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发烧原因及护理全攻略
小儿发热的正确护理措施
小儿发热是一种常见的症状,大多是由于感冒引起,但有时也可能是一些疾病的表现,因此家长需要密切观察和咨询医生。
儿童常因感冒、流感、扁桃体炎、呼吸道感染、耳部感染等疾病导致发热。
接种疫苗后,有时也会引起发热反应,但多数情况下是轻微的,属于正常现象。
如果小儿的体温超过38.5℃或伴随其他症状,如呕吐、腹泻、咳嗽等,请及时咨询医生,以便准确诊断和治疗。
在小儿发热时,家长应保持冷静,采取适当的护理措施,为小儿提供安全、舒适的护理环境,帮助他们尽快康复。
观察体温正确观察和记录小儿的体温是发热护理中至关重要的一步。
根据小儿的年龄和体质选择适当的测量方法。
每次测量后记录小儿的体温,包括测量时间和数值,及时进行比对,观察体温的变化趋势。
观察体温的同时还需要注意观察小儿的其他症状,如是否有咳嗽、喉咙痛、食欲减退等,有助于医生判断病因,能够对症下药。
医生建议使用退烧药,应按照医生的剂量和用药频率正确用药。
让小儿充足休息,避免过度活动,给予小儿安全、舒适的环境,有助于恢复小儿身体的抵抗力。
如果小儿的发烧情况持续较高或伴随其他症状应及时就医,确保得到专业的诊断和治疗。
要根据小儿发热的程度、状态帮助其更好地度过发烧期,家长在护理过程中要每个隔半个小时左右监测小儿体温,保持耐心和细心,为小儿提供周到的护理和关怀。
在遇到不确定的情况时应及时咨询医生,避免滥用药物或延误治疗。
避免滥用药物避免滥用药物是非常重要的原则,尤其是在小儿发热的护理过程中。
滥用药物可能会导致不良反应或产生其他健康风险。
小儿发热时,应按照医生的建议和处方使用退热药物。
不要自行购买和使用药物,以免选择不当或超剂量。
不要同时使用多种不同类型的药物,以免造成药物相互作用或副作用增加。
如果医生开具了药物处方,要准确掌握用药剂量和用药频率,切勿自行增减药量。
退热药物通常是用于短期缓解发热症状,不应长期连续使用,除非医生有特殊的指示。
使用药物时,要密切观察小儿是否出现不良反应,如过敏、呼吸困难等,发现后及时告知医生。
儿科发烧病人的护理措施
儿科发烧病人的护理措施
对于儿科发烧病人的护理措施,建议如下:
1. 测量体温:使用医用体温计测量体温,记录体温变化情况。
2. 维持室内温度:室内温度应保持在20-22摄氏度左右,避免过度寒冷或过度炎热。
3. 补充水分:多喝水或其他清凉饮料,避免脱水。
4. 退烧药物:根据医生的建议,给予适当的退烧药物,如布洛芬或对乙酰氨基酚等。
5. 观察症状:观察患儿的症状,如是否有咳嗽、呕吐、腹泻等症状,以及是否出现呼吸急促等症状。
6. 定期更换衣物:根据室温和患儿出汗情况,及时更换衣物,保持身体干燥。
7. 避免交叉感染:避免与其他患儿接触,保持室内通风,定期消毒。
8. 注意休息:保证患儿充足的休息时间,避免过度活动和疲劳。
需要注意的是,如果患儿体温超过39摄氏度,持续时间过长或伴有其他严重症状,如抽搐、昏迷等,应及时就医。
同时,家长也应密切关注患儿的病情变化,并及时向医生反馈。
高烧不退怎么办的护理小知识 成人儿童都适用
高烧不退怎么办的护理小知识成人儿童都适用首先,我们来学习小孩高烧不退的处理方法:小孩发烧大多是病毒引起的,病程一般在3到5天,视小孩的身体状况而定。
身体素质好的3天左右就会好转,身体素质不太好的需要一周时间才能恢复。
这期间会反复发烧,这是由于病毒在体内造成的,属正常现象,家长不必过于着急,要保持镇定。
只要孩子发热时精神不是很差(还能蹦蹦跳跳的玩耍),且温度没超过39℃,家长也可以自己处理。
孩子发烧有个规律:如果发烧时手脚冰冷、面色苍白,则说明孩子的体温还会上升;而如果孩子手脚变暖,出汗了,就说明体温不会再上升。
1、减少衣被:发烧时切记不要给孩子穿过多的衣服、盖太厚的被子。
这种传统捂汗”的方法不利于散热退烧,反而会因过热导致高热惊厥。
对于许多小婴儿来说,只要减少衣被就能使体温降低。
2、多喝水:有助于发汗散热,此外水有调节温度的功能,可使体温下降及补充机体丢失的水份。
3、冷敷法:这个方法简便易行,用冷毛巾敷在前额,毛巾变热后再用冷水浸后重新敷用。
对年长儿可用冷水袋或冰袋敷效果更好。
4、全身温水拭浴或泡澡:将孩子衣物解开,用温水(37℃左右)毛巾搓揉全身或泡澡,可使皮肤血管扩张,增加散热;另外水份由体表蒸发时,也会散失一部分热量。
5、低温室法:将病儿置于室温约为26℃的环境中,使体温缓慢下降。
为使其皮肤与外界空气接触,以利降温,需少穿衣服。
有条件者,可采用空调降低室温。
这种方法适用于1个月以下的小婴儿,特别是夏天,只要把婴儿的衣服敞开,放在阴凉的地方,他的体温就会慢慢下降。
如果宝宝发烧时伴随有畏寒、寒战,就不能使用低温室法。
如何使用退热药物1、如果体温低于38.5℃,精力旺盛,精神好,不需要使用退热药物。
2、如果体温超过38.5℃,热面容、烦躁、精神不好,就需要马上给与退热药物。
3、当体温超过39℃时,容易诱发高热引起的惊厥,必须马上使用退热药物。
高烧不退怎么办的方法4、服用退热药,可以选用选择两种不同成分的药物,比如对乙酰氨基酚和布洛芬。
小儿发热的处理
小儿发热的处理1. 许多家长看到小孩子就很着急,急着给小孩子喂退烧药,其实,小孩子发烧并不都是坏事,不要急着退烧,要分清低热中热和高热。
还有夏天由于天气很热,许多小孩子常常是满头大汗,满脸通红,别以为都是暑热造成的。
只要孩子不想吃饭,懒得动弹,就要怀疑是否发烧,用体温计测一测,一旦发烧就应引起注意,及时查找原因。
2. 小儿发烧最常见的原因还是上呼吸道感染,一般会出现打喷嚏、怕冷、咳嗽、头痛等症状,如果热度在39摄氏度以下,家里还可以对付。
让孩子多睡觉,多喝水,吃点感冒药,休息几天就会好的,不必太紧张。
孩子高烧在39摄氏度以上,剧烈的咳嗽,则应怀疑是小儿肺炎,应立即送医院求治。
许多人以为肺炎是发烧“烧”出来的,这种看法不对,因果关系颠倒。
对付小儿发烧,目前一般家庭常采用两种方法:一是服用退烧药物,二是采取外部降温。
其实,这两种方法都不值得提倡。
发烧是人体与病菌抗争的一种免疫反应,病菌在相对高温下容易被杀灭。
许多人有“发热恐怖症”,家长往往怕儿童烧出什么毛病来,不时地给孩子服退烧药,结果,即使暂时降了下来,一会儿也会再度上升。
正确的方法是应及时给孩子补充一定的营养和充足的水份。
如果确实需要给孩子服用退烧药,也要按医生的处方严格执行。
3. 发热是机体抵抗疾病的防御机能之一。
小儿的正常体温存在个体差异,因体温中枢神经发育尚不完善,易受环境因素影响。
小儿正常体温在36—37度之间,早晨3—6点稍低,下午5—7点稍高。
体温在37—38度之间为低热,39—40度为高热,40度以上为超高热。
发热是身体对细菌或病毒入侵所产生的一种反应,这种反应有利于歼灭入侵的病毒和细菌。
从而有利于小儿正常发育,体温不超过38一般不要急于退热,特别是在没有明确诊断之前,如果盲目急于退烧,就可能掩盖病情,干扰对病情的诊断,当体温达到39以上就要在医生指导下退热。
有4%-12%的孩子在高热时会发生惊厥,惊厥反复发作可能造成脑损伤。
也是某些癫痫的先兆表现,还可能导致其他危险。
小孩发烧过程
小孩发烧过程小孩发烧是家长们经常遇到的问题之一,它不仅让家长焦虑不安,还会给孩子带来不适。
了解小孩发烧的过程,可以帮助家长更好地应对并处理这种情况。
本文将从发烧的原因、发烧的过程以及应对措施三个方面展开。
一、发烧的原因小孩发烧的原因很多,常见的包括感染、免疫系统失调、外界环境因素等。
感染是最常见的发烧原因,例如感冒、咽炎、肺炎等疾病都可能导致小孩发烧。
此外,免疫系统发生异常也可能引起发烧,例如免疫系统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等。
外界环境因素,如高温天气、中暑等也可以导致小孩发烧。
了解发烧的原因可以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
二、发烧的过程发烧的过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升温期、高温期和退烧期。
1. 升温期在发烧的早期,小孩的体温会逐渐升高。
一般来说,正常体温应该在36°C-37°C之间,当小孩的体温超过37.5°C时,就可以被认为是发烧了。
这个阶段一般持续数小时,体温逐渐上升。
2. 高温期当小孩的体温达到38.5°C以上时,就进入了高温期。
这个阶段小孩会出现明显的不适症状,如头痛、食欲不振、嗜睡等。
家长在这个阶段应该密切观察孩子的情况,并及时采取相应的降温措施。
3. 退烧期退烧期是指小孩体温开始下降的阶段。
这个阶段孩子的身体逐渐恢复正常,不适症状也会减轻。
一般来说,退烧期持续时间不定,可能会持续数天。
家长要注意给予孩子足够的休息和补充营养,帮助孩子更快地康复。
三、应对措施在小孩发烧的过程中,家长可以采取一些应对措施来帮助孩子缓解不适。
1. 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室内空气流通对于小孩的康复非常重要,可以通过打开窗户或使用空气净化器来改善室内空气质量,减少细菌和病毒的传播。
2. 适当降温在小孩发热时,可以采用温水擦浴或冷敷的方式来帮助降温。
但是要注意水温不宜过低,以免造成寒战。
同时,可以给孩子穿薄棉质衣物,保持舒适。
3. 饮食调理小孩发烧期间,食欲可能会下降,所以要注意给孩子提供易于消化的食物,如稀粥、煮熟的蔬菜等。
小孩发烧的原因、后果以及处理方法
如何判断小孩是否发烧?正常小儿的基础体温为36.9℃~37.5℃。
一般当体温超过基础体温1℃以上时,可认为发热。
其中,低热是指体温波动于38℃左右,高热时体温在39℃以上。
连续发热两个星期以上称为长期发热。
上述基础体温是指的直肠温度,即从肛门所测得,一般口腔温度较其低0.3℃~0.5℃,腋下及颈部温度又较口腔温度低0.3℃~0.5℃。
我的原则是38.5度以下,不要吃退烧药,打退烧针,要给宝宝多喝水。
注意环境温度是否过高。
在炎热的夏季,气温很高,婴儿自身调节体温的能力又差,妈妈抱着婴儿时热气不易散发,使体温升高。
但是这种发热一般时间不会太久,再给孩子放在凉爽的地方,稍微扇一扇,给孩子饮一些清凉的水果汁,或给孩子洗个温水澡,几小时后体温就会降到正常。
在冬季,如果室内温度过高,婴儿又包裹得过多,也会使婴儿体温升高。
若高烧38.5度以上,请立即让医生确诊是病毒感染的,还是细菌感染的,病毒感染就用抗病毒药(如:利巴韦林),细菌感染的就用抗菌素(如头孢类),不要急于退烧,烧只是表象,要把病因找出来。
另外我想说的是不要迷信输液。
医生说了,可以吃药的不要打针,可以打针的不要输液,关键是要用对药,而不是用重药。
注意是否有细菌或病毒感染的情况存在。
主要的症状及原因有以下:发烧的同时流鼻涕——感冒(感冒症候群)咽喉痛——咽喉炎、扁桃腺炎持续发烧39℃左右,白眼珠充血且出眼屎——游泳池热在高温场所发高烧的同时,筋疲力尽——中暑症(日射病)腮腺肿胀——流行性腮腺炎耳朵流水、情绪不稳——中耳炎咳嗽得喘不过气来、呼吸困难——肺炎牙床发红、唾液多——口腔炎呕吐、抽筋、前囟门凸起——脑膜炎呕吐、抽筋、意识不清——肺炎、急性脑病尿的次数多、血尿——尿道感染发烧的同时,抽风——热性抽筋我的孩子有一回发烧,也是的,退烧药才吃下去,不一会就退下去了,过了几个小时又烧起来,如此反复。
送去医院看了,验了个血,为病毒性感染引起的发烧,病毒性感染的一个特征就是反复发烧。
发热患儿健康教育
发热患儿健康教育一、背景介绍发热是儿童常见的症状之一,可能由感染、免疫反应或其他原因引起。
对于家长来说,如何正确应对发热患儿,提供适当的护理和健康教育至关重要。
本文将针对发热患儿的健康教育进行详细介绍。
二、发热患儿的护理原则1. 注意观察:家长应密切观察患儿的体温变化、症状和一般情况,及时发现异常情况。
2. 保持室内环境舒适:保持室温适宜,通风良好,避免过度穿戴或过度覆盖。
3. 饮食调理:提供易消化、富含营养的饮食,适量增加水分摄入,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
4. 适当休息:根据患儿的病情,合理安排休息时间,避免过度劳累。
5. 必要的药物治疗:根据医生的建议,使用退热药物,但要注意药物的剂量和使用方法。
三、发热患儿的健康教育内容1. 发热的定义和常见原因:向家长介绍发热的定义、常见原因,如感染、免疫反应、药物反应等,让家长了解发热的可能性和可能的病因。
2. 体温测量方法和频率:详细介绍不同年龄段患儿的体温测量方法,如腋下测温、耳温计、额温计等,并告知测量频率,如每4小时测量一次。
3. 退热药物的正确使用:向家长介绍常用的退热药物,如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等,并告知正确的用药方法和剂量,提醒家长遵循医生的建议使用药物。
4. 饮食调理:详细介绍发热期间的饮食调理,如提供易消化、富含营养的食物,增加水分摄入,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等。
5. 适当休息和活动:告知家长在发热期间合理安排患儿的休息时间,避免过度劳累,但也要适当进行轻度活动,促进康复。
6. 病情观察和处理:指导家长注意观察患儿的病情变化,如呼吸困难、皮疹、持续高热等异常情况,及时就医或咨询医生。
7. 家庭环境卫生和个人卫生:强调家庭环境的清洁卫生,保持通风良好,避免交叉感染,同时提醒家长和患儿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8. 预防措施:介绍一些预防发热的常见措施,如避免接触患有传染性疾病的人群,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等。
四、发热患儿健康教育的重要性1. 提高家长的健康意识:通过发热患儿健康教育,家长可以更好地了解发热的原因和处理方法,提高对患儿健康的关注和护理能力。
幼儿保育知识——发烧护理
幼儿保育知识——发烧护理发烧是小儿最常见的病症,而且烧得过高还容易引起抽风,家长可采取些简单易行的办法降温:
一、物理降温法,可用湿水配成30~50%酒精反复擦拭小儿的背部及腋下、腹股沟、四肢皮肤,还可用34左右的湿水擦拭全身或用冷湿毛巾敷额部或用冷水袋置于头顶部。
二、松解、脱去外衣或减少被子让体热逐渐发散。
千万不要越烧越穿衣服或多盖被子,这样汗就不容易出来了。
三、多喝白开水也可加少量的食盐,促其发汗,有利于体湿下降和毒素排泄,也可防止脱水。
四、护理也很重要,首先要让病儿卧床充分地休息,以减少体力的消耗。
居室要保持安静、空气流通、温、湿度适宜,开窗通风时切忌让风直吹病孩,病儿身体不舒服时脾气往往会变坏,易躁爱哭闹,父母应耐心照顾和抚爱,切忌急躁粗暴。
发烧会使人体内水分蒸发、盐分丢失,应鼓励多饮水,既帮助退烧又利于体内代谢物和毒素的排泄。
儿童发烧后一般胃口都不大好,可吃些流质,如果汁、米汤、蛋奶、豆浆等;食欲好,热度不太高时,可进半流质,如:藕粉、肉糜粥、鸡蛋羹等;退烧后可吃些稀饭、面条、新鲜疏菜等,油腻食物要少吃或不吃。
中二班 2019年9月。
简述发热患儿的护理要点
简述发热患儿的护理要点
发热是儿童常见的疾病,病情严重时可能危及生命,因此及时护理非常关键。
下面就发热患儿的护理要点进行介绍。
一、掌握体温变化
护理人员一定要掌握患儿的体温变化情况,可以每隔一段时间测量一次体温,并将数据记录下来。
如果患儿的体温已经达到高热,那么就要及时采取降温措施。
二、维持室内空气流通
护理人员应该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可以开窗透气,同时也要注意防止空调或风扇直接吹向患儿,以免引起感冒或者加重病情。
三、注意营养摄入
发热患儿的身体消耗大量营养,因此应该适当提供易消化、高营养的食物,如米粥、面条等,同时还要保持充足的水分摄入。
四、保持休息
发热患儿需要多休息,护理人员要保证患儿有足够的休息时间,避免过度活动,以免影响身体恢复。
五、注意药物使用
护理人员要严格按照医生的处方用药,不要超量或自行更改用药剂量,同时还要注意药物的副作用和禁忌症等,如有不适应及时联系医生。
六、注意病情观察
护理人员要时刻观察患儿的病情变化,若出现恶心呕吐、烦躁不安、呼吸困难等情况,应立即通知医生或就医。
以上就是发热患儿的护理要点,通过合理的护理措施,可以有效提高患儿的治愈率和生活质量,让患儿快速恢复健康。
小儿发热怎么办如何做好家庭护理
小儿发热怎么办如何做好家庭护理发布时间:2022-11-26T05:17:23.689Z 来源:《医师在线》2022年21期作者:刘兴美[导读] 孩子年龄较小时,身体抵抗力较弱,一旦遇到气温变化较大的季节就容易出现感冒发烧的情况,刘兴美普格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四川普格 615300孩子年龄较小时,身体抵抗力较弱,一旦遇到气温变化较大的季节就容易出现感冒发烧的情况,为身体健康带来一定的影响。
家长在发现孩子发热之后,也容易陷入手足无措的慌乱情景。
既然小儿发热是一种常见现象,那么家长就应知道怎样采取有效措施避免宝宝发热,如何正确判断发热的程度,以及掌握正确的家庭护理方法。
1.发现小儿发热应该如何进行家庭护理.如果家长发现小儿有全身体温升高的迹象,那么首先要做的就是先明确孩子是否真的处于发热之中。
我们可以用水银温度计或者是用额温枪进行测温,在检测之后如果确认孩子确实处于发烧状态,则可在家中进行紧急处理。
发热的应对方式是散热,而不是捂汗。
医生不推荐家长在护理发热小儿时采取捂汗的方式来降温,捂汗是非常不利于散发身体热量的,而且还有可能会导致体温持续性的上升。
首先可以孩子身上太过厚重的衣服或者是孩子正包裹着的被子解开充分散热,避免孩子的全身被裹得太过严实。
然后采取有效的物理降温法,比如用毛巾浸泡温水拧干之后擦拭孩子的腋窝、腹股沟等有大血管的部位,也可以用冰凉贴贴着孩子的额头,降低温度,同时缓解发热所带来的不适感。
在实施家庭护理的过程中,家长要对孩子的精神状况进行密切观察,同时也还要注意患儿的皮肤情况,查看患儿四肢是否有发凉发青的情况,皮肤上是否呈现出紫花纹,如果存在这些异常情况,需要第一时间带孩子就医进行治疗。
当孩子表现出发热问题之后,还有可能会伴有咳嗽、打喷嚏等其他的感冒的症状。
在这种情况下,其他家庭成员应该要避免与孩子进行近距离的接触,最好将孩子单独隔离在一个房间中,家人在照顾孩子时尽量戴好口罩,防止出现交叉感染的情况。
孩子半夜发烧急救措施_经常发烧的原因和措施
孩子半夜发烧急救措施_经常发烧的原因和措施经常发烧的原因1、发烧是因为体内白细胞为了吞掉细菌而迅速增加,耗氧增加而引起发烧,虽然体温37C是一般的正常值,但这数字并非固定值。
"每个人的正常体温都不尽相同,而且在一天当中会有很大的波动。
食物、过多衣物、情绪兴奋、激烈运动等,都会提升体温2、发烧本身不是疾病,而是一种症状。
其实,它是体内抵抗感染的机制之一。
发烧甚至可能有它的用途:缩短疾病时间、增强抗生素的效果、使感染较不具传染性。
这些能力应可以抵消发烧时所经历的不舒服。
3、不明原因发热(FUO)的病因诊断是一个世界性难题,有近10%的FUO病例始终不能明确病因。
发热本身可由多类疾病,如感染、肿瘤、自身免疫病和血液病等疾病引起,无法明确归类。
过去这类患者通常由内科医师诊治,在大多数分科较细的医院则主要由呼吸内科医师接诊。
4、目前很多医院开设了感染科,并把FUO归于感染科诊治,这种专科化管理是一种进步,可以提高诊治水平。
FUO有准确的定义,其包含3个要点:①发热时间持续≥3周;②体温多次>38.3℃;③经≥1周完整的病史询问、体格检查和常规实验室检查后仍不能确诊。
可见,虽然FUO本身是症状诊断,不是疾病诊断,但诊断要求却十分严格。
高烧治疗措施(1)在高热刚开始的时候,由于皮肤血管强烈地收缩,病人可能出现寒战,此时不应急于采取退烧措施,而是注意保暖。
寒战后体温迅速上升,再及时采取以下退烧措施。
(2)卧床休息,多饮水,每日2000毫升左右,气温较高时更应多饮水。
最好不用含糖多的饮料。
(3)物理降温方法:冰袋:能减轻脑的充血水肿,对中枢神经系统有保护作用。
具体方法是,从冰箱中取出冰块放入冷水中冲去棱角再装入热水袋中,连水带冰装1/2袋即可,排出空气盖紧盖口,查无漏水,放置病人前额,或枕部、颈部、双侧腋窝等处,每放置20分钟交换一下位置,以免发生冻伤。
酒精擦浴:能使局部血管扩张,并利用酒精的蒸发作用带走热量,从而达到降温目的。
小儿感冒发烧护理措施
小儿感冒发烧护理措施一、引言小儿感冒发烧是常见的儿科疾病,对于家长来说,掌握正确的护理措施至关重要。
本文将围绕小儿感冒发烧的护理措施展开讨论,以期为家长提供有益的参考。
二、护理目标1. 降低体温:首先需要将患儿的体温降低到安全范围,避免高热惊厥的发生。
2. 缓解症状:通过护理措施缓解患儿的鼻塞、咳嗽、流涕等症状,提高其舒适度。
3. 预防并发症:及时有效的护理可以预防感冒发烧引起的并发症,如肺炎、心脏疾病等。
三、护理措施1. 监测体温:定期监测患儿的体温,了解其变化情况。
可使用水银体温计、电子体温计等工具。
体温超过38.5℃时,应采取降温措施。
2. 物理降温:适当降低室内温度,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流通。
使用温水浸湿的毛巾擦拭患儿的额头、颈部、腋下等部位,促进散热。
同时,适量减少患儿的衣物,避免过度包裹。
3. 饮食调理:给予患儿易消化、营养丰富的食物,如稀饭、面条、水果等。
避免油腻、辛辣食物,以免加重病情。
鼓励患儿多喝水,补充体内水分。
4. 保持舒适:为患儿提供舒适的休息环境,适当抬高头部,缓解鼻塞症状。
对于年龄较小的患儿,可适当使用生理性海水鼻喷雾,清洁鼻腔。
对于咳嗽症状,可以给予适当的止咳药物。
5. 观察病情:密切观察患儿的精神状态、呼吸情况等,如果出现持续高热不退、呼吸困难、呕吐等症状,应及时就医。
四、具体例子以一个6岁患儿为例,其因感冒发烧就诊。
家长在护理过程中采取了以下措施:监测体温,每2小时测量一次;使用温水擦拭患儿身体降温;给予清淡易消化的食物;保持室内空气流通;使用生理性海水鼻喷雾清洁鼻腔;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合适的药物。
通过这些护理措施,患儿的病情得到了有效控制,发烧和感冒症状逐渐好转。
五、总结与建议小儿感冒发烧是常见疾病,但正确的护理对于缓解症状、预防并发症至关重要。
家长应密切观察患儿病情变化,采取合适的护理措施,如降温、饮食调理、保持舒适等。
同时,要注意观察病情发展,如有异常及时就医。
小儿发烧的日常护理
小儿发烧的日常护理发热是儿童时期极为常见的一种急症,发病率较高,发热原因不同,发热的严重程度、类型也存在一定的差异性。
发热是患儿机体对各种有害刺激的防御性反应,小儿由于体温调节中枢能力较差,体温调节能力较差,汗腺发育不完善,极易发生发热。
当患儿受到病原菌侵袭,均会导致体温调节中枢系统出现异常,导致骨骼肌收缩、心跳加快,最终增加产热,另外,末梢血管收缩,汗毛孔关闭,导致机体散热减少,最终均会诱发体温上升。
小儿发热如果治疗不及时或方法不当,极易引发脑水肿、窒息、癫痫等并发症,对其身心健康造成严重不良影响。
因此在临床治疗期间加强护理干预,对于改善患儿病情具有重要意义。
1.基础护理护士应加强对患儿生命体征的监测,尤其是体温变化情况。
一旦体温高于38.5℃,应及时采取降温处理措施,保持室内环境安静、光线充足不刺激,严格限制病房探视人员探视时间、频率、人次等,尽可能的减少外界刺激,为患儿提供一个舒适、良好的治疗环境,确保患儿有足够的时间休息,获得充足的睡眠。
同时密切观察患儿是否存在惊厥先兆,一旦患儿出现惊跳、烦躁、兴奋等惊厥先兆的临床症状,应及时告知主治医师,并配合主治医师展开救治,对于烦躁不安的患者,及时采用保护性措施。
1.卧床休息保持患儿所在病房的环境安静,温湿度适宜,通风良好,温度控制在18-20℃,湿度控制在50-60%,防止室内空气对流,患儿所用的衣物、被子,应保证松紧、冷暖适宜,以促进散热。
1.饮食护理患儿饮食应以高纤维、高蛋白、高热量、易消化、细软、清淡为主,多吃水果、蔬菜,禁食油腻、煎炸、生冷、刺激的食物,可吃果汁、菜汤、蛋花汤、鸡蛋羹、米汤、牛乳、人乳等食物,体温降低后,可使用少量半流质饮食,例如蛋糕、面条、稀饭等。
对于外感发热的患儿,可多喝热汤,通过多饮用温开水,促进排尿,促进散热,每日饮水量至少在1500mL以上,确保患儿每日摄入充足的水分,帮助体内的毒素及早的排出。
对于不爱喝白开水的患儿,也可通过淡盐水、芦根汤代替,达到养阴、增液的作用。
小儿发烧在家怎么护理 千万别“捂汗”降温(专业文档)
小儿发烧在家怎么护理千万别“捂汗”降温(专业文档)发烧我们并不陌生,在我们生活中很常见,更常见于小孩子,小孩子发烧的原因很多,常常让家长很担心,引起发热的原因很多,最常见的是感染!那么小儿发烧家长该怎么护理?小儿发烧在家怎么护理:一、环境:清洁、安静,温度在18—20度,每天至少通风一次(将患儿转移到其他房间),以减少病菌在空气中的浓度。
尽量减少亲友探视,防止交叉感染,同时也有利于患儿的休息。
二、体温观察:每4小时测体温一次,高温患儿每1—2小时测一次。
用退热药后如果出现大汗淋漓、面色苍白、软弱无力等虚脱现象,应及时喂糖水,并与医生联系。
三、特征观察:观察精神、状态、面色、呼吸等,伴有腹泻的患儿注意留大便标本化验。
四、饮食:选择清淡易消化的流食或中流食,保证足够的水分供给。
五、衣服:发热的患儿衣服不易过厚,特别是婴幼儿不可裹得太紧,否则会影响散热,使体温降不下来。
六、皮肤护理:保持皮肤清洁,使患儿感到舒服。
很多的家长,总是会利用捂汗的方法给孩子降温,其实这是很危险的:宝宝一发烧,家长就给宝宝穿得里三层外三层,或是干脆喝碗姜汤盖上大棉被。
有的老人说,孩子发烧了很怕冷,千万别再受寒;有的家长则表示,穿得厚点是为了捂汗,孩子一出汗就退烧了。
“发烧捂汗往往越捂越热,容易造成捂热综合征,还容易诱发高热惊厥。
”专家介绍,孩子发高热往往肢体循环会变差,确实可能出现头部滚烫、手脚冰凉情况,但不能一味盖被子或加衣服,正确做法应该是把孩子的衣服略微解开,让其充分散热,而手脚部位则要适当保暖。
“很多老人认为宝宝发烧了就不能洗澡,洗澡容易着凉。
其实孩子发烧了洗热水澡更有利于散热。
如果洗澡不便的话,用温水擦洗身体也是非常有效的物理降温方法。
”专家表示。
适合发烧宝宝吃的食物:【水果果子冻】原料:切碎的水果1大匙、动物胶粉1小匙、水2大匙、果汁2大匙。
制作:把动物胶粉加两倍水浸泡后和水一起倒入锅内煮,然后再加入切碎的水果和果汁,煮后倒入定型容器中冷却定型。
发热患儿健康教育
发热患儿健康教育
标题:发热患儿健康教育
引言概述:发热是儿童常见的症状,家长在面对发热患儿时,需要正确的健康教育知识来进行有效的处理。
本文将从预防、诊断、治疗、护理和复发预防等五个方面进行详细介绍,帮助家长更好地了解如何应对发热患儿。
一、预防发热
1.1 合理饮食:保证患儿摄入足够的营养,增强免疫力。
1.2 室内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避免细菌滋生。
1.3 保持个人卫生:勤洗手、勤换洗衣物,减少感染机会。
二、发热的诊断
2.1 测量体温:使用体温计测量患儿的体温,及时了解发热情况。
2.2 观察症状:注意患儿的其他症状,如咳嗽、喉咙痛等。
2.3 寻求专业帮助:如体温持续高热或出现其他异常情况,应及时就医。
三、发热的治疗
3.1 适当降温:可采取物理降温方法,如擦浴或物理降温贴。
3.2 补充水分:发热时患儿容易出现脱水,及时补充水分。
3.3 使用药物:在医生指导下,可使用适量的退热药物。
四、发热患儿的护理
4.1 定期观察:密切观察患儿的体温变化及症状变化。
4.2 保持环境整洁:保持患儿周围环境整洁,减少细菌感染。
4.3 定时喂药:按医嘱定时给患儿喂药,确保治疗效果。
五、发热患儿的复发预防
5.1 加强锻炼:增强患儿的体质,提高免疫力。
5.2 饮食调理:避免食用刺激性食物,保持饮食清淡。
5.3 定期体检:定期带患儿进行体检,及时发现潜在问题。
结语:通过正确的健康教育,家长可以更好地应对发热患儿,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保障患儿的健康。
希望本文的内容能对家长们有所帮助,提高他们对发热患儿的健康意识。
小儿发热的护理诊断及护理措施
小儿发热的护理诊断及护理措施引言小儿发热是指儿童体温超过正常范围,表现为体温升高,是常见的症状之一。
发热是人体的一种生理反应,通常是由于感染、免疫、药物反应、疾病等因素引起的。
对于小儿发热的护理,既要进行准确的诊断,了解病因,也需要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以帮助儿童尽快恢复健康。
本文将介绍小儿发热的护理诊断及护理措施,以供护士和家长参考。
一、护理诊断1. 疼痛相关于高体温和炎症反应目标减轻儿童因发热引起的疼痛,提高其舒适感。
评估指标:•儿童表达的疼痛程度;•神情和行为的改变;•血压、心率和呼吸的变化。
诊断标准:儿童表达疼痛感觉,表情痛苦,出现焦虑、不安、易怒的行为。
2. 液体过少相关于出汗和呼吸增加目标维持儿童正常的液体平衡,保持体内水分的稳定。
评估指标:•儿童的皮肤弹性;•引流量和尿液量的变化;•儿童的精神状态。
诊断标准:儿童皮肤弹性差,出现干嘴、口渴、尿液量减少等症状。
3. 营养不良相关于食欲减退和代谢增加目标提供充足的营养,维持儿童的正常生长和发育。
评估指标:•儿童的体重和身高;•儿童的食欲;•儿童的胃肠功能。
诊断标准:儿童体重和身高增长缓慢,食欲减退,出现厌食、恶心等症状。
二、护理措施1. 疼痛缓解•给予药物治疗:根据医生的建议,给儿童使用适当的退热药物,如布洛芬或对乙酰氨基酚,以减轻体温升高引起的疼痛。
•体温调控:保持室温适宜,避免过热或过冷的环境,以减轻儿童的不适感。
•非药物缓解:使用物理疗法如冷敷或温水浴,可以帮助降低体温,减轻儿童的疼痛感。
2. 液体平衡维持•补充水分:提供充足的清水、果汁、热汤等非刺激性饮品,鼓励儿童多喝水,保持充足的水分摄入。
•注意饮食:根据儿童的食欲情况,提供易消化、营养丰富的食物,增强儿童的食欲,补充体力消耗。
•监测尿液:密切观察儿童的尿液情况,确保尿液量正常,以评估儿童的液体平衡情况。
3. 营养补充•提供高营养食物:为儿童提供富含维生素、矿物质和蛋白质的食物,如水果、蔬菜、鱼类、禽类等,以满足儿童的营养需求,促进恢复。
幼儿发烧的正确护理方法
幼儿发烧的正确护理方法发烧是幼儿常见的症状之一,对于父母来说,正确的护理方法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介绍幼儿发烧的正确护理方法,帮助父母更好地照顾孩子。
一、观察体温变化当幼儿出现发烧症状时,首先要观察体温的变化。
可以使用体温计测量孩子的体温,通常正常体温范围在36.5℃-37.5℃之间。
如果幼儿的体温超过37.5℃,则可以判断为发烧。
在观察体温变化时,可以记录下每次测量的体温,以便及时向医生提供准确的信息。
二、保持室内环境舒适在幼儿发烧期间,保持室内环境的舒适是非常重要的。
可以调整室内的温度和湿度,保持空气流通。
避免让幼儿暴露在过热或过冷的环境中,以免加重病情。
另外,要保持室内的清洁卫生,定期清洁房间,避免细菌滋生。
三、适当增加水分摄入幼儿发烧时,身体会出现脱水的情况,因此适当增加水分摄入是必要的。
可以给幼儿多喝水、果汁、汤类食物等,补充体内的水分。
但要注意,不要给幼儿喝太多凉水或冷饮,以免刺激幼儿的喉咙和胃部。
四、合理安排饮食在幼儿发烧期间,饮食的选择也是需要注意的。
可以给幼儿提供易消化的食物,如稀饭、面条、蔬菜汤等。
避免给幼儿吃辛辣、油腻或刺激性食物,以免加重幼儿的不适感。
另外,要注意给幼儿提供充足的营养,保证身体的抵抗力。
五、注意休息和睡眠幼儿发烧时,身体会感到疲倦和虚弱,因此要注意给幼儿提供充足的休息和睡眠时间。
可以安排适当的休息时间,让幼儿躺下休息,避免剧烈运动。
在睡眠方面,可以给幼儿提供一个安静、舒适的环境,帮助幼儿入睡。
六、及时就医如果幼儿的发烧症状持续时间较长或伴随其他严重症状,如呕吐、腹泻、咳嗽等,建议及时就医。
医生可以根据幼儿的具体情况给出正确的治疗方案,帮助幼儿尽快康复。
七、避免使用退烧药物在幼儿发烧期间,一般情况下不建议过度使用退烧药物。
退烧药物只能暂时缓解症状,不能治愈疾病。
如果幼儿的体温超过39℃或出现其他严重症状,可以咨询医生是否需要使用退烧药物。
八、注意个人卫生在幼儿发烧期间,要注意个人卫生的保持。
小儿发烧的原因及预防方法
小儿发烧的原因及预防方法小儿发烧的原因及预防方法小儿由于身体的体质原因常常会有发烧的情况出现,很多小儿发烧的原因是比较复杂的,那么大家知道小儿发烧的原因是什么吗,小儿发烧推拿是怎么做的呢,小儿发烧怎么办呢,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小儿发烧的原因小儿发烧的原因还是比较多的,但是我们可以将小儿发烧的原因分为下面的三大种类。
要想杜绝小儿发烧就要注意这些情况。
一、外在因素小儿体温受外在环境影响,如天热时衣服穿太多、水喝太少、房间空气不流通。
二、内在因素生病、感冒、气管炎、喉咙发炎或其他疾病。
三、其他因素小儿注射预防针的话也是会导致发烧的情况出现的,这些预防针包括麻疹、霍乱、白喉、百口咳、破伤风等反应。
发烧只是疾病的症状之一,而不是全部。
小儿科主任医师表示,医师对于发烧,在乎的是疾病本身的影响及进展,但通常父母只看到疾病外表,如发烧、呕吐、咳嗽,就慌乱不已。
殊不知医师治病,首重病因的发现及能完全治愈的方法,而不是单纯只为退烧而已。
所以在某些情况下,会让发烧症状持续表现出来,以探寻内在真正的病因。
因此,他提醒爱子心切的爸妈,切记不要一味的要求医师退烧,去治疗发烧症状,而是应遵从医嘱,准确的找出引起发烧的真正原因,对症下药。
发烧不会“烧坏脑子——退热是否必要宝宝一发烧,父母亲之所以会立即抓狂,不外乎是存在一个传统观念,认为孩子发烧会烧坏脑子。
小儿医师表示,发高烧本身,是不会使“脑筋变坏,智能变差的,以往有这样的误解,是因为医疗知识尚未普及,发高烧背后的原因没有区分清楚。
其实,只有脑炎、脑膜炎等疾病脑质本身受病毒破坏才会伤及智能或感官机能,而非发烧把人烧笨,烧聋了。
她进一步强调,婴幼儿体温控制中枢稳定性不如成人,轻度的病毒感染也可能高烧40℃,发烧时父母只要知道如何处理,至于诊断病因应该交给专业的医师,不必过份忧心。
根据统计,不论是什么原因引起的发烧,体温很少超过41℃,如果超过这个温度,罹患细菌性脑膜炎或败血症的可能性比较高,应特别警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儿发烧原因及护理全攻略~~~从中可以看出中西医对发烧不同的理解~~我们鼻子呼吸的空气是热热的,我们的皮肤亦在呼吸散热,排散水分、出汗。
呼吸、排汗所排出的热气,并非身体的发炎,乃是心肾的君火、相火上升所产生的体温,即消化营养,产生体能所产生的余热之排放。
五行调和不周,体热排放不良,乃造成发烧,即余热被蓄积而成,故发烧的原因可列举如后:1.感冒:感冒发烧,因五脏调理五气产生体能而生体温,若五脏调理五气,热不能排,为皮肤毛孔被风、暑、寒、湿、燥火之气蔽塞,即肺金毛孔收敛(肺主皮毛),致体温、热气无法从皮肤毛孔排出,即是发烧的感冒为最多。
感冒发烧,不是外来的细菌或病毒侵入体内,更不是调节体温的中枢神经失控,只是身体的表皮、毛孔被蔽塞而已,分为伤风、伤寒、伤(中)暑、湿、热等中医学谓之表证,细菌、病毒根本未进入体内,经曰:"寒邪外束,阳不得越,郁而为热(发烧)"。
2.伤食:饮食不当,脾胃虚弱致食物蓄积肠胃,无法消化在胃肠堆积发酵而产生热能的发烧,以婴幼儿为最多。
此发烧四肢掌心热,不像感冒的四肢冷,消食即烧退而痊愈。
3.虚劳:因身体虚,水火(心肾)不能即济,风木动摇,时憎寒壮热,乃体温外越,不能为身体产生体能,并非发炎,是今日妇女更年期,身体衰弱,故须辨别心虚发热、脾虚发热、肝肾虚发热而调治,不可退烧,是为虚损发烧。
4.瘀血:受伤时因气血循环受瘀血阻滞,瘀积的瘀血将体温升高而发烧,只要化瘀血,发烧即可痊愈。
许多受伤而成植物人者,乃因瘀血阻滞,或被用冰块冰瘀血致血凝不散,或被强力消炎,消炎即伤心、肾,因心肾同为少阴经,肾主骨、骨主髓、脑为髓海,受伤植物人的造成,乃因心、肾的衰弱,更被消炎而心的循环无力将瘀血排出,并非脑受伤害的问题,化瘀血烧即退,心肾补强,瘀血排出植物人亦能恢复健康。
许多十三、四岁的少女,月经初来时,被打德国麻疹疫苗,或感冒月经来,被消炎伤心肾,致经来不止,或经血逆行至鼻、齿流血,被止血致瘀血内结,复又感冒再被消炎,乃为今日十二、三岁学童血癌│瘀血发烧不退的主因。
5.出痘疹:出痘疹发烧是在促使病毒产生免疫功能,如谷子、各种种子发芽时的产生温度,痘疹必发烧才能促使病毒发挥排除尽净,产生免疫功能,使五脏调适五气不致产生障碍,故出痘疹发烧不须退烧,唯须注意发痘疹时的饮食,避免并发症之发生,痘疹发透烧即退而痊愈,身体免疫功能即建立而不易再生病。
(详见摧残民族幼苗的预防针篇)6.药物中毒:三合一疫苗造成的药物中毒、头痛、呕吐、发烧,西医称为"无菌性脑脊髓膜炎"或白血球升高至三、五万而烧不退为白血病,解毒烧即退,白血球数据亦降而康复。
7.孩子长牙齿发烧:齿为骨之余气,而肾主骨,婴儿长牙齿时,脾土虚不能制肾水,土不能制水乃因脾虚而非感染(发炎),只要调理脾胃,发烧即可痊愈,不可消炎、退烧。
8.惊吓:七情不顺,如孩子受惊吓而腹胀发烧,只要收惊即愈,情志不顺,抑郁忧思伤脾而发烧,消胀气烧即退。
9.妇女坐月子感冒:妇女坐月子感冒,发烧称"月内风",与一般感冒不同治,此时气血大虚,须调理气血兼祛风,退烧始痊愈,不可以感染(发炎)治。
10.不明原因的发烧:医师自己不懂,或诊断错误,治疗错误,或不会治的发烧,今日皆称不明原因的发烧,万般皆有因,何以会有不明原因的发烧呢?退烧:发烧的治疗并不困难,只要找出发烧的原因,如感冒发烧,只要使汗流出发烧即退。
发烧本身不至于伤害孩子,所以退烧是否必要,长久以来一直有争议。
主张不必退烧的学者认为,发烧是一种正常的免疫反应,可以帮助白血球抵抗细菌。
发烧的型态可以帮助诊断病因,一味退烧反而误导。
发烧是因各种疾病引起的身体防卫性反应。
研究显示,身体负责吞食细菌的白血球,在体温升高时(38℃~39.5℃)其吞食能力加强。
因此当小孩因感冒或其他感染疾患引起体温升高时,运用各种可能的方法,要把体温立即降到正常范围,并非明智之举。
因为这样可能降低病童本身的抵抗能力。
退烧不当的误区1、抗生素:发烧是体内正邪较量,抗生素好像原子弹放在战场,两败俱伤,烧虽退,后果可想而知。
不是所有发烧都是有炎症,60%的发烧不能使用抗生素,乱用抗生素反而造成病情延误、病情转化、体内菌群紊乱、抵抗力下降、器官粘膜受到损害等综合问题增加,最后无法治疗。
而很多家长还以为是自己宝宝得了奇怪的病开始就无法治疗呢。
2、点滴:稻草垛里的谷子太热了,是铺开散热还是用水浇谷子好?点滴就是用水降温的方法,500ml凉水加到血液里,温度降了,病却深入体内,心肝肾都要为这500ml凉水承担巨大压力,自身的免疫系统也被冲垮。
温度降了,但病还是不好。
3、冰镇:除肺的呼吸外,皮肤也在呼吸,受外邪侵犯无法呼吸的时候就发烧,汗出烧退,乱用冰镇,反而帮助外邪阻止皮肤呼吸,邪气不出,攻入五脏六腑,病情变化加重。
4、乱服中药:中药副作用小,但用错一样造成病情恶化,发烧有很多情况,虚寒火燥都可以引起感冒发烧,虚寒用凉药,反而寒彻入骨,不可收拾,所以必须辩证施治,不要轻易用药。
5、退烧药:退烧药麻痹中枢神经系统使体温下降,同时也促进汗液增加排出,这样很快降低体温,但免疫系统被麻痹,无法知道身体出现毛病,完全不抵抗,使外邪在体内积存,也增加了诊断的困难。
中医观点之小儿发烧中医认为小儿为稚阴稚阳之体,气血未充,脏腑未实,脾常不足,如喂养不当或感受外邪,容易引起脾胃功能失常,运化失司,由脾胃虚弱,上咳嗽痰多,感冒发烧,下腹泻便秘,营养不足,贫血等各种小儿疾病。
而使用抗生素对脾胃的伤害极大。
很多宝宝经常感冒发烧,而且一病就要打点滴、抗生素才能治好,其实长此以往,反而大大损害了自身的免疫系统,使小儿疾病进入恶性循环。
案例:宝宝13个月,非常健壮,感冒咳嗽,上儿童医院诊断为病毒性感冒,吃药不见好,后打点滴,使用头孢类抗生素,发烧持续7天,后一直咳嗽,流鼻涕,迁延一个月,诊断为喉炎,其间吃消炎药,川贝止咳糖浆,小儿桔红丸一直不好,嗓子哑哭不出声,无食欲,体重急剧减轻。
看中医,诊断虚寒之症,开汤药以健脾胃,促食欲为主,停止消炎药,3天后,嗓子好了,只剩流鼻涕,多喝水吃饭,1周病好。
感冒是万病之首,要特别注意,感冒发烧开始,是体内免疫系统和外邪激烈斗争的时候,应当以增强免疫能力为主,不能随便使用抗生素将双方一起杀死,也严重破坏体内其它机能,本来没病的部位也因免疫破坏而受外邪侵害。
乳珍就是可以有效提高孩子免疫力的产品。
小儿感冒之初,辨别虚实寒热,正确用药,很快就能好,用药错误,迁延不好,病情还会不断复杂。
其它病情严重也要想到脾胃是小儿根本,注意首先调理。
小儿发烧用药很多父母,看到宝宝感冒,不看医生自己找来感冒药吃,有些好了,有些却迁延不好,日趋严重,皆因为用药不当,越治越重。
中医认为感冒是因为人们感受了外邪,如风寒、风热暑热等邪气,侵犯人体而产生的一种疾病,由于风邪是主要邪气,由此,人们又把感冒称之为伤风,或伤风感冒。
感冒的症状,一般比较轻浅,在治疗中,中医多主张疏风解表,通过发散祛邪,就可达到治愈的目的。
感冒一般分为三型:风寒感冒:多发生在初冬至冬末初春之时,表现为头痛、怕冷、无汗、发热、鼻堵、流清涕,咳嗽一般不重,但喉咙发痒。
此时病人咽部一般不红,化验白血球不高。
治疗时采用疏风散寒之法。
中成药可以选九宝丸、风寒感冒冲剂。
民间有用姜糖水治感冒,或吃一大碗热汤面后,捂汗退热等方法。
但要注意此二法只适用于风寒感冒初起。
若有热症,咽红肿痛,流黄涕,舌红等,切不可滥用此法。
风热感冒是临床最常见的疾病。
一年四季均可发生。
它的症状是发热较重,一般不怕冷,有汗,流黄涕,咳嗽,吐黄痰,咽红肿痛,口渴,大便干,尿黄。
中成药可以选小儿感冒冲剂、风热感冒冲剂。
发热较高时,可用牛黄清热散,或紫雪散与汤药同用此型要注意饮食,尽量少食或不食鱼、肉等食物。
以清淡流食或十流食为宜。
并保持大便通畅。
暑热感冒:多发生于夏季气候炎热之时。
主要症状为高热,口渴,烦闷,大汗出,头晕目昏,精神出倦,无食欲,呕吐或腹泻等等。
中成药可用藿香正气丸等药。
食物亦以清淡为主,可多吃些西瓜等果类。
也可用鲜芦根煮水频服。
小儿感冒的主要症状有发热、流鼻涕、鼻塞、咳嗽,有时可伴有呕吐和轻度腹泻。
尤其周岁以内的患儿全身症状重,多为高热、不吃奶,甚至还有抽风等。
看到这种情况,家长一定十分着急。
那么,该怎样给患儿合理用药呢?以下几点,供使用时参考:(1)不要急于退热。
不急于给小儿退热有几方面的原因:①体温37.5~38℃为低热,38~39℃为中热,39℃以上为高热。
低热或中热有利于小儿成长发育。
发热是身体对病毒或细菌入侵所产生的一种反应。
这种反应有利于歼灭入侵的病毒和细菌,从而有利于小儿的正常成长发育。
②不到高热不用药。
体温达到39度以上就必须用药,而且刻不容缓。
高热持续过久,可使身体的许多重要功能失调;由于氧气和营养素消耗大而加重心脏血管的负担;大脑兴奋过度而导致高热惊厥或过度抑制而引起昏睡;消化功能紊乱;抵抗力减弱,合并肺炎等。
③退热药副作用大,非万不得已不用。
无论是扑热息痛、复方阿司匹林(APC),还是其它五花八门的退热药,都离不开由阿司匹林、咖啡因、非那西汀来合成。
因此,退热药都有较大的副作用:刺激胃粘膜,破坏食欲,使胃溃疡加重甚至出血,引起胃肠长期少量出血并由此而导致缺铁性贫血;引发血液疾病;损害肝脏和肾脏;严重过敏反应者,表现为剥脱性皮炎合并肝肾中毒而致死。
④可酌情采用物理、药物降温。
(2)合理用药:小儿感冒不要随便使用抗菌素,应选用一些抗病毒药物,因感冒是由病毒所引起。
小儿常用抗感冒病毒的药物有:①病毒灵(吗啉胍),服用量按每日每公斤体重10毫克,分3次口服。
②板蓝根冲剂,每次半袋,每日3次,白开水冲服。
③金刚烷胺,每片0.1克,小儿用量按年龄折算,允许连续服药时间为3~5日,最长不可超过10日。
④抗病毒口服液,每次半瓶,每日3次。
⑤抗感解毒冲剂,每次半袋,每日3次,白开水冲服。
(3)可合用抗菌素的指征:①服用抗病毒药物后仍不退热时。
②防止6个月以下月龄婴儿发生继生性细菌感染。
③血象检查白细胞总数明显增高。
④经常患扁桃体炎者。
⑤出现气管炎(咳嗽、脓痰)或肺炎征象者。
(4)应用抗病毒药、退热药、抗菌素时,应注意以下几点:①剂量不得过大,服用时间不应太久。
②多喝开水,促进药物的吸收与排泄。
③3岁以下小儿肝肾尚未发育成熟,故不宜使用扑热息痛。
④小儿本人或其家族有解热类药过敏史。
对于已经频繁使用抗生素的幼儿,一定要想办法从孩子内部着手进行调整,增加孩子的免疫力,同时在孩子疾病复发的时候按照上边的方式进行处理,尽量少给孩子使用各类药物,这样孩子的身体才会慢慢调理过来,自己就可以有能力与各类疾病进行斗争。
增加孩子的免疫力应该是让您孩子少生病的首要之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