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科学六年级上册《地球的形状》第二课时教案设计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提问:我们知道中国的陆地面积是960万平方千米,那么你们能猜猜一个地球相当于多少中国陆地面积吗?
4.学生猜想。
5.教师展示中国地图和世界地图,用类比的方法帮助学生认识地球的大小,在地球仪上找出中国的位置,看一看中国在地球仪上有多大。
三、拓展:
1.算一算:如果你以每小时4千米的速度,每天行走8小时,当你绕赤道一周后,你的年龄该有多大?
5.实验:观察进港的帆船,论证地球的形状。
(注意:观察者眼睛要平视,“开船者”要控制船的速度,不要太快)
6.介绍麦哲伦环球航行。
7.提问:通过对地球形状的认识,你有什么收获?
8.学生分组讨论、交流。
9.教师总结。
活动二:认识地球的大小。
1.介绍有关地球赤道周长、半径和地球表面积等相关数据。
2.谈话:根据这些数据你们能想象出地球的大小吗?
3.了解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
(1)介绍古代人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
(2)提问:既然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我国古代的张衡都在很早以前就认为地球是圆形的,人们为什么不相信呢?
(3)学生交流讨论。
(4)、教师总结。
4.谈话:后来,人们站在海岸边看远处的航船,发现进港的船只总是先看见桅杆,再逐渐看见船身;出港的船总是先不见船身,然后桅杆才逐渐隐没在海平面下,据此,人们猜测……
教学过程
个性化备课
一、导入新课:
1.谈话:现在科学技术发达了,人们对地球有了正确的认识,知道地球是一个球体,那么古代人又是怎样认识地球的呢?
二、探究新知:
活动一:带领学生经历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
1.出示图片:一种是古代印度人对地球的认识,一种是古代中国人对地球的认识。
2.学生交流、讨论,教师适当补充。
2.教师总结。
四、板书设计:
1、地球的形状
古代人的认识
现代人的认识五、教学反思:教学内容地球的形状课时安排
2-2
总课时
2
教学目标
1.知道人类探索地球形状经历了漫长而曲折的过程。
2.知道地球的形状是圆球体;知道地球的大小。
教学重难点
重点:知道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曲折过程。
难点:比较观察船体在球面和平面上航行的差异。
教学准备
1.橡皮泥、火柴梗、小纸片、地球仪。
2.相关文字和图片资料。
4.学生猜想。
5.教师展示中国地图和世界地图,用类比的方法帮助学生认识地球的大小,在地球仪上找出中国的位置,看一看中国在地球仪上有多大。
三、拓展:
1.算一算:如果你以每小时4千米的速度,每天行走8小时,当你绕赤道一周后,你的年龄该有多大?
5.实验:观察进港的帆船,论证地球的形状。
(注意:观察者眼睛要平视,“开船者”要控制船的速度,不要太快)
6.介绍麦哲伦环球航行。
7.提问:通过对地球形状的认识,你有什么收获?
8.学生分组讨论、交流。
9.教师总结。
活动二:认识地球的大小。
1.介绍有关地球赤道周长、半径和地球表面积等相关数据。
2.谈话:根据这些数据你们能想象出地球的大小吗?
3.了解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
(1)介绍古代人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
(2)提问:既然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我国古代的张衡都在很早以前就认为地球是圆形的,人们为什么不相信呢?
(3)学生交流讨论。
(4)、教师总结。
4.谈话:后来,人们站在海岸边看远处的航船,发现进港的船只总是先看见桅杆,再逐渐看见船身;出港的船总是先不见船身,然后桅杆才逐渐隐没在海平面下,据此,人们猜测……
教学过程
个性化备课
一、导入新课:
1.谈话:现在科学技术发达了,人们对地球有了正确的认识,知道地球是一个球体,那么古代人又是怎样认识地球的呢?
二、探究新知:
活动一:带领学生经历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
1.出示图片:一种是古代印度人对地球的认识,一种是古代中国人对地球的认识。
2.学生交流、讨论,教师适当补充。
2.教师总结。
四、板书设计:
1、地球的形状
古代人的认识
现代人的认识五、教学反思:教学内容地球的形状课时安排
2-2
总课时
2
教学目标
1.知道人类探索地球形状经历了漫长而曲折的过程。
2.知道地球的形状是圆球体;知道地球的大小。
教学重难点
重点:知道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曲折过程。
难点:比较观察船体在球面和平面上航行的差异。
教学准备
1.橡皮泥、火柴梗、小纸片、地球仪。
2.相关文字和图片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