需要老师的调动。
培养动手参与、小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的学习习惯。
2、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1)绝大多数的学生已经掌握上半学期所学的知识,并能运用这些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少数同学的思维较灵活,有着探索规律的精神。
(3)个别学生从知识到实践的跨越有一定难度。
二、教学目标1、学习习惯:(1)进一步培养学生勤学习、爱动脑的好习惯。
(2)继续加强纪律教育。
(3)培养学生分析、比较和综合的能力。
(4)培养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同时,能受到爱祖国、爱科学等方面的教育。
(5)认真听讲,按时完成作业,作业干净整洁。
(6)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重视学生养成检验的习惯。
2、知识与技能:(1)经历从现实生活中抽象出数及简单数量关系过程,了解小数的意义,认识分数。
(2)经历探索物体与图形的形状、大小、运动和位置关系的过程,了解平面图形的基本特征。
(3)经历数据收集、整理、分析和描述的过程,掌握一些数据处理的技术3、数学思考方面:(1)能对现实生活有关的数字信息做出合理的解释,会用数、字母和图形描述并解决现实世界中的简单问题。
(2)在探索物体的位置关系、平面图形特征过程中,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
(3)能根据解决问题的需要收集的信息,并进行归纳、分析和条理。
(4)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进行有条理的思考。
4、解决问题方面:(1)能从现实生活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
(2)能借助计算器解决问题。
(3)在解决问题的活动中初步学会与他人合作。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统计教案与反思第【2】篇〗活动目标1.通过观察条形统计图,了解条形统计图的构图特征:横坐标是统计的物品种类、纵坐标是统计的物品数量。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统计》(第三课时)教案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统计》(第三课时)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能够理解和掌握统计的基本概念;2.能够运用适当的方法对一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3.能够正确运用统计图表展示数据。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物品数量和属性,学会如何进行统计;2.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积极参与统计过程,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3.运用图表和图形辅助理解和展示数据,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1.注重培养学生对数据的敏感度和洞察力;2.培养学生对数据真实性和客观性的重视;3.引导学生尊重不同的数据结果,培养学生的客观分析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掌握统计的基本概念;2.运用统计图表展示数据。
难点1.统计数据的分析和解读;2.统计图表的绘制和应用。
三、教学准备1.教材教辅: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2.教学工具:黑板、图形卡片、计数器等;3.教学环境:整洁、安静的教室。
四、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1.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复习统计的基本方法;2.提出本节课学习的目标和重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二步:讲解1.介绍统计的概念和意义,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统计以及为什么需要统计;2.演示统计的基本方法,并讲解如何用图表展示统计数据。
第三步:实践1.小组合作统计班级学生的身高数据,并绘制柱状图展示;2.让学生自行设计一个统计问题,进行数据收集和分析。
第四步:总结1.对本节课的学习过程和方法进行总结,检查学生是否掌握了统计的基本概念;2.引导学生反思统计的应用场景,并展示统计图表的重要性。
五、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不仅掌握了统计的基本概念和方法,而且培养了合作精神和数据分析能力。
希望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能够运用所学知识,更好地理解和处理各种数据信息。
六、作业布置1.练习册相关练习题;2.反思今天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收获。
以上就是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希望同学们能够认真对待学习,努力提高自己的数学素养。
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统计——认识条形统计图》教学设计
认识条形统计图一、教材分析(一)纵向梳理教材“统计与概率”领域四大领域之一,分别从简单数据统计过程和随机现象发生的可能性两个方面进行认识,分布于各学段。
本单元是从“简单数据统计过程”的角度来认识统计与概率,属于描述统计内容。
对比新、旧北师版教材相关方面内容,发现其中存在共性与不同,新旧版教材梳理如下:年级旧版新版一上学习分类及用表格简单地进行数据学习分类整理二上学习收集并多种方式整理数据,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二下收学习收集并多种方式整理数据三下学习平均数学习用符号整理数据,为条形统计图的学习做铺垫。
四上学习条形、折线统计图四下学习条形、折线统计图、平均数五下学习扇形图及统计图选择,中位数、众数学习复式条形、折线统计图,平均数再认识1.相同点(1)都是让学生经历数据的收集——表示——分析——决策的全过程,积累丰富的活动经验;(2)都安排了对统计量——平均数的学习。
2.不同点(1)内容有增删。
新版本删去统计量“中位数”“众数”下移至初中年级,并新增符号“x ”进行数据整理(条形图雏形)及平均数的再认识;(2)内容编排有下移。
新版本中有关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扇形统计图、平均数及统计图的选择均下移至其他年级;(3)新版本学习的内容更有梯度,更加侧重对于学生数据分析观念的培养。
3.我的思考(1)情境创设方面,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创设丰富有趣的生活情境引导学生进行数据的统计与分析;(2)新版教材的编排顺序更强调数据分析观念,在第一学段主要让学生学会分类并多样方式进行简单的数据收集和整理,而第二学段正式学习规范的统计图进行数据的描述;(3)总体上看,教材对部分内容进行删减和后移,降低了学生的学习难度,具有一定的梯度。
在第一学段学生已经在简单的统计活动中积累了收集、整理数据的活动经验,在此基础上本单元注重帮助学生经历完整的统计过程:发现问题——数据调查、收集、整理与表示——分析——作出判断与决策的全过程,实际是在为学生积累最重要的数学思维经验创建平台。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7.2复式条形统计图|冀教版(1)(1)
《复式条形统计图第2课时》教学设计
据。
3.体会用特殊统计图表示数据的实际意义和作用,丰富实践经验。
教学重点认识特殊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特征,学会用特殊复式条形统计图表示数据。
教学难点难点是画图表示不在整格的数据。
教学策略智慧课堂式教学
智慧课堂环节设计意图信息
技术
运用
听课建议
课前预习内
容
1.根据数据完成统计图。
学生复习上一
课时的复式条
形统计图,
搜集生活中的
复式条形统计
图,引导学生关
注数轴上每格
代表的数值,思
考问题,为本课
做铺垫。
发
送
和
查
看
作
业2.根据统计图完成填空题。
(1)由图可以看出,体育组女生有()名,图
中的每一格代表()学生。
(2)还可以从图中看出,()组和()组的
男生比女生人数多。
3..搜集一个网络、报刊杂志、电视等媒体上出
现的复式条形统计图,并拍照上传。
思考问题:复式条形统计图中数轴上每格代表的
数值一定相同吗?
教学反思。
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七单元第3课时教案
教学
目标
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折线统计图在现实生活中应用;使学生能熟练制成折线统计图,根据数据实行合理分析、科学预测。
教学
重点
学习重点:利用折线统计图看出数量的多少、数量的增减,实行简单分析。
教学
难点
教学
准备
预设过程
设计意图
一、练习
1.完成书中P114的第4小题:
A学生先观察体温变化,交流对人体温的了解信息;
B对照正常值发现信息C回答来自中的5个问题师组织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统计图,然后再回答。让学生仔细观察,明确横轴数据表示的含义。
2.完成书中P115的第6小题:学生独立完成,师组织学生实行评析、交流,结合环保教育,提升学生的价值发现。
课中交流:学生分成学习小组交流作品
课后延伸:组织学生从统计图中预测信息,提出科学建议,布置在学校走廊上。
三、作业:完成书中P115的第5小题:
板书设计
作业设计
:
教学反思
《折线统计图(练习)》(开发型)
执教班级
四(5)(6)
教学时间
教学地点
教学内容
折线统计图(练习)—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下册113-116
教学课时
第 课时
教学课型
新授课
是否集体备课
教材
分析
孩子们已经掌握了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的基本方法,会用统计图表来表示统计结果,能根据统计图表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了解了统计的意义和作用,建立了初步的统计观点。
3.完成书中P116练习十九第9小题的问题解答;
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七单元 统计
第七章统计
姓名:
一、根据统计图完成问题
一个路口半小时内车辆通过如下图:
1.半小时内共通过多少辆车?
2.半小时内通过的货车比小汽车多多少辆?
3.你还能提出哪些问题?
二、根据统计表完成统计。
某饲养场近五年里饲养家兔情况如下:
年份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数量(只)500 1200 1800 1500 2400 制成折线统计图。
1.()年养兔只数下降,()年养兔只数增加最多。
比上一年增加()只。
2.这几年一共养免()只。
三、完成统计图和问题。
某汽车厂上半年汽车产量统计如下表:
月份 1 2 3 4 5 6
产量(辆)2000 2200 2500 2500 2800 3000 制成条形统计图:
制成折线统计图:
1.产量增加最多的是()月份。
2.()月份与()月份产量相同。
3.六个月一共生产汽车()辆。
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条形统计图》教案
课件展示条形统计图
教师:观察统计图,你有什么发现
课件出示:小明家苹果产量逐年增加;2021年的苹果产量是2021年的2倍……
教师:根据你的发现,你对小明家承包苹果园有什么想说的还有什么好的建议
3.小结今天学的条形统计图与以前学过的条形统计图有什么不同
教师:以前在学习和生活中,我们接触的数据都比较小,因此我们都用1格表示1个单位。
在生活中,我们还经常接触到更大的数据.
课件出示:为了方便,我们用1格可以表示多个单位,不仅可表示10个,也可以表示2个,5个,100个,1000个等,要根据具体的情况而定。
三、巩固练习
(课件出示练习题)
四、课堂总结
教师:这节课学了些什么有什么收获或问题
《条形统计图》课后问卷
1.老师用课件出示:本班学生在学校春季运动会中踢毽子比赛的一段录像,并把踢毽子的成绩统计表做例1的授课形式,你喜欢吗为什么
2。
老师用投影仪展示小组绘制的条形统计图,对你的学习有帮助吗有哪些
帮助
3。
你喜欢老师使用多课件讲授本节课吗为什么统计数据分析
学生对多辅助教学的优化学习效果统计
图表二
认同多优化课堂教学的人数认同率%
(40人)39 97.5%
对照班(40人) 3382。
5%。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七单元《统计》教案第七单元《统计》教学目标:.通过对数据的简单分析,使学生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生活中的意义和作用。
2.让学生认识单式折线统计图,会看折线统计图,并能根据统计图回答简单的问题,从统计图中发现数学问题。
3.通过对现实生活中多方面信息的统计,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并运用已经掌握的知识解决生活中较简单的数学问题。
教学重难点:第一课时教学内容:书P108~109教学目标:.让学生在条形统计图的基础上认识折线统计图,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应用,体会数学与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2.使学生认识折线统计图的特点,会看折线统计图,并能根据数据进行合理分析,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实践能力。
教具准备:未完成的统计图、教学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师:这是一幅‘98~03年市中小学参观科技发展人数统计表’,你们能根据相关数据制成条形统计图吗?(师出示统计表)98~03年市中小学参观科技发展人数统计表989900010203人数(万人)34688二、动手制作条形统计图.学生独立完成条形统计图学生根据老师提供的‘98~03年市中小学参观科技发展人数统计表’内的数据,独立完成‘98~03年市中小学参观科技发展人数条形统计图’。
制作前先让学生说说每格表示几个单位然后再制作统计图。
2.小组交流作品,复习回顾‘条形统计图’的相关信息“制作步骤、特点”A学生根据条形统计图说说发现了哪些信息?B学生小组评价优秀作品;c全班交流优秀作品。
三、对比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认识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师演示“98~03年市中小学参观科技发展人数折线统计图”,学生观察。
师:这个统计图是怎样完成的?师和生一起分析折线统计图,教师演示其中的一个数据的画法,让生知道是这张统计图是如何画的。
师:你们对比这两个统计图,看看它们有什么异同?学生先独立思考,再在小组内交流。
2.小结: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相同点和不同点,把两种统计图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板书出来。
3.认识折线统计图,发现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师:你能从折线统计图中发现哪些信息?有什么感想?引导学生观察参加科技发展人数的变化情况,并谈自己的感想,培养学生关心周围事物的兴趣并引导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
四、巩固练习.完成书中P109的问题解答;2.完成书中P112练习十九第一小题的问题解答;五、小结评价。
六、作业:作业本P48第二课时教学内容:书P110~111教学目标:.让学生在折线统计图的基础上,进一步体会折线统计图在现实生活中应用;2.使学生能根据数据进行合理分析、制成折线统计图,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教具准备:未完成的统计图、教学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师:陈东的妈妈记录了陈东0~10的身高,如下表(师出示P110例2的统计表)引导学生看到统计表想提什么问题,激发学生绘制折线统计图的兴趣。
二、动手制作折线统计图.学生独立完成折线统计图学生根据老师提供的‘陈东0~10的身高统计表’内的数据,独立完成‘陈东0~10的身高统计表折线统计图’。
教师先演示其中一个数据的画法,然后再让学生动手画。
分为两个层次动手实践:第一层次为学生练习2分钟,教师将巡视发现的问题组织学生分析,再推进第二个层次的练习。
师指导个别学生。
2.小组交流作品,欣赏折线统计图A学生根据折线统计图说说发现了哪些信息?解决以下问题:陈东几岁到几岁长得最快?(师小结:折线中线段最长的那条就是长得最快的那段时间,也可以通过计算所有差值得出结果。
)长了多少厘米?是怎么发现的?陈东115厘米时几岁?5岁半时陈东身高大约多少?师引导学生从前几年身高的增长情况来猜测陈东5岁半时的身高。
B学生小组评价优秀作品;c全班交流优秀作品。
3.根据折线统计图进行合理推测:陈东身高的发展趋势。
三、巩固练习完成书中P111的做一做;学生独立完成,师组织学生进行评析、交流。
五、作业:完成书中P113练习十九第3小题作业本P49-50第三课时练习课教学内容:P112-P113教学目标: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折线统计图在现实生活中应用;使学生能熟练制成折线统计图,根据数据进行合理分析、科学预测,根据已有折线图发现信息。
教学过程:一、练习.完成书中P112的第1小题学生先观察气温变化,交流气温变化规律估计我们现在气温应该在几度左右?回答书中三个问题师组织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统计图,然后再回答。
让学生仔细观察,明确横、纵轴数据表示的含义。
2.完成书中P112的第2小题:根据已有统计表,学生独立完成统计图,师组织学生进行评析、交流。
并回答后面的两个问题。
3.完成书中P113练习十九第3小题的问题解答;同时能从统计中发现问题,并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再次认识统计的作用。
二、作业:课堂作业本P51第四课时练习课教学内容:书P114~116教学目标: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折线统计图在现实生活中应用;使学生能熟练制成折线统计图,根据数据进行合理分析、科学预测。
教学过程:一、练习.完成书中P114的第4小题:A学生先观察体温变化,交流对人体温的了解信息;B对照正常值发现信息c回答书中的5个问题师组织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统计图,然后再回答。
让学生仔细观察,明确横轴数据表示的含义。
2.完成书中P115的第6小题:学生独立完成,师组织学生进行评析、交流,结合环保教育,提高学生的价值发现。
3.完成书中P116练习十九第9小题的问题解答;让学生根据张浩家这几年旅游消费情况的统计表,独立完成折线统计图,同时能从统计中发现问题,并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再次认识统计的作用。
二、实践活动结合书中第7.8题的练习,开展实践活动。
课前参与:1.学生提前根据书中第7.8题的练习的要求,开展调查活动;2.应用书后的练习纸,进行绘制折线统计图。
课中交流:学生分成学习小组交流作品课后延伸:组织学生从统计图中预测信息,提出科学建议,布置在学校走廊上。
三、作业:完成书中P115的第5小题:数学广角(-)教学内容:四年级下册第117~118页例1及做一做,练习二十第1~3题。
教学目标:1.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出植树问题模型的过程,掌握种树棵数与间隔数之间的关系。
2、会应用植树问题的模型解决一些相关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一、初步感知间隔的含义、请同学们伸出右手,张开,数一数,5个手指之间有几个空格?在数学上,我们把空格叫做间隔,也就是说,5个手指之间有几个间隔?4个间隔是在几个手指之间?2.其实,这样的数学问题,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
谁能举几个这样的例子3、看图:在画面上我们看到春天桃红柳绿,到处是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你们知道吗?3月12日是什么日子,这一天全国上下到处都在植树,为保护环境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出示图:这里从头到尾栽了几棵树,数一数,它们之间又有几个间隔呢?你发现了什么?谁来说一说?同时板书。
4、那你能像这样用一个图表示出来吗?请你们选择一种动手画一画吧!5、汇报:画了8棵树,他们之间有7个间隔数,9棵树之间有8个间隔。
……6、你发现植树棵树和间隔数之间有什么规律呢?(自己先想想,再把你的想法和伙伴们互相交流一下)。
反馈:谁来说说你的发现?评价:哦,这是你的发现……你还能用一个算式来概括。
边板书边说:同学们都发现了从头到尾栽一排树时,植树棵树比间隔数多1,(指表格),也可以写成两端要栽时,植树棵数-间隔数+1,间隔数=植树棵树-1。
7、小结:同学们不仅会观察,而且还能发现其中蕴含的规律,真不错,那就让我们一起进入今天的数学广角,运用这些规律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吧!二、新授:、出示例1,同学们自由地小声地把题目读一读。
).从题目你们知道了什么?(说一说)2).题目中每隔5米栽一棵是什么意思?3).题目中有什么地方要提醒大家的吗?(两端要栽)4).一共需要多少棵树苗?你能自己想办法找到问题的答案吗?有困难的同学还可以借助线段图画一画。
2.交流反馈(1)请你们两人把你们的方法写到黑板上展示给大家看看,好吗?(2)学生分别说想法。
(3)听了他们说的,你们想对他们说些什么?3、刚才,这两位同学画线段图和找到了问题的答案,列算式的方法解决了这个问题。
他们都是很善于动脑筋的。
三、联系实际、拓展应用.基本练习:)学校新校区即将建成,在一条林荫道上要植树,已知这条路长120米,每隔4米种一棵树,(两端都种)一共需要几棵树苗?2)在另一条路旁种了50棵树,树的种法不变,请问这条路长多少米?2小结:咱们班的同学们不仅会解答,而且还能比较它们的不同,的确这两道题都运用了今天我们发现的这些规律,这两道题虽然问题不同,但它们的关键都是要先找到间隔数,正因为它们问题不同,所以解题思路也不同,以后大家在解决这类问题时可要注意审题哟!3.变式练习:课本练习二十中的1、2、3题四、总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们有什么收获?今天我们学习的是与间隔有关的数学问题,在数学上我们统称为植树问题,(板书)那植树问题只在植树当中才有吗?学生说一说,植树只是其中的一个典型,像......等现象中都含有植树问题。
今天我们学习的植树问题仅仅是两端都栽时的情况。
在以后的学习中,我们还会学到两端不栽,一端栽,封闭图形的植树问题。
数学广角(二)教学内容:教材p118_p119教学目标:、使学生通过生活中的事例,继续体会植树问题的思想方法。
2、培养学生从实际生活中探索规律,找出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的能力。
教学过程:一、课前预热:.出示公告:南教学楼到操场的有一段20米的小路,学校打算在小路一侧种树。
请按照每隔5米种一棵的要求设计一份方案植树方案,并说明设计理由。
(1)独立活动,设计方案。
(2)小组交流,说明设计方案及理由。
(3)个别汇报植树棵数,尤其说明两端不种和只种一端的情况。
2、板书以上两种情况的植树棵数与间隔数的关系二、新授、出示图及例题:大象馆和猩猩馆相距60米。
绿化队要在两馆间的小路两旁栽树,相邻两棵树之间的距离是3米。
一共要栽几棵树?思考:1)从题目你们知道了什么?(说一说)2).题目中每隔5米栽一棵是什么意思?3).题目中有什么地方要提醒大家的吗?(两旁都植)2、尝试练习:3、交流强调当两端不植树时,植树棵数比间隔数少1,还要注意两旁都植。
三.巩固练习、做一做:)在一条全长2千米的街道两旁安装路灯(两端也要安装),每隔50米安一座。
一共要安装多少座路灯?2)一根木头长10米,要把它平均分成5段。
每锯下一段需要8分钟,锯完一共要花多少分钟?2、练习二十4、5两题3、排名次四、课堂总结:学了今天的知识,又有什么收获?植树问题具体到生活中有许多变化,大家要仔细审题,看清要求应用规律认真解答。
数学广角(三)教学内容:教材p120_121例3教学目标:通过练习,使学生明确植树问题的另一种情况-关于一个封闭图形的植树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