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是怎样整治奢靡之风的
清末腐败清朝内部的腐败现象
清末腐败清朝内部的腐败现象清末腐败:清朝内部的腐败现象清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其统治时间长达267年,然而,在清朝的晚期,腐败现象逐渐暴露出来,严重影响了朝廷的稳定和国家的发展。
本文将深入探讨清末腐败问题,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
一、贪污腐败的表现在清朝晚期,官员贪污腐败现象严重,表现在多个方面。
首先是贿赂受贿现象的滋生。
官员通过接受贿赂收取暗礼或纳贿,以谋取私利,这种行为极大地破坏了官员的公正与廉洁。
其次,官员频繁敲诈百姓,征收过高税款或乱收费用,严重加重了民众的负担。
此外,清末各级官员虽然工作繁忙,但经常利用职务之便谋取非法经济利益,例如揽权、受贿、挪用公款等等。
二、腐败现象的成因清末腐败现象的成因主要包括政治制度问题、社会风气问题以及经济问题。
首先,清朝政治制度腐败是造成清末腐败的重要原因之一。
满、汉分化、洋务运动失败以及政治体制的僵化都导致了官员们对权力的贪婪。
其次,社会风气的退化也为官员贪污腐败提供了土壤。
在社会风气不端、道德缺失的背景下,官员腐败行为更容易被纳入常态化的体系中。
最后,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也是导致清末腐败的原因之一。
随着外国列强入侵,清朝内外交织的经济利益关系激化,官员们通过贪污腐败谋取利益成为一种合理化的行为。
三、腐败现象的影响清末腐败问题对清朝产生了巨大的负面影响。
首先,内外交困问题日益严重,外患内忧交织,导致清朝实力逐渐衰退。
其次,腐败致使国家财政持续恶化,给国家带来巨额损失。
同时,官员贪污腐败行为也使得社会不公平现象进一步加剧,尤其是边远地区和贫民窟的民众生活水平不断下降。
此外,腐败现象还引发了一系列社会问题,如公民对政府的失望、不信任感的增加以及社会矛盾的加剧等等。
四、应对腐败的措施清末腐败问题的解决必须从根源上着手。
一方面,政治制度必须进行改革,建立起具有监督权力的独立机构。
此外,应当推行选贤任能的制度,确保官员的能力与廉洁。
另一方面,社会风气建设也非常重要。
清朝的文化政策
清朝的文化政策清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其文化政策在中国历史文化发展中占有不可忽视的地位。
由于清初社会制度的特殊性,国家面临着自由主义与儒家传统保守理论的冲突与矛盾,因此文化政策面临着非常艰难的局面。
一、“全面禁绝”政策的实施清朝的孝道思想深刻影响了其文化政策,它认为“道德是国家得以巩固之基础,孝道是社会道德的核心”,并将儒家道德作为“正统文化”的代表。
因此,在清中期,清政府颁布了一系列文化禁令,包括封火山奇石、禁烧墨香、禁学西学等政策,试图控制社会中的思想和价值观。
其中,最为重要的一条禁令是“全面禁绝天主教”,这是由于天主教的信仰观念与中国传统儒家思想有冲突,且天主教有自己的组织,使得各民族的信仰和文化形成严重矛盾,甚至危及到清王朝的政治稳定。
因此,清朝开始全面禁绝天主教,无论是天主教传教士,还是信众,一律予以驱逐和镇压。
二、文明观念的借鉴清初,俄荷等国强制进入中国,将西方的文明带入中国,并开始对中国进行文化侵略。
在这种情况下,清朝最初对于西方文化持稳定态度,但是在鸦片战争后,清王朝的文化政策发生了变化。
为了防止外敌的侵略,在清政府的主导下,在中国各地相继建立了学堂和军校,开始大力发展自己的传统文化,并引进外国的科学技术和文化。
同时,清政府开始推行经验主义思想,追求实用主义和近代化。
他们借鉴了西方先进的法律和教育制度,开始注重发展中国人的生产力和技能素质,使得新式教育成为清朝文化政策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同时也成为时代发展的要求。
三、对历史文化的尊重在清朝时期,王朝注重维护儒家的传统文化,这也是“反对西化,拥护传统”的思潮在当时的中国社会中得到流传趋势与发展的原因。
清朝时期的历史文化回顾是对传统文化重要的回溯和承认。
清政府成立了专门负责古物鉴定的机构——太庙博物馆,他们主要是负责博物馆的策划,开展文化旅游,介绍历史和当地的文化等等,他们的工作被认为是民族文化保护的一份贡献。
此外,清朝时期也广泛开展了文人诗词和古代典籍等领域的研究,重点保护568种的旧版《宋元明三朝大典》。
清朝嘉道渐衰
清朝嘉道渐衰第一节政以贿成昏庸腐朽自乾隆末年至嘉庆道光时期,在清朝统治下的封建社会中,土地高度集中,财政极度匮乏,吏治极端腐败,军备严重废弛,这个盛极一时的封建国家已迅速走向衰落。
随之而来的,则是在全国范围内阶级矛盾、民族矛盾的迅速激化。
清中叶以后,随着地主阶级政治、经济势力的日益巩固和发展,贵族、官僚、地主、大商人开始了对土地的疯狂兼并。
满洲贵族在入关后,即以皇室庄田、宗室庄田、八旗田等名义圈占了大量土地。
康熙八年(1669)清廷虽然正式下达了停止圈地的命令,但此后满洲贵族仍然依恃政治特权继续广占良田。
乾隆时,仅由皇室控制的官田、皇庄即达六七千万亩。
满族大官僚亦竞相抢占土地。
乾隆时当政二十年的大学士和珅占地数千顷,道光时的大学士琦善占地二百五十六万多亩。
汉族大官僚对土地占有的数目亦十分惊人。
嘉庆时的两江总督孙玉庭,在山东占田三万余亩。
一般大地主、大商人对土地的兼并动辄成千累万。
乾隆时直隶怀柔郝氏,“膏腴万顷”①。
道光初年,直隶沧州袁氏占田二千顷。
在贫瘠的陕甘地区,大地主往往乘农民破产逃亡之机,大量占夺民田。
“遂有一户而田连数万亩,次则三、四、五万至一、二万者。
”①这时期,一些大商人利用拥有的大量资金来抢购土地。
嘉庆时,湖南衡阳因经营山场、贩卖木材致富的木商刘重伟,其子孙田至万亩。
贵族、官僚、地主、大商人对土地的兼并,使得大量土地集中在少数人的手里,而广大农民则因失去土地而流离失所。
早在乾隆十三年(1748),湖南巡抚杨锡绂即指出湖南土地集中的严重情况。
他说:“近日田之归于富户者,大约十之五六,旧时有田之人,今俱为佃耕之户。
”②土地的集中愈演愈烈,最后导致“富者田连阡陌,而贫者无立锥”的严重局面。
大批失去了土地的农民,或沦为佃户和雇工,或成为耕无田、居无所的流民。
沦为佃户的农民被迫承受地主阶级高额地租的残酷剥削。
当时的地租率,至少是四、六分成(即地主四、佃户六),一般是对半分成,主佃各得一半。
佃农除了向地主交纳正额地租外,往往还得向地主缴纳名目繁多的附加租,各种节令时日,农民要向地主缴纳鸡、豕、鱼、帛等等应时之物。
汉唐明清官场如何反奢靡之风
事全 都 交给胥 吏 办理 , 自己只 管画诺
签名。 “ 私 退 则 优 伶 横 陈 .笙 歌 鼎
沸” ,追求感 官享 乐。
该 《 制度条件 》经唐文宗诏准生效。 0囊 0l l l
翌年八 月唐 文 宗又诏令 “ 百官 士族”
以上这些 “ 光鲜”场面 , 都 需要有 财力 支撑 ,仅 靠 “ 廉俸 ”肯 定是 不够
司 “ 多 有妄兴造作” ,重点都是修 建 气
势奢 华、起 居舒 适的机 关楼 所 , “ 无
故 改造 衙 门,欲 其壮观 ,增 修公 廨 , 取 便 安 居 ” ;同 时 自家的 豪邸 也 一
里官 员聚会 ,从无一人 言及 四方水旱 , 大家都在忙应 酬 ,结人脉 ,跑 官缺 ,
时有个来 自 湖 州的学者沈矗在北京官宦
家做 家教 ,由此得 以对京师官场作近距 离观察。据他在与友人信 中所写 ,京师
“ 公卿 大夫 以下争於 奢 侈” 。今 非 昔 比,京师储 币累百巨万 ,太仓 陈粟充溢
露积。钱 太 多了挠心 , “ 宫室、列观、
舆马益增修 ”,到处兴造楼 台馆所、 豪 华 车辆 ,乃 至谁若 驭行母 马便 遭人 耻
的,所以官场奢靡相尚而致政 风衰颓之
必须遵守这个制度 , “ 如有 固违 , 重加
黜责”。
后 ,必是 贪风 兴起 ,吏治腐 败 。唐文
宗朝反奢文件说 : “ 车服 第室。相 高以
反对奢靡维护的意
华靡 之 制 ;资 用货 宝 ,固启 于贪 冒之 源” ;明孝宗朝反奢文件说 : “ 盖奢侈
工次搭 盖馆舍 ,并开廛 列肆 ,玉 器钟 表 ,绌缎皮 衣 ,无物 不备 ,且 有倡妓 优伶 争投 觅利 。其 所取给 者 ,悉 皆工 员挥 霍之赀 ;而 工 员财 贿 ,无非 由侵
中国历史故事-历朝反复措施 历朝贪污惩处办法
中国历史故事-历朝反复措施历朝贪污惩处办法因为人本身存在的劣根性,大概从有官员这个称呼开始,贪官也同时出现。
利用自己手中的职权,谋取私利,危害百姓的利益。
这样的人,发现一个便是过街老鼠的下场。
为了保证政治清明,吏治廉洁,历朝历代可谓是各出奇招。
早在尧舜时期,反腐观念就已经形成。
黄帝教育自己的儿子,要“为民父母”。
舜帝制定官员考核制度,每三年对部落首领选出的公职人员进行考核。
清正廉明的升迁,反之降级。
商朝之时,出现专门约束官员的反腐败措施,谓之“三风十愆”。
三风:巫风、淫风、乱风。
十愆三风的具体表现,包括:舞、歌(随意在宫中舞蹈,在官府等地放歌)、货、色、游、畋(贪财好色,沉迷狩猎游乐)、侮圣言、逆忠直、远耆德、比顽童(无视圣人之言,拒绝忠直劝谏、疏远德高望重的长者,亲近小人)。
但凡涉及“三风十愆”的,都要接受惩罚。
商朝的惩罚,不仅仅是物质身体上的,还包括精神上的。
涉及这个罪行的官员,脸上会被刺字涂墨,广而告之。
到了春秋战国时期,就有了专门监视考察官员的监察官。
上到中央,下到地方,不仅在政治上、经济上、道德上考核监察。
而且就连对父母不孝,无视中央政策,甚至上下班不准时等都在监察范围之内。
秦朝的法律,是众所周知的严苛。
自然对于反腐工作和贪官的处罚,也十分有力。
在秦朝制定了反腐败的专项法律,包括《为吏之道》等。
在法律层面上,提出了良吏、恶吏的“五善”、“五失”的考核标准。
五善:忠信敬上、清廉无谤、举事审当、喜为善行;恭敬多让。
处罚也十分严格,就算贪污了一个铜钱,也会受到脸上刺字的惩罚。
法律要求的不做,法律要求做的不做,都会受到惩罚。
秦朝设立的国家三个政权机关之一御史大夫,就是监察机构的最高长官。
秦朝的监察,从中央到地方,纵向横向,监察严格。
除此之外,秦朝对于官员贪污实行连坐法。
“任人而所任不善者,各以其罪罪之”,官员犯法,推荐他的官员也要受到惩罚。
汉朝则完善了官员考核制度,形成《上计律》,《考功课吏法》为核心的考绩制度。
明朝清朝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
明朝清朝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一、明朝清朝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1、政治重视作用:明朝建立君主专制的措施之一是高度重视君主的政治作用,明朝重点讲求“以真宗为体”,把真宗列为万民之主,赋予其临时地位,因此,任何政治活动,无论大小,都要经过真宗的同意和批准。
2、统一司法权:明朝把司法权统一掌握在皇室,实行一体化管理,实施严格的审判制度,推行“纠罝田库制度”,以镇压和惩戒重犯。
3、实行礼制:明朝清朝均重视实行礼法,把宫廷的礼仪贯彻在全国的官吏和民间,将礼制树立为司法中的重要原则,周规范礼制,加强专制统治。
4、下令实施:明朝清朝拒绝任何一种势力抗拒的建议,凡是明朝的大学士、尚书都必须服从君主的下令,一切以君主的命令为准绳,权力在君主手中,下令必须执行。
5、维护国家威信:明朝清朝希望用国家政策维护和提升国家威信,加强对宗族的统治,维持英明的君主统治,以获得国家尊严和民众的支持。
6、军权绝对:明朝清朝都实行军队的绝对统治,军权绝对地归真宗所有;军队以军长元老为追随者,一再以君主的话为准绳,顶住民众问政,将诸军纳谏,不可背书,不可乱实,全心全意服从君主。
7、整合各类衙门:明朝加强君主专制主要是要让官吏把注意力放在真宗的命令上而不是朝野大政,当时明朝官府把朝野大政、端直巡视、推行纠罝田库等政策整合成一个衙门,统治朝野,一统各类衙门,使政治秩序更加完善。
8、加强宗教控制:明清实行礼崩乐坏、重庆宗教的政策,对寺庙进行监管,明朝清朝都把教会作为一种宗教,加强了教会的管理,严格执行宗教仪式,教会参与宗政事务,以稳定皇室的统治。
9、实施教育政策:明朝清朝准许民间建立学校,给官府成立府坛,要求官吏、士大夫以及将员对学问有所认识,明清也进行了重大改革,改革了校名院规、考试宁节、书章制度等。
10、建立政教合一体制:明朝清朝希望消除宗教控制下带来的乱政策,通过政教合一体制,强力实施宗政活动,使宗政活动更加权威,把宗教活动从普通民众的生活中彻底拔除,并以君主的权威和权力推行法律。
清代官员与贪污腐败官场风气与清官的传说
清代官员与贪污腐败官场风气与清官的传说清代是中国封建社会的最后一个朝代,它的政治制度和社会风气都与前朝有所不同。
在清代,官员们承担着管理和治理国家的责任,然而,不可否认的是,清代的官场风气中依然存在着贪污腐败的现象。
尽管如此,也有一些清官以廉洁公正的作风为人所称道,成为后世传说中的英雄。
本文将探讨清代官员与贪污腐败官场风气以及清官的传说。
一、清代官员与贪污腐败官场风气的现象清代是一个封建社会,地位高贵的官员们在政治上拥有巨大的权力。
然而,权力往往容易导致腐败。
一些官员贪图私利,滥用职权,甚至贪污受贿。
这种贪污腐败的官场风气在清代官员中并不罕见。
首先,清代官员中的贪污现象存在于政治、经济和军事各个领域。
一些官员利用职务之便,非法收取赋税,甚至侵吞国家经费,使得国家衰败日益加重。
此外,他们还通过贪污受贿来获取不正当的经济利益,个人财富迅速增加,而这背后却是广大人民生活水平的下降。
其次,贪污腐败的官场风气也导致了封建社会的不平等和不公正。
一些官员通过贿赂和巧取豪夺来获取更高的官职,这不仅令他们在社会上地位崇高,还使得普通人民心生不满和不平。
因此,社会上出现了官商勾结、贫富悬殊和民不聊生等问题。
最后,官员贪污腐败的现象也极大地挫伤了人民的信心。
当人民看到那些应该为民众做好事的官员频繁地涉及贪腐丑闻时,他们对政府的失望和不信任感逐渐加深。
这种负面影响不仅限于个人,还波及到整个社会体系。
二、清官的传说尽管贪污腐败的官场风气在清代官员中经常出现,但也有一些清官以其廉洁公正的作风成为后世传说中的英雄。
他们秉持着公平正义的原则,竭尽全力为人民谋福祉。
清官的传说中最为著名的当数“白富美”。
据传,白守仁是清代末年的一位官员,他深知贪污腐败的危害,决心以身作则,严于律己。
他拒绝收受贿赂,并公正地对待每一位百姓。
他的正直与善良感染了身边的人,最终改变了当地贪污腐败严重的官场风气。
除了白富美,清代还有众多清官的传说,他们或通过整治官场风气,或秉持正义与公正,为后世树立了榜样。
【历史如茶】清代官风之变
【历史如茶】清代官风之变乾隆皇帝晚年,对各省督抚的操守做过一个这样的判断:“各省督抚中廉洁自爱者谅不过十之二三,而防闲不峻者,亦恐不一而足。
”清代吏治,在清初还比较清明,从乾隆中期开始就日渐废弛,到了乾隆晚期,腐败已经非常普遍,到了晚清则已经到了不可收拾的地步。
清初在中国历史上属于吏治较为清明的一个时期,朝廷行政效率很高。
顺治年间,出现过多次县令因完不成税收等任务而畏责自杀的现象。
乾隆中期之后,官场风气大变。
洪亮吉描述这种变化,大意是说他小时候有人当官,大家给他出的主意,都是如何治理地方,造福百姓。
到了乾隆中后期,大家替他打算的,都是这个官位能弄多少钱,怎么弄。
乾隆皇帝晚年,也对各省督抚的操守做过一个这样的判断:“各省督抚中廉洁自爱者谅不过十之二三,而防闲不峻者,亦恐不一而足。
”也就是说,百分之七八十的省级官员都不能洁身自爱。
清廷渐腐乾隆中后期,处理了涉贪的督抚一共二十九人。
从相关案件资料中,我们可以看到乾隆朝部分省级官员的生活水平之高和花钱之滥。
浙江巡抚王亶望“署内盖造屋,于上冻时用热水和泥,以致格外多费银二万余两。
”闽浙总督伍拉纳家“积三镶如意至一百五十六柄”。
浙江巡抚“福崧之母游玩西湖六七次,每次预备食用灯彩船只等项共用银二千五百余两”。
这自然是正常收入所不能满足的。
乾隆之后,吏治败坏已经进入了不可控制的阶段。
顺治年间有县令因完不成税收等任务自杀,然而到了嘉庆年间,各地官员将征收到手的赋税扣下挪用,不上交中央,已经形成一种风气。
道光咸丰之后,官场风气进一步败坏,特别朝廷大开捐纳卖官,更是大幅降低了官员的平均素质。
官场中人对“居官牟利”原则已经恬不为怪,甚至在大庭广众之中对官缺之肥瘦公开谈论:“州县莅任之时,不问地方之利病, 先问缺分之肥瘠, 凡前人所不敢存诸寤寐者, 今则直言诸大庭广众之中而无怍容。
”连督抚级大员也是如此。
比如刘彬士,道光六年署浙江巡抚后,“自言‘穷翰林出身, 住京二十余年,负欠不少, 今番须要还债。
略论清末新政时期官场奢糜之风
庚子后 , 虽然清政府颁 布“ 新政 ” 的谕 旨 , 但经 过庚子 事变的打击 , 西太后 和满汉王公大臣 已丧失 了治理国家的
信心 , 整个统治阶级 陷入极度颓 废的心理状态 , 赌博便 成
忌 。’ 其手段 之高 , 真令人不可思议。 (警钟 日报) 94年 ”《 )0 1
5月 9日) 何止令人不可思议 , 简直令人心寒 , 这说明清政 府只要求下属对其 忠诚 ,而对 他们的荒淫腐败却 可以宽
其 中的官员不乏接受西式教育者 , 由于被腐朽 的风气所 但
场到处弥漫萎靡腐败的政 风。 文试 图从 以下 四个 方面透 本
视新政时期官场的奢靡之风 , 而对新政失败 的原 因做一 从
理 性 的思 考 。
一
浸染也沾染 了腐败 的气息 。例如 , 作为 国之城 的军 队内一
直盛行赌博之风 。湖北新军有 “ 湖北官费生往 日本学习陆
场散 , 常于 晚饭后 穿戴鞋帽 , 勇数名 , 行街巷 , 率 巡 遇有妓
馆, 则举头看看馆 内有无 叉麻 雀 , 去时 , 必诫 之日 :妓馆不 ‘ 准叉麻 雀 。 ’ 巡毕 回署 , 乃大 开麻 雀场 , ……几于 日夜不 缀 。” 《 ( 中华新报 )9 0年 1 11 0月 9日) 这种官员早已道德
官场赌风极盛 , 大小官员无不 热衷于此 。“ 当其盛 时 , 自 上
宫廷 阎阅 , 下至肩舆 负贩 之流 , 罔不乐从 , 舟车狭巷 , 凡 辄 闻铮铮然声相答也 。 庆吊事余 , 暇必 为之 , 而狭斜胡 同曲院
中, 无昼夜沉溺于此 。”《 ( 近代稗海 》 1 辑 ) 第 1 慈禧太后是
一
的统 治已经无法继续 , 不得不改弦更 张, 宣布实行“ 新政 ” ,
清代如何整治民间“滥办酒席”
清代如何整治民间“滥办酒席”作者:胡剑来源:《决策探索·下旬刊》 2016年第5期文/胡剑翻阅清代四川南部县衙档案,其中有一些是关于整治“滥办酒席”,杜绝奢靡之风的,既有民间崇俭戒奢的强烈呼声,也有官府严禁恶俗流弊的若干禁令。
古人崇尚节俭的美德,对于我们今天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具有现实的借鉴意义。
民间呈禀文斥奢靡南部县位于四川盆地北部,嘉陵江中游。
自古以来,南部县人就以勤劳节俭著称。
可是,从光绪末年(1908年)以后,该县的部分城乡却一度盛行奢靡之风。
档案记载,这些奢靡之风主要表现为:晋升做官要宴宾,生儿子、过生日要宴宾,结婚、丧葬也要宴宾;甚至有人参加科举考试并未考中,却谎称上榜,告知族邻十里铺毯,鼓乐奉迎,前呼后拥,大肆骚扰,举办宴席达二三百桌。
乡邻称上述行为是“赚钱之巧法”“敛财之恶计”。
针对种种奢靡之风,南部县金源场文生帅震、袁毓英等人,联名向县衙递交了一纸“严禁扰民耗财,正世俗除恶习”的禀文。
禀文指出:“奢侈之尤,莫如宴宾会客一事。
盖会宾无非红白喜酒,固人之常情。
近日世浇俗戾,竟有不肖之豪徒而好奢华。
种种俗弊,言之殊堪,切齿痛恨!”禀文强烈呼吁:“此等恶习,大为闾阎之患,恳请严禁。
”宣统元年(1909 年)九月,南部县举人汪麟洲等人,鉴于民间以婚寿祭等为由大宴宾客的现象屡禁不绝、不法之徒趁机敲诈勒索的事件不时发生,又联名向县衙呈报了“关于民间宴会抽收席捐严禁私罚私搕”的禀文。
他们写道:“南邑地瘠民贫,日用所需尚知节俭,近来却古风浸失,误以奢侈为文明,凡冠婚寿祭大张筵宴。
亲朋庆吊之礼变为饮食征逐之场,殊堪浩叹!”为此,他们请求:“以后城乡无论何项宴会,不准私罚私搕。
席罢客散后,由应管保正调查收礼簿,按名清算,抽收席捐。
”县衙顺民意颁禁令上述禀文陆续送达官府后,引起了县衙的高度重视。
作为封建社会的基层政权组织,南部县衙“深感物力之艰难,惊叹时局之糜烂”。
为顺应民间的强烈呼声,针对各种巧立名目、借机敛财而滥办酒席大宴宾客的恶俗流弊,南部县衙痛下决心,强力推出了关于乡俗宴会的七条禁令,要求“阁属绅民,诸色人等,一体凛遵勿违”。
顺治帝对贪官的整饬措施
官蠹役害民, 屡惩弗悛。不得不特立严法, 冀人人畏惧 , 省
别绞 斩。其 余 俱 着 流 徙, 部 即 载 人 律 例 , 通 饬 尔 仍
行” [ ̄4 4 。。t. 397
顺 治十 二年 , 顺治 帝谕 刑 部 : 贪 官蠹 国害 民 , 为 可 “ 最 恨 。向因法度 太轻 , 经革 职拟罪 , 享用 赃 资 , 虽 犹得 以致 贪
风不息。嗣后内外大小官员, 凡受赃至十两 以上者, 除依 律定 罪 外 , 分 枉 法 , 枉 法 , 籍 其 家 产 入 官 , 为 不 不 俱 著 例” … , 拍 规 定 “ 还 大贪 官 员 , 罪 至 应 死 者 , 赦 不 问 遇 宥” … 。 后因为这样做会殃及无辜, 顺治十六年, 规定 “ 今后贪官赃至十两者 , 免其籍没, 责四十板 , 流徙席北地 方 。具犯 赃罪 , 杖责者 , 准折赎 ” [卷 应 不 。1 】
已经明朗 , 顿官 吏 他开 始
另外对蠹役也专门立法予以严惩。非官非吏 的蠹役 危害非常大, 言官殊之弼奏称“ 此曹起 自 贫乏, 不数年家赀
对官吏队伍 中的贪污受贿的陋习进行 大力的、 系统 的整 顿, 以澄清吏 治。
明末 官员贪黩 成风 ,下 吏 之 精 神 , 用 以钻 营 结纳 。 “ 专 大僚之 好 尚 , 乎位 高多 金 , 惟在 以致 民穷盗起 ” …卷 舢 如 , ’ 果不予 以大力 整肃 , 可能 导致与 明朝 同样 的结果 。顺 治 这 帝认 为“ 民之本 首在 惩贪 ” …籼 对 于官 吏贪 污 , 采 安 , 柏 他 取 了一 系列措 施进 行整 顿。
清朝君主专制的措施
清朝君主专制的措施清朝君主专制是中国清朝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
清朝君主专制的建立,大大拓宽了封建礼教制度的支配思想和统治根基,使封建礼教制度更加完整,并形成了一种由内而外的联系,使社会各种社会力量在部落、宗族、城镇等地区得到完善,形成了一种新的社会制度。
一是完善制度。
清朝政府专门制定了明文规则,统一、严格管理,进一步完善封建制度。
清朝实施《大清礼制》、《清宫审礼》、《清朝礼节》、《清审制度》等历史性的文化和宫廷制度,封建制度进一步规范,帝王的权力更加集中。
二是建立全国性的官僚机构,不断改革官制以适应封建制度的发展。
新制定的《清朝官制》中注明,新官制采取封隆之制,全国由省称大夫,再上配都师、军机大臣等置於京都,由皇帝考核官吏而出仕高徒,是崇尚封建的实践制度。
三是实行官员任用制度,强化征夷管理。
清朝实行严格的官员任用制度,要求地方官任职各级列入编制,统一考试官员,以此实现官职的公开竞争橱窗,同时加快实施征夷权,建立一套政府监管部门及制度以保证其他社会力量的发展。
四是实行中央集权。
为了建立中央集权统治体系,清朝政府加大对上面各级官员的管理力度,力求彻底推行集权诏令政策,改革和统一各省政府行政体系,把朝政各省地方政府全部纳入中央集权政策体系中,以保证封建体制的服从性。
五是推行旗朝治罰。
清朝政府推行旗朝治罰政策,强调全国必须敬畏皇权,强制要求官吏存心忠贞,以严格的「以德治国」理念推行政策,严格管制民众的政治行为,加强控制,处以严厉的法律刑罚,以制止和惩治腐败问题。
六是国家推行西学,推行西式科技。
清朝政府采取吸收西洋文化的政策,实行「欧洲式教育」,鼓励地方办学,大力支持西药、机械、造船等工业技术的发展,吸收西方经济学、金融学、文学、艺术等知识,使西方科学技术的发展在中国得到扩大应用。
以上就是清朝君主专制的措施,它促进了封建制度的发展,也实施了西方文化的吸收,使清朝加快了国家文明发展的步伐,有助于古代中国历史文明的发展。
清朝的政治改革与思想变革
清朝的政治改革与思想变革清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非常特殊的时期,其存在时间长达267年,是中国各大朝代中时间最长的一个朝代。
这个时期有着非常明显的政治改革和思想变革,这些变化影响了中国的历史和文化。
一、政治改革清朝成立于1644年,起初是一个半独裁的封建王朝。
然而,到了17世纪末期和18世纪初期,清朝开始出现一系列的政治改革。
1. 康熙年间的改革康熙年间是清朝最具有影响力和改革性质的一个时期。
康熙帝在位期间进行了多项政治改革,以巩固清朝政权和提高治理能力。
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是分配土地和巩固官僚制度。
康熙帝推行的分田制旨在减少地主对农民的压迫,使农民直接获得土地。
这一改革使得许多农民开始参与到生产和创造财富的过程中,形成了一种比较稳定的社会结构。
同时,康熙也加强了官僚制度。
他贵重人才,以文治对抗武力。
他废除了大部分的习俗和仪式,简化繁琐的手续和规则,使国家治理能够更加高效。
2. 雍正年间的改革康熙帝过世后,他的孙子雍正帝继位。
雍正年间也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
雍正在位期间,除了加强官僚制度,还推行了一项以防止贪污为目的的清官挑选政策。
雍正把清官的选举和考试权力从上级机构转移给下级机构或地方负责人,用强有力的措施加以规范,使清官担任职务时更加负责且无徇私之念。
这一改革促进了官员的素质提高,并使得政府的公信力和效率得到大大提高。
可见,在康熙和雍正年间,清朝通过一系列的政治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这些改革的措施是相对有限的。
二、思想变革同样,清朝时期还存在着诸多的思想变革。
清朝后期,人们逐渐开始接受和发展新的思想观念,如科学和启蒙,哲学和自由主义等。
1. 科学和启蒙思想18世纪下半叶,清朝开始逐渐接受欧洲的科学和启蒙思想。
18世纪80年代,唐顺之、关锦奇等一批名人诞生,他们从欧洲和日本引进资料、学术,并开展学术交流,从而促进了清朝思想的变革。
这些人的学习和交流,并不仅仅是知识体系和观念上的交流,而且也是针对社会现状和制度体系的的交流和改良。
清朝加强专制的措施
皇帝
奏折
请旨
述旨
过朱
奏事处
军机处
跪受笔录
皇帝
1.内阁有票拟权,可拟出意见;而军机大臣只 能根据皇帝的旨意拟成谕旨。 2.明朝奏折要经过司礼监传给皇帝,有时甚至 由司礼监代皇帝“批红”,清朝奏折由军机处 直接交给皇帝,军政大权都集中于皇帝一人。
军机处本身没有独立性,军机大臣本身没有实权。军机处 只有直庐,没有官署;成员又都是兼职,没有专官,具有很大 的临时性,难以形成盘根错节的政治势力。这一机构既便于君 主集权,又难以产生与君权相抗衡的政治力量,是皇帝推行专 制政治的理想工具。 军机处的设立,侵夺了原来内阁、南书房、议政王大臣会议的 权力。军机处承旨办理机务,直接剥夺了诸王议政的权力,架空 了议政王大臣会议。
承袭明制设内阁处理日常事务议政王大臣会议由满洲贵族和八旗首脑组成凡军国大事均由议政王大臣共同裁定权力凌驾于内阁六部之上议政王大臣会议决定的事连皇帝也难以更改
清期君主专制制度的强化
一、政治
1.承袭明制,设内阁,处理日常事务 2.议政王大臣会议 • 有利于充分发挥满洲贵族 的集体智慧, • 但对君权构成极大束缚。
八十年,威命所寄,不于内阁,而于军机处,盖隐然执政之府 矣。 材料三:
见,……即承旨诸臣(军机大臣)亦只供传述缮撰,而不能稍有赞画于 其间也。 ——《清史稿· 军机大臣年序表》
军机处外景
军机处内景
1. 空 间 位 置
军 机 处
50 米
皇帝寝宫
1000 米
内阁
文书
票拟
通政司
内阁
司 礼 监
批红
可以说,军机处的设立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达 到顶峰的重要标志。
由于南书房“非崇班贵檩、上所亲信者不得 入”。随时承旨出诏行令,这使南书房“权 势日崇”。
清朝的政治改革
清朝的政治改革清朝政治改革是中国封建社会中的一次重要尝试。
自明代以来,中国社会已经陷入了腐败和僵化的状态,其中政治体制的问题尤其严重,这也导致了中国在内外事务中的种种失败。
康熙、雍正、乾隆三位皇帝在位期间,他们实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试图改善那些在社会生活中感受到困苦和不公的人们的处境,以推动国家进一步走向繁荣昌盛。
1. 康熙时期的政治改革康熙帝在位期间,提出了很多好的政治改革措施。
最为广泛的是戚继光的抗击辽金傅鼎风潮。
同时,他鼓励“学者博学多闻、钻研科技学问”,开设了一系列院校,其中著名的就有江南制造局。
2. 雍正时期的政治改革雍正帝在位期间,他不仅推行了有关人才选拔、地方管理、审判制度,还建立了西学东渐的制度,并下发了《大清律》,以加强法制建设。
他在尊重传统的基础上吸收西方新思想,尝试开放经济,拓展贸易领域。
3. 乾隆时期的政治改革乾隆帝在位期间,他沿袭了前面两位皇帝的一些好的制度措施,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更深入的改革。
他推广了史学,举办了乾隆大典等庆典活动,深入了解民间生活,鼓励私营经济,促进文化艺术的繁荣发展。
他还注重发展海外贸易,大力拓展对外经贸,并且还在国内调整税负。
这些政策和措施的实行,对于中国社会发展和民生福祉的改善都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虽然这些改革里有一些致命的缺陷,但总体上还是大大增加了国家的实力、促进了民生福祉、提高了国人的造诣和文化素质。
广大群众在此时期拥有了更多的话语权,而皇帝们也不再扮演完全红玉郎的角色,更早地意识到“知天命者,宜执大勇”,以及“保天下者必须先整顿自己的家庭,规整自己的势力”。
虽然清朝的这些政治改革没有把中国引向宪政和在全国范围内开展民主改革,但它们毕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段较好的尝试。
这些措施不仅是对中国政治体制不断萎缩和弱化的回应,也是对国家体制持续适应社会发展的必要措施。
当今中国在实现祖国的强大进程中,亦应时刻弘扬和坚持这些原则,让中国乃至世界按照一定的规则运转,走向高度繁荣和文化的发展。
清朝吏治制度及其治理手段
清朝吏治制度及其治理手段自从1644年清朝建立以来,经过几百年的漫长岁月,清朝逐渐形成了自己的吏治制度。
该制度在其它封建王朝中也有一定的相似之处,但在运作上却有其独特的特点。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探究清朝的吏治制度及其治理手段。
一、清朝的吏治制度1.官职制度在清朝的官制中,存在着多级官职制度。
按照官职等级高低,从大臣到中层官员,再到地方官员,一级一级地分明安排。
这样的官职制度使得官员的权力及责任也相对明确,且在一定范围内必须遵循上级的指示。
2.科举制度科举制度是清朝的又一项独特制度。
在科举制度的安排下,士子可以通过考试晋身官员。
这样的制度对于官员的选拔有着一定的约束作用,并且也使得文化人有了相对稳定的社会地位。
3.八旗制度在清朝的八旗制度下,从哈密到海南,整个国家进行了划分。
这个制度的特点在于,在每个旗中,所有的男性都被赋予了军事义务,同时他们也被要求在一定程度上带领自己的家族及其他子民。
这样的制度使得清朝在军事上有了一定保障,并且形成了相对稳定的社会结构。
二、清朝的治理手段1.研究案卷清朝官员在治理上的一个特点是挑选一些卷宗进行研究,从这些卷宗中获取有益的信息并制定治理手段。
这样的方法对于特定问题的解决有着较好的效果。
2.选遍人清朝官员在治理中多依靠选遍人。
选择的依据是综合素质,比如政治经验,家庭背景等等。
在选遍人的过程中,相对来说会更注重人的品德。
3.督促调查另一个治理手段是督促调查。
督促调查是在发现一项问题后,通过吏治机构追查具体事实。
这种方法可以将治理效果更直接地体现出来,例如,在整治贪污时,督促调查可以有效地限制腐败人员的活动。
4.制定禁-{令|止}政策制定禁-{令|止}政策也是清朝治理手段之一。
这种方法可以对于一些社会问题进行限制,并且能起到一定的警示作用。
但此类政策相对常规政策而言,其实效果是有限的,很难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以上是清朝的吏治制度及其治理手段。
该制度在当时的条件下相对完善并契合封建的国情,其运作方式也很独特。
清朝的改革与封建制度
清朝的改革与封建制度清朝(1636年-1912年)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其改革与封建制度密切相关。
清朝的改革尝试以及对封建制度的维持,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清朝时期的一些重要改革及其与封建制度的关系。
一、清朝的改革清朝的改革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康熙朝、乾隆朝和道光朝。
首先是康熙朝(1661年-1722年)。
康熙帝是清朝最具有历史影响力的皇帝之一,他实行了一系列政治、军事和经济改革。
康熙帝重用汉人官员,实行了准备制度,提倡水利工程,发展商业,开拓海外贸易。
他还推行了让朝廷与民众更加互动的康乾盛世政策,以巩固清朝的统治地位。
其次是乾隆朝(1735年-1796年)。
乾隆帝在位时,清朝达到了繁盛的阶段。
他注重农业发展,实行赈济政策来应对灾荒,减轻了农民负担。
乾隆帝通过改革官制,推行考试制度,加强教育,提升了社会精英的素质。
此外,他还大力发展手工业和商业,推动了中国的商品经济。
最后是道光朝(1820年-1850年)。
道光帝在位时,清朝面临着严重的内外压力,他推行了一系列对外开放政策。
道光年间,鸦片战争爆发,中国社会遭受了严重的挫折。
为了应对这一挑战,道光帝进行了一系列政治、军事和经济改革。
然而,由于清朝内部腐败严重,这些改革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
二、清朝的封建制度清朝的封建制度与前代封建王朝的制度有相似之处,但也有一些独特之处。
首先,清朝实行的封建制度是属地的,即清朝的境内划分为若干个省、直辖市和县,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的政府和行政机构。
封建制度在一定程度上保留了地方的自治权。
其次,清朝实行的封建制度是等级森严的,所有人都按照各自的身份和地位来进行区分和管理。
清朝的社会结构主要分为四个等级:皇帝及其家族、贵族、平民和奴隶。
每个等级都有不同的待遇和特权。
另外,封建制度还体现在土地所有权和劳动关系上。
清朝时期,土地基本上归于皇帝、贵族和地主所有,农民则是土地的使用者。
农民需要缴纳重税,并且承担义务劳动。
清朝赏赐制度
清朝赏赐制度清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其赏赐制度在维护统治、激励官员、维护秩序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以下从几个方面对清朝的赏赐制度进行阐述。
一、奖惩分明,激励官员清朝时期,官员的升迁、降级、罚俸等都与赏罚制度密切相关。
皇帝通过明确奖惩来激励官员,让他们知道只要忠心事君、勤勉尽职,就能得到应有的赏赐。
同时,对于贪污腐败、懈怠职守的官员,皇帝也会给予严厉的惩罚,以示警戒。
这种赏罚分明的制度,使得清朝的官员们时刻保持警惕,不敢轻易越轨。
二、重视等级,维护秩序清朝的赏赐制度非常重视等级秩序。
在官场中,官员们的地位、职权都有明确的划分,不同级别的官员所得到的赏赐也是不同的。
这种等级制度使得官员们明确自己的地位和职责,维护了官场秩序,有利于皇权的稳定。
同时,通过赏赐物品、荣誉等手段,也加强了官员们的忠诚度和归属感。
三、恩威并施,控制臣民清朝皇帝在赏赐臣民时,不仅给予物质上的奖励,还注重给予精神上的荣誉和尊重。
通过恩威并施的手段,来控制臣民的思想和行为。
例如,对于有功之臣,皇帝会给予高官厚禄的同时,还会给予荣誉称号,以示恩宠。
同时,对于不忠不义之臣,皇帝也会给予严厉的惩罚,以示威严。
这种恩威并施的赏赐制度,使得臣民们对皇帝产生敬畏之心,不敢有二心。
四、物质奖励,笼络人心清朝皇帝为了笼络人心,常常用物质奖励来吸引臣民。
例如,对于忠诚于朝廷的官员,皇帝会给予丰厚的俸禄、田地、房屋等奖励。
这些物质奖励不仅能够满足官员们的物质需求,还能够提高他们的忠诚度和归属感。
同时,对于普通百姓,皇帝也会给予救济、赈灾等物质帮助,以示皇恩浩荡。
这些物质奖励手段的实施,使得臣民们对皇帝产生感激之情,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和巩固皇权。
总之,清朝的赏赐制度是维护统治、激励官员、维护秩序、笼络人心的重要手段。
通过奖惩分明、重视等级、恩威并施、物质奖励等手段的实施,使得清朝的官员们勤勉尽职、忠诚于朝廷、不敢有二心。
同时,也使得普通百姓感激皇恩、拥护朝廷、不敢有反叛之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行 府 严 禁 恶俗 流 弊 的若 十禁 令
。 人崇 尚节 俭 的美 事 ,耽 误 时 日, 男女 混 杂 ,聚赌 成风 ,败坏礼 常 ”
针埘种 种奢靡之 风 ,南部 县金源场 文 9 I I J 震 、袁毓 英等 2 5 人 ,联 名 向县衙递 交了一纸 “ 严禁扰 民耗 财 ,止 世俗 除恶 习”的禀文 禀 文写 道 : “ 南邑幅 员辽 阔 ,山
”禀文指 “ ; : “ 奢侈 之尤 ,其 如宴宾 会
、近 日t t t : 浇 多在 此任 职 的县 令都 曾这样 价南 部 县 客一事 。盖会宾 无非红 白喜酒 ,同人之常情 俗戾 ,竟有 不 肖之 豪徒 而 好奢 华 。币 叶 t 种 俗 弊 ,青 之 殊 的 风 : “ I { = 『 邑绅 商十 庶 居家 俭 素 ,一 照 一粥 饶 有 r L 『 ‘ 堪 ,切齿 痛恨 !”禀文最后 强烈呼 吁 : “ 此等 恶习 ,大 风 ,可爱可敬 F 1 r 法 ,”可足 ,从光绪末年 (1 9 0 8 年 )以 为闾阎之患 ,恳请严禁 ” 水 ,陔县的部 分城 乡却一 度盛行管靡之风 、 宣 统 元 年 (1 9 0 9 年 )9 川 ,南部 县 举 人 麟 洲 等 档案卜 己 城 ,这些奢靡之J x L 的表现形式是 : “ 或 接 充牌 头 甲长 而 宴宾 者 ;或 得 子 荐 亡 而会 客 l 5 人 ,鉴于 民间 以婚寿 祭等为 f } 1 大宴宾 客的观象屡 禁不 者 ;或 因生 辰 、修造 ,或 捐 当某 某会 首 而会 客 者 ;更 绝 ,而 不法之 徒却趁机 向举办 宴席者私罚 私撞 、敲诈 勒 索 的事 件不时 发生 ,义联名 向县衙 呈报 了 “ 火 于民问宴 有 冒充贡 员 ,以及 用 三 两钏 钱接 买功 牌 , 冒 充把 总 ; “ 南邑 尤有入 堂肄 业 归 家 , 自称 文 生贡 生 ,居 然戴 顶 。 先嘱 会抽 收席捐严 禁私罚私 搐” 的察文 他 们写道 :
为顺 应 民间的强烈 呼声 ,针 对各种 巧立名 目、借 机
南部县知县侯 昌镇 关于 乡俗宴会 的七 条禁令
上述禁令 规定 :只有 年满 6 0 周岁 的人 ,才能举办 生
日宴席 ,未满 6 0 周 岁者 ,在生 日当天 ,只宜 闭门斋戒 ,
敛 财 而大 宴宾客 的恶俗流 弊 ,南部 县衙 痛下决 心 ,强力
多 田少 ,土瘠 民贫 ,人娴稠镪 产 } f I 禾粮不敷 民食 ,丰
年稍 可养 亲活子 ,歉 岁便觉啼饥 号寒 若遇连续 大早之 年 ,少 者远 奔他 乡,老者饿 毙沟壑 。欲使 丰农 足食 ,总 期 尚节 俭以惜财用 ,戒奢 华以滋利源 。 思 f 耕 _ 二余
一
,
耕 九余
的基层 政权组 织 ,南部县衙 “ 深感物 力之艰 难 ,惊 叹时 局之 糜烂” 当局者 意识到 : “ 一些 地方 因繁复 的乡俗 宴会 ,导致 村民难 以撑持 门户 ,长此 以往 ,去俭逐 奢 ,
积 习 成 俗 ,本 县 绅 商 士 庶 居 家 俭 素 的 古 风将 荡 然 无
存 !”
i
●
毪 l i
囊
= .
民有损 。 ”为 此 ,他 们 清求 : “ 以后 城 乡尤论 何项 宴 会 ,不 准私 蹦私揣 。席罢 客散后 ,由应管保 周查 收礼
簿 ,按名清算 ,抽收 席捐 ?”
^
善
}
l
正世俗 除恶 习”的禀 文
流俗 恶弊扰民耗财 县衙颁布 符 I 禁令
风浸 失 ,误 以 族 邻 十里 铺毯 ,鼓 乐奉 迎 ,前 呼后 拥 ,侥 幸 为 荣 , 大 地瘠 民贫 , 日用所需 尚知节 俭 ,近来却 f
肆 骚 扰 ,布 帖延 宾二 三 百席 名 日赚钱 之 巧 法 ,又名
奢侈 为文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明 ,凡冠婚寿 祭大张 筵宴 。亲且 H J 犬吊之 礼变 为
视野 / 珍 档 史话
一
清代 是 怎样 整 治奢 靡 之风 的
口 胡剑 ( 南充市档 案局 )
翻 清代南 部县衙档 案 ,火 f整治 “ 滥 办酒 席” , 札绝奢 靡之J x L , 巾既 有民I 1 _ 『 = J 崇 俭戒 奢 的强烈 呼声 ,也
债 ,务 必吃 酒 、门 户 实难 撑 持 ,利 源 日竭 ,难免 不 受 贫 穷 有 的年 少子 弟不 勤职 业 ,每 因会 客 往 来吃 酒酿
日敛 财之 恶 计 乡下 朴 民如 不 去 者 ,作祸 生 灾 ,可怜 饮食 征逐之场 ,殊堪浩 叹 !”…于婚丧 嫁娶宴请宾 客 乃
“ 而地方 劣绅恶棍 却藉端私 搞 ,抓 获请帖簿 终 年 勤 苦 不 得 自用 一一 经 窘 迫 ,或 卖 空粮 ,或 挪 外 人之 常情 , 据 ,任 意勒索 。所罚之 钱尽饱 私囊 ,不¨ f # 下公 ,丁
德 ,对 于我们 今人厉行 勤俭节约 、反对铺 张浪 费 ,具有 现实的借鉴意 义。
奢靡之 风一 一 度盛行 L  ̄ : l i I J 强烈呼吁严禁
南 部县 位 于 p 1 j 川盆 地北 部 ,嘉 陵 江 巾游 。 自占 ‘ 以 米 ,南 部 县 人 就 以勤 劳 节 俭善 称 : 《 清 代 南部 县 衙档 窠 》记载 ,从 顺治 四年 (1 6 4 . 7年 )到宣 统 二年 (1 9 1 0 年 ),存 长 l 达 两 个 半 纪 的 历 史 f ,南 部 县 先 后 有 l 2 9 名 知县
上述 禀 史陆续 送 达 自 府 后 ,引 起 县衙 的高 度 晕
5 口
视野 / 珍 档史 话
视 。县 衙 ,是 我 国 封 建时 代 县级 官 署 的衙 门 。征 解 赋
税 、审理案 件 、治安 联 防 、宣传教 化 、赈灾救荒 、发 展
农业 、修筑 堰塘等 等 ,都 属县衙 的职 责。作为封 建社 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