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生平研究中几个问题的再探讨
李白的研究报告
李白的研究报告李白是中国唐代著名的诗人之一,他的诗歌作品以豪放奔放、志向高远为特点,广受欢迎。
在本篇研究报告中,将对李白的生平、诗歌风格和影响进行深入探讨。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原籍陇西成纪(今甘肃定西市),是唐代初期的一位杰出诗人。
他出生在贫寒的农村家庭,后来随父母迁徙至西域,这段经历为他未来丰富的创作提供了素材。
在玄宗开元年间,李白开始四处游历,颠沛流离,以奇特的生活经历和豪迈的个性为他的诗歌创作注入了独特的意境。
李白的诗歌风格独特,有"诗仙"之称。
他的诗作热情豪放,意境奔放自由,多描绘壮丽的山水景色、饮酒作乐以及人生哲理等。
他的诗句常常雄浑豪放,气势磅礴,给人一种宽广开阔的感受。
而且,他运用形象、比喻和修辞手法巧妙地表达出自己的思想与情感。
他的诗歌内容丰富多样,既有歌咏自然的山水诗,也有抒发对人生的感慨和对社会现实的批评的诗。
他的作品是中国古代文学宝库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李白的诗歌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的创作风格开辟了唐代后期文人诗风的新局面,为之后的唐诗黄金时代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他的作品广泛流传,被后人广泛传颂和仿效。
魏晋以来,文人雅士对李白的诗作情有独钟,尤其是他的豪迈志向和伟大目标所表达的雄心壮志,深受后代文人的追随和崇拜。
总之,李白作为唐代的一代诗仙,以他独特的诗歌风格和丰富多样的创作内容,成为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重要人物。
他的诗歌展示了他对自然和人生的深刻思考,表达了他豪情万丈的个性和对人类理想追求的热爱。
他的作品不仅具有美学价值,还体现了他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和批判。
李白的诗歌对于后世的文人雅士们具有深远的影响,成为他们追逐理想、勇于创新的榜样。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研究中的几个问题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研究中的几个问题
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是一首惊叹大自然壮美的诗歌。
诗歌中记叙了李白梦游天姥山的故事,表达了他对天空的怀念之情。
但是读这首诗有关的许多问题也值得细细探讨。
首先,《梦游天姥吟留别》到底是不是李白本人写的?这令人十分疑惑,因为根据目前收集到的证据来看,在历史上还未发现任何可以证明这首诗是李白本人写的记录。
因此,有关这首诗的真实性问题仍有待进一步研究。
其次,《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李白到底想表达什么?有些学者认为,诗中运用了不少贬义词汇,比如“形神俱泯”,代表了李白对繁华世界的厌恶;而“幻想象世界”,则反映了李白对梦境的追求。
因此,有关诗中的文学思想问题也有待深究。
此外,《梦游天姥吟留别》的诗句本身也非常引人入胜。
首先,诗的语句简洁,且音节顺口;其次,诗中勾勒出一幅栩栩如生的自然画卷;最后,诗句中有不少含蓄的双关语,蕴藉深深的深意。
综上所述,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是一首生动实在的诗歌,向人们展示了李白的梦想和心中的感受。
然而,诗歌中的几个问题仍有待进一步深入的研究,以更加全面的角度去理解这首诗的魅力与意义。
李白研究报告
李白研究报告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是中国唐代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尊称为“诗仙”。
本文基于对李白的研究,总结出他的生平事迹、创作特点和影响等方面的内容。
首先,关于李白的生平事迹。
李白出生于唐朝,自少有志向,梦想成为举世无敌的诗人。
他游历了大半个中国,游历经历丰富,受到了许多历史事件的影响。
他游历期间,结识许多文人墨客,与之互相启发,共同探索诗歌艺术的极致。
李白对于政治的关注使他成为了唐玄宗朝的官员,但他并不擅长处理政务,官场生活使他感到压抑,最终选择过上自由自在的居士生活。
他的一生都在为追求内心的自由而努力。
其次,李白在创作上有着独特的风格和特点。
他的诗歌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富有想象力与疯狂,善于写作壮丽的山水田园风景,表达对自然的狂热追求。
他的诗句富有音乐感,语言优美流畅,运用了大量的修辞手法,如夸张、比喻、比拟等,使他的诗歌具有了强烈的感染力和吸引力。
另外,他的诗歌表现了对人生、宇宙等深刻的思考,并表达了对现实人生的不满和对理想世界的向往。
最后,李白的影响深远。
他的诗歌被后人广泛传颂,并对后世诗人有着重要的影响。
他的创作风格和主题在唐代被称为“浪漫主义”,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的作品也影响了后世文人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他的追求自由、痛饮快乐的人生态度影响了后世许多文人墨客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
综上所述,李白作为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一位伟大诗人,他的生平事迹、创作特点和影响都非常显著。
他的诗作既富有浪漫主义色彩又富有感染力,对后世诗人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他以其独特的创作风格和超凡脱俗的诗歌才华,成为了唐代文学史上的璀璨明珠。
李白研究报告总评
李白研究报告总评李白是中国古代文化艺术宝库中最杰出的诗人之一。
他的诗歌以奔放高亢、豪情壮丽而著称,被尊称为“诗仙”,对中国古代文学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研究报告对李白的生平、创作及影响进行综合评述,旨在全面了解这位伟大诗人的艺术成就和文化价值。
首先,报告对李白的生平进行了详细的介绍。
李白出生于唐朝盛世,尽享优渥的家庭条件和教育资源。
然而,他在观察和体验人生的过程中逐渐培养了独立自由的思想,以及对自然、人生、宇宙的宏伟视野。
通过逐一审视李白的生平经历,我们对他的杰出才华、豪放洒脱的个性以及与一代宗师杜甫结下的深厚友谊深有感受。
其次,报告对李白的创作成就进行了较为全面的分析。
李白的诗歌风格独特,创新而豪迈,多以抒发个人情感和对宏伟事物的赞颂为主题。
他的作品中融入了浪漫主义、超验主义等多种元素,形成了独具魅力和震撼力的艺术效果。
同时,李白还以描写自然为主要手法,充分表现出了他对自然的赞美和热爱。
他的诗歌以激昂豪放、奔放畅快为主调,将人与自然、天地融为一体,给人以高尚情操、激发向上力量的美感。
最后,报告对李白的影响进行了综合梳理。
李白的诗歌对后世文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的作品不仅激发了唐代文人对自然、生命和社会的思考,也为后世文人提供了一种以自我表达和探索为基础的写作方式。
他的豪放情怀和艺术个性也为后世文人树立了典范,成为追求自由创作的楷模。
李白的影响还延伸到音乐、绘画、雕塑等艺术领域,成为中国文化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综上所述,李白是中国古代文化艺术宝库中的瑰宝。
他的诗歌创作风格独特,富有豪情壮丽的个人情感和对宏伟事物的赞颂。
他的艺术成就不仅对唐代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为后世文人提供了借鉴和启发。
通过研究李白,我们不仅可以欣赏他的诗歌艺术,还可以领略到他在中国文化史上的重要地位和对后世的深远影响。
关于李白的研究报告小学
关于李白的研究报告1. 引言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是唐代著名的浪漫主义诗人,被誉为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诗仙”。
他的诗歌作品多姿多彩,充满奇思妙想和豪情壮志,对后世诗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旨在通过对李白的生平、诗歌创作和文学成就的综合研究,展示他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
2. 李白的生平2.1 早年经历李白出生在一个文化世家,他的祖先是当地的地方官员。
早年,他在家乡对古典文学展现出了出色的天赋和热情。
他在古诗词和文学知识的学习上取得了非常好的成绩。
2.2 仕途经历李白少年时曾经尝试过出仕于朝廷,但由于一些不可掌控的因素,他并没有取得仕途上的成功。
然而,不为官并没有阻挡他继续从事文学创作的热情。
2.3 浪漫的旅行经历李白喜欢四处游历和游历。
他曾经长时间游历了中国的许多地方,从西南的长江流域一直到北方的黄河流域。
在他的旅途中,他结识了许多名士和文化名人,他的创作受到了这些经历的极大影响。
3. 李白的诗歌创作3.1 诗歌题材多样化李白的诗歌题材十分广泛,既有抒情诗歌表达自己内心的感受,也有写景描写自然风光的田园诗,还有抒发爱国情怀和社会批判的诗作。
这种多样化的题材使得他的诗歌作品更加丰富多彩。
3.2 艺术手法的创新李白在诗歌创作中运用了许多独特的艺术手法,例如白描、夸张等,这些手法使得他的诗歌充满了生动和艺术魅力。
3.3 形式与内容的统一李白注重诗歌的形式与内容的统一,他通过精确把握诗歌的节奏和韵律,使得他的诗歌更加有韵律感和音乐感。
4. 李白的文学成就4.1 对于后世诗人的影响李白的诗歌创作开创了中国古代诗歌的新时代,对于后世的诗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的奇思妙想和豪情壮志成为了后来许多文人的创作灵感。
4.2 文人的赏识和称誉李白的诗歌作品在他生前就受到了文人们的广泛赏识和称誉。
唐代文人杜甫称赞他为“太白居士”,宋代文人苏轼称他为“诗仙”,这些赞誉充分证明了他在文学界的地位和影响力。
对李白的调查报告
对李白的调查报告对李白的调查报告李白,唐代著名的浪漫主义诗人,被誉为“诗仙”。
他的诗歌充满了豪放、奔放的情感和想象力,给人以深刻的艺术享受。
然而,对于李白的生平和诗歌创作,一直存在着许多争议和猜测。
本报告将对李白进行一次全面的调查,以揭示他的真实面貌和诗歌创作的背后故事。
一、生平调查李白生于唐代贞观年间,出生地点为今天的陕西省杨凌。
他出身于一个文化底蕴深厚的家庭,从小就接受了良好的教育。
然而,李白的一生并不平坦。
他曾多次辗转于各地,游历过许多名山大川,结识了许多文人雅士。
他的诗歌创作受到了各种各样的影响,从而形成了独特的风格。
二、诗歌创作调查李白的诗歌作品以其豪放奔放的风格而著称。
他的诗中常常充满了对自然的赞美和对人生的热爱。
他的诗句优美动人,意境深远,给人以极大的艺术享受。
然而,李白的诗歌并非一帆风顺。
他的创作也经历了许多起伏和转变。
在早期,他的诗歌多以咏史抒怀为主,表现出对国家兴亡的关注和对时代变迁的思考。
而后期的诗歌则更加注重个人情感的表达,充满了豪情壮志和对自由的追求。
三、影响调查李白的诗歌对后世影响深远。
他的诗歌风格开创了浪漫主义的先河,对后来的文人雅士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他的诗歌作品被广泛传播,为后人提供了丰富的艺术素材和创作灵感。
他的诗人形象也成为了后世文人的榜样和追求的目标。
李白的诗歌被诵读、吟咏、研究和传颂,成为了中华文化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四、争议调查然而,李白的诗歌和生平也存在着一些争议。
有人认为他的诗歌过于放纵和随意,缺乏严谨和深度。
还有人对他的生平进行了质疑,认为他的一些传世作品可能并非真迹。
这些争议使得我们对于李白的认识变得更加复杂和深入。
然而,无论如何,李白的诗歌和他作为一个诗人的形象已经深深地烙印在我们的文化记忆中,成为了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结论综上所述,李白是一位伟大的诗人,他的诗歌作品给我们带来了无穷的艺术享受和思考。
他的生平和诗歌创作经历了许多起伏和转变,但他的诗歌风格始终保持着独特的个性和魅力。
李白研究
李白研究1、一曲生命的形上悲歌——李白《将进酒》的重新解读《将进酒》表达的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怀才不遇”之悲愤,而是从流水意象:生命有限性的隐喻;万古之愁:形上之生命痛苦;道教影响:李白形上痛苦之根源等方面考量,抒发的是对生命本身的形上悲歌,是道教徒视野观照下对生命有限性的痛苦及其超越方式的形上追问。
这种生命的悲慨与追问也是魏晋诗歌中有关生命悲歌主题一种传承。
2、醉与幻中的悲剧美——《将进酒》中的酒神诗歌在醉与幻中体现着诗人的洒脱诗风和高洁的审美取向。
西方美学中称悲剧美为酒神,通过比较西方酒神精神和李白《将进酒》的思想内涵,分析李白在《将进酒》中展现的个性,管窥一种别致的酒神悲剧美。
3、从李白的“镜中我”析《将进酒》这篇文章是从传播学的角度,用“镜中我”这个理论分析李白在《将进酒》中所反映出的心理状态和人格特征,在此基础上,分析这首诗所蕴含的思想感情。
4、《将进酒》的悲怆意蕴悲怆风格: 豪中有悲, 悲中见豪; 豪是出自孤独的人格力量, 悲是源于现实的痛苦遭遇; 豪是诗歌的外在特征, 悲是诗歌的内在风格。
5、《将进酒》中无奈的豁达6、从《将进酒》看唐代诗人李白纵酒狂放的深层社会原因结合李白的生平遭遇与时代背景, 分析了诗人在《将进酒》中纵酒狂放的酒徒形象背后所蕴含的悲愤与孤傲。
指出盛唐社会政治的黑暗、统治者的昏庸、官场的腐败与诗人追求美好政治理想的矛盾, 才是李白纵酒狂放的深层社会原因。
7、《将进酒》矛盾成就的诗篇8、与尔同销万古愁——李白《将进酒》赏析作为乐府歌行,《将进酒》代表着他那“豪放飘逸”的诗风,抒发了怀才不遇的苦闷及放浪形骸的不甘。
9、李白《将进酒》的章法起、承、转、合,环环相扣,步步深入,异常缜密。
10、试论李白《将进酒》一诗的狂放美李白的《将进酒》一诗具有突出的狂放美特征, 在作品中主要表现为磅礴遒劲的气势美, 炽烈昂扬的激情美, 和为了强化气势美、激情美而运用的奇谲的想象美、大胆的夸张美, 从而达到了一种亦仙亦野、傲岸不羁的审美奇境。
20世纪李白研究述略
20世纪李白研究述略
李白(701-762)是中国最著名的古代诗人,他的诗歌和诗句为中国文学史留下了宝贵的财富,也是研究中国文学史必不可少的重要资料。
20世纪被誉为中国文学史上重大突破的李白研究,主要从几个方面进行研究,给我们提供了更深入的了解李白。
20世纪早期,李白研究的重点是确定其诗歌的真伪,著名的学者陈秋水在《李白诗歌研究》一书中,对李白的诗歌作了详细的梳理,论述了李白诗歌的真伪和表现手法,形成了20世纪李白学的基础。
在20世纪中叶,李白研究的焦点转移到探讨其诗歌的历史性和深刻的社会意义。
诗人楚辞地位的确认,研究者认为,李白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个把《诗经》《楚辞》作为文学著作发挥创作作用的诗人,也是首先将文学艺术与宗教文化融为一体的诗人,他的诗歌在宗教文化、社会史和文学史上具有深远的影响和重要意义。
20世纪后期,随着古代诗歌研究的不断深入,人们开始重视李白诗歌中作品中文学、哲理、伦理等思想内容,探讨其作品有关诗性、象征意象、形式结构等方面的文学理论角度。
许多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分析李白的作品,揭示其诗歌中隐藏的人文精神,并将其与近代文学作品进行比较研究。
20世纪以来,李白研究的内容也不断扩展,其他文学著作如《李太白集》都受到关注,甚至李白的世界观、思想观点也受到学者研究,进一步深入到李白的精神世界深处,获取更多关于李白精神形象的细节信息。
总之,20世纪以来,李白研究的重心从实物变成理论,从诗歌的古典性变成人文性,研究不仅确立了李白学的学科地位,也为诗人的哲学思想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持,其学术价值不可忽视。
李白生平事迹研究报告
李白生平事迹研究报告一、引言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是唐代著名的浪漫主义诗人。
他的诗歌作品以豪放奔放、狂放不羁而著称,被誉为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诗仙”。
本文将以李白的生平事迹为主线,对其一生的经历进行研究和探讨。
二、早年经历李白出生在一个文化世家,从小受到良好的教育。
他自幼聪慧,擅长文学和音乐。
据记载,他七岁能写诗,十岁能作文。
他的父亲对他的才华非常看重,给予了他很大的鼓励和支持。
在父亲的影响下,李白对诗词的热爱日益加深。
三、壮游江湖李白年轻时热衷于游历名山大川,他曾拜访过很多名士高僧,广泛学习各种知识和技能。
他还拜师学艺,向各路名家请教,使自己的才华得到了更大的发展。
在这一时期,他的诗歌开始展现出丰富的想象力和独特的风格。
四、仕途失意李白曾数次参加科举考试,然而却屡次落榜,未能进入仕途。
他的失败使他感到沮丧和失望,但并没有放弃追求自己的理想。
相反,他更加坚定了自己做诗人的决心。
五、与杜甫的交往杜甫是唐代另一位伟大的诗人,他与李白有过多次交往。
两人一度成为挚友,他们互相赞赏对方的才华。
然而,由于性格和追求的差异,两人之间也产生了一些摩擦。
尽管如此,他们的诗歌交流对彼此的创作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六、流放岁月由于李白在文化和政治上的不妥协,他多次遭到贬谪和流放。
流亡岁月中,他游历了许多地方,经历了许多艰辛和磨难。
然而,正是这些经历使他的诗歌更加深刻和真实,表达了他对人生和世界的独特见解。
七、晚年归隐李白晚年时回到家乡,过上了隐居的生活。
他放下了世俗的纷扰,专注于诗歌创作和人生的思考。
他的晚年作品更加富有哲理性和深度,反映了他对人生和宇宙的思考和领悟。
八、艺术成就与影响李白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伟大诗人之一,他的诗歌作品丰富多样,风格独特。
他的诗歌以豪放奔放、狂放不羁著称,充满了对自然、爱情、人生等主题的热情和追求。
他的作品对后世文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被誉为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
九、结语通过对李白生平事迹的研究,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了这位伟大诗人的一生。
杨栩生:李白生平研究中几个问题的再探讨
杨栩生:李白生平研究中几个问题的再探讨李白生平研究中幾個問題的再探討楊栩生先生摘要:一、關於李白《冬日歸舊山》詩的作年。
論者認爲是開元十二年李白即將告別“舊山”的產物。
本文辯其對李白此詩理解有誤,堅持李白“歸舊山”當是開元九年冬的筆者原說。
二、關於李白是否開元十年出蜀。
開元十年出蜀論者對李白于江陵見司馬承禎的時間持論不確,以至結論錯誤。
本文以李白《上安州裴長史書》爲依據,結合李白出蜀前的行蹤,辯其出蜀爲開元十三年。
三、關於李白拜謁並上書韓朝宗的時間。
論者將李白《憶舊遊寄譙郡元參軍》詩中所敘洛陽至隨州之遊爲開元十七年前,至有開元二十四年拜謁韓朝宗之說。
本文以考察李白“還山尋故巢”的時間爲基礎,結合韓朝宗作鎮襄州的期限,辯其拜謁並上書韓朝宗的時間爲開元二十二年。
摘要:一、关于李白《冬日归旧山》诗的作年。
论者认为是开元十二年李白即将告别“旧山”的产物。
本文辩其对李白此诗理解有误,坚持李白“归旧山”当是开元九年冬的笔者原说。
二、关于李白是否开元十年出蜀。
开元十年出蜀论者对李白于江陵见司马承祯的时间持论不确,以至结论错误。
本文以李白《上安州裴长史书》为依据,结合李白出蜀前的行踪,辩其出蜀为开元十三年。
三、关于李白拜谒并上书韩朝宗的时间。
论者将李白《忆旧游寄谯郡元参军》诗中所叙洛阳至随州之游为开元十七年前,至有开元二十四年拜谒韩朝宗之说。
本文以考察李白“还山寻故巢”的时间为基础,结合韩朝宗作镇襄州的期限,辩其拜谒并上书韩朝宗的时间为开元二十二年。
關鍵詞:李白;歸舊山;出蜀;上書韓朝宗;時間关键词:李白;归旧山;出蜀;上书韩朝宗;时间一、李白何年冬日“歸舊山”一、李白何年冬日“归旧山”李白蜀中之作《冬日歸舊山》詩的系年,筆者曾在《李白生平研究匡補》中認爲“當是李白開元九年投刺蘇頲不中,而七八個月後歸舊山,讀書處所作”[1](p24)。
但敬永諒先生在《李白〈冬日歸舊山〉探微》(《文史雜誌》2004.5,下簡稱《探微》)中對此卻提出了懷疑,並認定《冬日歸舊山》作於開元十二年,是李白“即將出蜀告別'舊山’的產物”。
探讨李白的人生态度
探讨李白的人生态度李白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一位伟大的诗人,他的作品以其豪放的情感和奔放的笔触而闻名于世。
作为一个传统文化学者,我对李白的研究心得深深触动了我对他的人生态度的思考。
在我的研究中,我发现李白的人生态度可以概括为追求自由、追求真实和追求人生的意义。
首先,李白追求自由的人生态度在他的诗歌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他的作品中常常表达了对封建礼教和束缚的反抗,他倡导个性的张扬和自由的追求。
例如,在他的《将进酒》中,他写道:“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这些诗句表达了他对生命短暂和时间的流逝的感慨,同时也表达了他对自由和无拘束的渴望。
他的作品中还有许多描绘自然景观和狂放不羁的形象的诗句,这些都反映了他对自由的追求。
其次,李白追求真实的人生态度在他的作品中也得到了体现。
他的诗歌常常表达了他对真实和真理的追求,他试图通过诗歌来揭示人生的真相。
例如,在他的《静夜思》中,他写道:“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这首诗表达了他对生活的真实感受和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他的作品中还有许多关于人生哲理和人性的思考,这些都反映了他对真实和真理的追求。
最后,李白追求人生意义的人生态度在他的作品中也得到了体现。
他的诗歌常常表达了他对人生的思考和对人生意义的追求。
例如,在他的《登金陵凤凰台》中,他写道:“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这首诗表达了他对历史的思考和对人生短暂的感慨,同时也表达了他对人生意义的追求。
他的作品中还有许多关于生死和人生价值的思考,这些都反映了他对人生意义的追求。
综上所述,李白的人生态度可以概括为追求自由、追求真实和追求人生的意义。
他的作品中充满了对自由的渴望,对真实的追求和对人生意义的思考。
作为一个传统文化学者,我深深被他的人生态度所触动,他的作品给了我对人生的启迪和思考。
通过研究李白的诗歌,我更加理解了追求自由、追求真实和追求人生意义的重要性,这些对我个人的成长和修养都有着深远的影响。
李白在安陆十年论略
李白在安陆十年论略关于李白的思想,历代学者已有过不少精辟的论述。
特别是解放后,一些论家运用马列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把李白的思想性格,放在他所处的那个特定的历史环境中去加以分析,从而把李白研究工作推向了一个新的阶段。
但也应该看到,目前至少有两个方面的问题应引起我们的注意,一是由于对李白的生平缺乏翔实的考证,因而在具体品评李白的的某些作品时,往往出现一些牵强附会、甚至误解的地方,二是对李白思想性格形成的过程分析不够,容易给人造成一种错觉,即其思想性格似乎是天生的,或者是他本身所固有的。
本文在考证李白交游、行踪的基础上,试图将其在安陆十年思想性格的形成作一简要论述,以求教于方家。
(一)一些著名学者关于李白思想的论述,其基本点:一是认为李白的思想复杂,但以道教思想为主。
范文澜认为:“道教得到唐玄宗的提倡,所谓神仙如张果等人相继出现,这在文学史上必然要有自己的代表人物,李白正是反映道教思想的杰出作家。
”刘大杰认为:“这些方巾气十足的秀才儒生,他是看不上眼的……他这种排圣贤、反封建、鄙权贵、轻礼教的思想,贯通他的全部作品。
”罗宗强认为“李白明确提出的政治主张却更多的包含着道家的东西。
”二是认为李白的思想是儒、道混杂。
郭沫若认为:“李白的思想,受着他的阶级的限制和唐代思潮的影响,基本上是儒、释、道三家的混合物”。
游国恩等人认为李白的一生是复杂的。
作为一个天才诗人,他还兼有游侠、刺客、隐士、逸人、策士、酒徒等类人的气质或行径。
这和他的思想的复杂性是分不开的。
我们认为,要正确分析李白的思想,后人的探讨固然重要,但不应离开当时人的记述和李白本人的诗文。
特别是李阳冰、魏万二人,李白曾委托他们整理诗稿,他们直接听过李白的口述。
细读李阳冰等人为李白编辑诗文的序,可知他们并不强调李白的所谓道教思想,相对地,一致肯定的,却是他正统的儒家思想。
李阳冰说他“不读非圣之书,耻为郑卫之作。
故其言多似天仙之辞。
凡所著述,言多讽兴,自三代己来,《凤》、《骚》之后,驰驱屈、宋,鞭挞扬、马,千载独步,唯公一人。
从杜甫诗论测李白生平的一些问题
“比如,可以从杜甫诗歌中了解李白的家庭背景,也可以从中获知李白的家庭情况。
杜甫的《赠李见友》里充满了对李白的深情,用细腻的语言勾画出李白的优雅形象,让我们见识到了他家境不错,能够搬来古董玩具娱乐。
另一方面,诸如《梦李白》等诗歌中,描述了李白极具特色的家庭生活,他与梨园幼稚的地方,弥漫着一股乐趣的气息。
这也暗示了李白的父母关爱他,给他带来了童趣的生活,使他得以享受到美好的童年生活。
另一方面,李白的文学修养也可以从杜甫诗歌中体现出来。
李白与杜甫一、“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后人描写李白的诗句是数不胜数,但是杜甫的这首诗尤为经典。
这是李白被放逐后,杜甫思念李白时所做的五言古诗《寄李十二白二十韵》中的一句。
这对当时李白文笔和诗词在盛唐时期乃至现在影响力的描写也是十分还原。
李白所处的时代,文坛昌盛。
其中跟李白一个时代的唐代著名诗人王维、孟浩然擅长于五言绝句,同一个时代的王昌龄擅长七言绝句更是被称为“七绝圣手”。
但只有李白的五言绝句和七言绝句皆如行云流水,笔底生花,堪称极品,可见李白的才华横溢,超凡卓群。
李白的诗句对后世影响深远,他的诗歌风格更是影响了一代人,后世很多文学大家的作品皆受到李白诗句的影响。
宋代苏轼的诗词更是跟李白有异曲同工之妙;中唐的韩愈,他以李白和杜甫为尊,在诗歌创造和思想上都有所继承。
众多著名诗人都多多少少的受到李白诗句和风格的影响,李白不仅造就许多著名的诗句,流传千古,更对后来中国的诗人甚至文化造成深刻的影响。
由此可见李白对于后世人们的影响力和诗坛地位。
二、“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
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这首《饮中八仙歌》一共描写了八个著名诗人,李白便是其中一个,这也是杜甫对李白的一个经典的描写。
这第一句“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是什么意思呢?这就要细谈李白的诗词和习惯了。
李白作诗无数,尽收录于《李太白集》,可谓是传世之作,有许多大家所熟知的作品,但这些作品多为醉酒所作,这是为何?因为李白嗜酒,喝醉了甚至在长安市上的酒家就睡了,而且习以为常,但是喝完酒就能作诗百篇。
李白研究中的几个问题
作者: 郁贤皓
出版物刊名: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页码: 9-13页
主题词: 学术界;长安;李白出生地;都督府;中亚碎叶;李阳冰;十三年;西域;李白诗歌;李白研究
摘要: <正> 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李白,一千二百多年以来,深受人民喜爱。
可是,学术界由于长期受尊杜抑李思想的影响,历代研究李白的人很少。
加上人们对浪漫主义创作方法的特点缺乏了解,还往往误解李白诗歌的思想内容。
不少人对李白诗歌的艺术魅力叹为“神奇”、“仙才”,却不能深入研究其所以然。
解放后三十五年来,李白研究进入了新阶段。
特别是。
李白生平研究中几个问题的再探讨
李白生平研究中几个问题的再探讨
杨栩生
【期刊名称】《绵阳师范学院学报》
【年(卷),期】2006(25)3
【摘要】一、关于李白<冬日归旧山>诗的作年.论者认为是开元十二年李白即将告别"旧山"的产物.本文辩其对李白此诗理解有误,坚持李白"归旧山"当是开元九年冬的笔者原说.二、关于李白是否开元十年出蜀.开元十年出蜀论者对李白于江陵见司马承祯的时间持论不确,以至结论错误.本文以李白<上安州裴长史书>为依据,结合李白出蜀前的行踪,辩其出蜀为开元十三年.三、关于李白拜谒并上书韩朝宗的时间.论者将李白<忆旧游寄谯郡元参军>诗中所叙洛阳至随州之游为开元十七年前,至有开元二十四年拜谒韩朝宗之说.本文以考察李白"还山寻故巢"的时间为基础,结合韩朝宗作镇襄州的期限,辩其拜谒并上书韩朝宗的时间为开元二十二年.
【总页数】5页(P5-9)
【作者】杨栩生
【作者单位】四川省教育厅李白文化研究中心,四川,绵阳,621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I2
【相关文献】
1.韦棣华生平研究中的几个问题 [J], 汲言斌
2.欧阳炯生平研究中的几个问题 [J], 杨兴涓;李延芳
3.开拓视野深入探求——李白诗歌艺术研究中的几个问题 [J], 韩式朋
4.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研究中的几个问题 [J], 张光富
5.李白研究中的几个问题 [J], 郁贤皓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再论李白生卒年问题
再论李白生卒年问题【内容提要】李白卒年,历来诸说纷纭,致其享年亦无定说。
李士训《记异》中明白记载了李白"大历初"仍在人世的资料,却始终未被研究者重视。
李文结合唐代诸家碑传、序文,考察李白系年诗文,证明李白应生于神龙初年(约705)卒于大历初年(约766),享年62岁。
【关键词】李白/生卒年/李世训《记异》孟子曰:"尚论古之人,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吾人于"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之伟大诗人李白亦当如此。
然而恰恰在李白生卒年和出生地等关键事实上,偏偏出了问题。
自北宋以及清代,李白生卒年一直流行生于长安元年(701)、卒于宝应元年(762)、享年62岁说①,生于圣历二年(699)、卒于宝应元年、享年64岁说②。
这些说法因与李白集中存在宝应元年以后诗文的事实不符,故20世纪80年代以来,学人对李白生卒年又进行了新的探索。
不少研究否定了"宝应元年说",认为李白应卒于宝应以后:李从军《李白卒年辨》提出李白应生于长安元年、卒于广德二年(764)、终年64岁[1];阎琦《李白卒年刍议》则认为生于长安元年、卒于广德元年、享年63岁[2]。
但这些说法仅解决了李白不卒于宝应元年的问题,对其生年却一仍其旧,这不仅与李华所撰《李君(白)墓志铭并序》(下称李华《铭》)说李白"年六十有二"不符,而且也无补于有关李白出生地问题的讨论。
鉴于此,林贞爱《李白身世及生卒年代新考》又提出生于神龙二年(706)、卒于大历二年(767)、享年62岁说[3],却又缺乏坚实的证据。
上列诸说都不同程度地存在占有史料不充分、擅疑古书、误解古人的毛病。
如"卒于宝应元年说"的共同不足,都是曲解李阳冰《草堂集序》(下称李阳冰《序》)原意,将"疾亟(病危)授简"的"疾亟"理解成"死亡"(或临死),将李白病中嘱托李阳冰编《草堂集》的时间说成是李白死亡之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据, 结合李 白出蜀前 的行踪 , 辩其 出蜀为开元十三年 三 、 关于李 白拜谒并 上书韩朝 宗的时 间 论 者 李 白《 l _ 芊 忆旧
因此说李 白不 可 能 在 “ 一年 之 内再 行 于 谒 ” 这 却 。
是 对《 日归旧 山》 冬 行文 的误 解 了。李 白说 “ 砚 修 洗
良策 , 敲松 拟 素 贞 ; 时重 一 去 , 合 到 三 消 ” 其 此 去 , “ 此时 ” 显 然 是 指 “ 良策 ” 拟 素 贞 ”的 “ 之 以 , 修 “ 广 学” 之后 , 不是 指 “ 旧 山” 当 时 。 因此 , 《 而 归 的 将 冬
李 白生 平研究中几个 问题的再探讨
杨 栩 生
( 四川省教育厅李 白文化研究 中心 , 四川绵 阳 6 10 ) 20 0 摘 要 :一 、 关于李 白《 日归旧山》 冬 诗的作年。论者认 为是开元 十二年 李 白即将告 别“ 旧山” 的产 物 、本 文
辩其对李 白此诗理解有误 , 坚持李 白“ 归旧山” 当是 开元 九年冬的笔 者原说 、 、二 关于李 白是 否开元 十年 出蜀 、开
游寄谯郡元参 军》 中所叙洛 阳至随州之游为开元十七年前 , 诗 至有开元二 十四年 拜谒韩朝 宗之说 。本 文 以考 察李
白“ 山 寻 故 巢 ” 时 间 为 基 础 , 合 韩 朝 宗作 镇 襄 州 的期 限 , 其 拜 谒 并 上 书韩 朝 宗 的 时 间 为 开元 二 十二 年 还 的 结 辩 关键 词 : 李 白 ; 归 旧 山 ; 出 蜀 ;上 书 韩 朝 宗 ; 时 间 中 图分 类 号 :I0 . 2 62 文 献 标 识 码 :A 文章 编 号 :17 62 (0 6 0 0 0 62— 1x 2 0 )3— 0 5—0 5
日归 旧 山》 系于 开元 九 年 , 并不 意 味 着 是说 李 白“ 一 年之 内两次 投刺 ” 。事实 上 , 冬 日归 旧 山》 以《 可见 , 李 白也并不 是 在 一 年 之 内投 刺 两 次 , . 有 准 “ 也没 硬 要说 李 白一年 之 内再行 干谒 ” 。
写 手法 , 一样 的荒 凉破 败 , 区别 出荒败 的程 度有何 能
不 同J ? i ” 屿
以《 探微 》 的这 种 比较 , 不 是 就 可 以认 为李 白 是 离 开 “ 山 “ 时 间也 如 《 诗 ・ 旧 的 古 十五 从 军 征 》 中的 老 军人 离开 家 乡那 么长 的时 间了呢 ?当然不 能这 么
飞, 中庭 生旅 谷 , 井上 生旅 葵 ” 比较 , “ 相 说 一样 的 描
《 探微》 又认 为: 《 日归旧 山》 “冬 诗未 ‘ 时重 此
一பைடு நூலகம்
去, 去合 到三 清 ’ 句 , 明李 白此 次 归 ‘ 一 表 旧山 ’ ,
只是作短 暂停 留 , 了实 现 自己 的抱 负 又将 远 离 ” 为 ,
李 白蜀 中之 作 《 日归 旧 山》 的系年 , 者 曾 冬 诗 笔 在《 白生平研 究 匡补 》 李 中认 为 “ 当是 李 白开元 九 年 投 刺 苏 颞 不 中 而 七 八 个 月 后 归 旧 山 读 书 处 所 作” 。但 敬永 谅先 生在 《 白( 日归 旧山 ) 李 冬 探 微 》 《 史杂 .20 . 下 简称 《 微 》 中对此 却 (文  ̄}04 5, 探 ) 提 出 了怀 疑 , 认 定 《 日归 旧 山 》 于 开 元 十 二 并 冬 作 年, 是李 白“ 即将 出蜀告 别 ‘ 山 ’ 旧 的产物 ” 。 《 微 》 疑 的是 “ 白离 开 仅 七 八 个 月 的 时 探 怀 李
是不 同 。以 “ 中庭 ” 厅 堂正 中 ) 生 “ ( 而 旅 ” 野 生 ( 谷物 ) 可 见房 屋 屋顶 都 已颓 塌 , “ 床 苍 鼠走 ” , 而 拂 , 则是 乡村屋 舍一段 时 间无 人 居住 的平 常现 象 , 即便 是现 在农村 的屋舍 也是 常事 。而 书籍 受潮 三 五年 或 更长 的时 间 , 那就 不止 是生 “ 素鱼 ” , 了 而是 霉烂 了。
维普资讯
20 06年 6月 第2 5卷 第 3期
绵 阳师范学 院学报
J u n l Min a g No ma ie st o r a a y n r l Un v ri y
J n ,0 6 u .20
Vo _ No. l25 3
一
、
李 白何年冬 日“ 旧山” 归
李 白离 开“ ” 旧j 的时间 , 结 论 当然 也 就 是 十分 简 L j 其
单 的 : 白离开 “ 山” 时间 和那 个 “ 五从 军 征 , 李 旧 的 十 八 十始 得 归 ” 老 军 人 离 家 的 时 间是 一 样 的 。然 的 而 , 岂不 大谬 干李 白蜀 中 的情 形 么 ?何 况 , 冬 日 这 《 归 旧 山》 十 五从 军征 》 诗 所写 的荒 凉破 败 也 并 和《 两 非 如《 微》 探 所认 识 的是 “ 样 的” 一 。且如 “ 拂床 苍 鼠 走, 倒箧 素鱼惊 ” 比较 于 “ 中庭 生 旅谷 ” 其景 象 就 大 ,
间 , 旧居 竟 然 会 荒 废 破 败 如 斯 ( , 诗 之所 写 其 按 指
“ 嫩篁 侵 舍密 , 古树 倒 江横 。 白犬 离 村 吠 , 苍苔 上 壁 生 。穿厨 孤雉 过 , 临屋 旧猿呜 。木 落禽巢 在 , 疏兽 篱 路成 。拂 床苍 鼠走 , 箧 素鱼 惊 ” ? 他真 的只离 开 倒 ) 了短 短 的七八 个 月 时 间吗 ” ?并 将 李 白诗 中所写 之 景 与《 诗 ・ 五 从 军 征 》 兔 从 狗 窦人 , 从 梁 上 古 十 “ 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