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磁共振波谱-第一讲

合集下载

【管理资料】核磁共振波谱分析法--第一节-核磁共振基本原理汇编

【管理资料】核磁共振波谱分析法--第一节-核磁共振基本原理汇编
核磁共振波谱分析法--第一节核磁共振基本原理
讨论:
(1) I=0 的原子核 16 O; 12 C; 22 S等 ,无自 旋,没有磁矩,不产生共振吸收
(2) I=1 或 I >0的原子核 I=1 :2H,14N I=3/2: 11B,35Cl,79Br,81Br I=5/2:17O,127I
这类原子核的核电荷分布可看作一个椭圆体,电荷分布 不均匀,共振吸收复杂,研究应用较少;
2020/7/1
超导核磁共振波谱仪:
永久磁铁和电磁铁: 磁场强度<25 kG
超导磁体:铌钛或铌锡合金等超导 材料制备的超导线圈;在低温4K,处 于超导状态;磁场强度>100 kG
开始时,大电流一次性励磁后,闭 合线圈,产生稳定的磁场,长年保持不 变;温度升高,“失超”;重新励磁。
超导核磁共振波谱仪: 200-400HMz;可 高达600-700HMz;
对于氢核,能级差: E= mH0 (m磁矩) 产生共振需吸收的能量:E= m H0 = h 0 由拉莫进动方程:0 = 2 0 = H0 ; 共振条件: 0 = H0 / (2 )
2020/7/1
共振条件
(1) 核有自旋(磁性核) (2)外磁场,能级裂分;
(3)照射频率与外磁场的比值0 / H0 = / (2 )
由有机化合物的核磁共振图,可获得质子所处化学环境的 信息,进一步确定化合物结构。
2020/7/1
四、核磁共振波谱仪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 spectrometer
1.永久磁铁:提供外磁 场,要求稳定性好,均匀, 不均匀性小于六千万分之 一。扫场线圈。 2 .射频振荡器:线圈垂 直于外磁场,发射一定频 率的电磁辐射信号。 60MHz或100MHz。

核磁共振波谱分析ppt课件

核磁共振波谱分析ppt课件

DE=hν ——②
则:处于低能级态的1H就会吸收电磁波的能量,跃迁到 高能级态,发生核磁共振。
11
核磁共振波谱分析
1.2.4 核磁共振的条件
发生核磁共振时,必须满足下式:
n=
g 2p
Ho
3
③式称为核磁共振基本关系式。
❖ 可见,固定H0,改变ν射或固定ν射,改变H0都可满足③ 式,发生核磁共振。
但为了便于操作,通常采用后一种方法。
• 乙酸乙酯的核磁共振氢谱
1H NMR ( 300 MHz, CDCl3 ),δ( ppm) 1.867 ( t, J= 7.2 Hz, 3H ), 2.626 ( s, 3H ), 4.716 ( q, J= 7.2 Hz, 2H )
• s—单峰;d—双峰(二重峰);t—三峰 (三重峰);q—四峰(四重峰);m—多 峰(多重峰)
C6H5CH2CH3 C6H5
CH3
CH2
17
17
核磁共振波谱分析
核磁共振氢谱信号 结构信息
信号的位置 (化学位移)
信号的数目
信号的强度 (积分面积)
信号的裂分 (自旋偶合)
质子的化学环境 化学等价质子的组数 引起该信号的氢原子数目
邻近质子的数目,J(偶
合常数)单位:Hz
18
核磁共振波谱分析
(2)核磁共振数据
19
核磁共振波谱分析
§3 化学位移 (Chemical shift)
化学环境不同 的1H 核在不 同位置(ν) 产生共振吸 收
化学环境不同的1H 核在外磁场中 以不同的Larmor频率进动;1H 核在分子中所处的化学环境不同 导致Larmor频率位移
20
核磁共振波谱分析

核磁共振波谱法培训课件

核磁共振波谱法培训课件
1,2,3… 2H, 14N, 58Co, 10B
质子数p, 中子数n
•pI与n0同的为核偶为数磁,性I核= ,0。这可如类以原1产2C子生,核16N的OM,核3R2电S信等荷号分。。布可看作一 •p如I+=n01=的H奇,核1数3为C,,非15IN磁=,半性1整7O核数,个,31(椭P无1吸等/圆2N收,。体M3复/,2R杂等电信,)荷号。研分。究布应不用均较匀少,;共振 •p与n同为奇数,I =整数。如2H, 6Li等。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第一节 概论
一、 核磁共振(NMR)波谱的产生
➢核磁共振(NMR):原子核在磁场中吸收一定频率的电磁波,而发生自 旋能级跃迁的现象。
1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核磁共振波谱仪
m=2
H0
m=1
m=0
m=0
m= -1
m=-1/2
m= -1
m= -2
I=1/2
I=1
I=2
9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 若无外磁场,由于核的无序排列,不同自旋方向的 核不存在能级差别。
❖ 磁性核放入磁场中,出现与磁场平行(低能量)和 反平行(高能量)两种能量状态,能量差E=h。
7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图示:磁性核在外加磁场中的行为
无外加磁场时,样品中的磁性核任意取向。 放入磁场中,发生空间量子化,核磁矩按一
定方向排列。
8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核磁共振波谱法讲义课件

核磁共振波谱法讲义课件

环境科学中的应用
总结词
核磁共振波谱法在环境科学中也有重要的应 用。
详细描述
核磁共振波谱法可用于研究环境中的污染物 和天然有机物。通过测量水中、土壤中、大 气中有机污染物的核磁共振信号,核磁共振 波谱法能够提供关于污染物的种类、浓度和 分布的信息。此外,核磁共振波谱法还可用 于研究天然有机物(如腐殖质)的组成和降
多维核磁共振技术
多维核磁共振技术是一种通 过使用多个频率和磁场分量 来解析核磁共振信号的技术

通过多维核磁共振技术,可 以获得更丰富的化学位移信 息和耦合常数信息,从而更
好地解析分子结构。
多维核磁共振技术被广泛应 用于有机化学、材料科学等 领域,对于研究有机分子结 构、材料组成等具有重要意 义。
06 核磁共振波谱法实验操作演示
药物代谢与动力学研究
总结词
核磁共振波谱法在药物代谢与动力学研 究中具有广泛的应用。
VS
详细描述
核磁共振波谱法可用于研究药物在体内的 代谢过程和动力学行为,进而揭示药物的 作用机制和药效。通过测量药物分子在不 同时间点的代谢产物和浓度,核磁共振波 谱法能够提供关于药物吸收、分布、代谢 和排泄的重要信息,有助于新药开发和优 化治疗方案。
耦合常数
测量相邻原子核间自旋作用的强度和方向,揭示分子结构中的空间构型和相互作用。
04 核磁共振波谱法的实验技术应用
CHAPTER
有机化合物的结构鉴定
要点一
总结词
核磁共振波谱法是一种常用的实验技术,可用于有机化合 物的结构鉴定。
要点二
详细描述
核磁共振波谱法是一种基于核自旋磁矩的实验技术,通过 测量原子核在磁场中的共振频率来确定分子的结构。在有 机化合物的结构鉴定中,核磁共振波谱法可用于确定分子 中各原子的连接方式和化学环境,进而推断出分子的三维 结构。常见的核磁共振波谱法包括一维和二维核磁共振谱 ,其中二维核磁共振谱能够提供更丰富的结构信息。

核磁共振波谱法讲义PPT教案

核磁共振波谱法讲义PPT教案
实现核磁共振可采用两种方式:
固定磁场B0,改变射频的频率产生核磁共振,称为扫频法。 固定射频的频率,改变磁场B0产生核磁共振,称为扫场法。(
常用)
扫描速度不能太快,通常全扫描时间为200-300s。若扫描太 快,共振来不及弛豫,信号将严重失真(畸变)。
灵敏度低、所需样品量大(数10mg,或0.1-0.5 mol/L)。 对一些难以得到的样品,无法进行NMR分析。
13
第13页/共60页
14
第14页/共60页
1)磁体:产生一个恒定的、均匀的磁场。磁场强度增加, 灵敏度增加。 永久磁铁:提供0.7046T(30MHz)或1.4092T(60MHz)
的场强。特点是稳定,耗电少,不需 冷却,但对室温的变化 敏感,因此必须将其置于恒温槽内,恒温槽不能断电否则要 将温度升到规定指标要2~3天!
19
第19页/共60页
三、样品处理方法:
1、对样品的要求
样品要纯;样品量不能太小,通常为1-3mg(低灵敏度 NMR仪需10-30mg);固体样品要用合适溶剂溶解;加入内 标,如TMS(四甲基硅烷)
2、对溶剂的要求 不含质子、沸点低、不与样品缔合、溶解度好,如CCl4,
CS2, CHCl3。为防干扰,多采用D代试剂,如CHCl3-d1, (CH3)2CO-d6, H2O-d2(水溶性试剂)
18
第18页/共60页
(二)脉冲傅立叶变换核磁共振仪
(Pulsed Fourier Transform NMR ,PFT—NMR) 采用恒定的磁场,用一定频率的射频强脉冲辐照试样,激
发全部欲观测的核,得到全部共振信号。对此信号作傅立 叶变换处理后,转换为常用的扫场波谱。 灵敏度提高(100倍);试样量:1 mg甚至更低 测量速度快,时间大大降低。

第一章 核磁共振波谱

第一章 核磁共振波谱
第一章
核磁共振波谱学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 Spectroscopy NMR)
1
一、 NMR 简史


1924: Wolfgang Pauli – Magnetic resonance theory, giving proof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pin and "statistics" of elementary particles, leading to the recognition of the twovalued variable required to characterize the state of an electron. The Nobel Prize in Physics 1945
41
二、基本原理
பைடு நூலகம்

2、核磁共振
并非所有原子核在磁场中都可以产生核磁共振信号; 只有那些符合如下规律的原子核,其自旋角动量 I 0, 即在磁场中方可能看到核磁共振信号: (1)具有奇数质量数的原子; (2)或具有偶数质量数,但在周期表中有奇数原子序 数的原子; (3)足够高的元素天然丰度; (4)足够大的核磁旋比 或磁矩 .
7
一、 NMR 简史


I. I. Rabi (1938) 美籍奥地利人. 应用共振方法 测定了原子核 的磁矩和光谱 的超精细结构
8
一、 NMR 简史

1952: Nobel price owner to Felix Bloch and Edwar Wills Purcell for their discovery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 (NMR) 发现核磁精密测量 的方法

现代仪器分析 第六章 核磁共振波谱法PPT课件

现代仪器分析 第六章 核磁共振波谱法PPT课件
❖核磁共振波谱(NMR spectrum):以 核磁共振信号强度对照射频率(或磁 场强度)作图所得图谱。
❖核磁共振波谱法:利用核磁共振波 谱进行结构(包括构型、构象)测定 、定性及定量的方法。
第一节 概 述
核:磁性质的原子核 磁:外加磁场 共振:吸收射频辐射产生核自旋能
级跃迁,产生NMR信号
研究的对象是处于强磁场中原子核对射频辐射的吸收

H0=0
E=
h
2
H
0
m=+1/2
I (I 1) I (I 1)
I=1/2核的能级分裂
ω0 = 2πν0 = γH0 ν0 = γH0/ (2π)
h 0
E
h 2
H0
0
2
H0
第 三 节 核磁共振波谱仪
(一)主要组成及部件的功能
共振吸收法是利用原子核在磁场中,能级跃迁时核磁矩方 向改变而产生感应电流,来测定核磁共振信号。
结论:质量数和电荷数两者或其一为奇数时,才有非零的核自 旋量子数。
I = 0 时,P = 0,原子核无自旋现象 I≥ ½ 时,原子核有自旋现象
I=1/2的原子核
11H ,
163C,
199F ,
175N ,
P 31
15
原子核可看作核电荷均匀分布的球体,并象陀螺一样自旋,有磁 矩产生,是核磁共振研究的主要对象,C,H也是有机化合物 的主要组成元素。
2、物理化学研究方面 可以研究氢键、分子内旋转及测定反应速率常数等。
第一节 概 述
3、在定量方面 可以测定某些药物的含量及纯度检查。
4、医疗与药理研究 由于核磁共振具有能深入物体内部,而不破坏样品的特点,因 而可进行活体研究,在生物化学药品方面也有广泛应用。如酶 活性、生物膜的分子结构、癌组织与正常组织鉴别、药物与受 体间的作用机制等。近年来,核磁共振成像仪,已用于人体疾 病的诊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1.3 弛豫过程
1.磁场中原子核的磁能级分裂与原子核在磁能级上的 分布 样品在受到外磁场(H0)的作用时,构成样品分子的 原子的核的磁能级发生裂分,裂分数应该为2I+1。1H 与13C核I=1/2,核能级裂分数为2,即裂分为高低两个 能级。外磁场与磁核相互作用时,原来杂乱无章的核 磁矩在外磁场的方向趋于平行。出于自然选择,磁核 优先分布在低能级上。
实际上,高能级和低能级之间的 能差不大,在热运动的影响下, 低能级上的磁核可以跃迁到高能 级上。这种能级的跃迁是一种动 态过程,保持动态平衡。磁核在 高低两个磁能级上分布的总数, 遵从玻兹曼(Boltzmann)规律, 即: E
N2 N1 e KT (3.9)
式中,N1、N2分别为磁核在低、高能级上分布的总 数;ΔE为高、低两能级间的能量差;K为玻兹曼常 数;T为绝对温度。
I>1/2的原子核 电荷在原子核表面呈非均 匀分布,若改变球体的形状,使表面电荷密 度相等,则圆球变为纵向延伸的椭球。这样 的原子核的核磁共振信号往往过于复杂,无 法利用。
I=1/2的原子核 电荷均匀分布 于原子核表面,这样的原子核得 到的核磁共振的谱线窄,最宜于 核磁共振检测。
如:
1H
、13C6、19F9、31P15、15N7 1
弛豫过程的实质性作用:使高能级上的磁核失
去能量回到低能级的过程。 受激态(高能级)磁核失去能量跳回低能级的 弛豫过程,可分为自旋-晶格弛豫及自旋-自旋 弛豫两大类。
(1) 自旋-晶格弛豫过程
样品总是处在一定的环境中,受激态的高能磁核
也处在一定的环境中,这种环境又称“晶格”,泛 指核周围的介质粒子。
(2) 自旋-自旋弛豫过程
受磁核体系中的高能态磁核可以把能量传递给相
同类型的低能态磁核,使高能级上的磁核回到低能 级,低能级上的磁核跃迁到高能级,这就是自旋-自 旋弛豫,又称横向弛豫。 横向弛豫效率常用1/T2表示,T2称为自旋-自旋弛 豫时间。 自旋-自旋弛豫过程只是在同种磁核之间发生自旋 状态交换,对受激核体系的总能量没有贡献,对恢 复玻兹曼分布也没有贡献。但是,T2能够影响NMR 信号峰的宽度。
式中,I为原子核的自旋量子数; ћ是一常数,取值h/2,h是普朗克常数。
P0是空间量子化的,在直角坐标z轴上的分量(Pz) 可以表示为:
Pz m (3.2)
式中,m称为磁量子数,可取-I,-I+1,…I-1,I等值, 有(2I+1)个值。自旋量子数为I的原子核,Pz有 (2I+1)个数值。即,P0在z轴的分量Pz是量子化的。 原子核的自旋运动与自旋量子数I有关,I值的变化是 量子化的,只能取0、半整数、整数。 I=0 原子核没有自旋运动 I≠0 原子核有自旋运动 I的大小取决于原子的质量数(A)和原子序数(Z)的奇偶 性。
有机药物分子中的同类磁核因化学环境不同而产 生的共振频率之差与它们的共振频率相比非常小。 用共振频率的绝对值比较磁核,数值太小,很不 方便。实际采用相对表示法,即选一化合物中磁 核的共振频率作标准,其它不同环境中的同类磁 核分别与标准物作比较,差值称为化学位移,可 以表示为:
样品 标准物
将式(3.3)和式(3.2)代入式(3.4),能量E 可表示为:
E Pz H 0 m H 0
(3.5)
m有(2I+1)个值,E有(2I+1)个值,原子核 在外磁场中有(2I+1)个能级。在静止磁场中 原子核的能量是量子化的。
在外磁场中的磁核(I=1/2)能量与磁矩及外磁场 (H0)的关系
2 (3.8)
式(3.8)称Larmor方程,式中ν0(赫/秒)称 Larmor频率。
2 核磁共振条件
原子核在磁场中发生能级分裂,给处于外磁场的 磁核辐射一定频率的电磁波,当v射等于原子核的进 动频率ν时,发生共振。低能态原子核吸收射频辐 射的能量,跃迁到高能态,称核磁共振。跃迁遵从 的选律为Δm=±1。即原子核只能在相邻磁能级间发 生跃迁。
就不同,显示的共振频率也不同。
化学位移的重要功能:描述与磁核对应的共振信
号的位臵。根据信号位臵可以分析磁核处于什么 样的化学环境中。
屏蔽常数σ值主要受三种因素影响,而且这些影响 具有加和性: σ = σ抗+ σ顺+ σ远 (3.15) 式中,σ抗为由核外电子引起的抗磁屏蔽; σ顺为由核外电子引起的顺磁屏蔽; σ远为分子中其它原子或官能团成键电子对 特定原子核产生的屏蔽。
1. 核外电子的抗磁屏蔽( 抗)
图 核外S电子使氢感到抗磁 屏蔽(பைடு நூலகம்应磁场与外磁场方 向相反,抵消了一部分作用 于磁核的外磁场)
由核外高度对称的电子云(例如S电子云)产生的屏 蔽效应使共振信号向高场移动(称高场位移),这种 作用就是抗磁屏蔽或屏蔽。
2. 核外电子的顺磁屏蔽( 顺)
含p、d电子的原子,核外电子云呈非球形对称分布, 含这种原子核的分子放到外磁场H0中,受外磁场的 作用,产生与H0方向相同的感应磁场。磁核感受到 的H0的作用比裸核感受到的H0的作用强。这个感应 磁场对磁核的影响与抗磁屏蔽相反,使磁核的共振 信号向低场移动(称低场位移)。这种作用就是顺 磁屏蔽或去屏蔽。
弛豫会引起NMR信号峰加宽,这可以用海森堡测不 准原理来解释。量子力学指出,微观粒子能量(E)和 对它可以进行测量的时间(t)两个值不可能同时精确 地确定,这种关系可以表示为:
E t h

(3.11)

式中Δt为粒子在某特定运动状态下存在的时间, E 为该运动状态下的粒子能量不能确定的范围,h为 普朗克常数。将 E h 代入式(3.11),则得:
产生核磁共振必须具备三个前提: 磁性原子核、外磁场和射频磁场。 对于同种自旋核,共振频率与外磁场强度成正比, 对于不同的自旋核,由于不同,共振条件各不相 同。 如:在1.4092特斯拉的磁场,各种核的共振频率为: 1H 60.000 MHZ 13C 15.086 MHZ 19F 56.444 MHZ 31P 24.288 MHZ
H 0 H 0 H 0 (1 ) H 0
'
(3.13)
式中σ称屏蔽常数,是核外电子云对核屏蔽的量度, 对分子中的磁核来说,是特定化学环境的反映。
根据式(3.8)及式(3.13),磁核的共振频率应为:
0
(1 - )H
2
0
(3.14)
分子中同一种原子核,只要化学环境不同,值
3. 远程屏蔽( 远)
分子中与被观察核远离的其它原子或官能团的 成键电子,在外磁场中也产生感应磁场。电子 云如果呈非球形对称,那么在外磁场中产生的 感应磁场在附近空间不同位臵分布不等同并对
原子核导致不同程度的屏蔽,甚至是性质完全
相反的屏蔽作用。这种屏蔽影响的范围较大,
称远程屏蔽。
二、化学位移的表示方法
标准物 样品 H 0
2
(3.16)
式中,样品是样品中被测定磁核的共振频率,标准物 是标准物中磁核的共振频率。
目前文献资料中的化学位移普遍采用无量纲的值, 定义为:
样品 标准物 标准物
10
6
(3.17)
值的单位是ppm(即百万分之一)。 值与磁场 强度无关。采用这种表示方法,样品中特定磁核 在不同磁场强度的仪器上都能测出相同的值。
第三章 核磁共振波谱法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 NMR)
3.1 核磁共振的基本原理
3.1.1 原子核的自旋和磁矩
原子核的自旋
原子核的自旋运动,一般用自旋角动量P0来 表示。根据量子力学原理,原子核的自旋角动量 (P0)为:
P0 I I 1 (3.1)
磁核能级间能差很小,ΔE<<KT,式(3.9)可 以改写为:
H 0
KT
N2 N1
1
(3.10)
从上式可以看出,N2/N1值只能无限接近1,且 永远小于1。也就是说,磁核分布在高、低两能 级上的粒子只是接近相等,分布在低能级上的 粒子总数大于高能级。
2. 弛豫过程(使低能级上磁核永远多于高能级上 磁核的驱动力)
由于化学环境的差异
导致的同类磁核在核磁 共振实验中表现的共振 信号出现在不同的位臵, 称化学位移。
一、屏蔽效应(化学位移的根源)
因为核外电子云和磁核附近的成键电子在外磁场 (H0)的作用下可产生与H0成比例的感应磁场,所以 磁核实际感受到的作用场除H0外还有感应磁场,即 屏蔽效应。磁核实受作用场(H’0)一般表示为:
P0

z Pz
(3.3)
式中比例常数γ称为磁旋比,指原子核的磁矩与 自旋角动量的比值,特定原子核的γ是常数。
3.1.2 核磁共振现象
1. 在静磁场中原子核的进动及能量
设H0与z轴方向一致,μ与H0的夹角为θ,则μ与H0 的相互作用能:
E H 0 cos z H 0 (3.4)
常见基团的化学位移(δ值)
受激高能态磁核与环境(即晶格)互相作用时,
可以把能量传递给环境,自身回到低能态,使核体 系在磁能级上的粒子分布恢复玻兹曼平衡状态。这 就是自旋-晶格弛豫过程,又称“纵向弛豫”。
自旋-晶格弛豫过程受磁核性质的影响。磁核的性
质一方面反映磁核的种类,一方面反映磁核在分子 内的化学环境。 不同的磁核从受激态恢复到波兹曼平衡所需时间 并不相同。即使是同类磁核,由于在分子中的环境 不同,恢复过程所需时间也不同。 弛豫速度是磁核的特征参数之一,各不相同。 常用自旋-晶格弛豫时间T1作为自旋-晶格弛豫速度 的量度。纵向弛豫时间取决于样品中磁核的运动。


1 t
(3.12)
式中ΔV为由于能级宽度ΔE引起的共振频率宽度。弛 豫时间T1和T2值不等,二者中较小者决定原子核在 磁能级上的寿命Δt 。T1或T2只要有一个值很小,就 会得到很宽的共振信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