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发热护理-(精)
小儿发热的正确护理措施
小儿发热是一种常见的症状,大多是由于感冒引起,但有时也可能是一些疾病的表现,因此家长需要密切观察和咨询医生。
儿童常因感冒、流感、扁桃体炎、呼吸道感染、耳部感染等疾病导致发热。
接种疫苗后,有时也会引起发热反应,但多数情况下是轻微的,属于正常现象。
如果小儿的体温超过38.5℃或伴随其他症状,如呕吐、腹泻、咳嗽等,请及时咨询医生,以便准确诊断和治疗。
在小儿发热时,家长应保持冷静,采取适当的护理措施,为小儿提供安全、舒适的护理环境,帮助他们尽快康复。
观察体温正确观察和记录小儿的体温是发热护理中至关重要的一步。
根据小儿的年龄和体质选择适当的测量方法。
每次测量后记录小儿的体温,包括测量时间和数值,及时进行比对,观察体温的变化趋势。
观察体温的同时还需要注意观察小儿的其他症状,如是否有咳嗽、喉咙痛、食欲减退等,有助于医生判断病因,能够对症下药。
医生建议使用退烧药,应按照医生的剂量和用药频率正确用药。
让小儿充足休息,避免过度活动,给予小儿安全、舒适的环境,有助于恢复小儿身体的抵抗力。
如果小儿的发烧情况持续较高或伴随其他症状应及时就医,确保得到专业的诊断和治疗。
要根据小儿发热的程度、状态帮助其更好地度过发烧期,家长在护理过程中要每个隔半个小时左右监测小儿体温,保持耐心和细心,为小儿提供周到的护理和关怀。
在遇到不确定的情况时应及时咨询医生,避免滥用药物或延误治疗。
避免滥用药物避免滥用药物是非常重要的原则,尤其是在小儿发热的护理过程中。
滥用药物可能会导致不良反应或产生其他健康风险。
小儿发热时,应按照医生的建议和处方使用退热药物。
不要自行购买和使用药物,以免选择不当或超剂量。
不要同时使用多种不同类型的药物,以免造成药物相互作用或副作用增加。
如果医生开具了药物处方,要准确掌握用药剂量和用药频率,切勿自行增减药量。
退热药物通常是用于短期缓解发热症状,不应长期连续使用,除非医生有特殊的指示。
使用药物时,要密切观察小儿是否出现不良反应,如过敏、呼吸困难等,发现后及时告知医生。
小儿高热护理常规
高热护理常规体温升高,口温超过℃称发热,口温达℃~℃称为高热,体温超过41℃称为超高热。
体温过高,对人体器官有严重损伤,可引起惊厥、抽搐、昏迷。
[护理评估]1、病史:了解发热的原因及诱因,询问发热的急、缓及伴随症状。
2、症状:①体温上升期:畏寒或寒战,皮肤苍白无汗。
②高热持续期:皮肤潮红而灼热,呼吸加快,尿量减少。
③退热期:大量出汗,皮肤温度降低。
3、心理社会反应:因发热原因不明,患儿及家属焦虑不安。
4、辅助检查:结合病史及体征有针对性地进行辅助检查。
[主要护理问题]1、体温过高与体温调定点升高等有关。
2、情绪焦虑与体温上升期患者突然寒战、发冷等有关。
3、疲乏与高热致体能消耗过多、摄人不足及水、电解质代谢和酸碱平衡失常等有关。
4、体液不足与高热时出汗过多及摄入水量过少等有关。
5、营养失调与进食过少及消耗增加有关。
6、有坠床的危险与体温升高患儿烦躁有关。
[护理措施]1、将患儿置于安静、舒适的环境,酌情通风。
2、高热患儿易发生舌炎、齿龈炎等,应保持口腔清洁,防止感染和黏膜溃烂。
3、高热患儿在降温过程中伴有大汗,应及时更换衣裤和被褥,注意保持皮肤清洁卫生和床单干燥、舒适,防止皮肤受压与破损。
4、饮食以清淡为宜,给细软、易消化、高热量、高维生素、高蛋白、低脂肪饮食。
鼓励患儿多饮水,多吃新鲜水果和蔬菜。
5、严密观察体温、呼吸、脉搏、血压、神志变化,观察治疗反应。
体温在39℃以上,应予物理降温,方法有:使用冰袋或冰帽、冷敷、乙醇擦浴、温水擦浴、冰盐水灌肠、降温毯等措施。
30min后再次测量体温,结果记录于体温单和护理记录单上。
6、密切观察发热规律、特点及伴随症状,患儿大量出汗或退热时,注意有无虚脱现象。
7、观察末梢循环情况:高热而四肢末梢厥冷、发绀者,往往提示病情严重,经治疗后体温下降和四肢末梢转暖,发绀减轻或消失,提示治疗有效。
观察有无腹泻、出疹、出血或颅内压增高、惊厥等症状,以协助诊断。
8、高热惊厥实施保护性约束措施前,防止坠床和碰伤,向患儿及家属书面告知并签字,床边备开口器与舌钳,防止舌咬伤,及时清除鼻咽部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
小儿发热护理常规
小儿发热护理常规小儿发热是指儿童体温超过正常范围的情况。
一般来说,小儿发热是由于身体对外界环境的适应功能不完善,免疫力较低,容易受到感染或其他刺激因素的影响所引起的。
对于小儿发热,家长要掌握一些护理常规,以提供适当的护理,下面将介绍一些小儿发热的护理常规。
1.观察体温变化:定期测量小儿体温的变化,可以使用电子体温计或者腋下体温计来测量。
如果小儿体温超过38°C,应及时告知医生。
另外,要注意记录体温的变化情况,方便医生进行判断和诊断。
2.保持室内环境舒适:保持室温适宜,通风良好,避免过热或过冷的环境,可以使用空气调节器或者电风扇来调节室内温度。
3.控制小儿穿着:根据小儿的体温情况,选择合适的衣物,避免过多或过少的穿着,保持孩子的适宜温度。
4.保持充足的水分摄入:小儿发热时,由于出汗增多,容易导致水分流失,因此需要给小儿提供足够的水分,保持身体的水分平衡。
可以给小儿适量的开水、糖水、果汁等。
5.适当调节饮食:小儿发热时,食欲通常会减退,可以给予小儿流质或者半流质饮食,如米汤、稀饭、面条等,避免给予过多油腻或者辛辣的食物。
6.保持休息:小儿发热时,身体需要充分休息,保持良好的睡眠。
不适宜进行剧烈活动,应避免过度劳累。
7.观察病情变化:定期观察小儿的病情变化,如出现呼吸急促、面色苍白、食欲不振、持续高热等症状,应及时就医。
8.避免使用退热药物:小儿发热时,家长要注意,不要随便给小儿使用退热药物。
使用退热药物应按照医生的指导,遵循正确的用药剂量和用药时间,以免造成药物过量或药物滥用。
9.注意个人卫生:保持小儿口鼻清洁,勤洗手,避免接触其他患病的人或者患病的物品,避免交叉感染。
10.根据医生的指导进行其他相应护理:小儿发热的原因多种多样,需要根据具体情况接受医生的指导进行相应的护理和治疗。
家长要密切配合医生的治疗,并定期复查,以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总之,小儿发热护理的常规主要包括观察体温变化、保持室内舒适环境、控制穿着、保持充足水分摄入、适当调节饮食、保持休息、观察病情变化、避免使用退热药物、注意个人卫生以及根据医生指导进行其他护理。
小儿发热护理讲课文档
• 高热期:解开衣服加快散热或根据医嘱进行物理降温或药物降温。
症状:皮肤发红、干燥,自觉酷热。 关系:中心体温与上升的调定点水平相适应。 特点:产热与散热在较高水平保持相对平衡。
• 体温下降期:指导家属及时更换汗湿的衣服注意测量体温以防虚脱。
症状:皮肤血管舒张、出汗。 关系:体温调定点回降,中心温度>调定点。
7、饮食护理:患儿发热时,新陈代谢加快,营 养物质的消耗大大增加,体内水分的消耗也 明显增加。同时,发热时消化液分泌减少,胃 肠蠕动减慢,消化功能明显减弱,因此,不宜 多食油腻、辛辣之品,应平衡营养膳食,可给 予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营养丰富易 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发热时呼吸快, 蒸发的水分多,因此要鼓励患者多饮水,以 3000ml/d为宜。多喝水还可促使多排尿,通 过排尿有利于降温和毒素的排泄,最好饮用 温开水,有利于出汗。
第二十五页,共27页。
• 婴幼儿:
1、体温在38 ℃以下时,让患儿多饮温开水,如末 梢循环差,四肢凉时可先保暖;
2、体温在38.5℃以上周身无汗时,遵医嘱使用退热剂 ,同时仍需给患儿多饮开水,以免液体不足造成大汗 后虚脱;
3、如使用退热剂仍不退热或体温继续上升,周身无汗 ,超过4 h~6 h,可重复使用退热剂;如在4 h 内, 可给酒精擦浴或温水擦浴, 同时可适量服用镇静剂 ,以免发生惊厥。如患儿体温在38.5 ℃以上,但头 部、躯干有汗时,则不要包裹太多,并多饮水,体 温可很快下降。
高热时至少应1次/4h,待体温恢复正常3天后 ,改为1~2次/d。注意发热类型、程度及经过 ,同时观察呼吸、脉搏和血压的变化。 3、有谵妄、意识障碍时应加床栏或适当约束, 注意安全;高热惊厥时注意防止舌咬伤,立即 配合医生予以镇静等处理。
小儿发热护理课件版
小儿发热护理课件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小儿发热护理的相关知识。
教学内容来源于《儿科护理学》第四章“小儿常见症状的护理”,具体包括第三节的“发热”部分,详细内容涉及发热的定义、分类、病因、病理生理、临床表现、护理评估、护理措施及健康教育。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发热的病因、病理生理及临床表现,掌握小儿发热的护理评估方法。
2. 学会针对小儿发热的护理措施,并能运用到实际工作中。
3. 提高学生的小儿发热健康教育能力,使家长能够掌握正确的护理方法。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小儿发热的护理评估、护理措施及健康教育。
教学重点:发热的病因、病理生理、临床表现、护理措施及健康教育。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挂图、模型。
2. 学具:笔记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了解小儿发热对患者及家长的影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实践情景:一名2岁儿童因发热来医院就诊,家长十分担忧,请同学们思考如何进行护理。
2. 理论讲解:发热的定义、分类、病因及病理生理。
小儿发热的临床表现、护理评估方法。
3. 例题讲解:以具体病例为例,讲解小儿发热的护理措施。
分析病例中存在的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4. 随堂练习:模拟病例,让学生进行护理评估和制定护理措施。
学生互评,教师点评。
5. 护理措施讲解:针对发热患儿的护理措施,包括物理降温、药物降温、观察病情等。
健康教育,如何指导家长正确护理发热患儿。
拓展延伸,讨论其他常见小儿发热疾病的相关护理。
六、板书设计1. 小儿发热护理2. 内容:发热的定义、分类、病因、病理生理小儿发热的临床表现、护理评估护理措施:物理降温、药物降温、观察病情健康教育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结合病例,分析小儿发热的护理评估和护理措施。
设计一份小儿发热健康教育宣传单。
2. 答案:结合病例,详细写出护理评估和护理措施。
宣传单内容要包括发热的预防、护理要点、就诊指导等。
小儿发热的护理方法
小儿发热的护理方法小儿发热是指儿童体温超过正常范围,通常是38℃以上。
发热是儿童常见的症状之一,对于家长来说,正确的护理方法可以帮助孩子缓解不适,加速康复。
本文将介绍一些小儿发热的护理方法,帮助家长更好地照顾孩子。
1. 观察体温变化当孩子发热时,家长首先要观察孩子的体温变化。
可以使用体温计测量孩子的体温,建议使用电子体温计或红外线额温枪,这些测量方法更为准确和方便。
记录孩子的体温变化,包括测量时间和体温数值,以便及时向医生提供准确的信息。
2. 保持室内环境舒适在孩子发热期间,家长应保持室内环境的舒适。
调节室内温度,保持适宜的温度,通风良好,避免过度受热或过度寒冷。
可以使用空调或风扇来调节室内温度,但要避免直接吹向孩子。
3. 适当增加孩子的水分摄入发热时,孩子的身体会出现水分流失,容易导致脱水。
因此,家长应适当增加孩子的水分摄入。
可以给孩子多喝水、果汁、汤类食物等,补充体内的水分。
但要避免给孩子喝过多的含咖啡因或含糖饮料。
4. 注意孩子的饮食在孩子发热期间,饮食也是需要注意的。
孩子可能因为发热而食欲不振,家长可以给孩子提供易消化的食物,如面条、米粥、蔬菜汤等。
避免给孩子食用辛辣、油腻或刺激性食物,以免加重不适。
5. 睡眠和休息发热时,孩子的身体需要休息和恢复。
家长应确保孩子有足够的睡眠和休息时间。
可以调整孩子的作息时间,提供安静、舒适的睡眠环境,帮助孩子放松身心,促进康复。
6. 注意个人卫生在孩子发热期间,家长要注意孩子的个人卫生。
及时给孩子更换干净的衣物和床上用品,保持身体清洁。
勤洗手,避免交叉感染。
7. 注意药物使用在孩子发热期间,家长可以根据医生的建议给孩子使用退烧药物。
但要注意药物的使用剂量和频率,遵循医生的指导。
不要随意更换或增加药物剂量,以免对孩子的身体造成不良影响。
8. 密切关注孩子的病情在孩子发热期间,家长要密切关注孩子的病情变化。
如果孩子的体温持续升高、出现其他症状或病情加重,应及时就医,寻求医生的帮助和指导。
孩子发热的家庭护理
孩子发热的家庭护理发布时间:2021-05-27T07:38:34.719Z 来源:《航空军医》2021年4期作者:黄喜春[导读] 小孩子的呼吸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系统很容易受到各种病原体的攻击。
一旦孩子的呼吸系统(或消化系统、泌尿系统)发生感染,便有可能出现发热。
那么,孩子发热后,做家长的应该怎么办呢?——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孩子发热的家庭临床护理。
黄喜春(四川省广安市武胜县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 638400)小孩子的呼吸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系统很容易受到各种病原体的攻击。
一旦孩子的呼吸系统(或消化系统、泌尿系统)发生感染,便有可能出现发热。
那么,孩子发热后,做家长的应该怎么办呢?——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孩子发热的家庭临床护理。
一、先让我们来看两则小孩子发热的病例在介绍孩子发热的家庭临床护理之前,您最好还是先了解一下小儿发热的相关病例。
病例①2020年7月2日,济南市某儿童医院收治了一位发热的男性患儿。
患儿家长诉说:患儿两天前开始出现发热,家长说患儿没有先天性心脏病史,近一周内没有受过外伤,没有食物过敏或药物过敏史。
医生对这名患儿进行了全面检查,发现患儿体温高达40℃,心率为每分钟90次,呼吸频率为每分钟21次。
患儿发育正常、神志清醒、精神尚可;患者全身皮肤黏膜没有出现黄色,患儿外耳道并未流出脓性分泌物,患儿扁桃体也没有出现肿大、鼻腔内没有脓性分泌物。
对患儿作血常规检查,发现患儿白细胞超标、淋巴细胞超标,最后确诊患儿上呼吸道发生感染。
经过三天输液后,患儿退热。
病例②2020年8月15日,合肥市某三甲医院收治了一名5岁患儿。
家长诉说:患儿发热已有2天,在家中为患儿使用过退热药,但退热只持续了4小时;4小时后,患儿继续发热,并发生过一次惊厥,患儿双下肢出现皮疹。
医生对这名患儿进行了全面检查,发现患儿神志清醒,面色正常,咽喉红肿,患儿体温为38℃,呼吸频率为每分钟20次。
患儿双下肢皮肤上,分布有许多大小不一的出血点。
发热患儿的护理ppt课件
13
ppt课件.
发热热型
稽留热:高热持续≥39℃数天或数周 弛张热:高热在24小时内波动≥2℃ 双峰热:高热曲线24小时内形成双峰 间歇热:体温突然上升达39℃数小时又迅速
下降至正常,间隔1-3天发作。
14
ppt课件.
发热热型
波状热:布氏杆菌病、恶性淋巴瘤、脂膜 炎等。
回归热:高热和无热期各持续若干天 双相热:第一次发热退热后又发热持续数
婴幼儿期:免疫力低,极易感染疾病,其早期 症状均为发热,并且该年龄期小儿大脑的兴奋 与抑制的动态平衡还处于不稳定状态,容易发 生高热惊厥,加之本年龄期小儿消化功能差, 易发生吐泻及食欲不振,造成体内液体不足。
17
ppt课件.
各年龄阶段小儿发热的特点
学龄前期:此期小儿对疾病有一定的抵抗力, 一般病情较轻,高热惊厥少见。此期患儿基本 能配合治疗,因此一般感染引起的发热经治疗 后很快降至正常。
l 特点:散热大于产热,体温恢复至正常水平。
退热期 l 表现:皮肤潮湿、大量出汗。由于大量出汗,
体液大量丧失,易出现血压下降或休克现象。
19
ppt课件.
发热的处理原则
发热是多种疾病所共有的病理过程,除 祛除病因外,对发热本身的治疗应针对 病情,权衡利弊。
对一些不明原因的发热,不能急于降低 体温,以免掩盖病情、延误诊断和抑制 机体的免疫功能。
耳温:用耳温测定仪于外耳道内,20秒 即可。
9
ppt课件.
发热的原因些有哪些?
最常见的原因是呼吸道感染,如上呼吸道感染、 急性喉炎、支气管炎、肺炎等;也可由于消化 道感染,如肠炎、细菌性痢疾引起;传染性疾 病:手足口病、麻疹、水痘、幼儿急疹、猩红 热等也可以导致发热。
小儿发热的护理范文
小儿发热的护理范文小儿发热是指儿童体温升高超过正常范围的一种症状。
正常儿童体温一般在36.5-37.5摄氏度之间。
小儿发热可能是身体对疾病或炎症的一种反应,但也有时会是正常的生理现象。
无论是病理性的还是生理性的发热,对儿童的健康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因此,对于小儿发热的护理十分重要。
首先,当发现宝宝有发热的症状时,应该立即给宝宝测量体温。
在测量体温之前,必须确保儿童处于相对平静的状态,不要过于兴奋或运动。
测量体温时,可以选择使用电子温度计、耳温枪或额温枪等工具。
正确使用测量工具并按照正确的操作方式进行操作,以确保测量结果准确可靠。
通常来说,口腔或耳温法是测量儿童体温的常用方法。
如果是使用口腔测温,要确保宝宝将温度计夹在舌下,吹气时不让嘴巴闭上。
如果是使用耳温法,需要正确插入耳温枪,并按下测量按钮等待结果出现。
接下来,应将测量结果记录下来,以便参考和交流。
其次,当儿童发热时,应密切观察儿童的症状和体征。
儿童一般会出现疲倦、食欲不振、面色潮红、皮肤烫热、流汗等症状。
同时,还可以通过观察心率、呼吸频率、呼吸深度和血压等生理指标来评估儿童的状况。
必要时还可以拍摄照片或录像,以便医生做进一步的判断和诊断。
接着,要给儿童提供适当的舒适环境。
室温应保持在20-25摄氏度之间,相对湿度保持在50-70%之间。
室内空气流通良好,避免让儿童吹到寒风或暴露在阳光下。
儿童的床铺应保持干净整洁,换洗床单被罩和衣物时要用温水洗涤并充分晾晒。
此外,给儿童提供充足的水分。
发热会导致儿童出汗增多,容易导致身体脱水。
因此,对于有发热的儿童,要提醒他们多饮水、多喝稀释的果汁、汤类或清汤水,以补充体液和电解质的流失。
同时,还可以在脖子和手腕上轻轻擦拭一些清凉的湿毛巾,以帮助儿童降温。
在护理过程中,也要注意给予儿童安抚和舒缓。
可以给予儿童按摩或轻柔的揉背,以缓解不适感。
适当的体育锻炼也有助于增强儿童的抵抗力和免疫力,但要根据儿童的实际情况和医生的建议来进行。
小儿高热护理的要点
小儿高热护理的要点在生活中,一般情况下称发热为发烧,是在儿童时期多发疾病中比较常见的一种。
小儿发热时间一般都会持续约一周的时间。
小儿出现发热时就是在告诉父母孩子身体健康出现问题了。
很多病因都可以引起发热,一般分为感染引起和非感染引起。
发热由上呼吸道感染引起,在体温不超过38.5℃时可以采用物理降温,让发热的患儿多喝一些水,清淡饮食,减少过多的兴奋感,基本都会在一周的时间内痊愈。
家长在小儿高热护理阶段由于缺乏正确的护理知识,运用到一些错误的护理方式反而将体温变得更高,严重的还会引起小儿高热惊厥。
所以对于小儿高热护理的要点,家长们需要牢记在心。
一、监测体温的正确方式通常情况下都会采取腋下测量的方式,因为既方便快捷又比较卫生,一般发热标准分为四种,有低热、中度低热、高热、超高热。
一般37.3-38℃为低热,38.1-39℃为中度低热,39.1-41℃为高热,41摄氏度以上为超高热。
还有人会采用温枪测量的方式,测量时需要挪开头发露出额头后擦干汗水,测量位置距离额头正中间3-5厘米左右。
为了避免测量前因其他因素导致的体温升高,在测量前要避免进食过多、体力运动、大声哭闹、衣物过于厚重和所处环境温度太高,只有避免这些因素才有可能不影响测量结果。
在对患儿进行温度监测护理时一定要注意以上几点。
二、选择正确的降温方式在看病的时候医生最喜欢说的就是对症下药,对于选择正确的降温方式也是如此。
在体温低于38.5℃并手脚暖的时候,我们则是需要采取物理降温的方式,但如果手脚冰凉并伴随寒战的时候就不建议采用物理降温,应该注意给患儿进行保暖。
一般物理降温的方式有给患儿贴退烧贴、减少患儿的衣物被子、多喝水、情况允许的条件下可以给患儿洗温水浴,如果条件不允许的话也可以采用温水擦拭身体使体温降下来。
温水的温度一般在32-34℃为最佳,室内温度则要达到26-28℃。
擦拭部位有肘窝、腋窝、腹股沟、手心,但要注意胸前区域、腹部、脚心、后颈部这几个位置要避免擦拭,擦拭的时间也要把握在20分钟以内,避免因擦拭身体着凉,擦拭完毕后半小时就可复测体温。
小儿发烧的日常护理
小儿发烧的日常护理发热是儿童时期极为常见的一种急症,发病率较高,发热原因不同,发热的严重程度、类型也存在一定的差异性。
发热是患儿机体对各种有害刺激的防御性反应,小儿由于体温调节中枢能力较差,体温调节能力较差,汗腺发育不完善,极易发生发热。
当患儿受到病原菌侵袭,均会导致体温调节中枢系统出现异常,导致骨骼肌收缩、心跳加快,最终增加产热,另外,末梢血管收缩,汗毛孔关闭,导致机体散热减少,最终均会诱发体温上升。
小儿发热如果治疗不及时或方法不当,极易引发脑水肿、窒息、癫痫等并发症,对其身心健康造成严重不良影响。
因此在临床治疗期间加强护理干预,对于改善患儿病情具有重要意义。
1.基础护理护士应加强对患儿生命体征的监测,尤其是体温变化情况。
一旦体温高于38.5℃,应及时采取降温处理措施,保持室内环境安静、光线充足不刺激,严格限制病房探视人员探视时间、频率、人次等,尽可能的减少外界刺激,为患儿提供一个舒适、良好的治疗环境,确保患儿有足够的时间休息,获得充足的睡眠。
同时密切观察患儿是否存在惊厥先兆,一旦患儿出现惊跳、烦躁、兴奋等惊厥先兆的临床症状,应及时告知主治医师,并配合主治医师展开救治,对于烦躁不安的患者,及时采用保护性措施。
1.卧床休息保持患儿所在病房的环境安静,温湿度适宜,通风良好,温度控制在18-20℃,湿度控制在50-60%,防止室内空气对流,患儿所用的衣物、被子,应保证松紧、冷暖适宜,以促进散热。
1.饮食护理患儿饮食应以高纤维、高蛋白、高热量、易消化、细软、清淡为主,多吃水果、蔬菜,禁食油腻、煎炸、生冷、刺激的食物,可吃果汁、菜汤、蛋花汤、鸡蛋羹、米汤、牛乳、人乳等食物,体温降低后,可使用少量半流质饮食,例如蛋糕、面条、稀饭等。
对于外感发热的患儿,可多喝热汤,通过多饮用温开水,促进排尿,促进散热,每日饮水量至少在1500mL以上,确保患儿每日摄入充足的水分,帮助体内的毒素及早的排出。
对于不爱喝白开水的患儿,也可通过淡盐水、芦根汤代替,达到养阴、增液的作用。
正确处理小儿发热的方法
智汇家庭·教育周吉清 (苍溪县妇幼保健院)文在临床治疗过程中,发热是人们机体常见的现象,主要源于人们的机体处于一种预防状态,通过发热的形式表现,因此,发热本身并不是一件坏事,反而机体通过发热对自身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
如果人们在生病期间长期处于发热状态,并且高热持久,则需要格外注意,因为过犹不及,当人体长期处于高热状态,将增加机体神经兴奋性,同时也导致患者出现惊厥状态,对机体的维生素消耗量比较大,也不利于小儿身体健康。
主要源于小儿的年龄比较小,身体机能发育不全,因此出现发热现象,将对小儿的身体健康不利。
因此,当小儿发热时,家长需要及时正确降温,那具体怎么正确处理小儿发热情况呢?下面与大家详细聊一聊。
导致小儿发热的因素在了解小儿发热因素之前,我们需要了解何为发热。
指小儿的体温超过正常体温的范围可称之为发热,一般情况下,小儿的正常体温为36-37.5℃,并且小儿不同的身体部位,其体位也不相同,略有差异,主要分为肛温(36.9-37.5℃)、腋温(36.0-37.0℃)、舌温(36.7-37.0℃),如果小儿在生病期间,出现寒战、剧烈运动或者哭闹的情况下,上述部位的体温将发生变化。
目前,就小儿发热的因素可以分为感染性发热、非感染性发热两种,其中感染性发热主要指小儿机体因多种病原体感染引起的发热现象,主要由细菌病毒所引起的,或者因原虫类、肺炎支原体、寄生虫等因素所引起,当小儿机体发生感染后,将出现发热症状。
而非感染性发热,主要源于小儿的机体组织细胞被破坏,使得蛋白质代谢产物增加,该情况主要在术后组织损伤或者出现骨折后最容易发生。
此外,如果患儿的内分泌功能出现障碍,将导致患者出现发热现象,或者在剧烈运动后,也会出现发热现象。
因此,小儿发热的因素比较多,并且比较复杂,在一个家庭中,如果小儿出现发热现象,需要父母对孩子的发热因素进行排除,并对小儿给予相关的护理措施,避免因发热对小儿身体健康造成严重的损伤。
小儿发热的门诊护理
小儿发热的门诊护理作者:邓丽燕来源:《幸福家庭》2020年第02期小儿发热是指体温超过身体正常范围的高限,是儿科门诊最常见的急症之一。
小儿正常腋表体温在36℃~37℃左右,超过37.3℃则被视为发热。
一般情况下,发热是身体对入侵病原进行抵抗的一种保护性反应,是机体发动免疫系统抵抗感染的一个过程,但长期发热或发热过高时,会影响机体的各种调节功能,使小儿的身体健康受到影响。
因此,针对小儿发热就需要进行适当的护理和治疗。
(1)当小儿为短期发热时,发热的原因大多由感染引起,一般属于自限性疾病。
但也不排除发热是危重患儿的早期症状,若小儿在发热期间出现嗜睡、面色苍白和精神萎靡等较重症状时,就需要对小儿的病史、传染病接触史、消化系统以及神经系统等的体征和症状多加注意,避免耽误病情。
(2)当小儿为长期发热时,发热原因分为感染性发热和非感染性发热。
其中,感染性发热指小儿大多因细菌、真菌、病毒、支原体衣原体以及寄生虫等引起的感染导致发热;非感染性发热指小儿因无菌性坏死物质的吸收、抗原—抗体反应、内分泌障碍、产热过多散热过少、体温调节中枢功能失常以及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等原因所导致的发热。
(1)体温上升期。
小儿体温不高甚至低于正常范围,会表现出皮肤苍白、疲乏无力、皮温下降以及畏寒等症状。
此时家长就需要给小儿注意保暖的同时多喂温开水。
(2)高热期。
小儿体温达到高峰后会保持一段时间,这个时期家长就需要根据医嘱给小儿物理降温或药物降温来进行散热。
(3)体温下降期。
小儿体温在下降期间会表现出皮肤潮湿、汗多等症状。
(1)测量体温。
小儿在发热期间对病情应多强观察,同时对体温进行定时测量。
一般情况下,小儿一天应不少于4次的体温测量,高热时则需要4小时测量一次。
家长和医护人员还要对小儿发热的类型、程度以及经过需多加注意,并对血压、脉搏以及呼吸等变化多加观察。
(2)降低体温。
当小儿腋表温度超过38.5℃时,家长就需要根据医嘱进行药物降温或物理降温。
宝宝发烧如何护理
9招简单正确的宝宝发烧护理法1.遵照医嘱,选择正确的感冒(咳嗽)药如果孩子是咳嗽、发热、咽红肿痛等症状,可以使用清热解毒、宣肺止咳的中药,比如小儿肺热咳喘口服液等。
如果孩子浑身酸痛、鼻塞流涕,可服用感冒清热颗粒等。
2.维持家中的空气流通:若家有冷气,维持房间温度于25~27℃之间。
可将幼儿置于冷气房中或以电扇绕转着吹,使体温慢慢地下降,如此幼儿也会感觉舒适些。
但如果其四肢冰凉又猛打寒颤,则表示需要温热,所以要外加毛毯覆盖。
3.脱掉过多的衣物:如果宝宝四肢及手脚温热且全身出汗,表示需要散热,可以少穿点衣物。
4.将宝宝身上衣物解开,用温水(37℃)毛巾全身上下搓揉,如此可使宝宝皮肤的血管扩张将体气散出,另外水气由体表蒸发时,也会吸收体热。
5.睡冰枕:有助于散热,但对较小的幼儿并不建议,因幼儿不易转动身体,冰枕易造成局部过冷或致体温过低。
使用退热贴也可以,退热贴的胶状物质中的水份汽化时可以将热量带走,不会出现过分冷却的情况。
6.多喝水:以助发汗,并防脱水。
水有调节温度的功能,可使体温下降及补充宝宝体内的失水。
7.使用婴儿退烧药:当婴幼儿中心温度(肛温或耳温)超过38.5℃时,可以适度的使用退烧药水或栓剂。
8.忌多食辛辣:由于体温升高,体内新陈代谢旺盛,在此情况下乱吃姜蒜辣椒之类的温热辛辣食品,会以热助热,加重病情,不利于退热与早日康复。
9.忌强迫进食:有些孩子发烧时,家长往往认为发烧消耗营养,不吃东西那就更不行了。
这种做法适得其反,不仅不能促进食欲,而且还会倒胃口,甚至引起呕吐腹泻等,使病情加重。
宝宝发烧的物理护理方法1.冰袋降温不建议:有的妈妈会拿冰袋给孩子直接降温,对于几个月大的宝宝不适宜这种方法,因为宝宝很容易受外界温度的影响,宝宝难以适应,其实冰敷只能使皮肤变凉,但体内的温度未必在降低。
2.捂被子降温不可取:给孩子盖厚点的被子出一身汗就能给宝宝降温,这种强制出汗的做法其实是不正确的,宝宝有可能会出现呼吸困难,或者大量出汗后出现虚脱、高热惊厥等,反而得不偿失。
小儿发热护理课件
小儿发热护理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内容选自《实用儿科护理学》第十二章“小儿发热的护理”,具体涉及第一至第四节,包括小儿发热的病理生理基础、护理评估、护理措施及发热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小儿发热的病理生理基础,掌握发热对小儿机体的影响。
2. 学会进行全面的小儿发热护理评估,制定合理的护理计划。
3. 掌握小儿发热的护理措施,提高护理实践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小儿发热的护理评估、护理措施。
难点:小儿发热的病理生理基础,特别是对小儿生理发育的影响;发热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小儿发热护理操作视频、模拟病人。
2. 学具:护理评估表格、护理操作物品(体温计、冰袋、退热贴等)。
五、教学过程1. 引言(5分钟):通过临床案例导入,介绍小儿发热对机体的危害,引发学生对小儿发热护理的关注。
2. 理论讲解(15分钟):(1)小儿发热的病理生理基础。
(2)发热对小儿生理发育的影响。
(3)发热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
3. 护理评估(15分钟):(1)讲解护理评估的方法和内容。
(2)学生分组讨论,填写护理评估表格。
4. 护理措施(20分钟):(1)讲解小儿发热的护理措施。
(2)演示护理操作,如体温测量、冰袋使用等。
(3)学生分组练习,互相评价。
5. 随堂练习(10分钟):发放病例,要求学生根据所学内容制定护理计划。
六、板书设计1. 小儿发热的病理生理基础2. 发热对小儿生理发育的影响3. 小儿发热护理评估4. 小儿发热护理措施5. 发热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根据病例,制定小儿发热护理计划。
病例:2岁男孩,发热2天,体温波动在38.539.5℃。
无其他明显症状,家长担忧。
答案:(1)护理评估:体温、心率、呼吸、精神状态、饮食、睡眠等。
(2)护理措施:维持室温适宜,保持患儿安静,给予足够水分,必要时使用退热药物,观察病情变化。
2. 课后拓展:查阅相关文献,了解小儿发热的其他护理方法及发热并发症的预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体温测量不准确的原因
腋温:不要在孩子刚洗浴完进行体温测量腋 下有汗要擦干后再测。
口温:应注意刚吃或喝完东西时不要测温, 要等待30分钟以后测量。 新生儿太小,禁止用口表像大人一样 测体温。
耳温:必须耳内无阻塞物或过多耳垢堆积才 能测得准确温度。
实用文档
小宝宝为什么容易发烧?
37.5℃—38℃ 体温预警 1、婴幼儿的神经系统发育不完备,体温调节功
实用文档
不能这样给宝宝降温!
不能用热水给宝宝洗澡降温,否则 易导致缺血缺氧,加重病情。
用冰袋或冰枕时,要包上毛巾再用 ,避免过冷刺激伤害宝宝。
用冰枕时,要用水把冰块棱角冲去 ,以免刺伤割伤宝宝。实Βιβλιοθήκη 文档如果宝宝发烧超过38.5℃
如果宝宝体温超过了38.5℃,我们可能得需要一 些退烧药的帮助,让我们来了解一下适合宝宝的退烧 药:
实用文档
不超过38.5℃的处理措施
发热是人体对致病因子的一种重要的防御反应。
炎症引起发热时血管扩张,血液加快,局部和全身 新陈代谢加强;肝脏解毒能力增强可以抑制致病微生 物在体内生长繁殖;血液中的白细胞和其他淋巴细胞 消灭病原微生物的能力提高,可以促使炎症消退。
因而,对于38摄氏度以下的发热,不必匆匆降温 退热。见烧就退,可能掩盖病情,不利于疾病的诊断 和治疗。
孩子发烧不超过38.5℃,建议只用物理降温,但 如超过38.5℃或孩子有惊厥史,要及时用退烧药。
父母最好选用对乙酰氨基酚(百服宁、泰诺林等 )、布洛芬(美林等)这两款儿科医生使用最广,临 床安全性较高的药物。
实用文档
小儿高热的预防
1.衣着要凉爽,切忌采用捂被子发汗的办法。 2.居室空气要流通,必要时用电扇来回吹风,千万不 可关窗闭户不让孩子见风。 3.鼓励饮水,保持口舌滋润,小便通畅。 4.注意营养,不要随意忌口,无明显咳嗽的可多吃点 水果,尤其西瓜,既能补充水分、糖分和维生素,又 有清热的功效,此外还应注意大便通畅。 5.在小儿高热时要注意及时清洁口腔,最好在每次进 食后用盐水漱口。
能不健全。 2、一部分孩子在接种过疫苗后一段时间会发生
低热现象。 3、婴幼儿抵抗力弱,常会因感染而引起发热。 4、长期的低热也可能是由肺结核或慢性淋巴细
胞白血病引起的。
实用文档
宝宝发烧的原因有哪些?
• 非疾病性的 • 1.运动过度,暂时的体温提高。 • 2.预防针注射后的短暂发烧。 • 3.婴幼儿包裹衣物过多,体热无法散去
实用文档
发热的物理降温方法
1.温水洗澡:水温调节在27~37摄氏度。 注意不要给宝宝洗热水澡。
2.热水泡脚:泡脚可以促进血液循环,缓 解不适。宝宝发烧时泡脚的另一妙处在于能帮 助降温。
3.冰袋冷敷:如果觉得冰块太冰的话,可 以在冰袋半冰半水的状态就取出,包上毛巾给 宝宝冷敷。
4.冰枕:宝宝高烧时可以做个冰枕给宝宝 枕着,既舒服效果又好。
小儿发热的护理
朱小玲
实用文档
宝宝发烧-热度分级(腋温 )
• 发热指标:腋温超过37.4℃,且一日间 体温波动超过1℃以上。
• 低热:37.5℃~38℃ • 中度热:38.1~39℃ • 高热:39.1~40℃ • 超高热:则为41℃以上
实用文档
给宝宝测体温的最佳方法
测试时间:觉察到孩子发热时,可以每 4小时测一次体温,这样一天测量6次, 把测试结果绘成坐标图,这样有助于细 致、准确地掌握病情。如果就医的话, 这也是提供给医生的绝好第一手资料。
实用文档
测试位置
宝宝的体温测量可以有以下几种方式: 腋温、口温、耳温、肛温。其中肛温的 测量温度最准确,但大多数妈妈都不喜 欢用这种方法,因为宝宝不容易配合。
实用文档
各种体温计的优缺点
玻璃体温计示值准确,稳定性高,但 易碎。
电子体温计读数清晰,便于携带,但 易受干扰。
耳式体温计快速测温,但不便于掌握 用法。
。 • 4.刚喝过温热的水(测量口温)。 • 5.刚洗完热水澡。
实用文档
假性发烧
• 1. 估测错误所致:如以大人的手掌或额 头去触摸宝宝的身体或额头,来感觉其 温度。
• 2.温度计使用方法错误 • 3.测温仪器故障
实用文档
疾病性的
很多疾病会造成发烧,如各式病毒、细 菌感染发炎、肿瘤癌症、自体免疫疾病 、脱水等,这些都需经过各式检查才能 确知。
实用文档
紧急应对高热惊厥
• Step1 保持宝宝呼吸通畅 • Step2 控制惊厥:捏、按压宝宝的人中
、合谷、内关等穴位两三分钟 • Step3 降低体温:物理降温加退热药、
镇静药。
实用文档
谢谢!
实用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