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高考历史复习中国古代文明的成熟与繁荣——魏晋南北朝、隋唐、宋元教案
2019年高考高中历史一轮通史复习 学案 中国古代文明的曲折发展与繁荣-魏晋、隋唐时期
魏晋、隋唐时期的经济
(1)农业
a.北魏到唐朝前期曾推行①均田制,国家授田给农民,农民承担相应
的义务。
b.隋唐时期出现②曲辕犁,将中国的犁耕技术推向成熟。
c.隋唐五代时期,北方已经使用③立井水车作为提水灌溉工具。
易混辨析牛耕不是中国传统耕犁定型的标志
(2)手工业
a.私营纺织作坊兴起,官营纺织业也有相当大的规模。
b.唐朝时长安、洛阳最为繁盛,扬州“雄富冠天下”;作为地区经济中心
的杭州、湖州商业十分发达。
考点3魏晋、隋唐时期的思想与科技文化
魏晋、隋唐时期的思想文化
(1)思想
a.魏晋时期新思潮流行,道教和佛教广泛传播,冲击了儒家思想作为核心
价值观念的地位。
b.唐代出现“三教合一”的局面,唐朝中后期,李翱和①韩愈成为北
制度的成熟
经济
(1)魏晋:农耕文明与游牧文明冲突激烈,农耕经济遭到一定程度的破
坏,经过三百多年的融合,游牧文化大都融入中原文化
(2)隋唐:随着新的生产工具曲辕犁的推广,隋唐农业达到新的高峰
思想
文化
(1)魏晋:社会主流思想方面出现了儒、佛、道“三教并存”的局面,
士族阶层深刻影响了中国艺术的发展方向
(2)隋唐:科举制度扩大了知识分子队伍,推动了文学艺术的进步,书法
a.实施:③隋唐以后成为主要选官制度,明清时期发展为八股取士。
b.进步性:科举制破除了世家大族垄断官场的情形;保证了专制政府行
政人员的来源及文化素养,提高了行政效率;有公平与公正。
c.局限性:科举考试的内容多为④儒家经典,压抑了知识分子的进取
精神和创造意识。
成就突出,唐诗繁荣。科技取得进步,出现雕版印刷术和火药
(通史版)2019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板块一中国古代文明的成熟与繁荣——魏晋南北朝、隋唐、宋元课件
三、宋元时期(960~1368 年) 1.宋初加强中央集权 (1)中央: 中书门下 是最高行政机构;设 参知政事 、枢 密使、 三司使 分割宰相的行政权、军权和财权。 (2)地方:军权和财权都收归中央,派 设 通判 负责监督,加强了中央集权。
文臣
做地方官,
2.元朝的政治制度 (1)设 中书省 替代三省,成为最高行政机关。 (2)地方实行
④宋代教育事业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官学、私学的数 量和规模都超过了前代,这既提高了社会整体文化水平,也为 文官政治的确立奠定了基础。
(2)表现 宋代最高统治者将兵权、 政权、 财权集于中央, 各路监司、 各州的长官,大多重用文人,并以文人掌兵权,根除藩镇跋扈 之祸。同时,宋初统治者又提倡文教,复兴儒学,扭转五代颓 风,激励士大夫的忠义节气,养好士风。“兴文教,抑武事”, 崇尚文治,奖励儒术是宋代基本国策。
二、隋唐时期(581~907 年) 1.三省六部制的形成与完善 (1)分工 ① 中书省 决策,负责草拟和颁发皇帝政令。 ② 门下省 掌审议,负责审核政令。 ③尚书省负责执行政令,下设吏、户、礼、兵、刑、工六 部。 (2)运作程序:中书省→ 门下省 →尚书省→ 六部 。
(3)特点 ①相权三分:相权被分割为三部分,这样可互相制衡,也 能 分工合作 ,从而提高了行政效率。
③是中国官制史上的重大变革,此后历朝基本沿袭这种制 度。
2.科举制度 (1)背景:隋唐统一以后, 士族 制度不适应政治和社会的需要。 (2)创立:隋文帝时开始采用 分科考试 的方式选拔官员; 隋炀帝时开始设立 进士科 。 (3)完善:在唐代成为中央统一分科、定期举行的考试选官制 度。 (4)特点:以 考试成绩 作为选拔官员的标准,考试内容主 要是 儒家经典 。 没落,依据门第选官的
2019届二轮复习 专题2 中华文明的成熟与繁荣——魏晋南北朝、隋唐和宋元时期 课件(53张)
专题二 中华文明的成熟与繁荣——魏晋南北朝、隋唐和宋元时期
第一板块
时空纵览 真题重练 精要整合 大题归纳
-7-
3.(2018课标全国Ⅲ,25) 宋代宰相祖辈任官情况表 宰相人数 曾祖、祖父或父亲任官情况 北宋(71) 南宋(62) 关闭 20 8 高级官员 本题考查两宋时期的选官制度。从表中数据可看出两宋时期出身于 “无 15 10 中级官员 官职记录 ”(即平民)家庭的宰相数量所占比重最大 12 ,且从北宋到南宋人数 8 低级官员 24 36 ,故B项正确。 无官职记录 增加 ,说明宋代科举制促使平民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趋势加速 上表据学者研究整理而成 ,反映出两宋时期( ) 从表中数据可看出出身于高、中级官员家庭的宰相数量在减少 ,说明世家 A. 世家大族影响巨大 B.社会阶层流动加强 大族的影响在减弱,故A项错误;题干中未涉及宰相的权力,故C项错误;题 C.宰相权力日益下降 D.科举制度功能弱化
吏的说法太绝对了,故A项错误;科举制把考试成绩作为选定官员的标准, 考试内容主要是儒学经典,并不注重鉴别官员的道德水平,故B项错误;科
关闭
本题主要考查隋唐时期科举制的作用。科举制有利于选拔出最优秀的官
举考试以考试成绩作为选定官员的标准,虽破除了世家大族垄断官场的情
形,但并不排除世家子弟入仕,世家子弟也可以通过科举入仕,故C项错误;
科举制把读书、考试、做官结合起来,促成了比较广泛、持久的读书风尚, 有利于社会重学风气的形成 ,从而提升了社会文化水平,故D项正确。 D
目的是削弱相权,加强皇权,故C项正确;题干只反映出宰相数量的变化,或
者说分割了宰相的权力,并不能反映宰相参政议政职能的强化,故D项错误。
关闭
C
解析 答案
2019版 第2讲 魏晋、隋唐、宋元中国古代文明的成熟与繁荣-精选教育文档
(对应学生用书第21页)[整体感知]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央集权制度遭到一定程度的破坏。
国家大分裂民族融合进一步加强。
,形成三省六部制、科举制,标志着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中央集权制度进一步完善,基本解决了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之间一、政治上——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与发展1.中枢权力体系沿革(1)萌芽:魏晋南北朝时期,三省机构已经出现,但是职责尚未定型,也不是正式的国家权力机关。
(2)形成:隋唐时期,三省六部制正式成为国家中枢权力机关,有利于分割相权,加强皇权,提高办事效率;有利于正确决策,标志着中国古代中枢权力体系的成熟。
(3)演变:宋代形成二府三司制,相权进一步削弱;元朝实行一省制,相权有所扩大。
2.地方行政管理制度的改革(1)唐朝:安史之乱后,出现了藩镇割据的局面,最终导致了唐朝的灭亡。
(2)宋代:派文臣出任州郡长官,另设通判、转运使牵制地方,中央集权加强。
(3)元代:在全国范围内设置行省。
3.选官制度的变革(1)九品中正制:魏晋南北朝时期按照门第选拔官吏的制度,使世家大族长期垄断官僚职位。
(2)科举制:隋唐时期开始实行考试选拔官吏的制度,打破了世家大族垄断仕途的局面,扩大了封建统治的基础,标志着我国选官制度的成熟。
唐代形成一套完善的德才兼顾、以德优先的考核制度。
二、经济上——农耕经济的继续发展与繁荣1.农业(1)生产工具:隋唐时期出现曲辕犁,将中国的犁耕技术推向成熟。
(2)土地制度:北魏至唐前期实行均田制,宋代实行不抑兼并的土地政策,土地私有制进一步发展。
(3)租佃关系:宋代土地兼并激烈,租佃关系普遍化。
租佃经营成为仅次于自耕农形式的重要经营方式。
订立契约作为解决纠纷的依据。
(4)经济重心的变化: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农耕经济一度遭到破坏,人口南迁,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技术,江南得到初步开发;中唐以后,南方经济继续加速发展,逐渐赶上北方,南北经济总量基本持平;南宋时经济上南强于北的局面完全确立,经济重心南移完成。
高三历史二轮复习教案:中国古代文明的成熟与繁荣
专题二中国古代文明的成熟与繁荣——魏晋南北朝、隋唐、宋元时期【考点导图】一、魏晋南北朝时期(公元220~589年)1.政治制度中央机构的三省体制开始形成;实行九品中正制,世家大族垄断仕途。
2.社会经济(1)农业:翻车;均田制;耕耙耱技术。
(2)手工业:发明灌钢法;北朝烧出成熟的白瓷。
(3)商业:北方商业一度遭到破坏。
3.文化成就(1)思想:佛教、道教兴起,冲击儒学,儒学正统地位受到挑战。
(2)科技:《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的第一部完整的农书。
(3)艺术:汉字发展为自觉的书法艺术;东晋王羲之被称为“书圣”;文人画出现,顾恺之的绘画理论和作品成就非凡。
二、隋唐时期(公元581~907年)1.政治制度(1)三省六部制形成并完善:相权被一分为三,有利于加强皇权,提高了行政效率。
(2)科举制:隋朝创立,唐朝继承并完善,为历朝沿用,影响深远。
(3)唐朝后期出现藩镇割据的局面。
2.社会经济(1)农业:唐朝前期,继续推行均田制;江东地区出现了曲辕犁;发明了灌溉工具——筒车。
(2)手工业:丝织技术高,制瓷业形成南青北白两大系统。
(3)商业和城市的发展①都市商业和农村集市发展,柜坊和飞钱问世。
②城市中坊市分开,官府直接管理市场交易。
③长安、洛阳、扬州、成都等成为闻名中外的大都会。
④从唐代起,瓷器开始大量出口。
3.文化成就(1)思想:佛、道盛行,三教合一。
(2)科技:发明雕版印刷术;唐末火药用于军事。
(3)文学:①诗歌:唐代是诗歌的黄金时期,李白、杜甫、白居易等为杰出代表。
②出现唐传奇。
(4)艺术:①绘画:进入繁盛阶段,隋朝展子虔的《游春图》;初唐阎立本的《步辇图》,盛唐画圣吴道子的《送子天王图》。
②书法:楷书大家: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等;草书大家:张旭、怀素等。
三、宋元时期(公元960~1368年)1.政治制度(1)宋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①中央:中书门下是最高行政机构;设参知政事、枢密使、三司使分割宰相的行政权、军权和财权。
2019年高考高中历史一轮通史复习教学案 中国古代文明的成熟与鼎盛-宋元时期
(2)贡献:将《大学》《中庸》《③论语》《④孟子》集为
《四书》,成为理学的主要经典。
考点2宋元科技文化的辉煌
1.科技成就
(1)11世纪中叶,①毕昇发明了胶泥活字印刷术,既经济,又便捷,是印
刷业的一大革新;宋代在军事上广泛使用火药;宋代指南针应用于航
海。
(2)元代郭守敬创制天文观测仪器简仪,编订《②授时历》,其是我
国古代最优秀的历法,与今天世界通用的公历基本相同,比现行公历的
颁行早了三百年。
(3)元代王祯的《农书》是中国古代成就卓著的四大农书之一。
2.绘画:风俗画是最大亮点,代表作是北宋张择端的《③清明上河图》;元代王冕的《墨梅图》是写意画中的精品。
3.宋词
(1)条件:商业发展,城市繁荣,市民数量增加。词成为宋代文学的主流形
(2)宋代儒学思想——理学有了较大发展
(3)宋词、元曲是这一时期的主要文学形式
(4)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文学艺术的世俗性增强,突出代表有宋词和反映市民生活的风俗画
考点1宋元的集权措施
1.中央
(1)宋代:实行“二府三司制”,“二府”即中书门下和枢密院,长官分别
为“同平章事”(后曾设参知政事)和枢密使,分掌行政和军
式和标志。
(2)代表人物:婉约派的柳永、李清照,豪放派的苏轼、辛弃疾。
4.元曲:散曲和元杂剧合称为元曲。特点是通俗生动,豪放飘逸,代表人
物是关汉卿、马致远。
的引种,提高了水稻的产量。
(2)土地制度:宋代不抑制①土地兼并,租佃关系有了较大发展。
(3)灌溉工具:宋代出现利用水力为动力的②水转翻车。
(4)重心南移:南宋时期完成,③南方成为全国的经济重心。
2.手工业的进步
(全国通史版)2019高考历史总复习 专题三 中国古代文明的曲折与繁荣——魏晋至隋唐学案
专 题 三 中 国 古 代 文 明 的 曲 折与 繁 荣 ———魏 晋 至 隋 唐考点一 中央集权制度的成熟1 三省六部制运作机制 三省指中书 门下和尚书省 分别负责 决 策 审议和 执行 尚书省下设吏 户 礼 兵 刑 工六部意义 三省相互牵制和监督 削弱了相权 保证了皇权的独尊 是我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大创造 此后历朝基本沿袭这种制度2 科举制背景 魏晋南北朝时期实行 九品中正制世家大族子 弟依靠门第掌握政权 随着世家大族的没落 九品中正制已无法 继续下去内容 隋文帝废除九品中正制 采用 分科考试 的方式 选拔官员 隋炀帝时 设立 进士科 科举制形成 意义 有利于打破特权垄断 扩大官吏人才来源 提高官 员文化素质 把选拔人才和任命官吏的权力集中到中央政府 加 强了中央集权 历朝沿用 影响深远 3 唐朝藩镇割据 形 成 唐 朝 中 期 朝 廷 在 地 方 设 置节 度 使 节 度 使 名 为朝 廷 藩 镇 实 际 上 拥 有 政 治 经 济 军 事 上 较 大 的 自 主 权 往 往 发 展 成 为 割 据势 力 藩 镇 割 据局 面 于 安 史 之 乱 后 形 成均田制 为抑制兼并 维护 小农经济巩固统治 北魏 至唐朝前期 政府 实 行 均 田 制 规 定 官 民 占 有 土 地 的 最 高 限 额 限制土地买卖意义 保证国家的赋税收入 促进农业发展2 手工业的发展:南北朝时期发明灌钢法 唐朝时形成南青 北白两大制瓷系统3 商业的发展隋唐时期 出现柜坊和飞钱唐都长安设东西二市 各占两坊之地 市坊 严格分开 唐朝在广州设有 市舶使专管对外贸易中国古代手工业不同经营形态对比考点三 “ 三教合一” 及科技文化 影响 严重削弱了中央集权( ) 隋唐三省六部制的确立表明了中国古 代 政治 怎 样 的 发 展趋势三省六部制的确立表明了中国古代政治的两个方面的发展趋势 一是明确行政分工 提高行政效率 二是分散相权 强化皇 权 后者更为突出 因为三省分别体现了相权的一部分 完整的相权被分割 避免了权臣独揽大权 有利于加强皇权( ) 古代选官制度的变化考点二 农业、手工业和商业1 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隋唐时期 江东地区出现 曲辕犁 至此我国耕犁已相 当完善 一直为后世沿用 曹魏时经改制的翻车用于灌溉 唐朝时创制了筒车1“三教合一”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最早最完整最系统的古代农业科学著作隋唐之际中国出现了雕版印刷术唐末火药开始用于军事3汉字与书法魏晋时期开始中国书法艺术进入自觉阶段楷书笔画详备结构形体严整实用价值大代表人物有魏晋的钟繇王羲之唐朝的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等草书笔画简约勾连不断线条流畅纵情审美价值高代表人物有东晋的王羲之王献之唐朝的张旭怀素等行书兼有审美和实用价值王羲之的兰亭序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4笔墨丹青魏晋时期顾恺之创作了女史箴图洛神赋图等传世佳作提出以形写神的绘画理论注重表现人的精神气质隋唐时期展子虔阎立本吴道子等画家创作出游春专题三中国古代文明的曲折与繁荣———魏晋至隋唐9图步辇图和送子天王图等优秀作品5唐诗背景唐朝开放与繁荣的社会环境科举考试中以诗赋“三教合一”为主成就初唐的著名诗人有王勃陈子昂等盛唐出现以高适岑参为代表的边塞诗人以孟浩然王维为代表的山水诗人李白以浪漫主义的创作赢得诗仙的美誉杜甫以现实主义的诗史被誉为诗圣中唐的白居易的诗针砭时弊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盛行道教广为传播儒学的正统地位受到挑战隋朝儒学家提出三教合归儒即三教合一主张以儒学为主调和并吸收佛教道教的理论唐朝统治者奉行三教并行的政策即尊道礼佛崇儒对应学生用书起始页码P32主题封建政治制度的重要保障———选官制度续表史料3自经此项制度推行日久,平民社会,穷苦子弟,栖身僧寺,十年寒窗,也可跃登上第。
2019年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第1部分第2单元魏晋隋唐宋元__中国古代文明的成熟与繁荣单元高效整合学案
第2单元魏晋、隋唐、宋元——中国古代文明的成熟与繁荣知识整合·无障通达|专题归纳,用发展的观点看待历史一、隋唐时期的制度创新1.政治制度(1)三省六部制完善了封建官僚机构,提高了行政效率,加强了中央集权。
(2)科举制抑制了门阀势力,扩大了官吏来源,提高了官员素质,加强了中央集权,稳定了政局。
(3)道制改革是一种以中央集权、分级管理为制度取向的综合性地方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唐中后期的地方行政管理在改革过程中发生变化,逐渐由州、府—县两级制向道—州、府—县三级制的体制转变。
2.经济制度(1)均田制保证农民得到土地,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和生产的恢复。
(2)租庸调制保证了农民的生产时间,相对减轻了农民的赋税负担,有利于荒地的开垦,政府的赋税收入有了保障,巩固了府兵制。
(3)两税法使唐朝中期以来极端混乱的税制得到统一,在一定时期内,保证了国家财政税收;改变了自战国以来以人丁为主的赋役制度,是我国赋税制度的一次重大改革和进步。
3.军事制度(1)府兵制有利于巩固边防和加强中央集权。
(2)募兵制减轻了农民的兵役负担,有利于生产的发展,封建国家得以建立一支强有力的军队。
二、中国古代商业发展变化的趋势1.商业活动场所的变化先主要在城市,后向农村集市贸易发展,至明清出现专业性的市集、市镇;先是固定时间、场所,到后来打破界限。
2.交易内容的变化先以贩运、交流地区间的土特产品、经营统治者所需要的奢侈品为主,到后来以经营普通百姓所需的农副产品、手工业产品为主。
3.交易媒介的变化从最初物物交换到以贝壳等为代表的一般等价物,再到后来以固定统一货币为媒介。
北宋时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出现。
4.流通领域的变化最初都局限于流通领域,到明清时出现生产与雇佣劳动相结合、商人资本以多种形式参与生产过程的现象。
5.商人组织的变化由最初的亲缘关系的组织发展为地缘关系和业缘关系的组织。
如明清时期的晋商和徽商。
6.商人地位的变化宋以前商人社会地位低下,宋、元、明、清时期商人社会地位有所提高,但是古代士农工商等级观念始终没有改变。
2019届二轮复习:第2讲 中华文明的繁荣发展与成熟——魏晋南北朝、隋唐、宋元(课件)
模块突破篇
古代篇
农耕文明时代的
中国与世界
中华文明的繁荣发展与成熟
第 2讲
——魏晋南北朝、隋唐、宋元
[通史坐标 ]
[阶段特征 ]
核心知识强化 H
精要归纳 提炼规律
[精要整合 ] 一、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与发展 1.中枢权力体系的演变——从三省六部制到一省制 (1)萌芽:魏晋南北朝时期,三省机构已经出现,但是职责 尚未定型,也不是正式的国家权力机关。 (2)形成:隋唐时期,三省六部制形成并完善。 内容:中书省掌决策,负责草拟和颁发皇帝诏令;门下省 掌审议,负责审核政令;尚书省下设吏、户、礼、业政策:中唐以来,重农抑商政策有所松动。朝廷鼓 励海外贸易,并实行官商分利政策,如出现了盐引、茶引等各 种禁榷商品的转卖凭证,商人地位得以提高。 5.城市的发展 (1)严格限制阶段 (唐以前 ):市的经营时间及地点有严格限 制,受官府严格控制。城市的主要职能为政治中心、军事重 镇。南北朝时期,草市形成。唐代夜市繁荣,草市功能显著。 (2)放松限制阶段 (宋以后 ):市打破了时空限制,不再受官府 直接监视,城市的经济功能加强。
(2)士族庄园经济和寺院经济占有重要地位:由于士族制的 发展和统治者崇信佛教,导致地主庄园经济和寺院经济恶性膨 胀,造成土地和劳动力的大量流失。 (3)商品经济总体水平较低:由于战乱,不少城市遭到严重 破坏,加上南方刚刚开发,商品经济发展缓慢。 (4)各民族经济交流加强:由于民族融合的加强,魏晋南北 朝时期各民族之间的联系密切,并逐渐融为一体。各族相互学 习,取长补短,促进了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同时也为隋唐时期 的繁荣奠定了基础。
4.中国古代中央加强对地方管理的趋势及特点 (1)演变趋势 ①由分封制到郡县制,反映了地方官吏任用原则由宗法血 缘关系到中央行政任命的变化,体现了中国古代政治由贵族政 治向官僚政治转变的完成。 ②从郡县制到行省制,反映了地方管理方式由中央垂直管 理向中央派驻管理的转变,对后世有着深远的影响,体现了地 方权力日渐削弱,中央集权不断加强的趋势。
(通史版)2019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回顾 阶段四 中华文明的成熟与鼎盛——宋元 课时3 宋元时期的思想文化教案
┃解读史料┃
1.史料一为表格性史料,主要说明了中国古代科技成就的分布领域 布在与农业生产有关的数学、天文学、地学、农学等领域。
2.史料二主要说明“与西方相比”中国物理学、化学、生物学都相 科技重实用、重现象总结而轻规律的特点。
3.史料三为史学评论,史料主要说明小农经济及君主专制的存在, 发展。
[图解历史] “理学”的含义
[巧学妙思]
[构图解史] 宋明“理学”的发展
[构图解史] 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的关系
[构图解史] 中国古代四大发明
[构图解史] 古代中国科技
[深化理解] 宋代的山水画和风俗画 (1)重文轻武,理学的兴起,使山水画成为一个独立的画种。 (2)伴随着商业的兴盛、城市的发展和文化的普及,民间文化日益 多描绘市井风情的作品,其中最著名的是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
课时3 宋元时期的思想文化
1.思想:宋元儒学的转型与嬗变——理学的形成。 2.科技文化:(1)四大发明的发展与成熟。(2)宋元文学和戏曲艺术
书法和绘画)。
[主干梳理]
考点一 宋元时期的思想:程朱理学 1.兴起原因
(1)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动荡,佛教、道教迅速传播,儒学面临危 (2)唐宋时期,“_三__教__合__一__”的潮流弥漫到社会生活各个领域。 (3)唐宋儒家学者不断进行思考和探索,弘扬积极入世、关怀现实 张重兴儒学。
b.发展
时间 词人
特点
柳永
体现市民情趣,委婉含蓄、回还
北宋
苏轼
李清照
打破诗与词的界限,词清新俊逸,刚 境开阔,雄浑壮观。
_________ 作豪品放蕴词涵派着对国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兴亡的沉痛感慨。
南宋
_____________的集大成者——作品有
第二单元中华文明的成熟与繁荣__魏晋隋唐和宋元时期第4讲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学案--高三2019必修
第4讲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课程标准认识三国两晋南北朝至隋唐时期的制度变化与创新,了解中国古代赋税制度的演变。
必备知识·自主学习知识点一选官制度1.魏晋南北朝:九品中正制。
(1)选官标准:从初创时期的家世、道德和才能并重,演变为西晋时期主要看重家世。
(2)实质:成为维护士族特权的工具。
2.隋唐:科举制。
(1)形成:隋朝开始用分科考试的方式选拔官员;隋炀帝时,始建进士科,科举制形成。
(2)完善:唐太宗增加考试科目,以进士和明经两科为主;武则天首创武举和殿试;唐玄宗任用高官主持考试,提高了科举考试的地位。
(3)作用:扩大了统治的基础,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质,加强了中央集权。
【链接·选择性必修1·P31】官员考查和官员监察(1)官员考核:考核归尚书省吏部。
隋朝九品以上官员每年都要考核,地方官每年要派员向中央报告。
唐朝考核官员以品德和才能为标准,根据考核结果确定官员升降。
(2)官员监察:隋唐:御史台为最高监察机构,长官为御史大夫。
唐太宗将全国分为十道监察区,委派监察官巡回监察。
知识点二三省六部制1.历程(1)魏晋南北朝时期:尚书台改称尚书省,与中书省和门下省形成三省,共同辅助决策,行使权力。
(2)隋文帝时,中央正式确立了三省六部制。
(3)唐太宗时,给品位较低的官员以宰相名号,扩大任用宰相的范围。
(4)宰相议事的地方叫政事堂,三省出现一体化趋势。
2.职能:中书省负责草拟皇帝的诏令;门下省负责审核诏令;尚书省负责执行,下设六部,分工处理各项具体政务。
3.意义(1)职权分工明确,又彼此制约,有利于提高行政效率。
(2)是中国政治制度的重大变革,对此后历朝产生了深远影响。
知识点三赋税制度1.魏晋时期:租调制(1)魏晋时期,开始实行租调制,按户征收粮和绢帛。
(2)北魏孝文帝改革,颁布均田令,受田农民承担定额租调。
成年男子负担一定的徭役。
2.唐初:租庸调制(1)内容:除租、调外,男子不去服徭役的可以纳绢或布代役,称为庸。
2019-2020年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古代中华文明曲折鼎盛时期:魏晋南北朝文明和隋唐文明精品教案
2019-2020年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古代中华文明曲折鼎盛时期:魏晋南北朝文明和隋唐文明精品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魏晋南北朝时期政治三省体制逐步形成,孝文帝改革。
经济上北魏均田制和租调制,北方经济破坏与恢复,南方经济长足发展,商业水平低下。
文化上儒学吸收佛道精神有了新的发展,王羲之的书法与顾恺之的绘画达到很高水平。
了解隋唐时期政治上完善了三省六部制,发展了科举制;唐中后期出现地方割据。
经济上推行均田制与租庸调制,出现曲辕犁,农业发达;制瓷业分南青北白两大类,成为独立生产部门,商品经济发达;城市繁荣,长安、洛阳成为世界性大都市。
文化科技上三教融合;唐诗鼎盛;城市文化繁荣,唐传奇出现;书法、绘画艺术进入新高峰;火药被发明并用于军事。
从这些现象上分析隋唐取得辉煌的原因及意义。
2、过程与方法:讲授法、探究法3、情感态度价值观: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基本特征是国家大分裂和民族大融合,经济上,北方战乱生产遭到破坏,南方生产水平不断提高。
隋唐时期,政治上,国家统一,疆域辽阔,社会安定,政治清明,制度先进完善;经济上,政策的调整,生产工具的改进,对内外交通的发达,促进了农业的发展和手工业、商业的繁荣;文化上,领先世界,兼收并蓄。
认识中华民族所取得的辉煌成就,体会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和难点】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鼎盛及隋唐文明的繁荣原因,唐太宗是选修考察的热点【教学安排】两课时【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学案【教学过程】五、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总的特点封建国家的分裂和民族大融合。
(公元220——589年)(一)基本知识1.中央政治制度由东汉的尚书台演变为尚书省,继而又设立中书省、门下省,逐步形成三省体制。
2.土地制度方面,屯田制和均田制都有利于北方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有利于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和安定人民生活。
3.思想文化方面,这一时期佛教盛行和道教广为流传,佛教和道教的教义融合到儒学之中,使儒学有新的发展。
此外,中国小说的兴起也源于这一时期,还涌现出顾恺之画家,王羲之、王献之等书法家。
高三历史专题复习教案:第二讲 中国古代文明的成熟与繁荣
③纺织:织锦吸收花鸟画的写实风格,黄道婆推广棉纺织技术。
(3)商业:宋代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坊市界限被打破,交易活动不再受官府直接控制;元朝时泉州是世界第一大港。
3.思想文化
(1)思想:
①程朱理学:“理”是万物的本原;强调“仁”,重视人的伦理道德修养;标志着儒学转型和成熟。
2.社会经济
(1)唐代农业的发展:长江下游一带出现了曲辕犁;发明了筒车。
(2)手工业:制瓷业形成南青北白两大系统。
(3)唐代商业和城市的发展:都市商业和农村集市发展起来,柜坊和飞钱相继问世;城市中市坊分开,官府直接管理市场交易;长安、洛阳、扬州、成都等成为闻名中外的大都会;至迟从唐代起,瓷器开始大量出口。
整合二 隋唐时期(公元581—907年)
一、隋朝
1.政治上
隋朝开始实行三省六部制,隋文帝废除九品中正制,开始采用分科考试的方式选拔官员,隋炀帝时,设立进士科,科举制形成。
2.经济上开凿京杭大运河,加强了南北交通,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3.文化上出现儒、佛、道“三教合一”的趋势,隋朝展子虔的《游春图》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山水画。
(3)从生产方式的角度看,以家庭为单位,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是中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经营方式。这种男耕女织式的小农经济是我国古代农业经济的又一特点。
(4)从经济格局的角度看,经济重心不断南移,并最终超过北方。
二、唐朝
1.政治制度(1)三省六部制:
①内容:中央的中书、门下和尚书三省,分别负责决策、审议和执行。尚书省下设六部。
②作用:三省相互牵制和监督,削弱了相权,保证了皇权独尊。
(2)科举制:继承并完善了科举制,进一步打破了特权垄断,同时扩大官吏人才来源,提高了官员文化素质,加强了中央集权。
(通史版)高考历史大二轮复习 第二讲 中国古代文明的成熟与繁荣 魏晋、隋唐、宋元教学案-人教版高三全
第二讲中国古代文明的成熟与繁荣:魏晋、隋唐、宋元通史概览一目了然[阶段特征]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经济发展,文学艺术成就突出。
隋唐时期是封建社会的繁荣时期,政治制度上多有建树,封建经济空前繁荣,文学艺术绚丽多姿。
宋元时期是封建社会继续发展时期,中央集权进一步加强,农业、手工业、商业的发展超过了前代,文化繁荣,中国继续在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
[整体感知]1.政治上:隋唐时期,三省六部制和科举制度进一步完善了中央集权制度,宋代“收精兵、制钱谷”强化中央集权,元朝实行行省制度,加强对全国的管辖。
2.经济上:魏晋时期,北方战乱,生产遭到破坏;隋唐时期,南方经济政策调整,生产工具的改进,交通发达,农业、手工业繁荣,南北经济趋于平衡;宋元时期,农耕经济继续发展,商品经济高度繁荣,经济重心南移。
3.思想上:在社会的剧变中,儒学完成复兴,建立了全新的理学体系;科技上,火药、活字印刷术等的发明应用使其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度。
4.文化上:科举制度的推行及商品经济的发展深刻影响着文学艺术的发展方向。
考点整合一一突破[主干知识重构——理线索]整合一魏晋南北朝时期(公元220~589年)1.政治:三省体制开始形成;实行九品中正制,世家大族垄断仕途。
2.经济(1)农业方面:均田制。
政府把掌握的土地分给农民,受田的农民必须交租、调和服役。
其性质是封建土地国有制。
(2)手工业方面:发明灌钢法,烧制出白瓷。
3.思想文化(1)思想:佛教在西汉末年传入我国,东汉时道教兴起;冲击了传统儒学,使儒学面临危机。
(2)农学:《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最早、最完整、最系统的古代农业科学著作。
(3)书法和绘画艺术:汉字发展为自觉的书法艺术;东晋王羲之被称为“书圣”;顾恺之的绘画理论和作品成就突出。
整合二隋唐时期(公元581~907年)一、隋朝1.政治隋朝开始实行三省六部制,隋文帝废除九品中正制,开始采用分科考试的方式选拔官员,隋炀帝时,设立进士科,科举制形成。
2019届二轮高中历史总复习配套课件: 专题2 中华文明的成熟与繁荣——魏晋南北朝、隋唐和宋元时期
第一板块
专题二 中华文明的成熟与繁荣——魏晋南北朝、隋唐和宋元时期
时空纵览
真题重练
精要整合
大题归纳
-7-
3.(2018课标全国Ⅲ,25) 宋代宰相祖辈任官情况表
关闭
本题考查两宋时期的选官制度。从表中数据可看出两宋时期出身于“无
官职记录”(即平民)家庭的宰相数量所占比重最大,且从北宋到南宋人数
在中国古代社会体系中,手工业者社会地位低下,故B项错误;材料涉及的
雇佣关系只出现于四川井研,无法判断其普及程度,故C项错误;材料只涉
及盐业生产环节,未涉及流通环节的专卖制度,故D项错误。 关闭
A
解析 答案
第一板块
专题二 中华文明的成熟与繁荣——魏晋南北朝、隋唐和宋元时期
时空纵览
真题重练
精要整合
大题归纳
-15-
11.(2017课标全国Ⅲ,26)表
关闭
本题主要考查古代中国的土地制度。根据图表内容,可知拥有20—130亩
土地的自耕农比例达到74.1%,这说明当时该地自耕农经济盛行,故A项正
上确;表拥为有3唐00代亩后以期上敦土地煌的某户地数土仅地有占2家有,情而拥况有统2计0—表1。30亩据土此地可的知自,当耕时农该有 地103( 家, 说)明当时该地土地集中现象并不严重,故B项错误;仅凭拥有不同土 A地.规自模耕的农户经数济及盛所行占比B例.土无法地判集断中均现田象制突破出坏严重和农业生产效率是否 C.均田制破坏严重 D.农业生产效率提高
制。科举制更有利于( )
A.选拔最优秀的官吏 B.鉴别官员道德水平
C.排除世家子弟入仕 D.提升社会文化水平
关闭
本题主要考查隋唐时期科举制的作用。科举制有利于选拔出最优秀的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讲中国古代文明的成熟与繁荣——魏晋南北朝、隋唐、宋元通史时空坐标时段特征概览一、魏晋南北朝时期(220~589年)1.三省体制形成魏晋南北朝时期,握有实权的先是尚书省,继而又有中书省、门下省,逐步形成三省体制。
2.九品中正制(1)含义:地方行政部门设置“中正”,对当地人物的德才进行评定,区别高下列为九等。
“中正”所评定的品级,成为授官的依据。
(2)途径:世家大族子弟依靠门第即可步入仕途;有才学但出身低微的人很难出任高官。
(3)衰落:隋朝时,隋文帝把选拔人才和任命官吏的权力集中到中央政府,废除九品中正制。
二、隋唐时期(581~907年)1.三省六部制的形成与完善(1)分工①中书省决策,负责草拟和颁发皇帝政令。
②门下省掌审议,负责审核政令。
③尚书省负责执行政令,下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
(2)运作程序: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六部。
(3)特点①相权三分:相权被分割为三部分,这样可互相制衡,也能分工合作,从而提高了行政效率。
②职权分明:三省职权按行政程序划分,一切政令由起草(中书省)、审核(门下省)至执行(尚书省),都经由三省处理。
③节制君权:皇帝所颁政令,未经政事堂通过,不能施行;以相权节制君权,可弥补君主才干之不足。
(4)评价①使封建官僚机构形成了完整严密的体系,加强了中央的统治力量。
②削弱了相权,加强了皇权。
③是中国官制史上的重大变革,此后历朝基本沿袭这种制度。
2.科举制度(1)背景:隋唐统一以后,士族没落,依据门第选官的制度不适应政治和社会的需要。
(2)创立:隋文帝时开始采用分科考试的方式选拔官员;隋炀帝时开始设立进士科。
(3)完善:在唐代成为中央统一分科、定期举行的考试选官制度。
(4)特点:以考试成绩作为选拔官员的标准,考试内容主要是儒家经典。
(5)影响①为不具有贵族身份的士人提供了参政的机会,扩大了统治的社会基础。
②为官僚队伍提供了源源不断的高素质人才,促进了官僚体制的进一步成熟。
③把选拔人才和任命官吏的权力集中到中央政府,从而大大加强了中央集权。
3.藩镇割据唐玄宗后期,设军事边镇,长官称为节度使,最终导致藩镇割据局面的出现。
三、宋元时期(960~1368年)1.宋初加强中央集权(1)中央:中书门下是最高行政机构;设参知政事、枢密使、三司使分割宰相的行政权、军权和财权。
(2)地方:军权和财权都收归中央,派文臣做地方官,设通判负责监督,加强了中央集权。
2.元朝的政治制度(1)设中书省替代三省,成为最高行政机关。
(2)地方实行行省制度。
①内容:河北、山西、山东由中央直接管辖;地方设行中书省,边远民族地区设宣慰司,行省拥有经济、军事大权,但行使权力时受到中央节制。
②作用:巩固了中央对地方的管辖,促进了边疆的开发;奠定了明清时期的行政区划,是中国省制的开端。
1.政治上门阀政治的形成与发展门阀士族是以宗族为纽带所形成的封建贵族特权的集团,形成于魏晋之际,鼎盛于东晋,从东晋末至南朝逐渐衰落,士族享有特权,把持政权,世代为官,等级森严,标榜门第,构成了强大的社会政治势力。
门阀政治成为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重要特征。
而门阀之外的地主阶层通称庶族,他们政治社会地位低下,只能任低级小官,被排挤在士族上层社会之外。
东晋末至南朝,门阀士族衰落,庶族兴起,逐步执掌军政大权。
(1)原因①历史根源:东汉以来的豪强地主势力的发展。
②政治原因:魏晋政权统治基础是士族,皇帝依赖于士族的支持。
③政治保障:九品中正制是士族制度的政治保障(成为世家大族培植私家势力,维护政治特权的工具)。
(2)特点①政治上:按门第高低分享特权,世代担任重要官职。
②经济上:士族占有大量土地和劳动力,建立起自给自足、实力雄厚的庄园经济。
③社会生活:不与庶族通婚,甚至坐不同席。
④文化上:崇尚清谈,占据高级职位。
(3)评价门阀政治虽在一定的时期内有利于统治的稳定,但这种制度具有很大消极因素。
首先门阀士族长期把持朝廷要职,缩小了选官的范围,出现了“上车不落则著作,体中何如则秘书”的怪现象,降低了统治集团的素质;其次,门阀士族争高官、抢要职,以致出现“因人设官”的现象,造成大量的冗员。
(4)唐宋衰落原因两宋时期,科举制度在考试内容、考试方法上都与唐代有了很大不同,是中国科举考试制度史上承上启下、完备定型的阶段。
两宋时期,文臣群体的政治地位不断提高,以科举出身为主体的文官队伍成为政治的中坚力量,独具特色的文官士大夫政治体制得以确立。
(1)原因①在经济上,封建土地私有制得以迅速发展,租佃契约关系日益普遍,社会流动性空前加强,为宋代士大夫阶层登上政治舞台准备了条件。
②吸取前代武人拥兵自重而皇权式微的教训,确定了以文治国的方针。
③科举制度得到了较大发展,削弱了门第血统在科举中的作用,增加了寒门士人仕进的机会,使科举考试向整个社会敞开了大门。
④宋代教育事业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官学、私学的数量和规模都超过了前代,这既提高了社会整体文化水平,也为文官政治的确立奠定了基础。
(2)表现宋代最高统治者将兵权、政权、财权集于中央,各路监司、各州的长官,大多重用文人,并以文人掌兵权,根除藩镇跋扈之祸。
同时,宋初统治者又提倡文教,复兴儒学,扭转五代颓风,激励士大夫的忠义节气,养好士风。
“兴文教,抑武事”,崇尚文治,奖励儒术是宋代基本国策。
(3)评价①积极:宋代文官制度使传统的“贵族政治、武人政治从此基本上退出了封建中国的历史舞台”;宋代文官制度使权力收纵自如,无尾大不掉之虞;宋代文官制度使书院兴起,学者辈出,经学、史学、文学、科学技术等均甚发达。
②局限:政出多门,效率低下;冗费增多,财政拮据;容易形成党争;头重尾轻,地方凋敝。
3.客观评价科举制的影响4.中国古代中央加强对地方管理的趋势及特点(1)趋势:总的趋势是地方权力日渐削弱,中央集权不断加强。
①由分封制到郡县制,反映了地方官吏任用原则由宗法血缘关系到中央行政任命的变化,体现了中国古代政治由贵族政治向官僚政治转变的完成。
②从郡县制到行省制度,反映了地方管理方式由中央垂直管理向中央派驻管理的转变,对后世有着深远的影响,体现了地方权力日渐削弱,中央集权不断加强的趋势。
(2)特点①随着中央集权的逐步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逐步加强。
②地方官吏必须服从上级,地方服从中央,最后听命于君主,难以发挥地方的自主性。
③中央对地方实行多层次、多渠道的管理,地方基层行政组织长期稳定。
【典例1】(2018·新课标全国卷Ⅱ)武则天时期,将中书、门下二省名称分别改为凤阁、鸾台,通过加授“同凤阁鸾台平章事”头衔,使低品级官员得以与凤阁、鸾台长官共同议政,宰相数量大增,且更替频繁。
这一做法的目的是( )A.扩大中书、门下二省的职权B.为官员提供迅速晋升的机会C.便于实现对朝政的全面控制D.强化宰相参政议政职能[题干三看]一看时间空间:唐朝武则天统治时期二看关键信息:低品级官员与中书、门下省长官共同议政,宰相数量大增,更替频繁三看答题方向:这一做法的目的[选项排查]立决策,为什么?提示:负责决策的是中书省和门下省。
不能独立决策,因为最高决策权掌握在皇帝手中,但能对皇权形成一定的制约。
练习 1 (2018·浙江卷)元朝的大一统超迈前代,其疆域“北踰阴山,西极流沙,东尽辽左,南越海表”。
为实施有效治理,在全国分设十个行省。
行省的设立旨在( B ) A.独立民政事务,调动地方政治自主性B.加强中央集权,调整中央与地方关系C.监察地方政治,加强中央对地方控制D.防范宰相擅权,提高中央政府行政效率解析:根据题干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元朝行省的设立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材料体现的是中央和地方关系的调整,故B项正确,D项错误。
“独立民政事务,调动地方政治自主性”与题干材料信息无关,故A项错误。
行省不是监察机构,故C项错误。
练习 2 (2018·新课标全国卷Ⅰ)据学者研究,唐朝“安史之乱”后百余年间的藩镇基本情况如下表所示。
“安史之乱”后百余年间唐朝藩镇基本情况表A.控制了朝廷财政收入B.彼此之间攻伐不已C.注重维护中央的权威D.延续了唐朝的统治解析:从表中后三种藩镇类型来看,大多数藩镇官员由朝廷任命,且不同程度上供赋税,藩镇的功能多为防骄藩、守边疆、防盗贼,这些都有利于唐朝统治的维持,故D项正确。
仅由材料信息无法得出藩镇控制了朝廷财政收入,故排除A项;材料反映的是唐朝后期藩镇的基本情况,无法得出藩镇之间攻伐不已的结论,故排除B项;四种不同的藩镇类型中,河朔型自己任免官员、赋税不上供、拥重兵以自立,并不注重维护中央的权威,故排除C项。
练习 3 (2018·江苏卷)有学者认为,唐代前期中央各级行政机关以及地方诸道州府,行政上皆承受于尚书省。
“有事皆申尚书省取裁闻奏,不能径奏君相;诏令制敕亦必先下尚书省详定,然后下百司。
”由此可见,尚书省( D )A.剥夺中书与门下省的权力B.拥有起草诏令制敕的职权C.阻隔皇帝与各州府的联系D.成为全国行政运行的枢纽解析:由中央及地方在“行政上皆承受于尚书省”“有事皆申尚书省取裁闻奏,不能径奏君相”可知,此时的尚书省已成为全国行政枢纽,所以D项正确。
尚书省仅仅是三省之一,并未剥夺其他两个机构的权力,A项错误;起草诏令属于中书省的职能,B项错误;唐朝依然是皇权至上,不可能阻隔皇帝与各州府的联系,C项错误。
练习4 (2018·新课标全国卷Ⅲ)宋代宰相祖辈任官情况表上表据学者研究整理而成,反映出两宋时期( B )A.世家大族影响巨大 B.社会阶层流动加强C.宰相权力日益下降 D.科举制度功能弱化解析:由表中信息可知,宋代宰相祖辈、父辈任官中低级官员和无官职记录者占大多数,这说明两宋时期社会不同阶层的流动比较大,故B项正确。
隋唐以后,世家大族的影响力逐渐消除,可排除A项。
材料不能体现宰相权力大小变化情况,可排除C项。
祖辈、父辈无官职记录的宰相正是通过科举制度才成功走向仕途,可排除D项。
练习 5 (2018·天津卷)元朝在地方实行行省制度。
行省“掌国庶务,统郡县,镇边鄙……凡钱粮、兵甲、屯种、漕运、军国重事,无不领之”,但地方官吏的选用主要由中书省和吏部负责,调动行省所属军队须皇帝批准。
这表明元朝( A )A.地方拥有适度权力 B.地方缺乏实际权力C.行省权力集中专断 D.君主专制得以加强解析:结合题中信息可知,在元代行省制度下,行省拥有处理地方政治、经济、军事等事务的权力,行省官吏的选用由中央机关负责,军队的调用须皇帝批准。
综合这两项信息可知,地方拥有适度权力,A项正确。
结合行省“掌国庶务,统郡县,镇边鄙……军国重事,无不领之”可知,B项与之矛盾,排除;材料表明行省拥有经济、军事大权,但行使权力时受中央节制,C项错误,排除;行省制度加强的是中央集权而不是君主专制,D项排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